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49:20

档案管理政策篇1

[关键词]档案服务;人事档案;档案管理;档案服务能力

人事政策的执行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稳定;人事政策的执行落实,相当程度上离不开档案服务能力的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处理好人事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关系,依赖于档案的管理环节。

所谓档案服务能力,是指档案专业系统控制并运用档案资源,服务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参与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价值的本领或力量。人事档案的服务能力,往往悠关党和政府的人事政策的落实。这里专门讨论对档案信息有需求的人事政策的落实,其涉及档案服务能力的情形。

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一名人事档案员,拟用最近两个人事政策实施的实例,从人事档案与档案馆藏文书档案的关系、人事档案的管理环节这两个日常档案管理的角度,表达对提升档案服务能力问题的认识。

先介绍档案服务成功的实例。由于注重提升档案服务能力,顺利地完成了省赋予的“解决未参保高龄职工老年生活保障和特殊困难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实施。2013年3月15日福建省财政厅等两部门下发《福建省解决未参保高龄职工老年生活保障和特殊困难人员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县级转发,并对年龄认定、劳动关系认定等档案材料的要求作了细化。其中,属于人事档案材料的有本人招工(干)登记表、履历表、工资表等十份左右原始档案。属于文书档案的有调动表、职工花名册、工资名册等。历史原因,部分本应归人事档案的材料竟移位到文书档案(档案馆)。以教育系统为例,我们考虑到上述实际,把操作步骤具体定为:先到县教育局人事档案室查找个人原始档案,再到县档案馆查找补充。全县本系统第一轮百余人报名,确定上报省部门审核23人,仅获批3人。县报送严格依照原始档案,省审批也准确、完整地依据县送原始档案(复印件)并及时反馈,故档案服务水准不容置疑,档案服务能力倍受尊重。求助档案服务、努力补充查找原始档案,成为社会共识。当事人对上级人事政策理解不深、有关部门操作经验不足,似乎与档案服务能力没有关系。但“至善乃止”。如果档案员主动学透相关人事政策文件精神,提升档案服务主导能力,引导其完整地查找档案材料,而不是依其要求被动提供材料,档案服务能力精益求精,该项人事政策必落实透彻。启示一:档案员要加强学习,甚至要了解一些非档案专业的知识(如人事政策的某些要求),只要有利于档案服务能力的提高,相关知识都可以学习。启示二:亡羊补牢,尤未晚矣――人事档案员带领其前往县档案馆补充查找,档案馆档案员更热情地协助该补充查找,促使其尽快补办成功。无形之中,档案员的档案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介绍一个档案服务不尽如人意的实例。是有关“清退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的统计、待遇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档案服务能力拖累人事政策实施的情况。2011年之后,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关于解决上述人员待遇的文件,市教育局下发了补充通知,不可谓不重视。统计时间跨度大,节点是1962年前后、1979年前后、1998年前后,对原始档案的需求相当严格和浩大。县(区)教育部门进行了实际操作。但是,两年、三年眼看过去,相应人员的统计、待遇仍未尘埃落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部分基层单位档案缺失严重,无法准确摸底统计。档案服务能力的弱化引发了相关人员及其家属的强烈不满,也给上级及时决策造成了困难。据悉,有的学校仅保有1990年之后的档案材料,档案缺失程度令人咋舌;大部分学校档案材料从改革开放起源。县一中建有专门的校史馆大楼、档案材料可以追溯到解放前,这类单位少之又少。人事档案、文书档案性质的材料都呈稀缺状态。档案如此缺失,怎么能指望相关人事政策顺利实施、有关人员待遇政策及时落实?

人事档案与文书档案的关系,笔者概括为:互相补充,各有长短。保管期限、管档单位不同:人事档案全部是在专门的人事档案室永久保管,不用担心材料到期、销毁;文书档案,有永久、三十年、十年等不同的保管期限,依法移交档案馆之前多由各职能办公室附带保管,有时会出现难以查找甚至已遭销毁的情况。人事档案较单纯(以个人为立卷单元,更稳定,易查找),由《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细则》规范;文书档案较综合(比较包罗万象、材料丰富,但可能较难查找),由文书档案管理法规规范。

可见,要做好人事政策等工作,就要提升档案服务能力;要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就要努力提高档案查找(检索)的能力;要提高查档能力,就要求档案员充分认识和发挥人事档案室和档案馆各自特有的长处,弥补各自的不足。如,部分人士因身份问题、历史问题,其人事档案散失,就只好到档案馆查找线索;上级人事政策文件要求提供多种档案材料时,也可能要求人事档案室、档案馆共同提供档案服务。上文所述补充材料的例证,即人事档案室保管的材料没有其工资信息,人事档案员就必须引导其另行到县档案馆查找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员的积极引导,文书档案员的热情再接待,该同志如愿以偿找到了工资材料原件。这里体现的是:人事档案与文书档案的互补互助,人事档案员与文书档案员的通力合作,档案员对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自觉性。通过实际工作中对档案服务对象的积极引导、热情接待,潜移默化,档案员的档案服务能力得到了提升。

以上两个事例,也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日常档案管理中“如何提高档案服务能力”的问题。

一是:要加强身心修养,增强体魄,提高道德水准。上述两例,都是时间性较强的中心工作,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大量查档工作,保障人事政策的按时实施。这就要求档案员有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强度劳动的强健身体和道德勇气,同时不能收取加班费。档案员面对这种政策性、应急性的档案服务,必须多一点义务思想、雷锋精神,不斤斤计较经济待遇,以高质量完成档案服务为唯一追求。这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主体保证。

二是:要重视协调人际关系,包括与领导的关系,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基层人事档案室无法配备多名专职档案员,比如笔者所在的人事档案室,就长期只有一名专职档案员。新颁布的人事政策往往对档案服务要求甚为紧迫。怎么办?除主动加班加点,就只好请局领导临时安排协助查档人员。档案服务过关,紧接着是干部、财务部门的流水作业,这就要与这些部门协调时间安排。良好的协调能力,是提升档案服务能力的剂。

三是:要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本室正在进行的非在职人员基本情况电子材料录入取得初步成果,加快了检索速度。利器在手,何愁服务能力不提升?

