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28:56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1

回顾笔者上周推荐品种,互联网平台概念股最为出彩。生意宝本周喜获四涨停、最大涨幅48%。上海钢联,本周涨幅接近32%。此外,生物医药概念股中智飞生物、香雪制药、金花股份也有不错的涨势。

互联网支付概念股是本周市场最美丽的风景。“中国互联网金融论坛”消息称央行再发27张支付牌照,其中外资公司的出现是一种行业开放的信号,刺激了本周移动支付、4G概念股、电子商务概念股联袂走强。以腾邦国际、号百控股为龙头的在线旅游概念股、以深圳华强、深赛格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概念股,以中科金财为代表的电子支付概念股,以富春通信、日海通讯、邦讯技术为龙头的4G概念股涨幅居前。

移动互联网产业驱动性事件层出不穷。百度宣布将全资收购网龙控股子公司91无线,总价为19亿美元,百度风暴加剧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激战,以天音控股、恒信移动为代表的股票获得市场追捧。Canalys公司最新报告中表示,到2014年包括苹果,谷歌,微软和三星都将推出新一代智能手表,预计出货量将呈爆炸性增长,以九安医疗、丹邦科技、内蒙君正为三剑客的智能穿戴前期龙头股卷土重来,涨势凶猛。此外,阿里巴巴研发互联网电视盒子,华数传媒连续涨停。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2

回顾上周的市场走势,笔者推荐的的中报概念股中的沃森生物、老板电器、科远股份表现较好,锂电技术革命概念股短线冲高后维持强势整理格局,预计后市还将会有所表现。

稀土概念股为反弹行情主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去年12月初1949点行情的领头板块是稀土概念股,大龙头广晟有色、包钢稀土创造了21个交易日翻倍行情。今年六月底1849点启动的结构性反弹行情中,以五矿稀土、盛和资源、广晟有色、包钢稀土为龙头的稀土概念股连续涨停、领涨风采依旧,本周更是创造了17只稀土概念股涨停的神话。此外,以泰复实业、金瑞矿业、中润资源为首的涉矿概念股周涨幅居前。

金改概念股领衔改革新浪潮。上周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点燃了金改概念股行情。笔者分析认为,金融改革首先改革国有银行垄断,利好民营银行概念股;第二,改革大型银行的控制,所以利好村镇银行;第三,改革传统金融业务,所以利好租赁等金融创新公司。本周市场以通程控股、香溢融通、万里扬、棒杰科技、渤海租赁为代表的金改概念股军团是市场一道美丽的风景。

新科技概念股中互联网平台概念股强势依旧,以上海钢联、三六五网、东方财富、大智慧、为龙头等股票位居周涨幅前列。

展望后市大盘的走势,笔者认为1849以来的反弹行情仍将继续,预计反弹目标为60月季线2140点上下20点附近,反弹周期为21个交易日左右,反弹将在7月22日大暑日前后结束。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3

沪港通即将开启的步伐,沐浴着亚太格局进入中国时代的春风来临了,沪深市场也迎来了蓝筹股投资的黄金期。

兰石重装创造新股财富效应,引发次新股涨停热潮。今年以来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一直让投资者望尘莫及,究其原因主要是新股资源的稀缺属性,以及超低的发行价和上市首日新制度改革,造就了新股军团上市后无量一字板的壮观之举,兰石重装(1.68元发行价、流通股本1亿)更是创造了连续24个涨停板的新纪录。对于新股的走势,笔者的热点回顾很少提及,但随着岁尾将至,小盘次新股无疑是年报高送转牛股的摇篮,故还是有必要梳理次新股的投资线路。本轮次新股炒作,主力机构依“上市新股沪市次新中低价股预期送转次新股”的炒作顺序,将次新股炒作进行的热火朝天,本周市场以石英股份、萃华珠宝、陕西黑猫、中电电机、海洋王等十余只新上市股票军团继续上演连续一字板涨停秀;以飞凯材料、赢时胜、京天利、国祯环保、康跃科技为代表预期高送转概念股独领,大显小盘高成长股身轻如燕的股性;以川仪股份、中材节能、禾丰牧业、节能风电、重庆燃气为代表的中低价次新股,在经过箱体整理后走出突破主升浪行情,成为最具有爆发力的品种。

大金融发力上攻喜迎沪港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概念股受青睐。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正式交易,大金融、特色资源为代表的蓝筹股成为未来市场新的投资主流。大金融投资爆发的导火索无疑是上海陆九条扶持互联网金融产业和沪港通加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驱动,陆家嘴携高居中国华尔街大旗,率领外高桥、浦东金桥等上海本地股连续涨停,成为市场靓丽的风景。以华泰证券、兴业证券、东北证券、中信证券、中国银行等金融概念股也有10%以上涨幅,以北京城建、华茂股份、中山公用为代表的参股券商概念股,以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也为大金融投资主线增色不少。特色资源投资主线主要包括稀土、白酒等国内具有优势、国外稀缺的行业龙头品种,山西汾酒、古井贡酒、沱牌舍得等白酒概念股,以锌业股份、厦门钨业、包钢稀土、包钢股份等特色资源概念股也有不错的表现。

一号文件进入预热炒作期,农垦改革概念股成急先锋。据报道,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委年中针对农垦系统改革启动了空前规模的调研,按照目前调研情况看,明年中央一号文件预计会对农垦进行改革,重点涉及新疆兵团农垦系统和全国农垦系统改革、新型农业产业化集中发展经营、农村股份制等内容。本周市场以新中基、新农开发、新赛股份为代表的新疆兵团系概念股,以农发种业为代表的中农垦,以华西股份江浙试点概念股,成为一号文件概念股的上涨先头部队。

展望后市,笔者认为沪港通背景下的波段性行情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提醒投资者注意新股炒作浪潮和题材股的投资风险,短线关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概念股。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4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当你环顾四周,你不得不承认当前世界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信息化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我们也因此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的金融模式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应运而生。这种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在几乎一夜之间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

同时伴随着电子信息化、金融技术创新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全球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而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创新带来了许多金融领域新兴概念、事物的出现和发展。而在此大背景之下,同时由于经济自由度不断提高,专业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系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影子银行这一相对于传统银行的概念被提出。由于其对金融运作效率有着显著的提高,因此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无论在金融市场还是学术研究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和强烈的关注。

二、互联网金融概念及业态

1.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谈到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到与其息息相关的余额宝。正是阿里巴巴公司在2013年6月推出的余额宝业务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真正的推广给了整个社会,让这个早已存在的名词成为了引领时代潮流的新概念[1]。

为什么余额宝有着如此大的推动力?我们只需想象一下不远的几年前,我们投资股票时必须到每个城市为数不多的几个证券交易大厅去排队买股票,盯着十几秒一换的大屏幕不停的观察,而现在我们只需拿出手机,随时随地解决了问题。几年前我们需要跑遍城市的所有商店去买一件急需用品,而现在我们只需轻点几下即可。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而正是顺应了信息化时代这样的大潮流,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才能如此迅速和强劲的崛起。[2]

