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情况说明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37:39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1

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一)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和附属其他业务,纳入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合并范围内企业从事业务的行业分布情况;未纳入合并的应明确说明原因;企业从业人员、职工数量和专业素质的情况。

(二)本年度生产经营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的产量、业务营业量、销售量(出口额、进口额)及同比增减量,在所处行业中的地位,如按销售额排列的名次;经营环境变化对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的影响;营业范围的调整情况;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及投入情况。

(三)对企业业务有影响的知识产权的有关情况。

(四)开发、在建项目的预期进度及工程竣工决算情况。

(五)经营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以及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情况与事项等。

二、利润实现、分配及企业亏损情况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减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结构变动和新产品销售,以及影响销售量的滞销产品种类、库存数量等。

(二)成本费用变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原材料费用、能源费用、工资性支出、借款利率调整对利润增减的影响。

(三)其他业务收入、支出的增减变化,若其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类别披露有关数据。

(四)同比影响其他收益的主要事项,包括投资收益,特别是长期投资损失的金额及原因;补贴收入各款项来源、金额,以及扣除补贴收入的利润情况;()影响营业外收支的主要事项、金额。

(五)利润分配情况。

(六)利润表中的项目,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且占报告期利润总额10%(含10%)以上的,应明确说明原因。

(七)税赋调整对净利润的影响,包括有关税种和税率调整、享受各税优惠政策退税返还等数额。

(八)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及其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数额,会计估计变更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数额。

(九)亏损企业户数、亏损面、亏损总额及其同比增减额,按以下主要原因:企业改组改制、产品滞销、成本费用加大、管理不善等造成的亏损企业户数及亏损额进行分析。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一)各项资产所占比重,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等变化是否正常,增减原因;长期投资占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及同比增减情况、原因,购买和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的情况。

(二)不良资产情况,包括待处理财产损溢主要内容及其处理情况,潜亏挂账(含政策性原因挂账和其他历史潜亏挂账)内容及原因,按账龄分析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未收回原因及坏账处理办法,长期积压商品物资、不良长期投资等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不良资产比率。

(三)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同比增减金额及原因;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和财务风险状况;三年以上的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金额、主要债权人及未付原因;逾期借款本金和未还利息情况。

(四)企业从事证券买卖、期货交易、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占用资金和效益情况。

(五)企业债务重组事项及对本期损益的影响。

(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含30%)以上,且占报表日资产总额5%(含5%)以上的,应明确说明原因。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及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一)会计处理追溯调整影响年初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变动情况,并应具体说明增减差额及原因。

(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本年初与上年末因其他原因变动情况,并应具体说明增减差额及原因。

(三)国有权益客观增减情况及具体原因。

(四)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主要经营因素,以及资本公积金转增实收资本的情况。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2

但是,近年来的财务会计理论认为,财务报告更侧重于提供财务信息的职能,并且它可以具有不同的手段或形式。也就是说,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最基本手段,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论它们的差异性:

1、包含内容方面。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的一部分。全套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作为财务报表必要组成部分的附注、其他报表和说明材料。例如,这些附表和补充资料可能涉及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的财务资料以及价格变动影响的情况,而财务报告的编写,就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还包括其他传输信息的手段。常见的财务报告,除财务报表外,有公司董事报告、董事长声明和管理当局的分析介绍之类的年度报告,招股计划书,以及呈送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年报等;有的还有新闻稿,管理方面的预测或前景说明书,以及社会环境对企业影响的说明等。我国的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比较简单,在《企业会计准则》第57条中,对财务报告所下的定义是:“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即财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各项财产物资变动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至报出财务报告以前发生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由此可见,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中国独有的,相当于国外传输信息手段中非财务报表的财务报告。因此,财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大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只是财务报告的一部分。

2、起的作用方面。虽然编制财务报告的一些目的,基本上和财务报表相同,但某些有用的信息用财务报表传输较好,而有些则通过财务报表的注释、辅助信息形式,或通过财务报告的其它办法来提供更好,并且有时只能用财务报告来提供。

3、信息表述方式方面。正式编入财务报表的信息,必须是能用货币单位计量的,所以编入财务报表的信息也就常常因为需要用货币单位计量而有所限制;而财务报告则不仅可以是定量了的货币信息,还可以是定量了的非货币信息(诸如职工人数、生产或销售产品件数)和非定量的信息(诸如业务的摘要,或方针的说明)。但是这些财务报告信息又与财务报表信息有关,或者是财务报表信息的基础。所以财务报告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而财务报表则只包括财务信息。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3

关键词:招股说明书财务信息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7-0059-03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而企业发行股票是直接融资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企业发行股票需要向投资人公布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的目的是展现公司的成长性,吸引潜在的投资者投资,以满足公司募集资金的需要。因此,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对投资者最有价值的,非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莫属。而招股说明书的编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动辄上百页的文字已让投资者头痛不已,个中的信息更使人眼花缭乱,无从取舍。此外,国内对招股说明书财务信息的研究较少。所以,文章对财务信息的梳理整合变得尤为有意义。

二、招股说明书及财务信息分类

招股说明书(prospectus)是发行人在公开发行股份时向投资人做出的法定信息披露,其法律性质是要约邀请。招股说明书的形式和实质,除了必须符合我国《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外,还应当按照证券监管机构公布的系列编制准则编报。招股说明书主要有三种版本:申报稿、封卷稿、最终稿。申报稿主要是发行前向证监会提交的预先披露稿件,其在证监会官网上完整公布。封卷稿一般是发行人对监管C构审核后的文件修改后的版本,此版本一般不公布。最终稿是发行人在上市后披露的最完整的一版,一般在交易所官网上公布。我国证监会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的编报规定各有不同,同时,在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要求与创业板公司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本文拟就非金融企业主板上市企业招股说明书的财务信息进行解读。

本文通过归纳的逻辑方法,将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分为三大类、十小类。分类见下页表。

三、前向预测信息解读

前向预测信息是指发行人的招股说明书中带有预测未来性质的与财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反映公司从宏观到微观风险的风险信息、反映公司盈利与竞争力的成长性信息、反映公司募集资金与如何使用的募投信息,以及反映如何回馈投资者的分配信息。

(一)风险信息

风险信息是非常关键的披露信息之一。风险信息的披露是否完全,直接涉及到证券监管机构能否审核通过,投资者的投资是否安全等重大问题。因此,理解风险信息大有裨益。归纳发现,一般招股说明书会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业务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募集资金投向风险、其他风险这七大风险。政策风险指政府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或官员行使权力对公司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也不可逆转,企业首先应当考虑该因素。市场风险应当考虑市场前景、行业环境变化、市场份额、产品生命周期、境外经营等因素综合考量。技术风险包括产品技术更新换代、土地等无形资产使用等问题。募集资金投向风险包括盲目扩张导致的投资失败和资金使用不效率等风险。对于其他的一些风险,本文不再赘述。

(二)成长性信息

成长性信息是投资者最应当关注的信息。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想要投资获利,必须充分了解发行人的成长性。首先,通过招股说明书中的业务与技术、行业与竞争和主营业务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主要的研发技术和商业模式。其次,招股书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这一章中,具体描述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分析、分红安排以及这三者未来的趋势预测。此项目的理解应当参照“财务会计信息”这一章的内容一起理解。财务状况分析分项目列示了报告期内每年的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原因,极为详实。盈利能力分析一般是运用杜邦分析体系等财务指标分析,也是分年度列示,最后予以评价,投资者可以清晰地看出变动趋势。其中投资者应当重点关注毛利率这一指标。分红安排也可以看出发行人的成长性,成长性强的企业一般都会把利润留存用于今后的发展,因此股利支付率一般较低。此外,投资者还需要注意,发行人通常会做出发行资金到位后的每股收益(epS)预测,但该预测是基于若干假设之上的,准确性有待考证,投资者基于每股收益做出的决策要格外谨慎。

