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经济效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06:03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1

【关键词】农村健康图书信息效益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24-01

近年来,农村卫生所建立了健康图书室。健康图书信息的传播对农民培育健康行为、消除影响健康因素、铸就农民健康体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一个投入小、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举措。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分析。

1现状

邯郸市地处河北省南部,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963.5万人(农业人口655.66万人),214个乡镇,5206个行政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农村、农业、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关键。他们认为,农民的健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健康知识的普及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关资料显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承载着农村知识普及重任的我国农村公共图书馆普及率只有5.9%,人均藏书仅0.39册书、经费0.79元[1],农村更少,农民急需的健康图书几乎为零,还因缺乏经费投入、固定管理人员和切实可行的运行管理机制,农村公共图书馆和馆藏图书正在逐年减少,有的已经倒闭。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健康需求日益增强的情况下,重建、巩固、发展农村图书事业已成为政府、社会、人民的迫切任务和研究重点,也农村建设健康图书室留出了广阔的空间。调查看到,农民健康素养虽然低、但追求健康、渴望健康图书信息的要求强烈。为农村健康图书室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卫生室房屋、设备、管理、经济收入稳固和村医信誉、影响大及数十年不断发展完善的健康教育队伍、设备、图书资料、健康教育产品等诸多优势条件支撑下,创建的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及其采集、储存、传播、管理、考核、运行和投入、发展机制,搭建的农民健康知识传播平台,是目前农村传播健康信息的最佳选择,也是切实可行的举措。将为推动农村、农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有益贡献。

2模式

依据农村卫生状况、健康需求设定的健康图书信息传播“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2.1设置模式

农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设置模式分三种类型:a、2000-5000口人的一般行政村设一个健康图书室;B、2000口人小行政村两个村设一个健康图书室,地处偏僻的也可以单独设;c、5000口人以上的大行政村设一两个健康图书室。

2.2建设模式

基本设施:房屋1间(约20平米)、书架3个、书案(桌)1张、椅子几把;计算机1台,联系互联网。

图书管理员:业务主管兼任。

科目内容:涵盖农村医疗卫生专业、疾病谱、死因谱、健康教和《九亿农民健康促进工程》、“全民健身实施方案”、全国《健康村评价指标体系》的科目、当地农民健康愿望、特色、存在问题等方面。重点突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肿瘤、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不明原因发热、病毒性肝炎、结核病、肠道传染病、性病、艾滋病、产前健康、妇女及婴幼儿保健、亲子教育、计划生育、中毒急救、营养、精神卫生类。

图书存量:健康图书存量2000-3000册左右。

信息平台:组建村健康图书室之间、健康图书室与各级公共图书馆、企事业单位图书室之间图书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3效益分析

3.1社会效益分析

3.1.1农民生活健康。农民在村卫生所医生兼“图书室管理员”宣传指导下,健康知识增多、行为改善,治疗合理、保健科学、体质强健,享受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安康幸福生活,人民福祉提升。

3.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健康图书信息在农村的普及,使受到不发达国家传统疾病和发达国家现代疾病双重威胁、健康素养低、热望获得健康图书信息的农民得到健康指导,强壮了身体,农村生产力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生产力得到提高,对农业、城市建设以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3.2经济效益分析

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的图书信息在图书借阅、报刊阅览、资料浏览、卡片阅读、网络点击、板报公示、传单散发、治病教育、登门宣传等传播教育中,使农民知晓了更多健康知识信息,减少了损害健康、导致疾病的不良因素和疾病、伤残、死亡和亚健康对农民的威胁,走上了科学生活、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健康之路。从而,减少了维护生命安全费用的投入,节约了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增强了农民创造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加大了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康复健身医事活动的经济效果。

图书信息传播,经济效益巨大。

3.2.1图书信息传播和医疗卫生综合效益客观。按照美国西方国家测算的宣传1:4的效益比和国家卫生部研究的卫生1:8.5的效益比综合计算[2],邯郸市5千多个村卫生所的图书学习资料投入(年所均1千元),年经济收益就达3000万元左右。如若全国实施健康图书室知识信息普及,年经济效益在40亿元上下。

3.2.2健康知识传播减少发病、伤残、死亡经济效果明显。一项研究显示[3],近1千万人口邯郸市,通过宣传防病,年均减少发病、伤残、死亡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3.2.3医疗费用节约可观。据邯郸市6个县、30个乡镇、130多村的2500余例病人调查,例均疾病治疗费0.27万元,癌症例均5.3万元[4]);全市年发病4290万人次,其中,癌症32500人;十年年均发病下降0.063%。那么,通过健康图书信息的传播,有千万人口的邯郸市,年减少治疗费7.3亿元、癌症治疗费1亿多元。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村卫生所健康图书室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公益利性事业[4],将受到农民、政府、社会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发展前景广阔。如若健康图书信息传播,坚持多年普及发展,经济效益会更大。

参考文献

[1]顾惠冬农村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建设现状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7,(2)

[2]邯郸市癌症经济效益调研组.癌症防治经济支出社会效应研究报告[n].2010.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2

