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30:01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1

【关键字】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是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体,是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的不断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做到保护环境与节能成为城市规划的主题,如何利用各种新能源以及再生能源成为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是城市化进程的前提。在当前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实现城市与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主要方式。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段的文化水平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主要体现方式。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其在规划的过程中是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定位来设计的过程,是城市建设的综合性部署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打造出美好的环境和场所。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通过对能用土地面积不断缩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土地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利用的过程,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土地实行多功能利用的主要措施。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2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

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尤其自身的特点和景观,是通过其个性规划和设计引起人们注视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结合当前自身实际的影响因素形成其发展的过程与方法。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设计中的中心环节,是保护城市价值和环境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交通环境。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

2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原:

2.1与自然协调的原则

城市景观的总体设计要以较好利用本区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改善人居环境,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综合考虑,才有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空间景观。

2.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城市景观设计要追求可持续性发展,即人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协调关系。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和环境为基础,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使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始终处于平衡或协调状态。自然景观和传统景观均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景观设计中要对自然景观资源和传统景观资源合理地保护与利用,创造出既有自然特征、历史延续性、又具有现代性的公共环境景观。善待自然与环境,规范人类资源开发行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实现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项主要任务和重要原则。

2.3“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的基础。城市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离开了人的活动,城市景观便失去了其特有的意义。城市景观不仅是向人们展示的,而且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2.4保护和发展文化景观的原则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村镇的改造,许多文化景观遭到严重的破坏。景观风格趋同化使得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日趋减少。民族文化的继承性是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的根本。在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挖掘和提炼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风俗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表现在景观设计中,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和提高景观的旅游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3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沈阳浑南的浑河沿岸的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艺术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4.1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行政管理、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4.2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市场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仿佛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5总结

城市景观设计应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尊重自然,以人为本,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通过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的改变,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等手段,不读优化城市景观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参考文献: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西九华山;旅游开发

西九华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隅的固始县东南境,属大别山脉中段,为国家aaaa级景区,观赏面积80余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山、水、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整个景区以万亩茶园、竹海、森林、湖泊和峡谷瀑布群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豫南民俗为基调,形成茶、竹、禅三位一体,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逐渐形成为“山水交融,动静结合”的豫东南地区最大的旅游胜地。

宗教旅游资源以妙高寺为核心。妙高禅寺始建于隋,历史上曾称之为大佛寺、华岩寺、地藏寺,为地藏王菩萨王卓锡到安徽九华山之前,在中央地区的第一道场。明末清初,著名高僧释竺启和尚重修妙高寺,使妙高寺成为鄂豫皖交界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坐落在西九华山半山腰,占地面积80余亩,四周翠竹环绕,云雾成烟,1995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一个峡谷景区,全长约三公里,留梦河贯穿峡谷始终。景区内有六处较大的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峡谷中植物品种丰富,春天时多种鲜生兰花在谷中悄悄开放,空谷幽兰,清香雅致;山岩上一树树映山红迎风怒放,如朵朵白云飘浮在谷中。盛夏时节谷中浓荫蔽日,清凉舒爽,气温比谷外平均低2―3摄氏度,是难得的避暑胜地。秋天山谷中红枫、黄栌等暖色与茶树、冷杉、竹林等冷暖色相互映衬,在静静的深潭中倒映出一幅幅层次分明的七彩画面。冬天谷中银装素裹,形成独特的冰瀑景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茶文化景区以万亩茶园为背景,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为载体,以妙高寺佛茶场、茶艺长廊、茶竹文化苑为体验场所,向游客展现悠久的豫南茶文化。西九华山的竹海是豫南地区的一大景观,也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海氧吧,随处可见的一片片竹林,掩映着西九华山的农舍、水田,勾画出一幅幅人间绝美的田园画卷。竹海观光区,在九华山景区,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婷婷而舞。九华山的竹子品种多、面积大,有毛竹、桂竹、圆竹、楠竹等20多个品种。上万亩竹园,从山脚、山腰到山顶,到处都是竹子,高低参差、随意点染。站在竹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小鸟的歌唱,山风吹起,竹海翻着翠浪,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茶竹文化民俗村占地100多亩,以豫南民俗文化为主调,全景展现豫南地区民俗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众多的豫南民俗文化,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粗粮加工、茶叶加工、磨豆腐、榨油、酿酒、织布、造纸、制陶、竹柳编制、打铁、制香酱菜等民间手工艺生产过程。旅游接待区,是由会议中心、农家院、竹韵山庄别墅及停车场、餐饮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组成,为游客全方位提供吃、住、行、乐、购等方面旅游服务;景区免费提供旅游车搭载着游客,穿梭于80平方公里的观赏景区范围之内。在白鹭湖温泉度假区,阳光沙滩、竹排、快艇、游船、摩托艇、索道速降、热气球、碰碰车、高尔夫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一应俱全,实为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长江河漂流景点,悠闲时泛一叶轻舟,览两岸青山翠影,在无惊无险中领略大自然的温柔与优雅,陶冶心灵;勇敢者,操浆弄舟,中流击水,作怒涛搏击,虽有惊而无险,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雄浑壮阔,锻炼体魄;探险者,穿山破浪,飘于险境,忽现于浪尖,忽没于水中,只为征服自然。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对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市场环境、投资风险、宏观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劳动力是中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实际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最优方案。西九华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今天,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西九华山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其最终目的则是发展旅游业,在借以吸引旅游者来访并满足其需要的同时,推动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内旅游而言,则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了使这些目的得以最佳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突出独特性原则

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其价值在于与周边及其它地方的于众不同的独特性,是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有意识地保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原有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原始风貌,在进行开发和建设时,开发者应该以市场的价值观念来看待开放后的吸引力问题,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加以决定。西九华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开发时更应当保持其原有特色,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就严格遵循着此原则。作为一个峡谷景点,留梦河贯穿整个景点,植物品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独特性,确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长江河漂流景点,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发探险游的一个特例,满足探险爱好者的需求。要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在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中,为突出旅游资源应强调地方化、民族化,在环境外观上要让游客感到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点,保持当地传统特色,也有利于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茶竹文化民俗村以反映豫南民俗文化为特色,有助于游客体验豫南民俗文化、体验异乡风情,旅游接待设施的内部环境和设施要以符合游客的生活习惯为目标。

第二、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许多旅游都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如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认真做好保护工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要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开发规划,尽量保持和维护其原貌,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以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强调保护自然的文化珍品对人类存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法措施法规。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处罚。留梦河谷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貌,峡谷、溪流、瀑布、植被等自然资源为主要特色,与历史传说融合在一起,构成整个景点的资源主体,成为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

