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47:39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1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主题:孝顺重庆市九龙坡区铁马小学:蒋小妮活动实施对象:三年级学生活动实施者: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活动时间:2003年9月——2004年5月一、问题的提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礼仪之邦,孝顺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如今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几口人都围着他(她)转。有些孩子因为家长过度溺爱而变得飞扬跋扈,完全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为了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知恩、感恩、抱恩的下一代,我们年级结合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可贵的沉默》一课,开展了为期三周的“孝顺”实践活动。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二、活动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教育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写观察日记和体验日记,学会以写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与数学的统计方法,科技的手工制作、绘画、音乐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学科与社会的沟通,学科与学习者的内在统一,建构一个开放的知识体系。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尊敬、热爱、关心长辈。并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一)、活动阶段构想:第一阶段: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并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第二阶段:准备阶段——通过观察、询问的方式,调查父母一天的工作、家务、休息时间,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写出观察日记。第三阶段:实践体验阶段——通过一系列亲身体验活动,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如通过“护气球”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通过“本周我当家”活动,体验父母的操劳。写体验日记。第四阶段:回报父母的爱:通过给父母写信,写诗、送父母一份小礼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并回报父母的爱。(二)、活动操作流程:第一阶段:确定研究主题目的: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并通过调查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写观察日记,记下生活中的点滴。时间:1~2周过程:一、学习课文《可贵的沉默》,引出主题。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阅读有关孝顺的文章。四、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同时写观察日记。第二阶段:实践体验阶段目的: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写体验日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时间:3~4周过程:一、通过“护气球”、“负重”等方式体验母亲怀胎十月的不易。二、开展“本周我当家”的活动,学生亲身体验父母的辛劳。三、写体验日记。(师随时通过日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第三阶段:回报父母的爱目的:让同学通过各种形式去回报父母,同时让学生懂得知恩、感恩、回报父母。学习用语文的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时间:(5~6周)过程:一、学生准备写给父母的信,及礼物。二、邀请部分家长参与班会活动。三、班会上学生朗诵诗歌《父母的爱》四、展示写给父母的信。五、各小组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礼物,并说说为什么要准备这样的礼物。六、师小结寄语第一阶段实施方案(1、2周)一、谈话导入孩子们,学完《可贵的沉默》,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学生发表感想)二、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三、请学生谈观后感四、阅读有关“孝顺”的故事,了解“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五、教师设计“父母一周”活动情况调查表,学生每天认真填写。附表:日次早晨中午晚上工作时间统计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六、写观察日记,记下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可按时间顺序来表达,按观察的经过来表达,也可以重点介绍访问的经过……(三)第二阶段实施方案(3、4周)第3周一、学生随身携带一个鼓鼓的气球一周,并小心保护,不能损坏。二、一周结束后,交流心得。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第四周一、以活动小组为单位拟订“本周我当家”活动计划。二、各小组组长宣读计划。三、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计划的可行性,并确定计划。四、各小组按计划开始实践体验。五、教师随时关注各组学生实践中的情况,并指导学生写体验日记。并随时提供点拨帮助。六、家长对学生的活动情况给予评价,小组交流活动情况,并进行小组评价。交流体验日记,相互学习写作方法七、教师概括、总结本次活动。第三阶段实施方案(5、6周)学生准备工作:(一)给父母写封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我知道(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等,并记在小本上)。(三)精心给自己的父母准备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等)。开展班队活动(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一、主持人引出本次班会主题尊敬的老师,叔叔阿姨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广博而无边,父母的爱深沉而悠远。”我们在父母的辛勤付出中一天天长大,今天,让我们捧起我们一颗童心,用我们的手去回报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二、全班深情朗诵儿歌《父母的爱》四、深情朗读写给父母的信。五、到场的父母念写给孩子的信。六、展示礼物,先在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礼物的含义。并把手中的礼物送给现场的父母。七、谈谈各自的感受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你肯定有许多感触吧!各自谈谈吧。八、齐唱歌颂父母的歌。九、家长代表讲话。十、老师总结:父母的爱像阳光、像春风、像雨露,在爱的天地里,同学们一天天长大,看着同学们手中一件件珍贵的礼物,听着同学们那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我发现同学们不但知道去感受父母的爱,还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了,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一个孝顺的孩子,做到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活动评价布置活动评价任务。a、积极参与到活动中。B、观察仔细,写好观察日记,有自己的独特感受。C、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得到大家的称赞。并写好观察日记。D、积极、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流畅、文字优美,能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意或感谢。觉得自己在活动中把温暖送给了自己的父母,并为此而快乐。1、个人评价。2、小组评价。3、父母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改的一个新亮点,它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是构建学校文化的重要课程,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本文试以流行歌曲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为例,谈谈其对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活动背景

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高职学生却呈现出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他们常常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对于祖国语言文字尤其是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往往存在距离感,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有必要呼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引导学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锻炼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笔者以《流行风·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词欣赏》一课为例,试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注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流行歌曲歌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古典诗词进行赏析探究。用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在流行歌曲的诗音诗境中感受诗与歌结合的美妙。

二.活动案例

(一)活动目标

1.在对流行歌曲歌词的赏析探究中,加深对古典诗词的记忆、理解,并能恰当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感受诗词之美,提高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二)活动准备

课前导学、确定主题、分组探究、材料整合、分享交流

(三)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播放时下流行的中国好歌曲年度桂冠之作《卷珠帘》,探讨其中融合的古典诗词元素,由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展示分享:

