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36:57

初中美术篇1

提出愉快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对初中生人文素质不断培养,起到了整合、贯穿、渗透的作用。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美术的学习让学生的右脑得到了良好的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个受过良好美术基础教育的初中生,对于事物的观察是比较敏锐、完整、细致的,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帮助。

二、在初中美术实施愉快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部分都在做应试教育,片面的追求学校的升学率,对美术教育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初中的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艺术类课程,起到的是开发学生智力和优化学生品德的作用,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学习到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方式和创造力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教育也起到了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的作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人个性发展的重要的转折阶段,这个时期学生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在迅速的发展,并且处于一个不稳定、不平衡的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愉快教学,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日渐积累变成了一种持久的兴趣。兴趣的浓厚,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程度,可以彻底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倦感和紧张感。初中生在愉快中充满学习欲望,全神贯注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觉得学习是快乐的。美术的教学活动越具有趣味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所以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

1.想象在愉快中创造升华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内心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多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任何的美术活动其实都离不开想象的推动作用。对于美术而言,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的艺术创造。根据想象自由发挥,多鼓励学生自由的纵横驰骋,遨游飞翔,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为故事、诗词、歌曲插图配画。悠扬的歌声、动人的故事,都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2.情感在愉快中体验彰显

美术是内心活动的一种表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情感的彰显在愉悦教学中很重要。学生被生动的感情所打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状态,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善用情感的力量去启动和牵引学生,拨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美术的情况中进入一种“乐学”的状态,深刻理解美术愉快教学。

3.享受在愉快中兴趣浓厚

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享受,引导学生多去生活中观察、体验、从自然到社会之中多汲取灵感,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世界名画,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让学生学会美的享受,美的刺激,鼓励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去想、去看、去投入、去体验、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审美感观,并享受整个过程。在愉快的美术体验中增强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理解在愉快中凝聚加深

初中美术篇2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

美术学习是一种促进主体美术知识、审美情感和表现技能逐渐准确和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比其它学科学习还要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美术教学的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同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完成一些低层次的“美丽创造”,更好地实现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追求。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审美素养

应试教育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语数外等课程知识的强化,对于美术教学发展而言,很多教师在观念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重技术轻情感,错误地把技术的训练放在了首位,忽略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审美教育能否最终得到落实,其关健在于教师的自身审美素养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不断提升美术教师自身的素养,如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的敬业爱生的职业道德,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着力打造教师与学生的仪表美和语言美,积极重视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着力加强美术教研,广泛深入地研究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外因素,促进美术教改活动的推进。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制作美术课件,从而努力营造审美的教学氛围,更好地服务于美术课堂教学。

二、欣赏教学,应发挥主体性作用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虽然这两类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欣赏更倾向于内化,较为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在欣赏性美术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要达到这些目的,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那将是一句空话。比如,在教学“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时,由于已经完成了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宗教画的赏析,学生对赏析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三个方面。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教材,采取了三步教学法:①自学欣赏:主要的办法是看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初步感受兵马俑磅礴的气势、雄浑的美感,感受数量众多、寓静于动、千军竞发的壮观。②师生互动:主要是通过互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充分地交流对秦兵马俑的感受,在探讨中互补、在互补中提高。③个人小结。作为古代陪葬用的陶俑,在一定的历史年代有它不凡的价值和意义。而秦兵马俑自有其气吞山河、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在陶俑中占的地位自然甚高。欣赏兵马俑、尽量弄懂兵马俑,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三步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是学生的主体在发挥作用。

三、启发学生体验景物描写的意境美,实施审美教育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是作者的真意,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教学中启发学生由感知课文中景物描写的形象美进而感受它的意境美,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层次的提高,也有利于他们美感的深化与审美能力的发展。

四、多元评价,保护学生兴趣,促进美术教学发展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视的。众所周知,具有艺术天赋的人在整个社会里并不比比皆是,但有些人是可以通过激发而产生兴趣的,欣赏是一种力量,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美术教育者也应考虑自己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我们有些同行在评价学生的作品中,往往会一棍定死,事实却不然,美术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有固定的精确效果界定。一些学生也许在完成某个作品中表现并不理想,但不代表他创造力低下,因此,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使学生心情开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美术教育者还应探索更新颖更具时代的评价方法,多方肯定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充满兴趣,从而完成我们的美术教学。这也是新课改下的美术教育目标。

总之,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主线,通过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促进素质教育的提升,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的新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育》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教育大辞书》条目)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大学版社,1983年.

