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十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十篇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05:10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内生动力;创业培养体系

当前针对大学生创业问题的研究相当多,但成果大多集中在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批判、对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批评、对创业政策机制不健全的声讨、对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大环境的不满之上,而在对实现成功创业大学生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后,我们认为以上这些外在表现或外力作用都不是能够促成大学生成功自主创业的根本因素,由创业主体自身而发的内生动力才是真正促使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根本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

1.学历并不是促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决定性因素。从《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自主创业比例中,高职院校高于普通本科院校,而普通本科院校又高于重点院校。在社会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学历不太高的创业者身边,围绕着一批高学历者。这是由于硕士、博士学历较高,很容易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创业的热情自然就没有那么大。2.专业知识对促成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有限。虽然《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本科生创业最多的专业是艺术设计,高职类是机电一体化专业。但根据调研,很多自主创业的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所学的专业不太相关,他们大多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学习,展现的是职业核心能力。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过于强调所学专业,会让自己错失很多机遇。3.占有创业要素资源多少对促成大学生自主创业不起主导作用。成功创业离不开创业要素资源的保障。比如,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创业资金来源于父母;想创业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他的创业梦想就很难实现。但促使毕业生跨进创业队伍的主导因素并不是资源占有量,比如,就业条件较好、社会人脉广泛的学生会因为容易就业,反而不愿意冒险去创业。4.优越的经济社会环境对促成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度不高。《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统计的数据表明,2009年,社会保障较高、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并不是自主创业比例最高的地方,创业比例高的反而是经济相对落后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1]。5.创业教育、政策扶持对促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效果不佳。从国家到地方,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扶持政策、打造创业平台、成立创业培训机构,但是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比例仅为1%,创业成功率为2%-3%[2]。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创业自信既是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主要的核心因素,也是推动大学生主动开展创业实践并逐步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内生动力。通过对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已实现成功创业的往届毕业生的创业经历及其个性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他们都具备一个最大的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创业欲望”与“发自内心的创业自信”。据统计,有90%以上的人从进入大学校园甚至是在中学阶段就具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和创业冲动;有70%以上的人在校园或社会上进行过具体的创业实践;有30%以上的人在创业实践中取得过一些成绩。而他们普遍认为,创业自信并由此产生的创业坚持,是他们最终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在让他们评价导致一些毕业生自主创业失败或放弃自主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主要是因为创业实践中的挫折削弱他们的创业自信心,导致没能继续坚持。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内生动力的产生方式

1.“先天”自发而成,也可以叫作创业文化熏陶。这些大学生从小或受到有创业背景的生活环境的长期熏陶,家庭成员、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中有创业成功的范例;或受社会创业名人传记等影响,长期将创业模范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奋斗的目标。其创业欲望和自信心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创业信念异常坚定,创业理想非常明确,后天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条件的积累、品格品质的历练,都自觉不自觉地围绕着创业理想和信念展开,而这种创业理想和信念在知识技能、经验条件的累积过程中不断加强和明晰。同时,这种创业理想和信念也会在创业遇到困难时产生百折不挠的助推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长。随着学识、经验、条件的不断完善,创业个体的创业品格日趋成熟,创业理想可行性不断增强,最终逐步化为具体行动方案付诸实施。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这种创业内生动力形成方式所占比重较小,但自主创业成功率较高,具有此条件的大学生应是自主创业的主力军。2.“后天”教育激发。一些大学生受家庭或其他生活环境影响,从小受创业文化影响较小,自主创业的意识一直不明显,但在潜意识中存在创业意识的萌芽。这个创业意识萌芽,由于后天的科学正确地教育引导,得到激发而迅速壮大,上升为创业意识和创业理想。加之创业个体具备应有的创业素质和条件,逐步形成创业自信,最终达成自主创业目标。这种科学正确的教育引导,应是专业知识学习、创业实践经验积累、创业教育的指引等多种因素共同努力的结果。目前,我国这种创业内生动力形成方式所占比重较大,存在起步晚、准备不足、创业信念不够牢固、理想不够明晰等现象,最终造成创业成功率较低。这也正是当前虽然学校、社会、政府都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付出很大努力,但成效不明显的最根本原因。学校、社会、政府应在继续努力帮助大学生创造教育条件、经济发展环境、扶助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如何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内生动力的形成,有针对性地采取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要下大力气促使更多的人具备“先天”自发而成的创业内生动力。

三、影响大学生创业内生动力形成的要因

1.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根本内生动力的影响最深远。文化绝非一日而成、一蹴而就,是形成最慢、最难,最容易被忽视、被逃避的东西,但却又是对事物发展影响最广泛、最深远、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创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西方国家创业文化已形成上百年或几百年,家长教育孩子读书是为了“找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鼓励孩子成为“创业者”“企业家”的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建立的时间并不长,创业文化也处于起步阶段,学而优则仕、重农抑商、小富即安、子承父业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当前“找份好工作”仍是我们绝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读书的最现实目标。在这种文化的浸染下,大多数大学生必然是为能找到工作而奋斗,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出极强烈的创业欲望,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就必然难以取得实效。2.生活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根本内生动力的影响最直接。我们在对大学生家庭状况研究时,发现不少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的家庭成员中,至少一人曾经或正在受过高等教育;在问及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理想职业时,大多数的回答都与其生活环境最受人尊敬的人的职业有关[3]。如果某个大学生的家庭中有人曾经成功创业,并取得令人推崇的成就,那么极有可能影响这个大学生从小萌生创业信念,最终也成为一个自主创业者;反之,一个人长期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是本分就业、满足于现状的现象,根本就没有接触创业者或很少接触到,无论怎么教育,恐怕也难以真正树立起创业的理想。但说到底,生活环境影响仍是创业文化的影响。3.创业教育是引导激发大学生创业根本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教育最重要的作用是因势利导,而不是刻意改变。创业教育对于促成大学生实施创业计划,引导取得创业成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创业教育达成的理想效果如下:对于有极强烈创业欲望的大学生,使其创业信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创业理想得到进一步明晰,创业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创业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创业可行性逐步增大,最终付诸实施。对于创业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大学生,应着力增强其创业欲望,坚定其创业信念,使之产生创业理想,并积极努力付诸行动。但对于后一种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无功,因为外在因素对于内在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之每个大学生的个性和具体情况不同,就现在的统一施教的方式而言,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4.创业个体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根本内生动力产生的核心环节。从大量成功创业的毕业生的个性研究结果来看,这些创业者都具备一些相同的个性品质,如较强的自信心、较强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合作能力、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发现与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些方面相互综合交织,缺一不可。而在对接受创业教育但最终未实施创业或创业失败的大学生调研时,我们发现,导致这个结果的个性原因很多,但没有自信心是其共同的最大缺陷。对于其他能力,大多可以通过后天学习、锻炼,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但对于自信心的塑造,却不是短时间能够改变,而没有自信力对其他创业能力而言也是毁灭性的。一方面,我们大多数创业教育对自信心的塑造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我们大量的创业教育还在费时费力地用在强化大学生自信心上。