活动一:我爱猜歌名

选取学生课前搜集的有代表性的歌曲,利用听音乐猜歌名的形式来展示

活动二:我爱连古诗

在共享了歌名之后,请学生通过流行歌曲与其借鉴的古诗词连线来达到熟悉歌词、温故知新的目的

活动三:我爱分类别

利用交互游戏请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分类,并对错误分类进行资料提示,帮助学生明确原因,并进行及时调整,最终得出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方式分别为:古诗沿用式、古诗化用式、古诗意译式。通过整合信息,进一步感知古典诗词。

3.交流赏析

活动一:我来记歌词

对于古诗沿用式歌词,学生将它们命名为:年年岁岁花相似,采用《我来记歌词》的形式,实现对古诗词的识记,学生最终归纳总结出这类歌词的特点是:内容一脉相承,乐曲优势凸显。

活动二:我来品歌词

对古诗化用式歌词,学生将它们命名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采用《我来品歌词》的形式来品味赏析。学生最终归纳出这类歌词的特点是:意境一脉相承,意象优势凸显

活动三:我来写歌词

对古诗意译式歌词,学生将它们命名为:似曾相识燕归来,采用《我来写歌词》的方式来实现赏析交流。请学生将本单元的古典诗词进行改写,配以恰当的流行音乐,完成新歌创作,上传并分享后,经学生投票,选出全班的人气新歌。

学生最终归纳总结这类歌词的特点是:主题一脉相承,情感优势凸显。

(四)活动小结

远望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诗与歌的结合从未停止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具备了音乐文学与抒情文学的双重属性;近观送别、一帘幽梦再至如今的卷珠帘,当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也从未停止过,或提供了素材来源,或提供了一种思路,或确立了一种风格,它将会是流行歌曲创作中一个永远也无法回避的诱惑。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学生根据“人气新歌”设计制作动画作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展其所长。

(六)活动评价

最后请学生同过学习平台填写活动评价表,通过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更直观、更直接地看到活动的效果。

三、活动反思

(一)诗与歌的结合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自其产生的那一刻起便与歌有着不解之缘,本课试图通过对流行歌曲歌词中古典元素的探究,在课堂上架起古典与流行的桥梁,引领学生阅读古典诗词。而流行歌曲本身就是学生普遍喜欢的文学样式,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诗歌的教学中融入歌曲的元素,并且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下更会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开放的课堂模式训练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这个崇尚个性、倡导创新、开放竞争的信息时代,开放的、个性化的教学比模式化教学更具有生命力,更值得提倡。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更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体价值彰显提供良好的环境,为开放的课堂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本课的教学不只把时间拘泥于课堂上的45分钟,而是在课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制定活动方案,利用网络资源按需搜集资料,并形成结果,课堂则是一个资源共享、探讨问题的中心,并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辐射向课后,让学生有兴趣去了解更多的流行歌曲中的古典诗词元素,甚至延伸到更广阔的诗词研究的范围。在这过程中,学生为教学活动的积极探寻者,他们能够辨识和有效利用身边可获得的资源,学会了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资源按需搜集信息,并能够准确提取相关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本课是以学生小组研究性活动成果的展示为主,恰恰凸显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意识。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以自愿原则进行分组,按各自能力与专长进行合作。在活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经验领域,他们能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彼此的沟通、了解、分担与合作中分享、反馈、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不仅激发了个人的求知欲,并且在合作中获得了成就感和团结意识。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精神,也磨练了学生钻研问题的意志力。

(四)活动课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改的新亮点,它包含了语文、综合、实践三个方面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也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在本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查找、参阅、引用有关资料,对诗、歌结合的历史、现状及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音乐与文学两门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交叉学科的渗透整合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获得了语文实践的能力。在对含有古典元素的流行歌曲歌词的填唱、赏析、改造中使得学生的复背识记、欣赏表达、理解创作的基本语文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本课通过感知古典、了解古典、欣赏古典、表达古典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入境入情入理入化地感受流行风所带来的古典味。综合实践的活动形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激发了兴趣,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审美情趣,较好地整合了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当然,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并不止于一节活动课,本课只是对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起到引领的作用,让经典诗文润泽学生的生命,让他们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能力得到持续发展,也许还需要更长的路要走,今后我们将通过更多的方式开展系列活动,科学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适应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立园.走进文学殿堂感悟人间真善美——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0).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3

选择“荣昌陶器探究”这个陶艺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第一、荣昌有四宝,折扇、陶器、夏布、猪。荣昌陶器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一起,合称中国四大名陶。第二、选择荣昌陶器是因为它有着800年的历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安富场五里长,排列泥精列成行”“前山矿子后山炭,中间窑烧陶罐罐”,这些宋、清代就开始流传的民谣栩栩如生地描绘出当时荣昌生产陶器的规模和销售的盛况。第三、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能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以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听取他人意见,共同吸取营养,同时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能力,对不同意见能大胆提出争议,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综合的锻炼和成长。

二、教学设计思路

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本案实施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多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为主,媒体手段为辅助的教学。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学习非常适合荣昌安陶的研究这一课题,而本案在教学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合作与学科的整合,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集体协作能力。

三、活动目标

(一)通过研究荣昌安陶的历史、分类及制作方法,对安富陶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二)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以及动手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对荣昌陶器探索的兴趣,加深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以不同的视角了解荣昌安陶的历史,利用已掌握的陶器知识进行大胆的创造,并且以自己的观点对荣昌安富陶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五、教学难点

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提高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对荣昌安陶的历史进行了解的能力,艺术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

收集资料;材料准备:陶泥、木板、纸;工具准备:塑刀、铲刀、拉胚机等。

七、教学活动流程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看段视频《安陶》(多媒体播放)

师:大家看了视频有些什么想法呢?

