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2:42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1

当前,世界人口老化以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成为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以我国为列,截至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6亿占总人开的12%,也就是说全国人口将近4分之一是老年人,老年社会的到来给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老年患者打交道,

是我们干部病房护士经常要做的工作,在此笔者就老年患者的护理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环境要求

老年病多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护理人员应把创造和维护病室的优美环境作为已任。首先要考虑病室的布局是否符合老年人的需要,对灯光照明,扶手和斜坡的设置,轮椅的配备换洗设施及床铺褥垫都应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增加并室的光亮度,把

病室作为是老人的第二个家庭去考虑,在总体布局上趋于家庭化,生活设施要方便老人,而良好的病室管理措施也是必要的。

2老年患者的宣教特点

患者入院时,由于环境比较佰生和不适应,易产生忧虑,耐心细致的向他们介绍医院和病区的大致情况,告诉他们谁是主管医生,谁是主管护士,并发病的预防措施,告诉他们怎样使用辅助设施,怎样服用各类药物以及药物的副作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够做到,心知肚明,尽早熟悉情况,消除紧张,恐惧的心里,同时护士还应规劝其按时服药,服从治理,树立康复的信心。告诫他们住院期间不要乱窜病房,更不要接触传染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患者出院时,也应告诉他们目前的病情状况,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适当加强锻炼,注意均衡营养摄取,争强自我保健能力,防止复发,以巩固疗效,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起居,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充足的阳光。因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要反复多次进行宣教,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有些老年人不服老或不愿意麻烦别人,在病房或家中易发生意外,例如摔跤、误吸、坠床等,常可引起外伤、骨折、窒息,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甚至可危机生命。护士在护理这部分患者时,要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观察和护理力度,了解和掌握哪些患者易发生意外,提醒他们注意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纠正其错误的生活习惯,防患于未然。在安全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老年病房及老年居室的设施配套,例如浴室、厕所、楼道墙壁上安设扶手,卫生间配备坐式便器,室内外地面保持平坦,铺设防滑地毯或地砖,洗手间及床头配备报警装置,夜间保持地灯照明。提醒患者要着合体的衣服,以穿平底鞋为好。并有一定的防滑功能,穿脱衣服时宜坐位进行,平时动作宜慢,迈步要稳,要小心滑,防,特别是变化时防止伤,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要有人协助行走和进食。为我们准备的食物要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不管是在老年病房还是在家里,护士和家人都应该加强巡视,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

4做好老年人的心里护理

老年人已接近暮年,较多的老年患者会有一定精神情绪至性格,行为的改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易产生悲观失望,恐惧的心里,在老年患者当中普遍存在着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死的心理。护理人员要重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从我们的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与老年人做好心理沟通,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理解老年人的处境,尊重他人的人格。重点是要与患者进行非医疗活动的接触,诚鸷交谈是一个良好,有效的手段。通过交谈,可以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态度,因人施呼,护理效果非常显著,交谈中态度要耐心,说话声音要大而慢,让老人有机会说话,在他们叙述过去时,要认真倾听,让他们在回忆过去中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保持良好的心境,让患者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用诱导和解释的方法使老年患者从恐惧状危中得到解脱,从而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并适当鼓励家属陪伴患者,临床研究表明: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生理变化,促进疾病的康复,阻止病变情况的发展变化。日常护理中我们精心的护理,解决患者的实际需求,能够争强他们对护士的信任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安排一些适合老年患者的活动,比如散步,下棋,聊天,看电视等,以丰富患者的生活,调整他们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尽可能早地摆脱疾病的困扰,在出院时,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能忽视,要针对老年患者的情况及有关注意的各项问题,确保院内外的心理护理不间断。

5加强日常护理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老年患者因身体上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不全,生活难以自理,因此要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尤其是卧床的老年患者,除按长规给与注射,治理外,重要的是及时清理分泌物,保持身体清洁。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预防废用综合征和各种并发症。指导老年人进行适度的运动,以预防和延缓因年龄增加而出现的逐渐衰退的关节病变、周围循环障碍等。对预防精神颓废、增进食欲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护理人员应视老人的病情、体力、潜在力和兴趣,编排不同的锻炼形式和程序,制定活动计划并给予实施。一般以饭后户外散步为宜。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要定期搬到轮椅上,由护士或家属陪伴行走。

6老年患者的临终关怀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2

【关键词】老年;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根据最新人口资料,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占总人口10.2%,并以每年3%的速度在增长,老年慢性病患病率为53.88%[1]。据统计室资料显示:我科住院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3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对老年患者尤其准确。护士应更多时间在患者床旁进行护理,与患者交流,使患者感到受尊重和重视,消除心理恐惧。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注意到老年患者和其他患者相比,有许多心里特点上的不同,并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心理特点[2]

1.1不服老、自尊的心理许多老年人事业心较强,有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有生活乐趣,虽已年逾花甲,仍勤奋工作,不顾体力和精力的衰退,特别是60~70岁年龄段的老年患者;有些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曾有过辉煌成就,生活道路非常顺利,在离退休后仍希望社会、周围的人们一如既往地尊重自己,不爱听逆耳之言,有些老人平时性格就较固执,一旦生病住进医院,则不能接受,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稍不如意,就会脾气暴躁,固执己见。

1.2孤独寂寞的心理老年患者入院后由于社会角色、周围环境、原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很多的不适应,很希望有人探视,尤其希望配偶及子女能时常陪在自己的身边,但又怕给家人带来太多的麻烦,心理很矛盾,加上疾病的影响,极易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同时由于对自身疾病及治疗缺乏医学知识,往往顾虑重重、心神不安,情绪极为不稳定,易激动、急躁。

