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项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25:05

体育运动项目篇1

关键词: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成因;改进策略

0引言

边缘化理论也叫做边际理论,兴起于生态学领域,并逐渐拓展到社会经济学、城市学、文化学等诸多领域当中。社会学领域将边缘化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认为边缘化是一种非主流,以及被主流社会或人群所排斥、不能容纳的社会现象。体育是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边缘化理论在体育领域问题分析中的运用并非是盲目嫁接,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范畴的边缘化在体育领域的客观反映。因此,文章应用边缘化理论分析了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的成因,并提出了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问题的改进策略,以期为体育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边缘化运动项目的成因

(1)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是体育现代化的产物

社会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体育发展的现代化方向,而用金牌来彰显我国的地位,进而在竞技体育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使很多群众性的体育项目无形之中处于边缘化状态。这种思想上的不平衡性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开始不能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加之于自身运动体系缺陷,在与成熟的运动项目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加剧了其边缘化。

(2)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是社会参与分层的产物

社会分层对人们的社会表现存在着直接影响,它是指根据人在社会中的不同财富、声望及权利地位等进行划分的,将不同的人分成等级、层次存在差异性的过程。因为这种社会分层表现出的不同个体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的人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也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层次,并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参与群体类型形成重要影响。边缘化理论在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分析与应用中以社会参与不足为主要特征,而在体育运动项目发展中,正是由于这种不同的社会分层导致了体育活动参与不足的现象。

2边缘化运动项目的改进策略

边缘化运动项目的改进,实际上就是实现部分运动项目从边缘化向主流趋势逐渐转变的过程。也就是说,帮助部分体育运动项目逐渐摆脱其边缘化地位,让其能够参与体育项目竞争,成为主流运动形式,并以此得到社会的重视与支持。

(1)基于项目特色的自我改革策略

实际上,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差异,都是其各自特色的表现。不具备自身特色的运动项目必然会表现出较为脆弱的生命力,很容易被相近的运动项目所替代。未能帮助部分体育运动项目走出边缘化窘境,成为成熟的主流运动形式,并重新得到社会的重视与认可,就需要深入挖掘这些边缘化运动项目的本身特色,实现这些项目的改革。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不能一味的迎合西方思想来使其融入所谓的体育运动发展主流,我国本土体育运动项目,一定要谨守文化底线,而应该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运动项目的创新,实现自我改革。

(2)符合时代潮流的项目认同

我们目前所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符合时代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而与其不相一致的体育运动项目必将遭到冷落。从历史发展的层次来分析,西方文化向东方的传输,并对东方思想的影响是文化正常发展生态的一种暂时性的文化生态平衡。比如柔力球运动就是融合了东方传统思想与西方体育现代文化特质的一种运动项目。如果能够顺应这种文化潮流并得到社会更广泛的支持,就能够真正改变其边缘化状态,真正成为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主流,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与重视。

(3)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运动升华

要想使边缘化的体育运动项目真正走出边缘化的困境,其关键性策略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运动项目的不断升华。为此,应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体育运动项目一定要遵循"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展目的,从而更好地保障运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避免出现偏颇。

其次,体育运动项发展一定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比如,目前的柔力球运动就正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其运动体系、组织推广等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实现较高的竞技水平,也不能达到较高的社会普及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只有在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爱能逐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

3结论

总之,体育运动项目边缘化并不违背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社会发展条件下的客观要求。随着体育运动的增多与不断创新,人们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大,某些体育运动因自身的不完善开始遭到社会大众的冷落,逐渐走向边缘化的窘境。而这些边缘化运动项目不能盲目的改变自身发展规律,也不能停滞不前,要在认清社会主流需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突出项目特色,实现项目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锋,羌霞.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与"边缘化"大学生相关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7).

体育运动项目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创编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094-05

ontheDesignandpracticeof“Sunnysports"physcicalCreativeproject

――exemplifiedbytheHubeiUniversities

YanGHan1,HUKai1,YanGYue2,JinLian-kun1,LUJie1

(1.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HubeiChina;

2.Sports,Healthandartsoffice,HubeiprovincialDepartmentofeducation,wuhan430074,HubeiChina)

abstract:“SunnySports”,aregularHubeiuniversitycreativeproject,hasbeenincludedinuniversityphysicalteachingandcompeting.itcanbetakenasonefruitforHubeiprovince’simplementingcentralgovernment’sspiritstostrengthenteenagers’health.meanwhile,itsufficientlyembodiesthepositiveeffectsofindepthprobingintouniversitystudents’participationin“SunnySports”.thethesisstartsfromitsimplicationandnature,presentsacomprehensiveanalysisofitsguidinglines,preliminaryprinciples,methodologies,andsignificanceofcarryingoutphysicalcreativeproject.Finally,thethesisdemonstratesasummaryforuniversitystudents’physicalcreativeteachingandcompetingoperatingmodelandimplementingsituation.

Keywords:universityphysical;SunnySports;physicalcreativeproject;designandpractice

投稿日期:2010-12-23

基金项目: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项目编号:2008140)。

作者简介:杨汉,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与社会体育学。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发【2007】7号文件)指出:“我国体质健康监测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要求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

中发【2007】7号文件下发以来,湖北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方面也作了大量工作,积极教育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有些高校甚至从管理的角度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作出规定,但就目前情况看,普通大学生的响应度并不高。创编符合大学生年龄阶段特点,迎合其喜好,能体现身体锻炼功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能体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的新项目,拓展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发展之路,推进湖北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是本项实践研究的目标。

1研究方法与程序

1.1文献资料法查阅与体育创编相关文献资料。

1.2调查访问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所高校,发放学生问卷600份,教师问卷40份,回收学生有效问卷546份,教师有效问卷40份。对学生参与创编项目的情况及学校开展情况及项目锻炼效果进行调查。

1.3归纳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获取的资料、反馈信息、进行归纳分析。

1.4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16.0软件对高校体育创编项目的应用情况和高校学生参与体育创编项目感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1.5实践研究本研究历时2a,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

1.5.1课题申报与项目开发实施构想1)2007年,依据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申报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获得批准。

2)2008年,提出举办创编项目运动会的构想,得到省教育厅体卫艺处领导和湖北省高校体协的大力支持。

1.5.2实践与总结1)创编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创编项目20余项。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10个体育选项教学班进行课程改革和创编项目教学实践。

2)在实践基础上,于2008年秋,组织专家对各创编项目方法、场地器材、规则等进行研讨和修改确定。

3)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汉大学等再次组织学生对创编项目进行逐一实践论证,调查学生对项目的态度。

1.5.3推广实施1)2009年初,由湖北省高校体协组织举办了“湖北省大学生创编项目培训班”,共有48所高校的教师参加培训。2009年6月,举办了湖北高校首届“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运动会。

2)通过运动会对项目进行进一步的总结,于2010年9月,举办了第二次创编项目培训班,2010年12月,举办了第二届“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运动会,进一步推进创编项目在高校的普及与开展。

3)鉴于该项目的开展效果,湖北省教育厅与湖北省高校体协研究决定,将此项目纳入高校竞赛工作计划,每年定期举行全省竞赛。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及其实施意义