[2]蔡仪.美的欣赏[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年1月版.

[3]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美学基本原理[m].1995年11月.

初中美术篇3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案教学;知识建构

新课标提出要将学生由外部刺激或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与信息加工的主体。“学案教学”正是在布鲁纳发现法、探究问题训练法等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将知识建构、智能开发、能力培养、人格健全熔为一炉,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标准课时单位设计出学生学习方案,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完成学生角色地位的切实转换。笔者仅结合自身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案教学的若干体会,联系教学实践,对此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思考与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共勉共进。

一、明晰教学标准,制订学案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标准》指出,初中美术教学正处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将此前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进行融汇综合,是此阶段美术学习的重点,学案教学也应遵循此原则。在具体的学案设计中,教师要遵循三个基本步骤:学案主客体分析―学案目标制订―教学活动设计。在学案主体分析中,教师应就初中学生整体的知识理解能力及生活体验,联系教学重难点和衔接要素,找准理论迁移、动手实践与学习主体间的最佳结合点;在学案目标的制定上也应做到智力目标、非智力目标相兼顾,如“实用美观的家具”一课,教师可在基本操作上要求学生掌握纸板制作的基本技法,其次就是要学生在“纸板坐椅的设计和制作”的应用课程锻炼培养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学习活动设计或目标呈现,教师要依据学案目标,从知识线、学法线与能力线三方面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及质量反馈做有层次地方式方法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讲堂变为学堂,真正做到把时间交给学生。

二、诊断学生认知状况,导入新课

美术教学的人文性质较为明显,在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作出清晰的认识。换言之,教师就是要通过思考题、填空题等形式,对学生关于新旧知识点衔接的认知状况进行诊断,并就学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补偿教学,扫清新知学习中的障碍,同时也有利于导入新课,起到激趣导思的作用。譬如在“实用美观的家具”一课中,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多类现代风格坐椅的图片,再组织学生按小组讨论答案的形式完成以下思考题:1.座椅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现代风格座椅社会功能有哪些?“兴趣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教师要通过课件中传统座椅与现代座椅风格的比较,再以思考题激发学生对于现代座椅美观、实用社会功能的思考,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三、图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案教学中首先应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以教学重难点为中心预设教案。同时,在学案设计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分析教材,即备课备学生,以学生的认识经验、思维感知和研究教材,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在“实用美观的家具”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件中利用图例对纸板座椅做详细的制作图解,并可在具体的动手实践环节中,提供多个图例,将学生小组按单、双数号加以区分,要求单号组与双号组选择不同的图例制作,允许小组内可交流讨论完成。在各组同学制作完成后,应就其卡纸坐椅的制作方法进行讨论总结,考查学生对于坐椅制作技法如折、剪、插、粘、卷的应用与思考,同时也为学案教学的下一环节设计再创造做好了理论铺垫。

四、设计制作,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指导学生对基本坐椅制作技法的学习与操作后,教师应及时组织达标测试,以便学生及时巩固知识网络,力避遗忘,并根据教学反馈情况进行补偿教学。在达标测试的题材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测试题要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难度适中,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在纸板座椅的设计构思再制作的环节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公园、海滩、卧室、办公室四个不同的背景环境,要求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出一个或一套风格匹配的座椅或沙发来。在指导学生进行纸板座椅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或提示学生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即在利用简单的材料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座椅的同时,不仅应能充分调动创造力,传递对生活的热爱,还应要求学生在座椅造型、风格设计上应注意适应所选环境,并保持功能和美感、简洁与实用的统一。在学生设计制作完成座椅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交流,组织自评、互评,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在此环节中,还可以适当地采用小组作品竞赛的形式,由组内同学选取代表本组可竞选最佳创意奖的作品参与评比。

初中美术篇4

1.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资源相对欠缺

课程资源的概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内容,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指的是单纯的课堂资源,而新的课程资源概念,则拓展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把课程资源的概念拓展到与教学目标相关联的各种教学资源,初中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是指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所有学习资源,其中也包括一些对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有帮助的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现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术课堂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造成的,无论是课堂的美术教育课程资源还是课外的美术实践资源,其资源量都显得相对不足。

