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税收政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03:33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1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服务外包;税收政策

服务业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和水平,是衡量该国和地区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指标。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快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助于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并特别强调“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一、现代服务业的涵义及目前我国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截至目前,在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出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最高值的同时,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低于中等收入和发达收入国家,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比200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十二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期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十一五时期的43%,提高3个百分点。这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69%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当前我国服务业区域性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差别较大、部分服务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及政府垄断、传统服务业的升级缓慢等等都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涉及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及分析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与服务业无关的税种寥寥无几。影响服务业发展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批发和零售业、计算机软件业,以及其他服务业的混合销售行为)、营业税(除混合销售行为中缴纳增值税的外)、企业所得税、消费税(批发零售业相关)、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等。其中增值税只涉及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及软件业等,对绝大部分的服务业行业难以产生很大的影响。而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几乎与所有的服务业行业相关,且收入规模较大。税收优惠政策上,营业税采用了免税、差额计征、起征点等优惠措施,所得税则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低税率征收优惠。纵观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存在以下不足:

1、税收政策体系上:缺乏统一的支持体系、力度不足。表现在:其一,针对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散见于各个税种中,各项政策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各税种各自为政,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其二,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了分割的财税政策,形成了发展失衡的现代服务业,如:沿海经济开发区、科技产业园区、中部崛起、西部开发、服务外包业21试点城市,在税收支持上均出台了不同的优惠政策。同时,各地方政府在制定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时,也主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地区间的税收政策差异大。其三,对新兴服务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足。较多的税收优惠主要针对公共服务业(如教育、卫生、文化、公共管理),而对服务外包业、现代物流业及软件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技术研发等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服务业,以及农村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优惠较少,支持度较弱,未能体现我国现行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2、具体税制上:其一是增值税,征税范围过窄。对如交通运输业、物流业、建筑业购入货物和固定资产较大的企业,因其是营业税征税范围,对购入货物和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税负较生产性行业重,税负不公。其二是营业税,一是对服务外包业税收优惠集中于试点城市,优惠面过窄,同时在对服务外包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时,在高新企业的认定上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现代物流业上,运输、装卸、搬运、快递、仓储、配送、、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在营业税政策上,人为地割断为不同的应税项目,实行3%、5%不同的税率征收。三是差别比例税率有待完善,差额计征范围虽有扩大,但未全面铺开,重复征税现象依然存在。

三、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对策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已经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应本着突出发展重点,即以发展服务外包业和科技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同时加快公共服务业的建设。要充分运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鼓励服务业技术创新、外包和集群发展,以促进我国早日由“工业性经济”国转变为“服务性经济”国,以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规范税制,合理设置税率

其一,在增值税上,加大增值税改革力度,加快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先将矛盾最为突出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物流业等生产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以解决增值税征税范围过窄所导致的增值税链条中断、重复征税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其二,在营业税上,一是要进行相关税目调整,建议增设“服务外包业”、“物流业”税目。为促进文化体育业的发展,对目前已经越来越大众化,消费档次降低,获利水平较低的台球和保龄球,可从“娱乐业”税目划到“文化体育业”应税项目。二是进行税率调整。对美容、按摩等高收入、高利润的非生产项目处以高税率征收;对金融业、保险业等生产业及洗浴、理发、照相等低盈利行业,适度降低税率,逐渐拉开生产业与消费业税率间的差异。同时,应全面实施对服务行业进行差额征收的营业税政策。

2、建立合理有效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1)支持现代新兴服务业发展。其一是服务外包业。应综合运用所得税、营业税优惠措施,对承接转包、分包业务的服务外包企业,以扣除转包、分包费用后的余额计征;对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其收入应实现出口零税制,转包、分包所发生的流转税负等应逐步实行完全退税,对企业因提供外包服务发生的合理费用进行税前扣除。在增值税政策上将部分生产外包企业与制造企业实行同等政策,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这样即有利于制造业企业细化分工、专注核心业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制造业企业增加对服务外包的需求,从而推动我国服务外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其二是科技服务业,应实施有利于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将一批生产型服务外包企业纳入消费型增值税抵扣范围,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加速技术革新;继续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适当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技术研发费用、研发人员工资支出在税前的抵扣比例,刺激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同时对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应暂免征所得税。

(2)利用多种优惠形式促进服务业发展。我国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不宜过多,应当重点明确、层次清楚。要区分基础公共服务业和准公共服务业;加大对高端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特别是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技术先进企业和生产业,农业技术的服务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服务业的税收优惠。在充分发挥直接优惠手段的同时,加大间接优惠手段的运用,从税后调节环节向税前调节环节转变。在优惠方式上,除通常采取的税率优惠、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方式外,还可在成本费用列支、投资购置抵免等环节给予优惠。

参考文献

[1]欧阳坤,许文.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9(4).

[2]贾曼莹.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9(22).

[3]黄朝晓等.发展服务业税收政策探讨[J].特区经济,2010(4).

[4]苑新丽,任东梅.现代服务业发展与财税政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08(11).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2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几年来,苏州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增长逐步加快。*年至2005年,苏州服务业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水平。二是对GDp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2005年,第二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度为66.8%,服务业的贡献度为31.2%。今年上半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34.2%。三是开放度逐步加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整个从业人数的比重大幅提高,与我市第二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旗鼓相当。在服务业速度纵向快速提升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横向的巨大落差。据了解,目前国外许多国家的服务业已经占到GDp的70%左右,生产业已占到服务业的70%左右。而苏州服务业占比由*年的38.0%下降至2005年的31.2%,与国外存在相当一段差距。在国内,我市与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差距也比较明显。

当前,苏州的发展既面临着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资源,创造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苏州跨越了GDp人均80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发展阶段,加速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日益趋紧和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工业用地成本、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交易成本、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因素已经导致我市出现了产业竞争力下降的迹象。在挑战面前,要吸引外来投资,留住本地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出路之一就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生产服务业。依托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尽快把研发、物流、营销服务的水平搞上去,争取把生产环节的利润更多地留下来,苏州就必须走出一条富有竞争力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服务业主要靠体力、智力劳动,能源、资源占用少,大多属于清洁产业,创造的是绿色GDp。苏州环境容量小、经济总量大,自然资源匮乏,需要通过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以全球化的决策视野,作出了加快发展苏州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

二、目前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江苏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的目标和要求,目前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1.现代服务业比重低、规模小,布局分散。近年来,苏州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服务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8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56亿元。然而,在地区生产总值构成中,苏州服务业占比由*年的38%下降到2005年则为31.2%,其比重在全国GDp前十位城市中列倒数第一。在区域布局方面,苏州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在全市总量中所占份额比较小,还没有形成辐射、带动整体发展的态势。与兄弟城市相比,苏州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内在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度低,内部结构不合理。当前,苏州服务业的格局基本上还是以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关联度并不高,没有成立帮助企业发展的服务机构,未能提供与商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相辅相成的基础环境和配套设施,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

3.生产业需求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苏州的生产业需求不足。一方面,制造企业中间服务需求相对不足。苏州制造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而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服务支出、市场销售服务支出、人力资源支出、外购信息技术服务占全部支出的比重偏小。另一方面,外资制造业特点与生产业本地化存在矛盾。苏州的外资制造业体系中,加工型、出口型、生产型企业居多,外资企业对本地金融机构的信贷服务依赖程度很小;产品设计、关键技术、零部件依赖于进口,对本地研发和技术服务需求较少。此外,外企产品的销售也多由跨国公司或地区性总部负责营销、分销,这种生产方式与促进苏州本地现代服务业水平的提高无更多的相关性。

