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36:32

森林资源保护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1概述

因为我国的人口总数非常多,所以平均的占有量就非常的低。不合理的利用林业资源导致原本就不是飞铲充足的资源遭到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状况,当前非常有必要开展保护活动。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来看,林业资源虽然在不断的增多,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当今的社会需求,环境问题还是最为严重的制约国家前进的关键要素,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最主要差距之一。为了合理的保护林业资源,文章结合当前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

2保护林业资源时面对的不利要素

2.1总量非常少

我们国家的林业资源在整个世纪的排名非常的靠后。而且人均占有量更是非常的稀少。

2.2整体的品质较低

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

2.3保护工作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第七次清查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虽比第六次清查有所减少,但依然有83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对林地的使用规模上升,而且一些地区还是有破坏问题。

2.4不易开展营造林活动

目前,我们国家的适合林木生长的区域中品质较高的只占百分之十三的比例,而品质不好的占据百分之五十二的比例。大部分的适宜地区在广大的西北。在后续的发展阶段,要想提升林业规模,要做到工作量将会非常的大,而且不易于开展。

2.5林业资源发展速度不快

众所周知,造林要想获得成果,应该按照三分造林,剩下的依靠管理来实现,但是在很多区域根本不按照这种模式来进行,严重的是一些区域根本不存在管理的问题,过分的注重造林的规模,而忽视其品质,由于无法开展合理的经营活动,导致造林活动开展的不顺。目前,我国的绿化规模看似十分广,不过其增长速度却十分的缓慢。由于不正当的使用,导致林业资源的品质出现下滑的现象,在主伐和抚育采伐中普遍存在“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致使珍贵树种、大径级林木日益减少,森林质量不断下降,生态功能日趋减弱。

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有效对策

3.1充分认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是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根本,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总体形势虽然日趋好转,但是,也确有个别地方的政府和部门领导法制观念淡薄。在推进林业各项改革之前,首先要研究落实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措施;在部署各项工作时,首先要考虑森林资源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要树立牢固法制意识,依法规范森林资源利用行为,严禁以改革和发展为名,行违法破坏森林资源之实。绝不能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林业改革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林业发展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各项林业事业才能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3.2坚决制止林地非法流转

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征占用林地的范围、条件和审核审批的权限、程序、责任和监督检查等规定,严格审批,加强监管,坚决克服审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缴库和使用管理,凡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要进一步抓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特别是退耕还林地确权登记和发放林权证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要加强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四荒拍卖、租赁、承包等流转必须依法进行。要认真做好山林权属纠纷处理工作,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进入争议地区采伐林木和从事基本建设或其他生产活动,也不准发放林权证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对违反者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3.3加强地方林业立法

以国家有关林业法律、法规、政策为指导,根据地方实际,制定《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促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以实现林业资源自主管理;出台《义务植树实施办法》,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速度,提高群众爱绿护绿意识;对森林生态效益使用补偿办法通过人大立法,实施碳汇交易,减少企业污染排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提高企业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4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

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单位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其执法能力。建立健全重大森林资源破坏案件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一有情况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严格执行违反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对森林资源管理混乱,破坏严重的地区,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打击活动。对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不管涉及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相关人员该行政处分的必须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不得姑息、包庇或者借故不办。要加大宣传力度,将处理结果,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意识。

4结束语

森林资源的保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所以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中,上文中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提高了森林的营造质量,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平,田景容.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与建议[J].现代园艺,2011(13)

森林资源保护篇2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再则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人均林地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林地面积。我国的经济发展给我国森林资源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破坏,商业开采、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沙漠侵蚀等人为或非人为因素让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与森林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保护迫在眉睫。我国森林资源的增长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速步伐,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我国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紧抓环境保护,通过各种手段保护植被绿化,巩固我国林业改革的辉煌成果。本文就当前我国森林植被的现状做以阐述,并且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1.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

首先,森林资源总量偏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的森林覆盖率的全球排名是139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蓄积量10.151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其次,森林资源质量较差。我国森林资源不但覆盖率和人均占有率不及全球平均水平,并且我国森林植被资源质量较差,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厘米,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立方米。其三,林地保护压力较大。目前我国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虽然有所减少,但占用林地面积的做法仍然普遍存在。第七次林地清查依然依然有831.73万公顷,林地转为非林地面积377.00万公顷,征占用林地有所增加,部分林地资源烧荒垦荒现象仍非常严重。其四,造林难度不断增大。北方防风固沙工程在不断开展,但随着环境的恶化,沙地造林成本增加的同时还没有在实际意义上增加林地面积,并且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3%,质量差的占52%;全国宜林地60%分布在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今后全国森林覆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最后,林业资源增长较慢。我国森立资源目前存在管理难的窘境,使得林业资源投资不少,但是效果甚微。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从造林到森林的后期管理与保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片面的追求造林数,使得造林质量并不好,造林效果很难体现,尤其在沙漠边缘地带形成造林、沙化、再造林的现象,不但使造林成本增加,并且使得造林的效果也不理想。虽然造林绿化面积看似很大,但森林覆盖率却增长甚微。在主伐和抚育采伐中普遍存在“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等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致使珍贵树种、大径级林木日益减少,森林质量不断下降,生态功能日趋减弱。

