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施工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44:17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1

关键词:锚杆挡墙的一般规定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从四个方面对锚杆挡墙进行了描述。

8.1.1锚杆挡墙可分为下列型式:

1、根据挡墙的结构型式可分为板肋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和排桩式锚杆挡墙;2、根据锚杆的类型可分为非预应力锚杆挡墙和预应力锚杆(索)挡墙。本条列举锚杆挡墙的常用型式。根据地形、地质特征和边坡荷载等情况,各类锚杆挡墙的方案特点和适用性如下:1)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填方地段。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肋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挖方地段,当土方开挖后边坡稳定性较差时应采用“逆作法”施工。3)排桩式锚杆挡土墙:适用于边坡稳定性很差、坡肩有建(构)筑物等附加荷载地段的边坡。4)钢筋混凝土格架式锚杆挡土墙:墙面垂直型适用于稳定性、整体性较好的i、Ⅱ类岩石边坡,在坡面上现浇网格状的钢筋混凝土格架梁,竖向肋和水平梁的结点上加设锚杆,岩面可加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作支挡或封面处理;墙面后仰型可用于各类岩石边坡和稳定性较好的土质边坡,格架内墙面根据稳定性可作封面、支挡或绿化处理。5)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锚杆挡土墙:当挡土墙的变形需要严格控制时,宜采用预应力锚杆。锚杆的预应力也可增大滑面或破裂面上的静摩擦力并产生抗力,更有利于坡体稳定。

8.1.2下列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

1、位于滑坡区或切坡后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2、切坡后可能沿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3、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4、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基础的Ⅳ类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8.1.3在施工期稳定性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

8.1.4对填方锚杆挡墙,在设计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填方土体造成的锚杆附加拉应力过大。高度较大的新填方边坡不宜采用锚杆挡墙方案。填方锚杆挡土墙垮塌事故经验证实,控制好填方的质量良及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新填土沉降压缩、固结变形对锚杆拉力增加量和对挡墙的附加推力增加是高填方锚杆挡墙成败关键。因此本条规定新填方锚杆挡墙应作特殊设计,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填方对锚杆拉力增加过大的不利情况发生。当新填方边坡高度较大且无成熟的工程经验时,不宜采用锚杆挡墙方案。

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从四个方面对锚杆挡墙进行了描述。对原规范的次序进行了前后调整。具体如下:

9.1.1锚杆挡墙可分为下列形式:

1、根据挡墙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板肋式锚杆挡墙、格构式锚杆挡墙和排桩式锚杆挡墙;2、根据锚杆的类型可分为非预应力锚杆挡墙和预应力锚杆(索)挡墙。

9.1.2下列边坡宜采用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

1、位于滑坡区或切坡后可能引发滑坡的边坡;2、切坡后可能沿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后果严重的边坡;3、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4、边坡塌滑区内有重要建筑物基础的各类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9.i.3在施工期稳定性较好的边坡,可采用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2

abstract:inviewofthedangerofsloperetainingwall,thepaperputsforwardtheschemeofslopereinforcementdesignonthebasisofconsideringthecontributionoftheoriginalsupportingmeasurestotheslopestability.onthebasisoftheinversionanalysismethod,thispaperputsforwardthedesignidea,whichisusedinengineeringpracticeandhasachievedgoodeconomiceffect.

关键词:挡墙加固;反演分析法;桩板式挡土墙

Keywords:retainingwallreinforcement;inversionanalysismethod;pileplankretainingwall

中图分类号:U4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131-03

0引言

随着2011年云南省“城镇上山”重大用地决策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山地工程建设项目的涌现也带来众多的边坡、挡墙问题。一些边坡、挡墙因设计经验不足、施工质量不够等原因,往往刚施工完成就出现严重变形,影响正常使用。如何在考虑原有工程量对边坡稳定贡献的基础上,提出边坡加固设计方案,做到既安全又经济,是各位岩土工程师常常遇到的困惑。笔者在多年的工程实践中,结合规范要求、理论计算及工程实践,采用基于反演分析法的挡墙加固设计思路,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1反演分析法思路

《建筑边坡工程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第4.4.4条“当边坡工程已产生变形或滑动时,可采用反演分析法确定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对出现变形的边坡工程,其稳定性系数Ks宜取1.00~1.05;对产生滑动的边坡工程,其稳定系数Ks宜取0.95~1.00。”

基于以上规范要求,我们可以假设现状边坡或挡墙是处于临界平衡状态的,临界状态所对应的安全系数可按等于1.00考虑。此时边坡平衡状态方程可表述为:

R抗≈K0R下(1)

式中:R抗―原有支挡措施提供的抗滑力;R下―含外力作用下的边坡下滑力;K0―现状下边坡稳定安全系数,≈1.00。

加固后的挡墙或边坡的设计安全系数须满足规范要求,可表述为:

μR增+R抗≥K1R下(2)

式中:μ―新增加固措施安全发挥系数;R增―新增支挡措施提供的抗滑力;R抗―原有支挡措施提供的抗滑力;R下―含外力作用下的边坡下滑力;K1―满足规范要求的安全系数。

2工程实例

2.1工程概况

云南省楚雄市某矿业机械厂建设于山前坡地上,整个场地由挖山平整形成,在东北侧形成约12.0m高垂直边坡,坡顶1:1自然放坡。支挡措施采用“悬臂式桩板挡墙”,抗滑桩桩长20.0m,悬臂段高12.0m,嵌固端入稳定基岩8.0m,截面尺寸1.0m×1.2m,间距4.0m,建成后运行正常,未见变形裂缝。2014年挡墙上部地块规划新建一玻璃厂,玻璃厂地面标高高于原挡墙顶约7.5m,平整场地后挡土墙前硬化层被挤裂鼓起(图1)、原支挡方桩桩身中下部出现斜裂缝(图2),桩顶偏移错位严重,最大水平位移达10cm,对挡土墙前部厂区的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究其破坏原因,主要是原有挡墙措施在未加固的情况下,墙顶场平、建筑加荷,对抗滑桩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超过其支跄芰Γ导致抗滑桩损坏,挡土墙失稳。

2.2反演计算

由于该悬臂式桩板墙设计时未按规范实施,建设方不能提供原设计图纸及边坡勘察资料,故本次挡墙加固采用“反验分析法”进行设计。设计过程如下:

采用朗肯土压力公式计算天然状态下挡墙所受到土压力,填土重度取19kn/m3,填土综合内摩擦角取35°:

ea1=0.5×19×(12)2×tan(45-35/2)2=370.71kn/m

坡顶动荷载及超载产生的土压力:

ea2=(20+7.5×19)×12×tan(45-35/2)2=528.43kn/m

则单位长度挡墙所承受的土压力为:

ea合=899.14kn

根据挡土墙变形现状,假定现状安全系数为1.00,则根据式(1)推导原挡土墙被动土压力合力为:

ep合≈ea合=899.14kn

挡墙加固考虑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设计3排,新增加锚索安全发挥系数μ取0.95,加固后的挡设计安全系数取1.35,则根据式(2),有:

