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证券投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9:19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1

券商融资业务的推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早在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就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去年1月8日,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去年3月31日起,沪深交易所开始接受券商的融资融券交易申报,融资融券的推出就此水到渠成。而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历经了一年多时间的试点之后,转融通业务才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

毫无疑问,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成为靠“天”吃饭券商的另一盈利模式。而且,随着该项业务的发展以及规模的壮大,融资融券业务将为券商的业绩作出更大的贡献。尽管如此,融资融券业务仍然遭到市场的质疑。

去年4月份,因为融资融券与股指期货的面世,使a股市场做空机制变成事实,股指亦在此利空打击下产生一波大幅度下跌,上证指数更是急挫800余点,直至2319点才停歇,也导致投资者在此期间损失惨重。虽然股指期货成为千夫所指,但融资融券显然也“功不可没”。

融资融券业务本应是“两条腿”走路,实际上却出现“跛脚”的现象。融资业务发展迅猛,但融券业务却裹足不前。从披露的数据看,在融资融券业务中,融资业务一般占比超过97%以上,而融券业务占比一般不超过3%。如截至8月18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合计为332,29亿元,融资余额就高达329.69亿元占比超过99%,而融券余额只有可怜的2.58亿元,占比不到1%。显然,融资与融券业务的严重失衡,已经严重影响到该项业务的发展。

之所以出现如此格局,主要原因在于根据规定,券商融出的证券只能是自己持有的证券。融券卖出,个股无形中会遭到更大的抛售压力。融券虽然可以使券商从中获利,但股价下跌的后果却可能使其得不偿失。退一步讲,既然股价会下跌,券商何不自己先逃为快,反而融出而自己白白遭受损失?因此,券商融券的热情明显比融资低得多,更何况,融资的获利更稳定。另一方面,由于融券的标的证券仅限于90只股票,出于自营的需要,券商的持仓中不可能只持有这些股票,由此导致无券可融的格局。

而转融通业务的推出,将能很好地解决券商无券可融的问题。像一些指数型基金如沪深300指数基金,由于基金契约的规定,必--须持有某些成份股,其持仓比较稳定,其中的标的证券就可以通过证券金融公司的渠道融到券商的手中,券商再将其融给投资者,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同样可以从中获得利益。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2

关键词:证券投资教学风险

《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我校对于非证券专业的学生是门选修课,按照系里安排,近几年我已经多次讲授了该课程,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发现了《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这些问题我深感要上好《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对《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作以下探讨。

每学期第一次上《证券投资基础》课我都要首先了解学生情况,知己知彼,才能有的放矢,在问到学生为什么选修《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学生的表情往往是很茫然,很少有同学回答说是喜欢《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学生的问题,也可能是学校课程设置的问题。可以想象如果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这门课,绝大部分学生对证券一点都不了解的情况下要上好这门课的难度有多大。作为教师我只能告诉学生:不管是什么原因选择上这门选修课,这门课是选对了,接着我会用很多事实说明为什么说选对了。比如股神巴菲特是如何成为世界首富的;王百万的发家史,我国及世界证券市场现状如何?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下每个人都要有经济头脑,投资意识才能较好的生存与发展。其中只有一个目的:让一个个稀里糊嘟选择这门课的学生能够对它有兴趣,慢慢的能够喜欢它,然后能够学好它,更重要的是利用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生存发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对证券业从业人员实行资格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1995年,国务院证券委了《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在我国推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根据这个规定,我国于1999年首次举办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随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今后将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目前证券从业人员的缺口依然很大。据了解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有许多已经进入这一行业,今后必将还有更多的学生从事这一工作。而要从事证券工作,必须要参加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才能具有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这就要努力学习证券的各方面知识,其中,《证券投资基础》只是一门最基础、最简单的课程,我们也一再告诉学生:这门课只是把你领进门,如果对于证券感兴趣,必须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对证券发行、流通、股指期货、融资融券、期权等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本人曾经是多年的股民,也有多年的证券投资基础教学实践工作,1990年12月,我国建立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20多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拓宽融资渠道、促进资本形成、优化资源配置、经济改革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实体经济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a股市场已有2500多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位居全球前列。国有控股或参股的重要骨干企业基本都已成为上市公司,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现代金融体系,提升了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推动了我国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体系的转变。

在证券投资的过程中,对证券投资的认识需要不断的加强的同时还应高具有较高的风险意识,以便更好的规避证券投资的风险。要培养学生的证券投资风险意识。对学生经常进行风险教育,“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投资风险是指未来投资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影响证券投资的结果。

证券投资风险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之分,系统风险是指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等对证券市场产生的不可抗拒的影响。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是无法消除的,非系统风险是指个别原因对个别证券的影响和冲击,单个股票价格同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重大事件密切相关。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市场销售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公司的股价走势。这种风险主要影响某一种证券,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来抵消该种风险。这就是非系统风险。

最近十几年我们国家的证券业无论从规模到品种发展都是非常迅猛,比如已经推出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国债期货、中小板、创业板等等,还有今后国际版、期权的推出。如何调整课程的内容将它们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掌握比较全面的证券知识,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今后就业及工作能力。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证券投资基础》这门选修课只有36学时,每周2节课,在这么有限的课时里如何给学生介绍更多的证券知识又不能给学生满堂灌的感觉,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下很大功夫。

另外虽然现在许多人不是股民就是基民,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对证券基本都没有感性认识,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效果也要打个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许多方面的努力,其中首先增加学生对证券的了解,让学生首先对证券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证券公司实地参观,实际了解证券交易各方面的流程,还可以请证券行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介绍证券行业的最新动态发展情况,让学生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在互联网上给学生直观的介绍,引导学生参加网上股票大赛、模拟股票大赛。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也要自我完善,继续学习,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及证券实践能力的提高,任课教师也要到企业公司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证券行业的各方面基本状况、工作流程、最新动态和实际情况,学习更加全面系统的证券知识,收集教学案例,调整课程的内容与体系,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把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并且高职高专院校也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提倡教师不但要要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才能具备高职高专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基础理论知识比较多,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本面分析、及技术面分析等等,证券实践的课时、机会都比较少,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不采用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也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在教学实践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根据所讲授知识,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技术分析这一章时,针对大盘或某一只股票可让学生讨论何时买入、卖出、今后趋势等等。教学过程中绝不能教师一言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证券投资基础》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可以提供许多的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因此可以精心选择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基础》中的许多概念,更好地掌握《证券投资基础》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证券名人如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李嘉诚,他们的生平及投资策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影响。