1.3悲观绝望频死感的心理对于大多数的老年患者,当住院一段时间后,如果疗效不够显著,另一方面,由于疾病的折磨,身心受损,他们就会对医护人员开始产生不信任,并且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重症或绝症,而其他人又有意欺瞒他,所以会急切地想了解事情的真相,因而产生悲观失望、忧郁沮丧的负性情绪,不配合治疗,有的老年患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1.4凡事依赖心理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心理。老年人出现依赖心理,主要是由于机体衰老、功能减退、活动能力受限、应激反应变差所造成的。有的老年患者认为只有什么事都不做,每天卧床不动才算养病,特别是某些手术患者不注意身体的锻炼和功能的恢复,反而会事与愿违。

1.5迷信广告心理现在,很多新药品(包括保健品)都在媒体上大打广告,这对老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从而导致不少老年患者指定、自选、滥用新药及补药,认为多吃好药、补药对身体总是有利无害的。

1.6睡眠障碍的问题[3]随着社会老龄化,因退休、独居、健康状况下降、丧偶等事件的发生,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不断升高。

2护理对策

2.1针对不服老、自尊的心理,学会顺应老人,称呼要有尊敬之意,以拉家常的形式专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谈话不要嫌麻烦,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对老人的健忘和反复唠叨要给予谅解,回答咨询要慢而清楚,语调平稳,声音大小要适当,对非原则的要求应尊重和尽量满足。

2.2针对孤独寂寞的心理,给予鼓励及正确的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多巡视病房,特别加强对患者生活上的护理,让患者有家的感觉;在病情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安排娱乐活动,有趣味的活动有助于缓解其紧张心理,减少孤独寂寞感。同时要多与患者家属联系,争取家属的配合,鼓励亲友前来探望及照顾,营造一种家庭化病房气氛,激励患者热爱生活,在条件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多来探视或接患者回家团聚。

2.3悲观绝望频死感的心理,使老人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会十分敏感。如果在眼神、言词、动作上稍有疏忽,就会引起他们的无端猜测,造成患者情绪出现波动,此时,护理人员要勤巡病房,多和患者交流,善于从患者的言谈、情绪、行为中了解到其心理的变化,并及时对患者作详细的解释,让其相信现代医学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技术,在任何时候处理问题时都要沉着冷静、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解除顾虑和悲观情绪,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对于悲观绝望者,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予同情、理解、安慰,使他们能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4凡事依赖心理老年患者对于吃药等日常事情都希望依赖于他人,再加上他们记忆力又差,所以,当患者服药治疗时,一定要及时提醒或按时、按量服,并随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反应;护理人员要积极地、耐心地宣传相关知识,对病情许可的患者要鼓励、动员、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活动,以增强其体质,更好地促进他们身体的康复。

2.5迷信广告心理护理人员应坚持原则,不能随便迁就患者,并有责任宣讲滥用药物不利健康的知识,作好健康教育指导。

2.6睡眠障碍的问题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病房光亮度及温湿度应适宜,减少周围环境的噪音,护士避免在患者有限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睡眠的治疗及护理操作,必须进行的操作应穿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进行,以免增加其被动觉醒次数。

3总结

不良的心理状态,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紊乱,并有降低免疫系统的作用,从而引起心身疾病。及时了解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针对不同的心理,因人而异地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只要对老年患者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诚心、一份爱心,很自然地让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温暖,就能对他们的早日康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心理效应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且只有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充分实施体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才能提高护理质量[2]。

参考文献

[1]黄人健.温故知新-展望2007年的护理事业.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5.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3

关键词:老年病;心理状态;护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12-0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人的数量急剧上升,对社会和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只有充分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实施不同护理程序,才能收到良好的整体治疗效果。

1心理状态

1.1性格开朗,事业型:这些病人性格开朗坚定,事业心重,虽从岗位上离退休,由于工作需要仍担任一些要职,表现为忙碌、紧张。对疾病缺乏应有的警惕性,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能积极配合治疗。

1.2恐惧紧张型:老年病人对疾病有特殊的敏感和恐惧心理。此类病人敏感多疑,易怒不安。表现紧张自制能力差,主诉往往与体征不符合。他们即对自己的检查结果十分关注,有担心病情复杂难于治愈,希望对自己的病情重视,使用最好的药品,疾病已治愈或好转也不愿出院,在家没有安全感。

1.3抑郁、忧虑型:随着机体的老化,视觉和听觉功能下降。多为忧思多虑,沉默寡言,情绪低落,产生痛苦和希望心理。

1.4孤独、失落、怀旧型:老年人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多表现为孤独,喜欢安静的环境。一些从领导岗位上离休的病人,从重要的岗位下来后,往往不适应,在心理上感到无所适从,有一种失落感。同时,人到老年多有怀旧心理,在感情上沉湎于往事,喜欢谈论过去的事业成就。

1.5稳定型:大多的老年病人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能持正确态度,较少出现恐惧、焦虑心理,情绪波动较小。

2护理特点

2.1心理护理:老年人自尊心强,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做各项治疗和检查时,先将目的和意义告诉他们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不要直呼其名,用亲切、温和的语气,用尊称称呼病人,保护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对性格开朗的病人坦诚地向本人或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以引起重视。对恐惧紧张的病人,用婉转的方式、温和的语言,通过交流,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病情解释,可通过有说服力的实例来减轻他们的恐惧反应。对抑郁、孤独心理的病人,要根据病人的特点把话说的恰到好处。对有怀旧心理的病人,在交谈中要注意心理共鸣,不能累、冷落或强行制止,更不能激惹而挫伤感情。

