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39:11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1

任佳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给我了深深的启示。

上学期,我的作文成绩总是一落千丈,因此,成绩和排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妈妈总是像“大火山”一样爆发,我也很苦恼。以后,爸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他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用这个方法来丰富我的语言积累,提高习作能力。

从此,我每天读书,甚至读到晚上十点多,我的读书兴趣被激发了。终于到了语文考试的时候了,我是那样得心应手。考完后,天天盼着发作文分数,发试卷了,我一看,“哇!25分,小宇宙终于爆发啦!”我回家也是如此兴奋,大喊:“爹地,你的方法真灵验啊!”

我爱上了读书,它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过去我的成绩不是飞檐走壁,跳悬崖,就是一落千丈坐滑梯。可现在成绩一向稳定,一直保持在25分以上,这多亏了读书。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是的,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只要你爱好它,对它有兴趣,你就会全身心地去做好它。

就从我自己来说,一年前妈妈为了纠正我驼背的毛病,送我去学舞蹈,没想到我会那么的喜欢舞蹈,简直是如醉如痴!因为以前没有基础,所以我只能和一群比我小许多的小妹妹们一起在小班,每次重点练习基本功,两节课下来,我每次都是大汗淋漓腰酸背痛,可我从没有抱怨过。我们分组练习动作时,别人只跳一组,我却每组都跳,经过我的努力,不到半年我就升到了中班,现在已经从中班最后一排调到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这代表了我是中班跳得最好的。为了跳舞,所有的疼痛与辛苦,我都愿意承受,我从不缺课,就连发烧我都坚持去上舞蹈课。虽然很苦,虽然很累,但我的心里却感到很快乐,因为我真是非常非常喜欢跳舞!

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会激发出勤奋,而勤奋会创造出天才。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3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一位伙伴一直伴随着我。在我失败时,它给了我信心;在我气馁时,它给了我勇气;在我伤心时,它给了我安慰……。它就是一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当我因考试失误而气时馁,面对那鲜红的“x”,听着同学们的冷嘲热讽,看着父母失望的眼光,我哭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猛然间,我头脑中闪过了那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猛然醒悟:哪个人没有失败?摔倒了,再爬起来!于是,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将泪水化着汗水,勤奋学习,不懂就问,终于在又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啊!名言,我感谢你!

当我努力去干一件事而屡遭失败时,我气极败坏,将自己关进了小房间里,不住地哭泣,我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不成才,甚至恨父母怎么生个这么笨的我。忽然,一盏明灯在我心头点亮??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茅塞顿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于是我擦干眼泪,又继续干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成功了!啊!名言,我感谢你!

这位好伙伴已陪伴我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帮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激流险滩。如今,我把它工整地抄下来,贴在书桌前。它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一座不灭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4

一句名言的启示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有一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陪我走到今天,那就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每当我要欺骗小伙伴时,就会想起它。

紧紧记得有一次,我要和小伙伴一起打羽毛球,可那天妈妈却说,要去宁波看望外婆。可是我既要和小伙伴打羽毛球,又要去外婆家。这真是两头为难呀!正当我犹豫不决是,妈妈语重心长地说,艳艳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你可千万别失信。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决定不去外婆家,该和小伙伴打羽毛球了。这样,我和小伙伴的关系更密切了。现在,我们可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呢!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的像再决定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时,就会获得终生的伙伴和密切的好友。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5

国,我爱党,我爱我家,让我感动的历史人物,再见了,小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出

烈日把他黑黝黝的脊梁晒得似乎要冒出油来。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出

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战士。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的世园会,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6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一位伙伴一直伴随着我。在我失败时,它给了我信心;在我气馁时,它给了我勇气;在我伤心时,它给了我安慰……。它就是一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

当我因考试失误而气时馁,面对那鲜红的“x”,听着同学们的冷嘲热讽,看着父母失望的眼光,我哭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猛然间,我头脑中闪过了那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猛然醒悟:哪个人没有失败?摔倒了,再爬起来!于是,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将泪水化着汗水,勤奋学习,不懂就问,终于在又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啊!名言,我感谢你!

