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安全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45:33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1

1防跌倒

老年人骨骼肌系统功能下降,导致肌肉关节移动功能减退和骨质疏松、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速度慢、动态平衡控制能力降低,易引起跌倒。这是老年人常发生的意外事故,可能造成严重骨折和其他损伤。

1.1了解老人的心理,做好疏导工作。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能危及老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尤其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动手。

1.2环境设施。由于大部分老人行动不便,帮助老人熟悉环境,加深对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以协助其感觉器官的作用。在老人走动的的范围内,应有足够的采光,地面或地毯保持平整、无障碍物,水泥地面应避免受湿,如有条件铺塑胶地板,光而不滑,平而有弹性。使用坐式马桶,并设有扶手。澡盆不宜过高,盆口离地不应超过50cm,以便于进出,盆底垫胶毡,以防老人滑到。

1.3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尤其是裤腿太长会直接影响行走,走动时应穿合脚的布鞋,尽量不穿拖鞋。应坐着穿、脱袜子、鞋、裤子。

1.4嘱老人在行动前应先站稳、站直后再起步。小步态老人行走时应有人搀扶或拄拐杖。对反应迟钝,有位置性低血压,服用冬眠灵类药物以及用降压药的老人,尽量夜间不去厕所,如夜尿较频,应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必须下床或上厕所时,一定要有人陪伴。便后起身上下床低头弯腰捡东西等动作应缓慢,避免猛回头和急转身的动作。

2防坠床

因老年人视力、平衡能力下降,易发生坠床。意识障碍的老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人,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人睡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人推向床中央,以防老人坠床摔伤。对于个别老人床边应加护拦。

3防烫伤

老年人怕冷而又感觉迟钝,在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热水袋的温度一般不超过50℃。电热毯临睡前应关掉,有的老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对此护士要定时为老人倒水,将工作做在前面。

4误咽

老年人吞咽能力下降,在进食和服药时速度要慢,不要边吃边谈,要求注意力集中,进食时适当,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每口食物量不宜过多,防止假牙脱落。食物少而精,软而易消化,保证足够的营养,吃干食发噎者,进食时准备水或饮料,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喝稀食易呛者,应把食物加工成糊状。夜间睡眠以侧卧为好。

5注意给药安全

一般来说,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且所患的慢性病还具有病史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因此,许多老人不仅常年反复用药,而且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夜间或睡眠中给老人服药,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药,以防似醒非醒服药误入气管造成呛咳,粉剂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再服。

5.1明确用药指征,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

5.2应用最少种类的药物,必须合用时最好不超过3~4种[1]。

6适当参加体育活动

老人活动减少,故常有四肢无力和肌肉萎缩等状况,因此要坚持让老人早睡早起,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做保健操、打太极拳、练气功等。但应注意不宜过度劳累。

7保证有充足的睡眠

老人由于身体的机能衰退,疲劳后恢复较慢,故应适当增加睡眠。一般情况下,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每天睡眠时间达到7~10小时不等,以精力充沛、不出现瞌睡为宜。

总之,医院应做好住院老年人安全的护理,应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住院环境,对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2

由于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性痴呆(aD)病人也逐渐增多,全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老年痴呆患病率约达8.4%,在60-80岁的老年人中,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指数上升趋势,权威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痴呆病人已达500万[1],由于我国经济较发达国家低,老年社会福利及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大部分的aD病人均在家中由家人或雇用人照顾。然而,由于目前这些家庭照顾者未受过正规的培训,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对病人照顾护理常识,造成aD病人在居家护理的安全意外发生。给家庭成员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给社会造成人性化的压力。具有关文献报道[2],98.5%老年性痴呆病人家属希望医务人员能在病人的安全护理等方面给予指导。

1.根据aD病人表现特点对居家护理的安全教育。

1.1aD患者定向力障碍主要表现在患者容易误吸、跌倒等症状。

1.1.1误吸由于aD病人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在进食时易出现误吸现象,误吸对aD患者危险性很大,误吸易导致病人窒息死亡,具有关文献报导[3],误吸窒息致死者占每年总死亡率的1.3%。固针对aD病人这一特点,我们应对居家照顾者进行教育,让照顾者认识误吸的危险性及其主要证状,可能致使病人发生误吸的行为动作(包括病人进食的、一次进食的量、喂食速度、鼻饲方法等),喂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进食后短时间内(30min左右)不做口腔检查、口腔护理等刺激性操作等。此外,还教给照顾者每天至少为aD病人进行3-4次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进食、饮水、讲话、舌运动等),每次15-20min。

