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性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6:16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1

关键词:合作;企业;团队建设

abstract:withthedeepeningofthemarketeconomy,themodernsociety,moreemphasisonteamspirit,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constructionteam,thewaybasedonteamwork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thispaperintroducestheconstructionofaharmoniousteaminthreeaspectsofthemeasuresshouldbetaken.

Keywords:thecooperation;enterprise;team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读了“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一书,颇受启发,书中提到成功者善于合作,指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人的社会性渐进的过程。科学家发现:以“人”字形飞行的成群的大雁比一只单独的雁可以多飞20%的距离,这就是合作的结果,合作就能产生力量,这种的观点我非常赞同,由此想到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合作,离不开和谐团队,这就是一加一大于二的道理。

企业上规模、上等级,管理上水平、上台阶,没有一支过硬的团队还真不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争取过多的市场份额,而且要努力完成各项目标,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潜能,真正建设一支和谐团队尤为重要了。

公司十二五发展战略,全面明确了今后五年公司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以及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如何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寻求自身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目前,公司在生产规模、工程质量、科技水平、管理水准、品牌效应等多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公司多年的积淀和全员的共同努力,有成绩有荣誉,有困难也有危机,更值得自豪的是和谐团队建设的理念应该说在公司各层面达成共识,是非常难得的。在我们取得了社会各界认可的成绩、荣誉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遇到的问题,时常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对于体制机制方面的,要通过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来缓和与解决。对于思想认识方面的,则要通过加强学习和感悟才能解决。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建设一支和谐团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不断加强和提高。

一、增强和谐团队的渗透性,提升和谐团队思想认识的统一性。

工作中是否和谐总能以快乐体现出来,本人认为,快乐是一种心态,一份满足,一种感受,是人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快乐工作是人生的过程,是一种追求的目标。有快乐的心境,人会变得豁达、谦恭、礼让,相互沟通就会没有障碍。要真正做到快乐到团队,快乐到人,首先要从根本上理解快乐的内涵,而不仅是字面或表象,特别是领导班子层面的团队,在融入和谐的同时,要有科学精神,要有批判精神,还要有预见性和引导性。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实话,使员工树立信心。光做不说不行,思想是行动上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思想认识就得不到统一,就会使人们的心情与公司要求不一致,从而导致不和谐。

人们过去常说,人心齐,泰山移。这是思想工作在实践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重要体现,它在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中得到无数次验证。我们构建和谐团队不仅要依靠党组织和行政的力量,更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人快乐了,相互就会和谐,团队就会和谐,思想认识就会达到统一性。

二、强化团结意识,提升和谐团队的凝聚力。

“和为贵”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经验已经证明,团队成员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团队的基础,和谐团队的凝聚力的体现重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团队能否有凝聚力,关键在于团队是否团结。多年的感悟,让我体会到,关心团队成员生活,尽力解决团队成员疾苦,全心全意为团队成员服务,为团队成员谋利益,想团队成员之所想,急团队成员之所急,就会受到团队成员爱戴、支持和拥护,有了这种和谐的氛围,团队团结的意识自然增强,凝聚力也就自然形成。目前公司团队中的领导都有为团队成员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识,如每年为群众解决的多年拖欠、逢年过节的为民行动、各种福利的兑现等都体现了公司领导为团队和谐所做的努力。俗话说,群众心里有杆秤,领导为群众所做的付出,群众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关键的时候群众就会感恩,就会回报公司。所以我们说团队成员利益无小事。试想团队成员工作、生活及个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关心和解决,怎么可能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干工作,怎么可能没有意见。这既影响团队领导的威望、干部自身的形象,同时也损害干群关系,导致干群关系的不和谐,进而引发单位的不和谐。当然,关心团队成员生活,解决团队成员疾苦,不是说对于团队成员的意见,不加分析和甄别,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都要立即马上解决,而是说合理的诉求,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因条件一时解决不了,也要解释清楚,并且创造条件积极去解决。对于欠妥当、不合理的意见和要求,则要作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在服务团队成员中引导团队成员,在领导团队成员中教育团队成员。同时团队领导言行如何做到表里如一,说话办事能不能一视同仁,一碗水能不能端平,也要我们在工作中加以思考。团队领导干部对团队成员要有感情,要讲感情,但同时不能私利化,不能超越原则和制度。特别是涉及团队成员切身利益的事情,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向亲近的人、熟悉的人,搞特殊、给优惠、许承诺。不能说得多,做得少,甚至言行不一。一句话,以制度管人,用制度说话,相信只有我们理解了团结的含义,处处以大局为重,少计较个人得失或好恶,和谐团队的凝聚力肯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强化民主集中制,提升和谐团队的执行力。

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和谐团队的自身建设,影响和谐团队的执行力。在一个团队中能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直接关系到和谐团队的构建,关系到和谐团队执行力的提升。强化民主意识,并不意味着团队成员之间没有矛盾,不允许产生矛盾。也不意味着团队内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没有矛盾、不产生矛盾的团队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只准存在和出现一种声音、一种意见的团队,很可能是一言堂的家长制,独断专行。团队内部应该有民主、有不同意见和看法,通过讨论,达到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最终形成的决议和决定。这就是说,强化民主集中制意识,实际上是要提倡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和而不同”的和谐,是有差异的和谐,是不同意见充分讨论甚至思想交锋但又形成一致意见和决议的和谐,是集体领导而又分工负责的和谐。我们公司党委以及各级领导班子每年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征求大家意见,会上让大家畅所欲言,集中大家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营造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形成了工作的的整体合力,创造了执行力充分到位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2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校企合作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93-03

2010年5月,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了《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中央财政将在2010年到2013年重点支持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简称国家中职示范学校),使其发展成为代表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初,276所中职校被列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该校(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也成为首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在要求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中,校企合作这一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中职示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充分地发挥校企合作对国家中职示范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推进作用,全面掌握现状,切实加强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过程管理,该校《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调查与分析》课题组围绕教师团队参与校企合作品牌开发、技能大赛企业专题项目培训、教学设计与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

1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题小组选取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师团队以及当地相关服装企业,进行了为期二周的专题调研,调研从三方面进行:一、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二、要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团队建设与管理;三、要从合作项目出发发挥专业教师团队的业务素质。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该文针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该省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现状,为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高效性提供参考。

1.1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企业提供的支持分析

调查表明:36家学校为企业提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为企业提供服装专业顶岗实习生,占比达44%;另外,在校企合作中服装专业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互动比较弱,学校教师为企业提供服装技术服务只占比17%;占比14%的学校能够为服装企业提供员工培训,这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是需要学校为其提供此项支持;校企合作中学校为企业提供厂房、设备的占比有36%,这一项因为各个学校的硬件设备条件的差异在校企合作中表现出对企业的支持也不一致,但有多家学校有这方面的意向;只有3%的学校在校企合作中主要通过根据企业的特殊需要提供人才培养服务。见图1。

以上数据可见:未来几年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支持的意愿将会越来越强。

1.2中职学校对校企合作的主要特征的理解分析

调查显示,36家学校认为校企合作的主要特征为长期稳定接收毕业生就业占11%;认为提高学校教师业务技能水平占14%。说明部分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理解更为关注学生培养与教师素养提升方面。在合作技术研发方面占比8%,与上一项教师业务技能水平有所关联。17%认为校企合作的主要特征为企业冠名班或订单培养等。3%认为联合培养培训社会人才。另外认为学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的占比22%,认为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训基地的占比25%,关于学校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企业在学校投资实训基地的,也是这项调查中认可度比较高的两项,也是比较符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比较深入的两种形式。没有一家学校认可企业办学校和学校办企业为校企合作的主要特征。见图2。

