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25:19

纪昌学射篇1

今天,我读了寓言故事中的<<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纪昌一一照做。等练好了眼力,飞卫才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人。

我读了这篇寓言,明白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此外,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纪昌学射篇2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于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①。二年之后,虽锥未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②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③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如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杆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附膺曰:“汝得之矣。”

[注:①承,接受。牵挺:织布机的机件。全句意为“用两眼直瞪着织布机的牵挺”。②视:看的本领,眼力。③浸:渐渐,副词。]

1.判断加黑字解释的正误,并改正错误。

a.彀弓而兽伏鸟下彀:张满弓弩。()

B.尔先学不瞬瞬:眨眼。()

C.视微如著著:。()

D.南面而望之南面:在南方。()

e.贯虱之心贯:穿过。()

2。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a.视微如著

B.南面而望之

纪昌学射篇3

寓言告之,“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首先,有效的教法来自他对射箭的深刻体会和理解,因此进而成为教射名师。假如有一个相反的飞卫在教射箭,纪昌的学习又如何呢?效果显而易见。这也正是这则寓言给教者的深刻启示。

由此联想到小学语文教学。

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识字教学多年来却是“少、慢、差、费、累”,原因何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广大执教者不具备必要的汉字科学知识应是主要原因。比如,汉字在学习和书写时应如何分析字形?构成现代汉字的是哪三种字符?部首在汉字教学中具有以简驭繁的高效作用,是否清楚“据义归部”与“据形归部”的区别?我们知道“亻、女、木、艹、石、氵、犭”约40个部首的形音义,是否知道“匚、冂、凵、廴、寸、廾、尢、丬、夂、攴、疋、、隹、艮”等百余部首的形音义?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对所教汉字的意思是否都清楚?不具备汉字的有关知识,怎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纪昌学射篇4

甲: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乙:大狼虎庄中心校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欢迎您的收听。我是张玲芳。

甲:我是白云彪。今天我们为大家安排的内容有新闻: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乙: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探月卫星将于明天下午奔月。

甲: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XX年年10月2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l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列席会议。

乙:xx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甲: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探月卫星将于24日奔月。目前卫星已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当天下午6时许升空。记者今天上午获悉,“嫦娥1号”将在10月24日下午6时许发射升空。有关天文空间研究方面的专家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乙:据专家透露,卫星最佳发射时间的确定相当复杂,需对当地雷电、降水和云量等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相关历史资料来判断。

甲:在航天、卫星发射、气象、天文等多个部门反复协商下,最终确定了最佳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左右。

乙:目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用于发射“嫦娥1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已经吊装进3号塔的回转平台,而“嫦娥1号”也已经进入发射区3号发射塔静静矗立,蓝色的回转平台紧紧闭合,呈测试状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测试发射、测量控制等五大系统科技人员,正在争分夺秒,精测细量,为确保“嫦娥1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进行最后的准备,目前准备工作一切顺利。

甲:据了解,为确保“嫦娥1号”顺利升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2号、3号发射塔都进行了数十项技术改造。目前,中心两个塔架均具备发射“嫦娥1号”的能力。有专家评价说,升级后的3号发射塔架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

乙:“嫦娥1号”将从85米高的3号发射塔起飞,奔往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届时世界将再次瞩目中国。

甲:本次播音结束,谢谢您的收听。

乙:同学们老师们,下次播音再会。

纪昌学射篇5

笨问题带来笨回答。一小孩说:放……粉,浇水施肥照顾它。另一小孩说:往苗的根底下放土,把苗垫高。

老师说:班里的花怎样才能让它生长呢?(对,浇水,晒太阳。)

问题是:那个人本是农民,怎么会不知道浇水施肥?可为什么他还要拔苗呢?如果你是农民,你就知道,玉米90天成熟,它绝对缩短不到80天。它得不动声色慢慢地长。那么3天就想看到长高一大截,自然是做梦的节奏了。答案是:第一个小孩和老师,都说了没用的废话,人家懂呢。第二个小孩的话倒是有用,同样是让苗死的笨办法。

《揠苗助长》本是教人道理,老师却又教出一个“揠苗助长”之人。别说教“形式”了,便是“内容”也没有教明白。

寓言是什么?寓言是教人变聪明的故事。聪明和笨,跟脑袋有关。再具体点,跟怎么想问题,即思维的方式有关。“揠苗助长”那个农民,笨就笨在忘却了自然规律而急于求成。学寓言,不是帮助寓言里的笨人想办法,而是看他的做法,想自己的心思,反思他的教训,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寓言背后的语文。教学时,你可以问学生:农民想要什么结果?结果为什么不是预期的那样?引导学生思考他错在哪里。甚至你可以让学生告诉他错在哪里。就是不能教知识,比如,苗要怎样才能长高?而是要教智慧,人要怎么想事情才不会做傻事。知识和智慧,别之霄壤。就像教《坐井^天》,你要让小孩弄懂,青蛙为什么会出那样的笑话。不管用什么方法。可以让青蛙跳出井来,可以让小孩告诉它,还可以讨论。

《纪昌学射》与《扁鹊治病》有什么关系呢?都是寓言嘛!