2.森林资源保护的建议及有效措施

首先,强化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强化造林、弱化管理,目前对森林植被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非常严峻,保护和发展我国当前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者的核心任务。虽然,我国的林地转非林地转化率在不断下降,但形式不容乐观。更有个别的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法制意识淡薄,对我国森林资源进行非法买卖或改建,这种以牺牲森林资源进而中饱私囊的现象确实存在,因此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应放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严禁以改革和发展为名,行违法破坏森林资源之实,让林业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各项林业事业才能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其次,坚决杜绝林地的非法征用与买卖。我国对林地征用或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征占林地资源时,有着非常严格的审批程序。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在克服审批过程随意性和盲目性的同时,还要坚决杜绝对森林资源的私自买卖,从法律层面立法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强化占用征用林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缴库和使用管理,凡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要坚决打击林地私有买卖行为,加强对林业产权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对公共林业资源进行合理保护,杜绝非法的林业资源买卖行为,同时倡导和巩固退更换林的工作,认真做好山林权属纠纷处理工作,在纠纷解决之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进入争议地区采伐林木和从事基本建设或其他生产活动,也不准发放林权证和林木采伐许可证,对违反者要依法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其三,对林业资源的使用与消耗进行有效管制。林业资源最重要的保护手段就是禁制乱砍滥伐,对森林采伐的企业或个人,要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有效管制,对申请办理采伐的企业或个人应严格把关,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企业和个人应该给予严肃处理,涉及领导责任的必须予以追究。要实行林木采伐许可证上山制度,采伐者必须携带林木采伐许可证进行伐区作业。要强化林木采伐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大森林采伐检查力度,严把伐区调查设计、拨交和验收关,坚决制止超范围、超强度采伐林木。林业执法机关要对林业资源加大管理力度,加大对林业采伐企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掌控林业资源的使用和消耗,对非法的采伐机构予以取缔,对合法的业主给予积极的保护。林业主管部门要抓紧对本地区林木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方面法规、规章的修订工作,清理本地区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对与《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违背的规定,必须立即纠正、废止。其四,加大森林保护的执法与宣传力度。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有待完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严抓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与宣传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木材检查站、林政稽查队、森林公安等林业执法单位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其工作条件,提高其执法能力。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严格执行违反规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行政案件报告制度。对违法开采者要严厉打击。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将处理结果,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上进行曝光,以震慑犯罪分子,教育和警示广大干部群众。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律意识。

3.结语

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这是造福子孙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再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上要更加切实的落到实处。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进行非法采伐与买卖的,要依靠相关法律进行严厉打击。深切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强化以林富民的思想,让林地资源为百姓造福,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森林质量,努力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当前林业资源匮乏的局面,维护国家林业生态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文.安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林业.1999.11.

[2]何怡.森林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J].林业建设,2008.10.(时间:2012-01-05).

[3]李梅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导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森林资源保护篇3

关键词: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8702

1引言

目前我国乡镇森林资源主要为公有制,其中公有制又包括了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两种形式,国家所有是国家对于森林资源在形式上的拥有,直接由乡镇内的相关部门统一管辖。一般来说,对森林的资源进行有效的私有化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对森林的资源的破坏性开发,促使私人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能够使森林的资源产生短期的利用和进行长期的维护的关系。

2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

最近几年,国内多数乡镇区域内的林业经营管理出现非常混乱的现象,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而导致的问题是企业对于森林的经营无法长久,而且在企业的内部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得到处理,对于森林的经营往往是以采伐更多的树木作为经营的目标,从而使森林被过度的消耗,森林的生态环境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进行采伐,如何采伐,是十分的关键的问题,如果采伐的方式运用的合理那就能够使森林的资源得到很好的生长,相反则不然。需要充分结合乡镇森林的具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判断该区域是否真正适合采伐作业,对于不能进行采伐的乡镇地区应该取消采伐的计划,并且根据当地的土壤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对树林的林种进行调整,从而使树木的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做到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保护森林中的动植物,同时还可以将采伐的周期缩短,使森林的资源得到发展[1]。

3森林保护的措施与森林开发的对策

3.1充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1)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完善,在采伐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作业的坡度进行降低设计,尽可能的较少天然林区的采伐面积,减少对人工林的工艺成熟的采伐数量,对整个的林区做好调查和分类工作,对于可以采伐的森林资源进行统计,对于那些有缺陷的树木的出材率进行抽查。在将设计的报告由镇级提交给市级的资源部门进行审核后将数据输入进计算机当中来进行分析,对森林进行采伐之前需要根据森林的状况和森林树木的生长规律,根据采伐去生产操作并进行合理的规定,降低对生态造成的破坏,使自然发挥其自身最大的治愈能力。

同时需要遵守森林采伐数量不能超过森林树木生长量的原则,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木材生产计划,适当的对森林进行采伐,对森林的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的木材需求量非常大,对于森林资源的消耗量不断的增加[2]。当前的这种森林资源的小范围消耗模式早晚导致国内的森林资源消耗殆尽,而需要对没有达到采伐要求的森林资源进行采伐,使林地的质量下降,需要对森林的资源加强相关的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产业化的管理,建立新的森林资源有偿转让机制。

(2)利用资源的可再生性。多数乡镇森林资源不仅经历过没有节制的采伐过程,也经历过简单的为了开发利用森林的木材资源到对森林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直到现在,人们才开始慢慢的意识到可以利用森林资源的可以再生的特点,采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来使森林的植被得到恢复。将森林的树木和森林的其他作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森林资源的潜在用途,实现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现代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科学,主要为使森林资源能够持续的发展,使森林资源能够不断的被人类使用。对森林的资源进行开发的程度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经济实力,还有就是国家对于森林开发的政策。科学的经营方法能够使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将最大程度的对森林资源的多样性进行开发,对于缺少森林资源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实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在自然的资源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同时,同这些利益有关联的也发生了一些矛盾,主要的矛盾是针对乡镇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以及乡镇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机制之间,还有林业的保护和林区的管理人员之间等[3]。但通过对主要的原因进行分析来看,对于林区的保护是其主要的矛盾所在,林区的绝对保护观念是爆发冲突的根本,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森林资源进行强制的变迁,直接损害了乡镇内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这也是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对于乡镇林区的管理机制得不到更新以及林区的开发权不明确有着一定的原因。林业的管理体制是指林业在进行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和组织的整个体系,是林业进行经济活动的管理机制,同样也是管理和保证的机构。