一正一反,两个档案服务的例子,体现了提高档案服务能力的必要性及部分实现途径。追本溯源,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要从平时抓起、从档案的管理环节抓起。

人事档案的管理有收集、鉴别、整理、保管、检索、利用等八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档案服务能力的提高。这里试析人事档案的收集能力、整理能力、利用能力,以及它们与档案服务能力的关系。

收集能力。笔者平时注重主动出击,养成定时专项通知催收材料的习惯,各种登记表格也力求完善,便于到时即刻准确再次催收。所有通知、表格都收藏在U盘。常年专项催收通知分别与录用人员材料、转正人员材料、年度考核材料等常规材料有关。每年的相应时间即通过宽带教育网专线发出专项通知,收集进度全部登记在专门表格,期限到达立即以手机短信催欠,保持相对高压。这样,档案收集的能力就比较强势,基本能保证档案材料不“欠收”,为档案服务能力的提升打下了物质基础。

整理能力。表现在整理方式的创新能力上。首先是整档工具的“四大发明”:人事档案装订专用穿引钩(摒弃直形针)、目录专用业务条章(摒弃传统抄写)、新录用人员专用电子目录、档案分类专用架。其次是管理程序的统筹兼顾:先由专职档案员做好档案分类等技术密集型步骤,再定期聘请临时人员协助完成上目录、装订等劳动密集型步骤。工具的创新和管理程序的合理化,使得档案整理时间比传统方式减少了50%以上,极大地强化了档案整理能力,也把档案管理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利用能力。电子档案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本室早在2002年就完成了在职人员基本情况的电子化,近年在不断推进非在职(退休等)人员、未录用人员、原民办人员等诸类人员基本情况的电子化。档案的电子化,推动了档案服务的“实时化”、“高效化”,能直接提升档案员档案服务的能力。

将档案服务能力作为档案事业的核心能力去建设,这是现代档案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日常档案管理,能有效地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从而高质量完成人事政策的落实等实际工作;人事政策等实际工作,又会催促档案服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政策篇2

关键词:基层;民政档案;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方式对民政档案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确保民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并且为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入改革以及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讲,基层民政档案管理与过人民群众的关系最为紧密。在我国迈入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怎样加强、深入落实基层民政档案管理,相关的研究人员根据工作经验浅谈对此问题的想法。

1现阶段我国基层民政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各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缺乏对民政档案的管理的重视程度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级民政部门对民政官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一种没有得到重视。虽然上级单位与基层单位对民政档案管理的认识得到了同意,同时也对提升了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在民政档案管理方面增加的投入。但是虽然民政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体上朝着正规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在个别基层单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对民政档案管理的重要程度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出现,缺乏工作所必须的档案管理相关知识以及法律知识,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依旧使用传统的方式,重视业务、轻视工作。并且存在着极为个别的领导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这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人员在民政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只出工不出力。

1.2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对档案资料的收集不全

在民政档案管理过程中的资料收集过程中,是由多科室协同进行的。但是由于在民政管理过程中,不同科室之间的工作步调并不一致,这就造成了民政管理部门在进行档案材料收集管理的过程中信息收集不全面,甚至一些人员为了今后工作的方便,对某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材料留在手中,不上交,这就造成了一些民政档案的缺失,严重的影响了民政档案的完整性,同时也在一定看程度上影响了对档案的发掘与利用,同时也对日常的服务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3民政档案的利用效率较低

基层民政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民政档案管理涉及到的种类多也比较复杂、同时管理的数量非常大。但是由于在档案收集过程中的问题,造成档案收集不全,使得在进行优待抚恤、复转军人接受、安置等工作时有很大的工作阻碍,严重的影响了了民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2民政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增加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

对于民政部门的领导来讲,必须要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也要求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档案管理系统使用的学习,加强对档案管理目的、要求的认识程度,加强对民政档案管理的认识。并要动员和组织民政部门的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中的一些文件的收集与管理工作。对于那些不能即时收集的资料要进行记录,以便于日后对其进行填补。

2.2需要加强基层民政档案工作的管理

2.2.1领导需要加强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加大投入的力度

基层民政部门的领导需要根据民政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加大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例如,为方便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按照相关的工作要求,购买具有明显分类功能的档案盒、对专用的档案计算机以及档案管理工具进行更新。

2.2.2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收集意识

对全体民政干部进行培训,使民政干部了解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和目的,不断提高民政干部参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认真督促各股室、局属各单位主动整理档案资料。同时加强对日常资料的收集、保管,对不能立即收集的,要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整理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为领导查阅和决策做好服务工作。

2.2.3是及时整理检查,提高管理效率

对全面地收集干部人事档案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登记等,充实完善干部人事档案,同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自检,做好有关材料的查漏补缺工作。加强日常规范档案查阅、复印以及借阅程序。对于需要归档的人事变动、工资调整等材料,及时通知相关人和局属单位负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及时收集存档,确保现存档案不丢失,无纰漏。

2.2.4严格执行制度,加强业务交流

在完善、修订、健全档案借阅制度、收集制度、鉴别归档制度、保管保密制度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经常与业务部门负责档案工作人员加强联系,不仅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而且在具体操作上积极参与,使股室档案和机关档案同时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各民政科室和办公室的协调和分工合作。加强对档案柜、档案室管理,整理档案盒、装订材料、案卷目录等。