寓言自己想告诉人们什么呢?一则寓言讲“不管学什么都要扎实基础”;一则寓言讲“讳疾忌医会使小病酿成不治之症”。但是我还从中读出了别的意思。关于良师和学生,良医和患者。

飞卫显然是良师,但纪昌无疑是最理想的学生,听取老师的谆谆教诲,专心致志练眼力,光练习盯目标就用了两年多,更别说练习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了。所以后面拉弓射箭就不在话下了,纪昌学成了!同样的故事还有《学弈》:弈秋当然是良师,但面对那个“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学生,也是无能为力的。就像扁鹊是个良医,良到神医,面对蔡桓公的疑心,虽十天一至,如此三次,不厌其烦,医者仁心爆棚,也只好任蔡桓公死去。好良医难治疑心鬼啊!

纪昌学射篇6

关键词:对话;有效;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因此,有效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前提。

一、开放学生的嘴巴,鼓励学生善于表达

开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轻松学语文、说语文,用语文,鼓励学生善于表达,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转变课型,树立新的学生观。摒弃单纯重视“教”的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转向“学”,使学生通过“学”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创新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悟”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义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学,相信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起来。每次学习新课文之前,都是学生先自读,理解,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语言的灵活性,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敢于说话,敢于表达。

二、强调语言的灵活运用

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背诵铭记后能化为己有,做到灵活运用。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充实语言仓库。朗读更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疑难,在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中创新。如《课标》对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学生说完整话,结合课文美丽的插图,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并把自己观察到的用通顺的句子表达出来。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想象说话,拓展延伸。这些可以贯穿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荷叶圆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用上“有,有,有,还有”说话。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还要注意有顺序地观察,为以后学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如课末,让学生想象小蚂蚁会把荷叶当成什么,你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再模仿课文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小蚂蚁说:“荷叶是我的。”我说:“荷叶是我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积累语言的效果。

另外,我们平时的背诵,古诗文诵读、阅读批注,摘抄剪贴、讲故事,班级日记,漂流阅读等等,均是有效的语文积累的好方法,只要我们根据课堂需要,学生学情,灵活应用,一定能找到高效的积累途径。

三、注重朗读,促进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文质兼美。这样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时不可多得的典范之作。赏读是完成语言积累的一条捷径,所以教学中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通过朗读、诵读、赏读、熟读、甚至背诵,使学生将课文的语言达到内化为个人语言,在读中感悟作品语言内涵,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曾经听教学《纪昌学射》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语文积累可谓亮点。首先在随文识字,解决新词环节处理的干脆利索,既正了字音,又理解了新词“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盯住”,由此,抓住核心词“练眼力”切入课文,为学生的词语积累做好了铺垫。古人云:“读书要知其意,得其趣,传其神。”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品读课文,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品味作者运用的精妙语言,深刻准确感悟文本所传达的最终旨意。教师要先要找出文本中的精彩之处,才能在课堂上有所出彩。如找到适合朗读的优美片段,课堂上才会出现书声琅琅的高潮,发现可以质疑讨论的地方,课堂上才会有议论纷纷的局面。

纪昌学射篇7

在四川省西南攀西大裂谷,有一座青山环绕,冬暖夏凉,惠风和畅的美丽城市。一枚枚运载火箭从这方神奇的土地升腾,象划破苍穹的利剑把一颗颗卫星送向太空。这就是有着二千六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幅员面积,54万人口,海拔1500米,蜚声中外的中国航天城——西昌。

西昌市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区首府。据史载,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她便是祖国西南边陲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朝时,这里叫邛都,公元862年,南诏征服这里后,把它改名为建昌。1728年,清朝雍正年间,因其位于四川西部,朝廷又希望它繁荣昌盛,故改名为西昌,并沿用至今。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在悠悠岁月中,曾演绎过司马相如的开疆拓荒,诸葛亮的猎猎南征,杨升庵的浅吟低唱,马可波罗的异域探奇,"彝海结盟"的千古绝唱。

