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经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59:52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

考号姓名学院班级成绩录取学校录取专业011104300009段入旖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3班260红河学院财务管理011104300007戚梦婷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0班281红河学院财务管理011201060007黄露冰清人文艺术学院11级五年制英语班312昆明学院英语(师范类)011209060034戴立洋人文艺术学院13级学前教育1班284昆明学院学前教育(师范类)011242050006晏俊文人文艺术学院13级环境艺术设计班188昆明学院环境设计011271080013孟子琪工程学院11级五年制造价2班229昆明学院土木工程011204010010熊晋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4班249昆明学院财务管理011202070025邱艳人文艺术学院13级文秘新闻播音班258昆明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10466140011常爱笛康复与护理学院13级药学1班258昆明医科大学药学010304190039姚抒含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7班307西南林大会计学010342030028李雯人文艺术学院13级室内设计1班189西南林大环境设计011604040046杨智文财经商贸学院13级金融与证券班300玉溪师范学院财务管理011609030026王菲娅人文艺术学院13级学前教育4班276玉溪师范学院学前教育011604040047罗正萍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2班256玉溪师范学院财务管理011604040051阿雪莲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班340玉溪师范学院财务管理011609030023邹文君人文艺术学院13级学前教育4班273玉溪师范学院学前教育011609030021袁鸿玉人文艺术学院13级学前教育4班315玉溪师范学院学前教育011604040048李婷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1班302玉溪师范学院财务管理011609030020万雪娇人文艺术学院13级学前教育3班269玉溪师范学院学前教育010604110252李晨曦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2班351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010604110248刘欢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3班341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012504310076可佳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班318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69杨生鹏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3班317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74陈瑶财经商贸学院2013级会计1班315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72王清瑶财经商贸学院2013级会计4班308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70蒋若钰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0班294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75陈琳财经商贸学院2013级会计1班285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80龚贤俊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4班281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77王雷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4班275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10073蔡雨晗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0班267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012504320035孙立财经商贸学院13级财务管理3班249云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012504330010李世军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3班264云南财经大学工程管理012504350017龚垠裴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5班290云南财经大学市场营销012504340010陈晨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3班346云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011904050014范莹莹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2班287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011902100015江福昱人文艺术学院13级文秘新闻播音班285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言文学011904210014吴梦圆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班293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011904210009艾琦钦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5班279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011904120004何智浩财经商贸学院13级经济管理3班258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工商管理011904210010李玥财经商贸学院2013级会计8班295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011904210008张蓓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0班275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011904050015王雄峰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2班251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财务管理011902100013刘丽芸人文艺术学院13级文秘新闻播音班245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汉语言文学011904210006魏佳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14班317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会计学011904210012李云霄财经商贸学院13级会计5班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2

一、煤炭地质行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切实有效的经营理念。经营理念是一个行业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的经营目标,有效的经营理念是增强行业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煤炭地质行业大多思想不够解放,经营理念较为陈旧,深化改革力度不够,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第二,成本管理意识不强。往往简单地把项目成本管理交给财务部门去完成,没有明确各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职责,也未能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与联动作用,在成本管理方面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第三,资质管理有待于加强。资质作为地勘单位业务开展的敲门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使用与管理资质将有助于地勘单位承揽业务,提高经济运行实力。第四,人力资源管理不足。地勘单位面临着加快转型升级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缺乏,特别是专业领军人才、新兴人才更为缺乏,人才结构比例不够合理,人才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第五,缺乏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分析与研究。地勘系统特别是下属的各院、地质队的大多管理岗位都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的,研究经济管理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凭经验办事,致使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对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分析和研究。

二、解决煤炭地质行业经济管理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3

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性学科专业,结合国家教育部关于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转型的要求,该类专业如何由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探索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为例,在深入理解应用型本科人才内涵的基础上,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产教融合”思路强化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工商管理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培养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对推动一定时期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基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背景,对高等教育中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是一项有应用价值的理论研究。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推动下,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研究中,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开展研究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从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参加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等方面入手,突出问题引入、案例分析的应用型教材的编写和研究、突出应用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突出学生技能的提升,在促进了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同时,完成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内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新常态环境下,概括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劳动者素质优化、岗位创新能量聚集等高端要素成本上升,新常态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以下挑战:如何适应新经济增长方式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资源如何满足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党的十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等要求。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也就在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培养过程、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内涵定义。新常态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符合国家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以服务地方、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应用性、地方性、重特色的学生培养内涵。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其办学目标应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中能准确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人才需求结构情况为:科研人才5%,研究设计人才30%,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人才65%。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对基层应用型人才需求比例增大。地方本科院校应主动适应本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培养经济管理、经营服务等基层一线工作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为重点,培养出能到基层、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新常态下地方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中产业升级及经济创新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及需求,根据学校实际,深入研究,优化资源配置并创新发展,体现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特色,通过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及专业办学影响力,同时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

2.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既要重基础又要有特长,能与地方社会文化相互融合,要求学生具备一专多能型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一定的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切实可行的就业取向及踏实的工作作风。但是由于现行的地方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2.1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与现实人才需求有差距

许多地方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与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各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国家的要求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高素质、高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小微企业、公司的现实人才需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距。

2.2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

地方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虽然有着高层次学历结构,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及科学研究能力,但是缺乏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发展中所需的工商管理实战经历及经验。国务院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要求中提出需要地方本科院校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从而明确了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并重的教师队伍。

