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指导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8:02

产业指导意见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实施规模化种植为着力点,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

围绕成大线、环海路、疏港路,重点打造16个无花果产业基地、8大无花果采摘园。到2015年,全区无花果成片栽植总面积达5万亩,鲜果产量达10万吨,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无花果及相关联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无花果产业成为我区农业支柱性产业,我区成为国内最大的无花果产业化基地、优质无花果主产区、一流的无花果技术研发中心和最大的无花果集散地。

三、工作重点

(一)充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妥善做好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工作。有条件的村和社区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主体,如无花果专业大户、无花果经纪人、无花果专业合作社、无花果专业村等。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村村通”和小流域治理工作,加强无花果特色种植区田间作业道路建设,保证产品运输顺畅。充分利用病险水库、塘坝加固改造,推进排灌设施配套,推广管灌、滴灌、微灌节水技术,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无花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强化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搭建两个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一个产业服务体系。两个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分别是:依托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大学分校、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聘请一流农业专家,组建无花果特色产业研究中心,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扶持无花果加工企业建设研发中心,重点研究产品精深加工。一个产业服务体系是建立区镇村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将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一线。实行无花果系列技术研发攻关立项、评估、审批、专家验收、成果认定制度,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研发资金1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办法用于无花果系列技术研发项目攻关。

(四)培育无花果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对以无花果特色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优先为其申报国家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予以表彰奖励。

(五)打造无花果特色品牌。以“绿色、安全、健康”为目标,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从田间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全程控制,尽快形成统一的生产、加工、运销规范,打造有竞争力、美誉度高的质量安全品牌。

(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无花果专业合作社、龙头加工企业、龙头流通企业的作用,大力拓展国内大中型城市消费市场。积极发展无花果采摘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无花果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依托无花果合作社、经纪人,通过农超对接、直供基地和直供点建设,推动无花果进商场、进超市、进社区、进企业。大力发展鲜果冷链运输,拓宽对周边城市和地区的无花果销售渠道。发挥无花果网站的作用,及时收集、整理、预测、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无花果产业发展办公室、无花果研究所和无花果研究会要发挥职能作用,做好高层次无花果产业发展专家的引进工作,推广无花果种植管理加工新技术,推动我区无花果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继续执行《无花果产业和村办加工项目奖励办法》奖励扶持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5年底。

(三)对区内无花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税收返还奖励政策。自本意见实施之日起3年内,第一年给予企业当年缴纳地方级税收区级留成部分50%奖励,第二年给予40%奖励,第三年给予30%奖励。

(四)鼓励企业开拓无花果系列产品市场。企业参加管委和市政府组织的展会活动,每次补助境内展位费及相关费用1万元、境外展位费及相关费用3万元。省、市两级补助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负担。

产业指导意见篇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发展现代林业、推动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关系到整体规划实施的进展和效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市各项林业决策和部署,进一步加大重点区域建设步伐,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深化改革,依靠科技和体制创新,加强林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林业科学发展,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狠抓森林防火工作,完成全县林改工作和退耕还林工作任务,为建设“生态、和谐”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工作

1、加快重点乡镇、社区、村庄、单位园林式绿化步伐。各乡镇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把乡镇、社区、村庄及其道路绿化作为一项硬措施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进一步促进乡镇、村庄、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为加快我县新农村绿化美化工作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县级各单位要积极创建园林式绿化工作,创造条件,开展拆墙透绿、见逢插绿、建立绿色花园,创建优美工作环境。

2、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工作。全民义务植树是赋予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乡镇要加大宣传力度,激发人民造林、爱林意识。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要利用村旁、路旁、河旁、地旁、院旁栽植经济林、用材林、风景树等,完成年度65万株义务植树任务。

3、着力抓好城区四山绿化工作。所有县级单位实行以资代劳,收取绿化费,由林业局组织专业队进行实施,主要用于城区四山绿化美化工作。各乡镇机关单位职工绿化费由乡镇政府收取,用于本乡镇造林绿化工作。

4、突出重点,抓好重要区域绿化工作。一是全力抓好黄河沿岸绿化工作。林业局要按照景区绿化项目任务,及时搞好项目的设计及报批工作,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公开招投标程序,在三月上旬及时组织,尽快开始施工,尤其是要严把苗木质量和栽植技术关,确保景区绿化工作高质量按期完成。二是抓好绿色长廊建设。今年绿色长廊建设1.71万亩,林业局要结合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和市、县确定的生态建设项目向绿色长廊建设倾斜,资金捆绑使用,确保绿色长廊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三是实施好飞播工作,做好前期资金积累,争取在宜播季节完成任务。

5、全面完成育苗任务。各乡镇、国有林场要按照下达的400亩育苗指标,动员组织群众、职工积极育苗,把任务落实到地块,林业部门要对育苗户进行造册登记,积极引导,培育优苗壮苗,为全县造林绿化提供优质苗木。

(二)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作

认真抓好退耕还林工作。退耕还林要认真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认真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项目,2012年补植补造项目总面积5000亩,林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完成规划设计,搞好苗木组织调运工作。相关乡镇要按照安排,组织劳力实施,4月底前完成补植补造任务。二是认真完成历年不合格面积的补植工作,各乡镇务必精心部署,夯实责任,抓好落实,4月底前要全面完成。三是认真做好2012年阶段验收工作,各乡镇要根据退耕办的安排,及时完善到期需验收的地块,确保验收达标。四是认真开展政策兑现工作,各乡镇要在落实政策兑现前,进行认真检查验收,按照验收结果进行兑现,验收不达标的坚决不予以兑现。五是认真搞好封山禁牧工作,各乡镇要依托乡镇“三位一体”管护机构,依法查处违规放牧行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三)扎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

各乡镇务必树立长远和大局意识,继续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集中精力,强化措施,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深化改革发展林业经济上来。积极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林农在依法、自愿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走向联合,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实现规模化经营。全面推进林权抵押货款工作,扶持引导群众发展林业产业,为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林改目标打好基础。

(四)狠抓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工作继续实行属地管理和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一是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火意识;二是要从堵塞火源漏洞入手,强化火源管理,落实“呆、傻、疯、低智”人员监护责任制,把防火责任层层落到实处;三是要加强对防火工作的领导和扑火队伍的管理、培训和演练,年内各乡镇半专业扑火队和林场半专业扑火队专题培训不得少于2次;四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防火值班、带班和报告制度,及时做好火灾案件的查处,切实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2‰以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不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五)加强林政管理工作