1.1.2跌倒aD患者大多数都有脑委缩,导致听神经、视神经损伤,听力和视力下降,平衡功能失调,至使aD病人走路不稳,易跌倒。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家居安全性教育,家庭陪护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稳定情绪:当病人焦急不安、受激惹、兴奋时,尽量用语言安慰疏导,满足其合理要求,多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协助,防止病人在躁动中跌倒或坠床。②家居设施应便于病人活动:床铺高度以病人坐床上时脚跟正好着地为度,便于上下床,两边设有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厕所使用坐式马桶,标志醒目,夜间使用小灯或荧光灯指引;马桶旁、冲凉房设有扶手架;地面要防滑,保持平坦干燥无积水、无障碍物;穿着合适,穿防滑鞋;病人的常用物品及药物要放在随手可及之处;家具锐角应以厚垫包裹。③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协助,行动不便与步态不稳者要搀扶其上厕所#。④运用“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4]对家居环境进行管理,确保家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标志醒目,如将家中的物品分类放置,并贴上标签,便于寻找和管理。

1.2记忆力减退主要表现在走失、漏服或多服药。

1.2.1走失由于aD患者记忆力功能障碍,认识能力差,出门不认识路,如果无人陪护,容易辨别不清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针对aD病人的这种现象,居家照顾者应加强对病人加强看管,病人外出时应有专人陪伴;同时在病人口袋内放入写有病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的安全卡片或布条,如万一走失,便于寻找;房门可以用钥匙锁上,以免稍有不慎病人自行出走。

1.2.3漏服或多服药这两种因素也是aD患者出期记忆力下降的结果,漏服是患者认为药已经吃了或者因为其它原因忘记吃药;多服是指吃过药了,忘记了,又服一次或多次。还有的aD患者服过药后又服了照顾人或其他人的药物。针对这种类型的aD病人,为了aD患者的安全性,居家照顾者为aD病人做服药记录,并制定服药时间表,准确记录患者每日服药情况,包括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名称及用量。居家环境下药物的妥善保管很重要,所有药物都应放置在柜子或者抽屉内,需存放于冰箱内的药物应放置在高层。要将患者的药物和其他人的药物分开放置,各类药物用大字体标签标注,并上锁保管。家庭照顾者应在患者每次服药前帮助其配好药物并协助患者即刻服用。

1.3抽象思维能力障碍主要表现在误服、意外伤害。

1.3.1误服aD病人有时会有食欲亢进和强烈的好奇心,因判断能力差,常会有误服清洁剂、肥皂、香烟、别针、樟脑丸等情形,所以指导居家照顾者将家中不可食用的物品及日用品等收好,应使用内置抽屉式储物柜,将清洁剂、化学制剂、肥皂、调料等易被aD患者误服的物品分开放入抽屉里,用大而清楚的标签注明,使用后及时放回并上锁,以防病人看见而产生吃的欲望。

1.3.2意外伤害aD病人常因抑郁、幻觉、妄想等,多数病人的自控能力明显减弱或丧失而自伤或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如:跳窗、溺水、天然气中毒、触电、烫伤,冻伤等;伤害他人,用刀剪棍棒等易伤人的品具极大或刺向他人。针对患者的这一特点应教育居家照顾者注意保管好家中的门窗(最好上锁)、电源、刀剪、火柴、玻璃、绳子、铁棒等危险物品;避免病人独自使用煤气以防忘记关煤气;住高楼者,阳台应上锁;教育病人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情绪激动时,用深呼吸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放松自己,鼓励其以语言的方式表达或发泄敌意!而非攻击行为!解释危险行为造成的后果并给予适当的惩罚措施;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鼓励其参加喜欢的活动或体育运动,以松弛紧张的神经、愤怒的情绪;让照顾者将兴奋、躁动的病人置于安静的环境,必要时可使用药物控制。

2.家居护理的安全教育管理

在家居护理安全教育中,除了定期上门随访教育外,还结合aD病人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家居护理安全教育,如讲小课、上门随访、电话随访、个别病人返院咨询等,让照顾者掌握家居照顾技巧,以较好地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每月集中为病人及其照顾者讲课,为病人及照顾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条件;每周电话随访2-3次,并留给照顾者咨询电话,便于他们遇到问题随时得以解决。

3.小结

由于aD病人表现为定向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障碍,多数病人的自控能力明显减弱或丧失,致使家居安全问题随时或突然发生,而一旦发生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的aD病人达500多万[5],大多数由家庭照顾者来负责照料,如果在护士进行有效的家居安全照顾指导下,有家庭的支持、关怀和理解,aD病人的家居护理的安全问题则相对容易解决和改善。

参考文献:

[1]徐永能,卢少萍,符霞等.老年性痴呆病人家居安全的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85-187

