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数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23:03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1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1集合的分类

(1)按元素属性分类,如点集,数集。

(2)按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无限集

关于集合的概念:

(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也就确定了。

(2)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说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

(3)无序性:判断一些对象时候构成集合,关键在于看这些对象是否有明确的标准。

集合可以根据它含有的元素的个数分为两类: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在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一切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的形式。)

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

1.列举法:如果一个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内表示这个集合,例如,由两个元素0,1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不致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列出几个元素作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号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0,1,2,3,…,100}.

无限集有时也用上述的列举法表示,例如,自然数集n可表示为{1,2,3,…,n,…}.

2.描述法:一种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来描述。

例如:正偶数构成的集合,它的每一个元素都具有性质:“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这个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可以用上述性质把正偶数集合表示为

{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

大括号内竖线左边的X表示这个集合的任意一个元素,元素X从实数集合中取值,在竖线右边写出只有集合内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质。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属于集合a的任意一个元素x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质p(x)描述为{x∈i│p(x)}

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质p(x)的所有元素构成的,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质描述法,简称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2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a={--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3一、高中数学函数的有关概念

1.高中数学函数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函数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函数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函数a到函数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函数{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函数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函数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函数.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高中数学函数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函数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画法

a、描点法:

B、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平移变换

2)伸缩变换

3)对称变换

4.高中数学函数区间的概念

(1)函数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5.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函数,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函数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函数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函数a到函数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函数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函数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的;

(2)函数a中不同的元素,在函数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函数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函数a中都有原象。

6.高中数学函数之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2

一、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

1.课程本身

新课程标准对于算法理念和目标做了很好要求,但是只有宏观要求,没有具体指导。如在算法程序中的一些具体内容介绍不够详细;对于算法与相关数学内容结合问题,只是提出要求,而没有具体说明,教师难以把握。尤其人教版教材只是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上机实践,但没有安排上机的要求和时间,导致实际教学中教师安排上机操作有困难。还有对于算法的概念和特征,算法书写要求都没有明确说明,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理解。再次就是课时和教学内容的矛盾,教学要求和高考考查内容的矛盾,如何在规定时间设置合理的算法内容,高考考到什么程度适合,是一个需要仔细和认真探讨的问题。

2.教师自身

新课程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他们认为算法的引入没必要,是多余的教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学会做题,考试得高分,对于算法思想的体会,算法思想与相关内容结合等等,只要考试不考就不重视。因此,算法理念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还有很多老教师,由于缺乏计算机和英语的基础,也由于学习意识薄弱,在教学中遇到的难度很大,所以反对算法教学的引入。

3.课程资源不足

在教学中存在大量教学参考资料资源不足和教学配套设备不足的情况。算法教学在我国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而刚刚提出不久,教学参考资料的不足客观存在,师生由于没有条件或者很少在计算机上实现算法,这本身就不符合算法教学的要求。算法的教学缺少了上机实践这一环节,学生就少了很多对算法的主观认识,也缺少了对算法用途的认识和感受。

二、对教材的体会和建议

1.教材在算法引入时应结合一些更能让学生体会算法含义的生活例子

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把算法理解成程序框图,有的人把算法理解成程序,有的人干脆认为数学中的算法教学就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际上,这些认识都与算法的真正含义产生了偏差。要让学生理解,为了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理成程序框图;为了能在计算机上实现,还需要将自然语言或程序框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

2.教材上有些地方难度较大

在刚刚接触算法概念时,马上就出现判断是否是质数的算法,让学生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再加上二分法的深入,更加迷茫。再如课本中一例题“判断整数n(n>2)是否为质数?”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在没有学习逻辑语言的前提下要理解“或”的否定,是不可思议的。上新课时可转变成易理解的程序框图。但在后面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了编者用这种思路的真正用途。再比如讲秦九韶算法、进位制算法等,学生理解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

