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33:06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1

1.医院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机构,各科室行使相应管理职权。

2.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主要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安全委员会等,医务部、护理部、共同负责医疗质量的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不定期的向医院领导反馈医院医疗安全的现状,提供警示作用的医疗安全信息。

3.医院检验室必须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4.专人保管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药品,建立易燃、易爆、剧毒化学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

5.普通化学试剂库设在检验科内,要专人负责,并建立试剂使用登记制度。

4.各种电器设备,如电炉、干燥箱、保温箱等仪器,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仪器卡片。

6.上班时检查科室有无异常,下班前关闭好门窗。有不安全现象应立即报告医院负责人。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

引言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67号)(简称“67号文”),对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做了系统安排。67号文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可见,作为医改主体和主责的公立医院,改革核心逐渐聚焦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上。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架构与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1.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政策框架

67号文是我国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文件,整个制度通过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维度,勾画出现代医院管理的结构框架[1],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理清了三方面的关系,即明晰了政府与医院、社会与医院、党与医院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政府举办职能、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政府监管职能三份权力清单。也明确了两种监督力量: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并明确了一个方向:加强医院党建。从微观层面看,该顶层设计对医院内部治理也进行了制度安排:首先,以医院章程为基础明确了医院的运行规范;其次,明晰了医院内部决策机制;第三,明确了保障医院正常运转的八项核心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八大核心制度之一;最后,强调通过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实施全面便民惠民服务三种软性力量来加强医院内部治理。该顶层设计第一次把信息管理制度作为医院内部治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彰显了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该顶层设计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和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治理机制,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推动各级各类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基本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2],该主要目标中提到的“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实现都需要建立在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之上。首先是管理科学,管理科学诸多先进管理理念的落地,基本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医院信息系统来实现。其次是运行高效,评价医院是否运行高效的3e指标[3],即“效益指标、效率指标、经济指标,同样需要强大的医院信息系统支持。第三是监督有力,更需要拿数据说话,比如上海申康对所属市级三级医院的监督,非常有力,主要是依靠医联信息平台上的真实数据[4]。67号文第十一部分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特别提出:医院要强化信息系统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要与医保、预算管理、药品电子监管等系统有效对接。信息化建设要完善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质量安全、药品耗材管理、绩效考核、财务运行、成本核算、内部审计、廉洁风险防控等功能。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医院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管理,要完善患者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如上要求可知,现代医院管理需要医院信息化全方位介入。医院最重要的医疗安全保障,越来越依赖医院信息系统的先进性。24小时连续运行的医院业务,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云大物移智”等先进技术的使用而导致的内外网融合,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信息系统需要提供给越来越多的内部和外部人员使用,这对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临床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表明,信息系统应用是否成熟,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其集成化水平的高低。信息系统越集成,就越能发挥出信息系统在存储资料、传递资料和检索资料三方面的惊人能力。当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水平越高的时候,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越高[5]。如图2米歇模型所示,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发展方向是“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但目前大部分医院尚处在“管理信息系统”走向“集成化系统和技术”的阶段,离“最终用户的集成化技术”尚有距离,医院信息部门还有很多的信息化、集成化的工作需要做。从现代管理的角度讲,所有这些信息化、集成化工作的推进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保障———信息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加上《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以下简称“等保2.0”)对安全的新要求,医院需要重新思考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健全问题。

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包含的内容很多,目前各家医院并没有统一的命名规范,同样命名的制度在不同的医院其内容也不太一致。为构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需要有一个好的视角。鉴于医院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角度来分析和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可能更容易理解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体系框架。以下结合2019年5月1日最新的等保2.0,来构建信息管理制度的主体架构。

2.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本框架

2019年5月1日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正式,标志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由1.0迈入2.0,和等保1.0相比较,等保2.0的安全通用要求的框架已做调整,相关的技术细节要求也有不少变化[6]。医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制度构建也需要重新对标思考。总体来说,医院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应该覆盖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所提及的所有相关内容,包括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建设管理,安全系统运维。等保2.0安全扩展要求主要是技术方面的考量,在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上可以和安全通用要求一致。

