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调整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54:34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1

天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细则(全)一、调整范围。

自20xx年1月1日起,对20xx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员(简称退休人员),以及按照《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办理退职的人员(简称退职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办法。

(一)定额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每人每月增加55元。

(二)挂钩调整。

1.缴费年限满20xx年以上的企业退休人员(含20xx年),缴费年限每满1年,每月增加3元(不满1年按1年计算);企业退职人员和缴费年限不满20xx年的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增加45元。

2.企业退休、退职人员,按照本人20xx年末月基本养老金水平的1%增加养老金。

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按照同类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4%增加养老金。

(三)适当倾斜。

1.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中,截至20xx年12月31日,男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女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的,每月增加40元;男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女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月增加60元;男年满80周岁、女年满75周岁的,每月增加80元。

2.按照本通知前述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月基本养老金不足2702元的,补齐到2702元。

(四)适当提高低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缴费年限满20xx年以上的企业退休人员,按照本通知前述规定调整基本养老金后,月基本养老金不足2702元的,再按照缴费年限增加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满20xx年不满20xx年的,每月增加1.5元;满20xx年及以上的,缴费每增加1年,每月再增加1.5元。调整后的月基本养老金最高增加到2702元。

三、资金来源。

本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所需资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其他人员按原渠道列支。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2

(一)目标代替率标准。结合有关理论研究表明:如果养老金水平不足适度水平,则将会使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也会使消费的增长难以得到有效刺激[1]。在养老金水平无限升高的情况下,便难以起到激励人热情对待工作,同时也将使政府财政压力大大增加。因此,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方案涉及过程中,对与适度水平的标准加以明确便显得极为重要:(1)低保标准。在目标代替率低保标准的确立方面,需以某一年的平均数作为标准,进而取其整数,即:①农村低保水平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②城镇低保水平在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2)恩格尔系数标准。第一步:以1997至2013年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然后进行回归性分析,重点对将来五十年的恩格尔系数进行预测。第二步:对2014年到2064年之间的五十年的恩格尔系数进行预测,对食品总支出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加以明确,同时食品总支出在农村人均纯收入当中比重也需加以明确。在充分获取上述数据后,拟定对数回归方程,最终得出预测结果。

(二)部分方案设计。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待遇来说,其确立需遵循的准则为“保基本”;也就是说,需使待遇领取者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维持在领取周期以内而不会发生改变。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作出的方案诸多,因此本文就针对其中的两种方案展开分析:(1)第一种方案:保证基本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总和能够与生活保障水平的下限值保持一致性。在2022年,由制度承担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实现完全整合,而整体目标替代率水平则预测在2042年前后完成。(2)第二种方案:保证基本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总和能够与食品支出水平保持一致性。在2022年,由制度承担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实现完全整合。相关学者经研究表明:倘若采取方案一,则到2022年农村的基本养老金代替率水平大约为22%;而城镇的基本养老金代替率水平大约为13%[2]。不难看出,在方案二中,主要是对缴费机制加以调整,使个人账户模糊加大,进一步使人账户替代率可以达到上述两种方案的替代率差额。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的有效策略探究

(一)构建全新的养老金调整机制。结合近年来有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的数据信息可知,在养老保险目标代替率选取方面与许多要素存在相关性。为了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更具公平性,需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为依据,进而构建全新的养老金调整机制,从而使收入分配调整过程中社会保障力度的价值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二)做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工作。以将来合理替代率水平的解析为依据,可知把目标代替率在低保与恩格尔系数两者之间加以设置是可行的。但由于基于地方财政收入当中,财政补贴占了较大的比重;因此,便需要做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使社会保障的支出得以扩展。与此同时,为了机制的完善,还可以构建符合社会经济水平的地方财政分担机制等,以此确保财政支出结构更具优化性。

(三)加强个人账户在养老金待遇计发中的作用。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当中,个人账户的运行模式是“实账制”,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存在差异,在明确个人账户保值的基础上,才能够使个人账户替代率水平得到有效确立。所以,基于养老金待遇机制当中,需对个人账户的价值作用加以重视。构建个人账户基金投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使个人账户的保障及升值得到有效保障。

(四)规范缴费标准。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缴费水平加以提升,能够使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的替代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过程中,便需要规范缴费标准,使个人账户代替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使制度的约束力度得到有效增强。要想实现以上目标,需以人均实际收入与可支配收入充当缴费的基础,进而以这方面收入的增长合理调整缴费机制,以此使个人账户养老金替代率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对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来说,需设置合理的缴费区间,明确上限与下限,以此使缴费标准更具规范性及科学性。

结语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3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你厅《关于要求批准浙江省2002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的请示》(浙劳社老〔2002〕163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省从2002年7月1日起,按月人均52元的标准,为2001年12月31日以前按规定办理正式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同时,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合理确定退休早、基本养老金偏低退休人员的调整范围和调整水平。

你省要通过努力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落实此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资金来源,确保不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请你省按上述意见修改调整方案后抓紧组织实施,将正式文件分别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并尽快将调整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二二年十月十八日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4

20xx年漯河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细则今年调整的主要政策:一是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05元。二是按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每满一年增加2.5元。三是按调整范围内退休人员本人12月份基本养老金(不含取暖补贴)增加0.5%。四是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再增40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再增5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再增60元;年满80周岁不满85周岁再增70元;年满85周岁不满90周岁再增80元;年满90周岁再增90元。五是这次调整增加基本养老金后,月养老金仍未达到1000元的退休人员,再增加35元,但增加后不得超过1000元。六是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在按以上规定调整后达不到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水平的,补足到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水平。

我市为企业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工作4月底以前完成。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民生热点问题都是老百姓关注的主要话题,其中20xx漯河市两会关于养老金调整明确规定预计上调6.5%,多地将下调社保费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适用于此养老金标准。

养老金将制定划转一部分国有资本充实到社保基金里面、继续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强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三项重要方案都已列入有关部门今年工作计划。延迟退休的问题也将于20xx年将出台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延迟退休方案还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按程序报批、各地出台细则3个程序。目前遵循的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方法,每年可能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