2.教师的美术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从目前来看,在相当一些学校中,缺乏专业化的美术教学人才,即便是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其相关的业务素质也未必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许多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一些教师刚刚走出校门不久,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相关的美术教育实践经验,因此,往往教学的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中学,相对来说,美术教师的数量是比较少的,彼此之间在美术方面的业务交流也相对较少,这给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业务的提升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种状况的延续,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年轻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促进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1.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往往要把美术学科视为学校教学的边缘学科,因为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学校对于美术的教育也自然缺乏应有的重视,受这样观念的影响,初中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认为美术学习是可有可无的,在思想观念上对美术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开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的态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一些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其投入的资源也就相对的不足,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初中美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学校要进一步增加对初中美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无论对教师相关的业务培训还是对基础的设备、资源的投入,以确保初中美术教育的更好开展,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质有效提升。

3.要突出初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美术篇5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史;影响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95-1

美术教育史是人类文明的遗产,它对今天的初中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传承、欣赏与实践并用和促进社会的创造与革新三方面。

一、传承

所有的人类文明无一不是经过历代的传承发展而来的,美术教育起源于远古时代,分为实用性的美术教育与精神性的美术教育两种,分别是日常生活用品的模仿、创造到寄托精神的巫术、图腾,再到先秦时孔子“六经”的教育思想指出美、善需要靠后天积累慢慢培养而来。美术教育书籍也出现了《老子》、《易经》等经典之作,可见当时的美术教育就已经借鉴了远古时期的美术教育,分为博雅教育和实用教育。仔细一想我们今天的美术教育似乎也是这样,有精神性的博雅教育培养大多数学生,也有实用教育培养少部分美术专业人才。初中美术教育最关键应该还是博雅教育,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史对今天的美术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要认真地学习美术教育史,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成绩,了解美术教育大师独特的成长过程和艺术理念,不断评判思考给出正确的定位,促使美术教育更好地发展。

二、欣赏与实践并用

1.启智作用。启智是指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画记忆画和想象画对于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欣赏课,美术教材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我会多找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如卡通、插画课我会多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和作画视频,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

2.启德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

3.启信作用。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对于身处紧张学习生活节奏之中的学生,美术课应当是一种精神体操,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因此,选择实施快乐教育成为了我对每节美术课的总体构思。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最后还要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锻炼美术技巧,还要注重其情感教育。有感情的艺术作品能够让人达到灵魂与灵魂之间交流的目的,因情动人,才能让人在其中收获感情和感动,让人印象深刻,美术是人灵魂及情感表达的介质,而这情感是在美术教学中教育而来,在燃起学生对艺术的热情之外,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让他们的作品更加出彩。

1.教师从自身做起,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如果热爱自己的工作,塑造良好的形象,守好一个做为教师的本分,那么对学生的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反之,教师懈怠工作,形象邋遢,,那么就会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表。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事自身做起,将情感教育带入自己的言语和行为之中,言传声教,在潜移默化在影响学生。教师也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以严肃、谨慎的态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更为信服,使初中美术教育更具有效果。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同于美术技能的学习,初中美术技能学习是手法、调色、构图等绘图的手段,这些是理性的教学,是在长期反复练习中可以有效见到该效果,但是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中的技巧性的学习,并没有可以固定训练的方法,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授课及与学生交流中不知不觉去影响他们、感染他们的情绪,使得他们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可以将丰富的情感带入其中,在运用绘图技巧的同时,还将自身的情感通过作品流露出来,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还能收获感动,是欣赏者与创作者、作品达到心与心的交流,使作品具有灵魂,这样的作品才是成功的作品。本着严谨教学的原则,教师要想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以及美术素养,在授课的时候衣着穿戴美观,语言之间要主要语速和语调,时时维持一个“美”的形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他们对“美”更加敏感,并对其认识有独到的见解。

2.选取富有情感的题材,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初中美术教学题材的选取都是具有情感的素材,它不仅可以强化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更将题材中的情感深层次地方挖掘出来,可以增强教学中的情感价值。当这两者共同作用,就能提高学生对美术情感题材的认同感,从而正确读取其内在的情感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美术情感知识,而后将其模仿创新并加以运用。在选取教学题材的时候,应该将学生带入积极正面的情绪当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勤劳的劳作态度,教师将这些富有情感的题材带入到美术教学当中来,对学生加以情感的教育。例如在人教版“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设计•应用)”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废弃的物品进行艺术创作,变成室内的装饰品,在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讲述绿色发展理念,结合所学的美术知识变废为宝,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懂得绿色发展理念将让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林更密、地更绿,让生活更美。在教学“欣赏与评述”的时候,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我传统艺术作品,介绍作品创作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作品带来的深远的影响,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事物。体现绿色发展,培养爱国情怀。