2.2睡眠的护理:老年人易激动或睡前过度思考问题。同时对外界的光、声、冷、热等较敏感,身体的不适亦可影响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增强防御疾病的能力,因此,要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病人的睡眠。对有睡前服用镇静剂的病人给予镇静药。

2.3密切观察病人的细微变化:由于老年人大脑反应迟钝,对疾病的体征反应不典型,基础病多,这就需要在巡视病房时,密切注意病人的每一细微变化,做到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处置,防止病情恶化。

2.4药疗的护理:老年人吸收、排泄能力差,易发生药物蓄积作用,可发生中毒症状。因此,用药亦小剂量或是成人的半量并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4

老年人心理特点是感觉迟钝,接受外界的信息比青年要少,人每到了一个年龄,心里也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老年人心里总是有一定的起伏,变化也是非常大的。随着老龄化的进展,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储备消退十分明显,而在我国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随着社会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我们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老年人主要疾病,并存疾病等情况,以探讨老年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我们科入院的病人不同于其他科室,老年人的主要疾病分别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癌症手术后等等,并存疾病为1-5种,平均为3种左右。由于患病多而使病情复杂,极易突变,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人因久病而对一些疾病自觉症状已不在乎。老年病人的特点及护理与年轻疗养员有很大差别。我们分析了近年来住院的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并在疾病和服药种类等情况,以探讨老年病人的特点及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方案。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就近5年来入院住院的老年病人8500例左右,其中男性5400例左右,女性31例左右,平均年龄7.5±3.6(70-83)岁。

1.2方法统计两组入院时的主要疾病(因该病而入院疗养),疗养期间需同时治疗或体检-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新发现的疾病种类,疗养期间长期服用药物的种类,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

2结果

多数老年病人的主要疾病分别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癌症术后、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

85例老年病人的并存疾病为1-8种,平均4.6±1.0中,服药种类1-10种,平均4.6±2.1种。

3讨论

我们医院的住院对象不同于其他科室,其中许多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者,这些疗养者的常见疾病依次为老年性痴呆、冠心病、高血压病、癌症术后、慢性支气管炎及糖尿病等,可见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疗养员的主要疾病,另外,这些疗养员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本组中并存疾病多者达8种。由于患病多而使疾病复杂且易突变,如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生命,加之有些老年病人因久病而对一些疾病的自觉,症状已不在乎。

例如老年性痴呆病人,主要临床表现是精神系统的慢性变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记忆力、智力减退,语言表达失常,生理机能、思维、判断力、时间、空间、定向力发生障碍,部分患者尚有幻觉、焦虑、攻击,给临床护理观察和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护理痴呆老人关键是做好早期诊断,凡是老年性痴呆的患者,大都有记忆力、智力、语言、表达、判断力方面的某种障碍,因此临床上要及早与医生合作,早期做出诊断,重点是防止各种意外事故发生。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智力减退,认识能力减退和丧失理智和铤而走险,因而在日常生活里,会出现各种意外和危险。如走失、烫伤、触电、摔伤、骨折、意外死亡等等,因此,凡是有一定危险因素的患者,都是实行名单公布上墙,分门别类加以防患,通常在护士办公室黑板上注明“xxx防走失”、“xxx防跌倒”、“xxx禁止吸烟”等等字样,针对个别情况,还采取专人看管,或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等进行护理,最大限度地限制和杜绝各类意外和危险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人认为,痴呆病人由于思维能力的障碍,他们已经失去自知力、缺乏情感,因而对待他们只像修理机器一样就行了,其实不然,他们当中大多数依然渴望获得尊重和感情的交流因此,照顾他们,关系和尊重他们的人格,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病人,懂得病人的需求和兴趣及爱好,切实关心病人的生活、疾苦,懂得赞扬,鼓励病人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就等于掌握了护理工作的技巧,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在临床上常用的技巧有“说话的技巧”、“感情沟通的技巧”、“劝阻的技巧”、“防止攻击的技巧”等等。、

例如,有位78岁的冠心病患者,因其心绞痛频频发作,医师让他卧床休息,但他经常偷偷地往外跑。如有位76岁的高血压患者,早期症状有头痛、头晕、头胀、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随着病情的发展,血压明显而持久地升高,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我们就按病情二定让其休息,可以活动,但不要过劳,当症状较多,血压较高或心、脑、肾等脏器出现病变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饮食上给予低盐、低脂肪和低热量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进含胆固醇多的食物。

另有一些老年病人虽然症状很轻或者根本无症状,在多种疾病并存时,一种疾病可被另一种疾病所掩盖,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肌缺血或发生心肌梗塞时常无胸痛表现。对糖尿病病人,认真做好病情的解释工作是非常重要,必须解除病人的精神负担,使病人了解本病为可以控制的终生慢性疾病,协助病人掌握饮食,分段留尿法等治疗措施。并指导病人动静结合的休息。避免过劳。糖尿病病人皮肤常干燥发痒,易于感染,应勤沐浴,更衣经常保持皮肤卫生,防止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重症者应特别注意头皮和会阴的清洁,瘙痒可用温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衰竭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协助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在饮食上,如吃规定膳食倍感饥饿,不能忍受时,可用煮过多次的菜来充饥,嘱咐病人勿进现定以外的食物以避免影响疗效。

