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术创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06:31

学习技术创新篇1

在我县小学中,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初步建成高标准的校园网络、标准化电脑教室,计算机课堂教学也已起步,大部分小学已经开设有信息技术课,并开设有计算机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那么,怎样搞好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已成为计算机教师们一个必须去面对的问题。

《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1、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一般使用方法。

这样看来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点是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四、建立起健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技术创新篇2

[关键词]21世纪学习;信息通讯技术;电子化学习;移动学习;教师培训;教育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2009)06―0003―07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使得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被冠之“数字时代”或“信息时代”的21世纪里,世界各地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制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趋势。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来提高学校效率、教学质量以及改善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止2008年12月31日,中国有2.98亿网民,占总人口的22.6%,这一比例比世界平均水平(21.9%)略高些,但还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如美国的72.5%)。中国的绝大多数网民属于新生代:35.2%是10-19岁的青少年(90后);31.5%是20-29岁的年轻人(80后);29.2%是30-49岁的中青年(70后和60后)。按职业划分的话,26.7%的中国网民是中小学生,6.4%是大学生,38.3%是在职人员。面对这些数字,作为教育者和研究人员,需要好好思量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诸多重要命题,比如未来中国学校和教育的远景是什么?我们的学校将朝哪个方向进行变革?我们该如何调整现有的课程内容以适应这些所谓的“数字原著民”?

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师范大学、美国肯恩大学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于2009年10月31日-11月4日在杭州联合主办了第11届西湖博览会“21世纪学习”国际论坛。此次论坛的协办单位包括美国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协会(Societyfor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ereducation,简称Site)、美国计算机教育促进协会(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Computerineducation,简称aaCe)、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instituteforeducation)、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浙江省高校教育技术协会、美中友谊城市协会等单位。《远程教育杂志》与《开放教育研究》也应邀参加了本次论坛。大会共邀请了21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教育技术专家以及6位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知名专家作报告,论坛共包括8个主会场和18个分会场报告,现将本次论坛的情况作一概述。

一、报告主讲人背景概述

(一)主会场报告主讲人简介

DonKnezek博士是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简称iSte)的首席执行官、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项目的负责人之一、美国“培养会使用技术的明日教师”中心(nCpt3)的主任。在上世纪90年代,他也是德克萨斯州教育服务中心(Region20)教育技术部门的负责人。DonKnezek博士还负责过美国教育部资助的、多个州参与的大型项目。在他28年的专职教师生涯中,DonKnezek博士在许多地方任过职,如中小学校、区域办公室、大学、地区服务中心、州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和国际组织。DonKnezek博士因他利用技术变革教育领域的领导力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他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倡导专业发展,并为世界各地教育部门提供咨询,分享他宝贵的专业知识。

miltonChen博士担任乔治亚・卢卡斯教育基金会(theGeorgeLucaseducationalFoundation)执行理事长达12年之久。该基金会总部设在美国的旧金山湾区,是一个致力于通过制作edutopia(教育乌托邦)媒体(记录片、网站、杂志)推动校内外创新学习环境创设的运作基金会。miltonChen博士也是哈佛大学的副教授、旧金山KQeD(美国公共电视网)的教育总监,以及美国芝麻工作室的研究主管,2007-2008年间,他以福布莱特新世纪学者的身份在英国学习教育创新。

JennyLewis博士是澳大利亚教育领导者委员会(australianCouncilforeducationalLeaders)的首席执行官,她曾经因为在公司和政府部门出色的领导力而获得部级奖励。她是澳大利亚教育者学会的特别会员以及wyndham奖章获得者,也是新南威尔士专业教学委员会特别服务奖获得者。曾被评为澳大利亚最具创新性的100位人物之一,也是国际微软学习伙伴顾问委员会(internationalmicrosoftpartnersinLearningadvisoryBoard)的联合主席,同时,她还是联邦委员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人员。JennyLewis博士应邀出席过有关领导力和建设专业学习社区等主题的国内及国际会议。

应邀参加本次论坛的国内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荣怀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游戏研究中心主任李艺教授;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科技部“十五”、“十一五”教育软件专家组组长、“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协会”常务理事程建钢教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剑平教授;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杨欢耸教授等。

(二)分会场报告主讲人简介

JeromeBurg博士是GoogleLittrips项目的创立者。该项目最近被亚洲协会评选为国际教育领域媒体技术类优秀创立金像奖的获奖作品之一。他是美国西部最大的教育技术组织――计算机应用教育者董事会董事,也是苹果公司职业开发顾问、苹果杰出教育者和获得认证的Google老师。JeromeBurg博士在高中教授语言艺术这门课程已经38年了。20多年来,他在美国各地参加相关会议或工作室活动。

DavidGibson博士是“全球挑战”项目(省略)的行政主管。“全球挑战”项目是一个针对高中生的基于小组和基于项目的奖学金项目,它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内容以解决全球性的问题。DavidGibson博士也是simSchool在线机构(省略)的创立者,simSchool是培训教师的教室飞行模拟器,该网站由美国教育部门FipSe项目和eFolio项目资助,后者是一种在线业绩评价系统。他拥有一家名为CURVeSHiFt的教育技术公司(省略),其主要目的是创造、应用和不断开发游戏、模拟、电子档案袋,基于数据库的决策工具和其他新兴技术。DavidGibson博士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复杂系统分析和教育模型、网络应用和未来学习以及利用技术进行个性化教育。他著的《在线学习中的游戏与模仿》一书描述了基于游戏和模仿的学习的潜力。

Johnmergendoller博士是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Buckinstituteforeducation)的执行董事,巴克教育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机构,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基于项目的学习。Johnmergendoller博士的工作包括教学、研究以及专业发展,他当过中学英语教师,也是旧金山州立大学以及旧金山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联邦政府资助的区域教育实验室项目――“西部教育”(wested)的高级项目主管,他还是加州政府和美国政府资助项目的首席调查员。同时也是巴克教育研究所发行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手册》(第一版)的主编之一,目前,世界各地有超过35,000位的教育家在使用该书,它同时被翻译成中文(简体字、繁体字)、韩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他带领团队开发了省略网站,这是一个多语言网站(包括英语、西班牙语和汉语),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有效地使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提供各种指导和帮助。

westleyField博士是悉尼mLC学校在线学习部门主任以及信息技术管理者、Skoolaborate(虚拟合作网站)的倡导者。目前,Skolaborate网站上有超过40多所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校和机构参与活动,他们一起致力于利用虚拟环境让学生们得到参与学习体验。mLC学校对于变革学习有非常强烈的愿景。目前,它被认为是混合学习和一对一学习的世界领导者。参观过该学校的访问者都惊讶于一点,即在家里师生们是如何让技术融合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westleyField博士在全球范围内讲演,主题包括一对一工作、实施电子化学习的启示、SecondLife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在web2.0世界中如何将学生们联络在一起,以及如何引领这个“平坦”的世界。最近,他因杰出的教育领导力而成为了澳大利亚教育领导者顾问委员会会员,并获得了JohnLeememorial奖。

JessicaLi博士是北德克萨斯大学学习技术部的一名助理教授。她的研究兴趣是跨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在大学任教之前,JessicaLi博士曾在摩托罗拉、诺基亚、雷声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她现在是特别兴趣小组――人力资源开发学院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带头人。