2.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其提供的服务层出不穷,而从其推进主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首先,是网络化的传统金融业务。这些业务将传统线下业务转为网上业务,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便捷性,同时降低了金融机构如房屋租金等方面的成本;其次,互联网推出的金融业务。这些业务包括第三方支付、p2p互联网借贷、借于网络的大众筹款等方面;最后,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产生的新业态,余额宝就是这种类型的服务。[3]

三、影子银行概念及特征

1.影子银行的定义

和互联网金融一样,影子银行的概念似乎也是在一夜之间成为了金融界、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这一概念的突然走红和美国次贷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2007年,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执行董事麦凯利在分析次贷危机缘由及影响时最先提出[4]。甚至,一些持有全球信贷过剩理论的学者认为,正是影子银行的存在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

关于影子银行的定义,各方学者也并未达成一致。而现在较为流行和统一的一个定义是:影子银行属于一种能够进行期限、信贷、流动性转换的金融中介,相比于传统银行,虽然二者皆有类似的功能,但是影子银行却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

2.影子银行的优势与缺点

由于影子银行业务的自由性和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特性,影子银行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这种矛盾导致了影子银行即对我国银行业是极大的补充,同时又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影子银行的优势在于其极大的灵活性。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的产物,影子市场的业务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市场,市场发展导向银行业务趋势,这种灵活性是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然而,影子银行的缺点也同样突出。由于其脱离于监管之外,其业务也无法得到明确的监管。[5]

四、互联网金融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界定

1.影子银行的界定

在我国,影子银行仍未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不过大致可从以下三个关键标准来判断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首先,影子银行需要具有商业银行的特征,能够完成商业银行的所有业务。其次,影子银行是游离于监管系统之外的,这是它与传统银行最主要的区分点。最后是银子银行业务交易的自发性和不确定性,由于影子银行的业务完全由市场决定,因此相比于传统银行,并不存在固定业务,只要是市场需要的业务,影子银行均可以承担。[6]

2.互联网金融是否属于影子银行的界定

由互联网金融概念、业态等方面判断,又通过影子银行界定方法进行界定后,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属于影子银行的范畴,是特殊银行,即影子银行的进一步特别化。

判定互联网金融为影子银行的原因如下:首先,互联网金融拥有传统金融业务,也即满足了影子银行界定的第一条具有商业银行的性质。其次,网络金融目前而言还不属于银监会等金融监督机构监管之下,即也满足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监管系统的性质。最后,随机性、自发性、不确定性更是网络金融业务最主要的特点,从这点来说,互联网金融完全符合影子银行的界定标准。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5

【关键词】金融生态理论现状改善

一、引言

一般认为金融生态理论起源于生态学和仿生学,并随着后来管理学中的系统观念以及此后的生态学观念的引入,金融生态理论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扩。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极大的扩大了金融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广度,为金融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同时作为一种全新的视角,也提高了国内相关金融问题的解释的力度和强度可信度。金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核心命脉,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的作用,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金融生态的发展,所以说如果一个国家有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那么它就为该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后盾和基础。以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例,该危机表面上是由次贷危机所引起,但是如果认真分析其中的规律,我们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也就是说,如果金融生态环境撞到了破坏,但又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应对,那么反映在经济领域的表层就是金融系统的破坏,如金融发展中所存在的信息的部队称等。一个金融生态的好坏至少可以反映几个方面的内容,如金融资产、金融产品、市场和金融体系等等,也就是说这些内容应该可以锁都是金融生态学的题中之意。归根结底,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金融生态学,就是金融生存状态学和金融环境学的综合,研究的重点在于金融资产等上述的内容,并且从上述要素的运动背景和环境中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和特点。它是有金融体系内部的所有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律所组成的综合体,对金融的生态规律和特征的系统的抽象性的概括。

二、金融生态理论的内涵及其界定

一般认为该理论的起源阶段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首先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而存在,它是随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生态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理论,原因是此时越来越多的生态学的观念和理论进入经济领域,理所当然,也很自然的进入了金融领域,因为金融也是经济系统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样金融生态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真正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时期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的学者首先将金融发展的理论与经济联系起来,分析其中所存在的规律,并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在,认识到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金融核心地位的奠定和提高打下了基础。此后金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这一方面的促进了金融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以金融为核心的相关理论框架的构建。如金融结构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如果我们对金融结构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的话,我们也可以发现,良好的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与金融结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二者相互促进,公共发展和借鉴。

尽管从时间上来考察金融生态学的理论有着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循,但是即使是时至今日,金融生态理论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界定,客观而言,这在一定和程度上也阻碍了金融生态学的发展。国内学者提出或是研究金融生态学的理论始于周小川,他认为金融生态环境是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其作用是用来间接的促进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和完善来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的运行,与学者的诸多定义相比,该定义当然是站着一个更为高的角度来界定金融生态环境的,显然如果从学术的角度来评价,是不符合规范的。所以我们从更多的学者的定义来探究这一概念的内涵。如有学者认为,所谓的金融生态学就是用生态学的观念来考察研究金融的相关的问题,认为金融生态就是金融与其周围的环境的关系的总和,是各种金融机构金融组织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而处理好其自身内部的,以及自身与周围的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的关系,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的系统。有学者认为,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与其存在的外部环境之间,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有学者从最为广阔的角度来研究金融生态学,认为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产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的外延十分的广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等等,包括自身所存在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等金融的产品。有学者从金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环境来界定金融生态环境,主要是以企业和居民,政府和单位等等消费群体,同时也指消费的宏观的制度和体制传统等等宏大的概念。

可以是说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尽管有所不同,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否定相同之处的存在。那就是学者们都将这一概念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一个宏大的概念,系统的构成,以及众多的影响因素。不否定金融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总的来说,就是金融发展的环境,或是说与金融发展有关的影响因子。笔者认为金融生态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微观的概念,也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我们在研究这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不能偏废其一。实际上也许这正是以概念难以界定的关键所在。

三、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改善

我国的金融的改革是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进行的,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截至目前为止,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经济政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当然对金融生态环境也带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因而我们发现我国的金融产权制度还存在着较大的漏洞,不仅如此,它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主体健康发育的重大的障碍,也因此我国的金融自身的调节机制和功能也没有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直接的影响是它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削弱了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市场的混乱。

因而,改善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如果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因此而带来的金融系统的损失的。笔者认为着力改善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着手。其一,深刻的把握经济的运行规律,继续贯彻实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的扩大法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力度,在此基础上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动作用。其原因在于,金融生态系统的核心就是金融,金融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命脉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如果不能对金融进行强而有力的控制和监管,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所以必须让政府进行牢牢的把握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给工作,第一要着手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专班人马,其中包括领导者和相关的工作人员,此是强化政府领导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第一步,第二是充分发挥央行在金融方面的监管力度和水平,积极的引导和监督地方各部分的构建和发展壮大,第三是要重视法律在其中的作用,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法律援助和支持,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法律保护。第四是金融机构要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力量,壮大自身化解风险的能力和内部的控制监管制度。增强消费者的金融消费信心。此是其一,其二,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运行的规律,政府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不能企图完全去主导市场,让市场充分的竞争,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简而言之就是要将市场的运作和政府的引导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其一,市场经济毫无疑问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方式,我国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是完善我国金融领域健康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样,金融生态环境也必须建立在市场经济的良好的运行之上。其三,进一步健全金融产业内部和外部的相互的联动机制,完善内部的缺陷。在这一点上关键是要处理好各个不同的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政府方面,要加强经济信息的透明度的建设,银行以及工商等方面,要实现金融经济信息的共享程度,中介机构要完善审计的标准,提高信用体系的建设问题。法律服务机构方面要构建和谐的立法执法环境,为金融生态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金融的执法的效率,改善执法的环境,最后要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的效应,增强当事人的利益的保护力度。