第三、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因此,旅游产旅游市场的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要特别重视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结构和旅游者偏好开发出旅游市场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以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为基础的,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出发点。一方面要与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求舒适、求品质、求体验、求新奇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与细分市场的需求相适应,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在西九华山景区,开发出茶文化景区、竹文化景区、民俗体验区、山水游览区、以及旅游服务区。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休闲度假旅游盛行、散客游时代来临、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兴起、自驾车旅游增多、互联网成为主要信息渠道、新兴产品层出不穷、奢侈型旅游产品盛行等新趋势。针对我国旅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结合西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开发出阳光沙滩、竹排、游船、快艇、摩托艇、热气球、高尔夫球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等旅游产品,以适应休闲度假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的需要。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强调代际公平分配,达到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都有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保护,等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西九华山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在旅游旺季时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景区的整洁卫生,除景区工作人员定时清理垃圾、杂物外,要加强对游客进行卫生教育,提倡文明旅游。景区内峡谷众多、水深坡陡,要切实保障游客安全,重视景区安全管理,在景区内多设置安全提示标语,同时加强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整个西九华山景区由众多景点组成,要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加快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加强宣传促销,整合科研、教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商品联合开发体系、旅游人才队伍联合培养。在加快发展西九华山景区旅游发作时,加强对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西九华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将成为豫东南最大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

安徽省淮南市位于我国华东腹地、淮河之滨,处于安徽省中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煤炭资源城市之一。总面积2585ko,截止到2014年底.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煤炭开采沉陷区越320万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约总面积的55%,根据淮南矿业区的地表水位勘察,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地面受沉陷影响将呈现出在前期面积上快速增大,在后期深度上缓慢增加的自然规律,预计到2020年,淮南矿业集团公司采煤沉陷区的总面积将达到369平方千米,最终塌陷面积将达到687平方千米,其中积水面积达最大积水深度将超过20m,相当于100个西湖大小。

造成塌陷区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煤,被誉为“黑色的金子”,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一些小商贩不顾环境的恶化,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煤炭资源大肆露天开采,导致地下排水管破裂,临近建筑施工、改造,引起地下水位急剧变化导致地面塌陷。另一方面是开采机制不完善。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小商贩违反国家规定,为节约开采成本,不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导致煤炭开采技术不过关,开采方式不合理,导致地表及地下结构发生非常态化变化。

当前,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煤炭资源开采强度迅速增大,淮南市塌陷区面积也在飞跃增长,导致地面受沉陷影响范围迅速扩大,耕地面积锐减、环境破坏严重,种种现象影响着经济发展,冲击着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考验,同时也会导致煤炭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滑,影响企业的长足发展。因此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解决好采煤沉陷区的环境污染,对有效治理生态破坏问题,化解当前社会矛盾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土地复垦

随着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也一并增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人们开始采取一系列工程或生物措施优化自己的生活,但是同时也破坏了生活的土地。而土地复垦就是指将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破坏的各种土地恢复到社会所期望可供重新利用状态的一种活动。在我国的体现主要是:以水产养殖为主的综合养殖模式;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绿化生态模式;煤矸石回填造林模式;矸石地灌浆复土发展农业模式;粉煤灰填充复土造林模式;简整为农地模式;疏排法复垦为农林地模式;积水深陷区的“防护工程”;“田块”道路工程;塌陷区植被“滴灌”工程;煤矸石填充营建建设用地模式;基塘或生态农业复垦模式;生态农庄复垦模式。

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政府通过对后湖村塌陷区现状及其区位自然条件的细致分析,从本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入手,形成将“生态农业与旅游休闲相结合”的治理策略,即“后湖模式”。

后湖生态园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后湖村采煤塌陷区内。淮南市潘集区政府积极探索采煤塌陷区的治理模式,治理因采煤造成的塌陷区,将沉陷区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实现塌陷不荒废、不浪费、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减收的目标。人们把这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的成功做法称作“后湖模式”。目前后湖生态园已经完成1万亩概念性规划及一期工程4000亩详细规划和核心区1360亩土地整治。这就是利用地区所拥有的独一无二自然优势的塌陷区和本地农业所特有的模式,建成的为游客提供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等综合活动的农业观光园。本次规划极具创意,在国内塌陷区治理模式中属于开创性方案。这不仅是一个全面的、生态的、科学的和可行的方案,也是生态保护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路径。同时后湖生态园不仅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营方式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还让土地资源得到了全面的再生利用。为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与新农村重建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二、景观规划

在对土地复垦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城市矿区景观策略的规划。所谓景观规划是指基于城市土地的实际情况,对城市中采煤塌陷区、荒地、低山地等废弃土地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对土地重建使废弃土地具有具体的利用方式,为了达到最终的生态整体目标,我们需要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与周围景观的特征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本文旨在探讨的景观规划主要包括:大地景观、农业景观和工业景观。

大地景观规划。指的是景观设计的艺术方式,在矿区景观重建过程中,利用各种采矿废料作为生态恢复的载体,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景观生产和生活空间。淮南市淮南公园正是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园林、湿地公园,湿地公园位于淮南市滨河小区北侧,东临龙湖公园,西邻十涧湖,是淮南市滨河绿地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该地的湿地、内湖、外河、农田及大片湿地滩涂占据主导地位,明确城市发展核心的文化,同时明确城市生态规划结构,形成生态核心以及沿河生态廊道。该公园的功能主要有:城市阳台、城市会客厅、生态湿地保育区、生态湿地公园体验区等功能分区。规划结构,形成城市发展轴线,进而通过产业延伸、两条轴线叠加,形成片区空间结构的布局。景观系统中,沿河形成城市公园景观带,作为淮河滨河景观保护区,与城市发展相对应结合。再融合了淮南市地方文脉特点,设计了富有多重功能的主题空间,如休闲广场,儿童游憩空间,树阵广场,户外演艺广场等,为公园周围片区内的商务、居家、校园等不同需求的不同人群提供了学习、生活、休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场所。这种设计具有两大优势:首先,因为大地艺术亲近自然,它体现出了对自然的重视,有助于土地的生态恢复;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恢复遭到破坏的土地过程中,它以艺术为主题,在提升了观景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自然景观的视觉价值。而农业景观规划是指立足于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结合,利用田园、湿地景观等环境资源,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观光休闲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于一体。而这种农业景观的应用最早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都市农业,如: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上久负盛名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路边的城堡或大农场进行内部装修改造成饭店,用以留宿过往游客和发展乡村旅游。以后陆续出现了美国的观光农场、日本的务农旅游等,都为本国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就我国而言,应用上述做法还尚属少见,而淮南市政府认为,土地农业复垦无疑为采煤塌陷城市的废弃土地充分利用、农业景观再造提供了契机。为此,淮南市政府建立老龙眼生态区发展城市农业景观。目前,老龙眼生态园区一期修复工程已经完成,山体水库周边污染产业已退出(其中4家石料场、5家养猪场、1处养鱼塘)。按“因山造景,因水造景,因势造景,返璞归真”的原则,已完成水系的疏导、水库坝体除险加固;完成库区水质治理(进行了清淤、换水、植被净化);完成库区的植被恢复(种植3万平方米的草坪,5000余棵乔木);库内增建了2座鸟岛,1处生态池;对水库边坡岸进行了修整,还建立了洞山生态区、大通湿地区等生态区。目前,淮南市政府对资源枯竭矿区修复与开发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8160万元(其中老龙眼水库生态区7400万元、洞山生态区200万元、大通湿地生态区650万元)。由舜耕山脉连为一体的大通湿地生态区、洞山生态区、老龙眼水库生态区,经修复治理,已初显盎然生机,这是淮南矿业城市治理的典范。除对土地本身的价值利用外,目前发达国家在矿区内工业景观艺术的创造中也十分重视,如:德国西部的鲁尔区曾经是德国的工业命脉,煤炭和钢铁的生产基地,也曾是欧州最肮脏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由于德国北威州政府大力推动工业文化之旅,在进行矿区、工业厂房的景观重建的同时,特意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元素,再经过设计赋予其新的功能,即把多个废弃的工业建筑改造成公园、美术馆、设计中心等,这样不仅为老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气息,也让城市的寿命得到了延续。这种不仅体现出了工业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可以用作进行教育和环保宣传的生动素材。而对于拥有百年历史的煤都城市淮南市而言,加强对能源城市工业景观再造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目前淮南市望峰岗矿井场前区景观设计正是基于此种景观设计方法为基础,使矿区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望峰岗矿区地处望峰岗镇,属于城镇内矿区,矿区场前景观设计十分注重城市内部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处处遵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保持矿区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相适应。其工业景观设计,放弃了钢筋水泥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材料,而是以软质景观结构为主,以硬质景观为辅。同时把人们的行为心理和环境心理需要与景观设计规划相结合。矿区内各类娱乐设施齐全,篮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地等配套设施丰富,矿场区内演讲台也可用于矿区员工集会、表演节目、组织各项活动等。这种与建筑物、道路、办公区相结合的格局,针对特有的办公区环境主题的相关要求,采用现代景观园林建造理念手法,将环境与景观一体化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概念,并兼顾不同矿区的员工生活需求,为人们创造出了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这种以工业元素为基础、兼顾以人为本的煤炭城市发展思路,对于加强能源城市工业景观再造、推动城市发展转型,促进城市保持好又快发展、永葆煤炭城市的生机与活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淮南市对上述景观策略的探索还在进行中,城市各项发展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城市治理体制还在进一步加强,但在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中仍属于探索较早,这说明景观的再造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景观再造所创造出的活力和财富,可以为煤矿区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契机。