3.3强化森林保护及利用

使用合理的方法对森林进行采伐无疑能够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目前乡镇范围内所能引进的科技技术水平还非常有限,而且林业的作业水平也不高,导致森林的利用率低下以及对资源浪费的情况,而且如今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量也非常的大,如果在不保护的情况下对乡镇森林资源进行利用那最终将会导致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情况,可以从以下的两个方面来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一是将经营森林作为基础和采伐培育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森林资源开发的方针。森林不仅仅是出产木材的地方,而且是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绿色资源,拥有非常多的利用价值。在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树木的采伐。二是规划乡镇保护区域,大力引进相关人才,由此对于生态的环境进行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4结语

对乡镇森林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是对乡镇森林进行有效合理的采伐来实现,对森林进行采伐是林业的生产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不管是要使用哪种森林保护的方法,都要对森林的多重效益进行考虑,使其能够发挥出它更多的作用,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森林资源被过度消耗的情况,从而向生态型采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起阳.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关系的探讨: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2(4):20~23.

[2]杨承栋.论合理保护开发利用中国森林土壤资源[J].世界林业研究,2011(1):19~27.

森林资源保护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森林培育;森林保护

中图分类号S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0-0232-02

随着地球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人类对地球无限制的索取,伴之而来的是地球资源迅速匮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采取了许多措施缓解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如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人口增长速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整治荒漠、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由高大乔木及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居住的环境。森林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生物多样性、降低空气污染等功能。另外,森林还是个生物基因库,有利于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可以极大地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清洁的能源,且不会给地球造成新的污染[1]。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对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1森林与环境的关系

1.1森林与温度

树木利用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生物圈积累初始物质。在炎热的季节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保持林区的温度低于地的气温。而在冬季,又可以减少风速,使林区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在林区与地带的气温相对恒定的条件下,二者冬季与夏季的极端气温相差达5℃。

1.2森林与水分

森林是一个天然的水库,其本身能截留一定量的天然降水,根系还可以吸收地下水。另外,由于树木的蒸发作用,可以降低林区内过多的水分,使林区的空气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让人心旷神怡。

1.3森林与大气

大气是由氮、氧、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含量过高会极大地改变地球的温度,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森林的固碳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且能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降低空气中颗粒粉尘的含量,洁净空气。

1.4森林与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岩石经过亿万年的风化后形成的,滋养地球上的生物,但是由于岩石的组成成分不同,风化后形成的土壤的养分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有了森林后的土壤,由于有森林枯落物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作用,死亡后根系的分解及其他林间生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林区的土壤富含腐殖质,养分大大提高,更加有益于植物的生长。

1.5森林与生物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境,也是最大的基因库,森林中含有大量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对于保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改变地球的环境,应当大力植树造林,进行科学的森林培育,增加地球森林覆盖率,以达到改善地球生态环境的目的[2]。

2森林的培育

2.1苗木培育

2.1.1苗圃地选择。苗圃地最好选在向阳的坡地或是平坦的地段,要求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将选好的土地平整,细化,消毒,施入基肥,按照圃地的大走向,把圃地做成圃床[3]。

2.1.2播种。根据树木种子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季节,将种子播入土壤。播种方式有撒播、条播、点播。播种技术要点:①开沟。播种沟的适宜深度要根据种粒大小和覆土厚度而定,在一般情况下深度为0.5~0.6cm,开沟深度要均匀,小种子植物造林(如杨、桉、柳类种子)一般不开沟,直接浅线播种。②播种。播种时要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以防止播种沟失水。要控制好播种量,下种要均匀。小粒种子因播种量少,为保证下种均匀,可与细沙混合后再播。③覆土。一般覆土厚度是种子直径的5~6倍。覆土的目的是保水、保温、防止风干和鸟兽的危害等,为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能充分利用土壤中毛细管水分,在干旱和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覆土后要进行镇压[4]。

2.1.3育苗地管理。①覆盖。覆盖播种地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水分,减少灌溉次数,调节地表温度,防止地表板结和鸟兽侵害等。覆盖一般使用稻草或松针,覆盖苗床表面,厚度在3~5cm,要求厚度均匀。②灌溉和排水,种子萌发需要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土壤水分缺乏,种子将失去活性,难以萌发;含水量过大,土壤不透气,种子在土壤中会产生霉烂。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播种苗地进行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确保种子按期发芽。③中耕。为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和苗木根系的生长,要根据苗木的大小及苗木的特性决定中耕的深浅程度,浅了达不到中耕的要求和效果,深了伤及苗根,减缓苗木生长,还容易使苗木感病,致使育苗失败。④除草。苗圃的杂草种类多,生长快,繁殖力强。杂草的生长会与苗木争夺水分、养分、生长空间。另外,杂草还是病虫害的根源,使苗圃病虫害蔓延,从而影响苗木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及时清除苗圃地的杂草。⑤间苗。苗木密度过大会影响苗木的质量,为保证苗木质量,要及时间苗,以为苗木提供充足的生长环境,保证水分、养分供应充足,生长成优质苗木,形成壮苗。⑥切根和截梢。优质苗木要有发达的根系,苗干粗壮,主根树种原根系只向下生长,侧根少,不利于移植后的生长,切根后可使苗木根系发达形成良好的根团,秋季切根可限制苗木吸收水分,并抑制苗木高生长,防止苗木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形成壮苗。切根宜在速生后期和硬化初期进行,以两侧切根为好,切根深度在10~20cm。截梢是为了使苗木长得规范整齐。

