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7:18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1

一、深刻认识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巾帼志愿服务是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是建设党开展妇女工作的坚强阵地和深受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的必然要求,是延伸妇联组织手臂,补充和壮大妇女工作队伍,构筑社会化、开放式妇女工作格局,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妇女文明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大力把巾帼志愿服务工作抓好,抓出成效。

二、准确把握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服务宗旨,按照“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以城乡社区为阵地,以服务群众、服务家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为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完善全市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

(一)广泛招募巾帼志愿者。以身体健康,遵纪守法,不计报酬,自愿支持妇女儿童事业,自愿服务他人、帮扶家庭、奉献社会为标准,以至少能选择一个志愿服务项目、每年能拿出一定时间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为基本要求,对有意愿参与巾帼志愿服务的基层妇联干部,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进行广泛招募,不断扩大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

(二)着力培养巾帼志愿者骨干。要坚持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的规模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把热心参与社会公益、具有科技、法律、卫生保健、教育、文化等专业技能的各级三八红旗手、行业标兵、五好文明家庭、专业服务团体吸纳和充实到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中来,成为巾帼志愿服务的骨干。要积极探索对巾帼志愿者骨干的培训途径与方式,分层次、分类别组织开展以服务宗旨和服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巾帼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服务有效规范。

四、创新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项目

(一)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巾帼志愿服务项目。各级妇联组织要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绿城水乡、幸福”为主题,以传播文明理念、发展先进文化为重点,开展普及文明风尚、丰富文体生活的志愿服务;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开展宣传普及科技、法律和卫生知识的志愿服务;以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节能环保知识、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为重点,开展各种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生活方式的志愿服务,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开展扶危济困巾帼志愿服务项目。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各级妇联组织要以此为重点,根据社区群众的需求,开展关爱贫困妇女、空巢老人、单亲家庭、外来务工人员、留守流动妇女儿童、残疾人家庭等志愿服务,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在互帮互助、服务社会中提升内涵。

(三)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利益诉求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维护妇女儿童利益诉求是重要落脚点,各级妇联组织要以解疑释惑、关怀心灵、权益维护、健康保健为重点,组织巾帼志愿者通过幸福女性大讲堂、父母学堂、莲姐热线、女性健康快车等载体,开展婚姻家庭关系调适、家庭教育指导、邻里冲突调解、心理咨询、健康义诊、法律维权等志愿服务,为促进家庭和美,社区和谐作出贡献。

(四)开展促进妇女发展巾帼志愿服务项目。为帮助城乡妇女更好地就业创业,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动巾帼志愿者与城乡妇女进行结对帮扶,开展政策解读、专题讲座、咨询指导、项目推介、科技帮扶等志愿服务,帮助城乡妇女就业、致富。

五、逐步完善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建立健全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网络。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层级健全、网络覆盖的优势,以“唱响一个主题口号、建立一套规章制度、开展一系列特色服务、拥有一支骨干队伍、设立一个固定场所”为标准,有计划地创建一批巾帼志愿服务示范阵地和服务站(点),市妇联成立了巾帼志愿者协会和巾帼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对全市巾帼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统一规范、指导,有条件的单位也要探索建立巾帼志愿者协会或巾帼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努力做到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到哪里,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推动完善横向覆盖城乡社区、纵向包含各个层级的巾帼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二)完善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制度。各级妇联组织要逐步探索建立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管理制度,对巾帼志愿者的注册登记、管理、服务、激励等予以规范。要健全巾帼志愿者的注册登记制度,做到每位注册志愿者都有一个注册号,颁发统一的巾帼志愿者证,并建立包括编号、登记表、服务记录等内容的注册巾帼志愿者档案。要建立巾帼志愿服务的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标准和考评办法,建立星级表彰制度,从队伍建设、业务培训、服务开展、运行管理等多个层面,对巾帼志愿服务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在全市创建一批巾帼志愿服务示范点,培育一批巾帼志愿服务示范团队,推广一批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项目,选树一批在巾帼志愿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妇联组织和先进典型,不断推动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创新发展。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2

各党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区级机关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党员志愿者行动。现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着力发挥区民政局党委和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广大党员“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广泛开展“党员义工”、“三走进三服务”、“结对帮扶,共进小康”等活动,以实际行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进军现代化、建设新**提供坚强保证。

二、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行动组织网络

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行动的组织网络由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二级组成。

1、区民政局党委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由全体党员志愿者组成,局党委书记王永坚同志任队长,局党委副书记、局长朱唤忠同志任副队长。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接受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的领导和指导,其主要职责为:根据民政工作实际情况,制订党员志愿者行动计划,组织和指导所属分队开展活动,及时向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和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分会反馈活动情况,积极参与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分会和服务总队组织的大型活动。

2、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下设若干服务分队。根据志愿者所属支部的形式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服务分队的正、副队长,由区民政局党委确定。服务分队接受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领导和指导,其主要职责为:根据本支部党员志愿者的工作和生活等实际情况,自主地开展具有专业性、行业性特点的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与服务队组织的大型活动。

(二)党员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和管理

招募一批对志愿者精神有着较高追求、能够长期坚持志愿服务的党员参加党员志愿者组织,并认真做好党员志愿者的管理工作,是党员志愿者行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1、报名注册。各党支部所属的在职党员认同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遵守《**区区级机关共产党员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可以直接向所在单位的党支部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提出报名申请。自愿报名者填写《**区区级机关共产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表》,由区民政局党委报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分会审核备案,即正式成为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颁发《党员志愿者服务证》,并逐级建立志愿者档案。

2、义务权利。每个党员志愿者,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一个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必须遵守志愿服务纪律,尊重志愿服务对象。每个党员志愿者享有接受志愿服务技能培训、提出志愿服务工作建议意见、参与志愿服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及获得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帮助和保障等权利。

3、退出规定。党员志愿者有退出志愿服务的自由。党员志愿者违的纪律被勒令退党,或违法犯罪,将自动从党员志愿者中除名。党员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造成重大损失,或从事赢利等有损党员志愿者形象的,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将其劝退,并报区服务总队或党员志愿者分会批准。

(三)党员志愿者行动的活动开展

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及所属分队要坚持自愿、量力而行、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原则,选准服务项目,规范服务流程,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行动。

1、精心谋划行动方案。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队)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中心和重点工作,结合我局的职能优势和党员的业务特长,精心制订党员志愿者行动方案,找准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对象、优选服务方式,对一些专业性强的服务项目,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

2、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行动采取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活动一般由服务队和服务分队统一组织,活动期间要高扬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队)队旗,较好地彰显党员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形象。分散服务活动由党员志愿者根据个人特长,利用一技之长开展定期、定点的便民服务活动,服务过程中要亮明身份,佩戴党员标识。

3、认真填写服务记录。党员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后,由服务对象或服务单位出具志愿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证明,并在志愿服务证上填写志愿服务记录,由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确认,年终报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核查。

(四)党员志愿者行动的考核奖励

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行动的考核奖励工作在每年年底进行,考核结果与年终的各项评优、评先挂钩。

1、区级机关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和区党员志愿者分会负责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考核工作。年终对党员志愿者行动的服务计划、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等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区级机关部门党员志愿者行动优胜单位和先进党组织的重要依据。

2、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负责所属志愿者服务分队的考核工作。考核工作结合我局年度党务工作检查进行,对党员志愿者行动的组织化程度、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实际产生的效果等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区民政局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重要依据。

3、各党支部负责对所属党员志愿者的考核工作。把党员志愿者服务的时间累计数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党员志愿者、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重要依据。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党支部要把党员志愿者行动列入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好活动方案,找准服务项目,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确保党员志愿者参加活动有途径,为民服务有方向,展示风采有舞台。区民政局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分队)要建好活动台帐,指定专人负责保管队旗和服务证,服务证在每次志愿服务活动结束后及时做好登记。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3

今天我们在古都xx召开全省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工作,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上午,大家参加了全省“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实地观摩了xx市3个先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刚才,xx、xx、xx、xx和xx市的5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各自工作经验,xx市就志愿服务注册和记录系统进行了现场演示,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希望大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着力打造“四个河南”、加快推进“两项建设”、推动河南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代呼唤志愿服务,社会需要志愿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推动我省志愿服务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一)开展志愿服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志愿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扶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去年12月5日第28个国际志愿日和今年“3.5学雷锋日”前夕,xx在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勉励广大志愿者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xx、刘奇葆同志多次强调,要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着力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着力建立社会化运作模式,着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促进志愿服务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去年以来,中办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央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社区志愿服务方案》等文件,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这些要求和部署,为志愿服务明确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结合我省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二)开展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的宗旨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24个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和要求是一致的。实践证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成为道德实践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利于推动形成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广大群众的具体生活之中。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志愿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全社会叫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价值目标,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三)开展志愿服务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精神文明建设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群众性,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是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不懈追求。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生长点,服务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参与人群覆盖了社会的各个群体,可以说是大规模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满足了广大群众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愿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有效地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能够有力地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扎根群众、服务群众、提升群众。