三、移民安置

对于采煤塌陷区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另一个重要的难题,即如何妥善安置因采煤塌陷区而引起的移民拆迁问题。近年来,随着采煤塌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致使各种地面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许多村庄塌陷为大水面,且煤矸石粉煤灰又带来二次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引发了群众失地失业生活困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那么,如何解决采煤塌陷区在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农户搬迁矛盾呢?笔者根据我省淮南市具体环境特点,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三方沟通,建立机制。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安置实行三级沟通,一是集团公司(如:淮南矿业集团)同市政府的衔接沟通主要解决涉及搬迁的政策性重大问题;二是集团公司同区、县政府的对接沟通,主要是执行搬迁政策、确定搬迁方案及区县政府指导搬迁工作,;三是矿井同乡镇的沟通,主要解决实施搬迁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搬迁进度,促进沉陷区村庄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模式探索,和谐安置。根据采煤沉陷区特点以“集中式搬迁、发展式安置、开发式治理”为治理思路,对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一是集中式搬迁。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合理编写制定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治理规划,完善采煤塌陷区搬迁安置政策,使得搬迁安置由“应急”向“常态”、由“据实补偿”向“以人口补偿为主,据实补偿为辅”转变。把采煤塌陷区居民村庄的搬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发展思路相结合,与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相结合。迁村入镇、迁村入城,集中建设多层住宅,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或趋于城镇化,打造集住宅、商贸、教育、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以塌陷搬迁安置为主体的现代化新农村面貌,从而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安居问题。据笔者调查,截至2013年底,由于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淮南市采煤塌陷区治理工作已取得了重大进展,淮南市已建设安置住房面积649万o,组织入住4.48万户13.82万人,安置区环境、教育、医疗及卫生基础设施均有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发展式安置,即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对搬迁失地农户进行合理补偿,截止目前,淮南市财政已安排6000万元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确保民众“搬得出、住得稳、可致富”。市、县、区政府每年投入一定的可用资金,建立了2400万元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发展专项基金,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统筹安置区和工业园区、创业园规划设置,同时可根据农户原有的土地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也可为失地农民建设工业园区进行就业培训等,以便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三是开发式治理。所谓开发式治理,就是根据采煤塌陷区的现状与特点,因地制宜的将其建设成多功能区,妥善解决塌陷区的再利用问题。如:把塌陷区变成“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经济发展潜力区等。”

淮南市已率先在安徽省建立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发展专项资金,并建立“中国工程院彭苏平院士工作室”,积极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使塌陷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塌陷区综合治理效率大幅度提高,塌陷区区域经济也明显加快。采煤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在国内乃至世界看来都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任何地区的塌陷区治理都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因地制宜,若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必将适得其反。(作者单位:1.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安徽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指导教师:孙功

本文系2014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1410361096

参考文献:

[1]吴中能、于一苏、刘俊龙、陈维、季琳琳、戴晓薇、何生富、刘德胜.淮南市泥河镇采煤塌陷区后湖生态园模式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318-15320,15412.

[2]夏海山、夏正伟、王凌绪.采煤塌陷区规划的策略方法――以山西司马矿的景观生态观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2007.(10):31.

[3]王辉、汪应宏、卞正富、刘小丽、鞠元江.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规划实践[J].中国土地科学.2011.8.(8):25.

[4]孙功.淮南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路径[J].环境保护.2013,(17):63-64.

[5]宗云峰.采煤沉陷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J].中国煤炭.2012.10.(10):38.

[6]王福琴.安徽省两淮采煤塌陷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建议[J].安徽地质.2010,20(4):291-293.

[7]刘飞,陆林.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2-618.

[8]康继田.矿业法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道路景观;造景技巧;对策

城市道路景观在城市景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化是存在于城市当中的带状景观,有利于做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怡人的风景,在一个城市当中,道路同时展现着城市风貌与城市的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开展道路景观设计

道路的功能就是连接不同场所,是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要求自己与周围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建设中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场所感。一个优秀的街道空间设计要考虑到每一个人的感受,各个方面都要利于人们使用,才能达到人的满意,让人感到美的存在,街道景观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了创造优秀的交通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在城市空间设计过程当中,则需重视人车如何分流、如何改善广场的步行设施、如何设立步行道等问题。

2道路景观设计重视整体性

景观的整体性就在规划与控制的前提下长期形成,不要只考虑一条道路的景观设计,而应该全面分析城市的全部道路,使道路与自然美结合在一起,保证具有特殊风景或历史价值的道路保持原有的景观。在建设城市道路时,要从城市的整体考虑,在设计城市道路景观时,要从整体城市的形象考虑,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明确道路分布情况,严格区分不同道路等级,保持清晰的方向与方位的判断性,使每一条道路都在城市整体景观中发挥积极作用。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就是要求设计每一条道路时都要全盘研究,也就是每一条道路都是一个整体,要充分研究位于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情况、色彩情况、历史情况、文化情况等,防止盲目切割一条完整的道路。

3道路景观设计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道路绿化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性,在建设与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即依据生态规律。传统城市街道设计以硬质景观与行道树为主,而现代城市街道绿化则需结合城市的生态环境,不但要继续发挥园林设计的做法,而且也需充分利用点、线、水平、垂直等不同层次空间做法,创造自然再现自然,重视应用人工植物群落,同时结合当地生态条件与街道总体景观,让人在适宜的绿色环境中享受自然带来的舒适感。在建设城市街道绿化过程中,还需考虑到生态小环境的建设,不但要保证有充足的阳光而且也需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人的需要,让人在此得到良好的休息与娱乐,同时保证绿化植物数量的充足、合理,才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然的亲近,感到身心愉悦。