2.1.1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体育创编:为了实现某一目标,完成某一计划或达到某一目的,以体育活动为基础,以体育项目的运动形式、运动技术等为基本素材,遵照既定的目标和参与人群特点来组织其它素材,并遵照体育运动规律,对素材重新进行设计、规划、排列,而建立一项具有新意体育项目的过程。体育创编是体育运动项目上的一种创新。

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是以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为指导,通过创编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群体,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主要以跑、跳、投、穿、跨、举、爬、背、顶、托、踢、传、运等运动形式,辅以简单的体育器材,对项目进行情境化、智力化组合,形成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与参与积极性,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体育项目群。

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由发展身体各部位素质的一系列单个项目组成,通过创编项目的教学与竞赛,增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平衡等身体素质,发展智力、培养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陶冶情操,促进普通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1.2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实施的意义1)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辟新途经,有效缓解场地器材相对紧张状态。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后,学生的人均活动面积减少,各高校运动场地、器材等体育设施相对紧缺。据调查有50%以上的学生放弃课外体育活动是因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少。体育创编项目有较大灵活性,为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辟新途经。

2)实现中小学,大学,与进入社会后职工群众体育竞赛的顺利衔接。体育创编项目作为一种特殊体育运动,其教育、健身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可,她已进入我国基础教育和社会体育的不同阶层,如在中小学有“体育游戏创编”,在社会职工中有“大众体育创编”运动会等。高校设置该创编项目,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顺利参与企业职工类的大众体育创编项目的活动和竞赛打下基础。

3)作为体育教学内容,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高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创编具有竞争性,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项目,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锻炼积极性;集体项目是团队精神培养的较好方式,创编智力与体力相结合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把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素材揉入创编项目中,能使学生思想境界在运动中得到升华;创编项目的内容形式、规则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遵守纪律、拼搏奋进等优良品德,这些能力都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所希望实现的目标。

4)省级体育创编项目竞赛,构建了普通大学生以身体健康为宗旨的交流平台。湖北省把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创编项目设置为单独体育竞赛,具有指挥棒的作用,为普通大学生建立了促进身体健康为宗旨的交流平台,能有效提高普通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各高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5)在高校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创编适合大学生兴趣爱好、身心特点的体育项目,有利于推进创编项目科学、规范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和高校体育教育中发挥其独特作用。

2.2项目创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

2.2.1高校设置创编项目的指导思想1)贯彻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平衡、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为目标,以身体各部位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宗旨进行项目组合创编。

2)项目开展形式要符合大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习惯。

3)所创编的项目符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竞赛实际,场地器材简单,便于普及。

4)使其成为实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制定的课程目标有效手段。

5)体现中发【2007】7号)文件提出的“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要求,体现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内涵。

2.2.2项目创编的原则方法1)在运动组合形式上以跑、跳、投、跨、穿、举、爬、顶、托、踢、传、运等为基本运动形式,结合球类、技巧等其它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进行项目创编。以不同运动元素结合,发展不同部位身体素质。

跑主要以障碍跑(跨、穿障碍、走平衡木)、负重跑(背同伴或持重物)、接力跑(运球、托球、踢球、转球结合)、跑与跳组合等;跳主要以跳绳、双足跳、单足跳、跳举组合等;投主要以背向投、投准等;爬主要以仿生、队员身上爬;顶主要以与队员配合头部、胸部、背部顶球等。

2)运动负荷量的控制:通过实践研究,不同的创编项目在负重、竞赛距离、运动时间上给予限定,制定统一标准,有利于规范项目发展。

重量限定:负重跑重量设定5~20kg范围,男女有别,男生最高20kg,女生最高10kg;实心球后抛,男生2kg,女生最高1kg;哑铃平举,男生5kg,女生3kg等。

高低度限定:高低度限定:障碍跑栏架高度,不低于76cm,最高120cm。

竞赛距离、运动时间限定:以时间评定成绩,多在50~100m;以计数方式评定成绩的项目,时间限定在30s至1min。

2.3创编项目的内容及实施效果

2.3.1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主要内容及特点目前,湖北省培训推广的体育创编项目,根据运动形式主要有单人项目、双人项目和多人项目,具体项目见图1。

湖北省普通高校设置的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主要有如下特点:

1)由多个不同性质的单项组成,具有竞争性。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为目标,以跑、跳、投、跨、穿、爬等基本运动元素,结合球类、技巧类项目基本技术进行的项目组合,形成不同运动形式的单个项目,能以定量评价的方式分出胜负。

2)每个创编单项内含几种运动形式,发展不同部位身体素质。项目组合时,考虑到发展身体各部位的素质,多以两项或以上的不同运动元素组成一个项目,有上、下肢组合,跑与跳组合,跑与技巧组合等,兼顾身体各部位,因此,测速和计数等评定成绩的方法在某项创编项目中同时出现。

3)形式上,以男女混合的双人项目、集体项目为主,淡化个人素质。即使是个人技能的项目,也由几名队员总成绩来评定成绩,强调集体锻炼,体现团结协作,以利于促进学生课外集体从事体育锻炼,增强集体荣誉感。

4)把创新能力融入创编项目,体现智力与体力相结合。一部分创编项目,注重结果,把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研究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创编项目的技术要求不高,但强调配合的熟练程度和技巧性。

6)大学生体育创编项目与体育游戏的根本区别在于:大学生创编项目有明确的促进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具有较强竞争性特征。

7)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创编项目竞赛与体育趣味项目的区别在于: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的创编目的明确:以提高普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以身体各部位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既可以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又可以可以作为专门的竞赛项目。在运动形式上强调集体配合,技术技能上强调技巧和熟练,具有时代特征。趣味体育项目则主要强调项目的趣味性。

2.3.2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实施情况湖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从项目策划开始得到省教育厅及湖北省高校体协的支持,从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战略高度出发,发挥管理职能,积极推进体育创编项目在高校的推广,组织专人负责新项目创编、培训推广工作。通过两年的推广实践,湖北省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已初步形成项目创编、教学与竞赛三个环节相互促进和相互推动的良性运行模式(图2)。

2010年底,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所院校调查创编项目的开展情况,结果见表1。

表1创编项目在高校教学、竞赛中的开展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在竞赛方面,20所高校中,已有19所高校把项目纳入学校的体育竞赛,占调查总数的95%,其中有17所学校是把它作为学校运动会的一部分,有2所学校举办专门创编运动会。

在教学方面,20所高校中,有17所高校把项目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占调查总数的85%,其中有13所学校作为体育课内素质练习手段或作为体育课的延伸纳入课外体育活动;有3所学校作为公共体育课的作用内容;有3所体育院校是作为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的延伸内容安排专门课时进行教学。

从调查情况看,湖北省高校把“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运动会确定为常设体育竞赛项目对创编项目的推广普及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学校通过把创编项目进行教学和举办院系级运动会,设立了院系到学校不同的竞赛层次,使广大普通大学生参与其中,成为促进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途径之一。

2.3.3高校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实施效果2010年底,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所高校,发放学生问卷600份,教师问卷40份,对创编项目受欢迎程度、喜欢的原因、发展身体素质效果、发展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效果等方面的调查。回收学生有效问卷546份,教师有效问卷40份,应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3.3.1项目受欢迎程度与原因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2体育创编项目受欢迎程度调查统计结果(spss16.0)

