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02:35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1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一

××年,××村党支部、村委会将贯彻落实中共××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扎实推进村“两委”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村党支部、村委会制订了××年工作计划,对××年度我村“两委”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目标

××年××村的发展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发展繁荣进步,集体经济逐步好转,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借助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二是做好青年、民兵、妇女、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发展新党员,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三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凝聚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村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好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对外良好形象,不断完善村图书室、娱乐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努力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定期会议、学习制度;党建工作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规则;完善村规民约;设置无职党员示范岗;建立“新风户”、“文明户”、“科技示范户”评比制度;党员结对帮带制度;新农村建设理事章程;探索建立“4+2”工作法框架下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制度。

3.广泛收集信息,充分利用××村区位优势,挖掘潜在资源,创造条件,争取引进生态农业相关项目落户我村。通过“阳光工程”及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有组织的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发挥城市近郊型农村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第三产业,到驻区企业就业,为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和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4.做好年度村财务预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村两委各项日常工作正常运转;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争取在全办事处评比中前进一或者两个名次;农业生产时刻不能放松,确保粮食生产稳产高产;安全生产提高警惕,警钟长鸣;民政工作细致入微,做好困难群众扶贫帮扶工作,切实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

村委会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二

××年,城头村党支部、村委会将贯彻落实中共××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团结一心,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扎实推进村“两委”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村党支部、村委会制订了××年工作计划,对××年度我村“两委”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二、基本目标

××年城头村的发展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发展繁荣进步,集体经济逐步好转,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借助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二是做好青年、民兵、妇女、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计划地培养发展新党员,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三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干部凝聚力,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强和发展能力强的“双强”村干部,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好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加强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对外良好形象,不断完善村图书室、娱乐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努力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目标要求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2、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包括:制定定期会议、学习制度;党建工作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议事规则;完善村规民约;设置无职党员示范岗;建立“新风户”、“文明户”、“科技示范户”评比制度;党员结对帮带制度;做好年度村财务预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村两委各项日常工作正常运转;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争取在全办事处评比中前进一或者两个名次;农业生产时刻不能放松,确保粮食生产稳产高产;安全生产提高警惕,警钟长鸣;民政工作细致入微,做好困难群众扶贫帮扶工作,切实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2

一、确定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开展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的要求,完善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相结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增强村级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功能,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基础。改善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改善农村社会发展环境,逐步建立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努力把试点村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民主法制健全、管理服务有序、环境卫生整洁、社会文明和谐的温馨家园,为全市全面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提供经验。

开展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一)致富门道明晰。各级农业、林业、科技、教育、劳动社保等部门,要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工作落实到村。认真落实“三农”各项政策,全面完成土地二轮延包,落实种粮直接补贴、良种直接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明晰主导产业,明确农民稳定增收的渠道。

(二)基础设施完善。各级发改委、交通、建设、土地规划、广电、水务、卫生、供电、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国家政策和行业建设管理标准,积极推进“四通四改一化”和“一场一室”进村入户,即路通、水通、电通、信息通,改水、改厕、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绿化和多用途场、村委会及村民活动室。积极推进城镇体系规划和小城镇、中心村、农民新村及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坚决制止乱建乱盖和强占农田现象,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向中心村、小城镇转移。

(三)社保体系建立。各级民政、劳动社保、卫生、财政、国土资源和规划等部门,要积极推进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低保救助工作。完善救灾救助制度,做好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认真落实优待抚恤政策,巩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做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引导失地农民参加各种养老保险。

(四)社会和谐稳定。各级组织、文明办、综治办、民政、公安、司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部门,要围绕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村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等内容,把各项服务和管理工作落实到村。加强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建设,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二、科学确定试点工作范围和步骤

列入“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的共110个建制村和农场大队。试点工作的时间安排是:从2005年5月份启动试点工作,力争在一年内基本完成。试点步骤和基本方法:

(一)确定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自下而上申报,自上而下审核项目,市、区有关部门综合安排项目的办法确定。各试点村要对照全市“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指导标准,因地制宜,在广泛征求村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和整治项目,制定“一图一表”(“一图”:村地域和建设规划图,“一表”:整治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分解表),由乡镇(街道、农场)综合汇总,市、区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筹措资金。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由市、区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专项资金和整合政府相关部门对涉及“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投入解决。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参与,保证各个建设和整治项目落实到位。

(三)组织实施。各区“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由乡镇(街道、农场)和区直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各乡镇(街道、农场)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各自的工作落实到村,公共基础设施由各有关部门负责审查把关、资金筹措、组织施工和项目验收。村级组织负责动员群众、协助政府、配合部门和反映情况等工作。

(四)考核验收。各试点村按照全市的指导标准创建完成后,先在村内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再由乡镇(街道、农场)申报,由各区专班负责预验收,市专班逐个村验收。验收合格的村,由市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创建等级予以通报。

三、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相应成立领导机构。

(二)落实部门职责。各级有关部门,在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作风,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围绕“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所规定的目标任务,明确自身职责,履行各自的职能,按照全市的指导标准,保证计划到位、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到位和指导到位,按时按标准完成好今年的试点工作任务。

(三)发挥基层作用。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建设好、巩固好,抓好村干部集中轮训,做到对“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实施工作应知应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开展“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试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3

人口控制思想并不是现代社会独有的专利。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就曾描述过20世纪30年代江苏江村村民们自发进行人口控制的情景。在江村,尽管“结成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传宗接代”,但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劳动对象来利用这些劳动力。由于拥有土地面积有限,能养多少人也有限度,家里多余的成员成了沉重的负担”:“按照当地的习惯,孩子长大后就要分家产。有限的土地如果一分为二,就意味着两个儿子都要贫困”:“通常的办法是溺婴或流产……杀害女婴就更为经常”:“从儿童的总数就可以看到这个结果:16岁以下的儿童总共只有47名,平均每家1.3个”{1}.

