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相关工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00:11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1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积极性;解决对策

一、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态度及其原因分析

结合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现状特点,分析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事不利索,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自己所应承担的任务;二是存在大量的消极情绪,有很多的牢骚意见。三是业务能力不强,不熟悉自身分内的工作,造成工作质量低下,错误多;四是做事不主动,缺乏必要的探索精神。对于领导没有交代的事情,往往不会主动去做,也不能积极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难题;五是服务态度不好,在为学校的师生、院系服务的过程中,欠缺应有的工作热情。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些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内在素养所致,有的则是由岗位特点造成,一般来说,综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大锅饭”的管理方式影响了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在具体的高校管理中,往往难以采用合理的方式,存在“大锅饭”或“准大锅饭”式管理模式,干多、干好和报酬、奖金、荣誉并没有多大联系,使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

2.开展的具体事务比较多,研究工作非常少。行政人员每天被各种琐碎事务缠身,没有过多时间来思考,不利于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造成行政人t成就感比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3.行政人员往往没有相关的学习培训机会,不利于自身视野的开阔以及能力的提升。由于各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行政人员的学习培训交流机会并不多,这就会造成工作人员对于自身领域的知识信息发展不及时,缺乏必要的横向交流。

4.在部分高校的管理中,片面重视“教授治校”的理念。让不懂管理的教师进行行政管理工作,往往会造成对于下属比较严格,给予的批评和指责也比较多,而对于工作努力、表现优异的同志,却常常忘记表扬。

二、解决对策思考

在开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如何通过有效措施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该考虑多方面的问题。在当前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加强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发展,重视充分发挥人文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进一步加强团队文化建设,大力发扬合作精神。在具体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都是通过部门形式开展,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好相关人员团队精神的作用。应该让管理人员明确团队的含义,进一步明确价值观和团队目标,确立每个人的近期以及远期目标,并积极宣传团队价值观,要求各个成员各负其责,建立通畅的信息沟通交流渠道。

第二,进一步通过有效措施树立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对他们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行政管理人员是所在部门的主人,应该为学校各项工作负责,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发展。同时,还应该进一步调动应有的工作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主体意识,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积极的情绪下推动工作的开展。

第三,加强培训工作,切实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行政管理工作事务繁杂,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对于事业的追求和热爱,应该进一步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培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重视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第四,在行政管理中进一步发挥赏识管理的作用。结合管理学理念,在表扬、认可状态下工作,人们往往具有明显的积极情绪,会在后续的工作中投入更高的热情。同时,愉悦的心情也会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并有助于人们相关创造能力的提升。

第五,应该从人文关怀角度入手,做好情感关怀。除了工作方面的严格要求,领导还应该在生活上、精神上处处关心下属,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特点,结合个人的现状特点,从实际的家庭背景以及困难出发,尽量满足他们对于进步的各种需求,积极解决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放手让下属进行创新性的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尽管当前我国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高校的管理效能,应该借助人文管理的优势,不断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活力,快速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满足新时期高校快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2

一、企业行政管理内容概述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参与竞争并且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及客观要求。通常情况下,对企业行政管理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四点: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工作;控制工作。首先,计划工作,就是指在进行具体的企业行政管理之前制定好相应的计划,或者说相应的制度,对于企业的管理内容及目标进行明确。在对企业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必须把行政管理的内容及目的明确清楚,这样在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行政人员才能够准确找到相关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其次,组织工作,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企业正常运行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行政管理内容中的组织工作就是作为计划工作的承接部分,在对行政管理措施制定好相应的计划后,明确企业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对每一个工作都做好组织工作,即将具体任务分配到个人[1]。另外就是指挥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这一部分就是在对计划工作和组织工作完成后,对于相应的工作部分进行合理的指挥协调,旨在让企业的正常运行达到更加高效的目的。除此之外,控制工作也是作为企业行政管理内容的重要部分。控制工作其实是对于上一部分中的指挥工作而言,是对指挥工作进行合理有效地监督工作,当指挥工作出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时,就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保障整个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保持合理性和高效性。

二、目前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游击作风”非常普遍

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完全不按照企业行政管理相关规定中的管理条例、方法或者原则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主观意念下的“游击作风”,这是目前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普遍问题,即在对企业进行行政管理过程中缺乏严肃性。除此之外,对于企业中所制定的一些相关规章制度同样还是缺乏严谨性,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整个的企业行政管理都造成着一定的危害[2]。

2.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

国网电力检修公司作为国家企业与国家党政机关的关系甚为密切,因此在企业行政管理中不免会对国家党政机关单位的行政管理措施进行借鉴。但是,在目前的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许多的行政管理措施都是完全照搬国家党政机关单位,缺乏对于自身企业形势下的认识,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企业与机关单位的重要区别,结果使得企业无法按照正常的情况运行。再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但没有取得突破性,反而出现更多的形式主义和咬文嚼字的不利现象。

3.企业缺乏有效地行政管理体系

自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国家企业而言,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因此企业目前仍然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一些诸如文书档案管理及办公室管理等工作上,严重缺乏创新举措。除此之外,企业由于完全照搬国家党政机关单位的行政管理措施,使得企业中的一些对企业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工作效率高效的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反而丧失了话语权,从而使当前企业行政管理中的缺陷进一步放大。

4.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由于对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的任用不当,例如任用一些对企业相关业务不熟悉,缺乏相应的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导致其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不能有效地联系实际对企业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三、针对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创新措施

1.规范企业管理模式

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对于“游击作风”而言的。要想改变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游击作风”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例如,通过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制定合理、有效地行政体系和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上面,使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处于一种良性的工作状态[3]。除此之外,对于规定的相应生产任务要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从而提高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2.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为了提高企业正常运行的高效性,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保持者严谨的态度,确每一项创新措施都具有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特点,根据这些相应的特点来开展工作。除此之外,企业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必须明确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当中给自己灌输更多的能量。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帮助,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3.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在对企业构建合理行政管理体系时要注意其中包括权利体系、事务体系和技术体系这三个部分。根据这三个部分对相关的构建行政管理体系工作进行相应的展开工作,三个行政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要紧密相连,协调有效地工作。

