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54:26

早恋教育篇1

今天我谈一个对中学生和家长乃至学校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那就是中学生早恋有意还是无害,应该还是不应该。我的观点会从我的行文中透露出来,所以请容许我细细道来。

情情爱爱乃是人的七情六欲之一,是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禁止中学生早恋,在我认为,这和古代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不禁止大学生的或者是成年人的,偏偏是中学生的?难道恋爱真的就一定会导致某些不好的问题?或者说,恋爱一定会破坏一个人的前途?不是,这些全都是借口,这些全都是老师和学校和父母要求我们按他们心目中的那条他们自以为的标准的、准确无误的、应该所有中学生都该走的那条老路的借口!

虽然我是理科生,但我还记得政治曾经教过这么两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看问题要全面,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利有弊,今天我就用这两个观点看问题。

先别急着看理论,先容我讲两个例子。美国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里面的女孩读高中,恋爱了。她跟他爸爸说她恋爱了,她爸爸跟她约法三章:一、不容许发生性关系;二、不能影响学业;三、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处理,包括失恋。后来好像这个女生真的失恋了,但她不想我国有些中学生那样哭哭啼啼呼天抢地要生要死的,反而一点也没耽误学习,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回头看看我国的高中生,在严谨的学校规章和严厉的家庭管理下,不少人都还是早恋了,只不过是偷偷来的。即使那些声称没有早恋的同学,其实十有八九心里的某个地方已经给某个人占据了,只是不想表达出来而已。所以,用一颗心去做两件大事,肯定不太大可能都十全十美。或许,这就是让父母们以为的早恋一定会导致某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深意一层的问题。

那么现在开始政治来处理问题。早恋的坏处,相信是呆子都会知道,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早恋究竟有没有好处?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活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就算是最好的知心朋友都不想分享的秘密,这些秘密只想和心里的那个ta来分享。而且,二人彼此之间,如果是比较勤奋的学生的话,我相信他们彼此之间会相互勖勉。虽然知心朋友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不及情侣之间的效果好。当然还有好处的,我不想写,以免遭到某些激进派的谋杀。当然,我写的这些好处,都是那种双方都能够很好的把握两人关系才能够产生的。

既然早恋有好处有坏处,那为什么在中国,早恋大多数都是悲剧的呢?原因就是青少年具有叛逆心理,而老师和家长却恰恰用了最错误的方法去引导这种心理,那就是禁止。即使我不是一名心理学家,但我也懂一点点心理学。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虽然说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算的上是完善,但在不断发展中,他们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见解。而这种见解恰好与家长中存在的那种认为孩子未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的想法相反,他们认为他们是对的。青少年渴望自由、向往自由,包括实际上的和精神上的。在多次与父母的意见不合后,他们就会反感父母的那一套,认为他们才是不合理的,应当废除。而他们又不敢明目反对。逐渐逐渐就会存心让父母不顺心: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你不允许我明着来,那我跟你玩阴的。你不让我谈恋爱,我跟你玩地下党,打游击。

其实,早恋更多是出于好奇的心理。青少年对是借鉴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异性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东西,他们想了解异性,所以由此对异性产生了倾慕,向主动接近的对象。随着性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对异性的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的态度感到好奇,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有好感的态度,想接近彼此。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于是,恋爱了。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父母恰恰使用了最笨的方法去改变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对子女的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无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们感到孤立无援。

其实,不管是叛逆心理还是好奇心理,都是青少年在第二次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途径。这条途径难免会有偏差,而家长和老师就是修改这些偏差的引路人,而不是让孩子们越走越远。

虽然我没有孩子,但我经常帮人家带孩子。小孩子难免会淘气,总是去干一些我们不希望他们去干的、会对他造成伤害的事,这是小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阶段。有些家长,也许会把小孩子一把抓过来,再一巴掌掴过去:“叫你不要去玩了,你还玩是不???”而我却会默默站在一旁,让他们想干就去干,不让他们受到比较大的伤害就行了。如果孩子跌倒了,受伤了,我就会去安慰他,告诉他这样做会怎样怎样。孩子们尝到了苦头,也许会很长时间不敢去碰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东西。这就是人的认识心理和学习心理。就像当我们第一次惊艳玫瑰的美丽时,也许会欣喜地一把抓过去,结果被刺到了。那下一次看到了玫瑰,就会想到它曾经伤害过我,要小心。这就是一种认识心理和记忆心理。

所以,对于青少年也应该采取一些正确的引导方法,既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也要保持对身边的人一种平和、健康的心理。教导青少年重要的不是从言行中去教,更多和更有效的方法是从心理上下手。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方法和耐心去开导。

保持冷静。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会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向别人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的办法失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开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改变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早恋教育篇2