[关键词]服务经济;健康管理;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350-02

在世纪之交前后我国第一家健康管理机构出世以来,短短十年中,这一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这一新兴行业降生之初,便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带有“社会服务”的胎记。然而,人们对它毕竟还感陌生,对它的“服务”本质不甚了解。更因“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逐利而来的冒牌货,挂着羊头卖狗肉,败坏健康管理行业的声誉。对“管理就是服务”这一理念应当怎样理解?在经营运作中如何强化“服务意识”?在实际践行中,怎样彰显服务精神,指导企业健康发展?……一些业内人士也存困惑,屡屡思索。笔者草就本文阐述个人初浅见解,试做探讨。

1我们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14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我们国家,各行各业、多种岗位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大家互为依存,彼此合作;在各自积极为社会奉献力量,向民众提供物质和服务;同时,又都分享着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成果。有无限的“我”在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而社会和他人又反馈服务给众多的每一个“我”。如此,“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是推助社会文明不断发展、历史车轮永远向前的巨大动力。

社会必须依赖全体社会成员奉献的服务才能存在;而只有向广大民众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务社会才能发展,“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才能实现。毫无例外,健康管理行业,即使整个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须恪守“诚信服务”的宗旨,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当做自己首要的运营规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领导就是服务”,以及其后提出的“三个代表”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新的延续和发展。而在今年开局的“十二五规划”中再次提倡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这种再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冲动,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延承,更是当今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现实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个体都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每一个真实的人,都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由此,不可避免地展开了白热化的激烈竞争,形成了优胜劣汰的法则,推动着效率至上的局面日趋发展。然而,活跃在市场经济中的人们热衷求金逐利,就会迷心逐物;痴迷般地一切事物都向钱看,必然会把精神和信仰一概物化;倘若每一个人都向钱看,财迷心窍,难免不把诚信置之度外,使道德沦丧。这种格局显然与传统的道德理念以及和谐的理想相悖,背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14亿社会成员所不愿见到的。为了避免这种社会弊端,使人们的物质追求与精神信仰成功结合,我们必须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诚信服务的理念,做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使之成为社会美德和行为规范。

许多有识人士认识到: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了。市场经济的企业自负盈亏、自立经营。为了追求最大效益,企业不得不强化管理,穷尽一切手段谋取市场份额;见钱忘义,往往会忽视诚信服务,使之淡然。但狼多肉少的市场空间日趋挤压,竞争空前激烈,单靠“合同关系”维系供求双方,难以有效的占领市场,而各企业之间,在资本投入、产品数量、质量以及成本和利润的比例等等可比条件大致相近、差别不大,价格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产品匀质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那么在势均力敌的态势下,非价格竞争成分的比例越来越大,欲在竞争中胜出,唯有拼服务这条出路。于是,原本是附加产品层次的诚信服务成为杀手锏;谁的服务上乘,谁就会赢得客户的信任和青睐,谁就会站稳市场,老客户、回头客之外,还会掠得新的客户,赢得更多的商机。反之,你的企业只求利润,不讲诚信,你的服务质量低劣,就会失去客户,走向自取灭亡之路,在市场竞争中败比。归根结蒂,一个企业的命运前途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客户的取舍这只巨手之中。而客户对企业的选择依据,主要是看企业有无诚信以及对社会提供服务的优劣高低的表现上。服务在许多方面已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常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相对来讲,“服务”是利润的源泉,又何尝不是维系企业兴亡的灵魂呢?

服务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竞争手段,而且提供了形成巨大竞争优势的潜力。服务对企业的兴衰存亡是如此重要,作为健康管理这一新兴行业,从一出生就处在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上,当然必须把“诚信服务”视为最重要的运营法则,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踏踏实实的践之行之。

2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畜牧业)时代和近几百年的工业时代,在最近50年逐步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劳动力和资本逐渐流入旅游、娱乐和社会其它服务行业,商品生产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服务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服务经济,就是以人力资本做为基本生产要素,由此而形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服务经济的范畴,包括由物流、金融、邮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物业、信息、文化这些由企业提供的产品(社会服务);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保障这些由事业单位提供的产品(公共服务)。

比照其他行业、部门所归属的范畴,“健康管理”虽是新兴行业,却明显有“服务”胎记,是服务经济的一种形态。可以直而言之,“健康管理”就是一种服务经济。

我们还可以说“健康管理就是健康服务”。对比,不妨简要剖析“健康管理”行业特征,加以诠释和解读。

什么是“健康管理”?陈君石、黄建始主编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健康管理师》一书给出的定义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据此,可以知道:

2.1健康管理管些什么?怎样管理?(1)了解管理对象的身体实底,通过检测,全面掌握客户的身体状况;(2)根据收集的信息,对客户健康状况及疾病风险进行评估;(3)提出建议,制定计划,指导管理对象自觉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4)跟踪随访,后续服务。根据需要设计个性化的、专项服务;(5)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为促进民众健康助力。

2.2健康管理的宗旨是什么?就是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预防管理,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收到最大的效果,提高健康质量。

我们把健康管理的内容、手段和方法跟健康管理的宗旨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判定,管理是手段,而宗旨是目的,是为民生健康提供服务。那么,管理手段实际上就是服务方式,简而言之,正是邓小平讲的那句名言:管理就是服务。