此外还有一点较为重要,但是又时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金融机构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力量的完善和强盛,甚至可以说这是最为关键点所在。金融机构要增强自我调节的制度建设,建立相关的完善的法人制度,完善风险管理,强化抵抗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增大抗风险的能力,构建一套有自我特色的防护体系,比如说加强审计和会计的监督等等,都是可以纳入考虑的范围的。还需要把握的方向就是实现生态主题的多元化,加快国有银行的改制速度和力度,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降低地方的民营机构和私营企业的转入门槛,扩大市场主体的范围。

四、结语

金融生态环境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由于国内在相关领域的发展相对迟滞,所以我们需要不断的借鉴国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我国的金融生态学的理论背景,但是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国内的特色的经济体制的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强调经济按照市场的规律运行时,需要政府加以一定的领导和监管,所以我们仍然需要以国内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为背景,将该理论的研究放在特有的环境背景下进行,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左新亚.《切实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提升湖北经济金融竞争力》载《武汉金融》,第2006年第6期.

[2]王明梅.《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载《特区经济》,第2006年第5期.

[3]樊蓓.《完善防范信用风险立法构建和谐金融生态环境》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8期.

[4]白钦先等.《论金融可持续发展》载《国际金融研究》,1998年第5期.

[5]孔祥毅.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6

关键词:金融生态;金融法治环境;金融法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D9922.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0-0129-02

一、金融生态的概念及内涵

关于“生态”一词,通常从生物学上的意义上讲,是指涉由生物及非生物自然因素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的整体。人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生态系统潜在地、长期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持续影响。同时,人类的各种生存和发展活动也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型塑作用。

显而易见,“金融生态”一词属于仿生态学概念。在传统经济学、金融学理论体系中,我们无从检索到类似术语。此概念的提出,正是从类比的意义上借鉴了生态概念的合理内涵。将金融机构比作社会经济体系的成员之一,隐喻其生存和发展无法离开所处的外部环境。从广义上讲,这种外部环境既包括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亦包括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既包括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法律、经济、政治、信用环境等因素,又包括金融体系的内部各要素,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通过资金链条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系统。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早将生态学概念适用于金融领域,提出有关金融生态的一系列概念,并强调运用生态学方法考察金融问题。由此,诸如金融生态或者金融生态环境等相关概念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于各类金融书刊,至今方兴未艾。

事实上,周小川行长提出关于金融生态的新型研究理念和思路并非空穴来风,而的确是着眼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秩序恶化、金融系统发展失衡的现状所提出的,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这种现状如不能加以改变,势必危及整个金融业的稳定,甚至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我们亦不难感受到,概念本身就蕴含着对于寻求中国金融体系良性循环和平衡发展的焦虑与期待。

二、金融生态平衡的首要条件:金融法治环境

第一,法律是规范主体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则,金融法律就是规制金融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行为方式的具有最低容忍度的规则体系。金融法律为确认和维持金融生态平衡状态给出了一整套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实施方案,它界定着金融生态各子系统之间的边界。诸如金融产权规则、交易规则等,作为实现和维持金融生态平衡的基本规则,均在金融法制体系中得到具体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全完善的金融法制体系是一个安全稳定的金融市场得以存在的首要条件。没有健全的金融法制体系,就不可能有稳健的金融市场。

第二,构建金融法治环境的另一重要作用,在于预防、克制乃至消除金融市场的失灵状态,补充和达成金融市场不能完成的经济功能,避免市场有限性对金融业的影响。

综上,金融法治环境是一个完整健康的金融生态的必然构成,在维持金融生态平衡中承担着首要职责。正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所言,金融法治环境是金融生态的主要构成元素。金融法治建设的状况必将直接影响和制约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决定金融生态的未来走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努力构建金融法治环境,稳步推进金融生态平衡。

三、加强金融法治建设的实际意义和功能

从功能意义上讲,金融法治建设旨在创设金融主体的活动规则,以期维护和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构建金融法制,意味着健全金融主体的市场准入、退出和公平竞争机制。这就使得实现金融组织的优胜劣汰,保持金融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转成为可能。

其次,构建金融法制,意味着规范金融监管、金融组织自律和金融创新等金融活动领域,建构金融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机制。这就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确保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提供了一个刚性的制度化操作平台,避免了长期以来政策调整的软肋之忧。

再次,构建金融法制,意味着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金融活动实施金融立法。这种立法的必然结果是,各种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有效延展,金融生态环境的物种多样性得以保持,金融创新得到不断激励。

四、我国金融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金融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党中央、国务院对于金融法治建设高度重视,取得了很大成就,此不赘述。然而,一些重大的金融法制问题尚未在法治层面上得到最终妥善解决。这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规范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缺失

规范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是构建金融法治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规范的金融机构市场化破产机制尚未在我国建立。这直接导致以下不利后果的产生。

一方面,对金融行业的过度保护,导致经营不善乃至严重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退出市场。加之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缺失,中央银行和各级财政又不得不采取非市场化的救助手段,使得问题金融机构的风险继续沉淀累积,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水平。

另一方面,即便是少量采取市场退出措施的金融机构,其关闭仍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完成,带有明显的政策性特征。并且由于缺乏有效的存款人和投资人保障机制,金融机构的债务(尤其是个人债务)往往还是由政府兜底,隐含着很大的道德风险。

规范的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欠缺,导致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负担沉重,制约了我国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发展。

(二)金融信用法治环境尚待完善。金融信用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它要求在金融市场上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各个交易主体,都能够本着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理念进行交易。作为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金融信用环境不仅是文化建设、更是法制建设的结果。当前金融信用法治环境的不完备突出表现,在信贷征信业尚欠缺专门法律或法规加以规范,征信业的定位、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对征信机构、征信业务活动进行监管无法可依。

(三)金融法治力度薄弱。对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打击是金融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自我净化机制的基础。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不能满足打击金融犯罪行为的要求。《刑法》关于挪用资金罪的规定,仅适用于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挪用客户资金的行为,而不适用金融机构挪用客户资金、资产(如国债)的行为;对操纵金融机构挪用客户资金、资产的单位和个人,也很难根据《刑法》加以制裁。

(四)金融执法环境堪忧,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主义问题严重。执法环境对金融生态环境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金融执法环境的缺陷主要是执行时间长、程序复杂、成本高昂,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干预比较严重。

五、关于加快金融法治建设的前瞻性思考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制度建设和执法环境建设两方面入手,加快构建高效合理的金融法治环境乃至金融生态环境。

