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5:12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1

蔡榕硕,理学博士,研究员,从事海洋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1987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大气科学五年制本科专业,之后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其间,在日本、德国等地作为访问学者从事海洋气象观测、大气模式等学习和研究,并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并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10月,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破格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2005年7月,任国家海洋局海洋大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2010年6月,入选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主要作者召集人之一。

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对策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变化、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与评估,特别是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对中国气候的反馈、气候变化对海洋环境生态的影响研究与评估等,并在国内外积极开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水天世界,烟波浩渺。我们赞叹它的壮观景象,却并不知它神秘莫测的生命动力。

600多年前,世界航海第一人郑和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洋……”。回首人类发展的近代史,正是一部蓝色文明史,一幅从陆地走向海洋、从蔚蓝走向深蓝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在这个进程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这片沃土上,有一个人已默默耕耘了20多年,在累累的硕果中依然淡然执著地前行着,不断给祖国带来新的光荣与骄傲,他就是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博士生导师蔡榕硕。

远见卓识――海洋环境保护

我国沿海地区是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约占全国13%的陆地面积,承载了全国40%以上的人口,产生了约70%的国民生产总值。我国近海陆架有非常丰富的生境和物种多样性,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陆架海之一,因而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我国近海的海洋生物生态有明显变化,大面积赤潮等生态灾害不断出现,海洋渔业生物资源衰退严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已受到影响,并威胁到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有关气候变化对我国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的认识还十分匮乏。

在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908”专项)的支持下,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主持并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项目的研究。

2011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蔡榕硕教授获得了该年度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项目主要是从大气和海洋学科交叉的角度出发,以我国近海若干典型海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亚洲一太平洋地区海洋一大气系统的变化为切入点,采用了气候动力学、大气物理与化学、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和海洋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应用了多种数据资料,如现场调查资料、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以及现代数理统计诊断分析、数据同化和再分析、海洋生态动力学数值模式等多种方法,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我国近海若干典型海域特别是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和评估,提出了我国近海若干典型海域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适应性对策措施。他近年的部分成果包含有以下方面:

应用观测资料的研究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由东亚季风持续减弱引起的中国近海海面风应力变弱与北太平洋西边界流黑潮经向输运的持续增强,是导致我国近海区域尤其是从长江口到台湾海峡南部附近海域海表温度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通过采用统计诊断方法分析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迄今,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引起了热带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异常通过遥相关不仅影响我国华北地区气候,而且影响我国近海特别是东海近岸环境,并引起海洋生态异常。

通过综合观测资料的分析与前人成果,蔡榕硕教授研究了全球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近海环境的年代际变异,提出了东亚气候异常影响中国近岸海域并引起赤潮生态频繁发生的概念性模型影响,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温上升对中国近海生物地理分布和物种组成变化的重要影响。

应用观测资料与数值模式研究发现,近30年来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的热力异常通过影响东亚大气环流成为导致中国大陆东部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指出1970年代以来,发生在热带中部太平洋的伪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海洋大气异常现象对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的海温及我国的气候有独特的影响。

在我国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他参与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区域环境生态的影响:在开展中的联合国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主持了气候变化对全球主要区域海洋环境生态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的评估,获得了若干有关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新认识。

交流合作――连接世界的黏合剂

2005年,在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蔡榕硕教授成立了全球变化区域响应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在国内较早且较为系统地开展了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若干典型区域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并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国家海洋局科研专项、海洋与气象公益性行业项目、中央科研院所基本业务费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与海洋环境的研究,包括国家“908”专项项目“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国家海洋局科研专项“我国沿海及近海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对策”、国家“973”计划项目“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能量和水分循环变异及其对我国极端气候的影响”、公益性行业项目“西太平洋暖池与近海对东亚季节一年际气候异常的影响”、“中国海平面变化预测及海岸带脆弱性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等项目。所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关注,并在国内外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

通过上述的科研工作,他领导的课题组对有关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近海区域的海洋气候及相关环境生态取得了一定的认识,相关科研成果在我国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工作中得到应用。自2010年10月,蔡榕硕教授开始参与联合国ipCC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工作,在第二工作组中主持了有关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主要区域的影响评估,该成果将在2014年为国际社会提供有关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主要区域影响的认识。然而值得指出的是,有关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和我国近海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空白,仍需要国际社会和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投入,深入调查研究人类社会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对海洋影响的对策措施,以提高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能力。

蔡榕硕教授在有关全球变化中国近海区域响应与对策研究中已取得了初步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效益,尤其是他领导的课题组近年来在研究中采用了海洋、大气和生态等多学科交叉,以及现代数理统计诊断分析、动力学理论分析、数值模式等多种方法,较为深入地研究和评估了中国近海区域海洋环境与生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取得了许多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今后将继续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为我国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贡献应有的力量。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14年博士招生简章

一、所简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所址广州,是我国规模的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之一,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序列单位。现有职工609人,研究员84人,博士生导师99人,1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973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名,青年2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5名。拥有海洋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35人。

设有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深海观测开放实验室和南海深海过程联合实验室。

拥有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和西沙、南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站;有“实验1”号、“实验2”号和“实验3”号三艘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以及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和信息中心。

目前,英语一共有海洋生物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环境科学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环境工程、生物工程、地质工程3个工程硕士培养点。现有在学研究生294人,其士研究生131人,硕士研究生163人。生活条件和科研、学习环境优越;助学金及研究津贴优厚。热忱欢迎有志于海洋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年学子报考。

二、培养目标

我所招收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爱国守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能力,能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等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报考条件及要求

(一)需满足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能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3)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

其中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是指:

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士学位满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达到与硕士学位同等学力;

②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结业生(报名时已取得结业证书);

③报名时已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但尚未取得硕士学位的人员。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研究所或院系规定的体检要求。

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定向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6.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二)同等学力人员报考,除符合上述有关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已取得报考专业6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主干课程的合格成绩(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成绩通知单)。

2.已在公开出版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术论文2篇(第一作者);或获得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三)三年学制的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最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两年学制或两年半学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考。

(四)下列情况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

1.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

2.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服务期的在职人员考生。

3.拟报考定向培养的考生。

(五)我所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为国家计划内全日制脱产学习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能保证全脱产学习的考生,应在报考和复试时向研究生部和导师说明。

(六)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报考手续。

四、报名时间、方式及报名手续

1.网上报名时间:

秋季入学博士生网报时间:2013年12月10日-2014年2月10日。

2.网上报名方式:

请考生登陆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http://admission.ucas.ac.cn),点击“博士报名”,网上报名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我所网站发出的“网报公告”,凡未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网上报名成功后,报考“普通招考”类别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我所提交“网报公告”要求的书面材料。

4.我所对考生的报名材料进行审查后,向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在复试阶段将对报考资格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我所春季只招收硕博连读生,秋季招收公开招考的博士生。

五、普通招考考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

2.初试的笔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免试)、外国语(语种以各单位公布的专业目录为准,听力测试在复试中进行)和不少于两门的业务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政治理论课、外国语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命题,业务课由研究所命题。

3.初试时间

秋季入学招生考试:外国语:2014年3月22日上午8:30-11:30;政治理论:2014年3月23日下午2:00-5:00。业务课考试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4.复试的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情况以复试通知为准。

5.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笔试外(在初试时进行),还必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每门加试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加试的科目及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体格检查

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要求进行。新生入学后需进行体检复查。

七、其他

1.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原所在单位或委培、定向及服务合同单位产生的纠纷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得我所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所不承担责任。