表2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创编的项目选择“非常受欢迎”和“比较受欢迎”的人数比例占到调查总数的83.7%,仅有0.6%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们所创编的项目被大学生群体接受,满足了大学生的实质需求,也反映了高校开展体育创编项目现实价值。

表3体育创编项目受欢迎的原因调查统计结果

通过对创编项目在学生中受欢迎原因调查(多项选择),表3统计结果显示,有55.37%的学生选择项目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和趣味性,有28.21%的学生选择项目的运动负荷适中;有26.56%的学生选择项目技术易于掌握;有21.43%的学生选择项目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有17.51%的学生选择项目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有14.10%的学生选择男女混合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结合表2“非常受欢迎”和“比较受欢迎”的人数比例占总数的83.7%分析,说明创编项目同时具备了多项能吸引大学生因素,才使得受欢迎程度达到较高水平。

2.3.3.2创编项目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与效果调查结果与分析在对体育创编项目发展身体素质效果、发展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效果等的调查、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如下。

表4创编项目能否发展身体素质统计结果

(教师问卷spss16.0)

对参加创编项目培训的20所高校的40名教师调查(每所高校2位)的统计结果显示(表4),95.0%的教师认为,创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果肯定了编项目在增强学生体能素质方面的价值,说明高校教师对创编项目的期望值较高,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表5统计结果显示,有81.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体育创编项目这种形式开展身体锻炼,能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说明我们创编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发展身体素质的目标,体现了以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为目标进行项目组合创编思想。

表5创编项目能否发展身体素质统计结果

(学生问卷spss16.0)

表6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查统计结果

(学生问卷spss16.0)

表6统计结果显示,有83.1的大学生认为通过体育创编项目的锻炼和参加竞赛,使得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创编项目以男女混合的双人、集体项目为主,强调集体锻炼,体现团结协作,大学生通过创编项目的锻炼,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承受比赛胜负的心理素质以及与不同对象、不同方式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创编项目为大学生搭建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平台。

2.3.3.3创编项目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1)项目受学生欢迎程度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7项目受学生欢迎程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目标之间

相关性分析

*.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5level(2-tailed);**.Correlationissignificantatthe0.01level(2-tailed).以下各表同。

表7结果表明:受欢迎程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目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76,显著性水平为0.019,统计学上表明二者相关,说明创编项目对发展身体素质目标确实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和实效性,受到了教师、学生的一致认可。

2)项目受学生欢迎程度与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与养成锻炼的习惯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8)。

表8学生受欢迎程度与培养体育意识体育锻炼的

习惯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8发现受欢迎程度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14,显著性水平为0.004,在统计学上二者显著性相关,说明创编项目的受欢迎程度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之间存在促进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3)项目受学生欢迎程度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9)。

表9项目受学生欢迎程度与创编项目在发展参与

者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9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34,Sig.(2-tailed)的概率为0,假设性检验成立,在统计学上二者是显著性相关,说明创编项目在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在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顺应大学生个性发展,围绕身体素质,创编以集体、团队、相互配合为主、技术简单、技巧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有利于增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体育运动项目,并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与竞赛,是教育创新与教学改革发展所应尊崇和倡导的。2)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创编项目把人文精神和体育文化注入运动之中,对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搭建普通大学生的体育交流平台,对高校体育教学与竞赛改革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高校体育创编运动会突出健身、体质健康主旋律,强调集体锻炼,体现团结协作,淡化锦标,调动普通大学生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学生通过创编项目的锻炼和竞赛,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承受比赛胜负的心理素质以及与不同对象合作不同方式合作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锻炼。增强集体荣誉感,搭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平台。对学校群众性体育工作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建议1)总结创编项目实践经验,进一步研究体育创编项目的锻炼价值和教育作用,科学创编更多更好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项目,推进体育创编项目在高校发展。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提高认识,发挥体育创编项目作用,科学实施创编项目,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3)创编项目实践经验有待进一步总结,同时,进一步研究体育创编项目的锻炼价值和教育作用,科学创编更多更好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项目,推进体育创编项目在高校发展有待进一步研究。4)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应把体育创编作为一项专业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提高学生项目创编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2,8.

[3]李鸿江,等.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周光辉,张银江.高校体育运动会改革的案例分析[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253期).

[5]樊莲香,张德新,李静波.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J].北京体育学大学学报,2006,29(12):1661-1662,1668.

[6]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体育与科学,2008(5):93-97.

[7]胡晓飞,庄永昌.创编“健身气功准备功”理论、方法与实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1):114-116,120.

[8]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体育运动项目篇3

abstract:tostudyexercisephysiologicalworkloadofmasssport,thepapermeasuresexercisephysiologicalworkloadof23pingpangsporterswiththemethodofliterature,experimentationandstatistics.theresultsindicatethattheaverageofexercisephysiologicalworkloadis7926.06,theaverageofmeanheartrateis129.61eachminute,theaverageoftotalsportstimeis76.46minutes,theaverageofagesis38.3.thestudythinksthattheexercisephysiologicalworkloadinpingpangofmasssportismoderate,pingpangsportersarenumerouslythemiddleandyoungpeople.

关键词:群众体育;乒乓球;运动生理负荷

Keywords:masssport;pingpang;exercisephysiologicalworkload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327-02

0引言

目前评价生理负荷的指标有摄氧量、心率、血乳酸浓度、无氧阈、呼吸频率等,而心率是国内外最常用的一个指标[1-3]。本研究利用心率指标对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的运动生理负荷进行测量,以锻炼时间作为运动生理负荷时间,调查和分析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的运动生理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和负荷积分,提出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的适宜运动生理负荷,为群众体育活动提供科学锻炼指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2010年5月到2010年9月在为期5个月的时间里,对宝鸡文理学院教职工的男子乒乓球爱好者(除体育教师外,每周参加乒乓球活动2次及其以上)参加乒乓球活动的运动生理负荷进行了测量,测量的人数为23人,平均年龄为37.6岁。

1.2研究方法

1.2.1实验测量仪器:心率遥测仪,芬兰polarS710(跑步系列)。

测量方法:将心率遥测仪胸带配戴于胸前心尖搏动处,松紧度适宜。心率遥测仪戴于左腕部,并将心率信号接通,接收机显示正常。测量安静心率、运动前的心率、运动中每5分钟左右的心率、中间休息上下场前后的心率、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测量整个运动过程的心率,即从锻炼者开始打乒乓球到最后下场,包括运动时的心率和间歇时的心率。

1.2.2数理统计测量到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的心率后,以时间为X轴,以心率为Y轴,绘制运动心率变化测量图。计算以前后两次心率为上下底,以时间为高的梯形面积。再将每个面积相加为课的心率总数,心率总数除以运动时间即为平均心率。运动的心率指数为平均心率除以运动前相对安静心率,利用心率指数评定表,分析运动生理负荷是否合理。采用excel2003和SpSS11.0对数据进行处理。

