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40:01

伽利略故事篇1

伽利略的科学小故事:一天下午,伽利略注意到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开始以一个很大的弧度摆动着,弧度变小时,摆动的速度也变慢了,他觉得链条的节奏好像是有规律的。虽然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但吊灯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都是一样长。没有钟表,他就用右手按住自己的脉搏,默默地数着吊灯摆动的次数。无数次实验后,他终于发现了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绳子的长度决定的,不管摆的重量如何,与振幅无关,这就是摆动定时性定律。后来伽利略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伽利略故事篇2

六年级谭晓东

打懂事以来,我读过不少课外书,可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书名叫《伽利略》。

这本书主要介绍伽利略在成长的大道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一个部落贵族家里,但是,他的父母却没有因为贫穷而不疼爱伽利略,他的父亲却对伽利略寄予厚望,一心想让伽利略成为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但伽利略却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他不想发财,也不想光宗耀祖。他对医学事业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却对数学情有独钟。伽利略在数学家里奇的启迪下,一步一步走上了荆棘,甚至有生命危险的道路上。这本书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伽利略对于里士多德的理论,一个物体与一个比它重10倍的物体同时落地,一定是重的先落地。伽利略却不认为,他要用自己的实验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于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上当着世人的面做了一个实验:一个一斤和一个10斤的铁球同时放下,结果是同时落地。我很敬佩伽利略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

伽利略一生都为科学事业奋斗,他不信权威,不迷信教条,一切都以客观现实为依据。他从崇拜亚里士多德到怀疑亚里士多德。从怀疑哥白尼到信服哥白尼,一切都是因为尊重客观原因的结果。科学发展一日千里,伽利略的很多发现在现代看来,可能会变得微不足道了。但是伽利略的精神,伽利略的勇气却永远激励着我们攀登科学的高峰。

是第一本课外书引领我走进书的海洋,让我在书海里遨游。从书中我不光了解了外国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还了解了中国的科学家祖冲之、华罗庚、李四光等感人故事。

是书让我知道了读书的乐趣,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发奋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伽利略故事篇3

【关键词】有效教学;识字学词;品读体味;试验感悟;角色朗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5课。

教学目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

教学难点:1.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2.从试验中得到启发并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词,引入课文

师:听写上一节课中易写错的生词。(违背、辩论、胆大妄为、宣布、固执)每组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其余在座位上写。

评价:师生看大屏幕评价黑板上学生以及其他人的生字。

课件出示句子:

(1)有的说:“这个年轻人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2)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你能汇报对“胆大妄为、固执”一词的理解吗?

生:胆大妄为――胡作非为,固执――顽固

师:这两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有感情朗读并造句吗?

生:朗读并造句

师:如果用褒义词来评价伽利略应该是哪两个?

生:胆大妄为――小心谨慎固执――执著

师:那么,伽利略是如何小心谨慎而又执著地进行科学论证“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呢?

设计意图:扎实地识字学词,使学生会读、会写和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在第二课时的伊始听写生词,从褒贬上理解“胆大妄为、固执”,为体悟伽利略的执著和不迷信权威做铺垫。

二、学习“信奉”,品读体会人物的“勇敢”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的句子。

生:信奉――信仰、敬奉。

师:人们信奉到什么程度?从第2、5自然段找句子汇报。

生:感情朗读后汇报(亚里士多德的话=真理=不容置疑)

师:为什么信奉到这种程度呢?出示课件――介绍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的故事。

师:伽利略在辱骂和猜疑中试验是什么精神?

生:勇敢的精神,执著的精神

过渡:他的执著还体现在试验上,下面请一名同学配合老师做演示试验。

三、理解“固执”,试验感悟伽利略的“执著”

(一)演示试验

生:读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第3自然段)

师:我也对这句话怀疑,你们呢?做一个试验看看。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铁球同时或不同时地从不同的高度或同一高度下落。

(二)感悟“执著”

师:听到铁盆的声音,看到老师的操作,你认为这试验是怎样的?

生:这是反复的试验,是不断探索着试验。

师:你还认为伽利略固执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了伽利略对试验的不放弃,坚持。(执著)

师:带着敬佩之情读课文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语言涉及科学知识,学生比较难懂。“反复”是伽利略试验的特点,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感悟伽利略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得出同一结论的,从而体会其认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情景角色朗读,感悟“真理”之追求

(1)创设情景:课件――比萨城的斜塔。

(2)角色扮演,口语交际。

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生:扮演伽利略

师:a.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人们说:……

B.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

C.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说:……

D.劝阻过伽利略试验的人说:……

生:或提问题,或劝阻,或支持

启迪明理:师引读

师: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

生: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现在你明白了……

生:原来科学家的话也不都是对的。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待事物要怎样?

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待事物要事实求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课文补白,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进行说写练习,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深刻体会伽利略对真理的追求,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五、以读代讲,体会写法中小结课文

师:默读课文,勾画文章对人物描写的句子,说说是怎样写人物的?