从名字的演变中,我们知道了西昌悠久的历史。同样从名字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西昌的特点。昆明有春城之称,西昌也有小春城的美誉,这里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昆明。西昌年平均气温摄氏17度,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摄氏10度,而七、八月份的平均温度却不过二十四、五度而已。真可谓:"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除了宜人的气温,西昌明媚的阳光也让人神往不己。西昌的年日照时间可达2400多小时,尤其是冬季,一踏进西昌的土地,阳光、蓝天、白云顿时令人心旷神怡,近年开展的攀西阳光之旅就因此而吸引了大批游人。

说到阳光,免不了要说说月光。西昌有一个至柔、至美的名字:月城。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四川段上,有三大气象景观,清风、雅雨、建昌月。其中建昌月指的就是咱们西昌的月色。昌海拔较高,又没有污染,所以空气的能见度特别高,月色自然是分外皎洁了。

好了,大家知道了西昌"小春城"、"月城"的来历,至于"航天城"就无须多言了。自然是这里有蜚声中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它已成为我国高科技的象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她的开发和发展前景以及整个地区资源开发的带动作用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曾指出:"西昌是国家的门面,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有一句古话: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回仁、智双全者吧,先游山,再玩水,泸山、邛海在等着我们。

现在我们就行驶在通往邛海、泸山景区的路上。邛海、泸山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自古被誉为川南胜境。泸山因其苍翠黛色,并且靠近泸水(金沙江水系的古称),所以取名为泸山泸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身的景区。古人用松、风、水、月四字来概括泸山的风景,如果觉得这四个字太抽象的话,那么下面这幅对联可谓形象而贴切:天上月、水中月、月月齐明;松涛声,海涛声,声声相应。自古名山古刹不分家,有这样的风光,当然少不了道观寺庙。不过泸山不像峨眉皆佛,青城纯道,它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像这样三教和谐共处一山的现象是不多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说法在这里可得改一改了。1985年在泸山修建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更是为这座名山锦上添花。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50年代初,这里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后,凉山社会形态可谓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座博物馆保存了大量关于这方面的实物和资料,为我们认识、了解这一巨大变迁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情况。

进入博物馆前须登上29台阶,它象征着凉山从1956年民主改革到博物馆建成的1985年间29年的奋斗历程。博物馆门前有一座雕塑,名?quot;凉山之鹰",他是彝族历史上的一位英雄——支格阿龙,是一位和后羿一样的英雄。

第一个展厅是序厅,包括凉山的地理概貌、凉山彝族的来源及凉山的历史沿革几个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总面积六万零一百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至2500米,总人口380万,其中彝族160余万,另外还有汉、藏、回、傈傈等十四个民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据记载,凉山彝族的主要来源是70年代以前,由云南昭通一带迁入的"古侯"、"曲涅"两个部族繁衍而来。除此之外,最早有战国时期氐?quot;旄牛种"的南迁,中期有唐朝时南诏的"乌、白二蛮"的北迁,后期有明清时由云贵渡江而来的部族。自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均在凉山设置郡、县,凉山还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展厅介绍的是社会生产力,从这里陈列的大量实物及图片可以看到,凉山彝族地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耕种还属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社会分工还十分模糊,畜牧业和手工业都还未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也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初始阶段。

接下来的展厅介绍的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奴隶制的社会形态在凉山持续了二千多年,森严的等级制便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血缘关系,所有社会成员被分为五个等级,即兹莫、诺合、曲诺、嘎加、嘎西,这些名称都是彝语的音译,都有各自的含义。兹莫,在彝语中是权力的意思,汉语称之为土司,是受朝廷册封的官员。诺合,彝语中是"黑色的群体"的意思,汉语称之为黑彝。这两个等级都是贵族阶层,属于统治阶级。曲诺、即白彝,属于平民。而嘎加和嘎西都属于奴隶阶级,他们毫无人身权利,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象牲畜一样可以被任意买卖。

第四个展厅介绍的是彝族的家文及习惯法。所谓家支就是家族的意思,它是父系血缘集团,有父子联名的谱系。凉山彝族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而黑彝家支就起着政权的作用。习惯法是凉山彝族不成文的法律,它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奴隶制度的依据,包括人身占有与保护财产所有、犯罪、婚姻等方面,而依据习惯法作出的刑罚十分残酷,往往是斩手、断足、挖眼等酷刑。