与社会上的其它类型的“管理”相比,健康管理的管理除其具有的共性之外,还有其特殊之处。

人们通常所说的管理,有多种意思。多数情况下,管理是指拥有一定权力的人(领导)或组织(单位),通过多种职能活动,对其权限管辖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期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所以,一听说管理,往往会想到机关衙门采用行政手段强制实施法令治理某些秩序的行为。也或想到,上级领导部门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条令、纪律等对下级组织或人员进行调配、使用、约束、处置的活动。还会想到业务主管机构按照一定规章程序管理财物的事情。在这些“管理”中,被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是一种“我要管你”、“你被我管”的对立方式。

在健康管理活动中,要管的是被管理者的健康事务。但这种管理不是我来管你,你被我管的方式;客户的健康事务,也不是有管理机构越俎代庖直接代替包办。而是有健康管理机构向客户传输健康知识,启发健康意识,产生健康管理的欲望,自愿参与;而管理机构予以咨询、指导、帮助客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这不是被动受管,而是一种自我管理的主动行为。这种双向互动彼此相助的服务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是客户对服务需求的自觉;可靠的管理质量离不开客户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而这自觉的产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必须依靠健康管理中心完善的最佳服务和耐心细致的运营效率。这种引领、指导客户自我管理的方式,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利于扩展市场赢得客户。在创建最佳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并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3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当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在物质生活日趋富足的条件下,社会成员追求健康长寿、期盼更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欲望逐潮高涨,迫切需要一个主业的机构为此提供社会服务。于是,健康管理行业应运而生;它顺从时代潮流,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远大的前景。

社会经济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每当社会生活产生新的服务需求时,便会有一个专门行业出现。每当一个新的产品问世,便会有许多模仿或改进产品跟风而生。质量在提升,品种便换代,你追我赶,竞争不止,而且越演越烈。在服务项目、技术设备不相上下的姿态下,“服务”便是产生差异的手段;企业对客户的品质保证,(诸如信誉、质量承诺、售后服务等等)便成为竞争天平上的砝码。谁能为客户提供最佳最方便的服务,谁就会在同行业中突显胜出,博得社会肯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3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8-580-03

1 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拓展医院功能,发展健康管理专业

1.1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是适应社会变革的市场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医学模式转变为医学――社会――心理学模式,医院的功能也随之社会发展进步和医学模式转变而不断的拓展和延伸。医院功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诊断治疗疾病,而是更多地涵盖了院外急救、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管理等。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公立综合医院面临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加剧的市场竞争、盲目规模扩张而导致的资源浪费、补偿不足而转嫁经济负担于民等问题。随着新的卫生改革方案出台,部分公立综合医院将面临着新的职能定位和功能分化。

在这样的大环境和改革背景中,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健康与疾病风险因素进行全过程监测、预防和维护,有利于拓宽医院的服务领域、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增加服务量,提高效益;有利于开发医疗服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培养医院的忠诚客户,实现品牌营销等。因此,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是医院为适应社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竞争的明智选择。

1.2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是体现社会公益性的社会职责

健康管理是通过体检、健康与疾病风险因素评估,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干预和实施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除了在体检环节需要投入较多的医疗服务和设备资源外,更多的投入是贯穿全程的人性化服务、客户咨询与健康教育。开展人性化服务、客户咨询和健康教育,除了必要的硬件设备投入外,更多需要投入的是人力、时间和空间、宣传与沟通等非医疗技术服务。对公立医院来说,因为需要执行政府确定的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而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等相关项目没有收费标准。因此,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管理工作,若仅靠常规体检项目为收费补偿,在目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大多未按成本定价的前提下,医院获得更多的是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的公立综合医院多是由政府出资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承担着部分政府福利性的任务,也是社会公益性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政府的补偿有限,医疗收费就成为公立医院运营经费的一个重要补偿渠道。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管理,预防和控制疾病风险因素,虽然在收费上没有更多补偿,但不收费的人性化服务、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却有着更多的社会效益附加值。公立医院开展健康管理,以预防保健知识和技术服务于更多健康或亚健康人群,不仅可以增加人民群众对医院的理解和满意,提高医院的品牌声誉影响,更有利于维护和改善人民健康,减少卫生资源耗费,体现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的职责。

1.3健康管理应作为综合医院的专业学科之一发展建设

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涵盖了健康和亚健康人群,故其服务内容、运作流程、实施手段等不同于传统的对疾病的诊疗过程。一些综合医院由于开展健康管理的时间短,认识滞后,以为健康管理重点是门诊体检、是疾病筛查、是社区服务、是市场开发……往往设置体检科时,注重投入的是空间和设备而非知识与人才。这种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直接影响了综合医院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健康管理理论停留在概念层面,实践与操作滞后于体检企业或中介机构,导致健康管理的绩效和成果不尽人意。

健康管理是需要将一些医学和与医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预防医学、运动医学、实证医学、营养学、信息技术等综合学科知识和技术融为一体,为健康乃至于生命的全程提供服务。因此,公立综合医院应当将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必要的硬件设备和体检空间,更重要的是健康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专业人才培养。这种专业人才也不仅仅是那些经过数百课时后执证的高级健康管理师,还应包括具备了健康管理理念和良好医学知识背景的广大医务人员。公立综合医院应当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学科技术优势和医学技术人力资源,把健康管理作为一个专业学科建设,才能使健康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健康管理获得更广泛地应用和更深层次的发展。