[2]张月华,卢少萍.老年痴呆病人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7(18)542

[3]尹建敏.高龄病人误吸原因分析及家庭保健.保健医学杂志,2002,2(2):67-68

[4]何广明.现代管理五常法.第6版.香港: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

[5]任晓静.第15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2012,8:427-430

作者简介: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3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避免因护理失误而发生法律和法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缺陷或死亡[1]。近年来,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频繁发生,老年患者住院安全管理和护理质量成为临床工作的焦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月,在我院老年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2~86岁,平均年龄(76.71±7.44)岁;其中内科患者42例,外科患者1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61~86岁,平均年龄(76.74±7.4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具体措施如下[2]:①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工作:在患者入院时、住院一周内重点除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外,予以老年人常见意外及处理、安全措施应用的指导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对无法自理、有意识障碍的老年患者做好陪护人员相关宣教,并进行24h的监控,落实护理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加强夜间巡视,对跌倒、坠床等防范措施应用情况进行管理。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患者的病房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输液速度卡、禁食卡、防滑到提示等[3],挂在患者的床头或者比较醒目的位置,提醒患者注意安全管理,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③加强沟通: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可能会影响病情的情绪进行疏导,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使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并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1.3评估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估标准: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共20道问题,每道题5分,满分为100:满意:>80分;比较满意:50~80分;不满意:50。调查记录两组患者的安全措施应用的知晓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例如药物使用错误、跌倒等意外、治疗管路护理不当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所有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98.3%,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83.3%,两组满意度比较(p

2.2两组患者安全措施应用知晓率及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常伴有多种疾病[4],加之睡眠环境不适、意识模糊、平衡能力减退、视力变差等诸多因素影响,最易发生护理安全事故[5-6]。此外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原因,也会发生感染症状,这些因素都会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增加治疗难度[7]。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加强老年患者安全教育及安全措施的应用指导。

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把以前发生的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处理,在下次发生安全事件前积极的预防和避免,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8],并依据自身的护理经验去避免,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指导患者对安全措施的应用,提高老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安全措施应用的知晓情况,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华梅,吴赛.老年住院患者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09(32):99-100.

[2]王丁儿,丁优娜,包群叶.如何加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5(23):784-785.

[3]景艳云,曹萍.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细化管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6(8):132-134.

[4]覃贵贤.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05(12):80-81.

[5]李明芳,叶泽文.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2(11):23-25

[6]张小燕.综合性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02(12):165-166.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4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安全管理;责任制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指利用血液透析或者血液滤过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延长生命的有效方法。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血液透析技术的提高,老年患者在血液透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积极的责任制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60岁以上老年患者46例,男34例、女12例,其中65~80岁35例,8岁以上3例。 

2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2.1年龄因素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感觉迟钝、行动迟缓、视力下降、体质虚弱,易引发跌倒、坠床及烫伤的风险。 

2.2心理因素老年患者年龄60~90岁,基本都是退休在家,不在工作岗位,心理比较空虚;且大部分老人子女都忙于工作与老人缺少沟通,导致老人存在孤独感。再者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易产生焦虑、悲观、恐惧,个性改变和行为反常,甚至抵触情绪,不配合治疗,遵医行为差。 

2.3患者自我疾病因素 

2.3.1血管通路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动静脉内瘘使用中,易发生渗血、血肿、血管狭窄等。同时对血管通路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如内瘘穿刺压迫点、压迫时间掌握不准确,感染预防措施不到位,甚至自行造成出血,内瘘闭塞等严重后果[1]。 

2.3.2急性并发症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并发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极易并发心血管急症,其中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3.3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平衡能力差、骨质疏松、视力下降、应急反应能力下降。透析后在匆忙行走、起身困难、光线偏暗、体力不支的情况下都易发生跌倒、坠床危险。 

2.4环境因素环境是导致跌倒意外发生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每年有1/3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2],主要是地面湿滑,室内光线不足,房间摆设不合理,地面不平整等不安全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跌倒。 

2.5药物因素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平时服用降血压药、护心药、降糖药等,但由于老年人代谢能力减弱,视力、听力减退,易引起药物蓄积或不良反应,以及漏服、多服、错服等意外发生。 

2.6沟通障碍由于老年患者听力、视力、记忆力等方面的下降,或者一些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甚至听不懂普通话,导致沟通障碍。治疗过程中对管道注意事项未能正确理解,在改变体位时经常发生管道扭曲、折叠,造成引流不畅。 

2.7医护人员因素部分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专业理论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应急处理能力欠缺、对患者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或对病情发展没有预见性,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补救措施,这些都是导致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 

3护理对策 

3.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向老年患者、家属及医院工作人员提供健康安全教育,使他们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能辨别高危人群,熟练掌握护理干预技能。采用口头宣教、墙报、宣传画册及录像等形式宣传住院安全知识,增强患者及家属对住院安全知识的了解。 

3.2心理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因疾病长期折磨,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失落、孤独、自卑、内疚等情绪,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应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介绍医院环境,生活上给予悉心照料,与患者多角度、全方面交流和沟通,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特别对丧偶和无子女老年患者应多加关心。加强交流,尽可能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3],交流时语言要通俗易懂,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可以稳定患者情绪。 

3.3饮食护理饮食干预直接影响患者病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饮食可降低感染、心血管疾病及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身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加强交流,使患者理解饮食的重要性,取得其配合。交流时注意不要只是使用专业的理论,要采用直接物品视图或剂量的方法进行宣教。 

3.4预防跌倒、坠床增强安全管理意识,营造安全的就医环境,整洁、照明良好、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醒目位置放置“小心地滑”警示牌,以提醒患者、陪护、医护人员关注[4]。嘱咐老年患者动作要缓慢,防止晕眩和不稳定,必要时进行协助。加强巡视,及时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加强宣教,提供保护性措施。对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求专人看护,对昏迷或躁动患者必要时进行约束。 

