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森林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15:14

世界森林日篇1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早上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保护森林,拒绝一次性用品”。

联合国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森林是人类的摇篮。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地球是非常美丽的,可是现在地球的环境却不断地被破坏。森林资源减少的主要因素世界范围内的滥伐森林,破坏草原,无节制地使用一次性木质用品,导致森林面积减少。由于消费国大量消耗木材及林产品,因而全球森林面积的减少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平时自觉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快餐盒、一次性塑料袋,外出购物尽量用布袋;外出旅游时,自备水壶装水喝,少用纸杯、纸盘、塑料保鲜膜等,减少塑料饮料瓶等产生的垃圾;将用过的信封,或贴上新标签在内部传递时重复使用,或翻面后再用;用毛巾代替纸巾;少使用木杆铅笔,选择自动铅笔,尽量用钢笔,少用一次性圆珠笔……全国1亿3千万少先队员会节约多少自然资源,减少多少垃圾啊!同学们,一人人行动起来,加入到环保的队伍里,积极参加环保地球村活动,主动清除白色垃圾,打起小队旗,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为我们拥有一个空气清新、水体清洁、树木葱郁、花草遍地的大自然,拥有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从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开始,做一个新世纪的环保小主人。

谢谢大家!

世界森林日演讲稿范文2

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都十分重要。在我国的各民族中,傣族的生态生命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或许是最为自觉、最为突出的。

在傣族人眼里: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而没有粮食,人就不能活命;人与生态的关系顺序应该是林、水、地、粮、人。所以,每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傣族人都要起誓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森林。

在森林中,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有的虫子要侵害树木,就有鸟类来吞噬这些虫子,使整个森林世界处于平衡之中。郁郁葱葱的森林,不仅为动物提供了大量食物,而且提供了栖息之所。反过来,许多动物,特别是鸟类,又保护了绿色森林。

森林中有许多害虫,它们威胁着植物的生存和发展。有的害虫特别猖狂,能把大片的树木叶子吃光。

例如松毛虫,就是森林的大敌。情况严重的时候,需要人工灭虫。但是,人工灭虫常用的是化学药品,有很大的副作用,最好的办法,还是给害虫的天敌——鸟类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鸟治虫。大家熟悉的啄木鸟就是很好的森林医生。

鸟不仅是森林的保护神,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就能为人类从老鼠嘴里夺回一吨粮食。因此要保护人类,就要保护森林;要保护森林,就要保护鸟类。

我们可以制作许多木箱子,挂在树上,为小鸟们提供优越的栖息之所,让它们生儿育女,更好地生存发展。这样,既有利于它们的生长繁殖,又能保护森林。

世界森林日演讲稿范文3

生态平衡和美化环境都十分重要。在我国的各民族中,傣族的生态生命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或许是最为自觉、最为突出的。在傣族人眼里: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农田,没有农田就没有粮食,而没有粮食,人就不能活命;人与生态的关系顺序应该是林、水、地、粮、人。所以,每迁到一个新的地方,傣族人都要起誓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森林。

在森林中,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有的虫子要侵害树木,就有鸟类来吞噬这些虫子,使整个森林世界处于平衡之中。郁郁葱葱的森林,不仅为动物提供了大量食物,而且提供了栖息之所。反过来,许多动物,特别是鸟类,又保护了绿色森林。

世界森林日篇2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世界森林日。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森林日”。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正式予以确认。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而今,除了植树节,“世界森林日”成为广泛关注森林与民生的更深层次本质问题的重要纪念日。

每年,全球森林以千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我们国家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土地面积占世界7.2%,森林面积占世界3.9%,森林覆盖率14%。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97.89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总蓄积量3840亿立方米的2.55%。人均森林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人均拥有森林蓄积量为71.8立方米,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近年来,森林面积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

森林面积减少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口增加、当地环境因素、政府发展农业开发土地的政策等,此外,森林火灾损失亦不可低估。但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最主要的因素则是过度开发森林生产木材及林产品。