(三)募投信息

募投信息即资金募集和项目投资信息的简称。该信息包括了资本性支出计划、资金需求和募集资金的运用。资本支出计划包括了公司所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后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还包括基本情况介绍和前景预测,确保募集资金有效、合理地投入。发行人还应当合理地测算资金的使用进度,确保及时完工。此外,募投信息还包括资金的运用对发行人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从而投资者可以看出该投资能否提高发行人的盈利实力、竞争能力和综合实力。

(四)分配信息

分配信息就是发行人的股利分配政策。该信息主要包括近三年利润分配政策、发行前滚存利润的分配、发行后利润分配和上市后三年的利润分配政策。分配信息一方面体现了投资者获得回报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能窥探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作为预测企业价值的依据。该信息包括分配的具体内容、条件、比例,使投资者明确何种情况下能获得多少回报。三年后的利润分配政策可以看出企业的鼓励政策是否积极、持续,是否将盈余先满足自身发展再分配。同时,稳定的股利分配还便于投资者运用股利现金流折现模型估测企业的价值。

四、后向历史信息解读

后向历史信息是指发行人的招股书中带有陈述过去事实性质的与财务相关的信息。包括会计审计信息、税项相关信息、公司治理信息和独立性信息。

(一)会计审计信息

公司披露的各种文件中,会计审计信息向来都是各方投资者聚焦的中心。招股说明书中的会计审计信息更是从内容上占据了“半壁江山”。读透会计信息,投资者将会很好地了解发行人从初始设立以来,股本是如何形成的,期间的重大资产重组、企业并购是如何进行的,发行人近三年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怎么样。此外,招股书“财务会计信息”这一章中还会单独披露“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指标”这一节,方便投资者评价发行人的财务情况。阅读审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确定发行人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可信性。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与好的企业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审计信息,不但能提高报表的可信度,还能提高发行人发行成功的概率,获得超额回报。

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包括设立时验资及投入资产计量属性、资产评估、重大资产重组,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发行人应当具体分析非经常性损益、最近资产负债、报告期所有者权益和现金流的变动。财务报表应当明确财报编制基础、合并范围及变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期后事项、或有事项、承诺事项及其他事项,以上每一项都会给发行人利润带来重大影响。发行人的分部信息也很重要,新会计准则对企业重要的经营分部信息的披露提出了要求。审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审计信息和内部控制审计信息。每项都包含了审计期间、审计口径和审计类型,该类信息简明扼要,却责任重大。

(二)税项相关信息

税项相关信息通常占招股说明书篇幅不大,但对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税收环境至关重要。该信息通常包括税项和财税优惠政策。通过看企业缴纳税种的类型,是流转税(如增值税)为主还是行为税(如土地增值税)为主,可以看出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多元化程度及其面临的税负压力等信息。对于高科技企业、政府扶持企业、特殊地域企业而言,财税优惠政策就比较重要了。投资者应重点关注税收优惠期间、税收优惠程度以及其对利润的影响,避免投资决策失误。

(三)公司治理信息

招股说明书中公司治理信息极为庞杂,从发行人、发行人股东、实际控制人、l行人的参股股东、5%以上股份的大股东到每个公司组织结构,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公司的控股、参股作为5%大股东的企业等,每一项均需按照证监会规定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本文仅探讨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公司治理信息。首先,招股说明书中会以结构图的形式展现公司的控股形式,有些企业会展示组织结构图。这有助于投资者厘清公司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其中包括要有完善的权力机构设置、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制度和制度规定的相关委员会的设立。其次,董事、监事、高管及其亲属的持股比例、对外投资情况、薪酬情况及变动也是很重要的信息。这对确定一致行动人、管理层权力等因素有积极意义。

“公司治理”的另一面就是内部控制。招股说明书中需要包括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和注册会计师的内控鉴证意见。发行人应当根据财政部、证监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进行内控管理,并出具本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意见,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

(四)独立性信息

独立性是客观公正的体现,发行人需要保持独立性以满足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要求。《证券法》曾规定了公司上市若干条件中,除了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以外还要保持业务上的独立和人员上的独立。比如同业竞争、竞业禁止、兼职兼任等情况。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要求发行人披露同业竞争、关联交易以及减少关联交易的措施,这有助于独立性的维持。此外,客户与供应商关系也是影响发行人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发行人应当披露主要供应商和主要客户的采购和收入占比,同时应当披露是否与前五大供应商或客户存在关联关系,以保持独立性。

五、其他责任信息解读

其他责任信息是指发行人与财务相关的责任信息。包括法律责任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

(一)法律责任信息

总体上,《证券法》要求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存在虚假报告、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否则会导致强制退市、高额罚款等法律责任。具体来看,公司签订的重大合同、为股东提供担保、对外担保、重大诉讼与仲裁,都应当满足《合同法》《公司法》中的相关规定。违反了此类规定,公司将会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遭受财务上的损失。

(二)社会责任信息

招股说明书中虽然未明确要求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企业在社会中更多地承担责任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仍然可以从招股说明书中提取出相关信息,比如员工及社保情况等。有些企业还涉及到其在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中所做出的努力。相信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不断发展的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会越来越充分。

六、总结与展望

招股说明书作为融资企业与投资人的重要接口,其披露的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至关重要,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融资的成败。文章创造性地将招股说明书中的财务信息分为三类,即前向预测信息、后向历史信息、其他责任信息。该分类方便了投资者理解该财务信息的内涵,提高了投资者进行决策的效率。然而,文章对招股说明书中财务信息的归纳可能不尽完全,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更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需要攻坚克难,任重而道远。文章仅站在招股说明书角度,对资本市场融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直接融资比例提高这一目标的实现,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黄方亮,种莉萍,宋晓蕾.风险信息披露的规范性――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2,(03).

[2]黄方亮,祝铭,刘融冰,马云霄.新股发行风险信息分析――以招股说明书为考察实例[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4).

[4]汪宜霞,夏新平.招股说明书信息含量与新股长期市场表现的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04,(01).

[5]孙从吾.新股发行招股说明书风险信息披露的多案例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6]张海明.我国上市银行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研究[D].山东大学,2013.

[7]盖晓伟.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与ipo抑价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8]肖华.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伦理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4

一、基于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的分析

(一)我国财务信息披露体系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证券立法主要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制定的,而财务信息披露的具体操作规范主要由证监会和财政部制定。证监会主要通过《内容与格式准则》、《编报准则》和《财务报表附注指引》对披露内容做出规定,指出了文字粗略披露的格式,包括项目、报表和附注说明的内容;财政部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披露内容做出规定,指出报表披露金额、采用的方法等具体内容。独立于上市公司会计的审计报告的操作规范主要通过《具体审计准则》和《审计实务公告》来规范,从而增加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合法和公允性。

(二)美国财务信息披露体系美国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法规要由《美国1933年证券法》、《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等三部法组成。根据《证券法》的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颁布了大量的文件,包括条例、以一般公告形式颁布的监管文告、解释性公告、诉讼公告、概念性公告、不采取行动函、政策声明等,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法律效力;另外,SeC还制定各种说明书和报告公布表格,这些表格具有与规则一样的法律效力,在界定财务信息披露义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体系(USGaap)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制定,《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以后,成立了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受美国证监会管辖,被授权制定审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注册权、日常监督权、调查和处罚权、检查和处理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之间的会计处理分歧等。

二、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分析

(一)外币折算准则在披露计入当期损益中汇兑差额,境外经营采用的记账本位币、选定的原因以及披露记账本位币变更的理由方面,中美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在披露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时,FaSB规定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或其附注中披露包括在当期净收益中的交易利得或损失总额,应当在单独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或权益变动表中对当期权益类下单独列示的累计折算调整的变化予以分析。

