技术管理思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8:09

技术管理思考篇1

关键词:中专学校;学生管理;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012-02

一、目前我国中职生的特点

就我国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中专学生都是初中时的学习偏差的学生,并且其中一大部分行为规范也比较差,是被家长认为的“坏”孩子。近几年中职生的招生标准不断扩大范围,无论是往届生还是应届生,不管是高中复读生还是尚未达到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其中,这就对中职生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1.中职生的生理特点:中职生大多都处于叛逆期,年龄大概处于16~19岁之间,这个阶段在心理学上的分期属于青年期,或者通俗一点说是青春期。在这个阶段,第二性征慢慢出现,随着性发育的逐步成熟,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不断膨胀,这些会使他们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在这个时期老师们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以正确的方式扩展两性知识。

2.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比其他中学生有较明显的特征,思维比较敏捷,但对于事情的推理判断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善。自我意识较强,内心强调个性张扬,情绪不稳定,易冲动,情绪有波动时不能理智地控制。中专生与父辈的关系渐渐疏远,渴望同性之间的相互倾诉。(1)智力方面:中职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时期发展很迅速,对事情的推理判断能力已经逐步成熟,但由于接触的事情较少,辩证的推理能力尚未发展完全。由于处事经验较少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片面思考得到不正确的结论,喜欢与人做不成熟的辩论。对抽象的概念理解不全面,例如公平正义、忠诚勇敢。(2)自我意识方面:中职生的自我意识加强,对自己的评价水平不断提高。有些同学能正确地意识到自身的缺点,并可以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改善。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喜欢寻找自己的个性特点,喜欢突出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3)情绪方面:这个时期的学生常常处于一种无名的烦恼中,情绪易激动不受理智的控制,女生会比较爱哭,男生通常会表现出忧郁沉默、冷淡暴怒的情绪。此时的中职生易受外界的影响,例如,影视、文学以及大人的言行,对于这些不完善的理解往往会使他们的行为、思想或者都带有情绪色彩,同时他们想通过这种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4)社会行为方面:社会行为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家庭方面,家长的束缚渐渐失去作用,代沟也随之出现。另一方面表现在交友方面,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喜欢将朋友的意义无限地夸大,同性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以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择友方面要十分谨慎。

二、加强中专学校的管理理论方法

中职生是青少年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心理上不健康因素的存在率可能比普通中学生高,如果不加强管理很有可能误入歧途。

1.教育激励的方法。教育激励,就是指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激励教育的模式有好多种。(1)目的激励模式。顾名思义,目的激励模式就是指通过定目标的方式来激励学生为之奋斗。所设立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个适当的目标会让学生充满目的性和奋斗的动力。目标的设立有许多种,可以以信仰作为目标,信仰涉及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也包括政治信仰、等。可以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如做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的就业观等。也可以以道德观作为奋斗的目标,不同年龄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在中职生这个年龄段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十分重要,通过就取得细小成绩的表扬使他们不断增加成就感,争取改变“差生”的标签。(2)典型激励模式。可以通过树立榜样作为激励的目标,所谓的榜样就是典型,但典型不一定都是先进的,有好典型,也有可能是落后的典型,不同的典型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有好的典型可以起到正面的教育,而落后的典型可以使学生引以为戒,起到反面的警告作用。(3)信任激励模。信任激励法要求管理人员和老师要给予中职生有一定的信任,这样既能鞭策学生又能鼓舞学生。实现这种办法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班级里的事情不一定非要安排给班干部来做,许多任务可以分配给那些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来做。

2.发现成就动机法。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成就动机就像一架强大的“发动机”,不仅激励人们努力向上,在前进的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而且同样对社会的进步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试着激发一个学生的成功动机是改变其自身的十分有效的方法。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成就动机和一个人的抱负有密切的联系,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从事活动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目标的高低。现在,许多中职学校的老师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常常发现学生的心永远是封闭的,老师苦口婆心讲的话没有几句能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痕迹,久而久之,老师对学生的教导不仅没有产生什么作用,反而使学生对此产生了免疫力。以此,在教导或管理学生时不能一味地用责备的话语训斥学生,要试着激发他的成功欲,即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的高低和童年的家庭教育还有教师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到青少年这个时期,家庭教育已经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童年时产生的或大或小的影响已经无法改变,现在提高成就动机的一个方法就是教师的言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成就动机较强的教师的言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另一方面成就动机来源于竞争,教师应该都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专业竞技比赛,不但可以增强专业兴趣,更主要的是可以提高成就动机。群体的成就动机的强烈与周围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密切的关系。在一所学校里,上至校长书记,下至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给学生树立一种正面形象,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同时要积极地营造可以带动学生努力奋进的环境。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是很坚定,可塑性依然比较强,所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合理的管理,相信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可以像普通中学的学生一样,能够学有所成,身心健康地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要正面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客观现实,关爱学生,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发挥所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管是作为管理人员还是老师都必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增强自己的成就动机,在学生面前树立正面的楷模形象,营造关爱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涛.论新形势下的中专学生管理[J].文教资料,2009,(31).

[2]林革.基于网络环境的中专学生管理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

技术管理思考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实践与思考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课堂管理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学会合作或独立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课堂的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对该课程的课堂管理进行深入思考。

一、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也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生脑海里的课堂,一向是整齐的课桌,庄严的讲台,醒目的励学标语。可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情况便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课被认为是“比副课还副课”的课程,是被遗忘的角落,从而导致学生课堂意识的淡薄。机房内嘈杂的机器声响,偶尔学生敲击键盘,学生低头交头接耳;操作过程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偷着吃零食、打游戏等等。这些情况无不透露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2、显示器的存在加大了课堂纪律管理的难度。

显示器的存在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保护屏障和师生沟通之间的沟壑。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我在显示器后面干什么事情老师发现不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怎样就怎样,侥幸的心理壮大了学生不守纪行为,表现为低着头在显示器后面小声说话、做作业、写信、睡觉、玩游戏等。眼神的交流是建立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显示器的存在阻碍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教师很难摸透学生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显示器这样一个实物的存在构成了学生不认真听课及教师难以控制上课节奏的一个因素。