4.现代服务业人才不足,创新能力较弱。苏州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精、尖管理人才的吸纳能力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需求,服务业从业人员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一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对服务业层次的提升形成制约。目前我市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行的从业人员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的工作要求。特别是在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中,人才资源缺口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二是每年新增劳动力的流向显示制造业的市场发展机遇要优于服务业。苏州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的途径更多的是依赖迅速扩张的第二产业,服务业从业人员增速趋缓。尽管目前苏州拥有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但苏州的职业教育总体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信息咨询和管理人才,严重制约了服务业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

5.服务业所有制结构与投资结构单一,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由于体制、政策的原因,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多元经济成份的参与度不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尽管苏州服务业利用外资正在稳步提升,但无论是合同利用外资还是协议利用外资,比重均未突破10%,2005年分别为8.8%和6.1%。因此,仍需进一步加大苏州现代服务业的对外招商力度,引进外资服务项目。

2005年,苏州市享受现代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有164户,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919万元,减免所得税6308万元。税收政策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促进再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我市国税部门的工作实践看,现行的税收政策存在以下问题:

1.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专门的扶持政策。目前,我们执行的大部分扶持政策对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影响力不强。如鼓励服务业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科技服务企业利用高新技术以及促进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等政策,实际上是重申原有的优惠政策,纳税人未从参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去享受优惠政策。

2.现有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享受面不宽。我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税收政策的实施细则》中15条税收扶持政策,14条涉及企业所得税,仅1条涉及增值税。从税收政策来分析,涉及税种单一,政策享受面不宽。2005年,我市享受现代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仅164户,占全年非工业企业减免税户数的49.7%;减免税额6308万元,占全年非工业企业减免税的19.33%。

3.鼓励现代服务业投资的税收政策不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税收政策的实施细则》中的税收扶持政策,涉及鼓励技术改造的仅有3条,且享受政策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型企业,不能充分体现税收政策在提升传统服务业方面的作用,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关联度不强。

4.对财政补贴征税阻碍了服务业发展。近年来,苏州市级财政资金适度向服务业倾斜。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建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专项发展基金;对重点服务业项目、新兴服务业项目的发展与建设,给予贷款贴息和资金补助,引导和扶持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示范作用明显、有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就业的服务业投资和经营项目的快速发展。同时,对投资额、上缴税收、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服务企业给予奖励,以促进全市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明确对财政补贴应予以征税,这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不相吻合,不利于鼓励地方运用财政资金向服务业倾斜,发展现代服务业。

5.部分扶持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执法风险大。部分扶持政策在执行时干部难以把握,可操作性不强,增加了执法风险。如在审核技术改造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时,由于专业性强,如何确定是否属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设备投资是个难点。

6.部分扶持政策缺乏应有的宣传力度,尚未引起社会关注。部分扶持政策尚未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纳税人的关注。如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专家参与服务业、鼓励社会力量资助研究开发等政策,2005年我市无一企业享受这些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地宣传。

三、进一步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针对上述税收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弊端,应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完善举措,推动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1.进一步突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税收政策的支持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规划的建议》中,把服务业分成三类,这样就使得服务业的发展既有目标,又有针对性。因此,税收政策支持应更突出重点和特定性,增强政策支持的影响力。一是确定税收政策扶持重点行业,重点扶持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管理咨询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二是确定税收政策扶持重点行业人员,重点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海外留学、国内外专家参与服务业发展。三是确定税收政策扶持重点方向,重点以高科技运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内容为政策扶持项目,制定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扩大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享受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但要科学地确定重点项目,还需要各税种协同配合,形成综合性的税收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出口退税等配套协作的税收优惠政策,改变单一税种扶持的格局。二是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完善减免税和税前扣除办法。从而进一步扩大政策享受面,提高政策引导力。

3.制定具有行业特点的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由于现代服务业涉及面广,因此,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分门别类制定鼓励投资和业务拓展的税收政策,有的放矢地促进各项服务业齐头并进。一是比照外资企业再投资退税政策,对现代服务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本企业或其它现代服务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投资举办其它现代服务企业,经营期不少于一定年限的,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部分所得税税款。二是比照工业企业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现代服务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符合国家规定的鼓励类投资项目的,其购买的国产设备投资,可在一定比例内从购置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三是提高拓展业务的税前扣除标准。对现代服务业的广告费税前扣除标准提高1个百分点;比照金融保险企业列支业务宣传费,允许在规定比例范围内,凭真实有效凭证支业相关费用。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3

关键词:营改增;政策;策略

经国务院批准,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的安排,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直辖市)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电力行业的增值税税负在税制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引起一些税收负担的变化和转嫁,本文试分析该项政策对地市级供电企业的影响、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该项政策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提升企业价值。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基本内容

1.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2)统筹设计、分步实施。

(3)规范税制、合理负担。

(4)全面协调、平稳过渡。

2.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范围和时间

2012年1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2012年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含宁波市)、福建省(含厦门市)、湖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等8个省(直辖市)。

3.改革试点的主要税制安排。

(1)税率。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

(2)计税方式。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

(3)计税依据。纳税人计税依据原则上为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的行业,其代收代垫金额可予以合理扣除。

二、“营改增”对地市级供电企业税务成本的影响

地市级供电企业营改增前后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营改增后增值税应税收入的适用税率没有变化,故销项税额不受影响,但输配电成本中部分业务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增加进项税额,减少输配电成本,进而增加企业利润总额。

1.增加进项税额的项目

(1)有形动产租赁,包括有形动产融资租赁和有形动产经营性租赁。有形动产租赁营改增前不能抵扣进项税,营改增后按不含税金额的17%抵扣,换算后相当增加了14.53%的抵扣率。

(2)货物运输费用。由于单位取得的运费原按运费金额的7%抵扣,改为按不含税运费金额的11%抵扣,换算后相当增加2.91%的抵扣率。假若单位取得运费100元,按营改增前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7元,营改增后计算可抵扣进项税额9.91元,增加了可抵扣进项税额2.91元。

(3)研发和技术服务费,包括研发服务、技术转让服务、技术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工程勘察勘探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费营改增前未抵扣进项税,营改增后按不含税金额的6%抵扣。

(4)信息技术服务,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包括软件服务、电路设计及测试服务、信息系统服务和业务流程管理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营改增前未抵扣进项税,营改增后按不含税金额的6%抵扣。

(5)文化创意服务,包括设计服务、商标著作权转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广告服务和会议展览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营改增前未抵扣进项税,营改增后按不含税金额的6%抵扣。

(6)鉴证咨询服务,包括认证服务、鉴证服务和咨询服务。鉴证咨询服务营改增前未抵扣进项税,营改增后按不含税金额的6%抵扣。

(7)物流辅助服务,包括航空服务、港口码头服务、货运客运场站服务、打捞救助服务、货物运输服务、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和装卸搬运服务。物流辅助服务营改增前未抵扣进项税,营改增后按不含税金额的6%抵扣。

2.分析评价

营改增后地市级供电企业增值税总体税负降低,因进项税额的抵扣降低了企业成本,进而增加企业利润,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应对“营改增”政策的有关税务策略

1.为使有关人员更深入地掌握新政策,做好纳税规划,各单位可邀请税务部门、中介机构针对营改增政策对本行业的影响进行分析与讲解,使各部门、单位业务经办人员及财务人员对营改增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

