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1:31

团队建设概述篇1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既要认真总结吸取以往的优点,也要借鉴汲取国外的有益经验,合理确立建设的原则和价值诉求,形成正确导向。国外职业教育起步早,兼职教师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成功经验。一是有较完善的法律规范,保障有力。在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兼职教师工作和维护兼职教师合法权利。1978年联邦政府通过“联邦兼职聘用法”,总体上规范兼职人员的工作时间和聘用方式。各州也通过相关法律条文规范兼职教师的管理。在控制兼职教师数量方面,20世纪60年代纽约政府通过法律要求本州高等教育机构的全职教师要保持至少50%的比例,1988年加利福尼亚州提出本州的社区学院至少75%的课程要由全职教师来讲授。二是重视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养,保证质量。如德国对职业教育教师严格规定,实践教学教师必须是掌握教育理论的技术人员,所有教师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澳大利亚被招聘的专业技术兼职人员,要接受为期一至二年的师范教育,以获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注重激励措施,稳定队伍。如美国社区学院对兼职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建议或方案进行表彰或物质奖励,兼职教师可以获得资助参加任教科目的会议,可以带薪休假期和病假等。美国德克萨斯州曾通过“德克萨斯雇佣群体待遇计划”(tex-asemployeesGroupBenefitprogram)以及对规定待遇的SB1370法律条文进行修改,规定在本州工作的兼职教师如果教学时间超过12学期,就可与全职教师一样参与“德克萨斯雇佣群体待遇计划”,可得到健康医疗保险、事故安全保险,子女还可享受州儿童保险计划的待遇。比较借鉴国外的积极经验,结合国内的现实情况,今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应主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合法原则。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依法进行。兼职教师毕竟不同于专职教师,依法实施才可获得最强有力的保障。用法律形式明确兼职教师身份,通过法规政策确定兼职教师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地位,让兼职教师无论身份存在还是实践操作方面,不仅“合理”,更要“合法”,方可获得社会的积极支持和尊重。二是共建原则。兼职教师教学的“兼职”特点和对企业的依存性,决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不可能仅由学校独自完成,必须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协作、共同进行。其中政府具有绝对优势条件和最强大力量,又是协调校企双方的中介和桥梁,要有效发挥自身作用,为校企双方搭建好交流平台,既要为职业学校提供应有的支持,也要为企业提供切实的优惠政策。三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要明确学校对兼职教师不是拥有,而是通过有效途径与方式去发挥其社会效益。兼职教师依存于生产领域,随时掌握生产领域最新应用技术并积累宝贵实践经验,正是兼职教师资源得以充满活力、能够弥补校内专任教师队伍不足的主要根据。坚持这一原则也是校企双方不断加强和深化合作、走向共赢的支点。学校一旦将其拥有,发生身份转变,便会失去兼职教师的本意和功能,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根据这些原则,为加强和完善兼职教师制度建设,需要确立和坚持正确的目标导向。一是要营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制度具有正义性、公共性、严肃性和引导性,要通过制度建设,打破把人才培养只看作是学校责任的狭隘意识,让社会各行业各方面都自觉支持、参与,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二是要保障为学校提供素质高、数量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职业教育对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要求高,把社会各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建设成一支师资力量,为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兼职师资,无疑是最简单高效的捷径。通过制度手段确保兼职师资质量和来源的稳定性,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保证。三是要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已成共识。要把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学与生产深度结合的一种方式,更好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与岗位工作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引导校企双方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把职业教育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四是要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运用兼职教师积极优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兼职教师制度建设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目的。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普遍性问题。通过兼职方式,有条件地把企业技术人才根据需要随时引入教学,以其之长弥补校内师资之不足,可使师资队伍成为横跨教育与生产领域、融合最新专业理论知识和最新生产应用技术的优秀职业教育教学力量,实现企业行业的职业预设与学校定制的紧密应接。

二、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途径

(一)国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国家需要修订《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两部法律。在《教师法》中调整教师概念,在外延上增加“兼职教师”类型,规定兼职教师是教师的一种特别类型。通过修订《职业教育法》,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对兼职教师的性质、地位、作用、聘用机制、管理措施和考核方式等予以明确和完整规范。以此使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置于国家法律强制规范和要求之内,依法实施,但也要避免向专任教师的随意身份转换,化解企业人才流失之忧。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企业提供完善的支持,包括社会美誉度奖励,增加对企业经营考核的社会效益标准,对积极支持本单位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效果出色的企业给予财政与税收优惠等,提高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还应打破现行师资队伍编制对学校经费预算的束缚,研究确定学校师资队伍中需要兼职教师的合理比例,向学校提供至少等同于在编教师标准的相应财政预算予以支持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就曾划拨专项经费2400万元资助907所中职学校的1249个紧缺专业特聘3010名兼职教师,这对各地方政府应是很好的范例。劳动人事部门也应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兼职教师经历和成绩考核纳入其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如,对担任一定时期兼职教师并取得较好成绩的技术人员,可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等,以此将兼职合法化、正当化。

(二)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配套措施和建立科学

运作模式教育行政部门既是学校的主管,又是政府职能部门,应积极在学校和企业间搭建平台,从而可明确引导学校有效克服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的自发随意性,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引导发挥现有各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按照模块化方式划分岗位(群)类别,将相应各类技术人才组织起来,运用网络技术建设兼职教师人才资源信息库。将各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素质考核选拔,分类登记。还要将新退休技术专家中健康能胜任且愿意执教者选拔纳入资源信息库,这部分人才经验极其丰富,技术相当精湛,只要身体健康,一般不受其他制约,管理、使用简单方便。这可以有效解决兼职教师来源的稳定性。推行兼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依托行业协会对候选人员组织实施必要的教学方法技能和师德修养培训,合格者颁发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实行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双证结合,持证上岗,有效保证兼职教师质量。应修订现有关于职业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文件,在利用优惠政策措施鼓励校企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应纳入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内容,形成政策的完整系统化和企业中可用资源的集约化,可一举多得。

(三)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

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兼职教师聘用将走向常态化、规模化,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模块。但兼职教师与学校之间只是一种聘任与被聘任关系,不存在隶属关系。职业院校对兼职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体现以人为本,激发其潜能和积极性,促其为学校多作贡献。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严格管理。首先是要健全机构,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兼职教师的聘用和管理。根据教学需要,提前规划好年度或学期聘用规模及其岗位要求,做好聘用计划,制定聘用条件、标准和公正合理的招聘程序。其次是要把好入口,对拟招聘人员的业务水平、理论素养、职业道德、思想状况、工作实绩等进行多方面考察,严格进行资质审核,确保适合教学需要。再次是要抓好使用管理,运用教学督导、信息反馈、教学评价等手段,通过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时掌握兼职教师教学情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首先是要做好兼职教师的各项保障工作,包括为其提供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积极主动地和其所在单位进行协调沟通。其次是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让兼职教师多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如一些重要会议、集体活动或是教学教改业务研讨活动等,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及对所在兼职学校的责任感。再次是完善激励机制,对那些爱岗敬业表现突出、教学效果出色的兼职教师可以额外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强兼职教师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四)企业要积极转变观念,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措施

团队建设概述篇2

[关键词]CDio数据库原理项目设计做中学

[作者简介]应宏(1962-),男,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网格计算和计算机教学研究。(重庆4041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QJw20103119)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6-0139-02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CDio工程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的通用模式,它以工程项目(如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中来,是一种倡导“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和“做中学”的新型教学模式。CDio既注重抽象理论知识的“教”和“学”,又强调教学过程中“做”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思想,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结合CDio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设计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内容以原理、设计和应用为主线,我们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成与之对应的三个部分:(1)数据库原理部分涉及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库的管理(包括故障恢复技术、并发控制、完整性和安全性)等;(2)数据库设计部分涉及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e-R)、建模工具eRwin、关系规范化设计、数据库设计等;(3)数据库应用部分涉及SQL语言及其操作、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数据库新技术、数据库实验等。

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师能从较高层次把握这些内容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容易理清数据库系统中各种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凸显设计和应用,改变过去重视原理、弱视设计、忽视应用的状况。

二、基于项目的教学设计

CDio模式要求学生基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学习与实践,对于一门课程的教学,倡导以项目作为基础知识传授与基本技能掌握的载体。为此,我们设计了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体系,用鱼骨架图描述,如图1所示。图的中主线是能力目标,上半部分是知识框架体系,下半部分是项目能力体系。课程围绕使学生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设计技术,并能够开发完整可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这一目标,结合知识框架设计了三个课程级项目。

1.“数据库应用与发展综述”项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并对数据库技术在某一领域的应用进行探究,撰写综述报告。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兴趣,培养其对数据库应用领域的探究兴趣,训练其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是毕业设计综述撰写的一次训练,即训练CDio的C。

2.“基于eR模型的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项目。要求学生在提供的项目实例中选择一个,独立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引导学生领会设计步骤,掌握设计方法,优化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工程性、实用性和有趣性,即训练CDio的D。