生:没想到我的家乡还有如此辉煌的历史,还有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对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太不了解了,我们要发掘家乡的陶文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它们重新换发光芒。

师:大家一定想对安陶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就一起来进行《荣昌安富陶器的研究》的活动课。

(二)合理分工,设计方案

师:首先进行小组分工,分小组进行活动,大家信息共享、团结协作。小组共分为四组:新闻采访组、资料收集组、工艺制作组、古窑探访组。每小组10人设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人员工作分工,并且与老师交流联系。各小组的工作重点由组长和队员共同拟定,小组长提交小组工作安排,与老师商讨后执行。

活动安排如下:

1.参观陶都博物馆

2.探访古窑口(夏兴窑)

3.参观陶艺工作室

4.交流小结

5.陶艺室进行陶艺创作

6.小组汇报展示

(三)开展活动,走进安陶

探访古窑口(夏兴窑)

通过让学生对古窑(夏兴窑)也叫阶梯窑进行实地调查、采访,通过与老艺人的接触,让学生了解夏兴窑的过去和现在;在采访中培养学生设计问题的能力,与人交际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使之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形成一种自主、合作、综合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写出调查报告。

1.活动前安排及教师介绍

安富地区安陶烧制陶器的窑子有很多种,比较有名的就有阶梯窑、龙窑、甄子窑等。我们去探访的夏兴窑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也有流传多年的阶梯窑,我们还要从老艺人那里学习陶器的烧制过程。请大家带好笔记本,摄影组的要带上相机。

2.乘车到鸦屿山夏兴窑遗址参观

按夏兴窑遗址工作人员安排参观,由老艺人介绍。

安陶传统烧制方法至少有打磨、烘干坯、装窑、烧窑、观窑、闭窑等工序。

3.参观陶艺工作室

首先教师用课件展示陶器制作工艺程序:晒泥、碾泥、过浆、制坯、打磨、装窑、烧窑、观窑、闭窑。

然后徒步到陶艺工作室参观。

4.交流小结

新闻采访组、资料收集组、工艺制作组、古窑探访组四小组以小组汇报的方式将收集到的关于参观陶都博物馆、探访古窑(夏兴窑)、参观陶艺工作室的小组情况进行汇报,以自己的观点来展示本小组对荣昌陶的认识与了解,通过校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实践这一授课方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有一个亲密的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更加体现自主性的学习,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小组汇报展示

新闻采访组以新闻报道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资料收集组以汇报表演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工艺制作组以工艺美术品展示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古窑探访组以图片展示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

八、活动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4

关键词: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23-03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但是,国家只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不统一编写教材,由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社区资源、学生特点及需求等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实施与管理。淮安市楚州区现有实验学校、乡镇中心校71所,村完小66所,教学点58个。为推进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实施,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区域推进的方式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建章立制,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范性

一是明确课程规范。我们下发了《楚州区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制定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标准》,规定学校期初制定学年度实施总方案、年级方案、班级方案,各专题教育活动方案及学期教育活动行事历等;研究性学习课程至少包括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四个阶段;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有详细方案、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组织活动有具体分工,责任明确;指导教师对每个学生每次参与活动情况作出描述性或综合等第评价。

二是完善保障体系。我们成立了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教研组,创建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QQ群,在区教研网上开辟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专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意见》,各乡镇、学校同时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包括领导小组、集体备课组、教研组、组织协调组、安全保障和后勤组等。规定每学期集体备课、公开教学研讨分别不少于3次,活动成果展示和师生评价每学期至少1次。各区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须配备1—2名专职教师,负责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和教学研讨活动等。

二、开发资源,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

一是组织资源开发。区教研室组织部分骨干教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案例编写以各学校的实践与探索为基础,从“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选定主题并按照年级段分别编写出20多个案例。整体设计案例选题,既与各学科教学联接,也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既涉及心理健康、远离、国防教育等新内容,也凸显学校传统项目课程化、主题教育个性化的特点,强化了校际间的交流和共享。

二是统一进度内容。区教研室要求乡镇和集团学校每学期开学前备课,参考全区性选题,立足本校实际,动态调整每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按年级、班级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学期进度计划安排表。对新增的选题,由乡镇和集团学校组织骨干力量提前集体备课,形成实施意见或活动方案,再以电子文件包的形式提供给各中小学校参考或使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教学点、教育集团各学校统一课程进度内容,统一执行既定活动方案,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

三、专业引领,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科学性

一是课题研究破解难点。首先,着力研究解决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区学科教研员主持研究省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带动了4所实验学校,主编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实验教材在全市推广使用,合作编写的《节日文化》(资源包)即将出版,并积累了大量的中小学优秀活动案例。其次,以“选题指南”的形式,提供课题给学校、教师和区中心教研组成员,鼓励开展微型课题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专题研讨突出重点。首先,整体设计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的领域广阔,内容庞杂,区教研室组织城区、乡镇各学校分片分组交流、展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评选出优秀学校、年级、班级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内展示和共享。其次,构建主要教学课型。重点研讨并构建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方案设计指导、方法指导和成果展评的课型结构,并以《家乡的淮扬菜》为主题,用4节课进行了系列展示和共享,有效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怎么教”的问题。

四、典型带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示范性

一是创建基地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着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新安小学的《“新旅”文化》课程已经形成系列,内容包括“我当小小讲解员”、表演音乐剧——一群小好汉、“新旅”故事大家讲、“新旅”歌曲一起唱、沿着“新旅”足迹前进等。博里镇中心小学每年度动态微调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内容,包括手工、农民画、《春草》诗社、科技制作、国防教育、环保等,实行“双选”制,即学生“选师制”和“选科制”,把主题教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呈现在课程表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几年来组织多次现场会活动并受到好评。