3、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不能同步进行。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的事去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会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以至于整个课堂教学不能同步进行。

二、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管理的教学反思。

1、重点细节常规化。

信息技术课堂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堂管理,一些必要的细节实施,往往成为关键。课堂管理,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体现出来的,没有这些细节,就不能形成课堂管理的整体框架,课堂显得自由化。如上课伊始是否有起立问好的仪式,迟到的处理,课堂举手提问,机器问题的处理等。我们需事先充分考虑这些课堂细节,这是我们组织课堂,管理课堂的前提。细节的实施,关键在于要常规化。只有教师时时以此要求学生,必然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形成课堂中的一些自觉行为。这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是课堂管理中的基础所在。

2、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巧妙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现象,上机任务即要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同学有挑战性。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基础后,重点培养其探索、力求创新的能力。如:frontpage教学中关于字体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有问题的同学作个别辅导,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稍做小结。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学生们在上机的过程中就没有其他心思去做与学科学习无关的事情。

4、注重演示教学过程,控制学生的活动。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5、及时评价反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及时评价,现在绝大多数计算机都是联网的,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设定各班共享文件夹或者制作开放式递交作业网站,让学生把完成的作品保存其中,学生可以互相浏览作品,教师也能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评点。通过对作品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再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掀起学习高潮。这样也为收集优秀作品,参加各级部门的作品比赛和本校作品展示服务。

参考文献

技术管理思考篇3

通过对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特征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从完善沟通机制、构建科学指标体系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思路,为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绩效管理改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作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煤炭企业管理活动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煤炭企业主要的核心技术力量,对于煤炭正常的生产和安全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煤炭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由于受煤炭企业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素质以及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考核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整个企业的工作状况。这也成为煤炭企业迫切渴望解决的问题。

一、工程技术人员概念及特征

工程技术人员指承担工程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且具备相关技术工作能力的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在企业里拥有专门核心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信息和资源、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深远影响并且对企业发展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不可代替”性,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同样在煤炭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工程技术人员的特殊优势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于常人的独特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很高的成就动机

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其个人具备的独特资源,他们对事业的成就和权力的获得更关注,具有很高的权力动机和成就动机。工程技术人员的成就动机有两个来源,一是外在动力,二是内在动力。在这两个因素中内在动机是主要因素。高成就需要者更喜欢独立负责、自我控制和适度冒险的环境中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工程技术人员可以获得高度激励感。

(二)更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们只有在较低层次需求满足后,才会有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工程技术人员属于企业高才能的人,很显然他们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则是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发展,在事业上有更大的成就,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作本身显然比高额的金钱回报更具吸引力。

(三)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

工程技术人员具有知识资本,从事的工作具有创造性,所以更倾向于拥有宽松的、灵活自主的工作环境,他们追求工作多样性和自主性,在企业工作中追求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愿意通过与管理者沟通达成任务目标并积极去完成,反对别人强制性的工作安排。

(四)工作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创造性

工程技术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复杂多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环境下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进行的挑战性工作。所以好的工程技术人员并愿意长期从事一般性事务,而更愿意接受工作挑战,比如:煤矿井下瓦斯预测预报及治理技术、更加经济的爆破技术等,为了突破技术难题,他们甚至可以吃住在办公室、十几个小时待在井下工作,他们认为这才是工程技术人员价值的真正体现,在实际工作创造中获得认可感和成就感。

二、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重视考核奖惩而忽视员工发展

在许多煤炭企业中,把绩效管理仅仅作为企业奖金分配手段,实际上绩效管理的核心作用在于员工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绩效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具有的独特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他们属于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很显然他们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他们更关注的已经从工资、奖金的多少转变为如何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发展,在事业上有更大的成就,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如果企业只重视考核,把绩效管理的结果仅仅作为奖金分配手段,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激励作用就会出现边际递减趋势,他们会感到很失落,在工作中没有乐趣,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环境会使他们因失望而离职。

(二)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沟通

绩效管理过程伴随着企业和员工沟通的过程,但事实上煤炭企业对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工程技术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缺乏专业的认识,在企业中推行绩效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双方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沟通,绩效计划都是管理者一方确定,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参与,考核结果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相互推脱客观理由,这样的情况绩效管理对于企业提升业绩完全没有帮助。

(三)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

工程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由于过程难于监控,考核的结果又难以衡量,所以企业在设计考核指标时,往往会用定性的指标代替,或者没有根据的进行量化,结果使考核效果失真。因为这些指标不是建立广泛调查和统计分析基础上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必定没有说服力,考核结果忽高忽低,也不能让工程技术人员从内心认同。

(四)绩效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在许多企业绩效管理任务全部划归人力资源部门,其他职能部门根本不去关心,工程技术人员认为他们只要填好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表就完事,其他与自己无关。实际上,由于人力资源部门事务繁忙,加上他们对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缺乏,他们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对比、分析,不能准确反映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情况,绩效管理结果无论企业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不满意。

三、煤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绩效管理问题解决思路

(一)建立绩效考核全方位沟通机制

绩效沟通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过程,甚至可以说良好的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和保障,比如对于绩效计划的确定也是企业和工程技术人员双方沟通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绩效计划时,要与工程技术人员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说明企业的目标和完成的可能性,要耐心解决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质疑和条件,防止出现以“职位高低压人”,强迫工程技术人员接受,否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结合前面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独特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笔者认为对于工程技术人员的绩效管理首先应该建立一套全方位的绩效沟通机制,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双方都能够客观、公平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确保绩效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确保员工按照公司引导的方向实现预期目标,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而全面合理的考核指标应该以企业战略发展为导向、以企业经营目标为蓝图、以岗位工作分析为基础,最终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为驱动。科学合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符合企业的实际,同时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结合工程技术人员特点抓关键绩效指标,指标不必要面面俱到;二是以量化指标模式为主,尽可能少地选择人为评价指标,防止工程技术人员的戒备心理,考核结果也容易让其接受;三是关注和审视考核指标和薪酬结构的关系,与考核指标相配合要有足够吸引力的激励牵引机制,否则硬压指标,工程技术人员也不会有积极性和动力去实现目标。