关键词:高级级小学生;思想教育;早恋预防

高年级小学生早恋问题对社会虽然没有危害,但却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业进步,影响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小学生早恋是小学生思想教育应该注意和加强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既然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其必要性且预防小学生早恋极其重要,那么,我们就要狠抓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做到“学校、社会、家庭”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立体协作;就要狠抓小学生早恋的预防,做到在它可能发生之前就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学生的成长始终保持在健康快乐的轨道上。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预防小学生早恋

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预防小学生早恋之间他们不是孤立和互不影响的关系,而是相互配合与支撑的关系。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更好地预防小学生早恋,反过来,做好小学生早恋的预防工作也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既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预防小学生早恋是相互配合与支撑的关系,那么,学校、家庭、社会就应高度重视,把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抓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共同寻求预防小学生早恋的对策,避免小学生早恋的发生。

1.1树立理想信念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虽然有爱国意识,

但理想信念模糊;虽然懂得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但自律性不强;虽然思想前卫时尚,但对传统历史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孩子心中从小给他们树立美好的理想信念,避免他们因无事可做或内心空虚从而引发早恋。让他们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青春活泼的、充满正义的“四有”新人,让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充实他们的心灵。

1.2榜样示范,舆论导向整个社会要做好舆论导向,要形成崇尚文明,宣传科学,宏扬正气之社会风尚。把好人好事好作品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因特网等媒体书籍向市民特别是小学生进行宣传演讲,让他们以健康的东西为榜样,以积极的东西为示范。杜绝“虚拟世界”里的东西对孩子思想道德的影响,杜绝凶杀、色情、暴力色彩的电子游艺产品(含网络游戏)和非法出版物进入文化市场靠近孩子,因为小学生的逃学、厌学、网恋、早恋、犯罪等问题的出现多与它的影响有关。

1.3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氛围预防小学生早恋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创造一个学生的“精神家园”,而学生“精神家园”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一是有融洽、友爱、互助的师生同学关系,二是有良好的公共生活空间。孩子在里面学习成长,温暖安全健康。它是健康温暖的家的延伸。这种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及优良品质的形成。

2.积极预防小学生早恋

早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都是有影响的,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预防它。我们既不能等学生出现了早恋再来想办法,但也不能当学生一旦出现了早恋又手脚无措,六神无主。我们要把主动研究学生成长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内因问题)与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外因问题)结合起来,把家庭、学校、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的教育大环境并加以强化,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幸福的成长园地。

2.1需要我们的社会与孩子共同努力

预防学生早恋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社会与孩子共同努力。第一,社会要充分尊重孩子,关注孩子,要更多地充满爱心地引导孩子该如何去做,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同时还要伴随有关爱和帮助。第二,孩子们自身也要主动学会适应社会,感恩社会,报答社会,从而矫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为预防早恋提供内因条件。

2.2讲解青春期知识

注重孩子身心发展预防学生早恋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讲解青春期知识,注重孩子身心发展。我们应对他们加强青春期的辅导和教育,包括生理知识和心理发展知识的讲解,研究他们这个时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给他们带来的烦恼和压力,从而让他们健康愉快地度过这个高危时期。让其学会自尊、自爱、自强并努力摆脱青春期困惑。

2.3用健康的活动占用他们的精神世界

预防学生早恋第三个方法就是用有趣味的、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活动占有他们的精神世界,占有他们的情感世界。因为年青人,他们精力充沛,活力四射,有用不完的劲,使不完的力,我们必须对他们过剩的精力和体力进行合理调配,用健康的活动来消化他们的能量,转移他们的兴趣方向,引导他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避免无正经事可做而出现早恋。比如,体育活动的开展,兴趣小组的组织,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能力的培养,组织纪律性的教育等都是较好的方法之一。

2.4正确看待和处理孩子的异往

预防学生早恋第四个方法就是正确看待和支持孩子的异往。在孩子的异往中我们应该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一,与异往是很正常的,也是很必要的;第二,让他们明白与异往有利于性格的互补和完善;第三,主动给孩子提供与异性朋友交往的机会,鼓励与异性朋友交往。

2.5性教育不容忽视

预防学生早恋第五个方法就是正面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因为对孩子的性教育不容忽视,尤其不能回避,这既是家庭学校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首先家长老师要主动担负起向孩子传授性知识的任务,敢于面对孩子谈性,正面解释一些生理现象,介绍一些必要的生理发育知识。第二,除了性知识的辅导外,我们还要注意性别角色的引导。一要有意识地引导男孩子明确男子汉的社会责任、社会角色和气质要求;二要要注意引导女孩子树立良好的女性社会角色意识,明确女性自尊自爱的人格要求。