3.“课程设计”项目。要求以团队形式选择或自拟一个课题,遵循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思想完成一个完整的CDio项目周期,包括:构思—需求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实现—编写代码、运作—作品测试、展示、最后答辩、验收文档等。项目实施过程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整个过程体现CDio。

三、CDio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

1.课堂教学多样化。第一,讲授教学法。对新的、有一定难度的理论知识来说,讲授法是一种好方法。在讲授数据库系统概论、数据库体系结构、关系运算、关系规范化等内容时,主要采用了讲授法。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的教学中,先通过一个案例,应用eRwin工具创建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并将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库脚本。然后给出一个简单任务,由学生动手完成任务。第三,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在讲解数据库设计时,运用一个案例,详细讲解如何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程序编码及调试运行。引导学生领会设计步骤,掌握设计方法,学会评审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工程性、实用性和有趣性。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效果。第四,团队教学法。以项目为主线、团队为小组、任务目标为使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中采用了团队教学法,培养学生CDio能力。

2.实践教学层次化。第一,课内实验。主要是基础性、设计性实验,以SQL的基本操作为重点,涵盖了SQLServer的安装与配置,数据库、数据表的创建维护,索引、视图和约束的创建与维护,数据的查询与更新等10个实验项目,以及“数据库应用与发展综述”项目。第二,开放实验。主要是设计性实验。以SQL的高级应用为重点,涵盖了函数操作、数据转换、SQL编程、数据库的恢复与安全、数据库对象的操作等10个实验项目,以及“基于eR模型的概念设计与逻辑设计”项目。第三,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学生从项目库中选择或自拟一个课题,每个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合性,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

3.课程设计体会“做中学”。“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和“做中学”是CDio的核心思想。在课程结束之后,安排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按照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进行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库创建、编写代码、调试、文档编写等,最终基本实现系统的功能。其别强调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实体联系模型、基本表的分析与描述和系统基本功能的实现。图2描述了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整体思想。

课程设计采用团队操练的方式进行。一个团队由4~5名学生组成,在每个项目实施之初,由指导教师指定组长,再由组长组建团队。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团队针对选定的具体课题,展开“用户”需求分析、研究项目实施方案、进行成员任务分派。项目实施中,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共同讨论,学会思考与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交流沟通并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整体责任意识。项目完成后,团队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撰写项目报告,学会提炼成果,并在全班答辩,提高逻辑思维和知识发现的能力。经过课程设计训练之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探索意识、社会责任感等得到明显提高。

4.基于CDio的考核方式。CDio的教育模式要求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而传统的笔试只能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难体现学生工程、团队协作、交流等能力。CDio主张不同的能力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考核,为此,在“数据库原理”课程考核评价中,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考核。(1)理论基础。通过阶段性小测验、期末考试。(2)技术能力。通过完成15个实验任务和3个课程级项目。(3)工程素质。通过项目开发生命周期的过程实施。(4)沟通能力。通过课程中的讨论和课程级项目、课程设计答辩。(5)协作能力。通过考查项目完成情况、团队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6)创新能力。通过考查课程设计中学生在基础需求上所做的扩展和在基础功能上做的扩展及其实现情况。这六个方面的考核通过作业、课堂讨论、实验、项目训练和期末考试四种形式的考核来进行,并按不同的权重计入最终成绩。

四、结束语

采用CDio模式开展“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都建立起数据库系统的思想,针对实际应用问题,能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步骤进行设计,实现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预定功能。通过CDio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

[2]孙浩军,孙梅,熊智.计算机专业基于课程群的eip-CDio项目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0(11).

团队建设概述篇3

论文摘要:分析产品设计中的认知模型,探讨设计中概念生成与交互的具体过程和作用。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建立方法论基础,为设计师个体设计或团队设计的过程、组织和策略提供设计方法。

keywords:conceptgeneration;interaction;cognition;innovationdesign

abstract:thecognitivemodelofproductdesignwasanalyzed.theconceptgenerationandinteractionprocessesandtheireffectsonproductdesignwerediscussed.thepurposesistoprovideindividualdesignersordesignteamswithdesignmethodsoftheprocess,theorganization,andthestrategyindesignprocessaccordingtothedesigntheoriesandtheirpracticalapplications.

概念设计活动是一个从设计任务的要求开始,到概念生成及其可视化的过程。不论是设计师的个体设计,还是团队设计、协同设计,通过研究影响设计的行为和认知因素就能揭示概念设计活动的根本规律。或者说是设计问题中,研究从问题域到解域的具体解决过程、任务和步骤,对于设计研究和设计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生成中的认知行为

概念生成是指设计师或设计团队能迅速产生多个有用概念,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传统设计模型将设计作为分阶段、线性或循环的过程进行形式化表达(符号化表达)。设计过程按照分类学分解为若干子阶段和子任务。尽管各种设计模型命名原则不同,设计子流程某些主要种类大体一致。设计过程主要被分为:问题/情境、综合/生成、表达和评价。

marvinminsky在其有趣的书《思维的社会》中提出:无论是人类的思维还是人工智能的思维,都是由原本简单的元素相连而组成,当这些元素组成一个整体时,他们又变为无限复杂的。

设计活动中,概念生成的思维活动应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实质,表现为“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3者的关系与统一。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点在善于进行“重新建构”,有效及时地抓住事物新的本质,构筑建新的思维支架。创造性思维包括:灵感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联想思维[1]。从方法论上讲,强化创造动因的团队激智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cbs法、kj法等,都会结合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研究具体的设计思维过程需要建立认知活动模型[2]。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研究设计思维(designthinking)。schon,d(1983)建立的设计模型能够从认知方面来获取“设计师脑中的进程”,即把设计当作一种“反射性活动”,从设计问题到设计结果是一个接受(感知)—反射(解释)—反应(转化)的反射活动。schon认为,设计是“与视觉媒介的交互”,目的是“为进一步设计提供信息”的过程,即设计思维的本质是通过与视觉媒介(包括纸媒介、数字媒介等)的交互过程,获得新的设计信息,实现设计创新。在这个研究中,设计情境(designscenario)被定义为2种属性,也就是2种问题形式:创造性设计与常规设计;2种限制情景:无限制问题与限制问题。

2 设计过程中的交互

设计研究表明设计师通常不是显性地意识到他们按照某种设计交互顺序做设计的。对于实践,研究案例表明设计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交互,来实现设计创新。交互作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体现了设计思维的本质,是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设计师在个体或团队设计概念生成过程中的交互,是一种认知活动的交互,包括人机交互hci(human-computerinteraction),人人交互hhi(human-humaninteraction)。交互实质上是“2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交替听、想、说的循环过程”或者说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对于设计,交互取决于设计表达和生成,表达是交互的对象,生成是交互的结果。事实上,设计表达和生成能力强的设计师其交互能力和水平也高。

交互的信息是交互的实质,包括数据、图像、语音、行为。交互过程中,交互媒介也可分为传统的纸媒介(paper-based)和数字媒介(digitalmedia),见图1。基于纸媒介的交互,其交互信息是隐性的,基于数字媒介的交互信息被显性化了。后者较于前者,更加系统化、更加完整表述和更易被人接受和操作。

从设计认知活动分析,交互可分为:与自由形态的交互,例如和自己的手绘之间的交互;与数字形态的交互,如与建立的几何描述模型的交互;与由形态语法或拓扑机制发展而来的特定机制生成的数字表达的交互;和与由设计生成工具所表达生成的数字环境的交互[5]。

人机交互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输入和输出的过程,人通过人机界面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计算机经过处理后把输出结果呈现给用户。人和计算机之间的输入和输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交互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其中数据交互作为人通过输入数据的方式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并且它是人机交互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人人的交互是一种交流的活动,可表现为对话、问答、演说或者会议等,也通过计算机来辅助人人交互,甚至通过网络来实现远程的交互,人人交互不排斥人机交互。在数字环境下,可以设计并实现一个原型系统将多个参与人员和应用程序集中起来,实现不同地点的用户能同步或异步地交互。也可以通过传统媒介,运用团队激智方法在同一地点同步的交互。

3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

概念生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它和交互是怎样的关系?它在设计师的认知行为中扮演的角色?设计概念是怎样被提升、组合、适应、重用、抛弃和丢失的。设计研究者和认知学家都发展了各种程序模型来研究设计中的创造性行为。这些模型通常是从观察设计流程和设计草案而分析发展来的。french(1985)提出了一个设计程序模型:分析问题,概念生成,图式(schema)化,和细节设计。这些模型,阐明了设计中的工作步骤或思维步骤[7]。

从研究设计活动的流程和内容,来分析可能的交互机制。idef0是以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技术(structuredanalysisandde-signtechnique,sadt)为基础建立了一种系统功能表达的工具。该模型帮助我们认识概念生成程序的不同阶段。在idef0中,由一个活动所生成的内容作为输出,它可以被输入、控制,或机制。这些活动控制,见图2。基于idef0(may-er,1992),建构了一个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yanjinandpawatchusilp,2005)。

图2的模型包含概念设计过程中4个关键的认知活动和一个交互机制:分析问题,包括理解现存问题和探索再设计中需要满足和保留的需求和约束[4]。通过任务分析,设计目标被提出,约束和需求被定义。作为问题分析,问题求解标准也从设计目标中决定。问题分析的输出是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描述。