(四)开展志愿服务是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有效途径。建设文明河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河南的具体实践,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社会实践转化的重要载体,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是“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省人民思想道德素质,推动中原文明向更高水平迈进,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正确的价值引领和有力的精神支撑。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无偿、利他的特点,既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过程,也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把志愿服务作为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广大志愿者做好事、献爱心的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群众自觉“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积极主动投身文明河南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突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

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关键在于制度化,这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刘奇葆同志在今年4月21日中央文明委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目前,中央和我省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和《实施意见》已经下发,重点工作在《任务分工》中也都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打造特色,不断提高志愿服务制度化水平,推动全省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一)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弘扬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有力支撑,也是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关键所在。一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系统完备、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其中包含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等丰富思想,与我们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是相融相通的。志愿服务作为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结合时代条件深入挖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志愿服务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二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志愿服务只有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大多数人认同和奉行。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和文艺宣传的教育感染作用,制作刊播一批优秀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公益广告,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知识,广泛宣传志愿服务活动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文明人物和身边好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做志愿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三要在融入上下功夫,引导人们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志愿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普通人,服务内容大多是平常事,必须紧扣“融入”二字,潜移默化地引导人、感召人、激励人。要把志愿精神融入国民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当中,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要把志愿精神融入社会生活,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之中,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之中,形成弘扬志愿精神的良好社会风气。要把志愿精神融入实际工作,各行各业特别是各级文明单位,都要结合工作实际,引导干部职工发挥专长开展志愿服务,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切实加强阵地建设,着力打造“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品牌。“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是我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个创新创造,省里寄予厚望,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一定要在建、管、用上下功夫,把它建设成为我省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品牌和亮点。一要加大建设力度。按照“有统一标识、有办公场所、有志愿者队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台账、有服务项目,落实志愿服务活动”的“六有一落实”要求,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社区分期分批建设“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把每个站点都建设成为美丽实用、功能齐全的精品工程,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站点的全覆盖。二要加强日常管理。志愿服务站既是实现供需对接、组织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社会文明的窗口,要切实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常态运转。要引入评价机制,全面推行“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星级评定工作,让群众评价服务站发挥作用情况。三要充分发挥作用。对于已经建成、常态运行、发挥作用的“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要抓巩固提升,抓项目落实,健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对少数有硬件没软件、有人值守没人活动、有制度没落实的站点,要坚决合并或撤销,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和最需要的人群身上,好钢使在刀刃上。

(三)不断强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力量。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建强志愿者队伍。一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队伍。按照省文明委《关于推进全省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要求,我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单位志愿服务队和社区志愿服务队这三支力量。同时,还要抓好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和青年、巾帼、助残、红十字等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依法支持各类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各部门要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双百三进”(双百名艺术家走基层、进社区、到校园)活动,让群众更好地走进文化、了解文化、享受文化,通过文化的传播,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观。青年、巾帼、助残、红十字等志愿服务组织,在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很大贡献,下一步要在品牌塑造上多下些功夫,多出特色、多出亮点。二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党员干部锤炼品格、改进作风、提升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学校、农村、企业等,开展“为党旗增辉、为志愿加油”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党员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党员带社区的生动局面。要把优秀党员的评选和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三要抓好志愿者的教育培训。坚持培训和服务并重的原则,利用各级各类宣传文化阵地,利用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展志愿服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特别重视志愿者骨干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要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

(四)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做保障,方能确保志愿服务能够有效运行、健康发展。一要建立健全招募注册记录制度。招募、注册、记录制度是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由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及时志愿者招募信息,根据标准和条件,吸纳公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各省辖市要加快建设志愿服务注册平台,为有意愿的群众进行登记注册。刚才,濮阳市就志愿服务注册记录系统进行了讲解和演示,他们的软件设计开发成本并不高,记录生成和查询等环节很有创造性,大家可以学习借鉴。希望各地迅速行动起来,建设自己的注册记录平台,力争年底实现全省普及。二要建立健全激励回馈制度。包括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制度、嘉许制度和回馈制度。要参照民政部关于志愿服务记录时长和星级评定的标准,对志愿者给予相应的星级认定。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褒扬和嘉奖,授予荣誉称号。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提供一些社会服务方面的回馈。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是志愿者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嘉奖和回馈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对志愿者行为的认可和礼赞,一方面是为了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因此,一定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不能搞成等价交换。三要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把志愿服务的要求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政策之中,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教育部门和团委要研究制定学生志愿服务管理办法,鼓励在校学生人人参加志愿服务。要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需要,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条件,保障志愿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根据一些活动项目的需要,为志愿者购买保险。要把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之中,把志愿服务的具体要求细化量化为考核标准,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加大权重和比例,促使各地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五)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大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区是社会的基础。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服务越来越基层化社区化,许多政府服务项目和工作直接落实到社区,社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多地肩负着社会管理的职能。因此,把志愿服务力量更多地投放到社区,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要求,也是建设平安河南和文明河南的要求。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是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后向全国发出的第一个倡议,是接地气、受欢迎的一项品牌活动。我们要把这项活动作为一项造福社区居民的德政工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立足社区,扎根社区,扎实推进,抓出成效。一要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邻里亲”志愿服务活动。弘扬“远亲不如近邻”、“邻里相助”等传统美德,组织同楼院居住的志愿者与空巢老人“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提供家政服务、生活照料、心理抚慰等志愿服务。二要大力开展关爱残疾人“邻里扶”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温馨家园为依托,开展康复医疗、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维权咨询、居家照料、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三要大力开展关爱农民工“邻里帮”志愿服务活动。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文化服务、素质提升等为重点,为农民工提供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开展情感关怀、陪伴成长等活动,促进同伴交往及社区融合。四要大力开展共建美丽家园“邻里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社区志愿者进行治安巡查,化解邻里矛盾,整治卫生死角,普及文明礼仪,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勤俭节约,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五要大力开展丰富社区文化“邻里情”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社区一家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和文化娱乐、节日民俗及全民健身活动,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融洽邻里关系,增加邻里亲情,凝聚社会力量。要采取“专业社工+广大志愿者”的做法,在社工的指导下,组织志愿者有针对性开展服务。要通过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等做法,适当提高社工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防止社工人才流失和转岗。

三、坚持真抓实做,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河南实际,我省志愿服务制度化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已经明确。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利契机,转变作风,落实责任,真抓实做,把志愿服务各项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细致,推动全省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志愿服务融入城乡社区治理,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中摆上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真正抓紧抓好。各级文明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作用,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文明办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沟通,加强督促检查,不断推动我省志愿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各展其长、共同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良好局面。

(二)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践。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认真提炼好做法好经验,将经验性认识转化成制度和规范。要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出好的载体、好的方法、好的平台、好的机制,始终保持志愿服务的旺盛生机和活力,努力打造更多的亮点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和联合会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动企业、机关、学校、医院等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引导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依靠社会力量推动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4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敦风化俗、成风化人,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有力抓手。小编整理了在市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市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我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广大志愿者的一件喜事。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志愿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X的志愿服务工作,自X年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以来,经过整整X年的发展,志愿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理念不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实践表明,志愿服务不可或缺、作用重要、大有可为。在X大会、X会、X体育节、X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大型节会赛事中,志愿者们热情洋溢的微笑是X靓丽的“名片”;在护航X平安志愿服务行动,抗击台风、冰冻雨雪灾害,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积极主动是一面亮丽的旗帜;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五水共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扶贫帮困等工作领域中,志愿者们是一支和谐X建设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十四五”时期是X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也为我市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次志愿者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更是标志着我市志愿服务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全市广大志愿者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把这项光荣的事业推向前进。借此机会,我谈三点希望和要求。

一、提高认识,把准定位,增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敦风化俗、成风化人,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有力抓手。我们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志愿服务在现阶段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做好工作。首先,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载体。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近几年的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中,志愿服务工作占的比重都很大,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可以这么说,志愿服务发展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参照系。志愿服务是一种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追求,有利于推动形成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级各类志愿者协会、组织、团体要坚持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新元素、赋予新内涵,广泛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服务成为X城市文明建设的靓丽风景和响亮品牌。其次,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

市委就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志愿服务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以其独有的特质和优势参与社会治理领域,承接政府部分社会管理的职能,能够成为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有益补充,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和缺位。我们要找准志愿服务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努力提高志愿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第三,志愿服务是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重要助力。市委提出,X要成为X省份的“标尖”。全面小康既是物质上的小康,也是精神上的小康,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这为志愿服务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为各类志愿组织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积极参与其中,着眼于争当标杆上的标尖的目标,既要加快发展提高水平,又要努力拓宽服务领域,既要做好城市的志愿服务工作,也要做好农村的志愿服务,使各个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都发展起来,为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作出新贡献。