二是推介课程范例。充分利用“楚州教研网”,把本区各乡镇、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特色经验做法及时上传到网站上,注意收集各级培训班(会)的优秀课程资源,推介给学校、教师,并做好解读,提出我区具体工作要求。范例推介力求示范性、系列化和可借鉴。目前已经通过网络、会议等渠道推介校本教材30多套、优秀公开课教学资源包6个、多样化课型研究包4个、主题活动设计方案63篇,另有《研究性学习·学生活动手册》正在编写中。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5

【关键词】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考

目前,我国法学教育注重对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这偏离了法学教育既要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目标。

一、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法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式教学。《教育大辞典》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学科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1]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或优势在于: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虽然具有传统讲授法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上存在的不足,丰富法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法学教育的教学效果,但是,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甚至也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它不过是实践教学和发现教学等教学模式的交叉。[2]

我国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来源主要有:法院的判例、老师杜撰的案例、未经法院审判的案例。按照英美国家严格的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进行界定,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是案例教学法了,但在我国通常来说仍然把它归为案例教学法范畴。[3]虽然我们可以找到不少现成的案例,但却难以把民法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统统包罗进去。为了有助于整体认识掌握民法体系,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设计,于是本文提出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就是设计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使学生系统掌握民法理论知识的教学。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样三个特点:实践性,这是首要特点。和其他的课程教学方法一样,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综合性和设计性,这是自身特点。综合性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不是对某个民法知识点的教学,而是通过一个案例来展开涉及多方面民法知识的教学内容;设计性,则表现在教学案例的加工上。“民法是实际生活的翻译”。生活中,每天都上映着一个个鲜活的案件,涉及到一个个具体的法律。对它们进行加工,将许多民法知识镶嵌在其中,也就是说对案例进行设计,服务于教学。综合设计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帮助学生综合掌握民法知识。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的特点或优势是: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案例和讨论问题的选择与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去精选、设计相关案例,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二、对教学原则的理解

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运用,首先要真正理解和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无法代替学生阅读、和思考。教学前要摸清学生的兴趣点、问题点。比如做一个教学调查,提出你认为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是什么?该怎样进行?你感兴趣的案例及困惑等方面的问题,从中把握学生想知、不知的民法知识。教学中,通过采用学生个别发言、分组讨论、分组辩论等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学生又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不应该也不能够决定教学过程的进程和方向。只有教师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必须掌握和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对案例讨论情况予以评价分析和归纳总结。以教师为主导,是教师对教学整个过程的掌控,是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考验,这也是综合设计案例教学中的关键和难点。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是搞好民法学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前提。选择时应注意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设计时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点,注重体现综合性,即设计出结构严谨、深浅适宜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讨。例如选取社会上的某些典型的侵权案件,结合校园中的个别事件设计一个综合案例来学习侵权责任法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安全问题。既有助于学生对侵权责任法等民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一些校园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消除。

四、对教学环节的把握

在民法理论知识讲完之后,安排大约12-16课时进行综合设计案例教学活动。具体将每次教学活动分成两个环节依次进行,以达到不同的目的。

教学环节之一:用案例理解法律。即通过案例分析,达到以案学法目的,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运用能力。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巩固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

教学环节之二:用法律思考生活。即通过案例讨论,目的在于培养法律思维方式,加强和提高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民法学的教学任务之一应还在于培养学生按照法律逻辑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实现从“普通人”向“法律人”的转变。因此,在民法教学中,须通过讲授制度规则并将其适用于实践的分析,向学生展示并使其明确领会各种法学方法的存在与适用,并逐步确立良好的法律思维方式。[3]注重案件事实与法律和法学原理的关联推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法律适用及推理能力,并对重点问题给予法理的分析和提升。例如安排学生认识和讨论保山的“上把子”民间习俗。

保山民间有一种叫“上把子”的习俗。每个参与者每月出等额数量的钱叫“上把子”。其中一个参与者是组织者,对相关事宜进行组织管理,俗称“把头”,轮到自己拿钱时叫做“结把子”,结把子的顺序一般是通过抽签决定,或者是相互之间协商确定;利息高低根据时间长短由相互之间进行约定,先结把子的往往要负担相应的利息。例如aBCDe5个人,每人每月出1000元,即为上“一把”,时间就为五个月。第一个月a“结把子”得5000元钱,以后的每个月他要支付150块的利息,即每个月要上1150元的把子钱;第二个月B“结把子”共得5150元钱,即BCDe的各一千块和a的1150元,以后每个月要上1150元的把子钱。第三个月C“结把子”可得5300元钱,包括CDe的一千块和aB的各1150。以此类推,第五个月e“结把子”共得5600元,包括aBCD的各1150和自己的1000元。所以对a来说,他就是跟大家借钱的人,借了后每个月必须支付利息和本金。对e来说,他就是借钱给大家的人,每个月投入一千元,在五个月后得到600块的收益。对C来说,他既未付利息,也无收益,但在第三个月拿到了5000元的周转资金。上把子的人数一般扩展为12人以上,每把钱数为500-2000元不等,一人也可上“多把”。因为“上把子”一方面可以灵活、方便、快捷地解决个人的急需资金,另一方面又可以灵活、高效地储存、利用闲置资金,因而在保山农村、城郊社区和一些单位拥有一定的市场。当然,由于参与人数的扩大和其他多种原因的影响,也使得“上把子”习俗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评价分析,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民间法的概念、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民法基本原则、债权等知识民法知识,并结合生活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法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既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实践能力。综合设计案例教学的运用目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民法学教学是不能离不开具体生活实践的。主要的做法是利用已建立起的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教学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民法;积极进行院校结合,聘请资深法官进校讲学和指导。总之,民法学教学应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学生实习、模拟法庭等实践性法律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吕俊玲.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7