生:汇报并朗读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写作方法,我采用了默读和感情朗读的方式,这样即训练了朗读,理解了写法,同时更能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达到了以读带讲的目的。

六、家庭作业

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伽利略故事篇4

但是,总的说来,我国的物理学史和物理教育相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广大物理学史和物理教育工作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大都赞同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但是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许多看法来源于经验体会,缺乏广泛的调查分析和理论上的论证.关于物理学史的引入大多还停留在“渗透”的阶段,对物理学史引入中学物理教学的作用缺乏具体实证性研究.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多数教师在物理学史教学方面采取简化处理的方式.简化处理会使科学探究过程消失,仅剩下物理学家的名字、事迹以及相关理论.笔者曾经对太原市一所中学“原子核结构模型”教学的实施状况做过考察,发现尽管教材中科学探究过程描述得非常详细,但教师的教学处理非常简单.有的教师把这些内容全部让学生阅读,只讲几位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有的教师只是在讲解知识的基础上在一个表格里列出物理学家的名字、理论提出的年代和主要观点让学生对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有一个大致理解,至于物理学家提出理论的背景、过程和方法都不在课堂上展开.被调查的教师都认为这一节知识点少,依靠学生阅读就可以,没有一个教师按照教材中知识的呈现顺序将物理学史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线索展开教学.这说明由于长期受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教材中大量融入物理学史的做法并不理解,他们在教学时简化的往往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使得物理学史的文化内涵大大减弱.

通过这样的调查,笔者发现,虽然教师普遍对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有很大程度的忽视,但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学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文化教育价值.在太原市另一所中学的一节物理学史拓展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上,笔者找到了答案,真正感受到了物理学史教学的魅力.以下是这节课的课堂实录和笔者的思考.

1课堂实录及点评

[用ppt展示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大家看照片,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介绍的主人公,世界上不知道这三个人的人恐怕很少,因为他们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学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他们的情况.现在请大家说说自己对亚里士多德的印象.

学生:他的观点是错的.

我们来看看伽利略是如何评价亚里士多德的.伽利略曾说:“老实说,我赞成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精心进行研究,我只是责备那些把自己完全沦为亚里士多德奴隶的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是如何评价呢?

学生:赞成看他的著作.

伽利略并没有鄙视亚里士多德,反而赞成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据历史记载,伽利略有段时间曾在大学里教书,讲授的正是亚里士多德著作中的内容,伽利略用“精心”形容自己的研究.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有没有体验过伽利略的精心之处呢?

学生:自由落体研究,亚里士多德太主观,伽利略利用实验研究,数学推理……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记载着这样一个结论:有力才有运动,力撤去运动就停止.(ppt展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伽利略又展开一次“精心”的研究,等会儿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眼睛来观察伽利略究竟“精心”在哪里?

亚里士多德真的错了吗?我们不妨来演示一下生活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手表(有金属表链的手表)原来静止在桌面上,手一推,手表运动起来.(教师用手扶着,边推手表边解释.手一放开,手表慢慢停止运动.老师演示的时候,力稍微大些,让手表运动一段再停,用手在桌边接住!)

手表原来静止,当我用力推时,手表运动;手松开后,手表停止运动;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没错呀,手表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撤去力后手表静止.(ppt展示一些生活现象)生活中类似于刚才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很多,长期以来,人们的经验是:要使一个物体运动,必须推或拉.推拉停止,物体也就停止运动.距今2000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观察到生活中这些现象时,他凭直觉就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意思就是:有力才有运动,撤去力运动即停止;从刚才的演示我们也看到似乎有力才有运动,撤去力运动随即也就停止了.(ppt展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学生:手表运动了一段时间才静止的.

观察得很仔细.(跟当年的伽利略一样观察得很细致),手松开后,手表没有马上停下来.当初伽利略恰恰注意到了“那一段”,他认为如果撤去力,物体就停止运动,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会运动一段时间才停下来呢?他最早悟出了地球上物体运动时,都不可避免要受到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作用.他认为,物体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停下来恰恰是因为力的作用,所以力不是用于维持运动,恰恰相反,这里的摩擦力却是物体产生减速的原因.

伽利略的精心研究表现在:观察认真.细微,微小变化的现象也观察到了.(ppt展示伽利略得出的一半结论)

到此,伽利略已经找到,导致物体运动停止的原因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但他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继续想象,如果没有摩擦力,那么物体会怎么运动呢?

学生: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学情分析很多高一的学生看不起亚里士多德,甚至鄙视他.这位老师的设计意图:借着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评价与学生对亚里士多德评价的冲突引出本节课讨论的范围;通过简单的演示实验引出本节课要讨论的确切问题,开始伽利略精心设计的研究过程.澄清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的误会,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前人及其研究结论.

这个结论我们已经学过,但当年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学生:斜面,对接斜面.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大家初中学过的伽利略理想实验――对接斜面(展示Flash),伽利略是怎样推理的?

(1)让一个小球从一个斜面的顶端滚下,紧接着又滚上另一个对接的斜面,同一个斜面,打磨得越光滑,小球上升的高度越接近原来的高度;故设想如果没有摩擦力,这个小球将达到跟原来同样的高度;摩擦力F=0的实验没有条件做,伽利略依据事实基础,进行了合理的外推.

(2)如果减小对接斜面的倾角,小球仍会达到统一高度,通过的路程呢?(需要经过更长的路程.)

(3)同理,如果再减小对接斜面的倾斜度,小球经过的路程就会越来越长.

(4)如果把对接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只能以原速度一直运动下去(无加速也无减速原因).(3和4利用合理外推思想)

(板书,提炼伽利略的研究方法.)

伽利略利用这个斜面实验成功地得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了已经被人们接受了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我们知道伽利略这个实验是个理想实验,并非真实的实验(因为在地球上不能达到完全没有摩擦的条件),这是伽利略用自己的大脑想象出来的,(语气加强,转话锋)任何想象都离不开现实,绝不能凭空想象,那么大家知道伽利略当时依据的是什么现实呢?