2 社会公益职能,发挥医疗资源优势,树立以人为本理誉营销,提升健康管理绩效念,借力品牌声

2.1会公益职能,链接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客户多样需求

总医院是军队和国家最高等级的综合医院,以承担全军疑难病诊断治疗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为特色。医院不仅是重要的中央保健基地之一,也向社会开放,每年接诊和治疗人民群众上百万人次。为了强化医院的社会公益职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医院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2005年初,医院党委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决定压缩机关办公用房,腾出更多空间,整合全院资源用于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将原有的门诊体检、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合并,选派德高望众的原副院长领衔挂帅,组建以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为主要专业特色的健康医学中心。在院党委的决策和组建者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多来,健康医学中心构建起的包括健康体检、专家门诊、特需医疗、预防保健一条龙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已向社会提供了数万人次的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做出了贡献。

2.2疗技术优势,整合适宜资源,打造高起点服务平台

总医院是融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拥有雄厚的医疗保健技术和人力资源。健康医学中心作为代表医院从事健康管理的专业部门,本着开拓创新、资源整合和成本效益的原则,在医院原有体检、特需门诊和特需病房的基础上,调配补充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和生活设施;选调和聘用了医院在职或离退休的专家教授、管理和技术人员;开设了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由院士领衔的300余名专家出诊的特需门诊、四个住院病区的特需病房、并分设了特需体检和普通体检科室等。通过对医院的医疗资源、人力资源、设备与设施、管理与技术等资源的充分整合与利用,不仅在健康管理的空间、设备、人力资源等硬件基础上,更是在服务理念、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学术创新和信息技术等软件建设上,为综合医院发展健康管理打造了一个高起点的平台。

2.3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注重健康教育,完善客户服务职能

公立综合医院开展健康管理,由于对健康管理的认识模糊,或是习惯于传统的医学诊疗服务模式,擅长对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而对疾病的风险因素评估、健康规划、健康指导和健

康教育等表现薄弱,对监测健康或亚健康的新技术或新设备表现排斥或怀疑,致使健康管理服务不到位或发展受限。因此,中心十分重视对全体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以人为本,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更新,强调将健康教育与人性化服务融为一体,通过每个人的工作,落实并贯穿于健康管理的全过程。我们把人性化服务的规范和质量放在首位,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站在客户和需求者的角度,想在前,做在前,沟通在前,在服务的细节上下功夫。中心除定期教育培训、检查监督和反馈评估外,还专门抽调数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医护人员充实在各服务前台、接诊、病房、客户服务以及呼叫中心和随访等专职岗位上从事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与客户面对面和全方位地咨询与沟通,不仅提升了健康管理的附加值,也使客户服务满意率抽样调查保持在95%以上。

2.4依托品牌声誉影响,借力市场营销,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

公立综合医院发展健康管理的重要优势除了有医院的医疗保健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的强大后盾与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有医院多年形成的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这种因医院品牌影响力而形成的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度和吸引力,是健康管理最直接的客户群体和最具有潜力的市场,也是无后续医疗服务保障的独立体检机构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在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中,中心注重依托总医院的综合实力,借力于医院的品牌影响,高标准、严要求,努力打造一个全方位、高起点的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力求使健康管理服务以优良的质量、精湛的技术、便捷的流程和完美的形象与总医院这一著名品牌相匹配。我们借助于网站宣传、人性化服务、主动沟通和咨询应答、离院随访和跟踪服务等手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营销;以健康查体、专家门诊、疾病诊治、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一条龙服务吸引更多需求者,培养忠诚客户,努力使健康管理服务的市场开发与医院的品牌影响力相辅相成。随着我们为客户服务的不断完善,客户服务量不断增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同时,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2.5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健康管理绩效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4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意义;方法

目前,人们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经不陌生,大多数企业都已经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然而,对于关系到员工自身的健康和安全的oHSaS18001管理体系,并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那么,什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它的意义又何在呢?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适用于任何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管理达到减少及预防因意外而导致生命、财产、时间的损失,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有效的保证职工自身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保持高速令人瞩目的发展,但各类事故总量较大,随着新闻信息渠道的扩大,各类重大、特大伤亡事故、职业病接踵传来,不免令闻者揪心。这是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巨大冲击,也体现了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远远的滞后于经济发展。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存在着无数个潜在的危险源,损坏财物、危害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伤害事故。这些危险有物理的、化学的、人体工效、生物的和其他种类的。体系将危险能引发事故的可能性和其可能造成的后果称之为风险,风险可用危害范围、发生机率、危害范围、损失大小等指标来评定。

oHSaS18001:1991为组织提供了一套控制风险的管理方法。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和专业性的调查评估和鉴定,找出存在于企业的产品、活动、服务、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针对不可容许的风险和危险源制定适宜的控制计划;执行控制计划,定期检查评估职业健康安全计划与规定;建立包含组织结构、职责、信息沟通、培训、应急准备与响应等要素的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实施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会给企业带来很多效益,也给社会带来很多益处。

