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标志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32:13

民宿标志设计篇1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我区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渔农民创业增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渔家民宿”旅游经营行为,提高“渔家民宿”服务质量,促进我区“渔家民宿”旅游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渔家民宿”是指以渔农民为经营主体,利用自有住宅或空闲渔农村房屋,为观光、休闲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及相关服务的渔农村旅游接待单位。客房规模在3间及以上、16间(含)以下,楼层层高不得超过正三层。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区行政区域内(沈家门、东港街道城市建成区和朱家尖、桃花、虾峙、勾山、展茅、六横等镇区所在地除外)从事“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经营活动和“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管理。

第二章“渔家民宿”开业基本条件

第四条“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以及就餐环境、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应当符合卫生、环保、消防和安全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渔家民宿”开业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渔村风情。经营接待区域面积与接待能力相适应,有必要的地面硬化处理,房屋结构坚固,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2.提供住宿的“渔家民宿”应当符合消防、治安安全规定的以下要求:

(1)已营业的客房房间门的上部必须用铁皮外包并安装闭门器,房间与楼梯间之间隔墙采用不燃材料,且管线穿越隔墙处孔洞封堵严密。新建的“渔家民宿”每间客房应安装防火门。

(2)“渔家民宿”内不应使用燃气热水器。当必须使用时,应在“渔家民宿”主体建筑外设置集中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并使用甲级防火门与外部进行分隔,管线穿越隔墙处孔洞应封堵严密。

(3)“渔家民宿”内设置厨房时,应与其他部位作防火分隔,隔墙应采用耐火不燃烧体。

(4)“渔家民宿”楼层每层不应少于2具2公斤干粉灭火器。

(5)“渔家民宿”经营场所无安全隐患,对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应设置警示标志。“渔家民宿”的楼梯间、疏散走道应设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安全出口和疏散走道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6)“渔家民宿”的每间客房内应配置手电筒;2层以上每个房间内必须配备一条安全绳可直达地面;

(7)“渔家民宿”客房不得设置封闭式房间;每个房间安装防盗搭扣;一楼应安装里开外的防盗窗。

(8)“渔家民宿”接待处配置电脑和身份证读卡器,铺设上传网络,安装简易旅客登记系统;有简易的保险柜(箱),用于寄存贵重物品。

3.提供住宿的“渔家民宿”,客房应宽敞,通风好,照明好,有电视,卧具齐全,门窗无破损。每层楼面至少设一个通风采光的卫生间,卫生间至少有洗簌、淋浴设施,干湿分隔。

4.应提供游客休憩、娱乐场所,同时提供沙发(椅、凳)、茶几和娱乐设施,提供茶水服务,有明码标价的收费标准、游客须知及投诉电话。

5.环境卫生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庭院宽畅、绿化好、干净整洁,牲畜圈养、防蚊蝇措施有效。

(2)家庭成员有健康证,衣着整洁,个人卫生好。

(3)客房被罩床单一客一换,保持干净、整洁。

(4)厕所使用方便,清洁无异味。

(5)厨房干净,布局合理,餐具卫生,防蚊蝇防鼠措施好。落实厨房油烟处理措施,控制厨房油烟污染。

(6)食品容器、用具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有专用的餐具保洁厨(柜),饭菜酒水新鲜无质变。应加强消毒工作,餐具、茶具使用前应经洗净消毒,防止食物中毒。

6.“渔家民宿”所在村须有无害化处理的排污设施,“渔家民宿”已接入村排污设施管道。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连片开发的渔农家乐特色村,要按照接待规模,建成相应的生活和餐饮污水处理设施,或预处理后纳入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经营单位要推行生活、餐饮垃圾分类处理。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核心保护区等禁止准入区依法禁止新建、扩建规模渔农家乐项目。

7.“渔家民宿”如搭建临时设施,需经当地社区和乡镇、街道同意,并同乡镇、街道签署承诺保证书(承诺临时设施仅作经营所需,遇拆迁、征用时不予补偿)。临时设施搭建占地面积不得超过原宅基地审批面积。“渔家民宿”不得妨碍其他渔农户生产生活。

第五条“渔家民宿”应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持证经营。开业须需提交下列材料:

1.区“渔家民宿”办证申请表;

2.经营场所证明;应提供房产证、土地证作为权属证明(无房产证、土地证的应取得当地乡镇、街道出具的权属证明)

3.管理及服务人员健康证明;

4.负责人身份证、简历;

5.当地社区和乡镇、街道审核推荐意见。

第六条“渔家民宿”办证审批采用“联合会审制”。由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审查“渔家民宿”申请登记案件,召集卫生、消防、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实地勘查,对符合开办条件的,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在区“渔家民宿”联合办证审批表上签署同意意见,工商部门根据“渔家民宿”联合办证审批表同意意见,发放工商营业执照。

第三章“渔家民宿”经营

第七条“渔家民宿”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接受公安、消防、质监、旅游、卫生、药监、工商、税务等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检查指导。

第八条“渔家民宿”经营户在经营活动中应当依法经营、合理收费、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为游客提供健康文明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服务。维护民宿场所与四周环境整洁及安宁。

第九条“渔家民宿”经营户应根据当地民俗、民情、自然风貌、土特产品特点,努力办出特色。

第十条“渔家民宿”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应参加旅游、公安、消防、卫生等管理部门联合组织的岗位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第十一条旅游者与“渔家民宿”旅游经营户发生争议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旅游、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投诉内容进行调查并作出处理。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旅游者应责成经营方给予赔偿。如突发公共事件时,“渔家民宿”经营户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应急处置,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公安、卫生、环保、安监、旅游等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民宿经营者应及时登记旅客资料,将每日住宿旅客资料登记后,二小时内传送到信息终端。无证旅客应登记造册,及时报送该辖区公安派出所。不接待涉外人员住宿,如需接待的,必须取得出入境管理科批准。

第十三条“渔家民宿”接待户不得采取下列手段从事经营活动:

1.削价竞争,强行拉客;

2.降低服务标准和餐饮质量,未经旅游者同意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3.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

4.提供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以及含有、迷信等内容的其他服务项目。

第四章“渔家民宿”管理

第十四条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对“渔家民宿”进行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渔农家乐休闲旅游行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负责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政策措施的制定及管理中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的协调和处置。

2.协调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认定“渔家民宿”开业资格,办理相关证照;对“渔家民宿”服务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保护合法经营,查处违法经营;

3.制定区“渔家民宿”发展规划,开展精品示范工程,指导“渔家民宿”经营者创建精品示范户,推荐三星级以上渔农家乐经营户。

4.区“渔家民宿”协调小组赋予的其它职责。

第十五条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统一负责全区“渔家民宿”认定管理和标志牌、证的设计制作,“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经营者可以在经营活动和宣传促销中使用。

第十六条“渔家民宿”旅游服务实行质量等级评定制度,由“渔家民宿”自愿向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评定与划分,以《省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为依据。经评定,对符合等级评定标准的“渔家民宿”,发给相应的等级标志。未经评定的“渔家民宿”不得使用服务质量等级标志。

第十七条对“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已评定等级的业主进行复核。对服务质量达不到质量等级标准的应帮助提高质量,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服务质量等级标准的,应降低或取消旅游服务质量等级。

第十八条对“渔家民宿”旅游服务经营实行联合检查制度,联合检查由区渔农家乐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参加,依法实施对“渔家民宿”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对已评定的“渔家民宿”星级示范户,将在媒体进行公示,并在宣传培训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第二十条“渔家民宿”经营者,应每第四个月15日前,将前三个月的每月客房住用率、住宿人数、经营收入统计等资料,报送乡镇、街道旅游办公室。上述资料,乡镇、街道旅游办应于月底前,报送区渔农家乐领导小组办公室。

民宿标志设计篇2

aLma登陆大悦城,侧畔摩天轮风景独好

主厨Danielnegreira,Sergiomoreno与Dn团队在大悦城9楼的aLma餐厅,已为上海的吃货们带来西班牙最受欢迎的各式美食。极具创意的各式西班牙tapas是这里的最大特色,火腿奶油球、辣味老虎青口贝、鸡肝慕斯等,另外这里同时也提供独特的各色鸡尾酒,伴随着休闲亦舒适的气氛以及摩天轮的美轮美奂,让我们一起回味西班牙小食的魅力。

高端奢侈时装共享平台

QFashion落户申城

前不久,国内领先的高端奢侈品服饰共享平台QFashion在上海思南公馆举行了主题为“轻奢时尚、触手可及”品牌战略会,QFashion是国内高端时尚奢侈品服饰共享平台,通过“共享衣橱”的消费模式,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美丽的消费方式,让更多的精致女人“闪耀“每一天。QFashion的理念瞬间征服现场众多爱美女性与不少绅士的赞肯和拥戴!

CaliforniaalwaysinSeason

加州旅游局的最新电视广告已在各大媒体播出,而全新的Dream365tV视频也于前阵上线。Dream365tV视频的创意来源于在加州全年都可以勇敢追梦的想法,视频主题分三个系列,加州四季都精彩,加州造梦厂和加州追梦人。加州拥有高端奢华的购物、极致的冲浪运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好莱坞环球影城等各项刺激精彩的娱乐体验正吸引各个年龄层的游客来到加州,享受美好假期。

两岸三地设计师杯爱心高球

锦标赛“开球”

“上海2016两岸三地设计师杯爱心高球锦标赛记者会”在上海金茂君悦酒店圆满召开。上海高球队队长萧爱彬先生,携两岸三地著名设计师邱德光、黄志达、吴舜峰、柯尚达以及活动赞助商方共同出席。赛事方希望通过高球赛,让设计师重视自己的身体,更重要的是用爱心去帮助和回馈更多人。各个与赛设计师通过此次活动所捐赠款项将用于促进两岸三地的青年设计专业学生互访交流学习,为设计行业创造更多可能性。

LUna美食品鉴会,爱上亚洲塔巴斯

新搬迁至南丰城的LUna致力于打造一个集现代美食和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独特体验,全新开业的LUna将一楼打造成餐厅酒吧,集国际和东南亚特色风味,由主厨eddie倾情掌勺,新加坡进口群岛ipa及各种饮品可供选择;二楼是LUna子品牌JuzGrace亚洲塔巴斯创意餐吧,汇集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日本、韩国亚洲七国风味。在LUna,你经常会看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面孔,并在这里体验到开放与包容的“海派国际文化”,魔都的夜晚,本该如此!

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帕戈意大利餐厅全新升级

近期,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屡获殊荣的帕戈意大利餐厅全面升级,来自意大利巴里,与烹饪已结下36年不解之缘的Vito,其烹饪足迹遍布意大利、阿联酋、西班牙等地,他会选用最新鲜自然的食材,结合历史悠久的意大利南部传统家庭式烹饪秘方,保留食物的新鲜与原汁原味。另外,帕戈藏有超过30个地区的意大利葡萄酒和上等格拉巴酒,与食材的完美搭配令人仿佛正身处于意大利街头,陶醉于美味。

第二页

时尚小马路里的奢侈品艺术天堂

坐落于上海徐汇区安福路7号的御品汇,是集奢侈品交易、寄售和租赁业务、时尚沙龙为一体的潮人聚集地,深受广大奢侈品爱好者的深爱。同时提供Hermes、Chanel、iwC、pateKpHiLippe等国际一流奢侈品的购物、体验、品鉴、维修及保养等无微不至的服务,旨在塑造非凡的奢侈体验,建立傲人的口碑和骄人的信誉。打造最具实力的全球领先奢侈品艺术交流的殿堂。

现代骑士精神的完美演绎

百年经典意大利奢侈品牌“acquadiparma帕尔玛之水”于6月全新推出“CoLoniaCLUB克罗尼亚风度古龙水”,以高洁典雅而朝气蓬勃的清新香韵全新演绎经典柑橘调这一“Colonia克罗尼亚古龙水”的标志性成分,将传统精粹与现代韵味绝妙组合,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嗅觉盛宴。“CoLoniaCLUB克罗尼亚风度古龙水”的奢华气息令意大利生活艺术绽放出现代活力的极致之美。

90周年经典巧克力下午茶

比利时尊享巧克力品牌GoDiVa歌帝梵在2016年迎来了90周年庆典。为了纪念这一尊贵荣耀时刻,GoDiVa歌帝梵携手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呈现特别限定“90周年经典巧克力下午茶”,将GoDiVa歌帝梵比利时巧克力的美好味道与久负盛名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备受推崇的精馔体验完美融合,为所有甜点与巧克力爱好者提供至臻美食享受。

元祖35周年庆“拾遗”民俗摄影大赛顺利开幕

元祖作为对中国传统民俗的秉承者,举办“拾遗”摄影大赛,旨在让人们拾回过去的美好,品味曾经的记忆。4月25日“拾遗”摄影大赛启动仪式在新天地南里中庭成功为大赛拉开了序幕,当天也是元祖35周年庆典,为了庆祝35岁生日,现场元祖专业裱花导师带领团队现场制作3.5米X1.8米的巨型蛋糕,利用了3D打印技术,在蛋糕上重现了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以及立体书,表达了元祖对大家的祝福。

上海玻璃博物馆设计新馆开幕

上海玻璃博物馆于五周年庆典之际,特别推出设计新馆,公众可通过纯白的博物空间与设计,体会玻璃艺术品流光溢彩的灵动意境,与众多著名艺术大师的设计品结缘。设计新馆以绚彩玻璃打造而成虹之桥连通主馆,呈现出火焰之间穿透而流动的光影,意喻蔓延的灵感与思维。

爱网特周年盛典在沪举办,立志打造中国互联网创业新模式

近日,由上海爱网特实业有限公司主办的《爱网特集团周年盛典》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爱网特集团董事长黄明国、总裁周奇等纷纷到场,并与现场嘉宾共同探讨,立志打造中国“互联网+”创业新模式。著名歌星张信哲、艺术家李玲玉、实力明星杨光、著名导演徐强等纷纷到场助阵,并为参会嘉宾奉上了一道视觉与艺术的大餐。

带你品尝葡萄酒天堂匈牙利的葡萄酒盛会

由匈牙利政府赞助的一场大型匈牙利葡萄酒盛会于近日在北京民族饭店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匈牙利手工酿制葡萄酒协会举办。该协会是一个非政府机构,致力于推广匈牙利葡萄酒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已经连续6年在中国举办葡萄酒鉴赏会,这次活动是该协会举办的第9次葡萄酒鉴赏会。晚宴的主菜由匈牙利厨师烹制,客人有机会品尝到由匈牙利专业酿酒师推荐的五种匈牙利葡萄酒。