(三)建立工程技术员工成长发展通道

绩效管理并非仅仅为了利用考核结果去发奖金,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工程技术人员在很多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想要继续发展必须转到行政管理方面,而这又不是技术人员所擅长的领域,导致许多技术人员转行后干得并不好,即使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对他们的激励也十分有限,说明这并不是他们需要的职业生涯,所以要想激励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建立适合他们发展的职业通道———专业技术发展晋升通道,同时将绩效管理结果直接与专业晋升挂钩,必将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要完善工程技术人员培训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培训项目紧密结合,主动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培训计划,促进他们各项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升,不言而喻,我们的绩效管理的有效性也会不断提高。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辅导系统

绩效管理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扮演的也仅仅是组织者、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贯穿于绩效管理全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直接上级、分管领导、相关部门等起了大部分作用,他们才是业绩创造的直接保证,但同时他们对于绩效管理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不知道自己在绩效管理中的角色,所以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辅导系统,如:考核前、考核中、考核后等各个环节的辅导,有效帮助相关部门管理者做好绩效管理的促进者和支持者。

作者:司德木单位: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技术管理思考篇4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学会合作或独立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课堂的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对该课程的课堂管理进行深入思考。

一、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也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生脑海里的课堂,一向是整齐的课桌,庄严的讲台,醒目的励学标语。可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情况便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课被认为是“比副课还副课”的课程,是被遗忘的角落,从而导致学生课堂意识的淡薄。机房内嘈杂的机器声响,偶尔学生敲击键盘,学生低头交头接耳;操作过程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偷着吃零食、打游戏等等。这些情况无不透露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2、显示器的存在加大了课堂纪律管理的难度。

显示器的存在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保护屏障和师生沟通之间的沟壑。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我在显示器后面干什么事情老师发现不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喜欢怎样就怎样,侥幸的心理壮大了学生不守纪行为,表现为低着头在显示器后面小声说话、做作业、写信、睡觉、玩游戏等。眼神的交流是建立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显示器的存在阻碍了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教师很难摸透学生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显示器这样一个实物的存在构成了学生不认真听课及教师难以控制上课节奏的一个因素。

3、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不能同步进行。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的事去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会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以至于整个课堂教学不能同步进行。

二、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管理的教学反思。

1、重点细节常规化。

信息技术课堂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堂管理,一些必要的细节实施,往往成为关键。课堂管理,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体现出来的,没有这些细节,就不能形成课堂管理的整体框架,课堂显得自由化。如上课伊始是否有起立问好的仪式,迟到的处理,课堂举手提问,机器问题的处理等。我们需事先充分考虑这些课堂细节,这是我们组织课堂,管理课堂的前提。细节的实施,关键在于要常规化。只有教师时时以此要求学生,必然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形成课堂中的一些自觉行为。这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是课堂管理中的基础所在。

2、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巧妙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现象,上机任务即要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同学有挑战性。多给学生成功的表现机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信心。对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基础后,重点培养其探索、力求创新的能力。如:frontpage教学中关于字体的教学,由于在word的教学中均已经涉及相关内容,教师只需稍作点拨,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有问题的同学作个别辅导,接着评议作品,让好的同学说说方法,然后进一步练习操作,最后教师稍做小结。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学生们在上机的过程中就没有其他心思去做与学科学习无关的事情。

4、注重演示教学过程,控制学生的活动。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技术管理思考篇5

【关键字】建筑;电气技术;管理

【abstract】buildingelectricaltechnologyisalongwith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andconstructionofthe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ofelectronictechnology,electriciancomprehensivetechnology,controltechnologyandthecharacteristics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nowhasbecomeinthefieldofelectricalengineeringanimportantbranch.modernarchitecturebuildingelectricaltechnologyhasbroadmarketprospects,with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hnology,intelligent,digitalandthegreeningofthethoughttojoin,willimprovethebuildingelectrictechnologydevelopmenttoanewheight.thispaperbuildingelectricaltechnologymanagementwereanalyzed.

【keywords】architecture;electricaltechnolog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也有了新的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后,建筑物单位的高度不断增加,其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以及体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经变得随处可见。除了建筑物的高度与面积带给建筑工程的挑战外,建筑物的多功能日益成为新的挑战,同一栋建筑物不再具有单一的功能,集办公、商场、公寓、酒店和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建筑物能较好的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样的需求。人们对建筑物提供的环境舒适性、生活条件、与人交流沟通便捷性、安全性、服务及设施的完善性以及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等有着较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就对建筑物内部的建筑设备与电气设备系统的安装带来更多的挑战。市场的需求刺激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电气技术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过程中,其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2施工队伍的素质管理工作

首先建筑电气工程实施前,工程师应当对承包单位的企业资质等级证书、营业执照、岗位证书以及专业许可证书等进行严格审查;其次,对承包单位的有关证明进行审查,像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证书,安装电焊工以及电工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等,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规定条件的,监理单位应当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保证持有电工合格证书的技术人员数量不小于总施工人数的一般。

3图纸会审以及技术交底工作管理

电气监理工程师应当在工程开工之前熟悉施工图纸,尽量做到在技术交底会上解决设计图纸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弄懂设计单位对于电气工程的主导设计思想及总的要求,找出图纸中存在的差错漏项,降低质量隐患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弥补设计中的遗漏之处,结合经验通常有以下问题出现。

3.1对弱电系统不够重视

在建筑电气工程实施中,对于闭路电视线路、自动化系统、电话线路、消防线路、网络线路等随着建筑工程做好预埋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关于室内线路暗敷化以及线管地下化的有关原则,做到隐蔽、美观、安全。在图纸会审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设计中的漏项,从根本上减少由于设计失误导致的装修后部分弱电线路的重新返工问题。