2.对纳入营改增范围内的各项劳务合同,在项目招标时,优先选用营改增试点范围内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增加进项税抵扣进项,降低企业成本。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4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增值税、营业税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义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长期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都征收营业税,税负相对较重,限制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避免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优化了税制结构,对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降低现代服务业的税率

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前缴纳营业税,适用的营业税税率是5%。营改增之后缴纳增值税,适用的税率为6%,从名义税率上看税率是提高了,但实际税率却是降低了。

1、现代服务业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

政策规定现代服务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标准(500万)的纳税人为一般纳税人,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为小规模纳税人。如果服务业企业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就可以按照增值税的简易办法征收,适用3%的征收率,这比原来的5%就降低了2个百分点。

2、现代服务业企业是一般纳税人

如果服务业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适用6%的税率,表面看税率是比原来的5%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但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方法和营业税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以前的营业税除建筑旅游等几个特殊行业可以对营业额进行抵扣外,其余大多数服务业都是全额计税,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以后,服务业就可以按照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实行进项税额抵扣政策,对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从当期的销项税额中扣除,减少了应纳增值税税额,所以对大多数服务业来讲,实际的税率还是比以前有所降低。

(二)营改增避免重复征税

增值税在计算时是以销项税额减除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纳税额,而营业税一般是按照营业收入总额和适用税率直接计算应纳税额,多数情况没有扣除项目。也就是说只有增值税可以抵扣,营业税无法抵扣,上一环节交的税,下一环节在计税时还要再次计入基数,再次征税,这样就导致了企业重复计税。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征税。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行业税负减幅不均衡

从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来看,各行业税负减幅不均衡,对于资本构成较高的企业,外购货物含增值税税额较多,进而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就多,税负减幅较大,而资本构成较低,人力成本较高的企业,进项税额抵扣较少,税负减幅较小。如果某些现代服务业企业人力成本比较高,劳动力成本无法进行抵扣,会使该类企业负担加重,另外购入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虽然可以抵扣,但大多数企业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已购置完成,不需要再购入大批的设备,从而导致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多,在短期内会使企业税负增大。

(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对我国服务业投资产生不利影响

税收政策的制定是影响投资偏好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多数现代服务业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调整非常敏感,税收政策的相关改变将直接影响着投资者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具体行为。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可以起到促进相关企业增加投资的作用。但短时间来看,试点地区以外的企业会预期营改增全面推开,从而会有将购买固定资产的投资行为延期到改征增值税全面实施的时期,从而避免近期购进固定资产不能抵扣进项税额的风险,因此,为防止这种特殊时期情况对经济活动造成人为不利影响,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时间不宜过长,而且应在改革初期就要明确购进固定资产抵扣政策的相关实施时间。

(三)服务业企业出品免税与退税问题不明确

目前,营业税不存在出品退税,但改征增值税后,就会面临出口退税相关问题,但在试点过程中涉及出口退、免税政策缺少细则,使我国大多数现代服务

业企业在出品时还处于比较劣势地位,如果继续推行服务含税出口的政策,与其他对服务业征收增值税的相关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服务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为了提高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试点方案必须尽快对现代服务业的免抵退税办法具体实施细则。

三、现代服务业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应对

(一)把握政策时机,适时调整业务

其一,就目前改革未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把握时机,调整业务范围,采取在试点地区设立经营机构或做大试点业务等方式,享受抵扣进项税额的优惠。其二,根据政策规定纳税人兼有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应当分另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因此现代服务业企业应积极推行业务重组,避免因政策实行后,因核算问题从高适用税率,增加税负。其三,服务业企业以后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在同等价位和服务质量类似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商家,这样就可以抵扣自己应该缴纳的税款,可以考虑在确保服务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将自己承接的劳务服务进行外包,解决一部分进项税的问题。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5

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高铁对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沿线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使经济实现新的飞跃式发展。高铁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同城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过道效应”,将经济要素更多地向大城市抽离,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可以说,高铁给__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挑战并存,将对现有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1.区域枢纽地位确立。20__年11月1日,原铁道部和__省人民政府在景德镇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快__铁路建设发展的会议纪要》,提出将__站建设成服务于浙赣、杭长、合福三条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随着京福高铁和杭长高铁建设的推进,__将成全国第二个有高速铁路十字交会的城市,__高铁枢纽将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特别是我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2.推动城市扩容升级。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将城市紧密联接起来,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高速铁路带来的“同城效应”,直接促使经济、社会、产业、生活、交通等大融合,形成并促进以高铁沿线节点大中型城市为中心城市、沿线腹地城市为次中心城市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相互补充的城市群发展,将进一步促进“1+5”信江河谷群提速发展,__城市布局、区域经济都将因高铁而升级、腾飞。

3.加速区域产业融合。高铁快速通道的构建将加速__对外开放步伐,使__由原有的内向自然生长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引力牵动型转变,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整合,实现区域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动,扩大“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宽度与广度,把__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旅游、物流、商贸等产业的区域联动、共赢发展。

1.区域发展竞争加剧。京福、沪昆高铁沿线城市纷纷抢抓高铁机遇、竞谋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力求在高铁经济所带来的变革中占得先机。__虽拥有枢纽地位,但也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环境是__面临的重大课题。

2.要素流出风险提高。高铁给__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把__置于周边大中城市的包围,“虹吸效应”可能导致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更优越、行政效能更高的经济高地聚集,从而面临人才、企业流失,原有市场和资源被挤占的窘境。

3.发展规划难度提升。高铁沿线地域分割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同构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统筹规划城市布局,妥善考虑交通衔接,着力提升发展环境等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政策和环境。

1.经济税收总量偏小。“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仍然是__的最大实际。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gdp)__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0%;财政总收入为232亿元,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104.95亿元,地税收入占gdp的比重和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0%和42.3%。与经济总量偏低相对应的是,全市地税收入总量也较小,在全省仅排第四。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规模偏小,将严重制约__经济跨越发展的步伐。

2.税收职能发挥不够。由于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体制的特点是税制统一、税权高度集中,基层没有税收政策制定权,其适用性值得关注。即使在有限的税收优惠权限内,还要逐级上报审批。且基层税务机关关注的更多是政策落实与否,对优惠政策跟踪问效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优惠政策的效果。同时,税收管理质效有待逐步提高,主要体现在:征管理念亟待更新,税收成本意识、税收效率意识不强。税收专业化管理仍须完善,与专业化相适应的机构人员、技术支撑等配套机制有待健全,业务流程设定上过于注重层层审批。税收法治环境仍须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税体系有待健全,涉税数据缺乏有效的共享、整合、开发、分析和利用。

3.税收环境有待优化。一方面,纳税服务水平需要持续提升。一些地税干部认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委、政府的事,地税部门要参与也是领导的事,地税干部只要收好税就行,参与热情不够高,服务发展意识不够强烈。同时,现行纳税服务体系规划还有待完善,应用服务功能还要进一步完善,后续服务还不够到位。另一方面,地税干部队伍建设还需加强。受客观条件限制,地税系统可资利用的激励措施不多,难免少数干部精神懈怠,疏于学习,面对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要求,队伍活力难以激发,干部能力难以跟进,特别是熟悉税收、

会计、法律、计算机的复合型税收人才缺乏,干部作风仍需要继续强化。高铁经济需要强有力的财力保障,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组织税收收入是税收工作的基本职能。地税部门应依法科学组织地税收入,壮大收入总量,培育收入增量,优化收入结构,提升收入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如实地反映到地税收入上来,为高铁新经济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

