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十篇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十篇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1:02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1

关键词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2年中国国内汽车产销量再次刷新全球纪录,继续蝉联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汽车工业更多的是“引进来”,如何“走出去”,确保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成为政府和科研学者关注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促使汽车类人才的培养必须与此相适应。

1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情况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入wto之后,汽车工业高速增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将拥有以及使用汽车。在汽车消费市场慢慢扩大的背景之下,汽车普及程度逐渐提升,社会对于汽车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维修以及检测等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逐渐加大,在学校教育上应该为社会和地方企业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机械行业之中已经变为名列前五位的支柱产业之一。

2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1以研促教,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

通过专业建设研究,带动学科的建设研究。在规划本科专业建设时,要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该学科的生长点和原有的专业优势,使学校有限的师资、实验设备等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学科又是专业生长的土壤,学科布局合理,又能为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建设提供条件,因此又要以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为根本。

2.2坚持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

目标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我们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坚持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错位竞争,拓展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形成专业的办学特色。基于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起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能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2.3课程体系设置的革新

以“车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为契机,通过与对口企业面对面交流和总结社会用人调查表等多种形式,分析现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疏理出适应车辆企业的专业技能方向,以专业技能方向为经脉,论证分析完成各方向所需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课程之间的前驱与后续关系,然后将其整合形成课程体系,最终创造出以专业技能方向为逻辑主线,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加强车辆基础课程与实践的联系。《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及《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最基础的主干课程,与汽车四大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及车身,直接紧密联系。针对这几门车辆工程基础专业课,教改的内容包括:增加感性认识,在低年级开设《汽车概论》课程的汽车结构认识实验,接着配合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课程进行部件、整车的拆装、检测,并安排到工厂实习,进一步接触更多的车型,同时安排驾驶实习,通过驾驶的体验,更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实车的测试、诊断、实物实验台的仿真动态检测及录像影片资料的观摩,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强化应用研究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本专业不仅涉及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传统机车车辆,而且注重高速动车、轻轨、地铁等新领域。在课程安排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设置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多个实践环节。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校企联合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最好的途径。校企联合创办的实践基地,既可以作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场所,又提供了真实的职业环境,确保实习的时间和质量。

2.5建立竞赛型创新团队

大学生创新团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相互协作进行创新活动并产生一定价值成果的群体组织,是学生发展自我、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目标”,不断促进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3结语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汽车工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车辆工程专业人员重视对于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从人才的角度入手,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志军,訾琨,朱涛.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

[2]易克传,陈皓云,董福龙.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2

关键词: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目的在于为运输生产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及时的运输力,保证车辆运行安全,确保车辆在使用中的良性循环,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益。因些如何抓好运输企业的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现就运输企业在车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谈些个人意见。

1车辆技术管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领导对维修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市场经济条件的制约,有些企业的领导片面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对营运车辆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车辆技术管理工作,放松对驾驶人员的车辆日常维护教育,致使一些驾驶人员不进行车辆的日常维护,有的甚至对车辆维护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作业项目都不了解,也不进行以清洁、紧固和为主的一级维护作业,导致车辆技术状况下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车辆维护意识淡薄

在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特别是近年来运输企业经营模式多样化,把企业内部车辆承包、租赁给个人,企业逐渐失去了对车辆的日常管理,加之承包人只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对车辆的管理、使用维护和修理等方面的认识参差不齐,对相关的管理规定了解程度不够,甚至一无所知,造成车辆的维护工作难以落实,这是影响车辆正常维护的根源。

1.3二级维护作业规范执行不严

运输管理部门对车辆二级维护的项目作了详细的规定,确定了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技术要求,维修企业在车辆维护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进行。但有些运输企业的维修厂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员工整体服务意识较差,维修检测设备落后,三检制度无法落实,维修标准执行不严,致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和应付等现象,维护工作达不到作业规范的要求。

1.4维修人员培训不到位,维修队伍素质下降

近年来随着车型的不断增多,新技术新产品尤其是电子技术在车辆上的广泛应用,对维修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运输企业内部的维修人员日趋老化的年龄结构和由于车型单一而积累的操作经验与之已不相适应。由于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运输企业对维修人员的培训投人相对较少,新增或储备的专业维修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从而形成维修队伍以老化的维修人员为主体,文化修养和技术素质偏低,对车辆的结构和性能不了解,维修技术不掌握,再加上缺少必要的检测和诊断设备,或即使有设备,也很少有人会熟练使用,车辆的故障诊断仍靠手摸、眼看和耳听等传统的方法,因此,很难诊断出车辆故障(尤其是疑难故障)的真正原因,这样就根本无法保证车辆的维修品质。

1.5不重视车辆技术档案管理

车辆从购置到报废全过程的技术管理,都应系统地记入车辆技术档案,这对随时掌握车辆的技术状况,车辆的正确使用,提高车辆的维修品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一些运输企业忽视车辆技术档案的建立,即使有车辆技术档案,也不完善,缺乏系统的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甚至有个别运输企业为应付运输管理部门的检查,随意编造车辆检测和维修记录,使车辆技术档案失去了其真实作用,造成了企业对其使用车辆的技术状况和维修情况心中无数。

2车辆技术管理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上述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运输车辆技术状况难以改善的关键,如何使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建立考核和奖罚机制,确实落实责任制

落实责任制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奖惩制度,奖惩是正确处理技术管理全过程的责、权、利关系,保障各项技术管理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实现的重要手段。要使奖惩有据可依,合情合理,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明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定额及各项管理要求,及时进行评比、考核,奖优罚劣以便真正起到鼓励促进和吸取教训的作用,提高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学习操作技能的自觉性。考评的重点要与各机构、岗位的职责相对应,如对驾驶人员,可进行燃油消耗考核、轮胎消耗考核、爱车例保考核;对维修人员,可进行维修质量考核;对技术管理人员,可进行千车公里材料消耗考核,完好率考核、维修停厂时间考核、维修费限额考核等,使各项工作落实到人不能人人有责任,又人人无责任,集体负责,结果无人负责。