四、如何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内生动力形成

1.从根源抓起,把创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持续开展。创业文化是内生于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文化,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意识,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模式。积极的创业文化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深层的动力。创业文化营造发展的社会氛围,引导和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劳动和创业创新追求财富、实现自我,进而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创业文化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靠领导者个人的影响力或政府的短期行为来推动,要遵循其发展规律,创新机制、体制,使创业文化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创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2.抓好教育引导,着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培养体系。创业教育应是贯彻教育和创业始终的,是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应当共同承担的责任。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在创业教育中应有明确的分工。家庭,或者说生活环境是创业根本内生动力的发源地,是创业意识萌芽期[4]。学校,是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素质的培养地,是创业理想的形成期,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创业意识不断发育壮大,进而形成明确的创业理想,围绕创业理想不断丰富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综合素质,进而形成创业欲望[5]。社会,是促成成功创业性格的磨炼场,是创业理想的成熟实施期,大学生通过创业实验、实践不断完善、丰富、改进创业理想,形成具体方案,付诸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最后取得成功。政府,是促成创业文化形成的总指挥,营造创业的大环境、大氛围,加强即时性创业指导、扶持,领导形成以成功创业带动自主创业的良性循环过程。目前,过于突出和夸大高校创业教育的作用,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应当更加突出家庭、社会和政府,以及其他学校阶段创业教育的作用。3.科学选定教育对象,着力塑造大学生以自信力为核心的创业品质。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自主创业,也不是所有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都能自主创业。要想创业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选准教育对象是关键。但在当前创业文化影响力不够、大学生普遍不具备创业根本内生动力的情况下,就必须完善大学生基本创业素质测评体系,切实加强教育对象的选择,把具有创业意识萌芽和一定自信力作为最基本的遴选条件,也就是要选出值得教育培养的对象。然后,围绕增强其创业意识和自信力这个核心,来完善大学生的其他创业品格,包括诚实守信的原则、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求异的思想、灵活变通的本领、把握机会的意识等。4.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观。一是转变大学生创业教育以高校为主的观念。创业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共同的责任,高校只能承担学校创业教育中的一个环节。二是转变创业教育由单纯学校教师进行的观念。创业教育应以成功创业者为主开展。创业教育应由成功创业者或者用成功创业者的成功创业的过程或经验来教育、指导创业者,不是理论的讲解,而是更多地解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是转变通过创业教育可以把多数大学生推上成功创业之路的观念。成功创业是少数人的事情。成功创业必然是属于本身就有着极强烈创业欲望的人,靠引导、教育生成的创业冲动,不是根本的内生动力,不足以支撑创业取得成功。极强烈创业欲望的形成才是导致成功创业的根本,一切创业教育应当紧紧围绕着具有极强烈创业欲望的人开展。只有正确选定培养教育目标,才能取得应有效果。四是改变创业教育是创业前教育的短期行为的观念。创业教育并不是在某个阶段实施后就一劳永逸的,必须把创业教育贯穿创业行动始终。政府应在社会上着力建立一种即时的个性化的贯穿创业全过程的指导或教育模式。五是改变创业教育统一化、规模化、模式化的观念。高校毕业生大多在20-25岁,个体与个体之间、个性与个性之间也都存在非常大差异,必须尽可能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的,甚至是一对一的创业教育模式。六是转变大学生自主创业非扶持不可的观念。真正的创业者都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也必须经受风浪才能不断成熟,走向成功。而且,现行的一些扶持政策,并不都是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总之,就是要把创业教育贯穿教育和创业全过程,家庭、学校、社会、政府明确分工,共同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创业教育主要由成功创业者来进行,只把少数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作为创业教育对象。同时,政府要着力加强对成功创业企业家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引导。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6-27.

[2]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70-71.

[3]胡文华,张金凤,于淼.从大学生的自身弱势谈创业教育的着力点[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37-38.

[4]姜超.德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2):46-48.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模型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分析和培养路径探讨,而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内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还很少。本文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并从内驱力理论入手对大学生创业心理产生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高校扩招后,我国大学生人数增速极其迅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整体增长趋缓。教育部2011年高校就业目标工作任务也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纳入工作重点。与此相比,社会需求增长缓慢,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环境看,在社会上存在“用人高消费”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如本科生、研究生,甚至不如中职生。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出于生存的压力,许多高职毕业生从事的是初中毕业生就可以胜任的普通工作岗位,或者与没有学历的打工者处在一个职业群体中。工作待遇低于高职教育期盼,用非所学。

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生源现状和毕业生的价值取向看,部分毕业生创业心理浮躁,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追求高收入,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个人价值。以报酬的多少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错过很多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同时,高职毕业生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动手自立能力差;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导致了在求职就业中的弱势地位。

二、被忽视的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

创业心理素质,既可以指人的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心理素质潜能,又指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心理素质;既可以指个体创业心理素质,也可以指群体创业心理素质。

1.信念中缺乏坚定和理性认识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实际进行创业的不到2%。绝大多数大学生之所以未进入创业天地,主要是缺乏对创业的理性认识。他们当中,有的人有畏难心理,认为创业高不可攀,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有的人有无助心理,想创业但缺乏足够的创业能力,不知道如何去创业;有的学生盲目乐观,好像人人都适合创业和有能力创业,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还有的学生因找不到工作,才被迫选择创业,把创业当作规避就业的手段之一。

2.激情中缺乏耐心和顽强意志

一方面,当前高职大学生创业者缺乏一颗持之以恒的进取心。他们虽然聪明灵活,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抱负,但抗挫折能力不强,所以一旦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情绪低落,无法自拔,一蹶不振。另一方面,缺乏自律的坚定意志。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市场垂青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违规获利者也许能暂时成功,然而最后的成功应属于以德获誉、以诚取信的人,最后的成功,不仅是创业的成功,也应是做人的成功。

3.创新中缺乏经验和魄力

高职大学生们虽有创新精神但缺少经验,对行业的运作规律、要求、技术、管理都不太熟悉。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缺少果断尝试的胆识,严重阻滞了创业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三、一个概念:创业心理的构成

国内一些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品质进行了探讨。韩力争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归纳为四个维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相关知识。贾少华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者的跟踪调查和访谈,认为创业心理品质包括:不断坚持、顽强不屈;脚踏实地、甘于平凡;勤于学习、自省自修;自信无畏、乐观豁达;开拓创新、胆大心细;善于沟通、为人热情;认真做人、诚信经营等。杨颖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特征,包括开拓创新、竞争进取;自信果断、坚持不懈;乐观开朗、沉着应对、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等。刘旭认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应包括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和创业个性等内容。余可发认为,大学生应具备不畏困难、不怕挫折、能够与他人及社会和睦相处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体而言,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不同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内在结构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并结合对部分成功大学生创业者的访谈,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构建主要应包括期望、自我效能感、能力、兴趣4个方面。

四、一个心理模型:创业心理的产生过程

根据驱力降低理论,通过整合创业动机因素、个体认知因素及环境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创业心理产生模型(图1)。该模型表明:

图1创业心理产生模型

创业心理产生是一个可控制的过程。创业心理产生过程包括成功体验、创业唤起和创业心理的产生三个阶段。通过心理训练有针对性的对自我效能感、个人期望、能力、兴趣进行统合,以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唤起对创业的渴望,在外部环境和机会的作用下,就产生创业心理。

创业唤起因素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心理产生,而外部环境因素一方面通过直接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创业心理产生,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创业唤起因素、认知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心理产生影响。

创业心理成功体验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对自我效能感、个人期望、能力、兴趣进行有机统合,有针对性的获得创业人格特质因素和认知因素,并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以唤起创业心理。

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心理基础。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项牵涉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等多主体的共同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文件.