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证券金融综合知识,比如证券发展中的一些大的事件:证监会何时成立?银广夏事件,810事件,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美国的次级贷风暴,欧洲的债务危机,海湾战争等等,让学生了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证券与政治、经济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学生明白证券投资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包括时刻关注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等等方方面面,它们的风吹草动都随时影响到证券的变化,炒股要听党的话。

另外还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股市术语,如“割肉”、“涨停板”、“t+0”、“中小板”、“大小非”、“股改”、“etF”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必须知道基础知识。

证券投资要获得收益,主要不是靠运气,主要是分析。要具有证券的各方面知识,采取较好的投资策略,具备一定的投资技能,逐步积累投资经验。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证券分析能力,证券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及技术分析,基本分析又称为基本面分析,是运用众多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影响证券价值和价格的各种基本因素,以达到预测、判断证券价格变动趋势目的的一类综合分析。基本分析法是准备做长线交易的投资者以及业余投资者所应采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技术分析是以证券价格的动态和变动规律为分析对象,借助图表和各类指标,通过对证券市场行为的分析,以预测证券市场末来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其中技术分析中用到的各类指标往往都要用到统计方法,比如技术分析中的布林线就要用到统计中的标准差,移动平均线(ma)也要用到统计中的长期趋势分析方法(移动平均法),所以学习证券投资还要学好统计学。

总之,要上好《证券投资基础》这门课,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应了解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等方面的整体优化,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为达到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市场》2012吴云勇范树杰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3

摘要:目前证券投资实脸成为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认为在当前证券投资实验中仍存在若干问题,如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脸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论文结尾处提出了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4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5

根据我国《证券法》第18条的规定,若证券发行人申请文件中存在虚假陈述且情节严重而被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撤销发行许可的,对于已经发行的证券,证券持有人可以按照发行价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要求发行人返还。除此之外,《证券法》没有规定确定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人所负民事赔偿责任范围的原则和具体计算方法。鉴于《证券法》第18条规定的责任范围仅适用于迄今尚未出现预计将来也不会经常出现的极端情形,目前,所有虚假陈述索赔案件都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最高院司法解释”)有关规定来计算损失数额。最高院司法解释已于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最高院司法解释第七部分“损失认定”对不同情况下投资者可索赔的损失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兹分述之。

一、证券被停止发行的情况

最高院司法解释未规定证券发行结束后上市交易前因虚假陈述事由而被叫停上市的情形。不过,依司法解释的逻辑推理,此种情形下,似乎也应参照证券被停止发行的情形来认定损失范围。

若虚假陈述导致证券被停止发行,因有关证券未实际交付并进入交易市场,投资者未遭受交易损失,此种情况下,投资者可要求获陪的损失为“所缴股款及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的利息”(最高院司法解释第29条)。最高院司法解释与《证券法》第18条的规定基本是同一思路,并将证券法规定的“银行同期存款利息”明确为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息。

二、证券进入交易市场时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可向虚假陈述责任人索赔的损失为其交易损失及附随该损失的交易税费。具体包括(最高院司法解释第30条):

1、投资差额损失(具体计算方法详见下文);

2、投资差额损失部分的佣金和印花税;

3、上述1、2两项所涉资金利息,自买入至卖出证券日或者基准日,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三、投资差额损失的计算方法

最高院司法解释按照投资者卖出或者持有证券的不同时间点,规定了不同的投资差额损失计算方法。

1、投资者在基准日及以前卖出证券的情况

其投资差额损失,以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与实际卖出证券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最高院司法解释第31条)。但是,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第19条(一)的规定,若投资者卖出证券的时间早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因损失与虚假陈述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则无法获得赔偿。

2、投资者在基准日之后卖出或者仍持有证券的情况

其投资差额损失,以买入证券平均价格与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起至基准日期间,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价格之差,乘以投资人所持证券数量计算(最高院司法解释第32条)。

3、关于已除权证券之价格和数量的确定

已经除权的证券,计算投资差额损失时,证券价格和证券数量应当复权计算(最高院司法解释第35条)。

4、对投资者基于股东身份所获受益的处理

投资者持股期间基于股东身份取得的收益,包括红利、红股、公积金转增所得的股份以及投资者持股期间出资购买的配股、增发股和转配股,不得冲抵虚假陈述责任人的赔偿金额(参见最高院司法解释第34条)。此时不适用一般侵权法中的损益相抵原则。

四、投资差额损失计算的基准日

最高院司法解释第33条的规定,投资差额损失计算的基准日,是指虚假陈述揭露或者更正后,为将投资者应获赔偿限定在虚假陈述所造成的损失范围内,确定损失计算的合理期间而规定的截止日期。基准日分别按下列情况确定:

1、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关于揭露日和更正日的确定,详见最高院司法解释第20条第2、3款的规定)起,至被虚假陈述影响的证券累计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分100%之日。但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的证券成交量不予计算。

2、按前项规定在开庭审理前尚不能确定的,则以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后第30个交易日为基准日。

3、已经退出证券交易市场的,以摘牌日前一交易日为基准日。

4、已经停止证券交易的,可以停牌日前一交易日为基准日;恢复交易的,可以本条第1项规定确定基准日。

五、对最高院司法解释损失认定的学理评价

证券与一般商品有着本质不同。尽管人们希望能够象界定打碎他人汽车玻璃应负之赔偿责任般精确地计算出证券领域侵权责任的大小,但基于人类自身认识能力所限,这种愿望也许永远只能是一种达不到的奢求。在对最高境界孜孜以求的过程中,各国曾尝试过各式各样的方法,原、被告双方基于自身利益,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种种构想。责任范围在适用标准上的此等混乱,无疑又使本已复杂无比的证券侵权纠纷在处理上变得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给出了一个大致可供遵循的方法,尽管该方法或许还不是现有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但相比《证券法》甚至还谈不上原则性的规定,的确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想必会对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关于司法解释的政策选择

