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事记叙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22:53

写事记叙文篇1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字要求

1、稳: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1-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写事记叙文篇2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连接全部材料的一条主线。它是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文章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使之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彩线。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了。

一、记叙线索有哪些类型

写记叙文,可以用人物作为记叙的线索,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以“邓稼先”为线索,记叙了“邓稼先”的生平及伟大的贡献,使我们意识到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人物,对祖国、对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有的记叙文也可以用事件作为记叙的线索,如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以“要不要羚羊木雕”为线索,展现了一家三代对物质和友谊的不同看法,引发了我们对这类问题的深深思考。记叙文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记叙的线索,例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回忆了“我”儿时上学的乐趣、同学的友谊,也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记叙文还可以以情感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就有明暗两条线索,一条是爸爸种的夹竹桃花落了,一条是爱花的爸爸去世了;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也是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是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一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两条线索把庞杂的内容有机地连在了一起,突出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采用明、暗两条线索,可以使故事更加曲折,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人物的情感更加复杂。在写作时,明线一般是指呈现于文章情节发展表面的线索,读者往往很容易能从文章中直接找出来;暗线则是隐藏在情节发展内部的线索,常常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才能得出。在写作中巧妙地实现明线和暗线的叠合,不仅可以营造动人的情境,还可以打造精巧的结构,丰富故事的内容。

具体地讲,记叙文线索的类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以人物作为记叙的线索。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

2.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发展顺序为线索来写的,先写爬悬崖的原因,再写爬悬崖的经过,最后写在爸爸的帮助下爬下悬崖。

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如茨威格《伟大的悲剧》,重点记叙了英国人斯科特征服南极那几天发生的事,作者清晰地标注了时间顺序,既把各种复杂的人与事串起来,又为我们阅读提供了方便。

4.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的转换,抒写了作者由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

5.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萧乾的《枣核》,文章以“枣核”为线索,通过友人索要枣核以及蹊跷的用途初步设置悬念,等到友人见到枣核如获至宝来加深悬念,最后友人说枣核是为解乡愁,解开了悬念,作者在文末通过议枣核深化了主旨。全文以“枣核”为线索,充分表现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6.以情感为线索。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就暗含了一条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作者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弃医从文,都是围绕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条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7.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莫怀戚的《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回忆了“我”和家人一次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情景,表现了尊老爱幼的情怀,同时表达了中年人身上的责任。

二、如何设置记叙线索

记叙线索是文章思路的体现,因此,写作时思路一定要清楚,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的,“思想不清楚的人作出来的文章绝不会清楚”。要做到思路清楚,就要在动笔之前想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用什么材料表达,分几个层次表达。思路清楚了,才谈得上设置线索。从理论上说,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设置记叙线索;但是,仍然有一些限制和要求值得注意。

1.线索的安排要根据表达方式来安排

①以叙事为主的。这类记叙文,有叙述事件全过程的,也有写几个侧面的,还有只取一点来写的。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要交代清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线索一般以中心事件、时空转换为线索。

②以记人为主的。这类记叙文,有完整地写人的一生的,也有取几个片断来写的。一般总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以及他的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等描述来展开的。这类文章一般以人物、情感等为线索。

③以状物为主的。这类记叙文,往往先要对事物的特征作一番描摹和介绍,然后转入正题。它不同于说明事物性质、状态的科学作品,并不对事物作全面解说,而是根据作者的目的,就其中的某些特征加以详尽的描述,旨在借物明理,或托物言志。这类文章一般以作者在其中所寄托的思想为线索。

2.线索的安排要考虑到人称

安排线索,要注意文章是运用第几人称来叙述的。所谓人称,指的是叙述者的观察点,以及叙述者与其中的人物或读者之间的一种关系。第一人称是以“我”或“我们”来叙述的,作者介入所叙述的事件中。第一人称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历、所闻。但有不同情况:“我”写我自己、“我”作为一个访问者、“我”是其中不可少的人物。第二人称是以“你”或“你们”来叙述的。第三人称是以“他(或她)”“他(或她)们”来叙述的。第三人称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地反映现实,不受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约束,叙述灵活自由。