3.优化算法

如质数判定算法、秦九韶算法中的框图、配套教参中一些拙笨的算法。更相减损术确实可以求最大公约数,教参给的程序较复杂。实际上,只要按照教材中的解释,去掉约2这一步,即不管两个数是否有公约数2,直接“更相减损”就可以了。这样做能保证最后的“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写出来的程序也较简单。

4.应让学生有上机实践的机会

虽然大纲里没有过多要求学生上机操作,只要能很好地理解算法思想,但课后要求学生编写的程序有些难,如果没有一台计算机,还真不知是对是错。这方面我也深有体会,明明语句上没有错误,但是在计算机上就是无法执行,后来经过调试之后才完成题目。如果只教学生算法和语句而不上机实习,那就无异于纸上谈兵,不但学起来费力,而且即使死记硬背下来,也肯定记不牢、理解不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

算法进入高中数学课程,既是时代的需求,又是中国古代数学思想的伟大进步。在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算法列为必修内容,使得这一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处于“隐性”阶段的概念凸显出来。“算法初步”的内容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国数学课程的又一个新特色。

算法虽然是一个新的名词,在以前的数学教材中从没有出现过,但是算法本身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解方程的算法、解不等式的算法、因式分解的算法等等,都是学生熟悉且熟知的内容,只是算法的基本思路、特点、学习算法的必要性等问题没有专门的涉及而已。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算法部分的内容和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虽然存在问题,但总体是比较成功和欣慰的。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3

新课程的改革起始自小学,对于教材的改革也有相当大的变动,要想把握好教材的情况,教师有必要对于数学的教科书进行一遍仔细的梳理。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哪些内容由必修变成了学生的自学内容,哪些知识根本就没有讲过。初中的十字相乘法已经变成学生的自学内容,而它在高中的学习中应用起来很方便,就需要教师先进行十字相乘法的教学铺垫。

二、高中选修的内容当成必修内容讲解,必修内容加大力度讲解

新课改实行了必修与选修课程,这是与老教材根本性的不同。有些教师甚至有些学校认为必修很重要,选修不重要,大肆宣扬、宣讲必修的位置,忽视选修的地位,以“必修为主、选修为次”,降低选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学生的爱好和水平不同,导致他们在选修时有着各种不同的选择,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很被动,给课程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好管理好教学,几乎每个学校都搞一刀切,事先安排好几种选修课程由学生自己挑,这就剥夺了学生的权利,选修变成了风景。

三、只注意讲解,不注意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例题的讲解只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忽视了对于问题的引导作用。在讲解过程中,引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犹如画龙点睛。好的引导是启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是唤醒学生系统知识的钥匙。教师应当重视引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去理解题目,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摈弃以讲解为主的教学观念,应用新课程理念,培养有自主创新精神的高中生。

四、教学任务时间紧,教师不抓紧赶进度,信马由缰

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认为教材已经删减了许多内容,新增的又不多,就放松了教学进度,结果在学期快结束时,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讲,导致时间不够用,只有利用节假日进行补课,加大学生的负担。现在实行“规范教学行为”行动,再想利用节假日补课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造成这种情况的不止这一种,还有就是抱着旧教材不放,补充过多的知识,占用过多的时间,导致新课讲不完,影响了进度。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并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较为完整的一次数学探究、一次数学建模活动。学生的兴趣、志向与自身条件不同,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同,甚至同一专业对学生数学方面的要求也不一定相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教师布置课余作业多,加大学生负担,两头不讨好

新教材主要注重学生的自学,所以配置了很多的练习,层次和梯度都很合适。有些教师认为书上的题目太简单,思维量不大,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就补充了许多内容来加大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加大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跟着作业跑。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是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根本不需要教师再在课外找更多的练习给学生做,这样只能是把学生培养成做题的机器,从而根本上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