学生:……

伽利略17岁那年,当时他还在医学院读书时,有一次在教堂做礼拜,风吹进教堂,导致教堂内的吊灯摆动,他回去就立即做了个实验,(演示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这是一个简单的摆球,一端固定,将摆球拉向一边,由静止释放小球,摆球会摆动到另一边,用水平尺子标记其高度.大家知道伽利略从这个实验得到多个结论,那就是摆球运动到右边时,能达到同高度的位置吗?(演示:摆球拉到左边,与尺子同高度的地方,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右边等高的地方吗?(摆动两次后,教师顺手抓住小球.)

接着,伽利略在悬挂小球悬点的正下方,固定一根针,当球往右边摆动时,碰到针,他还会摆到相同的高度吗?(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并回答)

当时伽利略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重复实验.在当时的测量条件下,伽利略得出的结论是: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

(演示过程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与归纳能力.)

下面我们用Flash慢放展示一下刚才的实验,在一定点o悬挂一单摆,在o的正下方o1用钉子改变单摆的运动路线,将摆球拉到离竖直位置一定距离的左侧a点,释放小球,小球将摆到竖直位置的右侧与a点等高的B点;保持释放点a的位置不变,提高针的位置至o2,小球运动到右边等高的C点,针位置继续升高,至o点,小球运动到右边D点.a、B、C、D四点等高,除了这个结论外,大家比较这三次运动,还看出什么规律?

学生:针的位置越高,摆球运动轨迹越长,运动越远.

认真观察,摆球的运动轨迹aB、aC、aD,对大家有什么启发?这个轨迹跟哪个实验类似呢?

学生:哦,那个斜面实验.(ppt展示斜面实验示意图与摆球轨迹的比较),伽利略的想象实验灵感来源于此.

他将这个现象与斜面运动联系在一起.伽利略指出,对于斜面会得出同样的结论.(ppt展示伽利略的结论)

伽利略设计的实验虽是想象中的,但却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把研究的事物理想化,就可以更加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化繁为简,易于认识其规律.理想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以事实为依据,将实验和逻辑推理统一.伽利略的这一自然科学新方法,有力地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他因此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

理想化模型对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伽利略同时代的法国科学家笛卡儿,把伽利略的结论推广到没有重力、没有摩擦力、没有空气阻力的更理想的情况,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ppt展示笛卡尔图片及其结论)

学情分析学生早已熟悉伽利略的理想斜面,但对于力与运动关系的研究过程不清楚.设计意图:借着研究历史的重演,带着学生与科学家进行对话,重点体验伽利略的研究过程的精彩之处,引导学生感悟其研究方法.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做不好的话,就变成很无味的陈述,需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归物理学发展历史,亲自参与整个过程的研究.

1.1牛顿第一定律

依据伽利略和笛卡尔的研究结果,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两位科学家的结论吗?(使学生感受到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此时引入牛顿的结论)

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之后,由牛顿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总结出该定律.

(ppt展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如果物体所受外力为零,那么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将一直匀速运动下去,直到加入外力;另一方面,外力加进来后,就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牛顿的结论是否比前人更深刻、更丰富呢?(ppt展示“意义”)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后半句指出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是重述前人的结论,同时也指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补充说明一下,完全不受力的物体在地球上存在吗?不存在,所以不受力指的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回过来,前半句: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惯性.(ppt展示惯性,教师解释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抵制运动状态改变的固有倾向,就是不想改变原来的状态,故与人的惰性是非常类似的.也就是说,若原来静止的,就不想动;原来若以某一个速度运动,就趋于保持这一速度运动.

仔细分析前后两句话,点出了两个概念――力和惯性,这两个概念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

惯性:总企图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力:一参与就要改变运动状态.二者是对立的,但又统一在牛顿第一定律里面,对立统一关系.

学情预设估计此时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体会不深刻,所以借着解读牛顿第一定律所包含的两个概念,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定律的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欣赏牛顿的高明之处.

1.2惯性

让我们来完整地认识一下惯性.惯性,解释为惯性或惰性.惯性是物体抵制运动状态改变的固有倾向.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对我们来说是利还是弊呢?(分别展示相扑运动员与小孩的照片,要求学生想象这个小孩冲向相扑运动员,后果会是如何?学生回答后,把大家的想象模拟一下――展示小孩撞一个胖人的影片.).胖人原来是静止的,后来还是,他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小孩原来向前运动,后来向后摔倒,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胖人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意味着什么呢?

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本领大,也就是惯性大;所以不同物体惯性大小是不一样的.那么惯性大小究竟由什么因素决定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一组图片.(ppt展示体操运动员与相扑运动员.)

当你看到体操队员时,要求你用几个词来形容她,你会用什么词?相扑运动员呢?

学生:苗条,灵活……

依你们判断,体操运动员的身躯能否当相扑运动员?

学生:不可以.

为什么不可以?

学生:太苗条,不够重……

为何相扑运动员都需要很胖?这其中有什么物理道理呢?

学生:……

相扑运动员如果苗条的话容易被搬倒,也就是原来静止的状态容易被改变(由静变动),即物体惯性小.相扑运动员需要有很大的惯性,运动状态才不容易被改变.那么惯性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重量,质量……

(用月球上的例子排除重量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结论)惯性大小用质量来度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越小,惯性越小.所以体操运动员为了能够有灵活的动作表现,质量就要小,需要苗条;而相扑运动员则不希望被别人摔倒,质量就要大……

1.3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首先请同学们讲一些关于惯性印象深刻的经历.下面给大家播放一段刹车模拟录像,大家看的同时思考影片中包含了哪些物理现象?刹车时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提出你的意见来防止这些隐患.