二、更新理念,创新手段,提高X志愿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5年来,X志愿者砥砺前行、茁壮成长,成为我市发展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能更新理念、创新手段,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树品牌,创造出更具影响力、更富特色的品牌亮点。一是要准确把握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志愿服务科学发展。联合国对志愿服务有个定义,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不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的社会贡献者称为志愿者。我的理解是,无偿、自愿地把自己的时间、能力奉献给社会的就是志愿者。我们在座的都是志愿者和协会、组织、团体的负责人,一定要准确把握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理念,按照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要科学分析把握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岗位化对接、社会化运作、专业化支撑、标准化规范为重点,努力解决好制约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瓶颈性困难和问题,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全面提升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科学化水平。二是要强化“互联网+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平台作用。各级志愿者协会、团体都是社会化运作的社会组织,成员由来自全市各地各单位、各个领域的市民群众和学生志愿者组成,更应该、更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服务和管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志愿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来组织开展。

今年X月,我市也主动顺应互联网时展,改版打造了X“志愿汇”注册管理平台,实现志愿者注册、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等的“互联网+”,同时推出了手机移动端app。这些工作做好了,信息管理平台就真正能发挥作用了。当然还要关注和完善用户体验等细节问题,努力让信息对接更加充分顺畅,志愿者登记注册和服务时长记录更加便捷。以后还要尽可能与各地各部门的网站做好对接,互联互通。三是要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重要工作,都是通过各种各类活动来推进的,包括文明城市创建、“五水共治”等等,都会推出一些专业化的活动项目。我们志愿服务工作要主动融入党政工作中心,围绕这些项目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坚持需求导向,寻求社会关注、群众关切和志愿服务组织可为的结合点,在大局工作的体系中找项目,在群众的所思所需中找项目。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志愿服务处处可为。要坚持专群结合,项目设计要多着眼于普遍性,“门槛”设置要低,易于参与和操作,开展志愿服务和弘扬雷锋精神,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常为义善之举,常做有益之事,只有植根于普通人中,志愿服务的覆盖面才能真正拓展,志愿服务项目才能真正有生命力。

三、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当前,志愿服务工作实现新发展,特别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协同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摆上重要位置,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把志愿服务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强化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一是要加强研究。立足X实际,认真学习各地志愿服务先进理念和研究成果,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研究如何加强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运作、项目化推进、岗位化服务、专业化支撑和信息化管理,研究对志愿者激励回馈嘉许等方面的办法措施,保障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开展。二是要加强协调。志愿服务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文明委领导,文明办、团委、志愿者协会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协会要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争取各级部门加大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提供组织孵化、政府购买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机构、团体的沟通协调,互相配合,群策群力,合力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三是要加强宣传。要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文化,使志愿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市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和支持,感召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志愿服务活动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氛围。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5

切实推动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广泛普及“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精神,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特殊优势和经验智慧,激发老干部的社会责任感,调动老干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创新老同志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满足老干部的多维健康需求,有序引导,规范管理,创新载体,进一步有效推动老干部工作积极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党委满意、社会满意。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自愿、量力和组织引导相结合。要把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与深化创先争优及加强老干部“两项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力所能及的原则,强化分类指导,注重点面结合,有组织地开展。

(二)坚持实现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注意结合老干部的个人爱好、专业特长、能力特点,着重自愿参与、自由组合、自选项目、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充分尊重老干部的服务意愿和个性需求,又能帮助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

(三)坚持突出重点与广泛倡导相结合。要通过重点组织和引导本单位的老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和带动包括“五老”人员在内的老同志积极参与,努力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

三、服务内容

充分发挥广大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积累的党性强、作风好,政治威望高、群众基础好,人生阅历丰厚、工作经验丰富等独特优势,结合新时期的社会管理需求、群众工作需求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等需求,坚持自愿量力,因人制宜,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老干部参与社会管理的主渠道,让老干部既是社会服务的享受者,同时是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1.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重点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2.发挥老干部的品德优势,重点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3.发挥老干部的经验优势,重点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上建言献策,积极支持党政工作,对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4.发挥老干部人生阅历优势,重点在鼓励老干部著书立说、撰写回忆录,提供史料,开展革命传统和革命理想教育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5.发挥老干部的威望优势,重点在积极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开展传统文化宣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开展青少年帮教、关爱留守儿童、网吧义务监督、服刑人员子女帮教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6.发挥老干部群众工作优势,重点在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创建文明社区(村组)、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7.发挥老干部的社会影响优势,为加强社会建设拾遗补缺,在构建和谐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区(村组),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8.发挥老干部的个人专长优势,重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指导技术改造、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

四、活动方式

(一)开展一轮组织发动。镇关工委办公室建立三凤镇老年志愿者总队办公室,指派专职人员管理,做好氛围营造、完善制度、阵地队伍管理等工作。

(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各单位、各部门要把组织开展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有力抓手,广泛发动、引导老同志在所居住场镇、社区、村集中连片推进“四线一片”老干部工作亮点工程,探索老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新路子,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中形成具有特色的老干部志愿服务品牌。

1.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以打造黄桷街社区、村、村、村示范点为抓手,推荐退休(离职)的老干部到村(社区)担任村级组织带头人,建立社区“老干部收发室”、“爱心超市”、“文明社区监督岗”、“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帮扶队”等组织,鼓励老年志愿者在社区、小区内主动担任社工、物业委员、楼院长,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2.大力开展“老同志牵手留守儿童”主题实践活动。以打造三凤小学示范点为抓手,成立老年志愿者校外辅导员队伍,定期在结对学校、班级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民族文化熏陶等活动。

3.广泛开展建言献策和实用技术培训推广。以打造村示范点为抓手,对一些涉及民生问题、重大项目实施、重要政策推行的事项广泛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开展“银发先锋”活动等引导老干部多形式、多层面发挥作用。

4.扎实开展“美丽晚霞公益行”实践活动。以各老干部为重点,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老同志从身边事做起,随时亮出志愿者身份,让志愿者行动融入社会日常生活,变有组织的志愿活动为志愿者的自觉行动,让老干部成为推动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倡导员、助推者。

(三)形成一套长效机制。镇党委将定期对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要建立健全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对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优先纳入各种优秀评选,引导更多有专长、懂技术、有优势的老同志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积极探索总结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结合点、面推进情况,着力构建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的服务群众有效机制,形成推进全镇发展新跨越的系统化措施和制度化成果,大力弘扬老干部群体的“正能量”。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责任落实。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老干部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把老干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工作日程安排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落实专门工作人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开展。要按照老干部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进行分类,建立完整的老干部志愿者档案。要通过抓好老干部志愿服务队伍的组建、服务项目设计和综合协调工作,形成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老干部原单位支持帮助、志愿服务队伍自治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老干部志愿服务机制化、常态化。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城市社区;服务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规模、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城市的进步使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物质文化需求大幅增长且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由此使城市居民的生存空间——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工作变得紧迫而意义深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基础环节。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中,社会公益被提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因素,青年志愿服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1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

1.1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创建优良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环境,有效地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为城市基本细胞的社区,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社区内居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为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区弱势群体的利益起到积极的作用。青年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能,直接促进了社区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1.2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影响感召带动更多社会成员加入,能够增强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家园,也是青年就近开展援助活动的最佳基地。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就是志愿服务进一步向基层推进,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具体体现。社区服务促进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入人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以及其他年龄层次的居民加入此行列,使青年志愿服务走出被人疑惑或缺少喝彩的被动境地;有利于超越以往一些活动仅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的局限,克服形式主义;有利于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风尚的广泛形成和发展,使青年志愿者行动保持不竭的动力源泉,使其真正成为一项深深扎根于社区居民需求,人人自愿参与,人人有所作为,人人热爱的社会事业。

1.3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更深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知识、长才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走实践成才之路: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向受益。它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组织和引导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服务社会,有利于他们自觉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优势,为社区居民群众提供维修、咨询、培训、保健、文化、科普等项目的服务,满足社区内居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有利于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发现不足,有针对性弥补自身的知识能力缺陷,有利于激发青年追求进步、崇尚文明、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热情,有利于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社区服务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效能压力也会使服务主体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人格、心理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地锻炼和提高,从而更易于成为较全面发展的个体,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

1.4青年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新时期青年工作开辟了新的天地,丰富了工作内涵,拓展了服务领域:通过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基层青年组织建设、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机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能够探索出在新形式下青年工作的新思路、新领域和新途径,既能服务青年又能服务社区。对于青年组织本身来说,走出自我世界,在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中教育青年,也增强了青年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是青年组织加强青年思想品德教育最生动的方式,是培养青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最直接的手段,是强化青年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最有效的形式。同时,通过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地使青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学校教育引导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反哺学校教育,形成人才培养的整合力量,使青年组织服务学校育人工作中心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2建立健全有效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机制