[2]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

[3]黄志刚,张汉龙,孟鹰.大学生创业现况分析及发展对策[J].科技广场,2005,(9).

[4]董红燕,徐双俊.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探究[J].埠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创业指导教育;关键性因素;全程化

[作者简介]胡琳,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实习员,湖南长沙410128

[中图分类号]G64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2-0178-0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众多人士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而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因为各种原因不断加大,为此高校应该改变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和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教育部门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就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就会发挥重大的作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进行创业前系统的、完整的准备阶段,全程化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不仅是做好毕业生创业工作、促进毕业生有序有效顺利创业的迫切需要,更是引导学生健康成材、成就人生的重要措施。为此,要以学业为基础,以创业为向导,以职业为载体,以事业为目标,扎实有效地推进全程化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

一、以学业为基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学业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大学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一个适合于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创业平台,首先必须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学业,练就为社会服务的过硬本领。然而,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创业与学业、职业追求与人才标准等认识模糊,有的甚至出现错误,加之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所填报专业了解不够,致使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的专业与当时所想象的专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入学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业意识不强、专业思想不牢、投入精力不多,甚至有少部分同学怨天尤人,得过且过。因此,尽管新生一进校就开始关注就业创业行情和专业的职业前景,但他们的意识与行动并不完全同步,往往是成才意识强烈,而成才行动缓慢;创业意识超前,而职业素质提高滞后;创业期望较高,而个体的主动性较差。如果不加以及时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基础不牢、后劲不足。为此,一要通过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目标,熟知学业与创业的密切关系,使之和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只有解决好了学生专业思想问题,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本领,才能为毕业后创业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要通过素质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实现职业目标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并主动获得自主创业的技能及有效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及早为将来创业做好充分准备。综合能力主要由“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整合而形成。因此要培养学生善于科学地制定计划,学会查阅资料、独立阅读、做读书笔记,提高学习的能力;通过演讲、辩论、撰写论文等途径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活动,积极主动地承担一些社会工作,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善于理解和支持他人,以减少交往矛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三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创业人才不可缺少的措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应高度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平台,积极推动大学生开展科研和创业活动,使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推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高校不仅要有计划地将创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完善创业综合素质,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中实习并参与管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触和体验到创业过程中变化万千的复杂环境,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和创业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要开辟其他有益于素质提高的活动,如“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艺术节等,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为毕业后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创业为向导,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限制,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约,是社会环境、群体舆论、个体心理诸因素的集中反映。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心理教育的调适。当前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冲突。一是高期望值与社会现实的心理冲突。一方面学生创业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社会所能提供的整体创业平台没有明显增加。二是成就事业的志向与贪图舒适的心理冲突。一方面进取心强,希望毕业后能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又缺乏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对一些国家特别需要,能真正发挥个人专长,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行业和地区,很少有毕业生问津。三是创业竞争日趋激烈与自我准备不足的心理冲突。一方面创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业竞争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学生平时不注意学习和能力培养,致使竞争资质准备不足。四是由一些客观原因所引起的心理冲突,如所学专业与创业需求相矛盾引起的心理冲突;自身条件引起的心理冲突,如性别歧视导致女大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学历的限制令那些学历层次不高的大学生垂头丧气。这些心理冲突必然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嫉妒心理、封闭心理、恐惧心理、依赖心理和欺骗心理,从而严重阻碍了正常创业的顺利进行。为此要以创业为向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的始终,使大学生树立团结合作意识、艰苦奋斗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抗挫折意识、风险意识和全局意识。一要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创业形势,合理定位,要奉劝大学生,有创业机会就不要放过,先创小业后创大业。二要帮助大学生了解人才标准,准确定位,根据专业特点和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积极主动地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各行各业的精英、成功的校友来校讲座。三要引导学生转变创业观念,淡化“天之骄子”形象,逐步让学生认识到接受高等教育只是提高其素质的一种手段和一条途径,把文凭和职业区别开来。四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通过信息指导让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创业的需求信息,主动创业,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引导毕业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创业信息,并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

构,及时修正自己的创业意向,调整好自己的创业期望值,增强主动性。

三、以职业为载体。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极为活跃,观念多元化,积极的人生观和错误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意识中同时并存。2004年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向北京、广州、上海600家用人单位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发现,“敬业精神”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中列第二位,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中高居第一。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值得深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保障学生将来职业生涯成功。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二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以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典范。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三要抓好师德与教风建设。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精神教育学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以亲情和爱心关心学生,以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四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文明标兵,弘扬正气、鞭挞歪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为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活动。把职业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见习、实习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职大学生;创业品质;培养模式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报告中再次提出“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开展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党和国家为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包括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其创业能力、培养其创业品质等方面。近几年来,创业教育在高校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范例并不多,诸多的创业实践表明,那些事业失败的人,往往是因为心理脆弱,意志不坚定,缺乏创业所必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应该认识到创业心理品质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探寻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最终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

一、高职大学生需要培养的积极的创业品质

高职生与普通本科生相比,自我定位容易出现偏差,更容易出现自卑心理。所以在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创业品质也就是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一是要有坚定充分的自信心。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人只有坚信什么样的结果,才能有为结果而努力的行为。二是要有顽强的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指个体能百折不挠地把创业行动坚持到底以达到目的的一种心理品质。三是要有极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创业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在逆境面前,只有拼力抗争,不断追求,才能成就创业人生。四是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创业者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和目标。除此之外,创业品质还包括积极的主动性、自觉性、领导气质、合作意愿、果断实干、奉献等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二、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自己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手段、途径、方法、原则等。积极心理健康的教育过程主要以体验、参与、合作、活动、内省为手段,其主要教育内容: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生活、学习、自我和人际),二是积极的人格的塑造(积极的行为能力和潜力等),三是积极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和运用(包括社会大系统,如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积极的小系统,如学校、社区、工作单位和家庭等)。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之下,心理学家们不再仅仅关注“人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人达到最佳状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培养和挖掘人的发展潜力上,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为构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体系,探寻培养模式提供了坚实可行的理论基础。

三、高职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有效模式

1、以积极的心理辅导,塑造创业品质。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是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基础。一是要开设创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对创业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尽早形成良好的创业心态,提升创业的主动性,增强创业的自信心。二是开设创业心理品质培育课程。以团体心理辅导为主,个别咨询为辅,通过心理游戏、拓展训练等帮助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心理品质。三是开设创业心理辅导。针对在校期间已经从事创业,或有志于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案咨询辅导,优化其心理品质。

2、深入情感体验,进行创业实践。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践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也只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塑造。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主观积极体验,这对培养学生愉悦、乐观的创业情绪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把高职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大学生创业大赛、虚拟创业环境或是校内模拟创业等形式,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幸福和满足,在失败中寻找信心和希望,让大学生切切实实地投入创业实践中去,定能磨练出坚强的创业心理品质。

3、构建支持体系,搭建培育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学校某一部门能够实现的,只有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创业的相关法律援助、良好的社会创业氛围、政府的帮扶机制,学校的创业平台等进行良性的有机结合,构建系统的支持体系,才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取得实效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搭建创业品质的培育平台,一是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如建立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等;二是社会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岗位供学生选择,使其经受创业实践熔炉的考验;三是大学生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主动参与创业实践,通过大学生创业大赛选取优秀项目进行创业实践,增长创业才干。只有经受创业实践的锻炼,创业目标才会更加明晰,创业信念才会更加强烈,才会形成良好的创业品质。(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规划课题(编号HGJXHB1110138)和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GBC121103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7月