一是加快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制,这是实现金融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法制条件。金融业是任何一个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所必备的命脉产业,是体现和决定一国真正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标杆。然而,金融业的高度市场化并非是孤立无依的,必须有各类市场主体完成高度市场化的产权改制相配套实施。

二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信用数据的累积,提高全社会信用质量和水平。这就必须加快征信立法步伐,规范征信业的发展,推动征信体系建设,为培育良好的信用文化夯实法制基础。征信法律制度应当明确征信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能和相关法律责任,明确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规范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管理和从业人员的从业管理,规范征信业务的管理,包括信用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披露和使用,明确中央基础数据库的法律地位及其与征信机构之间的关系。

三是严厉打击金融欺诈行为,努力净化金融市场。只有严厉惩治挪用金融机构客户资金、资产的违法犯罪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金融稳定,充分发挥金融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净化功能。当前,应当进一步扩大金融欺诈犯罪主体的范围,建立健全修改有关委托理财、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结构性产品和金融控股公司等相关法律规范。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7

关键词:金融逻辑;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892(2013)06-0121-09

一、引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经过6年合作,在改进各自现有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CF)的基础上,于2010年9月分别以“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8号(Statement0fFinancialaccountingConceptsno.8,SFaC)”和“2010财务报告概念框架(2010ConceptualFrameworkforfinancialreporting)”为名其联合项目“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一阶段的成果——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简称联合概念框架),明确了“决策有用性”是财务报告的唯一目标,用“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联合概念框架宣告了主导30余年②的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终结,一个新的会计时代正在到来,一些习惯了的概念和逻辑将被彻底颠覆。为什么要对运行了30余年的概念框架进行改革?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会计的本源性问题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尽管这个命题已被无数的中外会计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会计准则,一定会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无处不在的金融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经济也在为之发生改变。本文将从会计的学科定位、经济的增长方式、金融的本质、金融的逻辑来探讨金融与会计的对立和统一,并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主要变化进行剖析,以期从金融逻辑这个视角来认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变化的核心——从“历史成本”走向“公允价值”。

二、以目标为导向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及会计的本质

将企业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信息,需要遵循会计原则。会计原则依据什么来制定体现了人们对会计本质的认识问题。会计经历了以“假设”为逻辑起点到以“目标”为逻辑起点制定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转变过程。假设是若干理论的原始命题,是进行演绎推理或科学论证的前提条件(裘宗舜,2009)。会计假设是会计针对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事先设定的前提,也是会计思想形成的基础,用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会计的整个结构是建立在一系列一般假设的基础上的”。在此假设指导下,以佩顿(paton)和利特尔顿(Littleton)为代表的美国会计学家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在他们合著的《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所倡导的历史成本、实现原则、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为美国随后30年的会计发展奠定了一个思维框架。③随着经济的变化和“会计丑闻”的不断发生,1966年aiCpa理事会改变初衷,不期望从假设出发去构建指导Gaap的理论,而设想从“目标”出发去研究一套会计的概念框架(葛家澍,2011)。

1973年成立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都以目标为出发点,采用“收人费用观”来构建会计的理论体系。FaSB用了近5年的时间于1978年11月发表了第一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在随后的22年间先后了6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iaSC(2001年后改为iaSB)也用了近16年的时间于1989年其概念框架。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改组成功,FaSB于2002年与iaSB展开合作,希望制定一套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都适用的高质量的统一会计准则,以满足跨国企业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兼并活动和金融市场的需要。两个委员会从目标出发,采用“资产负债观”,在改进各自现有概念框架(cF)的基础上,于2008年5月联合了《改进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并于2010年9月正式定稿为第1章《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和第3章《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由目标和一系列概念组成的概念框架是会计的理论基础,用以指导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具体准则与概念框架之间、具体准则与具体准则之间形成一个首尾相贯的逻辑体系,使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做到规范和统一。

“联合概念框架”明确提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决策有用性,采用的是单一目标。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是双重目标(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不管是单一目标还是双重目标,都可以看出会计是为了人们想要达成的会计目标而产生的,是一个人造系统。首先,“会计的目标含有更多的主观成分,是人们或社会期望会计能够完成或者实现的使命。其次,这个系统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换言之,无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对财务报告目标如何采用科学的论证与论述,我们都可以预见一个基本观点和趋势:会计应当成为资本市场信息提供的主体”(葛家澍、刘峰,2012)。

当然,要认清会计及会计的本质,还需要从会计的学科定位来寻找答案。学科(Disciplin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词根Discers,含有“知识的分类”的意思。高等教育一直遵循德国哲学家威廉·狄尔泰对知识的二分法,将所有学科分为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社会科学则以理想中的目标作为研究的方向,进而寻找实现或达到目标的路径与方式(相子国,2008)。会计正是这样一门以目标为导向,按其内在逻辑建立起来的一套程序和方法。

三、经济增长方式与金融相关率

投资、出口和消费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1978年以来,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对我国GDp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7.15%和37.91%,平均每年拉动经济增长5.16和4.13个百分点。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模型中,最终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超过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罗光成、周燕春,2012)。在投资和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消费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1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4.2%,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5.8%,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而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比上年增长17.4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比投资贡献率仅低2.6个百分点”。

拉动消费需要居民的购买力,将未来的钱拿到今天来花是信贷金融产生的基础,如果使用得当,将会平衡人一生的收入增长与消费需求的矛盾。美国深谙其道,“一个居民消费占GDp总额70%~2上的国家,无忧无虑地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最大化利用借贷而更多地消费更是最大的爱国”(李薇等,2009)。于是各种房屋信贷、汽车信贷、教育信贷、信用卡信贷等金融产品应有尽有。美国信用产品总价值从1952年的452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51.79万亿美元,是2007年GDp的3.75倍(汪建熙、王鲁兵,2009)。

人类的消费欲望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断的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创新意味着打破常规,勇于冒险,创新也可能意味着巨额资金毫无结果的投入。资金作为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要素,不同来源的资金会受到不同的约束。资金主要来自储户存款的传统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和资金的安全,难以满足这部分在银行看来风险极高的资金需求。

一种代表股权文化的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invement,简称VC)和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简称pe),愿意为那些即便只有一个好点子的项目或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在VC、pe出现较早的美国已成功孵化和培育了像谷歌(google)、雅虎(yahoo)、脸谱(facebook)等世界级公司。风险投资在科技领先的以色列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8年以色列的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余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50倍(丹·塞诺、索尔·辛格,2010)。

另一方面,持续的创新动力需要一个制度安排,需要一个能对创新及创新企业进行定价的证券市场,将创新性企业未来的收入贴现到今天,使其有足够的财富吸引力让更多的人和企业进行创业和创新。一个国家拥有的创新型(科技型)上市公司数量越多,说明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越强,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上市公司及所代表的财富背后是流动的金融资本和技术创新。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股权投资也非常活跃,企业通过收购和兼并活动可以绕过一些壁垒,快速进入需要进入的行业和市场。图1是近五年来全球收购兼并交易额。