民宿标志设计篇3

【关键词】人文关怀;环境;宿豫文化公园;自然生长;整体式设计

中国建筑正以独特的“中国模式”高歌猛进,业界一片浮躁,各种大小建筑事务所纷纷涌现。然而,当大家关注于年终产值的时候,有几个人还会想着我们建造的这个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是否带给了人们更多的关怀和温暖,是否提供了一个精神可以寄托的存在,还是只是制造了无情的机器。

2008年中国建筑传媒奖开创,这是中国首个侧重建筑的社会评价、实现公民参与、体现公民视角,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作为评奖标准的建筑奖。我们相信只有把建筑放在城市的历史脉络里,基于社会、环境、人文的综合考量下的建筑才是真正在历史长河里具有存在价值的建筑。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责任,我们设计了宿迁市宿豫文化公园建筑群。

2008年12月,我们接到宿豫文化公园的投标邀请书,甲方的要求很明确,工业建筑发展到了一定的时候需要文化建筑,并且以文化公园的形式出现,任务书很简单,列出了所需要的建筑功能:含一座1200座以上的剧院、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即项羽纪念馆、科技馆、城市展览馆、会展中心、商业、方志馆、文学艺术家俱乐部、超市、咖啡、影院等,对于具体的建筑栋数、形式都无特别要求。场地平整、方正,一个不可多得的好项目机会。

基地位置位于宿豫新区外环东侧,总用地面积176820m2。基地的南面、西面分别有泰山河及牡丹江河流过。区域由西至东,是城市到郊区的过渡,地势平坦,环境宜人。

在经过仔细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后,我们做出了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式设计方案,并最终获得了甲方的认可和支持。目前已完成了大剧院与文化馆的土建工程。

一、规划设计理念:

宿迁市作为江苏省北部发展中城市,具有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中道、扼二京咽喉"之称。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同时,它作为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具有浓厚的人文氛围。然而,宿迁市却缺乏自然山体景观,以及标志性、象征性建筑。动用如此大的场地来兴建文化公园表达了政府的雄心,绝对的纪念性是甲方赋予这组建筑的特殊建筑意向,而文化影响则是这组建筑的历史使命。

我们将在尊重现有建筑、人文历史的基础上,使新建的宿豫文化公园提升宿迁市的整体形象,并成为宿迁人民“真正需要的建筑”。基于这个目的就要做到以下两点:对城市已有建筑物的充分理解;对基地特性、人文环境的充分认识

因此在本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我们将采用整体规整而局部灵活的布局方式,旨在延续城市原有的运河肌理,为该区域的建筑肌理注入新的元素,建立该区域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建筑品位,创造出自然、人智的和谐。

二、总体设计思路:

通过对城市肌理的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宿迁市区的自然景观较少,虽有运河穿越城市,却没有自然山体。这样的环境,无法烘托出当地的人文氛围,也无法体现当地历史底蕴。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构思:

1、运河的延续

运河是文化交流的渠道,考虑到基地周边有运河支流通过,因此我们将水元素引入基地,以延续城市中运河的肌理,并通过设计将其规整化、几何化、抽象化,与绿化结合在一起,形成自然景观,以与实体建筑形成有机的图底关系。

2、院落

江苏省素来以园林文化见长,“园”是中国古代的院落形式,自然和谐。设计中我们采用两个有机变换的建筑平面反握围合出一个宽大的“院落”,并充分发挥引入的景观水系,在中心湖面布置临水的露天中心舞台。院落围合使建筑间既相互联系又保持一定独立性。

3、山体

架空平台和折线型屋顶相结合,产生了高低错落的轮廓线,使得整个建筑群体犹如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是宿迁的儿子。我们将建筑群塑造成“山体”的意象,以喻霸王的盖世气概,从而突显出宿迁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弥补了宿迁无山的缺憾。

三、设计分析:

总图布置

考虑到城市现状和基地周围的环境,我们将剧院和文化馆布置于基地西侧,使其更接近牡丹江河,便于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也更好的保证了人流便捷疏散。其他功能则布置在基地东北侧的L形“山体”里,而将辅助用房、管理用房设计为小体量,根据使用需要灵活散布于用地内,仿佛散落于水中的溪石。整个建筑的人文景观,处于周围水域的特定环境之中,成为自然山水、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得益彰。

在这里我们没有为了夸大标志性建筑的宏伟而建造庞大的体量,也没有过分追求功能来做琐碎的建筑单体设计,我们选择了一种合理的自然形态的生长模拟,“山石”的张力也突显了剧院建筑的特殊性。它从局部开始经营,用每一个局部关联出整体的趣味性。不管你移步转角还是登临台阶,都是步移景换,每一个转弯都带来新的景致。异形“山石”的力量与韧性表征了当地人民的信念,它的气势与跌宕为当地弥补了自然山石的缺憾。

夜景透视

我们将这组建筑定义为:聚集、交流、对所有人开放。大踏步、大平台、大斜坡、倾斜屋面,一系列人们可以登临的室外公共空间的设计,创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在行走中,建筑消失了,只有天空、河流与山石。我们不是要造房子,我们是要“造风景”,是属于自然的风景,也是属于人文的风景。

民宿标志设计篇4

在本次创城工作中,按照局领导的指示和局创城办对我部创城工作的具体要求,我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我部在自身工作任务重,部室人员紧张,全局创城时间及达标要求急的情况下,除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在完成各宿舍区辖区派出所下达的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入户摸底工作的同时,部室全体员工发扬了“干群一心,团结协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并抽调部室下属班组骨干员工专门从事创城工作的具体落实。我部杨主任对涉及创城工作的每一件事都是亲临一线,亲历亲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多次与局领导和局创城办相关领导深入市局各个窗口单位和宿舍区住户中巡查创城测评具体的整改工作;在因公外出开会期间,还不断的通过电话问询涉及我部创城工作的方方面面,严格督导督查督办。

副主任杜同志不顾自己年龄大,身体多病,在他心里没有八小时工作制,没有双休日,没有病事假,有时甚至没有午休时间,顶着烈日和暴雨,积极协调督导站前、井神楼、北宿舍、北园宿舍区的创城整改工作和卫生清理工作,那里创城整改工作遇到难题,他就出现在那里;那里卫生清理工作遇到阻力,他就现身那里。他经常对同事们说:作为创城工作中的一员,我们不仅当好了监督员,而且还当好了巡查员、服务员,认真负责的把好每一关,更要在此关键时刻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不折不扣的圆满完成好上级领导交给的创城工作任务。特别是在2010年9月6日至8日创城工作进入攻坚的时刻,他在创城工作的攻坚时刻不分昼夜,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和志愿者、引导员一起以简单的盒饭充饥,从8月6日至8日连续几天的阴雨天中,责任区里没有地方可以避雨,他就和志愿者、入户测评引导员一起打着伞站在雨中,为了让责任区达到一尘不染,他和责任区里的志愿者、入户测评引导员甚至不惜淋着雨清扫宿舍区里的卫生。8日下午,当接到局创城办关于北宿舍属地书院社区被全国测评组确定为入户测评社区并于下午6点入户测评的通知后,为了保证全局创城工作的攻坚胜利,他和驻守责任区的志愿者、入户测评引导员婉言谢绝了局领导和同志们让他们到局指定用餐点一起用餐的好意,不顾饥饿和一天的劳累继续留守责任区,直至晚上8点多接到书院社区创城办领导书院社区2010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调查工作结束的通知,他和驻守责任区的志愿者、入户测评引导员也还没有吃上一口饭。保证了我局迎接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调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主动协调局创城办与市局各宿舍区属地社区创城办的属地关系和市局各个宿舍区的创城巡查协调工作,自我局创城工作开展以来,我部指派曾在XX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调查工作中圆满完成市局党群办为驻城离、退休老干部、职工签送《XX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调查模拟试卷》任务的同志主动承担了局创城办与市局6个宿舍区属地社区创城办在创城期间的协调、沟通和联络工作,并在市局创城办向各个宿舍区派驻志愿者的前期,对各个宿舍区的创城巡查协调工作。从他在部领导那里接受了这份带着局、部领导的信任和嘱托,而又超出自身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耐受能力的工作之日起,他无怨无悔的骑着自己的助力车,无论冒着炎炎烈日还是疾风骤雨,一丝不苟的执行着局、部领导赋予自己的使命;奔波于局创城办与市局各宿舍区属地社区创城办以及市局所辖的各个宿舍区之间,从市区南端的普村社区、金坛社区、西苑社区、朝阳社区、书院社区到市区北端的后园社区;从市局所辖的金坛宿舍区、西苑宿舍区、井神楼南北两个宿舍区、北大院宿舍区到北园宿舍区。到各社区创城办领取《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调查模拟试卷》送交局创城办分发到市局各个部室;从各个社区领取《2010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督导通知单》送交局创城办再转给相关宿舍区创城责任部室领导,并将督办单整改结果再回复到各社区;在完成上述工作任务的同时,对局所属各个宿舍区进行创城工作巡查督促并及时地向局创城办反馈各宿舍区创城期间的巡查工作情况。每天周而复始的重复着看似单调却又责任重大的工作流程。他忘记了八小时工作制,忘记了双休日,有时甚至忘记了午休的时间。并利用少有的业余时间完成了市局北大院宿舍区辖区派出所下达的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108户入户摸底的户口清理整顿工作。8月29日,同志接到局井神楼宿舍所属朝阳社区通知,要求对井神楼院内花坛杂草及卫生进行清理,随即赶到现场查看实际情况并到该社区向该社区书记询问具体要求并协商清理时限,及时的与局相关部室人员联络井神楼宿舍杂草及卫生清理事宜。并报请部领导派驻胡均海同志现场督办。面对局、部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他总是善始善终的倾尽自己所能的去执行和完成。

当全局的创城工作进行到了攻坚阶段的时候,同志又被局创城办指定为市局北大院宿舍区创城志愿者,被部领导和市局办公室领导指定为北大院宿舍区入户测评引导员,此时此刻再次被局、部领导委以重任的他,并没有顾忌连日来因连续工作所带来的劳累和疲惫,依然带着自信默默的领受了局、部领导交给自己的工作任务。由于北大院宿舍区的出租房比较多,多数出租房住户不能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作息,为了让创建工作在北宿舍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宿舍区的居民都理解创城、支持创城、参与创城。同志就利用中午午休时间、晚上出租户回家休息的时间,深入每户宣传居民文明素质知识和发放“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模拟试卷”;有时为了等一户出租屋的居民回家,白天他连应该吃午饭的时间都放弃,晚上有时候要等到宿舍区的小门关闭前的几分钟才能等到出租户居民的回家,有时候白白的空等一整天也等不到出租户居民回家的影子。对此,他并不在意,第二天,他依旧会按时等在该等的出租住户楼道前,直到等来出租住户,完成自己应尽的工作职责。

(1)

同志自从接受了市局、部领导交给的2010年创城工作任务以来,先后从市局各个宿舍区所属社区领取各类测评模拟试卷三千余份;到市局各个宿舍区所属社区创城办领取《2010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督导通知单》10份并将督办单整改结果回复各社区;向市局各个宿舍区所属社区及市工委报送我局各宿舍区创城测评具体联络人、引导员、志愿者名单统计表8份。到市工委领取到沂蒙路和平安路交汇处值班的志愿者制服以及用具4套。先后在巡查期间,监督有关部门为本局井神楼宿舍区各楼道安装了干粉灭火器7套,为北宿舍区各楼道更新消防设施6套更换灭火器12只,协调了北宿舍区监控设备的安装、井神楼宿舍区地下消防栓配置问题、街道办事处对该宿舍区通过暗访入户测评提出的督导整改和要求及20多年没有属地社区管理的北园宿舍区的属地管理等问题。几乎每隔几天,他都要到各个宿舍区的属地社区办公室里去坐坐,和社区创城办的领导交换一下本单位宿舍区在属地社区创城工作中的意见和一些属地社区创城办领导给予的好的创城工作建议。为市局创城办领导和市局各个宿舍区属地社区创城办领导之间架设起一条条在创城工作中协作、沟通、共赢的桥梁;特别是在9月8日晚市局北宿舍区属地书院社区创城入户测评工作开始暨全局创城工作的关键时刻,同志再次临危受命,主动担负起与书院社区创城办领导协调、沟通和联络任务,及时地通过和书院社区创城办领导的沟通和联络掌握2010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组在书院社区的测评工作动向,在市局领导卢宗友同志的亲自督导下,市局相关部室领导、市局其他宿舍区的创城志愿者和广大员工的配合下,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全局2010年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的最后攻坚。当听到电话里书院社区创城办领导告诉他:书院社区2010年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测评调查入户测评工作圆满结束的消息,他似乎是忘记了此刻的饥饿和连续数十天的劳累。

三、在创城工作中,我部全体员工始终明确使命、振奋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上级领导对创城工作的要求和指示精神,对照要求找差距,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在责任宿舍区内运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不断营造浓烈的创建气氛,

一是动员面广。让创建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发动宿舍区居民理解创城、支持创城、参与创城。深入每户宣传居民文明素质知识和发放“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模拟试卷”,我部所负责的北宿舍区内6栋楼、13个单元、128户居民(含门头房)家家都有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的宣传资料,每个家庭都知道创城活动,了解创城要求;除了根据上级要求完成宿舍区文明指数测评模拟试卷住户签收工作外,还根据北宿舍区出租房流动人口和门头房较多的特点;与责任区本次测评工作中需要重点攻坚的3栋楼楼长签订了《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楼长责任书》;多次与居住在北宿舍区友邻单位员工领导取得及时联系,协调各单位在北宿舍住户出租房事宜。做到创城责任层层落实明确。创城工作及时到位。

二是宣传方法多样。在入户宣传,设立专栏、印发资料等形式下,我们还动员了各种宣传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楼栋里的党员、楼长、居民骨干参与宿舍区的创建活动,除了在专栏里张贴《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工作文明用语提示》外,共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过问卷调查和逐户发放“致宿舍区居民的一封信”了解居民的需求,为群众解决了油烟污染问题,重点整治了乱扔垃圾、乱堆杂物、乱排污水等脏乱差问题。张贴《关于彻底清理小区楼道堆放物的通告》,及时协调局相关部室清理垃圾死角30余处,清除楼道堆积物40余车,粉刷了宿舍区各个楼体、楼道、外墙;整改了各个楼道灯线路,填补了宿舍区门前坑洼不平的路面并在门前两侧设立设置了禁止停车的警示标志,逐步改变了宿舍区面貌。