费孝通先生描述的江村是中国农村即将面临重大社会变革前的真实写照。自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就一直致力于将农村纳入国家政权的直接管辖范围。这在《江村经济》中国民政府推行保甲制可以反映出来。按照国家-社会二分法,这是国家权力不断深入到乡村生活、干预乡村现代化进程的表现,也是杜赞奇所认为的国家政权内卷化的进程。但是,这种体制在江村遇到了抵抗,并没有被村民认同。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村仍处在传统的村民自治中。

不过,这种村民自治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村民自治已有了根本性的不同,宗族势力已逐渐走向衰败,但是新的国家-社会关系的建立尚待时日。这一结论对我们认识当前村民自治状态下计划生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意在从制度层面剖析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之间的关系,并对今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制度性建设意见。

二、村民自治下的村庄与村民

村民自治是作为一种草根民主显现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的。《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学者由此推导出村民自治的定义:“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物,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2}

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村民自治,与改革开放以前以人民公社为代表的政社合一的管理方式相比,它是在国家政权逐步退出农村过程中,在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分中加入了法的因素。这必将对村庄与乡镇政权、村庄与村民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村庄与乡镇政权的关系上,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从法的意义上讲,村民委员会依法只需对村民及村民大会负责,村民委员会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只对本村村民有效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村庄与乡镇政权由此却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博弈。此中类型繁多,不再列举。但是如何处理乡镇政权与村庄的关系却已不再是可以回避的话题。

从乡镇一方来看,随着乡镇政府对农村社会管理的职责和权能的增多,需要村民委员会的直接参与,这必然导致对村委会工作的干预,如计划生育政策、教育普九计划等等。乡镇政府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法律规定相悖,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仍认为村委会是乡镇政府的“腿”,是自己的行政下属,和过去的隶属关系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叫法不同罢了。徐勇认为,这种现象与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关: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公社解体后,实行“政社分开”,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经济、组织生产,村组织的行政化色彩也较浓,所以乡政管理较为顺利。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宏观环境有所改变,乡政管理的职能迅速增多;从中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制定贯彻与分权式改革有关。这种分权除了国家与社会分权外,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分权。各个地方和各个部门在获得自主权的同时,也有其相对独立的利益和意志;从微观层面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贯彻之际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步发育之时。人民公社解体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过渡,农村基层干部的谋利意识和行为迅速增长,且得不到相应的约制。分权式改革赋予农村基层干部更大权限,但分权没有与制约相匹配,以致于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运用其权力获取不正当利益。其重要方式就是“搭便车”行为{3}.

在村庄与村民的关系方面,焦点在于村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及对村内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客观地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使得村民的民主意识增强,要求通过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组织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也是近几年来村民委员会能够迅速被广大村民认可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参与的热情和如何参与等问题上,村民们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存在很多研究者所诟病的农民参与意识不强问题。村民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呈现出阶层分化的趋势:一部分掌握村庄社会资源的群体,成为影响村民自治的最直接力量,这些成员包括村庄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民、在任或者已卸任的村干部和党员等;另一部分是普通村民,村级公共事务参与少。有研究者举例某乡的选举情况说:“一位原乡党委书记说:”如果我们通知一万个农民到指定的投票点投票,实际到达的最多只有一千人,多数农民对选举抱无所谓的、事不关己的态度。‘几位村党支部书记谈到,为了确保大多数选民能够参加选举大会,他们不得不给每一个参加会议的农民发一天工资。有时候,村里的几个主要干部还得拿着投票箱分片跑到农民家中,’请‘他们在选票上划几个圈。“{4}

三、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政策推动进程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实施主要是由政府起推动作用。所以本文所分析的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基于当前广大村庄的一种实践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学者们基于法理等观念所提出的理想型。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基层还必须要依靠一套专门的计划生育干部队伍来做工作。理想中的“三结合”的状态即“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福小家庭相结合”,在农业近几年来增产不增收的现实生活中处境难免有些尴尬。而村民自治在处理乡镇政权、村民之间的关系时,其优势尚待观察,这些都是我们在考察制度时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不过,从村民自治与计划生育的推动进程来看,二者都是我国由政府出面,由上至下逐步推行的。但是,计划生育虽历经坎坷,却因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的工作体制。村民自治由于对村民委员会的定位等问题未能合理解决,离村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有待于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深化,似乎仍然处在“普及”阶段。

四、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融合

经过对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历程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计划生育工作虽然曾被视为“天下第一难”,但是由于较好地考虑了城乡差别,尊重了农民的利益和意愿,还是能得到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调查资料显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青年受教育水平越高,理想子女数愈呈下降趋势。村民自治在我国虽然有史可寻,但是受建国后土地改革、建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等因素的冲击,传统村民自治的基础已基本消失殆尽,村民自治已没有更多的历史资源可以借鉴,广大农村基本上还处于村民自治道路探索之中。

笔者在此借用两个对立的概念来描述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制度间的融合关系:亲和机制与张力机制。亲和机制类似于根本利益与特殊利益之间的利益关系,反映了制度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面;张力机制主要反映在制度的功能上。任何社会制度都既存在正功能,也存在负功能,张力机制反映的是制度间相互冲突、相互斗争的一面。

从亲和机制的角度来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存在以下共同点:

第二,尊重文化传统,重视农民利益。这个也是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共同点,但在当前工作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有许多研究者对当前农村地区超生现象严重、重男轻女的思想困惑不解,总以农民思想落后等观念来解释。但是如果考虑到农村社区封闭性强的特征,考虑到传统习俗的影响仍然存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体系尚未建立的事实,那么,对农民来说多生育一个孩子,确实能减轻养老的负担,确实能够增加农业生产力水平。

相信这些都是80年代计划生育实行“堵大口、开小口”的原因。从管理成本来说,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相结合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村民自治要求农村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其中就包括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这必将增强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三为主”方针的落实(即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这将减少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暗箱操作,减少寻租行为,有利于农民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从张力机制来看,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这是当前村级组织面临的重要困境。有些村民自治只是走走形式。从长远来看,这将进一步导致村民对村委会不信任,将有害于村民自治的进程,这种情况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第二,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容忍度问题。尽管计划生育与村民自治主要由政府来推动,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视计划生育为硬控制——每年基层都要向上级汇报计划生育"工作,申请生育指标,编制人口计划,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村民要予以相关处罚。而村民自治则可以视为一种软控制——村民是村民自治的主体,村民委员会依法处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包括计划生育工作。那么这两种控制手段应该如何结合在一起呢?是通过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协议书,由此来约束村民的生育行为?还是像以前一样,通过简单划一的工作方式来解决?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究竟是计划生育管理程序上的一种调整还是一种新的管理方式?这恐怕还有待于对村庄集体的再定义与土地所有制的改革的进行程度。要实行二者完全的融合,恐怕需要等到户籍制度被打破,城乡一体化才可能实现。

五、村民自治下人口控制的基本设想

应该说,现行的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有潜力可挖。本文所说的基本设想基于在村民自治环境下国家的可能作为,并将人口控制与社区发展结合起来,进而将人口控制转到社区控制上来。对社区控制而言,一方面,社区控制具有硬控制和外控制的特性,代表政府完成计划生育的“政务”;另一方面,社区是基层群众共同利益的代表,具有“软控制”和“内控制”的特性,能够唤醒大家的自觉性、责任心和参与感,可以成为村民自治环境下计划生育工作思路。

第一,重视村庄生育文化的建设。对于村民自治环境下的村民而言,他们实际上是生活在农村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场内,在这个场内,村民们的生育行为有很强的趋同心理。村内文化观念是村民生育选择的重要坐标。与费孝通描述的30年代江村的人口控制不同的是,当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已经摆脱了贫困,正步入小康生活,生儿育女并非完全是经济上的追求,而是村庄文化氛围的影响。新型生育观念按照国家计生委宣传司所说,即“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男性参与,计划生育,丈夫有责”。

在村落生育文化的建设中,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妇女的参与;一是对外来信息的引入。妇女参与有助于改善妇女在农村生活中的地位,有提高对女性价值的认识,改变以前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外来信息的引入有助于开阔村民的视野,有助于更新生育价值观。

第二,消除影响人口控制的政策因素的影响,将个人的生育行为转变为可预期的理性行为。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村民生育的特点是无直接受害人,这极易触发村民的搭便车行为。

特别是在土地集体所有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此,就必须增强村民生育选择中的理性选择观念。除了加大对计划生育进行利益导向,还必须提高生育行为的机会成本。当前我国一些政策性的因素事实上是起着刺激人口增长的作用的。有学者就曾分析过当代中国土地制度对人口生育的影响,认为传统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刺激人口增长;而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所有的包干到户土地制度,使得人口增长的机制得以保留{13}.贵州湄潭试验区为了利于分配固定的耕地给农户,定期重新分配耕地的做法于1987年停止,代之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的土地制度,使得多数家庭降低了生育意愿。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采用的是家庭养老为主体,社会养老为辅。事实上起到了鼓励农民多生的效应,对人口的控制极为不利。这也是我们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时应该考虑到的因素。其他诸如城乡间社会保障的差异等都影响了人口从农村往城市迁移,使得农村流动人口的控制加大了难度。使得城市化进程减慢,计划生育也随之受影响。但是,这些都是人口控制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并非单单依靠村民自治就能解决的,值得我们今后在村民自治中重视。

注:

2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第3页,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徐勇:“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4张乐天:“公社制度终结后的浙北农村政治与经济——浙北农村调查引发的思考”,《战略与管理》1997年第3期。

5赵德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考”,《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6“中国人口政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人口研究》2000年第4期。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2000年3月2日)。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明确

市第十三工作队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指导、帮助和关心下,在第市、区小康办的直接帮助下,我队扎根基层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农村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履行“指导、帮助、服务、督促”的工作职能,积极帮助帮扶村开辟致富门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了工作队所驻村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的发展。

二、工作任务明晰

1、规划先行,目标明确

按照“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村湾建设、产业发展和绿化规划的要求,坚持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的,紧扣“特色、品牌、规模、效益”四个环节,各村工作组认真开展调研、走访等活动。今年,我队先后在市内几家农贸市场调研4次、走访农科院专家4次、问卷调查2次。

通过四、五两月份的调查研究,全队五个工作,共制定完成了20*年度总计四大项、二十小项的年度帮扶和项目计划,完成了各村三年小康工作规划,使各村小康工作组做到了年度有计划,三年有目标。

2、争取领导支持、组织实施计划

在年度计划,三年规划制定后,我队各单位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先后有市领导刘龙成同志、市交委领导毛爱方同志、市妇联领导孙根乐同志、市工商局领导徐波同志、市江汉区领导袁继章、王登福同志、市计生委领导韩燕君等同志,到各自单位驻村组,进行慰问队员,看望当地贫困户,了解当地经济情况,在各驻村单位领导支持下,全队共自筹资金53.5万元。(其中,市交委8.5万元、市工商局20万元、市妇联15万元、市计生办10万元)进行项目帮扶。