图1显示全球收购兼并金额在2007年达到最高值4.64万亿美元以后,2008-2011年也分别达到3.26、2.28、2.70和2.78万亿美元。

以“金融创新”为由,证券化在20世纪80年代大行其道,扩展到了像信用卡应收款和车贷这样的其他资产类型。到2006年末,住宅和商业地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总余额已经从2002年的4.2万亿美元上升到了6.6万亿美元。银行的借款规模也超越了以前任何时候,单是三方回购市场在巅峰时期就达到了近2.75万亿美元规模(亨利·保尔森,2010)。

还有更多的衍生金融产品在场外进行交易。“2011年,场外交易的总额为648万亿美元,仅略小于危机爆发前673万亿美元的峰值。这仍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克里斯蒂娜·拉加德,2012)。

显然,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和影响日益加深,金融相关率也越来越高。金融相关率是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的,用于分析金融结构、衡量金融深化程度的一个指标。可以用某一国某一日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来计算。金融资产分广义金融资产和狭义金融资产,根据不同金融资产计算出的金融相关率是不同的。本文中的金融相关率=狭义金融资产/GDp,图2是中国和美国1996-2009年的金融相关率(狭义)。

图2表明不论是金融高度发达的美国,还是处于发展中的中国,金融相关率(狭义)都数倍于两国的GDp,美国要高于中国,但中国在2007年也超过了3倍。

金融对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金融在高效配置社会资金方面的优势无可替代。

传统金融产品、(货币基金、信贷、股票、债券)对实体经济起作用,并与物质生产领域紧密相连。如果没有金融借贷资本的流动,实体经济就会紧缩和崩溃。但衍生金融产品的过度交易在放大了整个社会财富总量的同时,也逐渐积累了巨大的风险,这次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证券市场迫切需要一个能够随时揭示金融工具价值和风险的会计系统。

四、金融的逻辑与会计的对立和统一

金融的本质实质上是一种交换,通过合约来实现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交换。“到今天,按照我的定义,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决定价值,这对于理解金融的逻辑极为重要”(陈志武,2009)。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的效用可通过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交换为客户带来资金的多少或对未来收益的预期来衡量。

这里的金融是一个综合金融的概念,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证券、保险、融资租赁等机构以及财务公司等,以发行股票和债券、接受信用委托、提供保险等形式筹集资金,并将所筹资金运用于长期性投资的金融机构。他们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从事存贷款业务、同业资金拆借、货币汇兑、票据结算、证券交易、共同基金等并承担社会信用责任和金融风险。这些业务与实物交易相隔离,金融资金运动的方式是一种纯资金的流转,从货币—信用(存款单、各种有价证券、信用卡、票据)一货币相互转换的循环运动(魏红钨,2009)。

“多年以来,银行、投资银行、储蓄机构和保险公司等诸多种类的活跃于市场中的金融企业开始彼此渗透,涉足对方的领域。它们设计和出售的产品变得无以复加的复杂,而且大型金融机构之间也形成了盘根错节的联系,被复杂的信用安排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亨利·保尔森,2010)。大型投资银行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带来的结构性产品,如担保债务凭证(CDo)、信用违约互换(cDS)等金融衍生品将风险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到2008年早期,次贷损失估计已经达到了2500亿美元”(亨利·保尔森,2010)。

此外,大量实体经济也参与金融资产的交易,对金融资产“如实”计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计量问题受到关注的一个外部因素是公司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的增加,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不能充分反映这类资产的风险属性,因此公允价值会计和概率性披露(probabilisticdisclosure)被重新评价。

对信贷风险、衍生品交易等的管理和监督需要一个“如实反映”其价值变动的计量方法。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华盛顿召开的2008年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上曾表示,他是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坚定拥护者,他认为:“公允价值会计要求资产和负债以它们当前市场价格为准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而不是沿用历史价值。同时他还认为欧洲银行发现问题的速度慢于美国的银行,部分是因为它们之间在会计准则上的差异。”

传统财务会计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只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和报告,对一项资产的计价是根据获得这项资产的成本,这与面向未来的金融是不一致的。按金融的逻辑,一项资产的价值主要在于通过其交换能够给你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多少,而不关注你以前投入的是多少。“在华尔街,任何一笔交易,任何一个项目,它的价值永远不是你花了多少钱,投入了多少成本,而是它未来的现金流”(李薇等,2009)。

此外,金融是宏观的,会计是微观的,似乎找不到交集的地方。但会计为证券市场提供的财务信息,证券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作出反应。Ball和Brown(1968)对美国资本市场上会计盈余和市场表现作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每股收益的符号与股票非正常报酬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周丽聪、青爽,2012)。该反应会直接对会计的原则、内容产生影响,从而促进财务会计的变革。

按历史成本(主要按投入多少)来计量的会计即面向过去的会计与面向未来的金融是对立的,但随着公允价值的运用,一个按实时价值和对未来现金流进行估计的会计将与金融的逻辑得到统一。

经济与会计准则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一个更相关和适合的会计准则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市场运行过程中与之出现的各种摩擦反过来又促使准则的反思和完善。为了防止在危机中出现“救火式”的准则,需要构建一个严密的会计概念框架并作为准则制定的理论基础,使具体的准则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代鹏、范晓曦,2010)。联合概念框架所作的努力正是这一需求使然。

五、联合概念框架的主要变革

联合概念框架相对于FaSB和iaSB各自原有的概念框架,主要有以下变化:

(一)“单一目标”取代“双重目标”

iaSB原有的财务报告目标是双重目标,是“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的融合。联合概念框架采纳了FaSB的单一目标,明确“决策有用观”是财务报告的唯一目标。因为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如公司管理层主要考虑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否完成了公司的经营目标,在做控制决策时会更加关注公司业绩和委托方的评价;投资者更关注投资的安全性、风险溢价水平和投资回报等信息,因此,在做投资决策时对未来现金流的关注可能要多于其他信息。财务会计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的信息会作出不同的决策,财务信息不可能同时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JohnChris-tensen,2010)。单一目标相对于双重或多重目标而言,目标更明确,提供的信息也将更有针对性,能产生信息聚合效应,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特定信息需求,也更易于搭建一个首尾相贯的逻辑体系。因此,联合概念框架将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界定为现在的或潜在的投资者、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这样界定的目的可以更好地契合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观”,使财务报告的目标与使用者的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二)“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

相比较而言,已发生交易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客观的;未发生交易的信息是不确定的,不可靠的。

“可靠性”需要判断,带有主观色彩。联合概念框架以“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主要是顺应了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特点,原原本本反映企业现时的资产、负债价值,而不必强调交易是否已经发生,只要信息是完整的、中立的、无重要差错即可。当然如实的“实”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即“实际”和“真实”,只有“真实”的“实际”才称得上“如实反映”。“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的目的是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寻找合理的解释,或者说是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扫除一切观念上的障碍,为监管当局提供实时的信息进行风险甄别;方便使用者可靠地预测一个主体未来现金净流人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以及该主体产生未来现金净流入的能力,更好地达到决策有用的目标(葛家澍、陈朝琳,2011)。