在一般侵权法领域,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设计,其初衷在于对受害人所受损失的补偿,并遵循既不少补也不多补的恢复原状原则。损失补偿为侵权责任的首要功能,在这一点上,证券民事责任亦是如此。但是,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证券侵权行为又具有行为隐蔽、受害人众多且具有不确定性、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巨大以及后果往往波及一国金融安全和经济运行等鲜明特点。有鉴于此,为更为有效地阻却虚假陈述等证券欺诈行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证券法倾向于提高责任人的赔偿数额,使受害人获得超出其实际损失的赔偿。换句话说,在损失补偿之外,增加了证券民事责任的惩罚和威慑功能,甚至将这一功能提升到与损失补偿功能同等重要的地位。例如,美国法院在历史上曾经采取过许多加大责任人赔偿范围的损失计算方法,如补进法、返还不当得利等。台湾证券交易法第157条之一第二项也规定,投资者最高可以从内幕交易责任人处获得三倍于其交易差价的赔偿。

当然,与如何判定因果关系、采纳什么样的过错标准等一样,使用何种方法计算损失大小和赔偿范围,以致赋予证券民事责任哪些功能及各功能的位次,归根结底是一个立法的政策性问题。我国台湾的证券法学者赖源河教授曾指出,该不该让表面看起来不相干的当事人承担赔偿责任,甚至也完全是政策性的考虑。

从最高院司法解释第七部分的内容来看,其规定的损失计算方法完全排除了惩罚性的赔偿责任,而着重于对投资者的损失补偿。舍弃证券民事责任的惩罚和威慑功能并不意味着该功能无足轻重,更不能说明上述功能在其他责任制度的规定中也无从体现。“在作出法律上判断的时候,不仅要看需要,尤其要看可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不是理。”考虑到证券民事诉讼在我国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联系到我国证券市场和投资者群体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最高院司法解释所体现的政策选择是符合当前需要的。

(二)关于损失补偿的界定

如前所述,最高院司法解释在政策选择上排除了惩罚性赔偿,而重点关注了证券民事责任的损失补偿功能。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就损失补偿这一问题而言,最高院司法解释尚有以下几点不完备之处,进而影响到投资者所获补偿数额的大小和通过诉讼能够得到赔偿的投资者的范围:

1、投资者能够获得的补偿仅限于其直接损失,排除了任何形式和任何情况下的间接损失。若投资者受虚假信息的引诱卖出了本应继续持股待涨的证券,很可能就无法得以赔偿丧失掉的投资收益。

2、将直接损失严格限定在投资差额损失和附随的交易税费损失,但投资差额损失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真正反映投资者实际遭受到的交易损失。而且,现有投资差额损失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还有待提高。

理论上讲,虚假陈述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在该投资者受虚假信息影响而买入或者卖出有关证券的当时即已实际发生,至于受损投资者在此后是继续持有还是择机卖出证券不应从根本上改变其已遭受损失的事实。这也是上文提到的美国法院采用的“直接损失法”的逻辑基础。“直接损失法”按照证券在交易当时的“价值”与投资者实际买卖证券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来确定损失。美国《1933年证券法》第11条第5项也采用证券的“价值”(value)作为计算损失的参照之一。只是由于证券本身的特殊性,实难直接判断其价值,不得已而往往根据有关的交易价格来推定其价值罢了。尽管价格是确定价值的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无论如何,作为计算损失所参照的价值绝不等同于交易价格,更何况影响证券交易价格的因素千千万万,价格也总是处于瞬息万变中。正因为如此,很多情况下,法院并不直接以价格代替价值,而是借助数学模型或者进行加权的方法在价格基础上确定价值。规定以证券之价值还是交易价格作为计算损失的参照,反映出不同的立法或司法理念。最高院司法解释规定的损失计算参照,仅系于不同时点的交易价格,完全排除了价值的概念。这固然可以增加损失计算结果的确定性和易得性,避免了判断价值之具体大小时可能产生的新的不确定因素。但考虑到除虚假信息之外还存在着无数影响证券交易价格的因素并时时刻刻影响着该价格,最高院司法解释不加区分,一律以交易价格代替价值的做法不免过于僵化,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值得商榷。

当然,纯粹从最高院司法解释的用语看,一个可能的理解是:第30,31,32条并没有规定计算损失的具体方法,而仅仅分不同情况规定了虚假陈述行为人赔偿责任最高限额,在具体计算损失时,仍可根据投资者买卖证券的价格和证券在时的实际价值之间的差额来得出,至于如何确定证券的实际价值,并不排除直接参照有关时间点的交易价格的可能性。

3、仅考虑到了诱多性虚假陈述的影响,而忽略了诱空性虚假陈述的存在,致使部分投资者丧失了通过诉讼索赔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最高院司法解释第18条(二)的规定,可以获得赔偿的投资者应当是那些在虚假陈述实施日之后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证券的人;根据第19条(一)的规定,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经卖出证券的投资者也无法获得赔偿。基于上述规定,若虚假陈述责任人故意隐瞒公司利好消息或者将好消息说成相反的诱空消息(例如,将即将达成的重大重组说成困难很大或者希望渺茫等)配合庄家洗盘时,在虚假陈述实施日之前买入并一直持有证券的投资者因受该利空虚假消息的影响而在揭露日或更正日之前将证券卖出时,将无法得到赔偿。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三)关于基准日

基准日是一个很好的概念,毕竟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有关更正原有虚假陈述的新信息。由于证券价格对信息的极度敏感性,这个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股价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就越大,离“若当时不存在虚假陈述时在真实信息环境下应反映出的股价”就越远。