六、教师认为必修与选修内容有区别,人为分主次,混淆新课改

高中实行数学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是有原因的。必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数学需求,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选修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获得较高数学修养奠定基础。有些教师甚至有些学校认为必修很重要,选修不重要,大肆宣扬、宣讲必修的位置,忽视选修的地位,以“必修为主、选修为次”,降低选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七、学生的选修权利被剥夺,选修变成必修

由于学生的爱好和水平不同,导致他们在选修时有着各种不同的选择,从而使学校的教学很被动,给课程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好管理好教学,几乎每个学校都搞“一刀切”,事先安排好几种选修课程由学生自己挑,这就剥夺了学生的权利,选修变成了风景。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科呢?新课改精神明确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们教育机构要把新课改精神落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尊重学生选修权利,全力为学生服务。

八、数学课堂忽视思想教育的作用,认为它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4

高中会考就是高中的毕业考试,分为考试科和考查科,考试科分a、B、C、D四档,C及其以上为及格的,会考全部通过可以领高中毕业证书并参加高考,高中毕业,有资格参加高考。

点击进入:2018年新乡会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必修内容的基本要求进行命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学科具体考试范围如下:

语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的内容。

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数学1”至“数学5”五个模块的内容。

英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英语1”至“英语5”五个模块的内容。

思想政治: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2.2017年4月至10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必修课程的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模块的内容。

地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内容。

物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1”、“选修3-1”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5

高中会考就是高中的毕业考试,分为考试科和考查科,考试科分a、B、C、D四档,C及其以上为及格的,会考全部通过可以领高中毕业证书并参加高考,高中毕业,有资格参加高考。

点击进入:2018年商丘会考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

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依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对必修内容的基本要求进行命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学科具体考试范围如下:

语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的内容。

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数学1”至“数学5”五个模块的内容。

英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英语1”至“英语5”五个模块的内容。

思想政治: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2.2017年4月至10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必修课程的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模块的内容。

地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内容。

物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1”、“选修3-1”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6

语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的内容。

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数学1”至“数学5”五个模块的内容。

英语:《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英语1”至“英语5”五个模块的内容。

思想政治: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2.2014年4月至10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必修课程的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模块的内容。

地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共同必修课程“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的内容。

物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1”、“选修3-1”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化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学分(6学分)规定的学习内容,即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一个选修模块。考生须从“选修1:化学与生活”、“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任意选考一个模块。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7

编写这样的必修课本是一个新的课题,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编写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编写的基本思想

编写必修物理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现代社会是充满科学技术的社会,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同时,社会主义民主要求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当前的许许多多问题就很难发表意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各种技术科学的基矗因此,对于21世纪的合格公民,较为全面的物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已经深深地渗入各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中,对于我们的社会文明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尽管将来学生会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工作,接受较多的物理学的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代社会的科技含量在迅速增长,新技术、新设备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在我们身边出现。新时代的公民应该欢迎和期待这些新事物,愿意了解它们,希望利用它们而不是拒绝它们、排斥它们,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做出创造性工作的一种必需的心理素质。通过物理课的学习,要破除对于新技术、新设备的神秘感、畏惧感,增加一些亲近感。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发展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必修物理课本希望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总之,对于多数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不一定需要他们应用物理学的具体知识进行大量的直接操作,他们学习物理学,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修课的教材打算从更广阔的角度,把物理学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向学生介绍。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者试图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并努力使课本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试图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这不仅是学好物理课的手段,而且也是物理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学习是一生的事情,有了兴趣才能不断学习,不断上进。对周围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是创造力的源泉。

要让学生有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学得会,学不会不可能有兴趣。编者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学要求适度

不可否认,在只学必修物理课的学生中,许多人的理科基础不太好,因此,教学要求必须切实可行,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

2.循序渐进,为学生搭好“台阶”

许多学习中的困难是由于学习环节中的过分跳跃引起的。新编必修课本将在研究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好高低合适的“台阶”,力求做到每个新知识点对学生都是“既要付出努力,又是力所能及”。