第五个展厅是关于宗教、婚姻家庭与文学艺术。凉山彝族没有成型的宗教体系,他们的信仰还处于祖先崇拜与万物有灵的阶段,鬼神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从事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职业的人叫毕摩和苏尼,他们各有其职,各司其法。苏尼的主要职责是撵鬼驱邪,而毕摩是诵经安神祭祖,除此之外,毕摩还是彝族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是彝族的民间文化人。所以毕摩的社会地位也比苏尼高。

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有两个准则:等级内婚,家文外婚。即同一等级不同家族的人才有可能通婚。等级内婚是要保护血统的纯洁,维护等级制度;家支外婚是避免近亲结婚。这两点是不能违反的,否则会面临严酷的惩罚,甚至是死刑。

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有创世史诗《勒俄特依》等一批代表作,还有大量反映彝族人民战胜自然、战胜邪恶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作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也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乐器,如口弦、三弦、月琴等。而以漆器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更是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第六个展厅集中展示了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彝族盛大的节日——火把节、彝族新年,有绚丽多彩的服饰,有独具特色的彝族伙食,有独特的婚礼、葬礼。目不暇接的实物、照片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是民居院,这是一所典型的彝族民居,由木结构的板屋和土木结构的碉楼组成,板屋全部采用穿逗结构,集中展示了彝族建筑的精华。

参观完博物馆,再往山上走就是泸山寺庙和道观中规模最大的光福寺。据《四川通志》记载,光福寺始建于唐朝,原名飞梁寺、大福寺,明宪宗成化年间改名为光福寺。光福寺山门匾额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题写。光福寺各殿、阁均依山势分级建造,寺内现保存有植于汉、唐时期的柏树数株。还有着名的地震碑林,一百余通百碑记载了1536年、1732年及1850年西昌三次大地震的详细情况,包括时间、范围、强度及地震的破坏程度,为地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不少名人都曾光临光福寺,明朝时状元杨升魔被贬至云南,途经西昌,借宿于此,时逢火把节,于是留下了这首诗:"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过了光福寺,再往上还有文昌宫、观音阁、玉皇殿等寺观,大家可以一路看去。

下了泸山,就来到邛海。邛海是四川最大的天然湖泊,它的面积为31平方公里,南北长11公里,东西宽5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深处达34米。关于邛海的成因,自然少不了美丽动人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秦朝时样潼县沉陷的故事。至今还有一说,幸运的人就能看到水下古老的城池。其实,邛海处于一个断陷盆地上,由于地壳运动,东部的螺髻山不断上升,而邛海断陷盆地则进一步下降,从而形成邛海。如果把西湖比作雍容华贵的贵妇,那么邛海就像清新质朴的村姑,它的美就在于它的恬静、自然。在不同的季节,湖水会呈现深浅各异,纯净细柔的绿、蓝、青各色,显示出高原湖泊独有的魅力。春夏之际,岸边垂柳依依,蓝天、白云、青山倒映水中,你可以充分体?quot;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秋天,天高气爽,月色溶溶之际,天地浑然一体,天上月、水中月交相晖映,充满诗情画意。而冬天,少了几分煊嚣的邛海,更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邛海还是一个盛产鱼虾的湖泊,每年产量可达150万斤。同时,也是开展水上运动的好地方,这里曾举办过多次国际、国内比赛。

人们常说,最好的总在最后。那最后我们还剩什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在我们就去领略它的风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西昌以北70公里的一个叫沙坝的山谷中。有人会问,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把发射中心选在西昌呢?这得从发射卫星的要求说起。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也就是轨道距地面三万六千公里的卫星,要求纬度低,海拔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节约燃料,简化火箭的设计难度。这里的纬度是北纬28.2度,海拔1500米,符合这一条件。第二,良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晴朗的天气多,第三,较好的交通条件,这两点西昌也符合要求。最后,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当时还处于冷战时期,我国的许多军事、工业的重要项目都分布在三线地区,这里群山环抱的地势也符合当时的战略思想。这样,卫星发射中心就证式落户西昌。从1970年开始建设,我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座包括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等系统在内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能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基地。1984年进行首次发射以来,至今已成功发射了国内外20多颗卫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许多第一:第一次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第一次发射大推力捆绑式火箭等等。我们参观的首先是指挥控制大厅,它是整个发射中心的大脑。这里集中了我国最先进的各种航天测控设备。大厅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正前方一面20余平方米的电视显示屏及各种状态显示屏,它们随时显示着发射场的工作情况、火箭卫星的运行状态及有关参数,专家们就是在这里完成对卫星发射的指挥控制、数据交换与处理等工作,从而运筹帷幄,决胜太空。当年,美国前国防部长温伯格走进这里时,情不自禁的赞叹道:西昌,休斯敦!