JoeLambert博士和他的搭档于1994年成立了“数字化讲故事中心”(CenterforDigitalStorytelling,CDS)。CDS开发了一种独特的计算机培训和艺术项目,即“数字化讲故事”工作坊。从那以后,JoeLambert博士去世界各地传播“数字化讲故事”的实践,他同时编著出版了很多领域的教材内容,包括《数字化讲故事菜谱》,《数字化讲故事工作坊工作手册》,以及《数字化讲故事:捕捉生活,创建社区》。

wesleyFryer博士是一名国际数字化学习顾问、作家、数字说书人、教育家和变革商,也是一家非盈利猎奇故事有限公司(StoryChasers)的执行董事,该公司是俄克拉何马州州级项目――“庆祝俄克拉何马之声”数字化讲故事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小学校年度在线会议的召集人之一。他的博客“以创新的速度前进”(省略)被eSchoolnewsandDiscoveryeducation评为2006年度“最佳学习理论博客”,其中的内容经常被世界各地教育者所引用。wesleyFryer博士还是俄克拉何马州教育当局利用aRRa经费开展“一个学生一台笔记本(1∶1)”试点项目(2010-2011)的教育顾问。

ianw.Gibson博士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学习、领导力、教学、技术和教师教育。他担任澳大利亚麦觉里(macquarie)大学文森特・费尔法克斯家族教育基金会主席,引导着有关学习、领导和教学未来计划。ianw.Gibson博士的学术领域包括在技术丰富、多样化、全球化的学习环境里的研究、学习、领导和教学。在全球化学习、技术支持的学习和领导力领域,他获得多项殊荣和拨款,并出版了相关著作。他还获得南昆士兰大学的大学杰出教学奖和同行评审会议最佳论文奖。ianw.Gibson博士曾在多所澳大利亚和国际性大学里任教,目前刚结束作为麦考瑞大学研究副院长的任期。此外,ianw.Gibson博士供职于多家学术期刊,他现在正着手肯尼亚内罗毕贫民窟的研究和开发项目。同时,他策划并领队于新南威尔士教师教育理事会的战略性研究议程。ianw.Gibson博士主持了2009年第一届澳大利亚领导力和教练大会,将主持2010年在麦考瑞大学举办的关于教师教育的未来和学校领导教育的国际研讨会。

oscarStringer博士既是学校里和学生们相处的教师,又是制作教育资源的培训教师,还是到世界各地演讲的讲员。在学校里,奥斯卡和各个年龄层及不同水平的学生一起工作,他利用Stopmotionanimation(停止移动动画)和数字录像把课程内容激活,同时给学生创造他们自己制作数字内容的机会。

ianw.Gibson博士设计的教育资源面向教育官方机构和公司,如为英国广播公司、教学苏格兰和许多软件公司制作录像产品。他在世界各地做演讲,分享他有关数字创作的经历、激情以及培训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技术将课程激活。ianw.Gibson博士已经在教育领域创造性地工作了15年,将教育动画作为他在社区、工作室和世界舞台的重要内容。最近,他正在研发三项iphone应用技术,目的是为了让数字创造更简单、愉悦和便捷。

Stephenwilmarth博士是一位作家、会议演讲员、课程设计专家,致力于全球知识经济背景下满足不断变化的劳动力需求的课程内容开发。他一手创办了“新学校学生大使公司”(newSchoolStudentambassadors),并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该公司是一个社区支持的非盈利组织,旨在为美国学生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Stephenwilmarth博士与人合写了《课程21世纪:多变世界的素质教育》一书(由H.H.Jacobs编辑、aSCD出版,2009年12月面世),该书描写了在未来几年里促使学习社区转型的五大社会技术趋势。他现在研究包括开发中国西北部参与型学习社区以及通过项目导向的课程和案例研究方法开展中美大学生交流计划。

GeraldKnezek博士是北得克萨斯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校董事讲席教授(Regentsprofessor),兼任北得克萨斯大学(Unt)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研究所(iittL)所长。他也是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协会(Site)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teSt项目mSoSw(#0833706)的主审负责人,以及一项致力于改善高等教育质量的名为simmentoring(#p116B060398)项目的主审员之一,该项目也是美国国家基金项目。此外,1993至1994年间,作为福布莱特基金学者,Stephenwilmarth博士曾是东京技术研究所和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国家中心访学。2006至2007年,他以福布莱特高级专家的身份往访于德克萨斯和厄瓜多尔两地之间。

Cathienorris博士是北德克萨斯大学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的校董事讲席教授。她与埃略特・索洛韦一起创办了GoKnow公司,该公司致力于为移动计算机设备开发基础教育资源,她也是LeapFrogSchoolHouse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成员,她曾任美国国家教育计算机协会(neCa)指导委员会的主席。

michaelSearson博士是此次西湖博览会“21世纪学习”国际论坛主席之一,是美国肯恩大学全球教育与创新学院的执行董事、教育专家,他的工作是把地方学校与国际伙伴联系起来。他还是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协会的副主席、全球学习亚太执行委员会委员、苹果杰出教育者顾问委员会成员、CurrikiHearst兼职研究员。近年来,他也是未来教学网络研讨会专门小组成员,该小组关注的是全球意识。

Josephmorelock博士是美国俄勒冈州Canby学区技术与创新部门的主任,该区有大约5,000中小学生。Josephmorelock博士拥有两项教学资格证书:西班牙语和媒体服务,以及一项教育行政资格证书。他在区域范围内负责Canby学区的创新项目,包括教学技术、教学设计、学生数据和报告、网络设计和构建、技术展望和未来方向。2005年被评为苹果杰出教育者,目前是该项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他为阿根廷教育部开发过有关ipods和移动学习的培训内容,并和同事一起为苹果公司开发了有关阅读和语言习得、ipods触摸以及博客的专业发展课程。Josephmorelock博士曾在apple领袖峰会上作过演讲,在他的学区各个年级都推广了ipod学习项目。目前,他在参与一项全区范围内多用途ipod一对一教学试点的项目,该项目强调移动性、语言习得、学生合作和创造。

KathleenShirley博士是南加州escondidoUnion学区技术和媒体服务部主任,该学区大约有18,500名中小学学生,其中很多孩子的母语不是英语。她拥有两项教学资格证书和一项行政资格证书,并在小学、中学和大学都任过教。KathleenShirley博士在地区所做的工作包括和教师们一起使用ipod来帮助阅读、促进语言学习,并使用ipodtouch进行一对一的试点项目。目前与同事一起撰写了苹果公司的手册《入门:使用ipodtouch和itunes进行教与学》。她也和其他同事一起为苹果公司开发了几门专业发展课程,如使用ipod进行阅读和语言习得、播客、利用ipodtouch进行教与学。2003年,她被评为苹果杰出教育者,目前是苹果杰出教育者顾问委员会成员。

Carlowens博士是田纳西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技术部主任和教授,他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和技术整合活动的积极倡议者。近年来,他与同事们致力于数字内容创造、视频、音乐和数字摄影的教育应用研究。他频频出席地方、州以及国家举办的以数字视频产品、教育家的有效工具、数字音乐产品和数字照片为主题的各种会议。他组织过一对一、小规模或大规模的培训,为人们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数字视频产品制作、数字照片制作、数字音乐产品制作过程中提供帮助,他还在田纳西理工大学教授两门“教师与技术”相关的研究生课程。Carlowens博士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奖项,包括最近的田纳西州董事会远程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创新奖。他也是田纳西州有线电视协会的现任会长、佛罗里达州优秀数字教育者项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JaniceCheng女士在香港长大,在她16岁时独自去多伦多完成奥克威尔高中最后两年学业,曾在加拿大最好的一所私立学校的人力资源部任职。在意识到自己对这一学科很感兴趣之后,2008年她毅然回到多伦多大学攻读产业关系和人力资源硕士学位。今年初,有人向Janice介绍环球思维学校(tHinKGlobalSchool),由于她非常热爱慈善事业、教育和旅行,所以她很乐意参与环球思维学校的活动。目前,她还是该活动的项目主管。

aaronDoering博士拥有Bonniewestby-Huebner授予的教育和技术主席一职,他也是明尼苏达大学教育技术系的副教授。他的研究包括设计和研究网上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支持教与学的技术革新方法。作为2008人类技术奖获得者,Doering博士得到了数百万的津贴。目前,他是三个基金项目的负责人:BestBuy儿童基金会支持的“向北(Gonorth)!”开拓性学习项目;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对你来说气候变化是什么?”项目;和国家地理学会支持的“通过地理空间技术学习地理知识”项目。Doering也是第五版《将教育技术整合到教学中》的作者之一。

二、会议内容概述

(一)信息通讯技术(iCt)在中小学校中的应用

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technologyineducation,简称iSte)首席执行官DonKnezek博士报告的题目是《iSte有关全球数字化时代里的教学和教育领导力技能介绍》,其中指出:iSte是一个吸纳了来自超过34个国家上千名专家的组织,其成员就数字时代世界一流学校开展有效教学和学校领导方面所需技能达成了广泛的一致。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努力最终成就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这一标准也被世界很多国家采用和借鉴。

《中小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手册》主编之一、国际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学协会(Site)会长、北得克萨斯大学教育技术系的校董事讲席教授GeraldKnezek博士报告的题目是《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和21世纪的学习:的主要成果及未来计划》,其中介绍了《中小学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国际手册》(Spring,2008)一书,该手册由来自23个国家的136位国际学者共同完成,共包含79章节的内容。本报告主要介绍《手册》中关于21世纪学习的成果以及2009年6月在海牙举行的峰会上提出的“行动起来”的倡议,报告别提到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