想法(idea)生成,指生成新的初始概念。根据所给的问题需求和约束条件,设计师从他们记忆中提取相关的记忆信息和知识来创造初始的设计概念。基于finke(1992,creativecogni-tion-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oxman(2002,thethinkingeye:visualre-cognitionindesignemergence)和前面的认知交互模型,想法生成活动不只是记忆提取,而且是“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的作用和反应的过程”。组成概念,是初始设计想法到设计概念的发展和构建过程。这个活动中设计师联结思维中先前生成或别人的想法或概念,这种想法的联结会转换为更加成熟的设计概念,组成可以看作是新的生成。

概念评估,是评价组成的概念是否满足设计需求,约束条件和评估标准。作为一个认知的过程,评估意味着设计师确认生成的概念是相关的、有用的、好的。相关的和有用的决定了概念是否满足需求和约束条件,同时设计标准决定其好坏。

概念设计认知模型中的交互机制,是为问题分析、想法生成、组成概念以及概念评估提供的一个支撑平台,通过传统设计环境的纸媒介,或是数字设计环境的数字媒介,设计信息通过交互机制,被交换和操作后形成设计认知互动。

图2中,交互机制中a可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多点的一个交互过程。交互机制本身可是一个cad系统,或一种团队激智方法。如草图风暴法,其关键在想法或概念的相互激发。这个机制的优点是将多样的设计信息显性化,提供给不同背景的设计师。

作为交互机制本身存在一个二律背反,交互的信息越多越利于生成更多、更完备的设计概念,设计创新度也高;但交互的信息越多,设计师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越高,不利于概念生成的。所以一个好的交互机制应该是有条理,分阶段,信息管理合理的。例如:参加一次团队激智的成员不宜多,避免交互过于繁复。设计一个交互机制应该是符合伦理,意图明确,注重实效,并包含合适的认知和情感刺激的[3]。

4 案例分析

这里对一个创新性设计案例进行分析,这个案例为团队设计并且是多学科协同设计的过程。由一组研究生和相关专家组成的设计团队来完成一个产品——奥运火炬的概念设计,生成其造型特征并用一个宣传短片明晰和深化其概念,提供给后面进一步的设计。明确设计任务后,向团队成员说明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

向设计师说明要加强交互在概念生成中的运用。见图3,运用草图风暴和书写风暴相结合作为交互机制,这种同步激智方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规定约15min为一个循环,团队成员为10人。生成大量想法后,开始将这些想法进行组合,由相关专家评定,按照获得的信息进行进一步概念生成、组合,几个循环后进行细节设计,生成故事板和火炬的造型特征。由于设计过程有明确的交互机制,设计概念生成更加有序、有效和快速。

为了进一步研究交互机制对概念生成的影响,还把这个设计流程引入到实际设计公司,观察在更加广泛和实际的设计情景中,交互机制的应用。采用近距离的观察来发现实际设计环境下认知活动,并用自然语言法(nlp)对设计过程进行分析[6]。设计的对象为手机,观察者作为团队的成员之一,研究发现,见图4。

如图4,设计师的设计活动都可以解释为设计师的信息处理通过设计过程中交互机制里传递的信息,以设计目标和设计流程为标准,将其进行分类和进行定性描述。可以看到设计信息应是显性的,促进性的。公式化的信息更加高效并符合设计问题情景,但是会缺乏创新性。另外作为背离问题情景的信息,不应全部否定,其中部分信息具有高创新性,可以修改后重用。

5 结 语

概念设计的认知模型明确了设计概念生成过程和交互过程,以及相互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分析设计的本质过程,提高设计交互的效率和设计创新性。从分析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概念生成和交互的行为特点,可以构建更加完备的设计交互机制来促进设计。

参考文献:

[1] 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m].修订版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 赵江洪.人机工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cooperalan.软件观念革命:交互设计精髓[m].詹剑锋,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黄旭,赵江洪,谭浩.基于案例的产品设计系统中程序型知识检索研究及实现[j].包装工程,2006,27(4).

[5] oxmanrivka.theoryanddesigninthefirstdigitalage,facultyofarchitectureandtownplanningtechnion[j].designstudies,2006,27(3).

团队建设概述篇4

关键词:公路项目;造价概算;造价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式下行压力增强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公路项目造价中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社会资本合理配置的大事。不难理解,我国公路项目作为基础建设工程,其资金往往来源于财政拨款。这就意味着,财政资金在合理配置下将增大自己功能的正外部效应。

从业内应对造价中存在问题的手段来看,习惯于从工程技术领域寻找根据;甚至许多同行将造价概算的不准确性,归因于造价人员的能力方面,从而强调岗位能力培训。诚然,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造价问题,但在信息不完美和团队作业模式的特征,仍须从经济学视阈下来考察造价问题的产生根源。唯有这样,才能在低成本条件下最有效的实现造价合理化目标。

一、公路项目造价中问题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读公路项目造价所存在的问题。这里需要明确,以下两个方面则是同行经常忽略的方面。

(一)造价概算中的信息不完美

信息不完美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因人的有限理性使然和对象物信息的非完全性,导致主体难以做出准确决策。将其具体到公路项目造价中便是,造价人员因专业知识存量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公路项目的诸多信息无法获知(如不确定性信息),从而使得造价人员在造价概算中难以做到精准。由此,这也是当前“三超”现象产生的经济学根源。从中可知,试图强化造价人员的岗位能力培训,乃至优化工程造价技术,都无法消除信息不完美的干扰。

(二)造价控制中的团队作业模式

公路项目造价问题还存在于造价控制中,即针对施工人员成本控制的监管领域。众所周知,团队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常态,而这种模式却为造价控制监管带来了挑战。公路项目施工中因存在着技术的不可分性,这就使得难以测算员工个体在成本控制中的努力程度。在此情形下,必然激励员工实施“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则是对施工成本控制的漠视。实践表明,团队作业模式还存在着磨洋工现象,这都成为影响造价控制的经济因素。

二、经济学分析下的反思

信息不完美现象普遍存在于工程建设领域,而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也只是减轻了这种现象的干扰。团队作业模式也因技术的不可分性,使得监管单个员工的工作努力程度成为徒劳。那么就没有方法来有效规避它们的存在吗。实则不然,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针对信息不完美现象的反思

该现象主要干扰造价概算,又因干扰的方面分别指向主观(有限理性)和客观(对象性的信息传递),因此可以在减少有限理性方面下工夫,从而借助知识存量的增加和计算能力的增强,来降低因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概算失真概率。就具体的实践途径而言,则可以优化造价团队的成员组成结构。

(二)针对团队作业模式的反思

这里需要指出,上文在提及团队作业模式所出现的问题时,实则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即参与公路项目施工的员工存在着自利心态。当然,这与实际并不符合。但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线员工仍倾向于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从而能侧面印证经济人假设的相对正确性。尽管难以测算单个员工的成本控制程度,但将成本控制任务落实在人头上并伴以物质激励,则能有效强化他们的成本控制意愿。

三、反思基础上的对策构建

(一)提升造价信息有效传递

信息传递的实施主体仍是各部门成员(公路项目勘测人员、工程制图人员、造价人员等),而信息化平台无非加强了这种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进行“成本—收益”比较的前提下来确定引入信息化平台的程度,但应通过制度设计来增强项目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互动程度。对于诸多文献提到的全流程负责制度,其核心点就在于:造价控制各环节的成员对其工作的好坏不仅负全部责任,还对因工作的缺失而导致的下游损失负相应责任。这样一来,成员间信息传递的内生驱动力便形成了。

(二)提高团队作业成本控制

具体而言,需要针对公路项目下的各分项目负责人合理授权,授权的对象就是将分项目施工预算资金额定后交由负责人控制。这样一来,实则就完成了事权和财权的平衡。然后,通过进行施工成本逆向分解来落实到分项目员工头上,此时就建立起明确的个体成本控制目标。分项目负责人根据个体成本控制效果给予绩效奖励,而奖励的经费来源便是额定资金的剩余部分。不难理解,这就在激励兼容的原则下解决了造价控制中的团队作业监管问题。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无法穷尽所有有关的对策要件,但笔者仍从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小结

本文认为,在信息不完美和团队作业模式的特征,仍须从经济学视阈下来考察造价问题的产生根源。对策包括:提升造价信息有效传递;提高团队作业成本控制。最后,上述对策在实施中,仍须配合工程技术和岗位能力提升措施来共同应对。这里,十分感谢笔者所在部门领导对本文思路的指导。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晶晶.高速公路造价管理及控制[J].北方交通,2012(6).