(一)有助于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推动我国在职业健康领域的法治建设向健康化、科学化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促使组织主动的自查和遵守国家职业健康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而不是在国家强制要求和指令下实施,并且自觉的承诺事故预防、保护员工健康安全与持续改进,有效的降低人员可能遭受的风险,同时推动我国在职业健康安全领域的法治建设向科学化制度化发展。

(二)可以协助企业节省成本及建立良好商誉,为企业克服非关税贸易壁垒提供帮助,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效应,顺应国际贸易的新潮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相关方对企业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信心;增强买家对产品质量及可靠性的信心;

(四)有效降低企业经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减少企业事故、伤亡、职业病和财产损失。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企业永续经营。

(五)减少员工的投诉或抱怨,提升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流失,增强组织凝聚力;促进内部管理的改善,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提升公司的企业形象。

那么,在建立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实现与企业先行安全管理机制的融合。相信每个企业本来就都有安全管理,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是全盘否定原有的安全管理方式,而是对企业原有工作模式的系统化、规范化,并对其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因此,我们不仅仅要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体系,而是要在建立的过程中灵活的运用体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实现新体系与原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5

论文摘要:企业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而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企业和谐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为目标。文章针对企业的和谐发展,从企业文化、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环保效益角度,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1.前言 

 人力资源是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资源,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被经济学家称为第一资源。“和则兴,乱则败”,人力资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管理,则是推动企业和谐发展的催化剂,因而研究人力资源和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企业文化的影响,可以使员工具有较多相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企业文化业是员工之间联系的扭到,使企业员工促进沟通,增强交流的向心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延伸[1]。因而在进行和谐发展中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公司文化的教育,是员工融入公司文化、继承公司文化、发展公司文化。 

 2.1树立企业和员工均能接受的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建立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地发展。例如定义企业的价值是促进社会繁荣,促进公司和全体员工的富裕,将是企业和员工都可以接受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2.2营造团队精神 

 和谐发展中,政治的影响是确立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企业的发展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员参入。因此需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和谐的团队精神,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多渠道、多部门沟通渠道,促进爱企业、爱集体、爱个人的企业文化建立。 

 3.企业和谐发展目标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3.1经济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是利润,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发展中,经济效益是根本出发点。 

 (1)绩效考核管理[2] 

 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建立多种形式的系统化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能很好地在人力资源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有利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激励机制最重要的部分则体现在奖惩制度上。 

 (2)测评与评估管理 

 人力资源之间的良性竞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管理者通过测评与评估,可以对员工有针对性的进行智力投资,从而更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3.2社会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通过做“事”,促进社会的发展,创造社会效益。 

 (1)强化人员的培训教育 

 人力资源培训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以适应和谐发展的需要。人员的培训教育是许多经济学家所强调的除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重要形式。 

 (2)完善社会保险体制 

 员工有较高的人身保障,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社会保险体制是合理运用社会保险中各个方面的保障手段,从而维护并推动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动态管理,开发人力资源的最大潜力 

 企业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不断地扬弃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人力资源的管理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规范人力资源的内部流动机制,最大化开发员工的人才潜能,需要实行竞争机制,给其一种使命感和危机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社会获得最大的利益[3]。 

 3.3环境效益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既是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主导的发展。因而,管理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不断挖掘人才,使人发挥出最大潜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2)对员工的身体健康管理 

 打造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员工的健康管理,这是员工爱岗敬业,保证劳动生产率的基础指标。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有效地调动了个人及组织预防疾病的积极性,从而利用有限的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健康改善效果。 

 (3)对员工的精神健康管理 

 ①提供较好的福利与待遇 

 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不仅需要身体健康的人力资源,还需要精神健康的人力资源。因而,提供给员工较好的福利与待遇以及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表现机会,是必不可少的管理。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促进其主动工作的积极性。 

 ②提供人文关怀 

 注重对员工关怀,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做到让职工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具有充足的自信。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人人平等友爱的公司文化和氛围。 

 (4)培养员工的归属感。 

 只有热爱、理解员工,做到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得到真诚的关心和重视,才可能产生共鸣,从而成功营造员工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4.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和谐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过程管理,需要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力资源的个人利益,才能做到二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6

1.1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决定医护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绩效管理直接决定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绩效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1.2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2009年4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以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需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2013年3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提出,“公立医院改革须以公益性为核心”,十报告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的必然要求”。公益性是由健康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的属性决定的,医疗卫生和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在于,健康和生存是基本人权,无论经济社会地位如何,人人都公平享有。过去一个时期,医疗卫生改革出现的问题,正是过于强调医疗卫生的商品属性,医疗机制的经营属性,其结果是,虽然医疗机制微观活力很强,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并不高,偏离了公平普惠的方向。因此,新医改强调公益性不仅仅是一个“务虚”的概念,而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医疗卫生的本质属性,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更具有“务实”要求。