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林业站及基层林业单位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进一步加强林政管理,落实责任,严厉打击乱砍乱伐乱挖林木、乱捕乱猎野生动物、违规占用林业用地等不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各乡镇、相关部门一定要树立“抓林业就是抓环境”的责任意识,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各单位行政一把手作为林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把责任落实到人到户,明确职责,细化任务,确保林业生产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产业指导意见篇3

为适应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司法解释及全国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我省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人民法院对于经过注册登记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出资人未出资或者出资未达到法定最低限额,以后亦未在实际经营中形成独立财产的企业,应当认定其不具有破产主体资格,不予受理债务人或债权人的破产申请。但企业在以后的生产经营中已形成独立的财产并具备企业法人实质要件的企业,应当认定其具有破产主体资格,可以受理债务人或债权人的破产申请。二、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后,根据破产企业的具体情况,暂未进行破产宣告的,如企业原管理组织不能正常履行管理职责,应成立企业监管组;如受理破产后随即进行破产宣告的,可不成立企业监管组,但应及时成立清算组,负责处理破产企业的相关事务。三、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后,应在法定期限内进行破产受理公告。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投资主体一方或数方为外资的企业,或者债权人在境外、省外的企业,应当在《人民法院报》或全国有影响的报纸上刊登公告;其他企业的破产受理公告,应当在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刊登。四、人民法院受理企业破产案件后,在清算组成立前,应当自行负责债权人申报债权的登记工作;在清算组成立后,此项工作移交清算组负责,但人民法院应监督指导清算组依法进行申报债权的登记工作。五、人民法院受理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后,对于已经查实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同时进行破产宣告;对于企业具有破产障碍的,或者具备和解、整顿可能的,不应同时进行破产宣告,应当在解决上述问题后再决定是否进行破产宣告。非国有企业符合前款宣告破产情形的,人民法院可直接裁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六、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对于破产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的破产企业,可以不召开债权人会议,提前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对于参加债权人会议的人数不足应到人数半数的,仍开债权人会议,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以半数以上通过有关决议,但该债权人会议所通过的有关决议不得违反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强制性规定。七、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后,应当及时成立清算组。其中国有企业的清算组成员应当从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人民银行以及清算中介机构的有关人员中产生;非国有企业的清算组成员应当主要从会计师、律师等清算中介机构中产生。八、人民法院在处理企业破产财产中,对于实物财产的变现,应当由清算组依法委托进行评估和拍卖。第一次拍卖的保留价应当按照评估价确定。第一次拍卖最高价未达到保留价时,应当继续拍卖,每次拍卖的保留价可在前次拍卖的保留价的基础上降低百分之十,经过三次拍卖仍不能成交时,可经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裁定将实物按最后一次拍卖的保留价直接分配给债权人。九、人民法院在破产财产分配中,对于职工工资、医疗费、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等计算标准及具体数额,应由清算组报当地人民政府劳动或社会保障部门确定后,再按破产债权的顺序进行分配。十、人民法院在裁定终结破产程序后,可以根据破产企业的具体情况,保留清算组或者清算组部分成员,负责处理善后事务。十一、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的监督指导。对不服下级人民法院裁定,申请人或被申请人依法可以上诉或申诉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以裁定方式作出处理。对发现下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中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上级人民法院应当以通知的方式要求其纠正,下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接到通知后十五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报告有关情况。对下级人民法院违反规定且拒不接受上级人民法院纠正意见的,上级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裁定撤销相关行为。

产业指导意见篇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的发展战略,以园区为载体,合理制定产业规划布局;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多招扶强“龙头”项目;以产业链条为纽带,填空招齐配套企业;以市场为主体,强化政府引导,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粗放招商向产业招商的转变。通过市县联动、组团推进、考核奖励、创优环境,不断推进产业集聚,为“决战工业6000亿”提供坚实的项目保障。

二、指导原则

(1)产业集聚原则。按照布局集中,资金、人力集中,用地集约的要求,提升产业集聚的广度和深度。

(2)突出重点原则。注重面向大企业集团,特别是央企、省属企业招商;注重大企业升级改造招商;注重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填空式招商;注重对重点地区产业转移招商;注重回乡创业招商。

(3)优化合作原则。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各地开展信息共享和项目流动。对于招商项目,对外一起抓,引进再分家。

(4)鼓励拓展原则。各地在重点发展十大产业的同时,可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拓展新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产业定位和招商思路

根据市十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瞄准招引龙头企业、填空招齐配套项目的要求,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十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500亿元,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和区域产业集群品牌。

(一)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已形成原油加工、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布局。一是以中石化分公司为龙头,以浔阳区工业集中区、庐山区城东港区为集聚地的原油综合加工产业;二是以新康达化工、天赐化工、之江化工等为主的,以湖口县、彭泽县为集聚地的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中石化分公司目前拥有原油综合加工500万吨/年、聚丙烯10万吨/年生产能力。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强力推进石化扩能改造和庐山区城东港区石化工业园建设,至2015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提升到1000万吨/年,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千万吨级炼油化工基地。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精炼成品油;苯类产品深加工(px);大型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合成材料;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高效、低毒、安全新型化肥、农药;环保染料等各类化工中间体;丙烯酸酯等节能环保型涂料;氯碱系列产品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地以及中石化等央企。重点引进落户到:

(二)钢铁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我市钢铁产业主要以钢厂为主,目前可年产100万吨建材用钢、150万吨线材钢、150万吨板材钢,2011年底将形成550万吨的钢铁生产能力。目前正加快推进新钢、萍钢合资建设的600万吨优质钢材项目,届时将形成全省最大的千万吨级优质钢材生产基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推进钢厂升级改造,同时加快推进新钢、萍钢合资建设的600万吨优质钢材项目。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镀锌板和涂镀层板等高附加值板材制造;优质高碳硬线材制造;齿轮钢、轴承钢等优质钢制造;高速重载铁路用钢制造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钢铁企业所在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三)有色冶金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已形成以修水中国五矿香炉山钨业、修水湘赣有色金属、巨通钨业、县城门山铜矿、瑞昌武山铜矿、湖口铅锌冶炼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冶金工业发展格局。其中,江铜铅锌冶炼项目年产电铅20万吨、电锌20万吨、硫酸56万吨。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江铜铅锌冶炼项目建设进度,形成40万吨铅锌/年生产规模;积极抓好攀森新材料镍粒合金项目,形成25万吨/年多元金属镍粒生产规模。同时,努力引进中铝集团、华友钴业、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厦门钨业等有色冶金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铜、铅、锌、镍、钴、钨、钼、钒等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碳酸钙深加工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已形成棉、麻、丝、化纤、针织、印染、服装等为主体的大纺织格局。全市纱锭150万锭,布机3000多台,印染生产线8条,化纤生产能力20万吨/年,服装年生产能力2亿件套。目前已形成以共青城市为主的服装产业集群,以彭泽县、德安县、瑞昌市为主的棉纺产业集群,以庐山区、湖口县为主的化纤产业集群。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龙达化纤二期、赛得利化纤三期及恒生大化纤60万吨溶解浆、40万吨粘胶纤维项目的实施进程,力争3~5年内全市粘胶纤维产能由目前的年20万吨提升到年1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粘胶纤维生产基地。同时,努力承接山东海龙、澳洋科技、新乡化纤等纺织服装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以女装、童装、裤类为主的梭织服装及针织服装的系列化产品开发;以服装面料、衬纱、辅料织造、印染等为主的产业链项目;粘胶类无纺布类产品开发;色纤维染整、麻灰纱产品开发;大型缫丝项目;丝织品、丝棉类寝具用品生产;大型纺织服装市场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等纺织服装业发达地区。重点引进落户到

(五)汽车船舶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

(1)汽车。我市目前拥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1家、专用改装车生产企业1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近50家(其中规模以上16家)。昌河铃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具备年产整车10万辆、发动机10万台的生产能力;江氧有限公司年生产运输低温液体化工原料的改装车500台。

(2)船舶。我市是长江流域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拥有江州造船、江新造船、银星造船等规模以上造船企业13家,船舶配套企业6家,研究所2家,三年内全市船舶生产能力有望达到200万载重吨。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抓住昌河汽车与长安集团战略重组的发展契机,提升发动机及汽车生产规模,至2012年在开发区形成20~30万辆汽车及3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加快海天设备制造项目建设,配套船舶制造企业船用锅炉。同时,努力承接米其林轮胎、黄山金马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等汽车船舶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

(1)汽车:底盘、转向系统;悬挂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汽车仪表、倒车雷达、导航仪生产;汽车零配件专业市场建设等项目。

(2)船舶:游艇制造;船用舾装件制造;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如:船用锅炉、机控设备、污水处理设备、通讯导航设备、消防设备、船用照明系统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

(1)汽车。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2)船舶。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六)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聚集在开发区和共青城市,

一是以铨讯数码、三诺电子、翰森科技等为龙头的开发区集聚地。

二是以赛龙手机为龙头的共青城市集聚地,2011年可实现年产手机2000万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扶持铨讯数码相机、赛龙手机做大做强。铨讯数码相机三年内力争形成2000万台数码相机的生产规模,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共青城1万亩手机产业园,全力将共青城市打造成全国第四大手机生产基地。同时,努力引进索尼、三星、华硕、海信、联想、创维等电子信息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手机制造;数码相机、导航仪制造;电子产品关联配套件制造;模具、注塑、喷头和手机、数码相机铝质机身外壳制造等项目。

4、招商重点方向及落户地区。主要面向等地。重点引进落户到:。

(七)新能源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我市的新能源产业主要以光伏、风力发电为主,一是以旭阳雷迪、旭阳光电、共晶光伏、华航太阳能为主的开发区、共青城市太阳能光伏产业,三年内将达到5000兆瓦单晶硅、多晶硅片的生产能力;二是以彭泽核电、老爷庙风电、矶山湖风电、长岭风电、大岭风电、长能风电为主的核电、风力发电产业,力争形成全省最大的风力发电基地和以长能风电项目为主的发电装备制造基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旭阳雷迪、共晶光伏、超日光伏做大做强。同时,努力承接尚德太阳能、台湾联电、美国第一太阳能等新能源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上游单晶及多晶硅片;储能电池、薄膜电池和电池组件;逆变器、控制器、光伏玻璃基板、电池背板等辅助类产品;坩埚、磨料、切割液、清洗液、碳化硅等耗材类产品生产等项目。

(八)非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一是以星火有机硅厂为主的有机硅产业,已具备年产3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规模,并已形成年产3万吨高温胶、3万吨107胶、1万吨硅油、5000吨气相二氧化硅的生产能力。2015年可形成70万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规模;二是以巨石玻纤、长江玻纤为主的玻纤产业。巨石集团公司至2012可年产35万吨玻纤;三是亚东水泥、庐山海螺水泥、鑫山水泥、三环水泥、兰丰水泥、南方水泥等企业为主的新型干法水泥及新型建材业,三年内可达3000万吨/年的水泥生产能力;四是以诺贝尔、安拿度陶瓷为主的建筑陶瓷业,预计三年内可形成5000万平米的建筑陶瓷及300万件耐热陶瓷的年生产能力。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蓝星星火有机硅、亚东水泥、巨石玻纤、诺贝尔陶瓷、中节能石英做大做强。同时,努力承接硅宝科技、新安股份、斯米特、广东中源企业集团等非金属新材料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等硅产品项目;矿渣水泥、微粉水泥等资源利用项目;混凝土管桩、预制构件、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等建材项目;各类覆铜板、玻璃纤维电子布等电子材料生产、与光伏产业配套的白玻璃生产等项目。

(九)节能电器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一是以志高空调、挪宝空调、金淞空调为主的空调产业,目前已具备年产300万台空调生产能力,预计三年内可形成年产1000万台空调生产能力;二是以武宁县节能灯、开发区LeD产业园为主的节能照明产业,全力打造中国中部电光源产业基地;三是以开发区、德安县为重点的电子温控产品系列,预计三年内国内市场份额可达40%左右,形成全国重要的电子温控产品生产基地。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志高空调做强做大,同时,努力承接格力、美的、格兰仕等节能电器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引进压缩机、电子控制器、电机、电容、铜业、铝业等相关配套项目;室内照明、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等终端应用产品制造项目;大功率LeD外延片及芯片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储能蓄电池等应用产品制造等项目。