团队建设概述篇5

关键词:团队学习;沟通;定量分析;模型研究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19

中图分类号:F2431;F53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7-0089-04

ResearchonQuantitativeanalysismodelofteamLearningandCommunication

wantao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XiantechnologicalUniversity,Xian710021)

abstract:thisstudydiscussesthequantitativeanalysismethodofthecharacteristicsofteamcommunicationnetworks.thenewmodelisproposedonthebasisofintegrationlearningcurvemodelswithdifferentinterferenceprobabilityinthetraditionalcommunicationnetwork.moreover,usingtheproposedmodeltopredictthevalueoflearningoutcomes,trytopredictthecompletiontimeoftheproblemandguessthenumberofwronganswers,thestudyhasbeenahighcorrelationcoefficientandrealisticparameterestimates,whileconfirmingthevalidityoftheproposedmodel.

Keywords:teamlearning;communication;quantitativeanalysis;modelresearch

m织中团队活动为了贯彻组织战略和实现团队目标时团队之间的沟通会起很大的作用。但是团队沟通中往往会出现沟通路线复杂的问题;偶然会出现定量研究占主导地位的现象;研究中也会由于视角的不同,出现沟通质量管理的界限模糊等问题,现有的研究不可能全部涵盖以上的问题制定某种规则,也非常难以进行定量分析。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1],对于沟通路线和沟通的定量研究方面,尝试进行团队相互学习过程中沟通的定量分析。以马尔可夫链[2]、信息理论等概率问题作为研究基础,提出网络内信息分布问题;网络的熵值;各部门间信息的停滞(未处理)问题;路径选择学习等沟通网络定量分析构想等。此外,本文试图创建简化的组织沟通网络,并且基于沟通研究课题的处理时间进行准确性实验[3]。最后,运用学习效果的预测值,预测课题完成时间和正确性。

1团队沟通结构和网络熵研究

11团队沟通及其沟通结构

团队沟通及其团队沟通结构往往是研究组织沟通的基础。沟通是团队内部相互作用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团队内部主要是通过沟通来产生相互作用[4,5]。此外,团队内部基于团队的沟通方法往往形成网络型的沟通结构,网络型的沟通结构往往对应于团队特性。例如,可以认为“车轮型”为中心性的团队,团队中以领导为中心形成中央集权的组织结构。与此相反,中心性较低的“圆型”团队中,构成了没有明确的领导、信息分散且平等的沟通结构。

另一方面,为了掌握以上沟通结构的特性,学者们多次通过试验进行了研究[6,7],开创性的实验研究是沟通网络实验,由5名成员组成并设置了圆型、链型、Y型、车轮型等4种网络,对于各位成员的研究结果在网络间进行比较。此时,沟通网络的中心性由中心指数表示,并探讨中心指数与工作数量、偏差、领导风格、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车轮型网络的中心指数较高而且偏差较小,证实了领导风格强势,但是团队周边人员满意度较低的现象。在此研究基础上沟通网络已经做了很多实验研究[1,3,4-7],但是现实中至今还没有澄清复杂沟通的特性。

12构成组织的团队和沟通的概念性描述

根据以往的研究[8]可知由组织内部多个团队和团队之间的沟通组成的系统被称为沟通网络,表示为n=X,Γ,此时,X=x1,x2,…xn表示构成某组织的n个团队的集合。团队是指组织内部的部门、科室、团队或个人。在X2(X的乘积空间)中可能的沟通使用映像Γ表示。当xi可以联系xj时,而且,仅限于此时xi,xj∈Γ。此外,考虑到价值图n*=X,Γ*,此图中弧形xi,xj的价值xi联系xj时概率为pij。没有弧形的组合由于pij=0,假设

pij为一般化,pij可以表示为式(1)和式(2),pij作为要素矩阵p=pij被称为转移概率矩阵。

pij≥0(1)

∑nj=1pij(2)

13网络熵

转移概率矩阵(信道矩阵)p虽然定量地显示了沟通网络的结构,但是由于是由网络构成部门xi和xj的组合显示,所以不能简单地回答诸如“沟通网络整体结构如何构成?”等问题。在此,通过压缩转移概率矩阵p的信息,考虑简化沟通网络的结构由标量表示。一般情况下给予概率矢量时,以上的沟通网络结构使用标量表示,熵(等于平均信息量)被广泛使用。这是由于信息发生、传播的模糊性,或者表明得知某一信息时希望能够得到的信息量,由式(3)表示。

e=-∑nj=1pj×logepj(3)

式(3)适用于本研究的转移概率矩阵,式(4)显示了团队xi不同的熵。

ei=-∑nj=1pij×logepij(4)

以上不同F队的熵,如果由输入概率矢量加权,可以显示整个网络熵。

e=-∑ni=1wj∑nj=1pij×logepij(5)

式(5)由输入信息中“有条件的熵”构成,此时,根据团队xi输入的信息,显示了向某部门传递信息的通信路径的模糊性。据此,沟通网络结构得以简化并可以作为标量等。如果该值大,因为来自各个部门的传输概率已被平均化,所以团队之间的信息偏差构成一个小型网络。相反,如果该值小,因为特定团队之间的信息具有偏差,所以如果团队间的信息传播被切断或干扰,那么意味着网络的功能被大大降低的同时网络的风险变大。

14学习效果和网络熵值模型

基于以往的研究基础[9,10]得知,伴随着学习效果时间t的路线从“转移概率矩阵p的变化”的方面出发,可以得到以下内容。

在沟通网络中假定某路径因为某种原因概率rij干扰沟通,即从部门i传递到部门j的所有信息停滞在部门i[9,10]。此时的信息在图论理论中被视为“自我循环”,其概率可以认为是从部门i到本部门j的转移概率pij。此时,获悉部门i传递到部门j的信息受到干扰,如果大概知晓各个部门网络的构成类型(圆型、链型、Y型等),那么对于部门j′的沟通中相对应的信息逐渐向部门j′传递。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i通过学习j′的转移概率pij′得以强化,这将导致弱化部门j的转移概率pij。此种强化和削弱的概率是沟通网络中的学习效果qit。

qit=frijt(6)

式(6)制定了时间t作为解释变量的干扰概率rij′的另一个函数f。此函数作为学习曲线复制了式(7)的相互转化模型和式(8)的对数变换模型,通过两者的比较从而得知相互转化模型可以获得高的复相关系数值。

qit=t/a×t+b(7)

qit=expa×t+b(8)

此时,a,b:参数。

此外,利用相互转化模型估算学习效果,生成每个时间t的转移概率矩阵pt。

pt=pijt(9)

pijt=pij-qit=pij-t/a×t+b(10)

pij′t=pij′+qit=pij′+t/a×t+b(11)

此时,

pij:最初的转移概率;

j:来自部门i的信息受到干扰的部门;

j′:来自部门i的信息没有受到干扰的部门。

并且,伴随着时间t的期间转移概率矩阵的沟通网络的结构,如式(12)所示,关于t可以使用平均附有条件的熵值e定量捕捉。

e=1m∑mt=1∑nj=1wit-1∑nj=1pijtlogepij(t)(12)

此时,m:试验次数,n:部门数;

wit:时间t的输入概率。

wit=∏m-1t=1wi(0)×pijt(13)

wi(0):初始输入概率。

根据以前研究[11]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设定了式(12)附有条件的熵和网络总距离以及负荷量、课题的复杂性作为解释变量,处理课题所需时间和错误答案数目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定量地捕捉它们之间的关系。其结果是课题负荷量、课题复杂性非常影响处理课题的时间,但是可以确认错误答案对于网络总距离的影响比对于课题本身的影响程度大。

2学习效果分析模型的构建

以往研究学习曲线[12]的模型,往往由于单独设置沟通的干扰概率rij,实验的干扰概率rij值以外的值无法运用学习效果qit进行预测。

本研究为了实现运用实验取得的不同干扰概率预测学习效果的方法,创建时间t的学习效果和干扰概率rij函数的模型。此时,以以往研究[13]的相互转化模型为基础,将式(4)的右侧新引入干扰概率rij,制定出式(14)。

qi(t)=t/u1×t×rij+u2×t+u3×rij+u4(14)

此时,u1,u2,u3,u4:参数。

式(14)的模型尝试复制学习效果qi(t)、时间t和干扰概率rij,以前的研究[13]模型产生的各种干扰概率预测公式在不同的干扰概率中无法预测学习效果。而式(14)的模型可以实现。式(14)模型的参数u1,u2,u3,u4由于实施了相互转化,可以通过正规方程式求解,可以确定运用最小二乘解进行求解。也就是说,如果对于式(14)两边进行相互转化,可得:

1/qi(t)=u1×rij+u2+u3×rij/t+u4/t(15)

式(15)中1/qi(t)是被解释变量,因为rij,1,rij/t,1/t与解释变量矩阵t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形式相同,所以根据式(16)的正规方程式,可以求得参数×矢量u的最小二乘解。

u=t′t-1t′q(16)

3基于模型的沟通网络实验研究

31分析方法与实验内容

以下基于以往的研究[14]基础对于某科技型企业沟通网络(5个部门的圆型,1个部门成员1人)进行简单的实验,运用本研究提出的学习效果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推算学习曲线的最小二乘解。运用学习曲线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求解处理课题所需时间和错误答案数的预测公式,使用预测公式基于实验得到的不同干扰概率值,对于处理课题所需时间和错误答案数进行预测[15]。

本研究使用以往研究的实验内容,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1)网络类型:圆型;