0.95×3×R增+899.14×4≥1.35×899.14×4

R增≥441.68kn

锚杆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按120kpa考虑,则设计锚索锚固长度L:

L=441.68/(3.14×0.15×120×0.75×cos(20°))=11.09m

2.3治理方案

为保证挡土墙墙顶及墙脚厂区安全,采取如下紧急抢险和后续加固设计方案(图3)。

2.3.1坑顶卸载

为控制挡墙继续变形,立即组织人力、机械将挡土墙顶部新近填土挖除卸载。

2.3.2增大抗滑桩桩径

根据桩的受损外观分析及加固条件,采用增大抗滑桩截面的加固措施,沿原桩左侧、面侧及右侧三面布设双层双向HRB400Φ16钢筋,桩身三侧截面尺寸均增大20c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

2.3.3预应力锚索设计

在原桩板挡土墙上设置3道预应力锚索,锚索种类采用5束?准15.2mm低松弛钢绞线(极限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锚索总长24m,自由段12m,锚固段12m,直径150mm,锚索设计值678kn,锁定值480kn。

2.3.4加筋土挡墙设计

为减少坡顶挡墙加荷对桩板墙的影响,对坡顶玻璃厂的后期高填方边坡宜采用轻体量的支护措施,故考虑采用7.5m高的加筋土挡墙进行支挡。加筋土挡墙分两级,上一级墙高3.5m,下一级墙高4.0m,土工格栅采用坦萨UXB型单向土工格栅,模块现场预制后拼装。

2.4治理效果

该工程自加固竣工(图4)至今已近2年,施工过程监测及竣工后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从预应力锚索施工后,抗滑桩顶部未再出现明显位移;上部加筋土挡墙也未出现明显沉降、位移现象,说明原p坏的桩板墙得到了加固修复,证明了该加固方案的合理性,为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参考。

3结论

在缺少原有边坡挡墙及勘察资料的情况下,反演分析法可以迅速地确定出比较安全、经济、合理的加固设计计算方法,可充分考虑原有支挡结构的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程良奎.岩土锚固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林宗元.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GB/t50290-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

[4]GB50330-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3

[关键词]挡土墙;设计与施工;防水排水;回填

中图分类号:tU4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189-01

一、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岩土工程的施工规模也在与日俱增,而挡土墙更是在其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地质不好的施工工程中,更是可以获得更为有效的使用效果。当时在当前的许多挡土墙施工中,总是会暴露出许多明显的问题,本文正是结合这种背景,首先对挡土墙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明确,并就挡土墙设计和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挡土墙的相关理论

挡土墙可以有效防止主体或者填土失稳变形,因此,能够用来支撑山坡主体或者路基填土。在岩土工程中,挡土墙是一种附属设施,在涉及道路、桥梁、水利、房屋建筑以及铁路中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其可以有效达到整治滑坡、塌方、防止路基被冲刷,减少工程占地面积和数量,还可以稳定路堑边坡和路基的目的。

挡土墙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钢板以及砌石等多种类型。同时,按照高度的不同,也可以分为普通挡土墙以及高挡土墙,普通挡土墙的高度一般在五米以下,而高挡土墙的墙高则一般在八米以上。挡土墙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结构型式,一般有装配式、半重力式、扶壁式、衡重式、锚杆式以及重力式等类型。再有,根据施工位置的不同,挡土墙还有山坡墙、路堤墙、路坎墙以及路堑墙等。

为了保证挡土墙可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相关规范和标准也对挡土墙的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括基底压力验算、墙身强度验算以及稳定性验算等方面。如在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方面,考虑最多的便是挡土墙挡土失稳的破坏现象,这是因为挡土墙由于在压力的水平分力作用下,可能沿基础底面发生滑动破坏,或者在土压力作用下挡土墙将绕墙前趾外倾破坏。因而规范就要求挡土墙基底的总摩擦力与滑动力之比(即抗滑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3,同时抗倾覆力矩与倾覆矩之比(即抗滑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0。因此,在施工之前,务必要结合相关的技术标准或者规范,对挡土墙的相关参数进行仔细核算。

三、挡土墙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在上文中论述了挡土墙的相关理论之后,下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对挡土墙在具体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1)挡土墙的设置

首先对于挡土墙的墙址设置来说,一般将其设置在边沟的附近,在可靠的基础上设置山坡的挡土墙,对墙体高度的设置要充分满足墙顶上面的土体稳定性要求。在对桥梁挡土墙设置时,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地质遗迹河道的基本情况,在设置挡土墙之后,能够保证河道不堵塞,水流亦不会对挡土墙造成冲刷现象的发生;其次,纵向和横向的设置。对于纵向设置来说,要在墙址的纵向断面图中对挡土墙进行纵向的设置,在进行设置之后将挡土墙的正面图进行绘制。当挡土墙高度或者墙身出现变异的现象时,要在挡土墙的横向断面图中对挡土墙进行横向的设置。将挡土墙的墙身、排水的设施、基础的形式等方面进行确定,依据挡土墙的高度、挡土墙的类型、地基以及填土的力学指标等绘制挡土墙的横向断面图。

(2)防水及排水的处理

对挡土墙进行防水和排水的处理,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地表产生的水下渗造成积水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防止挡土墙的墙体处于额外的水压之下,降低冰冻时节的冰的压力,同时减小粘性的土被水浸泡之后产生膨胀的压力等。在挡土墙防水以及排水的处理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面的防排水处理、二是对墙身的防排水处理。具体来说:

地面的防水排水处理。可以在地面设置排水沟渠,从而达到有效截引地表水的目的。在施工中,对于地面的松土以及回填的土及时进行夯实处理,以避免出现地表水下渗的现象。在边沟上运用相应的铺砌方式进行加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渗入到挡土墙之内。

墙身的防水排水处理。对于墙身的防水排水来说,其主要目的是将挡土墙后面的积水进行有效排除,最为常用的方式是在挡土墙的适当高度增加泄水孔。在具体施工中,可以在泄水孔最低的位置到墙顶下面45cm左右的高度,填筑相应的渗水材料作为排水层,这些填筑的渗水材料厚度要在35厘米以上。如果在施工中,需要在挡土墙上设置涵洞,还要对挡土墙的基础以及墙身做相应的防水处理,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保障排水的通畅,从而避免涵洞发生渗漏现象。

(3)沉降缝以及伸缩缝

无论对哪种挡土墙的设计,都必须在构造的实际特征之下,合理设置收缩、沉降以及膨胀的变形缝。首先,在设置沉降缝时,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挡土墙本身的高度、新断面变化情况进行设置,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有效防止挡土墙因为以上原因出现裂缝现象。再有,如果挡土墙周围的地址条件呈现曲线形状时,可以采取折线的手段对挡土墙进行设置。尤其要重视挡土墙在折线转折的地方处理,这里往往容易发生沉降缝断裂的现象。其次,对挡土墙伸缩缝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挡土墙因为温度变化而容易出现的裂缝现象。要尤其主要的是,如果挡土墙需要和其他的建筑物进行连接,要将伸缩缝设置在挡土墙与其他建筑物的连接支出。