2.3未明确产教融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思路

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都未能紧密联系企业和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没有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许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的专业教育实际上仅停留在行业教育或岗位教育层次,无论在教育基本理念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都未体现出产教融合的培养思路,使得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片面单一,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导致地方经济实体对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满意度普遍偏低,在校学生对学校现状满意度也偏低,随着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形成的挑战,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趋向多样化。因此,迫切需要各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应引入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的思路,尽快为地方经济主体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3.楚雄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楚雄师范学院是云南省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经济与管理学院是该校唯一一个完全非师范性质的学院,拥有5个工商管理类的本科专业。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社会经济运行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经管学院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特色建设中,适应服务对象的需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外部特征的变化及其带来的挑战,不断进行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探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准确地进行学院的科学定位,让培养的学生能全面深度的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为工商管理类学生培养的方向和目标提供理论依据,提出工商管理类学生在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经管学院在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善中,突出了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注重应用性的特点,明确了在专业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懂得经济、法律和管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在此定位下,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导,以实施动态的模块化教学为基本手段,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有效促进了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质量的提高。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类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与之匹配的师资队伍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才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经管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及培训体系。积极调动全体教师投入实践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与工商管理类职业资格培训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并鼓励深入当地各级各类行政管理及企事业单位开展科研立项、管理咨询、挂职锻炼、业务培训服务等各项实践研究活动,以此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质量。同时按照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改革思路,经管学院也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聘请校外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一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经营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直接获取专业实践知识,促进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3.3引入“产教融合”的思路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推行“产教融合、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校教育改革思路,是地方本科院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一条重要路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思路可以有效地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职业、沟通、就业竞争等能力的提升。楚雄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积极对接地方行政事业和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与行政事业、企业两类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十多年来与地方十多家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实现三方共赢。一方面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搭建了很好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余、假期、实习期都可以直接到实习实训基地参与实践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展、自身发展潜力的挖掘、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给实习实训单位带去活力因素和积极的创新创造精神。同时学校与实习实训单位的合作中,可以完成相关科研项目的合作应用,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也真正实现了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经管学院在此期间,与楚雄州政府、楚雄州供销合作社合作完成了《楚雄州固基发展战略研究》、《楚雄州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与研究》等研究项目,项目成果在楚雄州推广应用并取得很好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经管学院师生还为楚雄市文化系统开发了“楚雄市文化市场管理系统”,使楚雄市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文化市场的信息化管理,该系统至今一直在使用并由学院师生进行使用维护;另外还有很多学院师生与实习实训基地间基于产学研合作完成的各级各类教学科研项目,均能有效应用于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合作成果也能实现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教学的反哺,如丰富了教学案例的撰写和应用,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4优化课程体系设置促进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按照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应深化体现行业企业发展、管理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工商管理相关职业资格及学生就业需求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结合的原则,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打破了传统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三段式的课程模式,设置了专门培养学生创业、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模块,该模块以必修课占较大比例的学分,同时强化其实践教学活动,设置时间从第一学期延续至最后一个学期,在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平台的基础上,建设和完善课程案例库,形成了“课堂理论教学———课余假期实习基地现场教学———实验实训和案例模拟与分析教学———学生自主性学习”四位一体的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课程教学体系模式。让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在四年八学期内持续完成,并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模块。该课程体系的优化使得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掌握的基础上,近几年获得了包括注册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营销经理人等上千份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全国大学生市场与分析大赛、全国高校校园财会知识大赛、全国大学生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等部级学科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就业率持续维持在95%以上。通过以上课程体系的优化,经管学院培养出具备一定特色和较强就业、创业竞争力,并具有后继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而地方高校在教育部转型发展的改革背景中,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拓宽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楚雄师范学院经管学院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其他地方高校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张无畏彭红丽单位:楚雄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全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1(17):62—65.

[2]刘建准,王大海.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中学刊,2010,25(5):139—140.

[3]梁莱歆.新形势下培养工商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高教与经济,2010(2):8—11.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4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工商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工商管理可以使企业在健康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工商管理合理应用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等制约手段,从而使整个市场得到有效维护,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市场经济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销售与经营管理,如果不能针对网络经济时代,采取有效的工商管理对策,则会导致网络经济发展市场秩序混乱。基于此,就必须加强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采取有效的工商管理策略与工商管理模式,落实各项工商管理职能,从而促使网络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网络经济的概述

所谓网络经济,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可以说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作为媒介,使得传统的经济模式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并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化的网络经济模式[1]。可以说,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根据当前网络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不仅有来自于互联网技术的强有力支撑,还融入了大量的信息数据、计算机技术,其强大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为信息数据的高速传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网络经济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的货物交易平台。通过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来对网络经济实施特质进行分析,发现网络经济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网络经济迅速发展,可以有效节约时间成本。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网络经济在其销售过程中,省去了较多的流程,从而有效避免经济成本增加,也可以有效减少买家和卖家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网络销售交易[2]。网络经济这一显著优势可以减少传统经济模式中人们销售购买时产生的麻烦,通过便捷的物流,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便利。其次,网络经济可以有效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拓展线上营销业务,在网络经济销售过程中,企业无须开设专门的部门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展开销售,有效控制企业生产成本。最后,管理的困难性。由于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数据,这往往会导致工商管理工作难度提升。针对其中一些不规范行为,工商管理工作人员无法全部收集、整理,无法对其采取有效的规范措施。要想推动网络经济,持续建设发展,促进工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就必须加强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3]。

三、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对工商管理的积极作用

1.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伴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模式得到革新与改变,并逐渐形成了商家-网络-消费者为一体的新型网络经济模式[4]。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所形成的一体化网络经济模式,一方面可以使买家能够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来了解自己所需求的产品,使人们的消费体验得到更好地满足。通过该模式可以使买家的购买流程缩减,并使得整个产品购买消费实效性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商家-网络-消费者为一体的网络经济模式,也使得企业的运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一体化的网络经济模式下,企业无须租赁实体店铺,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迅速获得经济效益,并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大优化配置。企业应用一体化网络经济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对企业内人力资源的分配与控制,在减少企业办公场地租赁费用和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能使得整个工商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促使企业销售业绩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2.提升信息的共享性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还能促使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来更加全面、完善地了解市场网络经济,从而使得企业信息与销售资源共享性有效提升[5]。企业在组织开展销售经营管理活动时,往往需要相关网络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应用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网络销售工作,因此就要求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能力与互联网专业素养,能够通过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对当前市场变化市场形态,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敏感度。通过大量的共享数据信息形成更加完善的销售管理理念与管理措施。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分析,从而了解当前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与动态变化,以此来调整企业的销售与经营管理措施。将消费者的诉求作为企业开展销售工作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所提出的各类产品诉求。在高度共享的信息网络下可以使企业的各项销售经营活动开展更加顺利,经济效益有效提升。3.保证市场环境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根据当前市场构成情况来看,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传统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这类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赚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型企业则可以充分发挥其市场竞争优势,通过核心技术与多种销售渠道、营销渠道等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6]。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各个企业都可以在相同的平台中进行竞争。在相同的平台内,各类产品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使得各类市场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范围迅速拓展,从而减少传统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存在的信息壁垒等问题,使整个市场环境更加公正、公平,推动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四、以网络经济为背景推动工商管理的措施