2.本简章如有与国家新出台的招生政策不符的,以新政策为准。

单位代码:80069

邮寄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新办公楼808a

邮编:510301

联系部门:研究生部

联系人:李丹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3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英格・安德森说:“海洋维持和保护着我们的星球,也保护着我们人类,但是,人类活动正在使我们的海洋生病。”自1970年以来,海洋一直是人类对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强大盟友”,吸收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达93%。“如果没有海洋的缓冲作用,全球气温上升得会更高、更快。”安德森说。

丹・来福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海洋与极地项目的主要顾问,他说,如果没有海洋保护我们的星球,我们的低层大气早就升温36摄氏度。如今,随着全球变暖进程的加速,到2100年,海洋的温度将会持续上升1~4摄氏度,安德森说:“这是一个生态时间表,2100年一转眼就到。”来自12个国家的80位科学家,为我们贡献了有关海洋变暖的“最全面、最系统”的研究成果。来福说:“科学家研究的范围,从微生物到鲸鱼,从南极到北极,科学家们已经研究了主要的生态系统,包括深海。”

一个最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例如浮游生物、软体动物、海龟和海鸟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它们会向着地球两极的方向移动,移动纬度范围可高达10度,占据那些先前对它们来说太冷的水域。海洋生物的迁徙速度比陆地动物快5倍以上。

鱼类种群的迁移,可能会动摇世界渔业的稳定性。例如,在东南亚,如果海洋鱼类向北迁移,就会离开那些天然的渔场,到2050年,当地海洋渔业的产量可能会下降30%。而在东非和印度洋部分海域,气候变暖已经破坏了当地的珊瑚礁栖息地,也造成许多鱼类的死亡,很多渔民的生计也会受到影响。

珊瑚礁的前景更加暗淡,珊瑚礁是许多国家生态旅游的主体,这些国家将会遭受经济损失。有报道表明,很多国家的珊瑚礁资源已经丧失了一多半。最新的模型预测,到2050年,海洋变暖将会破坏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珊瑚礁系统,科学家称之为珊瑚礁系统的“漂白”作用,就是与珊瑚共生的藻类失去它们充满活力的色彩,出现集体死亡的情况。居住在海洋附近的人类,或者与海洋有密切接触的人们,在海洋升温的情况下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因为温暖的海水更有利于病原体的迅速传播,例如携带霍乱病毒的细菌等。另外,藻类的大量繁殖,也会导致人类的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海洋变暖的结果,会直接导致恶劣天气增加,例如飓风和台风,安德森说,最近发生在夏威夷的飓风以前十分少见,这种恶劣天气在未来发生的概率还会增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近的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每上升1摄氏度,严重飓风发生的数量就会增加30%左右,海水温度上升会直接导致风暴潮。厄尔尼诺现象,就是部分太平洋海域水温的异常升高造成的,在过去的20年,厄尔尼诺现象加强了。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4

海洋倾倒区管理

1上海市管辖海域内的海洋倾倒区及使用情况

目前,上海市管辖海域分布有5个正式倾倒区和1个临时倾倒区,分别为吴淞口北、鸭窝沙北、长江口1#、长江口2#、长江口3#倾倒区和金山临时倾倒区,均为疏浚物倾倒区。其中吴淞口北、鸭窝沙北、长江口1#倾倒区和金山临时倾倒区位于近岸海域。吴淞口北倾倒区,1990年4月批准,面积1.5km2,现为长江口海域使用最为频繁的倾倒区;鸭窝沙北倾倒区,1990年4月批准,面积0.79km2,水深10m,靠近长兴岛造船基地,近年来很少使用;长江口1#倾倒区,2010年11月2日批准,面积0.5km2,年倾倒量1000万m3以内,日倾倒量控制在1万~3万m3以内;长江口2#倾倒区,2010年11月2日批准,面积2.4km2,年倾倒量800万m3以内,日倾倒量控制在2.9万~1万m3以内;长江口3#倾倒区,2010年11月2日批准,面积9.0km2,实行分区作业,采用轮流倾倒方式,年倾倒量2000万m3以内;金山临时倾倒区,2010年8月17日批准,面积为1.54km3,使用期限为3年,年倾倒量为60万m3,日最大倾倒量1万m3。各倾倒区位置见图1。通过对2009—2011年倾倒量统计,可以看出黄浦江港区、宝山港区、崇明岛的全部疏浚物和长兴岛、外高桥港区的大多数疏浚物都倾倒在吴淞口北倾倒区,这是因为吴淞口北倾倒区距各港区距离较近,且风浪较小,倾倒单位从节省运输成本和航行安全考虑,倾向于申请在此倾倒,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近岸倾倒区。2010年度鸭窝沙北倾倒区仅批准2个疏浚项目倾倒,2009年和2011年度没有使用,因其靠近长兴岛造船基地,为防止倾倒疏浚物对造船基地的不利影响,将逐步停止使用;长江口1#、2#、3#倾倒区主要用于倾倒深水航道疏浚物,容量很大,长兴岛和外高桥港区也有部分疏浚物倾倒在长江口1#倾倒区,但数量较少,2#、3#倾倒区尚无近岸疏浚物倾倒;金山临时倾倒区用于倾倒杭州湾北岸海洋工程建设和维护性疏浚产生的疏浚物,仅2011年度有1个维护性疏浚项目在此倾倒,使用很少。

2吴淞口北倾倒区的年度倾倒总量控制和长江口1#倾倒区的倾倒量调配

吴淞口北倾倒区位于长江口南港北侧边滩一矩形区域,其北侧600m区域的水深在0m左右,已停止倾倒,南侧400m区域的水深从0~10m以上,向航道倾斜,南缘紧贴航道;在此倾倒的疏浚物除少部分以悬浮物形式直接扩散外,大部分直接滑入或被水流带入航道主槽[2]。吴淞口北倾倒区至今已使用20多年,倾倒量逐年上升,倾倒物常年累积必然会危及航道安全。因此,需对吴淞口北倾倒区进行年度倾倒总量控制,上海市海洋局根据近年吴淞口北倾倒区水深测量和倾倒量统计结果,初步确定吴淞口北倾倒区的年度倾倒总量控制在400万m3,超出的倾倒量将调配至长江口1#倾倒区倾倒;同时,在审批过程中将外高桥和长兴岛的疏浚物调配至长江口1#倾倒区倾倒,充分利用1#倾倒区的容量并减轻吴淞口北倾倒区的压力。

疏浚物的资源化利用

上海海域面积在9000km2左右,拥有崇明东滩鸟类部级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上海海域又是重要的航运密集区,近岸海域已经很难选划大容量的海洋倾倒区;而远海选划倾倒区,倾倒单位将大幅增加航运成本和安全风险,还会导致不到指定倾倒区倾倒等违法行为的增多。疏浚物的倾倒会对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栖息繁殖和海洋资源利用产生较大影响。疏浚物的资源化利用无疑是其处理的最佳方式,将从根本上减少海洋倾倒量,减缓近岸倾倒区紧张的状况。疏浚物资源化利用需要给予政策支持,利用方式主要有如下3种。(1)制造填海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1]。通过疏浚物脱水和固化技术,提高脱水速度和效果,把疏浚泥迅速转化为填海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进行综合利用。上海市海洋局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已开展了该项课题研究。(2)疏浚物吹填造陆。上海市已有成功案例,如横沙东滩圈围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产生的疏浚物,既提供了圈围工程泥沙来源,又解决了疏浚物的倾倒问题。(3)倾倒区泥沙的资源化利用。倾倒区的细颗粒淤泥被水流漂走,积累下大量优质泥沙,引导圈围工程建设单位利用倾倒区泥沙,既扩大了倾倒区容量,充分利用泥沙资源,又节省了建设资金,如近期上海市金山区一圈围工程将申请利用长江口1#倾倒区的泥沙。