2.2加强对驾驶人员及承包人员的宣传教育

由于企业内部经营者的成份复杂,就需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规定的宣传,让他们充分了解定期进行车辆维护的必要性,通过一些不按期维护造成不良后果的实例中得到教育,并且向他们灌输车辆使用“三分修,七分保”的道理,使车主从被动的强制维护变为主动的自觉维护。同时加大对二级维护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其明白车辆二级维护作业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要强制进行的,道路运输证年审时要对维护情况进行审验,对不按期维护的车辆要进行处罚。

2.3坚持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

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能让我们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保持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使驾驶员认识到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对车辆技术状况完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好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增强车辆二级维护保养的主动性。掌握车辆技术状况的基本知识,自觉执行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保养。二是驾驶员全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通过驾驶员全过程参加车辆二级维护保养,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维护知识的认识,进一步增强驾驶员对于车辆技术状况的掌握。三是确保二级维护保养作业。企业应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车辆维修企业,将二级维护保养的检查、紧固、、调整、清洁落到实处,避免维修标准执行不严,使车辆维护过程中存在着缺项、漏项、敷衍、应付等现象,使维护工作达到作业规范的要求。确保车辆二级维护保养起到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和隐患,保证车辆车容整洁和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2.4加强技术管理的教育培训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Can总线系统、eGR废气循环系统、SCR废气后处理系统、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等在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增多,使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驾驶员和维修人员的知识及技能不断老化,企业要提高整体的管理、维修、使用水平,必须不断进行学习与培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同时对驾驶操作、日常维护和节油、节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要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教育与培训要有针对性,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及层次,区别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针对驾驶员,主要是针对其日常要作的和必须注意的事项,例如,如何进行车辆三检、日常维护常识、常见故障判断及应急处理等;对维修人员,要针对车型保有情况及新车型、新技术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基本原理,保养、维修要求,新检测设备使用等进行培训学习;对技术管理人员,主要是针对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原理及应用,技术发展趋势、方向及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的培训为确保教育、培训效果良好,不能只是走过场,只管教,不管效果,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以确保使每个受教者均有实际收获,均能得到实际的提高。

2.5做好技术档案的记录和管理

技术档案包括车辆技术档案及车辆维修档案,车辆技术档案是车辆从新车购置到报废整个运用过程中,记载车辆基本情况,主要性能、运行使用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检测和维修记录以及事故处理等有关车辆资料的历史档案,这种档案对了解车辆性能、技术状况及掌握车辆使用、维修规律,为车辆维修、改造和配件储备提供技术数据的科学依据,也是评价技术管理水平高低、分析质量事故原因、调解维修纠纷的依据。因此,它是车辆技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应认真做好这一项工作。

2.6加强定期检测和维护

定期检测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判断车辆技术状况的重要依据。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车辆制定定期检测制度,使其在行驶一定里程或时间后,按时进行综合性能检测,以达到控制车辆技术状况的目的,道路运输经营者要做好车辆等级评定送检工作,确保车辆在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方面符合道路运输车辆投入运输市场的条件;二是检测结合维护定期进行,以此确定维护附加作业项目,掌握车辆技术状况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车辆的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确定车辆是否需要修理,以便实行视情修理。根据“预防为主”的原则,对车辆按规定的行驶里程或时间间隔进行强制维护,为了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早期损坏。在运输企业,存在着对车辆重使用轻维护的观念,为节约成本,往往是车辆出现问题以后才去维修,以修理来代替维护,这往往会造成车辆早期损坏,严重影响车辆技术状况,带来了严重的事故隐患。运输企业要把车辆维护管理工作作为车辆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车辆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及二级维护,随着对安全工作的不断加强,近年来,在以上维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例检的要求。各级维护工作,均有其侧重点,均是从多年的实际运行实践中总结,归纳而来的,对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保持车辆的技术状态,避免车辆的机械故障,消除安全隐患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各企业需根据所拥有的车辆情况及各车型所行驶线路的道路状况和行驶里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保养规范,并按规范要求编制合理的一、二级维护计划及检测计划,才能达到从总体上节约成本,提高车辆使用率,减少车辆安全隐患的作用。

2.7加强科技管理

只有加强科技管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活动,改进运输生产及维修工艺与装备,广泛推广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汽车运输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运营效益,降低材料、能源消耗,确保运营安全。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3

[关键词]车辆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6)07-0122-0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旨在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各类型工程人才。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指出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适应人的个性和全面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训练环节,课程设计则是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践性环节,也是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1][2][3]

二、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现状

课程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继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后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综合设计环节。这个教学环节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创造能力有很大益处,也可为进入更高层次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因此,担负培养能力作用的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非常重要。目前,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在选题、实施过程和实施场所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设计选题

选题陈旧,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培养目标,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在课程设计选题时,大部分高校仍然实行约束性选题方式,先由指导教师拟定几个题目,再由学生在此范围内选择。这种选题缺乏创新,选用课题多为模拟课题,假题假做,即便选用生产课题也存在真题假做现象。

(二)课程设计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以教师指导为主,重实现、轻分析。缺乏与轨道交通企业深度合作,无法将企业需求的专业和技能要求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提高实践设计能力的主动性;缺少向学生介绍和选用企业生产实践中前沿的、实际的、最新的设计软件或设计手段;缺乏工程观点和工程设计规范的指导。

(三)课程设计实施平台

实施平台多在校内,无法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课程设计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也较少利用校内外实践场地,模拟各种项目设计、研发环境,为学生课程设计提供较为真实的模拟环境。

三、车辆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现有汽车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分别隶属于汽车工程学院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是本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车辆工程专业近年来持续获得一系列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为车辆工程专业办学和发展提供了有力地支撑,并在课程设计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创新。[4][5][6]