面临这样的严峻形势,国际社会采取若干措施:缔结国际森林公约。唤醒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弥足珍贵的森林资源,加倍爱护森林爱护树木;强化各国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加大对林业的投资,促进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的林业技术等;同时还可利用国际立法的方式来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伐木行为,以拯救日益减少的森林资源。

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森林虽具可再生特点,但也经不起人类的大肆掠夺。10年来,森林资源锐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发达国家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数字即可看出,发达国家是国际木材市场的最大买家,亦即最大的消费源;如果按人均计算,发达国家更高出发展中国家的若干倍。当然,发展中国家也有必要逐渐改变非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

多管齐下。多管齐下是拯救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措施。一是立法执法,大力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严梢控制林木砍伐量,杜绝非法伐木行为。二是规范国际木材交易行为,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次上建立木材认让和标识制度,从而达到国际市场交易的任何木材均是出自可持续经营的森林的目标。三是开发研究木材产品的替代品,这样也可减少森林的消耗,从而达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目的。

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学生,积极植树造林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而,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能为森林做的还有很多很多。看看教室中受伤的桌椅,你们是否听到了树木的叹息?看看垃圾桶中躺着的白纸,你们是否看到了树木的眼泪?每次关门时的震耳欲聋,你们是否意识到又有多少树木为你这肆意的一下而倒下。

世界森林日篇3

在1971年,西班牙的自然学家提出人们应该设立一个节日来号召民众保护森林,并尽其所用。然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自然学家的代表们决定把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在某些国家,这一天也被认定为是植树节。40年过去了,世界森林日也不仅仅是号召大家保护森林的节日,它也是帮助人们意识到人类与森林关系的节日。

it’sgenerallyacceptedthattheforesthasthefunctionsofcoolingofftheglobaltemperature,refreshingtheair,preservingsoilandwater,protectingthenaturelinksandsoon.theforestisalsothekeytosolvethesevereenvironmentalproblems.inamericanindian’scultural,thelocalpeoplebelievethattheforestraiseupthesky.iftheforestdisappears,theskywillcollapse,andthelivingbeingswoulddieou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humansociety,theforestcoveragerateisdecrease.whilethedemandsofthewoodsandpapersproductskeepincreasing.itcanhardlymeettheneedsofhumanbeings.everyday,countlesstreesarecuttingdowntomakevariouspaperproducts.inordertomakemoremoney,peopledestroytheforests,andtherecomesdifferentkindsofproblems.Forinstance,soilerosion,globalwarming,glaciersmelting,andsealevelrising.theforestissoimportanttothisplanet.weshoulddosomethingtoprotecttheforest.

人们普遍认为森林具有降温、净化空气、保护水土和维持自然链等功能。森林也是解决严峻环境问题的关键。在美洲的印第安人文化中,当地人认为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那么天空就会塌陷,世界上的生物就会随之灭亡。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覆盖率在逐渐下降。而人们对木材及纸制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所砍伐的树木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每一天,不计其数的树木被做成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为了赚更多的钱,人们摧毁了森林,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水土流失、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森林对我们的地球来说如此的重要,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

世界森林日篇4

1.建设城市森林改善城市环境

2.加快造林绿化,改善生态条件

3.绿色家园是我家,森林防火靠大家。

4.科技兴林创大业,护林防火献青春。

5.今天你毁灭了森林,明天沙漠就会毁灭你。

6.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

7.火是森林的大敌,让火源远离森林。

8.火烧森林易,树木成林难。

9.火不入林林永绿,爱护家园园更青。

10.毁林之心不可有,防火之心不可无。

11.护林如爱家,防火靠大家。

12.护林防火常记,青山绿水长存。

13.护林防火,绘小康蓝图;青山常在,为子孙造福。

14.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5.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6.呵护一棵棵绿树,奉献一片片爱心。

17.管山爱山,山山变为金银山。

18.给树木一点关爱,还大地一片绿荫。

19.该你带走的,一样也别留下;不该你带走的,什么也别带走。

20.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21.毁林之心不可有,防火之心不可无。

22.护林如爱家,防火靠大家。

23.护林防火常记,青山绿水长存。

24.护林防火,绘小康蓝图;青山常在,为子孙造福。

25.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6.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27.呵护一棵棵绿树,奉献一片片爱心。

28.管山爱山,山山变为金银山。

29.给树木一点关爱,还大地一片绿荫。

30.让呼吸在绿色中流畅,让土地在根系间凝聚!

