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43:23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1

关键词:规范;并发症;手术室布局环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绝育术因其安全,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可靠永久的优点在全球人口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5年,联合国估计全世界约有2062万育龄期妇女使用绝育术,在所有的避孕方法中占34%[1]。美国2002年有28%的30~34岁女性选择绝育术[2]。"避孕节育技术方法中和评价研究"作为国家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技术支撑计划课题,要求落实和提高避孕绝育的技术水准,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3]。本文就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前后对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10月~2012年3月在我站手术室改建前,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前接受手术的1226例育龄妇女,与2012年10月~2014年4月在我站手术室改建后,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后接受手术的887例育龄妇女进行比较:年龄为20~45岁,身体健康,术前检查排除各项手术禁忌症,(一般情况好,体温正常,无急慢性全身疾病,无腹壁皮肤感染,血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除去特殊情况者:产褥期对象,流产术后对象。

1.2研究方法及质量控制采用整群资料收集整理,通过各村计生员(每年定期培训)对每1例术后对象回访,发现各种并发症后反馈到各乡镇,再由各乡镇进行确认并处理,统一上报县站,县站经过治疗处理痊愈后逐个录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近期并发症进行χ2检验,其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3规范措施

1.3.1手术室布局老手术室存在医护人员和手术患者,无菌物品及术后污物使用同一通道。新建手术室规范了手术室的环境布局,使用专门的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及污物处理通道,实现了三通道的规范[4]。

1.3.2手术室进出人员的规范对新建手术室实行手术对象专用通道及手术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进出。手术人员一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方能实施手术。非手术人员(家属及计生干部等)一律不得进出手术室。

1.3.3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每天采用有效氯喷洒地面、手术台、桌、门窗的擦拭,并用臭氧空气消毒对手术室进行消毒。

1.3.4手术物品的消毒管理所有手术器械包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并且每个器械包采取内置外贴2种指示卡,并标贴日期。使用时除了核对消毒日期外,还要核对内外指示卡的消毒变色标准,确保每一个手术包的无菌原则。不能高压灭菌的器械物品使用戊二醛浸泡,更换浸泡液1次/w。

所有消毒隔离有专人管理,消毒记录登记在册。每3个月1次请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消毒质量监督检查[5]。

2结果

2.12011年10月~2012年3月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见表1。

2011年10月1日~2012年3月31日1226例行绝育手术,术后1w恢良好者1195例,各种并发症发生31例,并发症率为2.53%。4例诉术后5d切口仍有疼痛,红外线理疗1w后痊愈;21例为切口愈合不良,19例扩创换药处理后i期愈合,2例行ii期缝合后痊愈;3例术后1个月诉仍有腰痛;1例出现精神抑郁,入精神健康中心治疗1w后正常;1例膀胱损伤者当即给予修补,留置导尿1w后痊愈;另1例术后尿潴留,留置导尿2d后恢复。

2.22012年10月~2014年4月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

2012年10月1日~2014年4月31日共计887例行绝育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者878例,各种并发症发生9d,发症发生率为1.0%。2例拆线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换药,红外线理疗1w痊愈;另1例给予扩创引流换药2w后痊愈;4例切口皮下筋膜上血肿给予大黄芒硝外敷加红外线理疗1w后痊愈;1例术后30d出现宫外孕,手术治疗后恢复;1例出现术后尿潴留,给予留置导尿2d后痊愈;1例术后5d仍觉下腹牵扯不适办腰痛感,给予心理疏导及嘱其热敷后症状好转。

2.3两组人群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见表3。

3结论

输卵管绝育术是目我国农村广泛应用的长效避孕方法,在降低人口出生率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输卵管绝育术在农村的施行又带有一定的政策性,所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及其重要。改善手术室布局环境,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对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的作用。我站在使用新布局手术室,规范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由改进前的2.53%降低到1%。尤其表现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及切口脂肪液化),由改进前的1.71%降低到0.2%,比原来的发生率降低了7.5倍。术后腰痛及下腹不适、皮下血肿、尿潴留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4讨论

由于输卵管绝育术还属于一项政策性的计划生育手术,大多集中在冬春二季,高峰期手术量达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medicaladvisorypanelimap.imapstatementonvoluntarysurgicalsterilization[J].ippFmedBull,2009,43:1-3.

[2]mosherwilliamD,martinezGladysm,Chandraanjani,abmaJoyceC,willsonStephanieJ.UseofcontraceptionanduseoffamilyplanningservicesintheUnitedStates:1982-2002[J].advancedata,2004,(350):1-36.

