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十篇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十篇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13:47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1

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世纪,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治国方略,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学说与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法律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要按照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和制度来治理国家。它既需要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完善的行政执法、司法、监督体系,又需要人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逐步提高。

我们作为新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

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然而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在这支队伍当中对教师法的认识可以说是盲人摸象的。以前,我国的教师长期处于无法可依可依的境地,因而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教师、拖欠教师工资、无故开除教师等。然而许多教师不懂教师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故有法等于无法。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

此外,我们还明白到我们一直以来所谈及的权利,其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权,一类是私权。后者是一种可放弃的权利,而前者则不可放弃。或者换句话说公权是一种同时夹带着义务。合理行使公权和私权也是我们当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素质。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2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工作的工作,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教师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教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的规定,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一支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教师法》更是一门必修的科目。但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

在教学工作中,我意识到: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有句话说的好:“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这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了我的认识,有利地指导了我今后的实践!我认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很有实际的必要。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二)

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在学习《教师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成绩,有的老师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如体罚学生等。《教师法》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改正错误,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对于情节极为恶劣,构成犯罪的,要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是每当教师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是知法、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所以我认为给予我们这些新教师上一节用法的课更有实际的必要。

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明白了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其次,教师要勤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提高师德修养。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师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就像我国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的那样,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时一事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探求,不断的认识,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提高。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指导整个修养过程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但是,由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个人原有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性,使得教师道德修养的目标必然有着层次之分,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攀登。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三)

长期以来《教师法》虽然存在着,但许多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例如殴打、辱骂、诋毁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事情发生,而教师迫于时代和社会的压力,能够主动利用这件法律武器去扞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守法是不够的,因为用法也是我们基本的权利。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认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现在我不会再怎么认为了,因为,每个人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平等”的口号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意义,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同时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范人。学高为师,学是师之骨。我认为,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高师能的人。

1、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知识社会的显着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一个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具有批判性和选择力,学习对自己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

2、我们要做学生的心理辅导者。由于家庭问题、社会问题的共同作用产生了许多问题儿童,表现为行为异常,心理上有障碍。教师需要了解孩子们异常行为背后的原因,运用巧妙的方法予以疏导解决。

3、我们教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教师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集体性,要求教师彼此协调,相互宽容,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教师还要面对学生团体,因为这种团体的活动指导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众多个性鲜明的孩子组成的团体必然产生摩擦,所以教师必须是团队工作的专家,必须具备处理团体工作的能力和方法。另外,未来社会的劳动分工将更加细致,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更高,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途径日趋多样。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宽容,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别人一起工作。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由于从小受到家庭的过度保护、娇宠,在学习上也会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主要表现为不愿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充分地说明,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以学为中心”,引领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新课程理念下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传统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将自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成了主导和控制,学生也习惯于听从教师的相关要求开展学习活动,进而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就是高高在上,甚至使很多学生非常惧怕教师,无法与教师进行交流,尤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很多都不敢向老师提问.而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通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与学生教学交流,有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往往将自己视为课堂教学的主人,采取的是一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在学习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学习,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呢?

■教师要高度重视学法指导,要

引导学生成为认知主体学习的

主人

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国外某些心理学家给教学下的定义是:“使学生尽快摆脱教师.”教而达到不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问题,而是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应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人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决反对那种把“教”与“学”的关系搞成“统”与“治”或“依”而“附”的关系,过于严厉地“监护”学生的行为,这样会把学生训练成“缺乏自动化程序”的说话机器,离开了教师的具体指令,学生就不会学习.

早在几年前,《中国妇女报》组织了一次家教的社会调查,通过对收到的500多份问卷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当今青少年学生的“烦恼”.第四条烦恼就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38.9%的中小学生承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53.9%的同学选择了“我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见,学生都意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重视学法是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坚持“以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体现,学法指导是高层次的教法.我们应十分注重传授教法知识、训练学习技巧,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后一个“会”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二是会自觉地学习.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运用教法和指导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应真正地把“教给方法”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纳入教学目标,务求到位.做到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从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出发,设想使用何种方法最有效;要做到从教材内容出发,来确定学法指导的项目;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耐心钻研教材,慎重地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把学法指导落实到每一课时中去.

2.教师应自然地把“教给学习方法”纳入教学过程,有层次地指导学生练习,务求学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与教给学生学习的思想相一致.