市江汉区自加压力,不等不靠,在没有任何外来计划资金情况下,于今年7月份自筹资金对陈铁村机耕路进行了修善。

3、力所能及,完成目标

根据市委20*年6号文件精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文化活动。今年全队共要完成新修公路1.2公里,新建打谷场2300平方米,新建水渠1.2公里,改造维修闸门3座,维修村级办公场所及学校4000平方米。完成二个村组的篮球场建设,共为五个村组868户居民安装有线电视,维修与改造学校1200m2,已为各村添置空调2台,体育器材1套,课桌椅30套。

同时市交委领导充分发挥公路建设管理优势,将市、区级公路管理单位、部门领导请到辛冲镇,不仅对本委所驻的村组、镇村公路建设进行资金落实。而且还对市交委所辖第十三工作队其它四家单位所驻村组的公路建设费用进行协调,这次工作得到镇村干部表扬,也受到第十三队队员单位的好评。

三、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1、抓农村稳定不松劲。各村驻队单位密切干群关系,积极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在镇领导亲自抓,各驻队工作人员协助抓,做好村民稳定工作。5月19日,洪岗村五小组上操扁担湾户主操天元因长期患病不幸死亡,又因经济困难,不经村委会知晓,第二天天未亮就进行了棺木土葬。工作组知道后,指出要坚决火化,态度要坚决,并会同镇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迅速做好死者家属思想工作,通过村委将其父作为低保上报和落实了后,死者家属心情有好转,并接受火化的要求。

近几年,辛冲镇无任何刑事案件、无安全隐患、无恶性事件发生,争取处在安定团结,一片合谐气氛中。

2、抓计生工作不放松。今年以来,根据计生工作要求,各村驻队单位多次召开村委会,对计生工作不麻痹,村委会分工负责,村长为第一责任人,妇女主任和村委为第二责任人,对重点户多次上门动员做结扎上环对象的工作。特别是市计生委不仅指导本辖村计划工作,还对我工作队其它驻村工作组提供各项计划生育服务,并专门针对此项工作走访检查。

3、抓科学增产增收。把科学的种植技术送到农民手中。7月10日,市妇联小康工作组到新洲区辛冲镇浏湖村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只能容纳50人的会议室,且有80余人早上8点钟不到就早早地等候在培训地点,她们对新知识、新技术地渴望精神,使我们到场的第13工作队工作人员深受感动。今年第13工作队各驻村组给村民送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200余册,参加培训的村民达100余人。

4、抓访贫问苦不松弛。5月15日,市第十三小康工作队在市交委召开了新洲区小康建设工作组成员会议,会议要求对驻点村要做到访贫问苦。5月19日,市交委委办局、处级领导一行,在村委会带领下,对辖村12个特困户、贫困户一一进行了慰问和看望。并和这些特困户、贫困户结对子,采取一对一帮扶,此项工作,是为更好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也是为“三农”工作、为农村弱势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的具体体现。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5

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办主任李善君同志和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袁太政同志分别就如何抓好我市当前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作了很好的发言,前面。表示完全赞同。稍后,晓春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并抓好贯彻落实。依照会议布置,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国新村规划建设的历史沿革

英、美等国家就开始探索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老乡晏阳初先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等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探索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路子。晏阳初先生认为当时农村的问题主要是四个字,即:愚、贫、弱、私”主要抓乡村教育、卫生三级防疫体系建设和农房的改造,这些我现在都还在搞。梁漱溟先生主要是搞乡村复兴运动。认为当时中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不够、诚信不够,要复礼,那时就在河北定县搞博士下乡,搞新农村路子的探索。解放后,国于1956年第一次把新农村建设写进中央文件,那时对新农村建设还没有系统化的规范,依照当时的规范,现在都实现了今天我讲的新村规划建设,政府以前没有涉及,包括乡村规划建设,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时任建设部长侯捷才签署了一个部长令,出台了第一个关于乡村规划管理的条例;1990年4月1日,国正式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规划法》乡村规划才真正有法可依;2008年1月1日,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才第一次把乡村规划、乡村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市新村规划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特别是今年以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建设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对新村规划建设的安排安排,把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推进。各县(区)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科学布局村庄,突出村落特色,大力开展农村风貌整治,深度挖掘川东北民居文化内涵,新村规划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新村规划上,各县(区)依照“集中连片开发、连续连年建设、辐射示范带动”原则和“两到户、三进村”产业发展到户、新村规划到户,基础建设到村、公共服务到村、基层组织全覆盖到村)工作要求,科学制定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新村建设(农房建设)规划、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召开农房设计图纸专题会议,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带队赴成都、都江堰、达州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市、县(区)规划设计部门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旧房改装、新房集建、环境美化、经济实用”要求,从体现“共享性、经济性、发展性、多样性”和提升其实用性与宜居性出发,精心设计出100套川东北民居特色图纸,通过三轮比选最终选定25套图纸,发放到村张榜公示,由农户自主选择,并作为料理相关手续的条件,确保了规划的落实。新村建设上,坚持“相对集中、统一风格、限量用地、严格对象”原则,抓好农村居民建房点规划,规范集镇和公路沿线建房管理。风貌改造启动5002户,完成3702户,占计划任务的89.1%;新建农房启动2000户,完成1437户,占计划任务的72.4%;聚居点建设启动23个,完成9个,占计划任务的45%

市新村规划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引领带动作用,总体上看。值得充分肯定。但我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市的新村规划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还不够到位,力度还不够大。二是规划编制相对滞后。三是资金还不能得到充分保证。四是建设进度较全省平均水平偏慢。五是建设机制还不健全,存在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