我们真切地盼望家庭、学校、社会有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关心关注青春期的孩子们,努力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努力帮助他们度过人生这一充满动感与困惑和既有快乐又有艰难的不寻常时期,让家庭、学校、社会真正共同关注和承担起预防小学生早恋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巧香.论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与家庭的伦理责任.人文杂志,2007.1

[2](英)塞缪尔.斯迈尔斯.《品格的力量》.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3

早恋教育篇3

一、普遍的特点。深入地在学生中进行了解后发现,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早恋现象。当然,这个“普遍”是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在有的班级中存在早恋倾向的学生甚至多达十几个。存在如此严重的早恋倾向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

二、大胆的特点。上学放学的路上,周未的大街上,不少老师都曾发现学生中存在两异性同学勾肩搭背招摇而过的现象。现代的中学生已经不再象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那样对异性的倾慕只隐藏在心中,表露在纸上,他们的表现已经和成年人的恋爱十分接近,例如平时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出双入对,逢到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情人节也有成人的浪漫举动,送花、送礼都是极为普通的事。因为报纸及各类杂志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最直接的引导,甚至在本是儿童的专利——漫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成人的生活内容。

三、成人化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学生的装束上,早恋的学生存在着喜欢刻意地打扮自己的普遍现象,仔细观察学生,那些最不经常穿校服而刻意修饰自己的学生往往都存在这种倾向。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学生的装备上,学生当中许多人都配备有手机、传呼,目的是为了方便联系,而家中的电脑前和网吧里也时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他们创造了一切可以沟通的机会。甚至连异性间相互吸引的标准,也不再是以前的“品学兼优”和“温柔可爱”。因为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学生中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还是会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但心中对异性的欣赏标准已变为“酷不酷”、“帅不帅”。这不能用成人常说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来加以评判,孩子本没有这种观点,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社会的评价标准在发生变化。各种传播媒介都在宣传流川枫、nBa、谢霆锋,这些现实中的虚幻英雄让他们觉得更为真实,更应为崇拜。

四、舆论宽容的特点。记得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会对早恋的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在我们的心目中,早恋是很不好的事情,甚至会关系到一个人的名誉。隔了没几年的今天,当我在班上对全体同学发问道:“什么是名声”时,竟有绝大多数学生对此十分漠然。当然,我不否认人的素质受地区教育水平影响很大,现在的城市里极少有父母再用这个词来教育子女,但学生中表现出的对这个词汇的陌生,至少也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因为这种转变,中学生中也有不再存在因为听说班上某某和某某好了,而对他们采取鄙视,不屑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很自然的态度接受,甚至在学生的文章中也不断出现这类的题材,从中很难看出他们的否认态度。在他们看来,现实中的情况与漫画中、书本中的一样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五、矛盾性的特点。虽然新的时期早恋问题存在新的特点,但矛盾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大胆与害怕并存的矛盾:学生的行为虽较大胆,但还是害怕被老师与家长发现;成人化与幼稚并存的矛盾:学生的行为模仿成人,但没有责任感与义务感的幼稚心理。这些矛盾又造成了学生极为复杂的心理,给教育带来不便。

以上只是中学生中存在早恋倾向的一些较为明显的新特点。对这些新特点也为中学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在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首先,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我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老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则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于自己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老师必须充分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有一位女生曾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班目前存在一些‘早恋’问题,怎么办?”其实经过我平时的观察,已经意识到她的好朋友现在就是“早恋”大军中的一员,于是我故做轻松地说:“异性同学存在着好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只要不过分,没有必要刻意扼制。听说你的好朋友也有一些小情况,不妨说来听听?”如此轻描淡写的一番话让这位女生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将我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目的,于是很自然地和我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

其次,教育者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有一次,我班上有两个孩子有了早恋的现象,被我和家长发现了。男孩子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中。我了解这个孩子的性格非常倔强,如果让他父亲处理,那一定是一顿毒打加上恶言相向,结果就不堪设想。于是,为了不让孩子在父母前过于尴尬,我要求孩子第二天到校后再找我面谈,并要求家长当天晚上不要对孩子太严厉,并答应第二天了解情况后与家长交流。第二天上午上课前学生便主动找我谈了自己在处理感情过程中的矛盾心理。最终,决定将感情暂时放在一边,以学习为重。正是因为老师之间有了真诚的交流,最终达到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方向的目的。

第三,老师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根据目前早恋的特点,现在的中学生已不能从强调“名声”与责任感的角度进行教育,而应从新的角度切入。