4.工作的开展应该注重实际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要想落实到位,除了以上三点之外,注重实际工作的开展也同样显得非常重要。在制定相应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之后,要将其联系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及需要,灵活的进行行政管理。此外,还要对行政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评,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

四、结语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3

在我国,行政复议是与行政诉讼相结合的行政救济制度。它运用行政机关内部的层级监督关系,由上级机关纠正下级机关的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程序等方面的规定,与行政诉讼有所区别。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自身特有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弥补行政诉讼制度在给予相对人权利救济时的某些局限性,能够使相对人权利得到更直接、及时、全面的保护。因此,行政复议是一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法律制度。1999年4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复议法》(以下简称《复议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

众所周知,《复议法》与《行政复议条例》相比,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充分地考虑到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积极作用,扩大了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范围: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只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这些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都可以依法申请复议,在对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复议同时,如果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抽象行政行为不合法,还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申请。行政复议范围的扩大,提高了对公民权利保护的水平,是法制进步的要求,更是行政复议作为一种公民权利救济制度的独特价值的体现。

作为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行政复议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国务院《行政复议条件》颁布之前,就在一些法规中给予相对人行政复议权。现阶段,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给予相对人的复议范围与《复议法》中的规定是一致的,即凡是相对人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使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都可以依法提出复议。然而由于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下简称县级工商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所(以下简称工商所)之间的设置方式、权限划分和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省级以下)之间的设置方式、权限划分是不同的,故而,县级工商机关与其上级工商机关的复议范围也是不同的。那么,县级工商机关受理复议案件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即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时,县级工商机关对工商所作出的哪一些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受理,哪一些不可以受理呢?

按照现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工商所行使职权时有两种方式,一是上报县局、以局名义作出,二是直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毫无疑问,对工商所上报县局、以局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不服的,其复议机关依法是县级工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即地区级工商机关。然而,当工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相对人不服时,县级工商机关可不可以受理其复议申请?可以受理哪一些复议申请?这在实践和理论中,是存在争议的。

一种意见认为,工商所(站、队、分局等)是县级工商机关的派出机构,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工商所可以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因此,县级工商机关只能受理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提出的复议申请。如果工商所不是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即使以自己的名义作出了具体行政行为,复议机关也不应是县级工商机关。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局市场管理所在2000年1月20日,联合瑞安市城关镇城建监察中队管理无照经营的沙河底菜市场,拆除了部分摊位。沙河底居委会以我局市场管理所违法采取强制措施为由,于2000年2月向我局申请复议。复议期间,沙河底居委会又以我局违法采取强制措施为由,将我局作为被告,向瑞安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我局向法院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沙河底居委会既以市场管理所为复议被申请人向我局提出行政复议,同时又以同一理由在复议尚未终结期间将我局列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尽管无论是将我局或将市场所列为被告,诉讼结果可能相同,但沙河底居委会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复议法》的相关规定,滥用了诉权。瑞安市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根据现行法律,我局市场所不能以自己的名义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作为我局派出机构,其行政行为可以视为我局行政行为,因此我局受理沙河底居委会的复议申请本属错误,将我局列为被告没有什么不妥。应当指出,我局提出答辩理由后,瑞安市人民法院是相当重视的,经多次研究并经多方请示,才作出开庭审查的决定。因此,瑞安市人民法院的看法,代表了现阶段审判机关的普遍看法。

另一种意见认为,尽管工商所是县级工商机关的派出机构,尽管它行使的不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权,但只要它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而相对人不服提起行政复议的,县级工商机关都可以受理。理由是,我国建立和健全行政复议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越权执法本身就是违法行政行为的一种,所以,无论工商所行使了何种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只要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是以其名义作出的,行政复议机关理应是县级工商机关。当然,按照《复议法》的规定,相对人不服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派出机构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时,也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现阶段是实行垂直领导的,县级工商机关是地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直属机构,因此,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只能向县级工商机关提出。这样才是《复议法》的本意,符合法律的立法精神。以上述的沙河底居委会诉我局强制措施违法为例,尽管拆除摊拉不是我局市场管理所的权限范围,但既然市场所以自己的名义发出通告、并在市局未知的情况作出了拆除摊位的具体行政行为,那么,无论复议被申请人或者行政诉讼被告,都应该是市场所,而非我局。我局受理相对人的复议申请完全体现了《复议法》的立法精神。很难想象,假设我局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了国务院的具体行政行为,而相对人将朱镕基总理告上法庭是怎样的一番法律奇观。瑞安市人民法院的做法显然违背了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宗旨。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工商行政管理法规,除直接规定工商所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外,还有二种例外情形。一种如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所行政处罚职权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的:"下列处罚种类和幅度,经县(市、区)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这种原则上可以由工商所以自己的名义作出,但必须经过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机关为谁,实践中也是有不同看法的。一些人认为,派出机构与设立它的政府工作部门同属一个系统,且在行政关系上和业务关系上均存在密切的领导关系,为了防止部门保护主义,对该种行为提起行政复议,应当向县级工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县级工商机关依法批准工商所在一定种类和幅度内,可以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处罚时,往往采取抽象行政行为形式,即普遍授予下辖工商所都可以拥有这种权利。相对人不服此种行政处罚时,可以对县级工商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一并提出审查申请,但不能直接以县级工商机关为复议被申请人。其次,即使县级工商机关直接参与到具体行政行为中去,批准工商所可以就某个案件在一定种类和幅度内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处罚,也并不等于说,这个行政处罚是由县级工商机关决定的。从法律上来说,"决定"和"批准"是由本质区别的。"决定"意味着工商所在该项具体行政行为中丧失了决定权,也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作出。而在"批准"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第一,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仍是以工商所名义,而非工商局名义;第二,县级工商机关并没有对整个具体行政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只不过起着许可工商所某种建议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是原则性的、有局限性的,它并不排除对工商所的指导和监督功能。因此,相对人对这种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的复议机关,仍应是县级工商机关。