档案的现代化要与基层民政事业的信息化同步随着我国科技与信息的不断发展,作为我国重要的政府部门,民政部门的行政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要适应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要求,将民政档案进行电子化的存储,目前,在基层民政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某些基层民政档案部门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这造成了在工作中对于一些现代化设备的操作并不熟练,甚至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人事。当下,基层民政档案部门不怕困难,积极参与基层民政信息化建设,使基层民政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另外,基层民政档案部门要参与到基层民政信息化当中去。充分利用电子文件信息;完整制作电子档案,来积极的参与到基层民政事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方面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更达,何嘉荪,数字档案馆模式探讨-基于元数据的电子文件集成管理与服务研究之二[J],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5期,54-58

[2](荷)michaelp.papazoglou著,龚玲,张云涛译,web服务原理与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2,6-7

档案管理政策篇3

1.1对三种观念的挑战 

1.1.1“内部资料”不能公开 

一些机关将保管档案视作一种权利,公开与否,全凭个人意愿。甚至,某些机关不允许公检法以外的机构或个人查阅档案,认为档案是内部保密资料。 

1.1.2将政府的档案资源转换成对应的经济资源 

一些行政机关把政府机关产生的档案当做赚钱的工具,视为本单位的摇钱树,对档案查询明码标价。在某信息中心的规定中,其档案的查询费高达100元每分钟,仅允许电脑触摸式查询,这种将档案资源转换为经济资源的手段尽管缺乏对应的法律支持,但却一直运行。 

1.1.3重要档案的不泄露观念 

这些档案可能正是行政机关违法审批或者越权审批的依据。利用者仅能查询到一些简单、无关轻重的申报材料,每当翻阅到一些政府机关内部的审批意见和审批资料时,就会被告知不允许查阅或不允许复印。 

1.2对档案法律法规的挑战 

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电子政务的发展,档案法中某些条款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 

由于法律法规中没有规定档案室的开放这项服务,做与不做完全由机关自行决定。我国《档案法》仅规定档案室的职责是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而公开现行文件和半现行文件是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档案室是机关信息资源集中的地方,在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越来越多的开放服务。 

我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第二十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自形成之日起要满30年才可向社会开放。而经济、科学、技术等类档案则可以随时向社会开放。这条规定中有两点值得思考。第一点是开放的范围,因为像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这类档案无法给出概念解释,也就难以确定其范围,进而使得随时开放的规定难以实施。第二点是信息时效性问题,“档案形成30年向社会开放”,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也是一种信息,有其时效性,30年时间太长,其最佳利用时间已被错过。馆藏档案利用时效与利用需求时间之间不相适应。 

1.3对档案学理论的挑战 

我国传统观念认为:在档案室和文件中心的文件只对形成者有利用价值,对社会的作用为零。但实践说明:有些现行、半现行文件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这些文件的社会价值非常大。据调查,现行文件利用率在其形成后的5年内最高,并逐年递减。现行、半现行文件的社会开放工作是顺应公众需求的,档案部门应配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进行,围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拓创新,提升业务水平。 

1.4对档案基础业务的挑战 

政府信息公开势必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基础业务工作面临挑战。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是因为服务意识不强,二是因为提供深层数据查询的能力不足。 

档案工作数据库建设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落实资源共享的基础。目前,我国图书馆行业数据库建设日趋完善,受到大众的欢迎。而刚刚起步的档案部门的数据库建设,还存在各种问题。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度低,资源利用不充分。 

1.5对业务人员素质的挑战 

档案部门的业务人员应加强对知情权与隐私权方面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认清公开的范围与保密的必要性,保护公民神圣的隐私权。同时应加强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认识,业务人员由于身份特殊,有时会轻而易举地获得服务对象的隐私信息。因此要强调档案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对隐私权的认识,用法律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侵害隐私权时工作人员及档案机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档案管理部门的对策 

面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挑战,档案管理部门应更新观念,突破传统,积极应对,实现思想与工作的飞跃。 

2.1树立服务意识 

人民不仅是国家的主人,更是政府和政府信息的主人。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任何政府机关或个人都没有任何资本去牟利。档案管理部门拥有的档案资料均是公共信息,是政府机关使用人民缴纳的税款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生成、获得和保管的信息。 

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中不可赢利,但可根据信息获得、保管的成本,向使用者收取合理的成本费。 

2.2树立保密是特例、公开是惯例的思想 

明确公民查阅、获得信息是依法行使知情权,而拥有或保存政府管理信息的档案管理部门作为公开的义务人,应履行公开政府信息的法定义务,不得在态度上怠慢,在时间上任意拖延。建议专门建立情报中心或公务文件公开中心,专职提供档案,以及负责其他政府信息的公开工作。 

档案管理政策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保障房;房地产;财务

1引言

应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家庭的诚信档案体系,通过电视、网站、报纸、举报电话等手段,将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的收入、住房信息等审查情况定期进行公示,以此加强社会监督力度,体现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开透明性。对于保障性住房资格审查,可以安排保障性住房申请者所居住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先对申请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实,构建居委会、房管局、区县到市的四个层级的联合审核体系。各地住房管理部门,应该把城区内所有现有房屋的产权进行登记,将其纳入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范围内将资源信息共享。通过建立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从源头上杜绝没有保障性住房保障资格的群体通过不合理的手段获得保障性住房的情况出现。