海洋倾废管理现状

上海市海洋局创新了三段式倾废管理新模式,即在许可证申请、生效和无效阶段(即许可证过期后)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事前监管主要是受理、审查申请资料,实地踏勘疏浚现场,调访业主核实疏浚区域的位置和面积、倾倒量、倾倒日期等信息;事中监管是在许可证有效期内,开展执法检查,查处伪造倾倒许可证、不到指定倾倒区倾倒、倾倒过程撒漏、倾倒建筑渣土等违法行为;事后监管是对许可证过期后继续倾倒或未经许可倾倒等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

1主要倾倒单位

上海市从事海洋倾倒业务的单位主要有16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家。倾倒许可证多由倾倒单位根据业主委托向上海市海洋局申请,业主直接申请的很少。业主和倾倒单位都是海洋倾废管理的监管对象,但直接监管对象为倾倒单位。加强对倾倒单位的监管,引导其依法申请、依法倾倒,对于提高倾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倾倒申请材料存在的问题

申办倾倒许可证应向上海市海洋局提交的材料有:《废弃物海洋倾倒申请书》《申请海洋倾倒许可证告知承诺书》《疏浚区域浚前水深图》《疏浚物倾倒合同》和《疏浚物分析测试报告》。在受理、审批过程中,发现《疏浚区域浚前水深图》《疏浚物倾倒合同》和《疏浚物分析测试报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部分倾倒单位提交的《疏浚区域浚前水深图》制作粗糙,存在疏浚区域或浚前水深未标注或标注不清等问题,根据水深图无法核算倾倒量。②部分项目的《疏浚物倾倒合同》为包年合同,包年合同未明确全年总倾倒量或每次施工的倾倒量,给倾倒量核实带来困难。③部分倾倒单位提供的《分析监测报告》为其他单位办理,存在互借现象,有的倾倒项目的疏浚物采样点选取过少,或不在疏浚范围内。另外,还存在着少数倾倒单位通过使用虚假申请资料少报倾倒量等问题。

3倾废管理改进措施

在倾废管理实践中,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受理审批和执法监督两个方面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上海市海洋局受理窗口应验明《疏浚物分析监测报告》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审批时应检查《疏浚物分析监测报告》的委托单位是否为该倾倒单位,采样地点是否在疏浚范围内,采样点个数是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2)《疏浚区域浚前水深图》应明确标注疏浚范围的长度、宽度、浚前水深、比例尺和绘制单位,能够根据图纸估算倾倒量;《疏浚物分析监测报告》的采样点需在水深图上标注;另外,倾倒单位还需提供加盖业主公章的《疏浚区域倾倒量计算表》。(3)上海市海洋局应对倾倒量存疑的项目进行复核,委托第三方测量疏浚面积和浚前、浚后水深,出具测量报告,核实倾倒单位申报的倾倒量。(4)申请时倾倒单位应提供《疏浚物倾倒合同》原件,合同中应明确倾倒量,受理时应检查合同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包年合同中若同一疏浚工程分两次或多次施工,应在第一次倾倒时申请整个工程和本次倾倒行动的倾倒量,以后分期疏浚时再申报每一期的倾倒量;待工程完工后,核实总申请倾倒量与各期倾倒量之和的差别,按实际倾倒量收取倾倒费。(5)在执法过程中,上海市海监总队根据《行政许可法》“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应明确与东海海监总队的职责划分,对查处的违法倾倒行为予以信息共享,以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能力。

海洋倾废记录仪的安装试点

对于部分倾倒单位存在的未经许可倾倒,未到指定倾倒区倾倒,倾倒过程沿途撒漏等违法行为,上海市海监总队因执法船舶、装备和人员不足,不能全天候执法,而倾废记录仪可以有效提高执法能力。经改进的倾废记录仪能够实时记录抛泥船舶的航迹、航速、航行时间、吃水深度等重要数据,并在发生疑似非法倾倒时发出警报,倾废仪记录的数据可与室内监控系统联网实时显示[3]。倾废仪在野外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易损坏,稳定性较高,具有作为执法仪器的技术性能。上海市的倾倒单位尚未安装倾废记录仪,进行倾废记录仪的安装试点,是上海市海洋局2012年度的重要工作。目前,已选定了倾废记录仪的生产厂家和型号,将选定两家倾倒单位进行安装试点,积累倾废记录仪的使用管理经验,为推广应用做好技术准备。现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虽然倾废记录仪从技术上能够达到执法仪器的要求,但其安装的法律依据与记录数据的法律效力在现行倾废管理法律法规上尚无明确规定。安装试点阶段,倾废记录仪将不作为执法仪器。在上海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的立法工作中,上海市海洋局将积极争取确定倾废记录仪的法律地位和记录数据的法律效力,为倾废记录仪的推广应用提供法律保障。

研究制订海洋倾废规范性文件

针对上海市尚未制定海洋倾废地方性法规的现状,为了提高海洋倾废管理水平,上海市海洋局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上海实际情况,拟从以下6个方面研究制订上海市海洋倾废规范性文件。

1明确海洋倾废、废弃物的定义

规范性文件中的“海洋倾废”是指由上海市海洋局受理、审批,利用船舶向上海市管辖海域指定海洋倾倒区倾倒三类废弃物及人体骨灰的行为。规范性文件中允许倾倒的“三类废弃物”仅指上海市内码头、航道、电厂取水口等疏浚产生的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附件一和附件二的疏浚物;内河底泥、建筑渣土、工业废渣等不在允许倾倒范围之内。一直以来,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航道安全,东海分局和上海市海洋局严禁向上海海域内的倾倒区倾倒建筑渣土等物质,但现行海洋法规中并无禁止倾倒建筑渣土等的规定。规范性文件将明确上海市海洋局受理、审批废弃物的定义,明确禁止倾倒建筑渣土等物质,填补执法依据的空白。

2倾倒区的管理

规范性文件将规定实行倾倒量核实、倾倒区容量评价、年度倾倒总量控制、倾倒区范围标志设置、倾倒区环境监测与保护、建设倾倒区作业监视系统等制度。对倾废管理法律法规未明确的内容进行细致补充,为开展倾倒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倾倒许可证的申请、受理和审批

规范性文件将从申办倾倒许可证的责任主体、申请材料、受理决定、许可决定、审批时限、许可证变更(包括加船和延期)、倾倒费缴纳等方面进行细致规范,方便申请单位,提高受理、审批效率。

4疏浚物监测评价

规范性文件将规定疏浚物的委托监测、样品采集原则和监测标准。对监测单位的资质、采样点个数和监测费收取等进行规定。

5倾倒作业的监督管理

规范性文件将制订疏浚物装载核实、倾倒作业记录和报告、倾废记录仪安装使用和管理、倾倒作业公告、倾倒方量认定原则等条款,为海监执法提供法律依据。该规范性文件也将明确倾废记录仪的法律地位和记录数据的法律效力,规定倾废记录仪将作为执法仪器在倾倒船舶中推广使用。