Storychasers公司执行董事长wesleyFryer博士报告的题目是《21世纪的3C:创造、交流与合作》,其中指出:美国教育者在21世纪初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幸运的是,他们能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各种混合(数字的/面对面的)学习的工具和机会。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帮助我们的学生掌握具体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我们也要培养他们21世纪所需的重要素养和技能,而这些素养和技能是传统考试无法衡量出来的。我们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师生既学到该学的知识内容,又能具备21世纪的技能?强调3C的21世纪学习将为此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式:即在一个基于项目的学习环境中强调creating(创造力)、communicating(交流)和collaborating(合作)。本报告介绍了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师生们如何利用数字工具在一起进行创造、交流和合作,最终达到教学的新高度,并将学习过程记录下来。

教育动画公司负责人oscarStringer博士报告的题目是《使用动画去改善课程》,在报告中,oscar揭去了盖在动画上的神秘面纱,告诉大家Stopmotionanimation(停止移动动画)这一班级活动是多么的精彩。动画能用简单、高效、完美的方式为学生、学校和教师创造出数字内容,通过廉价或免费的动画软件、高清网络摄像机以及奇妙的声音效果,oscar将观众的想法变为现实。人们阅读与电影有关的报道时,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话:影片制作“花费了五年的时间”,但若oscar将他在过去15年课堂上总结的小技巧告诉你,你会快速、便捷地得到这些效果。动画是将课程中很多内容活灵活现表现出来的绝佳方式,如同用一种好玩的方式介入信息技术一样。

明尼苏达大学教育和人类发展学院副教授aaronDoering博士报告的题目是《设计学习:让师生们体验从北极到澳大利亚的生活》,报告中指出:我们如何才能设计一个学习环境,使得来自不同文化的学习者都能参与其中?如何在设计中考虑到学习者的参与方式以及什么样的设计是富有人情味的?aaronDoering博士和大家分享了他设计和研究的在线学习环境的经验――他的两个最新项目:Gonorth和Geothentic,前者是一个探险学习项目;后者是一个基于技术教学内容知识(tpaCK)理论基础的多脚手架学习环境建设项目。Doering着重介绍了探险学习法以及如何通过将这一方法引入在线学习来改观中小学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在过去的五年里,Doering和他的同事们在北极附近乘着狗拉的雪橇走了上千里,其目的是教育数以万计的学生并提醒他们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他讨论了这些冒险学习项目的影响,这些项目在不同地域开展,包括加拿大北部(2002-2004);阿拉斯加(2006);俄罗斯(2007);和挪威、瑞典、芬兰(2008)。未来该项目还会在格陵兰岛和加拿大开展(省略)。Doering也讨论了Geothentic项目,它是一个与国家地理学会合作、一个基于技术教学内容知识(tpaCK)理论基础的多脚手架学习环境建设项目。Doering展示tRaCK理论框架是如何和地理空间技术相结合,来一起帮助设计地理学科的教学环境。Geothentic项目不仅帮助教师的教学,它还帮助教师们衡量他们自己的tpaCK水平(geothentic.umn.省略项目的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知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黄荣怀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国电子化学习发展趋势》,其中指出电子化学习领域面临着五大变革趋势:(1)阅读习惯在发生改变,学习方式将由“资源型”向“体验性学习”转变;“精读式”阅读将逐渐消失,“快餐式”阅读将成为习惯;(2)学习环境将从e-learning向m-learning/u-learning转变;(3)学习组织形式将从onlinelearning向blendedlearning过渡;(4)培训总体设计将从“课程培训的组织”向实施绩效技术转变;(5)学习管理系统(LmS)将从学习资源管理向学习活动管理过渡。在报告中,黄教授先介绍了中国大陆电子化学习市场的发展以及全球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然后逐一介绍了移动学习、电子化学习、混合学习、绩效技术、学习管理系统等关键概念,并指出“做中学”与“基于工作的学习”将成为主流学习方式之一,但简单而无效的电子化学习模式必定遭到学生的厌弃。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游戏研究中心主任李艺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教育视角下电子游戏评估体系的初步构建》。报告首先剖析了现有国外电子游戏评估体系的主要缺陷,然后从教育视角下分析了影响电子游戏评估体系中等级和分类标准设定的各种可能因素,指出年龄段是一个重要的区分因素。基于要素分析,报告初步构建了一个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内容涵盖三个纬度(知识、能力和情感)的电子游戏评估体系。

(四)移动学习

北德克萨斯大学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的校董事讲席教授Cathienorrisz博士报告的题目是《移动起来:将中小学教室带入21世纪》。报告指出,在这21世纪里,如果我们在学校里让孩子们利用20世纪的技术学习,他们怎么会有创造力,并过上自己满意的生活?计算机是21世纪世界各地工作场所的重要标志,根据近来美国互联网调查机构佩尤(pew)的名为《数字化分离:精通互联网的学生与学校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的报告,美国学生每周在家上网的时间为27个小时,而在学校却平均只有15分钟。学生在学校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是因为区教育领导们没有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计算机。

美国俄勒冈州Canby学区技术与创新部门的主任Josephmorelock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学生作为专业消费者:21世纪学习环境中的内容和移动设备》。其中指出,美国作家、未来主义者埃尔文・托夫勒在他1980年出的书《第三次浪潮》里描述过技术将如何成为人们的工作环境,比如说大规模定制和专业消费者。可是,30年后的今天,教室依旧像一个世纪之前的情景一样,然而,学生已经象专业消费者一样和他们的非学校环境互动了――不仅仅是内容消费者,还用一种前所未有方式来制造、开发和分享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机构应思考如何将官僚机构转为灵活的组织机构?将生产线转化为公开源?将大规模生产转变为知识生产?教育机构能不能变革自身,成为能够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教育提供者,以满足富有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以及精通数字媒体的当代学生的需要?以上问题的答案可能在于使用移动设备以彻底变革现有学习环境中的内容。利用学生天生的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和对超链接世界的兴趣,将和使用移动设备一样简单,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课堂内外不仅和教学内容互动,还可以和同伴们互动。教育一定要变得灵活、满足用户需要(定制)、面向21世纪,同时,移动设备的移动性可以区分开现实中的差异(如学习时间、地点及情境等)。该报告涉及了移动设备的应用、创设动态环境的策略,以及定制学习内容的机会等内容。

美国南加州escondidoUnion学区技术和媒体服务部主任KathleenShirley博士报告的题目是《ipod和语言习得:学校如何使用便携媒体设备来加快语言学习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报告中,KathleenShirley博士让与会者了解了ipod和itunes的联合使用是如何来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语言学习能力以及如何为学生们的学习创建电子档案袋。这个多媒体讲演和大家分享了使用这种设备来促进语言习得的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了为学习困难者提供的干预策略,比如用录音来改善阅读流畅性和阅读理解。报告还介绍了课堂以及地区应用的实际例子,介绍了不同年龄的孩子使用这些参与性很好的技术所取得的成就。

环球思维学校(tHinKGlobalSchool)项目经理JaniceCheng女士报告的题目是《环球思维学校:教育无国界》。报告中指出,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全球化、移动化高中,环球思维学校(tHinKGlobalSchool)推崇“教育无国界”的办学理念。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灵活的、移动的以及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的。在该学校,一个学年包含三个学期,在每一学年里,该校的所有师生都会去三个国际城市旅行,将现实世界当作课堂。该报告介绍了在一个从理念到实践上都非常强调全球化的学校里是如何运用社会媒体以及基于体验和基于挑战的学习项目。与许多学校努力把“21世纪学习技能”和“全球主义”等内容融入到现有项目不同,环球思维学校在设计项目之初就考虑到这些要素了。

(五)iCt相关的教师培训

新学校学生大使公司(newSchoolStudentambassadors)董事长兼总经理Stephenwilmarth博士报告的题目是《改变学习和教学的五大社会技术趋势》。其中指出:在21世纪初,技术的引入和新兴社会潮流的出现使整个世界得以改观,包括社会、商业、工作和生活,以及人们学习的内容、地点、原因和方式。有五种强大的技术力量将重塑人们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整个社会也将适应这些新的技术力量。报告详细描述了领导们需要如何来看待这些变革趋势以及他们该如何应对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