(二)分部报告准则我国分部报告分部披露的要求与以管理法为基础的美国相比,分部报告的划分及分报报告披露项目的详细程度及管理深度不如美国。确定分部时,美国以企业管理层作出经营决策和评估业绩而对内部各部门进行组织的方式为基础。在分部有关的重要性标准方面,FaSB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考虑了分部的聚合标准、分部的重要性、报告分部总体的限制以及前后期一贯性的要求。而我国在确定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时,以企业报告的内部构架为基础,同时还须考虑产品或劳务所隐含的“风险和报酬”因素。在分部信息披露时主要考虑以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为基础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同时认为内部管理结构及内部财务报告制度是确定主要报告形式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地区分部作为主要报告形式时,我国准则不要求进一步区分资产所在地和客户所在地披露分部信息,而FaSB要求披露所在国别的外部客户的收入和重要金融工具,如果某个外国的资产是重要的,则这些资产应单独披露,这就要求披露一些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的重要财务信息。

(三)合并报告准则关于合并范围确定的理论基础、合并报表附注应披露的事项,中美会计准则的规定基本一致。在基于控制下的合并报表范围定义中,中美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即只要是由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不论子公司的规模人小、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能力是否受到严格限制,也不论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与母公司或企业集团内其他子公司是否有显著差别,都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而FaSB规定,“母公司拥有其他公司50%以上普通股作为编制合并报表的必要条件,但也有例外。处于下列情况下的子公司不能合并:公司的控制是暂时的、子公司面临破产的隋况下、由于外汇的管制或其他政治因素引起子公司在不确定事项较多的情况下从事经营,以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能力产生重大疑义的情况下。

三、基于监管规则的分析

(一)招股说明书我国招股说明书中要求披露境外经营风险,对海外子公司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说明,在财务会计信息中须披露分部信息,而美国对此直接规定的内容较少。

(1)风险因素。我国招股说明书规定,要求对投资风险和股市风险作出阐述,其披露重心置于投资风险上,投资风险主要介述可能对发行人发展前景、产品销售、市场份额、财务状况、经营效益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在美国招股说明书所作的披露要求较为简单,“注册人应紧随其招股说明书封面之后(或正文概述之后),在适当的标题下,对有可能导致证券出售投机或高风险的因素进行讨论,这些因素可归于注册人经营时间太短,近期内经营缺乏盈利记录,注册人的财务状况、注册人正在或拟从事之业务所处的状况;如果注册人出售的是普通股或可转换为普通股的证券,但前期并不存在注册人该普通股之交易市场”。

(2)海外控股子公司信息披露。我国招股说明书第三十四条中规定“发行人应披露其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的简要情况,包括成立时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注册地和主要生产经营地、股东构成及控制情况、主营业务、最近一年及一期的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并标明有关财务数据是否经过审计及审计机构名称”。通过对比我国上市公司已的招股说明书,企业实际在披露此部分信息时,须将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的相关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披露,以使投资人了解公司海外公司的经营及财务情况。

(3)境外经营情况的披露。在最新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第四十八条规定“发行人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进行生产经营,应对有关业务活动进行地域性分析。若发行人在境外拥有资产,应详细披露该资产的具体内容、资产规模、所在地、经营管理和盈利情况等”。从原有的披露控股子公司的名称到该海外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可见我国招股说明书中对发行人的海外业务的经营情况和盈利情况是十分关注的。

(4)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我国招股说明书的第七十四条规定“如果发行人的财务报表中包含了分部信息的,应披露分部信息”。第七十二条规定“发行人应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及变化情况”。尽管我国《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招股说明书》并未特别提到或明确“海外子公司”等用语,但这些披露要求都与海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紧密相关。

(二)年度报告具体包括:

(1)董事会报告中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的规定,年报中“8、董事会报告”中披露公司经营情况时,同时要求披露上市公司主要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业绩分析。美国年度报告格式中与我国年报准则中对应“8、董事会报告”的为“item1,business业务”项目和“管理当局有关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分析与讨论(简称mD&a)”。“item1,business业务”项目的内容规定应根据《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S-K条例)§229.101条款的相关要求进行披露,其中涉及到海外子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为“披露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应按登记人的国家住址进行披露。总体上披露收入来源国家,但如果任何个别国家十分重要,基于源自单个国家的外部收入进行披露”。与“mD&a”规定有关的是《《非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S-K条例)§229.303条款,它通过讨论财务报表和其他统计数据的某些方面,以增进信息使用者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的理解。正如该条款中所描述的目的一样,进行mD&a披露的目的是向投资者和其他使用者提供对登记人的财务状况和经成果进行评估的信息,用于评估金额和来自业务活动和外部资源的现金流的确定性。

(2)物价变动的影响。mD&a提出将物价变动的影响作为对基本披露要求的延伸,在§229.303条款的指南中还鼓励(但不强制要求)披露前瞻性信息和物价变动影响信息。这种类似特别说明的披露要求,使得投资者更清楚的了解上市公司境外子公司的经营业绩情况。我国目前尚未将物价变动影响纳入信息披露范围内。

(3)重大关联交易事项。我国年报中“10、重要事项”中第四十五条规定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若对于某一关联方,报告期内累计关联交易总额高于3000万元且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值5%以上的,须披露详细情况。其中的担保事项上市公司须披露本年度发生对子公司提供担保的金额,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的比例,公司为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公司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被担保对象提供的债务担保金额,以及公司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50%部分的金额。海外子公司的应披露应当遵循此项规定。与我国重要事项相对应的美国年度报告格式中对海外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并没有特别规定。

(4)会计报表附注。我国年报内容中“第11项目财务报告”在母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披露中,要求披露:控股子(孙)公司基本情况、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原则等、长期股权投资等,报表附注中注明海外子公司的被投资单位的主要财务信息、被投资单位注册地业务经营范围持股比例、在被投资单位表决权比例期末净资产本期营业收入、本期净利润等相关指标。并要求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附注中披露货币资金项目中披露相关的外币金额,折算汇率等等。与“10、财务报告”对应的“item8、财务报表及其补充数据”主要是遵循《财务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条例》(S-X条例)3a-02的有关要求,它特别对合并报表及子公司中对外国子公司做出了相应规定,即应适当考虑到适当的合并与国内企业在国外子公司的政治,经济或货币限制。如果合并,应尽可能披露其可以合理确定的与登记人以及他的外国子公司对合并后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外汇限制等。可见,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而言,美国财务报告部分有关海外子公司的信息披露上更关注披露合并报表中境外子公司所在国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外汇限制,而我国在会计报表的附注中的要求还是本文在前面提到的个准则所要求的披露。

四、结论

通过对中美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财务信息披露准则与监管规则进行简要的国际比较,对我国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管理提供以下启示: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中有关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空白,即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制定针对海外子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专项制度;上市公司分部报告中应当制定一个较为统一的分部确定规范,同时应当采用规范分类;合并报表中外币折算产生的差异当期金额过大时,应当制定一个具体规则对上市公司进行约束,单独披露大额的会计报表折算差额;上市公司应充分披露海外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记账本位币、外折算汇率等重要会计项目,提示有关海外子公司的政治、经济、汇率、通货膨胀等重要风险;积极发挥境内外审计机构的独立审计监督作用,可以借鉴美国pCaoB的运作模式,成立我国专门针对海外子公司的监督部门检查部门;完善母子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自我评价与检查,建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缺陷报告制度。

参考文献:

[1]黄新銮、梁步腾、姚杰:《中美内部控制法律框架的比较与借鉴》,《会计研究》2008年第9期。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有关问题;探索分析

一、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之前各项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证公路工程项目编制财务竣工决算所需要的材料保存完整