[2]大学生创业品质及培养.邹社校.长江大学学报,2009年12月第6卷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业心理障碍干预方法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早已经由“香饽饽”变成了“滞留货”。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更显得不容乐观,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面对这种情况,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各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已渐趋一致。如何理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还需认真研究、探索。事实上,目前真正参与创业的独立学院学生数量并不多,成功的案例比较少。究其原因,除了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尚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对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心理因素关注不够。独立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其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在创业上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因此,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在创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干预方法,以便更多学生在创业道路上克服心理阻碍,获得创业成功,对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有重要意义。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创业现状

独立学院的产生,部分满足了社会对本科教育逐步增多的需求,也为一些高考成绩相对较低的考生提供了本科教育机会。目前各独立院校的学生主体是“90”后的学生。“90”后大学生特点有:时代感强,却功利性倾向明显;个性突出,但耐挫能力较差;自信张扬,却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易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除了拥有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外,还表现出一些特有个性。与公立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大多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分析问题和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如一本、二本学生。但是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对事物有独特看法,敢作敢当,同时表现为富有灵感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学习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独立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表现出见多识广、特长突出、交际能力强、情商高的特点。尽管学院的办学地位让学生会感到迷惘、困惑,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明白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从现有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的学生各方面统计情况看,大学生创业现状并不乐观。独立学院学生对创业有一定的激情和理想。学生因自身能力和家庭条件等原因,层次比较分明,目前创业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两块,意识家中有家族企业,家长鼓励孩子朝着兴趣的方向创业,他们就当这部分投资是先期投给学生的创业学费,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接手家族事业;另一块是家庭条件较差的贫困生,他们自身各方面能力较强,或多或少都参与校外兼职,社会阅历比较丰富,由于不甘于家庭贫困现状,因此一般创业愿望比较强烈。

二、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如果某些心理障碍不懂得如何排除,就会成为创业之路上的畔脚石。

1.人格障碍。

独立学院学生创业时遇到的人格障碍主要来自依赖性、自卑感和畏缩。依赖性人格主要来自于传统观念、传统习俗和传统的教育体制及社会体制。长期以来,中国学生习惯了生活依赖父母,学习依赖老师,就业依赖政府,依赖性便成了形成独立性心理品质的障碍。自卑感人格主要来自青年学生过低评价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由于社会对独立学院还存在偏见,独立学院学生对母校品牌认知度上有强烈的自卑感,总认为自己不如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对前途丧失信心,认为自己不是创业的“料子”。自卑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创业的大阻碍。畏缩人格主要来自胆小怕事,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做,这是与敢为性相反的心理品质。独立学院学生面对创业时会出现畏缩的心理障碍,畏缩其实也是自卑的一种表现。在创业上表现为胆小拘谨,前怕狼后怕虎,缺乏主见,容易受他人影响,优柔寡断,从而错失良机。

2.情绪障碍。

创业过程中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忧郁和过度焦虑。情绪忧郁是一种病态心理,表现出情绪低落、终日忧愁、精神不振等现象。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相对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招聘单位多为中小民营企业,工资待遇与期望相差大。在此情况下,很多学生想要自主创业,创业过程中难免遇到挫折,很多人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消极等待,这样只能摧残自己的意志,阻碍创业活动,有损身心健康。

3.行为障碍。

独立学院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在创业活动中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往往过于看重行为结果与切身利益的直接关系,而忽视行为过程和间接要素的作用。其实,行为过程往往更有价值。独立学院的一些创业学生,普遍认识不到创业资金的困难和创业风险的压力,反而充满对创业成功的幻想,认为一开张就会成功。行为障碍还表现为见异思迁,既想从事那行,又想从事这行,或者从事某一项事业,刚开始还未见效,就又想着转行从事另外的项目。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只能是没有一项成功。因而,在创业过程中必须克服行为障碍。

三、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预防及干预

创业是一种敢于自我挑战的精神。创业者能否取得成功,归根到底是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心理素质是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业心理障碍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干预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1.营造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

心理学认为,认知的发展不仅依靠生理上的成熟,更需要社会和所处环境的影响。社会对独立学院的偏见严重打击了独立学院学生创业的积极性。要让独立学院学生克服创业时候的懦弱自卑心理,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改变,营造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首先,政府应在政策上给予独立学院支持,包括对独立学院资金支持,消除独立学院教师在身份和待遇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差距,撤销独立学院在创业项目申请上的壁垒等。其次,应在全社会创建能够容忍失败的宽松心理环境,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用平常心看待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失败和挫折。最后,全社会要鼓励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帮助大学生打消内心顾虑。

2.改善创业环境,落实对独立学院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

政府应在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独立学院学生创业。虽然近几年国家制订了相关的政策,但缺少相应的执行细则,导致一些政策根本无法有效实施。政府应该整合工商、税务、银行、保险、劳动等与创业相关的部门,针对大学生在创业中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制定出一套具备综合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政策,使得大学生创业拥有一套完整的政策保障体系。另外,政府出台创业政策时,应一视同仁地看待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而不是人为限定“985”、“211”高校毕业生等要求增加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心理冲突。营造宽松和有感召力的创业环境,是化解独立学院创业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之一。

3.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创业健康心理教育。

创业教育应该是综合体系,不仅是开设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创业专项技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需要关注,即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创业心理,跨越创业心理障碍。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二是鼓励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三是扶持企业孵化,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设立创业基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创业梦想;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应设有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实现创业指导和心理咨询的有机结合,创业心理障碍的预防和干预贯穿于创业教育的全过程。高校在解决毕业生创业的心理障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专业心理辅导人才优势,因此独立学院要尽快制定完善的针对学生创业的心理干预机制。

4.家庭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来自家庭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是独立学院学生克服创业心理障碍的最佳保障。一方面来自家庭的支持可以给创业学生创业初期提供安全感。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很多家庭都有过成功的创业经验,家庭成员的创业经验有助于子女避免一些创业风险的发生,真正起到坚强后盾的作用。

四、结语

良好的创业心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基础。从上述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独立学院应该加强创业教育,建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心理障碍的干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以一种治疗方法或理论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面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建花.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09(14).

[2]戴建花.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教育工程,2009(4).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创业;不良心理;预防;大学生

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途径、新形式,不仅能够缓解或解决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也能够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个案分析、专家咨询发现,不少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出现了迷茫、畏惧、自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创业行为。因此,分析大学生创业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对预防创业过程中的不良心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中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大学生创业时的从“众”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创业行为的从众,自身对创业知识所知甚少,对创业缺乏理性认知,看到其他大学生创业,随大流,盲目创业;二是对创业项目选择的从众,在没有进行深入调研、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盲目跟随他人的选择;或者即便在创业之初明确了创业项目,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其他创业者的影响,不断转向、更换创业项目。这些都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是不可取的。

(二)捷径心理

创业是一个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创业者根据自己目前所拥有的资源,或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未来可以获取的资源,经过一系列融合、提升的过程,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大学时期的创业教育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大学生还需要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创业能力。有些大学生创业不思考如何研发产品、提炼技术、抄袭他人的创意、克隆已有的成果,一味尊崇“拿来主义”,追求“捷径”,认为这样简单、省事、便捷。创业过程中一旦存在捷径心理,毫无节制、张扬过度,将会引致严重的后果。