记叙文多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为主,严格地讲,没有第二人称的叙述。

3.选择什么类型的线索,常常受到文章叙述方式的影响

记叙中不论是叙事、写人、状物还是写景,都有一定的顺序。安排线索要根据不同的结构顺序进行安排。

如果文章大量使用倒叙、插叙,简单的时间、空间线索就很难使文章内容有序、集中,需要另设事物、事件或其他类型的线索。例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以“花”为线索贯穿全文,甚至借“花”进行时空的转换衔接,避免了多次使用插叙手法可能造成的“乱”和“散”。

①顺叙。顺叙是按事物变化的固有次序和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程序来进行叙述的。有按事件发生过程来安排线索的,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按作者的行踪来安排线索的,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有按人物变化的过程来安排线索的,如《狼》;还有的文章按认识的过程来安排线索,如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等等。顺叙是最基本的顺序,最为常见。采用这种方式写的文章,其叙述线索、层次结构同事件发生、发展和终了的过程基本一致。

②倒叙。倒叙是打乱事物的固有顺序,把最后的结局或发生过程中的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再从头顺次叙述的记叙顺序。倒叙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思想,造成强烈悬念,激起读者寻根究底、饶有兴味地读下去。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程序,安排线索时要特别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接处的句段,这是分段和情节逆转的地方,要特别注意。

③插叙。插叙是在叙述进行的过程中,掐断原来的叙述线索,插叙其他事件的记叙顺序。插叙结束后,再恢复原来的叙述,它相当于主干的旁枝。例如《羚羊木雕》,其中写到与万芳交换礼物时就有插叙。插叙的作用,除了补充、丰富原有的叙述外,还起对比或衬托作用,在安排线索时要特别注意,不能乱。

④补叙。这是在叙述的过程中,对读者感到困惑的一些问题,或对有关的人和事,作必要的解释和交代。补叙是十分简短的,不打断原来的叙事线索,也不扩展原来的情节,只是作一个补充和说明而已。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最后关于二黄毛的交代。

补叙和插叙的区别在于:补叙是带有注解性的,一般较为简短,删掉了也不影响情节的连贯;插叙是情节的扩大和发展,篇幅有长有短,删掉了则会影响结构的完整性,以致在情节上出现破绽。

⑤分叙和合叙。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发生两件或更多的事,涉及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记叙时则花开两朵,话分两头,先叙其一,后叙其二,这就是分叙。分叙完毕,再把两个人、两件事合起来叙述,这就是合叙。例如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先叙杨志之智,再续吴用之智。合叙实际上是两条(或更多)叙述线索合并成一条。安排线索时要分清分叙和合叙,有助于文章记叙的次序和重点,以及文章的细密层次。

⑥环叙和交叙。以一事、一人、一物、一景为叙述的圆心,一环扣一环,围着圆心展开,这叫环叙。两条记叙的线索交替进行,或在一条主线上穿插一条副线,在一条明线上安排一条暗线,两线交杂在一起叙述,叫做交叙。交叙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两条线索穿插叙述。交叙近似一种麻花形结构,能够把复杂的事件或散漫的事件串起来。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把几条线索交叉在一起,组织得有条不紊,缜密、紧凑,不露隙漏。

4.文章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常用的线索类型也有所不同

文章内容多,篇幅长,往往使用情感等不太具体的线索,而且常常设置双线索(明暗、主次)。例如《故乡》的情感线索,从“悲凉”开始,归于迷茫中的希望、希望中的迷茫。在“月下刺猹”和“厚障壁”处达到两个性质、方向不同的情感高潮。文章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情节跌宕多姿,却又有起伏错落之美。

写事记叙文篇3

论文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这五项基本的语言技能,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也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要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必须从听说入手,并通过朗诵、阅读、翻译等途径,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技能,因此,本文主要以一次记叙文写作训练为例,谈谈如何进行英语作文课的讲解及指导的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Best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enemy—enemies,behave,honest,iagreedwith…;willyoupleasenotdosth.?/willyoupleasedo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Best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介绍一下你选择朋友的标准,并描述你一位最好的朋友,运用你学过的一些形容词的比较级,60词左右。

接着让同学纷纷进行发言,先作口头语言的交流练习,有同学开始发言:iliketohavefriendswhoaredifferentfromme,becausewecanlearnfromeachother.又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LiHai.Heistallerthani,andiamheavierthanhe.还有同学接着说:mybestfriendismoreoutgoingthani.webothlikesportsandwelikeplayingbasketball,soweoftenplaybasketballafterschool.