(一)建立校企双导师制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发展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树立了以面向生产一线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宗旨和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思想,全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在这一办学背景下,学校与上汽集团、上海交运集团、上海申通地铁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共同联合培养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方向为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实体为基础,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师资、产学研基地,为教学实施、教师挂职锻炼、科研和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提供支持。基于这种校企战略联盟的办学机制,建立双导师制,每年聘请相当一部分上海申通地铁及其他地铁公司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设计企业指导的企业导师。选题由学校导师、企业导师、学生三方共同协商确定,学校导师把握学科要求,企业导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需要,同时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及实习内容,使学生课程设计选题不再不切实际、内容空洞和结论无用,以满足课程设计内容设计性及创新性的需要,从而切实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二)面向车辆工程关键技术,搭建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车辆工程专业通过以专业教师为主体,聘请该领域的技术专家及工程师共同开发的形式,构建了与车辆关键技术相关的校内实践新平台。

1.汽车工程方向:汽车悬架实验室、汽车变速器拆装实验室、汽车发动机拆装实验室、在用车性能检测实验室等。实践平台丰富的汽车产品实物,各种为培养学生基础工程能力而专门设计制作,贴近实际的实验、实训装备,不仅为学生了解和熟悉汽车提供了真实的构件,而且也为基础工程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坚实的物质条件和训练环境。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方向: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结构实验室、虚拟仪器联合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综合实验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示教实验室等相关实验室。拥有城市轨道车辆模拟驾驶台、atC仿真系统、液压减振器试验台等设备。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综合实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综合实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现代检测技术综合实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模拟驾驶和故障诊断综合实验及其创新实验的开发,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开展课程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前期基础和实践条件。

(三)教学手段多元化

1.软件仿真。学生在完成车辆机械、电气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以后,先进行软件仿真,验证所设计方案的结构、逻辑功能,修改方案设计中的原理性错误,然后再进行硬件的安装调试。这样让学生开展车辆工程关键部件的创新性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创新理念。同时,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车辆结构及其辅助检测、检修设备设计制造的整体理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构原理图和电路图的绘制。根据车辆机械、电气系统的设计流程,在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之前,首先要给出设计的结构原理图和电路图。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出设计方案的结构原理图和电路图,使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更接近工程实践。

3.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原则。开始时,根据功能和设计要求提出课程设计的总任务,分别并绘制结构、硬件和软件总框图,然后将总任务分解成一批可以独立表征的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再向下分,直到每个低级的子任务足够的简单,可以直接而且容易实现为止。这些低级子任务可用模块化的方法来实现,有些子任务可以采用某些通用化的模块(模件)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莹,祝学云,范文.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型实验系统研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6):137-138,145.

[2]孙跃东,廖欢,周萍,孙涛.汽车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0):347-349.

[3]杨丽曼,沈东凯.机械电子专业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117-120.

[4]廖爱华,郑树彬,师蔚,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5(5):149-150.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4

[关键词]高职;铁道车辆;空调电气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142-01

1.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需要大量铁道车辆运营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铁道车辆专业怎样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显得尤为突出。近几年,为适应铁路发展需要,铁道车辆专业招生规模也相应扩大,为了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内建立空调电气实训室是很好的选择,这样能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毫无疑问高职学生正是铁路发展中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尽快适应好铁路行业岗位是我们需要亟待研究的课题。

同时,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电气在铁道车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懂得电气行业入门知识,还要知道其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

铁道车辆电气方面从专业角度讲主要包含了客车上的用电设备及供电原理,本文仅讨论空调电气实训室的构想。空调电气实训室所选设备必须与车辆检修部门现场情况相适应,能够尽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让学校和工作现场无缝对接。电气实训室建成后,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现场检修,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和车辆电气检修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故障培养学生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等等,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胜任车辆检修与车辆运用等相关行业工作。

2.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内容与规划

空调电气实训室主要承担铁道车辆专业的《客车空调系统维护与检修》、《客车电气系统维护与检修》、《车辆维护与检修》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设备包括车辆空调机组、逆变器、电茶炉设备、综合控制柜、DC600V电源、开放式空调、电动塞拉门系统等。空调电气系统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车辆运用检修部门铁道车辆保养维护的整个过程,掌握理解基本的空调电气知识和常用电气元件识别、检修、操作、保养、装配、调试等基本技能,以满足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自主动手检修部分设备为特色,将操作技能训练、基本检修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平台。

3.资金筹措与项目进度安排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支持统一安排解决。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招标,中标单位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完成后由院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其中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保证期六年。

4.投资效益分析

4.1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测试及亲自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铁路行业素养及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系统地掌握车辆段车辆检修技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课程的教学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建成这样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可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4.2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实训室建成后,可开展相关的车辆钳工、车辆电工、运用检查员等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可以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获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的认可。

4.3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贯彻“校企合作”原则,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实训室建成后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场地及设备资源,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以及铁路的新技术培训,实现学院企业“双赢”。同时,依托客车厂、车辆段、动车组检修所等多个铁路单位,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统一。

参考文献

[1]黄凤记.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实训室建设与对策研究,2012.

[2]刘韵.浅谈电气实训设备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2011重庆.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5

关键词: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

《汽车维修实训教材》是面向中等职业教师车辆工程(职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实训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维修工初、中实训教程》等前续课程的支持,为后续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证(职业资格三级)打下基础。教材必须严格按照按照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编写。

目前,职师本车辆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虽然汽车维修实训类教材目前版本较多,有些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较琐碎,教学效果不明显,没能很好体现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胜任该专业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应以职教师资能够胜任这样的培养为目标的新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本符合职教师资教育特点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材。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技术不断创新,新的概念和新的汽车结构不断涌现。教材应根据当前职教师资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采用了项目、任务驱动等编写模式,以任务为载体,按结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和拆装、检测等要求进行编写,内容应该涵盖了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底盘、汽车检测与诊断等内容。

一、教材编写的原则

本着"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职教师资《汽车维修实训教材》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的特色

职师教育主要是以培养中职师资为主要目的的,根据车辆工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对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专业教师应掌握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相关专业教学的操作技能,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生产管理知识、汽车维修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掌握电控汽车各电控总成控制原理、各总成控制电路图识读和控制电路分析现代、发动机新结构及控制原理、底盘新结构及控制原理、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和控制信号波形分析、电控发动机综合故障数值分析、电控自动变速器故障数值分析、"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故障分析、电控悬挂控制电路与故障分析、电控柴油机控制电路和故障分析、环保汽车(LpG、CnG)常见故障分析、电控发动机控制方式等专业知识。

