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法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8:26

类比法的应用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法;类比法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新内容,又怎样使学生感知、理解、消化和运用是思考和推敲的关键。若是不学语法,语言的听、说、读、写又怎么能够准确?然而,语法课若是纯理论,学生是很难明白的。作为老师,当我们看见一双双空洞的眼睛、一张张迷茫的面孔时,心底的挫败感自然一点点滋生并蔓延开来,有时或许也会“出离愤怒”!或许,问题的症结不简简单单是学生笨,或是老师差的原因,而是方法不适。

在语法课上,我结合自己做学生的体验和同学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摸索尝试着将不能避开也不该避开的重要语法简化。

一、共性

我们生活的是一个三维一体的世界――时间、空间和物质。英语学习也包含在这三个方面。如下所示:

[][]

如图所示,在时间上,分为过去、现在和将来(因为这是从宏观的角度区分,故此在它们前面加上“一般”肀硎就ǔG榭觯;空间上,我们就涉及到英语中的方位介词(in,on,to,between...and,above,over,under,below);物质上,环绕我们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可分为可数名词(即可以数得清的)和不可数名词(数不清的)。透过这个诠释,使同学们至少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

二、个性

提及动词形式的各种变化也令同学们很是“头痛”,由于受到汉语的干扰,就必须在此提示同学们英汉的差异.例如:

1.我看见你;

2.我昨天看见你;

3.我五年前看见你;

4.我在电影院看见你;

5.我妈经常看见你;

6.我明天会看见你。

显然,汉语是一种“加词”现象,无论是时间或是人称的变化,动词的外形都不会受其影响(正如例句所示,“看见”始终保持不变).而在英语中则不然,请看:

1.isawyouyesterday.

2.isawyou5yearsago.

3.iseeyou.

4.isawyouatthecinema.

5.mymotheroftenseesyou.

6.iwillseeyoutomorrow.

英语的谓语动词的形式会随时受到时间或是人称的变化而在词形上发生改变的。

三、几处关键点

1.词汇的观察归纳和总结

汉语的一个词有原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在英语中这一现象也广泛存在。例如:hand(原义是“手”;引申义是“用手,接手,把握”;比喻义是“助手,帮手”)。又如key(原义是“钥匙”;引申义是“关键”)。

2.介词释义的直观法

介词的“介”,就是媒介,连接的意思。正如,我们生活中的“中介公司”一样起着搭桥的作用。正是介词将不及物动词和名词或是代词完美的结合起来。动词分为两类――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对于不及物动词加介词这种现象可以那同学们来做个比喻.例如,男生a就是一个不及物动词,这就像他的性别一样是天生的,不能改变的;而一个女生B是名词或是代词。若是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联手但是不允许直接手拉手,那么他们中间就得连接个东西――绳子,棒子,皮带,丝巾,鞋带等可以连接之物。这个东西就是介词,然而要选择什么东西有男生来决定――这正如介词的选择由动词决定一样。另外一个男生C是天生的副词,他和男生a就可以直接连接,搂着脖子或是抱着腰都行――这就反映不及物动词和副词直接连接的特点。同时,使同学们感受到在英语的学习中识别一个词的词性很重要(词性就是一个词的性别),否则,就会“男女不分”了。

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例子来比喻,在英语中有一类动词后一定要搭配名词或是动名词的现象.比如,这类动词后的位置只接纳男同学(代指名词);如果女同学要通过只能乔妆改扮(即指在要连接的动词后加上-ing)才能通过。

这样运用同学们身边的人来举例说明,学生感到语法的解释不但直观而且生动有趣。

3.五大基本句型

句子成分的辨别总令同学们云里雾里。不妨,让我们在教学中运用汉语语法来展示。选择句子时先从简短又典型的句子开始。如:①我是人。(主系表――由于这是与汉语语法分类不同的特殊句型,故此最先提出来讲);②我哭了。(主谓);③我恨你。(主谓宾);④我教你英语。(主谓双宾);⑤我打你个鼻青脸肿。(主谓宾宾补)。

当同学们能辨别汉语中简单的句子各自属于哪一类后,可以请他们自己造各种句子,之后再换成英语来辨别.有必要提示的是:

首先,在辨别任何一个句子时,现将时态抹去不管.如:iamcrying.中划线部分省去不考虑。

再次,句型①必须清楚什么是系动词――即Be动词,五个感官动词(look,sound,smell,taste,feel)和表示变化的几个词(get,turn,go,seem,);句型③中我们常碰到这些词作谓语(pass,give,bring,get,buy)从而构成____sb.sth.或是____sth.tosb.的句型;句型④常会遇见使役动词(keep,let,have,make)。在辨别句型③和④要多加用心,因为外形看起来它们很相似。

今天,无论教材怎么变换,语法教学可轻可弱,却不可废弃已是大家的共识.希望在此提供的方法在今后的实践中和专家前辈及同行的帮助下能进一步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类比法的应用篇2