走出指控大厅,再往前行六公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由2号工位及3号工位两个发射系统组成的发射场。3号工位于1984年投入使用,1990年发射了第一颗外国卫星——亚星一号。它高达77米,发射塔上有11层可作180度水平旋转的工作平台,3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三号火箭,它可以把1.5吨以下的卫星送人轨道。2号工位建成于1990的年,工期只有14个月,而国外建设同类型的发射工位一般需要2年时间。2号工位由一座高97米,重达似4500吨的活动勤务塔架和高74米,重1040吨的固定脐带塔以及三座高175米的避雷塔组成。火箭、卫星的起竖、对接,最后的检测和燃料的加注都在塔上完成。塔上的各种设施完备,可以对塔内的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进行随意控制。2号工位主要用于发射长征二号捆绑火箭等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它是目前我国发射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发射工位。

纪昌学射篇8

作为首次参加中超的南昌八一,赛季初的三连败给人感觉升班马无非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然而紧随其后的一个两连胜尤其是上轮客场擒下长春亚泰似乎又让人们看到了南昌军骨子里那一脉相承的战斗血性。借着如此强劲的上升势头,南昌人当然想在成千上万的家乡父老面前拿下今非昔比的天津泰达队。反观泰达,经历了赛季初的“合同门”后,仓促起航的他们新赛季四平一负难求一胜的战局更是有失传统强队风范,如今面对在中超初出茅庐的升班马,津门虎同样要力争一胜,结束这一尴尬局面。

作为天津长大的北京人,幼时多年的津门生活履历让我无形中对泰达多了份关注,初次观看天津的比赛却是在这遥远的江南。比赛与国安无关,我便毅然决然选择了客队球迷的看台。好在说上一口流利的天津话对我这半个天津人而言不是什么难事,要知道在这京津思仇难以平复的今天,像我这样无辜球迷的心情都是略显复杂的。其实,既然都是中国球迷,为了中国足球的明天,又何必在乎那么多呢!而赛前热情洋溢的江西九江球迷协会来到天津球迷看台下示意“向天津球迷学习”、“天津加油、南昌加油”,如此和谐的气氛更是让我为之动容!

下午3点40,比赛正式打响。南昌队中稍微熟悉的是“点球门将”程晓鹏以及队长郑科伟;而天津队。队长依旧由王霄担任,佐里奇、张晓彬、王新欣、毛彪、姜晨是我所熟悉的,而让习惯左前卫的吴伟安继续担任左后卫还是凸显了阿里汉“边后卫进攻”的战术体系。虽然作为升班马,但南昌的球市却火爆得惊人,球场两侧几乎座无虚席的场面也让我第一次在气势上体会到了作为客队球迷的压力。在这种气势下,主队一开场便占据了场上的主动,而客队在前几分钟内只有前锋毛彪的一脚垫射,高出横梁。如此被动的局面也让身旁的球迷慨叹:“凶多吉少啊。”话音刚落,泰达队便收获进球。开赛大约10分钟,泰达队开出角球被对方解围。王新欣线附近大力抽射,皮球穿过人群钻入死角,1比o。此时的客队球迷群彻底爆发,身边的阵阵“泰达必胜”的呼喊接踵而至。开场一直处于被动却率先破门,我们也看到了阿里汉久违的挥拳庆祝。然好景不长,泰迭的将士似乎还未从领先的兴奋中缓过神来,八一队便还以颜色。2分钟后,巴西前锋贝托接到传球后在内背身拿球,突然一个漂亮的踩球转身竟晃过三名泰达防守球员,而后推射破门,1比1。八一体育场内顿时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鼓声、叫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而后,主队似乎受到了这一进球的鼓舞,掌控比赛的主动权并一次次向客队半场施压,而王霄、白磊的过早受伤也让泰达不得不在半场结束前就用了两个换人名额。在顶住了主队一波又一波的狂攻后,泰达又一次发难,上半时补时阶段。前锋姜晨在快速反击中形成单刀,面对出击的程晓鹏挑射中的,2比1。天津泰达就此领先结束上半场。

纪昌学射篇9

一个省的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几个大城市的自身发展与驱动作用。江苏2012年的经济总量只略低于广东,2013年超过广东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一说到江苏,我们不得不佩服苏州、无锡、南京的并驾齐驱,尽管目前苏州、无锡还是地级市,但是,他们的经济总量超过西部几个省的总和。