调查可见:学校对校企合作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有效培养和教师素质提高的基础之上的,以及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比较深入的形式“校中厂”、“厂中校”,通过开展校企课程共建、课程教学等形式,企业将一些实际的工作项目直接引入实践教学。

1.3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统计与分析

调查显示,44%的认为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校企双方交流的平台;认为缺乏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占比为17%;认为缺乏合作机制的占14%;认为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有19%;仅有6%的认为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主动性。见图3。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校企双方交流的平台,建议通过政府行为给予帮助,建立长期有效的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使学校与企业共同和谐发展。

1.4企业与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在有关方面开展合作的意向调查与分析

针对十三项合作形式对服装企业与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在有关方面开展合作的意向进行了调查,这十三项合作形式内容与调查数据如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调查中,69%的企业非常愿意,25%的企业愿意参与,6%的企业不愿意;委托学校进行服装企业员工培训调查中,22%的企业非常愿意,70%的企业愿意参与,8%的企业不愿意;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学历提升调查中,22%的企业非常愿意,58%的企业愿意参与,19%的企业不愿意;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调查中,72%的企业非常愿意,22%的企业愿意参与,6%的企业不愿意;联合服装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咨询调查中,47%的企业非常愿意,53%的企业愿意参与,没有企业不愿意;共建服装研发或技术中心调查中,22%的企业非常愿意,56%的企业愿意参与,22%的企业不愿意;为教师提供实习机会、专业实践场所调查中,30%的企业非常愿意,56%的企业愿意参与,14%的企业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调查中,56%的企业非常愿意,28%的企业愿意参与,17%的企业不愿意;设备仪器资源使用调查中,27%的企业非常愿意,56%的企业愿意参与,17%的企业不愿意;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调查中,28%的企业非常愿意,61%的企业愿意参与,11%的企业不愿意;学校开设服装专题讲座(报告)调查中,69%的企业非常愿意,28%的企业愿意参与,3%的企业不愿意;捐资助学调查中,56%的企业非常愿意,33%的企业愿意参与,11%的企业不愿意;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调查中,100%的企业非常愿意,没有企业不愿意。

1.5中职教师对开展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认识分析

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与态度决定着校企合作的是否能够顺利开展及深度合作。调查显示,在开展校企合作对教师自身的重要性调查中,有17%的教师认为非常重要;有81%的教师认为比较重要;仅有3%的教师认为不重要。见图4。另外,对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调查中,有50%的教师非常愿意;有44%的教师比较愿意;6%的教师无所谓或没有兴趣。见图5。

调查可见:校企合作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心中的认可度是较高的。并且表明校企合作对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对开展校企合作的态度极具积极性。

1.6影响中职服装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统计与分析

校企合作是职教区别于普教的重要元素,是当代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开发根植的重要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校企合作多为通过校企课程共建、课程教学等形式,同时企业将一些实际的工作项目直接引入实践教学的形式而开展的。但是外在的多样性无法取代内涵的发展,我国校企合作至今没有真正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也没有成为企业发展所必须的活力。本次调研的影响中职服装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19%的被调查者认为缺少合作机制;28%的认为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11%的认为缺乏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36%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校企双方交流平台;仅有6%的认为学校缺乏主动性。见图6。

调查可见: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非常重要,同时必须要尊重和保护企业的利益诉求,让校企合作走“双赢”的良性发展之路。

1.7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师培养人才与企业就业对接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分析

调查显示,44%的被调查者认为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师培养人才与企业就业对接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是在学校所学技能与企业真实生产环节的对接问题;19%的认为是企业相关的服装产品知识学习,更为关注企业单品相关知识的需要;28%的认为是爱岗敬业与企业文化的学习,这部分人更倾向于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6%认为是引导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期如何做好人生职业规划;仅有3%认为是如何培养创造性实践工作能力的心理辅导和专题性服装专业障碍训练。见图7。

以上数据可以认为: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能力素养是企业更为关注的问题,给学习培养人才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这对教师团队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1.8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的情况分析

此项调查显示,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专家合作非常紧密的占22%,这归结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紧密度,同时促进了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一般性合作的占29%,这是目前占比比较大的合作状态,普遍认为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之间的合作接触性不是很大,还存在比较大的合作空间;合作空间较小的占8%,目前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还处于摸索状态,对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合作概念比较模糊;认为校企合作中企业专家对教师技能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占22%;认为教师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占19%。

2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通过该次调查,研究者认为:校企合作是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中,校企合作是大前提大基础,是弥补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专业设备、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不足与欠缺,是进一步提升教师团队高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完善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必然进程。同时,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也是提升中职服装专业教育水平的必要渠道,加强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是促进中等职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国内中等职业服装教育领域对“校企合作”和“中职服装专业高效教师团队”研究还不很充分,基于与服装企业有效对接的专业教师团队尚停留在模式建构层面。研究者认为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教师团队,探索教学模式的高效率、教师队伍的高效能、培养人才的高效果和实施产学研的高效益不仅有其可行性也有其必要性。这充分表明: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高效教师团队的建设研究是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极具现实的研究意义。它将为中职服装教师团队提供一个超越时空的学习研讨平台,通过校企合作真实平台,为教师提供更为广泛的信息资源,为教师搭建表达观点,探讨交流的舞台,为教师解决他们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起到促进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如何通过共享校企合作资源,打造专兼结合的服装教师团队,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优化服装教学团队结构,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团队教学水平、辐射作用,课题组成员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提升中职服装专业教育校企合作内涵

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是某一方的单相思,它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意愿的基础之上,并为之实现共赢。学校在职业操作技能上必须要有“大师”级来自企业或兄弟学校的专兼师资队伍。这些“大师”不能仅仅是技能竞赛的获奖者,必须是真正得到行业或企业认可的一线骨干或行家,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必须要密切适应企业特定职业的需要,如果学校不能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那么这样的合作显然就是学校的“单相思”。在校企合作中必须要尊重和保护企业的利益诉求,让校企合作走“双赢”的良性发展之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高效教师团队成了当务之急。

2.2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网络交流平台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包括“订单式”、“校企互动”、“工学交替”等模式。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高效教师团队是指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师团队模式建设研究,即从对校企合作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角度来总结和归纳教师团队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为了促进中职服装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双边活动及共同提升技能水平,考虑到其各自岗位的特殊性,建立校企合作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网络交流平台是目前比较有较的途径,通过实名登录提高校企合作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2.3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对团队的渴求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时间都是单独工作,有自己的教案,自己的一组学生,使用自己的课程教材,靠一个人的力量来解决课程里面时刻变化的种种问题,教师的课堂活动往往与其他教师的课堂活动相互隔离而不是相互依赖,其课堂上往往是“自给自足的”,缺乏团体意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既具有个体性,也具有群体性。教师的工作固然需要个体的辛勤耕耘,但教师任何工作的完成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通过团队高效性建设加强教师间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2.4推进校企合作改革与教师团队建设的需要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文件,强调指出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着力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和专业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领军人才,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团队。推进校企合作改革与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中职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改革与教师团队建设的需要尤为重要。

