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优秀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6:44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1

一、充分认识优秀运动队加强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运动员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队时,要通过优秀运动队各类教育,其中包括了体育职业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完成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的任务;退役后,绝大多数运动员将走向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教育、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运动员科学文化素质状况,特别是是否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技能,将成为影响他们再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影响到运动队的稳定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因此,加强和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建设优秀运动队,发展竞技体育的需要;是建设和完善优秀运动队教育体系的需要;是运动员自身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为此,国家体委在《关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运动员基础教育水平和培养运动员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重要任务;要逐步建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统筹安排,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体系。并提出要提高运动员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而且在退役就业前获得一定的从业岗位需要的能力,进一步明确了对运动员进行职业教育不仅是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优秀运动队开展和加强职业教育,对运动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自身良性循环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和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各级体委领导应高度重视。目前,优秀运动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和开展学历与体育职业教育的经验。但是,开展体育专业以外得职业教育以及非学历职业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方面刚刚起步。因此,各级体委要积极探索。并主动开展社会协作,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

二、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要着眼于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坚持"四个有利"即有利于竞技水平得提高;有利于运动队的建设;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其原则是:

(一)要统筹规划,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初中后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职业教育。

(二)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教育、体育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进行规划。职业教育内容、形式的选择,要与当地经济、教育、人事、劳动制度改革相适应。

(三)要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适应性相结合;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在办好体育职业学历教育的前提下,发展其它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

三、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的目标: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具有其他专业技能,成为各种实用人才和劳动者。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突出能力培养,提高体育职业教育质量,努力培养优秀体育专门人才(包括运动员、教练员、管理人员及全民健身辅导员等);要深化改革,拓宽专业方向和开办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人才。

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应以在役运动员为重点;形式应以学历教育为重点;层次应以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体系的第二层次(高中、中专)为重点;内容应以适应社会需要的通用能力与技能为重点。

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应当发展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既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灵活性、适应性的成人职业教育体系。

四、理顺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国家体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全国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各地体委负责领导本地区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工作;各优秀运动队(包括各运动技术院、校)负责运动员职业教育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

优秀运动队的职业教育涉及对在训运动员人才的培养和运动员退役分配两方面的工作,涉及教育与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因此,各地体委的教育、人事、财务等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工负责,共同加强对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的管理。同时,主动争取当地教育、劳动、人事、财务等部门的支持,在他们的指导下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并取得社会认可。

五、确保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经费

根据国家关于教育经费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社会税费、个人交纳、基金、捐助等多渠道筹措的原则,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经费,采用国家拿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的办法进行筹集。各地体委要从财力和政策上保证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经费,同时要采取各种办法,努力拓宽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经费渠道,保障投入。各地体委应从规定的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经费和对退役运动员分配安置费用中,提取一定的职业教育经费;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部门对各类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把培训人才与使用人才结合起来,与用人单位挂钩,实行有偿培训;可从优秀运动队各类赞助费中提取一定的职业培训费;可根据本地有关规定和收费标准及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收取一定的职业教育培训费用,实行"自费公助"。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经费统筹后要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六、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优秀运动队开展职业教育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有些工作刚刚起步。因此,各地体委要加强领导、督促和检查,把这项工作纳入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劳动人事工作统筹规划,保证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二)要注意加强对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调查,根根需求对运动员加以引导,把社会需要和运动员的兴趣与实际可能结合起来;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考虑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的规划,进行具体安排。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2

摘要为进一步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的就业现状、文化程度、退役后去向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主要结论:我国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所致;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偏低、职业技能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点;运动员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安置率与运动项目有关。

关键词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就业安置击剑

一、前言

针对运动员的特殊情况,国家近年来出台了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多项政策。怎样将这些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做好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拓宽运动员的择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针对云南省优秀击剑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难问题,对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的就业现状、文化程度、退役后去向选择、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情况进行调查,旨在分析运动员职业转型困难的原因,找出对运动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方法和对策,为运动员退役后找到人生新坐标、再创人生辉煌提供帮助,同时丰富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理论,为云南省乃至全国退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1.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运动员退役后基本上都各奔东西,忙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对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的问卷调查具有一定得困难,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退役后的不同去向选择分层,对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鉴于样本量较小,笔者同时还对一些教练和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进行了较深入的访谈。

根据调查数据情况来看,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退役后选择求学深造的最多,占到了21.05%,而直接就业的主要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私营业主,分别占到了15.79%和13.16%。一般来说,退役年龄较大的优秀击剑运动员退役后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工作,而退役年龄较小的则更倾向于选择求学深造。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退役年龄较小的击剑运动员在退役后,踏入社会直接就业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学历和相关能力,而且其正处于适于上学的年龄,他们一般会选择求学深造。而退役年龄较大的运动员在退役后,往往面临挣钱自立或结婚的压力,一般会选择直接就业。