养老金调整的原因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在3月9日举行的会回答了为什么提高的幅度为6.5%左右:

■经济发展水平去年是6.9%;

■财政的支付能力,年全国一般性预算收入增长5.8%,中央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都比以前年度增幅要低;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5

关键词:养老金;调整幅度;替代率;工资增长率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92(2011)05-0031-05

ResearchonmoderateLevelofpensionadjustment-amlitude

HaoYong1,2,ZHoUmin1,GUoLi-na2

(1.managementSchool,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Xuzhou221116,China;2.ResearchCenterofSocialSecurity,ShanghaiUniversityofengineeringScience,Shanghai201620,China)

abstract:Basedonwagegrowthrate,theformulasofpensionadjustment-amlitudearederivedbypreviousyear’spesionlevelandsocialaveragewagegorwthraterespectivelyinthepaper.thenthroughtempiricalanalysis,theauthorsdeterminemoderatestandardofpensionadjustment-amlitudeusingmovingaveragewagegrowthrateofthreeyears,andfindthattherealisticadjustment-amlitudesettingbyaveragepensioninrecentyearsisfivepercentlowerthantheresearchresult.

Keywords:pension;adjustment-amlitude;replacementrate;wagegrowthrate

1引言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政府几乎每年都向上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人们往往认为这能够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较少有人考量增长后的养老金是否维持了老年人上一年度的生活水平,或者到达了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水平。实际上,养老金的绝对增长额不能直接反映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变化。在微观层面,衡量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使用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替代率定义为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在职职工的工资之比

[1,2],反映劳动者退休前后的生活水平差异。2008年,全国退休人员人均增加养老金122元,增长幅度为12%,调整后到达人均1149元[3],但养老金替代率为56%,低于2007年的58.7%。又经粗略匡算,2008年全体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为13962元,往年退休人员的调整后人均养老金为13245元,往年退休人员的调整后平均养老金低于当年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之前各年也有类似的状况。养老金替代率随着退休年数的增加而降低,说明养老金调整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养老金调整的效果有限。

1957年,德国建立了养老金的指数化调整机制,选择使老年人口与在职人员的相对消费水平保持不变的总工资指数作为养老金调整指数,总工资指数由工资增长率确定[4]。养老金支付水平由个人养老金与所有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的比例、缴费年限、取决于指数化形式的养老金现值、取决于退休年龄的调整因子[5]决定。后来经过多次修正,测算中逐步增加了缴税率、人口因子[6]、敏感因子、支撑能力因子等。其中,支撑能力因子反映制度赡养率的变化;敏感因子期望通过人为调整,实现对养老金指数化水平的控制,进而控制在职人员缴税率的变化。2004年,日本建立了利用工资增长率、物价指数和浮动调整率对养老金给付进行动态调整的机制[7]。养老金调整率=工资增长率-浮动调整率。如果工资增长率或物价指数高于浮动调整率,则养老金调整率为二者的差;如果工资增长率或物价指数未高于浮动调整率,则养老金调整率为工资增长率或物价指数。柳清瑞根据工资增长率和物价指数确定养老金调整率,建立养老金替代率调整机制对基础养老金进行相应调整[8],其以调整养老金替代率为目的。类似的,多数学者的研究实质是养老金替代率合理水平的确定[9~11]。韩伟、穆怀中在建立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实际消费支出与上一年社会实际平均工资之间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两类调整指数方案[12]:一设定三类群体无差异,以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50%)为基础设计调整指数;另一设定三类群体有差异性,以消费价格指数加适当的工资增长率为基础设计调整指数。研究的第一类实质是认可现实政府的调整方案,第二类并无定量方法作支撑,其主要通过养老金动态替代率和缴费率作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两大标准检验调整指数的适度性。

综观国内研究文献,专家和学者较少运用定量方法研究养老金调整的适度性。在不多的研究中,学者们探讨养老金调整的热点在于如何使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与工资水平、物价水平相适应,可是,以物价水平作为调整指数,仅能保证养老金绝对购买力水平不降低。并且,对于如何完善养老金的调整机制,尚没有较为成熟、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与政策建议。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社会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越来越凸显,设计科学、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方案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适度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水平为目标,探讨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幅度。

2理论测算

为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使其跟随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考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退休人员退休当年的养老金替代率为养老金调整的第一目标,使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保持在退休当年的水平;以养老金替代率的理论水平为养老金调整的最终目标,以维持长期的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

2.1养老金调整依据的选择

据前综述,养老金调整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与物价指数挂钩、与工资增长率挂钩、与物价指数和工资增长率双挂钩。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本文选择工资增长率作为养老金调整的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职工工资增长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水平,与物价水平没有直接挂钩。如果养老金与物价水平挂钩,当物价指数上涨超过职工货币工资指数增长时,会造成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跟随增长,而在职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却相对下降。

(2)养老金的企业缴费是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成本与物价挂钩,容易造成成本推动型的物价与退休金的轮番上涨。

(3)近年来,与物价指数的变动相比,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幅略显稳定,物价指数有较大幅度的波动。

(4)工资统计指标体系比较完整,可靠性较强。本文采用名义社会平均工资,本身就含有物价水平的因素在内。

所以,以工资增长率作为养老金调整的依据,既包含退休人员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的因素,又间接体现由于工资增长而带来的物价增长的因素。

2.2基于工资增长率的养老金调整算式

国家层面的养老金调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按上年度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调整,二是按上年度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调整,而且,历史统计和文献中的“一定比例”是个不固定的值[13,14],本文在一定假设前提下,研究某一固定比例或相对窄小的比例范围。

假设1全国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实现省级统筹。

假设2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中仅存在“新人”。

假设3养老金的调整针对一般退休人员,为养老金普通调整。

假设4养老金调整基期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合理的。

按照假定4,调整前,上一年度的养老金替代率是合理的,因社会平均工资的增加,而使得养老金替代率下降,则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幅度即对应着需要调整的养老金,也就是说,养老金的调整幅度应以补足到上年度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为基本目标。