澳大利macquarie大学文森特・费尔法克斯家族教育基金会主席ianw.Gibson博士报告的题目是《不断变化的景象――对培养21世纪教育专业人才的再思考》,该报告主要关注培养21世纪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机构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讨论的核心是为了应对变革,如何通过系统方法分析问题,并为个人、团体、部门和教育机构提供各自的解决方案。认为人们思维的改变、相关政策与具体行为的调整以及机构发展目标的革新,所有这些变革实现的前提条件是我们需要对这个新时代进行重新认识。该报告还指出,当我们考虑新世纪里的教育问题时需要注意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人们态度(观念)、行为和性情的改变而达成的。若要让更多人接受这种变革,我们需要相互之间的合作、开发学习社区,为了让这种变革持续下去,我们需要在学习、领导和教学领域的未来计划中一直应用这些原则。

澳大利亚教育领导者委员会(australianCouncilforeducationalLeaders)首席执行官JennyLewis报告的题目是《领导、学习、爱它,今日引领明日的学校》。该报告主要强调一个理念,即学校领导者应该把学校发展成一个让教师能施展才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地方,一个孕育创新性思维的地方,一个集思广益的地方,以及一个让人们学会共同学习的地方。这些将是那些保证机构学习、拓宽并深化学校领导力的学校领导们现在和未来要做的工作,他们也将成为学校持久成功的重要标志。

“全球挑战”项目(省略)的行政主管DavidGibson博士报告的题目是《通过在交互的在线环境中模拟教与学的体验来提高教师准备水平》。该报告和大家分享了研发人员如何通过创造在线模拟教室来促进教师培养。报告介绍了几个相关项目及其主要发现,相关的项目包括simSchool&simmentoring(美国)、SimClass(韩国)、ClassSim(澳大利亚)、CookSchoolDistrict(美国)。开展这些基于模拟环境的教师培养项目的一个前提假设是:更多的教学技能练习有利于教师发展,即使这些练习是发生在一个相对简单的虚拟教室中。

美国田纳西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兼技术主管Carlowens博士报告的题目是《田纳西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技术项目与田纳西农村中小学合作伙伴的合作》。其中指出,田纳西理工大学通过提供最新的培训设施来推出许多创新项目,最终改善未来教师的培养质量。在100万美元捐赠的资助下,该大学成功地改变了本校以及周边22个乡村服务区的学习文化。他指出,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很多时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田纳西理工大学教育学院为改善此类协作进行了多年的努力。该报告讲述了中小学校与田纳西理工大学教育学院的紧密联系是如何影响中小学的教学培训。同时,这些中小学合作伙伴也能影响新技术的采用,报告还介绍了几种协作方式以及确保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成功的步骤。

三、结语

本次西博会“21世纪学习”国际论坛讨论所选报告的主题十分广泛,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反映了“21世纪学习”的某些内容:不是现有教育创新活动的经验介绍,就是未来技术应用的前景预测;不是教育技术应用瓶颈的剖析,就是解决困境可能的方案呈现。所有报告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技术创新、教育领导力以及学习变革等话题。大部分讲演都配有具体的案例介绍,因此显得十分生动、活泼。论坛最大的缺陷是由于时间有限,讲演者和与会听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不够充分,大家都意犹未尽。希望此次论坛是一个起点,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会从此开始。

[作者简介]

李艳,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媒体教育、教育技术等(yanli@zju.省略)。

technologicalinnovation,educationalLeadershipandLearningtransformation:

Summaryof“21stCenturyLearning”

LiYan

(College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28)

【abstract】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suchascomputerandinternet,havebeenchangingpeople’slifestyleandcommunicationmannerfundamentally.therefore,the21stcenturybringsboth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otraditionalschoolsaswellastraditionaleducationalsystems.withsuchbackgroundinmind,HangzhounormalUniversity,togetherwithamericanKeanUniversityandCollegeofeducation,ZhejiangUniversity,heldaconferencecalled“21stCenturyLearning@thewestLakeexpo”(october.31-november,4,2009,Hangzhou).21internationalscholarsandsixfamousChinesescholarsinareaofeducationaltechnologywereinvitedandtotallytheymade26presentations,whichcoveredfiveareas:iCtapplicationinK-12schools;virtualrealitytechnologiesinclassroom;e-learning;mobilelearning,andiCt-relatedteachertraining.allpresentationshadcontentsrelatedtotechnologicalinnovation,educationalleadership,andlearningtransformation.

学习技术创新篇3

一、创新教学形式

劳动与技术活动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教学模式形式单一,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越来越突显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劳技课堂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努力探寻新的教学形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1.开辟劳技讲坛。

传统劳技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师讲生听”“师做生看”的单向教学模式。如何突破这种传统教学形式,让课堂换新颜呢?我们不妨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创新教学形式,开辟“小教师讲坛”,实现学生主动、生生互动。对于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能让学生自己去教的,都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动手、去发挥。开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坛”,请他们走进课堂,实现家校互动,使课堂别开生面。

如三年级《巧手折蓓蕾帽》一课的教学,站在讲台上的不再是同学们熟悉的老师,而是班级里的几位同学。“同学们,今天我来教大家折蓓蕾帽……”他们作为“小教师”,表现得让人惊叹:不慌不忙,不疾不徐,一步一步细心教导,讲清重点、难点,还不忘与同学们互动。有的模仿教师平时上课的样子来提问:“你们明白了吗?”有的学着教师给同学真诚的赞赏:“你折得真好!”……下面的学生也非常投入,学得格外认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课后,“小教师”们还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课前,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教爸爸妈妈折了许多遍。”“当时上台就觉得两腿发软特别紧张,觉得脑子都发蒙了,但讲着讲着就好了。”“我觉得上台的同学都特别勇敢,特别棒!”“我喜欢小教师上的不一样的课。”让学生走上讲坛,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还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表达、交流的能力,让劳技教学更有情趣了。

2.开辟第二课堂。

传统劳技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学活动基于课堂,依托课堂。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劳技教学越来越突显其特殊性、全面性、科学性、实践性,仅依靠课堂教学已难以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劳技教学要打破课堂的局限性,开辟第二课堂,扩大信息来源,延伸技术应用,在课内外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如成立十字绣、变废为宝、烘焙、泥塑、小制作、剪纸、编织、微种植等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带领学生走进食堂,走进社区,走进农场,走进蔬菜种植基地,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将课堂搬出教室,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又如让学生在家自己洗衣服、烧菜、钉纽扣、缝补衣物、整理房间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做中学,学中做。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学科整合

劳技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植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多学科紧密联系,有其特殊性和优越性。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即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到劳技教学中,或将劳技的知识技能拓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纸工、泥工、编织等与学生的艺术素养紧密相连,木工、金工等与学生的科学素养密不可分,对作品的欣赏评价又与学生的审美素养息息相p,对知识的收集、整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材料的计算、测量等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不可否认的是,劳技教学还可与研究性学习相辅相成。如研究传统节日春节时我们可以学习剪窗花、做中国结,元宵节可以学习做花灯,端午节可以学习包粽子等。可以说,劳技本身就存在于其他学科中,又延伸在各学科之外,关键是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和其他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以搭建起学科之间联系的桥梁。

如在《涤纶彩球》一课中,一张正方形彩纸,制作成我们需要的涤纶件,需要借助自制的模板。而模板的制作不仅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制作技能,还要运用数学上三等分圆等知识。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探讨具体的制作方法,并从观察中总结出绘制过程,体现探究性的学习过程。

又如在《纸风车》的教学中,教师预先设定了五项目标:了解风车的历史以及有关风车的故事,了解风车的制作材料、工具和工艺,学会自己制作纸风车,了解风车转动的原理和技巧,学会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很显然,这些目标并不要求在一堂课内全部实现。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网上查找有关风车的资料,并将收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集中整理,发给教师;课堂上,教师先播放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制作的课件,观看一些造型、选材各异的风车图片,享受视觉盛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拆、观、想等办法讨论探索纸风车的制作方法;接着请学生自主选材,动手制作纸风车。学生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教学素材

江苏省《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提出:“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形成本地区、本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传统和特色。”教材不等同于课程内容,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学会合理选择和增补。课程要结合校情、教情、学情,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习惯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为目标。

如结合环保校本课程,开展“微种植”系列项目学习。“绿芽成长记”让学生亲手种下一颗颗小种子,去触摸,去呵护。从播种到发芽、长叶、开花,甚至结果,学生在和这些小生灵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植物生长的神奇,培养了爱心和责任心。“水培植物小达人”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水培器皿,选取植物进行培植,了解水培植物的相关科学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塑料瓶里的种植园”引领学生探索种植的奥妙,感受种植的快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广泛查阅资料,撰写活动日记,进行活动摄影……在“我是护绿小蓓蓓”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树牌,给鸟安家,认养绿树,撰写植物生成记录,征集护绿金点子……“小小微月美校园”引领学生走进微月的世界,了解微月的品种、栽培历史、种植方法,和微月进行零距离接触,赏微月、R微月、闻花香、画微月,感受微月的精神内涵和独特魅力。