4道路植物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

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不但要考虑到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必要道路的建设,而且也需考虑到大量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如架空线与地下各种管道和电缆等,而道路绿化也包括这些方面。绿化树木对地上和地下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这些条件不能达到则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就会导致植物的死亡,道路绿化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要做到统一规划,创造最为合理的绿化、交通、市政等空间,利用位于道路两侧的地形地势、自然环境等因素,种植当地适宜生长的园林植物,创造最为合理的绿化景观。

5道路景观建设要遵循生态规律

在设计道路景观过程中,要结合生态要求、依据自然规律,才能创造美的自然环境,才能使建筑设计具有当地特点。任何植物都有生命,都需要在自然界中生存,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理与生物学条件,要研究植物的生态习性,才有利于植物生长,才能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不同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要求具有不同的环境,在配置园林植物时,要根据当地条件种植,要制订近期与远期种植计划,只有达到植物的生长要求,植物才能茁壮成长,景观设计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设计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要求,结合当地情况,在不同地区应用不同的设计标准。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6

在我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30年,旅游业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全民旅游热潮的兴起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景区来说既受到季节、时间、环境承载力等自然条件限制,又受到交通、假日安排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而国家水利风景区大多处于偏远地区,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除了受到上述自然、社会因素的约束外,还要考虑水源地保护的要求。如何处理好景区发展与上述限制条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关键字:环境保护 国家水利风景区 水源地 游客类型

一、桃林湖景区的基本情况

1 景区的位置和类型:桃林湖景区位于著名旅游胜地秦皇岛市西北部,秦皇岛、唐山两市交界处,是依托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桃林口水库区域内的工程、自然和人文景观建成的特色生态旅游区;现开发有竹筏漂流、游船观光、草原射箭、悬空栈道等20余个景点以及宾馆、餐厅、多功能会议室等旅游配套设施。

2 景区的经营情况桃林湖景区(原桃林口水库景区于2009年正式更名为“桃林湖景区”)于2000年开始营业正式营业,10余年间,累计接待游客50余万次,先后被评为“部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景区,秦皇岛十大旅游诚信品牌,秦皇岛优秀景区20佳等荣誉,在游客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口碑。

3 景区游客类型的划分

从区域划分来看,景区游客主要以秦皇岛,唐山两市为主,也有少量来自北京、天津和东北地区的游客:从停留时间上看,主要以一日游为主,存在少数在景区住宿的游客;从旅游目的来看,主要以观光游览型为主,存在少数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和高档培训团队游客。

二、桃林湖景区的发展现状

1 环境保护方面:环境是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根基,没有优良的环境做保障,水利风景区的发展就无从谈起。桃林湖景区从成立之日起,就极为重视环境保护;先后投入巨资,进行废渣场地平整,四周山林绿化、上游封山育林等工作,使得整个景区以及周边地区没有工业源,库区植被覆盖度达到9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2 旅游项目方面:桃林湖景区开业10年来,依托桃林口水库的各种资源开展旅游项目建设;现如今已经建立起以水上娱乐项目、山上观光项目,草原风情项目、沙地游乐项目,高端培训项目等五大主题项目为主的旅游项目体系,其经典项目竹筏漂流、游船观光、草原射箭、悬空栈道等受到广大游客好评。

3 配套设施方面:桃林湖景区内各个项目之间有水泥公路连接并有完善的路标系统,项目内部有生态步行道路连接,所以景区内交通十分便利,此外景区内可以接待百人以上同时住宿的各种类型的客房,可以接待400人以上同时用餐的酒店拥有多功能会议室、乒乓球室,室、篮球场、篝火场地等健身娱乐设施供游客使用。

4 管理服务方面:负责桃林湖景区运营的管理团队拥有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和市场开发能力:在拥有市场开发、景区建设、后勤保障等各方面人才的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团队凝聚力。

三、桃林湖景区发展的制约条件

1 环境因素:由于桃林湖景区所依托的桃林口水库是唐山、秦皇岛两地的水源地,所以桃林湖景区在市场开发,景区建设等方面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一些存在污染或污染隐患的项目必须排除在外。

2 季节、气候因素:桃林湖景区位于我国北方,受到季节,气候因素的制约,每年只有7个月(4月~10月)的时间适宜开展旅游营业活动,而其余5个月时间出于人员安全,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只有暂时停业。

3 空间因素:桃林湖景区所依托的桃林口水库在水库大坝以上区域实行封山育林,所以景区项目建设只能在大坝以下区域内开展,这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景区的项目建设和持续开发。

4 市场因素:桃林湖景区地处秦皇岛市管辖范围内,由于秦皇岛是我国著名旅游城市,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区众多,而且大多数景区开发时间比较早,发展水平比较高,对旅游客源进行了有效分流,这就加剧了桃林湖景区市场开发的难度。

四、桃林湖景区的发展方向

1 依托景区丰富的水资源,在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建设国家河流生态主题公园。桃林湖景区大坝以下的月亮湾区域拥有近3000米的河道近1000亩的河滩沙地和超过400亩的河岸树林等比较全面的河流原生态资源,以此为基础开发无动力水上运输工具、河边林地生态步行道,树林休闲活动区、无污染沙滩娱乐项目等环保性项目,建设国家河流生态主题公园,使游客可以在此区域休闲、娱乐从而达到度假旅游的目的:促进游客类型由观光游览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加速桃林湖景区旅游产业的升级。

2 依托景区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和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建设冀东商务会议首选地。桃林湖景区环境优美而且相对封闭:景区宾馆、高档饭店、多功能会议中心以及乒乓球室、室,篮球场、篝火场地等旅游配套设施完善;加上独具特色的旅游娱乐项目让游客参与,所以桃林湖景区是进行商务会议的理想场所,加上景区长期积累的团队客户资源和有针对性的营销模式等市场资源,完全有能力将景区建设成冀东商务会议的首选地,从而提升景区档次和经济效益。

3 依托景区高端培训设施和丰富地形资源,建立冀东和辽西地区最大的野外培训基地。近年来景区根据高端培训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投入资金建设了野外拓展培训场地,CS野战定向培训基地等一批高端培训设施,并准备依托景区丰富的地形资源陆续开发大坝和桥梁速降,水上救护求生,山陵地区定向穿越、孤岛野外生存等高端培训项目,将桃林湖景区建设成冀东和辽西地区最大的野外培训基地,抢占高端培训市场上游,实现景区效益增长方式的转变。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7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这次会议不仅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而且是市委、市政府贯彻“两会”精神,为落实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要求,实现“旅游兴市”目标而召开的会议。它将对我市旅游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重庆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认真总结××年全市旅游工作,研究部署××年全市旅游工作任务,表彰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刚才,市委书记唐林同志作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扎实工作,为开创××年旅游工作新局面做好积极准备。下面,我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回顾过去工作,坚定“旅游兴市”信心