3.5合理使用药物加强医患沟通,对使用可能增加跌倒等危险发生的药物,要经常检查是否有使用的必要,尽可能限制多种药物合用,避免低血压、低血糖的发生。治疗过程中服用降压药或血压不稳定者,起身前应睁眼静卧适应环境后,再改变体位。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做到看服到口。 

3.6护理人员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施护士分层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其负责患者的所有护理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全面负责。采取小组责任制,责任到人,新老结合,在技术和体力等方面互补,保证了日常工作的有序进行,防止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建立防范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加强管理,制定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小组配合抢救分工细则,使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准确到位。 

4小结 

近年来,随着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的不断深入,血透患者的不断增加,构建科学有效的患者安全保障体系,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维持性透析的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改变所致对透析耐受性较差,加之疾病复杂性及个体差异,老年透析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年轻患者。通过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安全隐患分析及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后,对不安全因素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及时有效地控制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针对不同患者采用包括心理、饮食、血压管理及并发症预防等个体化责任制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护理安全问题的出现,在提高老年患者透析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使患者满意得到提升,并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朝阳.老年患者的血液透析及血管通路[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9(1):51-52.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5

关键词基层培训;老年护理培训;培训模块;课程评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的冲击,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迫在眉睫。2015年,我院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组织了对中国西部地区的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培训班的学员由当地卫生部门推荐具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的护理人员。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老年护理能力,并在其工作的西部基层地域形成辐射。现将该次老年临床护理培训班的课程设计及效果评价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接受日本笹川医学会专项经费援助的16名西部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16名学员是来自西部地区的注册护士,全部为女性,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4.31±6.00)岁;参加护理工作年限4~31年,平均年限(14.56±7.83)年;16个学员都有老年护理相关经验。其中学历分别为中专1人,大专8人,本科7人;职称为护士1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士10,护士长6人;医院级别为一级4人,二级12人。

1.2方法

1.2.1培训模块设计本次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1-3],与“培养能够形成地域辐射力的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目标相结合,初步形成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的课程框架。邀请本院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医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共计6人进行专家咨询,结合专家意见,课程模块最后确定为职业人文、护理管理与研究、老年常见病、老年常见病护理、生理平衡与促进、专业技能模块以及护理安全七个模块。1.2.2调查工具本次研究发出问卷16份,回收问卷16份,其中有效问卷16分,有效回收率100%。1.2.2.1一般资料问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工作医院级别等资料。1.2.2.2培训模块需求评价量表针对培训课程的七个模块设计调差问卷,量化被调查者对培训各模块的需求,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很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重要=2分、非常重要=1分),在培训前进行评价。1.2.2.3培训课程需求评价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评价对课程的需求,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评价。1.2.2.4课程授课效果评价量表对全部的30个课程按照likert5级评分赋值(非常认可=5分、认可=4分、一般=3分、不认可=2分、非常不认可=1分),在培训结束后就课程授课效果进行评价。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分析。计量指标应用(x—±s)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七个模块的需求评价结果

见表1。

2.2课程需求和授课效果评价

见表2。在课程需求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人营养管理。在课程效果评价中,排名在前五位的课程依次为磁性护理文化,压力管理,老年患者皮肤管理,如何预防老年患者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排名在后五位的是综述论文的写作,老年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老年慢性疼痛药物的治疗进展,老年骨关节炎的诊断和预防,piCC置管维护。

3讨论

3.1老年护理安全的课程需求是热点问题

模块需求评价中老年安全模块是排在第一位,均值(4.82±0.39)分。课程需求和效果评价中:老年患者的皮肤管理、预防老年人误吸、老年人跌倒的管理评分在排名在前五。这与王燕[3]在研究中阐述近十年老年护理文献热点分布是比较一致的。在临床老年护理的实践中,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伤害的第二大诱因,非致死跌倒所造成的医疗损耗与重大经济成本的损失是相当可观的[4]。压疮也是老年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压疮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5]。护理安全在老年护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于春妮等[6]对270名护理人员对老年安全护理知识自我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自觉老年安全护理知识总体上缺乏。可见,老年护理工作者护理安全意识高,但是安全知识欠缺。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设置安全模块讲授老年安全护理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3.2自我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培训的需求很大

在整个课程需求评价和效果评价中,得分最高的两个课程是压力管理和磁性护理文化,均值为(4.93±0.26),这样的结果与国内老年护理现状有关。国内老年护理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大、有效工作时间低、工作环境恶劣,导致基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从业压力大、离职愿望高[7]。戴付敏等[8]在一个高年资护士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调查结果中也指出高年资护士中仅小部分愿意从事老年长期护理服务(32.8%)。为基层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磁性的护理管理,有利于把更多的护理人员留在老年护理岗位;同时,提供压力管理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积极应对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3.3基层老年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尚有待加强,科研授课需要因人制宜