学生观看并提问.(教师边引导边播放相应的ppt)

安全带:当汽车急剧减速时,前座安全带将人紧紧限制在座位上,不至于发生危险.

头靠:避免撞车时的鞭打效应(颈部的剧烈运动).

气囊:车辆发生碰撞,人会前倾;气囊在碰撞时释放并充气,减小对人的冲击力.

1.4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大家一起回忆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历史,读历史的目的是使人明智,从中看到经验,我们共同经历了伽利略的“观察-实际实验-理想实验-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惯性(惰性),质量是惯性的量度,惯性的应用及其防止.

2对物理学史教育的思考

2.1物理学史中有丰富的物理文化教育资源,物理学家就是物理文化的代表

从整节课堂进程来看,以伽利略的科学探究过程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伽利略在质疑-实验设计-理想实验-合理外推中的艰难与曲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教育,揭示了科学研究中求真、理性、怀疑、实证、精确、继承、合作、求善臻美等特征,促进了学生对物理学本质和物理文化的理解,并且自然地与价值观教育融合在一起,这是一节成功的物理学史拓展课,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物理学史的文化内涵.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一位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就是对物理文化的生动阐释,学生通过对物理学家的了解,能够充分感受到物理学家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性,因此,物理学家就成为学生的文化榜样.

2.2要理解物理文化必须让学生真正进入物理历史场域

笔者也曾听过几节设计物理学史内容的课,但感觉不到这种震撼,也没有这节课中热烈的互动,教师虽然也在展示科学历史过程,但大多数学生只是作为一个旁听者听着有趣的故事.正像问卷调查显示的那样,物理历史内容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物理学史的文化建构功能远没得到发挥.而这一节课学生不仅是物理学历史过程中的听众,而且是作为一个思考者真正“进入”到物理学家的研究过程中,进入了物理历史场域.通过听这节课,笔者深深感到:只有学生真正“进入”到物理历史场域,才能与科学家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才能设身处地理解物理学家的所想、所做,物理历史场域中的特定价值追求、规范和思维与行为方式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

从这节课的组织过程看,科学探究背景、物理学家实验设计、科学研究详细过程的介绍,以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的教学方式、精彩的多媒体手段都是帮助学生进入历史场域的有效手段.介绍科学研究的背景,能帮助学生从当时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出发历史地看待物理学家的研究,实验设施的展示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而展示科学研究的详细过程(包括科学家的想法、感受、遇到的关键事件)使学生能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物理学家的存在.在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想,形成互动,则是提供了学生和“历史上的物理学家”、“同伴”对话的机会.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技术运用更是把历史生动地再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进入物理历史场域创造了很好的情境.

伽利略故事篇5

1.1物理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

作为新一代的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国家栋梁作为教学目标,并且要在原有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大踏步的、勇敢的突破,从而才能建立创新性原则,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知识人才。教师在课堂上,最好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原有的教师在讲课中只运用板书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兴趣度不高,听课的欲望也就不会太强,对物理知识的吸收、掌握自然就不会好,学习效率也就很低。例如当物理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无精打采。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后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下课件,把物理的理论知识用课件或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不会再因为知识枯燥而不愿学习了,课堂效果会非常好,教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讲解物理知识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极高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时学生在欣赏高科技的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这样做不但老师讲课轻松,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学生喜欢这种讲课的方式,感觉到轻松,因为他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因此,物理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

1.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来说十分重要。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学习,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轻,学习的效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教师在轻松的课堂上教学的任务会在愉快的过程中进行和完成,教学的质量也会有所提高。所以,教师一定要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物理课堂。轻松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心情轻松愉快,教师在课堂中讲课有激情,学生听课也更有效率。轻松愉快地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当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提出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会充分调动大脑里的各个神经,打开思维的大门,任想象自由地在脑海中遨游,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得到了互换,教师不再处于主导的位置,而是学生占据主导的地位。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定会提高。因此,物理教师要搞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1.3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学生应该时刻保持质疑的态度。质疑能使学生的思维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说的话也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是每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语言要做到严谨),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抱有质疑的态度。比如,物理教师在讲解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时: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决定的”,这个观点已经绵延了两千多年之久,在这期间没有一个人对这个观点产生过怀疑,直到伽利略的出现。伽利略勇敢的质疑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当时很多人都嘲笑伽利略,但是,伽利略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它们的重量无关,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伽利略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并且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自己提出来的观点是正确的。教师通过举例子向学生灌输学习科学家们勇于质疑的态度并且努力解决疑虑的精神,学生通过质疑的过程自然也就养成了思维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将学生的这种所谓的思维定式消除,不能继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教学。因此,物理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态度,培养学生的勇于质疑的精神。

1.4利用典故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物理课程较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时枯燥乏味,学生会对此感到厌倦。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课时应抓住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最好是将物理知识与相应的典故或故事结合之后再对进行讲解。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也会充分的运用大脑,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知道别人的解决方法的时候,将其与自己的解决方法进行对比,找到自己的不足或者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这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总结

伽利略故事篇6

【关键词】指导学生;读书为主;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139-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着学生读得少、想得少、练得少的弊端,学生学得被动,感到乏味。为克服这一弊端,我注意探索以组织和指导学生“自我运动”、读书为主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实加强语言训练,从而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主要做法是:

一、以趣引读

兴趣是产生求知动力的前提。如果教师能让儿童感受到学习内容是很有情趣的,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十分注意研究教材中包蕴着的情趣因素,用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这“趣”揭示出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

例如:讲《灰尘的旅行》时,我首先谈了这样一段话:“放寒假或暑假时,大家最希望的是坐上火车、乘上飞机或搭上轮船,在亲人们的带领下外出旅游玩要。可你们知道吗?有一种物体,它时时刻刻都在旅行,游遍了整个世界,却不用花一分钱去乘任何交通工具。”接着板书课题,全班学生睁大了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带着新鲜、惊奇的感受,翻开了课本。

又如:讲《火烧云》时,我出示了两张描绘大自然中火烧云景观的幻灯片,一张是表现火烧云绚丽多彩的颜色的,另一张是表现火烧云变化莫测的形状的。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到火烧云的奇妙、美丽的基础上,让他们再读有关的段落,体会作家萧红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进行描写的。用这种激发兴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读课文,就会进一步加深对火烧云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授法教读

方法就是获取知识的门径、认识知识的思路。教师要充分重视“授法”,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授法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考,训练他们会想问题、动脑筋,好比是送给孩子们划船的桨,教给划船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划着船儿驶向知识的彼岸。

例如:讲《东郭先生和狼》时,我把理解课文中描写东郭先生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那些词、句、段作为教学重点,以认识文中的东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为中心,设计了:“(1)狼是什么样子?(2)东郭先生怎样对待的?(3)他这样做错在哪里?”这样一组问题,给学生揭示了学习本文的学习方法,引出一条感受东郭先生形象、理解课文内容的思路。按这样的方法,教师让学生默读勾划、朗读体会、讨论争辩,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东郭先生这个形象的认识:他看见狼装出可怜相,心肠就软了,对狼讲同情;狼露出吃人的凶相时,他却对狼讲良心:老农走来了,又要与狼讲道理,以致于狼更加狂妄,现出了横蛮相。这样就把东郭先生一错再错的糊涂形象展现在学生头脑中了。

又如:讲《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一课,我紧扣文中的“公开”一词,设计了这一系列问题:(1)“公开”是什么意思?(2)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实际上是公开向谁挑战?(3)人们听到伽利略公开试验消息后,有哪些反响?(4)从伽利略公开试验的这件事,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首先让学生按照前三个问题的初读课文,以期达到这样的理解和分析:“公开就是不隐蔽,面对大家”。“伽利略的公开试验实际是公开向当时人们迷信的亚里斯多德挑战”。“那时,人们把亚里斯多德的话当作真理,谁怀疑他,就会受到责备。因此,听说伽利略要公开试验,有的人说这个青年人太糊涂了,真固执”。“还有的人笑话他自不量力,预言伽利略会丢丑的”。看到学生们的脑子动起来了,也大体把握了课文内容,我又让大家思考第四个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我感受到伽利略很勇敢。他敢于向权威挑战”。“他是一个不盲从、不迷信的人,有自己的主见”。“他身上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坚持真理,确实不愧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这样,教师从萌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性入手,去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

三、抓练促读

人的认知过程要经过两次转化。第一次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第二次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运用的转化。而第二次转化,从课堂教学来看,往往是学生通过练习来完成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书、不断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布置恰当的练习,对于巩固对新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

“抓练”的形式很多,主要是有口头的和书面的两种。

例如前面说到的讲《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时,在结束教学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口头练习——老师说:公开试验的结果,大家看见的跟伽利略说的一样,两个铁球果然同时着地了。课文中有一句写到:“转眼间,斜塔周围的人止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你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学生们一个个争先恐后,进行着生动的口头描绘:“有的人在欢呼:呵!伽利略胜利了!”“有的人在高喊:真理万岁!伽利略万岁!”“有的人却悲哀:呀!上帝(这个学生说话时还作出祷告的样子)。我们信奉的真理为什么会错了呢?”“有的人兴奋得把帽子、拐杖抛向天空……”从孩子们口头表达出的丰富想象中,看出他们学懂了课文,好像分享着伽利略坚持真理、热爱科学获得成功后的欢乐。

伽利略故事篇7

衬托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方法。衬托可以写景,可以写人,还可以叙事;既可以是正面衬托,也可以是反面衬托。文章中的衬托,有时候可能是片言只语,有时也可以写许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让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关键词】

衬托正面反面铺垫

什么衬托?借用“百度百科”的一句话来表达: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写作手法叫衬托。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也形象地说明了衬托的妙用。

衬托手法,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那么,在平时作文中如何巧妙运用衬托手法呢?

一、层层铺垫,主体突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文章写得好,写了一首小诗:“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作者并没有直接说自己的文章写得如何好,而用了层层铺垫的方法,最后才点出写作目的,让人拍案叫绝。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赠汪伦》中的两句诗。诗人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铺垫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自己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这段话节选自杨朔的《茶花赋》。为了赞美茶花,杨朔先写了梅花“细细的清香”,梅花开得旺盛“一树一树的”,白玉兰花“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但这些都不是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他要歌咏的对象是茶花,所以,刻画梅花、兰花、迎春花都是对茶花之美的铺垫。

有时作者为了刻画一个人物,还不惜用许多笔墨来叙述与有关的人和事。相信大家对《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并不陌生,这是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老师藤野先生深切的怀念,但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写日本“爱国青年”的种种行为,以前自己在日本所受到种种优待。写日本“爱国青年”行为,如歧视中国留学生,检查鲁迅先生的笔记,写匿名信等等,从反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可敬;而在日本所受到种种优待,写日本人民的善良。