[3]郑玲,陈永存.降低手术室感染的措施及效果[J].华西医学,2009,24(11).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2

【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41-02

近年来,随着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已日益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妇产科是县市级或以下基层医院的重点业务科室之一,如何预防和控制妇产科病房的医院感染已成为县市级或以下基层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结合我院实际对县市级或以下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医院感染原因与管理总结分析如下:

1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原因分析

1.1环境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基层医院的妇产科由于受建筑条件限制,一般不能划分病理区、产前区、产后区,妇科病患者和产妇均安置在同一病区,布局分区不合理,产房和手术室出入洁污同一通道,容易造成产房和手术室的环境和空气污染。

1.2病房空气的污染:一方面,由于人员流动相对较大,而且大部分病员和探视人员来自农村,病房内空气不洁净,使致病微生物在空气中漂浮影响空气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不注意病房通风,陪护、探视人员多,人流或治疗车来回运动的影响带来的细菌污染空气,使病室空气较污浊;特别是剖宫产术后患者,住院时间长,切口换药等医护操作均在病房进行,未进行空气消毒,造成病室空气严重污染。

1.3病房环境卫生欠清洁:由于人员流动多,清洁工基础卫生学知识较差,清洁工具分区使用不明确,加上病人出院后不注意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使物表、地面的病菌交叉污染,存在医院感染隐患。

1.4侵入性操作及医疗用品的污染: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能统一集中清洗消毒灭菌,配制消毒液浓度不达标,器械清洗设备不足,如无高压水枪、超声清洗涤器等,造成器械清洗不够彻底,反复使用造成的污染机会增多;重复使用的护理用品用后没有按规定消毒,在进行医疗操作中,不注意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使所用的药品及器械受到污染,存在妇科生殖道手术、泌尿系、输液反应、手术切口及穿刺部位的感染隐患等。

1.5医院感染意识淡薄,医护操作不规范

1.5.1医护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少数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不戴帽、口罩和手套,忽视了无菌操作,造成感染。

1.5.2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在做各种治疗及护理前后,手的清洗、消毒不彻底,特别是在产前检查和查房、检查病人剖宫产切口以及为病人换药前后等不注意洗手和进行手的消毒,致病微生物通过手造成交叉感染。

1.5.3非医疗用品的污染:床单元的床单、被子、枕头芯等在临床上反复使用,未做到一用一消毒,容易造成医院感染;不注意消毒的钥匙串,在病房穿梭使用,其细菌污染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媒介之一。

1.5.4手术患者管理不当

1.5.4.1产妇存在难产因素,入院后即准备手术,未行术前沐浴更衣,衣服、皮肤、外阴欠清洁;产妇个人卫生较差。

1.5.4.2剖宫取胎后不注意更换受混浊羊水污染的手套、关腹前不注意冲干净创面的羊水;缝合时可能留有死腔,使切口内有积液积血,拆线后诱发切口裂开。

1.5.4.3预防用药不当:时机不当(即手术结束后再用药)、时间太长(有时从手术结束用至出院)、缺乏针对性:如个别产妇待产时间长,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有臭味、或有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等潜在感染因素者,只使用单联抑菌药克林霉素。

2病人的易感因素

2.1孕产妇的易感性:①一般因素: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②与分娩有关的因素: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反复检查、产道损伤、产后出血;③与手术有关的因素:助产术、剖腹产、手取胎盘清宫。

2.2主要病原体:有厌氧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淋球菌及乙肝、丙肝、柯萨奇等病毒,病原体来源于孕产妇自身、带菌产妇和医护人员、未消毒或消毒不合格的医疗器械等。

2.3感染的特点:阴道内存在细菌、胎膜早破流出的羊水使酸性的阴道碱性、分娩时造成会阴、阴道及子宫颈等损伤、胎盘剥离造成的创面、剖宫产的创伤,容易发生自身感染。

3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

3.1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有关国家的法律法规,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案、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3.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宣传教育:制订培训计划,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通过全院培训讲课、科室组织学习、书面考试和不定期考核等形式,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管理的依从性。

3.3抓规章制度的落实:严格督查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根据医院的实际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办法,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经济挂钩,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有助于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医院感染的临床管理

4.1产房、手术室的医院感染控制

4.1.1布局要求:相对独立,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无菌区:无菌手术室、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清洁区:洗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

污染区: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4.1.2消毒隔离管理:

①人员管理:工作人员入室先洗手、更衣、戴帽和口罩、换产房专用鞋;离开手术室、产房时,换外出衣和鞋;手术、接生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参观者、陪待产人员应穿隔离衣、戴帽和口罩等。

②环境空气消毒:空气的消毒:每天定期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1~2次。

地面和物表的消毒:清洁工具专用有标记,采用湿式清扫或擦拭,每天常规清洁,每周消毒1~2次,有被污染时随时消毒。

手术床、待产床、产床、平车的消毒:每次使用后应更换一切用品,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其它物品定期清洁消毒;产妇移出后应终末消毒。

4.1.3手术、接生中的预防措施:

①上台前严格执行外科洗手和手消毒。

②灭菌后的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无菌包在使用前,必须检查核对包装完整性、有效期和灭菌指示胶带,打开超过4小时视为污染。

③接产用的器械视为相对污染,必须与脐带处理器械分开使用,严禁用侧切的剪刀断脐。

④保持无菌单布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一经打开,无论是否使用,均必须重新消毒灭菌;一次性物品,一旦开启,若未用完,也视为已污染。

⑤持物钳使用干筒,每台使用一套,一用一灭菌。

⑥使用后有血污的器具初步清洗后集中供应室处置。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⑦及时清理新生儿口腔和上呼吸道内吸入物、以防止吸入性肺炎。

⑧氧气湿化瓶内每次使用前加入灭菌蒸馏水,使用后进行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4.1.4隔离孕产妇的医院感染控制:

①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均应收入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手术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②需手术者,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隔离类别和感染疾病的诊断。