3.教师自觉地把“教给学习方法”作为教学调控的对象之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对“学法”的学习,务求“会学”;引导学生不只注重学习结果,还要注重学习过程.“教给学习方法”就是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知其所以然”,不盲目记忆结论,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同步进行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因此,教师选择教法时要同时考虑学法,设计教法时要给学生相应的学法.数学是一门充满方法论意义的学科,应做到在课外要求学生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强化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读懂例题是掌握算理、规则和解题方法的前提,但教材上的例题往往只有材料结论,缺少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规律的推导过程,因此要使学生通过教材例题的预习产生疑问,进而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或通过生生讨论、师生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获得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从中学会将语言符号、文字与数学符号进行转换,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判断、推理的基本方法.对此,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1.充分运用教材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教师从导入新课到例题讲解,法则、规律、结论的归纳到练习和小结,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要培养阅读数学教材的自觉性,使学生从中掌握解题的程序和方法,及规范性步骤.每当学生遇到相似题型时,都要按照这些方法进行操作,这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规范性.

2.设计思考题

例如,在讲解“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时,介绍历史上关于杜登尼的世纪谜题“蜘蛛和苍蝇”问题,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前进,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另一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例题时让学生边看题边思考,以提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学生只有有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有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生自主地从课外的资料中获取更多的新知识,从而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3.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解题思考方法和规律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指出:“最好的教育是好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很大的发展;最坏的教育是不好的老师占用了学生所有的时间,学生又得不到什么.”要想在教学中给学生很大的发展,就要注意指点思考方法和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如数学教材中的复合文字题,因其数量关系较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某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容易混淆或被忽视,这会造成解题差错.其实,文字题的学习有其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抓关键,分清层次;抓顺序,由因导果;抓住问题,执果索因;抓等量,巧列方程.

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奠基工程.近年来,我们努力落实新课程标准,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三个转变:一是以教为主开始转向以学为主;二是由只重视学习结果开始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三是由只研究教法开始向研究学法,启发式代替注入式,重视数学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转变.学法指导是坚持“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重要措施.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上,师生之间应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这是坚持“以学为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上,学生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后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积极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工作:在课前,应先设计对于哪些问题应做必要的启发、指导,对于哪些问题,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如果组织班级学生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会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会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也能体现教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手

操作实践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4

一、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1.赏识学生,赢得学生

师生关系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英语教学应建立在师生之间尊重、友好、信赖、和谐的关系上。如果教师批评指责过多,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厌学心理,甚至产生反抗情绪。面对初一新生,教师首先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能够乐于向教师敞开心扉;同时,教师要尽快认识每一个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心理以及各方面的情况,让他们感到教师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主动向教师反馈一切,并强烈地渴求得到教师的帮助。

2.多方位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使人对认识的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其活动效果,并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而现今初中英语新目标教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自由。教师要分析研究教材,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并按不同的内容、形式,以及不同程度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好每堂课,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表演、背诵、分组竞赛等形式,开创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有的学生在虚荣心驱使下,学习中不愿暴露出自己的弱点,不积极地查漏补缺,而是任由问题成堆,自暴自弃。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必须以极大的耐心,体谅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在教学中,要让这部分学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和重视,并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能力和水平的机会。同时,帮助他们力求准确,避免因失败而造成难堪心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师应坚持对他们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仔细检测学生的知识结构,指导学习方法

1.多渠道检测,查找不足之处

教师可通过多渠道检测学生,详细记载学生的薄弱环节。例如,课堂上提问抽查,从中发现问题;课后作业详批细改,让学生利用纠错本,知错改正,经常翻看,不再重犯;平时善于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知识;进行严格考试,阅卷后分析对比,列出一览表。教师根据记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补漏措施,让学生一点点地补上不足之处。

2.具体指导学习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是“遗忘”。为了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教师应根据遗忘规律,引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给学生介绍记忆方法。例如瞬间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提醒专注记忆法、重复记忆法以及奇幻联想记忆法等,引导他们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并帮助学生寻找记忆的最佳时刻。这样,学生们的兴趣来了,视野开阔了,脑子灵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足了。

3.总结个人学习方法,借鉴他人学习方法

教师不仅要具体指导学习方法,还要不时地让学生总结个人的学习方法,找机会让优秀生和进步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让学生进行方法比较,总结出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培养和激发英语学习动机

现今英语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为激发英语学习动机,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学习动机的巩固和进一步发挥,还需依赖于对这一动机的不断的培养和激发。因此,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强英语学习目的性教学

教师应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的,只有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把学习转化为自觉行为。当前,对外语人才的急需,是进行目的性教育的很现实的材料,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内在动机。

2.经常表扬,给予肯定性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给予肯定或奖赏,即进行所谓的正强化,那么这一行为的动机就会得到增强;反之,如果对某一行为给予否定或惩罚,即进行所谓的负强化,那么这一行为的动机就会得到减弱或消失。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会使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成果,会激起喜悦、愉快、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唤起新的要求得到成功的需要,从而增强、激发学习动机。

3.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加速学习成功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5

读书心得体会

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三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

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感悟之二:成功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感悟之三:成功教师应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能有创新,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们可以看到苏霍姆林大师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郑重地审视着学校教育的每一细节,我觉得善于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处。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五条提出“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第一套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源来源。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来看,第二套大纲是保证第一套大纲顺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读过这本书,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勤于读书、善于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师。通过读书,提升教育素养;借助思考,使教育充满睿智。因为只有智慧含量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种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才能真正涤荡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素养。