(三)自负和自卑心理

自信是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特质,自信超过一定的“度”,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访谈中发现,一些大学生过高的评估自己的能力,贪图虚荣,不思后果,草率地决定创业;还有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在需要做出决策或制定某些政策时,只顾一时得失。这些在创业中都是比较冒险的行为,其背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就是自负心理。与自负心理相反,大学生在创业时对自己的能力、品质作过低评价,缺乏自信,畏首畏尾,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若长期处于自卑心理状态之下,可能会消极怠工,更有甚者会放弃创业。

(四)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心理状态,主要是指大学生因缺乏自主性、责任感、业务水平不精,自己不主动承担责任,一味的依靠他人开展创业活动。具体表现为,一味的迎合和追随市场,产品本身缺乏核心竞争力;一味的依靠学校和老师,不主动提升创业能力,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一味的依赖国家和社会,认为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自己身后有坚强的后盾,依靠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就可以轻松创业。以上种种依赖心理对大学生的创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五)功利心理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中,位列第一位的是“获取更多的财富”,占调查总人数的42.4%,另有学者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赚钱”的比例高达69.95%,将实现自身价值、回报社会作为创业最终归宿的大学生少之又少。这与笔者在调查中所得数据基本一致,这直接反映出,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明显高于精神追求,创业需求局限于较低层面、层级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大学生受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影响,更加的功利和现实。

(六)畏难心理

自主创业是充满荆棘、艰难曲折的。创业者时刻要以一种积极、沉稳的心态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以及随时都可能出现并且需要立刻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访谈中有大学生创业者反应:“自己在创业初期热情高涨,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创业资金的缺乏、人脉资源的欠缺、市场风险的加剧等等都使自己对创业产生了恐惧,觉得未来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障碍,担心创业会失败会给自己的精力、财力、物力带来巨大的损失,自己逐渐萌生了放弃创业的念头。”

二、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创业具有促进和制约的双重作用。一方面,社会发展是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有效动力,大学生可以享受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多重服务和保障措施。从2002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但是,政策制定的不完善、不系统以及政策宣传的力度不足使得大学生很难真正享受到实惠。另一方面,社会因素严重制约了大学生的创业。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受“功利主义”和中国传统“重农抑商”、“中庸”、“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多数大学生普遍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无法承受创业的重担。

(二)学校因素

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专业设置、创业教育、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首先,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符。高校拥有办学自,可以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有的高校为了招收更多的学生,专业设置一味迎合市场,缺乏合理性。其次,创业教育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并未把大学生创业教育开设为必修课,即使开设了此课程,也并未与学生所学专业形成有机联系,缺少契合高等教育的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再者,创业心理素质培育缺位。总理曾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大学生创业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加剧了产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比其他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帮扶。但是,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面向创业大学生开展的讲座、素质拓展、团体辅导等活动少之又少,创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个人因素

大学生是开展创业活动的主体,导致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的直接诱因产生于大学生自身。首先,创业动机偏误。正确的动机是推动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内在动力,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创业动机较为功利性,缺乏风险精神和责任意识。其次,创业认知不足。创业不仅仅需要创业者,还要有核心技术、商业机会、人力资本、产品服务和充足的资金供给等方面,多数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局限于表面,过于简单。再者,创业能力不强。创业除了需要理论的支撑,还需要创业者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危机应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足够的勇气和魄力,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同时具备多种能力似乎有些遥不可及。最后,创业意志缺乏。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庇护下成长,依赖性较强,缺少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承担风险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

三、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的预防策略

心理不良倾向不是一种静止的最终状态,而是一种延续的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及时有效地调适和预防,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心理困惑和现实之间的冲突,从而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进行创业。预防创业不良心理需要集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之合力。

(一)社会教育层面

首先,完善创业政策,共建创业平台。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或大学生毕业后几年创业或将“常态化”。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针对大学生创业中常见的现实问题,制定一套系统、完备的政策,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原则与要求,明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权责,规范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资金、基地、教育、管理机构等参与因素的运作,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法制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在现有的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基础上,政府可以作为牵头者吸引知名企业投资和社会慈善机构捐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引导所在地区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建设创业孵化载体,促进创新创业要素自由流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支持。其次,加强创业宣传,营造创业氛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大力宣传国家的创新创业政策,挖掘社会上涌现出的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先进典型,用舆论的力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后,优化创业服务,形成创业新机制。在政务大厅专设创业咨询服务平台,整合与创业相关的部门,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便捷化的服务,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协同的创业新模式。

(二)学校教育层面

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指导者,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完善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要与学校优势资源、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成长需要紧密契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就业率持续偏低、不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实行预警退出机制,及时增设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需要、学校办学目标和时展的专业。第二,加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育人体系中,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实践环节考核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创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向学生传授自我认知、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建立创业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主动、深入地掌握创业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对有问题的大学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体辅导等。第四,强化大学生创业实践锻炼。与地方政府、知名企业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和大学生实习基地,实现产学研协同发展;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创业教师团队,指导大学生创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创业大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建。第五,充分发挥朋辈和创业杰出校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讲座、经验分享交流会等形式,让优秀大学生创业者和创业杰出校友回母校现身说法,使大学生感悟创业的艰辛,并从中获得启发,为自己创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三)自我教育层面

创业心理素质不健全是导致大学生创业不良心理的直接诱因,因此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端正创业动机。创业动机是直接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内部力量。大学生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深入了解创业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潜质,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制定恰当的创业目标和创业期望;最后,要调整创业动机,端正创业态度,淡化“金钱”观念,树立远大的创业理想。第二,增强创业意志。大学生要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遇到挫折及时地调整心态,提高情绪调控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对待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创业不良心理状态;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培养自己的意志,比如经常给自己设置一些难题,在困难中锻炼自己的意志。第三,提升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在入校之初接受“大学第一课”教育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个人特质等要素,在对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制定阶段性和长期的行动方案。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应变能力等,苦练内功,增强实力。第四,塑造创业人格。健全大学生的创业人格是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学生创业成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证。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自主、乐观、积极、自信、敢为、果敢、坚毅、创新的人格特质。

参考文献:

[1]洪映君,廖传景.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04).

[2]黄硕.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调查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胡赣江.公选干部履新后的不良心理及其调适[J].领导科学,2013(08).

[4]滑瑞.影响我国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5]严建雯.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2.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7

(一)需要驱动过程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当低层次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后,其他层次的需要也就都递次出现了,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创业能够满足创业者的多个层次的需要,物质利益、社会交往、精神享受、个人成长等。创业需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培养创业效能感,要对各种不同的创业需要进行分析,区分需要的种类和层次,并在现有需要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和策略。要鼓励创业者不断提高自己的需要目标,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努力实现和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动。需要的驱动过程是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动力机制。需要与满足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这一规律,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前提是创业者对自我发展现状产生改变的需要,这种需要越强烈,形成创业效能感的内在驱动力就越强大,主体参与意识就越高。

(二)模仿认同过程按照社会认知学派的观点,“观察学习”是传递价值、态度以及思想和行为模式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榜样呈现在个体面前时,个体会选择与这些榜样建立一定的联系,从中模仿、吸收有用的部分,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渐进改变。个体对榜样的模仿过程就是出于自身需要并对创业效能感的整合与内化的过程。认同过程可分为理性认同与情感认同两个层面。理性认同是对创业的内涵、目的、意义、价值、功能等内容达成了共识,纳入了自身的价值体系,进而将之作为创业行动的指南。理性认同必须要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说服力,使个体通过思考、比较、分析,最终达成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则是需要充分调动和激发个体的积极情感,使个体乐于投入到创业活动过程中去,通过情感的作用逐步影响和促使其形成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框架。