当我努力去干一件事而屡遭失败时,我气极败坏,将自己关进了小房间里,不住地哭泣,我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不成才,甚至恨父母怎么生个这么笨的我。忽然,一盏明灯在我心头点亮——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茅塞顿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于是我擦干眼泪,又继续干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成功了!啊!名言,我感谢你!

当我因工作不细致使班级荣誉受到损害时,我羞愧万分,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中。悔恨的泪水无声地在我的脸庞上流淌,我的心也在哭泣,我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期望。此时,“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轻轻扣开我心灵的大门,我豁然开朗:做错了怕什么?及时改正就行了呗!那以后,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后来,我还被评为优秀队干。啊!名言,我感谢你!

这位好伙伴已陪伴我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帮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激流险滩。如今,我把它工整地抄下来,贴在书桌前。它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一座不灭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7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推想成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以孔子的名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总结,强调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这些好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

2.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谈话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再联系课文内容和例句深入体会引用的好处。

3.书写提示

通过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拓展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书法家,引入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来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并谈谈对自己今后写字的启发,达到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指导学生写字实践的目的。

4.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通过自由朗读、练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语名言的意思。学生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四句话的相通之处,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最后拓展交流这四句名言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

谈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板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一读,结合实际交流。

(1)启发引导: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预设: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对啊,勤问勤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也能让我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勤问勤查的习惯)

(2)自读交流。

①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一边读一边思考:除了“勤问勤查”,还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l

重点的句子做标记。

②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l

勤问勤查的习惯

l

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l

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l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3.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引导交流:在学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的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怎样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呢?首先,谈话导入,引入交流主题;接着,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谈到勤问勤查的习惯,以及其他三种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好习惯。

二、

词句段运用

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

师:同学们,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意思的方法。

(2)举例说明。

①出示成语:赴汤蹈火。

②引导:请联系文言文学过的生字,说说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指名说)

③回顾:《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是什么意思呢?(热水)

④学生试着解释成语。

⑤教师小结: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完成练习。

①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的意思,完成课本第91页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成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②学生交流。可以运用泡泡提示语中的句式交流。

走马观花:走,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一起。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达到。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引用名人名言。

(1)谈话引入:请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名人名言。(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组内互相交流)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①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引用的好处。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比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l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l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教师归纳总结。

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练等作用。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

(3)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师提问:你在习作中引用过名人名言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举例说明,谈体会。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呢?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作比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因此,设计了“联系实际谈体会”的教学环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2.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书法欣赏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是谁的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

师: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

2.书法欣赏。

(1)指导欣赏的方法。

可以从运笔特点、结构特点、整体感觉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2)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①课件出示作品:

课件出示:

②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③师:欣赏完《三门记》,你对今后的写字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楷书四大家”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识,还对书法家赵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而本环节突出了方法指导。最后,引导学生从书法欣赏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写字实践。

二、

积累古语名言

1.读一读,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读一读下面的古语名言。

课件出示:

l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l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l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l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自由朗读,教师教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2.背一背,畅谈体会。

(1)引导背诵。

(2)拓展说话: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对于这四句名言,重点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语,有些拗口。老师要教读几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读熟了,“其义自见”。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老师只适当点拨指导。最后,力争让绝大部分同学把这四句古语名言背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语文园地”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图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

千金在手不如掌握“点金之术”。例如,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而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理解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成语。后面的“书法欣赏”也是从鉴赏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的。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8

关键词:简明英语运动;英语简明化;启示

人们通常认为英语文辞优雅的判断标准是句子长度越长,辞藻越华,从句和抽象名词越多,那么英语写作水平越高。请看例1:

a句:ifthereareanypointsonwhichyourequireexplanationorfurtherparticulars,weshallbegladtofurnishsuchadditionaldetailsasmayberequiredbytelephone.