(一)对比考虑,自我认知后果。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早恋教育篇4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现象;原因分析;教育对策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日渐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继形成,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容忽视的早恋问题。目前早恋现象日益呈现广泛化、低龄化、公开化,教师和家长整日忧心忡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杜绝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呼声越来越高,只有正确认识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早恋现象,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一、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就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两种原因。毋庸置疑,中学生的生理发展日渐成熟,性生理和性机能的发展是促使学生早恋的直接因素,这一时期学生往往渴望与异往,对恋爱逐渐产生朦胧与美感。心理上,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其性格、思想和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逆反心理逐渐产生,对于学校明令禁止的早恋现象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在与彼此的交往中获得美好的恋爱关系,一些学生有极大的攀比和从众心理,再加之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自然助长了早恋的势头。

就客观方面来讲,主要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将升学率排在教育的第一位而忽视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管不问,长期忽视学生恋爱观的培养,而且不善于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对学生心理发展进行讨论与沟通,这促使学校教育的严重失职。家庭长期忽视对学生爱的给予,致使学生缺乏关爱,家庭不和睦,也是促使学生性格乖张,引发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另外,社会上铺天盖地的恋爱影视给学生极大的恋爱冲动,还有一些色情资料给予学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促使学生陷入早恋的深渊。

二、改善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可行性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教育在抑制中学生早恋的过程中担当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是杜绝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有效途径,加强学校教育主要应该从以下做起:一是做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教师要通过集体教育普及性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其摆脱心理诱因,树立远大理想,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二是学校要定期开家长会,通过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近况,并及时作指导。三是通过开展网络交流,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师生交流互动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包容学生,通过差异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五是纯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拒绝不健康书籍涌入校园。

(二)建立和睦友好的家庭氛围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建立和睦友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纯化家庭环境是缓解学生早恋现象的可行性途径。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教育孩子要自尊、自爱、自重、自惜,教会学生正确把握男女交往的度,学会驾驭和灵活处理自身感情。其次,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长要处理好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其出现过激、消极、被动的心理情绪,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避免学生早恋现象与的发生。最后,家长要适当抑制中学生的物质消费,避免学生钱花在网吧、恋爱等其它方面,将学生的恋爱苗头扼杀心理最底处。

(三)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外在因素,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是纯化学生思想,诱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营造纯净的社会文化氛围,发挥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对比避免学生早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主要应做到两点:一是最大限度拒绝网络色情对中学生的腐蚀和侵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肃清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场所,政府相关部门要将一些网络色情内容进行查杀,对一些不良网站进行警告甚至查封,为学生营造好的社会环境。二是社会与学校进行合作,定期举行一些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树立远大理想,忘却早恋下的儿女情长。

综上所述,导致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正确认识主客观方面对学生早恋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症下药,通过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扫除一切能扫除的障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纯净的外在环境,将早恋现象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白萍.初中生早恋情况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早恋教育篇5

【关键词】青少年早恋心理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123-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早恋现象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教育者和父母的关注。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将来的成就带来影响,并给今后的人生带来不好的影响。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早恋现象,容易对青少年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老师和父母应当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的形成原因有明确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积极性的指导,通过采用合理的应对策略将早恋现象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降到最小。

一、青少年早恋的心理原因

青少年早恋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通过对青少年几个方面的心理进行分析,说明了青少年早恋问题形成的心理原因:

1.青少年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爱和归属感是很重要的心理因素。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类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者,他在他的理论中提出男女之间的互相需要,不仅体现在生理上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也是互相需要的重要体现。

马斯洛提出人类有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需要的发展是逐级进行的。这项研究说明青少年早恋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青少年试图通过早恋来使其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得到满足。

2.青少年在青春期缺乏必要的性教育

性教育的不足和社会媒体的不重视是造成青少年早恋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目前,大部分的父母并没有对于孩子进行足够的性教育。这造成了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恋爱和性的好奇心,并加深了恋爱和性的神秘感。另一方面,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对于青少年性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坏的影响,也促使了早恋现象的出现。

3.家人照顾的不足

家人照顾不足,家庭出现不合也是造成青少年早恋的重要原因。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家庭因素在青少年早恋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父爱和母爱的不足,会使得青少年试图从别的途径取回所需的爱。第二,工作忙碌的父母往往无法很好地对孩子的情感世界进行关注,常常无法满足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情感需求,结果促使了青少年早恋现象的发生。第三,家庭不合、家庭暴力的发生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良影响。无法在家庭中感到温暖的青少年,只好通过同龄异性来取得自身所需的温暖,最终促使早恋现象发生。

二、青少年早恋现象的应对策略

面对青少年早恋现象的发生,学校、教育者、父母应当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和有效的疏导策略,并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才能有效地解决青少年早恋问题。

1.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进行强化,揭开性的神秘面纱

教育者对青少年性教育认真的教学态度是解决青少年早恋问题的重要因素。教育者在对青少年进行相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普及,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足够的心理健康管理知识,从而揭开性与恋爱的神秘面纱。