由于财务决算是工程项目财务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待财务决算编制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认真,要秉持着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够保证项目决算的整体准确性。尤其是在对公路工程项目造价部分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对项目造价部分中的各个环节步骤进行精准理解,所有环节的数据信息都应该经得起推敲,因此,一定要保证原始资料的准确性。通常情况下,在展开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时候,会留存下来很多原始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竣工阶段财务决算以及分析工作展开的重要依据。通常情况下,原始资料主要内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初步设计文件及批复、招投标文件、相关合同等等。在实际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这些问题文件都是有各自用途的,并且这些文件归属各自不同的执行部门管理,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其主要是负责管理与付款有关的资料,其他部门会依据自身不同的工作性质分管属于自己的资料范围。在工程竣工决算阶段,要将各方面的原始资料记录以及管理情况进行统一规整,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通常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同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为了可以有效保证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该对所有关于工程批复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各项资料按类整理归档,然后对其进行精准详细的记录,这样一来,更加方便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时可进行统一的查询以及管理。

(二)在展开编制财务决算工作之前要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理

对于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来说,进行编制财务决算工作之前应该做好债权债务清理工作。我国财政部门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已经开始全面贯彻到工程实施当中,并且规定在竣工后三个月之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公路项目一般为大型项目,按规定不得超过六个月。而实际上公路项目一般都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大等特点,债权债务清理所需时间往往较一般项目都会更长,从而使得公路工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展开出现滞后的情况。因此,要保证在编制财务决算工作展开之前能快速准确的进行债权债务清理工作,在项目实施期间,要定期进行过程中的清理工作,以便减少竣工决算阶段债权债务清理的工作量,从而保证编制工作在实际展开的时候其整体质量以及效率可以得到保证。

(三)在编制财务决算工作展开之前对各种材料以及设备

器具进行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公路工程竣工阶段的编制财务决算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多个环节步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财务决算工作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财务决算的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当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完成之后,建设单位应该对现场的材料设备库存情况进行精准核实,这是非常关键的,同时还要积极做好有关物质的回收工作,对施工设备、施工材料、施工工具器具等等进行详细的盘点以及核实,从而保证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明确。同时还要对挪用公款以及公共材料设备的现象进行严厉打压,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财务决算工作展开的准确性。在公路工程的建设期间,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展开操作,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很大一部分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工作展开的实际情况来看,经常会出现重视建设质量、轻管理的情况,这也就导致了施工固定资金管理混乱的情况经常出现,这也为后期的决算工作展开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基于此,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确认,同时还应该有专人对其进行管理,要保证收发登记工作展开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阶段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对财务决算编制阶段的工作不够重视

我国财政部颁发的《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三条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技术主管人员、概(预)算员有严格的要求,建设单位以及主管部门应该对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组织领导进行确定,同时还要组织专业人及时参与到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工作中。在实际工作展开的时候,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多个部门应该积极做好配合。但是在实际工作展开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领导对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不重视的情况,这与其在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所养成的工作习惯以及工作态度有直接关系。正是由于一些领导对于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成立专门的竣工财务决算组织,这样做也直接导致了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成为了建设单位的个体行为,甚至已经成为单位财务部门会计一个人的事,这也是导致编制工作滞后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之下,应该对相关编制财务决算工作的资料进行精准安排,并且建设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应该选择编制小组的组长,还应该对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工作展开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并且要制定规范化的岗位行动准则,如果遇到单独办理的问题要由组长出面进行解决,从而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

(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体现

在展开公路工程施工的时候,财务决算说明书是项目建设竣工阶段决算工作展开的重要内容,当公路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相关的编制财务决算工作人员应该对项目资金消耗的情况进行精准核实。同时还要针对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会计账务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账务的整体准确性,要对财产以及物资的使用情况以及归属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同时还要对剩余资金的分配情况进行列示,这都是说明书中的重要项目。但是从现阶段我国部分建设工程企业竣工结算工作展开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对竣工阶段的财务决算说明书往往还不够重视,并没有将一些重点内容在说明书上进行详细列举。此外,工程竣工阶段财务决算说明书还应该体现出对技术以及经济指标的分析情况,这是非常关键的,说明书应该反映出基本的项目管理以及决算过程中所涉及的问题,同时还要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找出决算与概算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这对相关操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竣工决算编制人员应对项目整体情况了解透彻,最好能够兼顾财务及工程两方面,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时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才能编制出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的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6

内容提要:尽管我国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进行了诸多尝试,但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解决。本文从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目前在我国的现状及原因,逐步探索一些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方法和建议,从而找寻破解“执行难”问题的出口。

“执行难”是困惑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在2007年底修改并于2008年4月1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法律制定者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不可否认,这些努力有效地弥补了《民事诉讼法(试行)》的诸多漏洞,使解决“执行难”问题有了更为有力的法律依据,但是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诸如本文将要论述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问题,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例。构建并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是破解“执行难”问题的重要出口。

一、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概念及意义

根据最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217条,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是指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应当向法院申报当前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一年前的财产情况,否则将受到拘留或罚款等处罚的一种制度。从该法条中可以看出:1.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适用的条件是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2.被执行人财产申报的时间范畴是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一年前。3.被执行人财产申报的范围应当是被执行人的所有财产状况,包括所有动产和不动产,同时本文认为还应当包括静态的财产状况和动态的财产状况:静态的财产状况是指被执行人在某一时点的财产余额、财务报表及动产、不动产的所有情况;动态的财产状况是指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之日起一年内的财产增减变动情况。4.被执行人不履行财产申报义务,将导致拘留或罚款等处罚。

查明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是强制执行的关键,同时也是执行的难点之一。近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突出问题。执行法院掌握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主要途径有三个:法院调查、申请人举报和被执行人主动申报。没有任何人会比被执行人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财产状况,因此如果被执行人能够主动申报其财产状况的话,将是执行法院掌握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认为建立并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在于:

1.对法院而言,降低司法成本,减少因查询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而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提高执行效率,符合执行经济的要求;同时,通过强制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并且明确不履行此义务将导致的法律后果,无形中会给被执行人施加心理压力,使被执行人无法置若罔闻,客观上维护了法院的权威。

2.对被执行人而言,财产申报制度并不完全是扣在脑袋上的“紧箍咒”,应当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一制度:一方面来说,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这是不利的一面;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被执行人有实际困难客观上确实暂时无法履行生效文书确定的义务,主动申报财产状况则是其无法履行义务的证据,可能导致《民事诉讼法》第232条或第233条的适用,中止或终结对本案的执行。

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适用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的‘执行难’问题主要是因为无法收集到债务人的财务信息造成的。[1]在《民事诉讼法》修改以前,各地高院都曾制定一些准则来确立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状况的义务,[2]事实上,世界上大多数法治国家都规定了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的义务,[3]这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正是借鉴了世界各国的先进做法并对各地高院强制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做法的一种正式肯定。

但是,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施行以后并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正如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成刚在其《论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一文中所说,“笔者在基层法院分管执行工作,从上述规定颁布以来本院通过被执行人自己申报财产(特别是申报可供执行的财产)从而执结案件的情况几乎不存在”[4]。近几年,由于找不到被执行人以及无法掌握其财产状况从而导致无法执行的情况大量存在,致使“执行难”问题愈发突出,媒体的关注客观上使这一问题放大并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对法院的信任度,有损法院的权威。

“谈到执行难原因时,人们往往很强调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行政干预等。但实际上一些被执行人方面千方百计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给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带来的阻力和难度,从案件总体数目上看,可能远远大于上述的外部因素干扰”。[5]司法实践中,被执行人拒不申报其财产状况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对申报通知不予理睬,即使收到执行法院申报财产的通知也拒不说明财产状况。二是隐瞒申报,只申报财物价值较小或者是远远小于执行标的的财物情况又或者是难以实现的债权甚至包括一些债务,对可供执行的财产则不作申报。三是虚假申报,通过虚假陈述虚构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信用建设严重滞后,不少被执行人缺乏诚信,欠债后隐匿、转移财产,恶意规避执行。2.被执行人能够轻易逃避监管转移财产,企业法人财产状况不透明,做假账现象大量存在,财务数据严重失真。3.部分协助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帮助被执行人转移财产。[6]4.在我国被执行人不履行申报财产义务的惩戒机制较弱,被执行人不履行如实申报财产状况的义务并不会招致不利的后果。基于我国的国情,在实践中大多数发出的财产申报令,没有得到申报,基于执行工作的实际考虑,法院很少因此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罚款措施。这就使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形同虚设。[7]5.执行机制的缺陷导致被执行人能从不履行财产申报义务中获利。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为了结案,时常对申请人做工作,建议其放弃部分权利主张,以保证被执行人能有足够的能力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判定的义务。这尽管是一个不上台面的方法,但的确是一个效果良好的执行方法。案件虽然就此结案,而且是作为和解方式结案的,然而,看似皆大欢喜的表象背后却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不主动履行生效判决,由被告人转化成为被执行人,可以减少债务的给付义务。也就是说,主动履行义务的被告人,不但需要全额给付债务,而且没有任何好处;而赖债不还的被告人,一旦成了被执行人,不但没有什么损失,相反还能从这种赖债行为中获得收益。这样的结果,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是鼓励成百上千的被告人不履行债务,而等待着成为被执行人,等待着申请人放弃部分权益。[8]