2建立主动退出保障房的档案管理系统

个人及家庭的收入会随着工作、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而有所改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大小、相关配套设施等要既要满足低收入住房家庭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又不足以对较高收入群体产生吸引力,从而减少投机性行为的产生。一方面,当保障对象的收入条件改善或者住房面积改变时,我们应该鼓励其主动退出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行列;另一方面,当发现违反保障性住房法律法规行为发生时,可以增加对相关行为的处罚力度。现行的相关法律性文件中,对于违反保障性住房相关规定的处罚较轻,多实行劝退、补交租金等方式,今后可以将罚金提高至租金的数倍、提高罚款金额,延长不能再次取得获保资格的年限,甚至规定违反规定者终生不得再申请保障性住房,还可以增加法律处罚的种类等方式。

为公众提供住房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但是为保障对象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居住小区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出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是加强物业管理,由于居住社会保障性住房的群体均是城市中低收入人员、收入较低,为社会保障性住房小区提供物业管理尤为重要,政府可以直接提供物业管理服务,或由社会物业管理公司运作并由政府对其提供补贴的方式来加强物业管理。其次是完善配套服务,政府应该为保障性住房的入住居民提供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锻炼设施等配套服务,为入居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3设立专门的住房保障档案管理机构

住房问题是一个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问题,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进行统一的管理,西方发达国家均设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住房保障的相应工作,如美国的住房与城市发展部、日本建设省住宅局等。从国家层面来讲,相关机构的设置较薄弱,而且相关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及后续管理都归入国家建设部门,从长远来看,应该将住房市场中住房保障职能归入国家社会保障部门;就地方而言,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统一管理,应该将保障性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职能分开。例如政策制定机构,可以推行地方政府设立“住房保障办公室”,住房和房地产管理机构联合办公,而执行机构在可以在原有的廉租房管理中心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增设保障中心,负责对保障对象的登记和审查等相关工作。此外,还可以将保障性住房的开工率、竣工率、入住率均列入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评价的指标中,提高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设力度。

4提高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强化保障房档案管理的思想意识

当前档案管理水平较低、效率不高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对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思想意识不够,没有意识到新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因而导致不少领域和单位仍然沿袭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保持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意识,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在思想意识方面需要要加强认识,第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真实、高效的方法收集、储存经济社会的数据和信息;第二,档案管理的社会功能已逐渐转向服务型功能,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并以服务意识指导工作;第三,档案管理工作有内在的科学化要求,进而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加强自我学习和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以加快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速度。

4.2进一步规范的档案管理规章

保障房档案管理规章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包括制度安排、体系构建、人员配备、操作规范等各方面。当前大多的档案管理规章要么太过随意性而无章可循,要么太过原则性而有章难循。一个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规章,既要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进行制度建设,确立档案管理规章执行的强制力,又要结合各个领域和单位的个体差异,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避免管理规章的同质而缺乏效力,进而提高档案管理规章的可操作性。另外,在现代管理制度中,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需要规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档案管理工作也一样,针对不同的领域和单位,需要设计一套自上而下的岗位职责明细,并落实责任到具体岗位和个人。同时,根据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做到奖惩分明,随时发展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4.3强化对档案管理的人才培养

确定房地产保障房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随着新时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纸质档案、实体档案已经不能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档案电子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使得档案管理的贮藏型社会功能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需要,档案管理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更注重于对档案的利用,即档案管理的服务型功能。如何在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得实现档案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便是当前经济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次,重视人才、选用人才,做到“唯才是用”。在当前很多领域的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存在不少专业素养低下、缺乏职业精神、占岗不干事的档案管理人员。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单一、业务素质要求不高、重要性认识不强等原因造成的。但是,现代档案管理已面临不断科学化的时代要求,网络技术和电子信息管理已经融入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储存效率和服务效率。@就要求各领域和单位主要专业人才的选用,做到专业人做专业人,落实“唯才是用”。

档案管理政策篇5

一、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各个单位之间分工不够明确、其工作水平不足,导致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增加其难度,在该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到政府机关的规范性管理,还制约了政府部门发挥的管理职能。

其一,对档案文件管理的不够集中,导致材料处理工作不够规范。因为政府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分工、相互配合,但面对这种复杂性,导致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遗漏、资料不完整等现象。

其二,对档案信息收集的不够完整,无法准确分类。每个政府机关在工作中,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长效机制,但是,常常会增加一些临时、短期任务,这些任务种类多,丰富多样,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只重视主件,无法完成附件管理工作,从而影响了信息的完整性[1]。

其三,使用的电子政务系统比较落后,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政府机关中使用的大量文件都是利用计算机打印完成的,根据工作需要以及工作任务的实施,将其转换为纸质文件。但面对这种落后现象,与国际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仅会造成工作成本增加现象,还会影响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提升。

其四,档案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自身的专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高。我国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团队在整体上不够稳定,缺乏积极思想意识和创新意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档案工作人员符合数字化工作需要,但由于他们缺乏专业性和较强能力,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技术,导致文件管理方法和实际使用的方式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实现一致性,从而影响了政府机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发展,制约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2]。

二、政府机关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和谐社会发展理念提出下,我国政府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作用充分发挥,对和谐社会的积极发展提高意见。在现代社会发展下,需要结合和谐社会发展下的具体要求,促进管理工作的优化实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的服务职能,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发展提供动力。在这种执行下,需要各个单位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从几方面,实现系统化发展需要。

(一)加强调查与监督

对政府机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其优化、改正。同时,还需要根据政府机关的实际发展情况,促进管理方法的严格性与完善性,保证能够对档案文件进行合理记录、有效整理与分析等,促进其档案分析工作更合理,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规范管理提供较大方便。在政府各个部门的相互执行下,不仅能将各个规范与标准充分落实,还能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3]。

(二)实现材料的分类整理

在对政府机关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期间,需要根据机关的实施工作需求以及实际的工作情况,对全部的档案进行科学分类、有效整理,保证能够减少政府机关内部管理难度,减少其存在的各个问题。在各个部门相互联合下,工作人员还需要注意到档案的结合问题,严格解决档案文件存在的重复性与混乱性。政府机关内部管理工作比较復杂,各个部门需要对工作任务、工作档案等进行处理,在这种执行条件下,不仅能减少档案信息出现遗漏、丢失等现象,还能维持档案信息使用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三)促进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