6法律责任

将规定行政处罚适用措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措施、表彰和奖励措施。上海市海洋倾废规范性文件预计2012年底编制完成并向上海市法制办报批。规范性文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针对海洋倾废管理出现的新问题,制订详细的管理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5

【关键词】Secondlife;探究式学习;学习环境;Sloodle;moodle

【中图分类号】G40-0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458x(2012)02―0077―04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倡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并把指导学习者进行探究式学习作为改革的重点之一。但是目前网络环境中的探究式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平面的、靠图文传播知识的方式无法创造形象逼真的学习情境,学习者很难通过情境体验来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已有的虚拟学习环境不能进行学习过程的管理和跟踪以及对学习内容的聚合。本研究从以上问题出发,整合Secondlife和mloodle的优势创建探究式学习环境,一方面利用Secondlife的建模工具和林登脚本语言创建形象逼真的学习情境,另一方面运用mloodle平台对整个探究式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支持。本研究所创建的学习环境具有情境性强、交互性强、能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等特点。

二、基于Secondlife的探究式

学习环境设计

本研究的学习环境设计主要从学习环境的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来分析。硬件要素主要包括虚拟空间环境、资源环境、支持工具,软件要素主要包括学习组织环境、学习活动。本文以学习环境的这五个要素为基础,以学习活动的设计为中心,结合Secondlife的具体特点,设计了基于Secondlife的探究式学习环境模型,如图1所示。这五个环境要素之间紧密联系,虚拟空间环境是整个环境的基础,支撑着其它所有的环境要素,学习资源和支持工具互相协同,在组织环境的辅助管理作用下来支持整个学习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环境的核心。

1.虚拟空间环境设计

虚拟空间环境是整个学习环境的基础,所有学习活动都要在物理环境中进行。用户可以利用Secondlife提供的3D建模工具来建构学习环境的物体,同时可以给相关物体赋予Linden脚本语言实现所需的动作和功能。本研究以“探索海洋世界”为探索主题设计的空间物理环境如下表1。

2.资源环境设计

基于Secondlife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中的资源环境不仅包括Secondlife内部已有的三维立体模型资源,还需要外部网页资源以及moodle平台的资源链接。本研究中资源设计的手段是采用Secondlife与moodle相结合的方法。用moodle承载资源,建立起moodle与Secondlife的通信,并在Secondlife三维浏览器中呈现资源。在“探索海洋世界”的活动中,不仅提供了Secondlife中已有的虚拟海洋馆,还提供了包括虚拟图书、视频、网址等信息的虚拟图书馆,使学生既能在虚拟世界进行探索,又能点击链接进入网站和现实生活进行知识的探究[1],资源环境设计模型如图2。

3.支持工具设计

支持工具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所有物体的总和。本研究的支持工具主要包括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认知工具、问题表征工具、评价反思工具等。这些工具由Secondlife本身提供的工具以及mloodle平台的工具组成,如下表2。

4.组织环境设计

基于Secondlife的探究式学习环境的组织环境设计主要包括学习共同体设计和组织策略设计。学习共同体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主要包括建立成员间关系,确立共同体成员的目标、规则和学习文化等。组织策略主要包括分组策略、角色分配策略、任务分配策略、制定活动规则的策略等。组织环境中小组成员的角色关系、行为、任务的划分、学习共同体的认知和交互活动都是在组织策略方法的指导下开展的。

5.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是整个学习环境的核心,本研究主题“探索海洋世界”的学习活动流程设计如下图3。

(1)确定探究主题及目标

学习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目标的要求来确定探究活动的主题及阶段目标。教师在设置主题问题时要注意选择非良构的问题情境和具有趣味性的问题,以便激发起学习者的探究欲。本研究所选择的探究主题为“探索海洋世界”[2],具体目标设置如下:

①让学习者通过探究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

②让学习者通过体验掌握海洋生物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生理功能和海洋生物的食物链;

③通过本次学习活动使学习者了解海洋生物物种的丰富性,学会珍惜海洋生物,懂得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2)设计探究任务

教师要把每一个教学目标都以子任务的形式设计出来,学习者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达到探究目标。任务的难度要在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清楚地描述学习者即将进行的活动以及要达到的效果。

(3)创设探究情境

基于Secondlife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教师利用Seconlife提供的3D建模工具和林登脚本语言来创建如上表1所列的活动场所。其次还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学习者进入预设的学习情境。比如本研究案例中按照如下方式导入学习问题情境:教师在虚拟报告厅放映一段海洋污染的报道,然后说:“海洋是地球生物的起源,现在海洋环境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为了保护海洋生物,我们要向相关部门提交一份海洋生物现状的报告。大家将会被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专题探究,两周后我们将分享各小组的研究成果,提交我们的探究报告。”

(4)体验探究情境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就是通过体验、探究虚拟学习环境来完成探究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者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查阅资料、人物访谈、虚拟实验、专题研讨等形式来搜集与任务相关的资料,获取可信的数据,为形成探究成果做准备。本研究以“探索海洋世界”海洋鱼类探究组的具体探究过程示例介绍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如表3。

(5)成果展示

在这个阶段,各小组成员把自己在探究情境中获取的各种信息以图像、视频、模型等形式在虚拟报告厅中和大家展示交流,分享经验,互相评价。在虚拟探究环境中,学习者、师生之间可以利用各种交流工具进行评价交流。

(6)总结评价

小组之间交流之后形成初步的结论,教师和同伴还要针对小组结论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形成最终的结论。探究式学习活动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利用环境中的评价反思工具获取学习者的学习记录,对学习者进行过程性评价;也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同时鼓励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角度评价方式,使整个评价更科学。

评价完成之后,教师还要总结整个探究活动的结论,也是整个活动的反思,在启发学习者深入思考的同时还要鼓励学习者开始新的探究活动。“探索海洋世界”的结论设计就是在虚拟报告厅汇报小组的研究成果。

三、基于Secondlife的探究式

学习环境的技术实现

1.Secondlife内部虚拟环境的实现

Secondlife内部虚拟环境指的是在Secondlife的三维虚拟空间中利用建模工具和林登脚本语言,配套使用外部三维建模软件如blender、3dmax以及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制作出来的虚拟世界,是各种虚拟物体(又称pRim,用户用于创造物体的基本单位)的有序组合。[3]本文以Secondlife的虚拟图书馆为原型,构建表1所列举的虚拟空间环境的各个场所。

2.Sloodle平台的功能实现

(1)Sloodle平台的功能结构

Secondlife虚拟学习环境可以提供一种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而mloodle系统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对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和管理,本研究将两者有机地链接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支持整个学习活动。Sloodle平台的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

(2)Secondlife与moodle的链接

Secondlife与moodle的链接有以下两种方式:

①修改moodle平台的数据库及代码使其与Secondlife链接。这种方法要用到应用编程接口和html、林登脚本语言,通过XmL-RpC远程调用方法向两个平台互传参数;Secondlife内置的林登脚本语言提供了许多方法可以使Secondlife中物体与外部网络服务器通信,比如通过object向互联网上的邮箱发送邮件,也可以通过XmL-RpC和Http请求向网站服务器发送数据。这也是Secondlife内部资源扩展的常用方法。

②直接将moodle平台中的学习内容放入Secondlife中。这种方法只需Secondlife本身提供的林登脚本语言就能实现。通过这种方式,系统是以网页链接的形式打开资源。实际上只是网页界面的拷屏。[4]方式一在构建虚拟学习环境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技术要求也高一些。