1.持续优化工商管理理念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不同,工商管理部门是为了加强对于市场网络经济有效管理而设立的专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部门[7]。工商管理部门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管理转型,则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来转变传统的工商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就要持续优化工商管理理念。在当前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要想推动工商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就必须实现工商管理与网络经济相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网络经济持续发展并构建更加高效先进的经济秩序。首先,要求相关工商管理部门积极转变工商管理理念,自发参与到各类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的学习中。工商管理部门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到工商管理培训中,从而促使工商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工商管理更加符合网络经济时展趋势,使得工商管理模式得到创新,工商管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从而更好地推动网络经济发展。其次,根据当前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工商管理部门要对工商管理登记手册进行改革与优化,积极引进网络审批等多种形式,转变传统工商管理事后办理模式。最后,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客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到工商管理部门现场办理登记,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注册方式,充分发挥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优势。与此同时,工商管理部门还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改进,针对网络审批功能中发现的一些不良信息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并积极进行网络升级,根据市场发展动态,转换各类制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使得工商管理效能稳步提升。2.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当前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对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工商管理作用,就必须发挥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内在助推力[8]。当前我国网络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还有一些部分仍需完善,往往容易出现网络犯罪与侵权行为,针对此类问题,在工商管理过程中就必须拟订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款与规章制度,从而有效打击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商务违法与犯罪问题。首先,要通过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来对相关的工商管理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进行持续改进与完善,从而使得各项市场活动能够有序开展,并营造出良性竞争的市场氛围,从而推动网络经济持续发展。其次,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组织开展有效的工商管理监督,使工商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得到保障,约束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最后,还需要结合我国整体发展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加强对于企业的调控能力,使企业发展在有效的工商管理监督下全面开展。3.强化工商管理的职能要想进一步强化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职能,就要求相关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充分发挥工商管理权力实施的有效监督,尽可能避免工商管理过程中发生、违法行为增加等问题。只有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职能,加强工商管理力度,使工商管理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营造更加健康的市场环境。要求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责权意识,这样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办事,在遇到相关工商管理问题时能够勇敢承担企业职责与职能。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部门权威性,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与领导要充分发挥其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中对企业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工商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职能,不断提升自身工商管理水平,从而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4.提升网络经济技术水平网络经济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前提下逐渐发展而来的,因此,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要想提升工程管理质量与效率,还需要提升网络经济技术水平,通过网络技术带动高新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不同,网络经济应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信息技术,从而使得现实运行拥有大量的技术储备。针对该情况,工商管理则必须根据网络经济发展趋势来转变传统的工商管理方式,使工商管理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相协调。基于此,要求工商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必须主动学习与掌握核心技术,合理应用技术运行规律与节拍。根据当前网络经济发展趋势,对工商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工商管理执法队伍根据管理部门级别不同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规划,通过多批次、多层次、有目标、有计划的培训方式,提升工商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使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并使其能够熟练掌握与应用该技术,并积极挖掘新技术来针对当前网络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全面排查,从而使得整个市场经济秩序更加和谐稳定,整个市场环境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企业的工作人员也要进行自发、积极的学习,在企业的网络经济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企业内搭建更加完善、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提升企业的网络经济技术水平。5.提升工商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在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要想促使工商管理有效性提升,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就必须组建起一支专业素养水平高、技术过硬、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队伍。只有不断提升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促进良性管理与良性经营。首先,工商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学习平台,使工商管理人员对网络经济等相关商务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在专业培训学习中能够构建起自己的工商管理知识框架,从而使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工商管理工作人员还要主动积极进行跨学科学习。网络经济时代掌握单一技能很难满足工商管理工作需求,只有主动积极进行跨学科学习,在掌握自身专业技能同时了解当前网络经济时展趋势与市场动态发展变化等冲突,具有较强的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动态分析能力与把控能力,这样在组织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才能更加妥善得当。再次,企业应当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组织员工参与到各类学习中,使他们学习先进的理念,提升员工的综合素养。最后,网络经济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还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不仅要在技术单位内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工商管理,在企业中也要积极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从而与现代网络管理结合起来,促使工商管理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此外,企业也可以不断提升其招聘条件。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员工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网络技术水平等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在员工入职后,不仅能要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更要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在员工绩效考核中加入信息技术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考核评价内容,从而极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减少工商管理的难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商管理工作中遇到新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重大挑战。因此,为促进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就要持续优化工程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工商管理的职能,提升网络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工商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工商管理更加富有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工商管理不仅要注重自身发展,还要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监管职能与社会职能,从而推动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响.关于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方法探讨[J].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3):150.

[2]王婷.浅析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9(32):113-114.

[3]聂贵洪.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探析[J].现代盐化工,2019,46(4):110-111.

[4]段冰.浅析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7):38.

[5]刘佳辉.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2):278-279.

[6]明小元.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市场,2020(20):182-183.

[7]徐英明.关于网络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的发展策略分析[J].缔客世界,2020,6(5):210.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5

从1998年郑州经济管理学校创立到2003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再到2014年在郑州经贸职业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郑州财经学院,全校师生员工为之努力奋斗了17年。

在这17年里,学院从相对单一的专业设置发展到拥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涵盖40多个本、专科专业。

在这17年里,学院在校生人数增长了4倍,教师人数增长了2倍。

在这17年里,学院建设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增长了5倍。

在这17年里,学院与1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在这17年里,学院荣获了“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郑州市文明单位”“郑州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

在这17年里,学院成了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

辉煌的历史已定格在昨天。如今,年轻的郑州财经学院已经翻开崭新的一页,踏上创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新征程。

近日,在郑州财经学院美丽的新校区,记者采访了学院理事长牛钦民,听他谈学院的发展、规划和展望。

学院升本意味着站在更高的起点上服务社会

河南教育(高教):牛理事长,您好!祝贺学院升本成功并更名郑州财经学院!近年,提升办学层次是你们学院上下共同努力的一个发展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实现了,对学院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牛钦民:学院升本成功并更名郑州财经学院标志着学院在办学层次上实现了一次跨越,这意味着我们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服务社会、培养人才,在学院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然,我们学院升本不是一个偶然的事情,而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学院成立于1998年,在升本更名前,是一所以财经管理类为主干专业的高职院校。17年来,学院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和郑州市的领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了近两万名优秀毕业生。同时,学院还为社会培训了经贸、物流、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近万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全校师生的团结奋斗,学院在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提升办学层次、实现升本梦想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2009年,学院制定了《郑州经贸职业学院五年发展规划》,其基本要点和发展目标就是积极创造条件,在适当时候举办本科层次的教育。五年来,学院为实现这个发展目标在多个方面加强了建设。一是拓展办学空间,按照本科高校的建设要求设计建设新校区。2010年,气势恢宏、功能完善的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图书馆等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举办本科教育的要求,招聘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尤其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同时聘请本科院校已退休的高水平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学院理事会聘任在本科院校长期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同志担任院长,他们不仅具有举办本科教育的丰富经验,而且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五是加强专业建设,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和会计电算化等特色专业。

经过多方面的建设,学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13年7月,学院通过了河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的实地考察评议,由省人民政府把学院作为升本申报学校,报请教育部审批。今年年初,教育部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学院的升本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对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达到了本科学校设置的标准。5月29日,学院收到由河南省人民政府转来的《教育部关于同意在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郑州财经学院的函》。我们的升本梦终于实现了!

河南教育(高教):现在,学院成功升本。可以说,学院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那么,学院升本之后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是什么?

牛钦民:教育部的批复公函对学院的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等事项有明确规定,其中,学校办学定位于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所以,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办学目标,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是:把握“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理念,以应用型本科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大转折期,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追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另外,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发展规划都表明,未来河南将需要大量适应产业升级转型,能够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些就是我们确定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的大背景。

从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到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的发展目标随着升本成功有了重大转变。为了适应新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学院未来将更加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活动,明确我们的发展要立足于自身现有的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

在办学特色方面,学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河南教育(高教):郑州财经学院从创建到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再到提升办学层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在这条发展之路上,特色办学是最鲜明的标志。请谈一谈学院是如何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的?