因此需要整合理论、实验、实训等课程,优化教学内容,构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职教师资教育教学课程"的实现方式,使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既具备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又具备崇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师德素养,既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又掌握教育教学技能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因此突出职教师资特色是本教材之所以能满足职教师资教学要求的必要条件。

2、遵循实用性

本教材的编写,既要满足职教师资要求,也要满足目前社会汽车维修行业高级工的要求,所以在对以前编写的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对汽车维修高级实训教学资源进行调整、改进、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为此,在编写时,可遵循"整合基础,强化专业,重视职业"的指导方针,教材素材可参考教师设计的具有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计划,同时也要根据汽车修理行业实际情况编写实训内容。这样,不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操作性强,也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职业性、实践性

根据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标准要求,高级工课程基本内容应包括:应知部分(基本要求)和应会部分(工作要求)。教材编写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来制定,同时也是并不断修正的过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出先进性、实践性。实训的内容应加入目前大部分修理厂采用的维修技术,保证学生实训效果与市场需求同步;同时也要开了到大多数中职学校多数的实训项目。因此学生即可以适应市场上的修理、检测等岗位,也可以满足中职师资的要求。

4、体现师范性

在教材题材确定后,还应争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编排体系上,注重科学性与师范性,知识性与操作性兼顾的原则。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应努力实现"三个融合":(1)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融合;(2)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3)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融合。以实践性、开放性、灵活性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的车辆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教材,应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利用汽车实训现场教学室,部分地再现中职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形成围绕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这样,不仅突出了教材主题,丰富了教材内涵,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二、教材编写导入方式

1、任务驱动式

让学生在比较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中,"学,用"一体,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又能解决任务的问题,这样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会使"学,用"有一个良性循环。

2、案例式

在案例处理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操作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合作式

实训的项目与企业实际的操作衔接,使学生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需求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也打破传统的以学校为主的课程观,使教学能随着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的变化而改进,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艺型人才。

三、总结

职师本科车辆工程实训教材开发需要考虑到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制定、教材选择、改编和教学方案的设计,都要围绕课程学习者将来教师岗位工作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形成这一核心目标,从宏观到微观逐级强化。职教师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职教师资教育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5,(10).

[2]袁华,武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城轨车辆故障诊断维保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06-0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故障诊断的专业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要求高等学校的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必须严格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精神不断深化教学领域的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以培养满足企业急需的、合格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一、故障诊断课程介绍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城轨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以下简称“故障诊断”)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特色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基本原理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车辆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一)车辆故障观察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通过对故障表象的观察,运用检测工具对基本物理参数进行测量,挖掘故障的本质,从而建立掌握故障诊断的系统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

(二)车辆维修管理和制定规范的能力

对故障本质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根据现有的维修条件,提出恰当的维修时机和合理的维修方式。

(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故障现象的认识,分析车辆故障的特点,掌握必要的维修策略,通过规程的制定或修改,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营。

二、故障诊断课程优化与创新的必要性

根据故障诊断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结合“卓越计划”的特点,为培养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设计以及维保专业工程人才,“故障诊断”课程体系必须不断优化,既要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所学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具有较为明显的专业特色,又要体现满足学生个人需求,具有一定的延展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创业本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工程素质。因此,“故障诊断”课程的优化与创新应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必须注意车辆工程、运营工程、交通工程以及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拓宽学生的视野,避免完全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单一型应用人才。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为切实贯彻和落实“卓越计划”中“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的指导原则,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培养标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集成与创新,以强化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城市轨道交通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故障诊断学习中,往往由教师预先设定讨论问题,比如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1222”侧面冲撞事故、上海轨道交通十号线“927”追尾事故,通过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出学生激烈的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的观点不偏离,启发学生对故障应急处理机制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故障处理思维方法和办事原则。通过这些师生互动,打破传统教学的灌输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程的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对故障的现象、原因、危害以及相应的故障处理方法有了深入的认识。

这些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通过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堂与现场相结合以及再回课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综合获益,培养满足卓越计划要求的合格工程型人才,力争使故障诊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

四、教学内容的优化与创新

(一)基础知识

这部分内容除了介绍故障诊断的内涵、故障诊断的基本过程等知识外,重点介绍故障诊断项目实施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问题。

(二)故障检测专题

这部分内容包含传统的振动故障信号检测内容,还介绍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形式逻辑法、故障树法、振动的时域、频域法等),此外,为了让学生对这些方法有直观的印象,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转向架、车体、车钩、受电弓上的关键机械部件作为检测的对象,通过渗透检测实验、磁粉检测实验、超声波检测实验等三个实验,让学生对工程上如何发现故障有深入的认识,从而实现对故障的识别诊断。

(三)故障专题

这部分内容是“故障诊断”课程的核心内容,主要介绍机械、电气以及车辆运行故障。机械故障是由于采用均衡修等维修方式使故障率较低,但是出现的故障隐患还是较多,因此,这部分主要介绍转向架构架故障、车轮故障,让学生理解故障的成因、发展以及危害,尤其针对车轮故障,特别设计了车轮故障程度的辨识,扩展镟轮的有关知识。电器故障是城市轨道交通常常遇到的故障,尤其是车门电器故障,对车辆的运营影响较大,这部分内容除了介绍车门的故障隐私和因素外,重点介绍了车门的整改措施,采用动态调整预紧力、障碍物探测次数3改6、增加再关门功能等方法保证车门的正常功能的实现。车辆运行故障的诊断是本课程的特色内容,不仅仅通过实际出现的事故进行解析,还强调故障处理,引起学生思考故障应急处理机制等问题,使学生城市轨道车辆事故应急管理涉及的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有关内容有所了解。

(四)维修专题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内容是“故障诊断”解决问题的和途径。有别于一般的车辆维修的介绍,针对地铁维保部门“无规程、有工艺”的问题,本部分内容强调规程的设计的初衷,让学生理解维修体制的重要作用。