[3]蒋明华.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学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2009.10

[4]郑永宽.关于我国高校民法学教学优化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5)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案例教学法生物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利用事实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交往互动能力等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无论从案例教学的特点还是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来看,案例教学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教学优势。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法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有着其自身的魅力和特点,它形式多样,适用范围较广,不拘泥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的提升,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案例教学在教学中所显现出的特点也不同。纵观已有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来阐述案例教学的特点,一是理论层面,二是实践层面。

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张金坤认为中学生物案例教学具有四个典型特征:具有较强的学科特质;具有明确的教学宗旨;具有特定的功能;具有灵活的方式方法。高玉娟认为案例教学有这样五个特点: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对象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从实践层面分析,主要是根据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如案例准备、案例实施、案例评价及案例教学反思等几方面来阐释其特点。李响和苏玲丽把案例教学的特点总结为:以案例为媒介、线索,以师生交往互动为基础;通过主动参与,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构、答案的多元化与评价的合理化、综合性;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

由上可知,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已有研究中都提出案例教学需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但对教师的引导性这一特征涉及较少,若无法摆脱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的绝对权威性,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就无法真正有效实施和推广。

二、案例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1从学生角度

魏敬旺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提出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并从自身授课中总结出:在生物案例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教师只起鼓励和指导的作用;生物案例不仅有相关的材料或数据,而且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能大大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生物案例呈现的数据和材料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时,必须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以获得对探究活动有意义的信息;在进行案例分析,尤其是对案例进行拓展、深化的过程中,学生调用的知识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知识点的内容。

张洪丽等人通过实施案例教学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协作意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教师角度

魏敬旺从教师的发展出发,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张洪丽在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反思时发现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教师自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综上可知,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往互动能力、实践协作能力,还能使教师成为新课改倡导下的优秀的课堂引导者,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凡此种种都是对新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最好呼应。

三、高中生物案例教学实施效果概述

1学业成绩方面

高玉娟等人在高中生物实施案例教学时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明显提升,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无明显差别,而孔春生、黄山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有所提升,但不明显。

2能力目标方面

孔春生等人发现实施案例教学能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交流、探讨,提升交往互动能力。高玉娟、李响等人发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王梧武将案例教学运用到生物科学史的讲授中,发现该方法能提高学生信息搜集、提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简单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目标方面

李响在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发现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一定效果。王梧武以生物科学史为载体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对教学效果的分析表明案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综上可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是可行的,虽然在学业成绩提升方面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积极影响的。目前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发展还只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有志于从事案例教学研究的研究者和一线生物教师付出更多努力。

四、总结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很高,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物学科对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的要求,同时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为高中生物教育注入活力,开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新局面,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做出最大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青梅.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

[2]张金坤.初探中学生物案例教学法[J].教育论丛,2009(10)

[3]高玉娟.新课程高中生物学案例教学的筛选和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李响.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苏玲丽.高中生物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5.

[6]魏敬旺.浅谈生物案例教学的作用[J].百花园地,2008

[7]张洪丽.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10(65)

[8]张红.案例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实践,2012(5)

[9]黄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9

[10]孔春生.中学生物案例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11]王梧武.高二生物科学史教学中进行案例开发及教学实践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师资培训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总目标的实践性课程。为了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我区确立了“以行政部门为统领、以教研部门为指导、以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实施策略。

一、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健全课程组织机构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这一特点,我区成立了以教育主管局长为组长、以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为副组长、以基层学校校长和教研员为组员的课程领导小组,为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课程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我区搭建了阶梯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平台。首先,对全体领导及教师进行大规模通识培训;其次,对任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再次,定期开办综合实践活动研修班、建立名师工作室、确立实验基地校,并在基地校定期开展经验交流、课堂教学观摩、优秀案例分享等培训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教师们的课程观、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立足区域各校实际,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世界有多大内容就有多广的课程,开发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

1.开发家乡社区文化资源

我们区地处吉林市核心区域,同时又涵盖5个乡镇,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可开发利用的自然文化资源。如地处回民区的回族小学开展“回族文化直通车”主题活动,地处北山脚下的25小学开展“北山的研究”主题活动,地处乡镇的大绥河中心校开展“小小柞蚕终化蝶”的主题活动,还有的学校开展“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松花湖”主题活动。总之,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挖掘校内校外人力资源

校内的教师、学生,校外的专家、家长以及社会相关部门人员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人力资源。如17小学把授课教师按特长分成几个组,成立兼职教师指导组,学生在活动中有问题可随时找对口的老师帮助解决。25小学在开展“我身边的交通标志”主题活动时,请交警大队的民警作指导教师;11小学在“野鸭子的研究”主题活动中,邀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作专题报告;9小学在“珍爱我们的眼睛”主题活动中请来了医院的眼科医生,为学生讲解眼睛的构造及保护眼睛的知识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得到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全员的配合,做到了校内校外资源综合利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没有教参,教师感觉无米做炊,因此,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我们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选编》。这些案例的选题体现了学校和区域特色,突显了社会及自然问题。活动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活动方案涵盖了活动分工、设计、探究方法、预期解决问题等内容。活动实施的操作过程具体,活动结果展示丰富,教师评价客观公正。案例集的编写,激发了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热情,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典型范例。