1.主城市群与副城市群并存。面对沿海地区发展城市群经济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中西部要以省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为中心形成城市群,再通过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所谓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与省域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这类城市,与中心城市一样,也可以形成经济圈。

从定义可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与省域中心城市相对应而存在的概念。省域中心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实力强,通常是省会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在一省的城镇体系中仅次于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通过市场的力量对其周边的经济起着组织、协调作用。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是协助省域中心城市,拉动全省经济发展。首先,省域副中心城市与省域中心城市应有较大的空间距离。副中心城市距离中心城市不能太近,否则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实际情况而言,在一省范围内,副中心与中心城市距离一般在300公里左右。湖北的武汉、宜昌、襄阳就正好符合这个条件。其次,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具有较大的城市规模和较大的辐射空间。省域副中心城市肩负着带动全省一部分地区发展的重任,必须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从城市规模上来讲,至少是大城市(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一般应为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100万人以上)。

离省会城市――省域中心城市较远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应该成为相对独立发展的城市群,形成副城市群经济。1961年,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学院主任的地理学家戈特曼(JeanGottmann)所著《城市群:美国城市化的东北部海岸》书中第一次从正面提出了“城市群”概念。这是对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的正式命名。半个世纪以来,人口、资源流动相对均衡、缓慢的城市化逐渐退居二线,而分别集中着全球、国家或地区主要的经济社会资源与精神文化资本的“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以及与之类似的“国家首位城市”与“部级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与“区域性城市群”,已成为影响人类世界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力量与核心机制。一个省分为若干个城市群,也就顺理成章了。

2.城市群与城市带结合。城市群经济的表现以“圈”为主,经济带的表现以“带”为主,即带状经济区。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以地域专门化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地域单元。经济带是带状经济区的简称。经济带更多地表现为城市带,因此,经济带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带状地域经济单元。经济带依托一定的交通运输干线、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并以其为发展轴,以轴上经济发达的一个和几个大城市作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联结带动周围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经济发展,由此形成点状密集、面状辐射、线状延伸的生产、流通一体化的带状经济区域或经济走廊。

在中国,最著名的莫过于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重庆,涉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6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不仅是长江流域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也是全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全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占40%左右。上世纪90年代,随着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建设等重大决策的相继实施,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

各省“圈”“带”结合成为趋势

构建城市群是各地区域规划中的重点内容,各省“圈”“带”结合发展中逐渐成为趋势,在各地都有一些实践。

四川谋划四大城市群。“十一五”以来,四川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和攀西四大城市群为重点,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其中,成都为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落实四川省“多极支撑”战略,将此前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1+7”区域合作,扩容为包括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在内的“8+3”区域合作。成都在区域合作中,很好地发挥了“老大哥”城市海纳百川的风范。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设,无疑为川南、川东北、攀西三大城市群建设提供了范例。

辽宁谋划“一圈两区三带”的物流产业空间布局。物流中心城市包括:沈阳、大连、锦州、营口、丹东。“一圈”指沈阳经济区物流发展圈,形成以沈阳为核心面向装备制造产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以抚顺、辽阳为重点面向石油化工产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以鞍山、本溪为重点面向钢铁产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以沈阳、铁岭为重点面向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物流发展集聚区,成为东北亚物流发展核心区域。“两区”指辽东半岛沿海物流发展区和辽西物流发展区,前者包括大连、营口和丹东,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对外“窗口”和出海通道。后者包括锦州、盘锦、葫芦岛、阜新、朝阳五市,构建东北地区西部物流服务体系。“三带”指沿海物流产业发展带、沈大物流产业发展带和锦阜朝物流产业发展带。沿海带主要是发展临港物流产业集群,沈大带整合各城市物流资源形成跨区域的物流产业集群,锦阜朝带重点发展临港物流产业。

安徽谋划“一圈一带”。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是安徽经济发展中的双核。无论是合肥经济圈还是皖江地区,合肥都应列其中,而她所扮演的角色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得益于巢湖区划调整并入合肥、合淮及合六同城化的推动,合肥经济圈的城际轨道交通、旅游经济圈、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等主题都迸发出强劲的进取势头。