2.5校企合作模式下搭建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舞台

在中职服装项目研究性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可围绕校企合作品牌案例的小专题、小课题、小话题,进行探索与研究,进而获取新知识,生成新智慧。通过对服装品牌卖点反馈及市场调研的解析,研究出服装设计的表现新方法,对服装品牌设计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教师团队的设计体验来证明实际设计创作效果,希望通过对理论分析以及产品实际运用的探讨,研究出服装设计的具体方法对公司销售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明确了服装企业应注重市场定位,确定核心竞争力,创新设计增加值,立足于调研结论,找准生存、发展之道。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持和硬件设施保障。通过项目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创业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职业教育的功能也得到充分体现。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思考,研究者试图通过校企合作视域下探索高效教师团队构建的途径和方法,努力营造环境优良、管理民主、学风浓郁、人际和谐的团队氛围;努力搭建目标一致、责任明确、畅所欲言、共同发展的工作平台;努力建设勤奋善思、素质全面、精诚合作的教师队伍。真正达到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Z].2010(5).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3

除了领导思维方式,成功的团队协作还涉及另一个方面,那就是团队能否接受试验和智慧型失败,即团队是否有保持在“学习区”的能力。领导者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开放、敬业、积极求知的行为来营造心理安全的氛围。如果领导者愿意接受反对意见,欢迎讨论错误,坦率直接,其他人也可能效仿这些行为。因此,在管理中,领导者需要放低自己的身份,为团队协作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建立团队的彼此信任

要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并且高效的团队,第一步是建立信任感。这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是不可或缺的,离开它,一个团队不能、或许也不应该产生直率的建设性冲突。

建立团队的良性冲突

一个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团队是允许良性冲突存在的,要学会识别虚假的和谐,引导和鼓励适当的、建设性的冲突。这是一个杂乱的、费时的过程,但这不可避免的。否则,一个团队建立真正的承诺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坚定不移地行动

要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管理者必须学会在没有完善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意见时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而正因为完善的信息和绝对的一致非常罕见,坚定的行动力就成为一个高效团队最为关键的行为之一。

坚定不移的责任心

卓越的团队不需要领导提醒团队成员竭尽全力工作,因为他们很清楚需要做什么,他们会彼此提醒注意那些无助于成功的行为和活动,而正是这种无怨无悔、坚定不移的付出才造就了他们对彼此负责、勇于承担的品质,一个高效的团队就需要这样的团队精神存在,这样的团队才能不断取得胜利。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开放教育,研究现状,拓展方向

 

自2006年起教育部逐次发文强调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以来,各高校纷纷响应,迅速对组建教学团队进行思考和实践,并做出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了获得教学团队理论研究的深入,本文拟对目前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相应的拓展研究方向进行思考。

1.高校教学团队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的研究文章近百篇,其研究者主要是普通高校公共课的任课教师和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个别为远程教育工作者。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举例介绍型,一种是理论思考型。前者主要是对自己所在教学团队的内容、人员、组织管理情况进行介绍,后者是基于自身的教学团队成员角色或者教学管理人员角色对教学团队建设进行思考。关于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高校教学团队的形成机缘

诸多文章在对教学团队的理论建设进行思考之始,都或多或少地探讨了“教学团队”乃至“团队”形成的机缘或过程。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现状,该概念突破管理学领域,普及到了教育界,“教学团队”的说法应运而生,这也激发了教育者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进一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也从个体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内容转变为中国教育理论政策的新方向。

教育部曾先后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一为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二为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指出要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三为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组织2007年部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正式拉开了部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序幕。这些文件成为教学团队研究者参考的重要政策方向和理论依据,不少研究者在各自的理论思考文章中都或多或少地提及到了这些文件。

1.2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分类和特征

自教育部颁布三项重要文件以来,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也逐渐加强,“教学团队”的涵义和特征成为探讨的首要内容。研究者从各种角度对“教学团队”进行称名,如“高校教学团队”、“高职院校教学团队”、“远程教育教学团队”、“虚拟教学团队”等。

“教学团队”所指多数是高校教学团队,小部分研究者在“教学团队”前面明确添加“高校”。董文良指出:“高校教学团队是根据各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由一定数量知识与业务能力互补、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论文怎么写。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杨水根对“高校教学团队”进行了分类,他认为,基于地方高校的视域,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有“专业建设团队、课程建设团队、实验(实习)教学建设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学科竞赛指导团队、创业教育指导团队、教学管理团队”[2]等不同表现形式。

就“教学团队”特征来看,不同研究者提出了类似观点。从都光珍[3]、张意忠[4]、王全胜[5]等人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既总结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如目标性、互补性、协作性等,又点出了高校教学团队的独特特征如梯队性、长期性等。

1.3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正因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研究现状,所以大家才逐步开展了相应规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各位研究者在探讨建设内容和策略之前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作用、必要性等进行了探讨。

曾明认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6]王军、梁莉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名师的引导。”[7]董文良[1]、孙广才[8]等人认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季翔指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克服我国高职院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弊端、整合教学资源、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形式。”[9]总的看来,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学科建设等方面。

1.4高校教学团队的目标体系

高校教学团队的目的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建立一流教学团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者也都围绕这一核心目的来确立长、短期目标。孙广才认为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应为“加强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修订、完善课程负责人制度”“进一步加强优势课程的建设”、“加强团队建设”[8]等。董文良认为:“地方高校要抓住一些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围绕重大的教学改革项目,如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出版规划教材等……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和实力。”[1]

1.5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和思路

教学团队建设初期,建设的策略和思路是亟需考虑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也是各位研究者关注的主要内容。

刘丽娟认为应“重点从激活教学团队的合作意识、遴选团队带头人、合理配置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10]六个方面建设教学团队。王军、梁莉指出,应着重从“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加强高校教学团队建设。[7]王全胜提出应从“团队制度建设、团队精神培育、团队利益去向、薪酬激励、评价制度”[5]等方面构建高校教学团队的保障机制。李蜀湘则主要从团队的精神建设入手来谈团队建设的管理机制[11]。周民杰从“团队自身建设”和“外部环境建设”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建设高校教学团队的思路。[12]

教学团队建立以后,在运行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李红云等针对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团队带头人年龄偏大、行政化倾向明显;团队规模过大;建设经费一次性拨付”等问题提出建议,指出:“团队带头人的年龄一般不超过57岁,学校中、高层领导不担任教学团队负责人;团队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人;建设经费分期拨付。”[13]

总的来说,以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基本相同,都是从团队内部建设方案和外部制度保障入手来思考的。内部建设如团队的目标、任务、团队成员的择选、管理体系、考核机制、团队精神文化,外部保障如物质资金、政策制度等。这些团队建设内容思考侧重于团队,对团队如何提高教学的具体行为则较少探讨,而且主要立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来探讨问题,立足于开放教育实践来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

1.6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成果

立足于对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思考,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研究视点放到了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上论文怎么写。秦慧通过对法国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考察后研究现状,结合自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实践指出行动方向。她指出“学生在完成综合设计课程的时候,就会发现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知识,基本设计能力不强,沟通能力较弱”,所以应该对自身课程教学团队进行改革。她提出除了“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形成优质的教学团队”外,还应该“在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加强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基础课程的教学团队”和“加强跨专业之间的主题团队教学合作”,以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研究能力。[14]这些都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提出的较为具体、恳切的改善需求。

在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实践方面,顾静相等人的《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文对广播电视大学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团队的课程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了介绍,对教学团队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探讨,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利用web2.0开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5]。

总而言之,在目前教学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关于普通高校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多,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的理论研究少;对制度建设(考核、绩效)、文化建设、物资分配等教学之外内容的分析较多,对教学团队如何开展教学的内容较少;对宏观理论内涵的探讨较为多,对具体实践成果谈论较少。