我国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社区志愿服务在国内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存在着专门工作力量相对缺乏、志愿者登记注册和开展服务不方便、工作队伍不稳定、项目发展相对单一、工作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

2.1服务内容应多样化、拓展化:从目前的整体现状看,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还未完全适应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变化,作用与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仍停留在较浅层次的社会公益服务和便民服务上,如卫生清扫、扶困济贫、帮孤助残等低层次活动层面。今后,应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坚持“社区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则,把握志愿服务的资源和发展前景,确定一批适合街道、社区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要加强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建立开放式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加大对项目的立项、管理、评估,做好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汇总和梳理工作,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库。要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团队的项目开发和执行作用,克服项目开发与执行过程中成本高、效率低、执行难的不足。要确定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要确定几个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不断做深做实,打响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影响力,并用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发现志愿服务的新亮点、新领域。

2.2服务依托应基地化、阵地化:一是必须要有活动基地:要建立固定的社区服务基地对口开展共建,使社区服务工作有持续性和针对性,避免工作的盲目性,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要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阵地:应成立相应的志愿者社区服务组织和领导机构,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和联络场所,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并有一定的活动运作经费做保障。三是要有形式多样的宣传途径和宣传阵地:应加强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宣传和倡导,利用社区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营造正面舆论和服务主客体间的友好互动气氛。

2.3队伍建设应专业化、技能化:随着志愿者事业的推进和社区功能的不断拓展,对服务主体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势在必行。一是严把思想道德关,在选拔志愿者时,要注意把思想觉悟高、责任感强、能力突出,具有敬业爱岗、踏实进取精神的同学作为主要考虑对象;二是技能素质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范围将不断扩展,因而要加强对社区服务的常识教育,更要重视对大学生专业性服务技能的培训,着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处理社会事业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服务过程指导。各级青年组织应该经常深入社区,加强政策和业务上的指导,解决服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注意加强社区服务资料和信息的收集,开展工作调研,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做到科学指导;四是强化注册志愿者管理。建立各级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志愿者登记的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进行分类,做到信息真实、分类合理、便于组织、服务便捷。

2.4管理机制应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等内容。社区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就是要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志愿者日常服务记录、团队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主要考评依据,定期对社区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考评。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就是要制定表彰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星级表彰制度,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表彰力度。社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就是要注重对社区志愿者的培养,把志愿者培训做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注重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提高志愿者的素养和能力。社区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社区志愿服务环境,推动制定志愿服务法规和政策,把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法律、经费等保障,同时,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营造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5推进方式应项目化、社会化:一方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要深入社区,面向社会,把普通市民作为重点宣传对象,要进一步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各项志愿服务活动都要积极取得社会有关部门的参与,争取社会各种资源的支持,走社会化道路,以此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要在继续深化已有品牌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不断提高承接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的水平和能力,实现社区青少年工作的项目依托、项目保障、项目带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作项目的策划、可行性分析、立项、实施、监督、评估机制,逐步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可控性和规范性,不断提高社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要通过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来赢得社会支持,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人力、智力、资金、活动场所等方面的帮助。

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是发挥执政党的青年群众组织的作用,服务党政中心工作,服务社区建设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项支柱性工作。在新世纪,各级青年组织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围绕青年人才培养目标和成长成才的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广泛深入开展青年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探索和完善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机制,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把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关于表彰2004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工作奖、先进单位、优秀团队的决定》.中青联发[2004]75号(2004年12月10日)

[2]刘家祥.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略论[n].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7

【关键词】文化管理青年志愿者服务有效开展

Researchontheeffectivedevelopmentoftheyoungpostulantserviceunderthebackgroundofculturemanagement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HuYequanLiBinwangBo

【abstract】theschoolculturemanagementisthemanagementwiththehumancultureasthecenterandisoneschoolmanagingmodewhichistoarouseteachersandstudents’subjectivedynamicqualitythroughthebehaviorssuchasrespect,careanddevelopmentandtheirworkingandlearningfervencythroughthewayssuchasvalueself-identity,feelinginteractionanddemocraticmanagement.thepostulantserviceactivityisoneofmainformsofcollegestudentsparticipatinginmoraleducationactivityandsocialpractice.thepostulants’spiritof“dedication,friendship,helpingeachotherandadvancement”isthedramaticembodimentofcarryingoutthesciencedevelopmentviewandalsoisthespiritualpowerforadvancingthesocietybecomingharmonious.tosomeextent,theharmonioussocietyistheonewhichisfilledwiththepostulantspirit.theninthecourseof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howtodeveloptheyoungpostulantserviceworkactivelyforcollegesanduniversitiesundertheculturemanagementbackgroundandtobringthefunctionofitintoplayinthecollegemanagementandeducation.inthisarticle,thewriterhasasimpleanalysisontherunningsituationofthepostulantserviceactivity.

【Keywords】CulturemanagementYoungpostulanteffectivedevelopmentofservice

1.导言。“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指不受私人得益的驱使、不受法律强制,是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才能及精神,而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在总结学雷锋活动和借鉴国外志愿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于1993年底发起实施的,是一项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的与国际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

2.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大体现状问题。目前,在全国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随着青年志愿者队伍的壮大,青年志愿者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志愿者队伍的建设由于一些因素的限制,在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2.1志愿者思想意识上的问题。

2.1.1志愿者积极性随入校时间的增加而锐减,缺乏持之以恒的思想,没有把志愿者服务内化为大学生长期自觉的行为。“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这是形容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生动写照。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多依赖学校团组织的力量,在团组织的倡导下开展一些活动。平时没有任务干,来了任务赶紧干,集体活动一窝蜂,不是植树种草就是打扫卫生,轰轰烈烈走过场。在很多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多停留在承担突击任务的层面,对一些需要长期服务的项目不愿参加,对社会上大量存在的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性低。

2.1.2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缺乏应有的内涵。很多大学生把青年志愿者行动看作学雷锋做好事,认为志愿者行动是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者工作看成是单方面的给予。于是在现实中,虽然青年志愿者行动年年搞,但往往把它简化成一些具体的劳动和事务。青年志愿者活动应是自觉自愿的行为,如果变成了行政命令或组织任务,既挫伤了参与者的积极性,也与志愿活动的宗旨相违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2.1.3志愿者行动的“俗化”倾向。受社会上急功近利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在志愿者行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致使志愿者精神不纯,形式主义严重。在很多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大多还停留在活动的层面上,偶发性的活动多,持续性的行动少。热衷于开展一些短时期轰轰烈烈的活动,对一些默默无闻需要长期服务的项目不愿组织参加,对社会上大量存在的社会公益事业参与性低。“扛一面大旗,拉一队人马,呼一串口号,路边发放宣传单、横幅上签字、热热闹闹走一回”这样的追求形式主义的现象普遍。

2.2志愿者组织管理上的问题。

2.2.1系统化的组织建设缺乏。随着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虽然高校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壮大,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还有许多方面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志愿者组织建设处在低位徘徊中。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壮大,出现了没有服务对象的状况,而且不少服务内容僵化,有些志愿者服务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有很好的建立起自己固定的服务基地。志愿者组织在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由于多数指导者和组织者缺乏管理志愿者组织的知识和经验,组织和管理的方式难以适应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要求,导致志愿者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太多,形成的经验和建立的有效机制太少。其次是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队伍建设的层次感不明显,志愿者服务层次难以提高。同时,志愿者骨干新陈代谢过快,致使骨干队伍青黄不接,造成组织发展的不稳定。再者,志愿者组织运行机制和项目建设缺乏连续性,许多原来服务较为出色的项目都会随着人员变化而中断,而新发展的项目也往往不够深入持久。

2.2.2行政化的管理现象严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组织是一种非盈利性的组织,要获得持久、稳定、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应首先给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以准确、公平的定位,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价值承认。受“一有队伍就想管理”的行政思维影响,志愿者组织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志愿者被看作免费的劳动力,随意管理,到处指挥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志愿者希望在自愿、自主、自由的氛围中,奉献爱心、提供服务,但是高校对志愿者组织的行政化指导和志愿者组织的社团化管理模式,都制约了广大志愿者的自主性和创造热情。普通志愿者在组织中被视为社员,紧密参与组织的事务,从而承担了过多的组织义务。普通志愿者与组织之间这种紧密捆绑的模式,必然导致普通志愿者在“要我参加”的组织事务和会议中消耗过多时间,而在“我要参加”的志愿者实践中的服务时间反而不多。大学生最优先考虑的是弹性,因为青年人经常有突然的其他活动计划和固定的志愿服务冲突,所以,自主的选择志愿服务时间和内容对他们来说很重要。志愿者自觉自愿参与志愿者活动,履行的是精神契约,对志愿者的管理相应的应该采取柔性的松散型的管理,以协调和激励为主,淡化管理的色彩。对于志愿者行动的组织和发展任务,可以吸收有热情的骨干志愿者参与。