③一切器械、物品单独固定使用,需重复使用的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进一步处置。

4.2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①母婴同室的收住对象:产妇及出生的新生儿。新生儿不属隔离情况者,在母婴同室就地治疗。

②母婴同室的消毒隔离措施。

③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

④室内空气每日上下午各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

⑤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应予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暂停哺乳。

⑥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需人工喂奶者,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应双消毒。

⑦婴儿洗澡水用流动水,沐浴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浴巾、内衣等清洗、灭菌后再用。

⑧严格探视制度,任何人接触婴儿前必须清洁洗手;母婴出院后,终末消毒其床单元等。

4.3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

4.3.1对妇科病患者、待产者、顺产后产妇、剖腹产术后产妇以及有感染性疾病的产妇等分类安置在不同的病室,并有分类管理标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

4.3.2空气消毒:临床监护室、抢救室、治疗室、处置室安装紫外线灯并定时消毒,普通病房应备有移动紫外线灯,不定时对病室空气进行消毒,每天通风3~4次,每次30min,尽量控制陪护人员。

4.3.3护理用品的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治疗用品,对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输液网袋、止血带、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必须严格消毒。湿化瓶、输液网袋和止血带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凉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75%酒精擦试,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试;使用后的体温表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清洗后擦干备用。

4.3.4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接触每个病人或婴儿前后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有可见污染物时先用流动水清洗后再消毒,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直接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4.3.5非医疗用品的消毒:床单、被罩、枕套、钥匙串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床、床头柜、地面等用500mg/L含氯溶液擦试消毒;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试,每周1次,有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平时每天常规清洁。

4.4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监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定期对手术室、产房、母婴同室、病房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物品等进行监测,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随时监测,并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立即整改,重新监测至合格为止。

4.4.1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监测,标准如表1。

4.4.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①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

②各种灭菌物品: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统一集中供应室处置灭菌,供应室须配备高压水枪、超声清洗涤器等清洗设备,清洗后器械光洁无污渍;灭菌后物品每月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③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消毒强度一次,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立即更换。

4.5加强对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

4.5.1术前严格沐浴更衣,病情危急来不及沐浴更衣者,应尽量用肥皂水清洁术野皮肤污垢,充分冲洗会阴;术后去除污脏衣服,并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

4.5.2提高手术技巧,缝合时不留死腔;手术过程中注意更换受羊水污染的手套,关腹前冲洗干净受羊水污染的创面,尽可能排除因手术操作引起的切口感染因素。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239-01

[摘要]目的:探讨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方法: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严格实施。结果:通过对产房的合理布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产房工作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结论:只有加强了产房感染管理,才能保证产科质量达标,保障母婴安全。

[关键词]产房;医院感染;监控措施

为了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对产房组织管理,产房的建筑布局,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监测,标准预防,人员培训等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探讨产房医院感染的监控与管理。

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首先医院成立了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网络,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办公室,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各级组织网络分工明确,个司其职。妇产科负责人把预防和控制感染作为科室中心工作之一,制度了医院感染管理、日常清洁消毒、消毒隔离、职业防医疗服务管理制度、职业暴露时处理流程措施,手卫生规范、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医院环节卫生学监测制度,并按制度贯彻执行。严把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关,每月对产房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不定期对产房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消毒液的浓度,消毒效果,无菌物品的保存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产房布局设施合理化

产房的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染间,卫生间。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1出人人员管理: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人管理制度。

3.2助产人员的管理: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衣,换鞋,带口罩,帽子。接产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产房,每年对妇产科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助产人员不得有任何传染病。

3.3隔离孕产妇管理:凡患有或可拟有传染疾病,如Hbsag阳性及肝功能异常等产妇,均安置于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分娩室分娩,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接生[3]。

4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器械应彻底清洁,不留血及污垢,异物。采用消毒――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有明显标志,专柜存放,无菌物品打开后未使用应重新消毒,产包打开后4小时即视为已污染,须重新灭菌。产床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物品,并使用消毒液擦试床单位,氧气湿化瓶、输出管每次用后及浸泡消毒,冲洗会阴的容器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用品使用应注意产品生产日期,如有破损,过期,污染均不可以使用[4]。

5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产房根据卫生部颁发《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消毒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医疗垃圾放于黄色防渗漏的塑料袋内,隔离产妇使用后的物品及胎盘用双层黄色包装物盛装,并及时密封,由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每日收集,并登记,交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统一处理。

6规范助产人员洗手

注意手卫生,由医务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比空气传播更危险[1,2],因此。刷手间张贴洗手图,严格按照外科刷手法,科室监控员及护士长和院感办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

7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月由科室监控员对产房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灭菌物品进行采样送检,院感办专职人员抽查的方式进行监控。采样结果若超标,必须分析原因,定期整改。

8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4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隔离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日益清楚地意识到感染控制的主要性,尤其在外科学中,能否预防和杜绝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手术室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其洁净度高,无菌要求严格,须特别重视,从各方面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控制感染发生,现将我院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方法介绍如下:

1布局方面

1.1手术室出入路线布局,出入路线的布局设计需符合功能流程与洁污分区要求,应设三条出入路线。

工作人员出入路线: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或参观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鞋、帽、口罩和衣服才能进入手术室,入口处有专负责管理。病人出入路线:病员出入处应有入口管理台,护士在此核对病人及病历卡后更换手术推车后进入手术间。器械敷料等循环供应路线:尽量做到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1.2三区划分