根据学校体育教学的教材[4]对于运动生理负荷的计算,采用相对安静时的心率来计算,即学生走到来到操场后未参加体育活动前的心率,但“相对”安静心率很难有确定,所以,该研究将运动前相对安静的心率替换为安静心率来进行统计分析,这样便于界定和测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一次乒乓球体育活动的运动生理负荷随机抽取了参加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的一次活动,将该次活动绘制心率变化测量图(图1)。

计算每个区域的面积∑xn,每个区域面积是以上一心率为上底,以下一心率为下底,以时间为高的梯形面积。∑x1=(67+96)×2÷2=163,∑x2=(96+108)×3÷2=306,……,∑x23=(137+127)×5÷2=660。

总的生理负荷=区域面积之和∑x=∑x1+∑x2+……+∑x22=12075

静态生理负荷=安静时心率×总运动时间t=67×97=6499

运动生理负荷=总的生理负荷―静态生理负荷=12075-6499=5576

平均心率X:X=区域面积之和∑x/运动总时间t=(∑x1+∑x2+……+∑x23)÷97=12075÷97=124.48

心率指数Y:Y=平均心率X/安静时心率Z=124.48÷67≈1.8579。

对于该锻炼者的心率计算结果表明,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心率为124.48次/min,最高心率可达170次/min。从该调查来看,锻炼者的总运动时间(从到乒乓球场打球,到打乒乓球停止)为97分钟,净运动时间(总运动时间减去间歇时间)为72分钟。

2.2各乒乓球体育活动的运动生理负荷采用上面一次运动生理负荷的计算方法,统计出所测量的23人的运动生理负荷情况(表1)。

一定的运动生理负荷是体育运动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要使健身锻炼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确定有效的运动生理负荷指标。由于群众体育运动运动生理负荷未见前人有研究的数值报道,因此不好直接比较该研究运动生理负荷的大小。但运动生理负荷是由运动生理负荷强度和负荷时间两个因素构成,我们只要比较这两个指标,间接比较群众体育运动乒乓球项目运动生理负荷的大小。

心搏量极限负荷被认为是科学锻炼方法中理想的健身负荷,通常把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定在120~140次/min的心率区间[5-7],在此强度下运动时,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已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对于心脏泵血功能的影响较大。从表1表明,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平均心率的均值为129.61,最小均值为102.8,最大均值为147.6。它的均值在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120~140次/min的心率之间,因此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的运动生理强度适中。从该调查来看,锻炼者的平均总运动时间为76.46,平均净运动时间为59.72,运动生理负荷时间达到健身效果。因此,群众体育活动乒乓球项目的运动生理负荷较为适中,既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维持健康的水平。

2.3群众体育运动乒乓球项目锻炼情况从这次调查来看,经常参加(每周2次及其以上)乒乓球锻炼者的特点是,体育运动史平均时间为6.3年,最大年龄为52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为38.3岁。看来参加乒乓球锻炼者多数为中青年阶段。

3结论与建议

经过对宝鸡文理学院男教师23个乒乓球爱好者的群众体育活动调查来看,运动生理负荷的负荷强度和负荷时间适中,运动生理负荷适当。参加乒乓球锻炼的年龄分布主要在中青年人群。

参考文献:

[1]potteigerJa,evansBw.Usingheartrateandratingofperceivedexertiontomonitorintensityinrunners[J].JournalSportsmedphysFitness,1995,35:181-186.

[2]StrandB,ReederS.pewithaheartbeat-hi-techphysicaleducation[J].Journalofphysicaleducation,Recreation&Dance,1993,64(3):81-84.

[3]孟翔.用心率变化分析体育课的运动负荷[J].山西体育科技,1996(2):32.

[4]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4-143.

[5]姜孟春.运动负荷价值阈与体育教学[J].四川体育科学,1995,2:15-17.

体育运动项目篇4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针对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跳绳比赛的现状,剖析阳光体育运动中跳绳比赛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使跳绳运动更好的服务于阳光体育。

关键词跳绳项目设置阳光体育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扭转青少年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不利局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伴随着国外跳绳运动的兴起,我国自200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一届全国跳绳精英赛和三届全国跳绳公开赛,喜闻乐见的跳绳游戏转变为正规跳绳比赛,与此成为鲜明对比的是,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之下开展的跳绳比赛却迟步不前,尤其在比赛的项目上仍沿用传统的设置方式,多以单一动作结构重复性练习的计数项目为主,未能充分发挥现代跳绳运动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因此研发、制定适合当代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的新型跳绳比赛项目显得尤为迫切。

一、中国跳绳比赛发展趋势

跳绳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自诞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我国早期的跳绳是人们闲暇时玩耍地游戏,伴随着文化体育活动的发展,跳绳以其简便易行的优势成为单位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的主要比赛项目,但是一直以来跳绳比赛项目设置较为单一,观赏性不强,发展比较缓慢。2007年和2009年我国举办了两届全国跳绳比赛,2011年举办第三届全国跳绳公开赛。自此,中国跳绳运动进入了正规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花样赛在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给传统的跳绳注入了无限活力,目前全国各地掀起花样跳绳热潮,地方跳绳协会、俱乐部、花样跳绳特色学校等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花样动作内容更加丰富,各种新的技巧难度动作不断出现。随着跳绳普及率的提高及竞赛规则的完善,跳绳赛事会朝着规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二、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跳绳比赛项目设置的现状

跳绳是上海市青少年冬季锻炼的主要项目之一,尤其是市中心的学校,体育运动的场地空间受限,跳绳的简便易行和安全可靠能够解决很多学校的困惑。迄今为止,上海已举办29届市级学生跳绳比赛,自2007年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开始,跳绳比赛被正式纳入到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之中。

小学组比赛项目包括:单人跳短绳(1分钟单摇跳)、单人跳双飞(1分钟双摇跳)、双人跳短绳(1分钟同单摇同跳)、双人跳双飞(1分钟一带一双摇跳)、集体跳长绳a(3分钟10人“8”字跳)、集体跳长绳B(2分钟10人同步跳)6项。中学组比赛项目包括单人跳短绳(2分钟单摇跳)、单人跳双飞(2分钟双摇跳)、双人跳短绳(2分钟同单摇同跳)、双人跳双飞(2分钟一带一双摇跳)、集体跳长绳a(3分钟10人“8”字跳)、集体跳长绳B(2分钟10人同步跳)6项。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的中小学跳绳比赛项目是以跳绳人数和摇绳次数为分类设置特征,跳绳人数有单人、双人和集体三种,摇绳次数有单摇和双摇两种。项目的评判均采用限时计数方式,具有侧重体能较量的浓重特点,这也是现阶段国内最为普及的跳绳比赛方式,因为数量决定胜负的争优方式不仅客观公平,而且可操作性强。

中学组和小学组的比赛项目设置进行对比分析,两个组别的集体跳长绳项目设置均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单人和双人赛项目,中学组比小学组的比赛时长上均增加一分钟,这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中学生和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和体能差异,遗憾之处在于未能明确项目所突出体能的类型,相对于国际跳绳比赛的项目设置,有一定的随意性。

关于比赛器材,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中小学跳绳比赛为确保比赛公平性,保守式的规定使用长短两种8号棉纱绳,且由大会统一供应,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花样赛项目的设置。