最高院司法解释规定,自虚假陈述被揭露或者更正起,“被虚假陈述影响的证券累计成交量达到其可流通部分的100%之日”为基准日。这种将基准日与市场活跃程度联系在一起的考察方法有一定的新意。但每当重大虚假信息被揭穿后,市场往往会有过激反映,股价急剧下探同时成交量剧增,甚至还会出现象“银广厦”案中股价连续多日开盘即跌停而几无成交的情形。当市场对更正虚假陈述的真实信息进行理性消化后,股价通常会有一个温和的回归和调整。因此,通过考察成交量的方式来确定基准日,可能会出现基准日距离虚假陈述揭露日或更正日太近股价调整过急,或者相反,基准日间隔时间太长,其他因素又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之情形。当然,如果完全参考美国法院的做法,让法官根据市场情况自由裁量决定何日为基准日,似乎又给他们增加了一个超出其能力和经验的难题。两相权衡,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不失为现有条件下的一个较优选择(需要给基准日留出多长的时间间隔,的确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问题,但需要考虑的因素,绝不仅止于交易量这一个方面。美国法院多采用3到10个交易日来确定基准日。台湾证券交易法第157条之一第二项则明确规定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赔偿基准日定为消息公开后的10个交易日)。不过,如果公司在虚假陈述实施日之后曾进行过转增、配股、增发或者内部职工股上市流通等情形时,如何确定被虚假陈述影响的证券累计成交量占其可流通部分的比例,倒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由于在技术上无法将新增股份与虚假陈述实施之日的现有股份区别开来,为可行计,可以不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将新增股份的累计成交量也计算在内。

(四)关于虚假陈述揭露日和更正日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6

本栏目将从本期开始,坐客证券,与“行业里手”们一起为读者们拨云见日。

为什么要理财?

大同证券投资研究部经理李晓红告诉记者,在进入了这个行业之后,她才发现工资有点儿微不足道,光靠工资难以快速进入小康,真的应该把有限的钱好好管理一下。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李晓红特别强调到,用来投资的钱一定要是自己的,并且是闲置不用的,就是退一步讲,这个钱不管是投资于什么,就算赔了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否则会影响心态。心态一有变化,影响的将是身心健康、家庭氛围和工作表现。

大同证券市场营销部的武志勇说,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钱是一直在贬值的,比如说现在的100块钱早已经不能等同于十几年前的100块钱了。为了保值和增值,就必须要投资理财。说到证券投资,武志勇说:“证券投资,看的是中国的长期发展。中国在随后的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没有任何问题,可以放心的投资中国的证券市场。中国经济在那么大的危机中都很快挺过来了,完全可以放心。”

证券是什么?

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和基金(全称是投资基金)。股票、债券和基金的区别可以概括为:股票是所有权的凭证;债券是债权债务的凭证;基金是收益的凭证。股票是当下最流行的;基金是所需资金最少的;而债券是风险最小的。

对于证券公司与基金公司的区别,武志勇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基金公司在法律上有法人地位,它把小股资金募集在一起,然后一切交易都由它来负责,最终的收益扣除公司的运作成本就是客户的收益,但是在此期间客户的钱的支配权在它手中。而证券公司是从事证券业务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是有席位的。而席位是一种交易资格,但是个人没办法取得这种资格。无论是个人还是基金公司,想投资证券都必须要找一家证券公司,相当于来租用证券公司的席位,实际的交易都是客户自己在进行,只需要给证券公司一笔手续费。”李晓红说,简单的说,证券公司是一种中介公司,提供的是一个交易平台;基金公司提供的是一种投资渠道。

证券投资复杂吗?

《都市生活》:证券投资与其他的形式的投资相比,它的风险和收益是怎么样的?

李晓红(以下简称李):说到投资风险吧,每个打算进行投资理财的人都要明白,没有任何投资是没有风险的。

武志勇(以下简称武):证券投资风险的大与小,要看国家的政策,大背景决定了它的风险度。收益是不稳定的,一般以30至40年为一个周期。我可以给你看一组美国的投资收益对比:假如说在1925年,用1000美元来投资,那么到了1993年,经过了68年的时间,投资国债的,资金变成了2万;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变成了61万;投资股票的,资金变成了67万;投资共同基金的(相当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资金变成了185万;存在银行的,收益最差,只有7600美元。

《都市生活》:证券投资在投资额度上有没有什么限制?比如说最少要投资多少钱才行?

李:这个是有最低额度的。100份是一个单位,最少要投资1000元钱才行。

武:另外,有种定投的,投资门槛很低,尤其适合于那种工薪阶层的三口之家。

李:对,定投的每个月两三百块钱就可以了。

《都市生活》:定投是怎样的一种投资方式?

李:定投就是每个月从客户的银行卡上自动划帐,它不管当时的形势是怎么样的,到了固定的时间它就自动划帐了,扣除固定的金额。类似于银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都市生活》:想进行证券投资的人,先要掌握哪些知识?

武:而对于投资理财,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些东西太专业,比如说古玩等的收藏,就不是人人都具备这样的专业眼光;而有些东西又投资太大,比如说房地产,就不是谁都具备那样的资金实力的。比较而言,还是证券投资更适合于老百姓。财富就在身边,只是看你能否发掘。比如说,2009年海南的房地产投资热,很赚钱。如果说你没有那么多钱投资房地产,那你可以去投资房地产股票啊,肯定也赚啊!

李:先要看准大方向,一定要对国家的政策做到心中有数。

武:对,清楚了大方向之后,就是要做好心态的调整,其实心态很重要,要拿出当年《论持久战》的精神。最好是能静下心来看看书,学好理论知识,再和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对于那些看不下书的人,可以请人打理;能静下心来钻研的,可以自己做。最后要做的就是选准基金经理。

《都市生活》:客户如何选择基金经理?能慧眼识英雄吗?