B句:ifyouhaveanyquestions,pleasephone.

a句用词恰当,语法正确、语体准确、逻辑严密,语流连贯,文辞优雅,按照传统判断标准,这是一个值得英语学习者借鉴的好句子。然而在现实语境中,显然人们认为a句晦涩难懂,B句使用更为广泛,因为它的表达简洁流畅,指意明确。上述两个例子很好地反映出自80年代以来,席卷英美国家的简明英语运动给英语简明化表达所带来的影响。

1什么是简明英语及其原则

简明英语运动起始于伦敦,过去三十年间,该运动在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英语国家蓬勃发展,并波及非英语国家。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由于因为银行本票条款和事项所使用的语句冗长、晦涩难懂,且结构重叠,含义复杂,顾客根本看不懂。因此,1977年美国纽约州通过简明语言法(plainlanguagelaw),要求联邦政府各部门切实保证颁布的每项法令“以简明易懂的英语撰写以使须依照有关法令办事的人都能看懂”。简明英语运动由政府公文写作,逐步拓展到法律、商业、技术、医疗等实用性文本,提倡在文件中尽量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避免不必要的冗词赘语,其核心是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

李长栓教授在《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给出了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1.篇章布局合理;2.言简意赅;3.信息流动通畅;4.使用短句;5.多用主动语态;6.使用强势动词,避免把动词变为名词;7.使用读者熟悉的词汇;8.避免含糊不清;9.用人称代词接近与读者距离;10.避免一连串的名词修饰名词;11.避免涉嫌性别歧视的说法;12.避免否定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双重否定;13.外观设计醒目。

2简明英语对英语简明化的启示

简明英语的基本原则在以下几方面为英语简明化给予启示:

(1).使用短句,信息流动通畅,使用强势动词。如文章开始举的例1:

a句中if从句中有嵌套了一个onwhich引导的从句,造成读者负担,影响阅读速度。且a句为话题式句式,过多的抽象名词和从句结构影响了信息传递,读者没有得到明确指令该如何去做。而B句结构简单,使用祈使句,指意明确,信息传递顺畅。

(2).句子结构合理,言简意赅,多用主动语态,将抽象名词实意化,使用人称代词来拉近读者距离。请看例2:

a句:High-qualitylearningenvironmentsareanecessarypreconditionforfacilitationandenhancementoftheongoinglearningprocess.

B句:Childrenneedgoodschoolsiftheyaretolearnproperly.

a句中的抽象名词词组如High-qualitylearningenvironments(高质量的学习环境)、anecessarypreconditionforfacilitationandenhancement(促进和增强的必要先决条件)不但佶屈聱牙,难以理解,而且似乎营造出一种刻意的庄严感,拉开了和读者的距离。B句用第三人称children作为主语,采用主动语态,将抽象名词具体化为goodschools,并用简单易懂的if从句表达先决条件,能够更好地为读者阅读扫清障碍,并且传情达意。

(3).避免用一连串的介词短语来修饰名词,使用读者熟悉的词汇,避免否定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双重否定。请看例3:

a句:YourenquiryabouttheuseoftheentranceareaatthelibraryforthepurposeofdisplayingpostersandleafletsaboutwelfareandSupplementaryBenefitrights,givesrisetothequestionoftheprovenanceandauthoritativenessofthematerialtobedisplayed.postersandleafletsissuedbytheCentralofficeofinformation,theDepartmentofHealthandSocialSecurityandotherauthoritativebodiesareusuallydisplayedinlibraries,butitemsofadisputatiousorpolemickind,whilstnotnecessarilyexcluded,areconsideredindividually.

B句:thankyouforyourletteraskingforpermissiontoputuppostersinthelibrary.Beforewecangiveyouananswerwewillneedtoseeacopyoftheposterstomakesuretheywon’toffendanyone.

a句中居然用了4个介词短语1.abouttheuseoftheentrancearea;2.atthelibrary;3.forthepurposeofdisplayingpostersandleaflets;4.aboutwelfareandSupplementaryBenefitrights来修饰名词enquiry,给人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另主语过长,造成句子结构拖沓。provenance和authoritativeness两词显得过大过于正式,也不是读者所熟悉的词汇,换成source和authority较好。disputatious和polemickind换成读者熟悉的argumentative和bold较好。a句中提供的信息Centralofficeofinformation,theDepartmentofHealthandSocialSecurity这些所谓的“authoritativebodies”(权威部门)其实是多余信息,可删去。whilstnotnecessarilyexcluded(但也不一定排除在外)中有双重否定含义,增加读者阅读负担。