31.今天你吃了森林,明天沙漠就会吃了你。

32.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地!

33.人受伤时,你会流下泪水。树受伤时,天将再不会哭。

34.人人当好护林员,保护绿色大家园。

35.让天空永远湛蓝,让绿荫拥护家园。

36.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

37.保护树木,人人有责。树林是我们的家园。

38.保护森林资源,共建绿色家园。

39.保护森林、仿木代木、环保绿色、美化生活。

40.保护森林,造福子孙。

41.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42.种树护树,株株长成摇钱树;

43.植树种草不防火,年复一年白忙活。

44.植树造林奔小康,森林防火保安康。

45.珍惜森林资源,力保永续利用。

46.珍爱绿色家园,共创美好明天。

47.愿绿色覆盖大地,让火源远离森林。

48.悠悠森林情,寸寸防火心。

49.用火小心,造福子孙;用火不慎,遗憾终生。

50.一时疏忽火星飘,一日火势千里遥。

51.一份责任心,保住万重山。

52.一点星星火,能毁万亩林。

53.星火酿大祸祸及森林,防患须小心心系绿色。

54.小小烟蒂危害大,树木见了都害怕,防火意识记心中,保护森林靠大家。

55.小树成材真不易,用火切莫入林地。

56.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绿地!

57.为“绿色王国”筑防火长城!

58.巍巍兴安岭青山翠,漫漫防火路责任重。

世界森林日篇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森林,地球上的绿色王国。

这是另外一个世界,任何一片森林都含有上千种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苔藓植物以及各种真菌,还有无数种的昆虫、走兽、飞禽,它们奇妙地以一种平衡使彼此联结在一起。森林生命的织锦是如此的细微而复杂。

人类最初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时候,便是粗心大意的,并不了然森林的细腻和奇妙,并且有砍伐的本能,斧子是最初的工具和武器之一。

日益残破的森林哺育着日益膨胀的人类。

1968年春天,全世界的森林都在向罗马致敬。和以往一样,北美洲、欧洲、亚洲的森林里,总之在散发着松香味儿的林地上,积雪融化了,有一条蚯蚓开始了耕耘,悄悄地,大梦初醒一般探出半个身子。其实,在大千世界中最早报春的不是布谷鸟,而是其貌不扬、无声无息的蚯蚓。一个个小小的蚯蚓的粪堆,是森林中最早的春的望台。与此同时,半年以前飘落在林地上的金色和红色的秋叶却在这时候成了平静的黑色,而不再炫耀于春天面前。取而代之的是千百种无名的小植物竞相开花,随意地毫无构思地在林中涂抹各种色彩,在树木的树冠遮住天空以前,它们想开一次花,它们觉得自己很美,它们早早地开花了。

意大利罗马俱乐部告诫人们:我们的子孙也许将不再知道森林,不再能享受森林的美!随着一片片森林被夷为平地,世界已失去平衡,人类正面临着困境。

“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古罗马鼎盛时期为世界所瞩目的写照。20世纪60年代末期,罗马再一次成为西欧和世界关注的中心,几个专家、学者默默地筹建的罗马俱乐部在罗马林赛科学院集会成立。四年后,罗马俱乐部提出第一份关于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报告,这对西方文明的挑战猝不及防的――新技术革命的潘多拉盒子在打开后失去了控制,人类在对自然界的开发与征服的同时,正在侵犯自己的生存基地,并且在掠夺子孙,人类借以生存的整个生命圈正在日渐缩小,自然灾害将会空前地增多并趋向恶性,现代人和未来人的生存空间将被沙漠捷足先登……

人类的贪得无厌和聪明才智使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的毁坏越来越规模巨大,而在这一切毁坏中后果最严重的、延续时间最长的是森林被滥伐,天然植被被破坏。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复杂最重要的一部分的森林,它的繁荣与否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繁荣与否的象征,它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是大自然四季更替晴雨冷暖的“总调度室”,如今这个“总调度室”自己已经千疮百孔朝不保夕了!