经过这样的口头练习,学生就能掌握作文的基本脉络及内容,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则会下笔如有神了。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听与读的技能属于语言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语言的接受技能,而说与写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过程,是语言的生成技能。非常明显,语言的输出是建立在输入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只有达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才能有效地围绕所理解和吸收的口头及书面信息开展说和写,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运用水平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建立在听与读的基础上写作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赵永青从语篇思维模式看英文写作教学,《现代外语》2005.2

写事记叙文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训练 写作方法 

一、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内容分析 

要上好一堂英语写作课,就必须有的放矢地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内容、写作的要求,因此,对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分析是势在必行的。记叙文是初中英语写作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主的一类文体形式,一般来说,记叙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写人物为主的,围绕人物来组织材料的文章,这类型文章可以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一件事情或者几件事情;二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记叙文,即围绕事件来组织材料,一般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去写一个人的活动过程或几个人的活动过程;三是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这类型的文章主要以“物”为中心,来记叙一件事情。在英语写作训练中,要写好记叙文,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要写清楚记叙文的“四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2.写作时要明确中心,突出重点。3.记叙文要按照一定的叙述顺序进行,一般可以按照故事或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4.英文的叙事有时态之分,因此,记叙文一般为记叙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通常用一般过去时进行叙述,但是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具体情况而定。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注意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要围绕这个“人”的某一性格特点或者品质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有所突出的进行记叙。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就要注意交待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原因、结果),应该注意描写先后顺序以及记事的相对完整,注意把握好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及结局;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应该注意景物的主要特征,景物描写的层次,以及人与物的情感交融;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通常是借物喻人,主要是通过状物来表达作者的自我感受。 

在写作过程中,对主题要审准,审清,经过细致观察后,按一定顺序和层次进行切题的叙述,大部分叙述文依据某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经过进行叙述。对人、地和物的描写要注意由表及里的描写,如对人物,应客观上描写其外貌,在此基础上,突出其才能、特点、外表及内心是描绘其特长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对事物的描写,可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也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进行。 

二、初中英语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 

以下将以“myBestFriend”为题目,分析如何进行写作指导。 

首先,采用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先复习七年级上册《Goodfriends》一课的重要词汇及短语,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于同学们面前,如:gentleman-gentlemen,enemy—enemies,behave,honest,iagreedwith…;willyoupleasenotdosth.?/willyoupleasedosth.?…(并让学生跟着进行朗读,加深印象。)

然后再引入写作话题,我们已经学习了《Goodfriends》一课,刚才也复习了文章的重点词汇及短语,相信大家对“friends”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那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写作训练,就是围绕着“myBestFriend”为题目,进行的写作训练。请大家先拟好提纲,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好的朋友——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写作的要求为: 

写事记叙文篇5

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求增加人文性,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读过文章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对如何阅读记叙文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整体感知

(一)找准记叙文的六要素

在记叙文中,“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找准它们,有利于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这里应注意的是,并非每篇文章都具备这“六要素”。有些文章会缺少某些要素,但不影响内容的表现,这属于正常现象。

(二)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叙述。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者把后面发生的事提到文章的前面写。插叙是暂时中断叙述,插入有关内容后,再接续原来的线索叙述的一种方式。这里要注意的是,除了能够区分不同的记叙顺序,还要能够体会不同的记叙顺序对文章内容表达所起到的作用。如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对此,教师应该先举各类记叙顺序的实例,最好以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文章为例,让学生分清各类记叙顺序,并逐步学习按照各类记叙顺序写作记叙文。

(三)理出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二、综合分析

(一)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采用综合表达方法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即除了以记叙为主之外,还要运用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要交代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议论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指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弄清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二)分析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过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分析:(1)分析过渡的方法和规律。常见的过渡方法有用词语过渡、用句子过渡、用段过渡;(2)了解过渡的作用。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承上启下,这就离不开恰当的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