表1显示,单摇跳、双摇跳和3分钟10人“8”字跳三个比赛项目在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跳绳比赛所有组别中均有设置,通过对比发现,单摇跳和双摇跳的比赛时长受年龄和性别双重因素的影响,与国际和国内大型跳绳比赛相比,缺少明确的体能侧重点,所以倍感凌乱。值得一提的是,3分钟10人“8”字跳不仅是阳光体育跳绳比赛项目,还是上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跳绳比赛项目,“8”字跳采用集体参与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比赛氛围,是阳光体育运动中设置最为成功的一个跳绳比赛项目。

三、阳光体育活动跳绳比赛项目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比赛项目缺乏突出侧重点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增强青少年体育的意见》中要求: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制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跳绳比赛现有的项目设置均属体能素质类,时长2分钟的比赛项目居多,这是运动生理学理论中是最为模棱两可的时间,使得体能类型的侧重点不够突出,介于速度与耐力之间。

(二)比赛项目形式和内容单一

目前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跳绳比赛项目全部都是计时计数类项目,动作结构单一,丝毫没有音乐的渲染和场地移动的变化,只是不断的在原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不仅运动员、裁判员感到枯燥乏味,连观众也感觉到没有意思。

(三)比赛项目设置雷同,缺乏特色

如“单人跳短绳”与“双人跳短绳”,“单人跳双飞”与“双人跳双飞”项目,单摇跳绳“一摇一跳绳”及双摇跳绳“一摇两跳绳”的低技巧性和“跳得多者胜出”的计量评判原则,均将此类项目指向体能主导类,动作结构及锻炼效果非常相似,缺乏特色及差异性,有重复设项之嫌。

(四)绳具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上海市阳光体育大联赛跳绳比赛要求不得使用自备器材,必须采用大会统一供应的8号棉纱绳,这种绳具非常粗且重,阻力较大,容易打卷,非常不利于增加速度,更不利于完成花样动作,因其没有绳柄,也非常容易损伤手指。这与《中国跳绳运动竞赛规则》中的“绳体及手柄的长短、粗细、颜色、形状、结构、材料和重量不限,也可使用不带手柄的绳具,比赛用绳不得有安全隐患和影响裁判员判断的饰物”大相径庭。

四、阳光体育运动跳绳比赛项目设置的建议

(一)设项明确,强调科学配制

运动训练学认为:运动素质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单摇跳的低技巧性以及多者胜出的计量评判原则,使得此项目能够侧重突出速度,建议阳光体育跳绳比赛设置与全国赛想结合,设置30秒单摇速度跳。若单摇跳时长为3分钟,则在突出速度的基础上具有耐力的侧重倾向,建议在中学组设置3分钟单摇耐力跳。双摇跳是需要在灵活运用身体力量使人体滞空的前提下进行,倾向于突出力量,建议在中学组设置连续不间断双摇跳。阳光体育的对象是在校学生,所以跳绳比赛的项目设置要根据年龄和身体发育的不通过阶段进行科学配制,具体见附表。

(二)增设花样赛和表演赛

花样赛和表演赛是突出花样难度的多元结构赛事,极具观赏性,若合理设置,会引领跳绳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让运动员不断推陈出新,观众也会沉浸在赏心悦目的花样中。花样赛和表演赛动作结构复杂,能体现跳绳所有元素和技巧,鼓励创新创意,挑战性强,重在技能的掌握和编排的创新。初设花样赛,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其入门,建议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可以从规定动作开始普及,逐渐过度到自由式比赛。

(三)设项精炼,打造特色项目

建议对比赛项目进行优化设置,删减雷同项目,改进不成熟项目,增加特色项目。如可删减“双人跳短绳”和“双人跳双飞”项目,增加交互绳项目。交互绳是跳绳中最神奇的跳绳方法,它花样难度丰富,融合了体操、街舞、健美操等元素,具有非常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是世界跳绳比赛中关注度最高的比赛项目。交互绳的发展空间很大,它可以最简单也可以最难,中小学生一学就会,但成为出色的高手也要付出努力,世界上参与度最高的比赛就是交互绳大赛。

(四)改进绳具

建议计数赛选用直径细且有一定重量的绳子,如tpU塑料绳或钢丝绳;花样赛选用外观炫丽且容易控制的珠节绳。绳具的自由选择也会增加练习者的兴趣和比赛的观赏性,从而提高跳绳的比赛效果和练习兴趣。

参考文献:

[l]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6号.2006.

[2]江波.国外跳绳运动发展动态[Jl.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74-75.

[3]国际跳绳联盟网站[DB/oL].http://irsf.ca/.

[4]世界跳绳联盟比赛规则2010[Z].

[5]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6]田麦久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体育运动项目篇5

关键词:运动项目体育兴趣终身体育

一、前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中普遍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主动的学,重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学院体育健康发展。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贯穿一生自发的体育教育过程。它是人们根据自己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工作岗位、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选择重新学习体育方法,满足个体身心健康和闲暇娱乐的需要。基于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学院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和兴趣。体育意识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活动能力,形成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的习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一生须按照个人意志,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学院体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服务,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正确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观念。

运动项目的选择要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与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系,以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兴趣,丰富学院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讨论与分析

2.1运动项目的选择与体育兴趣能力的关系

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现象与事物认识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表现出具有积极的情绪,可以导致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选择某项体育运动项目,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兴趣使人对该活动的刺激特别敏感,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从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应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确定适合自身体育活动内容,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2.2运动项目选择的因素对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关系

成功是诱发内部动力强烈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应让高职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激发动机,提高兴趣,切忌打击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追求成功是高职学生现实体验和强烈的趋向。在教学中,高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不但能增强高职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激发学习动机,培养高职学生的兴趣。

2.3自主选择、教师参与、激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处在一种“法定”的学习氛围中,会产生一些异常心理现象,性格差异所带来的思想沟通、学习经验和方法交流不畅,以及学习习惯、活动行为失调,会影响体育教育效果,也影响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安排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能力。有以下好处:

一是自择性强。打破“法定”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锻炼,满足高职学生个人心理需要。

二是互补性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志向和性格相近,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在同伴中展示自己的技术动作,使他们的技术动作相互模仿学习,达到相互学习、互相交流的目的。

三是宽容性强。自主选择教材内容,自发组合群体锻炼,能够促使他们之间相互和谐、相互宽容,群体中成员也能够主动善意地进行调和,起到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持整个团队对项目的兴趣爱好。

2.4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学培养,这样导致学生丧失主体地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失去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学生也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也无法提高兴趣,造成学生出现喜爱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传统的体育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对学生的全面体育教育培养,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

2.5影响高职学生运动项目选择倾向的因素

2.5.1兴趣爱好选择的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是不同的,如果对某项目感兴趣,就对这些项目多选择锻炼,学生以娱乐、健身、健美为目的。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中等强度的运动量对健身效果最好,所以教师在对以健身为目的的学生指导时应采用中等强度的运动量进行练习。