2.2.3社会化的联系障碍突出。志愿者组织在高校内迅速发展壮大,并逐步走向社会。由于高校与社会组织机构之间缺少有效的联系,所以作为连接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纽带的志愿服务网络建设还很落后,服务项目单一,甚至流于形式,出现社会化障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较低,一方面是受自身发展的局限,另一方面是因为缺乏公民社会的环境和政策的支持。虽然近几年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志愿者活动,但这些政策和法规仍然比较笼统,不利于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和壮大。资金的短缺是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主要障碍。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青年志愿活动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学校划拨给团委有限的经费,这对于以“奉献”为宗旨之一的青年志愿活动来说是杯水车薪。诸多因素使志愿者行动难以走上组织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轨道,阻碍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社会化进程。

3.在文化管理背景下对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探索。学校文化管理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师生共同价值观念和信念确立为核心,通过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激励和规范组织成因的行为,增强群体凝聚力、团队精神、亲和力和战斗力。文化管理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归属点,始终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依靠人、激励人,为了人的要求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文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一个实践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也必然要进行一定的探索。

3.1青年志愿者的资质与准入。志愿服务事业是行善积德的事业,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它的载体――志愿者的要求是很高的,条件是很严格的。学校文化管理是要发展人、激励人,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对青年志愿者的要求将会更高、更严:第一,必须要有志愿精神,要有爱心,甘心情愿地为有困难的人和社会进步事业做奉献;第二,要有能够从事志愿服务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时间、物资条件、服务技巧;第三,要具备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魄和能力;第四,在开展志愿服务时,能淡泊名利,尊重受助对象,严于律己,服从组织分配。

3.2志愿者服务的运行机制。

3.2.1在校园建立对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虽然,志愿者的服务源于奉献和爱心,“但没有哪一项事业仅仅依靠爱心、激情和崇高就能长久地支撑下去,也没有哪一个组织单凭理想与冲动或领导精英的个人魅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就能持久地运转和发展。”志愿组织必须通过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在服务中感受快乐、获得回报。

尽管中国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已经逐渐建立,但是不够健全和完善。在校园里这种激励机制更有待建立,以下几种激励机制可略做参考:

3.2.1.1社会荣誉激励机制。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为社会与他人提供服务,其目的就不是为了物质激励。但是,社会给予的精神激励、荣誉激励就能够使志愿者感受服务的价值、产生服务的自豪感。学校若因此授予一定的奖励,可以使其在同学们中广泛传播,提高了志愿者在同学们心中的受欢迎程度。志愿团体授予的荣誉,让获奖的志愿者在团体成员中受到尊重、感到自豪。因此,可以发展和创新志愿团体的荣誉激励机制。我们认为,提升志愿社团荣誉激励机制的关键,是设置灵活多变又富有人性的荣誉奖项,让获奖的志愿者感觉受到“圈内人”的尊重、敬佩。这样,志愿者为他人提供帮助之后,受到“圈内人”的称赞、表彰,就觉得自豪,愿意继续提供服务。

3.2.1.2社会回报激励机制。虽然志愿者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大多数人是出于高尚、无私的动机,没有考虑获得回报。但是,社会各界及学校则必须探索和建立志愿服务的回报机制。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志愿者提供的服务,绝对不能够从服务对象方面获得回报,否则就违背了“爱心奉献”的原则。可是学校的其它机构应该创造条件,让志愿者的服务获得社会回报。我们可以向别人学习,比如:可以建立“志愿服务银行”,借鉴义务献血的回报机制,制定相应制度,即志愿者为学校及他人提供的服务折算小时,储存在“服务银行”里,将来一旦需要,可以获得志愿机构提供的同等时间服务。也可以采取“互助服务”的回报激励方式,将志愿者为学校、他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效果张榜公布,让广大师生知晓,一旦志愿者本人有需求,也能够获得大家的热情服务。也可以采取“服务转换”的回报激励方式,即对热情提供服务的志愿者进行重点介绍,并且通过服务活动发掘志愿者的各种才能。志愿者的回报激励机制还有许多形式和内容,需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利用。

3.2.1.3志愿者的自我激励机制。志愿者的自我激励机制是参与服务过程获得的自我成就感、自我表现提升感和自我满足感。在平时对志愿者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志愿者都具有爱心和热情,但又不仅仅是因为爱心才从事志愿服务,而是包含复杂多样的动机。那么,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看重社会激励机制,而且形成自我激励机制。由于善于从自我激励的角度了解参与服务价值,即使社会激励有欠缺,志愿者仍然能够自己保持服务的热情。比如:志愿者在参与社区服务中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自己的作用,从而影响自我评价的改变;自我成就激励可以使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获得成功感;自我快乐激励则能使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因为付出与收获而快乐,特别是他们学会将遇到的困难及遇见的负面因素自我消化、过滤,寻找快乐的因素影响自己和他人。

3.2.2重视志愿者服务的环境建构。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志愿者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国青年的志愿服务意识虽然近年来已逐渐增强,但社会上还未形成志愿服务是公民应尽义务的良好风气,以至仍有一些青年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不大热心。在广大的大学校园里,这样的情况不乏存在。在文化管理的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普及和深入如果能形成一个全校给青少年献爱心的良好氛围,把青年志愿者活动引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这自然是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有效开展的一个良性推动。当然,我们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构建一种“我群”的共同体环境,形成“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亲”的意识,这将更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

3.3青年志愿者服务有效开展具体延伸方向。随着高校志愿者组织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环境变化,尤其是在文化管理的氛围环境下,高校志愿者整体体制也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志愿者工作的深入开展。

3.3.1逐步实现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范化。首先,加强青年志愿者骨干选拔培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公开招募和注册登记,实行一定的培训机制,力求工作规范化。

在建立、完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方面,要切实以志愿者注册工作为切入点,健全各学校各系(院)志愿者服务队伍构成的基层组织网络。着力加强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的基层化,加强各院系志愿者队伍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各队伍的服务能力。

在不断壮大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大力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要注意在方便注册和方便服务两个方面下功夫,建设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管理型志愿者为核心的高素质、多层次、相对稳定的志愿者队伍,进而带动更多积极分子参与志愿服务。加大对各系(院)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指导,壮大各系(院)青年志愿者队伍,构建学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生力军作用。

其次,要加强志愿者培训机制建设,以便提高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使志愿服务行动规范有序。定期进行集中培训,进行年各类专业培训、礼仪培训、安全和纪律要求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在培训中申明纪律,提出要求,介绍经验,交流心得。使志愿者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深刻意义,明确活动的形式和纪律,对肩负的任务认识得更为深刻,增添自豪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志愿者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3.3.2实现志愿者活动的品牌化、阵地化、长期化。高校大学生虽然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也深刻地认识到,志愿者活动要进一步提层次、上规模,树立自身的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在文化管理的氛围下,这一点尤其重要。以长沙民政学院为例,每年新生入校期间,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都组织数千人次“迎新志愿者”,为新生提供“一对一,一条龙”的服务,从新生下车跨入校门起,就有一个志愿者全程陪同和帮助他完成全部的报到手续,并送到寝室安顿好,使新生从第一天就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同学的关怀,更多的新生从那天起就决定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将爱心接力棒传下去。“迎新志愿者活动”是长沙民政学院志愿者工作的品牌项目,全校几乎每个学生都了解情况并大力支持配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因此逐年提高。

志愿者活动要做到持续性发展,还需要向阵地化、长期化发展,以城镇社区、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为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项目,并逐渐探索志愿者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力争使活动更加丰富,参与面和影响面更加广泛。

3.3.3加大宣传讲教力度,弘扬志愿精神,充分理解志愿精神实质。青年志愿者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光大。青年志愿者精神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弘扬和体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追求效率、利润,鼓励竞争,同时也注重公平、道义和爱心。青年志愿者精神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青年志愿者精神是我国传统美德、时代精神和人类共同文明的有机结合。