牛钦民:说到办学特色,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院的成立就是因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管理类应用型人才有需求,因此,“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们一直坚持的办学宗旨。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可以说,人才培养特色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而打造特色学科建设和特色专业则是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科学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强化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抓住特色专业这个载体,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目前,学院有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和艺术学5个学科门类。在这些学科中,经济学、管理学和工学是主干学科。管理学所涵盖的应用型专业,多是与财经有密切联系的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和工程造价7个专业是学院一直重点建设的专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其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电子商务是今年的升本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被河南省确定为“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获得了河南省财政厅、教育厅的建设资助资金。

河南教育(高教):据了解,学院除了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也很有特色。

牛钦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增强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仅仅依靠学校资源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现代企业的支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因此,学院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了《郑州经贸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专业先后建立健全了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学院已经与河南省物流协会、双汇集团、海尔集团、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多个行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根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合作编写突出职业能力的教材。按照实践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到大牌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聘请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兼职授课。

三是举办“订单式”培养的特色班。学院与河南百叶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翰子昂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大数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合作分别举办了“百叶会计班”“软件特色班”“电脑艺术设计班”,科学设计知识、技术和实践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和“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学院培养出的毕业生到企业后很快就成了业务、技术骨干,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10年、2011年、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分别达96.06%、96.16%、96.22%。良好的就业情况是学院坚持特色办学的结果,也是未来强化办学特色的动力。

专业建设将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河南教育(高教):刚才,在谈到学院办学特色时,你强调了学科专业建设特色的重要意义。随着提升办学层次,学院未来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什么新规划?

牛钦民:目前,学院有4个专业升为本科专业,今后,每年都会有5个左右的专业升为本科专业。虽然,我们在高职阶段的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赢得社会的赞誉。但是,相比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我们缺乏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的经验。因此,办好应用型本科专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学院的学科建设未来将围绕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根据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对人才的要求,重点建设具有优势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类主干专业。同时,学院积极发展工学类专业,适度增设文学和艺术类专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文理融合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学院将进一步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提高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构建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学院将积极研究论证设置新专业,调整改造老专业,按照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要求,适时进行系(部)和专业整合。学院将全面梳理各专业所属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教学大纲,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将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创新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河南教育(高教):从郑州财经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看出,学院的发展始终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紧密相连,正契合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趋势。学院升本后,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牛钦民:学院努力升本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在国家层面,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可以说,一线劳动者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产业、企业顺利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高技术企业一线劳动者中的90%已经需要本科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河南省层面,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其发展规划表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这就需要大量具有高级技术的生产一线操作工人,需要专业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经开始拉动河南省的投资、进出口贸易、物流、电商和营销等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但是,支撑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仍然显得很紧迫。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人才市场需求分析报告显示:自2010年至2020年,我省具有本科学历的高端营销人才、财务人才、金融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口达62.4万人,而按照河南高校现有在校生规模推算,此间只能培养出此类本科人才46万人。因此,学院升本后,可以加强财经管理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满足我省此类人才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另外,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我们会进一步密切与河南省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过程共管、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与地方企业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科技创新、顶岗实习等方面的合作,努力实现双向互动、共同发展。未来,在科研工作中,学院也将积极引导教师侧重于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决策咨询,为行业、企业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服务。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河南教育(高教):大学的特色化发展需要以师资队伍特色化发展为基础。郑州财经学院一直秉持办学以教师为本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请介绍一下,学院未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划和措施。

牛钦民:校以师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学校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引进了一批高职称知名专家作为学术带头人,大力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和骨干教师,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引导和支持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经过不断调整和充实,目前学院已经建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比较合理、专业水平比较高的师资队伍。

为了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学院将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招聘和引进优秀硕士、博士毕业生,为教师队伍增加新鲜血液,为学院应用型本科健康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同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学科、专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和教学需求,做好新建本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团队带头人的引进工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提高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院将继续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培养一批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能的学术新人。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提高自身学历。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践,帮助他们成长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挥职称评聘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鼓励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三是不断提升教师科研工作水平。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高科研立项层次,做好课题培育工作,提高申报省级项目的成功率。同时,加大科研交流,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和理论创新研讨活动,加强科研教学团队建设。

当然,我们未来也将在加强师德建设、完善机制体制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精湛的业务素质,适应新时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河南教育(高教):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一个重要环节。您刚才说学院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在为未来的实践教学做准备吗?

牛钦民:你说得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应追求实践性的教育价值。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一直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升本以后,人才培养的层次将会提升。

我们有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传统。一是学院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工作流程设计实践教学环境,建立了8个具有真实职业环境或仿真模拟的实训教学中心,涵盖实验室76个。其中,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建筑工程3个实训教学中心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机电系的“郑州索凌电器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被河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二是学院积极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改革,根据教学计划实训要求,编制实验室、实训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指导书,增加了实践教学时数,不断提高实验实训课比例和教学水平。三是学院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经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学院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经过严格考核,有9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

未来,我们的调整方向是进一步完善是教学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按照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建立由真实项目、真实设备、真实任务、真实环境、真实标准构成的育人“场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原有实验实训室的作用和功能,要求每个系(部)结合自身实际新增和建设好实验实训基地,确保每个专业至少有1个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管理上,学院将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课时比例,加强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督导检查。

河南教育(高教):郑州财经学院一直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为学生成才打造良好的环境,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和引领作用,请谈一谈学院升本后在这方面的思考。

牛钦民:有学者说,校园文化是大学的价值基础和精神导向。确实,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可以说,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直在加强以“厚德、砺志、笃学、敏行”校训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升本后,我们会进一步结合学校特色,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财经特色的学校文化。

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做好教学、实训场所的卫生和美化工作,实施校园亮化、美化工程。同时,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开展警、校共育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努力做到校园和周边环境的进一步美化工作,改善安全状况,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净化育人环境。

学院还将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品牌,上层次。加强学生社团建设,鼓励和扶持学习型、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创建与发展。继续开展好食堂“光盘行动”等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另外,学院将从本科入手,抓好学风、教风和校风。在我们这样的新升本科院校,本科学生在学校具有排头兵的地位。所以,学院会安排最优秀的辅导员管理本科学生。在本科学生管理中,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促学风,逐渐形成良好的校风。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6

[关键词]经济管理学发展现状与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93-01

前言

伴随经济管理系的发展,我们在见证成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流中,教育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一切已有的成绩都只能说明过去。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激流勇进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因此,未来,既充满着希冀,又充满着挑战。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要继往开来,稳步发展,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一、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经济管理系现有经济学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分属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学科。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办这两个学科的比比皆是。要在众多的学校和学科中脱颖而出,需要自我定位准确,选好目标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办出自己特色。应用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各相关领域的理论、运行规律与管理的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基本改变了大学本科人才紧缺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如果不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充分就业,就会影响学院声誉,堵塞自己的发展道路。

贸易经济和市场营销方向侧重于经济贸易、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面临新的经济环境,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并且能够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

技术经济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新学科。当今世界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而对融技术和经济管理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方向侧重于经济与技术的结合,要加强学生的工科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能胜任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能对项目进行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决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的发展、结构、组织和管理理论的学科。产业经济学对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体制、运行机制、运行规律、组织管理、经济效益的研究,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起了重要作用。选择产业经济学作为主攻方向,还有利于经济学专业的深化和拓展。