4.编写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

为了使这门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能够有效、规范的实施,我们还编写了学生使用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这本手册分别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方面,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探究价值的内容为活动主题,注重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多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手册》的编写,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背景材料和探究方法,同时也成了学生学习中的成长记录袋。

四、突出主题式活动研究,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主题式探究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主要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展示交流、总结评价”这几个阶段。在各阶段中,我们还探索出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活动准备阶段探索出了《开题课》《主题筛选课》《方案制定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实施阶段探索出了《方法指导课》和《实践操作课》等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交流阶段总结出了《成果展示课》《交流汇报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评价阶段总结出了《展示评价课》、《交流反思课》等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专业应用研究

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即将进入社会从事相关职业的学生。培养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完成的任务之一。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培养,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等,始终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法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案例教学法正是这样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情景性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以解决客观实际问题为中心,实现学科综合,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将为会计教育的全面改革带来强劲的推动力。

一、实施会计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在会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推动教材改革,改变会计教材建设滞后于社会需要和会计实践的不良状况

会计学案例教学模拟出了会计处理的现场情景,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情景性、故事性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法有较大区别。其意义不仅是会计学传统教学方法、技巧的改变,在这其中,方法所依赖的教学材料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这些材料有着独特的来源、性质、内容和编排体系;由于我国会计体系处于完善与发展阶段,准则与制度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逐步被修订、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与会计实践的相对滞后和脱节,是传统会计教学面临的极其严峻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会计案例教学通过案例的及时更新,补充教材内容,使会计教学与经济改革实践始终保持同步。

2、会计案例教学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制度和规范形象化

会计案例教学把枯燥的数据用情景、故事展现在课堂上,使会计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情景交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在各个阶段、各门学科的教育中,如何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始终是会计教育的一个课题。将一个抽象信息具体化,这是人们所认为的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案例教学使会计教学具体化、情景化,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

3、会计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培养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主要内涵,与之相适应的高等会计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不应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而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通过会计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就能通过模拟现实经济事项的情景,对实际会计事项的性质、形式、程序、规范以及其中蕴涵的矛盾、冲突等分析讨论,按照已经掌握的理论和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与实际会计业务处理几乎相同的实践。这种情景性的案例教学,能够改善被动封闭的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育其洞察发现力、逻辑推理能力,在分析、类比中发现会计的本质,激发创新思维。

4、促进在会计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过程发生变化

会计案例教学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的理论讲解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和过程,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是互动,学生的自主性增加,动手能力强化,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召集人”和“引导员”,调控课堂气氛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5、切实保证会计实习和教学实践诸环节落在实处,改变目前会计实习流于形式的状况

目前,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尽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会计实习实践环节的改革方面,基本上仍然照搬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例如,会计练习基本上是布置习题,做分录,教师批改;学生人数多的班级或复杂的题目,教师批改只能是抽查。下企业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在计划经济时期,接待大学生实习是企业不成文的“义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集体实习已几乎找不到接受企业,愿意接待个体或少量学生社会实践实习的企业已极为勉强。几乎在所有的会计实习中,学生是难以参与企业会计事项的实际处理,因而无法了解会计工作的全部环节。学生在企业“实而不习”,在学校“习而不实”,会计实践实两头落空。将会计理论、制度和会计处理的经济事项按照科学的目标、规范和格式编撰成会计案例,以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展示于课堂,让学生接触会计凭证、账簿、相关的财务会计软件等会计工具,完成会计处理流程,实际相当于在学校课堂里完成了会计实习实践环节。

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改进

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在我国还处于研究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了案例教学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对会计案例教学法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1、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调

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优点是可以进行知识的系统化传授,而案例教学法则有可能只注意到某些方面内容而忽视另外一些内容,因为来自于实践中的案例不能包含课程所要讲授的全部内容。协调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每门课开始上课时,首先由教师讲授每门课的知识体系及重点内容;第二阶段,在案例讨论后由教师总结案例,并结合案例系统讲述有关知识。也就是讲授案例分析与讨论讲授的过程。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传统讲授教学法的被动性,也可以克服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2、设计案例教学的步骤

会计案例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应能促进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为了避免案例教学的盲目性,在时间上可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顺序安排;内容上可按先章节独立案例后课程综合案例这样的步骤进行。章节独立案例主要是针对某一章内容或某一个问题的案例,案例往往比较小;课程综合案例主要是某一门课程的案例,案例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案例较大,但一般只涉及本课程的内容。两方面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做法:

(1)基础实操类。这类案例通常有标准的答案,如某个简化的企业核算的完整过程。这类案例可以是章节独立案例,也可以是课程综合案例,主要适用于基础的会计课中,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会计方法;实操练习也解决了会计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实验室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真正掌握会计操作方法,有些内容,如发票、凭证、账簿等,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但到现场却很容易说清楚。

(2)实务案例类。这类案例主要针对某一类会计专业问题或该课程的内容设计,通常没有标准答案,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如企业某种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的设计,又如从企业的会计报表中分析该企业存在的问题等。这类案例往往安排在财务会计讨论、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由于学生已经有一定会计知识基础,愿意积极参与讨论,能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案例讨论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主动提出来,做到了“互动教学”。

3、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选择恰当的案例对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

(1)真实性。会计案例必须是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不是随意编造的。会计真实性是会计活动的重要原则,只有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才能为学生展示一个虽然模拟但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展示出会计实践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使学生实现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飞跃。

(2)启发性。案例教学必须包括思考题,包含的问题越能引发思考,就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

(3)针对性。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都要求在讨论中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该课程的某些问题上有较深的理解。

(4)参与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应能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分析案例,并与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发言产生互动。