【摘要】类比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和过程。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是通过“知识与技能”和“对比与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怎样实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加强类比法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案例探讨了类比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类比法;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1.类比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研究高中化学教材找出了22处类比,其具体的数据如表1,其中涉及微观粒子及其结构方面(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等方面的内容)11处,占总数的50%;而元素化合物性质方面仅有1处。

2.类比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加强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在“化学平衡状态”中有这样的描述:“如果把溶质在溶液中形成饱和溶液时的状态称为溶解平衡状态,那么对于化学反应体系来说,就应当称作化学平衡状态。溶解平衡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在化学平衡体系中都可以找出对应点。又如,在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着正逆反应两个过程,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不相等时,常常只能观察到某个方向的变化。”可以看出,教材是从学生已熟悉的知识“溶解平衡状态”作为类比对象,将“化学平衡状态”作为目标概念,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起目标概念,从而理解化学平衡也具有类似溶解平衡的许多特征。

实践表明,将类比法应用于化学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化学教学效果,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可以提升人的科学素养,知识可以遗忘,素养却伴随一生,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2.2追求计算综合能力的迁移

立意新颖的习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能力和文化素质,也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选拔人才。命题专家也常常将科学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概括整理而提炼出一些开放型的试题,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而这类问题的解答一般都要经过联想、估计、类比、验证等途径,其中类比法又恰恰是最主要的方法。这一创新为试卷注入了生命力,激活了化学课堂的教学,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较好地考查学生从题设背景中获取和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no2、no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解no2、no和o2混合气体溶于水的关系量的确定,要抓住两个基本反应以及由它演变的两个反应,即:

2no+o2-----2no2···················……①

3no2+H2o=2Hno3+no··············……②

②×2十①,得

4no2+o2+2H2o-----4Hno3··············……③

①×3+②×2,得

4no+3o2+2H2o--------4Hno3·········……④

由上述方程式可以得出:当混合气体是no2和o2,且体积比等于4:1,因为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则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水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no3,无气体剩余;同理,若二者的体积比大于4:1时,剩余no2,再由②式知,若二者的体积比小于4:1,最终剩余o2。

总结

论文阐述了类比法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化学反应教学等中的应用,探讨了类比法应用于化学教学的具体化学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吴海洋.类比法在“化学反应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2(06)

[2]赵春哲.类比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1(04)

类比法的应用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类比法物理教学

在物理思维方法中,类比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使学科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化复杂问题,形象化抽象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长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使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训练和感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这一方法,并能将此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一、类比法的定义和特点

通俗地说,类比方法是将两个或两类又或是多类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并将此作为根据,将其中一个或一类研究对象的有关结论或信息推移到另一类上来,从而进行推理论断,得出所研究的对象也可能拥有相同或类似的结论。一般来说,所得出来的结论必须得经过试验来检验是否正确,类比的对象所拥有的相同属性越多,那么类比的结论的可信度就越大。

类比法与其他思维方法不同,它属于平行思维的范畴。与其他推理相比,类比推理属平行式的推理。无论那种类比都应该是在同层次之间进行。”类比推移是一种非必然性的推理过程,其前提是真结论未必就是真,如果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信度,就必须要尽可能地寻找确认研究对象的相同点。若相同点越多,那么可信度就越高,两者的关联度越大,结论就越让人信服。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

类比法的作用是“由此及彼”。在进行类比的过程中,若是将“此”看做前提,“彼”作为结论,则显而易见地可以看出类比的过程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同样的,在类比过程中,若是人们发现被比较的对象的共同点越来越多,并且已经得知其中的一个对象比另一个对象多出一种存在的情况,这时人们就会有意识有理由地进行类比推移,认定另一个对象也应当会有这种情况。类比法的特点是“先比后推”。“比”是类比的基础,“比”既要共同点也要“比”不同点。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是类比法是否能够施行的前提条件,没有共同点的对象之间是无法进行类比推理的。

二、降低初中物理教学“台阶”的作用

纵观初中物理教学,大多物理知识的教授都是出于抽象教学的状态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通常它是以直观的物理实验和生动的自然现象作为依据,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思维获取物理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初中后,从小学升学到初中的学生,往往会对物理学科的形象思维和知识、概念、逻辑等感到难以适应。大多数初中生会感觉到物理学科年级之间的跨度较大,存在着难易的“台阶”。

在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备课时,教师应当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仔细研究初中物理学科不同年级间的不同知识点的异同,在方法、思维特点和语言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明确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确定授课方法和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类比推移,从而掌握新知识。

教学难点的突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突破方法多种多样,运用类比方法进行突破,可以首先依托于已掌握的物理模型如爆炸模型,车船模型等等,再将要研究的问题与类似的被广为人知的物理模型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相似的地方,再套用现有的相关物理公式进行运行或解释,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因此,运用类比法解决物理问题时,经常可以简化求解过程。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和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物理学科知识间具有很多类似或相同的属性及特征,其也遵循着相似或相同的规律,也受其特征的制约,因此对它们的研究我们也应当采取不同的物理方法。例如在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电磁学知识,其就具有一个相同的特征——抽象。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若能常用它们与力学知识之间存在的相似点,灵活运用类比方法进行比较教学,那么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往往能发现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也能看得懂,上课也能掌握教师所讲内容,但在做题中却容易出错。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化,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没有融会贯通,所以学习效果并不好。如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运用类比方法,那么学生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类比方法,内化所学知识并将之系统化、条理化。