3.2预判和解决工程中的冲突

在建筑物某一部位有可能产生强弱电、上下水、暖气、消防等各种管线同用一个空间的情况,鉴于此,各个专业在施工时应当相互避让,共同确定各自的坐标位置以便于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所有相关电气施工图会审后进行修改完善,而且需要重新会审,重点解决其中的漏、碰、错问题。

4施工过程管理技术

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所有电气安装事项的进度、质量与投资,要持续跟踪,做好协调与检查工作。

4.1做好协调

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提前与当地的消防部门、闭路电视部门以及电信部门协调好所有相关事务,像施工组织、要求、时间和费用等问题都需要多次磋商才能定论。比如有些部门可能会制定自己的施工队伍对建筑进行施工。管理人员要协调督促各个部门提前准备工作,相互配合,避免延误施工工期。

4.2检查材料设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种类繁多的电器材料设备,其价格也各不相同,与此同时假冒伪劣产品也存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材料的采购应该慎重,严把材料质量关,保证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当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对其逐项检查,对其型号是否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比对,确保其符合要求;对价格进行比对,查看是否与合同造价相符;检查材料设备的可靠性、完好性以及实用性;一些重要的设备必须对其完好性进行检查,检查其随箱账单附件、合格证以及说明资料等资料是否齐全。乙方应当保存好随机安装使用说明资料的原件,使用复印件。所有资料信息检查完毕无误后,经质检人员和工程师共同检查会签“材料检查合格准许进场认定书”之后才能使用。

4.3工序的施工管理

全面管理电气安装工程的每一道工序。第一要结合土建主体进行施工,严把电气施工工序质量关,对于需要预埋的管半径保证符合要求,管子周围的混凝土保护层一般大于20mm;另外,控制工程安装的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杜绝因为盲目赶进度而提前某一工序,比如必须在土建施工以及建筑结构完成之后才能进行管内穿线,以避免电线受潮或者出现绝缘损坏的后果。

4.4对工程质量控制重点的隐蔽工作

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对隐蔽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检查监督。防雷接地焊接点、屋顶柱钢筋和支撑墙体内钢筋的焊接点、引下线焊接点是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几个隐蔽工程,其检查工作必须慎重认真;混凝土内的各种电线管的检查工作需要电气施工方结合土建施工分层配合,工程师要对分层上报的项目进行检查;现场实时监督直埋电缆的施工,确保电缆沟的宽度与深度符合要求、确保沟底平整,保证电缆施工按照规范进行。对于需要隐蔽的工程,未经管理方签字不允许施工,否则,可拒付工程款项。另外,要对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当场检查并作记录。对于未经签字进行施工的隐蔽工程,施工方要承担一切后果。

5小结

电气工程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其关系到建筑物的内在质量。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研究也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项目,其中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影响都应当考虑到。建筑电气技术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注重自身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为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程大章.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与探索[J].低压电器,2007(2).

[2]张琼芳,束中明.新一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J].低压电器,2006(9).

技术管理思考篇6

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进程,也使得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都对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各种资源加上管理能力就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强与改进高新技术企业各种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发展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资产管理;对策与建议

一、引言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源(资产)的多少、预计未来经济利益流入能力的大小都直接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然后阐述了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意义,接着对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

二、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特点

1.无形资产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地位日益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竞争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为各种无形资源(资产)的竞争。无形资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贡献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创造价值能力的大小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盈利能力,最终影响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新技术企业里对于无形资产研发投入的大小已成为当今衡量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而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有形资产的多少已相对不太重要。高科技含量、不可替代、不可模仿的无形资产已逐步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的主体;即使在普遍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

2.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入需求高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与技术都密集的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知识更新换代快,创新能力要求强,这就要求其高额的研究与开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对知识和技术的投入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是相当高的,这种高不仅仅是对于物力、财力等有形资产的投入,更要求高科技、高智力的“无形”投入。一个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有强的创新能力来满足市场需求,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而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都需要研发人员不断跟踪和提出更好的方案,不断加大投入。

3.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面临风险较高

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主要面临着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技术的更新换代,这就给高新技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风险。在新技术开发阶段,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成功与否又无法预测;即使开发成功,投入市场使用,也不能保证市场能接受,如果市场不接受还要进行后期改进与研发投入;另外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还要面临着技术落后淘汰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所有资产产生影响、不能通过资产组合而消除的风险。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动、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财税改革等都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产生一定的市场风险。高新技术在新技术新科技的研发过程需投入大量资金,如果这些资金是通过举债获得,这就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风险;且在研发过程一般会有意想不到的资金投入,这也使企业的债务增多,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变大。

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意义

1.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是企业资源与企业管理能力,而强化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显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无形资产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显著。企业可以利用别人无法模仿的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声誉,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形成在市场上特殊的竞争能力,并得到消费者及整个市场的认可。从这一角度出发,只有企业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让无形资产为企业更好的服务,这样既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2.有利于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能力

高新技术企业要想保持或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就需要不断提升市场核心竞争能力,这就必须强化对包括无形资产在内的企业各种资源的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只有在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管理好企业的无形资产。通过这个管理过程,高新技术企业也会提高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并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生产竞争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最终提升整个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能力。

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形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等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方面,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及时足额地计提无形资产摊销,为后续研发积累足额的研究资金;而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通过在每个会计期间的减值测试,可以有效地防范无形资产的技术淘汰风险;如果无形资产确实已发生严重减值导致没有使用价值,企业可以通过无形资产的减值测试做到及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或创新,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仍有一些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着“重有形,轻无形”的思想,导致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相对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有些管理人员只重视有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的利润,而忽略无形资产的隐形作用。由于无形资产创造经济效益的无形性与滞后性,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往往缺乏对无形资产投入与管理的动力;有些管理者忽视对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只有在无形资产产权受到侵犯时,才采取被动的应对措施,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还有些管理人员不懂无形资产管理中的保密原则,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往往导致自己企业的技术还没开发出来,竞争对手已将这技术成功申请专利。