另外一种情形比较复杂。如《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第八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查处无照经营时,需要实施查封、扣押措施的,应当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决定",而第十六条规定:"本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所决定。但罚款一千元以上或者没收违法所得二千元以上的,应当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如果某工商所在查处无照经营时,既需要实施查封、扣押措施,又只对相对人给予一千元以下的罚款,行政复议机关到底为谁?我们认为,这种情形应分别而论:1、相对人只对工商所的行政处罚不服申请复议,那么行政复议机关显然只能是县级工商机关。2、相对人既不服行政处罚,也不服查封、扣押措施,但直到处罚决定作出后才提起行政复议的,我们认为,这种情形下,行政复议机关仍应是县级工商机关。因为,复议机关保护的是相对人的最终利益,工商所的行政处罚一旦被确认为违法或不当,那么,由查封、扣押措施造成的损失应当一并赔偿。如果查封、扣押措施没有违法或不当,而仅是工商所的行政处罚违法或不当的,显然,相对人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查封、扣押时,其合法权益并没有受到侵害,无论向哪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都意义不大。同时按照我国《复议法》规定,相对人申请复议时,一不能越级申请,二不能同时向两个部门申请,更不能向二个有层级关系的部门申请,三从维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完整性来说,也不应当将一个案子拆为两半。为充分体现《复议法》对相对人及时、便民、全面的保护原则,对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行政复议,由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是最适合的。3、如果相对人仅对查封、扣押措施不服,那么受理复议申请的机关应当是县级工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这与第二种情形中的查封、扣押措施应有所不同。尽管县级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实施查封、扣押措施都是为了实现工商所的行政处罚的目的,但相对人要求保护的标的显然不同。一种是相对人认为工商所的行政处罚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一种是相对人认为查封、扣押的措施侵害了其合法权益,两者具有明显区别。复议机关在受理复议申请时,不仅要充分掌握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还要充分考虑申请人的要求和目的。

行政复议是公民权利的一种救济手段,健全和完善行政复议制度,是推进依法行政的新的重大举措。理顺和明确县级工商机关的复议范围,必将进一步发挥我们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复议制度及时、便民、成本低等优越性。我们认为,尽管在实践和理论中,对县级工商机关的复议范围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和分歧,但是,县级工商机关可以受理相对人不服工商所以自己名义作出的一切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的行政复议申请,是符合法律的宗旨和精神的。只有这样,基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充分发挥其对下级机构的监督作用,确保规范执法,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4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的关联性

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都属于管理工作,但是存在一定区别,还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间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工作目标方面,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应用大量行政方法对目标行为进行管理,然后制定一系列相关要求,使其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教育为主的方法,使工作人员在内心深处理解该如何去做。在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利用行政命令进行治理,通过法律规章实施约束,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约束管理对象,但却难以使对象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因而还需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管理对象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帮助管理对象培养综合素质,然后主动遵守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间主要是激励与约束关系。另外,从工作效果实现方法的角度出发,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强制性与疏导性关系。而行政管理工作根本目的是使工作人员可以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规章办事,进而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展现强制性。然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据企业任务与工作人员的思想状况,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从而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有效激励人们奋进,主要体现为思想疏导与教育激励功能。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结合

(一)统一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目标

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结合,应该把两者目标进行统一。企业落实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而且思想政治工作亦如此。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目标进行统一,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方法的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与行政管理主要功能就是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两方面具备各自的特点,可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唯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实现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才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必须以思想教育作为出发点,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且要依据行为规范。大量实践表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计划管理和目标管理,就应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同步规划和同步开展等,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成企业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来有效提升企业思想政治的工作效率与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行政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当做指明灯

若是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以思想政治作为指明灯,就要将教育活动视为基础,针对工作人员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教育,并且通过学习企业文化等相关活动,向工作人员灌输思想。同时在企业的内部创建激励体系,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与道德修养,从而保证工作人员可以严格遵守企业相关行政管理体系,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

(四)依据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合理落实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管理主要包含了管理体系和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其中管理体制具体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应管理权限和管理归属等方面的设置。而管理机构是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部门,可以确保有效开展与落实思想政治工作。创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管理体系,是党领导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开展的主要内容。对此,企业应该将党的领导当做管理体系的核心,此时党委就能够及时与全方面了解状况,并且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与帮助,便于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五)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行政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教育,运用先进管理理论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大量事实证明,取得的效果相对良好。首先,培养参与意识,可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应用多种模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参与意识,从而加强与改进企业管理人员、被管理人员间的关系,有效克服因为难以了解管理人员意图与对策从而引发的不满情绪,并且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完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感。在原有激励对策的前提下,不断改进领导行为激励和关怀激励以及支持激励等相关激励对策。最后,积极开展多渠道和多模式的业务知识、文化等教育与培训,从而有效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

三、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结合时必须处理的问题

首先,实现思想政治和行政管理的有效结合一定要合理解决党政关系。若是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结合得不科学,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始终坚持两手抓的原则。如果仅仅强调一方面,就会造成企业改革发展严重失衡。同时党组织应该大力支持行政管理工作,行政领导必须加强对党性理念的认识,自觉把自己的行为纳入到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中。不管是处长或是党支部书记,必须建立全局理念,以统一目标作为基础,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之间的结合绝不可脱离企业经济核心。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单位,其任务就是尽量为消费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以及满意的产品,并且为国家创造大量资金。另外,企业性质与任务使企业的所有工作一定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作为核心来进行组织与开展,提升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思想政治、行政管理共同任务。对此,思想政治与行政管理一定要对目标进行统一,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