2.2苗木出圃

2.2.1起苗。起苗时间要与造林季节相配合,冻及冻结地区,除雨季造林用苗随栽随起外,在秋季苗木停止生长和春季苗木萌动前起苗。起苗要达到一定深度,要求做到少伤侧根,保持根系完整,不折断苗干。

起苗方法:①人工起苗。起播种苗时,先在第1行顺着苗行方向距苗行20cm挖一条沟,在沟壁下侧挖一条沟槽,根据起苗的要求切断苗根。再于第1、2行苗中间切断苗根,并把苗木连土推在沟中即可起出苗木。②机械起苗。用起苗机器进行起苗,工作效率高、成本低、起苗效果好。

2.2.2苗木分级、包装。先根据苗木质量将苗木分级。再用包装材料按一定的方式包好苗木,以便于运输。

2.2.3苗木运输。即用运输车辆把包装好的苗木运送到造林地点。

2.3人工造林

2.3.1造林地的选择及清理。为了发挥人造林的最大效益,需要选择土层相对深厚、土壤肥力较大的地段造林。造林地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荒山造林;二是农耕、四旁及撂荒地;三是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四是已局部更新的基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整地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目的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造林地翻垦对苗木的成活、保存和生长发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人工林培育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造林地整理可以改善立地条件,增强水土保持作用,提高造林存活率,促进幼林生长,造林地清理的方法包括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化学清理、堆积清理。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5]。整地前要根据造林苗木的大小和根系的状况确定整地面积和深度。根据造林苗木树种特性及苗木大小,确定造林初植密度、株行距的大小。当年生苗木,挖成60cm×60cm的明穴或暗穴。根据相应地区及相对树种来确定整地时间,严寒地区不能在冬季整地,否则会无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换在其他季节整地,会相对节约成本。而在相对温湿的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整地,但要考虑到造林的时间,因为整地过早,会使翻垦过的土地再次板结,还会滋生杂草,不利于新造林幼苗的生长。应当随造随整,或在杂草生长停止的秋季进行,因为此时杂草停止生长,土壤翻垦后还可以经过冬季的霜冻,减少土壤内含有的寄生虫。

2.3.2造林方法。①直播造林。是把树木的种子直接播入翻垦过的造林地中。②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原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是一种应用广泛且可靠的造林方法。③分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4新造林地抚育管理

2.4.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有害生物的侵扰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使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阻碍,细胞、组织或器官遭到破坏,甚至引起整株死亡。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因子称为病源,间接因素称为诱因。病源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病源和非生物病源。在森林环境中,大量的昆虫依靠取食植物的汁液和叶、花、根和果实为生,从而致使食物生长停滞甚至是植株死亡。针对以上危害植物生长的病虫害,要采取相应的物理和化学措施来加以控制。植物病害的防治:机械剪除病原菌危害的枝叶,焚烧或以化学药剂喷洒来控制病株病情的发展和保护健康植株不受病菌侵害。植物虫害的防治:要针对危害植株的昆虫的生理特性,选用合适的化学药剂,在合理的昆虫生长期进行化学防治,以控制和消灭虫害。还可以选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加以防治。

2.4.2除草松土。适时除草松土,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利于苗木根系生长,没有杂草争夺其营养生长空间,减少病虫害的侵扰。

2.4.3灌溉排水。苗木生长在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由于新造苗木抗逆性差,需要人为进行合理的管护,所以要及时排灌。

2.4.4施肥。造林地土壤含有的养分无法满足幼苗的正常生长,为了促进苗木的生长,需要增施肥料。

2.4.5间作。新造林地最好的管理方法是在新造林地中进行间作,能使新造林地中不生长杂草。及时松土,能增加土壤通透性,同时结合施肥,增加造林地的养分。

2.5中幼林抚育管理

2.5.1修枝。苗木长到一定阶段,会形成许多的侧枝,如此会在下层侧枝消耗部分养分,影响树木的高生长,应合理地清除下部的侧枝。

2.5.2抹芽。在苗木的生长过程中,会在苗干、基部萌生不定芽,不及时清除,会形成大量的侧枝,耗费大量养分。因此,要及时进行抹芽。

2.5.3除蘖。有许多树木有根蘖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大径才,为了培育目的的需要,要及时清除萌发的枝条。

2.5.4平茬。有些树木新生时苗干不直,或受到病虫的侵害,要在苗木的基部平茬,待来年萌发优良的萌发条,择优留取。

2.5.5抚育间伐。在新造林郁闭后,个体间会竞争营养空间,后期会造成林木分化。因此,要在合理的时期进行抚育间伐,为保留木提供更大的营养空间,还可以清除林分中的劣质林木[6]。

2.6成熟林管理

林分进入成熟龄后,由于个体差异,林木会因竞争等原因,致使部分个体死亡,要及时地清除枯死木,保证林分的环境卫生,避免保留树木感病。从新造林开始,就要对森林进行妥善保护,才可以造林得林,否则会形成年年造林年年空的局面。

森林保护分为新造未成林地保护和有林地保护。新造未成林主要是苗木刚栽成,造林地上裸地多,易滋生杂草,招引牲畜的践踏,降低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此时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牲畜。在新造林郁闭后,森林保护的主要措施即转变为森林防盗,这是成熟林保护的重点。

自造林后,防火始终贯穿森林生长的始末。因为不论在任何时候,林火可以使任何林分化为乌有。因此,森林防火是森林保护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3参考文献

[1]杨玉清.黑龙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1):53-54.