2.管理组织与制度不健全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无形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企业可以将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交由财务部门单独负责。但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也这样做,就会大大降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不仅涉及财务部门,还会涉及到法律、运营、销售、研发等部门,而非财务部门单独可以完成的管理工作。受到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并没有设立独立的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也就谈不上建立健全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与规范,管理工具与手段也显得相对落后。

3.会计核算不规范

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管理与会计核算较为重视,而对高新技术企业特殊而重要的无形资产(诸如技术、信息、知识)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相对重视程度不够,对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务指导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无形资产确认方面,有很多企业并没有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6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新技术阶段并没有把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区分开来,这就造成企业在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时存在不能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的现象;在后续计量方面,无形资产的寿命确定与否是关键,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使用寿命难以确认,使得各个企业在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方面存在歧义,导致企业不能很好的评估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也评估不出无形资产能为企业未来创造多少价值。

4.会计核算方法落后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需要。大多数企业对无形资产中智力投入的会计核算存在诸多不合理性。智力投入是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来说的,技术秘密、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都是由高素质的人才开发创造的,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就等于拥有了优质的无形资产。而这种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很难用现行会计核算方法加以确认。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只是简单地将研发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显性费用作为智力投入纳入到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这种简单的会计的核算方法显然是忽视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管理,造成无形资产价值无法真实体现,从而引发无形资产的流失、浪费等现象严重。

五、加强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提升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

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要带头认真学习与领会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并加大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力度,让企业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彻底摒弃“重有形,轻无形”的落后观念,为做好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实际工作中,高层管理不但要重视有形资产为企业创造的利润,也要重视无形资产对于企业形象塑造、价值创造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积极主动地推动企业无形资产的研发与投入工作;努力采用最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来强化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让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尽量减少无形资产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贬值。高新技术企业要提高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意识,要善于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自有无形资产进行及时申报,获得法定权利;当企业无形资产产权受到侵犯时,要积极主动地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来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及普通员要有无形资产的科技保密意识,不要对媒体或竞争对手提前泄露企业目前正在研发的技术,避免企业的创新点被人偷窃。

2.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组织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种类多、数量大、涉及领域广,且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还涉及法律、经济、技术、财务会计、税法等多个领域的理论知识、法规和管理方法,这些都加大了无形资产的管理难度。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的管理组织体系:(1)建立健全无形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企业在国家有关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无形资产管理办法,制定或完善无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高新技术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从事无形资产的登记、分类、评估、投资、组合和报批等工作,使无形资产得到有效的经营、管理和保护,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同时企业也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在掌握相关技术的基础上,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设立专人管理的方式将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以避免出现制度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使无形资产管理成为一句空话;(3)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到经营者业绩的考核范围,一旦出现无形资产流失、管理不善等现象,就必须追究企业经营者与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只有这样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管理才能真正做到有保证、有落实。

3.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人员要重视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要不断规范与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余额、累计摊销额及累计减值损失金额、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及当期摊销额、研发费用等方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后续计量方面,无形资产的寿命是关键,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的无形资产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可根据其他企业或准则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分类管理,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测量之后,确认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及对企业未来的作用。

4.改进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应该结合高新技术的实际情况,针对无形资产的特点以及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无形资产核算方法:(1)实施动态化核算。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收益能力和寿命周期都可能随着技术进步而发生变化的现象,企业在制定具体的会计处理与核算方法时也要结合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实际情况实施动态化核算,以及时反映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为此,企业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消耗方式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及未来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2)实施分类化核算。高新技术企业要针对不同特点的无形资产,采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对于专利权、著作权等这些会计核算方法相对成熟的可以采用直线法进行累计摊销等后续计量;对高智力投入开发成功的无形资产可以采用净现值法来确定入账价值,用产品市场寿命周期来确定摊销期限等;对于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或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衰退期的无形资产,可以合理的借鉴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使用加速摊销法进行摊销;(3)聘请专业化的核算力量。高新技术企业财务人员也可以聘请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力量参与到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等会计工作中,企业可以将难以确定价值的高智力投入的无形资产委托给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定价入账,并且听取这些专业人员的建议进行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工作,这样就可以避免财务人员因不懂专业技术进行职业判而断产生的误差。

六、结论

无形资产管理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资产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无形资产管理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广泛运用,制度会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的改进,会使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合理化,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明尔.试论知识经济下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J].现代商业,2014(17):256-257.

[2]陈洁.价值链视角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J].财会通讯,2008(6):102-103.

[3]王晓.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文献评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1):136-137.

技术管理思考篇7

关键词: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管理应用

一、引言

现阶段道路施工中存在较为繁复的管理程序,并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必须在整个项目中管理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等内容。建设道路工程项目,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其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与管理,并且只有通过该措施才能有效保证稳定开展道路项目的施工。做好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必须更新技术措施,提高技术管理的水平,以便有效开展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笔者针对道路施工中排水固结法、深层拌合法研究、土工织物法、物理化学法、置换法、加载法、抛石挤淤法等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深入研究和分析如何做好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与管理。

二、软土路基施工技术与管理探讨

(一)排水固结法。这种技术是利用塑料排水板和砂井作为排水通道安装在地基软土层当中,由于砂井负荷一定的承载力,利用排水板及时排除软土中富含的水分,并且快速凝结软土,使固结效率大大提升。通常而言,软土层经过巩固之后比相邻塑料排水板之间的距离要大,进而利用砂井或者横向塑料排水板将软土层中大量的水分排除到外界中,利用纵向排水设施排除其中少量的水分。最先使用的排水通道材料即为砂井,以此运用在排水固结法当中,在不断完善之后,部分高速公路工程可以使用袋装砂井排除软土中的水分,对砂井进一步改良。新型的排水管道材料可以使用塑料排水板,比袋装砂井更有优势,当前软土路基控制普遍使用这种材料。塑料排水板比袋装砂井效率更高,插板机械较轻,不会影响土层,且造价成本不高。