3.生活与美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想要强化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需要将学生带入生活,练就他们一颗善于发现没得眼睛,获得一颗富有情感的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在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评述)一课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带领学生欣赏户外民间的创作,比如剪的窗花和年画、手烧的陶器等,让学生感受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的美与用途,让他们去思索,去学习。灯笼的样式与花色种类繁多,它的用途就是照亮黑暗,那么就是“美”就和光明结合;精美的刺绣将丝质的衣服打造得美轮美奂,那么就是“美”和穿衣的结合;窗花图案丰富,贴在窗户上可以将其布置地更为美观,那么就是“美”和布置的结合。这些来自生活对美的发现以及感悟,有利于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使学生更为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那些美,在锻炼他们绘图技巧的同时,还能加强他们的情感教育。这种开放式的美术教学,使生活与艺术相结合,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得他们更加主动乐观地去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阅历、对美术的理解程度等因素。在美术教学的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主,将情感带入到所需教授的美术课程当中,在不知不觉当中感染学生,给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在完成艺术修养的同时,还能将丰富的感情带入其中,这种教育才是美术教学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邢红.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4,(28):178.

[2]陈锦洞.探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大众文艺,2010,(15):271.

[3]朱新明.初中美术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2):10-10.

初中美术篇7

关键词:初中美术;色彩教学;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7-01

大部分初中生对于生活当中的色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一旦涉及到一些绘画当中难以把握的色彩描绘时,学生们对于色彩知识的了解程度就水平有限了,在色彩搭配上就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现象,学生们在回话当中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加以融入,针对当前的现状,教师应该积极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完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们的色彩绘画技术。

一、提升学生的色彩理解能力

初中生都是美术学科的初学者,对于一些色彩写生课来说,都是初次接触,虽然大部分的绘画作品还是要依靠灵感,但是还是要有必要的技术性铺垫,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也是学生们发挥自身灵感的基础条件,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图画的次序,避免杂乱无章和毫无意义的作品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加强和强调学生们在作画过程中对于绘画知识的理解,比如说,在画面形体结构把握这一版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们对于色彩和光的协调以及光和色的变化规律掌握上,重视一些补色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们能够在完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绘画,最终达到最佳的绘画效果。

二、提高学生的构图方面基础

在初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们绘画构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无论是在色彩教学中还是素描教学上都是有所要求的。在进行绘画构图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种因素,包括了大小设计、位置设定、主次选择以及实景虚景的结合,甚至是物体之间的亲疏关系,前后的叠加处理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利用色彩进行情感表达。为了能够更好地突出绘画当中的主题或者是光线集中角度等等,教师应该在讲解构图方面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物品摆放能力,让学生们在物品摆放的过程中体会美感的存在和选择,然后再对学生们进行快速的构图训练,让学生们能够在大量的练习当中,提高构图的效率和速度,学生们就能够在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于绘画构图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三、革新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

除了日常对于学生们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之外,教师也应该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素质,我国美术教学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处于一种激发教学的状态,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们作品水平的好坏都是以技术作为主要标准的,甚至是以像与不像作为尺度,忽略了对于学生们观念和思维的培养,更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美术生的创新能力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积极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让美术教育趋向于国际化的发展。

一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地看待一些教学示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学生们进行实践之前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们遵循着这个示范进行作画,示范本身是有优点存在的,它能够让学生们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方式弄懂作画的内涵,但是这种教学示范模式无疑会限制到学生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们的创作思维趋于单一化,长此以往,将会让学生们陷入到懒惰和盲从的状态当中,将作画转变成了一种盲目的参照作画,学生们的作品丧失了特色的同时,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丧失了自我,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寻求一种突破,引导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色彩产生专属于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技法上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地体会美术色彩,绘画的思维也更加地宽泛和灵活,形成真正的艺术特点。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于一些评价标准做出合理的改革,在以往的作品评价过程中,多数是以像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主要对一些技法的好坏进行判定,并且将这两者作为标准给出一定的枫树,自从教学改革之后,学生们的课堂表现也融入到了最终的成绩评定过程中,这种观点的提出是有意义的,但是还没有应用到实践当中发挥出具体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引进,比如说,在“冷色调和暖色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感受的表达,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定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对于同一组图片,有的人会感觉到是冷色调,而有的学生就会感觉到是暖色调,而且伴随着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冷暖色调的变化也是无穷的,教师在评定学生们评论的同时也不能够采取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该尊重每一个同学的见解,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展现出色彩关系,形成更好的作品。