1.2.1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敷料室等。

1.2.2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等。

1.2.3非限制区:包括更衣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区护办公室、值班室等。

1.3手术间分类:无菌手术、有菌手术严格分开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卫生用具也应分区使用,并做好标记。

1.3.1无菌手术间:供心血管、颅脑、甲状腺、疝修补手术及其它一类切口手术使用。

1.3.2相对无菌手术间:供可能污染的手术使用,如胃肠道手术。

1.3.3污染手术间:供感染手术用:如阑尾穿孔,结核性病灶、急诊肝炎病人等。

2物品的消毒灭菌

2.1手术器械、敷料属高危器村,应用高效消毒法,首选高压蒸气灭菌。尤其是植入性器材,如各种内固定钢板、人工关节等,某些特殊材料不耐高压,如脑室腹腔分流管,可改用10%甲醛浸泡24小时后再煮沸消毒2小时,以确保灭菌效果。

2.2橡皮引流管、橡胶驱血带、塑料制品等不耐高温高压物品,选用高效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常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6~10小时。

2.3气体薰蒸消毒适用于电烙线、各种内窥镜、显微镜等,常用40%甲醛+pp粉氧化薰蒸,用量按80ml甲醛+40gpp粉/m2计算。

2.4已消毒物品与未消毒物品分开放置,使用消毒物品前必须检查标签,核对物品内容和消毒日期检查消毒指示卡,符合要求方可使用,消毒物品有效期7天,消毒物品使用后超过24小时须重新消毒。消毒液及盛装容器、泡手桶、碘酒、酒精罐应每周更换一次,经高压灭菌后备用。

3手术间的消毒管理措施

3.1每日术前用清水抹布抹灰,做好室内物品的平面卫生,术毕用0.2%优氯净擦洗手术床、垫、台桌、凳及地面。

3.2手术间空气消毒每日早晚各一次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强度应大于70uw/cm2,相对湿度低于60%效果更好。每日做好消毒登记。

3.3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参观人数,每台手术不超过2人,参观时应遵守无菌原则,距离手术无菌区33.3cm以上,手术进行时尽时避免人员走动。

3.4每周末大扫除,所有家具物品、墙壁、地面以及手术推车等一律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物品表面用0.2%优氯将擦试消毒。手术间和消毒敷料室空气消毒选用40%甲醛+pp粉氧化薰蒸,按2ml:1g/m3计算。

4预处理措施

凡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病人的物品都应进行预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4.1手套、刷子、脉压带、注射器、吸氧管、湿化瓶等,用0.2优氯净浸泡80分钟以上。

4.2对耐热的金属器械利用烤箱产生的高温,干热消毒30分钟以上。

4.3电烙线、内窥镜等利用甲醛自然扩散法薰蒸消毒12小时。

5感染手术管理

5.1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用过的器械在污染水池清洗后,于烤消毒30分钟后打包。布类敷料送洗衣房煮沸消毒30分钟,手术间物品及地面用0.2优氯净擦洗,开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空气消毒。

5.2HBsag阳性、性病、结核等手术,应在污染手术间手术,谢绝参观,减少人员流动,使用一次性敷料及物品,术后装入袋中密封焚烧。手术器械在污染水池清洗后干热消毒,手术间空气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5.3特异性感染手术

5.3.1选感染手术间,挂严格隔离标志。手术间内除准备必须物品外应力求简单,该手术不用的物品一律搬出室外,以免污染。

5.3.2手术间内外各一名巡回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做必要的传递工作和执行隔离措施,禁止参观。

5.3.3病人进入手术室时,内巡回护士随病人进入,推车留在手术问,关闭门窗。

5.3.4使用一次性敷料并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术后所有一次性敷料物品双层袋并密封作隔离标志送去焚烧。参加手术人中脱去口罩、帽子、衣服、拖鞋、换上清洁鞋,进行个人消毒清洁卫生后方可解除鬲离。

5.3.5手术器械用0.5优氯净浸泡2小时后再清洗打包,送高压灭菌两次后再按常规打包灭菌备用。

5.3.6手术间40%甲醛+pp粉薰蒸,消毒密闭24小时后用0.5%优氯净浴液擦洗墙壁、地面及所有家具,然后再次薰蒸12小时后通风,空气培养合格后方可使用。

6感染的监控

6.1手术室有一名兼职护士负责感染监控工作,每月对手术间和消毒敷料室空气进行细菌学监测,并参与日常消毒隔离工作,协助护士长控制好感染。

6.2医院感染科每月一次对手术室空气、物品表面、消毒液、医护人员的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不符合要求的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6.3监测标准:空气细菌总数小于200ctu/m3,未检出致病菌,物体表面和手表面小于5cm/m2,未检出致病菌,无菌物品应无菌生长为合格。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李秀娥,王玉玲,陈鹏.等级责任制专题急救护理体会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24-529.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5

【关键词】人流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做人流手术时,受术者的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和抵抗力非常差,再加上宫颈口扩张,宫腔和外界相连,很容易受外界病菌侵入而引起感染。因此,其工作质量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医疗效果。为了有效控制人流室感染,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收到较好效果,总结如下。