本次课程中“护理综述的书写”,所请的专家是知名护理院校的知名科研专家,在我院的多次护理研究培训效果评价都非常高。然而在本次基层老年护理培训班的需求和效果评价该课程得分均为所有课程的最低分。无独有偶,吴园秀[9]、刘宇等[10]亦在文献中提及大多数从事基层老年护理的护士更多关注的是临床护理技能的培养,而对老年护理理论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尚不够重视。可见,在做基层老年护理科研培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科研基础,因人制宜。

3.4piCC等成本高、操作风险大的护理技术在基层老年护理培训中需求较低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6

【摘要】老年人作为一个相对弱势且迅速扩大的群体,其身心健康和生活保障问题日显突出。对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隐患如跌倒、中毒、运动不科学、饮食不合理等安全隐患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隐患;防护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2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45-02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均减退,各脏器的功能也逐渐降低,如出现耳聋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骨质疏松、消化能力差及抵抗力差等,以上这些常可影响老年人的安全。这里所讲的安全问题,不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危险,而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的一些意外,如果我们能预先做好一些预防措施,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止发生的。下面仅就老年人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分析如下:

1.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因素

1.1老年人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的衰退,导致老年人的安全保险因素日趋下降,生理功能、代谢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加大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

1.1.2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多病共存,病情复杂,恢复缓慢,并发症多等特点。如:帕金森综合症、退行性关节炎、髋关节骨折、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肺炎、营养失调等原因,易引起老年人摔倒,加重了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1]。

1.1.3药物因素:作用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为容易引起老年人摔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多种药物同时应用虽然没有被证实是显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常见原因[2]。

1.1.4其他因素: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之一,约见于20%老年病人,病人从平卧改为直立时,引起血压过低,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晕厥而引起跌倒。

2.老年人易发生的各种护理问题

2.1跌倒: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并随着年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大脑的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情改变,药物及环境因素等变化引起的[3]。

2.2饮食不合理:其原因可能为食品过于单一,营养搭配不均衡,烹调方式局限有关。

2.3中毒:老年患者由于视力、听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种种原因而吃错药、用错药;食用隔夜食物或过期、变质、不消化食物等有关[4]。

2.4运动不科学:老年人生活单一,不懂得如何安排日常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有关。

2.5走失: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大都有定向力障碍,表现为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还常常表现为毫无目的四处乱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时常外出之后去向不明或迷路,导致走失,往往需要他人或警察的帮助和保护[5]。

2.6皮肤受损:老年人皮肤感觉功能减退,容易引起烫伤、冻伤,加上活动受限,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使皮肤完整性受损,易发生水肿、肿胀以至于褥疮的发生。

2.7坠床: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现意识不清或者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常因躁动,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发生坠床。意识清楚的老年人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在危险的境地中不能敏捷地回避而发生坠床。

2.8误吸误食:老年人的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易发生呛咳或发噎,视力差还可以引起老年人误食非食品。

2.9其他危害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如:窒息、自缢、溺水、营养不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危害等等。

3.护理对策

3.1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作评估:评估老年人容易发生的高危险性意外,对于具有高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护理人员给于更多的照顾和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并在老年人的床前作好标记,使每一个与老人接触的护理人员都引起重视[6]。

3.2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要求:房间光线明亮,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床的两边必要时装上安全床档,并有刹车和升降功能。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高低不平,地板不宜过滑,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和安装扶手,并让老年人穿上稳定性好的平跟鞋。

3.3针对护理问题作出的对策。

3.3.1防止跌倒:行动不便、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行走时要有人陪伴,不要单独外出,尽量去人多的地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不能单独上卫生间和浴室,要在洗完澡后,及时把地上积水擦干,以免摔倒。

3.3.2合理饮食:老年人一日的膳食组成一般应包括:谷类300克,瘦肉类(猪、牛、禽类、野味类及鱼类)100克,豆类及其制品100克,新鲜绿色蔬菜300克左右,牛奶或豆奶一杯(约200毫升),新鲜水果100克,烹调用油18克~20克,盐少于10克,糖少于20克。食品应易于咀嚼,以便于消化吸收。食物组成要注意多样化,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还应忌烟、酒、咖啡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每日食物的供应量最好能科学地按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同时,可以适当增加1次~2次点心。

3.3.3防止误吸误食/中毒:老年人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主,少量多餐,进食时间充裕,进食合适(坐位或半卧位)应该将食品、非食品分开放在不同的地方,防止老年人误食。进食饮料和水,每口不易过多,对吞咽有困难的老年人,把食物加工成糊状为佳,不易引起呛咳。老年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清楚,以免误食。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3.3.4运动不科学。如何安排运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难点,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一般以活动量不引起心累、气促症状为宜。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均可,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3.3.5防坠床。重点防护高危患者,对神志不清、烦躁、偏瘫、年老体弱、70岁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等患者安置床档,必要时加安全带,在床边有防摔跌的醒目标志。患者因疾病而致肌体无力,身体移动取物品时容易失去平衡,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处,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服用镇静类药物时告知老人不可随意活动,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出现需要或异常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随时对威胁患者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3.3.6防止走失:对患有认知症和近期记忆丧失的老年人,严加看护,对于先兆性痴呆的老年人,诊断不十分清楚的老年人,随身携带一张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上老年人的姓名、就诊的医院、病区、家庭地址等内容,以免走失。