2.2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

如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医院内部治理体系,强调首先需要建立医院章程一样,等保2.0和等保1.0一样,针对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和健全首先提到三点建设总则,具体如下:①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②应对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③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上述原则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很多医院只注意制度建设,而不太重视相应的操作规程的建立以及记录表单的设计。上述原则作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策略路径,严格遵照执行可以提升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全面性和一致性。2.3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主体框架根据等保2.0新的基本框架和安全要求,可以勾勒出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主体框架。相应制度的具体条款及制度的建设边界的编制,需参考等保2.0中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描述。另外也要部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确保制度的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持续改进健全医院信息管理制度

3.1大型三级医院信息管理制度健全

大型三级医院近几年通过三级等保测评或者电子病历测评等,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医院信息管理制度,但现有的信息管理制度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制度不太健全。很多制度有了,但可能没有明确的操作规程,也缺少相应的记录表单,需要健全。(2)部分制度需要更新。信息技术发展很快,很多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都在快速更替,制度中的少部分描述会显得陈旧,需要考虑予以及时更新并进行版本控制。(3)部分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部分制度是为了应对某些测评建立的,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需要结合等保2.0的规范要求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制度进行相应修订,以确保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并在实际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3

创建平安医院工作总结

20**年,我院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政治稳定,治安秩序安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我院已有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现将这半年来我院创建“平安医院”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

强化管理

医院高度重视

“平安医院”

创建活动,将其纳入议事日程,与医院整体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为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取得实效,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领导小组针对医院治安形势、医疗安全工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加以解决,同时将

“平安医院”建设作为抓手,不断提高治安安全、医疗安全。

创建平安医院领导小组:

长:

员:

二、完善制度

落实措施

(一)完善制度,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制订了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创平”标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院成立了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消防安全管理小组、药事管理小组、院感领导小组、传染病管理小组等,各个小组各施其职,共同维

护医院稳定和医院治安情况。

(二)落实措施,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建设

1、确保医疗技术安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广泛吸纳高素质的医疗技术人才。加大对现有医护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2、加强医护安全管理。抓好病人医疗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制。为确保医护工作安全,医院切实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病历书写管理规范、处方管理规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首诊问责制度、绿色通道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开展诊疗护理工作。做好病人四防工作,做到精心治疗、精心护理,严防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

3、加强院内感染安全管理。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新办法,每季度对全院临床、医技科室的感控措施及落实情况进行自查总结。规范全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督促临床医师严格按照抗菌素合理使用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全面部署防控工作,进一步增强和完善科学检测、有效预防、积极应对疫情的能力。

4、加强治安安全管理。高度重视医院治安稳定工作,从人力、物力上确保医院平安,营造了稳定和谐的医院综合治理环境。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对容易引发火灾、存放危险品及人员集中的场所作重点检查(如药库、病房等),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更换,检查,确保消防器材的完好。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切实维护医院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确保了医院的稳定。抓好水、电、煤气以及医

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制定人防、物防、技防应急措施,确保全院无重大责任事故。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习,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提供充足的物资储备。每年及时按要求对全院各种消防器材进行维护和保养。通过这些措施,有力保障了医院治安消防安全。加强重点要害部门管理,如药品仓库、液氧室等消防安全工作,落实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确保单位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保证全院的安全和全体人员的正常工作。目前,医院社会治安稳定,秩序良好。

5、加强医疗器械、药品安全管理。对档案室、仓库、财务室等重点要害部位按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特种设备、放射源、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制定有严格的管理使用制度,做到专人保管,毒麻药物实行专柜上锁两人保管制度,按规定严格管理和使用。X线机、放疗设备等特殊设备,做到按时申请有关部门进行验审,管理资料齐全,特殊医疗设备操作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6、医疗废弃物处理安全。确保医疗废弃物不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危害。

三、加强教育

提升观念

充分利用院里现有的宣传橱窗、公示栏,以及院内例会、学习活动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使其制度化。具体做法是宣传橱窗和公示栏、走廊定期更新“创平”宣传标语。例会上讨论创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法。加强普法学习,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遵纪守法观念,形成一个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大好局面。

四、化解纠纷

维护稳定

制定了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案,对政治性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群体性中毒事件、意外伤亡事件和不可预测的事件等制订了相应的预案,并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把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拦截于院内,把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我们将继续完善机制,加大力度,强化安全管理,妥善解决矛盾,推动创建平安医院安全管理,妥善解决矛盾,推动创建平安医院各项任务的落实,为卫生改革和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平安社区医院;科学化水平;制度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R19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3)08(b)-0160-02