四、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作用

翻开初中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内收录了许多类比的素材,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在新课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地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新课知识点进行比较,引导其抓住物理知识系统中同类知识的联系,指导他们根据知识的机构和规律进行类比迁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增强其体会知识的深刻性,还能让他们产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提高解题能力,迅速地抓住题目关键点,从而找出解题的最佳途径。如此,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有了保障。

类比法的应用篇4

关键词:类比法;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9-0054-01

物理这门课在中学诸多学科中,学生普遍反映是较难学的一门课。我想之所以造成这种认识无非有两点原因:1.学生自身对这门课缺乏兴趣;2.这门课所涉及的知识抽象难理解。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把抽象的知识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很轻松了。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用“类比”这种方法。所谓类比,就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性上的相似,推理出它们在另一些特性上也可能相似的思维形式。应用到物理学习中,就是将陌生的物理现象与你熟悉的相似的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物理过程或物理现象的本质。这样既能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又使学生增强了新奇感,激发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应用类比法的体会。

一、应用类比方法形成物理概念

对于一些极为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用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那么往往会产生“一语道破天机”的惊人作用,帮助学生加速认识过程。例如:学习比热容概念时,比热容是个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比热容感念:质量为一千克的某中物质温度升高一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我们用“类比”这一教学方式来完成比热容感念的教学任务。一个烧饼,让不同的人吃,嘴巴小的人可能要吃很多口才能吃完,而嘴巴大的人可能只吃几口就吃完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嘴巴的大小不一样。我们用嘴巴容来表示嘴巴的大小,嘴巴容不一样,同样一个烧饼吃的口数就不一样。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吸收相同的热量就像两个人吃同一个饼,谁温度升高得多?沙子!为什么?因为沙子的比热容小就像嘴巴容小,吃一个饼需要咬很多口。我把比热容与嘴巴容作类比,把吸收热量与吃烧饼作类比,把物体吸收了热量升高的温度数与吃烧饼咬的口数作类比,这样学生在学习比热容概念时既觉得合情合理又觉得简单。

二、应用类比方法引进新概念

例如讲电学中短路这一概念时,可以这样引入,教师先问学生:到达同一目的地,你是远走长路?还是走短路?同学们当然回答是短路,教师随即提出:电流和你们的想法一样它也喜欢走“短路”,而电流对短路的理解和同学们对短路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电流认为不经过用电器的路就是短路。这样教学把电学中的“短路”与“人走路”相类比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倍感亲切,从而拉近了学生和学科间的距离,从心理上就轻松了许多。

三、应用类比方法理解物理过程

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的教学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尤其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会使学生感觉到复杂难于理解。晶体的熔化过程是这样的:给晶体加热晶体温度升高,但是晶体不会融化,等到温度升高到熔点温度时,晶体就开始融化且在熔化过程中要继续给晶体加热,在融化的过程中晶体的温度一直保持不变。等到晶体完全融化完以后完全变成液体温度才会继续上升。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则大不一样,只要给分晶体加热非晶体就会表现出融化的趋势。如开始由硬变软,接下来由软变粘,再后来由粘变稠变稀最终变为液体。

如若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学生的一些行为稍作类比,学生一定会兴趣大增,而且印象深刻。例如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就和晶体的熔化过程很相似:甲同学正在专心致志的做作业,乙同学隔着窗户喊:“喂,出去玩会儿吧”。甲同学置之不理,继续专心致志的做作业,乙同学又说:“出来吧,我请你吃肯德基”。甲同学立刻放下手中的作业,和乙同学出去玩了。晶体没达到熔点不熔化,而甲同学是:不请我吃肯德基我是不会放下作业和你玩的。相反,有些学生做作业时和非晶体熔化很相似:他在做作业,别人一喊他,他就坐不住了,眼睛不停地向外看,然后胡乱的写两下完成任务,就和别人出去玩了。做了以上的类比,我想课堂气氛一定活跃了许多,学生也感觉很有意思,教学相对来说就简单了一些。

四、应用类比方法学习物理规律

通过实验,学生知道:串联电路,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也就是说各用电器分电压,分的是电源的电压。于是我就引进了分家分财产这样的实例来与串联分压作类比,帮组学生理解。老父亲要为弟兄几个分家产,按照年龄大小分,年长的分得多年幼得分的少,他们哥几个所分财产的总和应等于老父亲全部的家当。串联分压和这个例子很相似,电源要把自己的电压分给各个用电器,它是按照电阻的大小分的,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多,反之越少,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之和应等于电源电压。如此类比,相信学生一定很好理解。

类比方法能使教学新颖、活跃,又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物理方法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类比方法是由个别到个别或一般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因为已知的相似属性和推出的相似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从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方面的相似或相同,并不能得出它们在某些属性方面必然相似或相同的结论。可见,运用类比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是可靠的。

类比推理得到的结论的可靠程度是由相比较的两个对象所共有的性质和推出的性质之间的联系决定,只有类比的相同属性多,类比属性与类推属性有本质联系或联系密切,则类比所得结论就比较可靠;否则,可靠程度就小。

五、应用类比方法解答物理习题

例如:边长为a的正方形导线框放在按空间均匀分布的磁场内静止不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方向与导线框平面垂直。B的大小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周期为t,最大值为B0。导线框内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多少?