武:这不太可能。像小基民与基金经理连面对面的坐下来的机会都根本就不会有,不可能那么透彻的了解,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了解。我们可以看他的从业经历、过去业绩、学业背景等,像那些大牌的基金经理经常会在媒体上露面,注意他们的谈话内容,这都是了解他们的办法。有一个选基金经理的保险的办法,就是假如说你的手里有一万元钱想用来投资,那你就先拿出一千来,让这个基金经理来打理,经过两三个月的考察,你就能知道他到底行不行,考察好了再大额的投资,这样会保险一点。还有,就是现在的基金经理跳槽特别频繁,客户要定期看看你的基金经理有没有变动。

《都市生活》:比如说购买基金,它的流程是怎样的?买了之后怎么打理?

李:想要投资基金,只需要拿上二代身份证,带上银行卡或存折,到证券公司来开个基金的资金帐户,当下就能买。

武:对。买了基金之后,没有必要每天都看,基金经理就是帮客户做这些事儿的,而且他是专业的。这就好比说你开个饭店,雇了经理给你管理,那你就用不着那么操心了。

李:对,证券投资是一种中长期投资,即使涨了,每天涨的也就一两分钱,不需要天天看它。你要是禁不住它一两天的涨或跌,频繁买或卖,还要掏手续费。

《都市生活》:目前市场上,有些证券公司宣称对客户实行“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在操作中真的是这样吗?

武:只能说那是证券市场的终极目标,目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服务水平。这样的服务,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的。

李:投资基金只需要抓住主线就可以了,它的投资时间长,风险低,回报率是可观的。

武: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婪,但是,很难改改变。心态一定要好,最起码它的收益率要比放在银行好多了啊。

《都市生活》:对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公报,投资者或者说想要投资的人需要关注一下吗?

武:需要关注的。因为证券交易所是为投资者把第一道关的,它起到了监控的作用。公报里会注明哪些是业绩好的,哪些是业绩差的。

李:其实,证券投资是一种操心度非常低、门槛也很低的投资方式,并且这也投资的大趋势。

《都市生活》:对于那些在网上设立的“基金吧”之类的,有必要看他们的言论吗?

武:没有必要看。要看就看有名气的,有威望的,那些带有政府背景的人的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信一些的,因为他们说的话是要负责任的。做投资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人云亦云。

善意提醒

武志勇提醒读者,以下这几类人最好别参与到证券投资中来:

第一类,承受能力差的老年人。我身边有位50多岁的铜厂的下岗职工,自己只有两三万快钱,从他妹妹那借了20万投资股票,结果赶上熊市,赔的只剩下五六万了,他妹妹要买房子,找他一要钱,结果他承受不住,成了精神病患者了。

第二类,不关心国家大政策的年轻人。投资市场是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的,比如说2009年国家有汽车、家电的“三下乡”政策,那汽车股和家电股就赚钱啊,而有些年轻人不关心时事,他自然就没有这样的意识。

第三类,对投资这块儿没有任何了解的人。不能道听途说,要自己用心去了解甚至钻研相关知识。具体投资多少支股和哪支股,也是因人而异的。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7

关键词:融资融券;客户授信;证券公司

引言

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对客户授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融资融券作为一种信用交易,其中第一位就是客户授信。在对融资融券客户授信的研究基础上使得证券公司在控制融资融券交易风险上具有可能性,并对我国进一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1.概述

1.1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是指客户从证券公司借钱购买证券或借进证券卖出的一种交易行为,是海外证券市场普遍实施的一项成熟交易制度。证券融资融券包括金融机构对证券经纪商的融资融券和证券经纪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本文的融资融券是指证券公司对客户的融资融券,又称信用交易。

融资融券具体来讲,当客户对某支股票看涨,却缺少资金时,他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资金购买这支股票,持有一段时间后再卖出这支股票获得收益,就是融资。当客户对某支股票看跌,却没有股票去卖时,他可以向证券公司借入这种股票卖出,等股票处于低位时买入该支股票还给证券公司获取收益,这是融券。

1.2证券公司客户授信

客户授信首先来源于银行的信贷管理,授信是商业银行对目标客户做出的贷款承诺。证券公司的客户授信是在证监会允许其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后出现的。证券公司对授信额度的定义是指证券公司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担保物价值、履约情况、市场变化、证券公司财务安排等因素综合确定的投资者可融资融券额的最高限额。

2.证券公司客户授信必要和可行性分析

2.1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

在分析时发现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要面临如下几个风险①:一是业务规模过度扩张风险。二是强制平仓引起的法律纠纷风险。三是资金流动性风险。四是客户信用风险。五是信用扩展引发的金融风险。

2.2客户授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即使在制度相对完善的证券市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避免风险的首要内容就是提高投资者投资经验和风险调控的能力,以及高要求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

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防范证券公司风险要先做到:一是完善信用账户的征信评估。此时证券公司必须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对于申请开立信用账户的客户证券公司必须对客户进行严格的征信评估和检查;二是制度精确的授信额度管理制度。对于信用交易而言,客户能够融资的金额或融券的数量根据客户的保证金余额计算;三是规定客户融券卖出和融资买入的证券,不得超出有关规定的融资融券证券范围。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客户授信尤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2.3客户授信从了解客户开始

2.3.1不同纬度的客户分析

在经济生活中对任何企业客户都是最宝贵的资源,那么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就是每个企业需要考虑的事情。而证券公司了解客户可从以下方面开始:一是了解客户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资产规模等。二是对客户的投资习惯进行了解。三是对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了解。四是对客户进行纵向比较。五是对客户进行横向比较。

2.3.2按业务风险对客户分类

营销学告诉我们,不论是对客户开展个性化服务,还是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用户间进行有效率的分配,第一步都需要了解客户,细分市场,然后才能对不同的客户分配不同的资源、采取不同的营销措施,从而制定不同的授信额度和费率等。由于各证券公司的客户基础、所处竞争环境不同,对不同维度的客户分类标准必然也不同。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第一,按客户价值含量分类;第二,按核心客户分类;第三,按客户交易能力分类;第四,按投资周期偏好分类;第五,按客户持仓品种偏好分类。既然有这么多种方法可以将客户分类,那么就应当考虑和融资融券业务最有关联的分类方法,即按业务风险对客户分类。