脑卒中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病,血压升高,脉搏浅缓、偏瘫,常有呕吐及消化道出血,重者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死亡,加强护理工作,预防合并症的发生,可降低死亡率。

有位65岁的老人,平时血压190/160mmhg,晨起4:00左右同病房的老年人告诉护士,其突然呕吐,一侧身体不好使,说话不清楚。我们立即去病房侧血压210/180mmhg、脉搏也异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双侧瞳孔度缩小、高热、呼吸不规则,标志病情危重,护士及时通知医师,采取抢救措施,降脑压。饮食给予易消化,高纤维素及流质饮食,预防呛咳,易少量多餐,每日空腔护理三次,保持空腔清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泌尿系统的护理,尿道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恢复期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由小量到大量逐渐增加,每日2-3次,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对失语者加强语言训练。

应验告诉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掌握老年养老员疾病的病理机理,善于观察某些细微的变化及时发现突发性病变,为及时抢救赢得时间。

例如,有一恶性肿瘤中期患者,男性、75岁,存有肿瘤热,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避免高热给病人造成危害,需要细心护理。若体温39-40℃,我们让其病人绝对卧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室内空气应保持新鲜,若通风换气时,要注意病人勿受凉,防止感冒,饮食上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鼓励病人多饮水,补充体内水份以免产生脱水,并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一次。根据病情可随时测量,直到高热降至正常水平。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5

【关键词】老年急诊;特点;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59-01

就目前来看,我国老年人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老年急诊患者的数量也随之上升,从老年急诊的特点、老年疾病的类型以及老年急诊人数等多个方面来看,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高,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显著增多[1]。老年急诊患者中,病情严重,疾病种类复杂,发病时大多数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加上患者家属的恐慌与烦躁,对老年急诊患者的情绪造成严重的影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有一些老年患者的疾病发作比较缓慢,在就诊的时候虽然没有出现急症表现,但是在就诊过程中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变化。为了提高老年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80例老年急诊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急诊室收治的80例老年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在62-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9)岁。41例心血管疾病,19例单纯高血压发作,12例脑血管疾病,5例急性胃肠炎,3例外伤;合并肺部感染25例。

1.2老年急诊特点

1.2.1症状特点

本组大多数老年急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典型。将疼痛作为特征的疾病,经常缺失疼痛症状,例如:急性心肌梗死13例,其中4例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25例,其中有16例没有明显咯痰、咳嗽症状,而以消化系统、精神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就诊;脑梗死8例,其中2例无神经症状。

1.2.2夜间急诊多且重

本组80例患者的临床统计资料显示,老年急诊患者夜间疾病发作的数量要多于白天发作,61例夜间发作,占76.25%;19例白天发作,占23.75%。41例心血管疾病中,13例急性心肌梗死,占31.7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1例夜间发作,占84.62%。其他疾病经常于夜间加重,例如:心脏病并发心功能衰竭,主要在后半夜中出现无法平卧、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发热现象的患者,在夜间的发热温度更高,通常情况下均>38℃;将疼痛作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患者,夜间的疼痛程度相比于白天更加严重。

1.3护理方法

1.3.1加强夜间护理

根据老年急诊患者的夜间急诊多且重特点,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夜间护理的力度,在夜间重点时段中,应当安排急救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值班,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应当重点进行护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当老年急诊患者在夜间出现病情加重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避免老年急诊患者由于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

1.3.2认真、仔细的巡查

急诊护士应当对老年急诊患者进行认真、仔细的巡视,观察患者的面色、行动是否存在困难、精神状态以及神志,对于呼吸困难、面色差、神志不清以及自诉病情严重的患者,立即采用担架或者轮椅将其送至急诊室,并且优先进行救治,必要时给予患者吸氧,防止治疗延误,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1.3.3及时抢救

急诊护士应当实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严重病情,立即告知急诊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护理人员应当了解与掌握急诊抢救知识与技术,熟练抢救器械的应用方法,熟悉不同类型急救药品的用途与使用剂量,还要熟悉中毒所需要使用的拮抗剂与解毒剂,在抢救老年急诊患者中能够快速准确的使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为老年急诊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1.3.4重视急救设备管理

护理人员应当确保各种急救设备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及时补充耗材,派遣专人对急救设备进行管理,定期对急救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制定合理的急救设备保养操作规程。合理的抢救护理措施与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提高老年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条件,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抢救护理流程是保证老年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应当确保抢救设备仪器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防止由于抢救设备仪器出现故障而造成老年急诊患者抢救出现延误,导致抢救失败。

2结果

本组80例老年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抢救护理,均抢救成功,无1例出现死亡,抢救成功率为100%。

3结论

老年急症患者中,大多数为慢性病,由于长期受到病症的折磨,造成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其次,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小病而不愿意到医院中进行诊治,不愿意麻烦自己的子女,主要通过自行服药控制病情,当病情突然加重的时候,大多数老年患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患者出现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增大,产生恐惧、忧郁、绝望的心理;当候诊时间与检查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会加剧患者的焦虑、紧张,这个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患者疾病的发作。因此,老年急症患者的病情变化十分迅速,护理人员应当充分的重视。

大多数老年急诊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均呈现随机性[2]。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巡察力度,实时关注患者病情出现的变化,并且依靠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用尽一切方法挽救老年急诊患者的生命。