地球表面最初曾有过七十六亿公顷的森林,覆盖率为百分之六十。现存森林面积数字说法不一,一说为四十七亿公顷,而每年消失的森林的惊人之数却是大体相近的:一千五百万公顷!到2000年,由于森林被伐,人口增长,将会有三十亿人面临严重缺乏燃柴的局面。

中国的森林面积为十七点二九亿亩,覆盖率为百分之十二,这是大兴安岭火灾前的统计,我们的森林与日益贫乏的世界森林相比,则是更加贫乏的,而减少的速度却又是更加惊人的!

在散发着封建气息的土地上,无知和愚昧胶合成了一道坚实的笆篱。近二十年以后,中国人才知道罗马不仅有斗技场,还有一个罗马俱乐部。

在整个人类面临的困境中,中国人难道可以独独例外吗?

(选自《伐木者,醒来!》,有删改)

1.文章用“罗马俱乐部与人类困境”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森林日篇6

发展林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做碳汇。从一定意义上讲,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两条主要减排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即通过工业减产或技术改造直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二是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途径。近10年来,中国政府已投资700多亿美元,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植被恢复,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固碳量;通过合理控制采伐、减少毁林、防控森林火灾与病虫害,减少源自森林的碳排放;发展生物质能源,实现部分替代化石能源,降低碳排放;通过增加木质林产品使用,延长木材使用寿命,延长木质林产品储碳期,扩大木质林产品碳储量;利用木质林产品,特别是森林采伐和加工剩余物转化成能源以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碳排放;通过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支撑工作,加大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建设,积极开展森林服务功能评估和相关研究工作,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森林资源的最新评估,到2005年,我国人工林面积已达8亿亩,居世界第一。我国人工林年均增量占全球人工林年均增量的53.2%。在全球森林资源继续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森林面积之所以出现了净增长,主要就是由于中国森林资源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其他国家森林资源减少的结果。

2007年,主席在第15次apeC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并承诺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被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方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从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看,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20.36%,提前实现了主席的承诺。在联合国9月22~23日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主席又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等建议,并承诺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再次赢得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国际舆论称,主席的减排承诺赢得世界掌声,中国让全球气候谈判出现了转机。Cnn当天报道说,中国计划增加的4000万公顷森林,相当于挪威的国土面积。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说:“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近两年来,中国每年植的树是全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的2.5倍”,“我认为中国的表率作用令人印象深刻”。

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经济形态的总称,也是绿色经济的一种形态。它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到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都推出了一系列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和举措。

低碳经济的理念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要求,在本质上和内涵上是一致的,与我国现有政策体系是相符合的。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政策措施,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是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所在。第一,木材、钢铁、水泥是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世界公认的三大传统原材料。和钢材、水泥相比,木材是绿色的、环保的、可降解的原材料,用木材代替钢材和水泥,单位能耗可从800降到100,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我国是木材消耗大国,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7年我国进口林产品折合原木达到1.55亿立方米,占全国年木材消费量的一半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木材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而全球保护森林资源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国家开始限制原木出口,维护木材安全已成为我国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必须逐步改变大量依靠进口木材的局面,立足国内43亿亩林地来解决我国的木材供应问题,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可靠的木材保障。第二,森林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而且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森林生物质能源主要是用林木的果实或籽提炼柴油,用木质纤维燃烧发电。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巴西、瑞典、奥地利的生物质能源已分别占到其能源总消耗的29%、25%、10%。我国有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154种,如麻疯树、文冠果、黄连木等;每年还有可利用枝桠剩余物燃烧发电的能源量约3亿吨,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对于开发替代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发展木本粮油不仅能增加碳汇,也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重要途径。我国木本粮油树种十分丰富,有适宜发展木本粮油的山地1.6亿亩。其中,油茶就是一种我国特有的优良的油料树种,茶油的品质比橄榄油还好。目前,全国食用植物油60%靠进口。如果种植和改造9000万亩高产油茶林,就可年产茶油450万吨,不仅可使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50%左右,还可腾出1亿亩种植油菜的耕地来种植粮食,这对于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碳汇林业和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世界森林日篇7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多方面角度的分析在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中国森林面积在不断扩大、人均森林面积较低、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以及中国森林更多地发挥生产性和防护功能等特征。为中国林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