四、结束语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5

【关键词】行政单位预算管理

随着我国行政机构体制改革和财政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实施,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预算管理不足问题的认识,及时调整解决以促进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行政单位预算管理

(一)行政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概念

行政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指对单位的财政收支的规模、方向和构成进行预计和测算所进行的相关预算管理工作,是按照规定标准将行政单位年度财政收支分别开列计划,反映行政单位日后的财政收入来源和支出方向。部门预算是行政单位进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完成各项工作计划的重要保证。预算编制、执行和审核的正常有序进行是行政单位进行日常工作、达成计划目标的前提,也是预算工作的高效健康进行的保证。

(二)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

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中,预算资金来源于政府税收。然后根据平衡财权与事权的原则向各行政单位分配调拨预算资金。预算资金在行政单位的使用过程中,主要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以及维持行政单位的日常管理运作。行政单位日常管理运作的资金预算,也要根据事权与财权平衡原则,按国家税收与地方税收区分自身的单位隶属性,分别安排相应的资金预算。行政单位为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大的范畴中也属于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行政单位的这方面职能也要求有相应的资金预算来支持发展。随着我国行政单位的改革深化,对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要求也日渐增多。因此,这方面工作的相应行政单位资金预算管理也要更加重视,加大投入。

(三)行政单位资金预算的主要方向

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行政单位的职能安排综合统筹使用。主要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主,安排相应资金预算推动关系经济发展局势的相关问题解决。对关系民生的社会、环境、服务问题,加大投入和预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要求。

二、行政单位预算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一)预算法制建设工作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行政单位的改革发展,相关的法律部门依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制定和修改相关的预算法律制度,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近几年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形势社会问题的变化比较大,对政府行政单位的相关工作要求更高。与之相比,法律部门制定修改相关行政单位预算法律制度的工作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日益深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部门改革需要。

同时,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建设还需加强。我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相对脆弱,容易受外部因素和突发状况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中,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现实要求。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规范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和体系,切实执行规范合理的政府公共财政政策和制度,保证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合理,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政府各级行政单位大力推行部门预算管理方法,但是却没有相应完备的预算管理体制来监督约束和指导监管相应预算管理工作,容易引起预算管理工作的问题产生,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这种没有相应管理体制监督管理的部门预算,其工作成效有限,还可能阻碍行政单位正常职能的发挥。

此外,我国各级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难以协调,地方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和工作体系具有很强的区域、部门色彩。预算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协调统一,造成我国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难以进行,也容易带来不符合实际情况、难以适应工作需求的问题。

(二)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是发现解决相关预算管理问题、促进预算管理工作进步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预算管理工作实际效果制度措施。设计完善、执行到位的监督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行政单位预算工作中的问题,惩治违法行为以维护法律秩序,从而保障行政单位的财政预算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保持一致。

我国目前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在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和执行力度上都有待加强。除了要继续保持发挥相关政府权力部门的立法监督和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内部和外部监督,还要大力发展公众和社会媒体的监督作用,在必要时还应该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管。以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监管方式,规范监督行政部门预算管理的有效开展。同时,我国的监管机制中还存在监督执行力度不够,检查不全面,惩治不严格,对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在监督责任的分工明确上,还需要加强相关机制的制定,以规划清晰、责任明确地监管制度,落实好监管工作的执行总结和提高。

(三)对预算绩效管理不完善

1.预算绩效的评价机制建设滞后

经过多年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发展,我国在这方面的绩效评价机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绩效评价内容的设置不合理不全面,对绩效评价的作用效果不重视,在执行绩效评价时消极怠慢,不认真执行等问题,都需要加强相关的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建设发展。以完善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估预算绩效,促进预算工作的发展。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6

县级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管理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中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其工作对进一步提升起政府工作的宏观调控能力、合理安排其财政资源的统筹管理、完善社会相关公共服务工作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以浙江丽水为例,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其管理工作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县级财政管理;会计工作;基础管理工作

在我国政治体系编制体系中,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处于我国行政管理网络的末端。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县级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压力也随之上升。虽然国内很多县级财政部门已经对其自身管理工作进行了些许改进,但在其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

一、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工作编制以及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在我国包括丽水市的县级事业单位在内的很多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会计工作人员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国县级行政单位中会计工作编制较为紧张,员工数量不足。因此部分单位无法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工作体系,其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也普遍较低,多数相关部门都会录用一些不具备上岗资格的财务工作人员,完成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还会因为其人力资源编制有限,将出纳与会计两个工作岗位进行合并,形成项目串岗,甚至还有些单位会将其会计工作和出纳工作委托给其他与之无关的部门,并频繁变动其人事安排[1]。这种财务工作的管理模式轻则会造成其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下降,重则会导致起整体工作出现混乱,对其单位财务工作安全造成威胁。

2.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性县级行政单位中会计核算工作缺乏规范,也是其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实际核算工作中,会计对各项财务收支项目分化不明,导致各项财务工作规划出现混乱。其财务工作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会计工作人员无法规范化使用会计报表、总账计算能力存在不足、明细账目与实际情况不符等方面。甚至在部分会计工作能力较差的单位中,还会出现账目金额凭证与资金收支票据内容不符的情况。此外,在单位招待费用、出差工作差旅费用等项目中财务计算工作出现问题出现的最为频繁。同时,拖延账务处理工作、对资金支出的原始票据合法性的审核不够严密、报销单据的内容填写不全、支收费用分类工作没有按照标准进行等问题也经常出现[2]。这种财务工作问题一般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部分单位希望能够通过财务工作技巧规避相关财务审计工作而刻意为之。而另一种则是因为起会计工作能力确实存在不足,导致相关财政管理工作混乱。相比起来,前者的行为性质较为恶劣,甚至会出于不良目的将各种不正当支出划入工作支出项目中,进而造成其财务收支情况严重失衡。