本组研究中,80例老年急诊患者经过良好的抢救护理,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100%。与王春燕[3]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急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十分迅速,病情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病情的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迅速将抢救器械仪器准备到位,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护理人员对老年急症患者采取的正确抢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老年急诊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晋华,郑秀云.老年急诊的特点与抢救护理[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8(05):395-396.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6

【关键词】口腔疾病老年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7-0421-0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口腔科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从器官组织到人体各个系统都存在着普遍的、自主的、缓慢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使机体的协同以及各个层次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改变,使人体逐渐向衰老过渡,其特点有细胞损耗增加、功能细胞的大量丢失,而代之无功能的纤维细胞、有害物质或有毒产物的积累,导致细胞中脂褐质逐渐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导致结缔组织化、器官组织功能的退化、纤维化,且神经系统、激素协同机制、免疫协同系统各方面的协调性下降,协同顺序的紊乱,心理上也存在差异。因此老年牙病有其特点和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照顾。

1资料与方法

本组随机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初诊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为65±12岁,对本组患者初诊疾病、并存病及疾病知识、心理特点进行问卷调查,专人咨询并记录。

2结果

牙病种类有龋齿、牙周病、牙髓病、尖周病、楔状缺损、牙齿磨损、口腔粘膜病等。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口腔中常有多个患牙,例如龋齿、重度磨损、楔状缺损、牙周病同时存在,老年人对疼痛的描述也不清楚,其中龋齿约占51.7%,牙周病约占25%,并存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还有个别老年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等,其中高血压有43例、糖尿病有15例、冠心病8例、肾病5例,有的老年患者常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年过65岁的老人60%以上有各种慢性疾病5%―10%患有大脑功能紊乱。

3讨论

3.1老年口腔疾病特点

随着年龄增加牙齿磨耗大,致使邻牙之间的接触关系变得松弛,本来是紧密的点状接触逐渐因咀嚼磨损变为较松弛的面状接触,加之老年人牙龈萎缩,容易形成纵型横型的食物嵌塞,因菌斑形成而发展成邻面龋,其次老年人牙龈萎缩、牙骨质暴露而牙颈部和釉牙骨质界是较薄弱的结构部位,有利于细菌的侵入而形成菌斑,在菌斑下方产生龋损,通过牙骨质进入牙本质形成根面龋。此外老年患者唾液腺萎缩,唾液的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冲洗菌斑的能力减低,易容易形成龋病。在本组中龋病发生率高达51.7%,为老年牙病就医的主要原因。此外老年人常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而致血液循环障碍,血流淤积、牙周组织营养不良、代谢产物堆积,使牙周病发生率增加。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牙骨质暴露,再加上机械摩擦,易造成牙颈部磨损,用不正确的方法刷牙,年龄越大,历史越长,牙颈部磨损也越多,因而楔状缺损较多。由于老年人在长期咀嚼过程中的机械性磨损,使咬合面磨耗,且牙与牙之间的接触关系通过日久天长的磨耗而变得松弛,易造成食物嵌塞,促进邻面龋或牙周病的发生,不均匀的磨耗形成过于尖锐的牙齿边缘和牙尖,还容易刺激和戳伤颊舌粘膜而形成溃疡。

3.2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疼痛感觉、味觉和咀嚼能力等均有改变。听力、视力也减退,老年人心理上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常导致就诊延误:一是性情固执,不易接受他人劝告,对医疗治疗不理解,二是存在紧张或恐惧心理即牙科畏惧症。特别是初诊患者,其原因主要源于对治疗器械的恐惧及其痛感的降低。依据我们问卷调查,约一半以上的老年患者存在牙科恐惧症,而在所有的治疗中最为恐惧的是对拔牙及牙钻的恐惧。以上因素的存在加之老年人行动不便,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未能来医院就诊,拖延甚至放弃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使治疗疾病变得困难,不能达到最佳疗效。

3.3常见并存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并存病发病率增加,老年人并存病中最常见为高血压、糖尿病,其次为冠心病、肾病。

高血压:高血压为老年常见病,本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为19.2%,为主要并存疾病。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以及对口腔科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影响,可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病情加重,使血压升高。此外,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交感神经对血管反射性调节能力减低,治疗长时间躺卧后可引起性低血压的发生。还有甚者高血压继发脑梗塞,不能说话,偏瘫,患者行动不便且无法沟通交流。

糖尿病:随着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口腔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糖尿病是由于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白细胞移动和吞噬能力受抑制,加之血管病变,组织营养差,肉芽组织形成不良,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同时对炎症易感性增加,与牙周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冠心病:由于老年口腔就医基数增加,其冠心病病例也相应增多。冠心病发病较急,危险性大,其中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上下颌骨,甚至以此症状就医,而口腔科治疗时的疼痛等因素可为其发作的诱因。

肾病:由于年龄增大,肾功能减退,肾脏代谢毒素能力降低,机体抵抗力低下且不易疲劳,否则导致病情加重。

4口腔科门诊老年患者护理要点

在口腔科门诊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

4.1紧张心理的克服

老年人治疗前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对治疗不理解及受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影响,故首先应以良好的态度对待,讲话要耐心清楚,对治疗过程进行必要解释。减轻患者精神压力,牙科恐惧症有时成为阻碍老年口腔患者就医的决定性因素,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做各项护理操作要轻巧、及时并予以高质量服务,同时帮助患者,以取得患者信任。

4.2行动不便的帮助

老年人行动迟缓,可帮助搀扶至牙椅上,同时由于腹肌力量差,起坐比较困难,治疗时可使用吸液器或牙椅调至座位以便吐唾液或漱口。

4.3老年口腔特点的护理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松弛,治疗中应控制张口度,老年人咽部反应迟钝,应防止吸入或吞入异物,将牙椅调成与地面成30°50°。