三是制定了《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北宿舍区入户测评预案》。在积极与属地社区创城办领导保持高度协调、配合、联络的同时,主动制定出《2010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北宿舍区入户测评预案》,其主要内容是:1、联络联通、移动相关部门,根据北宿舍现有资料,收集居住在北宿舍各单位员工电话号码,通过电话通知各单位员工到场或通知房屋租住户积极配合迎评工作。2、以本单位名义向联通、移动送交迎评通知协调函,请联通、移动相关部门通知居住在北宿舍的员工到场或通知房屋租住户配合迎评工作。3、通过本单位相关处室,通知居住在北宿舍区的本单位员工配合迎评工作;在北宿舍区有房无出租的,作为志愿者配合迎评工作;4、准备相关预案所需要材料,包括责任区平面图、联络用表格、历次的模拟试卷等。为圆满地完成全局测评工作的最后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民宿标志设计篇5

一、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期间,我们实地考察了朱瑞将军纪念馆、泗洪雪枫墓园和宿迁日报“速新闻”移动客户端编辑部、宿迁市网信办、苏宿园区,到泗阳县李口镇八堡村走访慰问3户贫困户(分别是彭玉国,1969年3月出生,妻子于2012年患乳腺癌,儿子残疾;李训美,1958年1月出生,本人常年患病;李继山,1955年6月出生,家中8口人,2人痴呆、2人残疾)。

调研中,分别与李口镇干部群众、宿迁日报“速新闻”移动客户端编辑部编辑、宿迁市网信办工作人员、苏宿园区负责人等进行了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县、乡镇、村等基层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还听取了宿迁市委宣传部,就贯彻落实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精神的思路打算和主要措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共三个方面的情况汇报,并与他们交换了意见。

二、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全省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会议之后,宿迁市迅速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并就深入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宣传部随即召开市直宣传文化系统负责人座谈会,对学习贯彻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分管部长牵头组成调研组,分六个专题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在总体思路上,明确提出以“五大提升行动”为主抓手,推动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具体为:

一是实施价值引领提升行动,进一步增强文化凝聚力。突出思想理论建设,扎实开展中国道路和“中国梦�6�1我的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启动实施“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社科研究工程,有效凝聚思想共识。突出核心价值引领,围绕弘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抓好领导干部、企业家、青少年等重点人群,推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以身边的榜样、感动宿迁人物评选系列活动为平台,选树一批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精神的“宿迁典型”群像。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揽,以宣传推行《宿迁文明20条》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文明倡导、文明劝导、文明规范和文明实践四大行动,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文明习惯和城市特质。突出城市文化塑造,把文化元素贯穿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始终,打造一批具有宿迁特色的文化“村、镇、片、区”,形成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体系。突出人文精神培育,制定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计划,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大力弘扬宿迁精神、城市精神,激发引领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实施舆论宣传提升行动,进一步增强文化引导力。放大主流声音,重点围绕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完善重大选题策划、社会热点引导等管理运行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聚力鼓劲。开展系列主题宣传,讲好宿迁故事,传播宿迁声音。建强主流阵地,坚持以全媒体发展为方向,重点推动“速新闻”移动客户端、“鼎鼎有民”网站、“宿迁”官微矩阵三大平台连接互通、优势互补,打造最具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主流新媒体集群。培育健康网络文化,放大“宿迁网络嘉年华”品牌影响力,常态化开展建言献策、志愿服务、爱心捐助等十大类网络文化主题活动,巩固提升理性客观、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生态。

民宿标志设计篇6

关键词:扎染艺术;民宿装饰设计;室内设计

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旅行时越来越关注民宿的品质。民宿室内设计与扎染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色彩、线条和纹理的空间艺术新形式,并且具有与他人不同步的艺术美感。而扎染作为一种独特的纺织艺术,是其他染织物所不能代替的,它朴素自然和贴近生活的特性会成为众多民宿室内设计的一种选择。扎染艺术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从扎染的艺术概念和特有的工艺出发,结合当下民宿室内装饰的设计理念,探讨扎染艺术的特征、文化价值和发展趋势,将传统扎染技术应用于民宿装饰设计中,不但可以营造生态、舒适及安全的生活环境,还可以被质朴纯洁的文化精神所熏陶,同时,感受到整个民宿设计的艺术氛围和文化价值[1]。

1民间传统扎染艺术概述

1.1扎染艺术的文化价值

在中国,扎染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染色工艺,一直流传到今天,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民族底蕴,在人们心中早就把扎染认定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志。同时,扎染艺术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扎染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染色工艺。染色有单色染色和多色染色两种,单色较为简单,多色效果则需要通过反复扎染呈现出来。扎染工艺所产生的图案是灵活随机的,这也让人更加有探索的欲望。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大批量的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产品,对人们的审美和思想也造成了影响,但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传统手工艺再次获得大家的喜爱,走进大家的视野当中。扎染艺术在一步步传承中,不断地融入新鲜元素,跟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代审美相融合,传承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扎染技法,发扬了扎染艺术的文化,不仅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扎染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也为新时代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1.2扎染艺术的发展历程

扎染艺术起源于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扎染产品广泛应用于女性服饰中,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扎染纺织品非常流行和普遍。北宋时期,扎染产品在中原及北方地区更加流行。得到广泛应用后,成熟的工艺迅速出口。目前,新疆和云贵川少数民族地区的扎染工艺就是由此而来的,其他地域对扎染工艺的认识与他们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据了解,四川自贡和云南大理的扎染工艺已被文化部列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提升到文化保护的高度。

1.3扎染艺术工艺的特点

1.3.1图案方面中国的传统扎染艺术源远流长,从最初图案的具体写实到现代的抽象化,扎染图案也经过了时代的演变,扎染图案的抽象与写实取决于线的粗细、针脚的大小和抽线的松紧等因素。任意地捆扎会呈现出渐变晕染的图案,与规整的点线面扎染形式相比更加的随性,同时扎染的图案也是一幅画作的表现形式,扎染艺术有着无限的可能。随着艺术的创新,将扎染与当下流行的符号、文字等图案进行设计与搭配,能形成特有的扎染作品运用到民宿装饰中,让扎染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1.3.2材料方面传统扎染的面料多以棉、麻、毛等为主,颜色主要为蓝白色,根据不同的产品选择的面料也千差万别。除了常见的染料之外,还有农产品和植物等天然材料加工制作的染料,或者是将草木染与植物染工艺相结合,在服饰等方面广泛应用。为我国的扎染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其焕然一新。更有将牛仔、皮革、破旧的衣服等被年轻人当作原材料与扎染相结合,形成新的潮流。此外,可以将扎染服装面料处理成装饰画、布偶玩具等艺术品,紧随当下生态环保设计的趋势。1.3.3色彩方面色彩晕染是扎染艺术的特点。扎染是在这个过程中染色和防染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一种方式,被绑的部分会保持原有的颜色,未被绑的部分则会均匀受染,从而在布料上形成层次丰富和深浅不同的色晕和褶皱,使织物具有粗犷和独特的手工质感,这也是扎染艺术的主要特点。通过纱、线、绳等工具,进行有效的缝纫、捆绑等形式的组合达到独特的折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织物的纹理和图案,因技巧的不同,所以织物纹理的形成也不同[2],是一种未知的乐趣。扎染织物的图案多种多样,有层次、抽象、写实、组合图案和装饰图案。扎染艺术的形态逐渐从最初的简单走向复杂,创造出了从自然世界到文化世界的过渡。

2民间传统扎染艺术在民宿装饰中的应用意义

2.1有助于优化空间布局

当代的高楼大厦一幢幢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使人感到难以亲近和压抑。为了缓解这种压抑的状态,在室内设计中适当地加入了轻薄软绵且有延展性的艺术品会有更好的体验和效果。比如扎染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扎染抱枕、挂画、屏风、壁灯等软装饰,当它进入到现代的室内装饰设计中时,这样组合可以使室内空间看起来更有氛围感和层次感,加上扎染特有的颜色和历史文化,使得空间韵味十足,格调也变得高雅起来,让人流连忘返。扎染屏风、抱枕、窗帘、地毯等装饰品移动方便也较为灵活,不会占据大量的空间,能够修饰和柔化角落,增强美感,可以对有限的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为空间增添些许情趣,也能够协调室内软硬装饰的比例,使空间更具人性化。现代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日渐提升,对日常衣食住行的要求也在变化。在过去,室内设计往往是对一个封闭独立的房间来进行设计,更多地考虑实用性、功能性和用户的隐私。然而现在人们所追求的设计理念是更加开放和多样的,格局也不仅仅只有三室两厅而已。为了更好地中和这两点,既能对空间进行功能划分,也能保持一部分空间的开放性,扎染艺术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对开放空间进行划分。例如,利用室内空间中的扎染地毯、屏风、沙发等就可以自然地划分出一片区域。软装饰不仅可以给房间增添温馨感和视觉美感,还能够让空间更加的自由和流动。这样的设计在空间布局上更具表现力,在生活中也更加有人情味。

2.2有助于空间色彩搭配

软装设计是空间布局与艺术的融合,赋予了空间一定的功能和审美。软装设计整体上既要符合大众的审美品味,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特色。在室内软装设计当中,室内空间与装饰物色彩的使用和搭配,也决定着给人的视觉冲击和感受。色彩的明暗与色彩格调也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例如,像粉色和黄色这样活泼、热烈、明亮、乐观的暖色调在空间当中能给人以温馨和舒适的感觉,色彩的延伸性也更强,可以从视觉上减少空间的空旷感。像蓝色和绿色这样平静、安宁、和谐、清新、自然的冷色调在空间当中能给人以沉稳踏实的感觉,能在视觉上拉大空间。所以运用好色彩搭配是关键,这对于室内软装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人对于色彩本身就非常的敏感,什么样的颜色对比与搭配会让人更舒适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人们不断的去学习。毕竟,色彩是给人的第一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人的视觉感受截然不同,利用好色彩的搭配与表达能更好地发挥室内软装的效果和优势。扎染产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多彩的外观,就可以很好地与室内装饰相融合。扎染产品能够装饰和美化室内空间,使得空间更加精致,同时进行色彩的调节,能够使得居住的人享受空间的视觉美感。扎染衍生产品在色彩、样式、材质、纹路、质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在装饰空间时,可以起到增强装饰效果的作用。在室内装饰中普遍使用扎染产品还可以更好地调节气氛,表达东方的独特之美。

3民间传统扎染艺术在“夕迟”民宿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此次项目位于云南大理一个美丽的小渔村,叫文笔村,有着大理独特的视角,依山傍水,把海天一色的壮美一览无余,名为“夕迟”民宿。“夕迟”民宿分为四个区域,即公共空间、餐饮区、休息区、客房。在装修上也分为硬装和软装两个部分,民宿软装的选择是根据整体民宿硬装风格来决定的,在色彩上“夕迟”以原木的木色和扎染的蓝色为主,造型上比较规整,整体风格协调。

3.1扎染艺术与“夕迟”空间的相互结合

在“夕迟”民宿的公共空间、餐饮空间和休息区域中,扎染艺术体现在地毯、抱枕、沙发、窗帘、屏风和挂画等装饰当中。3.1.1扎染艺术在“夕迟”休息区域的应用休息区域提取扎染元素运用到地毯和屏风当中,在休息区设计屏风,主要是因为屏风不仅能够增加房间空间的感觉,还能起到保护客人隐私的作用,让客人能够更好的交流。另外屏风作为屋内装饰可以改变家中的装饰效果,在屏风上运用扎染元素,是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扎染的颜色通透,能使得休息空间光线敞亮,扎染元素在屏风上也不易掉色,能丰富民宿空间的层次与美感,增添扎染艺术的文化气息,同时还使得民宿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如图1(a)所示。利用统一风格的地毯和沙发来划分民宿空间的休息区域,给予客人一片充满艺术氛围的小天地,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营造出云南大理当地扎染的质朴、随性洒脱的艺术气息,同时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满足旅客个性化的需要,如图1(b)所示。3.1.2扎染艺术在“夕迟”公共空间的应用“夕迟”的客房和餐饮空间上的挂画是蜡染出来的图案,如图2所示,使得空间更加的丰满,不再是单薄的装饰画那么简单。蜡染的历史悠久,过程和图案都很烦琐,形成一种有规则图案但复杂工艺的效果,蜡染图案作为挂画运用到客房和餐厅中,有效地拉近了人与空间的距离,弥补了民宿空间广泛使用水泥材料的冰冷感和距离感。“夕迟”民宿空间整体是以白色为基调,蜡染是以蓝色为主,蓝色在整个白色室内基调中更加引人注意,房间的节奏在白色和蓝色之间反复,不仅调和了室内空间的色调,也突出了“夕迟”设计的主体风格,也给客房和餐厅增添了情趣。在传统扎染艺术的点缀下,“夕迟”民宿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现代民宿与传统民间扎染艺术相结合,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风格,手工扎染出来的花纹、图案和颜色是其他软装布料无法代替的[3]。

3.2扎染艺术与“夕迟”

空间布艺软装的结合“夕迟“公共空间窗帘的设计与大部分常见的窗帘不同,不仅运用了传统的扎染工艺,就连窗帘也不再是传统的两大片布料,而是采取多片扎染好的布拼凑在一起,打破了常规也富有设计感,让客人一进到“夕迟”民宿当中就能感受到与其他民宿的不同,也能被云南大理特有的扎染文化所感染。“夕迟“空间窗帘上的扎染图案有着独特的手工韵味,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着相同的意境,它没有现代窗帘的那种时髦轻奢感,更多的是一种纯朴简约,还有种现代艺术的美[4]。这两种的结合在窗帘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扎染自然过渡而渲染出的色晕和手工痕迹就是“夕迟”窗帘软装上的点睛之笔,如图3所示。“夕迟”空间布艺抱枕的设计,抱枕是室内空间必不可少的软装,“夕迟”设计的抱枕主要是采取晕染和扎染两种方式。个性化图案体现了随性、自由的艺术品位,抱枕利用率很高,除了能够提供给客人舒适的功能之外,也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在“夕迟”的房间中摆几个抱枕,使得空间更加的松弛,不那么压抑闭塞。利用不同抱枕的形状和纹理,使其与室内空间更好地协调,逐渐改变平淡的环境,实现软硬结合,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民宿空间,如图4所示。合理应用软装能让居住的人感受到艺术和人内心世界之间的微妙。

4民间传统扎染艺术在民宿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趋势

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有新的艺术产品出现,但传统扎染产品自身的图案、色彩与纹饰是独树一帜的,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无可替代。还有其外在的应用方式,传统扎染艺术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扎染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设计层面来看,整合了顾客的审美观;从文化层面来看,文化类室内设计可以真正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空间可以通过引用扎染形态元素把中国传统扎染文化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其焕然一新。为了使扎染艺术在民宿空间设计中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提炼出扎染艺术的精髓。同时,人们要不断地丰富传统扎染软装产品的品种,进行创新,突出扎染产品的创新性及时尚性[5]。

5结语

扎染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门独特的民族艺术标志。将扎染与民宿的室内设计相结合,可以满足时代的创新与需求,也可以延续扎染的艺术生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扎染艺术。为了让扎染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紧跟时代的潮流与步伐,应不断创新,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国际当中。另外,研究扎染艺术在民宿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将扎染艺术以更广阔的方式宣传出去,能让更多人了解扎染、喜爱扎染、钻研扎染,近距离感受传统扎染艺术的魅力,在传承的基础上为现代民宿装饰设计灌输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苏瑞瑞,孙晓航.扎染艺术形式在民宿室内装饰的应用[J].西部皮革,2019,41(05):72-73.