3.3.7防止皮肤受损: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热水袋、冰袋或洗澡时注意水温的调节,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免烫伤和冻伤,老年人的皮肤接触到50℃以上热水或其他热体即可造成烫伤。经常更换卧位,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发生褥疮。加强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水肿,使皮肤存在受损危险。

3.3.8对于自然性伤害:如:防止触电,老年人的房间禁止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杯;禁止使用燃具、取暖器和带有明火的蚊香;禁止老年人卧床吸烟等措施。必要时家中安装报警装置及时提醒。

4.心理护理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的痛苦及伴随的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增加感,使老人的情绪、性格明显受到影响;容易变得悲观、忧郁、焦虑、急躁、情绪波动明显。同时,可影响到老人的记忆、思维、运动,变得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如不能做到正确的心理调节,可导致安全隐患。

5.加强宣教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给于健康宣教和指导,如:糖尿病患者在服完降糖药或打完胰岛素后,在户外活动中由于低血糖反应发生意外事件,高血压、心绞痛患者在活动时也可能会发生脑出血、心绞痛的意外事件。此类情况告诉患者随身携带自身资料、卡片(上面有明确联系方式及自身情况和相关药物)。让老年人明白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防止因一时不小心发生意外,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安全。

6.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巡视、交接班、查对制度,随时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人主动、热情、耐心、细心、爱心和体贴的服务态度,尊重老年人并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善于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7]。

7.小结

影响老年人安全护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发生的意外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达到较完美的晚年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有15%的老年人需要护理才能维持生活,7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大多数需要护理。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家庭无力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安全护理,加强完善安全护理的管理是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雪梅,李红英,吕静.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2007,4(35).

[2]郭启蕊.基层医院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探讨[J].家庭护士,2008,6(9C):2493-2494.

[3]孙琼,张玉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2007,年03期.

[4]芮丰.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56-157.

[5]熊仿杰,袁惠章,胡惠芬.老年介护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7~116.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7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找出临床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后,最大限度保障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结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及安全措施的落实是预防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是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1]。根据老年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且由于长期卧床,存在诸多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老年病房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1.1跌倒、坠床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等常步态不稳,起立和迈步艰难,容易发生晕厥而引起跌倒和坠床。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20%,其中5-15%者跌倒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损害[2]。

1.2压疮、烫伤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末梢神经敏感性降低,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降低,加之老年患者活动受限、全身营养障碍,所以很容易发生压疮、烫伤。

1.3误吸、窒息老年人吞咽和咳嗽反射功能降低,减弱了食物进入气道的反射性动作,容易发生食物误吸。义齿松动、脱落掉入呼吸道,痰液多且粘稠未及时吸出会引起窒息。刘玉春等[3]对156例住院老年患者进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86例发生过误吸,发生率55.15%。

1.4走失老年患者因认知、记忆能力障碍或有痴呆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家属护理不周时易发生外逃或走失的危险。

1.5各种管道脱落患者有留置尿管、胃管、深静脉置管及术后各种引流管时,如翻身及护理不当会发生管道脱落及患者因躁动不安而意外抓托,带来不良后果及安全隐患。

1.6用药错误老年患者由于记忆力减弱、自行服药能力下降,有时出现漏服药或延迟服药现象,导致用药错误。

2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结合我病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安全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措施、突发和意外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利用每周三晨会集中学习,知晓相关内容,做到有章可循。使每位护士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2.2加强护理细节管理

(1)建立跌倒、坠床、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系统,落实防范措施。对所有新入院患者进行全面评估。跌倒(坠床)评估累及分值5分为高度危险。高危患者,在床头挂上警示牌,以提高警惕。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讲解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呼叫铃、防护栏。用物放在易拿到的地方,下床时有人扶助,保护其安全,刚拖过的未干地面要有防滑标识,并加强病房巡视,班班床边交接,一旦发生跌倒(坠床)事件要按应急预案及时处理并按程序上报相关人员和科室。

(2)实施三级监控,确保措施落实。用Braden量表对患者进行压疮评估,首次评估在入院24-48小时内完成,总分6-23分,凡6项合计

(3)认真落实腕带识别制度。自2008年11月起患者的身份识别管理改用手腕带识别的方法,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诊断等信息写于手腕带上,在进行检查、治疗中均通过腕带识别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应重视与家属的沟通,交代24小时陪护的重要性,避免走失。

(4)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发生。鼻饲者在进行操作时严格按规范流程;如有义齿者应及时取出;对痰液多者加强翻身叩背,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如无力咳痰者备吸引装置并及时吸痰。