读书心得体会一文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本文是关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可以参考这个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有关《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3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三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6

一、以教师的情感和自信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喜欢你,以致喜欢你所上的这一科目———生物

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对学生失去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应主动找学生谈心,用热情和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关心爱护学生,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加以开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学好生物,特别对提高班的学生更应如此;更应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朝气,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信心来带动学生,唤起他们对学习、对知识、对学科的热爱。可以说,以上也是每次我在接手新班级时首要的工作。

二、教师精心设计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学生自信心就随之增强

作为教师要深钻教材,精心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既省时又省力。如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了和睡着了。这样长期坚持,就会使每个学生感到有兴趣有能力学好此学科,自信心就随之增强了。

三、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生物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自己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共同做一做。教师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求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广大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者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去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四、教师设法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生物的自信

自信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是人类产生自信心的基础。学生在过去的学习情景中的挫折和失败则会伤害自我形象、削弱学习动机,继而丧失信心。相反,越能成功越有成就,自我感觉就越良好,情绪也就越佳,持续学习的动力也就越强烈,自信心也就越强。。成功是每个学生应该得到和能够得到的,因为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学生的成功经验。因此,我在教学中对难度较大的内容采用“分散难点”的方法,对于练习中的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习题也暂时不作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应用的增多再慢慢提高要求,这样做学生容易接受,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教学中我还创设各种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例如,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肯定其进步,某次作业、某次测验中的某一题完成得好或取得较好成绩时都及时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又如,复习时,经常进行小难度的限时训练,这样既及时反馈了教学情况,又给学生创造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而良好的自我感觉产生的自信心又使学习获得了巨大的动力。

五、教师要善于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7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形成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宗旨是本着学生的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学生的做法,要经常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从课堂上去检验学生,不断地去总结和发现学生,只有这样教学方法才能得到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得起来,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笔者在教初二学生弯道跑时,先让学生体会把一根线捆在一个小石头上,以一只手为圆心旋转。为什么石头不会飞而且手也感到疼痛?通过体会后他们总结出:“速度越快手上的力越大,速度越慢手上的力越小,手一放石头就会沿切线方向飞出去。”然后笔者将这一原理结合弯道跑的技术去给学生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弯道跑技术。同时,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再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8

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教师的开展和进步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各级各类人才培育。终生学习的思维和观念逐步被广阔教师所理解,并日益成为教师工作和日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令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标准,它与咱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日子、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络,渗透在咱们日子的方方面面,是咱们的保护神。作为教师,透过学习,有着深刻的感悟。尤其,书中第三章:教师执教中的法令问题给我的教育教育事业点亮了一盏明灯。

咱们就应从教育权与受教育权审视着咱们的师生联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是人与人的联系、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联系

首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是高位与卑微、威望与平凡框架下的等级联系,而是真实好处上的人与人的联系。这种真实的人教育人的联系,就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被尊重的联系。《国际人权宣言》第1条规则:人人生而自在,在庄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利性和良知,并应以兄弟联系的精力相对待。第26条规则:教育的意图在于充分开展人的特性并加强对人权和节能自在的尊重。很明显,根据《国际人权宣言》的规则,无论是作为人的学生,还是作为人的教师,被尊重的权利是因为其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教师作为教育者在七职业领域内,更应从教育意图出发,充分开展学生的特性,并加强对学生的人权和基本自在的尊重,没有任何可能在选取有必要条件的状况下寻觅尊重或不尊重学生的理由。其次,教师与学生的联系不只仅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联系。学生的受教育权是一项绝对权利,它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履行义务,依法确保学生享有受教育的资历。

二、受教育权的开展

学生的受教育权在教育法治实践中阅历和即将阅历一个不断开展和完善的过程。现代社会,受教育权愈来愈多地被人们知道到了它在人的开展中的效果,知道到了它应当属于人自身应有的基本权利之一的重要好处。依法规则和确保受教育权现已成为国际社会遍及关注的问题,并表此时想追求学习权开展、向报章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开展的态势。学习权是根据现代社会对受教育权的新知道而对受教育权的一种新的表述,其好处在于最大限度地确保受教育权主体的利益。

如果社会的不平等阻碍着明日社会的行进,教育策略就务必做出判定的尽力,更广泛地传达学习的方式与办法。在这方面,我国现已做出了法令规则,以依法报章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

咱们所应建立的新的师生联系,不是以教师与学生占有仅仅多少的相对联系为前的,也不是以学生是否具有逾越性和是否可能成为教育者为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当是对学生作为人的受教育权的尊重,这是学生的绝对权利,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主体,都应依法确保学生的受教权。虽与知识欠缺、逾越潜力有限的弱势整体,教师更应给予尊重。一起,咱们着重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决不排除学生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样有被尊重的权利。如果咱们不从理论实质上知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那么,体法学生、限制学生的开展、捆绑学生的用心性、遏制学生创造力等现象将永无止境。