二、提升县级行政单位会计管理工作质量的具体方法思考

1.实行会计工作记账模式这对现阶段我国会计工作人员编制不足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可是尝试在不改变现有资金持有人与使用权、管理权的条件下,实行通过县级财政工作部门统一管理的记账工作。其工作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完成:(1)建立工作集中核算管理模式,以此完成相关单位的记账工作,通过财政部门对其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完成融账记账工作与监管工作合二为一的管理体制。例如,丽水市的县级事业单位在对这种集中核算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后,在自身会计管理工作中也根据其实际情况在部分会计工作内容中尝试进行核算管理。其结果证明,这一行为,确实在一定程度又优化了浙江丽水的县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2)通过政府的购买行为完成相关公共服务工作,相关财政工作单位需要以招标方式招入具备记账工作能力的相关中介财务管理单位完成账目管理工作,同时,安排单位内部财务工作者对其进行监管。丽水市的县级事业单位拥有比较敏锐的工作改进意识,其相关管理人员在对自身单位会计人力资源分配进行分析后,在个别人力安排相对紧张的部门采用了这种通过招标外部人员完成会计工作的方法,解决了其单位中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3)建立单位内部会计记账工作管理机构,从单位内部抽调或者直接从外部招聘具备相关工作资格的专业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会计记账工作。在工作中,应当始终贯彻循序渐进和科学化管理的工作发展理念。丽水市的县级事业单位也研究过上述方法是否适合应用于自身单位中,并在单位中尝试建立小规模记账管理部门。其结果表明,这一会计工作方法也能够在单位中发挥作用,但对于丽水市的县级事业单位而言,还是建立招标模式协助其财务管理部门完成会计工作其性价比更高。

2.建立会计管理工作的安全监管体制目前国内部分县级财政管理部门还无法应用会计记账这一财务管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应该构建会计工作委派管理机制。这种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政府财务部门向其行政事业单位派遣会计工作人员,而自身财政部门则担任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县级财政事业单位需要直接从社会人力资源中挑选符合此项工作会计工作人员,而相关人员编制与费用支出等工作项目则交由内部财政管理部门完成。在进行工作时,起委派的会计需要在政府部门中常驻,并由内部财政部门对其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和工作绩效考核。同时,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进行委派会计工作考核,并认真完成相关考核内容的记录工作。应用这一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应用单位定时开展财务工作交流会议,并以这种方式了解单位中委派会计的具体财务工作情况。此外,委派会计工作应该采用定期轮岗工作制度,其轮岗周期设置在一年或两年为佳。

三、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是国家的命脉所在,而县级行政单位作为我国行政管理终端必须保障自身会计管理工作能够达到相关标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旗下相关部门对其工作的支持。而建立完整的会计管理工作体系则完成整体财政工作的先决条件。在此,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维方向,进而为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吴建梅.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4,(5):44-46.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7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在对国内各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时,发现许多单位明显存在着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的现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表现为一些零碎的小额办公用品以及固定使用不进入流通的固定器械与技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往往不容易产生明显而直接的经济收益,这就使得许多单位对固定资产这一块缺乏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高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高的情况下,许多下属部门与工作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就常常偏向形式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认真态度。这些现象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令人意想不到的固定资产流失。

(二)缺乏完善的工作体系与监管机制

在现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往往都缺乏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与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出现了许多漏洞与浪费的现象,对工作人员而言,更会助长工作人员随意且又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具体说来,许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采用的都是一些较为单一且不够合理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组建起来的工作体系存在着数据准确度低下且账目混乱等严重的工作缺陷。在对具体的办公用品等物资的购置清理中往往不重视及时登记,这样的漏洞都是错账乱账的出现来源。另外,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监管制度,这不仅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风气,还会给一些不良行为带来可乘之机。

(三)固定资产管理账目真实度不高

由于缺乏严格的审核与清算,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往往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许多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人员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概念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导致固定资产账目错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界定不清更会导致许多资源的重复登记或是缺乏登记,这些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严重浪费,也使得固定资产不能在需要的地方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在这些错误出现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本应及时核对账目与纠正错误,可由于对于固定资产重视度的缺乏,许多工作人员采取谎报与编纂的方式蒙混过关,敷衍工作,这更加加重了固定资产管理账目真实度不高的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行使相关职权的基础,其存在对于保障社会的稳定运行有重要作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其中的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要想完全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职能,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来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明确固定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要程度,研究固定资产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从整个单位的高度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使固定资产在相关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并将相关效果进行研究,这对于发现固定资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能够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二)完善工作体系与监管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长期存在着相关的管理体系和监管机制不完善的问题,这对于实际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使用相关的固定资产来完成单位中的工作不利,因此需要其中存在的管理体制不专业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完善。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地对单位中的财务进行有效地管理,使单位能够更加合理地对相关资产进行分配和使用,并可以对使用和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进行监督和解决。首先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实际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统计,明确相关购置、使用以及维护和报废等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具体信息,并根据相关信息来制定对单位中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案,合理地安排单位中的固定资产至各个部门并根据部门职权以及重要程度来合理调整其中的固定资产的种类及数量,避免发生固定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的浪费问题。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及使用等过程进行严格地监管进而避免在相关过程中发生的不规范现象,也需要对固定资产的自身情况进行监管来对其数量、性质以及损耗情况等详细记录,控制固定资产在实际工作中合理使用。