3.客户授信策略的构架

3.1从客户交易记录到客户得分

分类客户依据的是证券公司记录的客户以往交易记录,考虑到分类指标与融资融券业务的关联程度,现有的客户记录和证券公司现有的技术水平,对客户分类可从客户的交易风格入手。从融资融券业务的特点来讲,理想客户具有如下特点:(1)资产规模适中;(2)投资交易活跃;(3)投资经验丰富;(4)交易额度和频率适中;(5)具有良好持仓风格;(6)操作规范,没有违规记录。

3.2客户评级的分析

上面已经说明了证券公司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类,分类后就要给客户打分,就是进行客户评级。

客户打分,第一步是单个指标打分,第二步是将各个指标加权得总分。对此,需要考虑三个问题:首先,确定统计得到的数值对应什么分数。其次,要考虑要不要归档化的问题。所最后,要考虑怎样给各个指标赋权重。

3.3客户授信额度的确定

经过客户分类和客户评级后,需要授信的客户就有了具体的分值,比如90分。那么赋予90分的客户融资融券额度为多少?这是客户授信策略的最重要的一步―客户授信。

从《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可以看出,证券公司与客户签订的融资融券合同中一定要包含授信额度、保证金比例、费率和利率。在研究如何确定授信额度时,显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对融资融券合同有重要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融资融券业务采取的是“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初期只有少数优质证券公司被批准可以开展试点。所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资源在不同的营业部、不同的客户之间分配要有策略。显然,在开始时这种预期不会很准确,可能会有资源闲置或资源分配不足得问题。但是随着业务的运行,历史的资料会使预期越来越准确,资源的准备会与客户的需求基本匹配。

结论

以上分析的客户授信策略,从理论上解决了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客观数据为依据能更好地规避、控制和补偿风险,为证券公司客户授信提供了很有益的帮助。当然,该客户授信策略还存在改进的地方:

(1)如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在客户评分后,如何给客户一个确定额度这是另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Z].中国证监会,2006.

[2]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得豪森比.宏观经济学[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刘中文,李军.融资融券业务风险与控制研究[J].经济纵横.2007,3:124-126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8

没有钱可以向券商借,没有股票也可以向券商借,投资者期待的融资融券业务,终于在今年3月31日正式开张了。

这是境内股市的历史性进步。一直以来,境内股市只是一个“单边市”,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赚钱。这就养成了投资者做多的习性,甚至是“死多头”。投资者一味做多的结果,不仅推高了股价,使股票价格严重脱离股票价值,也使股市的投资风险不断增大,境内股市也因此沦为投机市。融资融券则赋予了境内股市做空的功能,在股票价值被高估的情况下,投资者向券商借入股票先行卖出,这种融券业务,其实就是一种做空机制。其积极意义在于防范股票价格过度背离股票的投资价值,使股票由过度投机向正常投资回归。

机构投资者再添赚钱工具

对于融资融券,不少投资者都充满了期待。在股价处于低位时,投资者可以向券商融资,买入股票,待股价上涨后再卖出,将资金归还给券商;而当股价处于高位时,投资者可以向券商融券,卖出股票,等股价跌到低位时回补,归还券商即可。在融资融券业务中,券商似乎成了“活雷锋”,把赚钱的机会让给投资者,而自己只收取少许融资融券的利息。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券商也不是“活雷锋”。融资融券利息的收取,可以保证券商稳赚不赔,更何况融资融券的利率,远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投资者,融资融券则是双刃剑,如果操作正确,融资融券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如果操作错误,融资融券带给投资者的就是亏损。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融资融券是不是“送财童子”,还要看投资者是否能准确预测市场趋势,是否具备融资融券的操作技巧。如果不能,这把双刃剑就会成为投资者的“饮血刀”。

当然,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连试试这把双刃剑的机会都被剥夺了。尽管很多中小投资者对融资融券充满了期待,但融资融券却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拒之门外。根据证监会2006年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券商在向客户融资、融券前,应当办理客户征信,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并以书面和电子方式予以记载、保存。对未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情况、在本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客户,以及本公司的股东、关联人,券商不得向其融资、融券。根据这一规定,投资者要获得融资融券的资格,堪称“过五关斩六将”。更让投资者望尘莫及的是,试点券商对融资融券的资金门槛设置少则50万元,多则100万元之上。这就意味着,有97%以上的投资者无缘参与融资融券业务,此项业务的推出,成了机构投资者的专利。

这对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是极不公平的。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资金与证券,远比中小投资者充裕,但融资融券的大门只为机构投资者及少数大户开放,而最需要融资融券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反而不能参与进来,这样做的结果,显然加剧了股市的不公平。

融资业务为何受青睐

融资融券赋予境内股市做空功能,融券的意义大于融资。但在现实中,券商却明显向融资倾斜,融券反倒成了一种点缀。这一点,充分体现在试点券商的资金分配上,将90%以上的资金用于融资业务,从试点业务推出之初的交易来看,融资业务也明显占据优势。3月31日,沪深两市融资买入额为655万元,融券卖出额不足10万元,融资融券交易量之比是66∶1。4月1日,两市发生融资买入金额954.83万元,融券交易为零。在随后两天的交易中,融券交易继续为零。

融资融券业务向融资倾斜,存在一定的客观原因。相比融资交易,融券交易存在更多的限制及风险收益的不对称性。首先,保证金比例更高。一般情况下,同一只股票的融券保证金比例会高于融资保证金比例。其次,卖出价格有限制。在卖出借入的股票时,投资者申报的价格不能低于该股票的最新成交价。正是基于种种限制,成熟市场上的融券交易规模远远小于融资交易规模,以日本和中国台湾为例,近年来,这两个市场上的融资交易余额占融资融券总交易余额的比例,分别保持在80%~90%之间。