山东建设“一群一圈一带”。“一群”――东部打造“半岛城市群”。其目标是打造现代化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使“半岛城市群”的8个市(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淄博、日照、东营)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半岛城市群在突出青岛龙头地位的同时,加快推进了8市优势互补和错位发展。“一圈”――中部崛起“省会都市圈”。以加快突破济南为着力点,建设成带动辐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的大都市圈,建设和完善一体化交通网络,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放大产业集聚效应,扩大经济总体规模,促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其中将省会济南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高新技术研发扩散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成为中部崛起的强大辐射带动源。“一带”――南部建设“鲁南城市带”。将与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交界的日照、济宁、临沂、枣庄、菏泽等五市建设成“鲁南城市带”,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发挥资源、区位和开发潜力大的优势,加快资源开发、壮大优势产业,使之成为山东重要的能源和煤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

湖北“三圈三带”的逻辑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城市布局和发展的“一特五大”战略:即重点发展武汉这一个特大城市,并将当时的中等城市荆沙(即今荆州)、黄石、襄樊(今襄阳)、宜昌、十堰5市发展为大城市。到2000年底,除十堰外,其他4市都越过了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50万人的大城市“门槛”。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将武汉定位为“省域中心城市”,将襄樊、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围绕“一主两副”建设三个都市连绵区或大都市区。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和宜昌的发展”。湖北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思路和做法,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一些省份也将这一概念应用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中。2005年12月,江西省将九江、赣州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河南洛阳、南阳,安徽芜湖,四川绵阳,山西晋中,湖南岳阳、常德等,甘肃酒泉―嘉峪关,广东湛江―茂名等分别在政府有关文件或规划中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2011年7月,湖北省委九届十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把构建战略支点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推进“四基地一枢纽”建设,大力推动“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两圈一带”是总体战略、核心战略。即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四基地一枢纽”是产业发展战略。即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主两副”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即武汉为湖北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副中心城市。

看到美国“财政悬崖”这个词,笔者不由得想起武汉“一城独大”的经济现象,姑且将其称为“武汉悬崖”。按照2013年年初核算的数字,2012年武汉市的GDp超过8000亿元,宜昌市、襄阳市超过2500亿元,黄冈市、荆州市、孝感市、荆门市、黄石市均超过一千亿元。由此来看,武汉简直是“鹤立鸡群”。要缓和这种状况,笔者建议在不限制武汉快速发展、向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努力的同时,加快宜昌、襄阳的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以武汉、宜昌、襄阳三大城市圈、长江、汉江、清江经济带的“三圈三带”,取代传统的“一主两副”与“两圈一带”的提法。湖北最近几年也有发展“襄十随城市带”、“宜荆(州)荆(门)城市带”的想法,但是,没有实质上的动作。笔者建议,尽快形成“圈”,动作起来。武汉城市圈还是“1+8”,即武汉、孝感、咸宁、鄂州、黄石、黄冈、仙桃、天门、潜江,形成鄂东南城市圈。宜昌城市圈是“1+3”,即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形成鄂西南城市圈。襄阳城市圈也是“1+3”,即襄阳、随州、十堰、神农架,形成鄂西北城市圈。这样的话,整个湖北就被分为三大块,三大城市形成稳定的“金三角”或“鄂三角”。由于武汉城市圈的合作差强人意,使得大家对宜昌、襄阳是否应该形成城市圈产生了质疑。而“三带”在“三圈”中形成极好的链接作用。湖北的长江经济带是把武汉城市圈与宜昌城市圈连接在一起,汉江经济带是把襄阳城市圈与武汉城市圈连接在一起。800里清江(全长423公里)始于恩施的利川市,在宜昌的宜都市进入长江,实际上起到连接武陵山区与江汉平原的作用。

二是政策层面要支持宜昌、襄阳做大做强。确实,宜昌、襄阳与沿海城市相比,规模不算大,但是,在中西部也不是小城市了。2011年,太原市的GDp仅为2080.12亿元,宜昌、襄阳超过2200亿元。因此,笔者建议,在国务院的优惠政策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武汉的同时,湖北省政府的优惠政策应该尽量给宜昌、襄阳两个副中心城市。从目前来看,除了两市的市委书记为省委常委之外,其他并没有什么有效的政策。省政府应该研究国务院给武汉的各项政策,在省里可以做主的范围之内,同样给予宜昌、襄阳。这样,宜昌、襄阳才有可能更快地发展起来。

纪昌学射篇10

国际上关于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内容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宏观层面的国家竞争力、中观层面的城市竞争力、微观层面的企业竞争力,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由于城市在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城市竞争力就成为整个竞争体系的核心所在。所谓城市竞争力,大致可以定义为:一个城市为满足区域、国家或者国际市场的需要生产商品、创造财富和提供服务的能力,以及提高城市居民纯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城市竞争力应综合反映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其对外影响。第二,参与竞争的主体是城市,而不是国家和企业。第三,城市竞争力受经济、社会文化、政策制度等因素综合作用影响。第四,城市竞争力本质上是为城市在其所属的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