(二)深层拌合法。目前在粘性土、粉土、淤泥性土层上使用深层拌合法较多,粘性土层表示承载压低于120Kpa的粘土。若土层或者泥炭土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则必须经过预试验对此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由于土质具有差异,则使用深层拌合法加固土层的效果也具有差异,含有高岭石或者蒙脱石等矿石的粘土适宜此方法,而主要成分为氯化物、伊里石等物质的粘土和具有较强腐蚀性的粘土。通过水泥土搅拌法能使地基承载压明显提高,使地基边坡更加稳固,能够有效避免地基沉降等。

(三)土工织物法。对于有大面积土工织物铺设的软土层适合这种方法,能让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在土层上顺利施工,并且可以使软土层均匀地承受填方造成的承载力,进而防止土地基产生局部沉降或向边界外移动,使地基承压性能增强。使用桩网法实施土工织物,先将一些木桩插于软土地基的各个方向中,接着利用钢筋将铺设的木桩形成的桩网连接起来,将各个网格中铺设的土工织物同时进行填方。各个木桩都产生承载填方压力,使承载压力受到土工织物的影响而逐渐分散,防止填方材料对地基施加较大的承载压,避免填方施工过程中产生地基沉降和坍塌。

(四)物理化学法。(1)冻结施工法。在设置有制冷剂或者低温液化气的钢管的土层中使用这种方法最佳,冻结剂能使地基温度降低,将冻结软土地基中含有的水分。无论何种土质,这种方法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但需要较高成本,缺乏较强实用性。(2)注入化学药剂法。目前研发的水玻璃态砂浆和二氧化碳等都属于这类化学试剂。利用这种化学方法能使土地基性质得以改变,增强器承压强度,并得到广泛应用。

(五)置换法。顾名思义,置换法就是常用优质土来替换软弱土,以此来保持填土的稳定,并减少其沉降量。此方法通常采用强制置换和人工挖掘置换的方式进行,其中人工挖掘置换的可靠性更高。

(六)加载法。加载法就是通过增加荷载来促进软土地基沉降,从而增加地基强度,并避免以后的有关构造物会发生有害沉降。其促进地基固结沉降一般都是采取增加总压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土中的间隙水压,以此来增大有效应力。当采用填土加载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确保地基处于稳定状态。

(七)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法通常应用于常年积水的洼

地。由于洼地、泥沼等地形的排水施工困难,并且表土呈流动状态,当其厚度较薄,从而片石能沉在底部的厚度小于3m的软土路段或泥沼时,即可采用抛投片石,片石粒径大小应当大于

30cm,且保证其小于30cm粒径的含量小于20%。此方法应先从路堤的中部开始,先向前突进然后再渐次向两侧展开,从而使淤泥向两侧挤出,当片石抛出水面后要用重型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使之密实,然后上部再铺反滤层,最后进行填土碾压。或者直接将原有淤泥层先挖除1m左右深,并留有一定淤泥层,然后再进行抛石挤淤,当铺设反滤层碾压密实后最终进行填土,并经过一年的自然碾压,其沉降基本稳定之后,再进行路面的施工,效果也较良好。

三、软土路基施工管理措施

(一)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全面提升人员素质。在实施建设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较高的施工质量,由于工程建设和经济、行政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道路软土路基施工队伍能否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较高素质水平直接取决于能否良好控制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质量,并且将团队能力展现出来。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具备较高的质量观念,不仅仅要保证表面上的工程质量,而是要严格控制整个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控制体系的质量。当前,若要促进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水平继续发展,必须增强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并且积极构建科学规范的内部选拔制度,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人员队伍。

(二)注重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及其施工协调控制。有效监督施工原材料、人员、方法、环、机械等各个环节,并且充分保证较高的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质量和较高水平的技术。只有满足上述各个方面的条件,才能保证较高的施工质量。在检查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过程中,必须全面分析检查结果,对施工质量预期的要求进行规划,同时相应调整检查结果和施工管理。进而确保较高质量完成项目施工,并且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认真细致地做好图纸会审和施工方案优化工作。实施道路软土路基建设施工,必须对工程项目图纸仔细核查,并且要严格检查和审核相关专业图纸,以便为顺利实施工程提供保障。在此期间,一旦发现图纸中存在问题,必须立即进行处理。若设计的图纸和最佳图纸存在较大的出入,则必须立即调整图纸。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进度快慢直接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施工方案,所以,必须规划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以保证道路软土路基施工顺利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并且优化道路软土路基施工周期,进一步提升道路软土路基施工质量。此外,确定道路软土路基的施工方案还必须将道路软土路基工程施工结构和施工工艺等充分考虑在内。

结束语:总而言之,只有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进行严格把关,并重视和有效控制施工技术问题,才能将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及管理真正落实到位。而上述种种因素都会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该项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并且有极大的难度,一方面要将各种外部影响因素考虑在内,另一方面要保证管理者的工作稳定有序开展,抓好各个环节,要将各项事宜落实到位。我国现如今普遍开展了控制和管理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工作,然而在整个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依然存在问题。因此,进一步科学有效控制道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应用是现如今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技术管理思考篇8

关键词:变电检修技术;状态检修;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776.0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电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强推进着电力行业迅猛发展,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在此过程中也不断得以深化。变电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电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而科学、有效、先进的变电检修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能够使变电设备的故障率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对于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结合实践经验,通过对变电设备历史异常信息和检修数据的分析,适时引进先进检修技术,找出变电检修管理对策加强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和管理非常有必要。

1.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对于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故障检修和预防性检修。故障检修是事后检修的一种,以变电设备出现的功能性故障作为检修依据,只有当设备出现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行后才能进行检修,这种检修方法工作效率低,检修成本高,且无法保证电力系统尽快投入生产运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变电检修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预防性检修技术得以应用。预防性检修主要包括状态检修、定期检修、基于可靠性的检修,可根据故障特点、技术条件来进行选择。