设养老金替代率的改变量ΔR=Rt-Rt-1,其中,Rt-1为上年度养老金替代率,根据养老金替代率的定义,养老金调整需弥补的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值为

3实证分析

3.1确定养老金调整的适度标准

依据(2)式和(3)式,养老金的调整幅度仅与前两年的工资增长率有关。但据观测,近10年来,我国工资增长率变化的幅度较大,变动的随机性较强。而养老金的调整应是比较平稳的,为减弱工资增长率的突变情况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分别对工资增长率进行2年、3年、4年、5年、6年的移动平均处理,使工资增长率呈现相对平稳而单调的变化。

并且,随着设定周期的延长,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平稳性愈好、单调性愈强。以此为基础,利用(2)式和(3)式,分别计算各种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条件下,按两种方式调整养老金的调整幅度,如表1所示。

表1各种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对应的养老金调整幅度(%)

时间年工资增长率2年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

3年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4年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5年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

注:工资增长率经全国统计年鉴中的在职职工平均工资计算而得。调整1是按上年养老金水平调整养老金,根据(2)式计算;调整2是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调整养老金,根据(3)式计算。

观察表1,按照3年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测算的两种养老金调整幅度的变化最平稳,据此,确定养老金调整的适度标准。

(1)测算时,考虑养老金调整的数据平稳性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上年工资增长率使用3年移动平均工资增长率,以体现养老金调整的持续、平稳发展。

(2)两种调整方式的实质是相同的,虽然是根据工资增长率调整养老金,但均需要先计算养老金增长率,因此,以按照上年养老金水平调整养老金为主要方式。

(3)现实阶段,若根据上年养老金水平调整养老金,则调整幅度应为13%~16%;若按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调整养老金,则调整幅度应为90%~100%。

(4)为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以及养老的保障水平,并使退休人员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养老金的调整幅度至少达到调整区间的下限,最理想的情况是与在职职工的工资增幅同步。

需要注意,养老金调整的理论幅度为平均水平,该水平体现不同层次结构的退休人员在养老金调整中的中等水平。

3.2适度标准与实际调整的比较

结合两种调整方式,一基于平均养老金的调整,二基于工资增长率的调整,比较养老金调整的实际效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分析如下:

(1)2006年,养老金的实际调整幅度略超过按两种方式测算的理论调整幅度,养老金增长的结果能够达到与上一年度(2005年)的养老金替代率持平的效果,能够实现退休人员随经济同步发展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

(2)2005、2007、2008等年,养老金的实际调整幅度与理论调整幅度相比,按平均养老金调整方式计算低5个百分点左右,按工资增长率调整方式计算低35个百分点左右,养老金增长均没有达到维持退休人员上一年度生活水平的目标,表明退休人员没有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3.3基于养老金调整的基金需求测算

为补足养老金应有的增长幅度,进行养老金调整的资金测算。因两种养老金调整方式的实质相同,这里,仅按照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调整养老金的方式,测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总额。养老金调整总额=往年退休人员总数×上年养老金水平×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

养老金调整资金一般来源于统筹基金、地方政府的专项支出、中央政府的财政补贴等。对已实现省级养老统筹的省市,统筹基金可以担负部分调整额度。但由于统筹基金作用的性质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现收现付制的统筹基金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因此,养老金调整的资金应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财政支付。据此计算财政统一支付的养老金调整额占财政支出比例,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养老金调整总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7%的范围内,国家完全有能力解决这部分资金来源。另外,考察历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养老保险的补贴费用,发现养老补贴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2.3%的范围内,如表4所示。

如果将养老金的调整费用纳入国家的财政预算,养老财政补贴与养老金调整费用之和约占财政支出的4%左右,仍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平均10个百分点左右。

4结论

(1)养老金调整以替代率为目标,以保障养老金的相对水平不逐年下降;养老金调整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支出,每年调整的养老金总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1.7%的范围内。

(2)现实阶段,为维持相对稳定的养老保障水平,根据上年养老金水平调整养老金的幅度应为13%~16%,按照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占比调整养老金的幅度应为90%~100%。

(3)养老金调整的时间和幅度应是稳定的,养老金每年调整一次,为消减每年工资增长率的随机波动,使用工资增长率的移动平均值测算调整幅度,以体现养老金调整的持续、平稳发展。

(4)以工资增长率作为养老金调整的依据,既包含退休人员能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因素,又间接体现由于工资增长而带来的社会消费总体水平增长、物价增长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贵平.关于我国未来退休职工工资替代率水平的初步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

1995,(5):109-112.

[2]王鉴刚.社会养老保险平衡测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3]郑秉文,牟兵.养老金调待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9,(1):10-13.

[4]韩伟,穆怀中.德国公共养老金调整指数改革研究[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3(4):68-74.

[5]Borsch-SupanaH,wilkeCB.theGermanpublicpensionsystem:howitwas,howitwillbe[R].mannheimResearchinstituteforeconomicsofagingDiscussionpaper,2003,34(3):14.

[6]FehrH,HabermannC.pensionreformanddemographicuncertainty:thecaseofGermany[J].würzburgeconomicpapers,2004,47(2):17-18.

[7]柳清瑞.基于人口老龄化的日本养老金调整机制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5,14(7):56-59.

[8]柳清瑞.养老金替代率自动调整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3):51-55.

[9]贾洪波,温源.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优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5,(1):81-87.

[10]米红,邱晓蕾.中国城镇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22(2):12-19.

[11]邓大松,李琳.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及其敏感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2(1):97-105.