[2]李艳华.扎染艺术图案在室内软装饰中的应用[J].染整技术,2018,40(04):80-82.

[3]陈蓝.手工扎染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9,32(06):47-48.

[4]杨晰尧.扎染艺术在现代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02):168+170.

[5]魏薇.传统手工扎染在室内软装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染整技术,2018,40(03):69-71+79.

民宿标志设计篇7

在《周易》中,四象是八卦的基础和基本构架。《周易》的四象源自古天文学。

本文通过对四象体系的研究指出,在《周易》的筮法中蕴涵着天地之道,卜筮的过程象征着运用天地之道去寻求《周易》对应卦爻之中所规定的、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本文还指出,作为自然哲学概念,四象是阴阳两种要素对立运动,相互转化,此消彼长而形成的天地万物运行中的四种典型状态。

关键词:四象、古天文学、四方主星、周易

四象一词的主要出处有二,其一是古天文学,其二是《周易》。在古天文学中,四象的意义比较明确,是指黄道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也称为四陆、四灵、四兽或四宫。而在《周易》中,四象一词的内涵则比较丰富,其涉及范围从各种自然现象,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诸多领域。至于在两者之中的四象来源是否相同,意义是否一致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天文学和《周易》之间的关系。从古天文学的角度来看,历法是古天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天文学史整理小组编写的《中国天文学史》的观点,远古人类最早的天文活动就是观象授时,这种授时实际上是最为原始和简单的历法,因此,中华民族的古天文学也可以称为古代天文历法。《淮南子?天文训》所云“律历之数,天地之道也”,从哲学高度上总结了历法在天地之道中的首要和核心作用。如果再从《周易》的角度来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所以,它与古天文学一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鉴于此,笔者拟从考证古代天文历法中的四象入手,探索四象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它在古天文学中的作用,然后再从《周易》的自然哲学高度上来分析四象的意义和内涵,如此,我们将得益匪浅。

一、古天文学中的四象演化过程的基本研究方法

关于四象的记载,从现存的历史文献来说,最早的是《尚书》、《周礼》、《礼记》、《吴子》和《吕氏春秋》等先秦经典;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甘德、石申的著作(分别著有《天文星占》和《天文》二书)虽已佚失,但在《汉书?律历志》中的关于二十八宿的数据仍然来自于石氏的著作。[1]到了西汉时期,在《史记?天官书》、《淮南子?天文训》等文献中,可以见到有关四象二十八宿的详细记载。另外,就考古实物而言,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擂鼓墩发掘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据考证可以确定为公元前433年或稍后的墓葬)中,发现一件漆箱盖,盖上绘有二十八宿的篆体古代名称,以及斗和龙虎的图案。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m45号墓(又称龙虎墓)中的龙虎蚌塑,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特别是四象和二十八宿,具有重要意义。

四象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跨越若干历史时代的漫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四象二十八宿体系的创建。正是在这一体系之中,人们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日月五星的运动规律,才能够制定科学历法,从而诞生了古六历——四分历。所以说,我们有理由认为四分历的创立时代就是四象二十八宿的完整体系最终形成的时代。其时间大约在春秋末期。确认了这一点之后,选择其中有价值的文献记载和考古成就把四象体系的演化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沿着历史一直追溯到中华文明起源的远古时代。

四象体系演化的四个阶段是:第一、春秋末期的四象二十八宿体系的创建时代,第二、以四仲中星为代表的五帝时代,第三、以西水坡龙虎墓和《周礼》中的四象旌旗为代表的仰韶时代,第四、以创世神话为代表的远古时代。在这四个时代中,从古代记载、传说和考古发现中找到具有时代特征的代表性天象来探索四象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以及四象在中华民族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就是研究古天文学和《周易》中四象的基本方法。

二、四象二十八宿体系的创建时代考证

这里所说的“四象二十八宿体系的创建时代”,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具有完整的四象二十八宿结构,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规律的古代天文参考系,其内容与《史记》和《汉书》中的有关记载基本相同,按照日躔顺序录入如下

东宫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宫白虎: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宫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第二,通过天文观测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天文数据(距度和去极度)和日月五星的运行数据。这些数据是在制定四分历过程中的一系列大规模天文观测中得到的。所以说,四分历的制定,意味着一个完备的四象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创建完毕。下面将通过四分历的制定时间来确定二十八宿体系最终完成的年代,然后找到这一时代的天象记载,根据这一记载进一步确认当时的年代。

关于古四分历的制定过程,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天文学史》中的有关论述:

春秋时代大致是处于从观象授时到制定科学历法的过渡时代,关于这一时期的历法,在《左传》中有两次用圭表测定冬至的记载,分别在鲁僖公五年(B.C.655年)和鲁昭公二十年(B.C.522年)。虽然这种观测的误差可以大到一、二天左右。但是通过长达几十年或数百年的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平均,误差就会大大降低,得到较为准确的回归年长度,这样就有了建立科学历法的基础。当时测定的回归年长度是日,因此,以此为基础的历法就叫做四分历。

另外,人们还发现,12个朔望月的总长度短于一个回归年,所以必须安排闰月。根据王韬、新城新藏等人的工作统计,从鲁宣公时代的B.C.589年以后,已经明确地掌握了十九年七闰的规律。[2]这一规律的发现,在历法发展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跃进,掌握了这一规律,测定了比较准确的朔望月和回归年长度后,历法工作者就进入了科学历法的大门。这样,四分历就诞生了,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的春秋末期。[3]

在战国时代的天文学家甘德和石申的著作中记载有大量的四分历制定时代的天文历法资料,虽然已经遗失,但在《汉书?天文志》和《汉书?律历志》中曾经多次提到过这些记载。由于西汉时期尚未发现岁差,故在汉武帝时代仍沿用甘、石的天文数据作为制定《太初历》的基准。在《汉书?律历志》中提到的“故传不曰冬至,而曰日南至。极于牵牛之初,日中之时景最长,以此知其南至也”,就是对于《左传》中的两次测定日南至记载所作的说明。由此可见,关于“冬至牵牛初”的测定数据早在《左传》成书的春秋末期即已确定。另外,在《汉书?天文志》中同时又提到“夏至至于东井,冬至至于牵牛,春秋分日至娄、角”,“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这里的“历数”,指四分历,“三正”则是夏正、殷正和周正。以上这些记载,说明了科学历法创建时代以冬至为岁首,位于牵牛,也即二十八宿中的北宫玄武牛宿。

值得庆幸的是,在《汉书?律历志》中保留了当时的记载,其中有按照周历十二月、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测定的各项详细的天文数据,如表1。本文将确认:它们都是在春秋末期创建四分历时代测定的天文数据,后来记入甘、石著作的。

表1《汉书?律历志》中的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星表

周正月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

周二月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

周三月娵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

周四月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中娄四度,春分;

周五月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中昴八度,清明;

周六月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

周七月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

周八月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

周九月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翼十五度,处暑;

周十月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

周十一月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

周十二月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

为了确定这一星象年代,最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是从考察其中的四个分至点入手。选择这种方法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在春秋末期,古人已经掌握了用圭表测影确定四个分至点位置的方法,精确度较高,它们是确定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的基准;第二,四个分至点的赤经和黄经完全相同,在以下的计算中无须做复杂的黄赤换算。

《汉书?律历志》星表天象的四个分至点分别是:冬至牵牛初、春分娄四度、夏至井三十一度、秋分角十度。现通过理论计算来考证以上分至点天象的年代,计算步骤为:

一、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天文数据库》[4]中,选取B.C.600、B.C.500和B.C.400年的角、牛、娄、井四宿赤经数据,现归纳列入表2。

表2角、牛、娄、井四宿赤经数据

角宿牛宿娄宿井宿

B.C.600168.0239267.8103354.651157.1223

B.C.500169.2900269.2653355.909758.5533

B.C.400170.5552270.7211357.170259.9903

二、为了提高考证年代的精确性,把年代的单位由原来的100年分割为10年;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各年度的赤经,然后,按照星宿和年代记入表3(表中仅列入了从B.C.550年到B.C.440年的11个时间段的110年的数据)中对应的单元格左侧。计算过程从略。

三、在《汉书?律历志》星表中的二十四节气的位置是用入宿度表示的,所以,在考证星表年代时同样要用分至点入宿度来表示分至点位置,其中符合星表天象的数据按照星宿和年代记入表3中对应的单元格右侧的括号内。分至点入宿度的计算方法是

其中分至点赤经是:春分360°、夏至90°、秋分180°和冬至270°,对应距星依次为娄、井、角、牛四宿,代入公式(1)计算后即得到赤经差(古度),舍弃其中的小数部分后的整数就是分至点入宿度。例如,对于冬至点及其距星牛宿有

B.C.520:(270-268.9743)×365.25/360=1.0407,冬至点入宿度为牛宿1度。

B.C.500:(270-269.2653)×365.25/360=0.7454,冬至点入宿度为牛宿初度。

B.C.440:(270-270.1388)×365.25/360=-0.1408,冬至点入宿度在斗宿内。

表3二十八宿建立时代的分至点位置

年代角宿(秋分点入宿度)牛宿(冬至点入宿度)娄宿(春分点入宿度)井宿(夏至点入宿度)

BC550168.6570268.5378355.2804(娄4度)57.8378

BC540168.7836268.6833355.4063(娄4度)57.9809

BC530168.9102268.8288355.5321(娄4度)58.1240

BC520169.0368268.9743355.6580(娄4度)58.2671

BC510169.1634(角10度)269.1198(牛初度)355.7838(娄4度)58.4102(井31度)

BC500169.2900(角10度)269.2653(牛初度)355.9097(娄4度)58.5533(井31度)

BC490169.4165(角10度)269.4109(牛初度)356.0358(娄4度)58.6970(井31度)

BC480169.5430(角10度)269.5565(牛初度)356.161858.8407(井31度)

BC470169.6696(角10度)269.7020(牛初度)356.287958.9844(井31度)

BC460169.7961(角10度)269.8476(牛初度)356.413959.1281(井31度)

BC450169.9226(角10度)269.9932(牛初度)356.540059.2718(井31度)

BC440170.0491(角10度)270.1388356.666059.4155(井31度)

由表3可见,只有在B.C.510~B.C.490年间的四个分至点入宿度与星表天象完全吻合,由此可以推定星表天象出现的时间大约在B.C.500年左右,春秋末年的鲁定公时代,略晚于前文所说的B.C.522年鲁昭公二十年的日南至观测记载。因为此时已经掌握了十九年七闰规律,说明当时的天文观测水准较高,所以理论分析与当时的观测天象完全相符。

从《汉书?律历志》中的星表来看,显然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的完整体系,这是伴随着四分历创建过程中的长期的大规模的天文观测得到的。所有这些重大的科学数据和发明被记入甘德和石申的著作,以后又被班固用于《汉书》。以上所说的分至点位置、二十八宿距度、日月运行周期和《左传》中的闰月记载、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等一系列天文历法中的伟大成就都来自于这一时代。在这一时代,还产生了孔子、老子和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以及他们创造的儒家、道家和墨家学派,形成了中国古代学术的百花齐放时期。这是中国第一个黄金时代。

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完整而准确的四宫二十八宿体系的基础之上。这一体系作为天文观测的参考系,为上述科学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同时制定了科学历法和创建了四宫二十八宿的天文观测体系。转贴于三、五帝时代的四仲中星体系

四仲中星来源于《尚书?尧典》中的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以昏中星鸟、火、虚、昂分别作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标志,故称以上四宿为四仲中星。

为了研究这一天象,现仍然选用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天文数据库》中的基本数据。过去研究古代星宿位置大都采用岁差方法进行推算,但对于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则可能有较大的误差。本文的方法是,先取B.C.1700年到B.C.2200的五百年间的上述四宿的赤经和赤纬数据,在考虑黄赤交角变化后,把赤经和赤纬换算成黄经(过程从略),有关公式如下

ε=23o27∕08".26-0".4684t

SinB=CosεSinα-SinεSinαCosβ

Sina=(CosεSinαCosβ+SinεSinβ)/CosB

其中ε为黄赤交角,a为黄经,B为黄纬,α为赤经,β为赤纬。根据以上求得的黄经数据计算出从B.C.2200年到B.C.1700年五百年间的百年平均岁差,如表4。

表4四仲中星的岁差

房宿心宿虚宿危宿昂宿毕宿星宿张宿

-1700α188.6928193.7868272.2147282.22105.91770716.850995.7300103.0900

β-9.30594-9.90189-14.9269-12.44826.7917744.10311.07-3.07

a191.6936196.5510272.1665282.15398.15488917.080296.20839104.6115

-2200α182.3953187.4492265.1991275.3297359.639810.542289.410096.9600

β-6.48962-7.12118-14.8599-12.87663.9743651.35861.19-2.58

a184.8300189.6858265.3015275.29301.28892810.194989.3622497.7652

百年平均岁差1.372721.373041.373001.372181.373121.377061.369231.36926

然后以B.C.2200年黄经数据为起点,向上推算四仲中星的黄经和距度,如表5。

表5五帝时代的四方主星的黄经距度

房宿跨度(黄经)虚宿跨度(黄经)昂宿跨度(黄经)星宿跨度(黄经)