2007年4月原卫生部、中央综治办等七部委局下发《关于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意见》,从此全国创建平安医院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党的十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最近,强调要“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作为卫生改革“守门人”的社区医院,理应为平安中国履行应尽之责,努力将建设平安社区医院推向更高科学化水平。

1建设平安社区医院的现实意义

1.1建设平安社区医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十报告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覆盖面最广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院与基层居民联系最紧密,当医改进入到“深水区”,社区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群众满意与否,从某种程度上是百姓检验小康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并非狭义的“平安”,而是从广义角度以更宽领域、层面和范围,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平安”[1]。平安社区医院建设的好坏,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特殊意义。

1.2建设平安社区医院为打造和谐医患关系开辟新路径

医患关系紧张是不争事实,如何化解?通过社区医院优质、高效、良好的医疗服务,引导并鼓励居民到社区医院就诊,分流并留住那些习惯于去大医院就诊其实并非是大病的部分患者,对降低和化解医患纠纷具有诸多益处。①建设平安社区医院,可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2],优化服务环节,创新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和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谐医患关系;②建设平安社区医院的过程,本身就是促进医疗机构加强与社会各界沟通和协调的过程,有助于化解各类医患矛盾纠纷,对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和安定和谐社会环境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1.3建设平安社区医院为提升医院管理化水平提供新动力

十报告提出要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科学化即制度化、规范化。作为社区医院,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就是要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正规化。建设平安社区医院,应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将医院各项日常行为和常见规章制度加以整合,包括: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医疗服务场所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患者在院期间安全保障的管理,以及各类意外、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等。这是建设平安医院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和建设平安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环境,落实核心制度,依法规范执业行为,将建设平安社区医院作为新形势下提升医院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新动力[3]。

2建设平安社区医院要围绕民生问题入手

2.1适应改革新形势,用求真务实武装头脑

十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要求真务实,而求真务实的关键就是要关注民生。要强化全体医务人员对平安社区医院的认同感,想方设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便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判医院成绩得失的标杆。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不断加强医院在机制和制度上的建设,只有科学、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良好的医疗服务质量。强化使命意识、宗旨意识,充分挖掘医务人员的潜能和主动能动性,用爱国、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塑造全院职工。

2.2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减少医患纠纷

从源头上防范医患纠纷,用制度管人、管事是根本之策。应建立医院不良医疗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将纠纷消灭于萌芽状态;规范人员、技术准入管理,严格按照诊疗科目登记,在注册登记核准范围内依法执业[4];全面落实科主任负责制、三级查房制和医护核心制,精心打造医疗安全网;发现医疗不良事件,要及时分析原因,在第一时间采取防范、控制和处理的有效措施,医疗责任落实到人;出现医疗纠纷要善于举一反三,既要对医务人员依法惩处,更应查找制度缺失并完善之,以杜绝今后类似事件发生。

2.3重视投诉接待,医患沟通机制保持通畅

对社区居民诊疗中的不如意等呼声应善于倾听和及时反馈,保持医患沟通机制畅通。社区医院面对的主要是老面孔和熟悉的社区居民,诊治的也多半是常见慢性和老年疾病,诊治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一些摩擦或矛盾,如就诊时不小心摔倒、因医保限制开药太少、大医院有的药社区医院开不到等,医院应架起医患沟通桥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医学或法律专家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开设沟通技巧类讲座,提高医务人员实战沟通技能;健全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充分保障患者知情权,如自费或贵重药品使用应征得患方同意、对有可能损伤的检查或治疗履行知情同意告知等。

2.4软硬件不偏废,建设安全稳定的诊疗环境

对医院而言,核心产品是医疗服务质量,而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需要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医护人员主观能动性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医院能否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诊疗环境。建设平安社区医院,应注重医院安保、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消防警报系统、重点部位监控探头等[5],不仅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身心愉悦才能发挥最佳潜能。完善医院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当医护人员遭遇非正常医疗事件时有专人负责处理,保证医护人员安心工作。同时,应营造医院良好、和谐文化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和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让职工感受到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真诚友爱、凝聚人心的向心力,使医院可持续地保持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3建设平安社区医院必须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3.1健全组织机构,擎平安社区医院“主心骨”

“火车要想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平安社区医院必须强化领导,完善机构。成立建设平安医院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明确不同阶段应达到的标准、目标和实施细则,并以办公会议、院报和宣传栏等形式将建设平安社区医院的要求让全院员工心中自有“一盘棋”,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把关,医疗管理部门、党群、纠风、治安保卫和临床科室等齐抓共管局面。同时,医院与每个科室及各岗位人员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分解到人。重大节日来临之际,应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保证建设平安社区医院工作有序开展。