(十)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1、产业现状及优势。目前我市已形成一是以中粮集团油脂、嘉盛粮油、德润油脂等为主的粮油加工产业;二是以博莱集团、艾格菲种猪、修水国鸿肉禽食品加工、永修林森牧业为主的畜禽制品加工产业;三是以美庐乳业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产业;四是以鄱湖水产、赤湖水产、矶山湖水产、太泊湖水产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产业;五是以“庐山云雾”、“宁红”、水梨、蔬菜等产品为主的茶叶果蔬加工产业。

2、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全力支持中粮油脂做大做强,力争三年内形成150万吨油脂生产能力,加快建设中粮百亿产业园项目。同时,努力承接中绿食品、通威集团等绿色食品行业前50强龙头企业。

3、大力招引配套项目。大型粮油深加工;大型茶油、茶叶种植及精深加工基地;引进水产品和肉类的保鲜冷冻、真空包装等副产品一条龙深加工基地;大型水产品流通;采用先进技术的果汁、果品等果蔬深加工;旅游休闲食品加工;畜禽生物制品生产等项目。

四、促进政策与主要措施

1、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按照“一个产业、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招商组团、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方式,建立责任明确、务实高效的产业招商机制。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产业招商工作,负责产业招商的调度、督查和考核等工作。

2、强化扶持加大激励。一是建立产业招商促进基金。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十大产业招商促进基金,主要用于产业招商组团活动经费及考核奖励。二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对项目要对外一起抓,引进再分家。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严把新上项目入口关、布局关,科学合理指导项目分布。建立项目引进地和落户地的招商引资成绩和税收利益分享机制,调动多方积极性。

3、强化保障倾力服务。建立优先保障机制,引导资源向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一要优先保障用地,积极整合土地资源,建立集约、高效、合理的用地机制,为产业链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二要优先保障融资,建立强有力的产业项目投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模式,积极支持重大产业项目的引进、落户及企业的增资扩能,做大做强;三要优先保障用工,加大用工服务力度,对重点骨干企业及重点产业项目的新增用工,给予用工培训,同时积极做好新市民公寓建设,优先满足重点产业项目用工需求;四要优先保障十大产业集群国家、省市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五要加大十大集群产业的宣传力度,打造注意力经济;六要建立健全十大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避免恶性竞争。

4、强化考核加强引导。一是针对各县(市、区),将产业招商纳入市招商引资考评体系,科学细化产业招商考核指标,通过科学考核引导项目向十大产业集聚;二是针对各市直部门,将产业招商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作为加分项考核,按照与县(市、区)不重复考核、不分享指标的原则,对年内独立引进且开工建设的十大产业重大项目,予以加分奖励。

产业指导意见篇5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及其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化解资源环境约束、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支持各行各业的创新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和关键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经过“*”时期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但是,产业大而不强,集中体现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人才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方面。为切实抓住当前世界信息技术变革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把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升信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实现产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倍增效应和支撑作用,指导“*”期间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把增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持续做大、加快做强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针对发展瓶颈、面向重大应用,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消除阻碍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协同配合和创新资源的整合,推动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2.坚持政策引导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作用,制定和实施推动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营造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环境,着力增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针对应用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技术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

3.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着眼长远的前沿技术、关系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根本利益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制约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技术、丰富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应用技术。以点带面,通过重点突破,提升全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4.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原始创新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能够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领域前沿技术,集中力量,超前部署,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促进技术和业务的有机融合,形成更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努力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重大工程或专项,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起来,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提高重要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

5.坚持自主创新与走国际化道路相结合。立足自主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间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深化合作层次。主动融入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的大环境,有效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加快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

6.坚持科研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制定标准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在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显著增加知识产权积累,积极制定与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核心技术的突破、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要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

7.坚持技术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通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更好地支撑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好地支撑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挖掘和创造技术、产品和业务的新需求和新市场,形成信息技术创新与信息技术应用良性互动的局面。

8.坚持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相结合。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促进军民技术相互转移,互动发展;健全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提高军民两用电子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三)发展目标

“*”末,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比较完善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集成电路、软件和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突破发展瓶颈的能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以及汇聚创新成果的若干产业集群;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初步形成自主创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四)发展重点

1.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在核心电子器件、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等重点领域,实现技术跃升。

2.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及专用设备等核心基础产业;在高性能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下一代网络、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家庭网络、智能终端、汽车计算平台、无线射频识别和传感器网络等领域掌握关键技术,培育产业群。

3.围绕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掌握网络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4.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和数字内容技术,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和推广。

5.围绕推进“三网融合”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开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构建无处不在、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

三、发挥政策引导,营造创新环境

(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争取国家财政对信息产业科研开发投入的稳定增长,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竞争前的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先进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持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财政资金的投入和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六)推动制定和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激励政策,营造有利于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税收环境

推动制定并贯彻落实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经认定的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所得税减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税收鼓励,以及社会资金公益性捐赠支持自主创新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扣除等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研发投入;推动制定和落实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信息产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口符合规定的科研开发用品,以及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大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信息产业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实施细则和税目审核工作,支持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七)推动制定和落实国家金融支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金融环境

做好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衔接与协调工作,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对信息产业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产业化项目的规模化融资和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信息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项目以及支撑农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的贷款支持;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与产业化,改善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围绕国家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研究有利于加快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的有关政策,引导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信息产业创业企业;推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在国内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股份转让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协调有关部门,促进为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相关保险服务以及货物和服务贸易用汇服务,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收并购国外研究开发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

(八)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

贯彻落实国家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推动实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和管理,积极推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充分发挥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的激励作用,促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产品的应用;发挥国防采购对扶持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围绕国防或国家安全的需求,推动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应用。

(九)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信息产业法制环境

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立法工作。重点推动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立法,推动出台《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条例》和《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

(十)制定并落实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把握全球信息技术变革和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并落实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技术政策,引导自主创新的重点和方向,制定支持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推进产业集聚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十一)实施信息产业重大专项

根据专项特点及参与部门的职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等可行性论证,研究制定专项的组织实施方案和细则。坚持科研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推进重大专项的实施。