2.给于青少年足够的尊重和爱,满足青少年被爱和受尊重的需求

从马斯洛的理论来看,爱和被尊重的需要是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伤害到他们自尊心,并促使青少年对爱产生合理的认知。所以老师们应当明白,青少年会在感到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师产生信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给学生正确的建议。并且教师可以在给予合理建议的基础上,同青少年一起解决早恋问题。

3.加强学校的心理咨询力度,对早恋现象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我国的学校,青少年的早恋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学生们在爱情产生的萌芽阶段往往会产生精神上的压力。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都会带来长时间的不良影响。因此,他们很需要学校提供足够的心理咨询,来帮助他们解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当提供足够的心理咨询活动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并对早恋现象的产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结语

文本通过分析青少年早恋现象产生的诸多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即加强性教育、于爱和尊重并完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合理采用以上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早恋现象的发生,并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凤英;姚志刚.青少年早恋的原因分析及其疏导策略[J].科技信息,2007,30(19):22-23.

早恋教育篇6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教育

一、早恋产生原因

(1)早恋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容易产生朦胧的性意识。但是早恋是单纯和冲动的产物。早恋者出于冲动,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缺乏理智,缺乏对家庭、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理智思考。

(2)早恋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现象,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张扬个性”的口号,使部分青少年丢掉了传统的含蓄与矜持,接纳了西方开放的性观念。

(3)早恋是当今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的苦果。社会(包括网络)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性信息使学生产生模仿的冲动。

(4)早恋是不恰当教育方法的附生物。管制过分严格,或方法不当,缺乏爱心关怀,学生感到压抑,易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

(5)早恋又是压力的产物。学习成绩差及家庭不健全的学生产生早恋机率大些。他们利用两性交往,寻求同龄异性的关怀,来缓解压力,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6)学生虚荣心作怪。盲目追求时尚,高中学生盛行这样一种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学生中竟相谈对象,而且换得越多越好。

(7)中学(尤其是高中)课本中引入了大量的爱情诗文,让学生产生对爱情的向往。

二、中学生早恋的表现及特点

表现:

(1)讲究打扮和发型,在异性面前表现失常。

(2)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事重重,学习成绩呈下降趋势。

(3)沉默不语,逃避集体活动。

(4)出现不正常交往,通讯联系明显增多。

特点:

(1)旨意朦胧,对早恋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

(2)内心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悦和恐惧并存。

(3)变化无常,关系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行为差异: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较隐蔽,有的却十分张扬,毫不掩饰,俨然成年人的谈情说爱。

三、中学生早恋的危害

(1)早恋必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正常求学、生活。

(2)恋爱中的男女同学情绪都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恋爱中受挫折,容易诱发心理疾病,导致不健康心理,严重的导致犯罪。

(3)早恋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一位资深妇产科医生说,女性过早发生性关系,会导致阴道炎、盆腔炎等。男女青少年身体发育不完全成熟,过早性接触,对身体发育不利。

(4)攀比打扮、约会、互请客等,加重家庭经济负担。

(5)平时行为做作,装腔作势,捏腔拿调,或“傻冒”,以博得异性好感,产生畸形人格。

(6)直接影响班风、校风。

(7)人为地缩小了中学生自己的社交圈子,使之囿于两人世界,不利中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8)对中国传统道德产生冲击。中国传统道德观“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主张人应有善恶之心,羞耻之心,矜持之态,而早恋学生尤其是张扬型的早恋,则丢掉了中国传统美德。

(9)学生因争风吃醋而产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据统计,其比例要占违纪事件的40%左右。

四、如何正确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避免早恋

1.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目前,全国上下都相当重视青春期教育,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青春期卫生保健的知识,从而减少对异性的朦胧感和冲动感,有着减少早恋比例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早恋问题之根本。

2.要教育学生积极向上,自尊自爱。部分早恋同学在公共场合有着较亲密的行为。现在学生中堕胎现象逐年增加,特别是放假期间。这些可以说都是青春惹的祸。对这一问题,我们教师千万不能以异样的眼光看早恋学生,相反要教育他们积极向上,懂得自尊自爱,如果真正懂得自尊自爱,就会积极向上,就不会沉溺于早恋。

3.要理解,切忌粗暴干涉。人们会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男孩或女孩学会与异性交往是一件大好事。大文豪歌德曾说:“哪个少女不怀春?”不要夸大问题的实质。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在青少年心理卫生讲座中讲到:“早恋并不是洪水猛兽,你越是压抑他的欲望,那种偷偷摸摸的爱情,反而让他觉得更具诱惑力,所以,你要允许他有适当的接触。”