五、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优化与创新

“培养、选拔、引进”等方式建设教师队伍是培养既具有教学经验、又有企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必经之路。所谓“培养”,即培养专职教师使其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实践能力,不一定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工作经历,但是,通过定期到地铁维保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增加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还能促进高校与企业甚至行业的合作交流。所谓“选拔”,即选拔专职教师进行深入的校企交流,将产业链与企业链对接,夯实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及时熟悉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提高了课堂教学和科研的应用能力,打造一批具有丰富城市车辆维保背景的、丰富教学经验的以及丰富科研经验的优秀教师人才。所谓“引进”,除了要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更为重要的是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维保部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或担任实习的指导教师,并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让专业教师作为这部分工程技术人才授课的助教,形成互补性教学的良好局面,这样,不仅满足企业量身订制其所需要的专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外,而且还为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师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重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三方面课程建设,实现城轨车辆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优化与创新,通过深入的课程介绍,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积极探索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车辆专业故障诊断课程的建立方法,实现对工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

[2]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1).

[3]方宇,师蔚,柴晓冬等.校企联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7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素质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渐旺盛。具备扎实的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是我国汽车工业得以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取得较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而这正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1-2]。

目前高等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仍是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传输教育,这种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由于面向实际对象和环境下的浸入体验过程不足,无法使学生充分获得基于知识基础之上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其他必要工程素质的训练。车辆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教学的过程只是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延伸,而并非基于工程实践的专业能力训练过程,对于实现优秀车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有欠缺的。因此,探讨以培养综合工程能力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新时期培养卓越车辆工程科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车辆工程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模式的需求

高校车辆工程专业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具备汽车行业执业工程师的基本胜任力和必备素质。这些素质既包括扎实广博的数理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也包括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心理素质、新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及沟通交流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职业准入者所具备的企业文件了解、企业规章制度遵循等其他素质。其中,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基本上是帮助学生达到未来从事工程技术领域工作需求的数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并通过知识学习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但从课程教学的内容来看,教材内容多为普遍原理和结构的普及,而课后的作业题目也多为以增强课堂讲授知识获取为目标的抽象案例的重复,体现为课堂讲授的一种延伸。脱离了具体的工程对象和实际案例的工程过程,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和工程素养的锻炼是很不够的。传授并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是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一个环节所赋予它本身的角色任务;但能力的培养却需要通过教育过程的另一个环节,即以特定对象和具体问题分析解决的实际案例过程的训练实践来达到。而这样的一个训练过程,正是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所应该承担的角色任务。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应该是车辆工程实践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车辆工程实践和实习教学过程不但要提供学生一个专业对象实际认知和感受的机会,同时也是为学生专业高级知识学习和从事实际的工程问题解决提供实践的依据和基础,以便学生在高年级进行毕业设计和各种专项科研训练的工作中能提出具有实际可行性的问题解决方案[3],尤其是在未来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和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同时关注功能性满足和工艺性满足两个方面,实现指导学生从“纸上谈兵”的工程师转变为实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而上述工程技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实现的最佳途径是结合汽车企业的生产实际,让学生系统性地贯穿参与一个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4]。

(一)车辆工程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过程的一个特点,是学生的角色从课堂教学的单向听讲和课后的练习作业变为了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客观地说,现有的实践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学生工程能力锻炼和培养的目标。比如,在汽车拆装实习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汽车底盘或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拆装的活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堂讲授的汽车结构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需的独立于专业技术知识基础之外的素质。在汽车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现场的观摩了解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不但加深了对于零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也为未来从事汽车零部件产品设计开发积累了工艺知识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可以视作为较浅层次的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但从整体来看,目前车辆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直接目标,是在于让学生通过现场过程的参与深化对课堂讲授的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不在于增加学生实际解决工程问题能力的锻炼。虽然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从传统课堂教学的听和讲变为了学生主体的过程参与,但从本质上讲,这仍是一个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过程,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延伸和演绎。由于仅强调参与的过程而对参与的结果重视不足,所以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对于“任务”的体现度不够。能力培养和锻炼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做事”(或完成任务)的过程,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实践教学的软肋所在。虽然它已经表现出工程训练的某些特征,但其实际上还是一个教学的过程。比如目前的汽车拆装实习过程中仅强调“拆完”、“装完”,如果在此基础上提高实习的要求,强调“拆完”、“装完”之后仍要保证零部件能正常运转的性能,那么该项工作就不单单是一个让学生体验参与的过程,而变成了一项有难度和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们不但能通过拆和装的过程加深对于结构知识的认知和感受,同时也有机会通过排除和解决拆装过程中让汽车零部件正常运转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锻炼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从实施模式来看,教师指导或监管下的大规模集中式的实习是目前汽车工程专业实习教学的主要组织方式[5-6]。这种组织方式的一个优点,是方便高校的教学日程和企业接待的安排,同时也便于学生系统性地了解常规的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加工制造工艺。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一般以大规模的现场串行参观讲解为主的组织方式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很难做到有针对性的研讨和互动,而企业的生产现场由于环境嘈杂、场地有限等多种原因,学生对于现场工艺知识讲解的获取效果也大打折扣。再者,由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对工艺过程的体验不足,生产实习的效果仅停留在汽车零件加工制造工艺的感性认知阶段,无法获得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第三,由于这种大规模集群式的实习活动是一种类似于课堂教学的单向知识传输活动,所以其效果受实习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非常大。由于学生个人对生产实习作为一种工程素质培养训练环节的认识深度不够,以及由于现在大学生就业面的宽泛,导致很多有到汽车以外行业就业意向的学生对生产实习活动失去兴趣,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应付了事。

综上所述,目前广泛采用的大规模集中观摩式汽车实习方式无法满足大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要求,为了实现卓越车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对目前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并开辟新的实习模式和督促机制。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汽车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强调以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完成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项目的开展和实现来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更强调为学生提供自主锻炼机会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从学生培养方面来看,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很难做到,必须依赖一个由学生本人亲身参与的工程过程才能实现。而这个工程的过程,则可以在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设定一个具体的工程实践任务来完成。