三、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建议

执行程序是实现债权人权利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民事诉讼程序中最为重要的程序之一。法院如果不能妥善、全面地执行兑现(如农民工工资、企业破产债权分配等纠纷),极有可能会激发社会矛盾。而如果法院不能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整个执行程序就会因为缺失可供执行的财产而难以顺利进行,实现债权人权利的最后一道关口也从而被突破。因此,本文认为尽管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从法律意义上确立了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但在此基础上完善该制度仍迫在眉睫。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制定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制度的相关细则规定是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前提

立法的不完善是一个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的首要原因,只有从立法上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才能要求人们更好地去遵循,也才能在较大程度上杜绝钻法律空子的现象。

第一,应当明确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的具体内容。

本文认为,被执行人为自然人应申报的内容有:家庭成员状况、婚姻状况及夫妻共同财产状况;工作单位、从事岗位、工资及实际收入、收入来源;房产状况及居住情况;存款情况及存款所在金融机构名称(包括理财产品、股票、基金等);对外债权债务情况;家庭财产(1000元以上)物品清单;外出打工、出国、旅游或其他性质的长时间外出情况。

被执行人为法人应申报的内容有:公司法人的实际投资者、注册资金是否实际到位;公司全部银行开户账号及账上余额;挂靠在公司名下的汽车数量及其现有状况;挂靠在公司名下不动产的名称、数量、位置、价值、照片;公司固定资产数量及变动情况;公司无形资产状况;公司长短期投资状况;公司即期及远期债权债务状况;公司上月、上季度、上半年、前一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公司法人在申报以上材料时,应当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公司法人如果认为自己申报的材料属于商业秘密,也可书面申请人民法院为其保密。

第二,明确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的期限。

依据2007年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217条,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当前”是指被执行人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即被执行人应当申报收到执行通知之日的现有财产状况及之前一年的静态及动态财产状况。本文认为除此之外,被执行人还应当随时申报在执行过程中的财产变动情况,以防被执行人在初次财产申报以后转移财产、隐瞒财产。被执行人在此期间转移财产的行为将成为追究被执行人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

第三,强化被执行人不履行财产申报义务的责任,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

司法实践中被执行人拒绝申报、虚假申报、隐瞒申报财产状况,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有法律对不申报者的处罚较小,以及执行法院在实际操作中对拘留、罚款等处罚性措施运用得较少,故而对被执行人的威慑力不大。因此,本文认为应当强化对被执行人不履行财产申报义务的责任,拒不申报、虚假申报和隐瞒申报者应当严格依法予以处罚,严重者还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第104条追究刑事责任,要做到“查得出,罚得到,严肃执法”。

第四,制定统一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通知格式文本,在通知上明确不履行该义务将导致的法律后果,做好释明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制定统一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通知书的格式文本,并且在通知书上应当明确不履行财产申报义务将导致的法律后果。执行法官应当在发出执行通知后被执行人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向被执行人送达财产申报通知书,同时执行法官应当向被执行人做好释明工作。

(二)实行听证程序,双方当事人对质是完善被执

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也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在执行案件中,申请执行人是最关心债权能否执行兑现的,另外法律也明确规定了申请人有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义务,故申请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地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本文认为,验证被执行人虚假申报、隐瞒申报财产状况除了法院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查明外,另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举行听证程序,由双方当事人在听证会上对质。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后,执行法官应当首先进行审查,对被执行人申报的财产状况先做初步审查;然后召集双方当事人听证,申请人对被执行人申报的某项财产状况表示质疑并提供相关证据予以证明的,执行法官应责令被执行人予以说明并提供证据加以证明。被执行人无法证明的,执行法官可将此作为被执行人虚假申报、隐瞒申报财产的证据,对被执行人予以处罚。

(三)构建社会诚信系统,努力促成诚信守法、有法必依的良好法治环境是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最终目的,也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最终目的

诚信是中华民族所世代信奉的传统美德,它是立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老赖”逐年增多,并已形成“赖债怪圈”,严重影响了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是打击“老赖”的有力手段,也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必然要求。

首先,通过媒体曝光使“老赖”无处遁形,媒体公开“老赖”名单,将此与银行信贷系统、出境检验等挂钩。诚信社会理应是一个公开的社会、透明的社会,应当让“老赖”在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下无处遁形,增加“老赖”赖账的社会成本,迫使其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在媒体上公开不履行财产申报义务的被执行人名单,对其名誉造成完善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损贬,也可以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其次,强化相关组织和个人积极协助法院调查、法院执行的义务;在司法实践中,一些协助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与被执行人恶意串通,帮助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因此,应当强化有关组织和个人协助法院执行的义务,对恶意串通被执行人并帮助其隐瞒、转移财产的协助执行人予以拘留、罚款等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注释:

[1]李浩主编:《强制执行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0页。

[2]如《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推广试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等四种执行工作制度的通知》(云高法发[1998]16号);《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试行)(1999年8月25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

[3]如德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代宣誓保证制度,其基本的运作程序为:如果执行机关扣押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债权人可以依照法定程序向执行法院提出代宣誓的保证,债务人本人有义务到执行法院作出代宣誓的保证。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州都规定债权人可以迫使债务人披露与强制执行有关的资料,债务人有义务接受对方律师的盘问,若作虚假宣誓将被按照藐视法庭处理。韩国设有债务人照会制度,依据该制度法院可以传唤债务人到庭询问其财产状况,也可以通知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向法院说明自己的财产情况。如果债务人拒绝向法院提供其财产情况或无正当理由不按期提供其财产情况,属妨害执行行为,法院可以对该债务人采取强制措施,包括拘留和罚款,拘留期限为20日。

[4]黄成刚:《论我国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载中国法院网,http//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160815,访问时间:2010年5月18日。

[5]黄金龙:《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实用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78页。

[6]宋梅军:《浅谈财产申报制度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的适用》,载江西法院网,http://jxfy.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0339,访问时间:2010年5月19日。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7

第一条、为规范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在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前,应按本准则编制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以下简称“上市公告书”)。

第三条、本准则的规定是对发行人上市公告书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不论本准则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在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以下简称“募集说明书”)披露日至本上市公告书刊登日期间所发生的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披露。

本准则某些具体要求对发行人确实不适用的,发行人可针对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披露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作出适当修改,并予以书面说明。发行人未披露本准则规定内容的,应以书面形式报告证券交易所同意,并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第四条、由于商业秘密等特殊原因致使某些信息确实不便披露的,发行人可向中国证监会申请豁免。

第五条、发行人应在上市公告书有关部分简要披露发行人及其所属行业在业务、市场竞争和盈利等方面的现状及前景,并向投资者简述相关的风险。

第六条、发行人披露所有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尤其要确保所披露的财务会计资料有充分的依据。所引用的财务报告、盈利预测报告(如有)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审核。

第七条、在不影响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不致引起阅读不便的前提下,发行人可采用相互引征的方法,对各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技术处理,以避免重复和保持文字简洁。