解析:本题的常规思路是利用法拉第的B电磁感应定律e=∆;Φ/∆;t=S∆;B/∆;t.写出e的瞬时表达式,再把B对时间t进行求导。但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少且浅,因此不少同学感觉无从下手。

如果我们写出磁通量Φ的瞬时表达式:Φ=BS=B0a2sin2πt/t,可以发现,这种磁通量Φ的变化过程与线圈在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的磁通量Φ的变化过程相同。因此可以把本题所涉及的变化过程类比于:一个面积为a2的正方形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B0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以角速度ω=2π/t做匀速转动,线圈中将产生交流电,则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m=B0Sω=B0a22π/t。

用类比的方法求解物理问题,可以用已知模型的物理规律求解不熟悉的物理问题,拓展了思维,也简化了解题过程。

类比方法能使教学新颖、活跃,又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物理方法教育,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但是,类比方法是由个别到个别或一般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因为已知的相似属性和推出的相似属性之间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所以从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方面的相似或相同,并不能得出它们在某些属性方面必然相似或相同的结论。可见,运用类比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是可靠的。

因此,正确应用类比方法的关键是,既要选择适当的类比对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作为推理的依据,同时还要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比同比异,方能得到较为可靠的推论。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材全册》.

类比法的应用篇5

关键词:类比方法化学教学思维方法

类比是指根据两种物质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类比是从小就要培养的一种思维,为以后学生的学习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国家要求也是我们要思考的: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又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达到学以自用地步,这已成为现代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重中之重。类比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类比,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获得一些新知识的能力。

一、“类比”是学生理解、记忆各种化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定在以前学过的基础之上,我把学生的知道结构类比为树的成长,开始也是小的枝叶,通过不断吸收养分,树木长大,长出新的枝叶,原来枝叶也会慢慢变粗。知识的小树苗也是如此:通过学生不断的学习和认识;慢慢的,学习的知识会越来越多;新的认识也就越来越多;反过来再对原来知识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我们把原来学过的知道,大家都认可的很简单的知道带到化学中一些学生们认为难懂的知识学习上,很多学生会不由的说一声,原来是这样啊,怎么简单。我在教学中有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在讲原子结构时,因为原子是微观,大家都不好理解,什么样子的,电子和原子核怎么样在相互运动还是很模糊,讲了半天还是有一大部人不太懂。我就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理解哪,我这个班讲听不懂,下个班也一定不懂。我想到了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和天体运动比较相似。初一地理时大家都学过,一定很了解。所以下一班的课我开始就没讲化学,而是直接讲地理中的天体运动,学生们对于突然而来的地理知道很感兴趣。我还从地理老师那借来了天体运动仪,我用自己做的小纸条帖在各个星球上,在太阳上画一个大的加号,别的星球上画的是减号。当我转动天体仪时,并讲解把原来的太阳看成原子核,把行星看成是电子,电子在围绕原子核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这样很多学生都理解,并且在很愉快的氛围中就很好的学习了东西。把这种类比的东西做到实处,对学生理解、记忆各种化学知识的理解会很快。

二、“类比”也是做题的好方法,把题中的一些技巧通过类比的方法总结,可以节省时间,加深理解讲过这样一道题:

氧化铜和碳还原反应中在加热条件下可能发生两个反应分别是:2Cuo+C=2Cu+Co2和Cuo+C=Cu+Co,现在一同学用1.2克碳还原了10克氧化铜,问生成物可能是()

aCu和Co2BCu和Co2Co

CCu和CoD以的都有可能

这题给出了两个数据1.2克碳和10克氧化铜,由于为两个化学方程式,我们不由的想到极值法,先求出1.2克碳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各多少克再进行比较设:生成二氧化碳时还原氧化铜x,生成一氧化碳时还原氧化铜y