3.重视物理情景的建立

一些学生物理学习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能明白定律、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情景。新编必修课本在提出物理问题时和得出结论后都将通过实验、叙述、插图等,着重描述相关的物理情景。

(二)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必修课本将继承过去课本联系实际的好传统并有所加强。考虑到大多数只学必修课的学生将来的去向,联系实际除了联系各种产业外,还特别注意联系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事物。这样能使学生感到物理有用,并能增加学生对于科学技术的亲近感。

(三)强调物理学和社会的联系

在只学物理必修课的学生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将来要从事人文学科方面的工作。这部分人的心理特点之一是对“人”的兴趣重于对“物”的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新课本中将渗透从社会角度对物理学以至对一般科学技术的评价,让学生体会科学和技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福利以及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对人类社会构成的潜在威胁。

必修课本还将注意渗透科学思想史,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熏陶。

(四)恰当安排习题

一些学生常说物理难学,其实他们说的是物理题难做。一般说来,习题的难易表现在物理情景是否熟悉、已知条件是否隐蔽、题目所问是否明确、知识的综合程度是否较高、数学运算是否繁难。编者从这些方面对题目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依照本文所述的编写思想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降低了习题的难度。

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特点和他们以后工作的需要,必修课本将适当增加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的题目、非数学的逻辑推理的题目、口头或文字叙述的题目。

(五)注意数学工具的应用

有一种看法,认为将来不从事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工作的学生,他们所学的物理学应该尽量少用数学工具,以降低课程的难度。这种看法未必全面。物理离不开数学,只有数学才能最明确、最简洁地表达物理思想,这也是必修课本要渗透的思想之一。实际上,高中物理用到的数学知识远少于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恰当地运用数学工具会有利于物理课的教学。

新课本注意“抓两头”,即注意用数学方法表达物理问题和分析数学结果的物理意义。这其实是在除了纯粹数学以外的一切领域中应用数学工具时都要注意的两个方面。这也是新教材要渗透的思想之一。

在新课本中,数学公式除了用于计算之外,也尝试着用来对物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新课本为了在数学运用方面降低难度,主要作法是在习题中和课文中都避免繁琐的代数运算,也不要求运用学生所不熟悉的数学技巧。

三、新课本的特点

由于只学必修课的学生将来很少有机会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物理学,所以必修课的知识面应该足够宽。新课本增加了较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读。阅读材料是按照本文所述的编写思想选取的。在叙述方式和深度控制上力求做到使学生愿意看,看得懂。

全书的表达力求思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8

[关键词]通识教育背景;构建;模块化;《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数学并为我所用,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思想的开放,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数学教育,所以,高等数学教学在通识教育中绝不能开成普及性的知识讲座,而应当充分具备体验性与实践性。

目前国内部分通识教育研究往往暴露出要义理解上的偏误,导致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缺乏统一、科学思想的指导。实施不力,正确理解通识教育的涵义与价值目标,有助于通识教育改革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顺利开展,雅斯贝尔斯就曾说过,“人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与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通识教育是为更高级的专业教育服务的,从知识获得角度着,符合“山”字型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故而,通识教育不是“通才教育”,也不必然排斥专业教育,且通识教育最终必然走向专业教育。

高等数学教育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关键,我国通识教育中的《高等数学》课程,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未来的职业生涯需要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素养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加强实践教学、科学弱化理论推导的同时,课程内容基本上是停留在传统课程的压缩及删减上,还没有真正建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

第一,不同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太随意,没有统一的开课思路和科学的教学方案,甚至出现因人设课、因人开课的现象,缺乏整体的力量,正如美国密西根大学杜祖贻教授所说的,一些学校的通识教育成为了“五花八门的科目”。是对西方通识教育移植后的变质或变种。