2.城市竞争力的特征及测度

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度,必须建立一套严格而科学的指标体系。要建立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就必须对城市竞争力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了解。城市竞争力的特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系统性,城市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强弱取决于各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只强调其中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都会产生盲目性和片面性;二是动态性,由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因素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导致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三是相对性,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强调与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

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主要指标:

综合经济实力。经济实力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不仅反映城市发展的现状水平和所处的阶段,而且也预示着未来城市参与整个区域竞争所具备的能力。具体指标包括人均GDp、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职工年平均工资。

城市资金实力。资金是财富生产和创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资金的投入和积累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推动作用。具体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人均年末城市居民储蓄余额、人均城市政府预算内财政支出。

城市开放程度。开放程度反映一个城市对城市外区域的吸引力和城市的扩张、辐射能力,直接影响城市参与区域竞争的能力。具体指标包括外商实际投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国际旅游收入。

城市人才及科技水平。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基本驱动力和源泉,科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城市是否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性发展,而人才是科技进步的实现力量。具体指标包括万人科技人员数、万人高校学生数、科技支出占GDp比重、教育支出占GDp比重。

城市管理水平。政府对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反映城市政府重新分配资源的能力。具体指标包括百元销售实现利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最基本的承载体,它直接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参与区域竞争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具体指标包括人均年用电量、人均居住面积、人均铺装道路面积、电话普及率、城区绿化覆盖率。

3.中部地区城市竞争力比较

中共江西省委在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江西应该“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工业现代化”。城市作为国家和区域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竞争的载体,其重要性已越来越显著,城市之间的竞争必然深刻影响到区域与区域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因此,要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提升江西核心城市的竞争能力,从而带动和促进区域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中部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和山西6省。本文从方便研究和对等比较的需要,选择6省的省会城市进行深入分析,采用德尔斐法获取各指标权重,并采用公式“目标值=∑(实测/均值*权重)”来计算各项指标的综合得分(见表)。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南昌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中排名最后,在二级指标中,仅城市经济实力排名第四,城市基础设施排名第五,其余均为第六,特别是城市管理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着南昌的经济发展。因此,从薄弱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南昌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南昌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江西在中部的崛起,已是迫在眉睫。

4.提升南昌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策和建议

南昌作为欠发达地区的省会中心城市,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水平不高,建设资金也相对缺乏,短期内迅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要迅速提高南昌城市综合竞争力,应该着重从转变政府观念、改善投资环境、坚持创新和经营城市的理念出发,营造一个开放的、宽松的、高效的投资环境,通过完善服务,树立城市形象,从而提高城市竞争力。

(1)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增强城市吸引人才和资金的能力

从表中可看出,南昌市的开放程度远低于其他城市,这显示出南昌的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城市基础设施,软环境主要指相关的政策和体制。由于资金的限制,南昌全面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应该采取分步走的办法,目前应着重加强吸引投资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城市路网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等。城市软环境建设对吸引人才和资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南昌市在城市软环境建设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如大量取消行政审批项目。南昌要吸引投资,提升国际化程度,还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观念,深化和完善城市体制改革,解决体制矛盾和人为障碍,降低交易成本;要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自觉从“官本位”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牢固树立政府部门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观念;着力提高社会凝聚力,通过培养集体意识、共同价值观等影响市民的价值取向和对政府决策的信任程度,激发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取得市民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2)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物质资本的影响力逐步下降,无形资本的影响正在上升。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凭借其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经济实力一度超过美国。美国却另辟蹊径,专攻信息产业,结果到了9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超日本。因此,南昌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应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着力提高创新能力。①以人为本,抓好教育,构造学习型大城市,从机制和政策上保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②促使产、学、研的结合,促进经济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③加大对科研和开发的投入,激励企业技术改良和创新。④创新知识经济所有制,承认高新技术和创新成果能分享企业发展的长期利润和资本市场的巨大利益。⑤坚持制度创新,通过革新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制度解放生产力,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①构筑人才高地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来昌工作和投资创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南昌的产业结构层次。②采取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大型企业落户南昌,增强南昌的吸引和辐射功能。③对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同时,培植和壮大有竞争优势的地区特色产业。④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⑤优先扶持和发展通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打造城市品牌,塑造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