4.要宽容、疏导,对青少年应多一点理解。在中学尤其在高中,处于对性朦胧渴望状态,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孩子内心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这时如果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通过与学生交朋友方式,让这些中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与恋人的关系,明确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5.学会尊重学生,尽量丰富学生的社交。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如果设法扩大其交往的队伍,而不是单独与某一个异性伙伴独处,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酸涩的早恋。

6.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处理情感问题。高中课本中引入大量的涉及爱情的诗文,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三大美好情感之一。不要以教育者的身份,而是以经历、体验过类似困难的长者的身份去帮助他们排除困扰。态度要真心交流,才能帮助学生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他们追求理想的信心。教师不必过于追究细节,以免挫伤自尊心。宜单独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他们之间的纯洁感情。

7.家校密切配合。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往往相当重视早恋问题,但是学生的家庭不一定重视,有时是有心无力,有时是有力无心。这样给早恋问题带来了隐患,甚至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不再是难题。当然,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对此起到积极的作用。

早恋教育篇7

一、学生的早恋现象已普遍到在校的每一个学生

刚上中学的学生,就早早有了早恋的倾向,但由于是一个新的班级,对班级里的学生还不了解,所以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在同学面前展示,特别是在异性同学面前。不到一学期的时间,就会有部分学生陷入早恋泥潭。到了九年级,特别是要毕业的那个学期,基本上每个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恋现象。

二、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性的好奇,对异性身体和心理的好奇。这是早恋的基本原因。

2.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是早恋的一个原因。

3.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过大。

4.受电视剧(或电影)里的恋情所感染。现在的电视剧是无情不成戏,这些情戏对学生早恋有较大的影响。

5.学生审美标准的提高是早恋的一个原因。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标准越来越高,对那些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异性可能更想亲密接触。

6.长时间异性同学的相处导致早恋现象。这属于日久生情的现象,大多为同桌、学习上的伙伴或玩伴等。

三、早恋的危害十分严重

1.影响学习和生活。

2.早恋容易让学生受到伤害。

3.早恋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气。

4.早恋容易出现性过失。

5.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6.造成经济负担。

四、应对早恋的策略

1.积极开展青春期性的教育。性是最诱人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介绍性知识是要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特征发育的特点。向学生宣传和解释与两性有关的法制知识,使中学生了解到:在两性关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甚至是违法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性过失行为。

2.及时发现并进行教育。早恋有很多表现,如,讲究打扮和发型;成绩突然下降;性格发生变化,沉默不语,花钱变多等等。作为教育者,要认真观察,发现早恋现象及时暗示或疏导,个别的可进行有说服力的批评等。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学生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表现出爱慕、暗恋、早恋的行为,这是很正常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要发挥出来,通过有经验的心理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来解决有早恋倾向或已经早恋的学生的问题。

4.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学校可以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课内学习,健康有益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他们把全部精力、智慧集中到学习上,把兴趣和爱好集中到学校的活动中。

早恋教育篇8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原因剖析

中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使得他们容易对异性产生朦胧而又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符合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但是中学生由于成长和发展的局限,对于这种情感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如果没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正确引导,就容易误入情感的歧途,付出惨痛的人生代价。[1]

1对“早恋”概念的再认识

1.1对“早恋”概念的界定

“早恋”是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经常听到的一个敏感词汇,也是令教育管理者和班主任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一般而言,早恋主要是指恋爱主体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这里的恋爱主体主要是指在校的中学生。认为“早恋”是成年人对中学生异往产生恋情现象的反省式、演绎式、批判似的定性表述,是成年人对中学生异往及中学生恋爱的误解之后,制造出的一个不科学概念。

“早恋”是产生于当代中国的本土概念。在现代欧美国家,中学生已是避孕药具的消费者,成年人理解并尊重中学生作为人的权利,并认为恋爱是他们生理成熟的表现,对于中学生恋爱问题西方国家与我国呈现的差异,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在此就不详细论述。总而言之,“早恋”作为当代中国的本土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对中学生“早恋”的认识。[2]

1.2对“早恋”概念的反思

我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中学生的生理成熟的年龄普遍提前,而社会性成熟的年龄普遍推迟,导致这一时期的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中学生在来自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产生对异性的好感、爱慕,甚至互生情愫是人之为人的正常反应。基于“早恋”这一概念本身就表明倾向是坏的、错误的,“早恋”标签的背后其实是先入为主的专断式的教育观,这种错误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容易使人被偏见蒙蔽,造成误解和伤害,从而造成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的紧张,最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因此,我认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慎用“早恋”,从观念上逐渐加以剔除。著名性教育专家闵乐夫主张使用“中学生恋爱”这个中性概念,我觉得颇为妥当,没有先入为主的价值定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将学生和家长,老师放在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才能够创造有效的沟通环境。