这种层层铺垫的衬托手法,以同类事物为陪衬。它的运用,就是为了给作者要写的对象的出场造势,从而达到放大突出主体形象的目的。

二、以景衬人,景人同辉。

“人物不得不在一定的环境中活动,因此,作品中就必须写到环境”。(茅盾语)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行动。在许多文章中,作者为了烘托人物形象,常常借助于景物描写,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如程海的小说《三颗枸杞豆》中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门前的山沟,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里边还有小松鼠、小兔子……有一种昆虫,土名叫金巴牛,翅膀外面有两片圆鼓鼓的硬壳,上面布满了黄色的花纹,看起来就像一个金质的盾牌。它经常躲避我,藏在野高粱墨绿色的叶鞘里。但我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闪电一般捏住叶子的上半部,把它堵在里面,任它嗡嗡地哀啼,也不理睬。然后,用指甲在叶鞘上挖一个小洞,等它爬出来逃跑时,再一把捉住……山谷里的树林成了我的乐园。”这一段景物描写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儿时故乡小山村的美景,有小松鼠、小兔子,还有逗人的金巴牛,十分富有情趣。除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外,还有一个“我”。“我”的天真活泼、热爱自然的形象在这些富有情趣的描写中得到了彰显,景人同辉。

再如,这篇文章中的这么一段景物描写:“这时,太阳快要西沉。透过林隙,我看见它像一个红色的车轮,就要滚进西边的山沟里去了。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这里西沉的太阳更富有内涵,它既指三叔和我所看到的眼前的自然景色,更象征时光的流逝,三叔所失去的青春,暗示三叔也即将走向人生的尽头。因而,在夕阳映衬下的三叔的形象更加鲜明,更能让读者心灵震撼。

三、反面衬托,黑白分明。

借用“百度百科”的解释,反面衬托法,就是用相反的人物或事物来衬托所要表现的人物的写作方法。它包括以人物反衬人物和景物反衬人物两种情况。运用反面衬托法,可以使这一人物显得更加鲜明突出。

“伽利略认为,如果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就会同时落地。这帮教授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除了傻瓜,没有人会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速度通过空间下降。’现在正是揭穿伽利略的荒唐,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时候了。他们要让他在大学的全体教授和学生面前当场出丑,使他愚笨的学说当场被揭穿”。

“指定的日期到了,教授们穿着他们的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学生们和镇上的很多人则走在这些人的前面。大家吵吵嚷嚷,兴高采烈,准备看伽利略出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

这两段话均选自初中课文《斜塔上的实验》,想来大家都不陌生。《斜塔上的实验》的主题主要是为了彰显伽里略热爱科学、积极实践的精神。文章不仅正面写了伽里略热爱实验,对数学的痴迷。还写出了人们对伽里略的不理解,对伽里略的嘲笑。正因为人们对伽里略的不理解,伽里略那种对科学的执著与热爱,才更加令人敬佩,伽里略的形象才更加高大,我想这就是反衬魅力之所在。

伽利略故事篇8

有一条路不能逃避,那就是荆棘之路;

有一条路不能忘却,那就是成长:

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功。

街道口兆富国际大厦背靠武汉大学,对面是华中师范大学,一个才子佳人云集的地方。站在这里仿佛沾染到一丝风雅,瞬间变得温文尔雅起来。连续几天的阴雨绵绵,今天终于放晴了,有些许风。风吹过来,想起即将见到的她。禁不住咧开了嘴。

街道口兆富国际大厦28层元泉瑜伽国际连锁Vip室里,空气中弥漫着印度香的气息,墙上印度风情的挂饰,透出来的是远古文化与时尚的融合,造型极其寂静。我们面对面席地而坐,愉快温柔的气息在我们四周流动,这应该归功于坐在我对面的女孩儿姚矫。之前,她曾在网上对我说,能够写优美文字的人一定有一颗玲珑的心,其实,有一颗玲珑心的那个人不是我而是她。

姚娇今年27岁,熟知她的人都亲切地唤她JoY。ioY是元泉的营运总监,印象中能够胜任此职务的一定有坚毅的个性,这种坚毅慢慢渗透到生活中来。人们常常说相由心生,我想象中的JoY应该有犀利的眼神,小脸上永远透着打不败的坚毅,然而眼前的ioY一袭黛绿色的印度风格服装,盘着腿坐在那里,纤细挺拔,宛如幽兰。

JoY与她的瑜伽

三句话不离本行,坐下来JoY就用祥者的眼界向我诠释瑜伽,她说:“瑜伽不只是一个垫上运动,而是要让瑜伽的思想贯穿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静心聆听内心深处的状态。通过呼吸、冥想等练习来安定神经,平和心态,使人逐渐养成胸襟开阔,冷静沉着,处变不惊的良好心态。”

“我学瑜伽已有四个年头,学习一年后我的心境就有了明显的变化,曾经充实甚至疯狂的工作状态虽然让自己很享受却往往忽略了健康,曾经的锋芒锐利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也忽略了合作搭档的感受,而现在,随着瑜伽的修习,心境柔和了许多。”眼前的她从容、愉悦,浅浅一笑中透出运筹帷幄的满满自信。JoY传递的不仅仅是瑜伽,还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唯有对生活充满向往和希望的人才会有如此自信与从容的口吻。

1+1>2的团队

JoY讲到她的团队时,语气里透着自豪,她这样描述她和她的团队之间的关系,她说:“如果现在我什么都没有,只剩下我和我的团队,我也不害怕,因为我知道他们会和我一样能够重新拥有,甚至更多。”

团队意识是一个企业同心协力不断向上的原动力。如果一个企业充斥团队意识的氛围,那就意味着这个企业必定具有良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会让每位队员产生一种归属感,觉得为团队做贡献,就是在为自己争荣誉。可以说,一个企业的团队意识越强,它的生命力就越旺盛、越长久。1+1>2的团队效率是任何企业都梦寐以求的,然而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拥有的,如何才能得到这样的团队?JoY浅笑着说了一个字:“爱!”