(3)Sloodle的系统结构

Sloodle系统结构采用数据层、逻辑层和表现层的三层结构。用户的账号、密码、作业文件、交互记录、聊天记录等在数据层,所有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系统的交互功能、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等在逻辑层实现。逻辑层包括了moodle逻辑层和Secondlife逻辑层,moodle逻辑层的实现方式是通过存储在服务器上的pHp脚本与数据库进行联系,Secondlife逻辑层的实现方式是采用林登脚本语言,使用允许用户在客户端创建对象的方法,通过网络、电子邮件或XmL的过程调用(XmL―RpC)或Http请求等方法实现与外部服务器进行数据的联系。表现层则通过HtmL格式和三维交互对象来实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进入moodle系统,使用HttpS方式连接服务器。服务器端的脚本检查用户是否具有权限进入或回复。原则上,当用户使用Secondlife客户端交互的同时,交互记录也保存到moodle的数据库之中[5]。Sloodle和Secondlife通讯的体系结构如图5所示。

四、结论

本研究利用Secondlife的情境性、开放性、交互性特点,结合mloodle对学习活动的管理和学习过程记录的功能构建了基于Secondlife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该环境既能为学习者提供逼真的探究情境,同时能够对学习者的活动过程进行跟踪和管理,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资源环境和交互环境,能够有效地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2]张立新,李妍,段爱峰.VirtualQuest网络虚拟环境中的探究式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74.

[3]谢涛,刘革平.Secondlife中基于问题的情境式学习环境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0,(3):108.

[4]罗均,刘革平,谢涛.基于Secondlife的虚拟图书馆学习环境设计与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11,(1):81-82.

[5]张国民.基于Sloodle平台的分布式虚拟学习系统的教育应用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10,(6):79.

收稿日期:2011-10-30

作者简介:陈颖博,硕士研究生,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400715)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6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1

 

石油化工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随着多家东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辖区内获批进口原油指标总量超过胜利油田年产量,未来原油加工量和整体装置开工负荷率将明显提高。

 

1石化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016年,东营市规模以上石化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4461.2亿元、4431.2亿元、182.2亿元、294.4亿元,分别占地方工业34.5%、36.1%、22.1%、26.8%。石油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不断延伸和整合产业链,已形成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配套完善、规模庞大、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格局,壮大成为全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规模最大的地市,2016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年。

 

(一)集约效应优势明显。石化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及东营区、广饶县境内。通过系列技術、装备、工艺等改造提升,国Ⅴ标准成品油供应全国各地,油田化学品成熟对接胜利油田市场,化工新材料方兴未艾,石化产业效益和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6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4431.2亿元,完成投资317.3亿元,工业用地平均销售收入达到12622万元/公顷,单位工业用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9336万元/公顷;加工原油和燃料油4893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9.06%,主要产品成品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9%,居于国内地级市首位;石化产业销售收入占到集群销售收入的95%。

 

(二)创新能力提升强劲。集群内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完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年,规模以上石化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增加,带动了专利申请、新产品销售等的快速增长。整个石化产业集群的研发能力和水平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居于国内地级市石化产业的首位。

 

(三)资源节约效果明显。强化目标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健全长效机制,全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下降1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对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节能、安全、环保评级和综合评价)工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三项指标都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两化融合深度契合。集群内石化企业实现了全厂DCS、eRp、SiS系统,原油调和、石油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服务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系统法应用,广泛应用了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三维数字化平台、物联网接入平台、生产优化工具,普遍应用了移动巡检、移动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应急指挥、智能仓储等智能手持终端等,两化融合程度居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联合石化协会开展石化企业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工作,垦利石化、胜星化工、海科集团等3家企业试点成效明显。开展了化工园区(聚集区)智能化改造工作。重点对临港石化产业基地进行智能化提升,建成了产业园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了智慧园区管理平台,打造集智慧办公、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应急、智慧能源、智慧安防、公用工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体系。

 

(五)集群产业配套完善。集群在临港物流、研发孵化、原料储运、高端石油装备制造、交易平台、生产销售建设等领域配套完善。临港物流。建设了万吨级深水大港——东营港,码头总量达到39个,港口吞吐能力达到6000万吨,成为涵盖液化品、散杂货、客运、集装箱等多种运输业务的区域性中心港口。油气运管道。已建在用原油管道11条,辖区总长度354公里,本市炼化企业管道供应能力1780万吨;全市建成成品油管道3条,长21公里,成品油外输能力900万吨;建成长输天然气管道7条,辖区总长度265公里,资源供应能力20亿方/年。研发孵化。东营市石化产业辖区内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建有36个国家及省部重点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山东石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石油石化行业重要的科研中试及工业试验基地。以石油石化为特色、以高端科技服务业为主要业态,规划并开工建设了东营创新广场等科技孵化设施。交易平台。华东石油交易中心打造集信息交互、线上交易、区域交收、在线金融、智能物流、价格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石油石化产品交易平台。

 

2石化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几点思考

 

(一)“炼化一体化”是大型石化提质增效的根本方向。“炼化一体化”是集上游炼制到下游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其最大优势是能够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生产效率高、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依托东营市现有炼油产业基础,进行整合优化,提升炼化一体化水平。按照“大型化、一体化、集约化、清洁化、园区化”思路,采用“常减压-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蜡油加氢裂化”的总加工路线,实现全加氢型炼化一体化流程,提高装置规模和经济性,依托园区条件集中供应氢气和水电汽风等,生产过程清洁、安环、环保。近期重点是整合炼油企业资源,向烯烃、芳烃领域进行延伸,提高基础石化原料供给能力,同时减少成品油产量。远期重点是对落后炼油产能进行整合置换,通过淘汰东营市部分炼油产能,在东营石化产业基地新建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

 

(二)延伸产业链是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破解之道。当前,柴汽油的加工利润空间已十分有限,并且随着进口原油市场的开放,利润空间将会逐步压缩。石化产业向化工方向发展已是当前行业可持续发展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学习惠州石化、九江石化等大型石化企业通过加大技术引进和研发投入,延伸石化产业链条,推进建设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转用化学品项目,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体系,促进东营市化工产业链的增值。

 

(三)调整优化布局是石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东营市北部地区重点打造部级石化产业基地,加强现有企业的安全环保节能监管,推进环境敏感区内的化工企业向石化产业基地搬迁,兼顾目前己经形成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将基地建设与布局优化充分结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化工产业与城镇、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实行一体化管理是提高化工园区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坚持“五个一体化”的原则,即以产业一体化为核心,实现公用辅助工程一体化、物流运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化工园区管廊、码头、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要到位,水、电、气(汽)、煤炭等生产物资由统一部门进行管理,并且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运营维护。设置应急管理中心,统一应急事件的指挥和处置。

 

(五)智能工厂建设是打造精品石化企业的有效手段。推动先进优化系统(apC)在石化和化工企业的应用。提高生产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覆盖范围及应用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仓储产供销产业链一体化,实现产品可追溯、制造过程可监控、效益可实时计算的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激发新潜能、重构生产体系、引领组织变革、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石化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实现企业生产方式、管控模式变革,全面提高安全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绿色低碳水平,促进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益提升,着力打造产品特色鲜明、服务竞争力强、盈利能力水平高的精品石化企业。

 

东营市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2

 

近日,由山东省东营市政协牵头,东营市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联合进行的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结束,形成了《东营市海洋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东营市海洋经济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报告》指出,2012年东营市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拉动该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海洋渔业快速发展,海洋工业初具规模,海洋服务业逐步提高;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港口建设进展顺利,初步建成了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液体化工品集散地;科技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目前已获得大批科研成果;海洋综合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海洋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但该市海洋经济也存在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海洋经济总量小、质量不高,海洋经济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了六条建议:一是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规划海洋经济发展,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新格局,规划建设功能区,强化海洋功能区划的控制性作用;统筹陆海一体化发展,促进陆域经济与海洋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发展海洋渔业,优化提升海洋化工业,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积极培育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加快推进海洋旅游业。三是坚持科技兴海,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强海洋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海洋承载能力。五是保护生态环境,推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六是制定配套措施,加大保障力度。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7

随着科学研究的步步深入,各种新发现不断涌现,它们对现在学校中教授的一些内容,乃至人们的某些常识,提出了挑战。相比之下,不少知识已经过时,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多少年来,教科书都是这样告诉我们: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是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所以人们常常把森林形象地比喻为“地球之肺”。20世纪80年代初,当亚马孙森林遭到大量砍伐时,各环保协会和媒体向国际社会纷纷发出警告:“地球之肺”正在遭到破坏,正在逐渐消亡!