(三)内化外化过程内化是人通过认知将外部事物转化为内部思维的过程。内化过程首先是形成和确立内化标准。内化标准的形成与确立是经过主体的思维、实践、人际交往、行为选择逐步形成的,是建立在主体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基础上,与主体的先天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生活经历和生长背景等有关。外化与内化紧密联系又有所不同。创业效能感的外化首先是对创业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特征,包含动机、情感、信念、效能等因素,这是决定开始创业活动的第一步。其心理特征强度的高低或强弱,直接影响创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对创业过程进行反馈,反馈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面反馈(创业成功)会使个体驱动创业效能感的升级,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创业实践,而负面反馈(创业失败)则有可能导致个体终止或调整创业行为,通过审视反思创业过程,做出新的行为判断。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业教育已经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多种方式刺激创业教育的开展。但是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其内涵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意义更深刻。其核心是要在教育对象的身上“种下创业的遗传密码”。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比较注重创业理论的讲授,目前几乎每个学校都开设了创业方面的必修或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利用第二课堂等形式进行创业实践,对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提供支持。但看似声势浩大的创业教育其实尚处于“精英化的阶段”,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据黄敬宝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分析,在1749名北京市高校大学生中,只有17.2%接受过创业教育,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大学生占77.4%,空缺的占5.3%。[3]刘建中等对全国30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创业意识的调查,发现“文化程度升高但创业意愿下降”。在参与调查的2827人中,有创业意向的专科生为77.1%,本科生为60.5%,而研究生则为57.7%。而且高校层级越高,学生中有创业意向的比例越低,省(市)属一般高校有创业意向学生的比例最高,达70.6%,而教育部直属高校有创业意向学生的比例最低,仅为56.4%。[4]作为最具创业素质和潜力的大学生群体,这一问题应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对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反思。尽管国家、政府、社会、高校、企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都投入较大,但是关键的问题不在于物质方面的投入,而在于对创业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理解创业者的使命和责任,提高创业者的信心和驱动力。事实证明,缺乏创业信念的培养,创业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的,也不能够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业型人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重视创业效能感的培养,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使其树立高尚的创业理想,塑造坚韧的创业心理品质,从而推动广泛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有效教育模式

(一)创业效能感的唤醒模式“唤醒”是指一种从无知到觉知的状态,使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做好了反应的准备。“唤醒”意味着大学生作为潜在创业者,实现了其创业意识从“无意识”到“自觉意识”的过程,使创造力从本能中得以释放和辐射。“唤醒”过程的教育策略主要包括:第一,更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及评估方法。中国的高等教育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缺少互动和交流,而“唤醒”的过程必须是双向互动且以启发式为主,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在创业课程设置过程中,要结合创业特点,突出创业教育内容,善于利用情景式教学,营造真实创业环境。教师以督导引领为主,鼓励学生多练多问,教学形式应灵活。在学生绩效评价方面进行适当创新,减少理论考核,设计更加科学的实践考核模式,以确保将创业课程的“唤醒”模式落到实处。第二,加强创业实践训练。创业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对创业者而言,实践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创办企业,而是在每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有所尝试和体验。当大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并获得成功的时候,创业效能感的“唤醒”模式就开启了。第三,加强创业文化及环境建设。在不少国家,创业者被认为是民族和国家的骄傲,在培育创业氛围、宣传创业者、颂扬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措施都为“唤醒”更多的潜在创业者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创业效能感的唤醒过程也需要依靠隐形的教育手段,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

(二)创业效能感的教化模式“教化”与“教育”仅一字之差,但其内涵更加广泛,手段更加全面。教化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其效果比教育深刻。创业效能感的培养不只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更是社会、自然、历史多因素共同教化的过程。贯彻“教化”的精髓,首先,要构建一种能动的、积极的教化观。教化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社会实践、知行合一。教化能释放身心的创造潜能,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教化”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学生知识掌握得如何,也要看学生能否在新的情境下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不仅要看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如何,也要看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如何。要进一步拓展教化中“化”的因素,将多种教育因素综合成一个有机体,着眼于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完善的个性,培养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本领,完成对大学生身、心、灵的培养和升华。其次,统筹安排学校组织的各种创业教育活动,使创业教育实现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统一部署,精心安排,既要符合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又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创业教育活动要在有目的引导、规范和控制下进行,每一过程、环节、细节都贯穿和落实着创业教育目标,不能相互抵触,偏离教育本意。第三,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教化过程就是大学生创新性人格的形成过程。一个没有自主性、缺乏独立思考精神的人很难开辟新事业。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中的一些弊端制约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人的自主精神退化、收缩,创造力减弱。因此,在创业效能感的教化过程中要汲取这个教训,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业是一种艰苦的、充满挑战的社会活动,大学生不仅要有创业的热情,还要有脚踏实地的创业干劲,遵循创业规律,扎扎实实地完成创业准备阶段的任务。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8

·国家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要

教育部2010年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出总体要求。教育部最近提出“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创业政策比较完善、创业教育基本普及、创业平台较为健全、创业氛围更为浓厚、创业成果更加丰富’的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目标”要求。

·大学生创业状况的客观需要

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经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开辟了新途径。但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比较低,原因主要有来自于投资资金、产品营销、各方面关系维护等方面的风险。

由于实物店铺创业的风险以及大学生创业园区覆盖面不广,高等院校建立网上创业中心成为比较好的选择。由于网络的高辐射性、高吸引性、高互动性、低风险性等特点,可以建立网上创业中心实现大学生创业的一条龙功能,从多方面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学院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建设单位。作为骨干高职院重点建设项目就是健全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是其中一项内容,从创业教育、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信息直至网上创业店铺,而且低成本、低风险、高辐射性、高吸引性、高互动性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学习、参与实践。

学院以工科为主,相对于工科专业而言,营销商贸类专业更需要提高学生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素质、创业实践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几年来,学院致力于探索培养营销商贸类专业人才,开发和实践以职业为导向的营销商贸类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在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就市场营销专业而言,目前是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专业获得省级课题资助6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资源建设、方案设计成果获得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等10多项省级及以上奖项,学生以创业为主题的毕业设计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30多个学生团队的营销创业作品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基于此,依托目前的优势,建立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实战、创业服务、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在满足实践教学、学生训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的建设目标、结构与主要内容

·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的建设目标

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的建设目标是研究开发并设计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资源库,提供创业实践的网上平台,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创业信息、创业案例等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服务。

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前期主要是面向学院师生开放,教师提供专业资料浏览及下载,学生通过访问获得创业知识、创业信息和专业技能,同时经过方案制定、审查、批准后,学生可以在创业中心设立店铺、信息、投放广告,开展营销创业活动。中后期将面向兄弟院校和社会开放,引进校外企业及商家,为他们提供广告宣传、信息咨询等服务。

·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应该覆盖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着力建设创业资源、创业指导、创业店铺、二手物品交易、特产交易、公共服务等6个平台。

1.创业资源平台

创业资源平台侧重于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新论、观点等。

创业案例——有关创业方面的案例。来自于社会的创业案例、身边学生的创业设计作品和竞赛获奖的创业类作品等。

政策法规——出自政府、有关部门的财务、税收、科技、资源、资格等各类与营销创业相关的政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与营销创业相关的法规等。