[12]韩伟,穆怀中.中国统筹养老金适度调整指数分析[J].财经研究,2007,33(4):74-84.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6

甘肃省关于20xx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通知

一、调整范围

20xx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退休人员和符合国发〔1978〕104号文件办理退职的人员及已纳入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五七工、家属工等计划外用工人员(不含符合劳人险〔1983〕3号文件规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老工人)调整基本养老金。

二、调整时间

从20xx年1月1日起调整。

三、调整标准

(一)定额调整

1、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每月每人增加111元;城镇企业退职人员生活费每月每人增加83元。

2、纳入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并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五七工、家属工等计划外用工人员每月每人增加100元。

(二)挂钩调整

城镇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全部缴费年限(不含特殊工种折算年限)每满一年增加3元,不满一年按一年计算。

(二)倾斜调整

1、城镇企业退休、退职人员,截止20xx年12月31日,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4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5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60元。

2、纳入企业养老保险管理并领取待遇的五七工、家属工等计划外用工人员,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24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再增加3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加36元。。

3、企业退休、退职的军队转业干部,调整后月基本养老金低于2168元的,调整到2168元。

四、资金列支渠道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由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担;未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可参照本通知执行,所需资金从原渠道列支。

五、组织实施

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等基本养老工作,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由于本次养老金调整工作时间紧迫、工作繁杂、任务艰巨,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相关单位要高度负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在4月底之前,将企业退休人员等基本养老金调整到位。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省财政部门报告。

各市、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于5月20日之前,将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总结分别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同时,各市、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将附件1报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养老保险基金处。

相关阅读

问:今年调整养老金有什么特点,山东省是如何考虑和设计养老金调整方案的?

答:按照国家精神和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差异、前后政策的衔接、省内省外的平衡等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测算和分析论证,形成了山东省方案。具体坚持了四项原则:

一是既遵循国家的基本要求,又与山东省具体情况紧密结合。

二是既体现制度统一性,又兼顾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

三是既逐步化解历史矛盾,又防止产生新的不平衡。

四是既保持与周边省份适当平衡,又充分考虑山东省有关政策的特殊性。

总体上看,山东省方案着眼于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努力争取最大公约数,合理兼顾了各方的权益。

问:20xx年调整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范围是什么?

答:根据国家和山东省规定,20xx年调整养老金的范围是20xx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以下简称退休人员)。

问:今年调整养老金从什么时间开始执行?什么时间兑现到位?

答:国家规定,今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xx年1月1日开始执行。由于这次调整养老金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今年组织实施工作呈现出几个特点:一是国家部署时间相对较晚,比往年延后了4-5个月;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边改革边调待,增加了工作难度;三是国家对调整水平和办法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需各省结合实际,做大量的分析测算和研究论证工作。因此,从国家部署到各地落实到位,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山东省各地正在加紧开展工作,确保及时足额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可以确定的是,调整养老金的执行时间不会改变,从20xx年1月到本地落实期间的增发养老金都会足额予以补发。这一点,请广大退休人员放心。

问:山东省今年调整养老金的水平是多少?

答:国家要求,全国总体调整水平按6.5%左右确定。按照这一要求,综合考虑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养老保障水平、职工工资水平等因素,20xx年山东省按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排;同时结合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具体调整比例。这样安排,符合山东实际,有利于更好改善山东省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调整水平指的是全省所有退休人员的人均水平;具体到个人,还要与本人养老金水平、缴费年限或职务职称等因素挂钩确定。

问:20xx年调整养老金采取什么办法?

答: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山东省今年调整养老金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其中,定额调整部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标准。挂钩调整部分,分为两块:一块与20xx年底本人基本养老金水平挂钩;另一块,企业与缴费年限挂钩、机关事业单位与职务职称挂钩。适当倾斜部分,主要面向高龄退休人员。具体的标准,省人社厅、省财政厅通知中已作了明确规定。

问:定额调整是怎么考虑的?

答:顾名思义,定额调整是指退休人员按一定数额调整增加养老金。无论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均按相同标准调整增加。这部分主要体现社会公平,让低收入群体公平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保障其基本生活。

问:挂钩调整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为什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挂钩办法不同?

答: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调整养老金工作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因此,在定额调整体现公平的基础上,要通过挂钩调整体现效率,促进形成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机制。今年,山东省的挂钩调整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实行与本人养老金挂钩的办法,也就是按本人月基本养老金的一定比例调整。这一办法,企业已经实行多年,今年机关事业单位也按此执行,调整比例保持一致,体现了制度的统一性。

第二部分,根据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自特点,实行不同的挂钩办法。山东省企业从去年开始实行与缴费年限挂钩的办法,以促进长缴多得,得到了广泛认可,今年继续执行这一办法。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刚刚起步,目前仍处在过渡期内,缴费年限因素还不能完全体现到养老金待遇上。为此,山东省对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了与职务职称挂钩的办法,主要考虑国家对职务职称的设计,是与不同人员的待遇相对应的,也能体现多缴多得的激励导向。总体上看,山东省挂钩办法合理兼顾了不同群体,既与以往政策相衔接,也是与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实情况相适应的。虽然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具体挂钩办法不同,但在体现长缴多得、多缴多得的理念上是一致的。

问:山东省高龄倾斜政策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不同人员的累计倾斜标准不同?

答:以往年度,山东省对不同人员的倾斜办法有所不同。企业倾斜政策已经实行多年,分三个年龄档次,即:70-74周岁、75-79周岁和80周岁及以上。机关事业单位的倾斜政策,则是从20xx年10月开始实行的,但只分两档,即:75-79周岁和80周岁及以上。今年,山东省在两个方面实现了政策统一。首先,实现了年龄档次的统一。企业继续分三档执行,同时对机关事业单位增加70-74周岁的档次。其次,实现了今年倾斜标准的统一。也就是20xx年当年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三个年龄档次的倾斜水平是相同的。

对于在上一养老金调整周期内刚刚达到相应年龄档次的人员,这次还需要将该档次的累计倾斜标准给予补齐。由于企业的上一调整周期是20xx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而机关事业单位是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因此界定两者人员范围的时间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某退休人员去年刚达到80岁,上次调整时只享受了75-79岁的倾斜标准,今年要按80岁的标准执行,将两个档次之间累计倾斜的差额补齐。对此,两厅通知中已经做了明确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年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累计倾斜标准不同,对各年龄档次人员补齐的差额也不同。例如:企业刚达到80岁的人员,补齐的差额为320元,而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为40元。主要原因是,两个群体历史上实行不同的养老制度,原有的待遇计发和调整政策不同,企业各年龄档次的累计倾斜标准差额较大,需要补齐的差额也相对较高。这符合衔接平衡的原则,也是公平合理的。

问:今年是企业养老金的第十二次连续调整,与往年相比,今年政策有什么变化吗?山东省是如何考虑的?