B.C.2300183.4573~188.3128263.9285~273.9208359.9158~8.817887.9930~96.3959

B.C.2400182.0846~186.9397262.5555~272.5486358.5427~7.440786.6238~95.0266

B.C.2500180.7119~185.5667261.1825~271.1764357.1696~6.063685.2546~93.6573

B.C.2600179.3392~184.1938259.8095~269.8042355.7965~4.686583.8854~92.2880

B.C.2700177.9665~182.8208258.4365~268.4320354.4234~3.309482.5162~90.9187

由表5可见,从B.C.2700年到B.C.2300年的几乎整个五帝时代,房、虚、昂、星四宿全部位于四个分至点附近,理所当然地作为四方主星,成为四象二十八宿体系的四方基准星宿,以此为中心形成了《史记?天官书》中记载的四象二十八宿体系的完整配置和对应关系。从这一体系的结构来看,四象对应四宫,每宫七宿,七宿中的第四宿(东宫苍龙房宿、北宫玄武虚宿、西宫白虎昂宿和南宫朱雀星宿)作为基准星宿分别位于各宫几何位置的中央,因此,每宫七宿对于相应的分至点来说是对称的。例如在东宫苍龙中,秋分点房宿位于中央,前后各有三宿(前方角、亢、氐,后方心、尾、箕),相对于房宿形成角对称。原来的苍龙曾经以尾宿为龙尾,增加箕宿的目的就在于保持东宫苍龙的角对称性。经过这样设置之后,从角宿一到斗宿一就成为东宫苍龙的疆域。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则分别对春分点昂宿、夏至点星宿和冬至点虚宿形成同样的角对称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以四仲中星作为四象二十八宿的基准一直得到人们的认同,甚至唐代僧一行在创建《大衍历》时,也按照这一基准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新唐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今以四象分天,北正玄枵中,虚九度;东正大火中,房二度;南正鹑火中,七星七度;西正大梁中,昴七度”。

东西南北是地面上的方位,用来确定地面上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样,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是建立天空中的方位,用来确定天空中星宿之间的相对位置。但由于地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星空始终在相对于地面转动,它的东西南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这样就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时刻,在每年的这时,星空中的东西南北与地面上的对应方位互相重合,这一特定时刻就是天地相合的基准。中华民族远祖选定的时刻是五帝时代的春分初昏,此时正值东宫苍龙房宿昏见,四个基准星宿与东西南北的四方正向重合,形成东宫苍龙位于正东、西宫白虎位于正西、南宫朱雀位于正南、北宫玄武位于正北的经典标准形式。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四季、四方、四宫和四仲中星的对应体系,奠定了天空中方位的基础。

三、仰韶时代的龙虎墓和四象旌旗,创世神话

现在要从五帝时代上溯到更为久远的仰韶时代,并最终探索创世神话时期的四象。关于仰韶时代对四象体系的认识,这里将着重探索西水坡龙虎墓和四象旌旗。

濮阳西水坡遗址是本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处以仰韶文化内涵为主的遗址,在遗址的m45号墓中发现和出土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蚌塑龙虎图案(下简称蚌塑)。蚌塑自发现之日起,就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见诸报刊后,更引起世界性的轰动。蚌塑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就有关于古天文中的四象的探索。

在m45号墓中,墓主人的骨架头南足北,骨架的东西两侧分别发现了蚌塑龙虎图案,而在墓主人的脚下(即骨架的北面),则有用蚌塑和两根人胫骨共同组成的北斗图象。

研究认为,蚌塑龙虎应作为星象解释,它们与北斗共同组成了一个天文体系,龙虎分别代表东宫苍龙和西宫白虎。这一配置与真实星图的位置关系完全相符。因此,m45号墓中的苍龙白虎北斗星图,正是古人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为确定时间和生产季节的真实反映,这一星图反映了远古人类观象授时的要求。[5]

与仰韶时代四象有关的,还有《周礼》、《礼记》和《吴子》等先秦文献中的四象旌旗。《吴子?治兵篇》中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礼记?曲礼篇》也有同样论述。这是军旅和礼仪中的四象旌旗。《周礼?考工记?辀人》中的记载则更为详细:

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

下面将针对这一记载先做文字解释,然后考证旌旗中天象标志的年代。

这一段辀人记载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记述了国辀的结构是仿照天地和日月星辰的运动和相互位置来设计的,因此,国辀就是按照古代天道观设计的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其中包括有天圆地方、三辰、四象、二十八宿等。辀是古代有轮的车,因其辕木弯曲,两端上翘如舟状,故称之为辀。其中的轸为车厢四壁,呈方形;盖为车上之伞盖,呈圆形;轸盖相合取天圆地方之意。“轮辐三十”象征每月三十日;盖弓是伞盖上的弓形木架,沿圆周排布,象征星辰即周天二十八宿;[6]轮辐与盖弓相合取日月星三辰之意。龙旂、鸟旟、熊旗、龟旐则分别是绘有蛟龙、鸟隼、熊虎和龟蛇四兽图案的旌旗,代表四象,即前文的四象旌旗。四兽图案分别象征二十八宿中的大火、鹑火、伐和营室四宿,简称四兽天象。

在《周礼?春官宗伯?司常》中还有关于九旗的记载:

司常掌九族之物,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折羽为旌。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颂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其中也提到了四象旌旗。这里记载了周代的旗帜共有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九种,设专职官员“司常”执掌九旗。其中常为王旗,上绘日月龙三辰,象征周王朝的天命所归;而“交龙为旂”、“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则以四兽天象为图案和标志,分别作为诸侯、将帅、六卿和县鄙四个等级官员的旗帜。从而实现了天上的三辰、四象和人世间的天子、百官间的对应。九旗广泛用于各种盛大庆典、祭祀、仪仗和军旅等,辀中用旗乃其中之一。周朝的旗帜由旗杆、縿和斿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縿作为旗帜主体是附于旗杆的直幅,上面绘有象征性的图案,斿是缀于縿侧面的、由若干条状横幅组成的旗帜装饰物。[7]

另外,在《后汉书?舆服志》中谈到辀的历史时说:“后世圣人观于天,视斗周旋,魁方杓曲,以携龙、角为帝车,于是乃曲其辀,乘牛驾马,登险赴难,周览八极。……至奚仲为夏车正,建其斿旐,尊卑上下,各有等级”。奚仲职司车正是在夏禹时代,因此,作为四象旌旗中的四兽天象的渊源当然要追溯到夏禹以前的更为久远的年代。

下面来分别考证四象旌旗中的四兽图案及其对应的四兽天象。

首先是龙旂。关于“龙旂九斿,以象大火”,大火即苍龙,九斿则为尾宿九星,故龙旂象征东方苍龙,以尾宿为标志,作为东方主星。

其次是熊旗。关于“熊旗六斿,以象伐”,熊旗即前文的“熊虎为旗”,后世按《史记?天官书》称西宫为白虎。最初的白虎或熊虎天象,由参觜二宿组成,觜宿为头,参宿的内三星为体,外四星为肩股,后来逐步演化为西宫白虎七宿。至于六斿,则如郑玄注:“伐属白虎宿,与参连体而六星”,六星是白虎的臀尾。由此可见,熊旗象征西方白虎,以觜参为标志,作为西方主星。

第三是龟旐。关于“龟蛇四斿,以象营室”,郑玄注云:“龟蛇为旐,县鄙之所建。营室,玄武宿,与东壁连体而四星”,室壁四星作为龟的四足形成龟旐的四斿。《石氏星经》称:“室名营室”,又称“室名玄冥”。[8]《礼记?月令》称冬季之神为玄冥”。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中称:“营室水也,玄冥水神也,故又云水方正而作”。所以,最初的北宫玄武就是营室,为玄冥水神,后来才逐步演化为北宫玄武七宿。这一过程与西宫白虎相似。故龟旐象征北方玄武,以营室为标志,作为北方主星。

现在已经确认了四象旌旗中的龙旂、熊旗和龟旐分别作为东方主星尾宿、西方主星觜参和北方主星营室的标志,下面需要进一步确认这一星象的年代。根据岁差理论,可以大致估计到该星象在五帝时代以前的数千年。现暂时追加翼宿为南方主星,用表5相同的方法,计算尾、室、参、翼四宿的黄经和距度,编制成表6。计算过程从略。

表6仰韶文化时代四方主星的黄经距度

尾宿跨度(黄经)室宿跨度(黄经)参宿跨度(黄经)翼宿跨度(黄经)

B.C.3000187.1150-202.2086284.5420-300.184611.7567-26.0925105.5298-121.9902

B.C.3500180.2590-195.3493277.6918-293.33264.8765-19.215198.7589-115.1622

B.C.4000173.4031-188.4900270.8416-286.4806357.9964-12.337791.9879-108.3342

B.C.4500166.0150-181.3080263.9914-279.6286351.1163-5.460385.2170-101.5063

B.C.5000159.6911-174.7733257.1412-272.7766344.2362-358.582978.4461-94.6783

由表6可见,在B.C.4500~B.C.4000年左右,尾、室、参、翼四宿正好分别位于秋分、冬至、春分和夏至四个分至点上。并且还可以看到,这一年代同时也正是距今六千多年以前的西水坡m45号墓中的龙虎天象时代。所以可以推测,尾、室、参、翼四宿作为四方主星的时代可以上溯到六千多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代。

综上所述,既然四兽天象中的大火、觜参和营室分别位于仰韶时代的秋分、春分和冬至点,那么完全可以合理地设想鸟宿应该位于夏至点翼宿。

现在来研究鸟旟,以便验证这一设想。关于“鸟旟七斿,以象鹑火”,其中“鹑火”是十二次中的一次,要考证鹑火,首先要研究十二次。从《汉书?律历志》可知,十二次是依照次初为节,次中为气的原则,用二十四节气把黄赤道附近的天空等分为十二个区域。其中四个分至点即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分别位于降娄、鹑首、寿星和星纪的中点。在四分历的创建过程中,冬至牵牛初作为历元,同时也是十二次的起点,因此,牵牛初就成为十二次之首的星纪的中点。

但是,分至点是受到岁差影响的,所以,十二次和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将随着年代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岁差造成的春分点的移动速度是每隔大约71.6年向西移动1度,每隔2148年左右移动30度,正好是十二次中的一次。如前所述,《汉书?律历志》中的星表天象年代在春秋末年的B.C.500年左右,在这一年代中,翼十五度位于处暑(黄经150°),是鹑尾的中央星宿。按照岁差理论推算,在此2148年以前的B.C.2650年前后,翼十五度位于大暑(黄经120°),是鹑火的中央星宿。由于翼宿距度为18度,在B.C.3000—B.C.1900年的一千多年间,大暑都在翼宿之内,这一历史时期囊括了整个五帝时代直到夏朝中期,翼宿一直保持鹑火中央星宿的地位。而在此4296年以前的B.C.4800年前后,翼十五度位于夏至(黄经90°)。由表6不难推算得出,大约在B.C.5300—B.C.4200年间夏至点都在翼宿内,这正是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时代,也就是西水坡龙虎墓时代。这时的觜参、翼宿、大火和营室正好位于四个分至点上,成为四方主星。

由此可见,“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中的鹑火应指翼宿,其理由有以下三点:

第一,龙旂、熊旗、鸟旟和龟旐建立在同一时代,它们都以世代相传的远古时代的四兽天象作为建立旌旗图案的依据。既然龙、熊、龟分别作为仰韶时代的东、西、北三方主星,鸟旟理所当然地应取当时的南方主星翼宿作为标志和象征。

第二,翼宿本身的形状非常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隼。由图1的翼宿明晰图可见,1、2、3、4为鸟体,5为鸟首,6为鸟尾,7、15为两足,8—14,16—22分别为左右两翼。每翼由七宿组成,象征“鸟旟七斿”。鹑为雕类猛禽,《诗经?小雅》中有“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南宫朱雀以翼宿似鸟而得名,这与西宫白虎以参觜似虎而得名的设想完全一致。

第三,“奚仲为夏车正,建其斿旐”。按汉陆贾《新语?道基》的记载,在大禹治水时奚仲“桡曲为轮,因直为辕,驾马服牛,浮舟杖帧,以代人力”。此时的翼宿即为鹑火主星,故翼宿应称为鹑火。

由于岁差的原因,作为十二次的“大火”的对应星宿就曾经有过变化。在《汉书?律历志》中确定的十二次和二十八宿的对应关系中大火为“氐、房、心”。而在《尔雅?释天》中的记载则为“房、心、尾”。“鹑火”和“大火”一样,其对应星宿也应该发生变化。在《汉书?律历志》中,鹑火对应“柳、星、张”,而在远古时代则应对应“张、翼、轸”。另外,尽管十二次作为一个体系未必创始得那样早,但这并不妨碍鹑火、大火等天区名称出现于十二次建立之前,就像二十八宿中的一些星宿早在该体系建立之前就已经广为人们应用一样。

现在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四方主星的概念出现在仰韶时代的话,那么在西水坡龙虎墓中为什么只出现了象征东西两宫的龙虎蚌塑,而没有南北两宫呢?这能否说明当时的人类只认识四宫中的东西两宫,而不认识南北两宫呢?这一问题值得探索。

在仰韶时代,每当春分季节来临之时,伴随着东方地平线上的大火昏见,在南中天同时呈现翼宿昏中的天象。同样,在秋分前后有参宿昏见和室宿昏中天象同时出现。同样,在夏至前后有室宿昏见,大火昏中,标志着炎夏季节即将来临;冬至前后则有翼宿昏见,参宿昏中,预示着人类将面临着寒风凛冽、大雪粉飞、江河结冻、鸟兽潜踪的严冬,只能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在山洞或房屋中躲避寒冷和风雪。早在农业社会来临之前的仰韶时代早期,远古人类的渔猎、放牧、采集野果等生产活动就都与寒暑乃至四季有关,所以他们很早就应该认识到寒暑变化与相应的各种天象之间的关系,以便安排人类自身的生活和有关活动,否则,就难以做到适者生存。特别是冬天,人类必须事先建造或修缮好房屋,贮备大量越冬用的食物和燃料。从不久前发现的天水秦安县大地湾遗址距今8000~5000年的村落和房屋群来看,早在仰韶时代以前,古人类就已经能够建造房屋,在仰韶时代甚至已经能够用木材和原始的混凝土来建造大型聚会用的、具有原始宫殿规模的建筑物。[9]可以设想,在仰韶时代早期乃至更早,虽然远古人类可能有了四季的概念,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寒暑,通过观象授时预知寒暑的来临;其次才是春秋。随着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农业上升为人类的第一需要,成为第一“职业”,只是在这时,春秋的概念才开始变得比寒暑更为重要,龙虎天象的授时作用才更为人们注意,并最终导致对龙虎天象的崇拜。

从表6中可以看到,早在公元前五千年(距今七千年前)乃至更早,室宿和翼宿就分别处在冬至和夏至点附近,过了许多年之后,参宿和大火才分别进入春分和秋分点,成为春秋的授时星象,只是在这时,火、参、翼、室四宿才全部进入四方主星的位置。换句话说,夏至室宿昏见和冬至翼宿昏见的天象早在农业社会的龙虎天象以前就已经形成,并一直延续到龙虎天象时代。正因为如此,在仰韶文化早期,人们完全有可能首先重视南北两宫,然后逐步建立四方主星的概念,从而形成四宫的原始体系。