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雷莎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这句话也成了JoY带给整个团队的理念。

很早以前接触一本全球很有影响力,同时也是销量最高的一本书《秘密》,它所讲述的内容和瑜伽冥想有许多相通之处,JoY带领她的团队,共同学习“秘密”,运用“秘密”,永远保持最好的自己,去爱,去相信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去感恩,去吸引,去接受……大家一起写下人生的一百零一个目标,一起列出人生的感恩清单,并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感恩心愿。

为了给学员最贴心的关爱,她时常提醒教练们:“我们不是表演者,而是服务者!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用生命去上好。学员把他们宝贵的时间交付给了我们,我们能给他们什么呢?我们要用怎样的感激之情来回馈他们?是不是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教好他们,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学到他们想要学到的东西,甚至更多?!”

她把这个“爱”字渗透到她的整个企业中,让人人都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爱,然后他们再把它散播开来,带给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说:“人生是充满爱和喜乐的过程,我愿意用最感恩的心去面对,用最好的方式去回馈社会和我的团队。”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天赋,JoY根据每个人的天赋,结合所在的岗位在技能上对员工进行一个持续的培训,让他们随着元泉国际一起成长。在薪金上JoY有她自己的理解,她深信“财散人就聚,人聚财就散”这个道理,企业盈利一定会让团队的所有成员受益。目前元泉团队的年薪是五万到十万不等,未来她还准备打造年薪十万以上的团队。

荣誉是一种责任

从ioY雅致的名片上我看到她一路走来的努力和收获,身兼多职的她忙碌而快乐。作为世界瑜伽协会中国总部秘书长,印度世界瑜伽协会总部主席迪比亚桑达大史先生对她赞赏有加。瑜伽委员会在她的领导下成立于湖北省体育局健身健美协会,她也担当着湖北瑜伽行业的规范和领导责任,而作为元泉瑜伽的营运总监,她是湖北瑜伽界的成功典范,实现企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惊人飞跃。她的加入令元泉瑜伽连续多年保持湖北第一瑜伽品牌不可撼动的地位。

ioY谈起她的成长,并没有提到太多辛酸和痛苦,只是讲了于丹《论语心得》中的一个小故事。深山里有一块青石板被人一分两半,一半粗粗加工后做成了铺路的石条,一半被精雕细琢做成了佛像。人们每天踩着石条对佛像顶礼膜拜,日子久了,石条有了意见,对佛像说:“同是一块石头,为什么人们整天踩着我去膜拜你?”佛像说:“你经过四刀成了石条,而我经历了千刀万剐终成‘佛’,能一样吗?”

“每一个攀登顶峰的过程,一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都会有艰辛。”JoY把所有的艰辛都当成沿途的风景,她只不过是沿途看风景的人。

展翅高飞中的元泉

“我和我的团队正筹备办一所花园式的瑜伽学院,在这所学院里收荻快乐的同时,也把这种快乐传播给更多的人。学院必须依山傍水,宽敞明亮的练功房里有着大大的落地窗,一年四季鸟语花香。学员们在这里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夏到秋冬,从少年到老年,每一个^健康并快乐着。”JoY说到此时,眼里透着期待与坚定,仿佛那座花园式瑜伽学院就在眼前。

喝了一口咖啡,继续说:“以武汉瑜伽最高学府为核心向全国辐射,把元泉瑜伽的专业且成功的瑜伽推广模式发展到全国,正在装修中的上海元泉瑜伽学院就是我们2010年度全国市场拓展的重要一步。”

她说她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如一棵椰子树。粗大的茎深深的扎入泥土中,不断的吸收养分,使自己不断长成参天大树,即便在遥远的地方,人们都能看得到,走近了,带给人们一片绿的同时还能够分享到甘甜的果实与收获的喜悦。

我说她是一株幽兰,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神韵兼备的幽兰,在属于她的国度里静静地散发着沁人帅腑的香味。

元泉瑜伽全国连锁资讯

元泉瑜伽创建于2003年,是中国瑜伽行业最具影响力的瑜伽品牌之一,是印度世界瑜伽协会授权的世界瑜伽协会中国总部,同时也是湖北省体育局健身健美运动协会唯一授权的瑜伽教练培训基地。现已飞速发展成为一个集会所经营、连锁加盟、瑜伽教练培训、瑜伽文化研究、瑜伽经营管理、独家特色课程开发、肚皮舞教练培训等多个项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瑜伽机构。

元泉瑜伽总部(瑜伽学院总部)