(4)挡土墙的回填

在挡土墙的施工过程中,对墙背的回填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选取的回填材料务必能够保障填土墙的正常使用。在挡土墙的回填中,选取的回填材料要具有排水容易、较强的透水性以及抗剪性等特征,此类材料中比较合适的选择如砾石类的土以及砂类的土等等。选用的回填材料务必保证性能良好,不可以选用容易收缩和膨胀的材料。在回填时要认真检查材料中是否含有杂物或者生活垃圾,这些都会极大地影响填土效果,继而影响挡土墙的建设质量。当前,还存在这么一种情况,有些时候必须使用粘性土作为回填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的石块,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石灰,这样经过搅拌之后就成为了石灰土,要严格注意搅拌时石灰以及水量的控制,同时在挡土墙的背面要设置连续的排水层。当挡土墙在浸水的环境时,挡土墙的背面要选用具有良好的透水性、性能稳定的材料进行回填。在回填施工的时候,一方面要回填均匀,另一方面要平整。回填材料的顶面要按照要求进行横坡的设置。特别注意的是,在挡土墙后面一米左右的范围之内,最好不要有大型机械的的施工作业,压实上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这样就可以有效保障挡土墙的墙体不会受到破坏,从而有效保障挡土墙的建设质量。因此,在回填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和规范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挡土墙在岩土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具有施工简便、结构简单以及较高的稳定性使得其在相关领域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工程实践中,要对挡土墙施工中的重点工序进行反复研究,采用合理的有效措施来最终保障挡土墙的施工质量以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赵克俭,马金亮.重力式挡土墙在基坑支护抢险工程中的运用[J].四川建筑,2013,05:120-122.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4

关键词:加筋土;挡土墙;设计

中图分类号:tU47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1加筋土挡墙概况

在高差较大的建筑场地,使用挡土墙是非常有效的抵挡土体坍塌的措施。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场地情况、江河的岸坡条件等来选择挡土墙的类型和尺寸。很多情况下,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仅设置挡土墙不能满足土体稳定性的要求。针对于不同的工程条件,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改善挡土效果的途径,在土中加筋是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加筋土是一种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而形成的复合土。土具有一定的抗压和抗剪强度,但不能承受拉力,在土中加入加筋材料可以增强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加筋土技术历史悠久,但直至70年代末,我国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河堤等工程中。由于加筋材料便宜,施工方便,又可以节省投资,加筋土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工程技术人员的认同,与此同时,各个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加筋材料就如雨后春笋,日新月异,随着科技的发展,加筋材料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探讨加筋土挡土墙在堤防工程设计与应用。

1.2工程概况

某山区河河口堤防工程,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1992)对城市等级的划分,该集镇属Ⅳ等一般城镇,防洪标准可在20~50年一遇洪水之间选择。结合《**镇一河两岸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集镇实际情况,确定*江回水段采用*江20年一遇洪水设防。

1.3堤防型式选择

由于该集镇段前临河道,后靠大山,地形狭窄,用地十分紧张,堤型宜选择直立墙式护岸。本次根据墙高及各种挡土墙的适用范围以及地基条件,选择加筋土挡墙和扶壁式挡土墙进行比较选择。

**镇新区的平均河堤高度为9.5m,要求保护区地面回填至堤顶高程,选择右岸中段桩号:右中0+122.00断面作为典型断面进行方案比较。拟定的加筋土挡墙断面见图1.3.1,扶壁式挡墙断面见图1.3.2。

图1.2.1集镇新区加筋土挡墙断面图

图1.2.2集镇新区扶壁式挡墙断面图

加筋土挡墙方案(见图1.3.1)和扶壁式挡墙方案(见图1.3.2)每延米的主要工程量和造价见表1.3.1。

堤型

项目加筋土挡墙扶壁式挡墙

主要工程量土方填筑(m3)121121

砼(m3)4.8613.45

钢筋(t)0.0550.55

浆砌石(m3)3.13.1

加筋带(t)0.16

造价(元)993515778

由表1.2.1可以看出,每延米加筋土挡墙的造价比扶壁式挡墙的造价低5843元,故本次选择的加筋土挡墙作为该镇的推荐堤型。

1.4加筋土挡墙结构设计

1.4.1计算基本资料

⑴计算断面

集镇新区由于地形狭窄,堤后地面均回填至堤顶高程,计算断面选择在右岸中段桩号右中0+122m处,堤身高度9.5m,底宽9m,计算断面体型见图1.3.1

⑵地质资料

堤基大部分坐落在第四系全新统冲击卵石层上,其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如下:天然容重1.7t/m³,孔隙比0.6,内摩擦角取35°,渗透系数100m/d,允许水力坡降0.1,允许承载力30t/m²,与基底摩擦系数0.45。

⑶筑堤材料及其物理力学参数

筑堤材料选择砂卵石,要求压实后相对密度不小于0.6。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如下:天然容重2.0t/m³,浮容重1.1t/m³,内摩擦角35°,似摩擦系数0.4;Cat30020B钢塑复合拉筋带单根宽30mm,厚2mm,极限抗拉强度100mpa,破断力9kn。

⑷水位资料

河道常水位203.60m,中水位207.50m,高水位(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12.60m。

1.4.2整体稳定和基地应力计算

⑴计算方法

加筋土挡墙设计计算按照《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L/t225―98)和《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JtJ/t239―98)等规范进行。

⑵荷载组合

正常运行工况1:临水坡低水位203.60m;

正常运行工况2:临水坡中水位(207.50.00m)骤降1m;

正常运行工况3:临水坡高水位(212.60m)骤降1m。

⑶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见表5.5.1

表5.5.1加筋土挡墙计算成果表

计算内容正常运行工况1正常运行工况2正常运行工况3

内部稳定安全系数抗拔1.981.981.33

抗拉3.743.616.43

外部稳定安全系数抗滑3.812.712.12

抗倾8.173.071.76

最大基底应力(kpa)260226196

由上表可见,计算成果满足规范指标。

1.5拉筋带施工要点

(1)拉筋带运输、保管、加工时应尽量防止阳光照射,铺设时应尽量缩短暴露时间,拉直后及时回填土。

(2)挡墙立板背面孔洞,拉筋带从一个孔穿过另一个,再折回与另一端对齐,拉筋带定位后,用钢钉在端部固定,拉筋带应顺直、拉紧。

(3)回填土的压实是加筋土工程成败的关键,为保证填土的压实,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分层回填和分层碾压。考虑墙后填土压实厚度为300-400mm,故拉筋带垂直间距设计为400mm,要求填土压实度不小于0.95。压路机运行方向应平行于墙面板,下一次碾压的轮迹与上一次轮迹重叠1/3,在距面板1.5m范围内采用蛙夯机进行夯实,避免对墙体造成直接破坏。碾压后土方应平整、密实,方可铺设拉筋带。