答:经过多年调整,山东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政策已逐步成熟定型。因此,我们十分注意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调整办法的总体架构与往年相同,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在一些具体政策上,我们根据当前形势和制度建设需要,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完善。总的考虑是:尽量在待遇上做加法,让更多的人群受益。主要有两点:一是将企业一次性补缴参保人员纳入统一调整办法。这部分人员与正常参保缴费的退休人员不同,往年都是单独出台政策。今年,为了体现制度统一,山东省将这部分人员纳入到统一的调整办法中,其定额和挂钩调整与其他企业退休人员执行相同政策。在高龄倾斜上,其今年的倾斜标准与其他人员也是一样的,累计倾斜标准也同样按这部分人员历年享受的标准确定。这样既保持了政策前后衔接,也符合养老保险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二是完善了企业退职人员的调整政策。按照以往做法,这部分人员定额调整部分要按退休人员标准的80%确定。为保持政策统一,同时本着适当照顾企业退职人员的目的,自20xx年起,企业退职人员与退休人员执行统一政策,不再按退休人员的80%确定。

问:山东省文件规定建国前老工人的待遇调整办法另行制定。请问这部分人员的待遇什么时候调整,再就是离休干部的待遇何时能够调整?

答:按照国家要求,今年将继续给建国前老工人适当增加待遇。目前,我们正在结合实际研究具体办法。对于离休干部待遇调整问题,国家近期已作了部署,我们也正在研究具体的贯彻意见。这两部分人员的待遇调整办法,待报经省政府同意后,将尽快部署落实。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7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保障农村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促进计划生育、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事业。

=、基本特点:(=)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以自我保障为主,不给政府背包袱;(=)实行储备积累,建立个人帐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于个人所有。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养老基金没有互济;(=)采取县(市)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金运营方式为储蓄、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与城镇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历史包袱,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

=、参保对象:全体农民。我区村干、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对象。

=、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对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线管理,并实施财务监督。

二、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和现状

新洲区地处武汉北部,现辖==个街镇场区,+图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新洲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年开始启动,近十四年来,有起有落,有轰轰烈烈的时候,有停滞不前的时候,有萎缩滑坡的时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农民“老有所养”,预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以及稳定村干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启动发展阶段(====年—====年):==年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区),全武汉市有=个。==年当年实现参保农民====人,征收基金===万元,==到==年每年平均征收基金近===万元,到==年底参保人数达=====人,基金达====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较好,其主要原因有五:(=)国家大力推行,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号)将武汉市列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点地区。以后民政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年,民政部公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对象、保险费交纳和领取、保险资金的筹集、基金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积极引导。我区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纳政府工作目标,并将农保基金征收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政府。(=)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在各乡镇民政办增设=—=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较为充足。根据民政部民办发[====]=号文件,可以按当年收取的保险费总额的=%提取管理服务费。==到==年提取了管理费===多万元,一是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二是作为乡镇完成基金征收任务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和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养老保险承诺利率较高,==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利率较高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调整整顿阶段(====年—====年):==年,国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基金挤占挪用、违规投资、乡镇和村截留保费、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一是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部门管理,二是不得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三是清理整改基金违规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作关系未理顺(民政部门至今未移交工作到劳动部门),工作经费无着落(按财政应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但由于农保工作人员太多,我区乡镇==人,财政压力较大,并未将此列入预算),另乡镇于==年开始机构改革,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了精简,区民政局只承认了退休的=人,使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年由于银行利息大幅度降低,国家为了化解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对养老保险的利率进行了调整,==年=月降为=.=%(==年=月降为=.==%),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年省政府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阶段不再接受新业务”,至此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停顿、半停顿阶段(====年—====年):由于受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和中央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变动的影响,到====年出现了退保人员增加、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近三年来基金当年收不抵支累计达==万元,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农民缴费收入很少,没有新的业务发生,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目前我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可以概括为:低水平、窄覆盖、功能弱、效果差、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陷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截止目前为止,参保农民=====人,退休人员===人,月支出养老金=.==万元,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达===元,低的只有=.=元。基金累计收入达====万元,其中:缴费收入====万元,利息收入===万元,累计支出达===万元,滚存结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新洲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保险覆盖面窄。据统计,我区农业人口为==万人,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只有=====人,占农业人口的=.=%。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管理较为松散。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看,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正处在停顿、半停顿阶段。在管理机构、政策宣传、组织实施、基金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完成的管理体系,只是靠着惯性的作用,维系着目前的现状。一是管理机构没有理顺。====年国家要求农村养老工作全部移交到劳动部门,但到现在仍未移交,致使管理职能不明,工作不得力。而且由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专职工作人员少,管理服务难到位。现在各街镇原有==名专职工作人员都已取消,区民政部门的专职人员也兼职做其它工作,使养老保险的日常管理较为松懈,对退休人员更是谈不上进行生存调查,难以避免死亡后虚报冒领,造成基金损失。二是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障农村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区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不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存在种种疑虑和担心,全区仅有==%左右的农户赞成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真正愿意交纳养老保险基金参保的农户不到==%。三是制度建设真正不完善。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特别是民政部颁布的《方案》过多地考虑到农民的保险观念不强而强调农民参保“自愿性”,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可以认为,这种保险模式基本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而是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的特征,政府扶持职能缺失,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三)政府扶持功能弱化。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上述三个渠道中,除了对个人缴费规定了具体标准外,其余两个渠道都缺乏硬约束。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得到集体补助。而《方案》又没有对国家的责任通过约束性的规范加以具体规定。据统计,我区只有少数村干部由村进行了补助,其它大多数农民未得到村级补助,而政府更是没有投入资金给予扶持。这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四)保障水平偏低。根据测算,如果按照《方案》设定的最低缴费标准=元/月缴纳保险费,==年之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调查表明,大部分参加保险的农民都选择了较低标准缴费,从而导致退休后退休金水平极低,我区目前退休===人,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元,低的只有=.=元,有==%的低于==元,很难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了。不仅如此,《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使《方案》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五)农民参保意识差。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养儿防孝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家庭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文化生活缺乏,束缚了农民思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实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僻远的山区,由于受传统的思想影响较深,与城市相比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差距,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近期生存的艰难性和风险性,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全区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却因为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不多,知知甚少,对农村养老持怀疑态度,因此,也不愿意参加。农民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而目前农民表现出的参保意识淡漠、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正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出现扩覆不力、征收困难的真正原因。