2.5.2学习状况选择的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由于学业负担不重,除了上课外,利用课外时间多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在完成学院规定的学分后,应多参加体育活动去适应从学院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2.5.3气质对高职学生运动项目选择倾向的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不同性格的学生所选择的项目是不同的,胆汁质、多血质的学生爱选择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而粘液质的学生爱选择对抗性低的运动项目。

2.5.4教师的因素

体育教师的专长,教师的水平和教学风度等则直接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不同项目的选择态度。

2.6运动项目的选择与终身体育能力的关系

运动项目的选择和终身体育目标达成不是简单的单向联系关系,而是双向甚至多向的关系。所以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与学生个体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

2.6.1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人们坚持终身体育锻炼的第一动因。

在学院上体育课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内在的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成为学院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体育能力的重要目标。

2.6.2学院体育开展的运动项目与高职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学院开展的运动项目应是高职学生喜欢的项目,能激发学生运动需要和兴趣取向。学生对外界事物认知和探索的“求变”特征,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厌倦“封闭性”动作和个体活动形式,球类项目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恰好能满足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特点,所以教师在学院体育教学中应多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运动项目,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融合。

2.6.3教师引导高职学生选择运动项目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体育教师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就应该让体育课成为学生渴望参与的空间,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多增强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教师将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愿的运动习惯,从而使其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三、结论

高职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水平在运动项目的选择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高职学生运动项目的选择对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有较大的影响。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提高教师与学生的相互融洽,让学生的运动项目和学生课外活动内容相互融合,才能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沈砚田.大学体育.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8.

体育运动项目篇6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体育运动项目英语;教学效果

当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各高校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深化了教学的培养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合作性、反思性、参与性为主,促进人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人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方法。同时,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学习分析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走进了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堂教学中。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中的应用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课题通过对中国知网等网络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参考河北省图书馆书籍,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2.2专家访谈法。就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分别对河北体育学院部分任课教师访谈,任课教师选取讲师以上职称。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2.1理论价值

本文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行动导向教学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被高校所认识。虽然部分学者对行动导向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行动导向教学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很少,尤其在体育运动项目英语教学中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高校教师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提出应用意义的文章较少,且多为心得体会,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对行动导向教学在体育运动项目英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2实践价值

当前我国体育院校不断发展,已经逐渐形成规模。教育部、体育局也非常重视体育院校教育的发展,而且把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全面大力支持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课程教学中,提高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多元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3.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分析

3.1教学过程方面

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营造新颖的学习环境,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并自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积极主动。行动导向型教学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教与学双向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形教学过程。

3.2教学本质方面

职业教育教与学的过程与普通教育相比,所学的内容并不是一种连续而平铺直叙的信息流,而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它是以下四个方面模式的组合:功能模式、空间模式、时间模式、逻辑模式。四种模式不同程度上的化合物――智能型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一旦得到传授信息时就能直接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产生共鸣。行动导向型教学抓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所以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3.3教学效果方面

普遍意义上讲,行动导向型教学主要不是传递有待于贮存下来的信息,相反它确是激发利用学习者已有的能力,并确保学习者具备有利于完成目前学习任务以及今后更多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以适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由于使用的学习材料来源于行业、企业具体的职业活动之中,材料本身就蕴含着展开职业活动的职业行为,完成这一职业活动的学习,就要完成这些行为活动过程,就必须凸现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了。

本研究通过设计体育运动项目英语行动导向教学法并分析其教学效果,试图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体育运动项目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解决我院体育运动项目英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戚一岚.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及其应用[J].职业教育研,2011.

[2]张文才,张卫红.“行为引导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调查报告[J].交通职业教育,2006.

体育运动项目篇7

关键词: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竞速项目;成绩分布;特征;民族传统体育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是党的十以来国家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台湾地区的34个代表团的6240名各族运动员齐聚鄂尔多斯,该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相比往届有两点新变化:一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中的集体项目以及表演项目按一定比例允许汉族运动员参赛;二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竞赛项目中新增加了民族健身操。全国民运会是我国少数民族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省市民委工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省市民委十分重视全国民运会竞赛工作。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竞速项目包括龙舟、独竹漂、高脚竞速、板鞋竞速、马术等5个项目,每个小项设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与4个三等奖。本文通过对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竞速项目成绩分布状况展开研究,对成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结果与分析

(一)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竞速项目成绩分布状况

1、龙舟(见表1)

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的民俗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壮、苗、傣、白、土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均有节日赛龙舟的风俗[1]。龙舟在第十届全国民运会设20个小项。从龙舟成绩上来看(表1),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省市,有11个省市代表团排名前8,从而获得龙舟比赛成绩,重庆、广东、贵州分别排在成绩榜前3名,重庆龙舟成绩较上一届民运会有显著进步,成绩遥遥领先其他省市。吉林作为北方省市的代表,在标准龙舟男子800米小项中获得一等奖,从侧面说明龙舟运动适宜在北方省市开展。内蒙古作为东道主参加10个小项的角逐,获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一等奖为0,成绩不够理想。

2、独竹漂

独竹漂是起源于贵州黔北地区的一项民间体育运动,既可进行技艺表演,又可进行竞速比赛,被人们誉为“水上芭蕾”、“一苇渡江”、“中华水上一绝”等[2]。从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独竹漂成绩分布来看(表2),水资源丰富的西南省市项目优势地位明显,广西、贵州、重庆分获前三名。贵州作为独竹漂运动发源地,已不再具有项目成绩的绝对优势。广西已成为独竹漂项目新的领军省市,项目优势较为明显。河北省作为北方省市的代表,已率先开展独竹漂运动,为独竹漂在北方的发展打下一定基础,值得其他北方省市学习与借鉴。

3、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等省,是土家族、苗族人在地面积水的雨季代步、涉水过浅河的工具演化而成[3]。因具有观赏性、娱乐性、竞技性等特点,高脚竞速成为第七届全国民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第十届全国民运会高脚竞速的成绩分布来看(表3),项目普及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共有17个省市获得高脚竞速前8名,但好成绩集中在湖北与湖南。上一届全国民运会高脚竞速成绩,湖北和湖南尚可平分秋色,如今,湖北已成为一枝独秀,且遥遥领先。贵州、云南、广西的高脚竞速成绩处于第二集团,其他省市踊跃参加高脚竞速项目比赛,但成绩不够理想。

3、板鞋竞速(见表4)

板鞋运动起源于广西河池南丹县壮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壮族抗倭英雄瓦氏夫人曾经以板鞋作为“秘密武器”,训练士兵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4]。从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板鞋竞速项目总成绩排行来看(表4),成绩分布在13个省市。重庆、湖南、广东分列前三位,广西作为项目发源地,已失去原有优势地位,被其他省市甩在身后,沦落为弱势地区。湖南在上一届全国民运会板鞋竞速项目上一等奖为0,本届全国民运会获得3个一等奖,成绩提高最为显著。另外,内蒙古作为东道主,与上一届全国民运会相比,板鞋竞速成绩有稳步提高趋势。