三、新村规划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今年先后多次对加速推进全省新村建设作出明确指示;省委、省政府于今年5月召开全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10月20日在成都组织召开了全省新村规划建设工作;11月11日—13日在遂宁市召开了全省新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干部培训会,这几次会议对新村规划建设工作都作出了具体安排安排;今年6月上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在全市新农村建设暨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上对新村规划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村规划建设工作的专门文件。党委、政府在短时间内高频率的安排布置同一项工作,以前是少有的这足以证明各级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特别是新村规划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已经把加强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作为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搞好新村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提神鼓劲,强化举措,强力推进,狠抓落实,保证圆满完成全市新村规划建设任务,促进农村呈现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四、新村规划建设必需突出重点

市新村规划建设的目标任务是2010年底前,依照全省的统一布置。巴州区、通江县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要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底前,要完成新村建设规划;2011年6月底前,县、县要全面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2012年底前,要全面完成新村建设规划;2011年6月底前,巴州区、通江县要选择2个以上的乡镇,率先启动新村建设试点工程;2015年底前,全市要完成50%新村建设任务;2020年前,要确保与全省同步基本完成新村建设工作。按此目标任务,各县(区)要按照全市的统一要求,结合外地实际,进一步抓好新村规划建设工作。特别是巴州区、通江县属全省50个省级示范片试点县,今年必需完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同时,还要加紧推进2个市级、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一)抓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标准的科学编制规划是搞好新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没有把新村建设的规划纳入议事日程,对新村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科学的设计,新村建设盲目性、随意性较大,重复建设较多,久而久之,肯定劳民伤财,肯定失去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要本着对民众负责、对法律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原则,依照“全域、全程、全覆盖”要求,科学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以乡镇为单位的新村建设规划、祥规编制,做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同等规划,配套实施。同时,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长远性,要本着科学发展、科学布局、适当超前的理念,科学规划村落,科学设计村庄,突出农房建设和风貌改造。

(二)抓建设管理。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对已编制新村建设规划或村庄建设规划的区域实行严格的乡村规划许可制度。对公路沿线的农房建设要加强控制和管理,杜绝“火柴盒”夹皮沟”军营式”建设呈现。打破沿街房屋“一条线、一层皮、一般高”空间布局,提高村庄整体风貌水平。对城镇周边的农房建设,要依照城镇总体规划严格控制,切实改变城乡结合部农房建设杂乱无序的状况。要坚决制止乱修乱建乱占,要严格规划的执行,要真正做到无规不建、无设计不修,特别是对乱修乱建乱占行为,要依法从严从重处分,绝不能手软。

(三)抓形象打造。各县(区)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川北民居的建筑风格,设计和编制更加适合外地实际的农房设计图集。要注重特色,防止单一化,突出田园风格,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特别是单体建筑要有特色,不能搞成千村一面。要防止建房中看不中用的问题,房子不是建起来看的建起来用的要防止生产生活不适用的问题,注重功能配套,注重公共服务。同时,要把形象打造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整治“脏、乱、差”加快建设“洁、齐、美”改善群众人居环境。要把形象打造与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促进群众文明行为养成和文明意识提高,做到既要村容村貌美,也要人们心灵美。

(四)抓技术支持。市、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迅速聘请专家。重点对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平安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平安意识、管理能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建筑工匠的施工水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各县(区)也要组建新村规划建设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组,组织规划、设计、监理、施工等技术单位以及外地规划建设等技术力量,加强技术服务,划片包干,责任到人。

五、新村规划建设要注重方式方法

方法很重要,推动工作。就是要研究如何用巧力、如何用好力、如何借他力的问题,方法对了就会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就会欲速不达。因此,新村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要充分发动群众。新村规划建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他自身力量建设美好家园,真正成为新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要高度重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他主动参与到新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让他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住房新建、改建、扩建和风貌整治,以及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都要由农民群众自己讨论、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监督,不准搞强迫命令、代替代替和形式主义。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新村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分步实施,典型示范。要充分尊重民众意愿,切忌好大喜功,搞“大拆大建”和“一刀切”要着眼于当前和久远相结合,坚持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规划时,要结合山区特点和风俗民情,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建设具有川北民居特色的新型村落。要允许个别农户等和看,要突出新村规划在促进农户向新村集中居住的引领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新村选点、实用美观平安的民居设计,通过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统规联建等灵活多样的建设方式,通过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等,增强新村对农民的吸引力,引导农户进入新村。

(三)要力求整体推进。省委刘奇葆书记在全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为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和新要求,也为我今后如何抓好“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新村规划建设中,就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能就新村建设搞新村建设,要依照乡村社区的规范来规划、来建设、来管理。作为我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到新村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连片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山、水、田、林、路、气、电、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证、治安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相结合,切实抓好新农村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建设,实现“4+1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目标,争取闯出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好路子,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既能“住上好房子”又能“过上好日子”

(四)要注重机制创新。发展中探索出了很多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好经验、好办法。比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推进机制。产业发展机制,这些都为我工作开展和促进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新村规划建设工作中,也要继续发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立足山区特色,认真探索总结在推动新村规划建设中的资金投入机制、项目配套机制、质量监管机制、群众参与机制等一系列好经验、好办法,有效激活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生产要素,促进新村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要争取探索总结的工作机制能在全省乃至全国立得起、叫得响、能推广。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队;作用

计划生育政策是人口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政策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但是很少有学者把计划生育政策同社会福利结合起来思考。实际上计划生育政策与社会福利有着紧密地联系。客观清醒的认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将其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主动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坚持依法办事、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认真总结经验,把握阶段性特征和工作重点,逐步构建政府推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权自律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机制。