2.高校教学团队理论实践研究的拓展方向

从以上各研究者的关注内容来看,教学团队的内涵、成员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团队的理论基础、作用,教学团队建设的制度保障、内在文化建设、薪酬分配等被探讨得比较深入,近三年教学团队研究现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普通高校中的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研究现状,关于开放教育教学团队的研究不多。(2)研究成果主要是理论内涵的解读与探讨,如教学团队的涵义、建设意义、重要性、特征等;虽然注重教学团队的培养和建设,但是对教学团队教学实践内容的实证研究较少,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没有细致探讨。(3)主要是研究高校中某专业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或集中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地域分布单一集中,不具有跨地域性、虚拟性、网络性。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高校教学团队研究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从过去主要立足于外在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角度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趋向,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建设的内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

(2)从过去主要探讨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重要性、特点等内容,逐步转变为对教学团队开展教学实践的工作进行归纳、思考。

(3)从过去集中探讨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教学团队的情形,逐步增强对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关注度。

(4)从过去主要探讨某单一地区高校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逐步转变为探讨跨地域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问题。

(5)从过去立足于师生面对面型教学团队的研究,逐步转变为对囊括了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在内的大型教学团队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杨水根.基于地方高校视域的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

[4]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2.

[5]王全胜.高校教学团队的组建及运行保障[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曾明.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制度保障[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7]王军、梁莉.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的理论探究[J].管理观察,2009,6.

[8]孙广才.代数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季翔.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10]刘丽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

[11]李蜀湘.项目课程模式下高职教学团队的构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12]周民杰.地方高校新增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析[J].贺州学院学报,2010,3.

[13]李红卫、张丽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以2007、2008年部级教学团队为例[J].大学研究评价,2009,7-8.

[14]秦慧.《法国设计院校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团队[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15]顾静相等.《基于weB2.0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影响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与运行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9.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5

一、加强中小学团队工作的意义

共青团和少先队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承担着团结带领青少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光荣任务,肩负着巩固、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神圣使命。中小学团队组织作为共青团和少先队的基层组织,在整个团队事业的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也是党的事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源泉。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以其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学校团队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团队工作机构和干部队伍的建设

1.坚持和完善中小学团队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各学校要把中小学团队工作岗位的历练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重要途径。采取公开选拔方式,把政治素质好、文化层次高、有志于从事团队工作的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中小学团队工作岗位上来。要重视做好团队干部的转岗安排,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团队干部要纳入教育系统的党政后备干部进行培养。

要将中小学团队干部从事团队工作的内容、工作量、实绩和受表彰情况纳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范畴。团队干部的职称评定根据其本人意愿可列入中小学德育教师职称系列单列进行评审。

2.落实中小学团委、少先队大队部专岗设置和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相关待遇。要把团委和少先队大队部作为中小学校内设部门单独设置,中学团委书记、小学总辅导员作为学校中层正职以上干部,在职期间享受相应待遇。七年级、八年级两个年级8个教学班以下的中学,学校团委书记兼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七年级、八年级8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设专职大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可兼团委副书记),接受同级团委领导,享受学校中层副职的相关待遇;小学少先队大队总辅导员兼任学校教工团委(总支、支部)书记,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要配备1名大队副辅导员。团委书记、大队总辅导员符合条件的可兼任校党委(总支、支部)委员,或列席党委(总支、支部)委员会议。于11月7日前将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支部书记)调整到位,并将登记表报局616室。

3.加强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中队辅导员可由班主任兼任,也可由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并享受相应待遇;要在聘任考核、学习培训和表彰激励等方面激发中队辅导员的岗位荣誉感和责任感。将中小学团队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师资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培训体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中小学团队干部队伍。要保证团队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新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1年内必须参加县级以上共青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在岗团队干部(团委书记、大中队辅导员)每三年应参加不少于1次的县级以上共青团、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轮训;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聘任和表彰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中小学团队组织建设

1.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团队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团章》、《队章》要求,在小学和初中普遍建立健全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加强班级团支部建设和大、中、小队建设。发展红领巾社团,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把红领巾、队章等队务用品配备和队室、鼓号队、红领巾广播等纳入学校标准化建设范畴。要完善中学少先队组织,坚持全团带队,七年级、八年级两个年级有8个教学班以上的中学,应由全体少先队员选举产生大队委,设立队长、队委。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少先队中队,中队辅导员可由班主任兼任,也可由其他教师兼任,在各中队应选举产生中队委开展少先队活动。

2.突出“六个一”团建项目。学校团委要将“六个一”团建项目作为近期加强中学中职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和重要载体。以“入团第一课”为核心,系统构建中学中职团员意识教育体系;以“青春五月”为统揽,全面打造中学中职共青团活动氛围;以“共青团辅导员”为关键,有效加强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基础力量;以“团员成长教育室”为重点,扎实建设中学中职共青团有形阵地;以“班级团队角”为依托,大力构建基层支部教育管理展示平台;以“学生团员成长档案”为抓手,促进形成记录学生团员成长印迹的有形载体。

3.建立健全团队活动阵地。要逐步在各类场所建立少先队教育实践基地。把团队基础建设作为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团队活动室、鼓号队、广播站、红领巾书屋、中队角、少年军(警)校等设施和载体,大队队室的室内陈设布置形式力求庄严、朴实、富有童趣,内容上要有教育性和时代感,要体现本校特色,要做到整洁、适用,富有少儿特色,将学校少先队队室、红领巾广播站、鼓号队等纳入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

四、主要任务

1.加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全面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共青团要积极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我的彩虹人生”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唱响“三爱”教育主旋律,少先队要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红领巾心向党”、“红领巾寻访”“红领巾与雷锋车同行”和创建“李四光中队”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将“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校本课程设置方案,列入教育部门的教研内容,进入学校的课程表,切实保证每周1课时的少先队中队活动时间,不得被其他教学活动挤占,大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大队会,结合主题教育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系列活动,每学期面向全体队员至少组织一次知识讲座,每年至少组织全体队员参加一次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少先队活动课兼职教研员,少先队总辅导员兼任教研员。加大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理论研究力度,将少先队工作纳入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在全县构建一支少先队科研队伍,建立少先队工作名师工作室。

3.规范中学中职团员发展工作。要做好少先队员入团前培养教育工作,要建立“推优入团”的良好机制,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的发展对象,不断为共青团组织输送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使少先队真正成为共青团的预备队。学校团委要加强对本校团员发展工作的统筹,制定年度计划,严格规定团员发展标准和发展规范,认真执行团员发展程序,要按照团章有关规定,确保每学期发展团员不少于1个批次,杜绝全员入团、无条件发展、不按程序发展和突击发展现象。入团后,所有团员应该坚持执行戴团徽、持团员证,参加团日活动时要唱团歌。

4.大力推进团队网络活动和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和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发挥信息网络在推广普及中小学团队活动和辐射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积极作用。推动团队信息化建设,建立团队信息和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创新探索利用网络管理、服务青少年学生的有效方式,学校校园网要开辟专门的团队工作栏目和园地,不断扩大团队的组织覆盖和活动覆盖。

五、建立健全中小学团队工作的督导检查机制。对学校团队工作考核纳入教育局对学校综合考核整体范畴,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等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中小学团队工作督导考核机制。要把中小学团队工作各项要求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等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各学校落实本文件以及《中共xx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等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把团队工作情况作为衡量中小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五、初中实行“团队一体化”建设

推进“团队一体化”建设的任务和措施主要归纳为“八个统筹”:

1.统筹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坚持“队为主体,团为核心,以团带队,团队共兴”的基本原则,统筹各个层面的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学校建立由党委(总支)、团委(总支)、大队部共同组成的“团队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2.统筹队员和团员教育:注重团、队组织意识和教育内容的衔接,培育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感情,将少先队队员教育和共青团团员教育进行统筹,实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一体化考评,保持团队教育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3.统筹团队活动:面向全体初中少先队员开展适合初中少年特点的自主活动,将少先队的集体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活动和共青团的责任意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活动统筹起来。

4.统筹团队仪式:抓好队员、团员意识教育,强化入队、入团仪式教育。通过仪式营造庄重的氛围,让初中少先队员充分体会少先队和共青团的组织神圣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组织的热爱和拥护。

5.统筹基础队务团务规范:将队务规范制度与团务规范制度相互统筹起来,做好有序衔接。少先队辅导员要严格执行“三个不准,一个杜绝”要求,中学团委要改善重团员发展、轻团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少先队与共青团协同一致加强基础队务、团务规范管理。

6.统筹队员团员评价体系:做好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的评价标准有效衔接,统筹两套评价体系标准统一、方法贯通、前后一致、一以贯之,将对少先队员的评价结果作为团队表彰和推优入团的参考指标。

7.统筹阵地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整体统筹,少先队和共青团阵地建设将达到强强联合、整体提升的效果。

8.统筹表彰激励机制:对少先队和共青团的评奖评优工作进行统筹,将评价标准、表彰项目、推选规模和评选办法等方面打通,使得学生既是队的优秀,也是团的优秀。积极推荐优秀少先队员作为团组织的发展对象。

六、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团队工作。全县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少年儿童和团队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更加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为少年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与和谐的环境,将文件精神细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切实推进全县少年儿童和团队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6

【关键词】班级团队建设与管理

一个优秀团队应该具备团队精神:即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后而推动团队的高效率运转。

做为一个高职院校班级团队应该是:风气正、学习气氛浓;有创新意识;学生之间和睦相处,感情融洽;各项评比名列前茅。要想真正的建设好这样一个班级团队需做到如下几点

一、做到五个统一

统一目标:目标是团队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要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认同团队的目标,并为达成目标而努力。班级团队目标“让每位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具体围绕考试合格率、等级通过率、降低违纪率,以及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就业方面的知识等。并以“先进班级体”和“优秀团支部”的标准来规范各方面的建设与管理。每个学生都应知道自己承担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形成合力协同合作。

统一思想:如果团队的思想不统一,就像人在做思想斗争时会降低行动效率一样,团队思想不统一也会降低效率。团队成员要有“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思想。班级在学风、班风中形成积极向上、遵纪守法、学习工作有赶、帮、超的思想。

统一规则:一个团队必须有它的规则,规则是告诉团队成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团队行事的底线,如果没有设定底线,大家就会不断的突破底线。团队成员从进校时人手一册《学生手册》到班级班规的制定时时刻刻都在强调规则。同时也常常学习这些规则让它深入到团队成员的心里。

统一行动:一个团队在行动的时候要相互的沟通与协调,让行动统一有序,使整个流程合理的衔接,每个细节都能环环紧扣。在班级、院级、校级活动中各成员要协同合作、步调一致。让团队成员认识到自己的言行是代表整个团队。

统一声音:团队在做出决策后声音一定要相同,不能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果一个团队噪音太多会大大的降低团队的效率。在团队内部有观念的冲突是合理的,但在决定面前大家只能有一种声音。我们推行大家在会上可以争吵,但会上产生的决议大家都要严格的执行不能有任何不协调的声音。体现了大局意识。

二、班级团队在建设表现上有凝聚力、合作力、战斗力

凝聚力:成大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将千百万人的心连在一起,这是十分独特的能力。我们跟随一个领导者,就是希望他能创造一个环境,结合众人的力量,营造一个未来!班级团队也要求辅导员、班委具有凝聚力、向心力。

合作力: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团队中的水滴。21世纪,个人敌不过团队。个人的成功是暂时的,而团队的成功才是永久的。班级团队的成功靠的是团队里的每位成员的配合与合作。如同打篮球,个人能力再,没有队友的配合也无法取胜。

战斗力:战斗力旺盛的团队无论在任何环境、遇到任何困难,都是无往而不胜的。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一声“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最好的证明。班级团队应该是充满战斗力、昂首向前的团队。

三、班级团队建设分五个阶段

1.形成阶段。这个阶段是指班委成员确定明确其任务时,并且被团队成员广泛接受的过程。

2.锤炼阶段。班级团队成员开始逐步熟悉和适应团队工作的方式,并且确定各自的存在价值。在这个阶段,矛盾会层出不穷,主要包括班级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这时候最好让矛盾和分歧充分地暴露,将各种冲突公开化,并且学会倾听,理解和调整。

3.规范阶段。这个阶段经过锤炼期后,团队逐渐平静下来,走向了规范。那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协调班委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关系,建立起流畅的合作模式。要让班委成员意识到,班级团队的决策过程是大家共同参与的,应当充分尊重各自的差异,重视互相之间的依赖关系。

4.运作阶段。班委成员开始忠实于自己的团队,减少了对辅导员的依赖。班委们相互鼓励,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对别人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别人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出积极评价和迅速反馈。

5.要认识到团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有机联系的。不能把每个阶段分裂开来看。要建造一个高效班级团队,作为一个辅导员,在每个阶段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在整个过程中抓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好的班级团队。

四、班级团队建设与管理

1.日常事情符合现在“多领导,少管理”的团队建设方针,尊重学生们的个人成长意识,鼓励学生发挥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2.协商沟通提升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率,责任明确。

3.合理的激励考核。一个团队组织要想保持持久的动力与活力,就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一个团队在从不稳定到稳定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激励考核,来优胜劣汰,来奖优罚劣,一、每学期对班委成员、学生进行一次考评选出优胜者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二、团队组织建立阶段,要多奖励,少惩治。奖励是激扬人性,惩治是压抑个性,为了避免大家离心离德,甚至分崩离析,就必须采取多正面激励。比如不断地树立榜样和标杆,让班级团队形成一种学、赶、帮、超的氛围,少处罚,即使处罚,也要采取人性化的处罚。三、班级团队成长、成熟阶段,要多规范,要用制度来管理与约束。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真正地做到法治化。

4.系统的学习提升。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班级团队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当一个团队以经验作为工作的依靠时,这个团队就有可能会陷入“僵化”,要想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要依靠系统的学习提升。包括:一、创建学习型团队。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决定未来。只有打造学习型班级团队,保持决策的先进性、前瞻性,这种学习型组织,一定是自上而下的,团队成员每一个人要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与渴望,确保让学习成为大家的“驱动力”。让学生都积极学习,从而提升技能,增强班级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二、打造学习型个人。作为班级团队要想方设法,为团队个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打造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学习的好风尚。

总之,班级团队建设与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个学生们信得过的班委,在辅导员、班委的指引下,制定出“让每位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的奋斗目标,通过合理的激励考核,系统的学习提升,全面提升班级团队的核心战斗力。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7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人们的合作方式以及工作方式发生了更本的改变,更多工作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呈现,因此如何构建高效团队成为了管理学中的重要命题。而要构建高效团队,则沟通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构建高效团队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沟通;高效团队;信任;冲突;倾听

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1994年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团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将个体力量凝结成强大的团队力量,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但是否能在团队中有较好的合作,需要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努力。