(十二)加快发展信息产业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

根据国家重大战略和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编制《我国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目录》,为国家制定和实施科技计划、建设投资、政府采购政策等提供依据与支撑,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专利申请、标准制定、国际贸易与合作等给予指导和支持。

(十三)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鼓励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制定技术标准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健全研究开发体系和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2.支持企业积极申请国际国内的专利尤其是核心技术领域内的专利,参与国际国内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

3.鼓励和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或其它科技和产业化项目,积极开展技术成果的转移和转化。

(十四)鼓励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开展联合创新

鼓励和引导企业围绕信息产业关键技术和重大应用,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联盟;引导企业拓展和深化与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之间的创新合作,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实施信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

完善信息产业知识产权法规和政策体系,鼓励创造自主知识产权,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提升全行业创造、管理、应用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推广应用平台和预警机制,增强企业应对国际知识产权事务与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相结合的信息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

(十六)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自主标准体系建设

加大对信息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的力度,围绕信息产业发展重点,着力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力争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建立和完善标准技术研究、自主制定、试验验证、知识产权处置和产业化推进的新的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加快建设面向市场和企业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十七)加强电信运营业的技术和业务创新

立足于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加强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领域的技术和业务创新,积极开拓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业务品牌的开发应用,建立和完善技术和业务创新的应用示范和服务推广机制,推动向信息服务业转型,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信息服务。

(十八)加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互动发展

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信息系统集成、内容服务、通信网络服务、广播电视服务等信息服务业的合作,促进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要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支撑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信息服务业要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牵引电子信息产品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打造互动发展的产业链。

(十九)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推动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继续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到境外投资,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组织的各项技术活动,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坚持自主品牌的前提下开展跨国合作、并购重组和设立海外研究开发机构。

(二十)进一步加强信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信息产业发展需求,认真实施好“*”信息产业人才规划。充分发挥社会各类机构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信息产业发展急需的多层次、多类型人才。组建以技术创新带头人为核心的创新团队,优化创新型人才资源配置,完善培养、吸引、留住人才的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鼓励人才脱颖而出。

(二十一)完善信息产业科技统计制度

依法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科技统计体系,规范科技统计方法、统计对象和统计指标,提高科技统计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水平,为政府科技规划和科技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十二)建立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评价体系

开展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和关键技术评价,为细化技术创新目标和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型企业的认定管理制度,制定对信息产业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十三)加强信息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鼓励和扶持一批从事信息产业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综合交叉性研究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研究开发中心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显著提升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信息产业技术基础类和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达到与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争取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的支持,鼓励信息产业领域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大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面向行业的竞争前技术、前沿技术和军工配套、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提高信息产业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支撑产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实力。

(二十四)培育和发展信息产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鼓励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构建全行业的综合网络。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企业之间、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移。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完善技术转移中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的交易、转移和扩散。

(二*)加强信息产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知识产权预警服务平台、标准测试服务平台、集成化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平台,全面加强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支撑。

(二十六)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军工电子科研生产体系

鼓励信息技术创新型企业发挥技术、资金和生产优势,参与军工电子装备的研制生产。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军工电子行业监督、评价、竞争和激励机制,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军民结合并且竞争有序的军工电子科研生产体系,为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四、加强组织落实,推进自主创新

(二十七)加强对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

各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局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研究制定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切实抓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工作。

(二十八)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在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产业指导意见篇6

设计的概念:设计是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与社会经济要素,基于智力和创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生产、生活价值和品质的创新活动。

设计产业涵盖的范围: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行业分类办法,结台北京特点和优势,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工程设计、规划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服装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平面设计、展示设计、电脑动漫设计、时尚设计等一批产业规模较大、集聚效应明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设计行业。

设计产业发展的目标:推出5至10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师,培育设计产业100强企业及―批优秀中小设计企业,建设一批设计产业集聚区,到2012年,设计产业收入突破1300亿元。用5至10年时间,推动北京成为全国设计核心引领区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创新中心,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设计之都。

实施企业成长工程的措施:①支持重,汽设计企业做大做强。②扶持中小设计企业做专做精。③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④鼓励组建设计产业联盟。⑤推进企业聚集发展。⑥加强专业孵化体系建设。⑦促进设计条件资源开放共享。⑧完善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实施市场建设工程的措施:①推进设计交易市场建设。②建立设计合同登记制度。③加强行业市场化建设。

实施人才建设工程的措施: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②实施“百名设计大师”计划。③积极引进高端设计人才。④扶持自由设计师成长。

实施国际对接工程的措施:①引入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和品牌活动。②积极参与国际设计组织和重要活动。③建设国际合作平台。

实施品牌塑造工程的措施:①打造“北京设计”品牌形象。②进一步加大“北京设计”对全国的辐射。

实施产业融合工程的措施:①组织实施设计示范项目。②加快设计和工业对接。③鼓励大型制造企业建立设计创新中心。

完善政策体系的措施:①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②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③加强金融服务。④加强政府采购支持。⑤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组织保障的措施:①加强设计产业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建设。②加强设计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⑧完善设计产业统计制度。④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DeSiGnvs.宋慰祖

DeSiGn:北京市《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经历了那些过程?

宋慰祖:《北京市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去年七月份开始起草的,北京市从1995年开始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又大力发展了文化创意产业,将其纳入了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环节。通过五年的产业发展,设计产业的形态已经基本形成,一方面,以民营为主的设计创意公司已经大量出现;另一方面,一些大型设计院所独立了出来,成为了设计产业的主力。北京市在去年六月份的市委常委会上通过了《全面推进北京设计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将设计产业定位为新兴战略产业。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了《意见》。

DeSiGn:北京市《意见》有什么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它的公布对北京市设计产业的发展有那些意义?

宋慰祖:北京市的《意见》是基于十五、六年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经验和调研需求提出来的,条款较为具体,对许多措施都进行了详细的制订,如税收、人才等细则。在涵盖范围上,北京出台的《意见》也比工信部等部委出台的《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要宽泛,这里所指“设计”是一种“大设计”的概念。

作为一套较为全面完善的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文件,这个文件出台后今后开展的许多工作将会更加规范,做到有政策可依。

DeSiGn:在落实《意见》上,北京科委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下一步直哪些措施?