又如借助“水地图”这一项目的学习让学生采用一定的技术工具和研究方法,实地调查,了解湿地的相关知识,绘制水地图。学生之间要就“水地图”这一作品制作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在交流和讨论中得出结论和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现实问题,学生需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单纯地依靠一门学科知识则无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亲密合作,形成“合作共同体”,从而提高各项能力,如查找筛选资料的能力、调查能力、沟通能力……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技术创新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自主学习创新意识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的发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

2.设置目标,分层指导,尊重个性。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不同,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不受年龄和年级的限制。有的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从小喜欢计算机,水平明显地比其他学生要高,甚至在不同层次的竞赛中多次获奖;也有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知道得不是很多,学生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多数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计划。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的创意,应当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式发现或发现式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自己的操作任务,然后通过分层指导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计算机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适当增加知识容量,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求创新

1.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计算机十分感兴趣,而这种兴趣的真正所在,是对计算机上网或游戏的热衷。对于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几乎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学生中的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来玩游戏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适时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志向。其实,游戏中有许多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学生可以从游戏中学习知识,并在游戏中明白许多道理。既然学生对游戏那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妨采取因势利导的方式。例如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前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经过加工后装在计算机里,课堂上把准备好的作品演示给学生看,这里包括优秀获奖的作品和学生自己编写的游戏作品。那些动感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就吸引了学生。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新课还没有开始,所有的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对每一个作品都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些作品更具有创造性。学生在观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兴奋了,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使其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的学生喜欢画图,就让学生用画笔进行美术创造;有的学生喜欢网页制作,就让其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网页制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所有的学生都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意。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每一个作品都要逐个进行分析、评价,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创造中感受到了欢乐,在快乐中产生了兴趣,他的学习就是自觉的、主动的、热烈的,就会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推动其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2.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实践是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的集中体现,是训练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例如,在word中进行文章排版时,我准备了一个题目为《校运会中精彩一瞬间》。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都非常感兴趣,发挥想象力完成了短文,并对这段文字进行美化、排版。然后,老师评选出最精美的作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从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样,一方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当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从中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计算机课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训练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把“学会”与“会学”统一起来。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亦珠《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佚名《论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习技术创新篇5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是时代前进的大趋势,是潮流发展的必然之路。为了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事业,我们要重视它在学习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名学生,也应该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物理学习进行结合,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教育者也可以用信息技术将物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信息技术对高中物理学习的意义

移动通信4G技术才刚刚成熟,5G时代就已迎面向我们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同时也改变着我们高中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1.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知之者”“好之者”,都不如“乐之者”的学习效果好、学习效率高。要想创新物理学习方法,提高物理学习成绩,首先要对物理学习有足够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对物理提不起兴趣,那么学习物理时,就难免会有畏难、逃避甚至是抵触的心理,就不能主动地探求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会出现“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现象。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的使用,能够使我们了解“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C919大型客机等中国先进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对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充满了好奇,激发了我们对物理知识的探求欲,提高了我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使我们能够享受物理学习的过程。电子课件的使用,使物理不再枯燥无趣。

2.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

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便是一位教师的全部教学工具了,但是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电子课件等现代教学工具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过去,教师只能借助黑板进行教学,使得物理显得十分抽象,让我们觉得物理是遥不可及的,深不可测的一门课程,进而对它“敬而远之”。而现在,电子课件,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让我们更直观、更生动地观察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物理变得不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比如:通过课件演示,我们知道了,用手机对电视画面拍照时,为了照片画面更清晰,最好关闭闪光灯和照明灯。否则电视画面的透射光会受到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反射光的干扰;我们家庭生活中,经常需要磨菜刀,在磨刀过程中,家长通常都会不断地向菜刀浇水,这样做的原因是刀与磨刀石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此时刀口的硬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这对刀口不利。向菜刀浇水则是利用热传递使其内能减小,从而达到使其温度降低的目的。

三、方法的创新

1.多媒体演示实验,互联网获取资源

物理课程中有许多需要实验验证的定律,但有一些实验因为器材的限制或者考虑到其安全性不能在实验室内完成,这时候,利用多媒体模拟展示这些物理实验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通过观看多媒体,能够使我们充分地体会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提高物理实验课程的效果,深刻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比如铅和金的扩散实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显现结果,而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我们可以快速直观地看到实验结果。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灵活利用网络,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这项工具。除了在课前预习,课下查漏补缺时可以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外,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的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各地市自主命题的练习题或真题进行练习。物理是一门在高考中十分重要的科目,高考真题是我们对自己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的有利工具,它的综合性、灵活性很强,在质量上远胜普通的练习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习题资源。

2.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提高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传统的物理学习是由教师主导的,许多同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记忆知识点,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方式虽然便于教师教学,但是却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如果学生某个知识点没有学透彻,就会产生知识断层,这将影响接下来的知识学习,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将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学生可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自己掌控学习节奏。我们能够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对于一次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在网络上看教学视频,多次学习,反复琢磨,直到把这个知识点吃透为止。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录音笔等工具将老师的讲解过程记录下来,课下回顾复习。信息技术使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元,方式更便捷,让我们能够避免过去“大水漫灌”式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不便,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这极大程度上节约了我们的学习时间,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让高中物理学习变得轻松而富有乐趣。

3.计算机练习、阅卷,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首先,传统的纸质练习册,在题量,题目的针对性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在,网络题库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做题练习,免去了搜集题目的麻烦的同时,还可以保存做题记录,进行错题归纳,便于以后复习重温。其次,做完题目后,还可以直接查看电子答案与视频解析,发现自己的不足,让我们从学生成为了“小老师”。此外,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对我们的试卷和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使我们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更深的认识。我们还可以选择和同学比拼做题记录、做题正确率,激励自己学习的积极性。最后,与同学交换电子试卷,互相批改,发现别人的错误的同时,也能够对自己进行反思,使我们对易错点加深记忆,及时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技术创新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LoGo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84-02

新课标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人们经常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能课,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操作技能的教学往往是按教师讲解、演示、示范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步骤,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进行强化练习。这样的教学因为在操作中缺少思考与探究,容易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失去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如何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如何实现思考?如何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一大堆问题摆在信息技术教师的面前。笔者认为应从课堂教学模式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从被动地位中走出来,站到前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1创设氛围,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高年级的教学。LoGo语言的知识点对小学生而言刚起步时似乎有些抽象,往往要依赖教师的讲解、说明。随着LoGo语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LoGo语言的了解越来越多,有时也能通过自学来完成。

在学习“定义过程”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决定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定义过程的方法本身并不是很难,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定义过程,定义过程有什么作用,过程定义好了如何来使用,等等。导入新课时,笔者与学生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不公平”的比赛,就是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画一个正方形。结果可想而知,学生都很纳闷,明明他们都采用重复命令来画的(属于简便方法),特别是有些打字快的学生,怎么还是比老师慢了呢?而且不是慢一点点儿。学生迫切想知道原因,于是笔者就道出了秘密机关――定义过程。随即抛出本课学习的第一个任务:定义一个画步长为60的正方形的过程,比比谁学得快。有了前面的“刺激”,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很快掌握了定义过程的方法。

以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竞赛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是激励机制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能够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等各个器官都全面统一地调动起来。这样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习兴趣大增,变被动的、消极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自觉地吸收知识,又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求知欲和活动愿望等需求,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2精心设计,提供自主学习途径

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学生对上个学期学过的很多知识点都遗忘了、生疏了。因此,新学期开始,笔者一般会进行期初复习,一来可以帮助学生找回失去的记忆,二来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LoGo语言是一种命令式的程序设计语言,对小学生而言,平时接触的机会少,所以更容易遗忘,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个“冷冰冰”的命令,假如在复习时采用教师说教的方式进行,学生势必会感觉枯燥乏味,产生厌烦情绪。可实际上很多学生对很多命令都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又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另外,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也有一部分学生对LoGo语言命令本身比较敏感,对程序设计比较感兴趣,初学时就掌握得比较好,所以基本的命令还都记得。对于这样的学生,在复习时,他们往往会觉得老师嗦,这种复习是在浪费时间。如何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地进行复习呢?经过考虑,笔者在上LoGo语言复习课时,事先精心设计一份复习卷,采用电子的形式,通过电子教室发给每个学生。复习课时,笔者就让学生以做复习题的形式来进行复习。复习题以填空题为主,前面的主要以基本命令为主,如果学生有些遗忘了,允许翻书查阅。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把已经遗忘的记忆又重新拾起。