2Cuo+C加=热2Cu+Co2

1601244

X1.2g

X=16g

Cuo+C加=热Cu+Co

801228

Y1.2g

Y=8g

由于还原的质量为10克,在16克和8克之间,则可以判断生成物为BCu和Co2Co在本题中用到一个极值问题,要让学生理解这个极值问题不是太容易,我就先用了物理上学过的一个实验,阿基米德测皇冠密度的实验(在初二下学期学习过,学生也都理解了)黄金的密度和铜的密度是不一样的,阿基米德知道黄金的密度是19.32g/cm3和铜的为?8.96g/cm3,如果那个商人要是给黄金里加铜的话,密度一定在铜的密度和黄金的密度之间,当提到这个实验时大家都理解,同样,现在生成二氧化碳还原16克的氧化铜,生成一氧化碳还原8克氧化铜,要是有10克氧化铜被还原是不是既有一氧化碳生成又有二氧化碳生成。通过能现一类事物比较,学生可以找到相同点来理解新的知识,这样对题型就理解的更透彻了,还能把知识归纳,也把各科和知识也串联起来了。对于些类的知识点还有很多,为了方便大家比较气体的密度,我把空气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给了大家为29,这是在气体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的。有学生用类比的思维问我,这个方法在气体上能用,在液体和固体时能不能用如铝的密度比铁小,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比铁小。这个学生就把用类比的思维推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新的应用。

总之,化学中的类比形式很多,应用范围也很广,类比思维不仅是学生深入了解知识、建立新概念、探究未知领域的重要思维方法,也是教师深入浅出地讲授教学内容的重要教学技术。可以这样说人类学习已知的知识需要类比思想,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更需要类比思想。

参考文献:

类比法的应用篇6

关键词:逻辑推理;假说;内在联系

abstract:theanalogyintheteachinghasthestrictlogicalinferencetoreplacethefunctionofthephysicalquantity,welearnsomeveryabstractandinvisible,untouchable,becauseisnoteasytounderstand,wetookayoucanseeandverysimilartocomparisonstudy.

Keywords:logicalreasoning;hypothesis;internallinks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所谓类比是指在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史上很多重大发现、发明,往往发端于类比,类比被誉为科学活动中的“伟大的引路人”,是它首先推动了假说的产生。尽管类比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因此,作为一种“从特殊推到特殊的科学方法”,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多年的教学经念提出一些看法。

1、新、旧知识类比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给学生以启示,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如在“静电场”一章教学中,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看不见摸不着,而“电场”概念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此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可以用力学中所学重力场与之类比:地球周围存在着重力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处于重力场中,都受到了地球的作用——重力。同样,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对处于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如:点电荷间的库仑力的作用)。再由物体在重力场中具有了与地球位置有关的重力势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检验电荷在电场中也应具有与场源电荷位置有关的电势能。如此类比,相当于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从已掌握的旧知识中顺利地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又如:场强e和电势U这两个描述电场的物理量,e、U与检验电荷q有无关系呢?而牛顿第二定律m=F/a,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也为零,但物体的质量为一定值;再有,欧姆定律中R=U/i,若电阻不接入电路中,U、i均为零,但电阻R却一定。究其原因,它们都是事物本身的物质属性。这种简单的类比,使学生顿悟:e、U是描述电场本身性质的物理量,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与检验电荷无关,而定义式:e=F/q、U=ε/q只是定义e、U和计算e、U大小的。

2、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类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进行类比,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讲电势差时,可用瀑布来作为例子,瀑布的水量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越大;而瀑布落差越大,落到底部的动能也越大,动能是由重力势能转化获得的,即瀑布的重力势能与瀑布的水量、落差有关。让学生自己类比得出:电势能与电荷量和电势差有关:ε=qu又如:介绍弹簧振子的振动时,振子向平衡位置方向运动为变加速运动,学生不能理解加速度减小而物体速度增加这一现象,可用人的身高增长作类比: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高逐渐增高,当人的年龄接近成人阶段,其身高增长速度将逐渐减慢,但人的身高却仍在继续增高,只是增高变缓了,而并非人越长越短。当身高停止增长,人的身高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大身高。学生从这一简单的类比很易理解:加速度在减小,只意味着速度的增量在逐渐的减少,但物体的速度值却在增加,为变加速运动。

再如:电势能的教学中,类比重力势能是系统能,重力势能改变重力要做功,重力做的功量度物体重力势能的改变(用重力做功来判断重力势能的改变);学生易于接受在电场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其改变由电场力做功来量度,并掌握用电场力做功来判断电荷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具有电势能大小的方法之一。再如再如ttp://

3、相关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类比自然科学分科庞杂,物理只是众多学科之一,可以用其它学科的一些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类比,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如讲解饱和汽,学生往往认为达到饱和状态时,液体不再蒸发。这可与生物学中“根对水的吸收”类比:当根细胞内的细胞液的浓度与土壤溶液的浓度相等时,相同时间内进出细胞膜的水分子数相等,为一动态平衡。学生可从类比中得出结论:密闭在容器中的液体达到饱和汽状态时,单位时间内液体蒸发产生的汽分子数和回到液体内的汽分子数相等,也是一个动态平衡。故宏观上液体分子总数不再减少,汽分子数不再增加。又如,学生在化学这门学科中详细学习了物质的内部结构,知道了物质不灭定律,类比就可以知道电荷守恒定律。这样类比,可以使学生领略“类比”这一重要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既加强了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降低了某些物理新知识的教学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4、应用类比方法形成物理观念对于一些极为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用熟悉的、形象化的事物去类比,那么往往会产生“一语道破天机”的惊人作用,帮助学生加速认识过程。例如:学习电容器的电容概念时,电容是个陌生、抽象的物理概念。若把电容器、电容、储存电荷类比容器、容积、储存物资(具体水杯存水),可以使学生轻松形成电容是反映电容器储存电荷的本领这个概念。继续类比引申:电容器储存电荷的特性如何表征呢?是否同水杯存水一样?一样的话,它涉及的是哪些物理量?学生自然会结合自身的知识体系思考、猜想,得出电容器的电容类似容器的容积一样由本身结构决定,加深“电容”概念的形成。