1.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加强经济与税收的关系研究,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地方税源变化,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推动税收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变化、经济税源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跟踪研究“营改增”对地税收入的影响;充分运用现代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数据分析预测,把握地税收入变化趋势,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

2.依法科学组织收入。优化税收任务分配模式和计划编制方法,尽可能与两地实际税源状况相符,避免税收任务层层加码,不再向乡镇下达或变相下达硬性税收任务,最大限度地给基层“松绑”。坚持有效益可持续的优质增长,严格贯彻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打击“引税买税”行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严禁收入空转搞水分,严禁收入“寅吃卯粮”,真正实现收入没水分、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

3.强化经济税源培植。经济总量与税收总量高度相关。要壮大我市税收规模,必须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积极运用各项税收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要坚持培植税源视角的内生增长,积极策应省政府支持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发展的重大部署,迎接__“高铁时代”到来。善于借用外力,全力支持创新要素向两地集聚,营造周边市(县)协同共进的局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加快发展有利地方财力增长的现代服务、文化生态旅游、生物医药、软件网络、信息动漫、新材料等产业,为地税收入提供新的增长点。

市委提出“放大高铁效应、打造区域中心、实现生态立市、建设幸福__”目标。但是,全市产业层次整体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环境压力加大、资源约束趋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对于地税部门来说,充分发挥地方税收经济调控作用,用足用好用活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助力高铁新时代、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大有可为。

1.建立转型升级导向调控机制。积极建言争取税收扶持政策。调动、发挥基层抓执行、抓落实、知实情的优势,进一步加强财税政策分析研究,结合实际提出税制改革建议,并积极争取有关改革在__试点,争取配套税收扶持政策。同时,要充分用好、用足、用活现有税收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全民创业。用好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准确把握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认真落实发展生态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技术创新和节能降耗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用足政策,确保政策有效落实。分类梳理、整合现行的各项支持高铁经济发展的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在现行税法的框架内,创造性地用好税法赋予地税部门的权限,最大限度地支持高铁经济;进一步加大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力度,强化政策落实跟踪问效,建立政策效应反馈、评估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用活政策,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凡是政策明确不允许的坚决不做,凡是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敢于冲破思想束缚,制定实施有利于建设__高铁经济的政策和服务措施,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2.建立依法科学为本征管机制。从全能税收管理向有限税收管理转变,增强税收成本、效率意识,建立权责匹配的税收管理机制,合理划分征纳双方职责。加快推进征管改革,构建风险管理导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税源监控能力,完善综合治税网络,拓宽涉税信息来源渠道,加强涉税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提高信息数据增值应用水平,实现信息数据的深层挖掘、高度共享和充分利用。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界定征管职能,健全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业务衔接,努力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健全税收信用体系,完善信用等级评价机制,加强与银行信用、行业诚信、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共享协作。

3.建立优质高效专业治税机制。良好的税收秩序对于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税收负担公平合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国家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打造专业化稽查,密切关注涉税违法活动的新动向,定期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异常申报企业、汇总纳税企业,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检查,增强执法刚性,震慑涉税犯罪,实现既整顿税收秩序又增加税收收入的目标。

发展高铁经济,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是让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做好税收工作、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征纳双方的矛盾,树立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尊重纳税人的平等主体地位,保障纳税人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优化纳税服务,营造良好税收环境,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征纳关系,持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

1.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要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工作灵魂,树立“公正执法”就是最佳服务的理念,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为__高铁新时代奠定坚实基础。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严格把关规范性文件,准确适用税收政策规定,防范执法风险,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合理改革涉税行政审批,将涉税审批权限尽量下放基层一线,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先办后审”、“先批后查”,提高办税效率。增强干部税收执法风险意识,建立科学有效的执法风险预警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预警、排查和防范。落实执法责任制,加大税收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信息化考核水平,增强税务机关自我纠错能力,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党政、部门沟通联系,宣传税收法律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6

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

政策背景

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始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市率先开展02012年间陆续推广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等八省市。2013年4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营改增试点的时间表02013年5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以下简称“37号文”),明确了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法规。其余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行业,包括邮政通信业、建筑和房地产业、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娱乐业以及其他行业预计该阶段试点结束之后也将陆续开始施行营改增试点。

营改增试点第一阶段相关文件废止

37号文整合了之前出台的营改增试点第一阶段的相关规定,同时对营改增试点的实施作出了一系列的修改,同时废止了下列文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3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33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53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86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第三条第(十六)和第(十八)项

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应税服务范围

37号文基本上延续了财税[2011]110号文中的原则以及地区性试点期间的相关规定,应税服务范围绝大部分没有变化。

37号文将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发行和播映服务将纳入营改增范围,规定广播影视服务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

纳入营改增试点的广播影视服务范围具体规定如下:

广播影视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服务、发行服务和播映(含放映,下同)服务。

1.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制作服务,是指进行专题(特别节目)、专栏、综艺、体育、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电影等广播影视节目和作品制作的服务。具体包括与广播影视节目和作品相关的策划、采编、拍摄、录音、音视频文字图片素材制作、场景布置、后期的剪辑、翻译(编译)、字幕制作、片头、片尾、片花制作、特效制作、影片修复、编目和确权等业务活动。

2.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发行服务,是指以分账、买断、委托、等方式,向影院、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单位和个人发行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以及转让体育赛事等活动的报道及播映权的业务活动。

3.广播影视节目(作品)播映服务,是指在影院、剧院、录像厅及其他场所播映广播影视节目(作品),以及通过电台、电视台、卫星通信、互联网、有线电视等无线或有线装置播映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业务活动。

同时,37号文还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在境外提供的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发行、播映服务免征增值税,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适用零税率的除外。

此外,广告设计在财税[2011]111号文中被纳入广告服务的范围,37号文则将广告设计纳入设计服务的范围;广告则纳入广告服务的范围。

营改增试点实施细则的若干修订

37号文的四个附件——附件1: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附件2: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附件3: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政策的规定;附件4:应税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的规定,对营改增试点在全国开展期间的实施细则作出了具体规定。

与营改增试点第一阶段的相关规定相比较,政策基本没有变化,但也有若干修订之处,需要纳税人注意。

1.附件1规定,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同时适用免税和零税率规定的,优先适用零税率。附件4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适用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可以放弃适用零税率,选择免税或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适用零税率后,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适用零税率。

在税收实务中,一些纳税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金额非常少,而且不希望因出口退税而增加其合规性管理的负担,还有部分纳税人认为适用零税率的审批程序过于繁琐或者通过测算对比,宁愿放弃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确放弃适用零税率可选用免税的政策为纳税人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税务方案提供了灵活性,对相关纳税人有利。

2.附件4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提供适用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如果属于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实行免抵退税办法,退税率为其按照《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二条第(一)至(三)项规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如果属于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实行免征增值税办法。外贸企业兼营适用零税率应税服务的,统一实行免退税办法。

根据财税[2011]131号文,提供零税率的应税服务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然而,外贸企业在经营出口货物时适用免退税办法。在税收实践中,企业的出口退税通常不能同时适用上述两种退税办法。一些税务机关会要求外贸企业必须从免退税办法改为免抵退税办法,否则不得享受零税率下的退税待遇,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性管理负担,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增加不可抵扣的增值税成本。

37号文规定外贸企业提供零税率应税服务的,即与出口货物的政策一致,明确这一规定可以降低纳税人的合规成本。

3.附件2规定,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此前,根据财税[2011]111号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该项政策变化有点意外,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可能是出于降低税务机关管理成本的考虑,总之该项调整对纳税人有益。