第八条、自募集说明书核准日至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首日不超过三个月的,可适当简化刊登有关财务会计资料,但应作必要的附注说明。募集说明书已经失效的,发行人应按规定补充披露最近一期的财务报告。特别情况下可申请适当延长,但至多不超过一个月。

第九条、在编制上市公告书时还应遵循如下一般要求:

(一)引用的数据应提供资料来源,事实应有充分、客观、公正的依据;

(二)引用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货币金额除特别说明外,应指人民币金额,并以元、千元或万元为单位;

(三)发行人可根据有关规定或其他需求,编制上市公告书外文译本,但应保证中、外文文本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文本上注明:“本上市公告书分别以中、英(或日、法等)文编制,在对中外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四)上市公告书应采用质地良好的纸张印刷,幅面为209×295毫米(相当于标准的a4纸规格);

(五)上市公告书封面应载明发行人的名称、“上市公告书”的字样、公告日期等,可载有发行人的外文名称、徽章或其他标记、图案等;

(六)上市公告书不得刊载任何有祝贺性、广告性和恭维性的词句。

第十条、发行人应在其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前五个工作日内,将上市公告书全文刊登在至少一种由中国证监会指定的报刊及中国证监会指定的网站上,并将上市公告书文本备置于发行人住所、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住所、有关证券经营机构住所及其营业网点,以供公众查阅。

第十一条、发行人可将上市公告书刊载于其他报刊和网站,但其披露时间不得早于在中国证监会指定报刊和网站的披露时间。

第十二条、上市公告书在披露前,任何当事人不得违反规定泄露有关的信息,或利用这些信息谋取利益。

第十三条、发行人应在披露上市公告书后十日内,将上市公告书文本一式五份分别报送中国证监会及其在发行人所在地的派出机构、上市的证券交易所。

第十四条、发行人董事会应保证上市公告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诺其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公告书

第一节、重要声明与提示

第十五条、发行人董事会应在上市公告书显要位置作如下重要声明与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保证上市公告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全体董事承诺上市公告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已依法履行诚信和勤勉尽责的义务和责任。”

“证券交易所、中国证监会、其他政府机关对本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及有关事项的意见,均不表明对本公司的任何保证。”

“本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凡本上市公告书未涉及的有关内容,请投资者查阅XX年XX月XX日刊载于XX(报刊)的本公司募集说明书摘要,及刊载于XX网站的本公司募集说明书全文。”

第十六条、会计师事务所对发行人财务报告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发行人应作如下重要提示:

“XXX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XX年度的财务报告出具了有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等)的审计报告,请投资者注意阅读该审计报告及相关财务报表附注。注册会计师和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已出具补充意见或作出详细说明,请投资者注意阅读募集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

第二节、概览

第十七条、发行人应在上市公告书设一概览,提示性地说明本上市公告书的关键内容,以使投资者尽快了解上市公告书的主要内容。概览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代码;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量;

(四)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量;

(五)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地点;

(六)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时间;

(七)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的起止日期;

(八)可转换公司债券登记机构;

(九)上市推荐人;

(十)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担保人;

(十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信用级别及资信评估的机构(如有)。

第三节、绪言

第十八条、发行人应在绪言部分披露:

(一)编制上市公告书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核准的部门及文号、发行数量、价格和方式等;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的批准单位和文号、上市地点、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和代码等;

(四)本上市公告书与募集说明书所刊载内容的关系。

第四节、发行人概况

第十九条、发行人应披露:

(一)发行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发行人中英文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住所、经营范围、主营业务、所属行业、电话、传真、电子邮箱、董事会秘书;

(二)发行人的历史沿革,应说明发行人的设立及发展主要历程,历次股权变动情况等;

(三)发行人的主要经营情况,主要包括发行人在产品、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主要财务指标,拥有的主要知识产权、政府特许经营权和非专利技术,享有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等;

(四)发行前股本结构及大股东持股情况。

第五节、发行与承销

第二十条、发行人应披露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如下发行情况:

(一)发行数量;

(二)向原股东发行的数量;

(三)发行价格;

(四)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面值;

(五)募集资金总额;

(六)发行方式;

(七)配售比例(如有);

(八)配售户数(如有);

(九)最大10名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名称、持有量;

(十)发行费用总额及项目。

第二十一条、发行人应披露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前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承销情况,包括:

(一)原股东及社会公众认购可转换公司债券后,由承销商包销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数量;

(二)主承销商及承销团成员分销比例及数量等。

第二十二条、发行人应披露注册会计师对本次上市前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的验资报告,以及募集资金入帐情况,包括入帐时间、入帐金额、入帐帐号与开户银行等。

第六节、发行条款

第二十三条、发行人应披露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条款的主要内容:

(一)发行规模及上市规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期限,票面金额,利率和付息日期,转换年度有关利息的归属,股利分配办法;

(二)转股价格及其确定、调整方法,转股的起止时期,转股价格修正条款(如有);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发行人股份的具体程序;

(四)赎回条款和回售条款(如有)的具体内容;

(五)转股时不足一股金额的处理方法,转换年度有关股利的归属;

(六)其他条款或事项(如有)。

第七节、担保事项

第二十四条、发行人应说明可转换公司债券担保人的基本情况,说明担保合同的主要内容及担保人的其他担保行为。

第八节、发行人的资信

第二十五条、发行人应披露公司近三年的主要贷款银行及各主要贷款银行对公司资信的评价;说明公司近三年与公司主要客户发生业务往来时,是否有严重违约现象;说明公司近三年发行的公司债券以及偿还情况(如有);说明资信评估机构对公司的资信进行评级的情况(如有)。

第九节、偿债措施

第二十六条、发行人应披露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不能转股时的偿还办法,公司拟采取的具体偿债措施。

第十节、财务会计资料

第二十七条、发行人应按本准则的要求简要披露在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发行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的重大变化(如有)。

第二十八条、会计师事务所对发行人财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发行人应在上市公告书中说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发行人应披露审计意见及相关的财务报表附注、注册会计师就该事项是否已消除或纠正出具的补充意见以及发行人董事会、监事会对该事项处理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二十九条、发行人应转载在募集说明书已披露过的主要财务指标。

第三十条、发行人应提示投资者阅读公司年度报告或中期报告,以及列明刊登公司前三年财务报告的报刊、网站名称及刊登日期,并应重点说明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后、转股期结束后公司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变化。

第十一节、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一条、发行人应披露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后至上市公告书公告前已发生的可能对发行人有较大影响的其他重要事项,主要包括:

(一)主要业务发展目标的进展;

(二)所处行业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

(三)主要投入、产出物供求及价格的重大变化;

(四)重大投资;

(五)重大资产(股权)收购、出售;

(六)发行人住所的变更;

(七)重大诉讼、仲裁案件;

(八)重大会计政策的变动;

(九)会计师事务所的变动;

(十)发生新的重大负债或重大债项的变化;

(十一)发行人资信情况的变化;

(十二)可转换公司债券担保人资信的重大变化;

(十三)其他应披露的重大事项。

第十二节、董事会上市承诺

第三十二条、发行人应列示自上市之日起董事会作出的承诺。董事会应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并自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之日起做到:

(一)承诺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和及时地公布定期报告、披露所有对投资者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并接受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的监督管理;

(二)承诺发行人在知悉可能对可转换公司债券价格产生误导性影响的任何公共传播媒体出现的消息后,将及时予以公开澄清;

(三)发行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将认真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批评,不利用已获得的内幕消息和其他不正当手段直接或间接从事发行人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买卖活动;

(四)发行人没有无记录的负债。

第十三节、上市推荐人及其意见

第三十三条、发行人应披露上市推荐人的有关情况,包括名称、法定代表人、住所、联系电话、传真、联系人等。

第三十四条、发行人应披露上市推荐人的推荐意见。

第三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准则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8