2.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的文化程度情况调查与分析

根据调查,云南省优秀击剑运动员退役时的学历,大专及以上的占76.32%,其中男的占42.11%,女的占34.21%,男性多于女性;高中的占15.79%,其中男的占10.53%,女的占5.26%;初中的占7.89%,而小学及以下的没有。

3.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对退役后去向选择的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对于退役后就业前景的直观感受,有将近一半(大约39.45%-71.07%)的运动员认为不乐观,大约10.16%-37.2%的人认为一般,仅有6.41%-23.91%的人认为比较乐观,大约有4.68%-16.46%的认为非常不乐观,目前还没有人认为非常乐观。这就可以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我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在退役后的就业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在退役后选择自主择业的18名被调查者中,有8名(21.48%-67.4%)被调查者表示是由于无法安置只能自主择业,5名(7.09%-48.47%)表示想上学但现实条件不允许,3名(5.52%-33.89%)被调查者是由于需要挣钱生活,2名(3.41%-25.63%)表示可以直接找到不错的工作。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一部分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退役后仍然希望依靠组织安置,思想上尚未建立起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自主也包含了无奈的成分;而另一些击剑运动员退役后想上学,但由于学费或年龄择业等原因,也只能选择就业。

对于选择求学深造的原因,8名被调查者中有5名(28.95%-96.05%)选择了想提高文化水平,想提高日后的就业竞争力,有2名(15%-55%)选择了家长或教练让我上学,有1名(10.42%-35.42%)选择了拿个文凭,利于就业。这里值得提示一下的是,在我国现行《关于著名优秀运动员上大学有关事宜的通知》中,仅有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单项前三名获得者和集体项目前三名的主力队员以及世界纪录创造者可以具备免试上大学的资格。

4.云南省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对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数据中来看,有18人选择了一般了解,占到了总数的47.37%,选择比较了解的大约有14.53%-43.37%,选择非常了解的大约有4.2%-27.38%,选择只是听说过的大约有4.68%-16.46%,目前还没有人选择从未听说过。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感性认识,其实际应用还是较差。

对于自身在退役后的再就业竞争中最欠缺的,绝大多数(53.64%-83.2%)的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选择了文化知识,可见文化学习的缺失已成为影响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再就业的重要因素,而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在问到是否提供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或相关退役后出路方面的指导或培训时,大约有59.68%-87.68%的运动员认为比较需要这类指导和培训,大约有10.16%-37.2%的运动员认为非常需要,还有大约1.46%-7.72%的人认为可有可无,没有人认为不需要。调查研究还得出在提供过运动员指导和培训的效果中,大部分的运动员都认为效果一般。可以看出目前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迫切需要得到这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在退役后能够顺利地渡过职业的转换期。

对于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退役后最想从事的职业中,选择体育部门工作人员和俱乐部健身教练的最多,大约有65.99%-91.91%和59.68%-87.68%,其次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和运动队教练员,大约有53.64%-83.2%和39.45%-71.07%。选择其他方面如大学体育教师、俱乐部健身教练、企业员工、非体育部门工作人员和演艺人员的人数相对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绝大部分退役优秀击剑运动员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还是有所了解,但还是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感性认识,其实际应用还是较差;认为自己退役后就业带来的最大优势是自己的勇气、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到了在退役后的再就业竞争中最欠缺的是文化知识;在对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时,绝大多数运动员都认为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在退役后最想从事的职业中,选择体育部门工作人员、俱乐部健身教练、中小学体育教师和运动队教练员的最多。

(二)云南省优秀击剑运动员职业转型困难的原因其分析

1.我国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所致

计划经济时代,运动员的安置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再就业,政府促进再就业”的方针指导下,市场已经成为劳动力资源分配的主要方式,过去的那种依靠行政命令给所有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方式已不复存在。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全日制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能找到一份好作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更不用说那些把青春和精力都投入到竞技运动训练中的退役运动员。

2.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偏低、职业技能缺乏

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偏低,这主要与运动员的培养体制有关。竞技体育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使运动员从小就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这导致运动员没有时问和精力去学习其他的职业技能。封闭的训练生活环境,使他们失去了接受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退役后,绝大部分运动员除了专业运动技能之外,其他职业技能掌握甚少,造成了二次就业时竞争力低下的局面。

3.对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盲点

运动员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不多、重视不够。对于当前社会处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的云南省优秀击剑运动员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顺利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人生塑造成功的重要法宝。它有利于正确认识自我,发掘自我;有利于充分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有利于促成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运动员对职业生涯存在盲点,主要表现在自我分析不足、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不充分、对自己专业理解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偏高、就业趋向单一、择业观落后等方面。