4.4治疗中的护理

治疗中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减低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术中可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容易疲劳,治疗中可适当让患者休息片刻,减轻长时间张口所致的疲劳。

4.5术后护理

治疗完毕后及时告知患者以解除其紧张心情,预先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现象及注意事项。

4.6口腔保健指导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病、牙周病,有缺牙者要及时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多行咀嚼,以产生较多唾液便于清除食物残渣。注意口腔卫生,采用正确刷牙方式,对患者有口腔白斑,长期口腔溃疡不愈或口腔肿瘤可疑者,应及时检查就医。

5口腔门诊并存病的护理

5.1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在治疗前让患者休息片刻再测量血压并记录,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若拔牙患者应先予以降压至正常后方可拔除患牙。轻、中度得高血压并不影响口腔治疗,可于治疗前给予镇静剂。如果收缩压超过年龄12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应使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舒适后在治疗。局麻药应避免使用含血管收缩作用药物,可选用利多卡因,在注射局麻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对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治疗结束后应缓慢坐起,防止性低血压发生,观察10min后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

5.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术后易发生感染,故门诊外科手术应先检查患者空腹血糖,若高于正常水平,应先控制血糖,待正常后方可进行外科手术。并在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因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其内科治疗病程比正常健康患者病程长,不易愈合,治疗过程中适当予以抗生素口服,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避免不必要感染发生。部分患者治疗前若空腹,治疗过程需预防低血糖发生。

5.3冠心病患者护理

对近期曾有心绞痛或6个月以内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口腔科治疗应适当延缓,先期内科检查及治疗,对于无禁忌症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口腔科治疗时,需常规配备心血管扩张药物、氧气与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

5.4肾病患者护理

对于急性肾病患者或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若进行口腔外科手术应尽量避免。慢性肾病恢复期患者口腔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应选择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服药后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并告知患者由于其抵抗力差,应多休息,且易并发感染,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5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7

关键词:骨科;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

引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做好他们的护理工作,无疑是骨伤科临床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

1老年人骨伤特点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与关节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的增高,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常见于老年骨质疏松者。①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使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骼丧失正常的载荷能力,以致较轻微的损伤,甚至躯体自身的重力即可造成骨结构破坏、骨连续中断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骨质疏松被认为是骨骼功能衰竭的表现。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是脊柱,尤其是胸腰段椎体,扭闪均有引起,一般第一次轻微外伤,患者仍能站立行走,不甚疼痛,往往失治。第二次再有轻微外伤时,腰部疼痛加剧,摄x线片或miR检查时往往有新鲜压缩性骨折,又有陈旧性骨折,胸腰段呈后突畸形,其它好发部位是股骨颈部、肱骨外科颈部位、桡骨远端等。③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机制主要是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本身机械强度降低,对抗外加应力的功能减弱,遇到超过骨骼机械强度的外在应力,尤其是脊椎骨折,仅由于骨折平面以上躯体自身重力的作用,加之腰部肌肉强力收缩即可发生骨折。所以,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只是腰部闪挫伤即可致脊椎骨折。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相关外,还与暴力大小、作用力的方向及骨折好发部位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是骨骼本身退化与骨骼外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⑤老年骨折的诊断与年轻人不同,因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差,如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股骨颈的嵌插骨折,因疼痛较轻,甚至不疼,功能受限不明显而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身高变短或者驼背畸形提示存在椎体的楔形变或压缩性骨折,老年人如身高较青年时低4cm以上,则提示存在重度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骨折,则是2个椎体或2个以上椎体发生骨折,患者自身躯体的重力作用即可造成椎体的变形与压缩。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不仅治疗骨折,亦要防治并发症,防治结合,估计和预测疗效及预后是老年骨折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老年人本人及家属对骨折治疗不积极,无信心,不配合等,只有50%的老年性骨折得到有效治疗。对股骨颈、转子部、外科颈骨折一般多采取手术治疗,对胸腰段骨折一般多用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对骨质疏松骨折在常规治疗骨折的同时,选用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3次,每次1支(50u),效果甚佳。降钙素可降低骨丢失,对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有止痛作用。亦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配合体能锻炼,增加日光照射时间,增加含钙量高的食物,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等。

2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

一旦遇到骨折,患者首先要做到的是静观别动,尤其不能搓揉。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包括:①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应先止血和消毒及包扎伤口。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②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③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④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⑤如果受伤的老人脖子或腰背疼痛,这时要注意不能胡乱扶、抬伤者,一定要保持其脊柱部位处于伸直状态,绝对不能坐起来,以免压迫脊髓造成下肢瘫痪,最好在保持平卧位的状态下送往医院[2]。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

摔伤导致骨折,会造成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畸形[3]。因此摔伤后不可用力揉按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时可使用冰敷。

3老年骨伤患者护理

3.1心理护理

3.1.1文明礼貌,亲切体贴,在患者心中留下好印象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尤其对老年患者,讲求文明礼貌是护患交谈的原则。根据病情选择好卧床,搬动时动作应轻盈,切不可用力过猛,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1.2确立远期治疗目标,做好出院指导

病人要出院了,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到此结束。还要为病人做好出院后的护理指导,让他们在心理上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4]