四、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在色彩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于学生们技巧的培训,更是要让学生们多体会生活中的色彩,通过春游等形式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兴趣,形成审美,并且善于运用,一方面应该重视对学生们审美意识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绘画审美的生活化。也为了学生们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色彩本身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色彩教学更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对于初中美术色彩教学来说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初中美术色彩教学的过程,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研究出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美术篇8

关键词:巧设情境;善于引导;顺水推舟;精益求精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初中美术课堂渗透审美教育就是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在陶冶高雅情趣的基础上,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美好的生活。本人以新课程标准为航标,也尝试着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审美教育。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无穷的审美情趣

一堂生动的美术课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也是一曲悠扬的动听的音乐,或者是震撼人心的童话故事,因为它主要靠教师创设的美丽情境所至。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而融入角色,参与体验,唤起兴趣,激发积极思考、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情趣。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譬如采用游戏情境、音乐情境、谜语情境和故事情境等。总之,教师要不竭提高自身美学素养,做好充实的课前筹备,课尽量上得活跃、活跃、心旷神怡,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情形,使教室内布满协调、轻松和欢愉的空气,并运用说话、教态和各类形象教学手段,诸如投影、录像、什物展示、范画和故事等等,使学生处于浓密乐趣的强烈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陶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

学生对美妙事物的直观后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初中生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真正分辨生活中的美仇、善恶。其实,不同的审美观点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而优秀、健康的艺术作品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观点,一般能使欣赏者得到积极的审美愉悦的感化作用。实践证明:实施初中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寓教于乐既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又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只有选择比较优秀的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探究,才能收到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三、顺水推舟,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审美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将来学以致用地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想像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像使它变形;反之,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初中学生充满幻想,教师一定要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像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既要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像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因此,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积极运用所学到的有关线条、色彩、比例和构图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像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延伸到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所以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目前,我们使用的美术新教材中罗列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和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进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当然,作为基础教学的初中美术课标并不要求学生将来成为的设计师或者画家,但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不断激发他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美好愿望。

四、精益求精,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

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是依赖形式而存在的,学生学习美术必须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各种艺术语言因素),诸如线条、色彩、质感和肌理等;当学生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时,也总是要接触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方面,从而感悟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真谛。因此,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也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疏密、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和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和不同的质感,从而使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进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学生素描训练中,线条既用来勾画轮廓,又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线条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初中美术篇9

初中美术教室评比细则一1、入室活动必须得到美术室管理员允许,并有辅导老师组织和指导。

2、保持室内的整洁,不准乱丢废纸或其它杂物,削的铅笔屑应该倒到垃圾桶里面。使用水调颜料或墨汁注意不要弄脏桌子和地板,每次学生上完美术课后,都要将桌子摆整齐,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才能离开课室。

3、每次用完本室离开之前,都要将电源关掉,门窗也要关上。

4、桌子上面的杯子、调色盒属公共物品,学生不得将其带走。室内摆放的教师用具,未经允许不得随便拿来使用。

5、美术教室要做到每天下午小清洁一次,每周大清洁一次,包括内面地板、展览架、玻璃窗和外面走廊、墙壁和玻璃窗。

6、美术教室属学习场所,学生不得在室内大声喧哗、打闹。大家都来为维护美术室优良的艺术氛围而努力。

7、学习结束或活动结束,老师必须指导学生整理好教具和画具,方可离室,并组织学生打扫美术室。

8、爱护室内的教具和画具,无故损坏照价赔偿,不经允许不准携带教具、画具出室。

初中美术教室评比细则二1、严格遵守教室管理制度,一切行动听任课教师指挥,进入美术教室时要保持良好秩序,不准喧哗、走动、打闹。

2、全体师生要爱护本室器材,自觉遵守本室使用规则。

3、进入教室后,不得随便乱动教具,例如石膏像、静物器皿,本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动用本室任何器材,不得将器材外借或带出室外。