2.创业指导平台

创业指导平台侧重于创业全过程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创业流程——大学生网上创业流程介绍和咨询。

创业方案——大学生网上创业方案撰写、指导及评审等。

创业管理——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管理制度体系。

3.创业店铺公司

提供特定的网页供大学生设立自己的店铺公司。可以经营学习用品、电器、电子产品、生活百货、时尚服饰类实物产品,或相关服务。

4.二手物品交易平台

建立公共的二手物品交易平台,提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体育用品、电子用品、考证类书籍等二手物品的交易。

5.特产交易平台

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别的特产,设定相应风格的版块,通过格子店的形式,信息、展示产品、洽谈交易等。

6.公共服务平台

提供广告、论坛活动等服务项目。

建设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的意义

·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真正统一

知识是他人经验的积累,可以传授。设立创业知识、创业案例、创业信息等平台供学生创业学习。能力是自身经验的积累,不可传授,创业能力不是叫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因此设立平台供学生设立店铺,同时设立二手物品交易平台、采用格子店形式的特产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供大学生进行营销创业实践。突破目前高职院仅仅是创业教育中心或电子商务中心的局限性,真正体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形成营销创业资源共享中心

网上创业中心建成后,学生可进行网上市场调研、商品信息以及营销创业的实践训练,可以在中心完成相关的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任务,做、学、教可以在网站上实现统一。可以形成面向全院教师学生的营销创业知识普及、技能训练、信息服务、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商务洽谈、货物交易的平台。网站的交流性、开放性必然推进教学内容、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形成营销商贸类专业“做、学、教”资源共享中心。

·有利于辐射工科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

学院以工科专业为主,目前许多专业还没有开设营销与创业类课程。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面向全院师生开放,辐射工科专业教师和学生,让他们学习和实践营销创业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借助中心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实践,也可以在中心平台上与专业教师和学生沟通,在目前工科院校创业类师资和实训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可以有较大的空间。

·有利于提升服务兄弟单位、服务社会的能力

服务行业企业及社会是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而这又是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薄落环节。借助于大学生网上创业中心为行业企业及社会服务,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学院和专业的知名度。还可以进一步为学院兄弟专业以及其他职业技术学院营销商贸类专业提供借鉴和服务。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旅游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心理障碍;相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26902

1引言

近几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大力推动下,高职教育也开始逐步普遍化,随着大学生的与日增多也造成了就业的困难。相对与最初“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现在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则给面临就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所以,在社会经济新形势的推动下,自主创业则成为了大学生的又一新选择。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具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0%以上,但是实际创业者才不足1%,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成效。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困难重重,创业心理障碍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念与决心。本文结合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分析,进行及时的疏导与化解,培养他们敢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精神理念。

2旅游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心理品质

2.1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开始首先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因为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地鼓舞自己,相信自己,具备这样坚持下去的理念,才能不断地战胜在创业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2.2清晰的创业思路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的,都会影响到创业者的心态。所以,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来引导自己,时刻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善于思考分析各种问题。

2.3坚强的意志力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必须要吃得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为,在创业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动手亲自去完成,比如收拾办公室、搬运桌椅、打扫卫生、整理文件。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必须要有很强的意志力与坚持下去的勇气,最后才能获得成功。

2.4勿嫉妒、匆猜疑

现在的大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都较强,同时还有较强的嫉妒心理,以致于心胸狭窄,爱斤斤计较,做事不踏实认真。而多疑则是很不好的心理情绪,它很容易造成创业者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创业大学生一定要克服这些心理因素,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这样才能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促使创业的成功。

3旅游类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3.1情感障碍

就现在的高职大学生而言,很多都是在温室里成长起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创业意志不坚定,没有足够大的信心与勇气去应对挑战。在创业上还是存在着一定恐慌、焦急、压抑的心理,没能真真正正地投入到创业实践的活动中去。为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现在的大学生在情感上过于依赖他人,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思维情感也没能脱离群体的存在,所以在接受领导的任务时往往会措手不及。

(2)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问题,由于现在大学生的抗压能力都比较薄弱,心理适应能力也不强,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丧失原有的激情与信心,从而影响积极性。

(3)随着现代高职教育的大众化,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是因为就业的压力,把它当成一个不会成为失业人员的无奈之举,这就丧失了创业本身所具有的激情与挑战性。

3.2认知障碍

从认知障碍的角度来看,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过度的自我贬低。由于大部分的高职生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淘汰下来的,总是认为自己学习、沟通、组织的能力都比不上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从而低估、轻视自己本身的能力,为自己躲避创业的机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与借口,不愿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夸大创业的风险。现在很多大学生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惧怕创业的风险。创业风险大,成功率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创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挑战性、风险性的过程,需要累积不同的经验与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成功。面对这种高风险、低成功率的自主创业,很多大学生选择知难而退。

3.3行为障碍

虽然现在很多高职学院都提倡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真正付出行动的学生则少之又少,就行为障碍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盲目创业。创业对于现在的大学生而言既充满新鲜感也充满刺激感,同时在各大媒体就大学生创业的造势下,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种幻觉心理,觉得创业是名利双收的捷径,既体现了自我能力,又创造了金银财富。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考察市场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与总结的前提下,就盲目投身到创业的思潮中去。

(2)逃避创业。那些真正具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因为担心创业带来的风险与难题,找寻出各种各样的客观理由来堵塞自己的想法,以资金不足、能力不够、经验缺乏、家庭反对等各种借口来逃避创业。

2013年10月绿色科技第10期

李伟: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文化与教育

4正确消除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有效措施

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本身就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为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提高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在创业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了解创业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认真讲解当下市场经济的情况、最新国情、市场营销、竞争分析、价值利益、企业战略、公司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丰富自身的创业基础知识,提高创业的心理品质与心理适应能力,以达到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比赛,使他们在创业竞赛中激发自我创业的激情。

4.2政府鼓励支持学生创业

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成功事例的宣传力度,在政策发面鼓励支持他们创业,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们的斗志,勇敢地进行创业实践。还要积极开展创业技能的相关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创业的相关知识。同时,政府在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提供小额低息贷款、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大学生的权益,为他们的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健康良好的环境。

4.3家庭、物质与精神的支持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大约有70%以上的大学生创业是受到家庭创业成功的影响,因为家庭成员的创业成功经验不仅在大学生最初构建创业理念的时候树立良好的信心与决策,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学生的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创业过程中一些不必要风险的发生。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时候,获得家庭物质与精神的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创业开始的初期,物质条件是首要解决的难题,没有物质方面的保障,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所以,获得家庭物质方面的支持是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动力源泉。同时,得到家庭精神方面的支持,也是鼓励大学生坚持创业的有利因素,家庭精神的支持是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坚持下去的重要力量,是预防心理障碍的有力保障,是激励大学生不言放弃的重要理念。

4.4坚定自身的信念,培养创业的心理品质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而言,“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不管遇到怎样的难题,都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持下去的勇气,要不断鼓舞自己,激励自己,在困难中吸取教训,不断寻求经验,这样才能在创业过程中战胜种种困难,克制种种心理障碍,以巩固自己内心对创业的定位,来消除对创业的心理障碍。同时还要大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创业经验与创业的相关知识,提高自己创业的心理品质,尤其是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调节能力,将创业的理念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业的实践当中去,与此同时还要自觉转变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当今的国情与就业形势的严峻,正确分析自己对于创业理念的理解,端正自己自主创业的科学态度与实际动机,从而树立正确的自主创业意识,坚定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

5结语

对旅游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进行了正确分析与指导,通过在院校、政府、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相应有效的积极措施,得到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支持,使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能拥有更多的资本与最优化的资源。在各种有利条件的帮助下,正确有效地消除他们对创业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他们对创业的激情,消除他们对创业的恐惧,培养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为他们能成功创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花.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09(14):142~143.