高校有必要通过志愿信息、宣传品牌项目、树立优秀典型,广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凸显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示范作用。重点做好各志愿项目的制度规范和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树立青年志愿者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形象。着力做好优秀志愿者的典型宣传,集中展示志愿者风采,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参与志愿服务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积极做好志愿服务的政策保障措施的宣传,努力为志愿者开展服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加强以志愿精神为核心的志愿文化建设。围绕“3・5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契机,加强青年志愿者品牌建设,规范服务标志、注册程序、宣誓仪式,积极创作、推广志愿者主题的文艺作品,增强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3.3.4加强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扶持。青年志愿者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作。志愿服务并不排斥社会各界在各方面给予的扶持。志愿服务工作不是孤立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的。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必然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配合、支持。政府部门给予的政策支持、各企事业单位给予的物力、财力支持,是志愿服务工作顺畅开展的必要条件。就高校来说,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开展的如此蓬勃,这与高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给予各方面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文化管理的环境下,青年志愿者服务要有效开展,要继续加大对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扶持。首先要对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一定的科学规划,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其次,要建立一定的活动经费来源渠道,在经费上保证志愿者工作的开展。另外,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要给予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支持。

3.3.5创建青年志愿者俱乐部。这是对高校志愿者工作新模式的一种探索,也是对学生志愿者工作新方法的一种尝试。校园文化管理要求我们从点到面,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创建这样一个青年志愿者俱乐部是适应文化管理的要求。

众所周知,在大型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几百人次的优秀志愿者因而汇聚到一起,这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亦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人际脉络。同时非常可惜的是这些志愿者随着每次志愿者活动的结束绝大多数也失去了联系。如何更好地汇集这些因志愿者活动而相识的优秀志愿者?如何更好地分享他们精彩多样的人生阅历?如何盘活整个因志愿者这个纽带而生成的人际脉络?如何满足这些志愿者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愿望?如何推进志愿者事业的终身化?如若建立这样一个青年志愿者俱乐部,这些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俱乐部以非赢利性的社会化模式运作,为所有志愿者服务,为所有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优秀学生提供一个汇聚、交流的平台,为青年志愿者们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活动舞台。该俱乐部可以高校每年大型的志愿者活动为基础,以年份为序列,以志愿者活动为载体,汇集优秀志愿者,构筑“志愿者圈”;最终以“志愿者圈”为基点,以各种聚会、短途旅行、文艺文化参观等活动形式,串起历年各个“志愿者圈”,充分交流志愿者服务经历、工作体验,共享人际脉络,最终构成高校志愿者群落,进而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3.4文化管理背景下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效开展需要的观念意识。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其丰富的内容确实能够吸引许多青年人参加到志愿者活动当中。在文化管理的环境下,青年志愿者开展活动更应该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平等、动态等观念,只有把这些观念实行好,才能把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做出一定的成效,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发展保持一个长期高速增长的态势。

3.4.1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工作的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即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文化管理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会更显突出。青年志愿者活动主体是青年人,而作为客体的服务对象也是人,因而,在活动之中,以人为本的观念显得更为重要。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该根据服务对象的共性以及个性来制定与之相适应、能满足其服务需要、行之有效的服务计划,其中应突出其个人的需要;同时派遣具备一定能力,能够较好完成服务工作的志愿者参加服务,以保证服务的质量及水平。同时,志愿者应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在服务中使用与之相适合的言语及行为,便于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既要重视一类服务对象的共性,又要重视单个服务对象的具体个人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4.2平等的观念。

3.4.2.1在志愿者组织中,每个志愿者都是平等的,不管他们各自身份的高低、收入的高低、种族的不同等等,机构应该向每一位志愿者提供平等的培训机会、参与服务机会等。只有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志愿者们才可体会到真正服务的乐趣,才会对机构产生感情,才会愿意在机构中长期奉献自己的才学。

3.4.2.2在志愿者眼中,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是平等的,志愿者不能由于该服务对象的外貌、行为、言语、能力、身份等原因,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平等的目光,或者只是重视某一个服务对象,而对其他服务对象则漠视甚至嫌弃;这是不可取的,必须加以纠正。

3.4.3动态的观念。由于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是一项不断进步的事业,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服务对象以及志愿者机构等几方面,都在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变化,因此,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中应有一种动态的观念,才能有助于服务开展、服务水平的提高。

3.4.3.1在开展每一次服务时,志愿者应注意抱着动态的观念,不能以一个固定的角度去看待服务对象,必须在服务过程中注意观察服务对象的反应,或在适当时候对服务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及时进行改变,适应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方能提高服务的效果。

3.4.3.2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服务技能、服务水平、认识程度等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志愿者机构必须重视这一点,在有利条件或适当的时候,给志愿者以机会参加新的要求更高的服务,或开展相应的团队活动,以做到合理运用机构的人力资源,避免出现“高才低用”,有助于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增强机构的凝聚力,使服务开展得更成功。

3.5文化管理背景下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效开展应注意的发展趋势。前面,我们对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动的大体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大体的分析,注意到了文化管理氛围下对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要求。显然,在文化管理氛围下,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效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发展趋势,并要加以引导、促进。

3.5.1学术化。学校文化管理要求青年志愿者活动实现科学合理的发展,就需要形成青年志愿者相关的理论成果,以实现系统的指导工作。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学术基础,可以将社会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心理学、工程电子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互相结合起来,再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开展适当的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一门学科。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学术化是青年志愿者发展的需要,它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了正确的指导,从根本上提高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水平。

3.5.2规范化。学校文化管理要求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完善的制度下进行运作,就需要建立青年志愿者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实现规范化管理。青年志愿者事业应在有关法规的指导下,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建立和推广相应的管理体制,如青年志愿者一整套培训上岗制度,会员入会培训考核制度、会员培训制度、会员档案管理制度、会员评级制度、出勤管理制度,服务对象档案管理制度、服务质量监控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从根本上规范青年志愿者工作。

3.5.3社会化。志愿者服务工作是全社会范围的一项工作,就是在我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港澳地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程度也很高,其开展的良好效应甚至还高于内地。港澳地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叫义工服务,其服务范围宽,内容多元化,有时甚至就是社会工作。在学校推行文化管理环境下,青年志愿者的活动是需要加强与社会发展的接轨,在某一程度上,这也有助于学校文化管理达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加快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化工程,及时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寻找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吸引社会上对志愿者事业有用的更多资源,使志愿者活动得到一定的物质和资金的支持,加快发展步伐,推进志愿者工作的社会化。在这一方面,我们从港澳地区蓬勃发展的义工制度可以看出社会化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良好促动性,大力引导、促进志愿者工作社会化的发展。

3.5.4义工工作与学分考勤制度化。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其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的相当好。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势推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大学实施了感恩教育,推行了义工考勤制度化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否正常毕业跟其在校期间的义工工作开展的情况有一定的联系。高校要大力推行学生的爱国荣校感恩教育,重点要以国家、学校重大历史事件日、重大发展转折日为契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荣校感恩教育。另外要推行义工考勤制度化运作,推动、带动学生加入志愿工作中来,且视其志愿工作参加的次数及质量给予一定的学分考核。此项学分可抵扣学生专业学习学分的不足,总体并入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学分标准。也可以单独罗列出来,单独作为学生的毕业资质要求。另外可以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入党、优先推荐工作的一个参考值。从另一方面讲,这其实也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个体现,也是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着力点。

4.结束语。当前,志愿服务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尤其自08年北京奥运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及社会各界群众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实践充分说明,青年志愿者行动符合时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项生机勃勃的事业。

高校在推行文化管理之际,应适时抓住青年志愿活动适应当代青年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日益增强的特点,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调动青年的内在积极性,使一些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倡导时代新风正气,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它成为新时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如何归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6.6.20(6)

2鲁宏飞、沈艳华、魏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何军、曹丹丹、陈岑.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创新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7(3)

4李卫东.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高校开展“三观”教育的新平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5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委员会.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概述.[eB/oL]youth.cug.省略/xtw2007/news_show.asp?newsid=99,2006.4.3

6刘家祥、杨娟.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7黄志坚.中国志愿者行动,学雷锋精神的跨世纪弘扬[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8(1)

8徐中振、叶月萍.志愿服务与社区发展――“社区资源与志愿者服务”国际研讨会综述[J].社会学.1999(1)

9李亚平、于海.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8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培训班,主要是学习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经验,交流各地各单位做法,研究部署下步工作,深入推进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上午,我们邀请了XX同志和XX小组志愿者联合会专家XX同志来X传经送宝,他们从各自专业角度讲述了如何更好的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对我们下一步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刚才,XX分别作了经验交流,讲得都很好,为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作了示范,大家要积极向他们学习。

市直机关工委XX同志刚才通报了前一阶段X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可以看出,通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同志的共同努力,我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党员志愿服务者的队伍和规模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初步形成;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群众反响良好,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绝大部分党员志愿者的身份意识、宗旨意识、组织归属感和事业忠诚度有了进一步增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

部分党员志愿者仍存在思想偏差,把志愿服务当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去完成;部分单位党员志愿服务工作的频度和力度还不够;党员志愿服务载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全市党员志愿服务工作,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在思想认识上再深化