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便成了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理顺部门关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把这项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工作做好做实。

=、坚持“强制投保为主、自愿投保为辅”的原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凡达到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以上的农民必须投保;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贫困线以上者鼓励投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以按人群和地区分类、分步进行。首先在农村的不同人群中分类推进,如乡镇企业职工和民办教师,强制其必须参加保险;其次在较为富裕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强制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积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一是从扶贫资金提取一部分。我国农村开发式扶贫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以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加之绝对贫困的消失,逐步转移并加大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支持应该是可行的。二是从国家财政收取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消费提取一部分。三是从农村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农村税收包括对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民个人征收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四是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交纳一部分。农民个人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可按适当比例缴纳保险金。受保个人做一定奉献,也是国际社会保障制度通行的原则。不过,要以农民的收入达到一定的高度为条件,而且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加大“三农”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软环境。“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在这个五年计划里农村必须将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何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风貌,这既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们财政部门急需解决的财政分配问题。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结合区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加大农业收入力度,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农村经济综合水平提高了,就会促进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也就会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8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内容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事业。

*、基本特点:(*)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以自我保障为主,不给政府背包袱;(*)实行储备积累,建立个人帐户,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于个人所有。个人领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的多少和积累时间的长短,养老基金没有互济;(*)采取县(市)政府组织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基金运营方式为储蓄、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与城镇养老保险比,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历史包袱,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农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较低。

*、参保对象:全体农民。我区村干、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对象。

*、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对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和收支两线管理,并实施财务监督。

二、*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过程和现状

*区地处武汉北部,现辖*个街镇场区,+图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年开始启动,近十四年来,有起有落,有轰轰烈烈的时候,有停滞不前的时候,有萎缩滑坡的时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为保障农民“老有所养”,预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以及稳定村干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启动发展阶段(*年—*年):*年我区被列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区),全武汉市有*个。*年当年实现参保农民*人,征收基金*万元,*到*年每年平均征收基金近*万元,到*年底参保人数达*人,基金达*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较好,其主要原因有五:(*)国家大力推行,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号)将武汉市列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点地区。以后民政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年,民政部公布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对象、保险费交纳和领取、保险资金的筹集、基金的管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积极引导。我区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纳政府工作目标,并将农保基金征收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政府。(*)民政部门高度重视,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并在各乡镇民政办增设*—*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较为充足。根据民政部民办发[*]*号文件,可以按当年收取的保险费总额的*%提取管理服务费。*到*年提取了管理费*多万元,一是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二是作为乡镇完成基金征收任务的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和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养老保险承诺利率较高,*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年——*年*月为年复利*.*%,利率较高较好地调动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调整整顿阶段(*年—*年):*年,国家发现农村养老保险存在基金挤占挪用、违规投资、乡镇和村截留保费、基金保值增值难等问题,决定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整顿规范,一是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门移交到劳动部门管理,二是不得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三是清理整改基金违规问题。一方面由于工作关系未理顺(民政部门至今未移交工作到劳动部门),工作经费无着落(按财政应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经费纳入预算,但由于农保工作人员太多,我区乡镇*人,财政压力较大,并未将此列入预算),另乡镇于*年开始机构改革,农保工作人员进行了精简,区民政局只承认了退休的*人,使农保工作的正常开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年由于银行利息大幅度降低,国家为了化解基金保值增值风险,对养老保险的利率进行了调整,*年*月降为*.*%(*年*月降为*.*%),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年省政府对养老保险进行了专题研究,决定“在农村养老保险整顿规范阶段不再接受新业务”,至此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滞阶段。

*、停顿、半停顿阶段(*年—*年):由于受国家管理体制改革、利息持续下调和中央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变动的影响,到*年出现了退保人员增加、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困难,近三年来基金当年收不抵支累计达*万元,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农民缴费收入很少,没有新的业务发生,养老保险工作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目前我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现状可以概括为:低水平、窄覆盖、功能弱、效果差、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陷于停滞不前的局面。截止目前为止,参保农民*人,退休人员*人,月支出养老金*.*万元,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达*元,低的只有*.*元。基金累计收入达*万元,其中:缴费收入*万元,利息收入*万元,累计支出达*万元,滚存结余*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保险覆盖面窄。据统计,我区农业人口为*万人,而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只有*人,占农业人口的*.*%。从参保对象看,只有部分村干部、乡镇企业职工、民办教师和“双女户”结扎户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而其他广大农业人口均未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共济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