作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汽车生产实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汽车生产企业现场实际,获得课程知识感性认知机会和实践经验的途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自2012年开始在本科生的汽车生产实习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分别与不同的实习单位合作,将学生的实习与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将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技术问题转化为学生实习任务并贯穿整个实习过程,学生不但对于相关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工艺等技术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得以在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和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中其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两年来学生对于此种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感到认可,并期望该种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持续下去。

基于任务驱动模式的汽车生产实习组织实施的关键,是在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实习任务的选择和确定,以及学生、带队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角色定位和转变。在实习之前由学校从事实践教学的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先行进行细致的研讨,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产品技术改进或制造工艺问题,提炼并分解出可供学生在实习期间攻关的课题和任务。作为来自企业现场的实际工程问题,其必然有明确的对象,那么对于问题对象(实际上是具体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工工艺)的了解和研究是学生着手问题攻关和解决的前提,这也正符合汽车生产实习一贯的教学实施特点和要求。而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的培训方面,有别于大规模集中实习时的大课堂讲课模式,基于任务驱动的实习学生人数往往偏少,因而有利于形成小班上课、互动沟通的研讨课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较以往也有所提高。

在实习过程中,不同参与人员的角色要做相应的转变。首先,比其以往以听课和生产现场观摩实习的方式,实习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以单向获取知识为方式的接受者,而是企业现场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参与人。同时由于学生本身知识基础的积累及实际从业经验的缺乏,他们又不足以作为实际工程问题解决的课题研究承担人,而且在这种新型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实践经验和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锻炼,仍然是一个变相的学习过程。所以基于任务驱动理念的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正确身份应该是“助研”,即作为课题承担人的助手参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增加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并锻炼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素质。而作为企业的现场技术人员,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并对企业现场的工程问题的背景等非常熟悉,所以其角色也应该从大规模集中实习方式下的工艺课讲师和现场观摩的“导游”转变为实践工程课题研究的承担人和研究学生团队的“导师”。在这个以新型实习方式开展的工程问题解决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不但作为课题的承担人需要在关键方案的提出选择、实施和解决方面做总的负责人,同时也需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通过“教”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完成预定任务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学习和工程能力的锻炼。

作为学校的生产实习带队教师,其角色也应该从集中实习模式时企业之外的“任课教师”和企业现场实习时的“副导游”转变为新型实习全过程的“监控者”,在这个实习的过程中带队教师不但要前期介入与企业“导师”商定实习过程的组织方式、实习任务和研究课题的选择,同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也要全方位地做好监控和协调沟通的工作,及时关注学生实习任务的进展情况、问题并与实习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联络,保证实习目标的最终完成。从这个角度来看,高等学校的实习带队教师实际上是整个实习过程幕后的策划者和设计者,以及实习推进过程中的掌舵人。

在生产实习的组织方面,由于采用了以具体工程问题解决的任务驱动的方式,所以过去集中实习时动辄几十人上百人的听课或观摩团队的组织方式已不再适合,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三五人分组的小团队课题研究攻关模式,并且每个团队需确定协调和负责人来联络学校带队教师和企业的“导师”,并对本团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掌控和协调,保证任务圆满完成。这样组织的宗旨,是在通过促使学生完成工程问题解决任务锻炼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团队协作、组织协调、与人交流沟通等人文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果将过去集中式大规模生产实习的组织方式比喻为大兵团作战,那么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团队实习模型则可以形象地称为特种部队的小分队作战模式。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学生在技术知识的了解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方面,都可以取得更深入的教育效果。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8

关键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U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142-02

我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于2013年成为湖北省“职教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离不开人才需求分析,依据人才需求分析的成果可以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从而使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真正起到品牌效应的作用。

1铁道机车车辆人才需求分析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1分析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信息,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基本素质、核心能力要求的变化和趋势的分析研究,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改革提供依据和帮助,从而真正地搞好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职教品牌专业)的建设。

1.2分析研究的内容

依据国家铁路发展规划,对区域铁路、地铁行业的发展动态、发展趋势;相对应于本专业的铁路、地铁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需求状况、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及能力的要求;同类院校同类或相似专业分布情况;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岗位;毕业生对培养过程意见与要求;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等方面展开调研。

对调研数据的分析,不仅对专业建设、学院管理、毕业生就业、人才需求等做出整体分析,而且还对其各项进行细致的分析,如现就业岗位及其与专业相关性、对就业的满意度、职业成长需求、对专业教学的意见等方面就毕业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作为修正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2铁路、城际铁路和地铁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

2.1高速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高速铁道运输作为我国中长距离、大运量、快捷、安全、低耗、环保的运输形式,是适应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12万km,其中时为200~350km的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达1.3万km,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投入运营的先进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分别达到800组和7900台。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高速铁路国家的行列。未来10年,先进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将分别达到2400列和1万台。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将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职业教育提供巨大的就业市场和机会。

2.2城际铁路发展现状与趋势

建设大容量、高密度、高效率、快速便捷、安全环保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是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一体化的基础性工程,对于构筑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优化城际运输结构,引导圈内城市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实现武汉城市圈同城效应。

湖北城际铁路以武汉为核心,呈放射型加环状构架,由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6条放射状骨干线网、8条延伸线及环线组成,总规模约1190km。全部采用时速200km以上的动车组列车,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直达周边城市的“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目前,武汉至宜昌、武汉至咸宁、武汉至黄石、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已经开通运营。

2.3地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由8条线组成,目前1号线、2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已经开通运营,计划延伸轨道交通1、2、4号线,新建3号线和6、7、8号线一期工程,到2017年轨道交通建设总规模达到215.3km,其中新增线路长度约142.6km,基本形成覆盖武汉三镇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因此,从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趋势来看,新型牵引动力设备及其系统的运用、维护、检修及其管理体制、技术要求对从事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发展的高速铁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成千上万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高技术人才。

2.4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目前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从业人员的基本来源主要有: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中专、技校、复转军人、历史遗留的社会招工、顶职等。近年来主要以大学应届毕业生和经过岗前培训的复转军人为主。从2000年开始,铁路停止招收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毕业生,从2005年开始,新招收的技术工人起点为大专。