1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作用

各村建立"以村为主、村民自治"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的重要意义,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提倡少生优育,使农村人口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建立健全村计划生育组织机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负责领导村计划生育工作。配备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具体负责村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建立村计划生育协会网络,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计划生育活动[1-4]。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经村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聘任,可兼任协会秘书长。各村民小组根据需要设立计划生育中心服务户长、育龄妇女小组长等。村计划生育协会按照章程建立会员小组,聘任协会会长、秘书长和会员小组长。村计划生育组织机构由村民委员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乡级以上政府或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提出方案,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

村民自治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会后应及时公布表决结果。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妥善保存。计划生育"一事一议"由村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或委托村计划生育协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交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村民委员会评议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对象(户)。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特别扶助制度以及各类计划生育帮扶、救助工作的对象、项目户等,应根据政策或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群众评议。通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的落实,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除享受"奖励扶助"和"奖优免补"政策外,在执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还得到了村委会或村民小组的充分照顾,使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到了实惠,计生工作也因此得到深入开展。

村民委员会组织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及服务活动。因地制宜设立村计划生育服务室、人口学校及协会会员之家。协助乡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以及新农村文明风尚的宣传,协助组织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以及生殖健康服务;根据本村的经济情况、多数育龄群众的需要以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情况,自主组织开展有关宣传教育及服务活动,并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重点帮扶。主动了解本村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的需要,依靠村计划生育协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自主组织开展有关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制定适当激励措施,增强村民小组、育龄妇女小组、协会会员小组等的凝聚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探讨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条件下基层政府职能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提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制度确立和运行后,政府必须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建议,对政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职能定位,则可以概括为"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支持帮助、考核指导"。

2讨论

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高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广泛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村民通过村民自治参与村经济建设的决策、管理,提高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一方面把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地反映给村党组织、村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使各部门在决策时充分考虑群众的利益和意见;另一方面把上级领导部门的决策、指示及时传达给群众,并利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村队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骨干作用,获得群众的认同和支持,起到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的"桥梁",密切干群关系。并展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发展将最终向"家庭发展计划"模式演变的总体趋势。

参考文献:

[1]贺雪峰.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稳定[J].长白学刊,2002(03).

[2]贺雪峰.村务决策中的村民参与-关于村民议事会的调查与思考[J].调研世界,1999(07).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新建改造农民新居为目标,以优化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居住方式,建设具有现代特色、方便农民、经济实用的新型住房;立足节约用地,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坚持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把全市农村建设改造成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农村实施新民居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原则。建设农村新民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过政策支持,市场促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环境。

(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新民居建设与村庄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空心村”改造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既适应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习俗,又经济、适用、安全、环保。

(三)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原则。根据村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新建或改造思路,不加重农民负担。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户多型,避免千村一面、千户一型,满足不同村庄、不同收入阶层群众的实际需要。

(四)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重点区域后偏僻地区,有计划、按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农村和谐建设,稳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2年,力争全市建设农村新民居示范村220个,改造旧村450个,确保15%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通过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为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改造提供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住宅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环省会、环县城周边和沿国道、沿高速公路两侧村庄是新民居建设改造重点区域,全市力争到2012年“两环”、“两沿”区域村庄新民居建设改造面达到30%以上。

2009年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村庄180个,其中藁城、鹿泉、正定、栾城“1+4”组团县(市)要建成一批体现现代新民居特色的示范村;其它县(市)每县(市)建成2—3个示范村。全市每个村庄要建成几个体现区域特点、适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样板房。

四、建设改造规范

按照河北省建设厅《河北省农村民居设计导则》要求,参照燕赵新民居百套优秀设计方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新民居建设和改造。

(一)示范村庄选择要求

1.基础条件。群众热情高,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情稳定,班子团结,基础条件好。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决通过。

2.重点范围。107、307、308国道、石闫公路两侧可视村庄,京石、石太高速公路两侧可视村庄,省城三环路以外可视村庄,18个县(市)城(含矿区)驻地镇建设规划区以外可视村庄。

(二)样板房选择要求

1.农户自愿。样板房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经济收入家庭、不同地域(地区)、不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样板房建设的成本和标准能够适应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

2.符合防灾减灾要求。样板房选址要避开抗震不良场地、地震活断层影响地段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

(三)建设改造技术要求

1.规划布局要求。符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集中紧凑,居住、出行方便,鼓励建设二层或多层住宅楼。街坊低层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高于1.1。样板房选址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房的翻建、改建,或选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

2.院落布局要求。院落内建筑平面布局与库房、农用车辆停放场地以及花草树木、沼气等布局安排合理,配置给水、排水、供电、电话、网线、有线电视等管线。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洁污分开。

3.建筑设计及外观要求。样板房户套面积适当,结构新颖、成本低廉,材料选配经济,就近就地取材。住宅外观设计美观,符合地方区域特色,体现时代感。建筑设计水平较高,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同步应用,符合抗震要求。

4.建筑节能要求。充分考虑沼气、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冬季保温热效高,符合抗震、节地、节能等要求,参考借鉴CL建筑体系。

5.旧民居改造要求。临近国道和高速公路两侧住宅,平屋顶改为坡屋顶,统一选用单坡或双坡或四坡形式,立面美化,建筑周围绿化,坡屋顶主色调为红色。

五、主要支持政策及确认办法

(一)支持政策

1.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经申请批准后,由市金融办协调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给予贷款支持,市财政给予适当贷款贴息补助。