促进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性,保证能够将电子政务充分渗透到档案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工作执行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电子档案文件的形成、归档以及开发等各个工作进行全面管理,促进政府机关的自动化发展,为信息的实时性发展提供较大保障,促进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行和稳定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利用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业务扩展,保证各个单位之间在服务与管理工作中,都能为社会、为人们发展提供更好服务,保证政府机关的档案工作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4]。

(四)加强思想党风建设

政府机关在各个工作执行工作中,需要加强思想党风建设,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都能得以提高,保证其工作精神和事业心的充分形成,这样不仅能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还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工作。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期间,需要为档案管理工作中心提供辅导,使各个部门人员都能认识到档案工作管理的重要性。还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效率,减少档案文件的处理期间,促进教育工作与宣传工作的完好实施,这样才能在总体上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档案管理政策篇6

一、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资源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资源不足与工作需求的矛盾已逐步显现出来,不仅束缚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长期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资源以纸质档案为主体,附之于为数不多的声像档案等特殊载体的档案,门类不多,结构单一,专门档案、特色档案尤其是珍贵的实物档案更少。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很多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致使档案工作依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影响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工作的平衡和全面发展。有的地方为应付检查考核而管理档案,搞“突击”,检查考核一过,则搁置一边,放松了管理工作,出现“滑坡”、“反弹”现象。

(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部分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上至领导,下至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基层分局的档案管理仍停留在原有的纯手工操作水平上,未配备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力度不足,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上可供查询利用的档案数据还不够,全文信息不全。

(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的现实作用发挥不大。目前很多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工作仍停留在看门守摊、被动服务的旧观念、旧模式上,仅仅满足于等待利用者上门查阅,缺乏主动精神,编研成果很少,质量也不高,编研工作大多数只限于档案部门自身使用的专题目录、文件汇编等检索工具的编制,可以说只有编而没有研。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部分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众所周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的重心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一些领导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加之基层单位点多面广,工作任务较繁重,领导难免会顾此失彼。因此,重业务、轻档案问题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导致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存在偏差,主动开展工作的意识不强,不善于对档案进行日常化、规范化收集管理,而是作为临时性、突击性、应付性工作。

(二)基层档案专业人员匮乏和档案人员信息化素质偏低。近些年,市场经济日益繁荣,新生事物逐渐增多,而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任务繁重与执法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又难以有效解决,导致“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思想普遍存在,大多数单位舍不得让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且受专业人员少、人员更换频繁、技能培训不及时等条件的制约,使得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偏少,操作技能较差,质量把关不严的现象。个别单位档案员因兼职过多,在时间、精力上对档案工作投入不够,主动学习不足,导致对档案管理工作一知半解,是似而非,仅凭自己的理解和揣摩收集、整理档案,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得不到有效保证。

(三)各类档案的收集、编研工作不及时。档案工作中心任务之一就是提供利用,如果档案收集和编研工作不及时、不完整,不仅会影响和制约档案信息利用效果,而且也不利于档案的有效管理和开发。目前个别档案收集不完整、不及时,偏于收集文书档案过多,而科技档案、声像档案少;收集纸质档案过多,而电子档案少;有些单位责任人立档责任心不强,不按要求立档,不及时移交,个别人为了工作方便把应移交的档案留作自用,这些都是影响档案收集完整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对日后档案的提供利用受到影响。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要从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负责的高度来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是基层单位的领导,要切实把加强档案管理列入工作日程,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并通过经常性督导检查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档案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档案工作人员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改进到位。

(二)加强业务培训,打造档案管理专业队伍

要推动档案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培养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档案队伍。一是挑选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的思想境界和良好、健康的心态的人员充实到档案队伍中。二是要量才适用、以岗定人,在保持档案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等方式,使档案人员不断更新和扩展新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三是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档案人员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交流,从中汲取先进经验,促进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档案工作的再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档案管理设施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加大其他硬件设施资金投入的同时,要适当考虑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以完善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如在改善办公条件时,立足长远地搞好档案库房的设计,预先考虑好库房面积、结构和承重能力等要素,配备好档案库房专用设施。

档案管理政策篇7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政策;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府发挥其职能的手段,是实现其管理目标的途径;是政府运用其职能来规范与引导经济法人实体、市场主体和个人行为,以及有效地调动和利用社会经济资源,以实现公平与效率价值目标的主张或决定。公共政策的形成实施与终结始终与信息的输入、转换与输出相关。档案信息化增进了政府系统内部信息交流与共享,使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更加迅速、便捷。因此档案信息化对公共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网络技术、信息存储、信息采集标准化等方面的自身缺陷,也给公共政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本文试对其两面性进行阐述,以促进档案信息化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档案信息对公共政策的积极影响

所谓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机关、党以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系列谋略、法宝、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的总称。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控、政策终结与周期等方面。

1.档案信息化对政策制定的影响。公共政策制定是指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及其合法化过程,包括议程设立、方案规划和方案合法化等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档案信息化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易于接受的优势,在政策制定和实行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

(1)提高了整个社会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了政策方案合法化。档案信息化使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档案信息,使用资源,进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如政务超市的出现、档案网站的建立,可以让公民更方便、更快捷地了解档案信息,了解政策的渊源,从而最广泛意义上保证了决策的民主化,保证了政策方案规划的合法性。