采用做练习卷的形式进行复习,一方面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前面的题目比较简单,一般可以通过翻书找到答案,基本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后面的题目适当增加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或是等教师讲解后再做。另一方面,由于练习采用在word文档中直接解题的形式来完成,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做练习的同时还进行了打字练习,既有中文,又有英文、数字、符号,考验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样的复习形式,教师基本上不需要说教,只需要在个别难点上加以引导即可。学生是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中进行复习,逐步把记忆深处的知识点重新在脑子里再现。可以说学生是在一种完全自主的形式下完成复习的,大大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成就感也得到很好的满足。

3体验成功,促进自主学习动力

比如在讲授如何在写字板中保存文件时,首先请学生回忆在“画图”中是如何保存文件的,然后自己尝试在“写字板”中保存文件。接着就开始反馈交流:学生最先想到的是通过菜单命令来保存文件,接着有学生提出通过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也可以保存文件。笔者表扬了想到两种方法的学生,但表示还有其他方法,谁发现了?这时果然有学生举手,笔者以为这个学生应该会说“单击‘关闭’按钮”,可这个学生却说他刚才在使用菜单命令时发现保存命令的后面有“Ctrl+S”,所以“Ctrl+S”也可以保存文件。笔者就请这个学生上教师机“表演”了一下,确实可以,其他学生都很佩服他,笔者也大大表扬了这个善于观察的学生,相信以后这样的亮点将会更多。

可惜的是单击‘关闭’按钮这种方法却没人想得起来,笔者就肯定地告诉大家还有一种大家熟悉的方法,于是有个学生不是很肯定地说:“难道是单击‘×’按钮?”笔者顺势说:“是啊,我们的电脑很聪明,它知道有很多马大哈的人,做了事情却忘记保存,所以当我们要关闭程序的时候,假如你没有保存文件的话,电脑就会提醒那些马大哈的人‘是否要保存’?我们大家可不要做马大哈的人哦。”这下可把学生逗乐了,学习显得非常轻松愉快!

学习技术创新篇7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理论课创新思考

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摸索,我在网上也查了很多的资料,也借鉴了其他老师的教学处理方法,我决定改变原有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彻底爱上这个“理论课”。

一、加强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效果

没有课堂纪律作保证,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角度来讲,他们热衷于到计算机室操作,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太愿意在教室里上理论课。所以,教师在教室里讲授计算机一些理论知识时,学生们往往对课堂理论性教学感到单调。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或采取简单批评指责的方法要求学生注意听讲和积极思考,效果不会很好,此时,如何加强课堂管理,保证教学效果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首先要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保证教学秩序。纪律管理,这是许多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所忽略的,或是有些教师只注意上课时学生是否安静,而很少关注学生是否认真听讲、主动投入学习等,没有真正的重视课堂纪律管理。没有好的课堂纪律作保证,即使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也不会很用心地去听。所以本人认为,老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课学习态度,强调:上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上机,到电脑室上机不仅仅是打字,更不是玩游戏;其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尝试着去探索,去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发现操作方法,运用理论知识归纳操作的共通性、规律性。

二、设置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由于对电脑的好奇心,每周一到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冲往微机室,那劲头决不亚于中午放学“冲锋”到食堂的劲头,然后就自顾自的开起电脑玩,把老师的积极性都给打消了。在机房上理论课,学生面对计算机不能安定心思听课;而在教室上,理论课的内容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那如何才能引起学生转变这个不喜欢上“理论课”的兴趣呢?如果就教材的内容进行授课,一节课的时间就足够了,但对于初中生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如果照本宣科势必会影响以后的教学效果。既然这门叫信息技术,也就是要把我们所知道的信息整合,做成课件或视频,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的看吧。但是我们由于硬件设备的匮乏,微机室没有安装投影仪。于是我就在微机室做了一个局域网,网上下载了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这就在硬件上弥补上了。在教学处理上我也下足了一定的功夫,尽量采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导入,比如在上七年级《信息》时,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信息并且要会辨别信息,于是我采用一段情境进行导入:播放了一段少儿频道的《巧虎学做家务》这一影片,先问学生:你们从这个片断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帮妈妈洗菜、帮爸爸浇花……”。“那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学生回答:“从动画、语言上等说了呀!”接下来我继续播放情景动画,“哎哟,好痛!”“这是什么?”有些学生反应过来:“是巧虎吃坏了东西!”“那你怎么知道是吃坏了东西呢?“这还不简单吗?它刚于说好痛!”“噢,原来你们是听到了巧虎喊痛的声音啊!那你们现在总结一下,刚才我们看了影片,你知道信息在哪吗?“这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首先它有动画、文字、声音,这些应该都属于信息吧!”一节看似枯燥、没什么东西可教的理论课就在我制作的情境动画中生动、自然地结束了。不仅提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深深地记住这一节课。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让学生不再对理论课排斥了!

三、联系前后知识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

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含有很多的概念、意义等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学生听了觉得很没有意义,更不知道这些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了。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不但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火花,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低的状况。因此,如何从学生需求出发,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的去学,就显得由为重要了。

经过不断教学和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研究学习,使有效教学从情境设计开始。例如在上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八年级信息技术的《青少年上网安全守则》一课时,我就采取这样的方式上:播放江西都市频道播出的都市情缘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十七岁的中学生在上网时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对方,对致于对方利用她的身份对其父母进行诈骗近八万元。直到案发时,这个中学生仍不相信诈骗犯竟是她在网络上的“红颜知己”。这个生活实例比较接近于我们的生活,看完故事,就有学生自发的讨论:“啊,原来网络上,真的会有这种事?”“那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自己呢?”……

这则故事无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现在很多学生痴迷上网,这一则网络故事让他们意识到不遵守《青少年上网安全守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又趁机给他们讲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使得学生感觉到不但要遵守青少年上网安全守则,而且更要注意网络安全的防范。这样前一个知识点《青少年上网安全守则》与下一个要上的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安全》两个比较枯燥的知识点通过这一有效课堂的生成,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而且学生也深有感触,“以后上网要注意了!”

四、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学习技术创新篇8

关键词:企业学习类型 技术战略R&D 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发展的速度骤然加快,周期大大缩短。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武器。如何更好地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战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讨论制定技术战略时,认为技术战略必须同企业总体战略一致,侧重对企业的产业环境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地位的分析。但是,关于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关系,尚未引起重视。本文认为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制定技术战略应该充分认清这一关系,这对企业制定合适的技术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企业学习类型

“组织学习”这一概念是由阿吉瑞斯和舍恩于1978年在他们的著作《组织学习:行为透视理论》中首先提出。从而也就掀起了人们研究组织学习的热潮。从本质上说,组织学习是一种包括了一系列不同于个人学习的活动,它超越了一个组织内部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是一个社会过程。

组织学习通常划分为第一型、第二型和第三型三种学习类型。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作为条件反应的学习与作为反思、内省和成长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三种学习类型代表了企业不同的学习能力。

第一型即单循环学习,是在现有组织的框架内发生的学习。是建立在错误的感觉和修正过程基础上的,目的是改进或修正现有组织机构内的战略行为,以使组织能最好地实现目标。虽然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但它们并不改变组织基本规范。组织将继续实施现有的规则和目标。

学习第二型即双循环学习类型,它承认组织不能在现有组织背景下或以其现有战略和行为方式对环境变化做出足够的反应。所以双循环学习的组织会对现有行动理论提出质疑,重新评价组织目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结果是出现了新的或修正过的规范、政策和目标。双循环学习改变了下一步单循环学习的认知基础。

学习第三型即再学习叫做解决问题学习(“学会如何学”)。在这种学习类型下,不仅组织的行为要改变,而且对学习的整个过程也提出了疑问。再学习需要组织从以前的学习经验教训中学习,反思以往是怎样学习的以及学习中的不足,加强学习过程的本身。换句话说,组织把“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结合进了它们的战略和规范中去,它在近来以系统为中心的技术领域中对组织的生存和成功常常具有关键作用。因为它可以迅速地对以系统为中心的技术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技术战略

早期的一些国外学者把技术战略定义为“一系列关于技术发展需要所做出的选择”。Solomon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将技术战略表述为“组织为达成事业和技术目标而对技术知识和资源的吸收,管理和应用”。目前我国学者对技术战略比较普遍的定义是“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进行与技术相关的重大决策,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这些决策包括技术的获取、维持和利用、技术能力的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这些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以及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平台”。