(三)以“资产负债观”取代“收入费用观”

“资产负债观”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确认收益的方法,注重交易和事项对资产负债的最终影响,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来计量收益,包括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如持有资产价格的变化)。将“资产负债观”作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概念基础,也是顺应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针对会计准则改革的报告中呼吁,FaSB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以资产负债观全面取代收入费用观,指出资产负债观为经济实质提供了最有力的概念描述,是准则制定过程中最合适的基础(SeC,2003)。不久,FaSB在对SeC的答复中,明确表示在其准则制定项目上坚持资产负债观(盖地、杨华,2008)。

“收入费用观”是历史成本计价模式下确认收益的方法,强调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只包括已实现收益。收入是一个虚构的概念,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完全是为了配合会计的复式记账和平衡要求而设计的,与之相匹配的费用也是人为的结果。在这种方法下,企业利润似乎就是一个纯粹的数字游戏。所有的收入都是从资产这个大缸中舀出来,舀多舀少全凭管理层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如对存货计价方法是采用“先进先出”还是“后进先出”、折旧是采用“直线法”还是“加速折旧法”等等,所以该方法受到很多诟病也是隋理之中。

“资产负债观”强调资产计价先予损益计价,当资产价值增加的时候尽管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标准,但是必须确认损益,即主张根据交易的实质采用全面收益的观点计量损益。而面向过去的历史成本原则对于非交易因素导致的资产增值无能为力,因此在计量属性上必然是允许公允价值属性的采用。而“收入费用观”秉承历史成本原则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计量损益(谢志华、曾心,2008)。

从表面上看“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是两种不同的确认收益的方法,但其实质是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制定的概念基础,采用“资产负债观”是为“公允价值”的全面引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估计、判断和模型”取代“确切的描绘”

联合概念框架明确指出:在很大程度上,财务报告是以估计、判断和模型,而不是按确切的描绘为基础。毫无疑问,该解释是对“如实反映”和按公允价值进行评估的第三类资产(指不存在足够流通性的公开市场中,无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报价的资产)的最好诠释,主要是为解决像《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及大量无公开交易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资产组合)的初始账面金额,应该减去未来信用损失后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进行确认。信用损失和衍生金融工具需要根据复杂的信用损失模型和定价模型进行测算,如果模型所需要的参数及假设不能从市场得到,需要公司“合理的主观判断”,以及企业在计量时可获取的最佳信息(李薇等,2009)。

此外,联合概念框架取消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更加倚重法律形式,为后续会计准则的出台如“来自顾客合同的收入”等奠定基础。

可见,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变革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公允价值”,包括“决策有用”的目标、“如实反映”的质量特征等都是为了一个能及时、充分揭示金融工具风险的公允价值的顺利运用而建立的概念基础。

六、结论及建议

联合概念框架的,进一步印证了会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的主观性和反应性的特点,必然促使会计要服务于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30多年前制定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是基于当时的已有实务和价值判断。在消费需求带动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在个人消费领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尤其是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金融本身也加快了创新的步伐,各种金融工具又将大型金融机构联系在一起,实体经济也广泛参与各种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金融资产总量急剧增长。

在金融相关率数倍于GDp的今天,无论是出于监管机构对风险管控的压力还是投资者的决策需要,财务会计做出历史性的变革是势在必然,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必然会采用能够揭示更多风险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英文为FairValue,意指会计计量必须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允当的价格,并且同时兼具可靠、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项文彪,2006)。“公允价值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移的价值,财务会计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标志着会计从‘成本计量’走向‘价值计量’”(张春华,2009)。

虽然两大准则机构制定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是基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现实,但是对于广大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而言,只要经济在发展,金融就会发挥高效配置社会资金的作用,金融资产的占比就会不断增加。对于经济已高速发展了近30年的中国,各种金融体系已基本建成,实体经济对金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公允价值的运用经过“提倡一回避一再提倡”的曲折过程(项文彪,2006)将更加成熟。但是,公允价值毕竟不是真实的价值,只能近似反映真实的价值,这就需要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8

以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emH)和理性预期(RationalexpectationHypothesis,ReH))为特征的主流金融理论在金融领域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做出决策,在现实中存在诸多的认知偏差,这些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进而影响到资产定价,主流金融学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RichardH.thaler(1999)具体指出了在以下五个方面标准金融模型与实际不符:关于交易量的预测;关于波动性的预测;关于股票红利无关性;关于股票投资溢价;关于有效市场上证券价格的不可预测性。

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一系列金融事件如美国股市在2000年的大起大落、长期资本基金(LtCm)的破产保护、老虎基金的倒闭等,也更加深了人们对市场有效性及投资理性的怀疑。在学术研究和金融实务中,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正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的质疑,促使了金融研究范式的转换,极大地促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二十年来,金融学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原来线性的、完全理性的观点到非线性、有限理性的转变;从市场宏观层面的研究到微观结构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实验金融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

在传统的经济、金融学研究中,现实的人被简化为一个简单的理性人,即假定人们能掌握处理所有有用信息,总是能最大化其预期效用,显然这种假定是不现实的。这种以完全理性假定构筑的学说是无法通过经验科学方法来检验与研究人的内在本性的,也无法观察现实人的经济行为。

对完全理性的质疑,促使人们尝试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经济、金融问题,并试图以此来修正和检验经济、金融学的基本假设,于是便应运诞生了一门新学科——行为金融学。目前,对“行为金融学”一词还没有正式规范的定义,它主要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并做出正式的投资决策,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的行为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田宏伟(2001)认为构成行为金融学定义的内容有三个方面:行为金融学把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与心理学和决策科学综合在了一起;行为金融学力图解释是什么造成了股票/证券价格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已被众多的研究证明是广泛存在的;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是如何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称为有限理性(不完全理性)的科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系统的认知偏差或不完全理性,才导致证券价格出现各种异常。至于到底有哪些价格异常现象,它们又是由什么样的不完全理造成的,如何确定价格异常出现的市场条件,正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内容所在。从总体上看,现有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是在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对主流金融理论缺陷的实证分析,研究在金融市场上发现的人们的诸多行为认知偏差;二是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

·噪声交易理论

FischerBlack(1986)首次提出关于噪声交易的概念,他的论文是噪声交易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奠基性文章,是许多随后研究的出发点。Black指出,噪声的概念与信息的概念相对应,一直存在于金融市场中,而股价则综合反映了噪声与信息的影响。股票投资者也被分为噪声交易者和信息交易者。噪声交易理论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成为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工具。

J.BradfordDeLong,andreiShleifer,LawrenceH.SummersandRobertJ.waldmann(1990)研究了金融市场上的噪声交易者风险,得到的结论是噪声交易者通过承担更多的由他们自己创造的风险(噪声交易者风险),可以比厌恶风险的理性套利者获得更高的回报。

LawrenceH.Summers(1986)的研究也认为,股票的市场价格会对非理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敏感,因为当理性投资者接受市场价格是其基本价值的体现,并且不以自己对价值的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时,非理性投资者则相反,他们按自己对价值的(错误)判断作为交易的依据,这时市场价格就会对非理性投资者更敏感。