4.附件2规定,经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残值)扣除由出租方承担的有形动产的贷款利息(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安装费、保险费的余额为销售额。

试点纳税人从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中扣除价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有效凭证。否则,不得扣除。

上述凭证是指:

(1)支付给境内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

(2)缴纳的税款,以完税凭证为合法有效凭证。

(3)支付给境外单位或者个人的款项,以该单位或者个人的签收单据为合法有效凭证,税务机关对签收单据有疑议的,可以要求其提供境外公证机构的确认证明。

(4)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凭证。

附件3还规定,经人民银行、银监会、商务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我们预计上述政策可减轻营改增导致融资租赁行业纳税人税负增加的影响。

5.随着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试点和非试点地区的划分不再存在,试点纳税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取得用以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37号文相应删除了原先允许部分试点纳税人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的价款以计算销售额的规定。然而,对于那些原来适用该方法征税的小规模纳税人而言,此项调整可能会使其因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而增加税收负担。

6.财税[2012]53号文中规定,未与我国政府达成双边运输免税安排的国家和地区的单位或者个人,向境内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试点期间扣缴义务人暂按3%的征收率代扣代缴增值税。

在没有明显政策变化的情况下,37号文删除了该项规定。那么,从2013年8月1日开始,运输方提供国际运输服务适用的增值税政策将区分以下三种情况:

若运输提供方在境内,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通常适用零税率或者免税政策;

若运输提供方在境外,且所在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双边运输协定的,根据双边协定安排,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通常适用免税政策;

若运输提供方在境外,且所在国家与中国没有签订双边运输协定的,由扣缴义务人按11%的增值税税率代扣代缴增值税。

本刊建议

营改增试点的全国范围开展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必将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可以预见税务机关加强税务稽查和审核以弥补财政收入的减少,纳税人需要加强关注增值税合规性。纳税人须做好各种准备,符合企业的营运模式与供应链安排,分析营改增试点对企业造成的影响,理解并掌握营改增的实施细则,针对涉及的业务,及时进行增值税合规工作的准备与调整,并积极利用好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以确保顺利过渡。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现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纳税人,应按照本公告规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二、除本公告第三条规定的情形外,营改增试点实施前(以下简称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满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应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

试点纳税人试点实施前的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按以下公式换算: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一连续不超过12个月应税服务营业额合计÷(1+3%)

按照现行营业税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试点纳税人,其应税服务营业额按未扣除之前的营业额计算。

三、试点实施前已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并兼有应税服务的试点纳税人,不需要重新申请认定,由主管税务机关制作、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

四、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不满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五、试点实施前,试点纳税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具体办法由试点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和本公告制定,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六、试点实施后,试点纳税人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2号及其相关规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按营改增有关规定,在确定销售额时可以差额扣除的试点纳税人,其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按未扣除之前的销售额计算。

七、试点纳税人兼有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应税服务的,应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与应税服务销售额分别计算,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标准。

八、试点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后,发生增值税偷税、骗取出口退税和虚开增值税扣税凭证等行为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对其实行不少于6个月的纳税辅导期管理。

九、本公告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北京等8省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8号)同时废止。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8号2013年5月3旧)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提供收汇资料有关问题的公告

为了准确计算、审核办理出口退(免)税,核实出口业务的真实性,防范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的发生,根据《国务院关于调低出口退税率加强出口退税管理的通知》(国发明电[1995]3号)、《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的公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12年第1号)的有关规定,现将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提供收汇资料的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须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为收取人民币,下同),并按本公告的规定提供收汇资料;未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出口货物,除本公告第五条所列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出口货物外,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口企业,在申报退(免)税时,对已收汇的出口货物,应填报《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附件1),并提供该货物银行结汇水单等出口收汇凭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为收取人民币的收款凭证,原件和盖有企业公章的复印件,下同);对暂未收汇的出口货物,生产企业应在《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明细表》的“单证不齐标志”栏(第20栏)中填写“w”,暂不参与免抵退税计算,待收汇并填报《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后,方可参与免抵退税计算;对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属于本公告第五条所列的出口货物,按本公告第五条的规定办理:

(一)被外汇管理部门列为B、C类企业的;

(二)被外汇管理部门列为重点监测企业的;

(三)被人民银行列为跨境贸易人民币重点监管企业的;

(四)被海关列为C、D类企业的;

(五)被税务机关评定为D级纳税信用等级的;

(六)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增值税扣税凭证、增值税偷税、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等原因,被税务机关给予行政处罚的;

(七)因违反进、出口管理,收、付汇管理等方面的规定,被海关、外汇管理、人民银行、商务等部门给予行政处罚的;

(八)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的不能收汇的原因为虚假的;

(九)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的出口货物收汇凭证是冒用的。

前款第(一)至第(五)项情形的执行时间(以申报退(免)税时间为准,本款下同)为主管税务机关通知之日起至情形存续期结束;前款第(六)至第(九)项情形的执行时间为主管税务机关通知之日起24个月内;出口企业并存上述若干情形的,执行时间的截止时间为情形中的最晚截止时间。

三、自2014年5月1日起,出口企业上一年度收汇率低于70%(外汇管理局、人民银行提供的企业上一年度出口收汇金额,加上企业申报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的不能收汇金额合计,占企业申报退(免)税的上一年度出口货物出口额的比例)的,该出口企业当年5月至次年4月申报的退(免)税,按本公告第二条的规定执行。

四、本公告第二条、第三条所列出口企业以外的其他出口企业申报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可不提供出口收汇凭证,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除外;对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属于本公告第五条所列的货物,按本公告第五条的规定办理。

主管税务机关在出口退(免)税审核中,发现前款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存在需要进一步核实出口业务真实性的,出口企业在接到主管税务机关通知后,应填报《生产企业出口业务自查表》或《外贸企业出口业务自查表》、《出口货物收汇申报表》或《出口货物不能收汇申报表》(附件2)及相关证明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报送的申报表和相关资料,按有关规定核查无误后,方可办理该笔出口货物退(免)税。

五、出口货物由于本公告附件3所列原因,不能收汇或不能在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期的截止之日内收汇的,如按会计制度规定须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在冲减销售收入后,属于本公告第二条所列出口企业应在申报退(免)税时,属于本公告第四条所列出口企业应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出口货物不能收汇申报表》,提供附件3所列原因对应的有关证明材料,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视同收汇处理。

六、合同约定全部收汇的最终日期在出口退(免)税申报期限截止之日后的,出口企业应在合同约定最终收汇日期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收汇凭证,不能提供的,对应的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

七、本公告规定的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出口企业应在退(免)税申报期截止之日的次月或在确定免税的次月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免税,前期已申报退(免)税的,出口企业应用负数申报冲减原退(免)税申报数据,并按现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出口企业当期免抵退税额(外贸企业为退税额,本条下同)不足冲减的,应补缴差额部分的税款。出口企业如果未按上述规定申报冲减的,一经主管税务机关发现,除按规定补缴已办理的免抵退税额,对出口货物增值税实行免税或征税外,还应接受主管税务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做出的处罚。

八、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提供的收汇资料存在以下情形的,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应的规定处罚外,相应的出口货物适用增值税征税政策,属于偷骗税的,由稽查部门查处:

(一)不能收汇的原因或证明材料为虚假的;