(二)管理较为松散。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看,我区农村养老保险目前正处在停顿、半停顿阶段。在管理机构、政策宣传、组织实施、基金管理等方面均未形成完成的管理体系,只是靠着惯性的作用,维系着目前的现状。一是管理机构没有理顺。*年国家要求农村养老工作全部移交到劳动部门,但到现在仍未移交,致使管理职能不明,工作不得力。而且由于我区农村养老保险专职工作人员少,管理服务难到位。现在各街镇原有*名专职工作人员都已取消,区民政部门的专职人员也兼职做其它工作,使养老保险的日常管理较为松懈,对退休人员更是谈不上进行生存调查,难以避免死亡后虚报冒领,造成基金损失。二是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农村养老保险对保障农村老龄人“老有所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区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的工作力度不大,农民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存在种种疑虑和担心,全区仅有*%左右的农户赞成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真正愿意交纳养老保险基金参保的农户不到*%。三是制度建设真正不完善。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特别是民政部颁布的《方案》过多地考虑到农民的保险观念不强而农民参保“自愿性”,资金筹集上坚持“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可以认为,这种保险模式基本不具备社会保险的含义,而是较多地体现出商业保险的特征,政府扶持职能缺失,不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三)政府扶持功能弱化。民政部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保险基金的筹集渠道为:“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但在上述三个渠道中,除了对个人缴费规定了具体标准外,其余两个渠道都缺乏硬约束。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普通农民很难享受得到集体补助。而《方案》又没有对国家的责任通过约束性的规范加以具体规定。据统计,我区只有少数村干部由村进行了补助,其它大多数农民未得到村级补助,而政府更是没有投入资金给予扶持。这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四)保障水平偏低。根据测算,如果按照《方案》设定的最低缴费标准*元/月缴纳保险费,*年之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年后,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元,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调查表明,大部分参加保险的农民都选择了较低标准缴费,从而导致退休后退休金水平极低,我区目前退休*人,人月平养老金水平为*元,高的*元,低的只有*.*元,有*%的低于*元,很难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了。不仅如此,《方案》没有按照国际通行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式进行保险费和养老待遇的设计,养老金一经领取终身不变,使《方案》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变化。

(五)农民参保意识差。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养儿防孝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目前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家庭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困难,文化生活缺乏,束缚了农民思想认识的发展,形成了封闭落实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僻远的山区,由于受传统的思想影响较深,与城市相比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差距,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近期生存的艰难性和风险性,即便有些意识到了全区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却因为对农村养老保险了解不多,知知甚少,对农村养老持怀疑态度,因此,也不愿意参加。农民参保的态度和对养老保险认识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村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空间和前景,而目前农民表现出的参保意识淡漠、参保的积极性不高,正是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出现扩覆不力、征收困难的真正原因。

四、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和对策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便成了各级政府急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看,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理顺部门关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把这项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工作做好做实。

*、坚持“强制投保为主、自愿投保为辅”的原则。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凡达到全国农村平均收入水平以上的农民必须投保;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贫困线以上者鼓励投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进,可以按人群和地区分类、分步进行。首先在农村的不同人群中分类推进,如乡镇企业职工和民办教师,强制其必须参加保险;其次在较为富裕的地区,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资金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要逐步强制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然后逐渐扩展到其他地区。

*、积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渠道。一是从扶贫资金提取一部分。我国农村开发式扶贫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年以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后,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加之绝对贫困的消失,逐步转移并加大财政对农民养老的支持应该是可行的。二是从国家财政收取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消费提取一部分。三是从农村税收中提取一定比例。农村税收包括对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民个人征收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四是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交纳一部分。农民个人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可按适当比例缴纳保险金。受保个人做一定奉献,也是国际社会保障制度通行的原则。不过,要以农民的收入达到一定的高度为条件,而且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加大“三农”投入,逐步改善农村软环境。“十一五”规划明确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么在这个五年计划里农村必须将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如何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风貌,这既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们财政部门急需解决的财政分配问题。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结合区的“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加大农业收入力度,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业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农村经济综合水平提高了,就会促进农民思想意识的提高。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重要性的认识,也就会积极参加养老保险。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9

【关键词】养老金;双轨制;改革

自2005年开始至今,我国已连续8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收效甚微,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依然很大。面对当前最热门的养老金双轨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如何科学理性的破除养老金双轨制的难题,成为当前迫切的议题之一。而破除养老金“双轨制”则需要多部门合力,而不是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因此,必须在机关事业单位整体联动的前提下,分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最终取消“双轨制”。

一、养老金“双轨制”产生的背景

(一)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现状

2013年我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增加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2005年至2012年,我国已连续8年较大幅度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2012年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721元,连续八年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水平,其特殊的背景是企业养老金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待遇的日益悬殊。一方面,它是对这部分老年劳动者的一种历史贡献的补偿。另一方面,企业职工已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机关事业单位仍保留着原有的退休金制度,两种制度、机制、待遇,使得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

(二)“双轨制”产生的历史原因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执行两种不同退休制度,形成明显的待遇差,即养老金双轨制。养老金双轨制的出现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是历史遗留问题。1995年为企业职工建立统帐结合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时,并未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进行同步改革,此后的养老保险改革也一直围绕着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近几年又增加了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等,以致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一直处于分割状态。如今其凸显的不公平,成了最为社会诟病之处。呼吁取消双轨制成为一个持续活跃的热点,2012年对此发声的频率、声量、网民投入的力量、媒体设置此项议程的份量等均不同以往。从人民网历年两会调查来看,网民对有关民生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非双轨制莫属。

二、养老金“双轨制”原因分析

尽管中央文件和国务院的工作安排里面都提出要改革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但改革的阻力仍多有出现。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2009年1月,国务院要求5个试点省份正式启动此项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制度衔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然而,由于此次改革方案又人为地增加了更多的“碎片”,事业单位分为三六九等,参加此次改革的事业单位是第二大类中的第二小类,“遭受”改革试点的省市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出现了群体恐慌,最终导致改革停滞。

(一)从待遇差距方面分析

“双轨制”是造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差距的原因之一,但比较双轨制下的待遇水平不能简单化。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的不同是造成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差距的重要原因。首先,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与本人历年缴费工资、缴费年限和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挂钩,有的职工缴费工资低,缴费年限短,退休后养老金也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退休费以退休前基本工资为计发基数,其职业特点决定,这通常是本人职业生涯的最高工资水平;其次,调整企业基本养老金,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物价上涨、职工工资水平增长、养老金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调整次数多但幅度小;机关事业单位目前调整基本退休费和退休生活补贴与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或津贴同步,频次低而波动较大;另外,除了国家统一规定的待遇之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生活补贴所占比重过大,导致综合退休待遇远高于企业职工。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与工资制度改革统筹考虑,合理调整工资和退休待遇的结构。