(5)全面性。这是针对专业案例而言的,主要是指内容全面。在专业案例设计时应当注意涵盖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但来自实践中的案例不可能包括一门课的所有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收集一些比较特殊的,其他案例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并将它们设计成案例进行讨论。另一方面,案例讨论要考虑环境因素。会计实践中的案例最终结果是进行决策,而实际决策很难通过案例模拟,因为案例分析者无法切身体验决策者做出决策时的心理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所以案例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环境情况、决策者的风险倾向等等问题。

4、会计案例教学效果考核和评估

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便成为整个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一部分,进行案例教学的考核是必要的。传统会计教学考核机制主要针对的是会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技能,几乎不包含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测试。但是,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作为现代会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会计案例教学直接目标,不对其考核是不合理的。正是由于现行考试制度和办法难以解决这一问题,才使得进行案例教学考核,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测试研究的难度和复杂性更大,涉及面更广,必须进行专题研究。

会计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估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必须在每一个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只有对会计案例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理性地评估,才能为今后的案例教学活动积累经验,提供借鉴。根据我们在案例教学中的经验,评估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案例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总体教学目标和阶段目标;案例选择是否恰当,是否适应教学的程度和进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是否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关注和重视;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否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活动的整体反映如何;本次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本次案例教学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具体提供哪些借鉴。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将对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带来巨大冲击,进一步促进会计教育各项改革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在会计教育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目前才刚刚起步,会计案例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理论上继续探讨,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坚持创新,勇于实践,虚心学习国内外一切先进理论和经验,就一定会取得成果。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专业的应用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ZG029。)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

[2]何伟威、张立华:案例教学法及其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1).

[3]李春华:部分经管类课程应推行案例教学法[J].中国当代教学,2002(4).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9

管理实践教学过程是管理理论密切联系管理实际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企业和社会实践等,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管理业务实际操作训练为主,以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由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为传授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而开展的一切实践教学活动,它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强化和拓展。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是系统、科学和长期的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过程,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产性、研究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最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管理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教学过程。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研究,是根据管理学科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构成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创建管理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搭建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创新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法,形成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逐步完善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管理理念、管理实务和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基于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来探讨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方法,并且通过课程实验、生产实习、工科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情景模拟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等实践教学过程,才能创建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创新管理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以下研究:①创建符合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和考评体系,优化管理学科实践教学课程结构;②提出并创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实施细则,使之成为指导高等学校管理学科实践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方法;③建立管理学科各门实践教学课程的实践技能培养标准和成绩考核规范,为评价学生管理技能、管理技术和管理能力提供管理规范和考核标准;④创新案例分析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管理技能实训法、研究性学习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和管理实务仿真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促进管理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⑤创建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教学平台、管理技能实训平台、研究性学习平台、项目驱动教学平台和管理实务仿真平台,完成管理实践教学过程。

管理实践教学的构成要素

(一)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从管理实践教学功能角度,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具体分为课程作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模拟实践、社会调查等)、专业实践(具体分为毕业实习、专业调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综合创新实践(具体分为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管理技能实训、管理实务仿真等)三个模块。管理学科课程实践的主要功能则是强化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教学,它是通过模仿性学习和演练,如管理情景演示、验证性动手操作、现场参与和操作等情境化与过程化的教学过程来显现管理实践的外部环境因素,以便使学生加深对管理学科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更好地进行综合应用,目的是培养与管理学科相关知识紧密相关的管理技能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管理学科专业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强化管理专业知识与综合管理能力教学,它是通过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集成性学习和训练,如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管理实务运作、管理方案制定等专题化和综合化的教学过程来显现企业内外部管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广泛性,以便使学生对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和管理实务的综合应用得到训练和强化,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将管理知识与管理技术应用于企业经营的管理过程和决策过程;管理学科综合创新实践的主要功能是强化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创新的教学过程,它是通过管理知识综合与管理理念创新的应用性学习和事件,如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管理项目分析、管理技术创新等方法创新或者应用创新的教学过程来显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以便使学生对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集成创新得到训练和提升,目的是培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二)管理实践教学的形式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平时作业和课程实践。管理学科平时作业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学科知识内化,获得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模仿性学习,通常为管理学科知识的简单应用,课程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管理学科知识,一般是在每个章节讲授内容之后进行;课程实践可以根据管理类课程教学具体情况来设计其内涵和数量,一般课程实践设在课程结束的期末进行;专业实践属于集中性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在大三初期集中进行。管理实践教学方式分为集中性实践学习、分组协作实践学习、个体化实践学习、多样化实践学习四种不同形式。集中性实践学习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其优点是易于同学间可以相互观摩和借鉴,整体效果较好;个体化实践学习则比较重视学生的自身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管理实践教学活动呈现着分散性、个体性和差异性;分组协作实践学习既是集中性实践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个体化实践学习的重要补充形式,它既可为集中性实践学习引入个体化实践学习的自身差异和主观能动性,又可为个体化实践学习引入学生间交往因素,可兼有两种实践教学的优点。多样化实践学习是对集中性实践学习、分组协作实践学习、个体化实践学习的综合应用,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加以区别具体教学环境所选择处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实践教学方法分为示范实践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创意实践教学法、研究性实践教学法、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法等形式,在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协调发展和综合应用。(三)管理实践教学的环境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环境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实验室实践环境和企业实践环境三种。课堂实践教学环境的特点是易于组织教学过程,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密切接触和信息交流,进而具有暂时封闭性和内部循环性的特征,比较适合于课程作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模拟演练等实践过程;实验室实践环境是通过运用计算机硬件和相关软件系统进行管理实务模拟训练,它使课堂实践教学环境得到时空方面的自由延伸,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实验室实践环境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单项或者综合实验而获取感性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的有效实践教学模式;企业实践环境是以企业为实践基地来完成采购、生产、销售、品保、财务管理、管理流程优化等工作过程的观摩、学习、体验和操作,它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为将来的管理实务操作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创建管理实践教学环境,不仅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处理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且通过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外部信息和企业实际,自觉地参与企业管理过程而培养和提升学生与综合素质,实现从理论知识—方案研究—实践应用—经验总结的最有实效和最为重要的一种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篇10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个人课题”“新课标背景下八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0C2964。