宋慰祖:北京市今年将会以申请“世界设计之都”和“设计之都”为引领,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世界设计之都”由世界设计组织主办,每两年评选一个城市。而“设计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网络城市的项目。设计之都的称号目前全世界只有这两个,这两个评选都是对一个城市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的肯定。北京市申办的是2014年“世界设计之都”,“设计之都”的评选始于2004年,全世界已经选出8个城市,如果我们申办成功,就是第9个城市。世界设计组织将在今年六七月份对北京进行考察,随后确定入围城市,2011年11月在台北召开的世界设计大会上将公布最终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计之都”申报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要向联合国提交申报报告并做陈述,预计也会在2011年底宣布结果。

DeSiGn:在《意见》中提到,“要实施品牌塑造工程,打造‘北京设计’品牌形象。”您认为打造“北京设计”品牌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

宋慰祖: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北京服务”和“北京创造”两大品牌,“北京设计”是这两大品牌的核心内容。在工业设计领域,北京市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不同,北京设计人才的需求方往往是国企或研究院,而不是中小企业,他们更加倾向于技术和原理上的设计改进。在北京发展设计产业,具有信息灵通、科技文化资源密集、影响力大的先天优势,北京可以作为设计产业的上游产地,为全国甚至全球提供优质的设计,成为设计交易、交流的中心,充分地发展外向型设计产业。

产业指导意见篇7

关键词:嵌套、非标、委外

从2017年3月1日开始,媒体大肆报道了人民银行会同三会一局联合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此为内审稿。指导意见中有30条意见,现选取重要的进行解析。

第一条明确了资产管理的定义,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第二条将私募基金纳入资产管理产品范畴,按照以往的情况,只有持牌金融机构才能发行资产管理计划。

第三条对资管产品的合格投资者进行了规定,(1)投资于单只产品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2)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100万元,或者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目前,证监会体系下的对合格投资者的要求最为严格,未来指导意见实施后,对与券商资管、基金专户、私募基金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相关的合格投资者影响不大

第五条中强调金融机构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向投资者传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第七条中主要限制非标债权类资产,非标其实就是未在场内交易的债权性资产,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不存在非标业务资质的说法。普通信托产品投资亦无非标的概念,只有资金池类信托计划才会涉及。私募基金也不存在非标的说法。证监会体系下,目前只有券商定向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可以投非标,且私募基金目前是开展非标业务的主流。此外,鉴于备案规范4号文的出台,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投资房地产类非标业务已受到严格限制。指导意见框架下,只有具备评估和管控非标债权类资产信用风险能力的金融机构才能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并且监管部门将逐步缩减非标规模。鉴于指导意见已禁止资管产品的嵌套投资,且券商、基金子公司以通道业务为主,未来该类主体开展非标业务已受限,其是否具备非标投资资质对该类金融机构已无太大影响。对于私募基金,如按照严格的信用风险标准来评估,则多数将不能具备非标业务资质。此外,对于监管评级较低的农商行和城商行,未来也可能因无法达到上述标准而无法进行非标债权投资。

第九条对广义私募产品做出了定义,私募产品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向私人银行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非公开发行的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发行的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私募投资基金等。

第十五条关于第三方独立托管,要求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资产应当由第三方托管机构独立托管,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条对银行理财影响最大,但该要求与2016年的银行理财新规的要求保持一致。

指导意见实施后,第三方托管将会被严格要求落实。该做法有助于银监会核查底层资产,以便于阻碍部分理资金违规流入相关行业或产业,对于通过嵌套绕监管以及资金池运作都将形成很强的限制。

私募基金目前基金法并不强制托管,所以私募基金应该适用上述“另行规定”条款,但如果不托管需要详细风险揭示。现实中多数私募基金选择券商或银行进行了托管。少数私募基金即便没有“托管”,也选择券商的pB综合托管业务,实质服务内容差不多。

第十七条关于统一资本约束和风险准备金,目前资管产品中信托计划和基金子公司已经有风险准备金要求,但银行理财仍未计提风险准备金。指导意见本条要求与2016年银行理财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内容一致,市场已有预期,对银行理财总体影响不大。

第十八条关于统一杠杆的要求,指导意见框架下,融资杠杆统一设定为公募总资产/净资产不超过140%;私募总资产/总负债不超过200%。这里讨论的杠杆与结构化杠杆不是一回事,结构化设计是通过优先劣后形式为劣后级增厚收益,但并没有“融资”行为发生。这里属于融资杠杆,融资杠杆是指资管产品为主体从外部借钱的行为,多数是通过质押融资,所以主要有债券质押式回购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两种加杠杆形式。

第十九条关于禁止资管产品嵌套与规范委外业务,首先我们要明白资管产品嵌套是怎么产生的,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导,银行在资金来源、客户渠道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也使得银行理财资金成为最大的资管业务资金,然而银行本身运用如此大的资金也存在一定困难或者监管障碍,因此基于银行理财资金需求的资管嵌套业务产生了,它是整个资管嵌套的核心。指导意见原则上禁止资管产品嵌套,但FoF以及mom属于例外。目前仅在去年出台有关公募FoF产品的法规,对私募FoF暂未有相关规定。鉴于FoF以基金组合为投资标的,间接投资于股票或债券,其可能无法作为非标债权的通道。关于mom是否局限于标准化产品,是否能成为最后的通道,尚无从知晓。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金融机构可以委托具备专业投资能力和资质的其他金融机构对外投资,但不能再加通道,并且委外需要实施白名单管理。也就是银行自营可以委托其他机构进行管理,但并没有明确是否可以委托私募基金。根据意见的第二条私募基金属于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范围,应该属于委外对象。但现实中127号文没有列举私募基金为SpV,而且契约型私募基金因为相对不稳定,从治理结构而言不利于风险隔离。

第二十二条关于控制风险集中度,要满足双10%的要求,单只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单只证券的市值或者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资产管理产品净资产的10%,

产业指导意见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优化结构、集聚发展”的思路,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现有企业退城进园,做大、做强优势产品,做大产业链。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原则为指导,按照“三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供热、统一治污)、“三个循环”(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园区内外)的要求,全力打造循环经济,实现精细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园区产业定位