5、应用类比方法引进新概念例如讲磁感应强度的概念时,可这样引入:磁场和电场一样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磁场跟电场是否有相似的特性。在电场一章知道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及描述这一特性(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利用比值方法定义了电场强度e=F/q。那么,磁场对放入其中的试探体有无力的作用及描述这一特性(磁场强弱)的物理量是什么?如何定义?通过实验发现研究磁场和研究电场类似,若知道放在磁场任何一处的任何电流的受力情况,这个磁场就研究清楚了。同样利用比值定义了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B=F/iL。应用类比方法引进“磁感应强度”,降低了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

类比法的应用篇7

关键词:电子专业;类比法;应用

自1999年以来,随着大学甚至硕士、博士的扩招,只有那些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才会选择中专这一升学路径,因此大学生越来越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技术性工人的缺口却越来越严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现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比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他们需要学习专业的相关技术;相比大学生,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短,大学本科四年,而中专采用2+1模式,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长期以来,中专特定的专业课内容大部分是从高等教育专业课中简化而来,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基础的中职生来说,显然起点高、难度大,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各相关课程的知识呢?

本人发现,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应用类比法,对于学生理解艰难晦涩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一、类比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电子专业的知识内容

因为“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可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如我第一次上《电子线路》时,对于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三种工作状态整整讲了两节课,学生却一脸茫然,连说太枯燥、复杂、听不懂。我第二次上课时不急着讲三极管,却问了学生一个日常问题:人为什么只有适量进食后才能正常工作?不进食的人固然不能好好工作,那么进食过饱的人可以好好工作吗?这时我再因势利导引出三极管三个工作状态,学生会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举例联系起来思考,容易理解理论知识。这时再根据书上的专业描述得到三极管在三个区域的工作状态与基极电流ib的关系:只有当基极电流ib的大小选择合理时,三极管才能工作在放大区,处于放大状态,起到放大作用,相当于人要适量进食才能合理工作;当基极电流ib=0时,三极管处于截止区,成为截止状态,相当于人不进食没法工作;当基极电流ib过大时,三极管处于饱和区,成为饱和状态,相当于人进食过饱撑得难受也没法好好工作。

再次上课时,我提问学生,学生已经理解了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域,虽然还是经常使用吃饭的现实生活语言,但我知道从心里他们已经接受了这三个工作区域,然后我又提出要求说,我们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不能总讲这些“大白话”,要多讲些专业术语,学生微笑点头,再讲三极管时,就容易多了。

二、类比法可帮助学生巩固电子专业的知识内容

理解专业知识是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就需要巩固所学知识,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甚至背诵。但中专的学生本来就基础差,学习兴趣也不太浓厚,且作业量少,针对此特征,要使学生记住所学内容,我认为类比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电子线路》第一节就是二极管,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一个全新的元器件,之前电工基础中讲到的电阻、电容、电感在初中物理中都多多少少有所提及,而二极管作为一个从零认识的元器件,我认为学生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尤其工作就要分为四个区域――正向死区、正向导通区、反向截止区和反向击穿区,如何理解和记忆这四个区域,并熟练应用到各种电路中,是非常重要的电子知识。我运用了“类比法”,将二极管比作现实生活中的一扇门,施加正向电压就相当于从门正面推门,施加反向电压就相当于从反面推门;导通就是门开了,人可以通行,截止就是门推不开不能通行。这样解释之后,学生都觉得很合理,也理解了二极管这个新的元件。继续详细分析:请问同学,是不是刚满周岁的小孩子轻轻一推,门就能推开呢?学生微笑说当然不能,要有足够合适的力气才能推开门。这个足够合适的力气就是二极管的门槛电压Uth,只有正偏电压大于Uth,二极管才能导通,如果小于Uth,二极管就工作在正向死区,也不能导通;反向同理,我用正常的力度去反向推门,门并不动,这就是反向截止区,但如果我找一个壮汉,用力踹门,门就会被毁坏,这就是反向击穿,这时二极管就坏了,学生都很轻易地理解了二极管的工作原理,记忆起来也变得容易多了。

类比法的应用篇8

一、了解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很普遍的学习方法,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从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可是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够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会事半功倍的.

类比法实际上就是从一种现象到另一种现象的对比分析,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是同类分析也可以是对比分析,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类比法,更符合学生理解各种现象的心理规律,更容易化难为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长时间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类比法

高中直接面临着高考,在教学上,更多的教师侧重于应试,用分数来说话.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无形中就加大了他们的学习压力,长期以往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更是如此,知识点更多,更难理解,也更加抽象,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学生是很难完全掌握的.