1.3医院文化与绩效考核体系

医院文化作为新的管理理论正受到我国管理理论界和医院管理者广泛关注,医院管理正向着文化管理阶段迈进,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受到管理者的广泛推崇,重新认识医院文化以及正确处理医院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对医院管理者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医院文化就是医院的价值观,是医院的上层建筑,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是一种无形而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以观念的形式,非计划、非理性的因素出发来调控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行为,使医护人员成为实现医院目标自觉地组成团结互助的整体。医院文化的本质因素是存在于医护人员内心深处的基本建设,它决定了医护人员的行为。医院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目的是为了预防医院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或消除医院运行中的障碍,减少管理中的不可预知性,即预测组织和个人行为所导致的最终后果。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影响医护人员和医院组织行为的内在因素,是隐藏在医护人员和医院中的基本建设。医院不仅仅要提升医院的理念体系,还要将其转化为全体医护人员相对统一的基本建设,使其在潜在意识的行为过程中体现出医院所倡导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到基本建设的转变过程意味着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正确性,能够反映客观现实,在这种状态下,医护人员会忽略对医院价值观的争论和反对,形成假设并进入无意识状态。

2疗养院绩效管理

疗养院是指利用自然和人工疗养因子为疗养员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服务的专门医疗保健机构。疗养院具有三大基本特征:具有防病作用的自然疗养因子,优美的景观和安静的环境,科学的疗养工作制度。疗养院三大工作特点:它是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为一体的医疗机构,以服务手段讲,它既有自然疗养因子、人工疗养因子和医疗体育、营养膳食、文化娱乐等综合性疗养措施,又有康复疗养服务,又担负人群保健性疗养任务。疗养创造的巨大社会效益是不能用经济效益充分反映的。经过疗养后所取得的经济效果相当于其投入的3~4倍健康人和10倍病人,还不包括因身心状态得以改善而产生的潜在效益;疗养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不能像商品利润那样立竿见影,其特点是:需要疗养后继续观察的计算;疗养效益的获得者是疗养员所在单位、系统,最根本的是国家。疗养已经成为自然疗法最集中的最高水平和最大效益的体现。立足主业,以辅保主,多功能开拓,促进疗养事业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与社会需求、健康管理、慢性病康复、亚健康调理等相适应的疗养服务体系,是现代化疗养院发展趋势。从规范疗养院管理的角度,绩效管理是疗养院管理中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和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管理层和员工积极主动地完成疗养院目标,实现共赢。所谓疗养院绩效管理,是在疗养院实现长远战略规划和目标过程中,对各个阶段及各种构成要素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方法的总和,主要包括:长远规划的制定、各阶段、各层次目标的确立、业绩评价;学科设置与评估;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考核评估、能力素质的提高、能动性的激励;科研计划、检测与评价;健康管理模式的检测、分析与评估;疗养文化建设与评价等等。

2.1疗养院绩效考核目标

先进、合理适用的绩效考核体系需综合考虑医疗安全、医疗质量、医疗效率、成本控制、医护人员个人成长与发展、学科建设、疗养员/员工满意度等指标,适当的绩效评价方法能事半功倍地促进疗养院发展,达到管理者的期望。

2.2疗养院绩效管理的内容

疗养院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整、规范的绩效管理包含了一个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等相互联接的运作系统,是一个系统的管理提升过程。疗养绩效管理是对疗养院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通过对疗养院战略目标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等,将绩效管理的方法应用于疗养院日常管理活动,通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医务人员的业绩实现,并最终实现战略目标,使疗养院和员工实现共赢。

2.3疗养院选择绩效评估指标的原则

选择合适的绩效目标是设计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导向,因而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决定了我们以哪些方面对医疗服务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规定了我们所要评价的医护人员绩效表现的范畴。绩效评估指标与医院发展战略相一致;绩效考核指标应该清晰明确;绩效考核指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并能够准确度量;绩效考核指标应该是医护人员可以控制的。

2.4疗养院绩效考核成本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7

目前,我国经济进一步步入了全球化轨道,医院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更新,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的形势要求医院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地位日显重要。在医院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是全面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利于增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能力,使医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如何应对医疗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改进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医院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需要解决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充分认识市场,掌握市场规律,明确市场定位,制定有效策略,高效参与竞争,科学合理发展是其建立有效的市场和应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是不用投资的扩大再生产”,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面临着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而且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和内在规律出发,把改革和实践作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统领整个财务工作的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发展。

一、医院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场策略,适应、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是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充分认识市场、掌握市场规律、明确市场定位、制定有效策略、高效参与竞争、科学合理发展是其建立有效的市场和应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就必须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提高群众身体健康的高度出发,加快卫生事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经营管理作为医院的一项基本的重要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医疗单位选择适宜的经营方式最终目的是实现医院发展的目标,其福利性的社会属性和公益性的本质属性,决定其不能搞商业化经营,而是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医院经营的先进理念。要想占有医疗市场,就得科学地预测医疗市场。在常规条件下,如果只从这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及发病率等方面进行预测,而没有考虑人们对健康的实际投入和消费,其预测结果实际上只是一个医疗需求份额,对医院的发展和投入基本上停留在对市场茫然的状态。那么,进行医疗市场预测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考虑将投入多少收入来满足自己或者家庭成员的健康需求,即本地区一定时期的健康总需求的经济总和。其次是群众需求,即群众对现有的医疗服务满意程度,对新的医疗技术认识程度,亚健康需要的投入心理和比例等。这是医疗市场预测的重要条件,只有准确的市场预测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市场定位。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就需要跟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医院经营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产,通过正确决策,运用合理有效手段,制定出一系列经营策略并加以实施。以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优美的医疗环境,低廉的价格等赢得病人的信誉。医院要想在市场中求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运作的基本法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借助于经济管理手段,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在优质优价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在医院经营模式中,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优势项目的发展情况,客观地分析本单位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在群众中的认知程度和市场感召力,遵照医学科学和医疗市场的发展规律,才能准确定位。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和管理机制,直接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供求关系、成本核算、效益分析、市场竞争、社会需求等方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医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制度。