3.2夯实医疗质量,打牢平安社区医院根基

改进医疗质量、夯实医疗安全内涵,建设平安社区医院不可忽缺。医院应成立医疗质量管理科,督促医务人员履行并落实好首诊负责制、三查七对制、疑难病例和死亡病案讨论制等一整套医疗核心制度。将常用医疗核心制度编撰成册,下发至每位医护人员,通过开展“三基”训练等方式让他们熟记在心。根据不同岗位分层次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质量培训,强化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责任制,推行精细化和实施标杆管理,提高诊疗质量[6]。同时,要求各科室对危重和疑难病案要及时上报,医务科定期不定期深入各临床科室动态管理,降低和减少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3.3狠抓制度建设,平安社区医院管理常态化

抓好制度建设,把平安社区医院建设纳入规范化和常态化轨道。加大专业技术岗位资格准入制,严格落实《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无证不上岗、有证不跨科。规范病历处方,依据2010年新修订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善常态化管理实施意见。对医疗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等制度,做到常态更新。同时,将患者安全目标、医德考评制度、行风监督员制度和医院奖惩条例等纳入其中,将完善医院制度与日常考评监督紧密结合,做到安全制度人人知晓,安全工作人人参与。

3.4注重创新服务,建设平安社区医院有后劲

开展“一新二温馨三勤四主动”式亲情服务,创新医疗“守门人”窗口服务规范。一新:全新医护形象;二温馨:提供温馨医疗环境和温馨医疗服务;三勤:眼勤、嘴勤、脚勤;四主动:主动问候、主动介绍、主动沟通和主动征询[7]。增强医务人员建成平安社区医院的信心,真正树立善待患者理念,建议创设医疗风险基金制度,改变医疗投诉管理只处罚不奖励模式。从医院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设立科室医疗风险基金,对在医疗工作中作出较大贡献、受到患者严重伤害或遭受严重委屈的科室及医务人员给予适当经济奖励和精神慰问[8]。加强与公安、综治、司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和合作,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各部门在处理医患纠纷事件中的关系,提高处置医疗突发事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通力合作,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刘凤莲.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平安社区医院的建设工作[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0):954.

[2]田文祥,管文富.创建平安医院的实践与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09,26(1):29.

[3]褚鸣.加强领导着力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5):75-76.

[4]赵守社.创建平安医院、和谐医患关系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信息,2010,23(11):823.

[5]朱根.公立医院应在平安医院建设中当好排头兵[J].理论导报,2011,22(5):44.

[6]潘智明,周继刚.加强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4(4):21-22.

[7]许国锋.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全面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工作[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4):53.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5

1医院安全文化的内涵

医院安全文化就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了每一个从业人员、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医院安全文化按层次结构可分为:

(1)物质层:是指医院硬件设施。如医院自然环境的建设,医疗设备、安全设施的改善,医疗服务的环境等。

(2)制度层:是指医院安全管理的体系。它包括组织机构的健全,规章制度的建立,管理机制的完善。

(3)行为层:是指沉淀于医院及其职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如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它是医院员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

这三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行为安全文化,它支配着医院员工的行为趋向,而物质安全文化、制度安全文化的状况也会反作用于医院的行为安全文化。

2建设医院安全文化使医院从业人员一举一动,符合安全健康的行为规范要求,达到生活、工作地更加安全和健康

(一)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推行全员安全文化建设,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含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从三个层面进行。1、安全物质文化对人的安全行为影响主要表现在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应用方面,它通过应用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法、灵敏可靠的安全预警和防范系统以及快捷的医疗缺陷应急系统来影响人的安全行为。2、安全制度文化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动作保障机制,是软环境状态下的文化。它通过对责任的落实、国家法规的认识和理解、自身安全制度和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来规范人的安全行为。3、行为安全文化通过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维系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效益等观念和意识,提高员工对医院服务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达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的目的。

(二)组织及协调医院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与其他的专业性管理不同,它不象医疗管理、药品管理、设备管理、后勤管理等那样局限于对医院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人的管理,而是对医院一切方面、一切人的管理,还承担着对职工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这就要求医院的一切部门、一切人员都为实现医院安全服务协调一致运作,不能出现梗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安全文化能使之具有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