2.4.1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企业人才现状分析

本次被调查企业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现状统计表见表1。调研数据表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在企业职工中的比例占88.6%~95.1%,大专以下学历平均占56.8%~68.0%(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由于成立时间在最近5年,大专以下学历仅占5.2%)。可以看出,大专学历人才是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的主力军,是适应铁路发展趋势的基础性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2.4.2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将有大量的机车乘务员、机车检修岗位等待铁道机车车辆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填补。由于大功率机车的高技术含量,必须有高技能的驾驶和检修人才来胜任机务工作岗位,而中职学生和复退军人中能满足机车驾驶和检修岗位的比例极低,在一段时期内必定形成岗位空缺无人就岗的现象。为高职学校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培养机车驾驶和检修人才提供了源动力。

2.5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的招聘渠道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是向各铁路局机务段运用车间和检修车间、大功率机车检修段、车辆段动车组运用所、动车组检修基地、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公司等提供人才。这些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校内专场招聘、网上招聘、校外毕业生招聘会招聘、与铁路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接收军队的复转军人,其中校内专场招聘已经成为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人才招聘的主要渠道。

3铁道机车车辆专业现状与人才培养情况分析

3.1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分布情况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是一个传统的专业,目前国内设置有该专业的院校较多,主要为含有铁路背景的学校,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近年来一些本科院校也开始开办类似的相关高职专业,而且这些毕业生的去向大致相同,所以对我院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存在着竞争关系。湖北省设置有该专业的学校仅有我院一家,且已经成为湖北省“职教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这将促使我们尽力办好该专业。

3.2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以我院为例,铁道机车车辆专业近三年来在校生人数825人,2014年招生数为80人,这些人数中包括订单班。我院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铁路局机务段运用车间和检修车间、大功率机车检修段、车辆段动车组运用所、动车组检修基地、城际铁路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公司,涉及的岗位有机车司机、动车组司机、地铁司机、地勤司机、机车检修、动车组检修、地铁列车检修等。

3.3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比重大,实际操作的比重小。且校内实训教学资源匮乏,校外实训又受到若干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铁路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装备、工艺的大量更新,校内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存在脱节问题。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9

关键词:城市轨道;车辆工程;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师蔚(1981-),女,新疆伊宁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讲师;郑树彬(1979-),男,广东揭阳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副教授。(上海2016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批准号:沪教委高〔2012〕49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1XK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17-02

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重视知识、能力与工程实践的融合,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1]城市轨道学院车辆工程系教师不断探索,总结该专业在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研究、改进,从而完善和优化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重要的改进部分为在新的培养计划中添加了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注重课程设计选题的综合应用性、工程实践性及多样性,旨在着力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城市轨道车辆方面的综合设计、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并通过前期研究及一系列规划及筹备,达到了开设条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设置依据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主要是紧贴本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中着重考虑了其在工程素质和能力培养需求方面的作用,并与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保持良好的相互衔接,进一步提升理论及实践教学效果。

1.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培养需求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为背景,培养具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面向工程实际,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保障及维护、故障诊断及维修并可延伸至整个轨道交通领域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在培养目标中,本专业注重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因此设置具有工程实践特点的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正是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2.衔接专业课程群需求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群设置主要包括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三大部分。其中学科基础课程群主要包括机械、电力电子、测试控制等相关课程。通过对该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电力电子及测试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独立分析课程相关内容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做好基本培养和锻炼。

专业课程群则包括城市轨道车辆结构与原理、城市轨道车辆电力牵引与控制、城市轨道故障诊断技术等专业课程。该部分的课程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控制、检测、维护保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结构、电力牵引、电气设备等相关城市轨道车辆的组成和原理,以及其故障诊断、检修方法及手段。

专业课程中的集中实践环节课程群则包括企业实践环节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该部分课程中的企业实践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教学效果。而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环节则是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及企业实践环节的综合应用,通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使用各课程群中的知识点,不仅弥补了专业基础课程抽象不易理解,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足,又解决了专业课程涉及知识领域广、实践性强、不易掌握的问题。并且让学生将学校的“所学”与企业实践的“所见”充分结合,使知识体系得以融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正是起到了衔接及促进各专业课程群效果的作用。

二、内容设置

城市轨道车辆工程专业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在内容设置方面传统课程设计仅隶属于某一门课程,并不注重课程体系其他课程的内容衔接,难以达到训练学生较全面知识体系的目的,而改革后则避免了这一缺点。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综合应用性

首先在设计选题时,教师考虑其综合应用性,将分散的多门课程串联起来并系统化,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应用训练。具体做法是各综合课程设计教师首先开设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并考虑其具体特点,即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课程设计中,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课程联系起来;检测与传感技术课程设计将检测与传感技术、城市轨道车辆故障诊断技术等课程联系起来;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课程设计则将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牵引、控制理论等课程联系起来,在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就体现出各选题的综合应用性。

2.工程实践性

在考虑选题时,所有的选题都应与城市轨道车辆工程应用有关,使学生具有实际应用的前提,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增强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多样性

即选题多样性。选题有的来自于企业的需求,即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创新性的开发;有的来自于国内外文献资料,学生进行实践重新设计,实际复现;有的课题来自于教师科研课题中成熟的研究成果转化,指导学生进行前瞻性的设计。总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身的特点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选题,达到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

4.开放性

在系列课程设计中,借鉴开放式课程设计模式,以综合课程设计选题为主线,在管理上首先实施开放性管理,指导教师以阶段成果作为考核设计进程标准,给学生开放的课程设计空间,使他们有更多自学和研究的机会。同时配有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满足学生开放式实践机会。[3,4]

三、组织实施

根据上述系列综合课程设计设置的内容及特点,需要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车辆综合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在组织实施该教学内容时主要通过本专业专职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参与,同时积极构建课程设计平台,并针对系列课程设计在院内立项研究,从硬件、软件上得以为系列课程设计的实施提供有利的保障。