对于技术战略的分类,由于分类角度不同存在着多种分类方法。我国学者傅家骥等考虑进入市场的时机、技术创新特征和市场竞争态势将技术战略分为: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技术战略。可以看出此种分类将创新作为技术战略分类的重要维度。众所周知,创新是企业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将创新作为技术战略分类的重要维度是科学的必要的。因此,本文中我们采用傅家骥等人对技术战略的分类。

企业学习类型与技术战略的一致性

创新作为技术战略分类的重要维度,可以说创新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可以实施何种技术战略,而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R&D活动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企业的R&D过程。另一方面,不同的学习类型代表企业不同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不同的企业研发组织在R&D过程中能够实现的创新效果是不同的。这样,创新就成为研究企业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纽带,以下我们将通过这一纽带探讨二者的关系。

R&D过程的学习模型

企业的R&D过程的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市场的需求或其他刺激产生了新设想,经对其完善后提出方案建议,经研究与实验取得初步设计方案或原形,再经由完善性开发取得最后成果――详细设计方案或原型。在完善、研究与实验和完善性开发的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引入企业知识概念。企业的知识库在这里不是指那种收集了各种经验,备选的技术方案和各种用于支持决策的一种信息化系统,而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总和。它既包括企业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专利等外显知识,又包括了企业员工的经验、操作技能洞察力等内隐知识。任何企业和组织都拥有自己特有的知识库。在研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为实现阶段性任务,企业都会调动知识库中的知识,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图中实心双向箭头所示。若现有的知识库无法解决,则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吸收外部的知识,实现问题的解决,如图中空心双向箭头所示。这一过程同时也充实了企业现有的知识库,是技术知识积累的过程。所以R&D实质上是企业的学习过程,是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过程。

制定因“型”而异的技术战略

不同的企业学习类型代表着企业不同的学习能力,而R&D实质上是企业的学习过程。由于企业学习类型的不同,在R&D这一学习过程中必然形成有差异的R&D能力,有差异的R&D能力会导致企业创新结果的差异,这种创新结果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可以制定什么样的技术战略。

当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单循环为主的学习时,研发过程中,研发部门更多是在现有的框架内对行为的反思,进而对行为创新,提高行为的效率,而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于是我们发现了第一条关系链条:单循环会导致行为创新,而行为创新是模仿创新战略实施的要点。

当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双循环为主的学习时,研发过程中,研发组织能够快速感知外部环境最新的技术变化,并对自己现有的技术框架反思、修正,实现在修正后技术框架内的技术创新,从而研发出可以赢得新的市场需求份额的新技术。而跟随创新战略意味着跟随者在进入市场的时间比领先者滞后,采取跟随的态度。它可分为创新防御战略、创新增长战略和市场扩张战略,而无论是那种细分都是在修正后的框架下的创新。于是我们找到了第二条线索:双循环学习导师跟随创新,而实施跟随创新战略需要这种跟随创新。

当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再学习为主的学习时,研发过程中,再学习可以使研发组织前摄地迅速地对技术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研发组织在不断地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和“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中,成就了与日俱增的创造力,可以实现技术现有框架的突破,结果是企业在某项创新方面存在某些特殊优势。而领先创新战略意味着企业采取领先创新并试图在该领域建立领先地位,而这些是实施领先创新战略的关键。

可见,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是有一致性的,拥有不同学习类型的企业应该制定与之对应的可以发挥其特长的战略,如图二所示。企业也只有因“型”而异,制定技术战略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习类型企业的特点,本着发挥其竞争优势的原则,制定与之相宜的技术战略。

本文在对企业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界定后,将创新作为分析二者关系的纽带,探索性地分析了二者一致性的关系。由于企业主要通过R&D实现创新,因此本文集中分析了R&D过程,认为R&D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同学习类型的企业研发组织在R&D这一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的创新是不同的,创新结果的差异决定了企业能够制定的技术战略有所不同,从而得出企业学习类型同技术战略有一致性关系。即单循环学习的企业,应发挥R&D能力在现有框架内行为创新可以最大降低成本的优势,制定模仿创新战略;双循环学习的企业,应发挥R&D能力能迅速感知修正新生技术,从而在修正后的技术框架内的技术创新可以满足新市场需要的优势,制定跟随创新战略;而再学习的企业,应发挥R&D能力打破现有技术框架实现根本创新,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制定领先创新战略。具有不同学习类型的企业在制定技术战略的时候应充分认清自己的企业学习特点,本着充分发挥R&D能力赢得优势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技术战略。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企业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一味地追求领先,不切实际的制定技术战略,不仅不会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反而会给企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在我国加入wto市场日益开放,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认清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关系对我国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盲目追求领先,缺乏基于企业本身状况制定明确的技术战略,导致企业资源浪费,竞争力丧失的状况在我国企业中屡见不鲜。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企业在制定技术战略时必须对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真正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明确的可以发挥优势的技术战略,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学习技术创新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校;创新教育;方法研究

一、前言

在高校教育中想要实现创新教育目标,就要从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入手,完善创新教育内容。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落实高校教育改革制度出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关注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确保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现代教育技术其实就是在落实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创新,保证教育技术与方法的先进性,并落实到具体环节中,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就要将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在有效配置的基础上落实教育技术,教师也要清楚认识到教育技术并不单纯是技术与工具的使用,而是从教育理念与方法上来进行的。因此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就要做好传统课堂教学创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引入创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过程,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要做好信息传播工作,发挥出教育教学质量,在保证教育技术先进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不足。通过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以此来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教师也要不断提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度,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实现提高教育效果目标。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就要从原有理念与方式出发,做好进一步创新工作[1]。所以说创新教育其实就是从主体层面入手所进行的创新教育。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以在教育中就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发,结合理论知识点来发挥出创新教育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支持。通过从理论层面入手,教师就要做好课程设计与组织工作,避免单纯从知识点进行教育,实现课堂与课下实践的融合,在引入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来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保证所进行的创新行为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此在落实创新教育时,就要避免单纯地从知识点灌输出发,结合实践内容来促进创新教育发展。只有发挥出创新教育优势,才能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才能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目标。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发挥出教育指导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保证教育的先进性[2]。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教育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中的重点。尤其是对于高校来讲,在落实创新教育时也在逐渐引入新型技术,互联网、慕课等作为先进的教育形式之一,对学生的影响也是相对较大的。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在开展创新课堂教学时,就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保证学生思维上的开拓性,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由于一些高校中并没有正确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虽然已经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更多的是出于响应国家号召的思想,这样也就造成了高校创新存在着形式化的现象,在具体使用中并没有实现全面落实目标。从本质上来讲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营造出舒适的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3]。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存在着使用过度等现象,这样也就难以实现优化学习效果目标,甚至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学生学习效果。第二,受到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影响,难以在教学中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造成了创新教育过于表面化。可以说创新教育主要是从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来进行的,所以也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通过运用教学工具与手段来提高教育效果。但是在现阶段创新教育中,由于教师所采取的教育技术在运用效果上并不理想,或是存在着使用科学性不足的现象,最终也就造成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受到限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4]。

四、现代教育技术下高校创新教育方法

(一)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教学模式作为加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中介,能够实现理论具体化目标,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教育经验的总结与概括。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现代教育技术入手,做好教育模式划分工作,加强传统教育模式与多媒体教育的融合,以此来实现教育创新目标。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大量向学生讲述知识,虽然所讲述的知识主要以事实知识为主,但是在教学效果上却并不理想。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虽然并不是说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完全实现创新教学,但是却能够提升教育的吸引力,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所以在教育中就要从加强师生之间联系入手,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在创新教育中每一个环节都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仅展现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实现了知识的讲述,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要从情境化教学出发,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完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来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协作,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5]。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作用

教育技术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资源设计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开发、运用与评价等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下,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了时代性的特点,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不仅可以辅助教学开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因此在教育中就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保持学生学习动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吸引学生,在提升教育容量与范围的基础上来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实践可以看出,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将图片、视频与音频等进行融合,辅助教学开展。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要结合学生特点,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性特点,为学生营造出生工的学习情境,借助直观的教学方式将静态的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提高教学的吸引力,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其次,在教育中要为学生打造出交互型的平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下能够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打造出有效的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发展。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注重自身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大量向学生讲述知识,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断降低。但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下,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保持学习主动性。所以说,在交互式教学模式下能够加强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打造出全新的教育模式,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网络教学有着动态性的特点,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学生与教师联系在一起,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与学分离的现象。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发挥出交互性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平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分析中掌握知识点。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才能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6]。