四象又称四兽、四灵。四兽显然来源于四兽天象,而四灵则是由于对四兽的崇拜而神灵化的结果。由于在仰韶时代的早期,四兽天象正好位于四方主星的位置,由此就得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四兽和四灵作为民族的图腾崇拜在仰韶时代早期就已经形成。这一时代,早于仰韶时代的龙虎墓年代。

仰韶时代秋分日躔尾宿,五帝时代日躔房宿,由于大火遍历房、心、尾三宿,以致苍龙能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代中作为授时星象存在,因此,仰韶时代的四兽天象和五帝时代的四仲中星两种古代著名天象都以传说的方式,融合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流传并能够影响到久远的后世。如果我们继续追溯的话,可以达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创世神话。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中记载的中国上古创世神话中有:

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混沌状态之时,先有伏羲、女娲二神,结为夫妇,生了四子。这四子后来成为代表四时的四神。四神的老大叫青干,老二叫朱四单,老三叫白大然,老四叫墨干。[10]

四神就是四宫,老大青干是青龙(又称苍龙),老二朱四单是朱雀,老三白大然是白虎,老四墨干是玄武(玄和墨都是黑色)。这就是说,后世的四宫的命名中保留了创世神话中的四种颜色,这说明了远在上古传说时代的人们就已经有了对四象的基本认识,后世的四宫来源于上古时代的传说。四、四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综述

以上论述了古天文中的四象,不难看出,古人类对四象的认识来源于对春夏秋冬四季和东西南北四方的认识。这一认识过程是,最初,通过人类自身感官去认识一年中的寒暑和感受四季;然后,通过四方主星的昏见和昏中来认识四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这样的简单认识,于是发展到在四方主星的基础上建立四宫二十八宿体系,进一步认识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由此可见,对四象的认识实质上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

在对时间的认识上,人类不仅限于认识一年四季和二十四节气,而且还有对日和月的认识。例如,在古人类对日的认识中,通过对太阳升落时间的认识,把一天区分为昼、夜、晨、昏四辰。在对月的认识中,通过对月亮圆缺的认识,把一月区分为望日、上弦、朔日、下弦四月相。这样就完成了对年、月、日、时的总体认识,奠定了历法的基础。

关于对空间的认识,人们通过日升日落的位置把地面大致区分为东、西、南、北四方。四方的建立首先在于选择基准,即以日出为东,日落为西,东西之中轴为南北。但是,日出和日落的方向是随季节而变化的,由春分到夏至期间的日出位置逐渐向北偏移,到夏至移至最北,由夏至到秋分则重新返回;由秋分到冬至期间的日出位置逐渐向南偏移,到冬至移至最南,由冬至到春分则重新返回。其中以春分和秋分时刻的日出位置居于这一移动范围的正中,是最为理想的基准。此时恰值春分苍龙昏见正东,秋分白虎昏见正东,并且由于此时人类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突出了春分和秋分的作用。因此,虽然对东西南北的初步认识可能更早,但选定春分和秋分的日出位置作为正东,作为四方的基准,最有可能在农业社会的时代形成。

四方基准的确定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北极星。古人类很早就认识了北极星的作用,以此作为确定正北的基准。同时也认识到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的运行可以作为四季的授时星象。从前文所说的仰韶时代龙虎墓中的星象体系配置来看,墓主人头南足北,龙虎斗分列东西北三方,显然仰韶时代的远古人类已经有了这一认识。

只有建立了四方的基准,才能够确认四方。只有正确地确定四方,才能认识四方主星。由于四季是由四方主星的昏见和昏中确定的,所以,四方和四辰是认识四方主星和四季的前提和基础。这样一来,人类对四辰、四方、四季、四方主星和四月相的认识共同构成了四象体系的基础,于是,古代的四象体系可以综合表示如下:

春——东——主星苍龙(仰韶:尾宿,五帝:房宿)——上弦——卯(朝);

夏——南——主星朱雀(仰韶:翼宿,五帝:星宿)——望日——午(昼);

秋——西——主星白虎(仰韶:参宿,五帝:昂宿)——下弦——酉(夕);

冬——北——主星玄武(仰韶:营室,五帝:虚宿)——朔日——子(夜)。

由此可见,古代的四象体系是一个综合时间和空间,包容天地的时空体系。所有这一切至少在仰韶时代已经完成。最初的时空体系非常简单,每一个时间单元或空间单元用四个要素来表示:一年分为四季,一月分为四月相,一日分为四辰,大地分为四方,天空以四方主星标志四宫。这样的时空体系可以称之为原始的四象体系。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四要素逐渐演化为四个基准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组四要素是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分至点,及其对应的四方主星。二分二至与四方主星的结合,建立了融天地为一体的四个时空点,形成了古代人类“观天法地”的基准,正是在此基准之上才有可能完成四象二十八宿体系——古代天文观测参考系。

本文以四方主星为主线,考察了这一参考系的演化过程。第一代四方主星是仰韶时代的尾、翼、参、室四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星宿被人们崇拜为神灵,神化为图腾。第二代四方主星是五帝时代的房、星、昂、虚四宿,它被后世的天文学家和占星家作为四宫二十八宿体系的创建基准和天文观测基准。第三代四方主星是春秋末期的角、井、娄、牛四宿,它们是建立科学历法的的基准。由此可见,四象最初作为原始的时空体系和天文观测基准,后来演化为四宫二十八宿体系,同时它又是中华民族的神灵和图腾,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标志。它已经融入到各个学术领域:政治、历史、宗教、军事、天文、地理、人文、神学等。在漫漫的万千年中,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在这一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四象体系不仅是天文观测的基准,而且是八卦的基础和基本构架。中华民族的先祖通过对四象的认识,创造了八卦和六十四卦。从这一点来说,如果没有四象体系,就没有八卦,就没有《易经》。《易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其根源在于中华古人类对于四象的认识。

五、《周易》的筮法蕴涵着天地之道

现在来探索《周易》中的四象。正是《周易》,把四象等古天文学中的科学概念总结并上升到哲学高度,从而建立了《周易》的世界观——天道观,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在《易传?系辞》中提到四象的有以下两处:

第一,在《易传?系辞上》第十一章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通常简称为“四句”。对“四句”的解释有两种主要观点,其一认为,这是孔子总结的、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和演化过程的总体认识,是“周易的世界模式”,或者说“宇宙生成论”;其二认为是对画卦和筮法的说明。[11]

第二,在《易传?系辞上》第九章有一段关于筮法的论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阐述了易经筮法和古天文历法之间的深刻的内在联系。

对四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分别以汉朝的象数易学和宋朝的义理易学为代表。在汉朝的象数易学中把四象解释为四时,两汉诸多学者,乃至晋韩康伯、唐孔颖达、李鼎祚、北宋张载等都宗此说。例如在李鼎祚的《周易集解?系辞上》中有“虞翻曰:四象,四时也”。在《周易正义?系辞上》中孔颖达疏云:“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分揲其蓍,皆以四四为数,以象四时。”北宋张载在《横渠易说》中云:“四象即乾之四德,四时之象”。今人高亨先生在《周易大传今注》中说:“四象,四时也。四时各有其象,故谓之四象”。由此可见,“四句”中之四象与筮法中之“四”同义,皆指春、夏、秋、冬四时。

宋朝的义理易学观点以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为代表,清代毛奇龄、李塨等人赞同此说。这一学派从义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四象,在朱熹的《朱文公易说》中有:“四象是老阳、老阴、少阳、少阴;老阳是九,老阴是六,少阳是七,少阴是八”。今人朱伯昆先生的《易学哲学史》、金景芳和吕绍纲先生的《周易全解》、刘大钧和林忠军先生的《周易传文白话解(系辞上)》等也持此种观点。

由于对四象的解释有以上不同,所以对“四句”的认识也随之而异。但有人认为可以把这些不同观点统一起来,张其成先生在其所著《易学大辞典》中指出,近人尚秉和综合旧说,认为“四象即四时,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也。老阳、老阴即九、六,少阳、少阴即七、八。故四象定则八卦自生。”尚、张两位先生的认识值得深入探讨。

在《易传?系辞上》的两段关于四象的论述中,“四句”的意义隐晦而艰深,筮法的论述则相对便于理解,所以,现在从分析筮法出发来研究四象,然后再进一步探索四象的意义,以及《周易》中的四象和古天文学中的四象之间的关系。

在筮法的一段论述中出现了一、二、三、四、五共五个数字,这些数字是某种事物、概念或规律的标志和象征,破译筮法的关键就在于对这五个数字予以合理的解释。其中“四”和“五”的意义非常明确:关于“四”,原文是“揲之以四以象四时”,故“四”象征四时;关于“五”,原文是“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故“五”象征闰法或置闰规则。“四”和“五”都属于天文历法中的基本概念。如果考虑到“四”和“五”的产生,是由于卜筮过程中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和“挂一以象三”的三个卜筮程序演算形成的必然结果,再考虑到这一章节在理论上的逻辑性和筮法上的连贯性,只有把其中的全部数字用天文历法的有关知识来解释,才能切合《系辞》作者的本意。按照这一基本认识,可以对筮法一段作如下解释:

“一”为太一(指北辰),“二”为两仪(指阴阳、天地、经星和纬星),“三”为日月星三辰,“四”为春夏秋冬四时,“五”为闰法。

下面可以对这一论述作进一步破译。筮法中去一不用,即所谓“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象征北辰居中不动,作为天地之中。四十九根蓍草“分而为二”,象征万物分为阴阳,宇宙分为天地,日月星辰分为经星和纬星(古称恒星为经星,日月和五大行星为纬星),这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基本认识。“挂一以象三”,象征天地之间有日月星三辰,其中“日月”者,日月五星也,“星”者,二十八宿也,古代通过观测日月相对于四宫二十八宿体系的运行来制定历法,标示着古代天文观测体系和观测方法的建立。“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通过天文观测确定四时、十二次和二十四节气也。“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者,通过天文观测确定日月运行周期,以定闰法也。由此可见,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完整地表示了古人对宇宙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此认识基础上建立的天文观测体系和制定历法的过程,这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模型,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自然哲学观,简称为天地之道。由此可见,《周易》筮法的每一个程序都与古天文历法息息相关,蓍草之分、揲、挂、扐对应着天地万物的各种存在和运动之象,所以说,在《周易》的筮法中蕴涵着天地之道,或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尚书、春秋寓于史,而易则寓于卜筮。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也”。《淮南子?天文训》所云“律历之数,天地之道”,《系辞》所云“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其义均在此也。

在三易之中,《周易》之所以不同于《连山》、《归藏》者,就在于《周易》不仅为卜筮之书,而且为哲学之书;在于《周易》从哲学的高度上,总结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精髓,归纳并上升为天地之道,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

筮法是卜筮的总纲。筮法决定卜筮的结果,决定卜筮的灵验与否,所以,《周易》的关键在于筮法。因为筮法蕴涵着天地之道,而卦爻代表万事万物,所以说,卜筮的过程就象征着运用天地之道去寻求《周易》对应卦爻之中规定的、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惟筮法合于天地之道,易经才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才能“配天地”、“配四时”、“配日月”,才能与天地准,而“弥纶天地之道”。在后世诸多历史朝代制定历法时,都以易经理论为依据,如《汉书》、《晋书》、《隋书》、《唐书》等史籍中都尊此法,其原因就在于此。古往今来有许多人相信,正因为《周易》符合天地之道,所以通过卜筮可以窥测天机,从而实现天地与人事之间的沟通。《周易》之所以能够预测未来,其原因就在于此。

六、四象的自然哲学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周易》中的天地之道来源于古代天文历法,所以《周易》中的四象和古天文历法中的四象两者同出一源。有了这一基本认识,下面就可以着手分析汉代象数易学和宋代义理易学的观点异同。

事实上,汉代象数易学着重阐述四象的象数意义,是从认识自然和创建历法的角度来理解四象。而宋代义理易学,则更多的是从卜筮和哲理的角度来理解四象。虽然两者的认识角度有异,但其源头相同,因此,只要把象数易学的认识上升到自然哲学的高度上来理解,就完全可以把这两种看似不同的认识统一起来。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从阴阳学说的观点来看,四象是阴阳两种要素对立运动,相互转化,此消彼长而形成的天地万物运行中的四种状态。这一观点首先来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来源于天地之道。在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中,诸如日月运行、昼夜交替、寒来暑往、草木枯荣等各种自然现象的运行规律都可以归结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状态。这四种状态就称为四象。

在阴阳学说中,阴阳是决定天地万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要素,在这两种要素中,阳为天、为白昼、为经星,又指向日、温暖和明亮等,阴为地、为黑夜、为纬星,又指背日、寒冷和阴暗等,正是阴阳的交替运行和相互作用形成了天地运行根本规律,左右着宇宙万物的生存和发展。在宋代的义理易学中,四象为老阳、少阳、老阴和少阴。所谓老阳,是指阴消阳长达到极点的状态;所谓老阴,是指阳消阴长达到极点的状态;在由老阴向老阳转化的阴消阳长过程中达到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阳;在由老阳向老阴转化的阳消阴长过程中达到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阴。这是《系辞》作者从哲学高度上总结和抽象出来的对自然现象演化规律的总体认识。

下面来分别讨论几种主要自然现象中的四象。

就四季而言,以日出位置和昼夜长度论阴阳,冬至日出位置在最南,故曰日南至,其日白昼最短,谓之老阴;夏至日出位置在最北,故曰日北至,其日白昼最长,谓之老阳;春分日出位置在正东,昼夜相等,处于由老阴(冬至)向老阳(夏至)转化的阴消阳长过程中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阳;秋分日出位置也在正东,昼夜相等,处于由老阳(夏至)向老阴(冬至)转化的阳消阴长过程中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阴。

就昼夜而言,以太阳位置和日照强度论阴阳,子夜(子正)太阳在正北,无日照,故为老阴;正午(午正)太阳在正南,日照最强,故为老阳;平旦(卯正)为日出,处于由老阴(子正)向老阳(午正)转化的阴消阳长过程中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阳;黄昏(酉正)为日落,处于由老阳(午正)向老阴(子正)转化的阳消阴长过程中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阴。

就月相而言,以月亮圆缺论阴阳,朔日不见月,为老阴;望日满月,为老阳;上弦见半月,处于由老阴(朔日)向老阳(望日)转化的阴消阳长过程中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阳;下弦也见半月,处于由老阳(望日)向老阴(朔日)转化的阳消阴长过程中的阴阳平衡状态,谓之少阴。