二、加强经营管理,实施全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它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医院的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全成本核算带动医院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无效成本。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医疗卫生提供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发展趋势。第一,在服务价格方面,同一种服务、同一项技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不同的人员提供服务有不同的价格,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价格体系,使提供服务方进行科学定位、合理投入,而需求方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必要性合理流动。第二,在服务模式方面,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服务模式的多元化。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点。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中,公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利益群体各有所属,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倾向性和保证重点。那么,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卫生服务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人群,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创造卫生工作行为更加和谐的社会效果。第三,是建立实用的、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成本核算是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它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全成本核算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成为国内卫生管理机构、理论界和医院的管理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议题。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就是要在医疗收费价格标准确定的情况下,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必要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耗费。医院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性,在医院经济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成本核算的实用性。推行医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具有竞争力。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优美耗费少,合理的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疗质量的要素之一。因此,改革医疗经济管理模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和病人的根本利益,也是吸引病人就医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实行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增强医院生命力和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协调国家、医院、患者三方利益,实现卫生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优质、高效、低耗”的标准,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8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煤矿;应用

一、煤矿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与作用

(一)可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安全管理水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基础,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程序化、文件化管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方面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三个承诺,一个适合”,即“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对体系持续改进的承诺,对预防为主的承诺,适合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性质”,可提高企业的自我约束力、自我完善的机制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保证煤矿企业持续有效地遵守各项最新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使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知名度。取得oHSmS认证,一方面可以改善作业条件,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给外界树立良好的健康形象,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致使企业的产品更易于进入市场。oHSmS的全部体系文件,是一套科学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推行oHSmS,开展职业安全健康评价,有利于国际通行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加强安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提高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可以促进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实施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需要对本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同时所有员工都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可以真正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同时企业增强了“以人为本、持续改进”的理念,oHSmS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强调劳动力资源的保护,重视人在安全生产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由于推行oHSmS的首先受益者是煤矿职工,所以,它能够较好地激发广大煤矿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点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现行安全管理的区别。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其劳动对象和工作场所处于地下,而且在不断地变化和移动中。矿井下存在五大灾害,生产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严重威胁着煤矿的生命健康。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采用组织、检查等手段从严进行管理,通过考核和兑现奖罚对各级人员进行激励。这种类似于行政管理的手段,虽然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苗头,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煤矿重复隐患多、事故频发的严峻安全生产形势。

煤矿企业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与oHSmS的原理和要求是一致的,方法是相近的,但尚未达到oHSmS标准体系全面性、系统性的总体要求,与国际上通行的oHSmS标准模式还存在较大差距。煤矿企业严峻的安全生产现实,迫切要求从根本上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危险源,彻底治理煤矿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表1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与现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关系

(二)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特点。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更具有系统性。在这一体系中,从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到目标及管理方案;实施和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审核和管理评审,勾画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闭路管理循环网络,而贯穿其中的三级监控(绩效测量与监测、审核、管理评审)及三级管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管理),更使其具备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更为规范化。这一体系标准中每一个运行环节,都非常突出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获取识别,而在具体运行中,对文件控制、记录控制、不符合项的审核、纠正和预防等,都有非常具体详细的要求,为安全管理的“法治化”提供了一个“范本”。

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更加突出了持续改进的特性。pDCa循环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体系标准中,p是指策划;D是指实施;C是指检查;a是改进。煤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它可以覆盖煤矿生产中的所有作业人员和行为、所有作业场所和各种设备、设施。

三、实例应用分析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矿位于新疆哈密境内,1958年建矿,2006年产煤125万吨,核定生产能力145万吨/年。井田内有两个可采煤层,其中4号煤层是主采煤层,平均厚度13.5米;6号煤层平均厚度2米,为局部可采煤层。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安装大倾角皮带机,副斜井采用绞车串车提升。采用综合机掘化掘进,锚网加锚索联合支护。采用走向长壁综放一次采全高开采4号煤层。

潞新一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2013年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按照初始状态评审的要求,收集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确定适用于潞新一矿的法律

18部、法规82部、其它25部。建立了31个控制程序,通过对全矿生产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活动,共辨识出各级危险源共233个,三级危险源70个,二级危险源41个,一级危险源23个,对各级危险源均制定了控制措施。2014年潞新一矿开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以来,对搞好全矿的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运行以来共发生轻伤事故3起,重伤人身伤亡及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为0,与前一年的同期相比,人身伤亡事故减少12起,,二级非伤亡事故减少10起,,比计划多出原煤7.8万吨,按照事故致因理论和安全经济学原理分析可得,企业实际增加效益收入为540(万元)。

结论:潞新一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体系的有效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了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即使发生事故,也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控制和处理,使事故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通过全面地辨识危险源,准确评价风险等级,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能有效遏制煤矿事故,保护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良好地承担了煤矿企业的社会责任。