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铸魂”工程,对于落实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今天的培训班,可以说,既是一次学习交流,又是一次推进动员,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志愿服务的源动力。

1.要认识志愿服务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提倡利用自身时间、技能等资源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参与志愿服务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直观而现实的体现,可以更好地巩固先进性、发展先进性、检验先进性。作为党的一分子,我们每名党员肩上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党中央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曾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肯定了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总书记的回信,为志愿服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主动增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中转作风、争作为。

2.要认识志愿服务既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收获。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参与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爱心,不仅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付出汗水,付出精力,付出时间,收获成绩,收获友谊,收获知识。志愿者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精神和心灵会得到满足,能够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就像雷锋同志说的:“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能帮别人克服一点困难就是最幸福的。”作为党员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格局。

3.要认识志愿服务既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炼。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服务“行善立德”的志愿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一脉相承。党员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能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理念,又能进一步集聚和放大立德修身、崇德向善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世界各国的志愿服务工作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和提倡,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义工(志愿者)随处可见。我国各地广泛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大量涌现了一些凡人善举,“好人现象”的群体效应,最美志愿者的评选表彰,建设志愿之城,使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价值自觉,温暖着大家,感动着全社会。党员志愿者,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战略任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弘扬传统美德,提升个人修养,传递和汇集社会正能量。只有这样,人的素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人的心灵才能不断得到净化,人的胸襟才能不断得到开阔,人的视野才能不断得到拓宽。

二、在提升水平上再发力

自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以来,我市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总体来说,党员志愿服务起步较晚,服务的水平还不够高。我们要进一步唱响红色主基调,丰富形式,提升内涵,让志愿服务的X符号更突出、城市精神更鲜明、品牌更响亮。

1.要建好服务网络,确保志愿服务“无死角”。一次爱心服务,一缕温馨阳光。开展志愿服务,就要将党的惠民宗旨播洒到每一处角落,确保志愿服务惠及每一位困难群众。

一是组织覆盖无死角。哪里有党员,哪里就应该有志愿服务。要推行“志愿服务队+基层组织”“党员志愿者+困难户”方式,全市每个党员志愿服务队至少要对接一个社区(村),每个党员志愿服务者要结对一名困难群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联系群众网络,做到组织人员无遗漏。

二是时间覆盖无死角。党员志愿服务,有些地方往往都是在周末或者是某个星期的一天中进行,这个是很难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好的志愿服务不仅要做到每天都有志愿服务,而且要做到8小时之内与8小时之外均有服务。因此,我们要延伸服务时间链,推行党员“就近报到制”和“微服务模式”,每位党员除了在定点社区(村)开展固定服务外,同时就近在居住地社区报到,把集中服务和分散服务、定期服务与不定期服务、8小时之内的服务与8小时之外的服务结合起来,让志愿服务场所遍地皆是,让“小红帽”“红马甲”身影随处可见,真正成为X泉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是空间覆盖无死角。当前,有些地方开通了志愿服务电话热线和专业网站,搭起了志愿服务者和服务对象的桥梁,非常受欢迎。我们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的经验做法,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站点、志愿服务热线、志愿服务网络”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整体合力。开设社区综合志愿服务站,在社区便民店、诊所、商场门市等场所建立志愿服务点,收集群众意见,提供服务项目。在网络服务平台方面,我市目前还没有一个纯意义的党员志愿服务网站,可先在X组工网、X新闻网、X党员微信公众号甚至X吧开设专栏,然后逐步健全完善。

2.要开拓服务思路,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关键是要有好的服务思路和模式,以及好的服务载体,这都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一是创新参与形式。党员志愿服务只有与时俱进,找准工作切入点,才能保持活力。在传统的志愿服务中,经常会出现一队人马走一走、戴戴袖章拍拍照等最常见的形式。曾有人调侃,开展志愿服务后,一堆垃圾扫了多次,一位老太太一天之内被抬出来晒了十几次太阳。这固然与思想认识不高、考核管理不严有关系,但形式陈旧、缺乏动力也是原因之一。我们能否从社会流行元素中汲取和借鉴有益成分?比如利用微信开展“晒现场服务照”比赛,看谁的转发量大、谁的点赞人数多;开展“家庭式”、“亲子式”志愿服务,全家齐上阵,在共同行动中、父母以身作则中融洽亲情、传导传统文化精髓。

二是创新服务载体。“X义工”已成为全市上下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的闪亮符号,但要走出我市、唱响全省全国,还需要深入完善活动载体和品牌。放眼全国,北京的“邻里守望”、武汉的“吴天祥小组”、青岛的“微尘”、贵州的“绿丝带”、X的“夕阳护学队”等大批志愿服务品牌已成为当地的个性化精神地标、凝聚城市精神的“引力场”。我们开展志愿服务,要重在创新属于X特色的载体,在探索X志愿服务品牌上要下功夫,力争使志愿服务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席之地。要让别人一提到X,就会想到我们的X义工,就会想到我们的志愿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志愿服务品牌才能树起来。

三是创新服务功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目前,我们的志愿服务偏重于“输血”,疏忽了“造血”。志愿服务的目的在于发动党员服务民生、贴近群众,弥补基层功能不强、人手不足、资金不够等问题。但社区(村)不能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外部的各种帮助支援只是外因,自身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内因。市直单位要充分利用与社区(村)“牵手”、“结对”的契机,帮助完善基层组织建设,发动社区(村)的党员、组建志愿小分队、提升自我服务的能力,既要踊跃输血、也要帮助造血,通过志愿服务让基层组织活起来、基础细胞动起来,使社区(村)具有更强大的自我循环功能,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苑区、矛盾不出社区”。今年重点是社区行,下一步要结合精准扶贫,可以推行党员志愿服务垄上行,走进农村走进农户服务贫困农民。

3.要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志愿服务“上台阶”。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党员志愿服务的质量如何,依旧要让群众来评价,所以志愿服务要有清晰的靶向性,要以群众最需要、最迫切、最盼望的要求为服务目标。

一是提供保姆式服务。温馨服务,情暖人心。要使志愿服务受到群众欢迎,就要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要重点关注社区、村组的弱势群体,做到“四清”即家庭情况清、健康状况清、居住地址清、联系方式清。主动为年老体弱、残疾智障、留守儿童等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的人群,解决实际困难,为其提供吃住、就医、上学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能出现人员流落街头、病倒家中,却无人问津的现象。

二是提供专业化服务。术业有专攻,很多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比如市司法局为群众开展法律咨询,市中医医院走上街头送医送诊,市规划局免费为社区、村组规划设计活动场所和新农村建设方案等。各志愿服务队要依托自身专业技能,在便民利民、看望慰问、环境维护等常态化服务方式基础上提供文化巡演、治安维稳、信息推介、技术培训等多门类、专业性的志愿服务。

三是提供亲情化服务。在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前,如何维护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优化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当前社会密切关注的问题。湖北科技学院在前期的活动中,组织心理学专业人才,为失独家庭开展心理辅导,赢得了广泛好评。今后,党员志愿服务不能局限于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助,要沉下身去,走到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社区矫正人员的身边,送去亲情陪伴、聊天谈心、心理疏导等贴心暖心服务,引导他们融入社会、重归社会。

三、在组织管理上再从严

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守的工作,不能搞花架子,更不能搞“一阵风”。我们要进一步在组织管理上从严从实,健全考核机制,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长效。

1.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党员志愿服务既是一项爱心工程,又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强化统筹协调。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协调和指导,把推动党员志愿服务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定年度活动计划,明确服务项目、时间、地点和相关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强化以上率下。开展好党员志愿服务,要借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好经验和做法,用好“以上率下”这把“金钥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社区(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市在职党员主动到自己居住地、工作地或联系点社区亮明身份、认领岗位、承诺践诺、参加服务,带动所在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参加志愿服务。

三是强化工作合力。志愿服务是一项新兴的社会事业,需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社会力量,支持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跳好集体舞,形成大合唱。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周密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发挥优势,密切配合,把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形成开展工作的强大合力,推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2.要健全机制、严格考核。要推动志愿服务长效健康发展,持续激发党员志愿者的服务热情,需要探索形成一套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志愿者队伍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完善和规范志愿者队伍管理体系变得尤为必要。要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规范,明确志愿服务日常管理的责任、义务,让制度管事责人。探索推广志愿者招募注册制度,抓好工作试点,除了党员外,把有意愿、能胜任的群众也要吸纳到志愿服务中来,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加强日常跟踪管理。另外,还要加强志愿者教育培训,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要建立志愿服务激励制度,通过积分制的管理办法,对党员的表现情况实行动态记实管理,根据积分和群众评价开展每年评选一批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根据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和质量,对优秀志愿者进行嘉奖,树立正确的激励导向。

三是健全考核机制。通过把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纳入对各级党组织的党建目标考核,把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并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评先选优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推动各级党组织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形成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的工作机制。