第二,现行教学内容存在着严重的“供与需”的矛盾,

(1)课程的深度(如抽象函数、形式化的表述与严密的逻辑)与专业中用到的具体的计算方法上。

(2)教学中的重视推理和实际中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上。

(3)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际中部分知识的具体应用上。

(4)专业需求的全面性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单一性上。

(5)专业需求的理论完整性和职业岗位需求的实用性上。

第三,在高等数学开课计划的制订上,多数学校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与专业课程衔接,课程的内容大多是互不相关、各自独立的,没有根据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加以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培养一种整体观念和整体思维,经调查显示,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岗位对数学有着比较高的需求,各类专业对数学教学也有不同的需求,这种高要求,主要是体现在知识的广度上,而不是体现在知识的深度和难度上,而目前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差距比较大,平均水平还不高。导致教学内容和授课时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矛盾。

那么,通识教育背景下如何构建科学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呢?我们认为,构建模块化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是解决目前教学矛盾的根本途径,可以有效地解决课程与专业需求、职业岗位需求的矛盾,提高教学质量。

一、模块化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把《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科学地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相对独立,确定课程模块,模块化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包含“必修模块”“限定选修模块”和“任意选修模块”,其中必修模块包含各专业和各高技能的职业岗位所需的共性知识内容和数学能力;限定选修模块包括满足所对应专业和职业岗位特殊需求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任意选修模块包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部分需求的内容,某一个专业的限定选修模块可以作为其他专业的任意选修模块,课程体系基本框架为:

二、各模块主要内容殛教学课时

1.共用基础模块

主要讲授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等内容,是各专业的必修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60课时。

2.选学模块一

主要讲授微分方程与拉氏变换、傅立叶级数等内容,是电子类专业的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48课时。

3.选学模块二

主要讲授空间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二元函数微积分等内容,是制造类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38课时。

4.选学模块三

主要讲授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概率与统计和图与树等内容,是经济类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48课时。

5.选学模块四

主要讲授矩阵、布尔代数、关系、命题逻辑基础、谓词逻辑基础、图与树等内容,是计算机类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48课时。

6.选学模块五

主要讲授级数、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是理工科专业必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48课时。

7.选学楱块六

主要讲授误差及误差分析、插值法与逼近、非线性方程的数值方法等内容,是各专业任选内容,完成本模块教学约需48课时。

三、合理使用各教学模块,实行弹性学分制

完成必修和限定选修内容约需110课时,对于有学习要求的学生,除了学习必修共用模块和专业必选模块之外,其他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为选学模块进行学习,与双学历或双专业的弹性教育模式相适应,实行弹性学分制。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9

关键词昆明园林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KunmingGardeningUndergraduateCurriculum

SystemConstructionStatusResearch

penGwenming,niULaichun

(theCollegeofartsandSciences,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22)

abstractthispaperbycomparingKunmingfourundergraduatecollegesgardeningtrainingprogramforprofessionals,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forcurriculumsystemandteachingcontentsetbytheinstitutionsthatexist,suggestimprovementstostrengthenbasiceducation,strengthentheabilitytoimprovepersonneltrainingquality,andeffectivelyplaytherolefortheregion'slandscapeundergraduatetraining.

KeywordsKunming;gardeningundergraduate;curriculum;talenttrainingprogram

云南园林专业最早由西南林业大学创办于1987年,近几年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云师大文理学院)也相继开设了该专业。随着当前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诸多问题,园林专业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参考国内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通过昆明4所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比对分析(见表1),总结其优势与不足,以期增进校际交流,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基本情况

西南林业大学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752学时,共15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152学时,共121学分,占课时总数的78.2%;实践教学为472学时,共29.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7.2%;课外活动为128学时,共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4.6%。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1048学时,共5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8.1%;通识选修课时为128学时,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4.7%;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176学时,共分,占课时总数的6.4%;学科基础选修课时为224学时,共1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1%;专业必修课时共为416学时,共22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1%;专业选修课时为160学时,共5.8学分,占课时总数的5.8%。