地址:武汉武昌街口兆富国际大夏28层

专线:400-888-5219

电话:027-8766195087864687

伽利略故事篇9

一是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在当今知识经济的进程中,我们不得不深谙和把握人的主体创造特质而充分重视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不断发掘人的创造精神,把重视人的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统一起来。二是创新精神教育。信息时代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是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等构成的创新人格及创新能力,应成为新世纪的价值取向并升华为超越性的精神境界。三是道德意识教育。道德意识还包括人口道德、环境道德、资源道德等。人是社会的人,人必然存在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之中,要实现群体指向和个人意识,就必须确立某种准则和价值取向来调整处理彼此关系,对于道德追求和完善也就必然成为人的自学精神需要。四是社会责任感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为国家的昌盛,国民的素质的提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又要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引导学生从全球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现实,养成国际协调、合作的态度和能力。五是平等关系教育。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敢于坚持和捍卫真理,树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反对专制与独裁,敢于质疑,具有怀疑精神和证伪精神,不迷信权威,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维护作为人应该具有的权利。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老师应该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才,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学生精神的发展,知识只是起载体的作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人认为人文精神教育只适用于文科教学,理科教学是一些机械的数字运算和一成不变的概念、原理、公式,对如何在理科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却束手无策。现本人以物理教学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从物理学发展史着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观(这是新教材的缺憾)。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赛曼与洛伦兹互相支持与合作;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年。

二、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海市蜃楼”、“赵州桥的倒影”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北京天坛圜丘、明代的“水轮三事”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的稳定性所必须的。

三、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

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道德演示实验和课后小实验,在条件允许补充一些学生习题中较难理解的小实验,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擦皮鞋的学问、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的道理。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在物理教学中穿插讲述科学发现的历史。向学生介绍著名物理学家造福于人类的科学献身精神(如筒述卡文迪许把客厅改作实验室,并在卧室的床边放着许多观察仪器,以便于随时观察天象),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如布鲁偌为了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面对罗马朝廷的酷刑,高呼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淡泊名利的无私精神(如法拉弟辞去皇家学院院长职务做实验,爱因斯坦捐赠稿费)等等;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会使物理知识本身闪烁着迷人的人文精神的光辉,例如在教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学生初中已学过且大多数能背出,往往提不起兴趣,这时教师可问: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什么问题时总结得出的?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研究?为什么会经历这么长的时间才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就很快会被课本中“历史的回顾”这一段所吸引,从而进入从亚士多德――伽里略和迪卡尔――牛顿的探索过程中。在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后,很多学生会想牛顿的结论与伽里略的结论是几乎一样的,为什么不将这条规律称为伽里略定律呢?通过讨论、思考终于明白了:伽利略仅指出了不受力物体速度大小不变,笛卡尔认为速度方向也不变,而牛顿指出这是物体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论断是牛顿提出的!所以,把这个结论叫作牛顿第一定律是合理的!很多学生为伽里略感到遗憾,这时教师可讲牛顿的名言:“我所取得的成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缘固……”学生一定会被牛顿的谦虚品格所打动。

四、从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着手

伽利略故事篇1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18周岁以下少年累计已逾3亿人。他们未来无疑将成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力量。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他们中有很多人或家境贫寒,或遭遇着生活的重大变故。残酷的现实令部分孩子与欢乐童年擦肩而过,但此种经历也赋予了他们坚韧的品格,磨砺了他们的大爱善心。

为了弘扬中国美好文化价值观,引导更多人关心、关注、支持和帮扶那些生活困难却满怀孝心的少年,中国化妆品领军企业伽蓝(JaLa)集团旗下自然堂品牌日前携手中央电视台在京启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行动。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着力于打造“最美”系列公益品牌。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之前,其已先后推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大型公益活动,社会反响巨大。

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启动仪式上,伽蓝集团董事长郑春影上台致辞。他表示,作为本次活动的公益伙伴,集团旗下的自然堂品牌将全力支持活动的开展,为“最美孝心少年”献上一份爱心。

据介绍,“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启动仪式、事迹征集、事迹展播、推选委员会推选、颁奖典礼等。央视著名主持人李瑞英、董浩、刘纯燕、郎永淳、欧阳夏丹出任形象大使,著名主持人鞠萍、著名词作家阎肃、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孝心典范孟佩杰担任推选委员会成员。

2013年度“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确定于9月下旬举办,颁奖实况将于国庆长假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及少儿频道播出。10名“最美孝心少年”在获得表彰的同时,还将获得来自于自然堂品牌的爱心援助,后者将帮助其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实际困难:帮扶其后续成长,助其实现梦想。

作为一家有梦想的企业,伽蓝集团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致力于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的愿景。将东方美好生活艺术和价值观的精髓传遍世界,帮助消费者实现更加美好和快乐的生活,则被伽蓝集团列为企业使命。

十二年来,在明确的发展战略引导下,伽蓝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包括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参与展示的中国化妆品企业、博鳌亚洲论坛白金级会员单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益战略合作伙伴、中国跳水队官方合作伙伴等。与此同时,其旗下自然堂品牌也已发展成为家喻户晓、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化妆品品牌,为数千万乐享自然的消费者带去了美丽生活。

在大力发展业务的同时,伽蓝集团亦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自2008年正式设立“伽蓝公益基金”以来,伽蓝集团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教育,消除赤贫,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2011年,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后者在中国最早达成合作的民营企业。二者自当年携手启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以来,已先后成功开发“云南摩梭手工纺织”、“海南黎族黎锦”、“湖北土家族西兰卡普”、“云南花腰傣族刺绣”四个示范基地。该公益项目被《南方周末》、《第一财经》、《中国经营报》等多家媒体誉为创新公益模式典范,带动了企业公益领域的开拓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