1.6结语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5

关键词:石砌施工;生态效益;设计原则

一、道路路基挡土墙的设计与分类

1、道路路基挡土墙的防护设计原则

路基挡土墙的设计与建设影响着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与道路的使用安全,其铺设的范围随着公路的修建而逐步扩大,对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在进行路基挡土墙设计时要将施工范围内的情况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的参考设计。现代化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网络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为路基挡土墙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进项挡土墙建设的方案设计时,区别于传统的设计模式,首先要对施工区域内的环境、地质、气候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建模、工程模拟等,为挡土墙的建设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其次,要对路基挡土墙建设的成本投入进行预估、演算,在保证挡土墙建设质量的同时,确保对工程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后,将工程项目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高耗能、高污染材料的使用,将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贯穿于挡土墙建设方案的o计始终。

2、路基挡土墙的主要类型

按照设计结构的不同,路基挡土墙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重力式

这种类型的挡土墙主要是通过其本身的重力、材质等来实现道路承重,并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由于对于挡土墙的建设要求以承重力为主,因此,对材料的选取要求较为简单,通常运用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重力式挡土墙的建设程序也较为简单,技术要求不高,为此,很多道路施工项目的挡土墙采用重力式的墙体建设。然而,由于其自身的重力较大,在施工时对于道路路基的荷载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使得重力式墙体在环境较为复杂的施工工程中难以适用。

(2)半重力式

一般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但是要在地基墙体中设置钢筋满足墙背拉应力大的需求。由于墙体高度与墙面重力之间呈反比例关系,即墙体越高、墙面重力越小。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转变常规施工技术,以低墙或者半重力式挡土墙代替重力式挡土墙,达到稳定路基墙体的目的。

(3)横重式

路基墙体之间存在横重台,将横重台与墙身进行有效结合,利用其衡重力和自身重力达到支撑和稳定路基墙体的目的。

二、道路路基挡土墙的具体施工方法

1、石砌施工工艺和要求

(1)准备工作。在石砌挡土墙之前,需要配备功能齐全的设备和设施、根据路基工程实际情况,设计体系化的施工方案和设计图纸、检查图纸、处理地基、安置脚手架、放线、跳板、清除设备的污垢、清除泥垢等。

(2)砌筑顺序。公路路基和市政道路路基的砌筑施工和施工顺序主要是以分层为原则,其重点是路基底层的施工。底层施工是否顺利是保障路基挡土墙施工的重要因素,一旦底层施工没有根据施工图纸或者施工方案施工,就会严重影响路基上层的稳定性。分层砌体是砌筑施工的首要步骤,其次是分段砌筑,再是前后砌筑。分段砌筑施工时,分段处应该设置沉降或者伸缩缝的位置;分层砌筑时,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先对路基的角落处或者缝隙处的面石处施工,最后才是填腹石施工。

(3)砌筑工艺。常用的砌筑工艺有挤浆法、坐浆法。

(4)砌筑要求。砌体应该选择表面比较平坦、石块尺寸较大的物体。浆砌之后,长短相间的砌体应该与路基底层的石块进行对接,并将石块与下层竖缝错开。

2、薄壁式施工

悬臂式、扶壁式挡墙施工要点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挡墙基槽开挖、挡墙基础模板安装、挡墙钢筋成型制作、浇筑挡墙混凝土、挡墙板安装等。

(1)测量放线。测量放线应该严格按照道路施工中线、高程点合理控制挡墙的平面位置。

(2)挡墙基槽开挖。挡土墙开挖施工活动需要确保基层的稳定性,不能扰动路基基层的原状土。如果施工人员不小心挖到路基中的原状土,应该展开原状土回填施工。将开挖的原状土恢复到原位,并根据道路击实标准夯实。

(3)挡墙模板选择与安装。模板在施工中要保障路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模板不仅具有自重作用,还具有混凝土测压功能。因此,施工人员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工序时,要着重注意模板结构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否在工程中稳定运行,才能够确保挡土墙混凝土结构不会遭受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振捣施工的影响和破坏,保证模板结构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一旦模板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失去平衡或者发生变形,就会导致施工工程出现严重超载和路基工程结构不够稳定等现象。模板的接缝工作是建筑房屋工程的一大问题,也是影响房屋路基挡土墙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旦模板接缝工作没有做好,就会造成路基挡土墙混凝土结构出现渗漏,进而影响路基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做好模板接缝工作、牢固挡墙基础模板垫层,避免基础模板跑模、下沉或者松动,进而严重影响路基工程质量。

3、加筋土挡土墙

加筋土挡土墙结构主要是由拉筋、填料、面板、基础四个部分组成,其施工工艺程序如下。

(1)基地处理。做好基地处理工作是保障公路填石路基质量的前提条件。公路基地处理的内容主要有基地土质、基地水文状况、基地植被生长情况、填土高度测量等。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根据路堤基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处理路堤问题,还需要提前做好防御措施,确保路堤地基的安全与稳定性。比如采取疏干、换土、打沙桩、挖出淤泥等方式减少路堤地基淤泥堵塞问题,并在处理好路堤地基中的淤泥问题之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填筑路堤,避免出现淤泥的循环堵塞现象。在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要对路堤基底进行压实工作,基底土要求反复碾压达到95%的密实度。

(2)基础浇筑。基础浇筑主要是根据测量放线位置而定,并随之展开基础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工序。

(3)安装墙体。当路基挡土墙混凝土强度达到70%时才展开逐层安装工作。

结语:为保证道路的施工建设质量,提升路基挡土墙的使用质量,实现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期限,降低其维修、养护成本,承建部门应对路基的挡土墙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施工环节的操作步骤准确合理。为此,相关单位应从挡土墙的设计环节入手,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相依、生态效益,优化设计方案。与此同时,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案对挡土墙的实际施工环节进行规范化的指导,从而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实现道路建设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利辉.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7(1).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6

关键词:防护屏障;挡土墙;选型;双墙对拉

中图分类号:tU476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挡土墙广泛应用于工程的各个领域,从设计角度考虑,挡土墙设计规范[1]、挡土墙图集[2]等都对一般挡土墙作出了明确规定。

常见的挡土墙主要有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及锚杆式等多种形式。重力式挡土墙是以挡土墙自身重力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当墙超过5m时则很不经济;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身断面较小,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承载力较低的地基,但是需耗用一定数量的钢材和水泥,特别是墙高较大时,钢材用量急剧增加,影响其经济性能;锚杆挡土墙是指利用锚杆技术建筑的挡土墙,由钢筋混凝土墙面和锚杆组成,依靠锚固在岩层内的锚杆的水平拉力以承受土体侧压力,适用于边坡高度较大、石料缺乏、挖基困难、且具备锚固条件的地区,多用于路堑墙。

然而,在特殊地形条件下,高大挡土墙在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各种新型支挡结构也应运而生,如台阶式加筋土挡土墙[3]、带抗滑键的挡土墙[4]等。本文结合某项目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屏障,提出了一种“双墙对拉”的支挡结构形式,即在两片挡土墙间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拉梁,以消除高大挡土墙内的土压力。