状态检修是通过巡视、检查和试验等手段定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作出评价,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计划;在技术条件达到要求下,运用在线监测或带电检测的手段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检修计划,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如果变电设备数量较少或者设备的运行状态基本稳定,可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在固定时间或者设备经过固定次数的操作后,按照检修计划执行检修,但是定期检修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基于可靠性的检修与主要考虑单个设备的运行情况的状态检修不同,它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都考虑了进去。

当前,状态检修模式已普遍应用于变电设备的检修中,比如继电保护设备、高压开关设备等。继电保护设备的事故大多出现在二次回路上,所以在检修继电保护设备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应先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状态检修方案;状态检修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展开;确定继电保护设备抗干扰措施,保证措施的执行力度;对定期检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或缺陷进行分析,并加强对辅助设备的检查;对设备进行专业巡检,根据缺陷分析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传动试验。对于高压开关设备的状态检修,也应结合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根据缺陷分析结果额和分类统计进行,一般对于自身检测能力较高的高压开关设备,只需要对故障的发生率进行控制,对于由机械引起的真空断路器故障,除了要加大维修外,还应对设备的连续动作开关进行管理,适时测试真空泡的真空度,并加强对机械运行状况的检查;增加对油断路器开断次数的检查,提高开断能力,确保油断路器的密封性;对于真空开关设备,其总体运行状况是稳定的,可以在设备达到一定的运行次数后进行大修,有针对性的对开关存在的缺陷进行消除,定期开展一次回路电阻的测试。

2.变电检修的管理对策

2.1加强对输变电设备检修模式的管理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变电检修技术是状态检修,而辅助检修方法是诊断检修,这种检修模式将变电设备检修、运行管理、试验集于一体。对变电检修和试验期间存在的比较混淆的责任问题的相关部门进行重组和分工,可分为电检修部门和试验班组,强调检修过程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设备进行维修,修必修好。对于设备的运行管理、设备的大修和小修、设备维护等由电检修部门来负责,对于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运行试验和评定则由试验班组来负责,不仅能够保证变电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还能够使得全部电力工作人员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总之,应加强对输变电设备检修模式的管理,以状态检修为主,诊断检修为辅,进一步优化电力企业的变电检修管理职能,逐步推进故障检修与状态检修、预防性检修与状态检修混合检修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2.2转变检修观念,加强状态检修管理

定期检修主要是在固定的时间内或设备运行到固定次数后的检修,不随设备的运行状态、环境条件、设备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这种计划检修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实施的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转变检修观念,从思想上打破关于变电设备检修的各种条条框框,使定期检修摆脱时间束缚,加强状态检修管理,开展混合检修。

2.3总结实践经验,推行状态检修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变电检修体制也不断在实践中得以改革和深化,对于变电设备运行的管理,我国很多电力企业都开展了状态检修工作,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而事实上,我国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全面推行状态检修。首先,必须明确状态检修的意义,建立全面的变电设备治理体系,加强基础治理工作,并不断发展创新,比如制定缺陷治理制度,对设备进行评级,加强对变电设备的检修和治理,严格对变电检修技术进行控制和监督,对变电设备进行管理等。对于状态检修来说,不仅需要确保检修技术的可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应对检修技术进行经济分析,确保分析工作的效率和精确性,分析内容包括设备运行情况、试验数据、历史缺陷信息、检修信息、监测和检测数据等,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作为变电检修决策的依据,从而制定出经济、合理的变电检修计划,另外,状态检修人员也是变电检修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变电检修队伍必须具有专业知识、检修技能、独立应对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防止人为失误给变电检修工作带来阻碍。

3.结语

总之,变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也会对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威胁,因此,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保证变电设备运行的稳定和供电的可靠,这也就决定了加强变电检修与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实践发现,变电设备的定期检修已不能适应当今电力系统发展需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检修成本。状态检修是一种极为可靠的变电检修技术,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修作业的,预知性和预防性较高,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生产效率和供电质量、降低设备的损耗和供电企业的检修成本具有重要作用,符合电力企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武,苏丽萍.供电企业变电检修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机电信息.2011(21)

[2]朱爱玲.浅谈变电站运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技术管理思考篇9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管理;探究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122-02

信息技术课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有不同的特点,是一门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但是,在当前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学科地位比较低;同时教学又是在机房中进行,这些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较之其他学科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课堂管理问题。我们无法要求教育管理部门通过改变考试制度来调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态度,所以,课堂管理策略需要重新思考。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经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课堂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课堂,只有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下面通过分析日常教学中的几个现象,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

现象1:座位管理的不规范。我校的情况是没有专职的机房管理教师,所以,每次上课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机无法正常开机。一旦面前的计算机无法使用,学生注意力就无法集中,或者和同座的学生说笑,不认真听讲;或者是想去占别人的座位,有时候会因为学生之间“争”座位而引起混乱和争执,影响课堂教学的进行;在上课过程中,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部分学生离开座位去观赏其他学生的操作,在课堂上随意走动,也增加了信息技术课堂比较乱的感觉。

现象2:操作行为难把握。初中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好玩”、“好动”、“好奇”等心理使之对计算机上的游戏、网络等学习之外的内容更感兴趣。在平常教学中,教师用广播教学时,学生在下面就把计算机重新启动。一旦在学习时有机会联上网络,学生往往会打开网页准备下载聊天工具,玩在线游戏或者看会儿视频……导致网络速度变慢,想正常学习的学生也无法上网,学习兴趣大降。等到教师发现的时候,鼠标轻轻一点,就切换到学习页面。几十个学生的课堂,教师很难顾及全面,顾此失彼。

现象3:课堂秩序难控制。信息技术的学科特性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练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完成任务等形式学习。学生在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问教师、问同伴,这些讨论势必也会引起一系列的课堂纪律问题。比如:小组讨论演变成小组聊天和说笑;有的学生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大声叫喊;个别调皮学生趁机搞些小动作;而有的借请教之名离开座位去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并加以评论等导致秩序混乱难以控制。