中国辽阔的地域范围和复杂多样的气候环境,孕育了类型多样、种类繁多、结构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中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目前,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5%,活林木总蓄积量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21亿立方米。具体来看,与世界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相比,中国森林资源禀赋和发展具有以下显着特征:

1、与世界森林发展总趋势相左,中国森林面积在不断扩大

根据《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世界森林总面积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40.77亿公顷下降至2000年的39.89亿公顷,再进一步降至2005年39.52亿公顷,其中1990-2000年间的年均下降量8.87亿公顷,年均降速0.22%,虽然2000-2005年期间的降速有所缓和,但年均下降量和降速仍分别达到7.32亿公顷和0.18%。从各洲森林资源发展情况看,非洲森林面积退化最为严重,1990-2005年间年均降速高达0.6%以上,其次是南美洲,同期年均降速在0.44-0.50%之间,大洋洲森林面积也持续收缩,但收缩步伐较为缓和,年均降速在0.17-0.21%之间。与此相反,欧洲和亚洲森林面积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其中亚洲森林面积扩大步伐显着高于欧洲,前者为0.18%,而后者只有0.07%。就国别来看,在2000-2005年间,有79个国家或地区的森林面积在减少,年均减少总面积1307.7万公顷,其中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的年均减少量最大,分别达到268.1和187.2万公顷。森林面积在增加的国家有59个,年均增加总面积达到421.4万公顷,其中,中国森林年均增加的面积最多,达到198.6万公顷,年均增速2.2%,显着高于亚洲平均增速。

2、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森林面积落入世界较低行列

世界森林的地理分布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欧洲和南美洲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这两个地区的森林面积之和约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2,其余1/2的森林分布在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其中亚洲森林面积的比重仅有14.46%。具体到国家层面上,世界1/2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47%)、巴西(12.09%)、加拿大(7.85%)、美国(7.67%)和中国(4.99%)等五个国家,其中,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从人均森林占有量来看,大洋洲的人均森林面积6.29公顷,高居世界第一位,北美洲和欧洲的森林面积分别为1.58和1.38公顷,分别位列世界第二和第三位,南美洲和非洲的人均森林面积也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0.80和0.73公顷。由于亚洲人口高度稠密,该洲的人均森林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0.15公顷。从单个国家角度看,在所关注的213个国家中,有73个国家的人均森林面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0个国家的人均森林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相反,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4公顷,显着低于世界平均水平0.62公顷。

3、较之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偏低

从各大洲来看,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森林面积的分布位次不尽相同,南美洲和北美洲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155和111立方米/公顷,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10立方米/公顷,分别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位。而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亚洲和大洋洲分别为82和36立方米/公顷,位列倒数第二和第一位。进一步看各国情况,有63个国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21个国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高于200立方米/公顷,其中,瑞士、法属圭亚那地区和奥地利更是分别高达368、350和300立方米/公顷。虽然俄罗斯和加拿大的森林面积处于世界前列,但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为106和100立方米/公顷。与俄罗斯和加拿大相比,中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更低,只有67立方米/公顷,属于世界单位面积蓄积量较低的国家之列。

4、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森林更多地发挥生产性和防护功能

《2005年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全球34.1%的森林用于木质和非木质产品生产,其中生产林比重超过50%的国家43个,阿曼、黎巴嫩和法国的生产林比重超过95%,中国生产林比重58.0%,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有18个国家将50%以上的森林用于水土保持功能,其中肯尼亚、巴林和科威特等国将其拥有的森林完全用于缓解和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中国用于预防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森林比重31.3%,远高于世界平均比重9.3%。全球11.2%的森林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其中有9个国家将50%以上的森林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中,新加坡的投入比重最高,达到100%。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尚待完善,仅将2.7%的森林用于维持和保护生物的正常活动。全球指定用于休闲、旅游和教育等社会服务功能的森林比重3.7%,其中中国只有1.2%。总而言之,中国森林更多地扮演了生产性和防护的角色。