1建立、完善人流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医院管理年的评审要求,我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以对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2学习、培训、考核每月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知识培训,加强无菌观念及无菌操作,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及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对科内的保洁人员进行相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3人流室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职责、人流室消毒隔离制度、洗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制度及处理流程、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管理制度等。根据医院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考核标准,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要求责任到人,分工明确,细节具体落实到各班。

3.2人流室的布局要合理化人流室的布局应便于工作,安全且符合隔离与无菌操作为原则。人流室分普通人流室及隔离人流室,并有明显的标志。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人物流向合理。

3.3消毒隔离的管理(1)空气: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对人流室的空气进行消毒,每周对消毒机和空调机的过滤网进行清洗。(2)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的物体表面用清水擦拭,有污染或血迹时立即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各室的拖把、抹布分开使用,抹布实行一桌一巾一消毒,使用后的拖把消毒后清洗定点放置,减少拖把抹布的污染。(3)无菌物品:无菌物品每周清理消毒,标识清楚,专柜存放,严防过期使用,为了减少接触无菌包次数,要求供应室将消毒包标识粘贴在规定区域内,让科室放在无菌柜里不用挪动包就可看到有效日期。(4)消毒药件、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1]。(5)常用物品中:人流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一切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冲洗外阴用利尔康抗菌洗液(原液0.5g/L)冲洗。

3.4环境卫生的监测兼职护士每月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医护人员的手和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采样监测。

3.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凡进入人流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换人流室专用鞋,人流时应进行外科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严格无菌操作,配合护士应监督无菌操作,发现污染及时更换。

3.6传染病患者的管理凡患者有或可疑有传染性疾病,均应安置在隔离人流室进行手术,并按隔离技术规程进行操作。所有用后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房间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3.7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等处理不当将引起二次感染和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威胁[2]。人流室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

3.8加强职业防护由于人流室接触的血液、体液等有感染的可能,有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采取标准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管理方法,使工作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自身防护意识增强,是预防和控制人流室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6

【关键词】护理管理;院内感染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44-01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院内或得的感染。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诊疗手段的多样化。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广泛的关注。据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30%-47%医院感染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以及护理管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贯穿于护理活动中。所以,护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护理管理者成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这一系统工作的主力军。wHo提出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护理管理的监督检查力度显示得尤为重要,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关键。

1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1.1护理工作中至医院感染的原因护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例:无菌物品被损过期,消毒器械的效果监测,使用消毒剂超有效期,含氯消毒不定时监测,医疗器械在使用中消毒措施不当,消毒灭菌质量缺乏规范性监测。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知识,医护人员手消毒意识不强,感染管理学知识教育为得到普及。科护士长管理不强,治疗室空气、操作台、地面、空气细菌培养超标。治疗碗、止血带、无菌缸等消毒不严。病室环境污染,室内空气未进行消毒终末消毒不彻底等都科造成医学感染。

1.2技术质量原因质控检查按自己的标准进行检查,达不到检查标准的一致性。床护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医院感染几率相对增加。

2做好组织管理

2.1为加强医院感染工作,我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科,由资深的护师担任,由护理部制定了消毒隔离评价标准,建立了护理质量管控小组,立期检查,随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规范各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其中消毒隔离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流行的基础。

2.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护士长应及时了解国内外医院感染控制动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参加医院感染控制等护理管理培训班,应用目标管理,质量管理,带领科室护理人员规范相应操作技术使之标准化,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术等。对临床护士及卫生院,做好医院感染的培训教育,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3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3.1有消毒灭菌监测制度消毒液的使用实践,有效浓度,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应做到配置后,使用前、使用中均用专用指示卡测量,紫外线应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3.2治疗室、病室:空气、地面、桌椅的消毒符合要求,并定期监测,病室做到,一床一巾一桌一布。

3.3加强一次性物品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广泛用于临床的诊疗中,用量相当大,是各种医源性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各护理科室严格按照医用垃圾处理办法执行,做到分类放置。毁形、浸泡、登记、专人保管、立时焚烧,降低医院感染率

3.4治疗室整洁,区域符合规范物品定点、定位例:拖把立点放置有标记,重视贮菌所(便器、水池、抹布、垃圾桶等)的清洁。

3.5消毒灭菌严格消毒灭菌观念,选择正确消毒方法和消毒剂,每位护士熟悉各类物品的消毒法、消毒液名称浓度及配制方法。无菌物品定位放置,无菌柜定期消毒,无菌物品标记。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7

方法

在区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抽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按照《医院感染管理部分》评价标准项目及指标,实行现场查看,询问等方式,逐一进行对照考核。

结果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中发现,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知识方面,对新的法律、法规、规范、行业标准,技术指南等了解不够,知识老化陈旧,消毒,灭菌概念不清。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多兼职,无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不明确,未结合医院实际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有的制度未做到及时更新。

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抽查临床科室的样品与器械科核对购入产品的相关证件及招标记录,发现大部分医院没能做到统一采购,有的证件不全。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有过期现象。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清洁区与污染区分区不明确,物品摆放混乱,未做到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清洁用品分开存放。手卫生设施不到位,无流动水洗手设施,水龙头数量不够,无干手设施,无快速手消毒液;医务人员在职业防护中,无隔离衣,无护目镜,无冲眼设备;存放皮肤消毒液的容器没能做到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剂;无菌敷料缸未注明开启时间,不能保证24小时内使用;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的执行率不到位;隔离技术操作不规范;地面的清洁未做到湿式清扫;空气消毒时,紫外线灯安装不规范,未做到及时清洁,辐射强度的测试未检测,照射时间记录不详实等。