第一,在产业定位方面坚持科学、客观、求实,使全市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十五”期间,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管理围绕旅游服务、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农业围绕旅游调整、商业围绕旅游搞活、城市围绕旅游建设”的“报告总结旅游兴市”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全市重要的经济产业来培植。二是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江津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和相关配套文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围绕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确保了旅游业快速、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在管理体制方面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了市、镇、办三级旅游管理机制,运行情况良好。市委、市政府设置了江津旅游管理的宏观管理机构——江津市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今年月撤销四面山镇,成立四面山风管委;月,撤销四面山林区采育场和森林经营所,设立了四面山森林资源管理局,个有旅游资源的镇街设了旅游办公室。全市重旅游、抓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形成了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新格局。我市创新旅游管理模式的举措经《中国旅游报》、《重庆政协报》等媒体报道后,产生了强烈反响。

第三,在投融资方面实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使旅游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我市先后争取旅游国债资金万元,重庆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万元,地方投入专项旅游发展资金多万元,多渠道投融资亿多,改造硬化了傅家至四面山景区公路公里,东部景区公路公里,西部景区公路公里,改建东部到西部景区公路公里,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重点抓了城市道路、交通客运、旅游公厕、绿化美化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了城市入境道路和城市到各景区点的道路公里;新建了平方米的主城客运中心和平方米的四面山游客接待中心;扩建、新建个停车场,增强了游客疏散能力,改造扩建了个星级宾馆;新建和改建高标准旅游公厕座;新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余套;建成了时代广场、十里滨江路、美食文化一条街、艾坪山公园、人民广场等一批城市新景点,旅游硬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第四,在行业管理方面采取标本兼治,积极营造健康、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一是制定我市旅游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办法,积极开展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和目标管理,规范和约束旅游服务行业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二是组织旅游、公安、工商、卫生、物价、城管、交通等部门,对扰乱我市旅游市场秩序的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综合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三是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配备了名专职旅游质监员和名兼职旅游质监员,形成了较完善的质监网络。四是抓好旅游教育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五,在宣传促销方面坚持主题活动、媒体宣传、行业交流相结合,积极宣传我市旅游产品和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我们坚持“巩固重庆、发展周边、拓展国内”的原则,加大了对外宣传促销力度。××年以来,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并召开新闻会,加强了区域联合;与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联合拍摄并播出了旅游风光片与专题片,开通了江津旅游网站,成功举办重庆首届四面山旅游节,大力宣传了江津旅游。

第六,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坚持突出主题,抓点带面。主要对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山、塘河等重庆市四大古镇进行不断挖掘、包装;打造跨区域、含金量高的“渝川黔金三角”旅游产品;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部级景区聂帅陈列馆进行硬件改造,将其与聂帅故居、陈独秀旧居一道定位为“红色旅游”产品来培植,从而带动全市自然和人文景观同步、协调发展。

第七,在旅游商品的开发方面坚持巩固传统、培植新品的思路,促进旅游商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我市丰富的商品资源积极开发旅游商品。玫瑰牌和荷花牌米花糖先后获国家旅游天马金奖;四面山牌花椒、四面山老腊肉、四面山根雕、骆来山绿茶、金银花、富硒保健食品等深受游客青睐,旅游商贸不断发展。

第八,在打造城市名片方面立足市情,全面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我市继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后,今年又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重庆市山水园林城市活动,并将创建活动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在全民参与下,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重庆市山水报告总结园林城市获得成功,受到重庆市检查验收组的好评。版权所有

应该看到,历届政府的努力已为江津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旅游兴市”战略目标,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描绘出一幅崭新的范围。

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已在全市形成共识。如果说——××年江津旅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话,那么,从××年至“十一五”期间,江津旅游将迎来蓬勃发展,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旅游市场占有额大幅提高,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振兴时期。希望同志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旅游兴市”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领导,为“旅游兴市”营造良好的环境

“旅游兴市”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各镇、街党委、政府务必把“旅游兴市”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打破部门、行业界限,做细做实为旅游产业大发展服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有旅游资源的镇街,要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首先,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第二,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管理监督作用。市、镇两级政府要着力于制定发展规划和市场规划。没有规划的旅游项目一律不得上马,必须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第三,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围绕建设“旅游兴市”这个战略目标,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切实形成推动旅游发展的整体合力。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各镇街、各部门每年为旅游做一件好事、实事。第四,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行业指导、管理、服务、监督等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依法治旅力度。第五,充分发挥好市旅委会的作用,协调好各方关系,确保旅游工作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机制到位、服务到位,以新的资源观、开发观、合作观制定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旅游兴市”步伐

要实现“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把以四面山为龙头的江津旅游打造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必须下大功夫,作长安排,让全市每一个旅游经济实体都优化和做强做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大力度,突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把各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一)产品定位上要有新突破,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按照总体规划,我市旅游产品开发要按照两翼()一线()十古()产业的布局,将四面山定位为生态旅游目的地;聂帅陈列馆(故居)、陈独秀旧居定位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大圆洞定位为森林旅游目的地;中山、塘河(含滚子坪)、石蟆(含清源宫)、白沙(含黑石山)定位为怀古旅游目的地;几江(含长联、天字联、江公享堂、奎星楼)定位为文化鉴赏旅游目的地;几江——先锋——李市——蔡家定位为特色商品旅游目的地。已建成的旅游区都要在现有基础上与时俱进,优化升级。四面山要尽快建成部级景区、国家生态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骆来山、黑石山——滚子坪要建成部级景区;四大古镇要建成全国重点历史文化名镇;聂帅文化、联圣文化要在全国叫响。

(二)可进入水平上要有新突破,加快构建外通内畅、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体系

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与发展势头强劲的旅游业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景区与景区间未形成交通循环;二是出境公路特别是四面山与贵州习水、赤水、四川合江的断头路未打通;三是景区内公路质量差,大多还是泥结石路面,四面山也仅硬化了公里。因此,当务之急是继续抓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除了积极争取旅游国债资金、重庆市旅游结构调整资金和地方配套建设资金外,要走市场化道路,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大公司、大财团和民间资本投入交通建设,做到大交通通达,小交通顺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力争在改善旅游可进入性上实现新突破。年初市旅游局与市交通局已启动了四面山望乡台至洪海景区公路改造,拉开了我市改善道路交通状况的帷幕。

(三)在规划决策上要有新突破,确保旅游资源得到科学、有序开发

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以实现旅游景区开发效益的最大化、持续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是全市旅游总体规划还是分景区规划,都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要搞标准、高水平、高品位、立足长远,超前规划。在制定旅游规划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认识保护旅游资源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确保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四)在宣传促销上要有新突破,提高包装、策划和运作水平

旅游经济是“概念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搞好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对于提高我市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扩大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借鉴九寨“人间天堂”的宣传包装设计的视沉效果,围绕建设“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找准最能反映江津城市风貌,最能体现江津旅游精髓,最能展示江津旅游形象的视角点,对江津的旅游主题、旅游口号、旅游标识、旅游歌曲等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形象设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促销模式,抓好整体形象宣传和联合促销,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旅游促销体系,统一向外展示和推介江津旅游整体形象,争取每年宣传促销上都推出有轰动效应的新亮点、新热点。如举办“江津渝川黔毗邻地区旅游交易会”、“江津旅游文化节”、“江津农业旅游展示会”等。