然而,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近期的研究表明,树木在生长时固然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是当它们死亡、腐烂时,就会反过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对于一片成熟的森林例如亚马孙森林来说,它消耗的氧气与释放的氧气一样多,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排放已达到平衡,正负正好相抵。在亚马孙森林,真正受到威胁和破坏的,主要是生物的多样性。例如,这里每年都有几千种可能具有药用价值、尚不为人所知的动植物在消失。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地球之肺”呢?回答是海洋。在面积大大超过陆地的浩瀚海洋中,藻类和浮游植物群落也能吸入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些藻类和浮游植物死亡后,只有1%沉入海洋深处,成为海底沉积物的“俘虏”,在那里一呆就是几百万年;而它们释放的氧气,大部分会从海水中进入空气,数量是正数,所以现在科学家们认为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

科学家的这个结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科学实验的基础之上。早在20多年前,已故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丁就曾提出建议:通过向海洋施撒铁肥,促进海藻大量繁殖,以此来应付全球性气候变化。因为海藻会吸收碳元素,死后会携带大量碳元素沉积到海底,从而避免碳对人类造成危害。

为了验证马丁的建议,一个包括维也纳大学海洋生物学家格哈德・亨德尔在内的科学家团队,在面积约为167平方公里的海域施撒了溶解过的铁肥(平均每平方米施撒了1/100克铁,相当于冰山融水中铁的浓度),以此来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然后他们进行了37天的观察,发现在海平面以下100米内的表层海水中,藻类繁殖很快,生物量最多时达到每立方米286毫克。接下来,藻类大量死亡,携带大量碳元素大团大团地沉入深海。经过多年的样本评估,这些碳元素将会与大量死亡生物一起,在海底被无限期封存。

英国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从2004年起就已在南极海域进行过同类实验,持续多年分析结果,得到了类似的结论。海洋才是真正的“地球之肺”这个结论,最近已被法国的教科书采纳。

杞人忧天有道理

成语“杞人忧天”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新西兰科学家一项研究显示,杞人忧心的事情正在发生。不过,塌下来的不是天,而是云层。

据报道,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根据美国航天局对地观测卫星terra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出云层平均高度的变化,发现地球上空的云层高度从2000年3月至2010年2月的10年间下降了30米至40米,相当于下降了约1%。天空似乎在坠落。

研究人员分析了这十年时间里的全球云层云顶高度,发现高海拔地区的云层愈来愈稀薄。他们表示,云层高度下降的具体原因现在还不得而知,这可能暗示着某种重要的变化正在发生。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8

南海特色资源的开发徐质斌

大胆试验增创海洋经济新优势--广东省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发展设想钟世坚

海洋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陈万灵

海洋开发主体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陈伟

海洋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林叶青

股权融资加强港口建设的重要途径贾芳琳

海洋高新科技园经营与发展的对策李茵

海域使用权界定的有效性分析陈本良

海洋环境管理经济手段的设计卢秀容

略论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与南海海洋产业开发战略朱坚真

环北部湾地区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郭立国

把湛江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周卓君

湛江港如何再造辉煌刘明金

饶平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林强

环北部湾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开发与管理车斌

徐闻珊瑚礁资源的保护、恢复和开发郭晋杰

浅谈专属经济区与公海生物资源养护和利用的法律制度尹年长

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与可持续利用王如心

南海地区古代的海洋经济活动张莉

流失的黄金海岸陈海尔

来自拯救濒危海洋运动的报告陈发卿

海洋自然保护区全接触书方

南中国海周边国家和地区产业协作系统问题研究朱坚真

中韩海洋科技合作的回顾与展望汪兆椿

大堡礁启示录洪海

广东省滨海旅游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及发展前景郭晋杰,刘英杰

海南省"十五"期间海洋经济的战略研究林雾浓

福建省海洋高新技术"十五"发展思路王伯

关于大连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优先领域研究栾维新

中国海军扫雷大纪实冬雷

推动海岛开发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王曙光

中国海洋地质工作发展战略寿嘉华

中国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张宝文

探索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开发与管理夏阿国

论海洋行政处罚滕祖文,彭垣,闵庆方

海域使用权物权保护研究桂静

海陆相关分析及其对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的启示王海英,栾维新

新世纪新形势共创上海海洋经济新发展张有份

加速厦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李志棠

上海市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杨欧,刘苍字

把象山港建成海上千岛湖赵世养

北方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大连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安筱鹏,韩增林

迎接蓝色挑战重振海岛雄风王诗成

数字海岸实现的技术体系及应用方向李磊,王盼成

广西的银叶树林刘镜法

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发射成功华海迅

与时俱进开创海洋事业新局面王曙光

试论海洋经济在福建构建三个战略通道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对策刘赐贵Http://

强化海域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周纯明

海洋开发与管理应对入世挑战加快海洋与渔业发展陈平

资源综论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结构发展重点与方向王海英

南海区域发展海滨旅游构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朱坚真,高世昌

上海促进海洋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陈吉余,陈沈良,何继红

福建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带袁书琪,郑耀星

舟山旅游业驶入快车道徐博龙

温州建设人工鱼礁发展生态渔业吴树敬,王少华

烟台发展休闲渔业李剑平

东营实施海洋综合管理加速海上建设刘明文,李寿伟

中国第十八次南极考察队工作记事雪龙之声

深海热液硫化物毛彬

国际渔业制度与我国近海渔业的发展全永波

投资的热土兴业的乐园恒济人民期盼有识之士共谋发展孟凡龙,单学斌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法趋势与国内法发展宿涛,刘兰

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许珠华

论海洋行政执法管理胡增祥

试论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制度海洋开发与管理马英杰,徐祥民

略论海域使用分类与管理立法宋增华

加大立法规划管理力度合理开发保护海洋资源孙云潭

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徐杏

科技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郑淑英

试析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张向前,欧阳钦芬

冷静应对《中韩渔业协定》徐博龙

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海洋渔业的影响分析郭文路,黄硕琳,曹世娟

关于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考陈平

推行标准化养殖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发展洪超,殷波

大连海域使用管理成果显著董艳涛

海洋施肥增鱼是喜是忧毛彬

关于公海"区域"中生物基因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问题林乡

南极考察十八年成绩斐然吴金友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9

论文关键词:海洋创新体系,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借鉴

 