经济管理是应用经济学专业的落脚点。经济管理涵盖广泛,既有经济分析与预测、社会经济调查、经济规划,又有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实际业务操作,需要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选择经济管理作为主攻方向,有利于人才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扬长避短的定位和目标市场的选择,能够使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专业办出特色,锻炼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术梯队,同时为专业的进一步拓宽,培育硕士点准备条件。会计学专业学科比较单一,定位简单,立足于培养“双师型”人才和中英文记账的“多面手”会计人才,并主要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师资,建立起学术梯队,争创硕士点方面下工夫。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从经济管理系的起点状况和目前的师资队伍结构及水平着眼,本科教育定位于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大类学科。按照国家教育部现行专业目录,经济学科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学学科则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我院经济管理系是在贸易经济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方向拓展是水到渠成的事。经济管理系现有会计学专业,向财务管理专业拓展也具备了一定条件。经济管理系目前还办有市场营销专科专业,且积累了4年的专科专业的办学条件,申办本科专业的条件业已成熟。具备了以上办学条件,向工商管理方向拓展也是有条件的。经过几年的运作,经济管理系已经拓宽了本科专业发展的空间。根据上述条件,我们初步设想,经济管理系未来十年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路为:稳步发展,控制规模,质量先行,兼顾效益。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经过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各院校的努力取得巨大的成绩;包括指导委员会和各院校的工程管理教育者均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技术活动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但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工程管理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与社会需求,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包括国外工程管理教育和工业发展的经验,现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毕业生去企业需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改革工程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深化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改革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教育方法的改革重点是增加学生对工程技术活动中所面临的实际管理问题的感性认识,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增加工程管理的现场教学。现在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均是从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的,对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问题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在学习中容易出现空对空的现象,结果是学习了大量的现代管理方法,但不知何时可以用得上以及如何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理想的办法是参与一个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探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解和评价有关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所面临问题的良好机会。

3、举办讲座。邀请工程管理专业专家参与高年级学生的研讨会,使学生有机会分享工程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工程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7

关于发展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国内林业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发展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此专业发展方向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专业老师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专业水平低下。

关键词:林业;发展;经济管理

1.如何快速壮大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1.1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林业经济管理学中还有很多的弊端。第一,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是一切专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专业没有师资就没有发展前景,熟话说好马配好鞍,同样的好的专业也要配备好的专业老师。但是我国大学都有的一大教学弊端就是对专业老师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领会到大学的灵魂在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管理学的发展。为了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我国经济管理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有关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计划经济管理的教学和研究,但是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模式更多的向工业方面发展,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大,国家非常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入驻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所以国家必须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增强和提升林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第二,专业内容太少涵盖面太窄。教学内容太陈旧,不能跟上时展的步骤,专业内容很是落伍。林业经济管理学缺少以经济为本位的教育改革来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的教育体系。同时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也缺少自己专业学科的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1.2处理林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的办法

为了全面改善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发展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第一,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力量,努力提高师资教学和科研能力,这就要大学引进其他国家的先进知识分子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帮助年轻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者到国外进行深造培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召开国际性的林业经济管理专业会议,促进和国际间的交流,开展学术专业研讨会,来提高我国大学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第二,建立完善的教师制度来约束,进而使得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快速提升。教师队伍要积极合作互相帮助,这样进步会更快。

2.结束语

林业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发展对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在此专业发展方向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专业老师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专业水平低下。为了快速的发展林业经济管理专业,国家和大学必须联合起来各尽职责来积极发展此专业。

参考文献

1、资源概念拓展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周德群当代经济科学1999-01-15

2、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基础黄英娜,张天柱,颜辉武环境保护2004-08-25

关于发展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创新发展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得出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

关键词:创新;发展;经济管理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弱化。一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比较弱化。企业领导对于员工的管理主要依据个人经验,有的领导对员工缺乏人性化关怀,这种随意性的管理让员工无所适从,不适应企业长期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要求,对员工缺乏岗位职业培训。有的企业对员工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奖励还依靠领导对其评价,这样就造成了员工与业绩的偏离,员工薪酬与福利偏低,就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得企业失去了经营活力。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中对人力资源观念滞后,缺乏合理开发人力资源,这样在动态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就变得迟缓。

2.企业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跟上时展的变化。然而,有的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上还是生产工艺或服务上,都没有结合互联网的特征进行改善。这样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低,就脱离了社会发展的方向。互联网能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也能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企业忽视了对信息技术的提升,就难以实现信息化的办公。还有的企业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与公关,这样就失去了低投入和高产出的效果。还有的企业没有重视网络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招聘,就难以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不能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还比较低,这样就不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3.企业还没构建知识经济的经济管理模式。在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要进行调整,构建健全的知识特征的管理体系,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社会这样的变化趋势,仍然坚持原有的管理模式,这样就不行满足复杂经济环境的管理新要求。对于缺乏知识特征的企业组织来说,就不能进行动态与开放式的经济活动,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不能依据规模效益来获得竞争优势,而是要考虑到消费需求的变化,要以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这样就要使企业重视生产工艺流程,精准把握终端市场的消费者的消费动向。但是,缺乏对知识经济环境的分析的企业,其生产决策与终端市场的消费者消费诉求相分离的格局。此外,知识经济也要求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创新力,要求企业技术与员工知识不断更新,但是,一些企业做不到这样的主动变革,就被市场所淘汰。

二、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因此,企业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采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构建良好的劳资关系。企业要为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构建学习型的组织,企业要保障员工的各项福利和权益。企业要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还应建立奖惩制度,这样才能在企业内部创造公平公正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更好地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也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应该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这样无形的文化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实现以人为本和柔性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2.增强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在信息时代,企业应加强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增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中创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的网络信息管理。企业应培养和引进具有较强信息技术的人才,提升企业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管理组织执行力,优化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网络信息化还能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业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构建知识型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当前,信息化加快了知识与技术的传递,使产业发展迅速。这样就必须促使企业构建知识型企业,采取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管理模式。企业要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给予员工尊重,通过提升组织团队的知识能力,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以知识经济为导向来改善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和优化企业运营流程的方式来提升企业对终端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加用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感知价值,企业应当通过建立终生学习式企业的方法来稳步提升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水平。

三、结语

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讨,得出在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才能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企业要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要能够提升技术水平,更好地整合资源和优化产业结构,这样才能在复杂和动态的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所处的行业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倾向于个性化、节能环保等诉求。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必须提高组织团队的学习能力,构建知识型的员工组织,提升企业对消费者消费动态的认识,更快和更好地调整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满足甚至引导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8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浪潮中,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优秀的员工是保证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制胜的关键要素,因此,如何进行现代人事管理是企业未来管理重点。加大对员工的关爱福利,提升员工职业归属感,营造舒适温馨的办公环境,设立公平有效的角逐机制,定期开设员工职业培训营,多方面提升现代人事管理质量,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知识经济;现代人事;管理措施

伴随着知识经济步伐加快,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已无法与时代保持同步,因此,为了适应行业的需要,协同企业的变革,企业建立知识经济下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本文首先分析知识经济与认识管理的内在联系,然后简述人事管理体制适应知识经济变革的必要性,接着详述新模式下管理工作的突破点,从而为企业的整体改革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策略。