4、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不得随地乱丢废纸、废物,不准在画架、画台、墙壁上乱刻乱画,定期组织学生打扫。

5、使用完毕,将器材、作品整理好方可离开。

6、师生书法、美术作品要摆放整齐或张贴好,不准随意乱摆

7、严禁学生在室内外吃零食、扔垃圾行为,对违纪行为要及时制止,对未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向管理老师汇报。

8、离开时,关闭电源、门窗。

9、美术教师应配合学校德育或团、队组织开展校园文艺活动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10、违反规定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公开批评、赔偿损失直至校纪处分。

以上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初中美术教室评比细则三1、严格遵守教室使用规则,一切行动听任课教师指挥,进入美术教室时要保持良好秩序,不准喧哗、打闹。

2、进入教室后,不得随便乱动教具,例如石膏像、静物器皿,本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动用本室任何器材,不得将器材外借或带出室外。

3、全体师生要爱护本室器材,自觉遵守本室使用规则。

4、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不得随地乱丢废纸、废物、定期组织学生打扫。

5、使用完毕,将器材、作品整理好方可离开。

6、离开时,关闭电源、门窗。

初中美术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意识;情趣;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这也是时代进步对美术教育的新的要求。所以,美术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审美教育,重视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审美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术教育开展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只有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审美的种子,才能在之后的不断灌溉下发芽,生长,并最终成长为一个傲立的参天大树。那么,如何有效、高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呢?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发现美,并将这些“美”积累成素材,为之后的美术创作打下厚实的基础,成为他们创作的艺术灵感与源泉。

首先,课堂环境的布置。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开展场地就是美术课堂,所以老师可以有效地布置教室的环境,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发现美,并被这种美的艺术所感染,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学习动力。比如,针对不同的教学课程,老师可以选择相应的美术作品张贴到教室的墙壁上,这些作品可以是名家名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作品,当然还可以选择一些艺术品来增强美的立体感,这样一来,教室就会像是一个小小的展览厅,可以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感受美的熏陶。

其次,利用多媒体创设艺术氛围。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地在教学当中的推展,它的教学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在美术教学中,老师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位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能力,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对美的感知能力。比如,在讲述《我们的奥运会》的时候,可以节选一些运动员在比赛时候的视频或者一些关于2008年奥运会美术元素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之后,就会更加深刻地感知“力的美”,这样就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产生发掘美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有效引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发现美知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第一步,之后,还需要老师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现阶段的身体与心理特征,积极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不仅会发现美,更可以感知美,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整体的美术素质。

首先,多让学生接触一些美术作品。在传授学生美术技能的时候,重视对学生欣赏水平的培养。很多初中美术教师往往只是以课本为主,忽视美术欣赏课,这样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限制学生的知识视野,影响学生的审美教育。所以,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将美术欣赏重视起来,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绘画展览、自然写生等等,并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有意义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讨论与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欣赏方法的教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最佳方法就是教授学生科学的欣赏方法。老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比如,在讲述《清明上河图》这一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可以先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入手,即让学生观看图画的构图的结构、线条的疏密、色彩的明暗等等,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深刻体会画家的思想情感以及这幅画的绘画主题;之后,还可以从美术史的角度,充分了解这幅画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它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及贡献。

三、积极开拓学生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对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都是为了给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这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环节的最终目标。不过,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提高审美的想象能力,进而才可以更好地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美术技能与知识进行审美创造。

首先,培养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很多美术老师会忽略学生绘画的想象力,往往只是让学生进行模仿来提高绘画技能,这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扼杀,因此,老师应该重视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绘画想象,比如针对《服装设计》的教学,不要让学生拘泥于现有的服装类型、颜色等,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材料、颜色,创造不同的服装类型,只要是积极健康的就可以给予较高的评价,让学生在肯定中更加有兴趣、有信心的进行审美创造。

其次,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技巧。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创造技巧,将自己的审美想象展现出来,并且在审美创造中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比如,在《设计吉祥物》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来制作自己设计的吉祥物,通过纸板、布料、橡皮等所有可以使用的材料来进行创作,可以是布偶、印章等各种形式,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灵活地运用美术知识,这可以拓展学生的审美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美术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三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陈扬.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