[2]崔永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及其干预[J].职业技术教育,2010(10):77~80.

[3]王一海.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分析与思考[J].价值工程,2010(14):200~202.

[4]唐海波,李赛兰.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及干预方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5):31~33.

[5]柴华.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1(8):88~89.

[6]邓水平,朱晓阳,赵薇.大学生创业心理障碍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222~223.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创业;环境分析;swot分析;大学生

 

一、背景介绍

大学生创业应该是有无限的机会、无比的困难、无量的回报。但是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这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并带动其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原本就缺乏创业教育。中国学生不仅承担风险的经济能力很脆弱,而且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也较差,这使得自主创业这条需要冒险的就业之路,少有人问津。所以现在政府应该怎样才能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自己又应该怎样去发现机会点?

为了更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有的是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也有很多是在毕业后不找工作直接进行创业。我在我们学校做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在调查中我发现:

(一)创业方向

现如今因为各种环境因素,大学生创业项目中大多数创业者会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其次是餐饮、书报等生活类行业,而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选择率是最低的。在创业的形式的选择中绝大多数是选择合伙创业,其次是自主创业,只有少数学生会选择家庭创业形式。因为大学生的资金有限、都是从家里获得父母的支持去创业的比较多。

(二)创业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校时就能自主创业,因为自主创业不仅能够体验社会,锻炼和积累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还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的肯定,更是解决就业困难的一个途径。但也有大学生认为学校不应该鼓励自主创业,他们认为,大学生创业不能很好的解决创业和学业的冲突,在校生进行创业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作为学生学业还是最重要的,应该在学校的时候提升自己,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的。

二、创业环境分析

现在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十分的复杂。所谓创业环境,实际上就是创业活动的舞台。任何创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在我们的大学生迈向社会进人创业阶段的时候,呈现在面前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时空舞台。在这个舞台上,诸多事物和要素互动联系、碰撞,形成了一个面面俱到的现实环境系统,因此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并带动其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府金融政策支持。现在一些地方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通常方法是专项资金扶持和贴息贷款。通过这种途径在短期内扶持多数创业人。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采用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如:简化不必要程序;建立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尽快落实国家相关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被认定为青年就业见习基地的,就可享受市有关补贴等。

2.创业培训。政府部门除在资金上支持大学生创业外,还通过学校等教育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申请贷款程序,创业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基本的金融知识等。通过系列培训,使创业大学生能坚持理想,贯彻计划,取得最终的成功。学校环境方面,如,学校政策鼓励支持,形成创业的文化;在学校建立配套科技园,加强创业教育,通过创业实践或比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同时向大学生适度开放校内市场,以利于大学生创业实践,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我们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基地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创业的平台,给学生一个门面,让学生自己去经营去管理。

3.宽容失败。对于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审查机构审查其非人为故意造成的,可以免除其所贷资金的利息,并可相应放长其还贷期限。对于希望重新创业并提交可行计划的,仍可在其未还清所欠贷款的情况下,再次提供其无担保贷款。以此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毕竟很年轻即使失败了,在心理上他们也能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家人也会理解和包容他们。

(二)微观环境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的微观环境主要就是自己的创业流程的一个详细的分析,具体如下:

1.制定计划书。比如,要在市区开一个卖牛仔裤的店,开店之前要制定一份计划书。制定营销计划时要将各个环节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环境,各个环节的分工是否科学,协作是否和谐,目标是否一致,都会影响营销决策和营销方案的实施。

2.顾客。顾客群的不同直接影响价格的定位,所以人流量是在创业前最看重的一点。服装的主要的客户人群非常广泛,不论男女,60岁以下的人群和青年都适合,目标是让每一个进来的顾客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牛仔裤。

3.店址。大多数学生选店址会选一些比较熟悉的环境。如将店址选在大学附近,或者是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

4.选货以及进货。选货要掌握当地市场行情:出现哪些新品种,销售趋势如何,存量多少,价格涨势如何,购买力状况如何?进货时,首先到市场上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问一问、算一算、想一想,以后再着手落实进货。少进试销,然后再适量进货。因为是新店开张所以款式一定要多,给顾客的选择余地大。

5.供应商。供应商是指为企业及其竞争者提供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企业或个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设备、能源、劳务和其他用品等。因为大学生的资金比较匮乏,没有很大的进货量所以供应商的选择应当适合自己的店面大小。

6.产品价格定位。大学生的产品一开始没有经验也没有固定顾客,要吸引顾客就只有将产品的定价降低,比别人获得更多的竞争力。

另外,大学生创业环境还应具备一些条件:

(三)创业条件

1.家庭条件。家庭是创业者早期接受启蒙教育和健康成长的摇篮。每个创业者的家庭条件都因人而异,无论家庭条件好还是家庭条件差一些,对创业者来说都是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有的家庭条件相对好一些,如家庭主要成员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或影响,使创业者早期便能结识一些有利于创业者将来从事创业活动的关键人物。也有的家庭是继承并在不断从事或扩大家庭传统的创业项目,多年的经营,为创业者提供了大量的经营项目和经营经验,加之生产或经营技术的传统垄断性,使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往往容易成功。也有一些创业者家庭条件很一般,有的甚至较差,但这并没有影响创业者的自信心和其创业活动。自古至今仍有许多创业者,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通过自身的艰苦努力而逐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人际条件。人际关系条件对创业者来说也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人际关系,对创业者顺利完成创业活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谓的人际关系条件主要是指创业者在自己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空间内,通过交往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对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有促进和影响的各种有利条件。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其社会属性主要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个体的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群体,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发生联系。这样,创业者总在自己的生活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这个网络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同时,作为创业者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和调动这些有利因素,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为创业活动提供援助。可见,人际关系条件对创业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自身素质条件。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条件决定了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性质和经营范围,也决定了创业者最终能否获得成功。创业者自身素质应包括其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当今社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首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三、大学生创业环境趋势分析

大学生创业有机遇但也有威胁,大学生创业的swot分析:

1.优势:(1)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2)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3)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激情去做。(4)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

2.劣势:(1)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2)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3)缺乏商业信用,在校大学生信用档案与社会没有接轨,导致融资借贷困难重重。(4)心理承受能力差,遇到挫折轻易放弃,有的学生在前期听到创业艰难,没有尝试就轻易放弃了。(5)整个社会文化和商业交往中往往不信任青年人,俗语说的“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很不利于年轻人的创业。

3.机遇。现在国家政策都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也注重培养大学的创业技能,社会也开始逐步承认大学生创业,家庭也开始给予大学生一些创业的资金。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在逐渐改善。

4.威胁。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虽然自己创业,但是市场竞争也很激烈,资金压力也很大。想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更不容易。一开始的创业虽然解决了就业,但是自己还年轻还想让生活更加充实,想生存得更有尊严。

现在大学生创业是一种趋势,虽然有优势和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劣势和威胁。大学生在创业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要找出具体的不足,制定方案解决威胁与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