5、中国人工林发展迅速,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全球人工林占森林总面积3.54%,其中生产性人工林2.77%,防护性人工林0.77%,1/2以上的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中国(22.44%)、美国(12.21%)、俄罗斯(12.14%)和日本(7.38%),中国人工林面积高居世界第一位。人工林占森林面积6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其中阿联酋、科威特、埃及、阿曼、佛得角和利比亚等六国森林全为人工林。从人工林发展速度看,1990-2000年世界人工林年均增加226.80万公顷,2000-2005年,世界人工造林步伐加快,年均增量升至278.90万公顷。中国人工造林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林面积的增加速度不断提升,在1990-2000年间,年均增量为54.58万公顷,略低于美国的59.69万公顷,位列世界第二位,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工林年均增加量大幅度提升,每年净增加148.90万公顷,跃居世界第一位,约为俄罗斯的4倍,美国的10倍。

参考文献:

[1]曹玉昆,朱江梅.林产品国际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8,(03).

[2]陈盛伟,薛兴利.林业标准化促进林业保险发展的机理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6,(02).

世界森林日篇8

一、活动主题:与生命共存

1、子主题一:“我和绿色有个约会”——世界森林日

2、子主题二:“小水滴,大世界”——世界水日

3、子主题三:“关注气象,关心生活”——世界气象日

二、活动时间:3月21日——3月23日

三、活动内容:

1、各年级组探讨和选择适宜本年龄段可以有效开展的活动。比如:大班——气象日。

2、各年级组广泛搜集资料,通过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了解“世界水日”的来历、我国水资源现状、节水标志等相关知识,了解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各种气象灾害对人们健康和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让幼儿纷纷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护林、节水等活动中。

3、50组开展“与生命共存”为主题的书画比赛。内容可以是节约用水、保护地球、关注气候、节能减排等等。

4、在幼儿园开展“节水我有妙招”大行动。让每个幼儿从我做起,节水进家庭、节水进社区,努力保护全人类的水资源。

四、各节日活动实施

(一)“我和绿色有个约会”——世界森林日系列活动:

1、让幼儿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美丽的森林,并知道没有森林的家园变得不再美丽。

2、森林故事:以纪录片形式真实而完整地回顾森林的历史,引起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树的故事,以欣赏、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树木真好!

3、教师讲解森林与人类、动物的关系,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大树妈妈。

4、植物角:小小盆栽让孩子感悟生命最初的感动,在城市中让体验一片绿意。

5、变废为宝:纸盒、纸张循环利用,亲眼见证废旧包装盒如何转变为环保时尚手提袋;感受废旧纸张变纸屑,亲手体验纸张的制作过程。

6、环保小卫士:幼儿担当环保宣传员,向家长们宣传环保的小知识,倡导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为森林贡献一份力量。

(二)“小水滴,大世界”——世界水日活动计划: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地球用水紧缺的现状。让幼儿知道水是一切生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如果地球没有了水,世界将是一片荒凉,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无尽的沙漠,一切生物也将不复存在,生命的迹象将消失。人类也将无法生存,并知道水的作用。

2、组织幼儿学习儿歌《关好水龙头》,观看《美丽的水》宣传片、听《小水滴哭了>》故事等。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及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3、让幼儿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重要性,并向幼儿介绍日常生活中节水的好方法。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各种关于“节约用水”的醒目标志,时刻提醒幼儿要节约用水、科学用水。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更加升华了孩子的节水意识。

(三)“关注气象,关心生活”——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

1、进行气象科普知识课程。教师运用一系列气象视频,把幼儿带进气象科普的广阔天地。通过观看电影《龙卷风》、《后天》等,了解有关海啸、暴雪等“天灾”对人类的危害,丰富幼儿预防灾害的常识,提高了自护自救的能力。

2、开展“天气播报”活动。每天早餐后开展“天气预报”活动,促使幼儿坚持每晚收看有关的气象预报的电视节目,争当“小小气象播报员”。通过观看天气预报、了解气象常识帮助幼儿和家长提高生活质量。