2设计方法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火工厂房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屏障,局部最高堆土16.4m,高出建筑檐口1.0m,平面呈“凹”字形(图1),总长度约275m,宽13.5m,每隔10~20m设置一道变形缝,变形缝宽20m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涂沥青木板。防护屏障南侧留有车辆出入通道及人员疏散及逃逸通道,车辆出入通道宽4.7m,人员疏散及逃逸通道宽1.5m。

图1防护屏障平面图

防护屏障墙厚400mm,沿长度方向每隔6m设置截面为(400×1200)mm的立柱,立柱从上至下设置4道拉梁(图2),拉梁截面为(400×600)mm。填土的重度γ=20kn/m³(考虑回填土压实后),内摩擦角φ=30°。

图2防护屏障剖面图

2.2计算方法

取单位长度的挡土墙进行分析,计算简图(图3)如下:

图3防护屏障计算简图

其中,q1――附加土压力;q2,q3,q4――主动土压力;q5――被动土压力。

由于土压力呈上小下大的形势,若沿高度均匀布置拉梁,则容易出现拉梁L3超筋而拉梁L2配筋很小的情况,因此需要优化拉梁设置的高度。这里,通过水平拉力平衡和倾覆力矩平衡的方程,可以求出中间两道拉梁的设置高度。为便于施工,取整数,即L1与L2间距为5.2m,L2与L3间距为4m,L3与L4间距为3.2m。

3构件设计

3.1拉梁设计

拉梁是本工程至关重要的构件,需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6.2.22条及7.1.2条,结合计算简图可以求出各拉梁L1、L2、L3、L4内力分别为804.4kn、2043.7kn、1975.5kn、365.7kn。

3.2基础设计

挡土墙采用墙下条形基础。由于局部堆土较高,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采用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要求承载力特征值≥150kpa,极限承载力≥300kpa,压缩模量es≥9.0mpa。

3.3节点设计

1封边节点

受场地条件影响,防护屏障端部不能自然放坡,需设置封边。为解决高大挡土墙的土压力问题,采用“K型”节点布置拉梁,节点做法详见图4。

图4封闭节点做法

2拐角节点

在场地拐角处,拉梁需以一定角度对拉,以实现90°的转弯。本工程中,在90°拐角内设置两道拉梁,同时拐角处设置联合双柱,节点做法详见图5。

图5封闭节点做法

4结论

(1)本文通过分析各类挡土墙的优缺,提出了“双墙对拉”的支护结构形式,详细阐述了其计算原理及各构件的设计方法,并在某工程的钢筋混凝土防护屏障成功应用。

(2)相比传统挡土墙方案,“双墙对拉”的支护形式消除了高大挡土墙土压力,大幅度节省了造价,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挡土墙(04J008).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8.

[3]何思明,朱平一,张小刚.带抗滑键的挡土墙设计[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2(7):1211~1215.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7

【关键词】超高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技术

一、前言

根据挡土墙断面设计几何形状或者其自身的受力特点来进行划分的话,可将挡土墙划分为以下几种,即扶壁式、重力式、悬臂式、半重力式以及衡重式等,在这之中,又以重力式挡土墙的应用最为广泛,这种类型的挡土墙主要是借助于墙身的自重来保持稳定。本文就超高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地研究与分析。

二、工程案例概述

该工程属于道路工程,施工总长度为255米,填方高度在15-20米区间的,长度是170米,而填方高度在20米的,其长度是105米。施工场地填方路段附近有相应的居民建筑,且还有相应的风景景区。该工程填方路段处于该地某公园山体坡脚,其坡度相对较陡,地表属于残坡积粘土层、第四系杂填土以及耕植土,覆盖层的厚度在0.5-1.0米之间。据统计调查可知,该线路经过地段岩溶比较发育。此外,岩溶形态主要以地表浅部溶沟以及石芽为主,在岩体内主要是悬臂岩体、溶孔以及垂直溶洞等,其中溶洞呈全充填或者半充填的状态中。

三、工程设计方案

在基础结构的设计上,将挡土墙基础放置基岩上,其中基岩的分化程度尽量保持在中微风化,且挡土墙的前趾嵌入至完整基岩内深度不可低于1.5米,在基底内没有岩溶,清楚其内部的各种填充物,同时还应用高标号的混凝土来实施回填处理。对于不同挡土墙的墙身高度,所选用的挡土墙基础结构形式也可有所不同。当墙身高度大于14米且低于20米的时候,所用基础应该为a型。为使挡土墙和基础围岩之间所产生的这一摩擦力得以提高,防止在压力的不断作用下挡土墙出现滑移现象,可基于原仰坡上,在a型添加相应的榫头结构,以此使基础和基地围岩之间的锲接能力得到提高。如果挡土墙的墙身高度大于10米且低于14米的时候,所用基础应该为B型。

挡土墙的墙身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利用分段以及分层来实施模筑,其中分层高度是2米,分段的长度是15米。沿着线路的具体走向大约每隔15米设置一道相应的沉降缝,该缝的宽度为2厘米,可利用泡沫板或者胶泥来实施填塞。为使混凝土墙身结构间整体性得到提高,于挡土墙墙身高度在6-20米间沉降缝位置处增设相应的榫头结构。为转换以及分解主动土压力,在原有的设计上优化设计挡土墙墙背,即在原有的设计上每两米是分层高度,并以此作为分界来逐层进行台阶的修筑,其阶的宽度是75厘米。混凝土墙身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混凝土墙身结构形式

四、超高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

(一)设计计算

第一,土压力。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地形地貌情况与有关需求,在本文所阐述的这一工程中,用C25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的墙身高是20米,在墙顶以上填石,挡土墙背后的填石容重为20kn/m3,且内摩擦角为35度。填石和挡土墙背之间摩擦角为18度,当挡土墙墙背和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28度时,墙背俯斜为1:0.53,挡土墙的墙身顶高为75厘米,设计荷载是a级,且防撞墙每延米的重量为8.32kn/m。按照公路桥涵设计规定的相关要求,在土层特性没有变化,且有汽车荷载作用,作用于挡土墙后主动土压力标准值β为0度的时候,可根据库伦土压力来计算。

第二,挡土墙抗剪强度与基底应力。将C25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基础嵌入至微分化-中分化白云基岩中,所嵌入的深度不可低于1.5米,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地质情况与相关规范要求,通过对比判断挡土墙岩石地基的基本承载力。此外,在运行过程中,C25片石混凝土挡土墙墙身最大剪应力为0.77mpa,该值符合设计需求。

第三,稳定性。在对挡土墙稳定性进行计算时,要计算两个稳定系数,即抗倾覆稳定性以及抗滑动稳定系数,其中抗滑动稳定系数可借助于以下这一公式来进行计算,即,Ke表示的是抗滑动稳定系数,通过计算得抗滑动稳定系数为2.12,抗倾覆稳定系数为3.57。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可知,不管是抗倾覆稳定系数,还是抗滑动系数均符合公路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二)施工