(二)收汇凭证是冒用的。

九、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的收汇情况存在非进口商付汇等疑点的,对该笔收汇对应的出口货物暂不办理出口退(免)税;已办理退(免)税的,主管税务机关可按照所涉及的退税额对该企业其他已审核通过的等额的应退税款暂缓办理出口退(免)税,无其他应退税款或应退税款小于所涉及退税额的,可由出口企业提供差额部分的担保。待税务机关核实排除相应疑点后,方可办理退(免)税或解除担保。

十、省级国家税务局应设立评估指标、预警值,按照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提供的出口收汇数据,对出口企业的货物流、资金流进行定期评估、预警,凡发现出口企业申报退(免)税的出口货物结汇数据异常的,应进行核查,发现违规的,应按相应规定处理;属于偷骗税的,由稽查部门查处。

十一、本公告的出口货物,不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一条第(二)项(第2目除外)、第(三)项所列的视同出口货物以及易货贸易出口货物、委托出口货物,暂不包括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本公告的出口企业,不包括委托出口的企业。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7

关键词:税收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a)-144-03

1引言

近年来,苏州秉承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作为发展企业的重要指标,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来指导产业发展方向,调节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结构,使得苏州经济发展迅速。随着2015年前三季度中我国主要城市地区生产总值陆续,在最新出炉的GDp排行榜前一百名中,苏州以10434.65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七,居江苏省各城市榜首。在结构上,先进的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稳步发展,1~3季度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产值10937.1亿元,增长2.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1个百分点;1~3季度现代服务业和生产业贡献突出,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税收收入大增,对服务业税收增长的贡献达67%。但是,在苏州经济总量上升的同时,苏州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呈现出不相符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比重居高不下,第三产业比例滞后,因此,产业结构有待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如何利用政策工具如“税收政策”来有效引导苏州产业化结构的优化调整,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税收是由产业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反映了税收。从产业结构分析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税收收入结构现状来分析经济、贸易和工业,因此,税收政策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而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当前税收制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苏州必须深化产业税收政策改革,通过实行轻重有别的产业税收政策和灵活的税收激励政策等,促进苏州产业的优化升级。

2税收政策对苏州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现状分析

2.1苏州产业结构现状

截至2015年,苏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170亿元,比上年增长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9个百分点,形成了“三二一”的发展格局。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9%,比“十一五”末提高了9.3个百分点。从数据统计来看,苏州市第一、第二产业比重由1.7%和56.9%下降到1.6%和52.7%,第三产业由41.4%增加到45.7%,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服务经济发展提速,经济结构提档升级。2010年~2013年,苏州产业总量位于江苏省前列,但生产总值尤其是第三产业增速较低,仅为江苏省平均水平。其次,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所占比重基本超过了60%,而苏州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于第三产业,所以仍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2.2税收政策对苏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激励作用

税收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之一。税收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税收负担的轻重即税收政策的制定决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用。苏州近年来一直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的产业结构已经符合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进程,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结构比重稳步上升,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与升级,这与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密不可分。2.2.1税收政策促进了苏州企业的转型升级新税收政策中部分行业营业税改收增值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率降至6%,这对苏州相关企业的减税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营改增让更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了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极大地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苏州市国税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营改增试点以来的新开业户中,研发技术服务、鉴证咨询和文化创意3个行业户数占比高达64%。同时,苏州的制造业久负盛名,号称“世界工厂”,但制造业占比太高,资源消耗多,环保压力大,阻碍了苏州的发展,而“营改增”为苏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剂良方:主辅分离。相关生产商借力“营改增”政策,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把销售、科研、物流等相关的服务业都分离出去,原有制造企业专注于主业生产,最大限度享受了“营改增”的政策红利“。营改增”为苏州的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为经济转型升级增添了新动力。2.2.2有利于企业进行科技创新苏州市为切实发挥科技税收政策对推进江苏省创新型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鼓励江苏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近年来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实行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政策,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及省重点扶持产业减少税收,仅2012年的专利授权相较于2010年就翻了一倍,而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975个增加到2012年的1864个,有效地促进了苏州市企业的升级与产业的转型。2.2.3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但是,小微企业多年来面临着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等问题。政府为进一步扩大了对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受益面,出台了许多中小企业优惠政策,有效地扶持了苏州相关企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且配套还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

2.3现行税收政策在苏州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税收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税收对苏州产业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它在苏州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并未得到到充分的发挥,使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局限性,还有许多问题较为突出。(1)现有税种的设置不利于苏州产业的优化升级每种税种都有它特定的作用与功能,它们的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税目,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效益。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的调控功能不可忽视。但目前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较大,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和新产品的开发;营业税单项税收优惠政策繁多,应税项目几乎涵盖了整个第三产业,不利于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所得税作为现行税制第二大税种并没有突出产业导向,从而限制了技术的创新,影响了产业优化升级。因此,苏州市应完善税收体系,减少相关税收的征税范围,并且要进一步扩大“营改增”征收的范围,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2)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落实力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苏州的产业转型。在产业转型发展中,高新技术起着重大作用,产业若要转型需由拥有高新技术、创新能力优越的企业发挥引领作用。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审门槛高,程序比较复杂,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市场前景比较广阔的企业在申报的时候就被拦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门外。比如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减按15%的税率这一政策,因为实施细则中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比重有具体数据要求,但对于许多本需扶持的小企业来说,由于达不到要求,很大一部分在实际运用高新技术来运营或者尚在发展中的高新技术小企业并未享受应有的税收优惠,从而缩小了高新技术应用的税收优惠范围。(3)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小现今对小微企业给出的界定指标如工业微型企业为: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年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其他行业大多是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苏州的工业较为发达,因此这一标准显然有点低,苏州绝大部分企业都要超过这个规模。也就是说,大多数小企业被挡在门槛之外,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因此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门槛高,有待进一步优化。

3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税收政策建议

3.1赋予地方政府调控税收政策的权利

我国的税收制定政策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几乎所有地方税种的税法乃至实施细则均由中央制定及颁布,地方政府和地方税务机关基本上只能在税法规定的权限内执行政策。地方政府之所以无法发挥地方税在产业结构中的作用,是因为地方政府无法因地制宜去设立符合当地发展优势及税收优势的税种。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区域导向突出,但是苏州市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经济结构也不同,不利于建设具有苏州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因此,国家若要地方政府能够保证和支持地方优势产业的发展,应赋予地方政府足够多的权力,使其根据地方的发展制定税收政策。

3.2扩大小微企业的覆盖范围

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后会缴纳更多税款,也可以提供就业岗位等,得以发展后对经济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其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府应加强税收方面对小微企业的扶持,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因此,政府应该降低政策门槛、让更多的小微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阳光,同时实施更加深入的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一方面,可以降低小微企业政策门槛;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延长税收优惠期限等,使小微企业长足发展。

3.3加大现代服务业税收优惠力度

服务业是推动苏州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税收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可以积极引导市场因素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政府应该针对现在服务业,特别是针对当前更高的风险和投资更多高科技服务支持不足,加强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更多的间接利益,即不以税负为前提,通过改变应纳税所得额给予企业优惠,由结果减免为主转变为过程减免为主,从而降低现代服务业的经营风险,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发挥间接减免在产业转型中的作用。

4结语

税收是政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政策手段,税收政策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从而加大了不同的经济活动之间收益和成本的悬殊度。因而科学地运用税收政策,可以在不改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的税后价格,从而改变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影响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促进受惠企业的经济发展,以期发挥税收政策对苏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香.税收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7).

[2]黎昌卫.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税收因素与政策措施[J].税务研究,2006(11).

[3]刘涛.优化产业结构的税收政策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4]张斌.涉外税收政策、GDp和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09(5).