(三)组织工作人员

进行教育培训过相关的工作人员培训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能力以及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并体现在实际的相关工作当中,真正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并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和社会的共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素养不高的问题,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相关职能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培训,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需要加强对使用固定资产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避免因为工作人员使用不规范而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间接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是阻碍相关工作开展的不利情形,同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更好地在单位中发挥相关作用。其次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人员的培训,提升这类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合理分配相关的固定资产至每个部门,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与自我监督的相关培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来。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8

1、优化管理机制

除了充分应用网络管理技术之外,将行政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也是快速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从人治至法治的演变过程,相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社会巨大进步的标志。然而高校行政管理机制的优化也亦如此,为了将高校行政管理机制进行科学化发展,也必须按照法律和法规进行治理学校。相关的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在进行实行管理权力的时候,务必根据校规以及法规,将行政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尽可能完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一项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学校计划规定的行政管理目的。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引进更多的竞争机制,同时将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优化,才能把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和调动,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进度。例如:积极向社会公开招聘或者是考试,将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人才,以及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强的人才等,进行吸收于对应岗位上,这样能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结构进行最大程度的完善和优化。在高校行政决策任免相关的领导、人事当中,可以进行建议或者提倡公开选拔,实施竞争应聘上岗,将传统的论资排辈的规定进行废除掉,从而创建“通过能力的强弱进行取决职位的高低”的用人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用人机制的建立,务必经过合法化以及章程化,并且不能经常进行改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当中吸入更多的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同时激励了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者和行政领导等,更加积极的去学习和努力,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从而给予高校行政管理进行科学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奉献。

2、加强创新意识

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职能的创新意识。高校不仅要树立严格谨慎的工作作风,而且也要将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即保留与经过历史检验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将传统的思维进行打破,建立良好的创新思维方式,从而革新相关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理念。为了减少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行程中的弯路,需要将传统的管理理念转变成服务与引导的充分融合,将为师生提供的全方位服务程度以及管理手段等进行最大化的提高,进而把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达到最佳的状态。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行政部门间的团结、协作和竞争等精神,让他们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以及支持、鼓励,并共同完成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3、增强服务意识

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存在行政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思想水平等因素。所以,高等院校中的行政部门应该将科学发展观进行全面落实,并充分运用于行政管理工作里,始终遵守“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从而增强服务意识。与此同时,相关的行政管理者,需要与学校的发展共进步伐,本职的工作必须做好,同时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修养与高度的工作责任,加强创新观念。然而对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可以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例如:可以适当安排行政管理工作者至兄弟院校进行学习和调研,或者派遣一些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到国外进修;进行邀请一些社会著名专家或学者,在学校内开展相关专业的讲座,并积极组织和鼓励行政管理工作者主动参与;在每一段时间内进行开展相关专业管理知识的学习等。此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按照个人职位的不同需求,进行完善自我、主动学习,增强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将自己狭隘的知识面进行进一步扩大化,针对在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独立的进行有效解决等。只有这样才能将自身的服务意识进行提高,从而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提供更多的贡献。

二、总结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9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机构的设立: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加快平潭在经济、社会、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争取率先取得突破,为我国新时期深化改革发挥示范作用。”[1]因此,平潭综合实验区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机构,建立起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扁平、运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为平潭开发开放提供组织保障。”[1]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如何在平潭构建有利于开发和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两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一是实验区区域和平潭县所辖区域重叠,如何设计管理架构,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率;二是行政区域未调整前,如何处理好实验区与福州市的关系。因此,在平潭县建制还存在、行政区域调整需要一个过程的背景下,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总体思路是以两步走实现“区县合一”:“第一步,在开发建设阶段,参照经济开发区的做法,设立实验区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开发建设工作,同时保留平潭县建制;第二步,根据实验区发展建设情况,逐步实行区县合一体制。”[1]根据上述思路,2010年9月,福建省委、省政府下发通知,批准了《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体制方案》。该方案明确将平潭县划归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同时设立党工委、管委会、纪工委,分别作为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的派出机构。另外,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下称管委会)设立办公室、经济发展局、环境与国土资源局、交通与建设局等机构,分别对应指导平潭县相关工作部门;平潭县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等省以下垂直单位,直接由省直单位垂直管理,不再由福州市管理;实行双重管理的县国土资源局等部门,明确由省国土资源厅直接协管,不再由福州市协管。此后,又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公安局;设立福建省监察厅驻平潭综合实验区行政监察专员办公室,作为省监察厅派出机构,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纪工委合署办公;设立福建省审计厅驻平潭综合实验区办事处,为省审计厅的派出机构[1]。目前,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四级架构:第一级是省政府;第二级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及其工作部门;第三级是平潭县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第四级是平潭县所属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法律性质:按照中央编办的批准文件,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为省政府派出机构。福建省委、省政府也是将管委会定位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②。但是,法律上并无“政府派出机构”的地位。对该机构的性质,应如何理解呢?

1.管委会应认定为政府派出机关

根据地方组织法,所谓“派出机构”,是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代表该设立机构管理行政区域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2]也就是说,派出机构是政府部门的派出单位,不是政府派出的。通说将地方政府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设立机关管理该行政区域内各项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认定为“派出机关”,具体有三类:作为省级政府派出机关的行政公署,作为县政府派出机关的区公所和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对此,具体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第68条,该条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因此,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作为省政府派出的单位,应理解为“派出机关”。

2.存在的争议

当然,将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定位为“派出机关”,可能引发两方面争议:一方面,这个机构被称为“管委会”,而非“行政公署”,将其定义为派出机关于法无据。有人认为,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只有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三种,管理委员会没有得到地方组织法的确认。事实上,“行政公署”的提法出现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其第42条第1款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行政公署,作为它的派出机关。”该法历经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多次修改。在1986年修订时,上述第42条被改为第59条,第1款修改为:“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也就是删除了“行政公署”的提法,至今也仍是如此规定。换言之,现行地方组织法里没有限制省级政府的“派出机关”只能是“行政公署”。更何况,“作为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型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现有体制进行创新并无不妥”,管委会这种形式“在探索开发区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将其界定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关是对实践经验和规律的总结,通过修改法律确认改革的成果就可解决此问题。”[3]另一方面则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审批程序。有人认为,按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省政府派出机构应当经“国务院”批准。事实上,国务院在2011年11月批准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后,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也就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作出批复。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对于机构的批复可以视为管委会成立的依据,已经履行了法定程序。