新课标把原来的“课题学习”改为“综合与实践”。这个部分反映数学课程与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理解数学的机会。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认可课程的价值,但对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终身影响还不是很重视。笔者在一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在不同形式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从问题的选择、问题的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得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案例展示

案例1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课题

下面的问题是南京市2014年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请你先完成这个问题:

请你根据这个问题,尝试把三角形改为四边形,提出你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尽可能完整)。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你的研究过程,并给出研究报告。

个人研究完成后,请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你们的研究结果,并给出小组研究报告。

经过此次合作学习,你是否能提出相关问题供大家研究?

案例2

(1)教师任务:经过八年级上册概率和统计相关知识的学习,大家是否有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呢?你会运用所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知识、技能解决你感兴趣的问题吗?请自由分组(5~8人)、选题。我们将召开选题论证会探讨大家选题的可行性,订立各小组的研究问题。经过研究后,各小组将研究过程和成果整理,在成果展示会中展示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2)学生分组选题(一周时间)。

(3)召开选题论证会,决定选题。

(4)学生研究阶段(两周时间)。

①学生编写调查问卷,一例如下:

课外作业及压力情况调查

1.上学期期末成绩班级排名()

a.1~15(包括15名)B.15~30(包括30名)

C.30~42(包括42名)

2.每天的课外作业时间(指自己找的课外习题,不是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

a.低于15分钟B.15~30分钟

C.30~60分钟D.60分钟以上

3.每天的睡眠时间(从上床到起床,睡不着的过程也算)()

a.低于6小时B.6~7小时

C.7~8小时D.8小时以上

4.课堂上经常感觉到困吗()

a.经常B.偶尔C.不困

5.每天浪费的时间(大概估计一下,课外活动不算浪费)()

a.低于30分钟B.30~60分钟

C.60~90分钟D.90分钟以上

6.学习压力大吗()

a.很大B.大C.一般D.没有感觉到学习压力

②确认组员分工,分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5)成果展示会,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本环节,各小组利用制作的ppt来展示调查过程、收集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可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6)小组自评与互评。

二、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问题的选择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问题的来源应是多方面的,问题的选择应是切合学生需要以及学生感兴趣的,所选择的问题应有研究价值和现实可行性。笔者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从课本、课本配套综合与实践教材中选取了不少素材。而案例1的问题来自2014年南京中考数学的最后一题,这道题本来就是一个探索性问题,笔者把问题拓展开来提出新的问题,就成了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案例2中教师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来后,布置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用统计和概率的相关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自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八年级(1)班同学家庭每周使用垃圾袋数量的调查、中学食堂各类菜品受欢迎程度的调查、八年级(1)班学生运动情况的调查、中学生了解新闻的情况调查、城市人读书情况的调查等。这些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充满热情,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学生参与的方式

综合与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在课题研究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学生能有效参与活动的方式。

方法一:做中学

Hands-on在数学学习中是指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其中“动手做”是关键,通过“动手做”学生能够逐步积累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动手做”不仅仅是操作或是实验,之后的思考也是一种“做”,动手做的同时也要动脑做,动手带动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证明的教学中,把较为枯燥的几何证明转化为动手操作发现,动手做的过程当中发现规律,再寻求证明的方法。学生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结果,自然产生了疑,这个结果是正确的吗?如何说明它的正确性,也就是如何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不同摆放方式可以创造性地得出不同的结论,再研究这些结论之间的关系,自然体悟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做中体验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证明的意识也加强了。

再例如在数格点、算面积一课中,主要是一个探索、归纳皮克定理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一步步探索定理,学生体会如何做之后需要反思做的过程,如为什么这样做,每一个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形成研究数学问题的经验,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生从在教师规定下做,逐步过渡到自己做,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方法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推动性,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问题的解决,初步掌握调恕⒐鄄臁⑹笛椤⒉孪搿⒙壑さ确椒ǎ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运用。

案例1是笔者尝试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时间之外,利用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组员个人思考的情况订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分解方案,分别解决后再综合结果,给出每个小组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方法三: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热门的教学形式,在数学综合与实践中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案例2中,教师在课外布置研究任务,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选题、制作问卷、调查、整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果,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时间。这个过程和原本的翻转课堂有一些区别,是一种经过修正、更适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统计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在课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更充分地研究问题,课堂上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又可以对其他人的成果加以评价,发展了学生全面的数学能力。

(三)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

综合与实践活动不同于常规的数学教学,在活动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和全面的评价。展示可以是课堂上通过动手发现的结论,可以是在小组合作中个人的展示,同样可以是代表小组做出的小组成果的展示。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充分展示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表达、理解他人等全方位的能力。

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我们不能用传统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活动情况,而应该通过不同主体、不同方式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做出评价。评价应具有积极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评价自我以及评价他人让学生在评价中反思自我、反思活动过程、反思数学学习的方式,从而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欣赏他人和数学的美。

总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外,更是发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笔者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得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但还很不充分,需要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任晓旭.初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