(2)构成团队数:5部门;

(3)1团队的员工数:1人;

(4)沟通、媒介:非语言媒介(如图1所示,运用120种非语言卡);

(5)实验方法与内容:参加实验的企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研发智能机器人,实验的5个部门分别是外观设计部、程序设计部、生产部、产品调试部以及市场推V部。在工作时间内向所有的团队配发课题卡和索引卡以及沟通模式清单表,通过使用索引卡的符号,检查课题卡的内容及其清单表的同时,围绕课题卡的内容与其他团队重复沟通。而且,知道了所有课题卡的内容和实验结束时间,记录所需时间和错误答案数;

(6)沟通的干扰概率:3种方式rij=02,04,06;

(7)干扰时间:1次120秒;

(8)沟通干扰网络的模式:8种方式(如图2所示);

(9)分配给各个团队卡的数量:3种方式。

上述的实验结果与式(12)的学习曲线模型一致,由式(16)的正规方程式推算参数。在此,基于实验得到的不同干扰概率值可以预测学习效果,并且可以创建时间t的学习效果和干扰概率rij函数的模型。

32处理课题所需时间和错误答案数的预测方法

在此,使用学习效果的预测值,基于实验得到的不同干扰概率值进行处理课题所需时间Y1和错误答案数Y2预测。解释变量依据以往研究[15],运用“附条件的网络熵值e”“网络的总距离D”等显示网络特性的指标,“课题负荷量a”(人均卡的数目)、“课题的复杂性C”(课题的熵值)等显示课题特性的指标。

(1)附条件的网络熵值e

使用本研究提出的学习曲线分析模型推定学习效果,基于式(10)及式(11)创建时间t的转移概率矩阵pt,并把此转移概率代入式(9)求解附条件的网络熵值。

(2)网络的总距离D

D=∑i∑jminDLij,DRij(17)

在此,DLij,DRij是逆时针旋转(L),顺时针旋转(R)时团队i向j发送信息时dkk′的和。

dkk′=1/pkk′-rkk′:部门k与部门k′相邻时

0:部门k与部门k′不相邻时

(3)课题熵值C

在一般情况下“课题的复杂性”概念复杂且非常难以掌握。但是,如果研究仅仅限定于本次实验的问题,那么因为课题非语言卡的传输单一且有限,可以通过基于“几种类型的卡在课题中给予多少概率”捕捉课题的复杂性。因此,此复杂性可以根据“给予各个部门何种卡的模糊性(熵值)”进行表示,归结为式(18)。

C=-∑Vv=1UvSlogeUvS(18)

此时,v:卡的类型;

Uv:课题的卡的数量;

S:课题的卡的总数。

式(18)的Uv/S显示课题给予的卡是v类型,V类型的数量越多,也就是概率越接近1/V(被平均),课题的熵值C越大,显示了课题的复杂性。

33结果分析

(1)学习效果的预测(学习曲线)

复相关系数R=0915。

qit=t-183・t・rij+149t-195・rij+169

与实验值不同值的干扰概率rij=01,03,05的学习效果预测结果如图3所示。

(2)处理课题所需时间和错误答案的预测

处理课题所需时间的回归公式R=0964。

Y1=0164e+0354D+0890a-0022C

对于课题错误答案的回归公式R=0736。

Y2=-0086e+0386D+0532a+0104C

此外,与实验值不同值的干扰概率(rij=01,03,05)所需时间,错误答案数的预测值如图4、图5所示。

34讨论

学习效果预测公式的复相关系数为0915,获得了相当

高的值。如果与以往研究中[15]各个干扰概率(rij=01,03,05)预测公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是0781、0859、0773相比较,本研究得到的复相关系数可以说结果很好。同时对于不同的干扰概率,可以通过一个预测方程式显示结果。

此外,使用预测的学习效果计算附条件的熵值e和总距离D,处理实验课题所需要的时间和预测错误答案数的回归方程式的复相关系数分别是0964、0736,取得了比较好的结果。但是,错误答案数比所需时间的复相关系数较低,研究认为所需时间很大程度来自于错误的发生几率。此外,如果关注偏回归系数,课题负荷量a值最大,然后是总距离网络D,从而得到真实的结果。附条件的熵值e和课题熵值C的网络显示课题复杂性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值较小,出现此情况是因为实验把现实中复杂的问题进行了简化所产生的结果。但是,比较这两个因素时,处理课题时间时网络的附条件熵值,错误答案数时课题的熵值的偏回归系数稍大一些,以上特点反映了处理时间中组织的复杂性,以及错误答案数影响课题的复杂性等。

通过上述方法可知,基于与实验值不同值的干扰概率可以计算出错误答案数目的估算值(图4、图5),以上显示了沟通网络特征构建统一的分析模型时使用方法的方向性。

4结论

本研究对于组织中团队与团队之间进行沟通时形成的沟通网络进行了概念描述,提出了定量把握沟通网络特性的方法。而且,在实行团队相互学习效果的沟通网络实验中,由于学习效果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学习曲线),可以捕捉到随时间t变化的沟通定量结构。学习曲线模型分别设定了沟通干扰概率r,运用干扰概率r值以外的值无法进行学习效果的预测。因此本研究为了能够运用不同的干扰概率数值预测学习效果,创建了学习效果时间t和干扰概率r的函数模型,对于沟通网络路径选择的学习进行研究,为了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也能使用干扰概率预测学习效果,创建了基于时间t和干扰概率r的预测模型。此外,尝试使用学习效果预测值代入以往的研究模型,预测了完成课题的处理时间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认为得到的估计值的复相关系数符合实际的参数估计值。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对于现实中复杂的问题进行了简化,希望今后在此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GerardineDesanctis,petermonge.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CommunicationprocessesforVirtualorganizations[J].organizationScience,1999,10(6):693-703.

[2]许琦,顾新建.基于马尔可夫链的专利产业化概率模型:专利引证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5,36(6):9-19.

[3]张继勋,韩冬梅.网络互动平台沟通中管理层回复的及时性、明确性与投资者投资决策――一项实验证据[J].管理评论,2015,27(10):70-83.

[4]闵庆飞,张克亮,王建军.mSt视角的GVt沟通影响因素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6(5):380-392.

[5]胡桂兰.创业团队风险感知与创业决策关系研究――基于团队沟通的中介作用分析[J].技g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7:36-40.

[6]曾进群,杨建梅,陈泉.开源软件社区知识创造沟通网络演变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4,11(2):62-71.

[7]StefanKoch.exploringtheeffectsofCoordinationandCommunicationtoolsontheefficiencyofopenSourceprojectsUsingDataenvelopmentanalysis[J].empiricalSoftwareengineering,2009,14(4):397-417.

[8]wHGibson,eDmegaw,mSYoung,etal.ataxonomyofHumanCommunicationerrorsandapplicationtoRailwaytrackmaintenance[J].Cognition,technology&work,2006,8(1):57-66.

[9]ppZubcsek,iChowdhury,ZKatona.informationCommunities:thenetworkStructureofCommunication[J].Socialnetworks,2011,38(1):50-62.

[10]Lallodi,LChiodi,mCremonini.Self-organizingtechniquesforKnowledgeDiffusioninDynamicSocialnetworks[J].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14,549(1):75-86.

[11]Jingwang,michaelYHu,muraliShanker.Humanagency,Socialnetworks,andFoSSprojectSucces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12,65(7):977-984.

[12]taketoshiYoshida.towardCollectiveintelligenceofonlineCommunities:aprimitiveConceptualmodel[J].JournalofSystemsScienceandSystemsengineering,2009,18(2):184-202.

[13]marcoDelnegro,FrankSchorfheide.FormingpriorsforDSGemodels(andHowitaffectstheassessmentofnominalRigidities)[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7,55(7):1191-1208.