·期望理论

在行为金融学模型中,由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已故的特韦尔斯基(amostver-sky)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期望理论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DanielKahneman,andamostversky(1979,1992)),它向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DanielKahneman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不可否认,预期效用理论至今仍是现代经济理论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给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理的简单精确描述。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实际情况下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理性的,这使得效用理论在应用中会产生矛盾现象,最著名的当属阿莱悖论。Kahneman—tversky的期望理论的提出,改进了预期效用理论的不足。在期望理论中,投资者的效用(价值)不再是财富的函数,而是获利与损失的函数;投资者也不再总是风险厌恶者。图1.1、图1.2分别是预期效用理论与期望理论的效用/价值函数。

可以看出,与标准效用函数相比,期望理论的效用函数呈“S”型——在获利区间凹,在损失区间凸,这与对人们风险偏好的实际观察结果是一致的(即损失厌恶)。

通过引入价值函数、概率评价函数、参考点等概念,期望理论更好地描述了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许多异常现象可以用期望理论来做出合理的解释,如阿莱悖论、证券溢价之谜、期权微笑现象等。

·过分自信理论

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我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为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解释了许多股价异常现象,如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w.m.DeBondt,RichardH.thaler(1986)的文章“股票市场过分反应了吗?”是实证检验美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的奠基性作品。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并指出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的原因都在于投资者的过分自信。

terranceodean(1998)对过分自信理论进行了详细综述和研究,并建立了过分自信的行为金融模型。由于过分自信,投资者有时会高估某些信息,有时又会低估,过分自信对金融市场的具体影响要看哪些市场参与者会过分自信以及信息是如何传播的。

首先,两个前提假设是:过分自信意味着交易者认为后验信息更准确(比实际上的准确性更高);交易者认为自己的私有信息比别人的私有信息更加可靠。

通过分别假定一般交易者、内幕信息交易者和厌恶风险的做市商存在过分自信,terranceodean分析了金融市场存在信息成本时的过分自信效应。在各种情形下,过分自信都会增大成交量和市场深度,同时降低投资者的预期效应。但是,对价格波动性和价格内在性质(以价格与基本价值差额的方差来衡量)的影响则依赖于过分自信的主体是谁。一般交易者和内幕信息交易者过分自信会增加波动性,做市商过分自信会减少波动性。

·主观概率理论

主观概率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命题正确性的相信程度。主观性体现在它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做出的评价。主观概率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

传统概率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ayesian决策准则所关注的都是事件发生的频率,其前提是事件能够反复发生。而对于一次性事件的概率估计,它们是不适用的。现实中人们又确实经常需要对不同的命题做出自己的评估。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出这类评估时,由于受到自身条件和知识能力的限制,无法得到最优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意解,这使得人们可以凭直觉和个人经验解决复杂问题。这种实际决策过程的本质特点,促使科学家从行为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决策过程,amostversky和DanielKahneman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试图用启发式方法来代替Bayesian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被称为主观概率研究,期望理论其实是主观概率理论中的一种。

二、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科学的应用

在人类的认识上,首先是用相对简单的线性关系(线性模型)来刻画线性问题的定量关系,对于那些非线性因素不能忽略的情况,则往往采取线性近似或线性迭代的方法来处理,这样处理有时也能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这种情况一般只出现在比较“简单的”非线性问题中,或者只是研究系统的一些“常规”行为特征。随着人们对社会、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不敢“小看”非线性问题了。首先,就其本质而言,自然界是非线性的。其次,许多问题中的强非线性作用与长时间尺度的系统行为都不能用线性方法(包括线性近似)来刻画。第三,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简单的系统,也可能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复杂性(如确定性的随机性),于是,人们愈来愈重视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和自然中的非线性现象的研究,并由此而诞生了非线性科学。

最早将非线性科学用于经济学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徒泽(Stuzer),他于1980年发表的论文“一个宏观模型中的混沌动力学系统和分岔理论”,将李—约克(Li—York)定理和分岔技术应用于哈维尔默(Havelmo)增长模型,找到了该模型出现混沌的条件。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非线性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和金融系统。

分形学的创始人,著名的数学家BenoitB.mandelbrot(1997)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金融市场价格变动的研究中,价格的变动可以用分形几何中的研究成果推导的模型加以解释。分形(多分形)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切地预测未来,但是它们的确能对市场风险作出更切合实际的描述。分形是一种几何形状,其特点是可以分为若干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最初那个整体在较小尺度上的翻版。在金融学中,这一概念并不是无根据的抽象,而是对一种简单明了的市场常识从理论的高度上重新进行表述。

埃德加·e·彼得斯(peters.e.e,1996)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分形、混沌特征。认为证券价格并不是随机游动的,而是受到某种确定性趋势的作用,并具有对初始波动的高度敏感性,换言之,股价运动具有混沌性质。据此,彼得斯(1994)提出了分形市场假说,认为:(1)市场是由很多具有不同投资预期的投资者组成的;(2)与每一个投资预期相联系的信息集是不同的。只要市场维持这种分形结构,并且没有特征时间标度,市场就会保持稳定。当市场的投资预期变得一致时,市场就会变得不稳定,因为每个人都基于同样的信息集进行交易(peters,1994)。

近年来,非线性动力学在证券市场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上,一个是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混沌、分形等非线性特征的检验以及检验方法的研究,在证券市场应用混沌分形理论的前提是数据是否具有混沌性质,这就需要进行有关的统计检验。对股指数据是否具有混沌分形特征的统计检验也是当前股票市场非线性研究的热点。这些检验包括:长记忆与R/S分析、BDS检验、Lyapunov指数检验等。

另一个方向便是建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股价的动态行为,探寻证券市场价格波动行为的形成机理。最近几年,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如arthur、Holland、LeBaron、palmer和taler(1997),Brock(1993,1997),BrockandHommes(1997,1998),BrockandLeBaron(1996),Chiarella(1992),ChiarellaandHe(2000),Gaunersdorfer(2001),GaunersdorferandHommes(2000),Lux(1995),taiseiKaizoji(2000)等等。这些模型都是基于异质投资者上的,即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之间是有差别的,而非传统的金融研究将投资者简化为典型的理性人。

Brock和Hommes(1997,1998)(简称BH)提出了一个信念自适应系统(adaptiveBeliefSystem简称aBS)的理论框架,其基本思想是:市场上的投资者是千差万别(投资者的异质性),其对未来的信念也是各不相同(信念的异质性),为适应环境,投资者的信念是变化的。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选择业绩好的预测规则(信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的环境,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比例的变化,进而影响着资产价格的变动,而价格的变化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预测规则的选择,形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进化系统。aBS模型给出了一个易于处理的理论框架,而且理性预期均衡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该系统中。在aBS中有两个重要的噪声源,即模型近似的误差和经济基本面内在的不确定性。aBS能产生一些重要的实证研究和观察到的市场特征现象,如收益的不可预测性、厚尾、投机泡沫和波动集群性等。Brock、Hommes和Gaunersdorfer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对最初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扩展,Brock、Hommes和wagener(2001)又提出了LargetypeLimit(LtL)的概念来描述有多种类型投资者的适应性进化系统的平均行为。ChiarellaandHe(1999,2000)也对aBS系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