公司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及职务电话传真网址/电子信箱 2、商业计划书内容提要第一部分摘要(整个计划的概况,文字在2-3页以内)一.对公司的简单描述二.公司的宗旨和目标(市场目标和财务目标)三.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四.已投入的资金及用途五.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六.生产概况和营销策略七.主营业务部门及业绩简介八.核心经营团队九.公司优势说明十.目前公司为实现目标的增资需求:原因、数量、方式、用途、偿还十一.融资方案(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十二.财务分析1.财务历史数据(前3-5年销售汇总、利润、成长)2.财务预计(后3-5年)3.资产负债情况第二部分综述第一章公司介绍一.公司的宗旨(公司使命的描述)二.公司介绍资料三.各部门智能和经营目标四.公司管理1.董事会2.经营团队3.外部支持(外聘人士/会计事务所/顾问事务所/技术支持/行业协会等)第二章技术产品一.技术描述及技术二.产品状况1.主要产品目录(分类、名称、规格、型号、价格等)2.产品特性3.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4.研发计划及时间表.知识产权策略6.无形资产(商标/知识产权/专利等)三.产品生产1.资源及原材料供应2.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3.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的生产能力4.原有主要设备及添置设备5.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6.包装与储运第三章市场分析一.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二.目标市场的设定三.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四.目前公司产品市场状况、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产品排名及品牌五.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六.行业政策第四章竞争分析一.有无行业垄断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实力、产品情况(种类、价位、特点、包装、营销、市场占有率等)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五.公司产品竞争优势第五章市场营销一.概述营销计划(区域、方式、渠道、欲估目标、份额)二.销售政策的制定(以往/现行/计划)三.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四.主要业务关系状况(代销商/经销商/直销商/零售商/加盟者),各级资格认定标准政策(销售量、回款期限、付款方式、应收帐款、货运方式、折扣政策等)五.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六.促销和市场渗透(方式及安排、预算)1.主要促销方式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七.产品价格方案1.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2.营销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八.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记录方式,销售周期计算九.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近期、中期),销售预估(3-5年)销售额,占有率及计算依据第六章投资说明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二.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三.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认股权/对应价格)四.资本结构五.回报/偿还计划六.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每笔债务的时间、条件、抵押、利息等)七.投资抵押(是否有抵押、抵押品价值及定价依据、定价凭证)八.投资担保(是否有抵押、担保者财务报告)九.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十.股权成本十一.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成都说明十二.报告(定期向投资者提供的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十三.杂费支付(是否支付中介人手续费)第七章投资报酬与退出一.股权上市二.股权转让三.股权回购四.股利第八章风险分析一.资源(原材料/供应商)二.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三.研发风险四.生产不确定性风险五.成本控制风险六.竞争风险七.政策风险八.财务风险(应收帐款/坏帐)九.管理风险(含人事、人员流动、关键雇员依赖)十.破产风险第九章管理一.公司组织结构二.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三.人事计划(配备、招聘、培训、考核)四.筹资、福利方案五.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第十章经营预测增资后3-5年公司销售数量、销售额、毛利率、成长率、投资报酬率预估及计算依据第十一章财务分析一.财务分析说明二.财务数据预测1.销售收入明细表2.成本费用明细表3.薪金水平明细表4.固定资产明细表5.资产负债表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7.现金流量表8.财务指标分析(1)反应财务盈利能力的指标a.财务内部收益表b.投资回收表c.财务净现值d.投资利润表e.投资利税表f.资本金利税表g.不确定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2)反映项目清偿能力的指标a.资产负债率b.流动比率c.速动比率d.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第三部分附录一.附件1.营业执照影本2.董事会名单及简历3.主要经营团队名单及简历4.专业术语说明5.专利证书/生产许可证/鉴定证书等6.注册商标7.企业形象设计/宣传资料(标识设计、说明书、出版物、包装说明等)8.简报及报道9.场地租用证明10.工艺流程图11.产品市场成长预测图二.附表1.主要产品目录2.主要客户名单3.主要供货商及经销商名单4.主要设备清单5.市场调查表6.预估分析表7.各种财务报表及财务估计表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9

1、发行前至少叫个月的经审计的简要合并财务报表,以及前次审计后至招股说明书公布日前一季度的末经审计的简要合并财务报表(若有)。简要合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

2、主要固定资产、主要知识产权及非专利技术的种类、期末余额、确认计量及摊销;主要对外投资的初始投资额、期末余额及净资产的比例、占被投资方的股权比例及权益核算方法;最近一期末的有形资产净值;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等。公司应重点披露无形资产的情况,对于单项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无形资产,若该资产原始价值是以评估值作为入帐依据,应披露评估事务所、评估方法及截止最近一期末评估计算方法中相应估值数据的实现情况。若有特许经营权应当披露对公司持续生产经营的,特许经营权的取得或租用的情况,特许经营权的期限、费用标准等。

3、最近二期末的主要债项,包括主要的银行借款,对内部人员和关联的负债,主要合同承诺的金额、期限、成本,票据贴现、质押及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情况。有逾期末偿还债务的,应当说明其金额、利率、贷款资金用途、末按期偿还的原因、预计还款期等。

4、本次发行前至少24个月的经营业绩,包括生产经营的一般情况,销售收入总额和利润总额、变动趋势及原因,利润的主要来源,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重大投资收益或非经常性损益,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享受的主要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项目筹)及变化趋势、针对创业板公司业务特点的收入确认方法等。

5、本次发行前至少24个月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基本情况,说明现金流量大幅变动的原因。

6、公司所作的财务,包括资产质量的优劣程度,资产负债结构、股权结构及现金流量的合理性,以及偿债能力的强弱等。还应说明公司财务优势及困难等,分析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等的连续性。稳定性。《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第13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的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和公司编制的盈利预测报告(如有)作为附录是招股说明书不可分割的部分。至于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包括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的评价。公司可披露确信有能力预测并且承诺能够兑现的盈利预测数据,以利于投资人做出正确判断,可以对当年的盈利做出预测。如披露盈利预测,应详细说明所依据的假设、编制基准及其合理性、与盈利预测数据相关的背景资料等。盈利预测数据包含了特定的优惠政策或非常的收支项目的,应特别说明。注册会计师视需要可以出具盈利预测审核报告,与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报告不同,盈利预测审核报告和公司编制的盈利预测报告并不是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的必备材料。

二、主要经营业务的披露要求

《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规定,公司应当披露可以连续计算的至少24个月的业务情况,包括:(1)主要产品或服务的研究开发简要历程;(2)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性能、质量水平、核心技术的取得方式;(3)市场开发和拓展情况;(4)主要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式;(5)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以上的主要业务、产品收入额及在主营业务收入总额中所占的份额;(6)如跨国经营,且境外产品收入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以上的,应按国家或地区披露主要业务、产品收入额及所占比例;(7)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总额10%且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对外投资情况,包括被投资企业前24个月的主营业务及收入、核心技术、主要资产、主要负责人等;(8)与他人合作业务的合作方及合作条件。公司还应当披露前24个月内的活跃业务记录,包括盈利或亏损情况。

公司若在境外地区进行经营,应对有关业务活动进行地域性分析。若公司在境外拥有资产,须详细披露该资产的金额、所在地、形成过程、对它的经营管理以及获利情况等,并应当披露主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控制情况,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措施、是否出现过产品质量责任纠纷等。公司在境外有产品销售或提供服务的,还应预估并披露如发生质量责任纠纷可能带来的赔偿责任及数额。此外,公司应当披露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如下资料:(1)前五大供应商所占的采购百分比;(2)前五大客户所占的营业额或销售百分比;(3)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及其关联方或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在上述供应商或客户中所占权益。公司若在发行前进行过业务和资产重组,应重点披露相关情况。公司属于改组或分拆组建的,应说明业务重组或分拆的情况。公司应当披露对其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情况。