[5]李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8

【关键词】营改增;现代服务业;影响;探析

一、“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税负的影响因素

“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税负的影响有如下四个因素:一是税率。税率的高低与服务业企业税负成正比关系,提高税率导致服务业企业的压力增大。二是抵扣数额。进项税抵扣数额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服务业企业的税负减小。三是税务减免。对于一些境外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免税优惠或零税率优惠,可以减小服务企业的税负。四是税负转嫁。一些服务企业在与分包单位进行价格商谈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减轻企业压力。

二、“营改增”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目前,我国“营改增”在推行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一直以来营业税是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营改增”之后营业税由国税收取造成地方税收收入减少,对地方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地税机关的定位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2.部分企业的税负反增

“营改增”之后一些服务业些企业的税负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呈现增加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最直接原因是税率的提高和抵扣项目的缺乏。举个例子,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之前的税率为5%,而营改增之后税率增长到了17%,虽然提高税率只是进行增值部分的征税,但一些企业并没有足够的抵扣项目可供抵扣,这样就发生了一些服务企业税负反增的现象。同时,部分企业的税负反增也可以被视为“营改增”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体现。结构性减税是一种调整经济结构的宏观政策,是通过有选择性地减税实现的,“营改增”的根本目的不单单是为了减税,而是通过税负的选择性增减进行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3.没有实现不同地区的税制对接

“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同地区税制对接难的问题。一些地区的改革步伐较快很多服务企业已经实现了“营改增”的转型,而一些政策推行步伐较慢的地区还没有充分实现“营改增”的转型。这样一来,不同地区的服务企业在发生经济业务过程中就会出现甲地区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允许在计算增值税税额中抵扣,乙地区企业不允许的现象发生。

4.没有建立健全“营改增”政策咨询服务平台

我国在推行“营改增”政策过程中离不开企业会计人员的配合,这样就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还没有熟练掌握“营改增”的具体细则,很多企业要求加强对“营改增”相关政策的宣传以及解读力度。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处理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政策细节不理解的情况,“营改增”具体细则没有被会计人员所理解使企业不能进行合理纳税,容易出现纳税混乱的问题,此时会计人员就需要相关部门为其提供详细的解答,以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问题。但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健全“营改增”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有时也难以科学合理地解释此类问题,使得企业配合“营改增”的步伐放缓。

三、加大“营改增”在现代服务业推行力度的一些有效措施

1.实施税收过渡政策

税收是国家和地区财政主要来源之一,“营改增”之后的税收收入归属问题直接与地区发展紧密相连。对此,政府应当实施税收过渡政策将一些“营改增”带来的税收罚没收入以及税款滞纳金归到地方财政中去,将原有增值税和现行增值税进行区分,税务部门将企业应纳税额进行合理区分后实现税款分别入库,以达到减少地方税务部门压力的目的。

2.完善抵扣制度

对于部分企业的税负反增的现象,各地区政府应当针对各自实际情况出台一些过渡性政策,可以通过设立过渡期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等形式对一些税负过重的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扶持,保证其在“营改增”期间能够平稳过渡,以达到推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目的。

3.实现不同地区的税制对接

各个地区的税务部门应当做好不同地区的税制对接工作,将不同地区的增值税的抵扣链条进行进一步地完善,实现不同地区企业的增值税抵扣,最大限度地减小企业的税负,以达到促进企业的发展的目的。

4.完善“营改增”政策咨询服务平台

政府应当积极完善“营改增”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税务部门可以通过组织一些针对于“营改增”相关培训的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政策的培训,为企业会计人员解读政策细节。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能够使企业会计人员充分结合政策处理问题。此外,税务部门还应当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政策咨询服务工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解答问题,以达到更好地推行“营改增”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全章,王捃,雷鹏飞.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1(06)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9

【关键词】“营改增”;咨询服务业;政策试点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108-03

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率先实施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政策试点。2012年7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自2012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8个省(直辖市)和宁波、厦门、深圳3个计划单列市。咨询业归属现代服务业,也被纳入试点范围。营改增将对咨询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营改增”政策为背景,重点研究“营改增”政策对咨询服务企业税负、利润表项目、定价机制和资金运转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营改增”下咨询服务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营改增”政策相关变化

首先,“营改增”征税范围发生了变化。过去,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为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其主要的征税范围有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9个行业。而在“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下,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增加了一部分——应税服务。因此,现在的增值税征税范围包括销售应税商品、提供应税劳务和提供应税服务。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减少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应税服务包括交通运输业(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和鉴证咨询服务等方面。

其次,出现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在营业税中,纳税人是不分类的。而在增值税中,纳税人被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这对于实施“营改增”政策的企业来说,认定自己是什么纳税人身份是很重要的。纳税人的划分,以增值税年应税销售额和会计核算制度健全与否为主要标准。而对于“营改增”的企业来说,主要是看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纳税人应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是指纳税人在连续不超过12个月的经营期内提供交通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累计取得的销售额,包括减、免税销售额和提供境外服务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属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可以申请不认定一般纳税人。

第三,“营改增”征税税率的变化。以前的增值税只有17%和13%两档税率,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征税率为3%。营改增后新增了两档低税率11%和6%。新增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税率11%,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税率6%。租赁有形动产适用税率17%。

二、“营改增”对咨询服务企业的影响

咨询业归属现代服务业,被纳入试点范围。营改增将对咨询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改增”对咨询服务企业税负的影响

税改之前,咨询服务企业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税改之后,咨询服务企业中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6%,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征收率为3%。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如果不考虑进项税额抵扣,一般纳税人的名义税负将上升1个百分点。但是,咨询服务企业肯定有一部分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实际税负是增加,抑或是降低,要取决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由于其由缴纳5%的营业税改为缴纳3%的增值税,税负下降幅度超过40%,成为此次“营改增”改革最大受益者。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营改增试点涉及的6+1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有43.4%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鉴证咨询服务业受访企业的税负增加。因为咨询服务企业的成本主要由工资、房租、物业费构成,这部分支出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虽然看上去税率调整幅度仅1个百分点,但可能会造成企业税负略有增加。考虑到近几年咨询服务企业用工、物业成本不断上升的现实,他们认为此次“营改增”试点对咨询服务企业的实惠不多。

(二)“营改增”对咨询服务企业利润表项目的影响

按照现行税制规定,营业税是价内税,咨询服务企业的营业收入在价内税体系下并不扣减相应的营业税税款,而是作为成本费用处理。增值税是价外税,咨询服务企业的营业收入在价外税体系下需要剔除向服务接受方所收取的增值税额。必须将含增值税的收入,按照应税服务的适用税率(6%)或征收率(3%)换算为不含税收入。咨询服务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款,不构成企业的成本、费用。

税改前,咨询服务企业缴纳的营业税计入损益表“营业税金及附加”,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从收入中扣除,对企业所得税有抵减效应。税改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计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进行核算,对企业所得税没有抵减效应。

例如,某咨询服务公司(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30万元(假设成本费用可抵扣率为10%),假定其他费用不变。其税改前后的比较见表1。

(三)“营改增”对咨询服务企业定价机制的影响

咨询服务业的定价机制比较灵活,影响咨询服务业定价的因素也比较多。对于部分由于“营改增”政策的实行而使其税负增加的咨询服务企业来说,是否要提高咨询服务价格,要考虑咨询服务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业务细分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四)“营改增”对咨询服务企业资金运转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实施可以提高咨询服务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税改后,一部分咨询服务企业会产生由于税负减少而释放的资金。企业可以运用这些资金,拓展业务领域,扩大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企业的效率;培训人员,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营改增”政策对咨询服务企业资金利用将发挥乘数效应,企业应更注重对资金的管理和利用,注重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