2.照应。阅读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做到四看:一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二看开头与结尾照应;三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四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悬念。悬念是写作中为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常用的手法之一。

4.抑扬。巧用扬抑则是使笔底波澜陡起、摇曳生姿的常用手法之一。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可以是贯穿于作品整体的,也可以出现于作品的局部,但作者同样根据目的与手段安排好了轻重、主从、详略,阅读时应注意把握。

5.衬托。衬托是用一些别的人或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某一人或事物的写作手法。

(三)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含义;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四)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写事记叙文篇6

【关键词】如何巧答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题

由于记叙文阅读一直占主导地位,相对而言所占分值也较多。记叙文阅读试题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设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阅读材料来自课外,材料内容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精神。阅读材料更多的选择主要反映亲情、友情的内容,因此能够给予我们人生启迪。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考查角度灵活,题型多样。设计的试题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试题设置难易适中,并进一步强化了联系生活,整体感知,注重理解,关注语言品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心灵对话的意识。同时突出了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强调了情感体验,鼓励创新能力,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的渗透。

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因此难度大,大多数学生此项内容丢分较多。可见记叙文阅读练习在复习备考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中考考生,必须掌握记叙文的相关知识以及记叙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和基本格式。

一、记叙文的分类

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记叙文既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的记叙性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二、记叙文的知识点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4、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⑴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⑵描写:①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②环境描写。其作用有、烘托气氛b、烘托任务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⑶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⑷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5、划分记叙文的段落的方法。⑴按时间的顺序划分;⑵按地点的变换划分;⑶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⑷按任务活动的场面划分;⑸按材料的性质划分;⑹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6、提炼文章中心的方法。⑴通读全文,把握要点;⑵分析题目;⑶分析开头、结尾;⑷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⑸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归纳中心的小技巧:①写人: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③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7、记叙文结尾的作用。⑴总结上文;⑵深化主题;⑶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写事记叙文篇7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也是英语作文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文体。它一般包括两种:事实记叙文和想象记叙文。事实记叙文是写真实的事情,常用一般过去时;想象记叙文是写虚拟的故事,常用一般现在时。它们的特点都是通过对人物、事件和景物的描写,表现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①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②记叙要清楚明白;③线索要清晰;④要有恰当的叙事角度;⑤选材要详略得当。

具体地说,记叙文写作要把握以下几点:

1.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必须相关连。要有开头(beginning)、中间(middle)和结尾(end)。在必要时加入冲突(conflict),以使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一般说来,写记叙文应把握好六个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怎么样)。初中阶段多为叙事短文,一般应包括where、who、what这三个最基本的东西。

2.写作时观点的掌握非常重要。记叙文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两种人称记述。用第一人称的角度记叙,使人感到亲切,读者很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相信真有其事。这种形式常用在写自传、本人的经历或记叙耳闻目睹的事件;用第三人称的角度记叙,使人感到客观。这种形式常用在对重大事件的客观报道以及记叙他人的经历或事迹。

3.常见的叙述方式有:①顺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时间顺序进行叙述。②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顺序叙述下去。③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插入有关的另一叙述。④夹叙夹议。一方面叙述事情,一方面对这件事情加以分析或评论。

myBoyhood

myboyhoodhasgoneandcannevercomeback.①Yetistillcannotforgetthosehappydaysofboyhood.

myboyhoodwasfilledwithlaughterandjoy.

②myfamilyisnotrich,butasthereisonlyaboyinthefamily,ibecomemyparents'besttreasure.motherisateacherofChinese.Sheismyfirstteacher,too.moth-erknowsalotofinterestingstories.③iwellrememberioftenaskedmothertotellmestories.Sittingbyheraftersupper,ilistenedtoherwithfascination.Howilikedthosetalestoldbymother!theyalwaysbroughtmetoadifferentworld.

whenifellsickandhadtobeinbed,myparentswerethenthemostunhappyintheworld.theytookgoodcareofme,anddidallkindsofthingstomakemehappy.motherdidn'tleavemeuntiligotwellagain.