现象4:课前进室和课后离室的乱。信息技术课都是要求学生从教室来到机房上课,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往往提前跑来,趁正式上课前玩会小游戏;有的学生由于忘记带脚套等而影响上课;有的班级上一节是体育课,学生个个口干舌燥,到了信息技术课就把饮料带进机房;而下课铃声一响,各种学习用具根本没有整理就着急跑出去;桌子角落或者主机上有时还隐藏着学生上课偷偷吃的各种小零食包装袋……这些都给教师课后的整理工作造成麻烦。

上述现象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基本都会出现,信息技术教师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学生的这些行为表现,也恰恰反映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采取正当的课堂管理策略,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室的布置: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室都没有布置,基本上是四面白墙,顶多就是张贴一些规章制度。其实,教室布置也可以像正常的班级一样,各个空间角落应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发挥教室的最大功效。笔者的做法是在教室的黑板两侧张贴一幅对联,在两侧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及各种评比表,以激励学生进步;还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品展览出来,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可以给下届的学生一些参考;天花板横梁上还装饰一些与季节相符的装饰物,这些装饰物可以由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每个班级都贡献一点。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让学生体会到作为班级主人翁的感觉;充分利用教室的各个空间,我们教师既要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准备,帮学生出谋划策;同时,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室的设计和组织,只有这样,教室环境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课堂纪律的管理:良好的教学环境为课堂管理的运行提供了一个外在物质基础,同时,课堂管理活动也需要制度规范作为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前提。有部分教师认为现在教学都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就想当然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控制的时间。其实,这是对自主学习的误解,结果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改进评价方式:教师适时地学习评价,可以把握学生的状况,及时调控教学活动。

比如:随堂收任务作业并适时评价。教学上要安排比较紧凑的教学结构,避免随意打断或放慢,使学生总有学业任务。同时,这种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紧张的气氛,也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让他们不再觉得来上课是来“消遣和放松”,从而重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

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将学习内容隐含在一个或者多个任务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的时间也被充分融入了任务,精力也不能分散出来说笑甚至是做其他动作,可有效地遏制课堂秩序的混乱现象。

课前课后的工作:在上课之前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先和各个小组长讨论一下今天要学习的重点问题,或者“开小灶”辅导他们。他们通常在操作能力方面都比较强,教师应肯定他们在某些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担任“辅导员”指导组内学习。他们也很乐于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自然会兴趣盎然,操作认真。

做好课后的管理可以为以后上课打好基础。而课后的管理主要又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课后反思,课后反思能有效地促进课堂管理的良性循环,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有不断的进步。随时记录本节课中存在的亮点或者是不足,时间长了我们就有了经验。二是机房的整理工作,要从第一节上机课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自理的习惯。要先把自己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整理清楚,桌凳摆放整齐,饮料瓶等随手带走,排队并安静离开。同时,还要安排值日生帮忙做好清洁工作。形成习惯以后,课堂管理起来就比较顺当了。下课时间教师还可以简单地与个别学生交流一下本班的情况,了解些教师上课没发现的问题。

总之,管理课堂也是一门学问,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用智慧来经营课堂,用感性的手段去优化课堂,尊重差异,鼓励个性的发展,对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困扰,打造出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向前.有效管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技术管理思考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人员素质技术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65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向前发展,在这种背景之下,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应用中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热点内容。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就这一话题开展了研究与分析。

1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中的应用范围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的扩大。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目前高等学校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来讲,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在教务管理之中,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是通过教务管理模块来完成的。一般情况下该模块主要包含了科目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和班级管理等多个方面。另外,高等学校在网络技术方面的应用还涉及到了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管理,在学籍管理的模块中就包含了新生入学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和班级调整以及毕业生信息等多个方面的行政管理。最后,网络技术在行政管理方面应用还包含了成绩管理,这主要包含了学生的试卷成绩、单科成绩、成绩排名以及成绩统计和成绩分析等等,这些内容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都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主要问题研究

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学校的实际需要来看,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的应用是必然趋势。分析目前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

2.1管理的理念的问题

目前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的理念,仍旧受到传统的行政管理理念的影响,一些高等学校在行政管理过程工作中对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网络技术作为先进的一种管理工具,对其的使用需要受到高等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同时也需要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但是目前在一些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中仅仅是将网络技术当作一个简单的项目进行操作,没有将网络技术的应用上升到行政管理的理念的高度。在具体网络技术的应用中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比较低,对于网络技术的关注不足。这些都在管理的理念方面严重的限制了网络技术在高等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2.2配套的制度不够健全

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需要有良好的配套制度。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管理的状况来看,高等学校在行政管理中还比较缺乏完善的网络技术的配套制度。因为配套制度的不够健全,使得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能力较弱,这甚至使得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中应用失败。比如网络安全和身份确认要是缺少良好的配套制度,必然会使得网络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这对于网络效用的发挥会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也会使得信息的交流和资源的共享存在一些障碍,网络技术的作用难以得到很好的发挥。

3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3.1积极转变观念,全员参与网络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能够很好的提升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应当积极的转变传统的观念,不断的提升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在网络技术应用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观念转变的过程中,全体师生都应当一起参与到网络技术的应用中来,树立应用网络技术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意识,从而更好的促进网络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3.2强化制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应当不断的强化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对于相关配套制度的建设。从制度上,给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提供强大的保障与支撑。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营造出有利于网络技术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而确定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3开展技术培训,重视人员素质的提升

高等学校应该关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通过不断的提升高校在网络监控方面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方面的技术实力,从而更好的确保高等学校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能够确保网络安全和信息的流畅沟通。

4小结

总的来讲,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影响到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本文结合自身对于网络技术的理解,探讨和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中网络的应用范围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网络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阐述了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网络技术在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也需要技术人员和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另外也需要高等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各项制度的不断健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网络技术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岩青.网络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4).

[2]邓集文.网络技术的行政价值探微——基于生产力的视角[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张竟志.以当代信息技术优势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蔡静静,赵雪芬.对网络条件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的再认识[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