(五)在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上有新突破,提高旅游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竞争力

为保障我市旅游景区的快速、稳步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必须对我市旅游景区目前的体制进行大力创新,实现景区企业化营。在我国的“入世”承诺中,从××年起外商就可以在我国投资景区,旅游景区(点)可以对外资实行转让经营、出租经营、委托经营等新的模式。因此,不管是从我市旅游景区发展的需要还是从面临的大环境出发,都有必要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切实做好旅游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工作。同时,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监管制度,加强政府部门对监管的力度,使旅游景区经营权的出让确实能够促进旅游景区的开发,并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旅游景区的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的破坏。我们要在统一规划和严格保护的前提下,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他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景区经营权通过市场化手段依法、有序出让,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业。陈独秀旧居引进民间资本修缮投入市场,不仅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而且还探索出一条政府部门引导、市场化经营、盘活资产的路子,值得推广。

(六)在旅游对内对外开放上要有新突破,提高我市在旅游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是提高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区域合作,全力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才能实现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旅游兴市”进程。一是加强市内旅游横向合作。充分发挥好四面山、聂帅陈列馆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带动作用,推进市内景区间的联合与合作。二是加强与重庆市内特别是与南川、武隆、万盛等旅游景区的横向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力争三年赶上三地发展模式。三是加强与赤水、习水、合江的区域合作,要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构建三省市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渝川黔旅游金三角”世界级旅游品牌。我市要率先打通渝川黔出境干道,推出旅游精品线路,发挥我市在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七)在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上要有新突破,形成“依法治旅”有效运行机制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居民住房;影响;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150-03

一、问题提出及核心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和人们旅游观念的日渐成熟,使旅游方式逐渐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而旅游市场的这一变化,又催生出一种旅游边缘产业――旅游房地产,这一新型边缘产业的产生无疑会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这种旅游边缘产业已经开始走向房地产发展业市场的前沿地带了。作为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相互连接的一个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旅游城市,是指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者人文资源等独特资源,能够吸引旅游者前往,具备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体、旅游业产值超过城市GDp7%的一类城市。如三亚、青岛、大连等。

旅游房地产,是指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了旅游功能。包括利用旅游开发区、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的优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开发的,具有投资回报和多种功能的住宅项目,如景区住宅、海景住宅、风景名胜区度假村和民俗度假村等,以满足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需求。如威海银滩海景房、海南鸟巢度假村等。

随着旅游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产业及当地经济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毋容置疑。尤其是旅游城市已经享受到了其发展给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带来丰硕的经济果实。同时,人们不可忽视与此相伴随而来的市场风险,更不可低估旅游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城市居民住房权益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作用在我国一些主要旅游城市表现得非常明显,使得城市居民住房价格远远偏离本地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将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失衡的风险充分地暴露在世人面前。如果不妥善处理旅游房地产开发对城市居民住房的负面影响,将会导致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失衡,不仅会影响到本地居民住房权益的实现,也必将影响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与居民住房影响的理论研究现状

旅游发展对环境空间和环境要素的影响,呈现着十分复杂的结构,既有显露效应,也有隐形效应;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旅游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是一个双向的交互过程。一方面,环境资源为旅游产品的生产提供一个基本的成分;另一方面,旅游也生产出许多令人反感的副产品,这便是所谓消极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旅游业因涉及面广而成为外部性效应较为显著的领域。由于多数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特征,其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无法明确界分产权而导致市场失灵(谢彦君,1999)。

随着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理论界的学者越来越关注对旅游房地产的相关研究。较早研究旅游房地产问题的学者大多看好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优势和空间,注重发展旅游业与房地产业之间存在显著效益的正面效应。如樊志勇认为,旅游房地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无缝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同时拥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极高的投资价值。宋丁(2003)指出,旅游景区具有良好的景观,并能聚集人气,依托旅游区开发住宅顺应了住宅产业景观化、环境化的大趋势,并可节约住宅小区环境景观工程的投资。文彤(2006)认为,旅游景区开发促进所在区域休闲环境的形成,休闲环境培育新的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引发了地产项目的成功。

同时,许多研究者也注意到旅游房地产开发对旅游业的负面效应。赵晓宁(2005)认为,房地产是阻碍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开发的一种外部因素,旅游房地产的过度开发会给遗产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历史传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妨碍遗产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吴其付指出,旅游房地产的出现会给景区带来污染环境、妨碍生态、破坏意境等不利影响。

在国内研究旅游房地产对居民住房负面效应较多地集中在对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如赵晓宁(2005)认为,开发商利用景区景观提升开发楼盘的价格,经济利润大部分被其攫取,当地政府和居民受益有限,被迫拆迁的本村村民只能获得少量土地补偿金;与此同时,随着生存环境变化,生活成本大大提高。文彤(2006)指出,旅游景区的开放会引发大规模人流,造成局部地段的拥挤、治安状况恶化、周边物价上升等问题,这些负面效应会导致景区周边城市居民生活成本的直接增加。这些研究都只是简单的描述或逻辑的判断,没有对负面效应成因与居民住房路径做进一步的研究。

三、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对居民住房负面效应的成因分析

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得出:造成旅游城市旅游房地产开发对居民住房负面效应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旅游城市为发展旅游业而实施的比一般城市更为严格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例如,为保护旅游风景名胜区或自然环境而在土地利用和分区方面存在严格的限制环境保护条例,为保护历史街区风貌而对建筑高度和建筑风格所做的特别限制等。这使得旅游城市同一般城市相比,在居民住房建设和发展方面受到更多的制约。二是旅游城市依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外资的流入激发了房地产市场。同时,城市居民对建筑的设计和质量要求比较高,甚至存在着挑剔现象和消费攀高心理,也使得旅游城市比一般城市有较高消费倾向和现实。三是旅游城市所特有的环境和人文资源,使得旅游城市成为外来购买第二套住房的首选区域。外来购买者在此购买第二套住房加剧了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也可能引起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和价格居高。

(一)城市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的负面效应

为了保护或营造旅游发展所必备的良好自然环境,旅游城市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还会采取非常严格的控制性规划措施。比如,禁止在湖泊周围、沿海地带或自然保护区进行房地产开发,限制“==三废”的排放等等。在控制性规划方面,主要采用土地用途管制等基本措施。土地用途管制是指,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使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旅游城市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而采取的管理制度。国外也称“土地使用分区

管制”(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土地规划许可制”(英国)、“建设开发许可制”(法国、韩国等)等。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保存遗址、遗存等文化景观,许多旅游城市采取了限制增长措施。与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和建筑管制相比,这是一种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其主要形式是设定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可用于开发的土地数量,或者是设定特定区域内旅游房地产开发增长上限。如规定新开发住宅套数或旅游饭店面积。

为了有效地保护旅游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日趋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对于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同时,这种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制约旅游城市的房地产开发。

旅游城市的管理者希望向游客呈现最完美的视觉享受,同样会对城市房地产市场产生负面效应。相对于休闲度假酒店、产权式公寓和高端住房,主要面对本地居民的中低端住房更容易被认为是对景观的视觉污染。它们或者是被高端住房所取代,或者是为了达到视觉景观的要求而被迫升级。在游客透过五星级酒店的落地窗享受着梦幻般的景区天际线时,应当意识到本地居民为此付出了居住成本提高的代价。