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不断出台海洋法规与政策,积极投入到海洋创新体系的建设中。虽然我国在国家海洋中心建设、国家及地方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相比其他海洋大国和强国,我国的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建设和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海洋对于经济发展和强国战略的支撑还十分有限,为了整合现有海洋科技资源,打通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和海洋研究开发的脉络,建立富有活力和路径创新突破能力的国家海洋创新体系,我们需要积极借鉴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建设经验。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典型的海洋大国,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创新体系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并且被纳入国家创新体系框架。澳大利亚海洋领域的创新驱动包括气候变化、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沿海地区发展和国家安全五个方面。当前专属经济区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是澳大利亚国家创新的重点[1]。当前,澳大利亚海洋创新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海洋研发基础设施不足;体制的发展和演变有待加强;海洋人才供应不足;海洋产业面临调整和转变;海洋研发中的联网与合作。

为了解决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挑战并且保护其海洋领土日本,澳大利亚需要以连贯性、综合性和前瞻性的方式进行海洋研发和创新。海洋研发和创新主要涉及知识生产、知识应用、扩散与吸收三方面。在澳大利亚创新周期的“知识生产”部门,发达的海洋研发占据重要一席。海洋研发主要通过政府资助的五个研究机构(aimS,CSiRo,Bom,Ga和aaD)进行,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也参与其中。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受到基础设施和资源的约束,海洋研发的效益正不断减少。在“知识应用”方面,主要的海洋研发机构及成果应用者之间的协作已经卓有成效。在特定领域内(如政策、海洋预报、世界文物古迹区的管理和海洋资源的勘探等)海洋研发成果的吸收是非常高的,但是受到海洋环境的限制,很多仍处于未知或开发不佳状态。从海洋研发领域向其他组织和产业界进行创新扩散在某些领域是很普遍的,如海洋气候、海洋保护区与西北大陆架的探索等。然而,在其他领域(如旅游、航运、海洋休闲、海洋生物技术和海岸带发展)海洋部门的分散性限制了创新的传播与吸收。

面对石油峰值、气候变化、食品安全和海洋保护的巨大压力,澳大利亚需要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上进行更广泛的创新,并且建立更加系统的海洋创新体系小论文。海洋政策科学顾问组(opSaG)提出了澳大利亚海洋科研与创新的国家框架[2]:其框架主张通过合作(涉及所有海洋活动参与者)来创新国家海洋科学的研究,具体包括:探索、发现和可持续性;观察、了解和预测;海洋产业的发展;参与和知识转让。除理论框架外,为了实现海洋资源利用的潜在利益最大化,澳大利亚在海洋研发与创新的治理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包括政府间实施政策衔接以促进地区间的信息交流,创新机构间的合作与分工以提高研发效率,创新投资管理和资金监管,以及研发项目的年度报告制等。

2美国

凭借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强大的综合国力,美国在海洋学、海洋政策和海洋管理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多次在海洋领域的创新发展中起到里程碑作用,为其海洋霸权战略奠定了可靠基础。美国著名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有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大西洋海洋学与气象学实验室、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等,这些科研机构担负了美国海洋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为海洋科技创新贡献了巨大力量。

进入21世纪,美国加快了海洋开发与科技发展的步伐。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于2004年提交的《21世纪海洋蓝图》和接下来的实施的《美国海洋行动计划》是对美国30多年海洋政策综合评价、经验教训的总结,尤其是在加强海洋管理,调整海洋管理体制,增设高层次的国家海洋委员会,加强海洋行政主观部门的职能;建立海洋政策信托基金,大幅度增加对海洋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强政府人员和公众及学校的海洋意识教育等方面特别值得我国参考借鉴。2007年的“绘制美国未来10年海洋科学发展路线——海洋科学研究优先领域和实施战略”指出,未来10年海洋科学优先发展领域包括:自然和文化的海洋资源管理;对自然灾害的恢复能力;海上作业;海洋气候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海洋与人类健康[3]。

之后日本,美国环境委员会于2009年提交了《美国海洋政策任务内部报告》,对海洋政策的目标和职责提出具体要求。为保障全球范围内海洋的平衡、高效、可持续和透明的开发和保护管理,美国海洋政策的具体职责有: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管理,海岸带和海洋空间规划,提升对海洋的感知和理解水平,强化涉海部门地区间的协调和支持,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酸化的能力,区域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确保海水质量和陆地用水需求,关注北极环境条件变化,提升海洋观测水平并纳入国际海洋观测网络。该报告还建议美国成立“海洋委员会”,强化对海洋事务的综合管理。

除以上政策层面的支持外,为了保持国民强烈的海洋意识、保证海洋人才的充足,从中小学海洋科学知识的普及到高等海洋教育,美国实行海洋知识的全民终身教育。同时,为了配合海洋科学知识的传播,美国专门设立了国家海洋补助金用于支持相关机构从事海洋研究。为保证资金充足,建立了海洋政策信托资金,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把海洋利用收取的税收更多的用于海洋管理[4]。在创新途径上,通过健全完善海洋基础设施,建立先进的海洋研究平台,拓宽海洋创新领域,使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并驾齐驱,不断推动海洋创新体系的发展。

3日本

日本是一个岛国,专属经济区水域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12倍。日本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依赖海洋,海洋产业加上临海产业总产值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经过多年的积累,日本在海洋开发、科研和海上军事力量方面已经堪称海洋强国。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日益加大,日本在创新海洋体系建设方面也面临巨大压力。日本政府在海洋创新方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从沿海50米水深的海域到离岸10千米的陆域日本,日本海洋利用已经实现了空间集约发展,成为海洋空间利用程度最高的国家。政策法规方面,“21世纪日本海洋政策”提倡要坚持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平衡发展的原则执行海洋政策。2004年日本第一部海洋白皮书,提出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2006年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和日本海洋法研究会提交了《日本海洋政策大纲:以新的海洋立国为目标》和《日本海洋基本法草案概要》,论述了在海洋问题上日本应选取的道路,提出海洋基本法的制定要以新的海洋立国为目标。2007年4月,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海洋基本法》。日本海洋法规的不断出台完善和政策上的衔接,为海洋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日本的海洋研究创新比以往任何时期进行着更为彻底的改变。在日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研发资金的60%以上资助给非大学科研机构,而大学科研经费的百分之二十来自工业项目资助,产业研发的一小部分(2001年所占比例为1.4%)是由政府资助的,金融危机以后产业研发速度开始放缓[5]。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海洋科学研究由大学、政府部门及相关产业承担。其中政府部门科研主要集中于海洋科学技术中心。该中心承担者研究开发、设施配给、知识培训和信息处理的职责。作为日本海洋领域的一个“问题解决型”科研机构,由日本国家财政支持建立的国家海洋研究所(nmRi)凭借在专业知识、研究设施和技术能力上的优势,为政府和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包括拟定日本和国际的海洋技术标准、保护海洋环境、创新海洋技术、确保海洋运输安全等。2010年是nmRi实施第二个中期计划的最后一年(nmRi的中长期战略如图1所示),作为对政府政策的紧密配合,nmRi在2010年的关键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温室气体的减排和排放标准制定、海上事故的技术分析、日本专属经济区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转移方面[6]小论文。为促进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交流,日本政府在许多地区建立了“创新集群”(innovativeclusters)。“创新集群”的设立旨在连接区域的创新参与者,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做出了贡献。除了推动产学互动,“创新集群”也积极鼓励当地企业与分包商之间的合作。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模式的实施已经形成取得很好的效果。