云南农业大学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928学时,共18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472学时,共154.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4.4%;实践教学为456学时,共28.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6%;无课外活动学分。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816学时,共51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7.9%;通识选修课时为320学时,共2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0.9%;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648学时,共40.5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2.1%;无学科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时为304学时,共1分,占课时总数的10.4%;专业选修课时为384学时,共2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3.1%。

昆明理工大学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860学时,共19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016学时,共126学分,占课时总数的70.5%;实践教学为844学时,共4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9.5%;设课外活动为320学时,共20学分,占学分总数的10.5%。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512学时,共32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7.9%;通识选修课时为160学时,共1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5.6%;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576学时,共36学分,占课时总数的20.1%,学科基础选修课时为432学时,共27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1%;专业必修课时为336学时,共21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4%;专业选修课时为240学时,共6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4%。

云师大文理学院各教学模块课时总数为2795学时,共16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为2375学时,共14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85%;实践教学为420学时,共24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5%;无课外活动学分。在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识必修课时为854学时,共5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0.6%;通识选修课时为96学时,共1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3.4%;学科基础必修课时为525学时,共30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8.8%,无学科基础选修课时;专业必修课时为486学时,共27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7.4%;专业选修课时为414学时,共23学分,占课时总数的14.8%。

2优势与不足

2.1优势

(1)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属公办院校,建校时间较早,因此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学科建设相对完善,而云师大文理学院属“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底子薄,但拥有灵活的办学机制,因此可以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

(2)通过图1分析,西南林业大学通识课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3.9至19.2个百分点,昆明理工大学学科基础课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13.1至20.7个百分点,云师大文理学院专业课设置比其它2所院校高出8.7至20.4个百分点,昆明理工大学教学实践课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12.3至14.5个百分点,昆明理工大学课外活动设置比其它3所院校高出6.6至11.2个百分点。

2.2不足

(1)云师大文理学院和云南农业大学将生态学、建筑学课程设置为选修非必选课,昆明理工大学将生态学课程设置为选修课,云南农业大学将测量学课程设置为选修非必选课等。总体上,4所院校学科建设进展缓慢,课程体系构建滞后,削弱或回避了学科较弱的课程建设。(2)通过图2分析,西南林业大学必修课为2240学时,占课时总数的81.4%,选修课为512学时,占课时总数的18.6%;云南农业大学必修课为2168学时,占课时总数的74.0%,选修课为760学时,占课时总数的26.0%;云师大文理学院必修课为2285学时,占课时总数的81.8%,选修课为510学时,占课时总数的18.2%;昆明理工大学必修课为2492学时,占课时总数的87.1%,选修课为688学时,占课时总数的24.1%。4所院校总体上必修课比重偏大,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3构建措施

(1)夯实专业基础,加强绘画、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初步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教学。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应增加绘画课程课时,各所院校应丰富园林设计初步课程的教学内涵,延伸“三大构成”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及技能训练内容,并重视园林表现技法、园林模型设计与制作等课程的开设。

(2)结合社会需求,补充新的专业基本技能内容,合理调整课型。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应将测量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生态学调整为必修课,适当减少农业物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定量分析化学等课程门数及课时比例;西南林业大学应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调整为必修课,将园林植物病害防治、园林植物虫害防治调整为选修课;云师大文理学院应将园林史、园林生态学、风景区规划等调整为必修课,将园林表现技法调整为选修课;昆明理工大学应将园林生态学、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城市规划原理、风景区规划、园林史、工程力学调整为必修课,将程序设计语言调整为选修课等。

图1各院校课程体系构建情况对比图(单位:%)

图2各院校必、选修课对比图(单位:%)