三、“营改增”下咨询服务企业的应对策略

“营改增”政策在试点地区试行的时间并不长,从上海试点试行的效果来看,总体还是很好的。但是,在实施“营改增”政策的过程中,试点企业还处在适应和调整阶段,还在摸索如何更好地利用“营改增”政策。企业应根据政策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以便能够更好地运营和发展。

(一)合理认定纳税人身份

税改前,试点企业是缴纳营业税的,所以不存在纳税人身份选择的问题。但税改后,企业缴纳增值税,就会面临选择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的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38号规定,“营改增”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应向国税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手续;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根据上述规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咨询服务企业必须转变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应税服务年销售额未超过500万元的咨询服务企业,可以自愿选择成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这主要取决于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所以,我们可以寻找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的试算平衡点。假设咨询服务企业的年营业收入为500万元,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为x万元,则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为[500/(1+6%)*6%-x],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为[500/(1+3%)*3%],当500/(1+6%)*6%-x=500/(1+3%)*3%时,得出x=13.74(万元)。所以,如果企业的进项税额高于13.74万元,则可以选择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如果进项税额低于13.74万元,则可以选择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可以仿照上述方法计算出自己公司的试算平衡点,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纳税人认定。

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对于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会符合一般纳税人的标准,即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以上,所以应当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对于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事务所的经营仅是能维持现状,没有很长远的想法,那么就目前的状况,应选择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事务所的成本主要是以人力成本为主,进项税额的抵扣不是很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会使企业的税负降低,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如果有的中小型企业有远大的目标,希望将来自己的事务所能做大做强,那么目前可以选择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虽然刚开始的时候税负可能会有些压力,但只要企业经营得当,税负就能够降低。

(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试点企业财务人员普遍反映,“营改增”对企业规范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改增”表面上看只是税种的变化,其实它涉及整个会计核算体系。在税制新政下,非常容易导致会计核算不正确、偷税漏税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不足的风险。在试点过程中,尤其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充分了解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如果企业财务人员对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不知情,也就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申请相关补贴、优惠等。“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各试点地区已经下发了关于“营改增”政策的过渡性政策。以上海试点为例,咨询服务企业出具税务师事务所的鉴定报告,说明企业纳入“营改增”政策试点范围后,税负反而增加了,根据上海出台的扶持政策,就可以享受地方补贴。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国家税务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2013年2月的《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分别设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财政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企业的财政扶持。对于“营改增”后税负增加累计超过5万元以上的企业,税务部门会及时通知其申请扶持,并依申请返还其税负增加额的70%,返还的税金在其申请后一个月内即可到账。又比如北京地区,如果咨询服务企业在税改后确实存在税负增加的问题,可以据实申请,财税按月监控,财政按季预拨,资金按年清算。企业根据自己单位所在地区的扶持政策,享受政策补贴。试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税务机关及时沟通,争取获得政府财政补贴。企业经常会碰到疑问需要专业部门解释和解答,财务人员可以通过12366热线服务功能、网络、微博等各种形式进行沟通,同时也方便企业向政府部门询问、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能更好地获取政策信息,推动“营改增”试点的顺利实施。

(三)制定合理的经营策划方案

对于咨询服务企业,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部分税负不减反而增加。北京自2012年7月1日起实行相关试点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在试点范围内。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抽取10家不同规模执业机构进行了税负变化的测算。据测算,属于一般纳税人的6家机构缴纳增值税额比原缴纳营业税额增加13.2%,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增加13.2%,企业所得税降低0.77%,总体税负约提高1.9%;理想情况下,小规模纳税人机构总体税负比原税负平均下降30%左右。所以,企业自己制定一个经营策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咨询服务企业应当考虑或是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更新设备等;或者及时把税负转嫁出去,以使企业更好地发展。财务人员应合理调整企业的整体预算和经营规划,尽可能地减少企业税负,增加资金流量,平稳度过适应期。

(四)呼吁适当降低现代服务业企业税率

此次把现代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目的是降低现代服务业的税负,促进其发展。但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营改增试点涉及的6+1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研发、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和文化创意服务业企业以及物流辅助服务业企业税负增加。其中,有92.9%认为“实际税率提高”是其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42.9%认为“房租、物业等费用在总成本中占比较大的项目不能完全抵扣”是其税负增加的主要原因。现代服务业企业原营业税税率为5%,“营改增”后,其增值税税率为6%,名义税率虽然只提升了1个百分点,但由于这类企业进项抵扣少,其实际税率也是有所提高的。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小微型服务企业发展,使现代服务业企业真正能从“营改增”中得到实惠,建议直接适当降低其税率。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2]李郁明.“营改增”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分析[J].商业会计,2013(4).

[3]汪露,李建君.营改增对咨询行业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3(2).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S].财税〔2011〕111号,2011.

现代服务税收政策篇10

积极适应全县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经济税收调研,全面分析和掌握经济税源增减发展趋势,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以及产业发展重点,掌握重点税源和重点建设项目情况,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权,通过税收真实反映全县经济发展的成果,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真实可靠的税收信息数据和研究成果,从税收看经济,为党委、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助手。密切关注经济税源形势变化,关注国家对房地产等行业的调控措施以及有关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家税收政策调整效应分析。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拓展政策空间,特别是对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涉及省会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圈以及高端产业、高端环节、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深入研究并用足、用活、用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为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总量和税收贡献率提供政策支持,努力建设有利于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的税收环境。

(二)坚持依法治税,提高收入质量

以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为前提,遵循“科学、依法、规律、持续”的收入增长原则,规范税收执法,抓好组织收入。深化上下联动、横向互动、运转协调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的工作机制,提高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税种管理,探索各税种与宏观经济、地方经济的关系及各税种的内在规律,因税制宜采取管理措施,确保主体税种的持续稳定增长。深化国际税收管理,为地方税收增收开辟新渠道。加大纳税评估和稽查力度,重点加大对房地产、建筑安装、中介、培训机构等行业的检查力度,查漏增收。

(三)深化征管改革,提高税收管理质效

积极应对当前征管改革、税制改革给地税管理职能和税收管理方式带来的新变革,落实总局、省局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创新征管措施,改进税收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降低征纳成本和执法风险,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和满意度。适应金三系统承载的县级集中征收和分类、分级、分岗管理、依申请事项迁移、机关科室实体化运作等改革内容,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为依托、征管职能优化调整、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现代化征管体系。完善推广抓企业带行业工作经验,分税种、分行业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四)优化纳税服务,营造良好环境

结合金三系统,开发或引进办税服务厅绩效职能管理系统,根据系统业务办理情况,自动统计、查询每名服务人员的业务量、每项业务办理时间、服务评价等。探索建立办税服务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办税大厅的实时监控,督促规范纳税服务行为。加强对企业的税收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企业研究发展思路和管理措施,促进企业发展。利用微博、微信、飞信等现代化网络平台,拓宽纳税服务方式,推行个性化服务举措。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广“电子档案影像管理应用平台”,实行纳税人涉税资料“一户式”存储、涉税业务“免填单”服务。积极推行多元化申报方式,扩大网上办税、自助办税范围,提高办税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推广“e税通”,便利纳税人纳税,降低纳税人成本,减轻纳税人负担,打造纳税人满意、社会认可的和谐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