第一,模板。一为模板选用:挡土墙墙面侧所用模板为组合式的钢模板,模板的高度为2米,长度为1.5米,厚度为5毫米,利用m16螺栓将各钢模板连接,为防止模板接缝间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间进行0.5毫米公母扣的设计以此来过渡。而挡土墙的两侧面以及强背面所用模板为定形组合钢模板,这种模板的高度为0.5米,长度为1.0米,厚度为5毫米,且钢模板间同样用m16螺栓来连接。除此之外,为防止模板和基面接头处所存缝隙发生漏浆问题,在施工现场用m10砂浆来实施封堵。二为模板的加固:在挡土墙墙面某侧的模板,可用木支撑来加固以及固定,或者增设相应的水平杆来实施加固,并且于模板内侧位置假设相应的临时斜支撑或者斜拉撑来加固。

第二,混凝土工程。在混凝土工程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混凝土灌注与片石回填。在混凝土灌注上,所用混凝土全部是商品混凝土,在现场自制滑槽,配合汽车输送泵来实施浇筑施工。在片石回填上,采取的是汽车式起重机以及人工抛填配合方式,首先于汽车式起重机的吊钩位置增设一个相应的钢筋笼,接着装入已经清洗干净的片石,当将其吊到片石填方位置时,再人工来实施抛填。

第三,排水工程。为避免挡土墙背后出现积水问题,防止由于积水而破坏填层以及挡土墙墙身结构,在施工中,应于挡土墙墙背分台阶位置设置相应的泄水孔,同时在挡土墙背后大约2米这一区间进行级配碎石的回填,并设置相应的隔水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挡土墙的应用也随之增多,且形式也越来越复杂。鉴于此,为进一步深入认识挡土墙,提高挡土墙施工质量,本文结合某工程实例就超高重力式挡土墙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地阐述,通过本文内容的介绍可知,在施工过程中,应结合工程要求来予以合理设计,同时还要加强排水工程、模板以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控制,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定与要求来施工,从而确保其施工质量达标。

【参考文献】

[1]文畅平,杨果林.地震作用下挡土墙位移模式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7):1502-1512.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8

关键词:装配式挡土墙;市政道路;设计特点

随着《城市道路―装配式挡土墙》的标准图集的编制完成,我国相关人员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中应用的研究也随着增多起来。本文从装配式挡土墙总体设计的特点、效益、工艺及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从装配式挡土墙的设计与计算、车辆碰撞荷载、连接设计及基础设计四方面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重点阐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装配式挡土墙的特点

1、装配式挡土墙的优点与适用性

与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土墙不同,装配式挡土墙面板由于采用工厂化标准预制、现场安装施工的方式,使装配式挡土墙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即较短的装配工期,且预制施工质量容易控制。尤其在大中型城市道路级桥梁引道工期的建设中,路肩挡土墙施工由于受工期短。与周围建筑物的限制,就使其必须采用装配式挡土墙进行施工。此外,对于那些地基条件差且缺乏石料的地区,由于其要求墙身轻小、占地较少且地基承载力低,因此采用装配式挡土墙是其最佳的选择。

2、装配式挡土墙的主要缺点

需注意的是,装配式挡土墙面板对场地与模板要另外设置标准化预制,工序较繁杂,必须转运、吊装、焊接施工,因此比普通挡土墙要花费更多的投资。

3、装配式挡土墙的主要作用

装配式挡土墙,由于能够使工程缩短工期,因此其施工对周边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较小,由此便能够将城市道路建设的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这样一来,就对建设低碳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装配式挡土墙主要工序

装配式挡土墙的主要工序依次为:首先开挖基坑、制定挡土墙面板及肋板,然后将砂砾层用换填水泥的地基加以稳定,接着现浇C25钢筋混凝土底板基础,再将C30钢筋混凝土面板及肋板进行预制安装,其次要将现浇基础与预制面板及肋板进行焊接,再对C25

钢筋混凝土基础顶板通过二次现浇的方式进行对其连接件与铰缝填筑的保护,接着回填墙背,最后进行C30钢筋混凝土帽石的现浇与防撞护栏或栏杆的安装。

三、装配式挡土墙主要设计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总体设计与计算

要依据常规挡土墙的计算方法,依照悬臂t梁进行肋板计算;在对面板计算时,要依据扶壁为支点的悬臂梁来进行;按照面板前缘为支点的悬臂梁,进行基础前趾板计算,按扶壁末端为支点的悬臂梁对后踵板进行计算,而对于顺路线方向的后踵板的计算,是通过支承于扶壁的连续梁进行的;对装配式挡土墙的抗滑、抗倾及基底应力进行分析计算;并使用钢板焊接技术对肋板与基础间进行连接,并要依据钢结构设计规划来执行焊缝的验算。

2、车辆碰撞荷载

为了车辆在城市立交桥匝道行驶时,不会对匝道挡墙等设施造成破坏,与行人的安全,在设计城市立交桥匝道段时,必须重点对车辆碰撞荷载进行考虑。不过,考虑车辆碰撞荷载,就会造成土墙整体工程量与投资的加大,但是若是对车辆碰撞荷载不进行考虑,对无人行道的安全带来隐患。车辆碰撞荷载的设计策略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考虑:

其一是挡土墙计算成果受碰撞荷载控制的情况。此种情况可利用车辆碰撞荷载来对无人行道的匝道、引道、公路进行设计,且其碰撞荷载的设置要依照a等级来进行,墙顶护栏上是p=53kn/m的车辆碰撞力。

其二是挡土墙计算成果受地震工况控制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采用不考虑车辆的碰撞荷载,对有人行道的道路进行设计。

3、连接设计

依据当今众多工程事故的分析表明,在装配式挡土墙的连接部分较易发生工程事故。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对装配式土墙设计进行执行时,并未能按照已有的设计与规范,对其连接部分进行焊接,且连接设计有时也较为薄弱,从而使连接部件未能有完整的封闭,最终造成其腐烂等。由此看来,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的难点在于连接设计及其施工。

解决此难点的措施是要按照规范加强连接设计。具体来说,要将地基均匀性进行加强,是结构不均匀沉降得以减小,为防止地下水土等对连接部件的侵蚀,必须将连接部件进行及时地封闭。其一是依据设计规范对连接材料与焊缝进行严格的设计;其二是为使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少而保证连接的成功,需用换填水泥的方式进行砂砾石的稳定,从而增加地基的均匀性。其三是为防止连接处由于积水渗入后浇混凝土内,在对连接施工进行验收,并确保其合格后,要对地板顶层进行浇筑,并将连接构件封闭在后浇钢筋混凝土内,使得5%的坡度在其表面得以形成,倾向墙踵横坡。

4、基础设计

为了将挡土墙基底的尺寸得以减少,并使其稳定性得到保证,在对土墙的抗滑性设计时,可采用基底设置凸棒来增强其抗滑性。但是凸棒基坑的开挖会对土质地基造成扰动与破坏,因此,就导致挡土墙整体的稳定性的减弱,这就是此设计与施工的重难点所在。