(5)严格防止管道脱落。将各种管道按要求做好标识及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留置的时间、部位、深度、局部情况、是否通畅、护理措施等,每班进行评估并做好交接班。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真正做到服药到口。口服药做到双人核对,发药前将铝壳剥除,以免误服。如病人外出时不可将药物放置在床头柜上,并做好交接班,真正做到服药到口。

3小结总之,由于我们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的力度,强化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和氛围,确保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促进了老年住院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左日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8

[关键词] 老年精神障碍;护理;综述

1 中国精神卫生简述

当前,精神卫生问题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矛盾冲突纷呈,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多种因素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受心理行为问题困扰较为普遍,抑郁症、焦虑障碍等常见精神障碍患病逐渐增加。据卫生部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24家,其中精神专科医院645家、综合医院精神科479家,自治区目前尚没有提供精神疾病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另外,我国精神科床位数为145500张,精神科床位密度为1.12张/万人。2010年我国共有注册精神科护士26730人。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以此计算,在我国,3741名精神疾病患者才能配备1名精神科护士。

2 老年精神障碍病的发病原因

老年精神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脑缺血、缺氧,脑神经细胞变性而出现的大脑慢障碍,以意识模糊、记忆缺损、人格障碍和语言障碍为主要表现。该病导致老年人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据临床观察发现,除衰老退化基础上发生的痴呆外,遗传因素也是引起老年精神障碍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还有微量元素的影响,特别是铝的含量过高与痴呆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有关;也有认为脑外伤、中毒、代谢、内分泌疾病、维生素缺乏等因素均可影响痴呆的发生;另外,神经内科专家经多年研究证实,老年精神障碍还与脑部慢性缺血缺氧有关。专家建议,老年朋友平时应注意主动学习,勤于用脑,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积极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减少脑细胞的变性或延缓其发展速度,对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什么是护理安全防范预案,首先我们看下护理安全的概念。护理安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内的心理、机体构成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广义的护理安全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防范预案即为了防止上述事件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以及防范意识的灌输。

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护士长的责任,通过安全教育使护士从被动接受管理变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等法律规范,提高护士法律意识,让护士认识到遵章守纪也是自我保护,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行为。安全教育常抓不懈,每个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分析病区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各项工作多一次关注,多问一句,唤起有意注意,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把三级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检查、督促、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4 老年性精神障碍安全护理工作重点

怎样给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做护理呢?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其症状中以失眠、谵妄、被害妄想为主,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尤其以早期近记忆力障碍为主,定向力障碍,人物定向障碍。因此,本文认为要加强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以延缓病情进展。关于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有以下几点:

4.1生活照顾与护理: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帮助;训练自我照顾的能力;增强重症病人的护理。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于消化,若吃鱼虾,应代将鱼刺取出,虾壳剥掉,以免鱼刺噎喉。还应该根据气温变化,适当的为老年人增减衣服。

4.2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外出管理。老年痴呆患者患有记忆障碍,因此老人在外出时要准备,一张卡片,写明地址,还应写好联系方式,以免患者不认识路,走错了路线,也方便及时和家人联系。在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时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性,一些危险物品要严加保管,减少室内物品器具的放置,床铺要低矮、柔软舒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以防坠床摔伤。

4.3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反应迟钝,有时候就算有症状,也没有及时说出来,因此要观察病人有无脸红发烧、面部痛苦表情,发现异常,及时就诊,以免病情加重,危及生命。

4.4心理观察:观心、理解老人,采用适当的沟通技巧。要注意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禁忌,不要给老人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4.5认识、思维障碍者的护理:协助老年人确认现实环境;诱导正向行为;积极开辟智力,记忆训练,智力锻炼,理解和表达能力锻炼,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搜集正理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训练。

4.6照顾者的支持与护理:指导照顾者及家属和理应对;帮助照顾者及其家属寻求社会支持;针对老年性精神障碍病人家属的反应类型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有些精神有障碍的老人有时会打护理人员,有时候还会在护理人员的脸上留下痕迹,但护理人员必须做到耐心的照顾,这是一位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最基本得要求。做养老是需要责任、爱心、耐心与规范管理的综合体。恕不论虐待老人是触犯法律的大事,就是要真正照顾好老人也是需要系统的培训与实操、监督、评比、绩效等多方面。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9

关键词:安全管理;老年患者;应用及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383-02老年患者是医院患者中的特殊群体,机体免疫力降低,营养丢失严重,运动功能、反应功能均明显衰退,在住院期间极易发生安全问题,如坠床、跌倒、烫伤、管道脱落等,在很大程度上危及了患者生命安全,并会引发医患纠纷,影响了医院形象。现以5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科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男67例,女33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8.7±4.2)岁;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经处理分析,无明显差异,可参与研究(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定时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所需。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中,需建立安全护理管理小组,定期组织护理指导工作,制定安全的护理管理制度,以护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中心主体工作,且善于倾听护理管理建议,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创建良好的环境因素,保证病房及走廊光线良好、明亮,尽快修复已损坏的路灯。地板需垫上防滑垫,合理布置病房,病房物品摆放整齐,桌椅靠墙,合理放置。尖锐物品要合理摆放,尽量包裹,以免误伤到患者。同时帮助患者采取功能恢复情况,加强对患者的行动、言语等功能的锻炼,加强患者反应能力的培训工作。患者长期卧床,需定期翻身,定时按摩受压部位。加强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按照配药原则[1],减少药物误用的不良反应。