就四方而言,阴阳取决于太阳的位置,太阳在子夜、正午、平旦、黄昏分别位于北、南、东、西,故北为老阴,南为老阳,东为少阳,西为少阴。

就四宫而言,以春分黄昏时天地相合为基准,北宫为老阴,南宫为老阳,东宫为少阳,西宫为少阴。另外,以太阳日躔四方主星定春夏秋冬,日躔北方主星为冬,为老阴;日躔南方主星为夏,为老阳;日躔东方主星为秋,为少阴;日躔西方主星为春,为少阳。

就万物而言,以寒暑和日照论阴阳。故以植物初生为春,为少阳;以盛长为夏,为老阳;以结实为秋,为少阴;以枯衰为冬,为老阴。

由此可见,世上万物在阴阳两要素的作用下,由于阴阳的对立斗争和相互转化产生了四种典型状态,这一演化过程就是“四句”中所说的“两仪生四象”。《系辞》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四象可以表示万物的基本运行规律。

《周易》中的若干重要哲学思想都来自于这一基本认识。在阴阳两要素的对立斗争中,达到老阴,必然向少阳转化,故曰“冬至一阳生”;达到老阳,必然向少阴转化,故曰“夏至一阴生”。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点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福者,祸之所倚;祸者,福之所伏”、“否极泰来”、“亢龙有悔”、“易穷则变”都寓于这一深刻的哲理之中。

鉴于以上种种,笔者认为,四象一词是一个寓自然与哲理,寓历史与文化的多层次的、博大精深的普适性概念,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周易》中占有特殊地位,成为《周易》符号体系中的基本要素,成为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基本构架,成为衍生万物的基础。《周易》之所以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者,不可无四象也。

参考文献

[1]中国天文学史整理小组编:《中国天文学史》p44,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2]中国天文学史整理小组编:《中国天文学史》p72,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3]陈久金:《历法的起源和先秦四分历》,《科技史文集第一辑(天文学史专辑)》p17,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4]宁晓玉制作,刘次沅指导:《224颗恒星四千年位置表》,夏商周断代工程——天文数据库,

ihns.ac.cn/astronomy/224/new_page_a.htm。

[5]冯时:《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文物》,1990年第3期。

[6]林尹:《周礼今注今译》p430,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7]林尹:《周礼今注今译》p284,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8]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二册》p358,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9]冯诚、谭飞、张燕:《大地湾遗址向世人宣告:华夏文明史增加三千年》,《丝绸之路》,2003年第4期。

民宿标志设计篇8

自2005年我国开始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新农村发展符合生态文明时代特征,而“美丽乡村”概念的提出,正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不可偏离的大背景,并且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基于“美丽乡村”要求,新农村建设是物|与精神、环境与内涵的全面提升。而乡村社区营造不仅追求有形的硬件建设,提升生活质量外,也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发展,采取自上而下的公私协力模式,建立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与乡村社区的良好互动关系,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国家向新时代迈进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摸索出一种适应我国国情和乡村建设开发特殊性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一、乡村社区营造理论

乡村社区营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延续与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兴起,日本与台湾地区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村落没落的境遇,自上世纪开始至今仍在持续强调“人、文、地、产、景”的乡村社区营造。其中“人”指的是认同感和社区意识的构建,社区共同体的形成;“文”指的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民间工艺及艺术活动的传承与经营;“地”指的是地方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产”指的是特色产业的创新经营;“景”指的是公共空间的改善、景观的特色经营等等。

我国台湾地区比较早引入了社区营造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地区于政策上便已强调社区建设,九十年代先后制定的各项计划标志着社区营造的启动。于1994年开始推行“社区总体营造计划”,希望从文史重建与文化艺术的角度介入社区发展,强调社区参与,整合地方文化、社会与经济等资源,解决整体环境恶化、公民意识欠缺、公共资源未整合和社区学习体系急需建立等问题。

社区营造作为一种最基层的社会活动,以社区共同体对本社区具有认同感作为前提,通过社区居民达成社区共识,发展自主能力,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共同经营“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及其它相关的社区发展活动等,从而使本社区的生活空间获得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文化、产业和经济得以复兴,进而促使社区活力再现,这种由居民自主参与社区经营创造的过程,称为社区营造。简要地概括就是充分运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条件,凝聚社区共识,改善生活环境,延续文化精神,重塑社区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二、民宿带动下的乡村社区营造

乡村社区营造可以依托乡村旅游,以民宿为落脚点形成全面带动作用,通过打造社区文化、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地方产业,以村民为主体,社区、政府、创客、专业团队多方参与的良好互动关系,实现美化乡村环境、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社区文化氛围的目标,达成乡村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以民宿产业为起点

乡村旅游是实现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手段,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是民宿实现带动作用的前提。首先,民宿与民居房屋皆作为乡村的基本建筑体,不同于普通民房的是,民宿的外观更为美观,内部设施更为现代化,这是其为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所必有的硬件基础。但虽说民宿是为旅游者所用,但基于乡村社区营造的地方性要求,民宿的建造风格必须与本地乡村风貌一致,符合当地社区肌理特点,因此更加提倡民宿的建设是模拟本地民居或者对当地老房子的改造。由此民宿可以作为乡村民居改造的样板,在不破坏本地风貌基调的前提下,改善村民居住条件,且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本地村民随意改造房屋而产生的整体景观不协调性。其次,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不仅承担着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的基础作用,同时也是当地特色文化凝结的表现,是突出农村乡村性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现代游客群体观念趋于成熟,也更追求旅游所带来的深度体验,民宿为游客留宿享受更深刻的体验创造可能。为此,将民宿产业作为乡村社区营造的第一步,不仅有助于社区空间的建设,同时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加强游客体验感,并为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二)以民宿集群效应为推动

民宿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竞争和合作关系的民宿和配套服务机构在地理上集聚而形成的群落。民宿集群对比单一的民宿个体,其优势在于集体生存、协同合作,实现专业分工、信息互补、业务共享、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最大效益。民宿集群类似于一个社会共同体,需要协调内外部各要素的良好关系,比如空间规划,环境设计,设施分配等。民宿集群可促进以民宿为发展起始点的乡村社区营造构成空间环境上的框架蓝图,为进一步完成整体营造起推动作用。同时,民宿集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给予乡村社区营造厚实的经济支持。

民宿标志设计篇9

一、大力推进造林绿化,进一步加快生态宿迁建设步伐

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既是扩大林业产业总量、推动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加强生态宿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持续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大力实施沿河环湖防护林、岗区坡地森林植被恢复、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等造林工程,加大沿路、沿河、沿湖和村庄绿化,千方百计挖掘绿化造林潜力,全面拓展绿化造林空间,让所有能植树的地方都植上树,让所有能造林的空间都造好林,使所有到宿迁的人都感到满眼绿色、郁郁葱葱、心旷神怡。正确处理好绿化造林与土地复垦、集中居住点建设、高效农业发展、道路优化、房地产开发和供电线路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宿迁建设上实现双赢。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为明春绿化造林工作打基础、做准备,确保春栽活动声势浩大,不留死角,成效明显。要重点做好城镇周边隔离林带和环城林带建设,加快建设城市生态屏障,不断提高城市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绿荫化、庭院花果化的层次和水平,着力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绿化大格局。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围绕“打造生态家园、优化农居环境”主题,千方百计建绿、造绿、添绿,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市所有规划保留村庄都能达到绿化合格村标准。不断提高林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做到植一株、活一株,造一片、成一片,建一区、美一区,使每一个工程都能成为绿化亮点工程、造林极品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突出工作重点,硬化各项措施,把宿迁建设成为江苏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城市。

二、全面推动升级提档,进一步转变林业产业发展方式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不仅是富民的重要途径,也是宿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题中之义。目前,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有2500多家,年生产各种规格的人造板548万立方米,生产总量约占全国的6%,吸纳各类从业人员15万人,既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也成为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但是,还存在着低水平、粗加工、资源输出型、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应该说,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大有潜力可挖,很有文章可做。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充分发挥林木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面推动木材加工业升级提档,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终端产品,加快向高档贴面板、中高密度板、高档家具等项目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态,力争成为全省和淮海经济区产业链最完整、配套环境最好、制造成本最低、竞争力最强的产业集群,确保到2012年林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要集中力量突破“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着力构建林浆纸一体化的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引导和鼓励企业靠大联强,做大规模,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强品牌创建,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宿迁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林木种苗和花卉产业,扩大种植面积,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层次,推进林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方向发展,力争用1—2年的时间,培育形成一大批具有国家一级资质和二级资质的园林绿化企业。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平原林业生态旅游、湿地旅游等新业态。加快发展林间经济,开发林地种养业,重点打造泗洪岗坡丘陵地区林果经济带,拓展林业产业发展新空间。

三、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激活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事关现代林业发展。要围绕2010年底完成主体改革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绿得多、绿得快、绿得好的体制机制,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努力实现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改善,达到“国家得生态,农民得实惠”的目标。按照尊重农民意愿与严格依法办事相结合、加快改革进度与促进社会稳定相结合、推进主体改革与完善配套改革相结合、兴林与富民相结合等原则,结合宿迁实际,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要立足于增加林业资源总量,提升林业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决不能以破坏耕地、牺牲生态为代价,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积极实行集体林地和林木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商品林要放开经营方式,公益林要加强监督管理。允许集体林地和林木通过转包、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方式进行流转,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等进行开发利用。对按照均股均利方式明晰集体林地产权的,要将不低于70%的收益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保障农民群众的收益权。

四、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林业发展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推动林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是巩固生态宿迁建设成果的有效保障。要建立健全林业支持保护制度,认真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林业补贴、税费扶持等各项政策,探索完善林业金融支持制度,切实保护好、利用好珍贵的林业资源。按照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原则,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赋予经营者更加充分的林木处置权。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优化林业要素配置,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林业服务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林业科技发展水平,加大林木良种选育力度,加快林业实用技术推广步伐,不断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坚持依法治林管林,加强林政管理,强化林地征用、占用审批,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等违法行为。完善森林防火工作责任制,加强林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坚决落实各项综合防控措施,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形成林业发展浓厚氛围

民宿标志设计篇10

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

 

    为深入实施“海洋强县、美丽富民”战略,全面提升象山全域旅游品质,现就大力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深入贯彻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动员会精神,围绕“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总体目标,全面开展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等旅游核心吸引物,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等旅游目的地,酒店、民宿等旅游接待场所的“微改造、精提升”,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景观精美、设施精良、体验精致、服务精心、运营精细的旅游产品,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象山打造成为精美有序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全国知名的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域覆盖。推行全域旅游理念,统筹推动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时时美丽、处处精致的旅游环境。

坚持品质引领。立足美好生活要求,实施“旅游服务优质”行动,营造景美人和、主客和谐的旅游氛围,让旅游成为品质生活的重要标志。

    坚持体验多元。把打造品类丰富、体验多元的旅游消费产品作为“微改造、精提升”的重要内容,刺激旅游消费潜力,助力“经济双循环”。

    坚持文旅融合。按照“深处挖掘、小处植入”的要求,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

(三)工作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全面完成全县旅游景区(度假区)、景区城、景区镇、景区村、酒店、民宿等旅游“微改造、精提升”。到2025年,创成部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1个,国家4a级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3a级景区2个,实现游客接待量年均增速7%、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8%,居民和游客满意度达95%以上,“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全面打响。

    二、主要任务

以“景观更精美、设施更精良、体验更精致、服务更精心、运营更精细”为主攻方向,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一)推进景观“精美”工程

1.实施“迎接亚运”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以场馆配套、交通路网、通讯设施、无障碍设施、公共空间等为重点,全面完善城市软硬件和配套设施。高品位实施城市家具有机更新、道路有机更新、路域环境整治、灯光照明改造提升、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及绿道、绿地、小品雕塑、大地景观等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和改善项目。实施拆迁控违专项整治、智慧城管等提档升级、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品质。(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2.开展“三清三美”城乡品质提升行动。对标公园城市建设,深入开展清洁田园、清洁山体、清洁水面和美丽村社、美丽廊道、美丽港湾行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集成打造一批展现“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的美丽示范窗口,国省县道公路及河道、海堤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95%以上,镇乡(街道)建成区和主要公路视线范围内矿山治理率80%以上,山体整治率90%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交通运输局)

3.实施“神笔马良”最美海岸线打造计划。与中国美术学院建立校地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才优势及象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开展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ip形象设计和Vi系统设计,开展亚运线路和最美海岸线重点节点打造,擦亮“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形象。(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亚筹办)

(二)推进设施“精良”工程

    1.打造安全舒适的游览设施。强化旅游安全检查,规范游览设施日常维护和管理,创新玻璃栈道、飞拉达等新业态项目监管,确保旅游安全监管无死角、无遗留。强化文明创建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深化“厕所革命”,旅游重要节点实施a级厕所全覆盖。加强标识标牌系统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合理配备智能导航、夜间指引等多重功能,设置图文、二维码导览、声音等多种系统解说设施。(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

2.打造便捷节能的交通设施。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旅游专线和城乡旅游公交线路设置,加快引进共享汽车租赁业务,健全景区(度假区)停车场、无障碍设施和交通服务。持续推进旅游风景道和绿道建设,加快构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网状绿道系统。强化海上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开辟水上旅游客运航线,提升码头候船设施、靠泊等级、接线公路、停车场等水平。鼓励推广新能源旅游车船,建设智慧停车系统。(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港航管理中心、县旅游发展中心)

3.打造特色鲜明的住宿设施。开展酒店、民宿等旅游住宿场所设施设备品质提升,落实住宿设施设备的标准化管理,无障碍客房达到国家标准。鼓励将海洋渔文化、非遗体验、风情习俗等文化元素融入住宿业,打造提升一批主题精品酒店和民宿。(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三)推进体验“精致”工程

    1.丰富景区体验项目。构建文化进景区长效协调机制,鼓励文艺团队创作本土特色文化背景的各类演绎项目,并在景区(度假区)开展音乐、戏曲、舞蹈等演出,实现4a级以上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主题演艺节目(非遗传承或民俗活动)常态化运营。鼓励非遗传承人在景区(度假区)开展非遗教学、手艺展示,制作销售非遗文创产品。积极招引品牌文旅企业到景区(度假区)发展美食、美宿、美购等文化旅游业态。适应未来旅游方向,培育开发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项目。(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县旅游集团)

2.营造主客共享空间。推进景区城、景区镇主题街区、文化公园和环城(镇)绿道建设,推动博物馆、文化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景区化改造,丰富游憩、互动、购物等功能。加强民宿集聚村文化旅游设施建设,挖掘、提炼村落传统习俗并使之旅游化,推广和办好乡村文旅“周末剧场”。(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各镇乡政府)