(二)从行政体制方面分析

养老双轨制的根源还在于行政体制中的“隐形障碍”,只有在政府职能转变问题上有所突破,实现政事彻底分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养老金“双轨制”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迟迟未能启动,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意放弃是关键原因。但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责任怎么分,费率怎么定。因为职工处在地区分割状态下,各地责任分担与费率高低不同。要启动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用什么费率?还是各自搞一套?那公务员待遇又会形成一个新的地区分割,情况更糟。其实,“养老金双轨制”也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有关。

在看到双轨制的不合理之处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收入高于企业职工也有合理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比重大,在职时平均工资收入较高,工作年限也长于企业一般员工的平均缴费年限,因此其总体平均待遇水平比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平均水平高一些是正常的。但差距要适当,差距过大,特别是同类人员之间待遇差别过大,就应想办法调整。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必须考虑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曲线,2008年的试点方案显然对此考虑不足,从而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推进。因此,并轨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否则就会造成新的矛盾和问题。

三、破除“双轨制”的路径选择

养老金调整方案篇10

机关事业单位“五险”都将并轨

养老保险只是社保当中的一种,公务员在其他保险上会不会也和企业并轨?

胡晓义: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就社会保险而言是5个险种,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现在除了养老保险之外,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在1998年国务院就作出了制度改革的决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普遍参加了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所以你说的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在制度上是没有障碍的。

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方面法律上都作出了相应规定,我们正在推进这些工作。所以这次的改革重点放在养老保险方面。实际情况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去没有完整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框架,而2010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专门授权国务院对公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办法提出方案。所以这次也是落实《社会保险法》的一个举措。

改革后,由于没有基金的积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会不会“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

胡晓义:这个问题非常实际,我注意到前一段网络上的评论也比较关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比较长,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改革的范围从原来的国有企业,逐步扩展到其他所有制企业,还有城镇其他一些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范围很大。到去年底已经覆盖了总量3.4亿人左右。这些年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现在总的基金积累已经到了3万多亿元。

而国务院决定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改革,这是一个新举措,过去确实没有基金积累。那么会不会出现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去“吃”这3万多亿元呢?我可以明确回答,不会。

国务院《决定》第六条中明确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改革之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和基本规则是和企业统一、一致的,但基金单独统筹,不和企业的养老保险基金混用。

这样规定,一方面是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工资的供款渠道是明确的,主要是财政资金的供给,所以各级财政还是要负重要责任。另一方面,是考虑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抚养比(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比例)比企业高,现在企业的抚养比大致是3∶1,而事业单位抚养比就高得多,我印象中大概是2.5∶1,机关更高,大概是2∶1。考虑到抚养比的不平衡,更不应该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混用。

所以,落实国务院《决定》,就不会出现改革之后“吃”企业结存基金的情况,大家不必担心。

“代际赡养”模式消解资金压力

养老金并轨后公务员过去工作年限将视同缴费年限,专家认为财政短期内将承受巨大变化,这么多钱将怎么筹措?另外,公务员养老保险并入社保之后,养老基金盘子越来越大,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有什么新举措?

胡晓义:机关事业单位现在在职职工3000多万人,退休人员1500多万。改革后,既要为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筹资,又要保证已经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资金的需求量确实很大。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实际通过多年改革已经摸索了可行的路径,就是把集中的问题分散来处理,用时间的推移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要同时筹措1500多万人的养老保险基金,还要筹措单位缴费、个人缴费,都积累起来,显然这两块相加,负担非常重。实际上,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的模式,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所以实际上不完全是看上去那样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

当然,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将来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这需要做长期的制度安排。但就现实财政能力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安排好现在的在职职工缴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目前,财务安排上不存在问题。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正是要长期谋划的一个政策重点。要解决老龄化高峰期的财务平衡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一个重要选项就是要进行结存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这个问题已列入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总体方案中,有可能尽早提出一个具体方案,供中央决策。

三类工资调整方案已下发各单位

有观点认为,用财政的钱缴纳职业年金会造成制度上新的不公平?您怎么看?有媒体报道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已经下发,消息是否属实?

胡晓义:《决定》中有几个重要的政策,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改变模式、改变待遇确定机制、待遇调整机制,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方面也作出了重要的改革举措―建立职业年金。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了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实践中,企业补充的养老保险以企业年金的形式正在发展,企业年金现在有2200多万职工参加,积累了7400多亿资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次改革如果只是改基本的制度还是不完整的,所以引入了职业年金的设计。

说到制度公平的问题,问题的实质在于如何引导企业年金更快的发展,使更多的企业职工能够不但有基本养老保险保障,而且有补充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障。2014年1月1日开始施行企业年金的有关新规定,不仅个人缴费部分延交个人所得税,而且在投资收益进入到个人账户的部分也是延交个人所得税,这是积极的信号。当然这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为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

网上在讲国务院办公厅发了文件,我也注意到了这个信息。配合这次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三个实施方案,一是公务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的调整,三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的调整。这套方案已经发到各单位。

缴费细化到月

体现职业生涯贡献

对于一个公务员来说,改革前和改革后退休的,养老金领到的标准有什么样的变化?

胡晓义:我先说宏观,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到底改了什么?第一,改了一个制度模式。原来是单位保障模式,现在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制度安排,这样单位退休抚养比不平衡就被分散掉了。第二,改了计发办法。原来参照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和工作年限,改革后是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算,细化到每一年甚至每个月的缴费,体现了一个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

到底哪个高哪个低?具体到每个人会非常细致。从政策设计上,我有这样的信心,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坦率地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际运行中,确实有一些企业和个人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觉得我缴费,现实的收益少了,即期的收入少了,所以千方百计地规避缴费或者降低缴费基数,实际上这是对自己长期和未来利益的损害,大家一定要明确这一点。所以如实、及时的缴费,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好保障。

老人退休之后

养老待遇保持不变

《决定》中明确对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维持原待遇不变,并执行新的待遇调整办法。这句话怎么理解?很多自收自支单位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的养老金以后由谁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