3.2营养护理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骨折患者饮食有四点禁忌:忌偏食,保证骨折患者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忌食难消化之物;忌少喝水,患者活动少,肠蠕动减弱,饮水减少,就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忌过多食用白糖。在给病人作饮食指导时,要注意病人是否并存原发病.应根据老年人自身体质特点,如合并糖尿病的需给予低糖或无糖饮食.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需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等。

3.3疼痛护理

3.3.1保护病人皮肤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对病人的皮肤应每日用温水清洗1次,局部皮肤可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天2次或3次,促进血液循环。但有些部位不主张按摩,如已经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已经破溃的皮肤等。

3.3.2减少对局部的压力

应用气垫床,并经常翻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般2~3h更换1次,翻身时注意避免直接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如果病情不允许翻身的,可把手伸进臀下或在骨突处进行按摩,以防止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压疮。

3.3.3其他注意事项

对有些和各种原因不能翻身的病人,可采取侧卧位倾斜3o°,对预防压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采用这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不正确时,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以帮助病人摆正。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松软合适不要过紧,经常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的改变,以免肢端坏死。对易出现压疮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7]。

4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4.1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脏收缩相对减弱,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5]。此类病人一经住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防止骨折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及适量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

5结语

做好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要根据老年骨科病人的特点,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和疼痛护理,并积极的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这要求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为病人着想,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充分体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理解老人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以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准确的护理操作取得老年人的信赖,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11]。

参考文献

1吕志瑶.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356-1357.

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月

3刘艳丽,刘丽珍.骨科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6,14(2):31-32.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8

急腹症是外科急症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因生理老化免疫防御能力低下,对外界刺激的应答反应减弱,加之多数患者中有老年伴随疾病,心理状态与正常人不同,如延误诊治可造成严重后果。我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了37例老年急腹症患者,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结合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实施了系统完善的护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37例,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9岁。其中慢性阑尾炎10例,急性胆囊炎、胆结石症6例,腹股沟庙嵌顿9例,肠梗阻5例,消化道溃疡并出血3例,腹膜炎4例。合并症:冠心病3例,慢性呼吸道疾患2例,前列腺增生5例,高血压、高血脂3例,糖尿病3例。

2老年急腹症的特点

老年患者对疼痛反应不敏感,对于炎症性疾病往往存在发病时间长,而就诊时间晚的问题,本组病例从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为5~7d;抵抗力弱,病情变化快,机体反应能力差,常出现临床症状、腹部体征与实验室检查不相符合的情况;老年人多合并内科疾病,各脏器功能衰退,机体的代偿能力、适应能力下降;记忆力差,反应迟钝,对病史讲述不清易误诊漏诊,延误疾病的治疗。本组有5例患者入院时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约占13.5%。

3护理

3.1术前护理对老年人,除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外,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应尽量予以满足,给其安慰和鼓励,耐心、细致的做好术前解释,使其了解所患疾患、治疗手段及治疗效果,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和不安心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病情严重者,建立特别记录,警惕休克的发生。首次测血压时,应详细询问有无高血压病史,以供参考。观察腹痛性质、程度、范围的改变,除根据患者的主诉外,要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姿势,必要时进行腹部检查。随时注意腹部体征的变化,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在观察病情时应综合分析,明确诊断后及早手术。对于诊断不明者,如病情变化迅速,有手术指征,应及时剖腹探查。严格卧床,减少搬动,以免病情加重。若生命体征平稳,应取半卧位,有利于减轻腹痛、腹胀和炎症局限。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输液,以补充电解质并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补液时输液速度不易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

3.2术后护理①根据老年人器官功能及维持内环稳定功能减退的特点,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将合并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置iCU病房进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异常,随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对糖尿病患者,每日监侧血糖、尿糖的变化,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胰岛素的用量;②术后切口疼痛,多在麻醉作用消失后逐渐加剧。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使心肌耗氧增加,而诱发心律失常。为此,要针对患者不同情况,细心观察和排除可能引起或加重切口疼痛的原因,对原因明确的切口疼痛,给予预防用药,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避免诱发心脏疾病;③老年人肺弹性及胸腔顺应性降低,加之气管、支气管黏膜纤毛上皮清除功能和咳嗽反射减弱,增加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应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协助指导有效排痰,可取雾化吸入后轻叩背部。由下至上,由轻至重。同时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卫生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紫外线照射,避免院内交叉感染;④腹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慢易并发肠粘连,因此医护人员应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其体力、承受力适当活动;对体弱病重,有并发症及限制活动的患者,仍应坚持卧床活动或给予穴位封闭,以促进肠功能恢复;⑤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口腔炎症,术后早期活动的患者应督促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禁食患者常规口腔护理。老年人皮下脂肪减少,汗腺萎缩,以致皮肤干燥、皱褶多、易破损干裂而引起感染,因此应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经常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发生。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9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特点 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岁,连续三日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者。该病分2型:(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混合性高血压收缩压》≥40mmHg,舒张压≥90mmHg。

       1.1血压波动大,主要是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表现为血压忽高忽低。

       1.2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大多数老年人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常常大于160mmHg,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小于90mmHg,同时常伴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不适表现。

       1.3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眼花时,有直立位低血压表现,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缓慢。

       1.4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2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 

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要做好护理工作。

       2.1高血压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因此家人要给予照顾体贴,减少其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与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2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起居非常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病人应适当进行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2.3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主要是坚持低钠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脂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和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2.4高血压患者平时要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在冬天要注意保暖;戒烟;预防便秘;节制性生活等。

       2.5预防体位性低血压。要避免久站不动,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如果一旦发生低血压要立即平卧,抬高足部,就可以缓解。