1.案例1――学习细胞

如高中阶段,我们在学习细胞时,书本上介绍到: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体,它有生命,同时与其他细胞共同协作,维系着整体的生命的正常进行.对这个知识点,如果单纯的记忆,很快就会忘记,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在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入类比法,将细胞类比为我们个人,我们是有生命的,同时我们也会在一起合作与学习,从而组成了班级,而这个班级又是一个整体,当学生毕业后,这个班级就不存在了,又迎来了新的班级.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来理解新的知识点,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记忆.

2.案例2――学习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对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学习,同样也可以用到类比法.物质跨膜运输一共有三种运输方式,但这三种经常会被混淆.同时在理解上,如果只是单纯的解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但如果我们将物质跨膜运输比喻成人的渡河,就好理解了.人在渡河时,可以选择游泳、坐船、过桥.第一种方式,什么工具都不需要,但却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这个人水性好,水流最好是顺流而下,河不宽等条件,在这些都具备的条件下,可以不需要船,也不需要外界的供给,就相当于自由扩散中,物质从浓度高的到浓度低的,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协助扩散,就相当于这个人不具备,刚才讲的上述某一个条件,如这个人不会游泳或是河太宽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借助外界工具,如渡船或过桥.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对于第三种方式――主动运输,就相当于这个既不会游泳,而且还是逆流而上,不具备任何有利情况下,这个只能做好准备,备好工具,准备好干粮,这时候就即要载体也要能量,才能完成跨膜.

经过这样讲解,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3.案例3――学习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既看不到也摸不到,只能通过自身的理解来掌握.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免疫系统的免疫过程比喻为一场战争.免疫器官就是参加战争的各个部门.每个部门都会有自己的士兵,也就是免疫细胞,同时也会有自己的战争武器,也就是免疫分子.在作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免疫的三道防线看成战争的三道防线,首先是城墙,也就是我们的皮肤,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地方,其次是城内的护城河,也就是我们的体液和吞噬细胞,最后就是特种部队,也就是特异性免疫细胞.当敌人冲破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时,吞噬细胞就会把具体情况告诉特种部队也就是特异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特种部队”就会招兵买马组件部队,即细胞免疫,同时也会告诉相应的其他部门B淋巴细胞,让他们也组件相应的部队,应对敌人的进攻.

类比法的应用篇9

例如,workaholic(工作迷)系仿alcoholic(嗜酒者)而造,而seajack(海上劫持)和skyjack(空中劫持)则是类比hijack(拦路抢劫)而成,故都属类比词。

从原形词与类比词的联系来看,英语类比构词大致可分以下三大类:

一、数字、色彩类比

先看数字类比。例如,美国总统夫人在英语中称FirstLady(第一夫人),通过该词美国人又联想类比出FirstFamily(第一家庭)、Firstmother(第一母亲)等词。就连总统的爱犬也身价倍增,获得了FirstDog(第一狗)的殊荣,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再看色彩类比。例如,Blackpower(黑人权力)最初是美国黑人在争取自身权力斗争中提出的政治口号,后为美国其他少数种族所借用。为了反歧视、争平等,印第安人提出了Redpower,美籍墨西哥人也提出了Brownpower。另外,老年人为维护自身权益则提出了Graypower。美国英语中还因美元为绿色钞票而类比出greenpower一词,借指“金钱的力量”。greenpower虽与上述种种power风马牛不相及,但同属色彩类比,甚是有趣,亦含幽默。再看一例,较早出现的blue-collar(蓝领阶层的)和white-collar(白领阶层的)分别指“体力工作者的”和“脑力工作者的”,稍后产生的pink-collar(粉领阶层的)和gray-collar(灰领阶层的),则分别指“典型女性职业工作者的”和“维修保养行业工作者的”。

近年来,又有两个新的英语类比词问世,即gold-collar(金领阶层的)和bright-collar(亮领阶层的),分别表示“高级专业人士的”和“电脑及通讯专业人士的”。

二、反义、对义类比

这方面英语类比词数目不少,俯拾可得。例如,nightmare(梦魇)―daymare(昼魇),brain-drain(人才流失)―brain-gain(人才流入),flashback(倒叙)―flash-forward(超前叙述),high-tech(高技术的)―low-tech(低技术的)……

在这方面,有些类比词来得有趣,仿造奇特。

例如manFriday源于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指主人公于星期五救出,一个土人,后成其忠仆,故名。该词进入英语词汇后泛指“忠实的仆人”或“得力的助手”。后来出现的girlFriday一词系仿此而造,专指“忠实的女仆”或“得力的女助手”。

又如,boycott(联合抵制)一词的来历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年,在爱尔兰的梅奥郡有个地主名叫CharlesCunnighamBoycott,他压榨佃农,灾年拒不减租,结果激起公愤。全郡居民联合行动,拒绝与他往来,迫使他逃离本地。此事成了报刊上的头号新闻,Boycott姓氏不胫而走,成为“联合抵制”的代用语,并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言所借用。最为有趣的是,人们将本为姓氏的boycott中的“boy”视为与girl相对应的boy(男子)一词,故意加以错误类比,仿造出girlcott一词,用作“妇女界联合抵制”之意。