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却是一个能够提高煤矿企业各项指标的管理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将逐渐被更多的煤矿企业所接受。

参考文献: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9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文明;科学经营;健康经营

中图分类号:62文献标识码:a

1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经过林业建设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离不开现代林业。以往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牺牲文化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经济利益的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站在整个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的。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有三项本质要求:一是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实现生态良好;二是在全社会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三是在全社会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的理念。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良好的生态文化。而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我们进行现代林业建设,要构建良好的生态体系、发达的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自身生存的现实需要,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要突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的肺,在净化大气、调节气候、降低噪音、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为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现代林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全力加强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现代林业生态体系。

其次,努力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建立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使林业成为既可持续生产生态产品,又富民强市的绿色产业。

第三,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大力丰富生态文化。

只有通过现代林业建设,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形成天蓝水碧,地绿花香的优美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才能推进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才能起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作用。

2科学经营、健康经营是发展现代林业的好方法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发展现代林业,科学经营,保护、培育、发展好森林资源,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出发,科学经营、重点带动、科技兴林、改革创新,不断推动现代林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1科学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保证

科学经营是现代林业的特征,是实现林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科学经营首先是分类经营。通过分类经营,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划分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使生态林得到有效的经营保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使林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协调经营行为,这是现代林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保证现代林业健康发展的根本。

第二、科学经营更注重质量,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实行建设全程质量化管理,用高质量获得高效益。

第三、通过科学经营,才能实现高效经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这既有利现代林业发展,同时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和谐都十分必要。

以塔河林业局天保工程为例,从1998年开始,我局实施了天保一期工程,进行了天保公益林建设,天保人工造林完成4125公顷,天保人促更新26000公顷,天保抚育完成24000公顷,天保良种基地建设完成1480公顷,为恢复和保护森林资源、改善林分质量,进一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局从森林经营上实现了分类经营的战略部署。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结构得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调整,有效分流安置了富余人员2000余人,进一步完善了社保体系,职工自营经济得到发展壮大,完善了森林管护体系建设,提高了人们森林保护和现代林业意识,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天保工程在我局的实施可见,重点工程是大工程,其投资力度大、建设规模大、经营区域大、影响范围大、经营管理科学、综合效益明显,必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产生深远影响,大工程必将带动大发展。从目前看,大工程的实施还不能实现全面覆盖林区,生态效能未充分显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应该有更广阔的空间。

2.2森林健康经营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础和灵魂

2.2.1森林健康理念的产生

在长期的林业实践中,随着对森林生态系统理解的深入和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对森林的期望产生了重大转变,森林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森林资源的经营及其价值的实现不应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的思想应运而生。

2.2.2森林健康的涵义

所谓森林健康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从最通俗的意义上理解,森林健康就是让不健康的森林通过一定措施逐步恢复健康,让健康的森林持续健康,让新培育的森林从开始就保持健康,其核心是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健康管理经济效益篇10

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形容,“健康产业是继信息技术产业之后,全球财富第五波增长的引擎”。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健康产业较为成熟。商业健康保险、健康风险管理、医疗保健服务、生物医药技术、医疗设备生产,都是它的核心领域。

在美国,商业健康保险十分发达。一组数据或许更能说明它的“分量”:2010年,健康保险机构已超过400家;2009年,保险收入约800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5.6%;2007年,带动就业4万人,占当年就i总数的0.3%。

不仅如此,商业健康保险在直接推动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广泛应用。

健康管理服务被喻为美国健康产业的“潜力股”,是美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其中,“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是健康产业最大的门类,占整个产业产值的50%。

重视家庭、社区的健康关怀,注重疾病的预防控制,是美国人的健康理念。“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除全科诊疗外,很多时候是在进行居民健康促进、慢性病风险管理。这类风险管理与临床医疗体系结合紧密,服务所收集的数据直接为病理研究提供支撑。

此外,第三方健康公司也会通过“家庭及社区保健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提供电话健康顾问服务,建立健康档案。

美国健康产业的欣欣向荣,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积极引导。以药品研发为例。美国的药品研发,特别是生物制药的研发投入,位居世界首位。

据美国药品研究和生产协会的统计,2010年,美国药品生产的研发投入共计674亿美元。而《制药经理人》杂志的数据显示,2011年,世界医药公司前十强中,有六家是美国公司。在世界生物技术领域研发机构中,美国公司占比更是高达80%,且持有大多数新药的知识产权。

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的是积极引导。除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外,政府与行业组织的监管作用必不可少。

美国政府对健康产业的重点领域提出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如《21世纪发展规划》提出将生物制造技术作为战略技术,《生命科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路径,并进行了资源部署。同时,政府还通过设立经济开发鼓励项目,减免研发企业的税收,或者通过立法和反垄断来维护和监管市场秩序。

与政府的宏观管控不同,美国专业、独立的行业组织的监管,则延伸至健康产业的不同领域和各个生产环节。

管理式医疗组织会对日常健康服务成本进行控制,专业标准评审组织会评议医疗照顾服务,或对接受医疗技术计划的病人受到的服务开展评估……

总体来看,美国的健康产业活力十足,产品、服务多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