一、知识经济与人事管理的内在联系

至现阶段,人们一共经历了三个经济时期,分别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农业经济是研究农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科学。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与前两者相比,知识经济的特殊性在于:(1)此形式的理论根基为知识和信息的形成、发展和使用;(2)此形式的依托高、静、尖产业以及知识密集型产业。其独有的特征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即:各类知识的积聚为知识经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们阅读、使用和传递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输出,不断更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人们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是时代变革中关键、核心的因素,在知识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微软公司是家喻户晓的知名企业,公司的员工数量约为几千人,经计算,其人均工作空间为5平方米左右,虽然微软公司的总资产量只是通用公司的5%,但是微软公司年均产值高达通用汽车公司年均总产值的4倍。由此可见,人才在公司的重要性。在现代知识经济下,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选聘符合企业目标、与企业文化一致的人才,如何设立福利待遇,保障人才的权利,如何管理人才工作,设立公平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如何开展人才技能提升培训业务,一系列人才管理工作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推进,知识经济下,企业应更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切实履行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和提升任务,从而紧跟国家、时代改革步伐。

二、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在过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常实行制度化的管理策略,以固定的模式和考核指标对员工实行考核,严格实行上班下班准时打卡制度,请病假调休假需经各领导、各部门层层审批签字机制等行政化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潮流的到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新经济体制下,强调以人为本,各项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均体现人情温暖,充分考虑人的特殊需求和基本需求,注重人才引进、培养、维系和能力提升。企业只有营造员工一家亲的理念,切实以人为本,为人着想理念,将企业人才牢牢凝聚在公司中,形成企业的人才财富,进而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进行人事管理中,企业很有必要提供岗位技能培训课、业务技能讲座等人才潜力开发课程,此培训机制,一方面减轻员工自身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公司专业实力。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公司不仅要重视人事管理体制的升级改进,还应协同企业的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物资部门等,实行公司整体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不断落实科学管理方式,提升公司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人事管理重点

新型体制下,如何做好人才管理是企业的首要任务。优秀人才的引进,人才的培训以及人才的维系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还可加强员工工作满意度。

1.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1960年提出两大理论,一是人力资本,二是人力资本理论,其中,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与技能等方面的总和,在基础基础上该学者提出人力资本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重要论点:第一,较之于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第二,提升与优化人口质量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内容,人力投资属于教育投资中重要内容。较之于物质等硬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值空间更为广泛,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人力属于一种极具潜力的资本。人力资本的主要特点是创造性与,作用是不仅可以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便于企业做出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于人力资本的划分,国内外的学者各有不同的方式,其中舒尔茨以此为根据自己所著的“应付非均衡能力的价值文章中指出,人类具有经济价值的五大能力,一是学习能力,二是工作能力,三是文娱体育活动能力,四创造能力,五是应对非均衡能力”。我国的著名学者李忠民将人类能力划分为四种类型:基础能力、开展特定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1990年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大致是42.2美元,而人力资本的占据了24.7美元左右,在美国的人均社会总财富中占据高达59%的比重。而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德国以及日本,他们的人力资本分别是15.3美元,31.6美元,47.9美元。自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数量与劳动力质量相比,前者的增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贡献率更高。然而,直到20世纪末期,以上情况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本不断的增长,而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1978年至1995年间为2.4%,而后下降至1.0%,预测今后的二十年劳动增长率依旧保持下降的趋势,然而,相比之下,人力资本增长率下降,但是依旧处于较高的增长率,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力资本属于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本的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不仅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应该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保障居民身体状况。在教育资源投入上,我国在基础教育政策推行现状下:首先,应加强中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国民整体教育层次,适应全球化战略需要,配药更多国际化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推行储备大量人才军;其次,我国应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针对高精尖行业,如:国防、医疗等,我国应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科研研究资金,实现尖端、核心领域的技术研发突破,提升我国整体实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最后,我国应加大单位员工培训力度。在互联网和物联网高速发杂的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员工为了适应时代变革,一方面,企业应该提供多种渠道,为员工提供知识技能提升的途径。如:将企业员工定期送往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加专业知识课程学习,通过定期汲取新知识养分,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员工应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主动更新知识库,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员工应该利用晚上或者周末的时间,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班或者虚拟课堂培训班,扩大员工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不做时代掉队人。

2.优化工作环境

知识经济下,企业有义务和责任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优质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地工作氛围,保证员工工作状态能够很好的发挥,工作过程可以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可通过如下几点,实现工作环境的优化创造。(1)建立双向选择制。将人才选入企业之初,企业采取透明、公平、合理的选拔过程,这对人才的吸引是至关重要的。在出啊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人为管控的随意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人才无法进入心意企业工作,这不仅埋没人才,也令企业丧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在知识经济体制下,科学合理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令人才和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实现了双赢的局面;(2)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人才评价体系的重要性,对于人才绩效的考核,通常是主观性、随意性居多,没有具体的细则框架描述,导致优秀人才无法得到奖励,削弱了他们的工作激情,从而离开企业。在新型模式下,企业应该融合互联网技术,设立一套智能人才管理评价系统进行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系统、科学的条款,对员工的行为逐一评分,定期考核,实现企业内部竞争机制,加强员工技术技能提升意识,为企业中高层输送人才,强化企业管理实力,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现创收。

3.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引入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热情。诸多实例证明,企业设立科学的竞争制度,一方面,引导员工树立危机意识。竞争制度可促使企业员工主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力度,提升自身技能实力,从而与其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所匹配,不被淘汰;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竞争制度的确立,能客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岗位责任感和归属感。

4.确立人才保障制度

优秀人才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为企业利润的创造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在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时,不仅要考虑如何吸引人才进入公司,更应思考如何将优秀人才留在公司,防止人才外流。因此,企业很有必要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从精神和物质层面为优秀人才提供保障,向他们提供归属感,为他们生活琐事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制度,也是企业的一面招牌,同时吸引着企业外部人才到企业任职。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融合互联网等科技新技术,建立企业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职责之一。企业要实现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化、新型模式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不仅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主动变革,也需要企业政策的相关扶持,还需要国家提供一个宏观变革的大背景。通过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优化工作环境、建立科学的竞争制度和确立人才保障制度,完善企业人事管理结构,提升人事管理质量,明晰人事管理流程,合理评价人事管理结果。全流程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从“引人才”到“留人才”,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管理建议,结合互联网发展,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人才管理方式,从而保障企业人力资源实力,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实现企业利润增长。

参考文献:

[1]范静如.浅谈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中外企业家,2016,04:178+185.

[2]马红波.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04:64-65.

[3]王韦韦,裴钦.小议知识经济视野中的现代人事管理[J].商,2016,07:21.

[4]张冰英.论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赤子(上中旬),2014,23:252.