[2]张传文,左换发.浅议植树造林方法[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2):48.

[3]杨文廷.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30(5):53.

[4]赵萍,马莉,赵功强.干旱地区抗旱播种优化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54-155.

森林资源保护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可持续发展

0引言

森林资源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宝贵和稀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在我国生态环境的维护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林业基础相对薄弱、开发历史久远,森林资源的总量、结构、分布等情况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虽然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如何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仍是重要的课题。为此,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探究可持续经营理念的内涵,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开发和管理森林资源,维持森林资源的健康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1对策与建议

1.1强化政府部门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管理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政府职能也已经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强化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管理意识,为森林资源经营者提供完备的政策和法律服务,创设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做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核查、调查、监督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

1.2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体系

建立并完善森林资源市场体系,是推动我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建立起相配套的制度和标准体系,如林地产权登记制度、林地产权交易管理制度、林地产权价值评估制度、中介服务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提供保障;同时,要设立相对集中的林地、资源交易场所,这样便于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森林资源在一种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进行交易和流转。

1.3建立对森林经营管理的监督机构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活动涉及到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必须加强对这一经营活动的监管。应当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以便随时对森林经营的环境影响和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理一些具体问题,引导人们从事有利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活动,促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

1.4加强森林火灾与病虫害防治,控制环境污染

对森林资源的破坏火灾和病虫害一直是影响森林生长的潜在威胁,因此,必须加大对森林火灾预防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森林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实现可持续。此外,城市工业发展造成的大气污染,酸雨等都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很大,要控制环境污染。

1.5严厉打击非法买卖木材和木制品,严禁在林区狩猎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非法买卖木材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要通过刑法加重对违法行为人的责任追究,加大处罚力度。森林是多种动物的栖息地,多类植物的生长地,是地球生物繁衍最为活跃的区域。森林保护着生物多样性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求必须禁止在林区狩猎,破坏生物资源,要建立保护区,同时制定禁猎期限,保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6加强宣传教育,扩大公众参与力度

“近自然林业”是当今世界普遍接受的林业先进理论,按照近自然的原理与方法培育森林是符合科学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总结。我国近些年来进行了大面积的引种造林,按照森林健康的标准进行评价,有许多是功能低下的,与环境不和谐的、不具持续经营的“森林”。正确认识森林多功能的自然属性,经营森林应追求并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价值与作用,森林的持续性应该体现在每一个地块而不是一个大的区域空间,这就需要“近自然林业”的方法培育森林。德国注重“森林教育”,各级各类相关机构与单位均开辟宣教场所,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倡导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的公众意识,产生了极为显着的社会效果。我国在森林教育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宣传教育的场、点极少,方式方法简单。要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对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全民保护森林及生态建设的公众意识。例如我们可以结合法定节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媒介,以重视森林保护、生态建设和林业法制知识为宣传内容,从而为保护森林资源、加快发展林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2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和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和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创建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创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进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森林资源无论是对我们社会的经济发展还是自然气候的调节,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社会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篇6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1.森林资源消耗量控制

根据“林木采伐量小于生长量”的原则编制木材生产计划,适量采伐森林,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量,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木材生产一直供不应求,消耗量不断增加。目前这种资源的高消耗模式将危及中国森林资源前景,导致用材林中的成熟林资源趋于枯竭,迫使提前采伐中龄林,降低林地质量。应加强森林资源的林政管理,建立森林资源产业化管理制度和林地有偿转让使用的新机制。

2.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森林中蕴含的丰富物种资源和遗传种质资源是自然界的宝贵财富。由于全球性的森林资源下降,栖息地破坏和萎缩,导致物种的大量减少或灭绝,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据统计,目前中国濒危动、植物种数已达4030~5030种之多。《濒危野生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的640个种中,中国就占15%左右。为保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应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原地和迁地保护网,以及强化执法的力度等。

3.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

森林景观的美学、文化、娱乐、观赏等价值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森林旅游休闲已成当今时尚。加强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活动,兴办森林公园,既可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又可促进林区建设,对于建立多功能的林业生产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4.森林灾害防治

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森林气象灾害等。森林灾害的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通过生物、化学和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于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的森林病虫害(如松毛虫、油桐尺蠖等),应建立长期监测网,加强虫情、病情的预测、预报工作,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森林防火管理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由于森林被毁,林地失去覆盖,引起水土流失,殃及水利和农业。一场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而且烧毁林区房屋和珍贵动植物;为扑救森林火灾,势必耗费大批人力物力。总之,发生森林火灾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抓实。

1.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

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毁灭性的灾害。引起森林火灾有三个因素:可燃物、氧气和火源。在森林里可燃物和氧气是随时具备的,造成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是火源。发生森林火灾的火源一般有自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两类,其中主要是人为火源。据统计,因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占99%,因此,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应着重加强对人在林区活动的约束和管理。要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和“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从建章建制人手,严格纪律约束,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健全林火预报扑救机制,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要及时组织扑救,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火险预报在防火期内,对森林火险情况进行预测预报是森林防火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防火设施在林区应有各种防火设施,防火线、防火林道、防火林带、眺望台等。这些设施是防止森林火灾的最有效办法。