世界森林日篇9

大家好!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一书,受益匪浅!我深刻了解到森林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森林——这个浩瀚的绿色宝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森林,是一个高密度树木的区域,这些植物群落覆盖着地球广大面积,并对二氧化碳下降、动物群落、水文湍流调节和巩固土壤起着重要作用,是构成地球生物圈当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保障。

首先,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生息繁衍。

其次,森林是“地球之肺”。科学研究表明:一棵椴树每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生产100吨氧气,也就是说,假如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向,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

第三,森林也是“天然调节器”和“天然储水池”。森林中树木的光合作用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侵犯,以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有效制止了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最后,森林还是“生命的资源”。森林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食品、药材、香料等各种资料,森林是如此重要,所以在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当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森林与生命”。

但是,森林的生存现状并不乐观。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大量砍伐森林,毁林开荒,劈林放牧,兴建城镇,再加上战争破坏、火灾虫害,世界森林面积缩小的过程大大加快。现在全球只存有40多亿公顷的森林了,而每年大约就有20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

朋友们,请试着想象,如果地球失去了森林,失去了绿色,人类乃至地球上的芸芸众生,面临的是病难、是死亡、是灭绝!这不仅是某一个国家问题,也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保护森林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所以1971年第七届世界森林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森林日,以引起各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是森林资源匮乏、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1979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是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用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出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森林覆盖率大面积提高,土地沙漠化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如今,对于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接近森林几乎是一种奢望!但我们可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城市一草一木,合理规划利用空间,建设绿色家园。

世界森林日篇10

一、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变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面,苏联与在东南欧和亚洲新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另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第二,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旧殖民体系迅速瓦解,一批发展中国家陆续登上世界舞台;第三,布雷顿森林会议后,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关税及贸易总协议(Gatt)等国际经济机构,美国在战后确立了它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苏联也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以协调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原本统一的世界市场被分裂成了两个平行的、相互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是为美国为主导的北美、西欧、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布雷顿森林体制,是以美国巨大的经济优势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为基础的。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欧洲经济的复兴,西欧国家在经济上不再像战后初期那样依赖美国;由于东西方关系有所缓和,西欧在安全上也不再像从前那样依靠美国。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后,其国际经济地位和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被削弱。1973年,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终结。随着美国经济霸权的衰弱,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状况,与此同时,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先后兴起,中国也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并进入经济发展快车道,世界经济体系再一次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和国际货币体系中仍然处于领导地位,美元也依旧是占统治地位的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是美国、日本和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75年开始的G7会议,就是这一形势下的产物。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和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了冷战的结束,也使维持了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顷刻间瓦解。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均明确地转向国际市场,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整个世界再次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联系空前紧密,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崛起,东亚地区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高,1965年,东亚地区只占世界经济的9%,到1995年时,它所占的比重已经跃升至25%,跟美国所占比重一样。90年代的世界经济呈现出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力量相互竞争的局面,随着地区主义和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的加强而有新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南非、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继续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是美、日和欧洲主要发达工业国家和重要的新兴工业国家。1999年成立的二十国集团(G20),就是这一局势的最好体现。