围绕粉末涂料原材料,以发展高性能、功能性环氧树脂系列产品为重点,把城东循环经济园建设成为比较专业化的环氧树脂、聚酯树脂、偏苯三酸酐、粉末涂料及其它配套的原材料研发、制造基地。

三、园区准入政策

(一)按照“升级、搬迁、关停”的原则,鼓励现有的规模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工艺,搬迁入园。

(二)引进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精细化工项目入园建设,优先引进高性能、功能性环氧树脂、粉末涂料及其它配套原材料生产企业。

(三)适当引进符合园区循环经济要求的其它工业类项目入园建设。

(四)化工项目入园投资额和税收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区内搬迁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万元以上,新引进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万元以上,投资强度不得低于100万元/亩,年纳税额不得低于3万元/亩。

(五)下列项目不得入园建设: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的行业)项目;

2.不符合集中治污要求的项目;

3.涉及生产和使用甲类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剧毒危险化学品、高强度危害毒性气体以及剧毒危险化学品、高强度危害毒性气体为主要原材料的项目;

4.涉及危险工艺且生产工艺水平达不到安全、环保要求的项目;

5.其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四、重点发展方向

(一)环氧树脂系列产品。引进脱盐和再利用新技术,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打破产业发展瓶颈。鼓励现有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做大环氧树脂规模。按照“规模化、高纯化、精细化、专用化、系列化、功能化”的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和开发特种环氧树脂,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应用领域。重点引进和开发高性能环氧树脂和功能性环氧树脂,逐步形成具有规模和品种优势的环氧树脂产业链。

(二)聚酯树脂及偏苯三酸酐系列产品。聚酯树脂按照统一规划、集聚发展的要求,以产业整体搬迁为契机,通过提高科技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积极发挥产品市场优势,鼓励做大偏苯三酸酐系列产品。

(三)环氧涂料助剂系列产品。发挥环氧树脂、聚酯树脂、tGiC等粉末涂料助剂市场优势,鼓励引进粉末涂料生产企业,重点发展功能性粉末涂料产品。鼓励发展缩水甘油醚系列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环氧树脂无苯固化剂、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涂料助剂系列产品,实现环氧助剂、粉末涂料助剂系列化生产。重点引进和开发功能性粉末涂料助剂系列产品。

产业指导意见篇9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是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内容,对于优化新疆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推动新疆特别是南疆各族群众稳定就业、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着力营造有利于市场有序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

突出企业主体,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以企业为主体,高起点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积极培育本地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及本地企业。多元化多渠道开拓本地及内地市场,逐步开发中亚、西亚、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国家市场。

增加就业优先,重点发展终端行业。发展两端,带动中间环节,逐步完善产业链。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就业容量大、投资少、见效快的服装服饰、家纺、针织等终端消费品行业,配套发展研发设计、营销策划、现代物流等生产业,加快建设专业市场。

加强统筹协调,合力推进集聚发展。统筹新疆与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和援疆省市分工协作,分阶段稳步推进。合理布局,因业因地制宜,工业园区集约发展与集群相对分散发展相结合,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纺织服装园区和产业集群,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注重行业准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严格行业准入条件,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和清洁生产要求,审慎发展印染业,适度控制粘胶纤维产能扩张,完善园区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处理生产废水、废气。

改善就业环境,协调推进城镇建设。促进纺织服装产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营造稳定就业环境,鼓励引导产业集中区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统筹布局、配套建设职工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发展居民生活服务业,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就业人员更好融入城镇,实现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新疆棉纺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居国内前列,服装服饰、家纺、针织行业初具规模,民族服装服饰、手工地毯等特色产业培育成效显著,织造、印染等产业链中间环节实现部分配套,粘胶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水平全面达到行业准入要求,产业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基本建成国家重要棉纺产业基地、西北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服装服饰生产基地与向西出口集散中心。

第一阶段:20152017年,棉纺产能达到1200万纱锭(含气流纺),棉花就地转化率为20%;粘胶产能87万吨;服装服饰产能达到1.6亿件(套)。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到30万人左右。

第二阶段:20182020年,棉纺产能达到1800万纱锭(含气流纺),棉花就地转化率保持在26%左右;粘胶产能控制在90万吨以内;服装服饰产能达到5亿件(套)。全产业链就业容量约50万60万人。相关服务业获得长足发展,就业岗位明显增加。

重点任务

(一)合理布局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打造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着力扶持喀什(含兵团第三师,下同)、和田(含兵团第十四师,下同)等南疆人口集中区域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服装服饰、针织、地毯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设乌鲁木齐、石河子、兵团第十二师等新疆国际纺织品服装服饰商贸中心、纺织服装机械及零配件和服饰辅料交易中心,以及喀什服装服饰专业市场、和田地毯专业市场、霍尔果斯纺织品边贸市场;依托新疆丰富的化工原料,推进聚酯、化纤产业链发展。

(二)有序推进产业进程。在充分利用现有棉纺产能前提下,高水平高起点适度扩大棉纺产能,着重提高混纺纱线比重,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生产效率,防止棉纺产能无序过度扩张。重点发展服装服饰、家纺、针织产业,着力开拓本地、周边省份及国内市场,稳步提升出口比重。根据产业链发展配套需求,逐步完善织造、印染等产业链中间环节,提高本地产服装服饰面料供应比重。适度发展粘胶产业。利用新疆已有的对二甲苯(pX)等化工产能向下游延伸发展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己内酰胺等合成石化原料及纤维产业,适时适度发展色纺涤纶短纤维及锦纶长丝、涤纶工业丝和高性能土工材料。

(三)有效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抓住东部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充分利用喀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乌鲁木齐等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功能作用,促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发挥先期入疆企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有效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重点吸引东中部地区优势品牌企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入疆发展,同时带动衬布、纽扣等辅料生产企业协同转移。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禁止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入疆。

(四)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吸引疆外投资与培育本地企业并举,大力发展民族服装服饰、穆斯林服装服饰、手工地毯、刺绣等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创新和带动能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鼓励服装服饰、织造、地毯、刺绣等家庭生产、手工作坊及中小企业在人口集中区域内集群化发展,有条件的企业集中到园区标准厂房。