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_学习心得(二)

新的《责任教育法》更加突出公益性,还有一致性和强制性.这三个根本支点,尽管不是直接的教育行为,可是对于教育作业者转变观念却十分要害。新法清晰了对责任教育质量的要求,第一次将素质教育清晰写入法令,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强调要把德智体美有机地一致在教育的活动中。这些材料必定影响到教师的教书育人行为。一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有必要肩负起提高责任教育阶段质量的职责。

教师是一个很一般的职业,是一个不同于其他的作业的作业,她神圣、巨大、崇高,国际全部赞许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学习的是《守则》《标准》;当我成为教师的时候,学习的是《教师法》。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透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长期以来《教师法》尽管存在着,但许多侵略教师合法权益的工作时有发作,例如殴伤、谩骂、诋毁教师、拖欠工资等等的工作发作,而教师迫于年代和社会的压力,可以主动使用这件法令武器去保卫自己的人却不多,这说明教师只知法、遵法是不够的,由于用法也是咱们根本的权力。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部队,学好、用好法令是一件重要的工作,是咱们教师必修的一门功课。

透过学习教师法、责任教育法,我不仅仅更新了自己对法令的知道,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令地位,以前的我以为教师就是为社会为学生效劳的,吃点亏是可以吞下去,那此时我不会再怎样以为了,由于,每个人都享有有必要的权力,相等的标语不应是嘴上说说而已,落实到实处才拥有优点,否则有法也等于无法了。一起我也知道到作为一名教育前哨的教师所应尽的职责和责任,《教师法》不仅仅帮助教师得到她们的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习好它才干确保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力。另外,教师在享有权力的一起,也应履行有必要的责任。在学习了《责任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让我更清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责任和遵守的行为标准。在作业中,严格标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效劳,让学生满足,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挖苦,讥讽,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标准来要求自己,不穿奇装异服,处处身正为范。对于后进生,不拔苗助长,不挖苦讥讽,耐性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色,对症下药。学生将不再是常识的容器,而是自主常识的习得者。应对常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年代,我意识到:有必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常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优化;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当做被动的知识“接受器”,教师讲,学生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摸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更不利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不能让学生做到学会自我阅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切实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最终取得“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话中的“引”就是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那么如何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1.要确定主导的内容。

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易混点,也就是要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要获得什么,学会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易混淆。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其次,要结合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告诉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远比学习知识重要。达尔文说过:“一切学问中最重要的学问就是关于方法的学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多给学生提供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向学生传授了学习方法,才能找到阅读和理解的金钥匙,让他们真正学会学习,终身受益。

2.要掌握主导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到底该采取什么方法去主导,也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没有“万能定律”。但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要掌握。主导不是包办,不是命令,也不是强制,而是如拍电影一样,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教师引导和示范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如《荔枝蜜》一文,在教学过程中,可先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及课文下注理解文字,在必要时教师给予强调,对重点字词含义加以点拨,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自读、集体读、比赛读等),通过阅读感悟文章,最后就文章主旨和写作方法加以点拨。

3.要准确把握主导的度。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对主导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好尺寸,该引导时引导,不该时则放手。如果主导的过多,会让学生形成依赖心理,或者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学生个性,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反之,如果引导的不够,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产生困难,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用心去体会、去琢磨、去把握,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激发起来,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学生乐于学习和善于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发挥到恰到好处,这才是教师主导的度把握比较好的效果。

二、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可点燃的“火把”。我们要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一定完全按照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去做,他们有时会突发奇想。对于学生不合规矩的做法,教师要有耐心,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审视,不可轻易否定。即使他们的做法不正确,也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本着关心爱护学生的原则,耐心做好解释,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学生的奇异思维,要善于寻找其合理的成分,发现其闪光之处,要热情肯定,及时表扬。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叛逆”,往往隐藏着创造的火花。虽然不能说“叛逆”就是创造,但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叛逆”就没有创造。许多科学史、发明史上的生动事例,无一不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我们老是不相信学生,总是把学生固定在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2.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引导学生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学习,也就是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大胆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但并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放羊式”的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如句析法、层析法、批注法、感受记录法、领悟自得法等,引导学生坚持对这些自主学习方法进行实践,就能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师要拓宽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习教师法的心得体会篇10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从而导致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优秀散文、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等)、多练(语言的表达和沟通)、多写(读后感、观后感、特殊环境下的语言组织等),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语文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即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会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知识的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就是我学也就是考这么多,不学还是这样。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反之,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同学提出具体要求。使成绩好的学生感到语文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四、注意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