从最初的团队组建到最后的任务完成,团队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团队都希望获取1+1>2的结果,期望能够通过团队的整合使其实现个人能力简单迭加所无法达到的成就。要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且高效的团队,必然需要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而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到共识。而在团队合作中,观念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在沟通中出现不同的意见甚至是激烈的冲突,而更严重的情况就是团队成员之间不愿意沟通,这时信息的封闭性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组织的效率。所以良好的沟通在组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信息时代,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对沟通的要求更加迫切。

1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

根据现有研究者的研究发现知道,要建设一个拥有良好沟通的团队,第一个且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信任。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能够使得团队成员之间有良好的沟通。这就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离开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很难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就难以实现我们的目标。

因此,团队成员中每一个人在小组建立的最初就提出了大家要相互信任的要求,我认为这是高效团队的良好合作与沟通的首要要素。每一个人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后,都充分信任他人能够胜任其所需完成的部分,且完成的质量是合服团队要求;相信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努力在为团队的目标而努力,无任何人偷懒或是做出破坏目标的事情;另外,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所有的团队成员在其他人发现所有的团队成员在自己的意见看似是有偏差的时候,并非是坚持自己错误的观点,而是诚恳的承认自己观点的不足,采纳他人所提出的正确观点。

2排除影响团队良好沟通的因素——个人因素

影响团队良好沟通的因素理论上有三个,即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结构因素。在这三个因素中,我认为可能影响我们团队良好沟通的最大因素是于个人因素。

首先,个人因素是指是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造成沟通的障碍。知觉选择的偏差是指人们有选择地接受,例如,人们在接受信息时,符合自己利益需要又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内容很容易接受,而对自己不利或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则不容易接受。

但是我们认为,在团队中分歧与意见不合是必然会发生,这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有关。而分歧和不一致的意见对于团队的高效并不一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相反,在一个高效团队中应该有良性的冲突,即建设性的分歧,才能够激发每一位团队成员的能力。因此我们团队接受每个人的不同观点和态度,鼓励每个人在思想的交锋中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但是要求每个成员都必须有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不允许有人身攻击影响团队的合作。如果有团队成员为了某个观点而争论不休,无法达成一致时候,就需要有组长出来协调(在我们团队中大家都平等,组长也没有特别的权利,主要担任沟通协调角色,解决任务冲突、人员冲突、时间冲突,使大家愉快配合,按时完成任务)。如果经过协调后还是无法达到一致,就会采用在团队创建初定下的规矩,即少数服从多数,从而解决这方面的障碍。经过投票后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的一方,则会由组长进行沟通,使其能够尽快的从不愉快中走出来,减少其意见未被采纳后的失落感。

其次,个人因素是个人的个性特征差异引起沟通的障碍。在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中,个人的性格、气质、态度、情绪、兴趣等差别,都可能引起信息沟通的障碍。

鉴于个性特征的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在整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显示,这是很难控制的。因此,团队成员只能尽量信任其他成员,另外每个人都需具有一定的宽容度和包容度,从而使得这方面的沟通障碍能够减少到最低。

另外,我认为团队中每位成员都应该培养镇定情绪和良好的心理气氛,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有助于成员能够真实地传递信息和正确地判断信息,避免因偏激而歪曲信息。

第三,个人因素是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沟通的障碍。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一个团队中,成员常常来自于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说话方式和风格,对同样的事物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些都造成了沟通的障碍。

在团队中经常会出现团员来自不同地方,由于语言的差异所带来的沟通障碍时常出现。例如北方人的俗语,南方人就难以明白;南方人的普通话不标准的发音也常常是的北方人一时难以明白,从而形成障碍。因此我认为解决这一障碍的方法就是在沟通不利的情况下,由表达不顺畅的那一位成员选择其它方式表达,或是由其他能够理解的人帮助他来重新表达,直到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为止。这样的方式使得我们团队能够克服这一类型的障碍,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发挥每个人的最大作用。

3有效倾听

在团队沟通中,言谈是最直接、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一种途径,有效的言谈沟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倾听。有效的倾听能增加信息交流双方的信任感,是克服沟通障碍的重要条件。

即当有人发言的时候,其他人以目光接触发言者,让对方感受到其他成员的重视与尊重;如果有问题,则在对方发言结束后提出,每个人尽量显得都比较有耐性,不随意插话;每个人在听发言者发言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每一次在发言者发言完毕后,有一位或两位成员重复发言者的要点,以确定所理解的发言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因此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其他成员的尊重,倾听他人的发言,使得团队沟通更为顺畅。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8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始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永恒课题,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团队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自主发展意识较强的善于相互协作、沟通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主要途径,以学校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及科研项目为牵动,以专业自主发展、生成职业幸福感为重点的开展教学研究和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队伍。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协作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利于复杂的教学问题的有效处理和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为了保证教学团队的有序运行,必须加强教学团队的管理,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确立名优骨干教师在团队中的权利和地位,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

1.首席教师负责制

制定团队首席执行教师聘任细则和团队发展保障细则,对聘任条件、聘任方法和学习制度、管理考核制度做出详细的说明;建立由领导班子和团队首席执行教师组成的团队学组,对学习共同体实行扁平管理,负责督促、指导教学团队开展学习研讨。这样,领导不再搞行政干预,而是作为学习者、引领者,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研讨,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角色的转换,也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的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实效性。

2.团队管理自主制

教学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制定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而学校管理层则从发号令者变换成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保障。每年初,由首席执行教师提出自己年度主攻的课题,并向全校教师进行阐述,教师自愿申报参加课题研究,首席执行教师将申报者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共同提升,共同发展。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要使教学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学校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和客观、公平的评价,保证教学团队的高效运转。在教学团队内部,实行教师竞聘上岗,促进专业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教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的保障。

4.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教学团队应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地进行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选拔与培养。制订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5.提升团队整体的教学水平

要积极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经验总结、试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专题讨论等教研活动。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要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团队的运营

1.引入“六顶思考帽”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思考问题的能力

所谓“六顶思考帽”方式,即六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用不同颜色的六种思考帽,代表着六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运用的关键是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戴上任一顶帽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它只能允许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从而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思考和互相争执上。如:评课时大家首先都戴上白帽子,向每位评课者提供自己发现的信息,接着又同时戴上红色思考帽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着戴青色帽子的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戴黑色帽子的教师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最后由戴蓝色帽子的教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揭示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通过六顶思考帽引领教师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研讨评议活动之中,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困惑,在实际场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推动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反思,帮助教师制订改进计划,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团队的工作重心要放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切入点,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讲课教师完成问题积累,形成改进策略,逐步实施,形成风格雏形;听课教师对比提升,帮助教师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团队首席执行教师帮助团队教师识别问题真伪,判定策略得失。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团队观课议课要关注教者的设计意图,围绕所用的教学方法谈其优势和劣势所在,同时对别人的思考进行不断的反思,切实提高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研究力和学习力。

这里的观课议课不再是简单的看和评。而是构建了四个板块的立体流程,即研课——问题预设、磨课——加工生成、观课——课堂“捉虫”、议课——思辨达成。基本做法是:1)先由团队教师以六顶思考帽的形式研究怎样开展教学,利用课前测查找学生存在的问题,确认学生知识前量的储备情况;2)利用模拟课堂发现预设中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共同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3)团队教师课堂“捉虫”并一起共同制作视频案例进行提升,教师们通过研讨共同明确视频案例中的问题,确定案例主题和案例重点分析解决的问题;4)结合案例主题形成问题的解决策略。