④ialsorememberonceFatherbroughtmealittlecat.inamedhermimi.Shewasyellowincolour.imadeacomfortablebedforher.itwasasmallbasketfullofcotton.mimilikeditverymuchandsleptinitquietly.

mimilovedtoruninthegardenandplaywithaball.iwasgladthatihadafriendtoplaywitheveryday.

thethoughtofmyboyhoodislikeadream.

译文

我的少年时代

我的少年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些幸福的时光。

我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笑声和欢乐。

我的家庭不富裕,我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于是就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母亲是汉语老师,她也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知道许多有趣的故事。我记得:我总喜欢让母亲给我讲故事。吃罢晚饭,我总是坐在她的身边,入迷地听着。我是多么喜欢那些故事啊!这些故事总是把我带到某种异乎寻常的世界。

当我有病,不得不躺在床上时,父母就很痛苦。为了能使我康复,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使我快乐。母亲一刻也不离开我,直到我恢复健康。

曾记得父亲给我带回一只小猫,它长着黄色的毛,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我用装满棉花的篮子给它做了个舒适的床。“”非常喜欢它并且在里面静静地睡觉。

“”爱在花园里跑,爱耍球。我很高兴能有它这样一个朋友每天陪我玩。

我的少年时代像一个美丽的梦。

佳作点评

选取少年时代几件平凡的琐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事虽小,但小中见真情。结构上前后照应。文章写的有条理,层次分明,语句写得简洁而达意。文章中使用得最佳的词语和句型有:firstteacher,alotof,listento,/toldby…,haveto,takegoodcareof,make…happy,belike等。此外,还恰当地使用了宾语从句(that),时间状语从句(until)等。这些均值得读者学习。

现在谈谈标数码的几个句子:

写事记叙文篇8

关键词: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叙事记叙文写事

文学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表意媒介,虽然借助的媒体不同,但任何艺术作品都有其相通之处,二者“都能自由地表现人的活动和所经历的环境,都有充分的自由真实地记录事件在时间、空间中发展的自然进程”。

电影天生就是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或者说电影就是因叙事而存在的。电影依靠一个个镜头的组接来叙事,也可以说是靠运动着的造型(影像和声音)和话语(有声语言和字幕)的有机构成来叙事。电影叙事和文学叙事虽属于两种不同方式的叙述方式,但在叙事人称视点的选择、叙事时间的安排和叙事结构的编制叙事表现方式等方面,电影叙事充分吸取了文学叙事的成功经验。反过来说,我们也可以借助电影这种既常见又被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帮助我们提高记叙文的叙事写作能力。时至今日,记叙文写作能力尤其是写事能力成了学生写作的一大缺陷。很多学生往往写不具体一个故事,更谈不上生动感人。所以,我们要训练学生学会“看电影”,激活大脑中的表象,形成丰富鲜明的画面,把事情想具体、写生动。假如能从电影叙事中有意识地获取写作的技巧,那么这将是一笔丰富的写作积累,对记叙文写事能力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拟从《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电影出发,探讨如何从中学习和借鉴写事技巧的问题。

之所以选择这部电影,是因为这部电影获得第5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和第20届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张艺谋曾说这是他倾注感情最多的一部,也是他最珍爱的一部,也就是说这是一部讲故事讲成功了的影片。同时这部电影所选择的故事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平凡的父亲和母亲之间非常纯粹的温暖人心的爱情。这种感情较之其他更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它表现形式更丰富,张力更大,空间更大。

那么这部电影中张艺谋“说”故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他借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来表现这个唯美动人的故事?它对记叙文的写作有哪些启发?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景物画面的渲染

的确,在这部影片中景物、画面的渲染为这个唯美的故事增色不少。在影片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画面色彩的使用、动静的搭配、造型画面的构造,技艺是相当高超的。俄罗斯画家列宾说过,色彩即感情,不同色彩能引起人不同的情感反应,产生相应的情绪效果。色彩有穿越人的眼睛,直至渗透人内心深处的力量。影片将过去部分拍成彩色而现实部分拍成黑白。这样虽然有悖习惯思维,但更能反映导演对人物心理的把握。青春、爱情应该是五彩缤纷的,隽永的回忆即使成为过去,也永不褪色。而父亲的去世,显然带走了一生挚爱的母亲心中的色彩,只留下了单色的冰冷世界。影片主题部分是过去时空,色彩饱满、明朗、澄澈、如诗如画。金黄色绿黄色的树叶树林漫山遍野,无穷无尽,枯黄的柔软的草地绵延向远方,还有明亮的太阳,白色的树干、栅栏、雪地、深黄色的亭子,加上母亲红扑扑的美丽的脸、红色的棉袄、红色的围巾、红色的发卡……缤纷而清朗,丰盈而不染纤尘。在这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男女主人翁的爱情自然应该冰清玉洁,而观众也从中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