二、世界经济周期的划分

根据波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将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常见的经济周期长短划分主要包括基钦短周期(3-4年)、朱格拉中周期(9-10年)、库兹涅茨中长周期(平均长度约20年)和康氏长周期(50-60年)。这里主要研究10年左右的中周期和50年左右的长周期。本文采用Hp滤波方法将时间序列中的趋势和循环要素进行分解,并对分解后的波动成分进行分析。因为采用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按照一般经验,λ的取值为100。在用Hp滤波方法分离出各国GDp(按ppp计算)时间序列的波动成分后,根据世界经济周期定义,按照峰———峰划分方法,在不同时期选择该时期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依照它们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来划分世界经济周期。按上文所述,将二战后至今分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5-1973年)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73年至今)两个时段,又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大致按冷战前后分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Ⅰ(1973-1991年)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Ⅱ(1991年至今)两个时段。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以美国为主、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辅,来划分世界经济周期;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Ⅰ,以G7为主,参考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来划分世界经济周期;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Ⅱ,以G20(除欧盟)为主,参考其他国家来划分世界经济周期。为了便于进行跨国比较,本文研究采用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GDp时间序列,综合采用了源于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统计》的基于ppp的GDp数据(1945-2000年)和源于世界银行(worldBank,wB)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的基于ppp的GDp数据(1980-2009年)。根据世界经济周期定义,就每一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周期形状图而言,会有多数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周期性波峰或谷底重叠在某一年度,同时,其余的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比较重要的市场经济国家会在到达谷底或波峰时领先或滞后,但领先或滞后一般不会超过三年。由此,将二战后世界经济周期划分为1945-1955年、1955-1966年、1966-1973年、1973-1979年、1979-1989年、1989-2000年、2000-2007年共七轮朱格拉中周期和2007年至今的新一轮朱格拉中周期。利用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理论,同时按照康氏的长波理论,沿袭其划分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周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1945-1989年的这一轮长周期和1989年至今正在进行的新一轮长周期。1945-1973年为该轮长波的上升期,1973-1989年为该轮长波的下降期。该轮长波的推动力量为石油、化工、汽车工业的繁荣等。当代世界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出扩张期变得越来越长,衰退期相对越来越短的新趋势。经济周期的转折点常由股票、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危机表现出来。

三、世界经济周期同步性分析

在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实证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相关性检验。本文检验不同时期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GDp波动成分的相关程度,通过分析各国GDp波动成分的相关系数的变化来判断世界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变化。从二战结束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三轮朱格拉中周期。我们剔除非正常状态的第一轮朱格拉中周期,即剔除1945-1955年这轮战后衰退恢复期。从表1可以看出,1955-1973年间,美国与加拿大、英国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大于0.5,说明美国与这两个国家经济波动同步性较好,而与法国、意大利、日本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为正,但数值小于0.3,说明美国与这三个国家经济波动同步性较弱,与法国、意大利GDp波动成分相关性为负数。欧洲四国GDp波动成分中,除德国与意大利之外,其余两两之间相关系数均为正值。法国与德国、法国与英国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大于0.5,且德国与英国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接近0.5,说明法国与德国、英国的经济同步性较好。日本与法国、德国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较高,与意大利、英国、美国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为正,而与加拿大的GDp波动成分负相关,日本与除加拿大外的其他G7国家经济周期趋同。

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Ⅰ,也就是说1973-1989年,G7国家间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均为正数,除加拿大与法国、加拿大与日本、美国与法国、美国与日本之间GDp波动成分的相关系数在0.4到0.5之间以外,其他国家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了0.5,说明在该时期,G7国家经济周期明显趋同。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但随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不断发展,以G7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有了很大提高,这与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形势相一致。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之间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都很高,欧洲四国的经济周期同步性有了明显增强,说明在统一西欧市场和区域分工合作下,欧洲共同体(1945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73年第一次扩大时,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加盟)各国间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趋势不断增强。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Ⅱ,即1991年至今,从表2中可以看出,G7国家GDp波动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说明以G7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周期同步性仍然较好。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印度、巴西三国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均大于0.5,说明这三国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而俄罗斯与中国、巴西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为负,与印度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也仅为0.035,说明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与其他三国经济周期同步性很差。这一结果固然与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经济转型期有关,也与这四国对外贸易结构有关,俄罗斯经济状况的好坏高度依赖国际能源市场。再看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中国与所有G7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均为负值,说明中国经济波动与G7国家背道而驰。俄罗斯与所有G7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均为正值,说明俄罗斯经济波动与G7国家正相关。除俄罗斯与美国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为0.463外,与其他G7国家相关系数均大于0.5,说明俄罗斯与G7国家的经济周期同步性较好。巴西的GDp波动成分与法国、德国负相关,与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英国、美国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大(<0.25)。印度与日本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为0.182,与其他G7国家的GDp波动成分相关系数为负。金砖四国中,除俄罗斯与G7国家经济周期同步性较好外,其他三国与G7国家经济周期同步性都较差,中国与G7国家的经济波动同步性最差,均为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