2.将新民居建设中村内街道整治、绿化、环境卫生、饮水、排污等公益事业建设内容,纳入农村“一事一议”财政资金奖补范围。

3.认真落实省财政下拨的扶持新民居建设改造专项资金,市、县按要求予以配套,重点用于新民居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4.新民居建设中需要缴纳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电力增容费,予以免除。

5.整村易地建设的村庄需要占用土地的,经批准可列入当年征地指标计划。

6.列入新民居建设计划的示范村,村民贷款建设的房屋,准予办理房产证,由县级政府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7.对验收合格的新民居建设改造示范村,根据投资规模,给予每村一定数额的奖励补助。奖补资金纳入市、县财政预算,按照先建后补原则,根据示范村建设改造进度,逐年支持到位。

(二)确认办法

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按项目进行管理,实行逐级申报制,每年年初申报确定年度示范村建设计划。符合申报条件的村庄,按下列程序申报、确认。

1.村党支部、村委会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列为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申请,填报申请表,并提交村民大会表决同意等相关证明材料。

2.乡镇政府审查合格后,报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确认。确认后,由县(市)、区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对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进行规划。

3.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按照规划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通过乡镇政府报县(市)、区政府审批。

4.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示范村名单,统一报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

5.市、县财政贷款贴息,按照规划建设时间和建设贷款额度,逐年分期拨付到位。

6.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验收,达到规定时间、进度要求的,兑现奖补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新民居建设改造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市政府分管建设工作和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农工委、市建设局、市文明办、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电业局、市交通局、市地震局、市金融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委,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计划,审核安排新民居建设资金的使用,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并配合市考核办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等。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统计资料组、建设指导组、规划指导组和督导检查组,分别设在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专人专抓,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引导。积极探索新民居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新民居示范村的建设、改造和样板户建设。整合现有涉农部门资金,集中倾斜支持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法人参与农村新民居建设改造。支持有资质的公司竞争、承包新民居建设改造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广泛进行宣传,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改造居住条件和环境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多方倾力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8

我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受组织委派,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我既荣幸又诚惶诚恐。我深知,我肩负着艰巨的任务、重大的责任和殷切的希望。到村后,通过熟悉情况,制定规划,学习经验,已经和大家一起投入到我村的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今天即将进行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值此向同志们汇报工作如下:

一、通过抓制度建设,关山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

关山村党组织建设基础较好,村支委班子成员讲团结,讲学习,整体素质很高,我到村后,虚心向他们学习,很快和他们融为一体,经过一年来的共同工作,使我村党组织建设又上新台阶,我村党支部年、年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五个好党支部”。

具体实施了下列措施:

1、注重学习,提高提高素质。坚持党员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制定全年党员集体学习计划;实行集体学习签到制,缺席党员登记和跟踪管理制度,并鼓励党员同志坚持自学,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向广大群众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了党员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

2、注重流动党员管理。建立流动党员台帐、流动党员外出持证台帐及相关管理跟踪表。每位支委成员分工负责联系,及时了解关心流动党员在外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关心流动党员,为他们就业,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并鼓励流动党员“双向带动”。

3、注重开展为民全程活动。宣传贯彻“三农”政策,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及时地贯彻到村,到户;帮助村民生产致富;关心残疾人的生产和生活,先后和村支两委同志选定了扶持两名聋哑人发展生产,救济一名残疾人危房改造,且扶持、救济资金已经到位。

二、通过大家努力,关山村新农村建设蒸蒸日上,硕果累累。

村里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村XX年、XX年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这里凝聚着村支两委和各位党员的汗水和心血。

具体落实项目和资金情况是:

1、完成对村部投入15.1万元建设改造工作,优化了我村党组织活动阵地,近期又对村部进行了绿化;

2、投入4.9万元对中心村街心花园进行了整修,投入2.4万元在中心村架设了路灯,近期又争取革命老区资金15万元,修建中心村垃圾填埋厂,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整修了下水道,对中心村脏、乱、差现象进行了整治,初步改善了中心村面貌,;

3、国家投入和村民集资相结合,已经完成3.3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很好地改善了关山村民进出的交通条件;

5、在县卫生局的扶持5万元的情况下,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垫定了基础;

6、从县农委争取了100口沼气池工程,即将完工;

7、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投入39万元,铺设了中心村水泥路;中心村至姚关路宽10米长1.3公里沙石路面工程项目正在施工,宽5米的水泥路面已经完成招标;

8、按照选派专项资金使用办法的规定,发展集体经济,建成山村獭兔养殖基地一座,受到省委选派办调研组和县委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村两委精心规划,关山村新农村建设前景喜人。

我村是省级示范村,机遇难得,超纵即逝,近期虽然我们一直在进行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但村两委同志一直没有放下手上建设工作,一直没有放下我村的未来三年的规划编制工作,新一届村支两委产生之后,将带领大家共同投入到下列新农村建设之中:

(一)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1、计划在我村建设日产千吨的自来水厂一座,投资110万元;

2、计划修通我村八个村民组之间的水泥路工程,投资390万元;

3、计划兴建我村村级完小,拟建幼儿园一所,以及其他设施,投资180万元;

4、计划在火车站附近建一个公交停靠站,投资22万元;

5、计划建设公益性公墓一处,投资60万元;

6、计划兴建敬老院或五保之家,投资50万元;

7、计划进一步完善我村广播室,投资10万元;

8、计划兴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未来中心村、张湾小区、东郢小区的污水进行整治;

(二)进一步发展生产

1、对农田进基本改造,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长远打算,我村计划在村民组、村民组的800亩农田上实行田、林、路、渠四配套农田基本改造,投资80万元;