5、马术

“马术”也叫做“骑术”,在中国古代又称为“御”,为六艺之一。马术在素有“马背民族”美称的蒙古族中尤为盛行,爱马和善骑是蒙古族的传统,马术在新疆、、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也极为盛行,是我国众多民族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5]。从第十届全国民运会马术成绩分布上看(表5),与其他竞速项目相比,成绩分布最为集中,内蒙古获得8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超过其他三个获奖省市奖项之和。马术是新疆代表团在全国民运会的潜优势项目,参赛项目与人数较多,但成绩一般。马术在开展较为广泛,历届全国民运会该地区的成绩始终不太理想。湖北作为并没有马术传统的地区,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可谓本届民运会比赛的一匹黑马。本届全国民运会湖北代表团马术成绩,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真实实力展现有待下一届全国民运会的检验。

二、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竞速项目成绩分布特征分析

(一)竞速项目南方优势较为明显,项目起源地优势淡化

对第十届全国民运会竞速项目成绩分布分析,龙舟、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独竹漂的好成绩主要分布在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省市,重庆的龙舟与板鞋竞速、湖北的高脚竞速、广西的独竹漂等项目优势较强。马术成绩主要分布在北方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代表团项目优势明显,这与西北地区独特自然环境息息相关。龙舟起源于纪念屈原,全国普及度高,高脚竞速起源于湖南、板鞋竞速起源广西、独竹漂起源贵州,在最初成为正式全国民运会竞赛项目时起源地优势非常明显。以独竹漂为例,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贵州获得4个一等奖,而本届全国民运会已经被广西省赶超,已失去原有的优势地位。其他竞速项目亦是如此,湖南高脚竞速已被湖北赶超,广西板鞋竞速被重庆、湖南彻底超越,成为广西代表团的弱势项目。以上种种迹象充分表明,项目起源地优势明显淡化。

(二)水上竞速项目可以在北方开展,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的项目全国范围内开展广泛

龙舟与独竹漂在河流、湖泊分布范围广的南方地区有着悠久历史,因此,南方地区项目成绩具有绝对优势[6]。随着中华龙舟大赛借助政府、媒体与社会在全国范围内传播与发展,我国的龙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第十届全国民运会吉林代表团在标准龙舟男子800米项目荣获第一名,其他龙舟小项也成绩斐然。另外,内蒙古获得5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河北省也率先在独竹漂展开实践,获得女子直道竞速60米第二名、女子直道竞速100米第七名。北方省市在龙舟与独竹漂项目上取得的成绩必将对其他省市开展水上竞速项目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以上成绩说明水上竞速项目适宜在北方省市广泛开展。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受场地、器材、经费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少,历届全国民运会此类比赛参与省市多,竞争激烈。以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为例,高脚竞速就有17个省市获奖,板鞋竞速有13省市取得前8名。此种成绩分布特点说明,各省市代表团热衷于参加经费投入较少、对训练条件要求不高的项目,因此,各省市政府的支持为高脚竞速与板鞋竞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经费投入与竞速项目成绩成正比

中国各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第十届全国民运会成绩特征充分反映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人口居多的省市,竞速项目的成绩普遍较差。以江西省为例,竞速项目没有获得成绩,主要原因是江西省以汉族聚居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偏少,经济不够发达,项目经费投入相对不足,无论是竞技水平还是普及程度都较为薄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广东,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实力强的大省,少数民族人口偏少,但政府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届全国民运会比赛前都进行精心谋划与组织,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和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性训练。因此,广东在第十届全国民运会龙舟项目中获得4个一等奖、板鞋竞速1个一等奖。江西与广东在竞速项目成绩分布特点充分表明项目发展与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再加之龙舟、独竹漂、马术等项目开展离不开良好的训练设施、庞大的训练经费等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必将会促进竞速项目发展。

(四)马术项目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是少数民族马术形成的物质基础。我国西北地区草原辽阔无垠,开阔平坦,视野宽广,适于奔驰。蒙古高原盛产著名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极强。西北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优质的马匹与独特的地理条件为马术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作为蒙古族、鄂伦春族、达翰尔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工具深受人民喜爱,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在传统节庆日上,会举行丰富多彩以马为主题的民俗活动,以那达慕大会为例,作为居住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人们的盛大集会,举办期间会举办蒙古男儿“三竞技”的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另外,牧民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举行赛马、马球等比赛[7]。全国民运会马术比赛设项大都源于蒙古族的赛马形式与内容,因此,居住在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在马术项目上有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我国南方与大部分北方地区大都不具备开展马术比赛的自然环境与物质条件,主要体现在马术比赛场地器材要求较高、马匹较为昂贵、群众基础较为薄弱。我国大部分省市举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都不设马术比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马术在全国范围的开展。另外,历届全国民运会马术比赛成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区,其他省市难以与之形成抗衡,打击了其他省市开展马术项目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情况说明马术比赛较适合生长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中开展,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娟.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展[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35-54.

[2]陈立勇.独竹漂运动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10):130-133.

[3]蓝照光.广西高脚竞速发展策略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27(3):52-54.

[4]董永利,金晓峰.浙江省第四届与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板鞋竞速比赛成绩比较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3,29(12):119-121.

[5]安辉.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马术的发展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5,37(5):62-63.

[6]柴国荣,王蕾,薛宇.对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成绩特征及发展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43-47.

体育运动项目篇8

一根小小的木棒,衔接的是团结和友爱,一根小小的木棒,传送的是勇气和力气,一根小小的木棒,演绎的是斗争和拼搏加油吧!让这冲动人心的时刻属于高XXXX班的接力运动健儿!

让我们共同努力,奔跑奔跑,冲向成功的终点,一条跑道,要四个人去打造一个信心,要四个人去拼搏,每次交接都是信任的传送,每次交接都是永久的支持!冲吧!向着终点,向着个四个人的共同目的,前进!

四个圆满的弧线,被一根小小的接力棒衔接。这是人生的圆满,这是运动的极限。XXXX班的接力运动健儿们配合默契,紧密团结。你们情同手足,加油吧,胜利是属于你们的!

2、标枪运动员

赛场上,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将轻盈地划过天空。标枪在空中轻盈的姿势,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为你欢呼、助威吧!XXXX班的-----,只要将力气与技巧合二为一的你,祝你成功

天空中有道彩虹,它是那么美丽耀眼,那是你的心在放飞,没有失败,无论成败,掌声响起来,为XXXX班的-----喝彩,掌声响起来,为你精彩的瞬间!

3、跳高运动员

真心祝福时机是什么?是不可错过的刹那间。是为那刹那间的祝福。高XXXX班的-----加油,加油你肯定听到了那一声声祝福!

不可怕,不要怕,只要你有决心,只要你有信心,这又算得了什么?没有经历过坎坷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战胜,一次次的超越自己,XXXX班的-----,加油吧。

在阳光的照耀下,跳高的比赛场地格外辉煌,XXXX班的运动健儿们,用那矫键的身躯,冲刺着一个又一个的高度。超越自己,也许会创造一番新天地!运动健儿们加油吧,

4、跳远运动员

在步伐优美的助跑后,一跃,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真是优美的跳远姿势。每一次,都是挑战,是超越。为了每一次超越喝彩。XXXX班的-----,加油!

XXXX班的-----,向前跳出,随着双脚着地,一道美丽的,“彩虹”产生了,这是成功后的喜悦。这是爱的奉献,祝你成功!