(二)外资流入造成旅游城市消费攀高的负面效应

旅游城市一般毗邻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依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使得外资进入我国旅游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房地产投资中又以中高档房产开发为主。一方面,由于对高利润的追逐及跟人效应,高档住宅和商业地产的炒作,势必由于交易活跃和利润率攀高而挤压中低档房产的投资,造成中低档住宅市场供求失衡,进一步抬高其市场价格,继而造成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过热,使中高档市场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外资的大规模进人,将推动旅游城市的非居民机构和个人购房比例不断增加,容易形成较强的房地产市场“标杆效应”,形成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消费攀高,推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远远超越当地居民实际消费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成旅游城市出现“高空置率高房价”的现象,容易产生房地产过热和房地产泡沫。

(三)第二住宅需求的负面效应

第二住宅是指一个家庭在某一地点除了拥有作为第一住宅的一套房屋之外,还在另一地点拥有另一套住宅。与第一住宅不同,第二住宅并不是住宅所有人的经常居所,只是临时性的住所。休闲、度假需要是第二住宅产生的重要原因,度假休闲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也因此成为第二住宅需求集中的目标。随着第二住宅在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第二住宅需求对本地住宅市场的外部效应也日益凸显。

许多旅游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本地居民收入往往较低。外来的第二住宅买主具有更高的收入,这意味着强大的价格竞争力。在这场资源竞争中,收人相对较低的本地居民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输给“外部竞争者”。即便是对于那些经济发展程度很高的旅游城市,本地居民也无法在与“外部竞争者”的争夺中取得优势。因为在这些地方,外部竞争者往往是占据社会经济金字塔顶端的高收入人群。本地的中产阶级会发现他们不得不与来自更广大地区范围内的收入更高的群体竞争。

而收入较低的本地居民和外来工人的竞争地位更加薄弱。虽然低收入居民的房产需求与外部竞争者之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第二住宅带来的“水涨船高效应”与“挤占效应”让处于绝对弱势的本地低收入居民首当其冲地沦为外部竞争的牺牲品。首先,由于第二住宅买主的进入改变了本地住宅市场的激励水平,随着房地产项目开发不断升级,土地市场价格随之提升。开发商为了追逐更高收益会开发更高端的住宅,低收入居民能够承担的住宅数量日益减少,而价格却随着土地价格上升不断上涨。绝大多数的住宅将超出低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其次,一部分在高端市场被外部竞争者击退的本地中产阶级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居住需求,转而进入中低端市场,形成挤占效应,将低收入居民挤出市场。低收入居民在外部竞争者和本地中高收入群体的双重竞争的压力下,陷入更为糟糕的处境。

四、旅游城市房地产发展路径

由于我国城市居民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加之在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着缺陷,所以,在旅游房地产开发中,城市居民的议价能力相对于开发商具有先天不足。这就导致开发商能够占据旅游业对住宅市场的大部分收益。城市居民在承受这种负效应压力的同时,丧失了通过享受正面效应得到补偿的机会。如果居民的产权得到充分的保障,虽然无法完全消除负面效应的影响,但至少可以通过分享正面效应的货币化收益使福利损失得到部分弥补。

西方国家第二住宅的发展中,产权式公寓、分时度假等类型的住宅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与普通商品住宅相比,这些度假型住宅与本地居民居住需求的竞争性较低,且利用率较高,空置率相对较低,可以有效降低第二住宅的负面效应影响。然而,在我国旅游房地产市场,第二住宅需求却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法律对分时度假、产权式公寓等旅游房地产产权的规定仍然模糊。如果能够立法明确这些度假房产的产权,使它们成为第二住宅消费的主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第二住宅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负面效应。

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即使政府对居民私有产权的保护达到法治发达国家的水平,仍然存在外来原因导致的旅游城市房地产市场失灵。此时,政府的干预就成为必要的手段。

第一,在旅游城市发展中,政府应当将旅游业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列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旅游业发展规划在考虑环境生态承载力限制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社会生态承载力的限制。在城市规划中既要为旅游业的发展预留空间,也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住房的实际承受能力。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 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国际农业政策环境和国际农业市场的挑战,我国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市场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国际农业市场接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产生的动因与背景。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其前身为珠海县(后改市)农科所,成立于1963年,最初主要从事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特区以后因城市发展需要,原在市区的1千多亩试验田被无偿征用,市府只在城乡结合部梅溪村划出247.9亩荒坡地,补偿10万元。珠海农科人发挥特区首创精神,积极发展以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转基因等生物工程为重要手段的高科技生态农业,主要从事蔬菜、禽畜、瓜果和花卉等科研、生产,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基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土栽培的“神话”,北瓜(新疆哈密瓜等)南移的奇迹,使珠海农科中心成为农业线的一面旗帜,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贵宾的参观访问,中央领导的亲临视察,兄弟省市的组团考察……成为我们搞旅游的外在诱因;而珠海被评为“旅游城”后,市旅游局亦在寻找新的旅游项目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他们亦把目光瞄准了梅溪科研基地。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珠海市无土栽培旅游基地—“农科奇观”即告诞生。我们认识到农科单位如果不进一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束缚,就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面向市场,走科研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道路。而农业高科技资源不但是生产资源,其形成的奇特的生态景观和本身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几年来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亦证明了这一点。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

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规划,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水果美食品尝、农事劳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乡土文化欣赏、购物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⑤地域限制小,形式多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受优美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或园林建筑等旅游资源分布的限制,而农业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城市郊区、周边农村等地,只要稍加开发就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现状

1、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2、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3、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环保市场的发展前景篇10

现代都市规模扩大的同时,大量的旧工业设施被淘汰掉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对旧产业设施和生态性景观改造进行研究.对成功的事例进行分析,并得到结果。先对相关文献进行考察研究.通过文献理论等考察旧工业设施的定义和发展,通过生态设计对产业设施的再利用和再开发理论进行后工业景观的生态性改造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旧产业设施的再利用事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后工业景观生态设计再生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065-03

1后工业景观

“后工业景观”源自英文直译“post-industriallandscape”。也有译作“工业之后的景观”。基本含义是指在先前作为工业生产用途而后废置的场地上重建的景观。

贺旺在《后工业景观浅析》中,对“后工业景观”做出以下定义:后工业景观是指在工业遗存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元素的改造、重组与再生,使之具有全新功能和涵义的景观。

2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城市规模扩大的同喊产生了大量的旧产业设施和工业设备。这种情况不仅产生浪费,而且污染环境.特别是城市中心位置的废弃场所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废旧工业设施和场所的再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生态、艺术、科学的手段改造旧工业设施,使其变为有活力的文化及休闲娱乐场所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所以通过生态理念和方法讨论陈旧老化的产业设施如何再利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对比较成功的后工业景观生态性再改造事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今后改造过程中的设计方法和方向,寻求城市旧工业设施的合理的修复手段与再生方法,研究分析出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对事例中旧产业设施的再生类型、再利用效果及设计特性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在工业设施的再利用设计过程中对生态恢复、节约能源利用和雨水收集,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考虑。但是因为技术、环境及现场状况等有差异,所以每一个设计项目都要具体分析,这一部分也是今后重新改造陈旧产业设施的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部分。