(3)根据专业方向及个性化发展特点,合理设置必、选修课内容及比例。其中云南农业大学第1、2、3、4学期化学、农学等课程设置偏重,第6、7学期必修课较少,应加大专业必、选修课内容建设;西南林业大学必修课比例设置偏大,应按专业方向加强专业模块课程建设;云师大文理学院第2、3、4、5、6、7学期选修课较多,应加大专业必、选修课内容建设;昆明理工大学必修课少且单一,应在选修课平台中加强学科建设,丰富选修课内容,加大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遵循专业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适当调整部分课程开课顺序与时间。其中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制图课程应考虑在第2学期开设,植物学、绘画应考虑在第1学期开设,园林树木学应考虑在园林规划设计前开设;西南林业大学测量与地图学应考虑在园林设计1前开设,园林建筑设计、园林设计1应考虑同学期开设,风景区规划应考虑在第7学期开设;云师大文理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1、计算机辅助设计2应分别考虑在第6、7学期开设,测量学应考虑在园林规划设计1前开设,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管理应考虑在第7学期开设;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制图应安排在第2学期开课,建筑结构与构造应考虑在第3学期开设,建筑设计应考虑在第4学期开设。

(5)适当削减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课内容。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园林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决定了园林专业基本技能课程教学应适当调整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延长课程教学实习,昆明各院校园林本科专业实验教学需要推进实验课时低于20%以下的课程设置改革力度,加快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素质。

4结语

园林专业是交叉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基本技能课程的种类繁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累加性工作,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努力,不断实践。通过分析我省4所院校园林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释

①西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云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云师大文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昆明理工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级).

参考文献

高一必修一数学篇10

高校选修课的开展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步骤,是开阔学生视野,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开设选修课既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帮助学生积累和增加各类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学生对人才市场的适应性,同时也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自主性和积极性(汪初球,2001)。不同于专业课,选修课涉及到了各个层面的学科知识,可以很好地弥补医学课程体系专业相对单一的问题(乔琳,2014)。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校选修课的开展情况予以关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选修课开设必要性与满意度等五个方面探讨天津医科大学选修课开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为后续选修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2015年6月上旬对2013-2015级临床、影像、护理、眼视光等八个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随机抽样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达89.3%。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选课原因、课堂表现、课时设置、考核方式等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选修必要性与满意度

问卷调查显示89.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是有必要的,仅有3人认为不太有必要,1人认为完全不必要。对于学校已开设选修课,85.2%的学生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学生仅占10%。将选修课开设必要性(X)与学生满意度(Y)做交叉分析(见表1)可看出,对选修课开设必要性持有肯定态度的学生对于选修课开设的满意度也较高,但同时也有不满之处存在。

表1.选修课开设必要性(X)与学生满意度(Y)交叉分析

X\Y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清楚不太满意十分不满意

完全有必要28(23.14%)78(64.46%)3(2.48%)12(9.92%)0(0.00%)

较有必要12(11.76%)80(78.43%)4(3.92%)6(5.88%)0(0.00%)

无所谓0(0.00%)14(60.87%)4(17.39%)5(21.74%)0(0.00%)

不太有必要0(0.00%)0(0.00%)1(33.33%)1(33.33%)1(33.33%)

完全不必要0(0.00%)1(100.00%)0(0.00%)0(0.00%)0(0.00%)

2.选修原因与课堂表现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选择选修课“出于个人兴趣”的占最多,为80%,这说明学生们选课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兴趣;其次为“完成学分”,占68.8%,学分修得的难易会影响选课;选课为了“增强社会就业能力”的最少,占30.4%,可见学生对于选修课实践性技能获得预期较低。

虽然“出于个人兴趣”选择选修课的学生占大多数,实际课堂学习中仅有51.2%的学生选择“大部分情况下认真听课”,近半数的学生反映选修课学习效率低下,他们会“查阅与选修课不相关的资料”(22%),“做其他科目的作业”(12.4%),“玩手机”(10.8%)或“睡觉、与邻桌聊天”(3.6%)等。