正是有了这些画面,电影更好看了,它成为故事发生的客观环境,与故事中的人物相辉映,有力地烘托了这个如诗如画一般美好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唯美的画面会产生这样唯美的故事。影片除了景物画面外,还有人物、场面画面,比如手扶门框的母亲、栅栏外听先生上课的村民和母亲,小学门口坚硬的石头堆中独坐的年迈悲痛的母亲的背影,这些人物活动的画面经过精心的设计更能充分体现创作者的意图,增强作品的画面感。那么在文学作品特别是记叙文写作时是不是也能使用这样的创作手法呢?

记叙文需要典型环境的选择,这个环境可以是田野村庄、山川河流,也可以是街头巷尾、工厂车间……我们可以通过描写它来衬托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故事的主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景都能入文,它可以是我们根据故事主题所选择的真实的人物活动的背景,也可以是我们为了配合文章故事表达、人物塑造需要的“人工刻意制造”的背景。我们在写作中可以根据故事表现的情感、主题利用蒙太奇手法做相应的景物描述。

2.细节的雕琢

前井打水、故意“巧遇”……这些细节在影片中非常生动而又真实地表现了“爱意萌动中的女主人翁的心理”,记叙文中的记事不是记流水账(不加分析罗列现象的叙述或记载)。它需要我们“大题小做”,这里的“小”包含我们通常所说的细节描写,正是大师们的精妙的细节描写才使作品的叙事获得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也是他们创作成功的精髓所在。关于细节的问题我们平常已经讲过太多了,这里不再具体展开。

写事记叙文篇9

素描生活就是把从日常生活中摄取并贮存在素材仓库里的那些简单的、粗线条的材料,用工笔素描的方法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这样的写作手法能让读者觉得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发掘了在别人眼里不起眼的东西,从而开启“情为悦己者动”的共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素描生活呢?

一、故事必须完整。记叙文就是讲故事,好的记叙文犹如一部电影,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迭生,引人入胜。故事的情节要靠矛盾的发展推动,因而在记叙故事的发展时要自然、合理和完整。将故事情节完整地描绘出来,才抓住了记叙文的本质。

二、描写必须具体。叙事时要抓住细节描写具体。记叙时要详细地描述事情的主要场景,运用“小镜头”的手法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描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细节要真实,细节是靠作者细心观察获取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第二,细节要典型,要有“代表性”,即写细节时一定要服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三、结构必须巧妙。“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最忌平铺直叙,要使文章构思新颖别致,就要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运用设置悬念法、欲扬先抑法、误会法、巧变顺序法、列小标题法、分镜头法、日记法等手法,将故事情节连缀成篇,使文章尺水兴波。

写事记叙文篇10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选入的文本文质兼美,《新课标》要求语文老师不仅要深入地挖掘理解文本,更要巧妙地运用文本,让学生从中淘金,以读带写,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写中思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

从文本出发,逐级学写记叙文,可谓是“作文快餐”,简单而且实用。在这方面,我做了几点尝试,具体为:

第一阶段,写清楚一件事。

重点是结合文本学习,培养学生完整叙写一件事的能力。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学者余秋雨则认为,质朴叙事是写作的主干,孩子们“应该用干净朴实的语言把心情、事情说明白,形成个人写作的特征。”

将七年级作文教学目标的首要关键词确定为“叙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训练重点,叙事能力又是重中之重。叙事能力的核心表现在如何呈现一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而叙事能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事件发生的这段时间过程中,将人物的动作、所说的话语和事件发生的经过叙述出来,挑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精彩内容,构成故事的情节,呈现整件事情发展的经过。