(三)医院医疗服务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医院管理必定要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相适应。近年来,医院安全管理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如医疗安全、医患纠纷、建筑安全、设施设备安全、防火、防盗、防窃等。尽管已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不安全的隐患始终存在,潜在的危机和风险势必严重影响到医院深层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重视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策略,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实现医院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

3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对医院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人的健康和生命权,所以医院的行为必须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这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的需要,也是围绕“质量与安全第一”的需要。因此,建设医院安全文化,必须“以人为本”,加大对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所需资金的投入力度,确立安全效益的理念,激发职工的主观能动性。

(二)把安全文化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安全管理是需要职工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文化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在当前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医院管理体制、经营模式、生存环境即将发生变革的时候,构建先进的医院安全文化才能使医院换发新的活力。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医院管理者对医院安全文化必要的智慧和精力,以高度的觉醒,把医院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2013年全省、全市、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通过开展“医疗安全年”活动,达到“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杜绝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的目标。

二、活动主要内容

(一)加强岗位教育培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开展以“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为主题的岗位技术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拓展医护药技岗位培训内容,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组织急危重病抢救技能、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等专题讲座,开展徒手心肺复苏技能考核评比,规范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围绕“医疗安全年”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进一步深化“医院管理年”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题,强化院长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强化科室建设和规范管理,围绕医院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加大明察暗访力度,重点对急诊急救、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手术分级管理、医疗技术准入、病案质量、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危急值报告、辅助科室病人抢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薄弱环节进行检查,认真查找安全隐患,不断整改提高,推动病人安全目标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各医疗机构要以“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和“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充实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设置专人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切实承担起质量控制管理职能,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指标的分析与持续改进工作,不断提高临床科室自我管理能力和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三)规范诊疗行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知情同意制、病例讨论(包括术前、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等)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技术准入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等,加强医患沟通交流,落实各项病人安全目标。各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2013年版)》,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积极开展病历质量展评活动。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完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重大手术报告与审批、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加大对外科医师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依据考核情况授予相应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四)加强执业管理,严格医疗服务要素准入。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和《护士条例》等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严格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影像等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到持证上岗,依法执业。认真贯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第一类医疗技术项目》,尤其是手术和植(介)入医疗技术项目的备案审核,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各医疗单位要认真做好医疗技术项目的自查审核工作,并及时报注册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落实病人安全目标。以贯彻落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手术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妇科内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等为重点,积极开展“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技能的全员培训、岗位练兵和知识竞赛活动。加强对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内镜室、重症医学科等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全区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考核评估,对血液透析开展专项检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六)改进医疗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继续深化“两好一满意”活动,积极推动公立医院开展预约诊疗工作,坚持无节假日门诊、检查和手术,不断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简化服务流程,优化就医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就医,维护患者利益。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体系,探索制订人性化的医患沟通协议书。全面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患者投诉管理机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建立医疗质量安全预警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制度,以重大医疗安全事件为切入点,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严厉查处由于核心制度不落实、责任心不强、三基三严不到位、知情同意缺陷造成重大医疗事故责任人,为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活动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3年3-4月)。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省市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把“医疗安全年”活动与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4—12月)。

1、医院自查与改进工作。各医疗机构针对2009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自查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督导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对照本年度活动方案要求,再次进行全面自查,提出各项改进措施,并狠抓落实。医院在自查与改进工作阶段,要注重发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通过自查和改进工作,逐步实现“医疗安全年”活动目标。

2、区卫生局督查。在医院全面自查和改进工作的基础上,区卫生局对医院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指导,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检查。收集和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及时推广。对重视不够,活动开展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1-2月)。各医疗单位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和整改结果,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进医疗服务的经验。要选树一批管理好、服务好、社会反映好、效益好的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医疗安全年”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自查、督导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医疗健康、疾病控制和预防的需求,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充实和改善医院的就诊环境和医疗条件。但同时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设施和各种辅助的生活电器设备以及特种设备进入医院,各类危险因素相应增多,并引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和患者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改进医院的安全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医院才能更好地发展。

一、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医院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隐患增多。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善,新建医疗建筑、新购医疗设备等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危险有害因素。如:各种电气设备(各种医疗设备、后勤辅助设备、生活电器)、特种设备(电梯,锅炉,压力容器,氧气管道、压力管道、高压氧舱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氧气,乙醚、化学试剂)等容易造成,机械伤害,高空坠落,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医院是人口密集流动人员多的公共场所,住院病人多有行动不便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极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2.医院安全管理职权分散。医院相应的安全管理职权分散在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各类设备管理在使用科室,公共设施设备在设备管理部门,房屋建筑在基建或后勤部门,医疗安全在医务部门,消防在保卫部门等等,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相互协调,统一管理。