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能做到由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统一回收处理,但因各个乡镇卫生院地域分布广,不能做到两天1次地回收。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不健全;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存放医疗废物的容器、包装袋不符合要求,大部分为民用筒和民用包装袋,无利器盒,医疗废暂物存处多为临时设置,医疗废物的警示标示不规范,转运登记及交接内容、项目记录不完整。

手术室产房等重点部门的管理:布局不合理,三区划分不明确,无隔离手术间和隔离产房;无菌物品管理不规范,物品摆放混乱,大部分医院将手术用品放置在手术间内;无统一管理的供应室,灭菌器械多为手术室人员兼管,灭菌器及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有的灭菌物品用消毒薰箱进行灭菌,有的部分器械用消毒液浸泡等。

讨论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患者入院到患者出院这段时期内,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诊疗环境的洁净度、患者及进入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管理等,任一环节发生漏洞,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乡镇卫生院属于一级医院,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存在溥弱环节,需引起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新医改方案中,国家致力于发展农村三级卫生体系,农村乡镇卫生院是最重要的一级,特别是新农合政策实施以来,一级医院的患者数及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仍存在着人才的问题、贫困人口问题、经费投入不足等社会问题。表现在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最突出的是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如清洗设备、消毒设备、监测设备、卫生冼手设备等;18个乡镇卫生院的床位20~50张,大部分是由护理人员兼管医院感染工作,由于人员紧缺,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多流动,在医院感染学习方面没能做到及时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导致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同时医护人员对最基本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该遵守的操作规程、常规等医院感染措施落实不到位。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①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②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③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2]。目前乡镇卫生院无上级行政部门统一验收的合格的消毒供应室,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

因此,农村基层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是在于观念的转变,领导重视,组织保证,培训学习,基础设施投入,基本措施到位,基本流程规范,同时加强检查和督导,是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

参考文献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8

【摘要】传染病在临床上的特点是流行性、传染性和有病原体几个方面。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切断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和环节,根据这些方面采取主要的消毒与隔离等综合措施。传染病医院里传染的流行和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这三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完全切断其中的一个环节,就可以断绝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然而各种传染病的传染环节各不相同。在预防中我们应充分重视。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病区是所有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地方,作为传染病专科医院我们必须做好消毒隔离,防止病区内的交叉感染,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消灭疾病的传染源。本文中笔者根据几年的传染病医院的工作经验,针对传染病医院病区内感染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染病医院;消毒;隔离

传染病医院指的是收容国家法定传染病的医院,所谓传染病专科医院一般指的是以收治传染病病人的专科医院。由于传染病专科医院里的传染源相对集中,并且传播途径较为广泛,所以在我们目前的医疗实践中,如何切断疾病的流行和传播途径,并且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专科医院的院内的感染,这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研究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焦点[1]。

为了预防各种传染病在医院内的流行和扩散,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消毒措施、隔离措施方面比综合性医院和其他类别的专科医院有着更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笔者所在的医院就是一所传染病专科医院,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院一直坚持严格的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播,预防疾病的流行,不断完善各种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有效防止了传染病在传染病专科医院内的传播扩散。

1消毒措施

1.1控制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消毒隔离工作的保障手段之一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对病人的消毒措施:在患者住院入病区时,患者的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的范围内,并且要求患者必须遵守所在医院消毒隔离规定。患者出院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处理。患者所接触的一切用品必须相对固定,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专用如体温计,这些专用的器具可用含有效氯0.5%~1%的消毒剂浸泡。在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的情况,是不可以给他人应用。对病人所用排泄物、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餐具、用品、便器等都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病人出院及病故以后,被服一类的物品需要经过消毒处理后再清洗,枕芯、棉被和床垫可用日光暴晒处理或送消毒室处理,通过上述措施以达到彻底终末消毒的目的。

对于医务人员的消毒措施:在医务工作者进入半污染区、污染区工作时,对医护人员不仅需要严格的执行隔离措施还需严格的消毒。尤其是当医护人员需要接触污染物品,以及收污染被服,更换床单,打扫卫生的时候,应立即用0.2%过氧乙酸浸泡双手并且进行彻底清洗。医务工作者进入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在进行操作的前后一定要进行流水洗手。护士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前后都要彻底洗手,因为被污染的手是传染病医院感染最主要的媒介。认真洗手与手的消毒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双向保护的有效措施。医务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准戴戒指、手链,并且所有人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

1.2杀死病原体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用先进的消毒设备消毒:紫外线消毒灯、高压蒸汽灭菌锅、干烤灭菌箱、化验单消毒箱等。医院应该在病区内安装需要设置专用消毒间。对于采用先进的消毒设备进行消毒的其他注意事项:例如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洗衣房、消毒供应室等地方都应该有符合要求的隔离的建筑等。