3.搭建互助共进平台。不断提升团队教师的学习力

(1)自悟研训平台

旨在提高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水平,更新条件性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水平。主要包括阅读和培训。其流程为:

独立阅读的流程为:个人阅读—做笔记一写读后感一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要让《静悄悄的革命》、《谁动了我的奶酪》、《鱼的故事》、《这是我们的船》这类引发思考、催化团队共进的书籍成为每位教师的枕边读物;要让名师成长系列丛书,成为校内骨干教师模仿、津津乐道的共识;要使各学科课程标准成为教师教学的行动指南,要让每位教师对各学段目标烂熟于胸。

集体培训的流程为:专业引领下的课标解读一案例研究一网上学习一问题解答一个人实践。可以邀请学科研究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对课标进行重新解读;教师要对个人进入课改几年来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审视自己落实学段目标的程度和能力,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问题驱动平台

旨在使教师利用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自悟和合作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使每位教师缄默性知识得以丰富。主要方式为发现、自省、主题交流和交互提升。

发现的主要流程为:集体备课~常态教学~同伴“捉虫”一集体会诊一二次备课一二次教学。自省的主要流程为:教前反思与设计一教学实施(教中反思、二度设计)一六帽评课(教后反思)一叙事研究(记录反思)一共享收获。主题交流的主要流程为:预设主题一课例实践一集体研讨一生成新主题一新课例实践一再次研讨。要力求在发现、自省流程中通过个人反思、团队互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对学段目标和教材的把握能力。交互提升包括两条渠道,即对话渠道和网络渠道。对话渠道:提出主题(主持人)一各抒己见(沙龙)一提炼共识;网络渠道:个人发帖(论坛、博客)一参与者自主交流一专家点评。

要发挥校园网上的BBS论坛的作用,构建学校内部的博客群和网上备课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使之成为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学校还可承办区级uc专题论坛和备课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和展示搭建平台。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9

论文摘要: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当前学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抓好教学团队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利于复杂的教学问题的解决处理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团队的建设要从建立首席教师负责制、团队管理自主制、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几个方面着手。

论文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始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永恒课题,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团队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自主发展意识较强的善于相互协作、沟通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主要途径,以学校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及科研项目为牵动,以专业自主发展、生成职业幸福感为重点的开展教学研究和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队伍。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协作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利于复杂的教学问题的有效处理和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为了保证教学团队的有序运行,必须加强教学团队的管理,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确立名优骨干教师在团队中的权利和地位,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主权。

1.首席教师负责制

制定团队首席执行教师聘任细则和团队发展保障细则,对聘任条件、聘任方法和学习制度、管理考核制度做出详细的说明;建立由领导班子和团队首席执行教师组成的团队学习核心组,对学习共同体实行扁平管理,负责督促、指导教学团队开展学习研讨。这样,领导不再搞行政干预,而是作为学习者、引领者,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研讨,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角色的转换,也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的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实效性。

2.团队管理自主制

教学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制定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主权。而学校管理层则从发号令者变换成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保障。每年初,由首席执行教师提出自己年度主攻的课题,并向全校教师进行阐述,教师自愿申报参加课题研究,首席执行教师将申报者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共同提升,共同发展。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要使教学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学校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和客观、公平的评价,保证教学团队的高效运转。在教学团队内部,实行教师竞聘上岗,促进专业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教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的保障。

4.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教学团队应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地进行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选拔与培养。制订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5.提升团队整体的教学水平

要积极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经验总结、试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专题讨论等教研活动。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要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团队的运营

1.引入“六顶思考帽”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思考问题的能力

所谓“六顶思考帽”方式,即六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用不同颜色的六种思考帽,代表着六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运用的关键是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戴上任一顶帽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它只能允许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从而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思考和互相争执上。如:评课时大家首先都戴上白帽子,向每位评课者提供自己发现的信息,接着又同时戴上红色思考帽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着戴青色帽子的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戴黑色帽子的教师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最后由戴蓝色帽子的教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揭示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通过六顶思考帽引领教师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研讨评议活动之中,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困惑,在实际场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推动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反思,帮助教师制订改进计划,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团队的工作重心要放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切入点,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讲课教师完成问题积累,形成改进策略,逐步实施,形成风格雏形;听课教师对比提升,帮助教师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团队首席执行教师帮助团队教师识别问题真伪,判定策略得失。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团队观课议课要关注教者的设计意图,围绕所用的教学方法谈其优势和劣势所在,同时对别人的思考进行不断的反思,切实提高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研究力和学习力。3.搭建互助共进平台。不断提升团队教师的学习力

(1)自悟研训平台

旨在提高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水平,更新条件性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水平。主要包括阅读和培训。其流程为:

独立阅读的流程为:个人阅读—做笔记一写读后感一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要让《静悄悄的革命》、《谁动了我的奶酪》、《鱼的故事》、《这是我们的船》这类引发思考、催化团队共进的书籍成为每位教师的枕边读物;要让名师成长系列丛书,成为校内骨干教师模仿、津津乐道的共识;要使各学科课程标准成为教师教学的行动指南,要让每位教师对各学段目标烂熟于胸。

集体培训的流程为:专业引领下的课标解读一案例研究一网上学习一问题解答一个人实践。可以邀请学科研究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对课标进行重新解读;教师要对个人进入课改几年来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审视自己落实学段目标的程度和能力,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问题驱动平台

旨在使教师利用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自悟和合作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使每位教师缄默性知识得以丰富。主要方式为发现、自省、主题交流和交互提升。

发现的主要流程为:集体备课~常态教学~同伴“捉虫”一集体会诊一二次备课一二次教学。自省的主要流程为:教前反思与设计一教学实施(教中反思、二度设计)一六帽评课(教后反思)一叙事研究(记录反思)一共享收获。主题交流的主要流程为:预设主题一课例实践一集体研讨一生成新主题一新课例实践一再次研讨。要力求在发现、自省流程中通过个人反思、团队互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对学段目标和教材的把握能力。交互提升包括两条渠道,即对话渠道和网络渠道。对话渠道:提出主题(主持人)一各抒己见(沙龙)一提炼共识;网络渠道:个人发帖(论坛、博客)一参与者自主交流一专家点评。

要发挥校园网上的BBS论坛的作用,构建学校内部的博客群和网上备课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使之成为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学校还可承办区级uc专题论坛和备课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和展示搭建平台。

团队建设性意见篇10

大家上午好!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主要是评审遴选20*年度*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在百忙中前来参加评审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全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及评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确定“*”高等教育工作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去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组织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教学团队成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按照教育部要求,也组织实施了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同时也要求各高校相应启动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教育厅的工作设想是,通过建立健全部级、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机制,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发挥学科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形成教师队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系统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推进教学改革经验的交流共享,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团队建设是培养培训青年教师的积极探索

近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可以说前所未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也是这样。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40.73万,20*年达到116.83万,9年间增加了76.1万,增长了187%,我省高校专任教师从1998年的1.7万增长到5.9万,增长了247%。在新增加的教师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我省高校40岁以下专任教师已达3.95万人,占到整个教师队伍67.23%。青年教师的优势是学历高、科学研究训练多、对自身专业发展要求也高,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教学经验少、教学训练少、教书育人意识也需要加强等等。如何培养培训青年教师,使他们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依靠力量,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团队的立项建设,对那些有一定学术造诣、热心教学改革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以他们为核心,组成教学带头人、教学骨干和教学新秀构成的教学团队,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教学团队建设是创新教学基层组织的有益尝试