2.采取措施,强化野外火源管理

野外火源管理是森林防火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要把野外火源管理措施落实在火灾发生之前。从抓好野外生产和非生产用火入手,狠抓野外火源管理。格野外用火审批,规范农(林)事生产用火,即未开设合格防火线不烧、未组织足够的人力和打火工具不烧、森林火险三级以上天气不烧、没有用火负责人和监督员在场不烧、傍晚和夜间不烧、不经批准不烧。县防火办对批准用火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确保用火安全。对农事生产用火的,采取“疏、堵、导”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积极向林区农民提供优质、方便的农事野外生产用火服务,把农民所需的生产用火,利用低火险时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防范的用火,将其疏导出来,消除大量的火灾隐患。护林员实行区监督指导,镇(街、场)具体管理模式。县防火办建立移动手机信息平台和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及时向护林员发送火险等级和护林防火管理信息,通过手机定位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实时监督护林员巡山护林情况,充分发挥护林员在护林防火中的作用。三是加强巡查,消除隐患。高火险期和重大节假日,加大巡查密度。在高火险期的中午、傍晚是防火的重点时间段,要做到中午时段不下山,死看硬守,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篇7

关键词:林业;防火;资源保护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由于森林被毁,林地失去覆盖,引起水土流失,殃及水利和农业。一场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而且烧毁林区房屋和珍贵动植物;为扑救森林火灾,势必耗费大批人力物力。总之,发生森林火灾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加强森林防火,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认真抓好抓实。

1、森林火灾的预防措施

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毁灭性的灾害。引起森林火灾有三个因素:可燃物、氧气和火源。在森林里可燃物和氧气是随时具备的,造成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是火源。发生森林火灾的火源一般有自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两类,其中主要是人为火源。据统计,因人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灾占99%,因此,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应着重加强对人在林区活动的约束和管理。要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积极消灭”和“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从建章建制人手,严格纪律约束,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健全林火预报扑救机制,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要及时组织扑救,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具体预防措施有以下两个方面:

(1)预防森林火灾的行政措施

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效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②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乡、村以及村民小组都应建立相应机构,并制定防火措施和责任制。

③以法治火。以国家《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对引起森林火灾的责任者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

(2)预防森林火灾的技术措施

火险预报在防火期内,对森林火险情况进行预测预报是森林防火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防火设施在林区应有各种防火设施,防火线、防火林道、防火林带、眺望台等。这些设施是防止森林火灾的最有效办法。

2、扑救森林火灾的组织与善后工作

(1)扑救森林火灾的组织发生森林火灾,应迅速组织力量扑救。扑火是极其艰巨而复杂的战斗,必须有严密的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领导一定要亲临现场组织扑救,火灾比较大的,应组织临时扑火指挥部。

乡村发生森林火灾要山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各行各业要积极配合,林业站要协助政府组织扑救林火工作。

(2)扑救森林火灾的善后工作森林火灾扑教后,立即对受灾林区进行损失调查和统计工作。

火灾面积调查调查人员要深入现场,测绘火场图,然后求算面积。

林木损失调查采用标准地方法调查,在标准地内,应分别对烧死、烧伤和未烧伤的林木进行每木凋查,确定其损失。损失程度标准如下:

烧毁木树冠全烧焦,树干严重被烧,伐后不能做用材的。

烧死木树冠2/3以上被烧焦,或树干形成层2/3以上被烧坏(棕褐色),树根烧伤严重,树木已无恢复生长的可能,采伐后尚能做用材。

烧伤木树冠被烧部分在1/2以下,树皮烧伤不严重,有恢复的可能性。

未烧木树冠未被烧,树干、树根未受伤害,仅外部树皮被过火燎黑。

按上述四类分别统计林木株数与材积,推算总的林术损失。

3、林业站森林防火管理的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协助乡镇政府制定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规划和防火扑救措施,并督促按规划的要求完成。

(2)进入重点防火期前,协助乡镇政府对防火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协助落实防火值班、扑火队员的培训及村级专职护林员巡逻报警等有关工作。

(3)协助乡镇政府做好毗邻地区的森林防火联防工作。

(4)在发生森林火灾时,协助乡镇政府做好扑火队伍的组织协调工作。

(5)做好火灾损失调查、建档,统计有关报表,并及时按规定报告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情况。

4、加强领导,务必把防火责任落实到位

抓落实,见成效,关键是加强领导。森林防火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胜利,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思想认识到位,高度重视,组织有力,责任明确。要切实做到“三狠抓、三落实”,确保森林防火不因工作疏忽而出任何问题。

第一,狠抓组织领导,做到防火责任落实。一要落实好“七长”负责制。从县长、乡长、村长、组长、场长、校长、户长,逐级签订森林防火责任状,把“七长”负责制贯穿到森林防火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在整个工作部署上,防火工作有位子;在资金安排上,防火投入进盘子;在工作开展上,防火措施有法子。二要落实好天保管护组织一条线的责任。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天保工作的一项硬任务、硬指标,森林防火工作在乡镇、护林站、村委会、村护林员年度天保考核中要严格考核,奖惩到位,对出现问题的,该否决的否决,该解聘的解聘,该追究责任的追究责任,决不姑息迁就。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最重要的是加强一把手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落实一把手的森林防火责任。各防火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把森林防火工作作为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集中精力、集中时间,亲自抓薄弱环节、亲自抓研究部署、亲自抓检查落实。

第二,狠抓责任追究,做到奖惩措施到位。责任制的落实,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关键措施。各责任单位领导及组成人员有变动的,要及时调整充实,决不能出现岗位空缺和工作断档,做到人员变动森林防火责任不变。对领导得力、措施落实、预防到位、扑救及时、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凡防火责任不落实、发现火灾隐患不作为、发生火情隐瞒不报、扑火组织不得力,并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狠抓宣传教育,做到思想认识到位。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首要任务和第一道工序来抓,在提高各级干部思想认识和广大群众防火意识上下功夫。当前,要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克服“三种思想”:一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做到高度警惕,未雨绸缪;二要坚决克服经验主义,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要坚决克服畏难和厌战情绪,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总之,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果的大事,它关系到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大局,责任重于泰山。只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务实高效的作风,果断有力的措施,才能做好森林防火攻坚战,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保护森林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振兴经济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丽华;区域森林主要灾害与空间结构关系的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森林资源保护篇8