3.安全责任不明,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部门、科室和员工无安全管理责任目标,更没有签订责任书,导致各级、各部门和各类人员对各自的安全职责不清楚、不明确。使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其结果表现在安全工作上的推诿、扯皮、没人管的局面。缺乏可操作性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造成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和缺失。

4.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除个别医院有安全生产委员会外,大部分无安全生产委员会,也没有常设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的职能流于形式,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因此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主要靠各职能部门自己管理,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无人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隐患整改情况的落实和整改效果的验收也无人监督,也谈不上进行考核,安全生产工作“五同时”“三同时”更无从谈起,相应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也落不到实处。整个医院的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管。

5.员工缺乏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各医院除了对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医疗安全教育外,对防火用电等其他的安全知识教育极少进行培训,大部分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直接上岗,因此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普遍存在安全工作于己无关的思想,只重视业务,不重视安全,或口头上说重视安全,实际不落实,没有实际行动,甚至认为安全工作不过是敷衍上级检查才勉强应付做的。安全投入就要增加运营成本,没有效益,不愿意投入应有的安全费用。甚至不配或少配安全管理人员,这样就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到位。

二、为什么要在医院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通过在医院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医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改善工作环境,规范生产行为,使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本质安全度,有效预防控制风险、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三、如何在医院建立安全标准化体系

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在二等甲级以上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安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综合协调管理。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最高组织和决策机构。在规模小且不具备相应条件的医院,应当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也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质的安全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负责全院的安全管理。医院安全管理机构分设为院级、部门级、科室级三级安全监督网络,各级设立兼职安全员。

2.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更要根据法规、标准制定和完善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例会制度、隐患整改制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等各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使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使安全工作有章可查,有章可循,有章可依。

3.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各级各类人员、各职能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是医院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医院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医院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在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责任体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使每个职工都知道自己的安全目标和安全责任,使“一岗双责”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4.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医院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医疗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医院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通常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检查的级别一般是:工作岗位的日常检查,科室安全检查,部门的安全检查,医院的院级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纪律、查隐患、查整改。

5.严格安全考核。通过检查评比,对各部门安全工作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安全目标完成情况,安全制度执行和落实情况,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激励各部门搞好安全管理,逐步形成自我加压,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有助于对人们的安全意识和理念的积极强化,鼓励各部门和员工争先创优,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6.做好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医院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每年应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根据演练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以验证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并根据评审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医院应按应急预案的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根据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救援和抢险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因单位实际情况无法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服务协议,委托其为本单位提供应急救援服务。

四、推进安全标准化,并有效运行

医院每年应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对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和计划加以改进,检查验证和评估改进效果,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标准化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

近年来,医院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除已有的医疗安全、消防、治安等安全外,建筑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日现突出,使医院安全管理工作难度明显增大。我们必须面对这些变化,只有在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框架下,树立创新思维,采取新方法,制定新措施,借鉴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才能使医院的各项工作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稳定地发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HiS;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76-02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和优化医疗工作流程的一种重大变革。我院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13年的不断升级改造,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总结13年来医院信息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经验,深感建立和制定相应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用制度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1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是把医院产生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输出,在院内形成信息共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但这些最终都是由人来操作和掌握的,医院信息系统只是得以完成这些任务的工具和手段。而一个好的管理手段必须要依靠健全的制度来保证落实,切不可以为上了医院信息系统就万事大吉,存在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1]。要使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来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伊始,就将制度的建立作为首要工作,依据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状况,逐步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操作,以制度促进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涉及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四个大类,每类都有若干种。具体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1.1《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是一个公共性的制度,分为四章二十三条。从总则、技术管理、工作站管理等共性管理的角度规范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确定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意义及目的,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提出了要求,对所有接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站点做了统一要求。

1.2《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共有五章二十六条。从安全保护、安全监督、相关责任等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网络中一切设备的安全进行了详尽规定,并提出了对违反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2]。

1.3《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共有九章六十六条,具体针对计算机信息中心工作职责、机房的管理、信息储存及保管、互连网站、数据备份、应急恢复、网络设备的购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4《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