融券交易,仅限定于标的证券品种,目前管理层确定的标的证券仅有90只,加上这90只股票也不一定都被开展融资融券的券商所持有。因此,也限制了融券业务的开展。

当然,就主观因素而言,正是由于融券交易存在诸多限制,开展融券业务的券商怕麻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更何况,在投资者操作正确的情况下,投资者高位融券做空,低位回补,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券商把自己的赚钱机会拱手让给了投资者。所以,券商并不情愿做出这样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投资者“死多头”的理念还没有发生改变。一直以来,境内股市都是单边市,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赚钱。“死多头”的交易习惯,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正是这些“死多头”的大量存在,在可以融资做多的情况下,投资者更愿意选择融资做多,从而使融资比融券更有市场。券商为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自然也会在融资融券二者之间,选择向融资业务倾斜。

不过,向融资倾斜的做法,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并非福音。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进一步助长了股市做多的氛围,不利于做空机制发挥作用,甚至会延缓境内股市走向成熟的进程。

中小投资者要变被动为主动

在融资融券这个倾斜的舞台上,广大中小投资者显然“被融资融券”了。虽然中小投资者被拒之于融资融券的大门之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投资者就可以对融资融券漠不关心。实际上,融资融券带给市场的影响,中小投资者必须承受。正因如此,中小投资者必须适应融资融券带给市场的变化,适应双边市时代的到来。

首先,要在标的证券中寻找投资机会。由于融资融券业务将最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排除在外,而真正的大机构并不缺钱,也不缺股票,参与融资融券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在一个平衡市中,融资融券对大盘的影响较为有限。其标的证券的表现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不过,一旦大盘出现突破,不论是向上或是向下,融资融券将会发挥助涨助跌的作用,标的证券的表现就会加剧,其投资机会就会到来。

由于融资融券的标的证券同时也是股指期货样本股,这也使标的证券的表现会更加活跃。在具体操作上,当股票经过持续下跌之后,投资者可考虑买入标的证券。股市一旦走出反弹或反转行情,标的证券将是率先发动行情的股票群体,投资者也可以因此抓到战机。而当股票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上涨,投资者也要考虑抛出标的证券。这样,即便是机构投资者融券做空,中小投资者因为已经率先抛出了股票,也可以较好地回避融券带来的做空风险。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9

关键词:巨灾债券,巨灾风险,风险证券化,农产品期权,巨灾风险指数,资信评级,证券市场

国民经济的增长、人口密度的增大和单位区域内保险价值的快速增长,加大了我国发生巨灾风险的概率。今年的汶川"5·12”大地震就给四川等省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遗憾的是,虽然大部分寿险公司没有把因地震引起的保险事故列入“除外责任条款”,但地震被排除在家财险的赔偿范围之外,因为保监会在全国统一规定,作为特定的自然现象,将地震做除外责任处理,即因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这对我国的保险体系是个挑战,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质疑。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分散和转移巨灾风险?如何增强保险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呢?国际上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巨灾债券,分散巨灾风险。

巨灾债券是巨灾风险证券化最主要的形式。巨灾风险证券化就是一种将巨灾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保险衍生产品,是指将巨灾风险作证券化处理,利用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化解巨灾风险的一种融资方式。从简到繁,巨灾风险证券化大体可分为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和巨灾互换等。我国期货市场发展滞后,股指期货一再难产,农产品期权尚处于研究阶段,所以笔者认为,现在探讨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和巨灾互换,为时尚早。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探索,很有可能从比较简单的巨灾债券开始。

巨灾债券(catastrophebonds)是一种特殊的公司债券?其直接参与方包括:巨灾债券发行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简称spv?、分保公司、投资者和信托机构等。其运行机理是:

spv与分保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接收分保公司的巨灾风险及相应的再保险保费,开发巨灾债券产品,包括约定期间、致损事件和债券利率等;spv通过证券市场向投资者发行巨灾债券;投资者购买巨灾债券后,spv将所得资金存入一个信托机构;信托机构在使用spv存入的资金时,主要投资国债等低风险产品。

在约定期间内,若没有发生致损事件,spv将存入信托机构的资金收回,并按照约定的债券利率支付投资者投资收益,同时交易终止。在约定期间内,若发生致损事件,spv将收回存入信托机构的资金,提供给分保公司,用作投保人的部分赔偿金。赔偿完成后,spv将剩余的资金偿还给巨灾债券投资者。

当致损事件发生时,发行人也就是分保公司,可以免除或延期支付部分债券甚至免除全部本利。这就意味着,当致损事件严重时,投资者将可能得不到任何利息,甚至可能丧失部分或全部本金。作为承担风险的补偿,巨灾债券的收益要比普通债券高,一般是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风险利差。风险利差因债券发行的条件与债券信用评级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是在2%-3%之间。所以,巨灾债券的平均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7%左右。

例如,美国保险公司(usaa)于1977年发行了价值4.77亿美元的巨灾债券。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如果1997年7月15日至1997年12月31日期间美国东海岸遭受飓风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为10亿美元,将其作为违约标准,usaa将巨灾债券利率分为两级:一是libor加上2.82个百分点,如果损失超过违约标准,投资者将损失全部利息,但可以得到全部本金?这是本金保证型;二是libor加上5.75个百分点,如果损失超过违约标准,投资者将损失全部利息和本金,这是本金风险型。usaa下属的一个名为residentialre的spv将这些资金投资于风险很低的美国国债,同时它与保险公司签订再保险合同。如果合同约定的风险不发生,再保险费用来支付债券的利息;如果风险发生,再保险费与债券筹集的部分资金一起作为再保险赔偿。

如何做好证券投资篇10

现代证券投资理论的有效性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上:一是证券价格对证券信息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二是存在一种能够提供与传递信息并保证信息质量的法律制度。(注: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5。)证券监管旨在通过树立市场信心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其主要手段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随着证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披露报告中出现大量晦涩难懂的法律和会计术语,超出了普通……