三、近似情形类比

在英语类比词中,这部分词为数最多。例如,olympiad(奥运会)―asiad(亚运会),baby-sit(临时代人照看孩子)―house-sit(临时代人照看房子),escalator(自动扶手电梯)―travolator(设在机场等处的自动人行道),chain-smoke(一支接一支地抽烟)―chain-drink(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或饮料),humanrights(人权)―animalrights(动物权),hungerstrike(绝食罢工或抗议)―sleepstrike(绝眠罢工或抗议),boatpeople(乘船出逃的难民)―landpeople(陆路出逃的难民)……数目众多,不胜枚举。

政治运动及社会生活亦是英语类比构词的另一重要来源。二十世纪60年代时,美国黑人曾掀起大规模的反种族隔离运动。当时黑人举行的室内静坐示威叫sit-in。随着运动的深入与扩大,黑人纷纷进入原先严禁他们入内的各种公共场所表示抗议,以verb+in为模式仿造的新词随之大量出现。黑人与白人同乘一车叫ride-in,到白人游泳池游泳叫swim-in,进白人图书馆阅读叫read-in,入白人教堂做礼拜叫pray-in。后来,-in的含义又扩展到其它内容或方式的抗议示威活动上。

类比法的应用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类比法应用

引言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事物的形态、属性、结构、功能以及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一种有效的试探性的判断方法。类比法在初中物理学的应用非同小可,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类比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引入

在电压教学中,教材采用了水路模型与电路模型类比的方法引入了电压的概念。在电压这个问题上,主动着手是有些困难的,但是通过水压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更好。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水流形成的原因,水压即是水管中形成水流的原因,这就是分析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基础所在。然后将水压与电压的图示进行分析,找出对应关系,如水轮对灯泡、水泵开关对电源开关、水流对电流等,从而更加了解到水的流动是因为存在水压,也就是说电荷的定向运动是存在电压的缘故。我们就可以做假设性总结,“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则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就是相应于水泵开关,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样的教学使学习更加方便,同时能拓宽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

2类比方法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用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来研究电流的大小就是利用类比法。电流有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都和电流有关。要研究电流大小,就可以通过研究电流产生的效应大小的方法来探讨。用电流大小来比作水流大小、研究电源的使用,引入抽水机等都可以算是类比法。

(2)在学习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与斥力时,我们不能凭空想象,那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类比方法。用弹簧来制作一个存在斥力和引力的模型,把两个小球类比为两个分子,一根弹簧连接两个小球,类比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在弹簧上的两个小球受到的力是相等的,两小球之间保持力的平衡。也就是说分子分子时的情况也是一样的,两个分子和两个物体相似,都是存在着斥力和引力,当斥力大于引力时,弹簧是拉伸的,相反,弹簧就是压缩的。

(3)初中物理中压强、密度等概念均采用了类似比值法定义的。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人们还不清楚。11年前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1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2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2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密度的定义也是类似如此。

(4)分子动能和势能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类比的方法。首先学习的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而且分子是比较抽象的东西。分子动能从宏观上看是和物体的质量、摩尔质量和温度有关。从微观上看是与分子个数和平均动能有关。故用物体的来类比。再如,在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根据探究的思路首先进行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因为电阻较抽象,在这里学生往往不敢猜想,此时教师可以用类比法来引导学生:电阻就好像是我们行走在雨雪交加的大路上,我们行走的难易程度也就可以类比成电阻的大小,若是路很长,我们也就越难走到尽头等等。电阻的大小还和材料的横截面积、长度,是否加入材料有关,也就相类比于道路的泥泞程度。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发现,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非比寻常。把物理知识与实物模型相类比,把抽象事物赋予间接的直观形象,把研究对象具体化,可使学生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对知识有更全面、更深刻理解和把握。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由于学生对这种抽象的事物没有深入了解,想象的空间也很欠缺,在教学时,就把磁感线类比成生活中我们用的棉线,导体类比于一把刀,当刀子切断棉线时就说导体在做切割磁干线运动。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种抽象难懂的东西了。再如上面提到的分子间的关系用弹簧来类比,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与道路来类比,把气体、液体、固体分子结构和体积、形状与学生放学、课间、上课的三种形态相类比等。然而类比法也是存在一些不足,在应用中也要注意。

3类比法的缺陷与差异所在

惠更斯应用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一类比法,才确信光也“像声音一样”,是以“波的形式来传播的”。类比法的成功在于它很好地把抽象具体化,使同学们更好地接受。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万事都不是两全的,类比法也是如此,在其成功之后也有些缺陷,进行类比的对象这是因为进行类比的两个对象,除了有相似的一面以外,还有差异的一面,类比法无法解释这些差异,也就有时会误导学生,如果不注意这种差异,由类比法得出的这种结论就会减低或完全失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