针对基础设计的难题的策略:可以利用水泥对土质地基的填换来使砂砾石得以稳定,从而确保凸榫的抗滑性,并使凸榫前土体强度得到强化,从而保证应力扩散过渡层在挡土墙基底中的良好运作,最终确保地基的均匀沉降而不致于造成结构的变形。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装配式挡土墙设计特点及其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从装配式挡土墙的优缺点与适用性及主要作用,与装配式挡土墙主要设计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几大方面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9

[关键词]挡土墙后浇带加压水泥板支模外墙防水回填土

挡土墙后浇带支模的传统做法是m5水泥砂浆砌筑砖墙,20厚1:3水泥砂浆抹灰找平,外做防水层。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探索经验,我们采用双层水泥加压板处理施工技术,不仅缩短了施工的技术间歇时间,而且使施工操作简便,明显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1.工程概况

中国石油一建公司关林地区拆迁翻建工程2#楼是中国石油一建公司继大学生公寓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后的又一项惠民工程。该工程由洛阳市惠鑫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洛阳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及勘察,洛阳市全安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施工。

本工程位于洛阳市新区香山路与广利街交叉口,建筑面积13236.64m2,剪力墙结构,地下1层为自行车库,层高3m,地上10层,层高3m,建筑总高度32.90m,地下室周长246m,挡土墙厚度250,图纸设计800宽挡土墙上沉降后浇带共计2个,温度后浇带6个,防水等级Ⅱ级,地下室防水层为单层4厚SBS防水卷材。

2.挡土墙后浇带内侧支模操作要领

2.1挡土墙后浇带内侧支模施工工艺:

内侧模板,第一次浇注挡土墙混凝土时,在后浇带两侧竖向按水平间距450mm预埋m12止水螺栓拉杆(起步第一道预埋止水螺栓拉杆距底部200mm),然后支设后浇带内侧模板时利用止水螺栓拉杆作为固定支撑加固后浇带内侧模板。第一步:首先将15厚胶合木模板涂刷好脱模剂,根据后浇带模板设计方案安装就位。第二步:先用铁钉把50mm×100mm方木钉在模板上,防止方木脱落。第三步:模板外侧加设规格ø48×3.5钢管外楞,水平间距@450mm,钢管两端与预埋螺栓止水拉杆采用蝶形卡加螺帽固定牢靠,确保做到模板支设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浇注补偿收缩混凝土。

2.2挡土墙后浇带外侧支模新工艺:

挡土墙后浇带外侧模板,采用外贴20mm厚双层加压水泥板固定模板新工艺方法。

第一步:检查后浇带混凝土基层,验收后浇带内松动石子、碎渣、杂物必须清除干净,校正后浇带钢筋间距和位置。

第二步:在后浇带竖向钢筋外侧安装好成品塑料(或成品混凝土)垫块,防止室外基坑回填土影响挡土墙截面尺寸,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步:按施工配合比调配好石材胶,石材胶控制在30分钟以内初凝,防止其初凝过快,影响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四步:用调配好的石材胶将水泥加压板(单层10mm厚)紧密粘贴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墙面上,紧接着再在首层水泥加压板外侧加粘一层水泥加压板,如下图所示,水泥加压板伸出后浇带两侧200mm,加压板厚度为10mm,保证加压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第五步:在加压板外侧临时用斜撑方木将加压板顶紧,使水泥加压板与挡土墙混凝土面紧密粘结,提高粘结效果和速度。

第六步:待石材胶完全凝固后,处理水泥加压板周边接缝处。先将临时方木支撑架体拆除,再用1:3水泥砂浆将水泥加压板与挡土墙混凝土面接茬处粉成60度斜面,为SBS卷材防水层施工做好准备。

3.SBS防水卷材施工

3.1阴阳转角部位防水处理

转角部位,包括阳角、阴角及三面角,是防水层薄弱部位,应加强防水处理。转角部位找平层应做成圆弧形。

3.2涂刷基层处理剂(冷底子油)。

3.3细部附加增强处理。对于阴阳角、管道根部等部位应做增强处理。方法是先按细部形状将卷材剪好,不要加热,在细部贴一下,视尺寸、形状合适后,再将卷材的底面(有热熔胶的一面),用手持汽油喷灯烘烤,待其底面呈熔融状态,即可立即粘贴在已涂刷一道密封材料的基层上,并压实铺牢。

3.4弹粗线。在已处理好并干燥的基层表面,按照所选卷材的宽度留出搭接缝尺寸,将铺贴卷材的基准线位置线弹好,以便按此基准线进行卷材铺贴施工。

3.5热熔铺贴卷材。本工程地下室外墙采用满粘,满粘采用“滚铺法”,先铺粘大面、后粘接搭接缝。

3.6保护层施工。按设计立面为50厚聚苯乙烯泡沫板保护层,外墙防水层施工完即施工聚苯板保护层,保护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

外墙防水构造做法如下图所示:

4.1防水层施工完毕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回填土施工。

4.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或地坪上的垃圾等杂物清理干净;基槽回填前,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等杂物清除干净。

4.3回填土应采用过筛的好土,不得采用淤泥、耕土、冻土和有机物含量大于5%的土

4.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本工程采用3t压路机压实为主,每层铺土厚度为300mm。人工夯实为辅,人工打夯每层铺土厚度为180mm。严禁铺土厚度超出规范要求。

4.5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机械夯实应注意,后浇带外侧周围预留300mm,此范围内须用手夯夯实,夯填厚度每层控制在200mm厚度以内。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4.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1∶2。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4.7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填土夯实;并应由管道两侧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

4.8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4.9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压实后的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后(压实系数>0.94),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5.后浇带混凝土浇注要点

5.1所有模板拼缝必须严密,模板接缝处用海绵胶带粘好以防漏浆。

5.2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后浇带待两侧混凝土浇筑两个月后方可浇注混凝土,沉降后浇带待主楼、附楼结构混凝土均施工完毕后方可浇注混凝土,后浇带的混凝土采用补偿收缩性混凝土,砼强度等级应用比原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个等级的掺10%Uea的混凝土。本工程挡土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原设计为C30p6,因此挡土墙后浇带混凝土为掺加10%Uea膨胀剂的C35p6抗渗混凝土。

5.3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将待浇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并提前浇水湿润。

5.4挡土墙在浇筑混凝土时两侧要放置遇水膨胀止水胶条。

5.5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后,应保湿保温养护至少28天。

6.社会及经济效益

挡土墙施工规范篇10

1小水电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湖南省大小河流5340多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570万千瓦。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为湖南农村解决电力缺乏、增加收入与就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小水电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小流域内,数量多、规模小、施工技术相对落后且管理上不够重视,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人为的开发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对流域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小水电破坏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在基建施工中造成大量的弃土、弃石等弃渣,由于工程措施不到位,在施工与运行中,流失情况严重,弃渣直接进入河道,淤积抬高河床,相应抬高洪水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并影响主体项目施工和两岸农业生产。