一、宾县林下经济现状及优势

1.宾县林下经济现状

我们根据林木不同的生长期,把“林下经济”大致分成短、中、长期三个阶段,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在前3年的幼林期,一般以不影响林木生长的矮棵林粮、林药、林菜、绿化苗等经济作物套种为主。之后的3年中,随着林木的生长,林内阳光减少,林下草类生长较旺,重点是进行林禽、放养。而在树木长到6~8年后,茂密的树林提供了极为理想的生态环境,主要是进行养蜂、养畜禽、林蛙、食用菌栽培等更多的经营项目开发。

1.1林禽模式

主要在郁闭的林下、沟壑放养或圈养鸡、鸭、鹅、山鸡等,是发展林下养殖的首要模式。林下为禽类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如,鸡食昆虫,蚂蚁、草籽等不需再喂任何添加剂,所产鸡蛋比普通鸡蛋价格高出许多,2011年山鸡蛋卖到2.5元一枚,且供不应求,同时,鸡粪还可以为林木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了林“养”鸡、鸡“育”林的良性循环。目前农户在林地内放养蛋鸡、肉鸡,出产时鸡肉和鸡蛋价格比圈养饲料添加剂鸡高出50~100%。

1.2林畜模式

主要在林下规模圈养、放养生猪、肉牛等,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了一条良性生物产业链。也可利用林间种植的牧草发展生猪等家畜、兽类养殖,效益可观。

1.3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不影响林木生长的中药材,如人参、百合、甘草等低杆作物,通过松土施肥又更加的促进了林木生长。需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培训、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调查、。

1.4林粮、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或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如:大豆、小豆、土豆、白菜萝卜等等。仅蔬菜、瓜果每亩就可获得千元的收益,弥补了林木生长的先期投入。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1.5林菌模式

在郁闭的林下种植木耳、元蘑、金针菇等各种食用菌,主要原料为锯沫、玉米秸等加工和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目前,已引导一些农户已开始培植,开发前景十分看好,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

2.宾县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2.1面积优势

宾县自然概貌为“五山、半水、四分半田”。张广才岭支麓余脉延伸全县,地势为南高北低,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沿江为河谷平原区。宾县有一半的面积都是山区、林地,据初步调查估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占总面积的1/3以上,多数都处于闲置状态,这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

2.2地理优势

宾县地处哈尔滨市东郊,与哈市道外区直接接壤,哈同、同三公路贯穿宾县全境,交通发达便利,到哈市仅1小时车程。

2.3比较优势

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效益十分可观。与现有农作物相比,实践证明效益十分可观,既节省了资源,又保证了短期、长期效益,这些都直接激发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另外,近自然的生产方式的稀缺和纯绿色产品,也是林下产品的比较优势。

二、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

林下经济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是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新举措。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

1.2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循环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1.3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优势。

1.4发展林下经济,不仅“盘活”大量闲置的林业资源,同时能产出备受大家欢迎的绿色农产品,并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新的经济来源,极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

2.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2.1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2.2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2.3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林下经济迅速发展,会引导带动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科技知识、管理本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3.宾县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1林下种养殖业缺少建设大户,缺少龙头企业,全县100亩以上的林下种养大户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3.2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3.3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模式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4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3.5我县林木种植较多的地方大多是丘陵岗地,这些地方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林下经济发展需走出认识误区

4.1要从更好的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的前提下选择品种。例如羊,就不适合在林中放养,因为它会啃树皮,对林业有破坏作用。发展林下经济,引入外来植物时,也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要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试验,才能确定是否适宜大面积推广。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破坏森林。

4.2林下养种的规模应恰到好处,不能对林木和林下草灌植被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得不偿失。林下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关的科学数据来指导。

4.3林下杂草、灌木等植被对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非常重要,发展林下经济要有科学观念,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能毁掉林下植被种植经济作物和饲养禽畜等。

5.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发展林下经济,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5.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发展林下经济对保护、促进森林良好生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对成功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调动林农积极性,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5.2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思路,制定森林保护和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保护森林资源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多渠道地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要根据林农意愿,科学选择种养模式,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森林资源保护篇9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生态环境;建设策略

现如今,生态文明建设早已深入人心,而保护森林资源、建设生态环境也早已成为我国国民的共识。同时保护森林资源不仅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其重要作用,还能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并维护其生态稳定性。因而实施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极为重要。然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了许多问题,影响到林业发展。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现状,给予改进措施,以维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1、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现状及问题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我国制定《森林法》作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鼓励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限制过度砍伐森林的行为、提倡对森利资源节约使用等,其别指出了造纸行业等对于木材的消耗率较严重行业,需根据企业盈利和产量,根据既定比例将经济收益中的部分资金取出,将其应用于植被的保护与再造工程。此外,我国国务院出台白皮书文件,指出人们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森林砍伐标准,限制对森林资源的采伐量。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我国当前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而言,我国森林资源再生速度及木材质量,同我国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森林资源破坏程度日益加深、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是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中的主要矛盾。由于最近几年来,我国随意毁林、违规采伐等现象频繁发生,屡禁不止,导致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受到很大压力与阻力,其问题集中体现于:随意征用森林用地、超额采伐森林,对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阻碍。据我国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20万hm2林业用地变成非林业用地,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不断下降。森林资源的质量与其功能发挥息息相关。而森林质量的下降,势必会影响其发挥功能。此外,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管理基础薄弱、森林资源保护手段落后、森林管理部门执法不严等问题。同时,由于某些森林资源管理人员不能适应新型管理要求,往往将森林资源管理流于形式化。