2、计划在村民组、村民组开展200亩大棚蔬菜种植,投资60万元;

3、计划在我村中心村和村民组、村民组建设两个小商品超市,投资30万元;

4、计划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30万元;

5、计划组建我村竹木交易合作社,投资50万元。

(三)进一步改善我村村民文化生活条件,生活富裕了的农民就需要更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有一处融会议、演出、健身、、图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我村计划建一所休闲中心,投资260万元。

以上是我村的未来三年的建设规划概况。

综上,虽然我村的党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不小成绩,村支两委也为关山村美好的明天提出了设想,但还有许多这方做地不足,还有许多这方没有让群众满意,还需要党员干部和广大村民集思广益,不断向村委多提宝贵建议。选派一年多来,我也感到我个人在关山村各项工作总体进展是顺利的,但还存在很多错误和不足,还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也希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9

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人口计生部门融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特别开办了“新农村・新家庭”专栏,为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及各地做法经验交流提供一个方便的平台。

在此,我们热烈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将反映农村新风尚、新面貌的活动、新闻、故事等,以各种文体记录下来,给我们投稿,与大家一同分享“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带来的幸福果实!投稿邮箱:

我国农村家庭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我国农村人口为67415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关系着新农村建设,也关系着城乡统筹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构成、生产生活方式、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组织形式等发生深刻变革,人口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原有的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的形势。受农村生产方式和社会保障条件的制约,农民生育观念转变相对滞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任务仍然艰巨。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市,总体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素质低于城市,提高人口素质任务较为繁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留守家庭、空巢老年家庭大量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为严重,家庭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与农民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农民家庭特别是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能力相对不足。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幸福是人口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做好家庭工作、促进家庭发展是全面做好新时期人口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随着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转型,我国家庭发展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家庭规模不断缩减。从1982年的4.43人降至2010年的3.10人。家庭结构多样化。空巢老人和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都有所升高。离婚率明显上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09年的1.85‰,导致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成员居住离散。全国有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家庭生产、生育、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总体要求

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加强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促进农村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进农村家庭发展能力的有力举措,是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一定要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其为重要抓手全面做好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才能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要紧紧围绕总书记关于“四个加强”、“六个切实”的重要指示,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全面深入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意见》要求,把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发挥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和管理网络优势,以农村家庭为主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宣传倡导、优质服务、政策推动、关怀关爱和民主管理,努力将广大农村家庭建设成为“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文明富裕、身心健康、和谐幸福”的新家庭,促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先导作用,切实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完善政策推动机制,切实增强农民家庭发展能力;大力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切实促进民主管理;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项目活动品牌。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

自2007年起,国家人口计生委相继启动了“川滇藏地区”、“西部地区”人口健康促进项目,以及“和四省藏区优生优育项目”,作为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具体措施,着力提高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农牧民家庭的福祉。2010年7月,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云南迪庆召开项目工作会,总结交流经验,在全国推开“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各地立足实际开展了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推动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取得了积极进展:积极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各地党委政府领导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力发展农村人口文化,新型婚育观念在农村日益深入人心;广泛普及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服务,农民生殖健康水平逐步提高;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农村计生家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人口计生网络重要作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拓展。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崔丽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一)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先导作用,切实加强新型家庭人口文化建设。(二)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三)不断完善政策推动机制,切实增强农民家庭发展能力。(四)大力加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切实促进民主管理。(五)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努力打造项目活动品牌。要为全面深入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提供有力保障。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主动协调、密切配合相关部门,从源头上介入,积极争取出台有利于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家庭发展的政策措施。要从基层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创建品牌。要切实加强基层人口计生公共管理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农村村委会工作计划篇10

扎实工作为“三农”做贡献

——“三农”服务团成员个人工作总结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根据《中共xx区为办公室关于印发〈xx区组建“三农”服务团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有幸被选进“三农”服务团,能够有更好的机会深入农村基层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三农”工作努力。2006年4月12日,我参加了全区的动员大会,然后派驻到xx镇xx村开展“三农”服务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新认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

刚开始,我认为自己一直在农村工作,面对的就是农村基层工作,了解农民群众的疾苦和困难,认为自己一直就是在为农民办实事。但是,在参加了动员大会后,认真反思,发现我所在地方就是特别贫穷、特别落后的地方,和其他兄弟镇、发达镇相比,xx镇是落后的,同其他地区相比,xx镇是更是落后的。同时,“三农”服务工作,不仅仅是改变一个地方的落后状况,更是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帮助农民找准路子、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而我有幸作为“三农”服务团的一个成员,这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机遇,也是党交给我的一项工作任务,更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契机。

二、努力做好“三农”服务工作

1、由于在xx镇工作了五年,对xx村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开展工作就比较得心应手。但是我仍然不满足,因为我知道我的了解还不能够很好的开展服务工作,因此我坚持深入个村民组、各农户家调研,全面了解全村的真实情况,与村支两委一起共同研究发展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和增加村集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xx村具体情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2、在xx村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协助村支两委发展xxx厂,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并为村集体经济的增长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引进加油站一家(正在建设当中)。

3、加快“四在农家”创建步伐。在区政协、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助村支两委同群众同甘共苦,加快“四在农家”创建步伐。深入走访群众,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规划创建方案。一年来,全村硬化联户路16600米,硬化通组公路1500米,进寨路400米,硬化院坝15600平方米。建沼气池58口,改厕68户,改厨86户,改危房8户,改圈1200平方米,改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全村创建面达90%,受益群众在90%以上。同时,结合实际,提供资金和物资,帮助xx村民组xxx、xxx两户改厨、改厕。一年来,xx村“四在农家”创建工作先后迎接各地参观86次近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