(2)提升了整个社会政策知识水平,促进政策方案合理化。通过档案网站及其局域网对政策知识进行宣传解释,增强了公众对政策的理解水平,增强了公众对公共问题的关注度、理解力,从而促进政策方案的实际操作性,使方案规划现实可行性。如围绕旧城改造开展“城市记忆工程”,深入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并将文化街区资料上网,引起了市民对旧城改造中文化遗址的关注,从而对旧城改造中具体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可操作性方案,保证了政策方案合理化。

2.档案信息化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方案采纳后,把政策方案内容转化为现实过程,档案信息化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了政策实施成本。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将已到期限的开放档案上网以及现行文件上网,改变了以前手工检索工作,可以在一种全新数字化虚拟空间中进行,减少了行政管理成本,加快了政策执行力度。其次,使各部门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档案信息,从而使信息收集处理、传递更为便捷经济。

(2)提高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档案信息化使政府、社会、公民间的交流与互动变得容易,增强了沟通能力。在政策执行中信息沟通包括上行、下行和平行,档案信息网络化、数字标准化使各部门信息传递能力大大加强,同时缩短了政策与公众社会的距离,确保了政策真实性,使各部门有效沟通。其次增强了协调能力,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化,使政策高层更方便、更快捷,获取更多、更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作出相应的政策指令,并对所涉及的各部门进行有计划的协调。

(3)增强了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化,实行政务公开,公开各类可公开的档案信息,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同时加快了信息反馈步伐,方便了公民参与监督,从而避免了政策的失真。

3.档案信息化对政策评估的影响。政策评估是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评估人们才能判断―项政策是否收到预期效果,从而决定这项政策是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同时,通过评估还可以总结政策执行的经验教训。

(1)促进政策评估指标科学化。政策评估标准包括生产力、效益、效率、公正标准、政策回应等五大标准,档案信息化真实记录了新旧政策方案的各种标淮,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了量化分析,保证了评估的公正性。

(2)促进评估方法多样化。政策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有定量的定性分析,档案信息化将政策执行中所获各种资料加以不同类型分析,从而使评估更加推确。

(3)促进评估方法规范化。档案是历史真实记录,更是一种政策执行的真实反映,档案信息化进一步提高档案数据收集的标难化、规范化,从而使政策评估方法规范化。

二、档案信息化对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

1.档案信息网络化,一方面密切了政府与公众的联系,但同时公众从不同立场对于政策的理解不同,依据个人利益对政策进行过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制约政策的执行。

2.档案信息管理缺乏统一标准,各部门档案管理软件、网络要求不一样,缺乏协调机制,造成信息过量、过多大量无效信息阻碍了政策制定的过程,同时导致执行中信息超载。

3.网络安全问题,档案信息化使档案信息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其受攻击后,整个系统瘫痪,数据丢失,将对公共政策造成无法弥补的灾难。

三、档案信息化的基本对策

今天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主要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统一标准,加强法律建设。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规范的标准,使各部门相互协调避免重复开发。同时,加快档案管理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档案立法工作,确保上网信息真实有效。

2.注重网络安全。将传统档案保管利用技术与电子文件归档相结合,减少电子文件风险,同时加强网络维护,设计开发档案管理软件,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3.加强上网信息管理。将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信息加以分类管理,避免公众因理解偏差产生执行政策时的扭曲现象。

参考文献:

[1]朱水成.论政府信息网络化对中国公

共政策的影响[J].理论探讨,2001,(06).

[2]张建修.新时期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

几种意识[J].成才之路,2008,(32).

档案管理政策篇8

关键词: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新时期乡镇政府档案管理采取信息化的意义

1.符合乡镇政府工作特性的要求。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性,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最为主要的内容,并且在乡镇政府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属性分析,乡镇政府的工作政治性强,且数量大、内容多,如采取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容易出现失误现象,导致漏洞出现,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基本性质。然而在乡镇政府档案管理工作中采取信息化建设,可以完善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促使乡镇政府各项工作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2.方便日后档案资料查找。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乡镇政府档案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各个部门档案资料的分类管理,并且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且快速的查找。从传统模式分析,因为属于人工档案管理,所以在查找档案资料的时候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还容易出现档案资料混淆的现象。然而积极采取信息化建设,则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计算机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便快速找到档案资料的所在位置以及电子版本,避免出现档案管理资料出现失误现象。3.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众所周知,传统档案管理是以手工整理为主,其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重大,并且还无法保证档案的有效性。然而将其信息化融入其中,便真正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传统纸质档案资料容易出现遗失或者保存不当现象,导致资料损失,严重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全面性,然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子版档案资料整理,减少资料破损或者遗失现象,真正提高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二、现阶段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整体角度分析,目前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呈现出诸多缺陷,现状不容乐观,其一是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因为乡镇政府档案管理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尤其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懂档案管理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工作人员,但是目前大多数乡镇政府欠缺这类人才,经常存在懂计算机技术的人员不懂档案管理知识,懂档案管理知识的人员不懂计算机知识,如此一来,则无法真正实现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有效性。其二是未制定系统化的档案管理模式,虽然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大多数乡镇政府已经实施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也没有针对性的构建一个完整的档案室,比如想要需要查户口以及保险,那么则需要先去户口部查户口,然后再去逼得部门查保险,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与精力,并且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可以实现独立档案室的相互整合,保证其统筹性。