1.3要加强传染病专科医院内部物品消毒灭菌处理:在临床实践当中我们经常遇到因为消毒不严而产生医院内感染的情况,由此可见消毒灭菌不严是造成医院感染又一个重要的原因,目前临床当中采用的灭菌方法是非常多,但是经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我们一致认为高压、高温的消毒灭菌处理效果是最好、最方便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里除了对必须进行消毒的器械物品消毒外,我们临床工作当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对一些容易受人们忽视的消毒器械物品应进行认真的消毒。

1.4传染病专科医院应减少高危区域的空气微生物的含量,空气微生物含量的减少是从多个环节要注意的:所有患者的病房要进行湿式清扫,定时开窗,护理人员在每日完成床单更换,并且进行集中查房之后,用0.5%84消毒液进行空气消毒。在临床当中我们对于高危人群、高危重点科室要实行保护性隔离,并且严格执行探视规定,所有探视人员入室必须更衣、洗手,探视人员在探视后对室内进行通风、消毒擦拭、喷雾消毒等措施。

2隔离措施

除了做好传染病医院的消毒措施,先进的隔离是控制传染病医院院内感染的必备条件之一[2]。传染病病区的隔离包括:①病区:应设医护工作人员卫生通过间。对于病房要分设小病室,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分隔,内设防护门及卫生间。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3]。②门诊部接诊室:医护工作人员应有各自出入口。防止医务工作人员把外界的病毒带进隔离区,从而造成交叉感染的可能性。③半污染区:被间接轻度污染或被污染的地方,半污染区的隔离要求:所有病人或者已经穿了隔离衣的医护工作人员通过医院的走廊时,这部分人不得接触医院的物体;对于各类检验标本一定要按照要求严格存放,检验完的标本及容器等应严格按要求分别处理。④污染区:污染区指的是所有被患者或者患者的排泄物、患者的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隔离要求:对于污染区的内物品没有经过消毒处理,这些物品不得带到他处;医务工作人员进入传染病医院的污染区对,必须穿着隔离衣、戴口罩、帽子等隔离服。除了以上的区域隔离以外还应该防止和病人的血液、体液、骨髓等标本有直接接触的机会[4]。⑤清洁区:即没有与患者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清洁区的隔离要求:所有传染病医院内的患者及患者接触过的物品不得进入清洁区内;工作人员接触病人之后需要洗手、脱去隔离衣服等才可以进入清洁区。

3结语

总之,传染病专科医院的一切物品都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如医院里的楼梯扶手、椅、桌、治疗器械,采血的时候要做到三个一:即一人一根止血带、一人一张隔离纸、一次性注射器,通过这些措施以防交叉感染。做好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消毒与隔离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管理规范.2002-03-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6-12-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07-06.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9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把医院感染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建立各项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规范护理操作,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落实,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31-02

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灭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至关重要。护士直接承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抓好护理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院护理部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健全护理管理监控网络控制医院感染

1.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各级医院都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教科、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辅助科室、后勤部门等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从而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中,十分重视组织机构的建设,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网络组织机构。我们把护理管理自始至终贯穿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之中,其中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中包括主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和各科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科设有专职监控医生、护士2名,每个临床科室都设立了1~2名责任心强,专业素质高,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护理人员担任兼职监控员。从病房的建设、制度的制定、措施的落实到环境的监控各个环节都有护理人员的参与,形成了完整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监控管理链,从而保证了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2建立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健全必须依照国家有关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律、法规实施。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临测制度、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供应室、换药室、导管室、临护室等)的感染管理制度、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以及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3制定消毒隔离考核标准: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护理部与院感科一道分别制定了重点科室和病房消毒隔离考核标准。从工作人员自身到病区环境、医疗物品、患者用品、空气微生物监测及消毒等方面,均制定了考核标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活动都在制度控制之下进行,定期考核,量化评分,与绩效挂钩,并及时反馈整改,持续质量改进,使消毒隔离工作逐步完善[2]。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护理部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概念。消毒、灭菌、隔离知识与进展及其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应用;消毒、灭菌药械的合理使用与浓度监测。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侵入性操作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医院感染管理。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合理给药与毒副反应。

2.2发挥护理部质控作用:护理部每周有重点地抽查消毒隔离中的某项内容,如:下病房时对护士操作过程,锐器盒使用情况等实行突击检查。每季度按消毒隔离考核标准逐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及时纠正,追踪抽查,充分发挥质控职能。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自觉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及制度[3]。

2.3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医院感染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护理行为的结果好坏与其职业道德、责任心有密切的联系。护士在独立执行护理操作时,是否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所有的操作处置是否符合要求都关系到是否会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4]。

3落实护理管理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3.1强化监督检查、注重制度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效性体现在落实过程,制度的落实一方面靠医护人员的自觉性,部分护理人员对这项工作质量控制意识不强,对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深度,对质控管理制度不够坚持,对质量控制的范围模糊不清[5]。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忽视无菌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出院患者床单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护理操作不当;护理用具消毒落实不到位,配制消毒液浓度不准确,导致影响器具的消毒效果;护理中对手的清洗、消毒不及时、不彻底、治疗室卫生不达标、病室环境污染等,均是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因此,护理部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护士长或当事人,令其拿出整改措施,并将其作为下次检点,检查考评结果纳入护理质量考核。