3.保障特殊群体利益。做好全年龄段服务,为老年人、残障人士、母婴、儿童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服务渠道。加强卫生间、进出口、重要通道、电梯等关键节点的人性化改造,加强符合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旅游场所的无障碍和适老化设施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残联、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县旅游集团)

(四)推进服务“精心”工程

1.提高服务水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大众旅游要求,提高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技能,提升游客满意度。开展“微笑服务”专项行动,推动各市场主体设立“优胜劣汰”制度,加强服务管理,推出一批大众喜爱、热心热情的优秀旅游服务人员。(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县旅游集团)

2.推进服务标准化。加快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推广“一片洁净待宾客、一张笑脸迎宾客、一杯清茶敬宾客、一则故事暖宾客、一桌好菜宴宾客、一份安心慰宾客、一份好礼赠宾客、一个挥手送宾客”的“八个一”模式,开展服务人员标准化培训,推动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等全方位提升。(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县旅游集团)

3.加强行业监管。加强游客咨询、投诉规范化处理,实现当场反馈、限时办结。规范景区门票价格,落实对特殊人群的门票优惠政策,推动景区内部消费合理定价、明码标价。利用智慧监控、明察暗访等手段持续强化监督,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戒、打击力度,大力促进景区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坚持低碳旅游,鼓励游客自带洗漱用品、使用环保购物袋、选择公共交通。(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县旅游集团)

(五)推进运营“精细”工程

1.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加强对旅游接待能力最大承载量测算,科学制定游玩度高、体验感好、安全性强的游览线路和产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旅游场所延伸。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现“预约、限流、错峰”全覆盖。加强交通大数据与旅游出行数据的共享与整合,推出电子游览地图和电子导航。加快实现旅游场所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中心、县公安局、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县旅游集团)

2.提升旅游运营水平。深化国有景区(度假区)干部专业化培训,提升国有景区(度假区)专业化运营水平,探索引进景区专业运营团队管理运营国有景区。加快乡村旅游市场化运营,鼓励乡镇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做大市场规模。鼓励本地旅行社参与乡镇(或民宿集聚村)旅游运营。鼓励民宿集聚村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开展乡村旅游运营。(责任单位:县国资管理中心、县旅游发展中心、县大目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县旅游集团、各镇乡政府)

3.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充分发挥县属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学科作用,加快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施专业化培训计划,提高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等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每年安排各类高质量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旅游发展中心)

三、进度安排

我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筹备发动阶段(2021年6月底前):召开全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动员大会,制定并象山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动计划。

2.全面推进阶段(2021年6月-2024年底):各镇、乡、街道、各景区(度假区)、酒店制定“微改造、精提升”任务清单,全面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

3.完成收官阶段(2025年):全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任务全面完成。松兰山部级旅游度假区通过创建验收,象山影视城国家5a级景区达到创建验收标准。

四、保障机制

1.建立领导统筹机制。将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列入县旅游专班的重要工作,设立专题工作小组,负责“微改造、精提升”日常工作。各部门和镇乡街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微改造、精提升”各项任务推进。

2.建立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全县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数据库,明确“微改造、精提升”每个项目名称、具体内容、投资额、完成时间和责任人。健全“问题发现-清单建立-立项推进-整改落实-综合评估”工作闭环体系,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微改造、精提升”项目快落地、快见效。

3.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微改造、精提升”评估机制,结合明查暗访,重点评估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创新做法等内容,考评情况列入全域旅游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市场主体,根据“微改造、精提升”任务完成度建立“红黑榜”,对于列入“黑榜”的单位暂缓各类文化和旅游相关创建评定。

4.建立协同共建机制。把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与“亚运城市”“三清三美”、乡村振兴、美丽城镇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信息共享、资源集成、成果叠加。

 

附件:1.景区(度假区、文化场馆)“微改造、精提升”

创建要求(试行)

2.景区城(镇)“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3.景区村“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4.民宿“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5.旅游饭店“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附件1

景区(度假区、文化场馆)“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序号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

环境精美

景区(度假区、文化场馆)及出入口可视范围内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接、乱刻乱画、乱堆乱放、乱丢乱吐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损坏、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施工场地维护良好。

2

门户形象特色文化主题鲜明,辨识度高。

3

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有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做到全覆盖,垃圾日清日净日洁率100%;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和标准化运维管理;垃圾箱(桶)外观整洁,标识规范,布局合理,造型美观。

4

设施精良

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每隔500米设有1处卫生间指示牌,厕所内环境卫生良好,保洁及时无明显异味,有节约用水、文明如厕等提示语。

5

公共图形信息符号的标准化、智慧化应用,合理配备智能导航、夜间指引等多重功能,设置图文、二维码导览、声音等多种系统解说设施,打造景观协调、智能精准、文化鲜明、辨识清晰的标识标牌系统。

6

停车场规模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设出入口,大小车分区停车,车辆上下客分区,引导标志标识清晰,停车场设计推行生态化、智慧化。

7

体验精致

主题演艺节目(非遗传承或民俗活动)常态化运营,加快景区(度假区、文化场馆)非遗项目,文创产业引入和业态创新,培育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

8

游客主要集散场地配建独立母婴室和医务设施,有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务。

9

建立志愿者服务站,旅游自愿服务者队伍有统一标识、服务项目,开展旅游服务日常监管。

10

服务精细

大力提高讲解员队伍,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

11

树立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开展“微笑服务”专项行动,推出一批大众喜爱、热心热情的优秀服务人员。

12

开展服务人员各类培训,推动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提升,提高游客体验感和幸福感。

13

运营精细

积极引进国内外旅游景区知名旅游品牌、专业团队。

14

实现景区“预约、限流、错峰”全覆盖,做好最大承载量和瞬时承载量管理,运营有序。

15

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运营。

 

 

 

 

附件2

景区城(镇)“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序号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

环境精美

加快推进“迎接亚运、城市双修”工程,高标准提升城市家具、路域环境、灯光照明、户外广告等公共空间品质;加快建设“一路一景”城区绿道、公共绿地、城市LoGo、城市小品雕塑、大地景观等公共空间改善项目。

2

开展美丽城镇(社区)、美丽庭院、美丽园区、美丽商铺、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海岸等美丽载体建设,形成美丽城镇基本面,全面提升城镇“颜值”。

3

集中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拉乱接、乱丢乱挂等“八乱”现象,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庭院内外等环境整治覆盖率达100%。

4

历史古迹保护利用得当,保留历史文化记忆,实施老建筑改造修缮,优化沿街立面,延续原有街巷肌理,完成老建筑改造、修缮,提升景区镇整体建筑风貌,形成与周边景观和当地文化和谐相融的建筑风貌。

5

门户形象改造提升,凸显当地特色,强化门户形象设计,注重建设“精雕细琢”,打造辨识度高、文化特色明、主题形象佳的入口门户。

6

加强旅游场所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提升游客的垃圾分类意识,垃圾分类做到全覆盖,垃圾日清日净日洁率100%;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和标准化运维管理;垃圾箱(桶)外观整洁,标识明显,数量充足,布局合理,造型美观,分类设置。

7

设施精良

旅游重要节点实现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其他区域厕所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干净、卫生、整洁、免费使用;厕所造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8

标识标牌完善规范。导览图、标识牌、指引牌等引导标识设置合理醒目、指引正确、设计美观、维护良好;景物介绍说明牌内容全面、准确、详实、有深度;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使用规范。

9

停车场(位)布局合理、满足需求,设计规范、设施完善、文化鲜明、管理有效、秩序良好。

10

体验精致

持续推动绿道、骑行道、游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将部分宜步宜跑路段打造为“亚运小径”,提升亚运城市体验度。

11

鼓励发展环境优美、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露天(台)餐饮、酒吧、茶吧等经营场所,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氛围。

12

重要旅游场所设置盲道、坡道、升降平台等无障碍设施,设计符合规范。重要旅游场所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务。

13

服务精细

开展“微笑服务”专项行动,推出一批大众喜爱、热心热情的优秀服务人员。

14

开展服务人员标准化培训,推动服务人员的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素质等全方位提升,提高游客体验感和幸福感。

15

 

 

运营精细

城镇日常安全管理主体健全,安全保护制度完善,安全保护人员充足,定时巡查、设施设备完好,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16

购物场所整洁有序,明码标价,无乱占道、乱摆摊,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

 

 

 

 

 

附件3

景区村“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序号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

景观精美

强化游客共享理念,逐步完善观景平台、健身步道、夜景体验等公共设施建设并管理有效。

2

有卫生保洁人员,每日清洁;垃圾分类措施到位,污水处理覆盖有效;垃圾桶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可视范围内无明显垃圾。

3

设施精良

统筹开展民宿设施设备、服务品质提升工程、协调职能部门建立厨房、客房、手工作坊标准化管理制度并开展监督检查。

4

建设富有当地特色的乡村集市,功能兼顾农副产品交易、非遗传承手艺展示、文创产品销售,做到经营有序、管理有效。

5

体验精致

合理利用村级文化礼堂,设立农家书屋、村史展示、文化讲堂、会议中心、基础医疗等基础配套设施。

6

根据不同的游客需求,建设康体养生、休闲娱乐、亲子研学、制作体验等不同旅游业态,民宿集聚村实现“周末剧场”常态化运营。

7

服务精心

设立旅游咨询点,在导览图、民宿显著位置告知咨询投诉电话,投诉规范化处理,投诉记录完整,实现当场反馈、限时办结。

8

制定切实可行的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实现安全管理巡查网格化,有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并根据问题与建议持续改进。

9

运营精细

成立村级乡村旅游管理机构或运行机构,明确固定的管理人员,统筹旅游数据统计、招商引资旅游宣传营销等管理。

10

制定村规民约,倡导乡风文明,与游客友好和睦相处,建立健全防汛防台、防地质等公共安全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附件4

民宿“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序号

示范点类别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

精品民宿

景观精美

庭院布局合理,应划分休闲区、儿童区、休憩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块,设置摄影拍照、抖音制作等“朋友圈网红”打卡点。

2

庭院小品精致,绿植层次分明,养护得当;辅助建筑物、构筑物及围墙大门等附属设施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

3

设施精良

客房有充足的电源插座,内部便利设施及用品精致齐全,漱口杯、浴巾、毛巾、地巾、床单、被套、枕套品质优良。

4

餐厅整体装修氛围较好,家具工艺精致,使用方便舒适,餐具材质高档,成套配置,无缺损;厨房设施及管理齐全规范。

5

体验精致

时令餐饮美食特色丰富,可提供菜肴技艺展示、餐饮习俗讲解、点心制作流程等实操、视频、图片供游客浸润式了解。

6

主题文化特点鲜明,有游客可参与的文化体验项目。伴手礼能体现民宿特色文化,象山区域品牌和民宿品牌能有机统一;公共区域有“半岛味道”等象山名特优新旅游商品展示。

7

服务精心

主人参与服务接待每周不少于2天;其他参与接待人员要求着装统一,服务热情,礼仪规范,能有效处理各种投诉。

8

逐步完成“订单来了”app安装,实现数据及时有效采集,通过数据赋能实现实时监控、动态管控以及营销模式创新。

9

运营精细

分阶段完成精品民宿的商标注册;完成精品民宿简介内容编写,包括民宿庭院、房间、活动等照片拍摄,旅游线路策划等。

10

通过联合营销、跨界营销等机制创新,形成宣传营销合力;运用直播带货、小红书美文、抖音视频等不同新媒体资源丰富民宿营销手段,提升流量转化率。

11

一般民宿

景观精美

垃圾分类措施到位,污水处理覆盖有效,垃圾桶(箱)数量充足,可视范围无明显垃圾。

12

庭院干净整洁,东西堆放整齐。附属建筑物或构筑物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无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等现象;公共空间各类有效证件张贴整齐美观。

13

设施精良

有专门的布草等民宿经营易耗品存储空间且物品排放整齐有序;布草洗涤由专业公司负责;客房内洗漱用品等便利设施齐全且节能环保。

14

食品处理区、就餐区、辅助区等餐饮服务场所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餐具清洗消杀设备齐全。

15

体验精致

能够提供农事劳作、果蔬采摘、加工制作、林业渔业操作等乡村特色体验;点心制作、农副产品售卖等手续合法。

16

引导游客参与传统风俗、传统技艺、传统手工艺、庙会集市、民俗演艺等民俗场所体验,有1条以上乡村旅游线路策划安排。

17

服务精心

落实“光盘行动”,杜绝餐饮浪费等文明就餐行动。根据村规民约、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完善民宿服务水平和价格机制。

18

民宿从业人员每年参与服务标准化培训2次以上,语言表达、服务态度、业务素质有明显提升。

19

运营精细

服从本村乡村旅游管理机构的领导,配合开展民宿数据采集申报、民宿从业人员统一着装、民宿品牌统一设计工作落实。

20

配合完成团队客人、个体客人接待标准制定,包括服务规范、咨询接待、纠纷处理、菜品价格等具体内容。

 

 附件5

旅游饭店“微改造精提升”创建要求(试行)

序号

重点任务

主要内容

1

环境精美

利用好酒店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整个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照明、标识、宣传等美观协调、持续完好、无残缺破损。

2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争创省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单位。

3

做好污染预防、节能降耗、卫生保洁,争创金树叶级或银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单位。

4

设施精良

提供和使用的设施设备与品质等级相符,且整洁、安全、卫生、有效、无残缺破损,有半年度、年度整修计划表。

5

根据市场细分需求和酒店自身特色,对酒店设施设备进行改造提升、升级换代,通过优化设施设备,提升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

6

体验精致

对大堂等公共空间进行布局优化,提供欢迎茶水、“百宝箱”、书吧等个性化服务。

7

对客房服务进行细化,提供特色化、多样化的欢迎场景。

8

对餐饮服务进行提升,积极推介象山地方菜肴,服务人员能够熟练讲解“象山十六碗”等海鲜美食。

9

服务精心

组织参加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饭店客房服务及Vip接待提升培训、“迎亚运”饭店前厅优质服务技能提升培训、饭店业餐饮宴会接待能力及创意提升培训等,提升服务人员服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10

开发设计含酒店特色文化ip的伴手礼、小礼品,赠送特定的客人,创造增值服务。

11

开设酒店服务公众号,定期酒店信息,与客人互动交流。

12

扩大金钥匙服务队伍,让顾客感受金钥匙服务。

13

运营精细

建立顾客意见(含网络评价)的收集、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管控。

14

应用数字化新技术应用,提升酒店智能化管理能力。

15

提升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争创金桂或银桂级品质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