Lux(1995)模型企图刻画市场上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或相互模仿的传染现象,描述了对基本面不完全知情的投资者的预期的形成。这些预期主要依赖于其他投资的预期和行为,模型刻画了投机者之间的相互模仿传染(递)的过程。模型通过投资者的态度(即买入和卖出)的变化来描述市场供需状况,而供需状况进而影响价格的变化,投资者买和卖两种态度的转变的概率引入了协同学的方法。Lux模型较好地刻画了市场中的从众行为,能很好地解释股市泡沫的形成、破灭(过度波动)和均值回复。Kaizoii(1998)模型与Lux模型相似,区别在于后者为微分方程,而前者为差分方程。taiseiKaizoji(2000)又引入了统计物理学中平均场理论来研究股市泡沫和暴跌。

t.Vaga(1991,1999)提出的协同市场假定认为,市场价格的概率分布是基于以下两类因素在时间上的变化:基本的或经济的环境;市场中存在的情形偏倚量或“集体思维”的水平。随着两个因素组合的变化,市场状态也变化,可以达到四个不同的相:随机游动、过渡市场、混沌市场、协同市场。这样就把市场价格的随机变动与可能的混沌性质统一到一个框架下。换言之,把有效市场理论与分形市场理论统一为一体。这种理论虽然还缺乏实证检验,但对市场价格变化具有很好的描述能力。

三、从宏观到微观——市场微观结构理论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是证券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信息传导、价格形成机制,它对于全面深入了解证券市场交易过程,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及有效监管市场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微观结构理论主要研究股票市场的价量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它可以被用来建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为股票价格预测服务。ananthmadhavan(2000)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内容归纳为四个方面:(1)价格形成,包括价格吸收信息的动态过程;(2)市场结构与设计,包括价格形成与交易规则之间的关系;(3)市场透明度,市场参与者观察交易过程信息的能力;(4)其他金融领域应用,包括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公司财务。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以前的金融理论相比,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前的金融理论注重的是宏观分析和总量的分析,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注重微观分析和变量分析;二是以前的金融理论多用演绎法,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则主要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也注意运用演绎推理方法和行为分析方法。这两个特点实际上是反映了当代金融理论非常注重对“人”这一金融和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研究,这是当代金融理论也是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关于存货模型的分析、价格行为的分析等,都着重突出了对人的理和非理的发生及其原因的分析,从而使得对市场上的价格变动的分析更加深入。

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验金融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金融市场的定量仿真与实验成为了可能,于是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实验金融学便产生了。

SantaFeinstitute(Spl)研究人员authur,w.B.,J.H.Holland,B.LeBaron,R.G.palmer,p.J.taylor使用基于agent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资本市场,建立人造股票市场aSm(artificialStockmarket),本质上开了实验金融学的先河。他们从1990年开始到1997年论文“assetpricingUnderendogenousexpectationsinanartificialStockmarket”的发表标志着金融学中又一分支——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的诞生。

实验金融学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实际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等,在既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研究市场微观层次agent(投资者)的行为来揭示市场宏观特性形成原因的一门金融学分支。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9

锂电池概念股王者归来。第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措施,以结构优化推动绿色发展。第二,受碳酸锂连续提价,锂电池现原料荒的驱动。第三,锂电池概念股自去年11月中级升浪后,调整3个月触发技术性反弹。本周市场锂电池概念股成为市场反弹的中流砥柱,以当升科技、亿纬锂能、赢合科技为代表的锂电池龙头成为本周涨幅榜的王者,并掀起江苏国泰、融捷股份、拓邦股份、赣锋锂业等锂电池概念股,易事特、合康变频、万安科技等充电桩概念股涨停潮,成为市场既赚眼球又赚钱的投资热点。

VR概念股强者恒强。VR概念股是科技创新主线的反弹先行官,棕榈园林兼具虚拟现实和高送转题材,成为3月涨幅榜的领军人物,已经进入中线牛股路程,并带动以川大智胜、奥飞动漫、东方网力为代表的VR概念股,以顺网科技、奥飞动漫、金利科技、凯撒股份为代表的VR游戏概念股,让市场领悟到了科技创新的魅力。此外,以中科金财、高伟达、金信诺、天玑科技为代表的大数据概念股也有良好的表现。

智能制造产业成为新风口。今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工作稳步推进中,随着德国总统将于下周开始的访华活动,以及4月下旬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事件驱动,中国智能制造业必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回顾本周市场的表现,在以科大智能为主力前锋的率领下,以东方网力、思创医惠、长高集团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概念股,以华中数控、华东数控、东方网力为代表的智能机器概念股,以亚太实业、天泽信息、万安科技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概念股,构筑了智能制造概念股的进攻路线图。

金融市场的概念篇10

上海自贸区概念股是改革创新的大旗。随着金融和物流领域一系列配套政策率先推出的预期,以及9月27日正式挂牌仪式的揭幕,上海自贸区概念股本势依旧,复牌后连续6个一字涨停板的外高桥无疑成为上海自贸区概念股的真正王者;物流领域的大龙头上港集团统领以华贸物流、长江投资为代表的物流双子星继续强势上涨;具有自贸区和土地整理双重题材的申达股份、上实发展也成为本周的黑马明星。纵观本周表现,以上海物贸为代表的七大龙头股自上周喜摘5连扳,本周二冲高回落后大多进入短线强势整理阶段,笔者认为上海自贸区概念股上涨行情远未结束,故建议投资者在下周初逢低继续建仓龙头品种和挖掘新的潜力黑马。

概念股成功接力改革旗帜,土地流转和林权改革双星闪耀。据媒体报道,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新一代领导集体将会对土地制度改革、林权改革、城镇化发展做出进一步政策引导,一系列政策红利必将出台,拥有土地资源的企业将迎来新一轮资产重估。本周市场,在辉隆股份、永安林业龙头股票的带动下,海南橡胶、罗牛山等土地流转概念股、福建金森、丰林集团为代表的林权改革概念股强势上攻,吹响了概念股进攻的号角,中线上涨可期。

大并购大重组浪潮风起云涌,信息消费产业最时髦。天舟文化收购神奇时代网络有限公司股权,成功进军传媒、网络游戏双栖产业;中视传媒成功收购金英马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做大传媒霸主地位走出坚实一步;新南洋收购昂立科技100%股权缔造网络教育新王国;索芙特增发后实现经营“印象刘三姐”的桂林广维公司实现借壳上市介入旅游产业等,大并购大重组股票复牌后连续一字涨停板成为市场最靓丽的风景。

网络游戏为主导的大文化概念股延续强势,大文化产业结构大牛市渐入佳境。政策力推文化体制改革,QFii大举建仓新兴产业成长股,大传媒、网络游戏概念股备受主力机构青睐,以天舟文化、中视传媒、华谊兄弟、百视通、骅威股份为代表的大传媒概念股、以北纬通信、拓维信息、中青宝为代表的游戏平台概念股,荣登周涨幅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