《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共有二十四项流程。实践证明,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流程规范,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必然会出现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5《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分为十一条,依据上述各项规定及医院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平时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中易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各种损害所制定的奖惩办法,是对上述各种规定的有力补充。

2狠抓落实,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实施

建章立制并不只是写在纸上,订在墙上,而是要落在实处。自制度建立以来,狠抓制度的落实也就成为医院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才能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达到建设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目的。

2.1组织学习,领会制度的实质

整套规章制度在颁布后,印文下发到各个部门,要求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不但对原来在岗人员,而且对新上岗人员更是广泛宣传,组织学习,并将其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方面,列为上岗考核的内容,使之人人知晓,从而强化这些制度的执行意识。

2.2加强监督,促进制度的执行

有了规章制度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来督促这些制度的执行。为此,我们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形成以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局面。通过这种方法,促进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执行成为全院各类人员的自觉行为。

2.3建立记录,细化制度的管理

可操作性是建立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得以落实的前提。为此,我们根据制度内容,建立了各种相应的记录本,如《服务器维护记录表》、《网络系统维护记录表》、《系统软件维护记录表》、《HiS应用软件维护记录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更新记录表》、《数据备份日志》、《日常工作日志》等各种表格和日志,从而细化制度的执行,明确各级各类操作人员的职责。

3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实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医院管理的要求和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做相应的调整,原有的规章制度必然要随着新的要求的提出而补充和修改。而且规章制度多半是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当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也需要补充和修改[2]。如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我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费用结算部分做了新的规定,流程也有一定的改动;再者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的一些新子系统上线后,也都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和推广的重要保证。同时,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4]。

[参考文献]

[1]梁珂.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医药研究,2005,3(2):168-170

[2]宋颖杰,于明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04,110.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四个机制;妇幼保健机构;医疗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1(b)-0168-03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在当前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特殊时期尤为如此[1],如何做好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成为医院管理者一直以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2]。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全覆盖政策的深入推进,妇幼保健院自身医疗业务量不断增大,快速发展的业务必须要有不断提升的医疗质量作保障。然而,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对薄弱,如何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努力缩短与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之间的差距,切实为广大患者服好务,增强基层妇幼保健院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我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四个机制,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1建立约束机制,强安全意识

1.1制定质量标准

每年初制定《医疗、护理工作质量考核方案》,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量化评分标准,引导医务人员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1.2编印管理手册

编印《医患沟通实施指南》《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全员岗位责任制》《科主任工作手册》《护士长工作手册》《职能科室科长手册》《质控员工作手册》等,将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相应的流程和操作规定,从而规范医疗行为[3]。

1.3建立质控体系

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方式[4-5],我院建立医务、护理、质控、院感、病案五大质量监控体系,实行院部、科室负责人、科内质控员三级质量控制,设置住院总医师、实习护士长、班组长岗位,协助科室负责人参与质量管理。

1.4落实每日无差错签名制

每天科室交班会后,由科主任、护士长带头,全科职工在无差错警示本上签名,不断提升安全意识。确定每月第四周为“安全警示教育周”,科室及每名职工小结当月医疗安全质量工作情况,查找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科室负责人随时完善整改措施,健全医务人员自控和互控机制,教育引导职工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职业安全操守。

1.5坚持医疗安全例会制度

医院每季度一次安全例会,医务科、护理部通报季度全院医疗安全情况,各科室负责人汇报季度科室医疗安全工作情况,查找日常工作中的环节安全隐患,针对问题,汇报整改措施,相互借鉴管理经验,不断提升管理质量。