[5]程勇.探析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事管理的转变[J].人才资源开发,2015,22:75-76.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9

关键词:会计人才;会计职能;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6C-0093-03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运行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经济形态的深度变革和商业环境的日益复杂,会计职能正在由单一的财务管理向经济运行发展的全程管理渗透,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高校作为社会经济建设各类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在会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总体上看,目前会计人才职业能力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仍较突出。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会计服务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竞争能力的会计人才,是当前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发展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职业竞争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要是财务会计,基本职能主要是会计核算职能和会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外部单位与本单位的部门与个人,职能定位为“记录经济活动信息,反映内部运营价值、处理与外部经济往来等”,会计的核算与监督主要是事后的核算与监督,与本单位经营运行效率效益基本无关,工作程序较为呆板和程式化,在单位是一个既不可缺少、作用又不太突出的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不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经济全球化,国家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经济关联度和依赖度不断增强,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相互交融,新兴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经济组织形式的不断变革,市场竞争全面加剧,商业环境日益复杂。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加之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增强,以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经济发展新趋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效益、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成为从政府到各类经济组织的必然追求。社会经济形态和商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客观上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会计制度不断变迁,会计准则不断增加并复杂化,会计职能不断拓展,从而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全面参与到国际资本逐鹿和国际市场竞争之中。但受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复苏进程缓慢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内经济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增长方式弊端逐渐凸显,高科技产业弱小,许多产业缺乏核心技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人口红利渐趋消失,实体经济成本持续增加,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日渐缩小,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增速持续下滑,国际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要改变这一状况,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经营机制转换、商业模式创新、提高资源配置和资源转化的效率效能、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进而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提效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现代会计的管理和调控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措施之一。

实践表明,当今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其核算与监督职能已从过去事后的核算与监督拓展到事前与事中并参与到管理之中,在帮助政府和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合理分配资源、有效管控预算和运营成本、提高资源转化的效率效能、科学评价绩效、提升社会价值创造力等方面正在展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职能正在由单一的单位财务状况反映和财务管理向单位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价值链管理、营运资本管理、跨国跨区域跨行业投资管理等融财务与管理为一体的复合型现代会计方向发展。随着会计业务处理的计算机化,在大数据和网络化的支撑下,会计信息处理和反映实现了实时、动态、集中和透明,会计信息融合于政府和企业整体信息化系统之中,使得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会计信息成为现代市场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和生产经营决策依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推动会计职能由经济核算到参与经济管理决策的转变创造了条件,会计职能逐步与其他经营管理职能相互渗透,已从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深化为会计反映与控制,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区域或单位资源配置效果和效率及领导层管理经济与调控经济的能力水平。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会计职能从单纯具有技术和技能属性逐步兼有了管理属性,其功能也从一个内部的静态经济数字与信息的记录和反映工具,转向为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外部性的包括内部经济信息记录和大环境经济态势反映,并为生产和经营管理从决策到实施全程提供服务的管理工具。会计定位也从简单的记录价值转变为全面综合单位内部和市场信息,以创造价值为基础,以创新盈利模式为导向、以服务单位内部战略规划、决策、控制、评价为目的,科学合理配置人财物包括技术等资源并监控各环节的实施运行等,会计工作进入与单位经营效率效益密切相关的复杂状态,对会计人员除了要求掌握会计和财务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结合内外部经济信息参与单位战略管理和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职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参与单位经营决策的能力。即从财务角度对单位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支持。如单位领导层提出某项发展战略,作为财会人员要能够围绕这一目标,从市场、投资、筹资、资源配置、税务筹划乃至并购、资产置换等方面为经营决策层提供科学的、量化的经济信息决策依据,以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参与单位内部有关管理制度的设计能力。即基于财务角度对有效提高单位资源配置和转化效率效能管理水平的相关制度设计能力。如预算编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责任制度、绩效评价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薪酬分配制度、股权结构与配置制度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损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优势。

三是具有较强的业务预算能力。财务预算虽然是为业务目标服务的,但财务预算一般是依据历史数据所做,实践中与实际市场变化和业务安排会有一定的脱节,而业务预算要依据业务目标,综合产品竞争力、成本、收入转化率和市场费用等因素,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会计知识与其他经济知识融合的通用能力。

四是具备一定的经营风险防控能力。即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能够利用平时掌握和积累的内外部经济信息,对本单位运营中可能遇到或出现的各类经济风险有及时察觉、识别、规避、管理和调控的能力,保证单位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健康运营和发展,而不至于因意外或突发事件遭受重创或提前倒下。

五是辅助单位战略实施的能力。即立足于财务支持的角度推进单位既定战略实施的能力,如资本运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调整与控制能力、与各方面的沟通能力等,以保障单位战略目标在实施中与内部各职能目标的协调一致,有效管控单位战略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市场、运营、法律等方面的财务风险。

六是价值创造能力。即在单位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构建中,能够从财务的角度提供有效支持的能力,如领导层决策所需要的内外部经济信息情况包括科学的分析,实施的流程设计、运营成本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防控预案、绩效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财会服务。

七是信息化系统运用操作能力。现代经济发展和科学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产业、财务、网络”三要素组合已成为经济运行的最基本方式,作为现代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对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实操能力和一定的业务软件编制能力,才能保证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提升会计专业培养人才职业竞争能力的路径思考

之所以当前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出现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问题,据笔者向一些已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专业学生和熟识的企业管理者的调查汇总,主要是因为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在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革对会计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包括职业道德需求存在着明显脱节。如现在高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没有根据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业务需要更多的职业技能这一特点安排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仍然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传输,以众多的专业课程为主,重复性较高,有关人文课程很少甚至没有,而会计实践课程设置内容相对简单且多流于形式,使学生面对复杂的会计环境实务操作能力训练严重不足,尤其对会计专业与经管类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式教育重视不够,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导致所培养会计人才走上社会后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创造价值的职业能力远远不足。

提升会计专业培养的会计人才职业竞争能力,首先,要更新会计教育理念,要根据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变革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要和要求,转变当前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仍以单纯重视专业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理念,确立会计人才既要具备较多的会计专业知识、同时也兼备相关学科知识、以着重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会计学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会计学知识的教授,也要重视会计专业与其他相关经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教育,另外还要重视与注册会计师和国际有关会计教育课程内容衔接。要努力推进会计专业教育向经济、管理、法律等领域的延伸,使所培养的会计人才具备全新的、完整的、系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知识结构的通用性,引导和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以应对复杂的职业需求。

其次,在教育途径上,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政府和各类经济实体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客观要求及对会计职能的新要求。即现代会计不仅要为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经济财务信息,还要具备利用内外部经济财务信息对单位经营活动进行规划、预测、管理与控制的能力,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提高单位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此,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应确立财务、业务、信息化一体化的教育思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经济事项与会计环境相结合,梳理整合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体系,科学地安排各类课程,为学生构建完备、系统、综合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体系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第三,在职业能力培养上,要围绕现代会计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度和自我学习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引领单位创造价值能力这一目标,推进会计教育制度改革,以市场对会计职业的能力素质需求为导向,建设完整的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应注意专业知识的传输与能力训练的整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即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各项核算、凭证填制、登记账簿、科学建账、编制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资产清查、税金缴纳、实务审计、处理现金和银行业务等;通过关联经济学科知识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如金融学、财政学、审计学、统计学、预测学、目标管理学及国内外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与业务知识等,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适时、适地、适宜地进行会计处理,善于以新的思路处理和解决复杂商业环境下出现的各类财务问题;通过有关社会学科知识学习,如宏观政治和经济形势、管理学、商务礼仪、口才训练等,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与各方面、各层次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人的沟通、协调,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保障工作的畅顺和目标的实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系统处理各项会计业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应用效率并实时开发新的会计信息,为领导科学决策和提高单位运营效率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服务。