3后工业景观的改造方式和生态设计方法

后工业景观的、设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己经具有自身的原则方法和生态性的尺度。它强调工业设施的历史价值、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社会公平、尊重生命和可持续发展,强调场所精神、人的内心的喻悦。

1)后工业景观的改造方式

后工业景观的改造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

1保留与恢复原有形态和用途:保护历史,完全再现场地原有形态和特征。

2形成全新的规划和用途:虽然再利用旧工业设施在设计中,但是形成了全新的设计,工业设施也被改造用于新的用途,没有完全体现原有场地的历史。

3保留与恢复+新的设计和用途:一部分保留的工业设施被用于设计中,虽然形成全新的用途,但是设计师尽可能地保留工业设施的原有样貌和形态,重新挖掘工业设施的潜在价值,使场地具有文化意义。

2)后工业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

对于后工业景观的生态设计,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

(1)最小的干预场地,尽量尊重场地上的景观特征,规划设计不对场地作大的改动,保留场地中重要的文化特征,工业残骸、铁轨,这些都记录着工业设施的历史,承载着工业的发展演变,应给与尊重。

(2)恢复场地的自然生态过程,建立综合的“栖息环境”,使得老旧工业设施场地能够逐渐走向自然发展、生态自我恢复的过程。

(3)野生植被的保护,保护场地中自然生长的野生植被,建立栖息环境以获得场地的自我恢复能力。

(4)场地中能量、废弃物的自我维持和再利用,设计中注重水的再利用和自我循环。

4后工业景观案例的生态性再生研究

本文选取了五个优秀案例,不仅对其的地域性,文化性,经济性,象征性等方面进行研究,更着重分析了案例的生态性再生方法及设计特性。

1)美国波特兰tannerFountainpark

波特兰珍珠区原为铁路站和工业区,如今已经成为了商业和居住区域。设计师于2010年在市区繁华地带大约60mx60m的地方,重新塑造了一个城市公园。

在再利用方面,设计师将旧材料回收用于艺术墙的制作,通过手绘,将这里曾经生存的生物图案绘制于热熔玻璃上,并镶嵌在“艺术墙”内,形成全新的设计,波浪形的艺术墙外观设计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感。设计师将场地进行全新的规划和设计,但保留了原有的铁轨,唤起人们对于铁路的记忆。场地中喷泉和水景的用水为从街区收集的雨水,进行了系统的生态恢复,公园成为了野生鸟类栖息地。在公园内的甲板舞台上可以进行各种文艺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玩耍,使人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同时,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既满足了现代人的休闲娱乐需求,又恢复场地的生态系统,使场地恢复到成为工业场地之前的样貌。

2)纽约HighLine高线公园二期

纽约高线公园是由一条废弃高架铁路改造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师将highline进行改造,使场地具有眺望,休闲娱乐的功能,将各街区联系起来,为城市绿化树立了新的标杆。该项目通过再利用已有结构将“保护”和“创新”结合起来,打造了全新的、迷人的娱乐设施和公共走道。因为高线工程的核心是“保护”和“再利用”,二期工程将基础设施区域改造成草地,降低了热岛效应并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选择植物营造动态的野生景观,300种植物在当地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色的本土景观。绿色屋顶及开放的拼接路面增强了持水性、排水性和通风效果,减少了灌溉需求。

设计中注重保留highline的原有设施,表达了对场地的尊重和历史的保护,大量的回收利用废弃木材、钢材和混凝土,将已存在元素作为重点,在旧作的基础上增添新内容。将原有设施和新建设施融合,设计中注重新,旧设施的设计风格统一。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旧有的景观重新设计,设计通过使用工业材料(如混凝土、钢、回收木材)反映了高线曾经的铁路线身份,把场地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特征保留下来,让人们去体验。

作为复兴曼哈顿西部地区的重要一环,高线已经成为该区域的标志性特色,并成为刺激投资的有力催化剂。高线公园采用形象化的设计,创造了一种审视城市的新视角,是创新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的代表性设计,对其他城市的景观设计具有启示性意义。

3)西敏码头公园

公园位于废弃的工业用地上,该项目的进行使城市和河滨地区重焕生机。这个项目移走了近3600吨被污染的土壤,并且用防洪堤来取代填湖措施,这些举措有利于恢复当地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公园为河畔浅滩创造了有利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如今这里已是大量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所。设计师将可持续性作为公园发展的一部分,这项设计不仅满足当地的生态环境需求,还对未来的环境条件负责。

公园方案中虽然将一些有特色的构造进行保留,但是设计师将场地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设计,通过木质桥桩、沉重的木结构以及金属家具,将这里的河滨工业历史完整地展现了出来。设计中主要注重于实现公园的交流和娱乐功能,设计风格比较现代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这座城市公园非常易于管理,无论是人造还是自然材料均可以在其75年设计寿命结束后被回收。公园里有活动草坪、聚会区、游戏场和运动场。西敏码头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处聚会、娱乐、享受自然、了解城市历史的重要场所,它同样也改善了这里的环境。

4)新西兰Jellicoe港口

在公园建成之前,码头有一个水泥仓库,公园就是位于之前水泥仓库的位置,而原有仓库的大筒仓被保留了下来。建筑师预计将这片被遗弃的工业和海洋区域变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多用途管理区。保留港口原有的仓库,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原有场地功能的记忆,使公园更具有文化和象征意义。

设计师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公共空间,以行人为中心,利用本土特色提升公园价值,将公园根据现代人的需求进行划分,更具有功能性,利用新旧设施的对比反差体现设计感,使场地更具有特色。

公园的码头上布满铜绿和锈迹,并留有铁轨和绳索,利用随意栽种的茂盛的植物形成轴线,宽阔的中央草坪用来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和各种比赛项目,而楼梯由可回收利用的混凝土部件构成。这种规划既保留原有特色,又注意到了生态的保护。现在这个筒仓有许多用途:休憩活动、活动空间、青年人专区、工业区域以及闲置区域。这片区域的再生设计保留了原有的记忆,形成一种新的公共体验,呈现出一个全新的、独特的公共景观。

5)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码头

澳大利亚aSpeCt工作室在阿德莱德港口周边设计了一个极富活力和吸引力的公共区域,其背景为阿德莱德港口最有标志性的工业建筑遗产之一,设计中保留港口作为重要出口中心的功能性。铁路线保留原有状态,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但是在设计中没有特别强调历史感,而是进行了新的规划,更多考虑了功能性,使场地成为活动和商业的多功能区。

铁路线两侧是升起的船形绿化平台,成为这个被大幅改造和污染的区域内的新公园空间,区域内划分了开阔草坪区、野餐和烧烤区以及用于活动和商业的多功能区。该项目旨在吸引市民,并营造舒适愉快的环境,所以设计师为市民提供了多样的游玩设施,这也同样成为了景观特色。

5结论

本文通过对城市后工业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可以看出生态设计在后工业景观再利用中的作用。在分析五个优秀生态设计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有着共同的设计理念:尽量保留,利用原来的生态基础和景观要素,这体现了生态设计的原则和对设计场地历史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