三、实现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在新时期积极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关系到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尤其在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要想保证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离不开规章制度,其中可以根据乡镇政府档案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制度,可以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到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之中,并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规定流程,制定奖惩措施,真正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针对性的制定信息化管理措施与方案,与其它部门相互合作,实现档案的信息化传递与保存,真正满足时展的要求,真正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2.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的好坏关系到乡镇政府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尤其是信息化建设中,要针对性的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因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所以需要引进拥有计算机技术与档案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这样才能保证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有条不紊的工作。乡镇政府可以采取大学生招聘的方式,选择优秀的档案人员,并对其进行考核,保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与知识,以及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除此之外,乡镇政府还需要根据档案人员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可以聘请专业档案与计算机人员进行讲解,提升档案人员的能力,只有真正如此,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不会出现失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其质量与效率。3.构建乡镇政府档案部门。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便是乡镇政府未来的发展方向,档案管理只有紧跟时展的要求,才能得到有效进步,笔者认为,为提高乡镇政府档案管理的质量,可以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部门,其一乡镇政府需要专门构建政府独立的网站,并且在该网站中定期相关的政策与文件信息;其二是在网站中制定档案馆;其三是需要及时将纸质档案采取电子扫描的方式形成电子存档,并进行分类管理;其四是要实现档案室的相互联系,在相互弥补中共同推动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比如保险部门可以专门制定有关保险的档案馆、户口部门可以专门制定一个户口档案馆,这样才能方便日后查找,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的全面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镇政府部门中档案管理所带来的作用至关重要,关系到乡镇政府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中在新时期积极做好乡镇政府部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其中要想发挥其信息化作用,则需要从现实出发,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与解决,真正推动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完善性,真正发挥其作用与价值。

作者:臧银谊单位:山东省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管秀贞.乡镇政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1:193-194.

[2]张欣.新形势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4:108-109.

[3]彭伊丽.乡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0:276.

档案管理政策篇9

关键词:乡镇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abstract:accordingtotheyearsofworkexperience,abriefanalysisofthearchivesworksoftownshipandCountermeasuresofstrengtheningarchivalinstitutionswork,forreference.

Keywords:townshiparchives;management;curr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71

引言: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国家设在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肩负着具体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重要职责,而乡镇档案工作是乡镇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真实地记录着乡镇的发展历程,是乡镇各方面建设的历史见证,在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异常重要。文章就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一、乡镇档案机构工作现状

1.乡镇领导对乡镇档案工作认识模糊,致乡镇档案机构先天不足,由于受机构编制限制,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设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机关档案室一般挂靠在党政办公室,加之党政办公室乡镇党委、政府领导都分管,这就容易形成乡镇党政机构之间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等问题,往往就会形成档案工作有分管领导,但分而不管或管而不紧的工作状况。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乡镇领导对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档案与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全面,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2.乡镇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少、无编制、兼职多、变动频,履行职责难,乡镇档案机构组成人员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人少,绝大多数乡镇设置1人且无专职岗位编制,一般都是党政办工作人员兼任;二是身兼多职,有些档案员还身兼重任,如人大秘书、团委书记等要职;三是人员变动频繁,乡镇档案人员以从事档案工作2~3年者居多,有些乡镇一年变动二三次,有部分乡镇在考虑岗位人选时选择一些“特殊人”在岗(身体多病、待退休、待生小孩人员),将档案岗位作为“过渡岗”;四是档案业务水平普遍不高,由于兼职和岗位的频繁变动,有的档案人员未经过岗前培训就上岗,有的经业务培训后很快被调整了工作岗位,不能按计划接受业务培训现象较为突出。

3.乡镇档案机构制度管理严重弱化,规范化管理难以落实,乡镇机关档案室根据乡镇工作自身特点,建立健全了各项档案管理制度,从档案保管、保密、借阅、鉴定与销毁等制度到各门类档案的归档制度,基本齐全而规范,但是档案工作各项制度的执行范围不出机关档案室,机关全体干部大多不知晓或知之甚少。乡镇档案机构如此制度建设,造成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难。

4.乡镇档案机构服务功能开发不足,限制了其社会影响的进一步扩大,大多数档案人员对乡镇档案机构的定位是重保管,轻利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下功夫不深或者根本不愿下大气力去开发档案资源。乡镇档案机构不仅应当对全乡镇档案工作实行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而且还应当是乡镇的综合信息利用中心,同时还应是彰显档案服务机关、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而我们的一些档案机构放弃了档案信息的开发,也就是放弃了档案与档案工作的正面宣传机会,也间接导致了乡镇档案机构工作地位的下降。

二、加强乡镇档案机构工作的对策

1.建立独立的档案管理机构

档案管理科作为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在领导和管理体制上,是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业务上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负责本乡镇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并对本乡镇辖区内的各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在规格上,属科级机构,与其他职能科室同级,享受同等待遇。设置一名科长,配备上2名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从乡镇机关或事业单位人员中选配,做到专职专责。

2.营造良好的乡镇档案工作环境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人员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观念、广博的知识层面、精深的业务素质,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管理的要求。要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保持档案工作人员岗位的相对稳定,并通过提高待遇、正常晋升等方式增强档案管理岗位的吸引力。同时各乡镇档案员要定期接受档案业务培训,而且各乡镇要按工作规范、岗位职责对档案人员加以督查和考核。要让档案人员干起来有盼头、有劲头,从而进一步扩大档案机构的工作影响和提高档案机构的地位。

3.将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发展规划

《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规定:“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应切实加强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乡镇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纳入分管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和工作人员等实际问题。”同时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将档案经费开支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档案事业建设纳入乡镇社会发展目标来进行评价考核,为乡镇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4.加强乡镇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和完善档案工作制度是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措施。乡镇档案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为了保证乡镇档案工作的正常规范开展,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管理范围、收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借阅、利用等各项工作做出明确规定,以使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5.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加强宣传、教育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只有通过广泛宣传活动,才能形成档案工作的社会共识和合力,才能从根本上体现乡镇档案的价值。开展各种形式的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和教育,使档案工作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促使群众形成良好的档案意识,为农村各项工作政策的贯彻执行打好扎实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等积极开展档案活动,以促进乡镇档案的长效管理,增强群众对档案的重要历史凭证和法律依据作用的认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为社会经济服务。加强档案利用,强化服务民生,注重档案编研的科学化乡镇档案管理作为民政工作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发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随着乡镇业务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做到乡镇业务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要紧紧围绕乡镇工作发展的需要,积极为民政中心工作服务,规范乡镇业务工作中形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集中保管等各种行为,为当前及今后在领导决策、科学研究和大众服务方面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文琴.浅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09,(6):65.