1.3评价指标[2]: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自制调查问卷表,根据老年患者的意外事故(跌倒、坠床、烫伤等)、心理功能、身体功能障碍、不良反应等内容评价安全管理效果,总分为100,分数越高,护理安全管理效果也越高。

护理质量满意度:根据护理质量满意自评量表,共4个项目,共4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满意度也越高。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在处理分析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在表示时使用(X±s),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为(91.4±4.3)分,护理质量满意度(92.6±3.2)分;对照组护理安全管理为(75.8±5.2)分,护理质量满意度(80.4±5.7)分;两组间对比(t=5.2496,p

2.2两组护理人员投诉率、差错发生率对比两组各15名护理人员,观察组无护理人员被投诉,1名发生差错,占6.7%;对照组5名被投诉,占33.3%;9名发生差错,占60%;组间差异明显(x2=5.18,p

3讨论

安全管理是现今医院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及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医院护理实施中,避免患者发生除了法律、法规等范围意外的损伤和死亡。在老年患者管理工作中采用安全管理,可明显完善护理管理方案,充分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和作用,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组织培训工作,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安全管理也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明显增强老年患者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3],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强化自主管理和保护意识。通过护理安全管理,可明显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医院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使老年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全方位的优质护理,以此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对照组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效果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郑晓风.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5):82-83.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篇10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老年;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82-0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患者逐渐成为医院住院人群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高危人群,严重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1]。护理安全管理不仅是衡量护理效果的指标,同时也是衡量医院医护质量和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为了探求有效、便捷的护理路径,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护理服务,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们对60例老年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护理安全管理,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住院老年患者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61~85岁,平均(70.3±6.8)岁;脑梗死42例,脑出血22例,胃癌17例,直肠癌6例,子宫肌瘤3例;合并症:合并高血压者20例,冠心病15例,糖尿病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调查,依据是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原发病、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具体内容:①环境因素:保证病房及走廊内光线良好,如有坏损灯尽快报修。对过于光滑的地面,尽可能加垫防滑垫,清除病房内、走廊内障碍物,保证物品摆放整齐,减少锐利坚硬物品的摆放。②患者自身因素:帮助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加强对其感知功能、手脚运动功能及言语训练,加强联系反应能力。对长期卧床患者,及时进行翻身,白天一般每2h3~4次,夜晚每2h1~2次,防止固定某一位置形成压疮。③不良心理情绪:加强对患者巡视,通过聊天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针对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④医源性因素:坚持对患者用药“三查七对”的原则,加强对药物的药性应用和配伍的原则,减少因药物误用出现的不良反应。⑤护理人员因素: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法律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学会换位思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安全管理效果评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依据对老年患者摔倒、误伤、身体功能障碍、心理障碍、胃肠道反应等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质量满意度;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3]。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及死亡等[4]。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因年龄增大,生理功能下降,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敏感性显著降低,在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如摔倒、碰伤等发生率明显增多。本研究通过总结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病房因灯光不足或无夜光灯,地面不平坦、过于光滑,有障碍物,病房内物品摆放凌乱,尤其是玻璃制品特别危险,卫生间无防滑垫。老年患者行动不灵敏,以因环境不利因素导致摔倒,可能造成继发损伤,甚至威胁生命安全。②患者因年纪过大,身体脏器生理功能衰退,行动不便,坐姿不稳,患者感知、运动、言语、吞咽障碍,患者眩晕、痴呆、癫痫及帕金森等病症,同时老年患者长期卧床者居多,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多,影响患者的治疗。③老年患者因手术或漫长的治疗过程,使得精神上的紧张、焦虑,对周围环境厌烦,甚至有些患者对诊疗疑虑态度,造成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一旦与医护人员有摩擦或言语冲突,易在患者之间、护患之间出现争执,并且很可能将不满情绪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同时工作量大,缺乏有利的证据,可能影响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减轻患者对病情的过分关注,介绍其他患者成功治疗的经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④老年患者因合并症较多,错误用药、无效用药、药物配伍不当、药品质量均可能引起患者治疗疗程的延长,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⑤因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欠缺,护理人员一方面由于责任心不强,不能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造成输液时输错药物、加错药物、喊错名字等失误。还有些常用药物因更新换代过快,药物品种过多,护理人员对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无法适时的进行掌握,进而出现不该有的输液事故发生。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学会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出发,提高自身的责任心,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安全管理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明显降低了安全问题的发生,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后,可以明显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乔晓洪,吴晓敏.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安全管理探讨[J].社区卫生保健,2009,8(6):434-436.

[2]杨亚娟,周立,岳立萍,等.老年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7,24(9):4-6.

[3]邵桂花.加强老年患者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