3.课堂出勤及逃课

选修课“每次都到”和“大多数时间到”的学生分别占28.4%和63.6%。选择“经常旷课”和“选了,但从没上过”的仅占2.4%和0.4%。可见,学生选修课出勤率较高,但仍有“选而不学”的现象存在。对此,认为该现象“应该杜绝”(33.2%)、“教师应在成绩上对其有所惩罚”(12.4%)的人数与对其“表示理解和认同”(24.8%)、“学生自己有决定学与不学的权利”(19.6%)的人数基本持平,学生对于“选而不学”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那么,学生逃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表2可见课程本身“枯燥无味”(70%)、“没有实用价值”(38.8%)占据了最主要原因。“其他”一项均类似“有其他的要做的事情,或者因为心情不好而不想去”、“有必要活动与选修课时间冲突”可划为“自身不重视选修课”占32.4%,为第二大原因。外在条件如“老师不点名”(25.2%)及“逃课不影响最终成绩”(20.8%)无形打消了有逃课意愿学生的顾虑。

表2.选修课逃课原因

4.开课类型及时长

该校学生最倾向选择的选修课是人文类课程(47.6%),其次是医学相关的实践课程(36.4%)。医学相关理论课程(9.2%)与英语类课程(6.8%)乐于选择的人数最少。人文类课程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引发学生思考,如有学生在开放性问题里提到“‘爱的哲学’…内容有深度,吸引我去思考去探究…我们可以向老师提问任何问题。在对问题的解答和探究上都能指引我去思考…生命在于思考!”。医学相关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东西付诸实践,如“‘临床急救技术’,在课堂上我们实际操作,它对于现实生活很有用,在特殊情况下能自救或他救”。

对于选修课开设时长,57.6%的学生选择了8周,35.2%的选择了12周,仅有12%的学生选择了16周,可见,更多的学生希望选修课控制在12周以内。

5.授课及考核方式

86%的学生希望选修课以“生动幽默的上课方式”进行,且多数学生喜欢互动性比较强的课堂,包括师生互动(47.2%)及学生间的互动(27.2%)。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里,通过与老师、同学互动,学生们可以积极思考,“从多重角度学习不同的思想观点,开拓视野”。相比之下,传统的学习课本、进行ppt展示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2.8%),自主学习占主导的上课方式也仅为极少数学生所接受(11.2%)。

由表3可见,无人希望选修课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察,学生们更倾向于考核方式较为正式且难度较低的“写论文、分析报告”(44.4%)和“开卷考试”(30%)。此外,更为灵活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课堂陈述所学内容”及“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也有少数支持者。

表3.选修课考核方式倾向

四、结论与建议

大部分学生对本校选修课的设置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认可其存在的必要性,且对目前所开设课程表示比较满意,出勤率较高,然而该校选修课开设仍存在一定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部分学生“选而不学”,存在逃课现象。课程本身的枯燥乏味、教师对学生逃课不加以要求,学生自身不重视选修课都会导致学生逃课。对此,校方应对选修课授课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师资力量培训,确保选修课质量过关;教师则应主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创造课堂互动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严格考勤制度,对学生逃课给予一定约束。

2.学生人在心不在,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上课大部分时间认真听课的学生仅有51.2%,不少学生虽出现在课堂上却在玩手机、聊天、睡觉,写其他科目作业等,这“与显性逃课的学生相比,虽然并没有明确违反学校的规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自身所学课堂知识的积极性”(刘雨宋德如,2015:112)。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应仅仅停留在进课堂,更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3.选修课设置门类少,学生选修目的性不强。该校人文素养类及医学相关实践课程最受学生欢迎,但就开放性问题中学生对印象较深的选修课描述来看,答案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临床急救技术”、“爱的哲学”、“书法”几门课,可见该校选修课设置门类较少,选修课中精品科目少之又少。基于此,该校应当完善选修课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的门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去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素养。

此外,还应改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考核多元化;控制选修课学习时长,加强排课管理,避免选修课与专业课上课时间间隔过短影响学生正常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