三、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

公司除按《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披露关联方有关情况外,还应当披露核心技术人员关联方的有关情况。应披露公司与关联方存在的主要关联关系,包括与关联方存在的股权关系、人事关系、管理关系及商业利益关系。公司应当披露关联交易在营业收人或营业成本中的比例,以及关联交易产生的损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关联交易。公司与其关联人达成的关联交易的成交金额或交易标的价值在100万元以上或占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0.5%以上的,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披露。公司在会计期间内向关联方内累计购买量占其总采购量5%且金额达到人民币100万元的,或向关联方销售收入占其总销售收入5%金额达到人民币100万元以上的,均需详细披露该关联交易的名称、数量、单价、总金额、占同一业务的比例、定价政策及其决策依据,说明独立董事及监事会对关联交易公允性的意见。公司拟与其关联人达成的关联交易总额或涉及的资产总额高于1000万元或占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5%以上的,应当提交股东大会批准。属于该情形的,且为日常业务中持续或经常进行的,应当每年获得股东大会批准方可进行,有关该事项的提案应当包括该项关联交易的最高全年总额、或者占同类交易比例的最高限额。公司应当披露与各关联方签订的仍然有效的合同事项,并对这类协议或合同是否还会续签作出说明。公司募股资金投向与关联方合资的项目,或募股资金投人后与关联方发生交易的,应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有关情况。公司应当披露公司章程对关联交易决策权限与程序的规定。披露已发生关联交易的决策过程是否与章程相符,定价是否遵循了市场原则,关联股东在审议时是否回避,以及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是否发表不同意见等。公司应当披露为避免与主要股东间的同业竞争已采取及拟采取的措施。

公司应当披露董事、监事及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董事会秘书等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的姓名、性别、国籍和是否有在境外的永久居留权,年龄、学历、职称,曾经担任的重要职务及任期,主要工作及在公司的现任职务和兼任其他单位的职务。对核心技术人员还应披露其主要成果及获得的奖项。同时应当披露与上述人员签订的协议,如借款、担保协议等的情况。应当按5万元以下、5-10万元、10万元似上等收入区间披露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的年薪收人情况。公司应当披露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在关联方单位及同行业其他法人单位担任职务的情况。或不在上述单位兼职的声明。此外,公司还应当重点披露董事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核心技术人员以及独立董事的其他情况,包括这些人士聘用合同中有关任职年限、任职特殊责任与义务、辞职规定以及离职后持续义务等方面的。公司应当披露领取工薪收入前十名的人员,包括姓名、年龄、在公司或集团其他成员公司中的职位、服务年限、特殊能力或者具有实质意义的特殊人事关系。公司应当披露关联公司在上一个完整的年度支付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酬金及以实物方式给予利益的总额,以及根据招股说明书时仍然有效的安排,预计给予这些人士的酬金及物质待遇。公司应当披露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的酬金及其他报酬、福利政策。

四、应披露的其他重要事项

应注意,以下内容尽管是指已上市公司应披露的内容,但对拟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也同样适用。公司应当披露价款或报酬在500万元以上或虽未达到500万元但对生产经营活动、未来或财务状况具有重要的合同事项,包括:标的,数量,价款或者报酬,对公司经营有重大影响的附带条款和限制条件(若有)等。公司应当披露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声誉、业务活动、未来前景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诉讼或仲裁事项,包括:受理该诉讼或仲裁的法院或仲裁机构的名称,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日期,诉讼或仲裁的当事人和人,提起诉讼或仲裁的原因,诉讼或仲裁请求,可能出现的处理结果或已生效文书的执行情况。公司应当披露持有公司20%以上(含20%)的主要股东、控股子公司、参股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当事人的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

上市公司的交易达到下列指标之一时,该交易为应披露的交易:(1)按照最近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或评估报告,交易标的的价值占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总资产的10%以上;(2)按照最近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交易标的应占损益的绝对值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年损益的绝对值的10%以上,并且绝对金额在50万元以上;(3)交易的成交金额占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总额的10%以上;(4)交易产生的损益的绝对值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经审计损益绝对值的10%以上,并且绝对金额在50万元以上。公司应披露的交易按前述第(1)、(3)条所述标准所得的任一相对数字达50%以上的,或按照第(2)、(4)条所述标准计算所得的任一相对数字达50%以上的,且绝对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除应当报告深交所及公告外,应当经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批准。应当按照所有未披露的同类交易累计金额计算上述四项指标,确定上述交易是否应当公告。公司还应按照所有未披露的与同一交易当事人进行的交易累计金额计算上述四项指标,确定交易是否公告,交易当事人属于关联人的应当合并计算。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的交易,视为上市公司本身的交易。上市公司持股50%以下的公司的交易,以交易有关金额乘以持股比例后计算上述四项指标。上市公司还应当聘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机构对交易标的进行审计或评估,如因特殊原因无法实施审计或评估的,应当在股东大会上说明原因。

财务情况说明书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财政投资或财政补助及其他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区所属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当年安排投资和当年未安排投资但资产已交付使用却未办理竣工决算的项目。

第三条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决算遵循实事求是、及时准确、节俭高效的原则。竣工财务决算是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各建设单位(指挥部)要认真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实事求是地编制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财务决算报告要完整反映项目的投入情况、工程概况,真实反映财务情况,剖析建设项目的问题,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

第四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列支范围为列入项目概算总投资范围内的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各项支出(概算投资按我市基本建设程序办法批准)。主要包括项目前期费用,如征地、拆迁、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及相关费用等;建安工程费如“三通一平”、土建投资、装饰工程投资等;基础设施配套费如市政配套、绿化、供水、供电等;基建设备购置费如电梯、暖通等;以及按相关规定或批准允许列支的各项管理费用。

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时,应严格按照财政财务制度规定分摊待摊投资,真实反映应收应付款、各类押金(如临时施工用电押金、散装水泥押金、新型水泥押金、新型墙体材料费等)、质保金等。

第五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依据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及概算调整、计划文件;招投标文件(书);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工程预算(标底);承包合同、工程结算及审核报告等有关资料;其他有关资料。(详见决算资料清单)

第六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见附表)

⒈基本建设项目概况表;

⒉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

⒊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总表;

⒋基本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明细表。

(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

⒈基本建设项目概况(包括招投标情况、合同履行情况);

⒉会计账务处理、财产物资清理及债权债务的清偿情况;

⒊基建资金结余情况;

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计算情况;

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决算中存在的问题、建议;

⒍决算与概算的差异和原因分析;

⒎需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建设单位(指挥部)应指定专人负责竣工财务决算所需资料在各建设阶段的收集整理。①建设项目开工后,建设单位(指挥部)指定专门责任人到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下简称“区财评中心”)接受业务指导,并将决算所需前期资料报区财评中心备案。②在项目进行中,指定责任人应及时收集整理决算所需资料并报送区财评中心。③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主体工程完成工程价款结算审核工作后3个月内,组织专门人员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和上报工作,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独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应编制汇总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八条在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前,建设单位(指挥部)要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财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各种材料、设备、办公用品、工具、器具等要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不得调剂、侵占、挪用。

第九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批实行“先审核,后审批”的办法,即由建设单位(指挥部)提出竣工财务决算审批的申请,申请内容包括要求批复的报告、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经区财评中心审核后,按规定批复。批复后未付清的工程款,建设单位(指挥部)作“应付款”入账,竣工决算资料交一套给区财评中心归档保管。从建设单位(指挥部)提交申请并送交资料起30日~45日内,区财评中心必须完成审核批复工作。

第十条工程竣工后三个月内,建设单位(指挥部)必须完成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和上报工作,清理往来账务,核算项目投资总额,并将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按有关程序移交国资部门(或投资主体)进行管理。如建设单位(指挥部)没有具备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资格的专业财务人员,建设单位(指挥部)则提供完整的财务决算资料,由区财评中心代为编制、审核。建设单位(指挥部)必须在财务核算经区审计局审结完毕、决算资料由区财评中心接收、财产由区重点办接收后方可解散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