近几年,小水电“大开发”引发的生态危机,已引起国内有关部门和专家注意,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与管理办法。但在工程措施方面,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解决办法和措施不够具体和深入。因此,根据小水电开发建设的位置,尤其是弃渣场的地形特点,提出设置适宜的拦渣工程与生态保护工程。从工程措施方面探索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小水电,彻底解决小水电引发的生态危机,富民增收于生态建设之中,尤显必要。

2拦渣工程实施条件

小水电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一般包括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水电站输水系统,发电、变电和配电厂房等,工程枢纽建筑物较多;同时小水电工程大都位于山高、坡陡、水流急、河道比降大的河流上,工程弃渣难于堆放,因此水电工程有别于其它建设工程。科学合理地选择拦渣工程是小水电建设项目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的重点和难点。

小水电建设项目拦渣工程主要包括拦渣坝、挡渣墙、挡渣堤等型式,拦渣工程的实施应该遵循《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综合考虑工程所处地形、地质和水文汇水面积、施工条件、弃渣量大小等各种因素,因地之宜,采取合适型式。

(1)拦渣坝

在山区修建水电站,经常需要清基、削坡等,工程弃渣量较大,除一部分可以利用外,大部分将作为废渣弃掉。山区弃渣场的场址可建在山谷、冲沟和河漫滩等位置,在具体确定山区水电建设项目弃渣场址时,需综合考虑工程所处地形、地质和水文汇水面积、施工条件、弃渣量大小等各种因素。为了避免就地堆放工程弃渣造成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一般就近选择合适的天然沟道做弃渣场。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在沟道中堆置弃土、弃石、弃渣、尾矿时,必须修建拦渣坝(尾矿库)。

(2)拦渣堤

水电站修建在河谷川道区时,如果河谷两岸的山体陡峭,沟道比降较大,那么在建设项目附近,一般难以选择到理想的工程弃渣场场址,为了节省运渣堆放的成本,往往就近在河道宽浅、非顶冲段及治导线以外的滩地或阶地上顺流平行堆置弃渣。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弃土、弃石等弃渣堆置于河(沟)道旁边时,必须按防洪治导线布置拦渣堤。拦渣堤具有防洪要求时,应结合防洪堤进行布置。

(3)挡渣墙

挡渣墙主要用来支撑边坡并保持±体稳定。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垮塌,当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为了降低挡渣墙的高度与减轻对沟道行洪的影响,挡渣墙需建在紧靠弃渣及相对高度较高的坡面上。

3拦渣工程实施方案

3.1拦渣坝

(1)坝址选择

首先坝址应选择工程量小,库容大,河(沟)床狭窄,并有足够的库容拦当洪水、泥沙和废弃物;两岸地质地貌条件适合布置溢洪道、放水设施和施工场地;同时坝基地质构造稳定,土质坚硬,宜为新鲜岩石或紧密的土基,无断层破碎带,无地下水出露。坝址

附近筑坝材料充足,且采运容易,水源条件能满足施工要求。

(2)防洪标准的确定

比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水电站建设项目拦渣坝规模也可分为5个等级,防洪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1994)中表4.0.5的规定选择确定。沟道中的拦渣坝防洪标准同样应该符合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的规定。如果拦渣坝一旦失事会对下游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等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时,应比规定确定的防洪标准提高一等或二等。对于特别重要的拦渣坝,除采用ⅰ等的最高防洪标准外,还应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

(3)坝型选择

坝型分为碾压式土石坝、水坠坝、浆砌石坝等形式。选择坝型时,应充分考虑坝址区地形、地质、水文、施工、运行等条件,以及弃渣量大小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加以确定。

山区小水电建设项目坝址地一般坝基地质构造稳定,土质坚硬,宜选择浆砌石坝。

3.2拦渣堤

(1)堤址选择

拦渣堤要少占河床的面积,尽量修在河道宽浅处,堤线走向力求平顺,各堤段用平缓曲线相连接。堤线走向也要顺应与河势,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基本平行。注意不要在河流凹岸侧修建。

(2)防洪标准的确定

拦渣堤在满足拦渣要求的同时,还需满足防洪要求。因此拦渣堤的防洪标准应与堤防工程一致,设计标准与其相应的河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道防洪标准相对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受灾后损失的大小,以及江河流域规划或流域防洪规划的要求分析确定相应等级。

(3)堤型选择

拦渣堤可分为沟岸拦渣堤、河岸拦渣堤等。根据拦渣堤的防洪、拦渣功能,拦渣堤要具有抗冲刷、稳定边坡的作用。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钢筋石笼、钢筋石笼加干砌石护坡等型式。为满足防洪与拦渣的双重要求,确定堤顶高程时,必须选取两者中的最大值。

3.3挡渣墙

(1)墙址及走向选择

挡渣墙主要用来保持土体稳定,当弃土、弃石、弃渣等堆置物易发生滑塌或堆置在坡顶及斜坡面时,必须修建挡渣墙。挡渣墙应沿弃土、弃石、弃渣坡脚,紧靠堆置物布置或布置在相对高度较高的坡面上,有效降低拦渣墙高度及其对沟道行洪的影响。为避免挡(下转第21页)(上接第15页)渣墙地基不均匀沉陷引起墙基和墙体断裂等型式的变形,挡渣墙沿线地基宜为新鲜不易风化的岩土或密实土层,地基土层中的含水量和密度应均匀单一。挡渣墙的长度应与水流方向一致,要避免截断沟谷和水流,否则需修建排水建筑物。

(2)墙型选择

山区小水电建设项目可采用重力式、悬臂式、扶臂式和加筋式等型式的挡渣墙。按照经济、安全与施工便捷兼顾的原则,一般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尤其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好、且墙高小于6m的情况。

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由墙背、墙面、墙顶、护栏等组成,依靠自重与基底摩擦力维持墙身的稳定。断面尺寸首先根据堆渣场地形、拦渣量及渣体高度、弃渣岩性、建筑材料等,初步拟定,然后通过验算抗滑、抗倾覆和地基承载力稳定后,最终确定。挡渣墙必须进行抗滑、抗倾覆、地基承载力等稳定性分析,其安全系数分别采用1.3、1.5、1.2。挡渣墙的设计与施工参照《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进行。

(3)渣体上方与墙后排水处理

小水电开发工程挡渣墙上部来洪量一般较小,坡面径流或洪水对渣体及挡渣墙冲刷较轻,可采取排洪渠、暗管、导洪堤等排洪工程将洪水排泄至挡渣墙下游。为有效降低挡渣墙内侧水位,减小墙身水压力,增加墙体稳定性,在墙后设排水孔等排水设施,其孔距、排距均为2~3m,孔径50~l00mm。排水孔出口应高于墙前水位。排水孔的设计按照《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i379-2007进行。

3.4生态修复

小水电开发工程完工后,及时在周边和河道两岸种植一些树冠相对较大的树木或灌木,使项目周边和河道两岸逐步形成林带,通过树木的根须与地面灌木构成土壤生物生态系统,争强地面径流的过滤作用、降低径流系数,减少对河道的冲刷,修复河流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