第四,在教学方式上,要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开发锻炼。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仅是重视学生会计基本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要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在会计各类项目核算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相关制度设计能力、应付复杂商业环境下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参与管理决策和战略引领能力。为此,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应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总体上注意教学计划的系统性,过程上将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成模块化学习单元,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计划,将所需学习的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衔接起来,循序递进,使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在不同的情景下完成。如专业理论、实际项目、任务和案例等,选择各类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同时将分散在每门专业课中的实验或实训,按阶段整合为综合技能实验或实训,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使教学贴近实际,使学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学会开展并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在职业能力训练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第五,在基本职业素质的教育上,不仅要重视会计人才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会计人才应有的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诚信教育和会计价值教育。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职能不断拓展,在单位中已从过去的配角转换为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中心角色,掌握大量经济、经营、运营状况、资金存贷、现金流量、负债、股权配置等核心秘密,一旦泄露会给单位造成损失和引发混乱。另外,会计活动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着各种职业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能以掌握的经济秘密为个人或他人谋私利;履职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能为满足特定的个人、集团利益需要或因个人或领导偏见影响而扭曲会计信息和违规处理会计业务;在不违反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与财经纪律的前提下,能妥善处理发生的各类经济业务问题和有关会计科目包括合理避税等。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些素质主要有诚信品质、客观公正品质、保守秘密品质、职业谨慎品质等。因此应注意开设有关政治经济和人文修养与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与职业信仰。

第六,要大力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学中最关键的因素,会计教育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式的实践、各项管理机制的运行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首先应重视改变目前大部分会计学教师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状况,制定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或参加社会实践,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教学内容编制教学案例,将真实的会计业务展现到课堂,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建立会计学教师在实务单位挂职锻炼或适当兼职的制度,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基础条件;建立教师定期学习进修制度,加强教师的继续学习教育,保持教师在本学科上的前沿性培育前瞻性,提升会计师资队伍素质;建立对教师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制度,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和不断提高;建立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和外籍教师参与教学的制度,帮助学校师生开阔视野、及时接触国内外前沿会计实践和观点,以强化学生对会计业务的理解。

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和2015年科研项目会计专业职业竞争能力提升研究课题项目号《YB141502》。

参考文献:

[1]张妙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创办财务公司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2]郑普,王广立.高职会计专业“企业进课堂”实践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6,(15).

[3]杨军花.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新经济,2015,(Z2).

[4]李丹,齐励.试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2+1”模式的再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4,(5).

[5]王皑雪.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3,(19).

[6]唐海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现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0).

[7]刘苗.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时代金融,2013,(2).

[8]史新浩,周志红.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3,(5).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策略

由于水利建筑工程设计领域非常广,工期长,同时工程量大而复杂,因此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十分艰巨的。所以,要想改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就应该做到依照实际情况更新管理观念,贯彻落实管理制度的同时要保证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监督过程的有序完整,只有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够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1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整个水利工程的项目施工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水平不光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进行,还会对工程对应的企业以及相关部门有所影响。一般情况下,一个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都是有一整支专业的机构或是企业承包的,也就是说,一个项目管理工作是由第三方机构或是企业与投资方签订管理合同,并全权授权于该机构或企业。通过专业的团队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专业的团队在签订协议之后,通过专业的管理手段,以保证质量安全、降低成本、提升水利工程项目效益为宗旨进行管理工作。专业的项目施工管理是一个水利工程中质量的保障,所谓术业有专攻,对于管理也是一样。一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涉及领域极广,单纯的水利工程企业以及进行管理很难做到全面。因此,通过专门的团队,对项目施工的工程进度、施工准备工作、项目的采购工作、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施工前后的各种检测等,对于水利工程影响极大的比较琐碎的事务进行合理地、有规划地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将管理工作做到全面而统一,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一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将整个工程始终连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施工现场将是极度混杂的,同时,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如果无法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没办法在施工现场对整个施工进程进行合理调控。因此,项目管理工作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一种保障,一种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的必须“装备”。

2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管理创新策略

2.1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创新意识。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一个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就应当提升管理工作效益。随着时代的进步,任何事务都要求以新制胜,也就是说,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应该追求创新,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首先清楚一点的是,创新的理念应该来源于市场需求,不应该盲目创新,主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为主要原则进行创新。一个专业团队的管理工作应当从上至下地进行全面升级,强化人才专业管理素养,提升团队协作,真正地在实践中寻求最有效科学的管理策略。

2.2管理机制要完善。只有管理机制制定的切实可行又科学合理,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更高水平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制度不光是从管理制度本身出发,还要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管制,一个健全的施工管理组织少不了明智又能干的员工。首先,应该明确管理组织的管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管理就是管而调理,如果像是无头苍蝇乱撞只会越管越乱,因此,制定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是前提。其次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是必要的,激发更多的人才为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管理工作进行中,采用民主参与的方式来提升整体的决策能力,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危险的发生率。最后,以提升企业经济收益为原则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效率才会越来越高。

2.3加强施工计划管理。做任何事情任何工程都要做到有条理,有计划,只有进行了周密的计划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周密计划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也是如此。通过加强计划管理,对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我们必须周密的,科学的,严谨的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对施工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对于每一段都有好的计划去指导,这也是避免施工混乱造成不必要麻烦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混凝土浇筑仓号准备中,一些管路、线路、埋件等事先未安排好,待到浇筑完后才发现,为时已晚,小的方面可以补打、补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2.4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完善施工工艺。技术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是工程公共与否的关键。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这就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保管。不断的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提高技术本身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的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另外,要非常重视技术管理中的技术开发,在施工过程中一味按照老的旧的技术,这种不创新的观念势必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我们要不断的提升技术水平和技术管理水平,让水利水电工程得以顺利的进行。

2.5强化质量管理,保障安全。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如此。如果工程的质量不好,一切问题都免谈。因此,在水利水电施工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和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安全。对于企业来讲,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才能让施工顺利进行。

2.6抓好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好的经济实力就要求施工单位和企业必须抓好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

2.7施工进度管理工作。在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内容:建立施工进度管理责任制,强化进度管理工作,优化施工方案、提高工程参与各方协调性,配制先进施工设备,采取相应的施工进度保障措施,保证施工进度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重视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开始前,做好测量定位、材料进场和设备调配等准备工作,方便施工开展。控制工程竣工阶段的结算管理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

3结论

综上所述,不断地强化施工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管理制度的实施度,优化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才能让水利工程的建设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好的水利工程会很大程度地影响经济发展。可见,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建设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龙军,原发,曹天强等.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9-91.

[2]王丽娟,史玉强.浅议市级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J].科技风,2010(24):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