[2]李长江.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晋中学院学报,2007,24(4):36-38.

[3]杜玉兰.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1(3):104-106.

档案管理政策篇10

关键词: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最优化

一、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广泛,包括专利管理、商标管理、著作权管理、商业秘密与技术秘密的管理等。档案馆也存在着知识产权管理,并且在档案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是指档案馆整体管理方案中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一系列原则、方法、规范、计划等的组合,其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知识产权,规避侵权风险,降低自身运营成本,提高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效率。

二、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的困惑

1.档案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不健全

档案馆纸质文献与电子信息资源并存,浩如烟海,许多内容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尤其电子信息资源更加易于遇到版权问题,但档案馆注重档案电子信息资源利用,却较少关注利用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一些档案馆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逐渐把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到工作计划之中。但管理规范标准不完善,缺少系统性,整体管理方案紊乱,不明朗。个别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模棱两可,存在不确定性。例如,某一档案馆在“档案馆维护知识产权声明”中显示“对尚未完全解决版权问题的信息产品的服务,在利用地点、利用时间、利用数量和利用方式上加以必要限制。”

2.知识产权管理与档案馆战略目标缺乏关联性

战略目标是组织制定的一段时间内所要完成任务的具体规划,是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纲领性目标。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很少涉及档案馆战略目标。诸多档案馆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时,重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设备更新、建筑布局等核心业务问题,普遍认为知识产权管理可有可无,仅处于次要地位,更谈不上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设计。这样,造成档案馆战略规划与知识产权管理严重脱节,把知识产权管理排除在档案馆战略目标之外,缺乏对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竞争力的认识。

3.知识产权保护前期准备不充分

《著作权法》第46、47条规定,出现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侵权行为和后果。档案馆虽然享有若干的豁免权,但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超出了法定范围,档案馆不存在其他特权。另外,档案馆普遍没有设置版权管理的专门岗位,没有编制版权费用的预算,造成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岗位设置较少,经费投入缺乏,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还缺少准备。

4.档案用户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档案用户普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缺乏清晰的认识。传统上利用档案信息不存在版权问题,只要档案馆公开某一档案,均可以加以利用,很少考虑知识产权问题。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案成为档案用户不可回避的话题。在立法上,中国《著作权法》没有对数字化作品临时复制做出明确规定。同样,《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临时复制予以回避。国际上,对禁止临时复制存在着诸多争议,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均明确反对禁止临时复制。各国法律的不确定性在某种意义上诱导档案用户产生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尤其在档案馆web2.0的环境下,威客、博客、微博等web2.0技术在档案馆网站中的应用,用户利用档案馆信息资源,增大了用户可能带来的侵权风险。

三、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优化策略

1.完善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政策

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覆盖档案馆各个相关业务的整个流程。档案馆需要制定关于知识产权的系统政策,强调政策之间互相协调,形成行业政策。该系统政策包括近期版权政策和长期知识产权政策。如果一些档案馆没有能力制定属于本馆的版权方案和版权档案馆员岗位空缺,可以寻求行业间的合作,弥补知识产权领域方面的欠缺。因此,中国国家档案馆或中国档案馆学会组织制定一些普遍的业务政策显得非常重要。

2.版权管理岗位

管理与岗位配置息息相关,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定、实施、反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设置相应的版权岗位进行管理,例如剖析档案馆的法律环境、档案馆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等,均需要具有熟悉法律知识和档案馆业务背景的人员充实到该岗位上,负责知识产权方案的制定、实施、评价和修订。具体方案可以制订版权档案馆员制度,中等以上档案馆应设置1名版权档案馆员岗位,中等以下档案馆可以设置兼职版权档案馆员岗位。

3.版权预算

档案馆知识产权管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相应的经费。版权中的财产权是作者的重要权利,作者对版权进行利用,获得经济利益,是实现财产权的重要方式。如果超出合理使用范围,使用者均应当支付报酬。档案馆在向主管部门或政府机构申请经费支持时应将版权成本纳入到预算中,以解决数字档案资源版权利用问题。

4.档案用户培训

由于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复杂性、法律表述的抽象性在一定程度上给用户的理解和遵守造成困惑。档案馆需要向用户宣传普及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强化对作者权利的保护,协助用户理解和遵守现有国家相关版权法条款。因此档案馆开展的用户培训指导非常重要。档案馆需要制定用户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和培训规划,方式可以采用举办知识产权知识宣传日、编制《用户版权指南》、一小时版权讲座、座谈会、网上宣传等活动,提升档案用户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合理使用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温馨环境。档案馆需要制定预警方案,对于有可能发生的用户侵权行为进行及时警示,提醒用户使用档案信息资源时尊重知识产权。如果发现侵权内容,立即采取适当措施予以移除。因此,档案馆须制定必要的版权声明,妥善解决纠纷与合理的抗辩。

5.争取豁免权利

档案馆应与相关公益性机构共同争取豁免权利,维护公共利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著作权法》中与档案馆相关豁免条款的适用主体属于“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界不能孤立地争取一些权利或特权,需要与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教育界、科研团体等合作争取豁免权。例如,针对无独创性的数据库设定特别权保护的问题,美国档案馆在争取相关利益时通常和相同的利益集团积极协作行动,开展游说活动,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共获取,以致数据库特别权保护未通过立法。

注释:

①罗滦.数字档案馆共享信息与知识产权保护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浙江档案,201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