团队建设概述篇6

关键词:综合心理干预;中职护生;学业情绪

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既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也取决于诸多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并体验各种情绪,既有积极情绪也有消极情绪,我们称为学业情绪,如:愉快、放松、自豪、焦虑、失望、羞愧、厌烦。学业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生理健康和心理状态。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和顺利完成学习目标;消极的学业情绪会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严重的还会产生考试焦虑症和恐学症,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成绩,而学业失败会给学生带来挫折感和痛苦的情绪体验。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长期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难以形成个人的良好学业情绪和稳定的心理状态,而没有良好的学业情绪,不仅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一般的学习任务也无法完成或者效果欠佳。学生的学业情绪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调节,而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具有感染力强、效率高、效果容易巩固等特点[1],我们在本研究中采用的综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积极学业情绪,降低消极学业情绪,提高学习的快乐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对三(个)所校区共计102名中职二年级护生用情感量表和自我描述问卷Ⅱ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对象均为女生。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1.2.1.1情感量表由Kammnn和Flett(1983)编制、辛自强等人修改,信度和效度好。情感量表由20个完整的陈述组成,用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快乐感三因子进行评分。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之差表示快乐感。量表采用5级记分制(1=从不,5=总是,负向情感项目反向记分)[2]。

1.2.1.2自我描述问卷由陈国鹏等修订的自我描述问卷Ⅱ中文版[3]。问卷由11个分量表,共计102个测题组成。其中测量学业自我概念的分量表3个,测量非学业自我概念的分量表7个,还有一个分量表是测量一般自我概念即总体自我概念。问卷采用6级记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概念水平越高。

1.2.2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成都东、南、北三个区域三所护士专科学校,首先在各校区里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然后在护理中专二年级护生中随机抽取102名学生,征得本人同意后进行综合心理干预。

1.2.3综合心理干预的方法我们将102名参加团体心理咨询的中职护生随机分成6组。综合心理干预方案主要分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讲授和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讲授6学时,团体辅导设计10次完成,共耗时3个月。干预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讨论,通过讲授与中职护生建立初步关系,不仅传授了学习方法、压力及情绪的调节方法,还培养了中职护生对心理学的兴趣,为后来的团体咨询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情感基础。在团队辅导初期,我们和中职护生一起致力于团队的建立,给参与心理辅导的每个小组取名,制定小组活动要求,将积极参与、保密、友爱互助、共同成长等原则融入其中,参与团队心理辅导的中职护生都属于全日制住校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同,在团队活动中容易适应新团体的角色,积极融入和投入团队活动。在每一次心理辅导的团队活动中,我们都有一些放松自己和团队融入的游戏这样就有利于中职护生在团队活动中放松身心,愿意通过团队活动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扰,从而使团队活动通过心理辅导这个技术手段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

我们将积极心理学引入中职护生的综合心理干预中,总结可以提升生命价值的"积极事件",并通过这些"积极事件"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个体的积极人格品质、建立积极的组织系统,达到增加个体幸福感的目的[4]。在团队心理辅导中,我们应用了积极心理学,播放了内容积极健康的《阿甘正传》,通过电影,潜移默化的向中职护生传递阿甘诚实、守信、认真、勇敢的精神,以及不介意别人拒绝,始终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的精神。使他们关注正面能量的作用并通过潜能的引导来使中职护生达到快乐生活的目标[5]。音乐疗法通过聆听、欣赏乐曲,引起人体心理生理状态改变,产生兴奋或印制的情绪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音乐治疗可以通过自我表现、唤起联想、音乐同化等手段达到对中职护生心理治疗的目的。在团队心理辅导中,每个成员都学会了《我相信》,乐曲节奏明快,激励人心,每次活动时辅导老师和中职护生一起歌唱,使参与辅导的中职护生形成积极向上,自我接纳和肯定的情绪[6]。

在综合心理干预中通过认识自我、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学习方法指导、自我管理训练、归因及自信训练等主题的干预内容,采用团体游戏、角色扮演和团体讨论的形式进行。通过干预中职护生不仅对自己有了客观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感知能力,教会他们合理表达情绪、消解负向学业情绪、提高正向学业情绪,从而体会由此带来的正向情绪和快乐感。

1.2.4统计学分析调查前后的数据用epidata3.0软件录入,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2.1102例中职护生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学业情绪与自我描述测验结果比较,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学生正向情绪明显增加,负向情绪降低,快乐感有较大提升((p

2.2三个校区102例中职护生综合心理干预前后学业成绩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各学科考试成绩均分在综合心理干预后较心理干预前有所提高。

3讨论

3.1综合心理干预方案可以促进正向情感的增长、有效降低负向情绪,增强快乐感参与此次综合心理干预的中职护生年龄差距小,处在相同的身心发展阶段,面对的困扰和成长问题具有相似性,通过在心理干预活动中讨论学业与情绪等主题时,使她们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激发自信自强的同时激发他们产生很多解决学业情绪问题的灵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正向情感。参与综合心理干预的中职护生平均年龄为17.2岁,此年龄阶段的中职护生看中同伴对自己的评价甚于家长和师长对自己的评价,容易接受同龄人的建议,有利于积极因素的内化从而促进中职护生积极情感的建立和正向情感的增长,有利于中职护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健康快乐的正向情感。

学习是中职护生目前的主要和必须完成的任务,目前而言,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在逐渐的完善,但学习还是中职护生产生负向学业情绪的主要原因。通过综合心理干预培养了中职护生专业兴趣,从而获得一种情感认同,而情感认同度越高的知识更容易被学习者内化,知识的内化又使其内心产生满足感,有利于正向情感的提高。在综合心理干预中我们设置了学习心得的课程,通过好的学习方法的讲授和演练及相互交流,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改善负性学业情绪。

综合心理干预能够让中职护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为他们提供心理宣泄的良好场所,消除孤独感和失落感,帮助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特征[7],使中职护生正向情绪显著增加,负向情绪降低,快乐感明显增加。

3.2综合干预方案能够提升学业的自我概念和非学业的自我概念学业情绪欠佳的中职护生往往学业不良,他们心理发展的整体水平也较非学业不良中职护生滞后,在自我概念方面,他们的发展水平也明显落后于非学业不良的中职护生。他们往往并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智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状况如何,很少能清晰地描述自己各个方面的特性,不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审度和评价。因此我们在综合干预的第一阶段有关于性格与气质的理论讲授及测定中引导中职护生对自己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为第二阶段的团体心理干预做好铺垫。在干预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策略和学习心得讲座提供及团体辅导中或通过讨论总结一些具体的方法供他们选择,引导中职护生在这些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逐渐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提高学业自我概念。

在团体辅导中,通过团队活动尽量使中职护生非学业方面的积极的自我概念迁移至学业方面,建立学业方面积极的自我概念,增强他们改变学业不良状况的信心,逐渐改变对自我学习能力知觉的消极看法,从而改善学业。而帮助学业不良的中职护生合理认识自己学习能力的不足,则有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改善他们的学业成绩。综合心理干预使他们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更好的完成学业。

3.3综合心理方案能够提高中职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中职护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效提高学业成绩。在此次研究中发现,学业情绪不佳的学生多是学习成绩不佳的中职护生。当今社会以各项考核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在学校也大多以考试作为一个基本评价标准,所以这部分中职护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缺少学习的愉悦感,与学习相关的挫败感相对多得多。我们在综合心理干预中根据中职护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教会他们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让中职护生在这种自我成长和提高中反思原来的学习方法,在运用学习策略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品质,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水平,形成学业成绩与学业情绪的良性循环,从而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达到提升内在价值,增强中职护生学习动力的效果。

4结论

本研究采用综合心理方法对中职护生进行干预,使他们的的学业情绪得到显著改善,自我概念和非自我概念得到提升,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毛智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10,23:173.

[2]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33(5):442-447.

[3]陈国鹏.自我描述问卷,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增订版:310-314.

[4],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陈晋胜.高等教育法规概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团队建设概述篇7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工程内涵的扩大、工程管理内容的扩充及相关理论方法的融合,工程管理进入了一个科学发展阶段,呈现多元创新的学科交叉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工程管理在理论方面的发展远落后于其在实践方面的发展。长期以来,团队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不科学、管控目标不明确等都是工程管理中相当突出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已经随着工程管理实践的发展逐渐凸显。从建设方来看,主要问题包括:责任落实不到位,团队执行力欠缺;管理目标性不强,管理科学性欠缺;全过程控制认识不足,系统管理意识欠缺。从设计方来看,主要问题包括:设计施工衔接不紧凑,可施工性考虑不周全;各专业沟通协调不够充分,设计冲突造成返工或变更较多;“过于保守”或“过于开放”,对限额设计关注度不足。

从施工方来看,主要问题包括: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偏低;管理制度表面化严重;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亟待新的工程管理等相关理论指导。路甬祥指出:学科交叉往往能够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和前沿,甚至产生重大突破[1]。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交叉发展的趋势。如马庆国把神经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工程管理中,提出了神经工程管理学[2]。薛晋等依据物理-事理-人理理论,提出工程管理三维认知结构模型[3]。王卓甫等将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分为:投资决策管理理论、交易管理理论和项目管理理论,并分析了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及其发展维度,给出了工程管理知识创新模式和结构模式[4-5]。本文将“零缺陷”思想应用到工程管理中,贯彻“第一次就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理念,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系统思考,探析其理论体系架构,以实现工程管理的零缺陷。因此,本文提出的零缺陷工程管理和文献[2-3]提出的神经工程管理学均属于文献[4-5]中提到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中的工程项目管理理论,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科范式交叉创新中方法的借鉴渗透思想。

1零缺陷管理概述

1.1零缺陷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1961年国际质量专家菲利浦·克劳士比首次提出“零缺陷”。其思想核心是“一次将事情做对”,即“第一次就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它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并上升为一种文化理念和管理哲学。零缺陷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质量管理知识和质量改进活动,也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零缺陷管理哲学作为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基础而备受推崇,以克劳士比工作为核心的理论与应用演变历程经历了:探索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零缺陷理念自提出就被美国马丁马里塔公司、日本电气股份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相继开展应用,又称为“零缺陷运动”。20世纪90年代,该思想又被进一步拓展到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工商业所有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零缺陷”受到国人的关注,昌河飞机制造等航空航天企业、荣事达、青岛四方、联想、海尔等国内一些代表现代管理思想的企业纷纷开始推行“零缺陷”管理理念。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开始研究零缺陷理念及其量化方法在航天、汽车和银行等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6-8]。迄今,零缺陷理念在质量管理中应用十分广泛[9-10]。本文将零缺陷理念应用于工程管理领域,构建零缺陷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框架,以期对发展零缺陷理论与应用和丰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2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体系