针对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活动、好表现、富于想象力的心理特点,利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说”,说”为“写”铺设平台,以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接着,顺势让学生写一写。结合《童趣》学习,要求学生课堂上说说“文中孩子可爱之处在哪里?你是否有相似的经历”?“说说你的童年趣事”。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场面十分热烈。“童年趣事”虽然不是新颖的题目,但因为是追忆美好往事,学生自然倍感亲切,因而写得意趣盎然,许多学生把自己童年的乐事、傻事、丑事一股脑儿搬了出来,虽然稚拙,却斑斓成趣,这才叫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综合性学习活动《成长的烦恼》后写作《少年心事》,也可以衍生出相类似一些题目,如《我的快乐时光》、《给爷爷……》,因为触及学生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被唤醒,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他们的写作过程变得愉快而有效,写作的积极性也得以最大化。学生的作文要求尽量写他们熟悉的题材,如关照自我,从“我”字作文入手,也可从身边人和事写起。

解决了无内容可写的问题,接下去要写清框架。我的训练办法是给文本写内容提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变色龙》《羚羊木雕》《社戏》等叙事性较强的课文,比较适合学生概括,或口头概括,或书面概括,依据学生的喜好而定,老师特别要求写清记叙的六要素,突出重点。

经过几次训练,大多数学生都能写清文本的框架,有了这些准备,学生再写作文,写出完整而有重点的一件事,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二阶段,写生动一件事。

重点是结合文本学习,着意培养学生细致生动的叙事能力。

经过第一阶段的作文实践,学生叙写完整一件事的能力基本形成,但是写作中有两个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写作粗略、文字干巴缺少文彩,二是文章平铺直叙,一览无余。

针对问题一,我的措施有常规片断训练和随文练笔两种。学生怕作文,特别怕整篇的作文,我让他们写片断,降低了写作的难度,缓解了学生作文恐惧心理。片断训练循序渐进,“相聚”、“看电视(电影)”、“离别”、“太好吃了”、“课堂上”、“放学”、“精彩瞬间”、“在食堂”、“劳动”、“街景系列”、“在野外”……从家庭写到学校,写到社会;从单个人写到多个人,写到场面,每次训练,特别强调细致生动的要求,而且要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随文练笔”,就是结合文本进行的短平快练笔方式,即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写作元素,把写的训练有机有度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读写相得益彰。这样的练笔就要寻找到适宜的落脚点,可以从文本的重点内容落脚,可以从模仿文本语句落脚,从空白处的补白落脚,从文本引发的联想落脚,从改变叙述角度落脚,找准落脚点,选准能牵动“全身”的那“一发”,以期达成阅读教学中“练笔”的最优化。

针对问题二,我的方法是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学习插叙、悬念等方法。教材《羚羊木雕》、《爸爸的花儿落了》等的插叙运用非常得宜,要让学生通过找插叙的语言标志,明确哪些是插叙的内容,通过运用和不用插叙的比对,明白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的作用,明白插叙中联想式、转述式、直述式这三种类型。悬念在《猫》、《爸爸的花儿落了》都可以找到例证,学生运用插叙悬念方法写作,也就学会了尺水兴波,文章就会曲折多姿,有张有弛了。

第三阶段,写深刻一件事。

着重点是结合文本学习,培养叙议结合的能力。

简单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但也少不了精当的议论和饱满的抒情。议论抒情可以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认识与感悟,在凸显文章中心,体现作者的审美取向,甚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与记叙要三位一体,水融,做到情缘事而发,议由感而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理、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收到文字含情,即事见理的效果。

我在教学实践中,分两步走。首先,找到范例。文本《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春酒》结尾处三言两语的抒情议论彰显主旨,抒发感情,可以借鉴。其次,给课文或学生自己的习作加议论抒情,有的是散见于文本中间的,有的是在文本结尾的,要求抒情议论尽量精要,紧贴文本,特别强调要得宜,否则就会有蛇足之嫌。

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叔叔于勒》结尾后这样加:“我站在孤零零的船尾,眼望着无际的大海,心里一直在念叨:叔叔,我的亲叔叔,如果你知道你的亲人正在想方设法躲避你,你会作何感想?……可是,我是多么希望能够将叔叔你带回我的家,告诉你从此不必再流浪,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啊!”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记叙文写得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