3结语

简明英语要求以读者为中心,顺利、流畅地传达信息,符合语言经济表达的要求。但英语简明化表达绝不等同于表达幼稚化或简单化,而是在清楚、准确的基础上进行简明的表达。使用简明化的语言进行有效交流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简明英语运动的发展,英语简明化也将成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9

《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是朝鲜李朝时代后期的两部汉语会话教材,本文以研究两部教材中出现的“是”字句入手,进行分析《华音启蒙谚解》和《你呢贵姓》中“是”字句体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价值,并且在吸收现代语言教学理论的同时,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找寻合理的内核。

关键词:《华音启蒙谚解》《你呢贵姓》“是”字句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176-01

中国与朝鲜两国山水相连,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朝鲜与中国,在政治外交上一直是‘宗属关系’,‘册封朝贡关系’,在经济文化方面,许多文化样式起源于中国,朝鲜在积极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1]

“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必然会产生语言之间的沟通,这对于语言的教育必然是一个促动。历史上,国外的汉语教育中,朝鲜起步最早,成果最丰富,独树一帜。朝鲜国的汉语教育经过古代三国(公元前37-668年)、统一新罗(669-917年)、高丽(918-1392年)等历史阶段,到朝鲜时代(1393-1911年)得到空前的发展”。[2]“《汉书》记载:汉武时置四郡,陈项起,天下乱,燕齐赵民愁苦,悄悄亡归朝。卫满自燕亡命来到朝鲜后,两地间的移民不断增加,促进了朝中人民的经济交流与联系。置汉四郡对两国各方面的交往起了很大的作用。朝中之间,从后汉初开始成立册封朝贡关系。朝贡陪伴中国的回赐,不仅有政治外交上的目的,还有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意义。特别对朝鲜来说,这是接受中国高级文化的重要通路”。[3]

朝鲜的汉语教学在朝鲜时代出现过一个高峰,这与中朝两国历史上的密切交往是分不开的,这是朝鲜汉语教学发展的最重要动力。“朝鲜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不能确定。不过朝鲜人早在公元前后就开始使用汉字、汉文是有据可查的。当时古代朝鲜人使用汉字不能说已经普及了,但是在公元前后朝鲜上层人物已经熟练掌握和使用汉字了”。[4]

《华音启蒙谚解》(以下简称为《谚解》)和《你呢贵姓》是朝鲜时代的两部汉语会话教材,这两部教材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对朝鲜国人学习汉语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两部教材中出现的常见句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朝鲜国人学习汉语。笔者主要对这两部教材的“是”字句作以研究,来试图分析常见句式的特点以及所体现的教学特点。对于“是”字句的研究分析,主要是从“是”字句的概念、“是”字句的分类和特点上来进行分析。

一、“是”字句的概念

“是”字句在《谚解》和《你呢贵姓》中出现的也是非常之多,是个主要的句式。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在《谚解》和《你呢贵姓》中“是”字句的情况,以“是”字句作为具体整理分析的“是”字句。

二、“是”字句的分类

在《谚解》和《你呢贵姓》中出现的“是”字式的频率是很高的,“是”字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将出现在《谚解》和《你呢贵姓》的“是”字句进行如下的归类.

㈠名词1+是+名词2

在“名词1+是+名词2”的结构中,名词1与名词2等同,二者可以前后进行调换。在这类“名词1+是+名词2”的结构中,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类。

1.名词1或名词2是代词

例如:⑴哥儿们三个,我是老大咧。(《谚解》p470)

⑵他们是大上海来的,听说是进京赶考咧。(《谚解》p473)

在上述三个例句中,我们可以将名词1和名词2调换位置。“哥儿们三个,我是老大咧”与“哥儿们三个,老大是我咧”两句所表达的句义相同,并没有改变原来的意思。同样“他们是打上海来的,听说是进京赶考咧”与“打上海来的是他们,听说是进京赶考咧”。

2.名词1是专有名词

看出现在《谚解》中一个“是”字句:“这里有名的徐通关是我的老人家”(《谚解》p478),在这里的名词1是专有名词“徐通关”,可以将此句变成“我的老人家是这里有名的徐通关”,名词1与名词2调换位置后,两句所表达的句意并没有改变。