2建立考核机制,强环节落实

2.1强化检查力度

①强化医疗质量检查:医务科每天下科室,针对临床医技科室重点督查,对特殊限用药品进行清查,统一规范使用程序,制定各级医生使用权限。定期对医务人员急救水平进行普查,要求临床科室对所有新患者、疑难、危重患者一律要求床头交班,医疗、护理二线值班随叫随到;各手术科室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辅助检查科室所有阳性结果及时通知责任医生;二线医师每日巡查病房2次,一线医师每日查房至少3次,危重患者随时查看。②强化护理质量检查:护理部每天下科室重点查看护理人员操作规范,“三查七对”执行情况,急救药品、器材和高危药品管理,危重患者护理措施是否落实,护士站、治疗室、值班室、库房管理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要求二级质控组做到“走动式管理”,每周对基础特1级专科护理、科室管理、整体护理与优质服务、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病历书写等开展专项检查,每周进行案例剖析、安全讲评。要求一级质控组成员熟悉质量控制内容的细则,掌握检查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明确职责[6],对照考核标准及《患者安全目标》自查科内护理质量标准落实情况,强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与科内护理绩效考核挂钩。通过三级质控体系,形成了时时监控,层层把关,及时落实的良性循环机制[7]。③强化院感质量检查:重点做好传染病防控,针对手足口、麻疹等传染病多况,督导应急预案演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留观室的启用、就诊流程、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院感办每日到科室指导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检查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情况,普查归档病历,动态分析医院感染发病率,开展生物监测,监督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督促病区开窗通风,采取综合管理措施,降低院感率。

2.2强化环节监控

①院部强化科主任作为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注重关键环节质控,对“特殊”患者的管理,要求科主任主动介入,主动沟通,增加查房次数,仔细评估患者预后,不安全动态及时向院部反映,防患于未然。②门诊部严把医疗文书关、检查关、安全用药关、医患沟通关、输液巡视关、留观标准关、特殊患者签字关、层级上报关等,确保门诊工作安全。③住院部强化核心制度的掌握程度和执行力,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熟悉科室近期安全工作重点及阶段性安全隐患整改措施,熟悉消防、治安、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事项。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安全;医疗缺陷;合法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提高,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增多,而原本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也不断增加,有效的处理医疗纠纷有助于医院按照正常秩序进行,减少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1医疗纠纷的概念、发生原因及特点、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是患者和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基础上,双方对医疗行为的需要、采取的手段及期望的结果产生分歧,并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请求的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首先有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观念不到位,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出现了态度蛮横粗鲁等现象;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误解;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医护知识缺乏,不知道疾病的危重程度,一味把治疗效果不佳归罪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对医护人员及院方作出的解释不能够理解;故意通过造成医疗纠纷形式,目的是减免医疗费用。上述原因可能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医疗纠纷产生后,患者或家属可能通过此形式来获得医疗赔偿或者减免医疗费用;或者采用人多要挟形式强迫院方满足提出的要求;采取殴打辱骂等形式,殴打或辱骂医护人员、堵塞医院大门等,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目的是让院方满足其提出的要求;或者患者通过专职医闹机构、等。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是调解、医疗事故鉴定和民事诉讼。调解是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者自然人,或者在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之间针对医疗纠纷进行的裁决行为。医疗事故鉴定是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民事诉讼是案件当时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通过人民法院的开庭审理,在查明事实及适用法律情况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1]。

2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

医疗纠纷的妥当处置不但有效的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

2.1成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组织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有利于提高各级领导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在医院内可成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以业务院长为组织的主要领导,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学科带头人等为成员,在各个科室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此组织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实施医疗安全教育,组织医疗安全查房,定期通报医疗安全情况,处理医疗隐患,作出防范,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并对无差错或差错少、无事故或者事故少的科室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2.2完善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实施制度化、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防范医疗缺陷。可根据医院情况制定医院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对危急重症、疑难病例、手术患者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定输血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结合科室收治患者特点,目的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安全的重视以及执行的标准化,避免无制度可依等杂乱管理。

2.3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是有效的方法医疗缺陷产生的医疗纠纷。首先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医疗行为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查对制度,这样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发生。再者,加强病案管理也是减少医疗缺陷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护人员做好对病情分析,做好记录,为医疗鉴定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和有助于处理医疗纠纷[2,3]。

2.4加强医疗安全关键环节管理

针对医疗行为中的医疗缺陷相关多发及好发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有序有效管理。在对关键环节管理过程中,严格加强三级查房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要从医院管理部门到具体临床科室部门,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制度严格实施,确保岗位责任制实施。加强医疗安全关键环节的所涉及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上述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此类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于责任心缺乏、技术水平差等人员要调离此岗位。对于医院捏的手术操作、输血、护理、院内感染等关键环节加强管理,落实到人。

2.5依据法律规定保障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为了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除了有效合理进行医患沟通外,同时要根据法律规定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医院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接访程序和制度,成立医院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办公室成员要掌握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等形式提高办公室成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做好医疗纠纷调解。

总之,医疗纠纷的产生因素和特点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是做好医疗安全管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方法,及时发现医疗缺陷,有利于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波.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兼谈正确处理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的关系[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0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