图1:nmRi的中长期战略

4总结

国家海洋创新体系涵盖涉海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创新服务与管理等一系列内容。为了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海洋创新体,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都陆续出台国家海洋法规或政策,并积极维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区域衔接和时序衔接。除此之外,海洋创新体系的发展需要凝聚海洋基础研究和产业集群的力量。海洋基础研究大都是由政府科研机构和大学共同承担。澳大利亚、日本的研究机构多依靠政府的规划指导和直接投资,而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强国则通过将海洋科学研究根植于大学之内,使海洋科研与海洋人才培养相结合,这两种模式各有其优势和特色。同时,国外海洋研究机构大都具有明确的社会公开义务和职责日本,尤其是在社会公众的开放式参与方面有所突破,在从事规范研究的同时,激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后备人才)对海洋创新活动的认知,为普及海洋知识、吸引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奠定了基础。世界海洋产业集群大多是以领军企业及企业间组织的资助研究与开发、涉海科研机构的支持为基础,形成的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群体。这些产业群体通过参与国际行业竞争和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形成具有地方创新性产业集群和全球行业价值联结点双重性质的载体,与相应国家的海洋研究及人才培养机构一起构成了国家海洋创新体系的主体。

在海洋创新资金投入与管理方面,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都将加大资金投入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但是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各有侧重。美国政府在海洋创新方面资金投入较大,通过建立海洋政策信托基金、和国家海洋补助金等来支持海洋科学研究,同时鼓励将更多的海洋税收用于海洋管理。相比之下,日本则更加注重“产学研”的内部互动。此外,国家海洋创新资金的运营和管理也日趋规范,各国普遍把资金侧重投向本国的优势领域,重视海洋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海洋信息沟通,创新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完善,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Gunn,J;poiner,L;Smith,nandHarris,p:ReviewofthenationalinnovationSystemSubmissiononmarineR&DandinnovationbytheoceanspolicyScientificadvisoryGroup[R],SubmissiononmarineR&DandinnovationCutlerReviewofthenationalinnovationSystem,april2008.

[2]australianGovernmentoceanspolicyScienceadvisoryGroup:amarinenation:nationalFrameworkformarineResearchandinnovation[R],march2009.

[3]中国科学院海洋领域战略研究组.中国至2050年海洋科技发展路线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杨金森.海洋强国兴衰史略[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5]LennartStenberg.GovernmentResearchandinnovationpoliciesinJapan[J].

海洋生物研究报告篇10

隐珠中学是一座滨临大海的农村学校,学校恪守“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的办学理念,依托课题研究,推进素质教育,用心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学校按照“学科引领,校本深化,活动助推,文化升华”的思路,努力构建海洋课题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海洋知识普及、海上帆船活动为一体的海洋教育体系,引发全校学生认识海洋的兴趣、热爱海洋的情感、建设海洋的意识。

学校自2005年涉足海洋教育,2007年被评为“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首批被命名为“青岛市海洋教育实验学校”、“青岛市帆船运动俱乐部学校”、“青岛市帆船运动特色学校”,2011年立项申报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蓝色海洋教育实验研究》,学校以“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为科研宗旨,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历经三年,学校校园环境、海洋教育教学、学生海洋意识培养、教师科研氛围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课题研究方法

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思想基础,采取了实践研究法和反思性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海洋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

1.研究手段: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渗透

2.研究对象:全体学生(受益者)、全体教师(应用者)

3.研究时间:本课题于2011年5月立项申报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研究:

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准备阶段与初步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应用成果及总结阶段。

4.研究组织:成立了课题组,对研究人员进行明确分工。

三、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1.塑造海洋特色环境,创建海洋育人氛围

虽然我校地处海滨,南依风景秀丽的黄岛区城市阳台、海水浴场,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沿海孩子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海洋意识越来越淡漠。学校自2010年申报青岛市海洋教育实验学校以来,在教学楼开辟蓝色海洋教育特色文化长廊,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海,每一个边角都讲海,使校园充满了海洋气息和浓郁的海洋文化氛围。

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园网、班团会、国旗下讲话等途径,为师生系统地讲解海洋文化知识,使认识海洋、探究海洋的意识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2.依托海洋教育资源,发挥海洋地域优势,建立海洋教育基地

建成海洋教育实验室、海洋科普图书室和海洋图书阅览室,建成由海洋动植物标本展览、船模陈列、学生海洋作品展览几个版块组成的校内海洋文化陈列室,供师生随时参观阅读观察研究,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为学生了解海洋、走近海洋提供物质保障。已招投标购置海水淡化机、海浪发电实验模型等实验设备。

依托帆船运动,拉动海洋教育发展。作为青岛市帆船运动俱乐部学校,学校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帆船运动,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参加青岛市国际帆船运动训练营活动,多次在青岛市中小学帆船运动中获奖。学生在帆船运动中,激发了了解、热爱、探究大海的热情。

3.积极拓展海洋知识教育活动载体

如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海洋日等重大节日,在学生中组织《蓝色的家园》读书心得、小论文征集等评选活动。组织开展海洋剪纸、海洋绘画、海洋书法艺术作品、海洋贝壳作品创作比赛、海洋风景摄影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延伸与拓展学科教学。组织或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灵山湾拉网节、金沙滩文化节,让学生置身于海洋文化气息中更深地了解海洋、热爱海洋。通过开展以海洋文化为载体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寒暑假中,各年级各学科结合蓝色海洋教育,组织开展以“海洋科技、海洋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假期中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撰写海洋知识小论文、考察报告等,保证了海洋教育的连续性。

4.开发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在开设地方课程《蓝色的家园》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将学科知识与海洋有机结合,将海洋教育课程与课时整合,从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环保、海洋文学、海洋开发、渔业生产、海洋体育、海洋维权、海洋战争等方面进行教育,使海洋教育系统、规范地进入到每一个班级。遵循“发现问题――生成主题――实践探究――开发课程――课程实施”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逐步编辑形成《让海洋浸润课堂――海洋知识篇》、《让海洋浸润课堂――海洋维权篇》、《让海洋浸润课堂――海洋战争篇》三本海洋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5.整合课程与课时,开展海洋教育小课题研究

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将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课堂教学改革密切结合,宁少勿多,宁精勿杂。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现代海洋教育涉及各个年级、辐射各门学科,要求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开展海洋教育。如美术学科的海边写生、海洋手工品制作,信息技术课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进行电脑制图描绘开发未来海洋的蓝图。每个教师学期初制定学科渗透海洋教育计划,撰写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教案,以课堂为阵地,找准教材与“海洋”结合点,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海洋文化教育。各科立足学科实际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让海洋浸润课堂实践探究活动。

四、课题研究成果

1.依托海洋教育,提升海洋意识

通过《蓝色海洋教育实验研究》课题研究逐步推进,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切入点的研究氛围日渐浓厚,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个人兴趣和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立项研究的积极性逐步提高,教师的海洋教育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的海洋教育氛围日渐浓厚,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的结合点逐渐增多,初步开发实施《让海洋浸润课堂》系列校本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推进“海洋知识进课堂”,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海洋、了解海洋、重视海洋,提高海洋意识,普及海洋知识,树立正确的现代海洋观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探索海洋奥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蓝色海洋教育正成为学校显著的办学特色。

2.学校海洋教育工作经验不断推广

课题组成员刘相华、薛少臣合作撰写的论文《特色强校,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发表于《中小学校长》2013年第八期;《用心打造海洋教育科普教育特色》经验介绍刊登在《教育文摘》2014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