2、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且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多样复杂,包括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甚至有热带雨林植物。就森林面积而言,我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七,天然森林面积高达11000万hm2,占我国森林面积70%左右,且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首位,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资源在总量、分布和质量上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我国森林资源的总量较低。总量不足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突出特点,其主要体现于森林资源的分布均衡度较低,且文林覆盖率也比较低,人均占有量更少。上述问题均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其次,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影响到我国森林资源发挥其整体功能。而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受我国自然条件所限,加上我国经济发展失衡及历史原因,加剧了我国森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我国主要的森林资源分布着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其面积占据我国30%,而蓄积储备占据50%。此外,我国南方也有集体林区分布,而西部地区的森林资源则极为缺少,且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某些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低至1%以下。从森林资源分布的角度上看,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无法获得大幅度发展,且自然灾害频发的关键,就是因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均衡度较低,且森林的结构也不合理。最后,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较低。在我国的森林资源中,碳林和防护林比例较低,而特用林比例一向维持在偏低的状态。同时我国的环境保护理念相对薄弱的地区存在极为严重的砍伐幼林现象,对我国后备的森林资源形成严重威胁。此外,我国由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不足,导致其原始林转变为次生林的问题尚未自根本上解决。伴随人们对森林砍伐量的提高,残次林数量随之不断增加,从而致使我国森林资源储积量偏低。而我国经济林的质量和培养速度也相对不足,使得用材林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增长的速度,优良品种及著名品种数量偏少,可用的用材林主要分部在偏远山区或者是高山峡谷,其地形通常比较恶劣。因而,我国必须加深未来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避免可用的森林资源进一步减少。

3、我国森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改善策略

3.1发展我国林业工程建设项目

我国当前的森林资源保护的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必须集中精力投入林业工程建设中。如根据高标准,在平原地区建立农田林业绿化网工程,提升我国农田防御保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加大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力度,在最大限度上遏制其水土流失的现象,在主要林区,需增加天然林保护管理力度,增加对集体林管理,具体可采用公益造林、封山育林等方法提高我国森林资源再造效率。

3.2提供宣传教育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管理人员可通过使用具体实例教育我国广大干部和群众。如讲解过度毁林开垦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对生态环境建设形成正确认知,令其意识到,如果要提高我国经济减少,必须进行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不仅需要宣传森林资源保护政策,还需完善奖惩制度,依据相应法律和政策惩罚随意破坏我国植被的群众和干部,反之,给予有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的群众干部以物质奖励及荣誉。

森林资源保护篇10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如何保护好环境,特别是保护好森林资源环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己任,使森林资源持续发展下去。

1提高生态认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三分造,七分管。各级林业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切实把森林资源管理好。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森林资源保质保量,得到持续发展。林业建设人员应认真编制森林资源规划方案,既要长远规划,又要满足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充分考虑各级财政的承受能力,要分阶段、分年度的实施管理计划,制定森林采伐数量标准,加强采伐许可证的管理,使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森林防火、防虫工作

森林防护工作在保护森林资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森林灾害是对森林环境产生严重威胁的森林灾害,只有通过全面、认真的防护保护措施才能保证森林资源不会急剧的下降。

1,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防火措施,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明白森林火灾产生的巨大危害。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增强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参与森林防火事业的自觉性。其次要加大火源管理,严格禁止明火上山。对林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必须统一组织,明确责任,落实防火措施。最后要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

2,预测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林业部门应该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区域、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3加大对森林产业的资金投入

森林产业是一项具有社会性质的公益事业,是一个有益于全人类的事业,我们要加大对森林产业的资金投入,要以营林为基础,多快好省建林为目标,加快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与恢复。在财政、税收、群众中筹集资金,改善护林造林的工作环境,解决基础设施落后、林业工具不足等问题。同时保证森林保护资金合理、有序的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对护林工作能力的探索与创新,提升林场工作质量与能力,改变护林工作中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观念,真正意识到山上的森林不是“祖先”传给你的,而是我们全人类的,包括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考虑到森林产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收益慢的特点,国家还要争取扩大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范围,保证林业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制定优惠的政策,提高补偿标准,鼓励个人和单位做好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调动人们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奖罚分明,力求种活一片树林,带富一方人民。

4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在护林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教育这一思想武器,认真做好基层护林员的思想工作,提高基层护林员的思想认识,增强护林员对护林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一切与护林管理有关的积极因素,特别是充分认识林区农民群众对护林工作的重要性,林业有关部门干部人员要深入林区进行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工作,真正把精力落实在实际上,从根本上做好林区农民的思想工作,转变村民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不断灌输村民的法律意识,通过宣传学习法律法规,让村民们了解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重要关系,想方设法把当地农民调动起来,让其参与管理,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好地为护林工作服务,从源头上防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结论

青山不老树为本,绿水长流林是源。作为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应给与充分的重视。人类是离不开森林的,森林更需要人类的保护,森林,是人类的朋友,作为人类的我们更要自觉的争当保护森林资源的卫士,

人类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加强森林保护,才能真正的保护好我们人类自己,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森林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对森林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加强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才会给我们一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李相秀.浅析森林管理与养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绿色科技,2012年08期

[2]安晓光.论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的森林资源管理[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