3.基本职能

作为派出机关,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实质上代表省政府对平潭县区域内的一定事务进行管理。目前,省政府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职责包括:负责探索和实践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体制、机制,负责制订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投资、国土资源、建设、交通、环保、经济贸易等行政管理,承担有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也就是说,在这些管理领域内,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代表省政府进行管理,并独立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涉及平潭的行政复议管辖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确定的管辖原则,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四级架构中,对省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平潭县所属各乡镇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平潭县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这些都比较好确定。目前可能出现的争议主要是因“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而产生的四类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第一,不服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第二,不服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第三,不服平潭县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第四,不服平潭县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以下分别加以探讨:

(一)不服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

对于省政府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产生的行政争议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最初是不明确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出台前,大家都把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视同为“设区市政府”来看待。因此,1999年10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15条第1项规定:“对本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机关、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按照下列规定申请行政复议:(一)对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关的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从法律上承认了“派出机关”在行政复议制度中类似“一级政府”的地位。根据上述规定,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行为不服的,可以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体制方案的通知》(闽委办〔2010〕74号)正是依据此条明确规定:“以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为复议被申请人的案件,由省人民政府管辖”。

(二)不服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

虽然地方组织法里没有规定,但在实践中政府派出机关设立工作部门的现象比比皆是。比较遗憾的是,对不服政府派出机关设立工作部门的行为向哪个机关申请复议这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没有作出规定。实际上,这些工作部门履行了“一级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能,也会依法作出行政行为,也易产生行政争议。为此,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对海南省法制办公室《关于行政复议管辖权限有关问题的请示》作出的复函(国法函〔2002〕246号)中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工作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由当事人选择,可以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该省级人民政府所属的相应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换言之,在行政复议制度中,政府派出机关设立工作部门是与“一级政府”工作部门相同的。因此,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部门的行为不服的,行政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既可以选择向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申请,也可以选择向省政府所属的相应主管部门申请。比如,对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管委会或省公安厅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管理机构设置比较特殊。除了办公室外,目前只设有经济发展局、环境与国土资源局、交通与建设局、公安局和监察机构,与省直厅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环境与国土资源局的主要职责,包括组织拟订综合实验区综合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管理和协调土地规划、利用、报批等工作;负责地质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负责陆地和海洋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建设,分别对应着省住房和建设厅、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海洋与渔业厅等单位。交通与建设局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管理;负责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管理和住房保障工作;负责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管理;负责指导、监督交通运输行业、工程建设行业和建筑市场管理,分别对应着省交通运输厅、省住房与建设厅。因此,行政复议管辖又显得比较复杂。对于这种情况,“省政府所属的相应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相应的业务和不同的法律依据来确定。比如,交通方面的行政行为就向省交通运输厅申请行政复议。

(三)不服平潭县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

无论实践,还是立法,目前都将省政府派出机关视同为“一级政府”。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13条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根据闽委办〔2010〕74号通知,平潭县划归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因此,对平潭县政府的行为不服可以向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申请行政复议。正由于此,闽委办〔2010〕74号通知规定:“以平潭县人民政府为复议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由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管辖”。

(四)不服平潭县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1款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可以明确的是,对平潭县政府工作部门的行为不服,行政相对人可以向平潭县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但是法律上不明确的是,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的“上一级主管部门”是省直各部门还是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各工作部门?由于实践中都将省政府派出机关视同为“一级政府”,相应地将派出机关所属部门视为“一级政府”工作部门,不仅赋予了管理职责,也赋予了行政复议权。因此,虽然法无明文规定,但在1992年1月10日,福建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地区行政公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通知》(闽政〔1992〕综8号),明确规定:“宁德、南平、龙岩地区行政公署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可以暂时比照省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的职责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从行政复议管辖制度的“上一级”复议原则或叫做“有领导关系的上级”复议原则来看,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部门是平潭县政府工作部门的“上一级”部门,具有监督职责。因此,对平潭县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向相应的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部门申请复议。问题在于,目前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工作部门的设置与平潭县政府工作部门不一样。有些部门有设置,如环境与国土局;有些部门没有设置,如卫生部门。没有设置的部门,管理体制也不一样。比如,闽委办〔2010〕74号通知明确,“平潭县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由省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实行垂直管理。”而卫生、宗教、体育、文化等职能并没有相应规定。对于这种情况,有观点认为,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没有设置工作部门的,行政相对人可以向相应的省政府工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也有观点认为,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原来的设区市政府工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分类处理、业务对口的办法:1.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设置工作部门的,对平潭县政府相应工作部门作出的行为不服,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向管委会工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2.对实行垂直管理的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对平潭县政府相应工作部门作出的行为不服,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向省政府的相应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3.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没有设置工作部门的,对平潭县政府工作部门作出的行为不服的,行政相对人可以选择向管委会申请行政复议。理由是:根据闽委办〔2010〕74号通知明确规定,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主要职责包括“承担有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也就是说,本应由相应工作部门承担的有关管理职能均由管委会承担,相应的监督下一级工作部门的职能也由管委会承担。由管委会来复议平潭县相关部门的行为,符合复议管辖的原则。

在平潭试点行政复议委员会的设想

从上述分析来看,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及其工作部门都承担着行政复议职能。事实上,以目前管委会及其工作部门的力量是难以承担的。为了避免复杂的复议管辖产生的问题,提高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效能,建议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