       2.6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调整药物的使用,血压不要降得过快、过低。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下次服药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物。

       3 小结

       我国老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是25%~35%,对于老年高血压,一是降低血压,控制症状,二是防止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三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适当的护理。提倡人人养成合理的卫生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保持乐观情绪。

老年护理的特点篇10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①据统计,45岁以上患者占同期鼻出血住院患者的52%。这40例老年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5~59岁29例,60岁以上11例。②病发时间:1~3月份15例,4~6月份8例,7~9月份5例,10~12月份12例,秋冬季较春夏季多。③出血原因:血管因素,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1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8例,局部因素5例,原因不明4例,劳累过度、上感发热4例。④出血部位:鼻一鼻咽血管丝丛出血16例,鼻中隔中部4例,鼻中隔顶部7例,鼻中隔易出血区9例,部位不明4例。⑤出血次数:3次以上者29例,失血量500ml以上者14例,血红蛋白

1.2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全部患者均不同次数的行前鼻孔细纱条填塞,其中并用后鼻孔填塞者21例,行鼻中隔粘膜分离术5例,血管结扎2例,腭大也注射利用卡因4例,输血2例。老年人严重鼻出血多伴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全身疾病引起,不可忽视病因治疗及相应的全身治疗,④对高血压鼻出血患者.降低血压是和防止再出血的最好有效方法;[1]⑤合理应用止血药,大多数老年鼻出血是由于高血压血管脆性大所致,而不是凝血和机制障碍,因此,止血剂应用只能作为辅助治疗[2];根据患者失血量给补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液、输盘;应用抗生素特别对后鼻孔栓塞者,预防感染尤为重要。(2)局部治疗:前后鼻孔检塞是控制活动性鼻出血的最有效方法,本组38例严重活动性出血患者均进行前或后鼻孔栓塞,最多达3次。笔者的体会是,看清楚出血点,做定点栓塞效果最好。对鼻腔血管实出粘膜表面的出血点,待压迫止血后行烧灼治疗可防止再出血。后鼻孔栓塞对患者痛苦大,最好先用卡因加少许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鼻腔粘膜,后再塞,栓塞时动作要轻、快,以减少患者痛苦及鼻腔粘膜机械损伤。对予鼻腔栓塞后仍有出血倾向者可行腭大孔或翼腭窝注射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封,加强止血效果。[3]镇静对鼻出血者甚为重要,可阻止出血的恶性循环,减少出血量,稳定患者情绪,制止和防止再出血。但对肺实质性病变者要谨慎用静剂,常用鲁米那、安定、吗啡。本文患者治疗效果均满意,无死亡病例。

2护理措施

2.1老年人鼻出血特点:①随着老年人机体组织器官的进行性衰退,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脆性增加,鼻腔黏膜也逐渐萎缩变薄,而且鼻黏膜是人体最表浅、最薄、脆性大、最易破裂出血的血管,常因干燥、皲裂、外伤以及血管压力突增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老年人患慢性全身疾病多、对疾病的抵抗力低、组织修复能力差,因而老年人鼻出血不易自止,且出血量大,多表现为重度或顽固性出血,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危及生命。②老年人鼻出血来势汹涌,不易制止,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加上血管脆性大,增性差,静脉管壁薄,周围又无肌组织,因丽缺乏收缩力,再则出血部位多来自鼻一鼻咽血管丛,从解剖学上讲,鼻腔后端蝶腭动脉出蝶腭孔后进人鼻区分支部位,是急聚转变处,血管压力高,故出血较猛,不易止住,危险性大。③节季:秋冬季轻春夏季多,冬季气温和湿度低,空气干燥,使粘膜脱水,降低纤毛运动功能,增加血管和粘膜萎缩,采细胞分泌功能降低,故大多数鼻出发生在天气寒冷和温度降低时。④性别,本组男多于女为1.8:1,男性嗜烟、酒较女性多;并体力劳动强度大,情绪多激动。

2.2护理措施:当患者治疗完毕回病房后,首先让患者采取舒适,即半坐位,要消除患者紧张心理,态度要和蔼。保持病房安静、清洁。若患者口中有渗出的血液,嘱患者将血液吐出,以免引起呕吐。对前后鼻孔填塞的患者应注意其口腔卫生,必要时给予0.9%naCl溶液漱口,每天三次。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填塞时间不宜少于48小时,最好72小时或更晚些时间。过早抽除,往往再出血。若要重填塞,更增加患者痛苦。在抗生素应用上未发生鼻腔内栓塞物时间过长引起继发感染。观察出血情况,并记录出血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与休克现象,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对症处理。如果患者感到头部胀痛,心烦时,护士应耐心的告知患者不要紧张,这一症状与鼻腔填塞物有关,如果有恶心或呕吐与血液咽下有关。[4]鼻腔填塞物拔出后症状都会缓解。做好出院后的健康宣教,老年患者体质较差,应该嘱患者出院后注意房间的温度不宜过高,湿度要保持在70%~75%,多吃营养、纤维素含量高的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挖鼻孔等。有条件者应每天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使疾病的治疗和恢复达到最佳状态。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系统的治疗。执行医嘱给予镇静、降压、止血、抗感染及补充血容量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全面的护理,使鼻出血患者在拔出填塞物后早日康复出院。[5]

参考文献

[1]龚正鹏,林尚泽.综合医院耳鼻咽喉科老年住院患者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6:420.

[2]边艳芬,边小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严重鼻衄118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5):239.

[3]赵铭辉.中老年人鼻出血48例临床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