3.要培育典型、营造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风气对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感染力。要扩大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品牌力,就必须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社会氛围和风气。

一是注重示范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力发掘、培育选树党员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在职党员学有标杆、赶有目标,引导广大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做志愿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要利用“12·5”国际志愿者日、“3·5”学雷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志愿服务队伍的凝聚力。

二是注重弘扬理念。志愿服务只有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大多数人认同和奉行。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普及志愿理念,传播志愿服务知识,把志愿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人们心中。通过志愿服务传播文明理念、倡导社会风尚,不断扩大志愿精神的社会影响力。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9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组织审计人员深入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审计人员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倡导新时代雷锋精神,切实加强机关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审计机关干部文明素质,为加快建设“率先跨越,宜居”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建设文明、和谐、美丽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

二、工作内容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发挥志愿服务职能作用。围绕文明交通、扶贫济困、绿化植树、美丽环保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今年的志愿服务,以审计人员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共创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作用,坚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继续做好挂钩村居和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帮助挂钩村居开展好群众自治、民生工程建设和群众休闲活动,力所能及解决审计人员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推动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参加区委文明办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切实激发青年干部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热情。抓好重点时段和重点场所的志愿服务。如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和社会影响大的活动,在公共广场、重要地段,开展以献亲情、美环境、保平安为主要内容的红红火火过大年志愿服务活动,把互帮互助、传情送福的温暖送到人们心里去。扎实做好志愿服务宣传,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做好志愿者的动员、培训和管理工作。

三、管理机制

继续加强区审计局志愿者服务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工作,志愿者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专门负责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并协调、督查该工作的落实。

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责任机制,按照规定,市级文明单

位每年人均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5个小时。志愿者要及时填写市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活动登记表,并做好收集保存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依据。做到每项活动有组织、专项活动有管理、个人活动有记录、年度活动有考评。

四、几点要求

(一)局志愿者服务活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全局志愿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抓好志愿者的学习培训和志愿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志愿服务工作要点篇10

今天的会议是国庆志愿者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刚才,王静同志宣读了工作组成立的通知,献森同志向大家介绍了首都国庆60周年西城区志愿者工作的总体方案。下一步,我们要加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将工作方案的要求落到实处。

对此,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贯彻中央和市委要求,全面把握国庆志愿者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

近期,总书记在听取国庆筹备工作汇报时要求,要把北京奥运会的经验,特别是在动员广大志愿者开展群防群治、发挥积极作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运用到国庆筹备工作中。8月24日,在全市区县委书记会上,刘淇书记要求“在国庆筹备工作中成立志愿者工作小组,把广大群众和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在国庆社区治安、国庆观礼和联欢会安全、城市街面服务等方面再现首都志愿者的风采,使志愿者成为群防群治的标志性力量,让志愿者、‘红袖标’成为群众参与国庆活动的亮丽风景线。”

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好国庆志愿者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是要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国庆庆祝活动所面临的安全稳定形势。这次国庆面临的安全形势,与奥运会相比,更加复杂严峻。奥运会是国际性的体育盛会,可以获得来自多方面的国际力量的支持,形成多重保障。而国庆活动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庆典,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各种敌对势力、恐怖组织活动频繁,加之民族问题、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全稳定工作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安保任务十分艰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安保工作,借鉴奥运经验,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正如刘淇书记所强调的,必须“做好国庆安保工作,广泛动员全市百万治安志愿者,打好安全保卫的人民战争。”作为西城区的干部,我们更要认识到我区的特殊区位和面临的特殊形势,认认真真地做好志愿者工作。

二是要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体现市民的文明风貌和服务水平。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志愿者的微笑时北京最好的名片”,志愿服务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志愿者的名字逐步响亮起来。全区奥运志愿者以细致、周到、热情的服务,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在奥运会举办一周年以后,志愿者工作的成果是否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市民的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是否得到了提升,都需要通过国庆活动志愿者工作来加以展示和体现。中央、市委都对志愿者工作提出了很高标准,人民群众也有很高要求,国际舆论更是会有很高期待。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工作,发挥好志愿者的作用。

三是大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谐。志愿服务是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个主要方式,在开展互帮互助、缓解社会矛盾、树立公民意识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我们积极的组织把这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抓住举办国家庆典这一重要契机,搞好志愿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事业再次注入推动力和加速器,使志愿服务事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国庆志愿者工作总体讲就是承担好三方面责任:一是动员组织、紧紧依靠广大志愿者开展群防群治,为国庆期间首都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二是做好志愿者培训和组织保障工作,以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为国庆活动提供高水平的志愿服务;三是锻炼队伍、发展项目、弘扬精神,为形成日常化的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明确志愿者工作的各项任务

根据首都国庆筹委会志愿者工作组要求,全市首都国庆60周年志愿者工作任务分为8大类别,参加人数100万人,其类别基本明确,人数可能还会有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并结合市筹委会志愿者工作组要求,我区承担的工作任务可以归纳整合为5大类别,其中我区主责开展的有4大类别,包括治安服务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区级重点园区志愿者和警卫协助志愿者,参加人数约6万人;需要协助市有关部门开展的有5个方面,分别是首都交通服务志愿者、庆典特殊岗位服务志愿者、游园活动服务志愿者、文化活动服务志愿者和保障服务志愿者。

在志愿者工作方案中已列出5大类任务,突出了坚持以维护首都安全稳定为重点,做到“全覆盖”。治安服务志愿者覆盖全区各街道和社区;城市志愿者要覆盖全区各交通枢纽、商业网点、文化场所等繁华地段;区级重点园区志愿者要覆盖动物园、什刹海等重点旅游园区;警卫协同志愿者要覆盖疏散线路、停车场、晚会观看点等重点场所。以上4类志愿者工作与协助市有关部门开展的志愿者工作,覆盖了社会治安的主要区域,覆盖了群众游行、联欢晚会、游园等庆祝活动的各类需求,覆盖了各类公共场所、社区等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进一步强化志愿者工作的职责分工

前期,志愿者工作大家都在做,5大类志愿者任务中,绝大多数志愿者的岗位、来源基本都落实了,工作基础非常好。区国庆指挥部志愿者工作组的职责,是统筹协调国庆期间全区志愿者工作,加强同各分指挥部和各单位的沟通、合作,加强对关键任务、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的督促检查,整体开展志愿者标识和服装的配备、宣传展示、激励保障等工作。国庆志愿者工作的组织体制,不打乱原有的工作体系,依旧依托各分指挥部、各单位,分别牵头具体的实施工作。有困难的,可以向志愿者工作组汇报,我们来进行统筹协调。

这几项任务,都有各自的责任部门。这里强调一下,责任部门要牵头负责本项任务的统筹协调和组织落实。我们要求各使用志愿者的相关分指挥部和有关单位,都要设立相应的志愿者工作机构。要将工作倒排工期,分解细化责任,包括人员到位、开展培训、实施保障、组织管理和应急指挥等,保证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工作人员、工作要求和工作责任。各相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完成好规定任务。既有分工,更有协调合作;即强调各负其责,更强调共同负责,确保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各部门、各街道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职责任务,及时沟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各街道要对在本区域范围的志愿者工作予以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与保障,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集成各方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在此,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作为主责单位,就是要做好人员管理、使用、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全局中的各项工作;涉及到的各部门、各街道,要按照主责部门的工作要求,做到积极配合。对于协助市里相关部门开展的5个方面工作,大家要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市相关部门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我们要及时地予以回应、配合和支持,决不能推诿懈怠。

志愿者落实到具体岗位上,还有一个使用单位和派出单位配合的问题,各自的责任要界定清楚、工作要对接好。要把志愿者具体的岗位、职责、任务、上岗时间、地点、程序等等都安排好,做到志愿者上岗有明确的任务、有具体的负责人、有妥善的工作保障。

四、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国庆志愿者工作要按照刘淇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注重细节、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按照“谁使用谁培训”的原则,抓好培训工作。这次国庆活动,我们不搞集中培训,不出材,由各牵头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组织开展培训。需要强调的是,志愿者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志愿者工作组会就培训工作进行专项检查,请各单位务必抓紧抓好。要针对志愿者的服务意识进行培训,要让志愿者明白,穿上志愿者服装就代表着志愿者群体中的一员,就要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要针对志愿者的行为规范进行培训,要达到“微笑、热情、文明、专业”的服务标准,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要针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进行培训,结合志愿者服务岗位的具体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与业务流程,提高专项服务技能。

要抓好保障工作的落实。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尽可能做好志愿者的交通、餐饮、保险等后勤保障工作,依法维护志愿者的各项权利,调动和维护好广大志愿者参与活动、服务奉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让志愿者通过国庆活动,体验到一次愉快而终生难忘的服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