(一)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情况

我国的行政复议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行政复议制度发挥作用的瓶颈。从体制上看,实行“上一级”管辖和选择复议制度,虽然有助于方便当事人申请复议,但是,却经常发生管辖权争议,谁都有权管实际上谁都不管。而且,几乎每个行政机关都具有行政复议权,但每个机关从事行政复议工作的人员都很少,以致于行政复议机关“林立”,工作力量分散、无力。从机制上看,行政复议审理主要以行政机关内部审查为主,缺乏公众参与,影响制度的公信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从2008年8月起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8个单位开展了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④。从各地情况看,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有三种模式:一是全部集中模式。将原来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复议权,全部集中到政府设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行使,形成了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综合性行政复议机构,原来由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受理、审理和分别作出决定的行政复议申请,统一由行政复议委员会办理。比如,福建省厦门市就采用这种模式。二是部分集中模式。将部分政府部门的行政复议权集中到行政复议委员会行使;被集中的行政复议权也只是行政复议的受理权、审理权,不包括决定权。行政复议委员会审理案件,名义上的决定权保留在政府部门。三是合议委员会模式。在保持现行行政复议体制不变的前提下,吸收外部人士组成行政复议委员会,对重大疑难案件进行集体研究,以表决方式提出案件处理建议意见,供行政复议机关在裁决时参考④。通过三年多的试点,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不仅进一步彰显了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纠纷、维护行政相对人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作用,而且也提升了复议决定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的优势

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是一项体制创新。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开展这项试点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行政复议效率、化解发展中的行政争议、为实现“五个共同”的愿景提供保障。一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建立,目的之一就在于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建立起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扁平、运作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行政复议制度作为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创新和改革符合设立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初衷。二是提高化解行政争议的效率。根据上文的分析,在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的架构下,行政复议管辖问题显得比较复杂。不仅管委会有行政复议职责,管委会的各工作部门也有这种职责。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初创阶段,人力、精力显然不足以应对这些职责。但是,行政争议又是随时发生的,矛盾纠纷又会伴随着发展。不采取有效办法化解这些矛盾纠纷,只会影响发展,影响稳定。通过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改变行政复议力量分散的形势,集中力量化解行政争议,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三是实现“五个共同”的具体内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一个定位是:探索两岸同胞“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机制,逐步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1]。通过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邀请台湾地区法律界人士作为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参与案件审理,实际上是体现“共同管理”的理念。尤其是在台湾地区,与大陆行政复议制度非常类似的是“诉愿”制度。诉愿制度就由一级“政府”成立一个诉愿委员会,处理不服部门、下级政府行政决定的诉愿申请。两相比较,行政复议委员会与诉愿委员会无论是功能上,还是构成上,都非常类似。在平潭综合实验区进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无疑可以为两岸人士交流提供“交集”。

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篇10

关键词:党政机关;行政管理工作;现状;提升路径

一、党政机关行政管理工作现状

党政机关行政管理工作单位的行政枢纽和服务支持部门,不仅范围较广、事情较多,而且强调实务处理和微观操作。这对部门责任人和相关岗位人员知识面、工作风格等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虽然在党政机关组织机构的不断改革推动之下,目前已经基本具有了比较完整的行政管理工作组织架构,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工作在质量和效果上距离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在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机制,很多工作模块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部门负责人对于总体工作的推进尚未形成有效地把控。二是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或者下设机构的办公室的日常交流沟通较为贫乏,只有在涉及协调、请示、审批等事项才会有所交集,没有建立实质性的日常协作沟通关系,行政管理工作在指导、监督、服务方面发挥作用都受到制约。三是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谋划、事务处理、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由于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储备偏薄弱,经验不足,许多工作往往依赖领导指示和安排,主动思考方面意识不强,未能针对单位发展主动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划和建议,发挥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党政机关行政管理工作提升路径的对策思考

(一)强化部门职能建设,做好管理创新工作

目前,在党政机关内部,很多内部管理工作都划归到了行政管理部门,强化了部门的基础职能。因此,部门在行政推动方面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一是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推动,积极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例会,保障了政策方针的及时传达,以及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二是要围绕现代化行政管理的理念,积极推动上线现代化办公管理系统,实现收发文、请假、用车、物资采购等主要行政办公流程的线上处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要加强对单位重要行政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检查,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印章监控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对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规范印章的管理和使用。四是要延续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加强部门的纪律约束,对所属人员从严管理。总体而言,要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使部门职能更加清晰、定位更加准确,并逐步发挥作用。

(二)切实转变工作思维和方法,提升管理能力

在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部门日常运行和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当改变过去对事情“来一桩,处理一桩”的心态,要提升主动谋划工作和思考工作的能力,要提高对全局总结分析的能力,要善于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将特定领域工作分配给相应岗位员工去解决,让员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得到提升,以拿得出手的工作成果为部门做贡献,实现对人员有效性的管理和培养。其次,要改变过去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执行力不强、管理松懈的被动局面,积极推进各项具体管理提升工作的开展,秉持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主动进行重难点课题攻关,不断建立健全管理基础要素,以切实有效措施助推单位发展。

(三)领导干部自身要加强能力建设

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部门领导干部是舵手,是领头羊,要提升工作质量,自己应当加强学习,通过钻研宏观政策、内外部法律法规等方式汲取理论知识,同时积极主动寻求与同业、外部机构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不断积累经验,将自身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通过以身作则和严爱结合,做好员工队伍的培养工作。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处理好日常事务的同时,积极做好创新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行政管理模块职能,提升综合管理和行政服务效能,不断在单位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胥友平,张文杰,刘广炼.对新形势下做好党政机关办公室工作的思考[J].冶金信息导刊,2005(1).

[2]邓集文.我国党政机关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J].改革与战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