1.系列课程设计教师培养

在系列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配备上使用双导师制,即同时配备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系列课程设计。由于有企业导师的介入,使系列课程设计的选题可以更加实用,设计过程更加接近工程实际。而学校专职教师则可以在课程设计中把握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引导创新设计思路,并管控课程设计过程,使系列综合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满足学校培养体系的要求及规范。

在学校专职教师培养过程中,注重企业挂职锻炼环节,使挂职锻炼成为专业课程教师的必修环节。通过企业的挂职锻炼,让教师充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相关知识,促进教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实践教学的能力。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使教学内容与本专业需求保持紧密的联系。对于企业兼职导师,则需要他们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在企业有丰富的现场及实践经验,弥补专职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出现知识、技能和视野以及对新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

2.系列课程设计平台搭建

为保证系列课程设计的正常进行,除了在指导教师配备及培养方面进行努力外,还进行了系列课程设计的硬件平台的搭建。主要包括设置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用教室,提供基本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实验平台。同时还充分利用实验室等其他平台,具体如下:

(1)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在系列课程设计场所的选用中,通过开放性管理,充分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已有的实验室,如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结构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自动驾驶实验室、城市轨道车辆检测实验室等场所及相应实验平成部分实验,使专业实验室得到充分利用。

(2)利用科研平台。当学生的课程设计选题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的题目时,学生则可利用专业教师的科研平台进行设计、实验等相关内容。

(3)利用学生创新工作平台。通过学院已经搭建的大学城创新工作室及相关设备,部分学生选题接近时,可以进入这些工作室进行相应的课程设计工作。

3.系列课程设计立项研究

在系列综合课程设计的总体设计方案落实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对各综合课程设计进行细化,如选题论证、设计步骤规范、设计工作量的核算、设计指导书的编制等工作,通过院内立项研究,做到选题必须具有工程实践性,设计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对选题进行学生试做,充分验证其课程设计的工作量是否合理,难度是否适中。通过试做学生反馈进行调整,为正式执行教学计划打下基础。

四、结论

在城市轨道车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也是衔接课程体系各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指导教师的培养、企业导师的介入,并搭建了系列课程设计平台,在软件及硬件上进行建设,并通过立项研究选题,把握其综合性、工程应用性、多样性等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果。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师蔚.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75-76

[2]师蔚,郑述彬,方宇.城市轨道电力牵引系列教学环节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80-81.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篇10

关键词:油田企业;车辆设备管理;运行

就车辆设备而言,它是油田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和设备是油田企业投资的重点所在,想要有效的降低油田企业的运营成本,首先就要加强企业自身车辆设备的管理,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油田企业运营过程中,车辆设备都会存在一定的损耗,而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设备的报废期限,企业中的车辆设备的更新换代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更加需要做好车辆设备的使用管理工作,使设备能够被充分的利用,将设备的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1车辆设备管理对于油田企业发展的意义

油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事故,主要是由机械故障造成的,就车辆设备而言,它们都属于消耗品的范畴,具有相应的使用寿命,油田企业中的车辆设备也是如此,如果对设备的使用缺乏科学性的维护保养,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设备维护成本,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车辆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影响到油田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企业中的车辆设备加强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中的问题。

2怎样优化油田企业中车辆设备的运行和管理

2.1制定相应的车辆管理制度

为做好车辆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格的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针对违规现象进行整治,将责任落实的到个人,全面完善驾驶员方面的管理制度,尤其是生产用车,从而有效的减少问题产生概率,降低油田企业的成本投入,在具体运营时应对监督机制加以建立和完善,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监督,使监督机制的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根据管理环境的不同,要设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在对油田企业的生产车辆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合理的安排生产车辆的任务,在生产过程中中需要依照相关规定办理运行手续,要求企业中的各部门上交用车计划,并保证该计划的完善性,对驾驶员的技术进行严格的要求,根据生产设备使用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案[2]。

2.2设备使用之前要做好检查工作

想要降低油田企业的成本,首先要将设备使用之前的检查工作做好,而想要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最主要的是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有效性。油田企业应该对以往出现在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总结,在工作方法中加入制度要求,使方法的使用受到制度的约束,从而降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油田企业应该对设备的操作进行定期的培训,将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降到最低,在对设备进行保养时,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该项工作负责,彻底解决设备保养不到位的问题。要详细的记录车辆和设备使用的具体情况,同样要委派专人负者,此外,还要注重设备的维修工作,随着设备的不断使用,出现相应的故障在所难免的,所以需要企业制定好完善的设备维修方案,从而保证故障设备能够及时的进行维修,降低故障影响。应该将设备的保养划分出一定的级别,在企业对设备进行使用时,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环境都会具有一定的区别,所以保养工作也要制定不同的方案,对保养的级别进行合理的划分,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油田企业的产能得到稳定的保障,在对车辆进行保养管理时,需要记录每一次的保养情况,而针对特殊设备时,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进行保养工作,并加以全面的记录[2]。

2.3增强车辆设备管理意识

油田企业在对车辆设备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注重管理意识的培养,只有员工具备了较高的管理意识,才能使车辆设备的运行得到有效的管理,避免事故的产生,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在对车辆设备进行管理时,需要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培训,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在油田企业中普遍存在,使得工作中的设备安排不合理,随着油田企业的发展,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企业所认知,使得许多岗位上的工作人员都能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设备常见问题都能尽快的解决。需要对车辆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和完整度加以保证,只有工作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才能真正的实现该项要求,维修部门必须要保证全天候的值班人员,确保车辆或设备出现问题以后能够及时的处理,尽快的恢复工作能力。

2.4对管理质量加强控制

在对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的同时,还要加强管理质量的控制,只有保证了管理的质量,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管理人员应该有意识的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只有管理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才能保证油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质量,管理质量得到保证能够有效的保证油田企业的运营安全,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

3结语

在油田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对车辆和设备进行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能够实现车辆设备的有效利用,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这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企业投入成本的降低,从而保证了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并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强化车辆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使该项工作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海林.做好油田企业车辆设备管理与运行思考[J].中国化工贸易,2015,7(2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