零缺陷管理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需要、四项原则、五个步骤。“一个中心”通常指的是第一次就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第一次”指效率,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了,成本肯定比多做几次低;“正确的事情”指企业战略;“做正确”指执行。“两个基本点”是指有用的和可信赖的。“有用的”是指能够实现资产的增值和满足顾客要求。如果客户不满意就意味着没有需求的来源,企业就不可能生存,对客户而言,这就是不可信赖的。因此,零缺陷管理重点关注创建有用和可信赖的组织,保证有用和可信赖的工作过程,追求有用和可信赖的结果,让过程的终端客户得到有用和可信赖的产品。“三个需要”指客户、员工和供应商的需要。这三个需要自然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价值链。首先,企业要满足客户需要;其次,企业还应该兼顾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四项原则”分别指质量符合要求,预防的系统产生质量,质量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五个步骤”分别为:组建高效率的零缺陷管理团队,分析质量成本构成及成因,推行零缺陷管理活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激励、反馈机制,强调质量改进方案是永无止境的。

2工程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通常认为,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通过高效配置各种资源进行造物或改变事物性状的有益于人类的集成和创新活动。它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新产品的创造性的科学应用活动。它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其特点如下:第一,工程是人类为了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活动;第二,工程需要人们集成科学和技术的智慧来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也包括人类自身创造的各种资源;第三,工程通常是指特定的过程;第四,工程的两个关键点是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工程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实现其预期目标,高效利用各种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1]。工程管理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甚至还包括经济学。通常认为,工程管理是架构在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等交叉基础上的学科。它也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的特征,是一种涵盖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集成管理。

3零缺陷工程管理的模式与内容

3.1零缺陷工程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首先,给出零缺陷工程管理(Zero-defectengineeringmanagement,ZDem)的概念,即基于具体工程项目宗旨、使命和目标,以“第一次就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零缺陷思维为工作理念,综合运用系统工程管理的各种思想、理论和方法,利用相关工程管理和技术手段,从项目构思、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管理活动。从管理过程来讲,ZDem是指以满足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目标,高效配置各种资源,基于零缺陷理念对工程项目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过程。ZDem不是说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出现缺陷,而是从人的价值层面、精神领域入手,通过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思维方式,引导团队成员“心行一致”,将“要我做对”变为“我要做对”,并且“第一次就做对”,以使“缺陷”越来越少,最终实现“零缺陷”。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可将“零缺陷”具体归结为:“零偏差”“零变更”“零返工”“零逾期”“零超概”“零浪费”“零事故”“零故障”“零延时”“零等待”“零风险”“零污染”。因此,ZDem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工程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零缺陷意识,项目组织是零缺陷团队;工程符合既定的战略目标,将目标进行分解,使工程管理目标达到零缺陷;工程管理中的所有环节都不得向下一个环节传递有缺陷的决策、信息、产品、技术或工艺,建设管理过程工作准则零缺陷;ZDem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价值工程和并行工程等科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系统思考预防工程管理中出现的缺陷,用成本度量零缺陷。

3.2零缺陷工程管理的模式

ZDem的实施步骤,结合工程管理的特点,给出ZDem实现模式。ZDem模式的具体内涵包括:

(1)组建ZDem团队。ZDem团队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通过对其进行ZDem相关知识培训,建立工作规范,掌握ZDem的实施办法,并进一步对所有参与项目建设的员工进行教育,包括零缺陷与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零缺陷系统给组织及每位员工所带来的价值、零缺陷管理的推行办法等,使员工理解、接受并积极投身于ZDem。

(2)分析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需求。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人、建设单位、使用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厂商、中介组织、研究单位、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为了确保工程项目成功实施,应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作用、需求、沟通方式和管理特点,以便充分整合资源,调动管理积极性。这也是零缺陷管理模式中做正确的事情的范畴。因此,ZDem团队从组建开始就要清楚地了解工程项目中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并将其合理转化为工程项目质量的不同特性,从而能够在团队内部有效传递。

(3)制定工程项目战略目标。基于ZDem理念及工作使命,明确工程项目战略目标,如精品工程、绿色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洁工程,并将战略目标分解,制定工程项目具体实施目标,并最终落实到个人。

(4)构建工程项目关键过程与指标。工程项目战略目标分解的必然结果就是确定工程的关键过程以及这些关键过程的关键绩效指标。这些体现到工程项目中就是在工程进度、质量、投资、风险等方面均达到预定目标,实现零缺陷。

(5)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在实际工作中,ZDem团队要求把零缺陷管理理念贯彻到项目组织中,并且有准备、有计划地付诸工程管理的实践。针对全员建立零缺陷的质量文化、价值观、习惯、思维方式、行动准则,树立质量的标准就是零缺陷,“质量免费”以及质量为组织带来未来价值等质量意识。根据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规律,从源头抓起,全过程推进,全面控制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主体的工程项目质量与工作质量。

(6)评价、激励与反馈。根据前面确定好的工程关键过程与指标的标准,用财务数据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评价。同时,应明确团队的职责与权限,由团队成员进行自查及绩效评价,检验目标是否达到。团队成员对于不属于自己主观因素造成的错误,可指出错误原因,提出建议,改进方案,大家共同进行研究和解决处理。团队领导应该表彰零缺陷工作者,引导大家向零缺陷目标奋进,以增强团队成员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7)实现工程项目零缺陷目标,使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满意。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工程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实施ZDem就是通过实现图2中的十三个零缺陷目标,最终使工程项目利益相关者最大限度地满意,从而使工程项目获得成功。

3.3ZDem的内容

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通常包括:项目组织协调、质量、进度与投资控制、合同、风险与信息管理、环境保护等。ZDem是在系统论的指导思想下将“零缺陷”理念及方法贯彻到工程管理中,因此,系统工程方法论是ZDem的理论基础,其主要研究与应用领域是建设工程项目。ZDem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中,系统工程、并行工程和价值工程是ZDem的理论基础;零缺陷团队是实施ZDem的主体,依托Bim平台进行可视化管理,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风险和绿色等方面的零缺陷目标。具体如下:

(1)通过对零缺陷管理的概念、发展和思想体系的有效梳理,总结工程管理的概念和特点,提出ZDem的概念、特点和内容,构建ZDem的模式。

(2)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复杂性,阐述ZDem实现的三大理论基础———系统工程、并行工程和价值工程,并对其理论及应用进行研究。

(3)从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系统方法论出发,通过分析零缺陷团队的表征,提出如何构建零缺陷团队的方法,以此来保证工程项目的零缺陷。

(4)提出ZDem的五个管理目标,分别为:基于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提出建设工程项目的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概念,从质量策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三方面分别阐述零缺陷质量管理的具体实现及其应用;零缺陷进度管理从进度计划编制和控制两个方面阐述工程项目零缺陷进度管理的实现,分析多项目管理中进度与资源的有效协调,以实现工程项目进度零逾期;零缺陷投资管理是基于零缺陷的投资管理与控制总体目标和各分项目标,提出投资管理与控制关键路径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事项,并就部分重要环节给出实施方法及步骤,对项目投资进行系统筹划和动态控制,达到工程项目的零超概;零缺陷风险管理将分析在高度不确定的工程项目环境下,通过系统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等管理措施密切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快速决策、及时应对,从而降低风险,提高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达到工程项目零风险;绿色建造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及运维全过程各责任主体的联动关系阐述绿色建筑设计和绿色施工,通过绿色建造技术的集成,推动绿色建造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工程目标。

(5)提出Bim与ZDem通过Bim参数模型集成工程项目各种信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相关信息的传递与共享,为所有参建方提供协同并行工作的基础平台,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高效应对,最终实现ZDem。

4结语

团队建设概述篇8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团队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1概述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6月26日国新办会上明确做出上述表态,学术型高校转为应用型大学,600所地方新建院校将转型,目前130余所高校已经提出了转型试点申请。

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1]。

2目前卓越工程师培养面临的问题

2.1培养模式形式化,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传统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往往采用去企业集训,或者花费一周或者几周时间集中性实训,然而一个软件项目少则数月,多则几年。上述方式无法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学生缺乏对项目的深度认识[2]。

2.2缺乏团队化模式的培养

传统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重视学生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要求,但是一般情况下学生团队的运作水平与业界仍然存在差距。例如在软件设计领域,学生能组成开发小组进行协作,但是职责和角色不清楚,仅满足于编写出能够运行的软件,对过程规范性重视不足,不愿意花费精力完成各阶段的文档撰写等工作。

然而现实项目开发中,很难做到一个人单枪匹马完成所有工作。用户对项目质量、开发速度、技术难度、可管理、售后维护和二次开发提出了很高要求。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在现今社会很难实现。