(五)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构建多元化市场渠道,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不断提高商品档次、质量和知名度,着力开拓本地、周边省份和周边国家服装服饰、家纺等产品消费市场,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便利和口岸、文化优势,以进出口贸易、境外投资等多种形式,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拓展国际市场,支持一批出口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力大的生产企业在境外建立营销网络。

(六)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的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及配套生活设施,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支持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建设符合印染污水处理要求的高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大力扶持喀什、和田等南疆服装服饰、针织、地毯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建设。园区及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积极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经营模式。

(七)配套发展生产业。支持重点园区建设产品质量检测、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配套建设面料和辅料、零配件等供应市场,形成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发挥中国―亚欧博览会、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等会展活动对开拓出口市场的作用。加强铁路运输组织协调,改善铁路运输服务水平,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快培育研发设计、咨询培训等服务型企业。

(八)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产业工人主要由企业进行上岗、在岗培训。支持企业组织中高级技师技工和设计、研发、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赴内地大中专院校、纺织服装企业集团定向学习培训。鼓励疆内院校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鼓励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纺织服装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形式,为企业、社会提供培训服务。

政策措施

(一)实施财政支持政策。中央财政加大对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支持重点纺织服装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增就业员工社保和岗前培训补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补贴等。对增加就业作用明显的服装服饰、针织、家纺项目和南疆地区(含兵团南疆四个师,下同)相关项目要加大支持力度。地方财政资金也要向纺织服装产业倾斜。

(二)实行社保和员工培训补助。推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落实纺织服装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企业吸纳劳动者并开展岗前就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三)完善运费补贴政策。国家继续实施出疆棉纺织品运费补贴政策,并扩大到服装家纺等深加工产品。支持新疆开通国际货运班列。鼓励新疆加大对南疆的运费补贴支持力度。

(四)改善园区生产经营环境。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实行微利价供气、大用户直接购电政策,合理降低纺织服装企业用能用电成本。2020年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建设的标准厂房应免费或低价出租给相关生产企业使用。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引导疆内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向纺织服装产业倾斜。贯彻落实国家和新疆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纺织服装中小微企业发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企业采取发行企业债券、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方式多渠道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在新疆设立更多分支机构,适度扩大新疆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

(六)健全地方配套政策。鼓励新疆出台地方配套扶持政策,做好水、电、热供应和污水集中处理等公共服务,切实加强对项目投资和财政补助资金审核、发放、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防止棉纺、粘胶产能无序过度扩张,超出阶段发展目标的产能建设应停止备案,不得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地方配套政策兵团同样适用。

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加强省部联动机制建设,明确责任分工,及时研究部署和推进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抓紧制定具体措施或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投资、财税、金融、就业等扶持政策,对新疆在政策实施、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各援疆省市要结合实际,积极引导本省市企业向新疆转移,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和配套商贸物流建设,积极协助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援疆工作考核办法,由援疆省市引入新疆的纺织服装企业及创造的就业岗位均可计入本省市援疆工作绩效。

产业指导意见篇10

苏浙沪两省一市更为关心的是其产业布局是否符合《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及《指导意见》可能对自身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

据悉,8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指导意见》后,江苏省政府专门召开会议,邀请各路专家学者和官员探讨对策,目前相关对策正在紧密调研之中;而上海以及浙江的不少城市,如杭州市就紧急召开了一个高规格的会议,专题研究《指导意见》。

尽管离“十一五”结束只剩下两年多,但长三角不少城市,如苏北、浙南以及上海的部分区县的实际产业布局,仍和《指导意见》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长三角产业布局现实状况显然严重落后于《指导意见》中的产业规划。

“大概占制造业的30%-40%的企业需要转移。”一直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浙江省委党校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陈自芳分析道。《指导意见》的出台无疑加快了不符合产业规划要求的产业转移的速度。

30%制造业需要外迁

根据江苏、浙江、上海的“十一五”规划,石化、汽车、船舶几乎都被列为各自的规划重点。以江苏南通为例,《南通市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就将“船舶修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作为发展的重点。

但“十一五”已经过半,回头来看,传统产业在地方经济比重中所占比例仍然很高。以浙江重镇宁波为例,在宁波全市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大约占85%,其中服装纺织、日用家电、金属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又占到一半左右,而其中轻纺尤其突出。

而根据《指导意见》,“以沪宁、沪杭甬沿线为重点发展具有先导效应、发展潜力大的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在沿江、沿海、杭州湾沿线优化发展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石化、钢铁、汽车、船舶等产业”。

两省一市当下的产业布局,显然和长三角《指导意见》还有较大差距。

而即使在服务业较为发达的杭州,“第三产业比例还不是很高,毕竟以前都是以发展工业为主,这需要一个过程。”陈自芳表示。

“浙江四五年前就开始进行产业转移了,但大多数企业并未外迁,而且浙江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很多企业都是靠规模来盈利的,盈利率比较低,产业层次不高。”陈自芳说。

《江苏省2008年上半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数据》显示,江苏苏南五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77.25%,苏中17.41%,而苏北只占5.34%,占据江苏大半面积的苏中和苏北现代产业基础实力可见一斑。

而在上海,除了轻工行业外迁外,一些电子信息、机械行业等上海重点发展的行业也面临着外迁的选择。

陈自芳认为,“技术和产品档次比较低,同时消耗资源、环境影响比较大,劳动力成本比较高的这些产业都应该转移,比如一些机械初加工、冶金等就应该转移”。

替代产业之忧

同样关注《指导意见》的,还有迫切期待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在《指导意见》出台前,一些嗅觉灵敏的省份已经开始抢占先机。如湖北、安徽、广西等中西部省份都纷纷前往长三角进行大招商。

“《指导意见》对长三角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这显示了中央对长三角期望很高,要求长三角给其它地区起到示范作用,特别是产业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浩瀚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对于产业迁移,不少学界和业界人士均表示,在进行产业外移的同时,一定要发展好长三角的优势产业,使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有一个平滑的过渡,特别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不仅如此,长三角自身产业升级也存在一定障碍。《指导意见》要求长三角要重点发展服务业,但根据上海市一位专家的说法,长三角在发展服务业存在诸多困境,比如国有企业控制太多。“即使在浙江这种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第三产业领域中仍然是国有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第三产业市场化程度不够是个很大的瓶颈,政府要转变观点,促进第三产业市场化,促进民营企业在第三产业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