(三)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教育创新中就要做好运用工作,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与作用,避免出现过度使用等现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就要清楚认识到并不是在教学中使用越多越好,而是要借鉴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优势,科学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保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高投入学习状态中,学生需要投入全部精力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且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能够保持学习动力,实现思维的有效延伸。在低投入状态中,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在面对问题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不足,甚至还表现出了思维混乱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在教育中就要清楚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的影响与意义,确保学生能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产生出学习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就要掌握学生的具体特点,在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术上来保持学生的高投入学习。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所获取的知识转变成为自身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完善教学模式

当学生处于高投入学习状态时也就可以保证思维上的有效延伸,同时也可以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创新。所以在教育中就要做好教师指导模式的转变工作,借助交互式等方式来展现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帮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就要做好教育模式转变工作,提高教育的便捷性。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往往能够更快的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的潜能。通过做好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教学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浓郁的教育氛围。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出课程标题,在做好课程概述的基础上来完善教学流程,借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7]。

(五)解决重点与难点知识

创新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点,就要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确保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将学生带入到学习状态中去,保持教育的先进性。所以在教育中就要科学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借助趣味性的内容来刺激学生,让学生处于轻松的学习状态,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由于多媒体有着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在教育中就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画面与声音的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在教育中就要从感知教育出发,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在丰富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所以在开展创新教育中教师就要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生动的教育资料来解决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帮助学生解决重点与难点知识,将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五、结语

学习技术创新篇10

【关键词】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82-02

高职教育以技能应用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应用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通过3年的建设,主要培养能进行项目研发,能参加技能大赛、电子大赛的高技能型人才。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有利于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编程、传感器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积极引导学生将电子技术前沿技术和课堂知识相结合,推动学科竞赛和课题探索研究,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建设

(一)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定位

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主要在学校内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技能培养,为课题研究、项目研发、电子类竞赛培养最优秀的人才。学生在参与项目开发和各种竞赛过程中,可以巩固和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开发机、pCB设计、嵌入式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操作系统、安卓技术、界面编程技术等知识。在产品研发、制作、调试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跨学科学习的钻研能力,对电子类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把课题引入工作室以及参与学科竞赛指导,一方面分解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电子技术迅速发展,新技术日新月异,现代电子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高度融合,当前流行的aRm技术、安卓编程、操作系统、FpGa技术等发展迅速,近年来的电子技术技能大赛所用知识都是it的前沿技术,教师借助创新工作室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可以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丰富教学技能,加强专业团队的技术交流和探讨,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的组织架构

我校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由机电工程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牵头领导,机电教学群骨干教师及企业外聘专家联合责任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研究和创新工作。工作室分配常驻责任指导导师一名,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监管和技术指导。学生团队分为5个技术小组,每组3人,设学生部长和副部长各一人,主要负责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二、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的管理

(一)学生选拔管理

工作室总共设置20个岗位,其中固定岗位15个,流动岗位为5个。大一第一学期学习完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与测试三门专业基础课程后,对编程及硬件有基本的认识,就开始招新选拔。由部长组织工作室成员在实训楼下进行产品演示和现场招新。感兴趣的学生在进行现场体验之后进行预报名,经过基本知识测试之后择优录取进入工作室学习,每3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学期期末考核末位淘汰制。考虑高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所有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必须将宿舍电脑搬入工作室。

(二)日常管理

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配备单片机开发板20套、Stm32开发板20套、FpGa开发板5套、Cortex_a8系列开发板5套、pCB打印机1台、热卷印机1台、泰克示波器2台、万用表6个、热风枪2台、稳压电源2台、元器件柜一个、其它配备常用的电子元器件耗材及工具若干。工作室所有成员都需要遵守《电子创新工作室管理条例》。仪器仪表、教研用书、电子元器件、耗材的管理责任分配到人,实行先登记、后使用的原则,贵重仪器及开发工具用玻璃柜锁存,需要经过责任人的同意方可使用,具体责任人由部长和副部长任命并进行管理规范,教师参与监管工作。工作室实行24小时开放制度,提倡开放、灵活的学习场所,每位团队成员要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并定期向指导教师报告项目进度。

(三)学习管理

学生经过大一第一学期学习后,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应该深入学习研究51单片机开发、pCB设计等课程,以智能小车、工控触摸屏、数控电源、温控系统为学习载体进行知识的融会贯通,并初步具备参加广西区电子设计大赛的知识。学生在大二学年需要深入学习Stm32技术开发、Ucos-iii应用开发、emwin开发、Lwip开发、android技术、无线传感网等知识,并以智能家居系统、无线点菜机、智能小车为载体进行相关知识技术的融合。大二学生是每年电子大赛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主力,因此大二学生在进行项目训练时,同时需要强化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训练时,实行软硬件设计轮流法。考虑大三第二学期所有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大三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参与老师的课题研发和“传、帮、带”指导低年级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专任教师指导外,实行老带新管理制度。高年级成员需要责任指导低年级成员,并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工作室固定每两周召开一次技术会议,每个小组依次汇报工作内容和项目情况,将技术热点、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讨论并作经验分享。工作室建立QQ专用群,老师可以在线指导学生的提问,工作室成员也可以相互探讨、交流技术问题。通过文件共享及邮箱形式分享经典案例、技术前沿以及往届学员毕业后的工作风采等,完善工作室管理制度和创新培养模式。

(四)教师管理

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开展的项目研发及承担的技能竞赛任务所涉及的知识广泛,需要每位教师发挥专业特长到工作室进行辅导,工作室平时的指导实行课时折算制度,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发放一定的指导费,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体系,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专任教师的积极性。2015-2016年我校电子创新工作室连续2年列为校级重点支持工作室,配套资金共3万元用于工作室日常建设。电子创新工作室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目前已与深圳信盈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广州粤嵌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展开合作。一方面,派遣教师去企业参加国培、技术交流培训等;另一方面,定期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工作室举行讲座和技术指导,聘请高技能的企业人员作为外聘专家并引入企业项目,使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行业技术的发展保持一致性,使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前沿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

(一)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BL)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方法以学生遇到的问题为学习导向,通常解决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方法可循,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做实验、社区交流等方式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叉学科的学习探究能力。

问题探究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pBL教学方法相当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教师仅在关键的时候进行项目要点和难点的点拨,起到引导作用。在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的项目训练中采用pBL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获取新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二)以技能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广西或全国的大学生电子大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大赛第一阶段为校内选拔赛,由工作室组织,面向专业的所有学生,3人一个小组参加。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3~5个题目,内容涉及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CB制作、单片机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点。参赛队根据题目要求,利用工作室的元器件及开发工具制作一个电子产品,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阶段为区赛,该阶段主要考察学生电子技术、传感器、单片机、嵌入式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选手通过在工作室培养,训练往年的大赛试题,将历年赛题分类型和模块进行制作调试,并将典型的软硬件模块进行归档处理。通过历年赛题的练习,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第三阶段主要为全国赛或区赛的复赛阶段。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新技术、新器件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开发能力。近几年来,嵌入式技术发展迅速,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电子技术类专业人才,教育部每年举办“高职嵌入式技能大赛”,2014-2016年的嵌入式技能大赛主要考察Stm32底层驱动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Zigbee技术、视频采集技术、wiFi技术以及模拟电路故障分析。电子创新工作室通过每年一度的电子大赛和嵌入式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产学研校企合作促进项目创新

引入现实性或社会性的创新课题,是推动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的必要前提。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就必须有创新课题的有效示范;要保持创新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就必须具有和社会需要接轨的应用性创新课题。一方面,指导教师积极将自己的科研课题进行任务分解,转化为创新工作室的创新课题;另一方面,与多家本地it电子技术企业共建创新工作室,进行专业领域先进技术的补充,通过对引入企业实际项目的教学化处理,使学生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得到具有代表性的电子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学习内容的工学结合特征。对电子产品项目开发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安排项目训练的进度表,提出任务指标,学生共同讨论协作并互相学习,促进所学知识融合,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实践证明,电子技术创新工作室是培养和发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想平台,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是各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发展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青丽,林小军.创新工作室模式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大学教育,2015(11)

[2]刘琨.以电子创新实验室为依托的电子专业第二课堂研究与实践[J].电子测试,2015(0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KY2016YB628);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7年度首批重点科技项目(2015ZD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