长期以来,教研室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教研室承担着实施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研究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层学术组织。但从高校教研室发展的整体状况看,它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以及实际发挥的作用,明显滞后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综合分析有两个原因:其一,长期以来,教研室在很大程度上被行政化了,成为学校和院系自上而下对教师进行行政管理的基层组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研室缺乏教学工作的指挥权、教学资源的分配权和调配权,缺少组织教学改革的动力。其二,难以组织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改革任务,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等方面,难以形成有突破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建立能够有效推动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组织形式尤为重要。

教学团队建设,可以说是突破了高校现行基层教学组织管理体制局限,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与教研室的组织管理不同,教学团队是依托教学改革任务而形成的一个教学改革与实践群体。一方面,教学团队建设适应了“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发展趋势,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有利于教师在课程教学上的跨学科、跨专业合作;另一方面,教学团队建设注重教学改革带头人的核心和领导作用,强调形成知识结构互补、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教学改革队伍,对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将会产生示范和推动作用。

二、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以多学科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与协作为纽带,以深化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任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完善管理制度,从而努力建设一支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高起点规划

教育部根据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现状,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高校中建立1000个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部级教学团队,20*年立项建设100个部级教学团队,20*年至2010年,每年立项建设300个部级教学团队。我省在“质量工程”规划中,将教学团队建设做为重点建设内容,计划从20*年到2010年建设100个省级教学团队。20*年至2009年,每年建设30个,2010年建设10个,这样大体可以覆盖到我省重点骨干高校和大部分优势特色学科。去年我们已经立项建设了33个省级教学团队,其中,*理工大学煤田地质与瓦斯地质教学团队获得国家首批立项建设。今年我们计划继续立项30个团队。各高校也要根据学校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教学团队建设,将其列入学校的质量工程规划中,逐步建立起国家、省和校级三级教学团队建设体系。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要及早谋划,合理定位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哪个是要建设成省级教学团队,哪个是要冲击部级教学团队的。这样工作目标明确了,工作的着力点也就清晰了。

(二)要高标准建设

为体现分类指导的原则,今年教育部对高职教学团队单独提出要求。本科教学团队依照去年主要从团队及组成、带头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材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要求,高职教学团队主要从“双师”结构的团队组成、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带头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来要求,其中更加注重体现高职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团队立项后,一定要高标准来建设。

一是组织架构要合理。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和灵魂,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创新教育思想,还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团队成员应该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教学集体,具有合理的职称、专业、年龄和学缘结构。其中高职教学团队要体现“双师”结构的合理性,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以及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二是教学改革方向要清晰。教学团队在教学改革上应体现出开创性和探索性,具有明确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改革措施,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要适应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强双语教学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养出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三是教学工作平台要保障。教学团队要有浓厚的教学改革意识、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必要的经费保障,应以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高质量教材编写等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四是教学改革任务要明确。教学团队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公共课程教学团队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要体现跨学科性、跨专业性,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为主要任务;专业课程教学团队要体现学术性与实践性,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公共课程教学团队要体现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其中,高职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保障学生半年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

(三)要高效率管理

教学团队能否有序运行,关键是能否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机制。首先,加大经费投入。省教育厅每个团队资助10万元,用于开展教学研究、编辑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等工作。学校也要拿出专项经费,来支持和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有突出成绩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可给予物质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支持与鼓励,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其次,加强资源整合。教学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将团队建设与现有的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加强教务、人事、财务等学校行政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团队整体建设水平。第三,实行动态管理。要引入竞争机制,优进劣汰,要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意识;要建立教学改革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给予教学团队一定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为推进教学改革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

教学团队批准立项后,要按照立项建设任务书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分步实施。建设任务书是一份合同书,三年过后,我们将根据团队的建设目标、建设规划和师资队伍等情况进行评估与验收。评估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主要考察团队的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及对专业建设的贡献;验收主要考察团队的建设规划执行、目标实现及优秀人才培养等情况,并强调标志性成果。到时没有标志性成果,达不到建设成效,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的,我们要在全省高校通报公示。

(四)要高水平示范

要通过3-5年的努力,使教学团队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引领示范。首先,要成为培训培养教师的示范。教学团队应在锻炼培养青年教师队伍,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上发挥示范作用。要通过团队建设,利用带头人的辐射影响作用,集中不同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教师分工协作,形成互补优势;强化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讲基础课,激励广大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发挥老教师在师德师风、治学态度和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传、帮、带作用,指导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今后培训培养教师提供可推广和借鉴的示范性经验。其次,要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要通过团队建设,明确学校重点扶持的课程或教学改革方向,找准切入点,围绕已具有较好教学改革基础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扩充、提升和整合,确保在较高层面上推进教学改革。以此为辐射源,带动学校各院系、各学科专业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进而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高质量做好20*年度教学团队的评审工作

教学团队建设,各高校都很重视,教师的参与度很高,今年共有70所高校73个教学团队申报,我们计划遴选出30个,竞争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的评审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发挥出正确的政策导向作用。这里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负责,遵循程序。(1)学校申报。今年我们将申报指标划分到各高校,由学校逐级推荐,除郑州大学、*大学外,每个学校一个推荐名额。(2)资格审查。在学校开展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教育厅认真审核每个团队的申报材料和资格;(3)专家评审。这几天专家们要从申报的73个团队中,评审出30个省级教学团队,同时把更具竞争实力的10个团队推荐到教育部参加部级教学团队的竞争;(4)结果公示。按照规定要将评审结果在教育厅网站上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二是要坚持标准,优中选优。我们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又征求部分专家的意见,分别制定了本科和高职教学团队评审指标体系。每个学校推荐出来的团队都是学校最优秀的,专家们在评审中要坚持标准,优中选优。要在确保省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职责,把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秀团队推荐到教育部去。我们去年是申报6个团队,只有1个获得立项,申报成功率只有16.7%,远底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我们有10个申报名额,为了提高部级层面上的申报成功率,我们将去年落选部级的教学团队一并考虑。被确定为申报部级教学团队的高校,一定要抓住机会,认真组织,提升部级层面上申报成功率,为*高等教育争光。

相对于去年,我感觉有几点有利因素。第一,指标增加,申报通过率提高。国家去年评100个团队,今年评300个团队。申报指标由去年的申报200个评选100个,申报成功率50%,到今年申报393个评选300个,申报成功率76%,申报通过率大大提高。第二,高职评选指标体系单列。去年本科高职是相同的指标体系,全国高职团队仅上6个。而今年单列,我省高职在全国有一定的优势,对高职申报有利。第三,有去年的申报经验。申报的各项程序和注意事项学校更熟悉一些。*理工大学申报成功经验可供今年准备竞争部级的团队借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教育部已在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特色专业建设上按学科分类建设,每年限额申报,所以我省教学团队的申报要注意到学科分布。

三是要严肃纪律,客观公正。各位专家要从全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克服所属学校、学科的局限,抱着对老师负责、对学校负责、对教育厅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表意见,不受人情影响,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今年各高校申报的团队数量比较多,能够评上省级团队的还不到一半,竞争十分激烈,所以我们的评审工作要经得起老师们的监督、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做到评出公正,评出导向,评出水平,评出和谐。同时还要注意评审工作的保密性,评议结果正式发文前不要外传。

各位专家,这次评审,不仅要审阅纸质材料,还要现场答辩,时间紧,任务重。请各位专家要注意劳逸结合,高教处工作人员要做好服务工作,把评审工作组织好,把专家的生活安排好,确保评审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