5、铅球运动员

你奋力的一掷,你让铅球落在最远点是你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拼搏,什么是激情,什么是精彩,加油吧,XXXX班的-----,让所有的人目睹你胜出的那一刻,让所有的人为你自豪!

一道漂亮的弧线划过眼前,这精彩的弧线,凝结着多少勤劳的汗水,XXXX班的-----挥舞着充溢力气的双臂,看着实心球化成美丽的弧线,我们祝你投出了自己的最佳成绩!

体育运动项目篇9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运动素材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133229.Com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l、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体育运动项目篇10

关键词: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设置;项目组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42-0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体质健康事关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家庭的幸福和个人的前途。初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构成群体,因其处于未成年阶段,可塑性强更是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自1985年以来,国家进行的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却屡屡传递出一个令人心痛的结果: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育部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健康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相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举措也应运而生,而中考体育也成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之一。

我国体育中考制度自1979年试行至今经历了局部试验、全国试点、全面实施和全面推进四个重要发展阶段[1],而中考体育项目的发展也是伴随着中考体育制度的发展在不断的调整。本文以2014年全国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对中考体育项目设置以及考试项目的组合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中考体育的科学化发展进程做出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为了统计分析之便,本文以2014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中考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以“中考体育”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查阅2014年各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并查阅体育中考相关网站、文件等资料,以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

2.2逻辑分析法

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2014年中考体育加试项目进行归纳、整理和对比分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共性和区别。

2.3数理统计法

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体育加试项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设置

考试项目指规定考生考试选择的考试内容。经统计,2014年我国中心城市中考体育项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表1),各中心城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

从表1可以发现,中考体育项目设置选择频率较高的是800/1000米跑、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仰卧起坐、篮球运球等;从各中心城市选择的项目来看,排名靠前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跑、跳、投类基本的运动素质上,而在运动技能上,“篮球运球”成为诸多中心城市的不二选择。

此外,从中考体育项目的选择频率中可以发现:体质健康测试的内容也成为中心城市中考体育的考试内容,这些项目主要考察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对于中考考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一方面,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贯穿整个中学阶段,对于测试方式和某些应试技巧学校都会在体育教学中涉及,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中考体育考试中的成绩;另一方面,即使个别学生在某些测试项目中存在问题,经过三年的调整练习,这些项目也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从而照顾到了多数考生的利益。

其他选择频率较低的中考项目多为技能类项目,其中较为引人注意的项目为: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以及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项目和冰雪项目。这些项目的选择频率虽低,一方面归因于地域因素,但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应出中考体育除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外,也在慢慢的倾向于发展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这大大调动了学生练习体育的积极性,并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2]。此外,在众多中考体育项目中,各中心城市也会根据男女生的性别差异提供多种选考项目,这也体现了中考项目的人性化设置方式。

2.考试项目组合方式

从运动训练学角度来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的考试项目可以分为身体形态机能类、运动素质类、运动技能类[3]。身体形态是指身体及各组成部分的外形及状态,如身高、体重等。身体机能,通俗地讲是指身体各器官的运转能力,通常可通过某些指标反映出来,如肺部机能可以通过肺活量的大小来反映。为了便于统计,本文将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归为身体形态机能类[4]。运动素质是指人体运动的能力,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例如800/1000米、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等。运动技能指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活动能力,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前提条件,如健身拳、冰雪项目中的100米高山速降滑雪等。

通过整理发现:2014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体育中考项目的组合方式有四种,即: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其中,选择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考试项目的中心城市有18个,占全国的58.06,选择运动素质作为考试项目的城市有7个,占全国比重的22.58,选择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能的城市有4个,占12.9,而将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作为考试项目的只有宁夏银川一市。因为身体形态机能测试指标主要集中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相关项目上,多个省市中多采用相对指数进行比较,所以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身体形态机能测试是相对真实、客观和公平的测试项目之一。

运动素质作为中考项目的主要考试内容,它的关注度是毋庸置疑的,这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中考体育项目中,跑、跳、投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当然,近些年来运动技能类为主的项目也逐渐在中考体育中崭露头角,除了篮排足三大球类项目外,健美操、健身拳等相关项目也加入了中考体育项目中。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如广西的抛绣球、踢毽子、武术,黑龙江的冰雪项目等也逐渐开展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易于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3.各地考试项目测试方式

研究发现:我国中考体育的考核方式主要有“统一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与统一测试”相结合的两种方式。其中,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统一测试相结合的城市有上海、山东、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黑龙江、辽宁,占全国的29.03,过程性考核方式多采用初中阶段学生体育课成绩、学生体育课堂表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使得中考体育考核范围大大增加,并将中考体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统一测试方式由三个类别组成: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与必测项目相结合、规定类自选项目[5]。通过表3数据可以发现,必测项目的中心城市有江西、河北、海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以及湖北、宁夏10个中心城市,约占32.25。而31个中心城市中有15个省市选择选测项目与必测项目相结合的方法,约占统一测试类的48.38,必测项目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基本运动素质上,对于选测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来选择,这与规定类自选项目有点类似,规定类自选项目选择范围较大,考生选择余地也大,浙江、福建、广西、上海、江苏5个中心城市采用这种考试方法,约占统一测试类的16.12。后两种考试方式是现阶段中考体育比较流行的测试方式[6-8]。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我国2014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中心城市体育中考项目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从全国中考体育项目设置上来看,跑、跳、投依然是各中心城市的优先选择;对于技能类项目,篮球是诸多城市的主要选择,此外,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项目也逐渐成为中考体育项目。

1.2在项目的组合方式上,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考试项目组合方式主要是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运动素质、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运动技能、身体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组合方式是目前多数中心城市的选择。

1.3在考试项目测试方式上,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统一测试以及两种方式相结合三种方式,其中统一测试方式所占的比重较大。统一测试方式通过设置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与必测项目相结合、规定类自选项目来实现。

2.建议

2.1调整教学模式,增扩中考体育项目

中考体育的目的是从速度、力量和耐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这些素质可以在不同的体育项目中得到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单纯枯燥的跑、跳、投。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学校体育应思考如何从应试化的模式中走出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真正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作为教育和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和组合方式上也应该给予考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增扩中考体育项目,形成一种“你玩啥,我考啥”的良好氛围,而不是“我考啥,你学啥”的被动局面。同时在项目的设置上更要遵循初中生生长发育特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能够反映课标的实施情况。

2.2提高中考体育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完善考试监督机制

中考体育制度的实施在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水平,随着制度的不断推进,它也成为衡量学校体育成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学生中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不排除个别学校的学生通过非正当途径来获取高分。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在做好必要的法制宣传的同时,也必须制定严厉的惩罚措施来整治这种行为,不仅要通过电子计时、计数等手段来保证体育成绩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将学生的平时学校成绩做好备份,以备监督之用。

参考文献:

[1]陈德钦.我国中考体育考试的审视[D].重庆师范大学,2012,1,1.

[2]刘世睿.2010-2012年我国中心城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方案比较研究[D].广州大学,2013,6.

[3][4]邢静文.湖北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5.

[5]陈德钦.全国2012年中考体育加试实施状况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25(2):133.

[6]谢靓.试析中考体育项目拓展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