2“中学生恋爱”行为的原因剖析

2.1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矛盾

当青少年成长发育进入12岁左右的青春期,性器官和性特征都逐渐发育成熟,出现了性好奇、性幻想、性学习、性渴望、性尝试、性冲动、性宣泄和对异性的爱慕、关心,恋爱的需要逐渐开始形成。这种需要是人类种族繁衍的需要,也是人成长成熟所必经的阶段和过程。

首先从生理成熟的角度,精神分析学认为,12―20岁是个体的性发育成熟期,力比多的压抑逐渐解除,生殖器成为主导的性敏感区,口唇和等成为辅助的性敏感区,个体开始试图与父母分离,建立自己的生活,逐渐发展出成人的异性恋。有关调查表明,中学生恋爱年龄不断提前,这与中学生的生理性成熟前提具有关联性。其次,从社会性成熟的角度看,恋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所独有的高级情感。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进一步增强,情感上越来越倾向于友谊的发展,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关心和理解。特别是来自异性的关注和鼓励,异性会让他们觉得更值得信赖。但有时候中学生很容易将友谊或对异性的好感误认为是爱情。[3]

2.2社会生活环境的变迁及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多元化和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中学生面临着一个异彩纷呈的时代。当今中学生了解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更加多样化,这也使其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冲突的外部环境。人体绘画、人体雕塑、通俗歌曲、言情小说、爱情诗以及有关的电影、电视等这些大众消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的性信息大量涌现从客观上满足了人类性学习动机的需要和性经验的建立和积累,也在客观上对中学生性成熟的前提提供了外部环境。

“中学生恋爱”行为其背后有很复杂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原因,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中学生正确对待与异性的交往,形成健康友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基于以上我对于中学生恋爱原因的粗浅分析,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我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3对教育者的启示

3.1不可回避的“爱情”

中学生恋爱是一个中,不关乎道德、法律和个人品德。因此,作为教育者也应该持有中性的态度――不批评不苛责但也不默许不纵容。中学生恋爱是一件自然而然不可回避的事情,批评或默许,苛责或纵容都是教育者的一种回避,教育者应该是中学生恋爱问题的参谋者和引导者,教育者不再回避学生的“爱情”,教师和学生才有了沟通互动的前提。

3.2亲爱的那不是爱情

“中学生恋爱”一般的结局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失恋的痛苦,对学习的影响都是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恋爱紧张万分的原因。苦口婆心的说教是难以奏效的,关键是要引发他们自己对恋爱问题的思考。以案例分析、辩论赛,演讲,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供给学生了解性知识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对恋爱有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判断,意识到中学时期异性之间的情感是美好的,应该把握好异往的界限,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理性控制荷尔蒙的躁动,身心愉悦的度过青春期。

参考文献:

[1]杨鹤鸣.中学生早恋中的原始动机[J].中国性科学,2011,第20卷第9期.

[2]陈瑞山.中学生早恋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其他综合,2013.

[3]彭怀永.班主任如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中学生早恋问题冷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第14卷第3期.

早恋教育篇9

感的吸引,相互怀有好感,并对异性表示出关心,萌发出彼此接触的要求和愿望,开始喜欢一起学习、

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在交往和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早恋现象。早恋是指未成年人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

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早恋人数逐年增多、年龄有愈来愈小的势头。过早地跨入这个大

门,会贻误学业,耽误前程。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求知识的黄金时代,经济上未独立,缺乏建立稳定

的恋爱关系的条件,基础不牢固。早恋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但早恋是现实的、无法回避

、棘手的教育难题。对这个问题处理的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改

变学生的一生。下面浅谈处理早恋问题的一些做法。

一、鼓励和指导好正常的异往

异往不仅可以萌发初恋的情感,导致早恋的发生;也可以使初恋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究竟会朝

哪一方向发展,往往取决于班主任的引导。因此,作为班主任既要为中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无压抑感

的健康的交住环境,尊重他们之间的异住,又要给予积极的恰当指导,建立正常男女同学之间纯洁

友谊的交往。引导男生要尊重女生,行动要讲究分寸,引导女生要自重、自爱、自尊、自持。

二、开展活动,拓宽兴趣,转移注意力

青春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智力发达,兴趣爱好广泛。首先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

技、文娱、体育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收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转移注意

力。其次引导用在刻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才上。这样有利于预防早恋,也可使早恋的情

感得到迁移,及时娇正早恋行为。

三、开展审美教育

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

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

己变得更出色。与家长、学校、社会配合,多搞一些适合中学生的活动,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比如

:组织学生开展"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举办文学作品鉴赏指导讲座,这样既可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又可以提高中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从而减少早恋现象的发生。