㈡“名词1和名词2的关系有多种多样,原来句子中的名词1和名词2并不能调换,但是名词1增添隐性中心词后,“是”前后部分等同,可以调换位置”。句子中的名词1的隐性中心词表示的意思也十分丰富。

1.表示身份

以出现在《谚解》的句子为例:

⑴我是在民的,原籍浙江的人。(《谚解》p469)

⑵你老是外来的贵客呢。(《谚解》p470)

上述“是”字句可以理解为以下句意“我的身份是在民的,原籍浙江的人”,“你的身份老是外来的贵客呢”和“我的身份是江南苏州府人,贱姓王啊”。

2.表示职位

以出现在《谚解》的句子为例:“我是现任北京礼部里郎中”(《谚解》p481),在这里名词1的隐性中心词是职位,此句可以理解为“我的职位是现任北京礼部里郎中”。

3.表示比喻

以出现在《谚解》的句子为例:“嗳呦,你是个老江湖咧”(《谚解》p491)。此“是”字句中的“是”表示了比喻义,意思是说:“你像个老江湖一样”,语气上来讲,显得更为重一些,所表示的句意并没有改变。

㈢名词2是偏正短语。

“原有句中的名词1和名词2不能调换位置,但是名词2的中心语可以变换成名词1的中心语,这样变化后,“是”前后部分等同,可以前后调换位置”。[5]

例如:⒈我们敝国人是这样妆扮。(《谚解》p481)

2.你老是好大的前途。(《谚解》p481)

在上述例句中,名词1和名词2并不等同,也不能调换位置,但是名词2的中心语可以变成名词1的中心语后,这样变换后,就等同了。“我们敝国人是这样状扮”变换后与“我们敝国人的状扮是这样(的)”,两个句子所表达的句意是相同的。

参考文献

[1]朴京淑:《试论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5月,第5页。

[2]金基石:《韩国李朝时期的汉语教育及其特点》,载《汉语学习》2005年第5期,第73页。

[3]金翰奎:《韩中关系史》,《大宇学术丛书论著》,1999年,第147页。

[4]朴京淑:《试论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5月,第6页。

[5]李林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4月第1版,第258页。

[6]李林定:《现代汉语句型》,商务印书馆,1986年4月第1版,第258页。

一句名言的启示作文篇10

[关键词]语文学习课堂教学导语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6-054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语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形式也各不相同。它不仅是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体现,也彰显着教育艺术。教师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导语,就能有效开启课堂教学的大门。

一、运用名言警句,设计概括性的导语

主题多样、内容包罗万象的名言警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阐述着深刻的道理,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思想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结合具体的语文学习内容,精心选择一些名言警句,简洁地导入新课,不但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还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教师一开始上课,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句关于信念的名言:“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列夫・托尔斯泰)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理解这两句名言,让学生理解信念的价值和意义。很多学生从中认识到信念是支持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了。名言警句言简意赅,直接导入主题,能有效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由此可见,形形的名言警句为教师设计语文教学的导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增添精彩。

二、借助各种故事,设计趣味性的导语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故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学生一听故事就很容易安静下来,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为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做好准备。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寻找适当的故事,并运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讲述故事,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把学生快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中。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有关王冕学画的小故事作为导语:“同学们,在上课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认真听,看看从故事中能学到什么。”教师娓娓道来,讲述了王冕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趁着给地主放牛时偷偷学画画,开始画不好,也没有灰心,经过反复的琢磨练习,最后画出了很多美丽的画。学生们沉浸在故事当中,被王冕的勤奋好学打动了。有的学生说要向王冕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的学生说要学习王冕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这则小故事的感染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情感上也产生了共鸣,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课文的学习。

由此看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精彩简要的小故事,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三、通过各式问题,设计启发性的导语

问题是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引发学生探究思考,启迪学生智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谜语是很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其作为问题式导语,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增添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黄山奇松》一课时,教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头上青丝如针刺,皮肤厚裂像龟甲,越是寒冷越昂扬,一年四季精神好。’打一种植物”学生们听说要猜谜语,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听着。这个谜语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松树。”教师表扬了学生,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这种简单的谜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由此说明,具有思想性、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能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启迪,习得知识,成功开启新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