在我国,真正意义的证券分析师尚未出现,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在2002中国工商论坛上指出:我国将在适当时候推行证券分析师制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了十几年,从事股评工作的人不在少数,但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制度的推出,除证监会大力推动外,还需要证券业内部的力量。该职业的产生首先应基于市场需要,我国1998年《证券法》并未采用证券分析师的概念,而是用了“证券咨询机构专门从业人员”的冗长称谓。2000年7月证券业协会制定的《中国证券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也只是略微提及。

二、证券分析师的市场角色与法律定位

当证券发行人的预期利润、管理决策等可能引起证券价格发生较大变动时,为辟免其证券价格过渡波动,发行人会将信息选择性地披露给一些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再由他们做出市场预测和投资建议,这种选择披露的方式表面上看有利于证券价格的稳定,实际上违背了证券监管理念。证券分析师为避免被发行人排除于信息公布所选择的人员范围外,有时会不得已做出对发行人有利的评价或建议,而不敢提相反意见。(注:施天涛、李旭从“选择披露”到“公平披露”——对美国证券监管新规则的评价与思考[J],环球法律评论,2001.(4).492。)2000年8月,SeC试图以实现市场机会真正平等的公平披露规则而代之选择披露规则,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

证券分析师相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无论在信息的搜寻还是证实上都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多数解释证券市场效率的理论都十分强调证券分析师在获取证券信息方面的优势。证券分析师有两个基本职能,首先是从发行人以外的渠道搜集有关证券价值的重要信息,例如,利率、竞争者行为、政府行为、消费者偏好、人口变动趋势等。这些信息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发行人所依赖的参考资料;其次是证实和比较发行人披露的信息,防止恶意欺诈并消除偏见。(注:[美]小约翰·科菲市场失灵与强制披露制度的经济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13。)

证券分析师是投资者的参谋,其应当利用上市公司正式的信息、相关产业信息、经济发展信息提供分析意见,并尽可能地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分析意见客观、真实、可靠。但因为证券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其不应对预测行为承提责任。司法的干预应该是有限的,除非分析师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否则不能因为预测的误差追究其责任。法律应鼓励证券分析师利用自己的知识与才能为投资者服务。投资者参考分析师的意见做出自己独立的投资判断,最终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维护投资者利益和保证分析师正常执业的目标是一致的,证券分析师组织将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分析师的执业能力,培养分析师良好的执业素质,以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

证券分析师业正在形成规模,对证券市场起着推进作用的同时,可能带来危害证券市场的消极作用,各国证券市场频现证券分析师的丑闻,给证券业蒙上阴影。为促进证券咨询业的规范发展和提高证券分析师的专业水平、规范证券分析师的行为,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包括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内的制度来规范这一职业。证券分析师何时应为其言行承担法律责任。更要明确何时应豁免其法律责任,避免其遭遇诉讼威胁。

三、证券分析师言行的不实责任与责任豁免

在世界经济衰退和股市持续低迷的大潮下,作为证券业楷模的华尔街也出了问题,证券分析师违规操作的丑闻频现,引发人们对证券分析师法律责任的纷纷议论。最轰动的美国纽约州司法部诉美林集团证券分析师建议公众购买潜在垃圾股、自己却大量卖出的信用欺诈丑闻,近日以和解协定告终。但远非尾声,若分析师的问题不解决,没有人仍会对证券业抱有信心。该案的大白天下初步揭开了投资银行和分析师互相勾结的重重黑幕。

证券分析师应当对股民负责,提供客观的评论。许多分析师却违背职业道德,扮演投资银行推销员的角色。多数华尔街投资银行主要依据利润给分析师付酬,两者狼狈为奸。为了吸引投资者,投资银行利用自己的分析师吹嘘自己的证券,所谓“专业股评”虽不乏善意的引导,但也存在恶意欺骗。20世纪90年代网络股和电信股的泡沫,某种程度上就是分析师吹起来的。只有分析师的收入与其任职的投资银行的经营业绩分离,彻底解决利益冲突问题。证券分析师信用欺诈释放的市场信号导致股市异常变动,市场自身无法调节,需要政府监管的外力价入,政府对证券市场的另一重要干预是减少证券投机。证券投机虽有益于促进证券价格根据时价做出调整。但投机者往往醉心于研究开价不足或过高的股票。(注:[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579—580。)证券监管禁止证券诈欺,投资者有权通过司法途径提出欺诈的损害赔偿请求。

根据传统的欺诈原则,可诉的虚假陈述必须实际上已为被欺诈人信任,否则,这种欺诈就是无害的。通常,来自证券欺诈的收益为零。尽管欺诈所产生的成本并不等于投资者遭受的损失,但确实存在社会成本。虽难以量化,但至少可能存在两种:第一,经理层在封锁坏消息时将动用的资源;第二,有些投资者为克服公司经理层虚假陈述的损失,就不得不设法用更多的资源努力发现企业的真实情况。另外,证券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是否属于应予赔偿的部分,而分析师信用欺诈应赔偿投资者直接损失还是间接损失都值得研究。

我国证券法上规定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下列行为:一是委托人从事证券交易;二是与委托人约定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投资损失;三是买卖本咨询机构提供服务的上市公司股票。在我国首例股评家与股评刊登媒体被判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湘中药股评案”相关法律问题的研讨会上,有人提议尽快建立证券分析师信息获取、分析业务免责制度,证券分析师只要完全尽了诚信和注意义务仍无法避免事实失真时可以免除责任。证券分析师的地位应该完全中立,其进行证券分析时,只需依其内心的确信,发表忠实于专业知识的专家意见即可,无需受任何人的指摘。如非经过严格的法律途径调查和充分的证据支持,证券分析师不应受无合理和合法根据支持的苛刻指责。

香港格林柯尔公司对瑞银华宝及其证券分析师提起诽谤之诉要求对方停止发表相关诽谤言论和赔偿损失。以普通法下的诽谤而不是以违反专门证券法规为诉由对自己的股票进行跟踪分析的分析师的案例很少见。著名投资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时,肯定都会加注标准的免责声明,明确表明该研究报告只供信息参考之用,并不保证报告中内容的真实和完整性,一般可以躲过不实言论的诉讼。瑞银华宝研究报告的观点和内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