四、善于洞察,正确诊断,科学、民主、平等地对待

平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利用课余,课外活动或集体活

动的时间观察学生的行动,和他们交谈发现中学生的早恋有种种迹象,比如:上课变得不专心听讲,通

过互借书籍传递约会信息;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以引起对方注意、好感;喜欢看言情小说;经常瞒

着父母和同龄异性单独去看电影或去游乐场;活泼好动、喜欢和教师交往的学生,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不愿再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接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若遇上上述问题,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

历史和现实的心理状态认真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信

任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认识早恋的危害,自觉矫正早恋

的行为。

五、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针对中学生成长情况的特殊性,社会、学校、家庭应该积极的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性教育包括

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介绍性知识是要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性征发育的

特点,并掌握与之相应的性生理、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性知识的教育必须掌

握适时和适度的原则。

六、对家长进行针对性教育,鼓励学生与父母成为朋友,以促进家校共同教育

正确理解孩子早恋问题,和孩子成为朋友,让孩子对自己无话不谈是家长及时掌握孩子动态的主要手

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中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只有

家庭的关爱,家庭的温暖才能使偏离轨道的孩子更快的回归。

总之,中学生"早恋"问题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早恋教育篇10

一、什么是早恋

早恋,也有叫做青春期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

二、早恋原因

因为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对学生的一些状况也有所了解。归纳起来,早恋有其共因,也有其特殊原因。

共因:青春期的性渴望、性萌动、性躁动。

特殊原因:

1、学校教育存在不足

(1)教育目标单一,只教学生怎样学好知识,考好试,将教学生如何做人放在其次。教育偏离了人生的重心。

(2)课程只重智育不重德育。

(3)学校教育活动留给学生的印象就是上课,老师讲学生听。而那些坐不住听不下去的学生,只好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也以此打发过剩的精力。

2、家庭教育环境不佳

(1)家长关注孩子不够造成情感饥渴。

如今许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把孩子丢给老人,孩子生活在缺少关爱的环境中情感饥渴,又不能向爷爷奶奶倾诉,势必会另辟蹊径,造成早恋。

(2)父母不合、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关爱。

孩子在家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爱护,只好到同学中去寻找,造成早恋。

(3)父母的行为不端刺激孩子模仿式早恋。

(4)学习不佳,情绪低落,又无处倾诉。

3、纷繁的社会环境

社会是个大染缸,作为中学生怎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文化娱乐节目的濡染。

现在的娱乐节目给孩子们留下的空间太少了,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传入耳朵的不是情戏,就是情歌,长期耳濡目染,何谈出淤泥而不染?

(2)社会风气不好,金钱至上,许多学生攀比。“宁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宣言”在许多女孩子心里激起了一丝丝涟漪。

三、如何解决早恋问题

早恋并非是洪水猛兽。找到孩子早恋的根源,掌握孩子的心理,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

1、老师要与学生做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涉足恋爱时,敢于向自己吐露心声。老师在听到某某同学早恋的消息后,切莫像道德警察,满脸不屑。

2、家长要从容镇定,要温和。

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需要家长静下心来查找原因,分析孩子目前的状况,温和的谈次话,把准孩子的“脉象”,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爱。

记得有位朋友讲过自己是这样处理儿子早恋的问题的。

一次,在打扫卫生时在儿子床底下的纸箱里发现了一本日记,当她翻开日记时,发现儿子遇到了感情问题,她把日记原位放回,之后几天她细心观察孩子,对日记的事只字不提,就当没发生过。有次在饭桌上,她给儿子讲了个早恋故事,然后询问:“宝贝,对这个事你怎么看?”在询问时口气轻描淡写,眼光放在饭菜上。当时孩子先是一愣,朋友补充说:“估计是做贼心虚。”但看到他妈妈的样子后变得很镇定:“妈妈,我觉得不对。”朋友装出很疑惑地样子说:“为什么?”孩子很认真地回答:“会耽误学习。”因为当时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所以找到了这个原因。对于上小学的孩子来说能认识到这儿已经不容易了。朋友表示很赞同,讨论点到为止。在后来打扫卫生时,她再次看到了孩子的日记:“我困惑的事已经过去了。”后来孩子的成绩直线上升。朋友就这样将孩子的朦胧感情化于无形之中。可以说朋友是一位聪明的家长。

3、优化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在对孩子早恋现象的教育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父母关系要融洽,意见不一争吵时,尽量避开孩子;另一方面,要利用家庭教育在伦理道德、家庭责任、社会义务等方面的特殊优势,让子女逐步地成熟起来,早恋现象也就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自觉地得到遏止。

4、面对复杂的社会,要让孩子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社会很复杂,要想让孩子“出淤泥而不染”,慨叹“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是没有用处的,作为父母、老师无法作壁上观,能做的就是尽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义务、家庭责任,在看待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时能拨云见日。

5、要及时与老师联系,共同指导孩子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