3.2严格无菌技术的管理:护理技术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护理部将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护士行为规范下发各科室,并经常下科室指导督促检查。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无菌操作前、后必须进行规范洗手和消毒。棉球、纱布、棉签全部实行小包装,每天更换,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碘酒、酒精或碘伏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溶器按灭菌物品要求处理。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且有标识。进入病室的治疗车,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及消毒手设施和用物。

3.3加强重点环节的控制,确保预防医院感染各项措施落实: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根据各专科消毒隔离管理规范要求,从布局、洁、污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布合理。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100%。制订严格的医用废物处理管理规定,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集中处理。严防因医疗废弃物流失、泄露而导致传染病传播扩散。

3.4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有法可依。医疗废弃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护士每天接触大量的医疗废物,如各种污染的针头、纱布、管路等,这些医疗废弃物是传播艾滋病、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置于防渗耐刺的利器盒中,盛装医疗废弃物的专用桶贴有警示标识,废弃物装满容器的3/4时扎口密封,贴上标签,运送至指定的医疗废弃物暂时贮存点,各科室设有专用登记本,每日对医疗废物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并签名,落实到人。

3.5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滥用与人体正常微生物失衡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护士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做到及时采样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合理用药,正确并及时执行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提醒医生及时停用抗菌药物;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只有医生、护士、患者同时意识到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工作中密切配合,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降低医院感染率。

3.6护士长的管理作用:护士长即是学科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双重职责于一身,是医院管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由于护士长又全都是各科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通过每季度1次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会议及每个月的护士长会议,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同时,各科平时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质量,如洗手、消毒液的定时更换及浓度监测、空气紫外线消毒及登记、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领取使用及用后的消毒及毁形等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都有赖于护士长的监督。因此,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必须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监督执行。教育护理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危害的,促使护理人员自觉地认真地落实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贯彻执行各项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预防因消毒隔离工作不到位,护理工作失误而引起的医院感染。

实践证明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医院感染贯穿于整个护理管理程序中,在护理管理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都可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所以加强护士素质管理,加强医疗用具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勤.病房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2.

[2]林丽春,林美华.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福建医药杂志,2002,24(4):129-130.

[3]姚丽英.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监控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9):853.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篇10

关键词:产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产房是产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范围。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是产房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确保每位产妇平安生产以及新生儿的健康,笔者分析了产房院内感染的管理风险,并探讨产房院内感染的六级控制措施。总结如下。

1产房院内感染的管理风险

1.1意识风险部分助产人员职业防护观念薄弱,缺乏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且自我防护意识差。

1.2接触风险助产人员在接生过程中容易接触血液及体液有传染性的产妇,如出现针器等锐器损伤时有可能被污染。

1.3预防风险一旦职业暴露发生时,有的医务人员忙乱中常忽视了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

1.4其他风险无菌操作不严格;医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不规范;对空气消毒监测不够;产床、操作台等未定期消毒处理[1]。

2六级防控措施

2.1意识防控我院定期对产房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再教育,严格执行《医院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者进行正确、规范化的培训,认真执行指导、监督、管理他人等工作,定期监控和考察产房的消毒质量。新人上岗必须进行院内感染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在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后,医院护理人员预防院内感染意识逐渐提高,能严格地执行制定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并积极配合院内感染监测人员进行各项监测评估,认真落实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防感染意识,有效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2.2规章与制度防控根据院内感染管理规范化要求,成立了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产房院内感染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医护人员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后,必须及时按相关规定程序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时解决存在的感染隐患,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此外,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科室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如消毒隔离制度、日常清洁消毒、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3管理防控

2.3.1人员管理严格执行产房实习、参观和陪护制度,限制进出人数,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进入产房必须按规定更换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并更换产房专用鞋;医护人员患呼吸道等感染疾病时,应立刻暂停产房工作;陪产人员仅限1人,且不得有任何传染病。

2.3.2布局设计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2.3.3消毒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产房是院内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科室监控人员每月定期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器械、一次性无菌物品、空气等采样送检,医护人员应不定期抽查监控。

2.3.4物品管理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是控制院感的关键,由于医疗器械不洁净引起的院感事件经常发生,因此,器械、敷料等应彻底清洁,在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使用;包内必须放置化学消毒指示卡;产包一经打开,4h后即视为已污染,需重新进行灭菌;各种用于有创操作如注射、穿刺采血等的医疗器具必须做到一用一灭菌。产妇的血液、体液等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染源,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可有效控制和预防,我院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有效地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2.3.5环境管理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c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定期清洗,保持清洁。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2.4医疗废物管理防控医疗废物也是产房的重要感染源,我院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产房医疗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分类、收集、运送、存放,以减少院内感染。

2.5孕妇隔离管理防控对产妇进行生理生化检测,凡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产妇,首先安置于隔离待产室休息待产、并按隔离技术于隔离分娩室接生分娩[2]。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须严格进行终末消毒,所有医疗器械严格单独消毒灭菌[3],预防交叉感染。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胎盘妥善包装并焚烧处理。

2.6无菌技术管理防控产房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断增强无菌观念,防止交叉感染,避免造成医源性疾病。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生的每个步骤都应该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

3总结

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房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不断完善产房院内感染管理及六级防控措施,能有效预防产房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了产房的感染管理,确保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说明制定有效的产房感染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六级防控措施,是预防产房医院感染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黄丽红,包金莲,肖伟秋,等.助产人员行为与职业有害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