2.3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培养计划为,由企业工程师为学生讲授课程,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温习巩固所学知识。一软件个项目包括需求分析,项目概要设计,项目详细设计、项目测试和项目维护等。上述培养模式无法法让学生建立项目概念,仅仅是完成一个软件作业而已。

3卓越工程师团队化培养模式构建

以学校实施的“卓越计划”为抓手,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为契机,结合教学大纲的修订,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与系统工程专业进行改革试点,培养具有团队开发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3.1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与企业合作培养,通过与业界接轨的团队化合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软件开发为例,软件开发团队中包括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文档撰写人员,售后维护人员等,学生在项目中担任相应角色,协作开发,完成整个项目熟悉整个流程。并要求学生熟悉使用团队开发协作工作(如软件同步工具等)。

以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等实际项目作为切入点,避免空谈虚谈。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宗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3.2改革教学方法

角色轮换培养,一个大型的项目需要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工作,通过在团队中轮换担任各种角色,使得学生能够胜任各种岗位。在本课题中,以软件开发为例通过在团队中轮换担任各种角色,使得学生能够胜任各种岗位。例如,项目一中a同学担任项目经理一职,到了项目二中a同学负责软件测试,项目经理由B同学担任。

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所学相关专业,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作品。结合教学大纲的修订,对软件项目教学进行改革试点,用“认知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项目训练”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建设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和教师及其学生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教师的意图和学生的需求,找到平衡点,为后继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3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由卓越工程师试点学院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教学研讨小组,指定培养方案和管理规定,负责日常教学及项目实施情况监督,监控教学质量,协调出现问题,制定考核目标。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实施开发及维护[3]。

3.4构建完善的保障体系

卓越工程师团队化培养应该是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从学校层面来讲,应设定相应的配套资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对于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老师,应该给与工作量上的减免,科研考核的加分,以及职称评定上的优先政策。作为企业,应挑选具有丰富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到学生培养中;挑选难易适中的项目,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和考核制度,以工程上实际项目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能力;作为学生,应着重培养自身的项目开发能力,在项目小组中对自己合理定位,完成项目考核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努力学习并定期将学习情况向老师反馈[4]。

参考文献

[1]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2]康庄,周顺华.工科研究生团队化培养模式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9-22

团队建设概述篇9

【关键词】教师自主发展实践共同体学术英语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针对外语教师的教师自主性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教师学习、教师发展等概念也相继形成。wallace(1991)指出反思模式是发挥教师主体地位的模式,核心是教师的自我发展。近十多年来,教师教育和发展在国内外都受到空前的重视,围绕教师专业成长所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也不断深入。

本研究以河北大学外语教学部学术英语课程授课教师形成的实践共同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历时三年的学习、进行课程建设和科研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并探讨课程建设对教师自主发展的影响。

二、实践共同体的发展

自2013年开始,河北大学外语教学部几名教师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开始接触到学术英语课程,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英语课程建设研修班,并萌生了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想法。之后进行了校内需求分析、课程设置调研,最终就学术英课程语需求、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充分论证和探讨。

授课教师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实践共同体,带着对学术英语课程的兴趣和热情,开始了对共同事业的共同投入。在不断地互相影响和学习下,实践共同体教师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及同行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形成了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理念的分模块授课方式。该课程也被纳入了河北大学大学外语课程改革规划。

基于文献阅读、课程设计、教学反思和问卷调查等活动,团队教师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经过团队教师的共同努力,获批一项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改课题重点项目: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教师们通过课题研究将实践升华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实现了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通过与有着共同事业、共同经历、共同投入的同行进行交流,团队教师拓宽了眼界、丰富了知识、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共同体理论。“实践共同体”这一概念是Lave和wenger(1991)在阐述情景学习理论过程中首先提出的。wenger(1998)认为意义、实践、共同体以及个性身份是构成实践共同体的四个基本要素。实践共同体的成员所分享的共同事业,共同投入和共同经历是成员发展的根本动力。

本研究以河北大学学术英语授课教师组成的实践共同体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问题如下:教师团队的组成机制如何?团队成员及该课程学生对该实践共同体的评价如何?教师团队的实践活动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哪些因素促成了教师在这个实践共同体中的专业成长?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收集反思日志和学评教反馈数据等多种手段,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定性的描述、解释和分析。

四、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这个实践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主动发起的自发性组织,她们凭着对学术英语的热情和作为英语教师的责任感自发形成了这个团队。

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展示都体现出他们对学术英语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这使团队教师非常欣慰,这也是最初团队创建时的主要目标。接受访谈的教师认为学生用英语授课模式在不断完善,初具系统性。

实践共同体对教师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教师在专业能力上的成长、教师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变化、教师科研意识的变化。

通过对四位教师的访谈记录和反思日志等文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以下因素对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的专业发展产生了影响:对学生的责任感、教师个体间的优势互补、团队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以及主动寻求支持。

五、研究启示

实践共同体的形式很多,河北大学外语教学部学术英语授课团队是其中一种有益的尝试。本研究的启示总结为以下5点:共同目标是动力、自发性参加是基础、系统的行动计划是前提、有效的组织与合作是关键、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保障。

综上所述,教师实践共同体是教师自主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成员间的互相影响促使团队和教师良性的持续发展,能够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学习意识和发展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整体水平,对推进和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团队建设概述篇10

关键词: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

一?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

1.教学团队的概念。团队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领域。所谓团队,有研究者提出:是指一些才能互补、团结和谐并为负有共同责任的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奉献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绩,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精神是形成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团队作用的根本渠道。而“教学团队”作为团队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团队的一般属性,同时体现“教学团队”的特殊性。它是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为任务,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的业务组合”或者是指“在高等院校中,由一定数量业务能力互补、教龄年龄梯次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他们认同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共同目标,并能够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分担责任,其行为和谐统一,为共同打造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而努力的集体”。

2.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近来来,不少学者根据教学团队的概念的界定,对教学团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较多的探索,笔者认为,教学团队最主要的基本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有明确的建设目标。明确的目标是教学团队组建和形成的原动力,也是教学团队建设的归宿。而专业教学团队的目标就是建设具有示范和辐射功能的达到某一等次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由于专业建设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有下一层次的目标,如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基础条件、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管理等均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不过归根到底,依旧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②有结构合理的人员梯队。人是决定性的因素,团队目标最终是通过人去实现的。而合理的人员梯队,其合理性体现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专业领域结构,等多方面。一个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是完成团队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团队建设是否可持续的决定性因素。③有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团队的成员类型上,有团队负责人、团队核心(骨干)人员和一般人员,在分工上承担不同的任务,但教学团队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实现的目标随着学科领域的发展、交叉和融合,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攻关。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才能形成“整合效应”,达到最佳的效果。④有明显的绩效或取得绩效的趋势。绩效明显是衡量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指标,教学团队的成果应在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加以体现,如在具体的教学建设中取得的各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等。

二?建立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1.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的发展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但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跟不上学生规模的扩张。教学团队建设是在有限师资资源下提升教师效益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课程教材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要建设良好的教学团队。通过团队的作用,有效整合教师的集体智慧,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不同年龄结构的教师相结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协作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2.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教学的实效性是以教师的学术水平为基础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只有在从事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在团队活动中,教师之间的知识交叉、渗透会使教学研究出现崭新的局面,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实现教师个体可持续发展。同时,教学团队也是高校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培养的有效载体,它可以让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在团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中得到较快的成长。

3.承接重大教研课题和项目的需要

作为高职院校,纺织学院的教师一般都要从事教学研究,而教学团队的构建会形成学历、年龄、职称结构、研究方向等相对稳定的组织,团队成员长期、固定的合作和联系不断积蓄力量,与个人或松散的课题组相比较,教学团队更具备承接重大教学研究课题和项目的能力。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确定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其基本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适时跟踪人才需求状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专业办学条件的建设。教材建设“系列化”,坚持选用部级规划教材,保持先进性。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广告设计教学课程整合,加速立体化教材建设,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等。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

3.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资源的开发、具体课程的建设。教学团队要紧密联系学校和系院的发展实际,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优化课程体系,扩大课程资源,协调不同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强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优质课程与网络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力度。

4.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其基本任务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教学实习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保证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的基础性条件。

5.改进教学方法。团队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教师间经常进行研讨,分析学生面临的困难,寻找答案。教学合作小组共同协商教案、教学计划、评估内容及评估方式,协调教学进度。开展传统板书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传授知识结合课堂小组讨论、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广告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四结合”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相互听课,分享教学资源等。

四?组建合理的教学梯队,提升团队水平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在艺术设计专业开办10年后于2011年开始组建,经过2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该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1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有副教授3人,讲师6人,助讲2人,有博士1人,硕士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3.7%;有江苏省青蓝工程1人,省级优秀指导教师1人,该团队于2011年确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人才质量、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广告专业人才为核心,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专业建设的工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团队对促进本院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各项教学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根本保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柱。高职院校教师是第一资源,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它决定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且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今后,对团队建设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在团队运行、管理和监督机制的研究方面还需健全制度,坚强管理,使团队的发展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彩云.高校教学团队的概念与特征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