4.运动员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优秀击剑运动员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训练单位还没有建立运动员职业的相关组织。优秀击剑运动员的职业指导主要由训练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他们可能拥有一定的就业工作经验,但是缺乏就业实践的经验和职业生涯相关的理论知识,具体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低、与行业联系不紧、指导手段运用能力有限、生涯教育的短视行为明显等方面。他们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已经严重影响了优秀击剑运动员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发展。

5.安置率与运动项目有关

退役运动员安置率的高低与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密切的关系。像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等项目,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市场需求也较大,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的出路较多,但像举重、柔道、摔跤等重竞技项目运动员退役后就业非常困难,包括体操、击剑、排球等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

三、结束语

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要解决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各级体育组织应切实负起责任,建立运动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机构,对运动员职业生涯进行全面、连贯的规划和管理,对运动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运动员自身的角度来说,自身应明确目前的政策、制度和就业形势,摈弃等、靠、要的思想,树立竞争意识,结合自身情况积极面对退役后的职业过渡期,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退役运动员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真正达到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目标,最终对云南乃至全国的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退役运动员一次性安置工作的通知[S].2011.04.

[2]徐士韦.退役运动员安置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34.

[3]刘琼.湖南省退役运动员职业生涯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7.05:44.

[4]楼燕.浙江省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指导与规划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3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6.01.003

StudyoneducationandtrainingmodeofamericanCollegeathletes

CHeXiaohui

(p.e.Section,Jiangsu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13)

abstractthestudystartsfromeducation,trainingmanagement,careerdevelopmentandtransitionofcollegeathletes,basedonamericanSportsmanagementSystemandtrainingcompetitionmechanism,thepaperanalysesthegrowthandcultivationprocessofamericancollegeathletes,careerdevelopmentandcareertransitionandotherimportantissues.theresearchprovidereferentialbasisforuniversityhighlevelathletestrainingmechanismreformandimprove.

Keywordsamerican;collegeathletes;education;training

1美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分析

美国在竞技体育历史上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参加第1届奥运会开始美国所获奖牌总数始终保持在前三名。在奥运会历史上,美国共举办过4届奥运会,是举办奥运会次数最多的国家。美国的竞技体育管理采用的是社会主导型模式,美国政府对竞技体育事务的直接管理和介入都很少。在美国,奥委会、各单项体育联合会、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和职业体育联盟等社会组织承担着美国竞技体育管理职能。美国《业余体育法》明确规定,奥委会是美国体育运动的部级管理机构,在竞技体育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各单项体育联合会为下一级的体育事务管理者,美国的社会体育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自主开展各种竞赛体育活动。美国奥委会主要负责协调处理国内的各种竞技体育事务,并负责组织运动队参加奥运会和其它世界性大赛。美国充分利用并发挥市场在体育事务中的功效,促进美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本动因就在于市场机制的充分调节。①

在美国高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系统中,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是美国高校体育运动竞赛最主要的管理机构,英语缩写为nCaa。美国高校另外一个主要的管理机构是全美校际运动联合会,英语缩写为naia),该协会和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协调组织和管理美国高校的体育竞赛等活动。②由于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程度非常高,美国的竞技体育后备力量主要在高校培养成长,长期以来高校就形成了美国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可以说美国高等学校是优秀运动员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必由之路。③由1200多所美国大学、联盟和单项协会组成的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nCaa)目前是美国规模最大,会员最多的体育管理机构。美国奥运代表团的主要骨干力量均来自各高校,从大学中直接选的学生运动员占到美国奥运代表团的90%以上。

2美国大学生运动员成才机制与培养模式

在美国,学校体育教育、校内外的体育俱乐部、企业体育俱乐部训练等训练形式共同承担了美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由于美国的教育比较发达,学校有良好的体育场地设备。教育系统是美国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主阵地,美国依托完备的教育体系,长期以来形成了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训一体化”紧密衔接的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是美国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运动员成长的摇篮。美国50个州都有自己的中学校际体育协会,简称州中学体协,它对本州各运动项目的校际竞赛实行全面的负责与管理,每年都进行分层次和分项目级别的各州中学间校级体育竞赛。④美国的运动员培养机制把教育和体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体育成绩突出的高中生往往都能被包括常春藤联盟的大学破格录取,美国的许多大学也会为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减免学费或提供较高额度的奖学金。

大学时期是美国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在美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美国的高校可以通过提供优厚奖学金的方式,将那些运动成绩优异的高中生招收到大学。在美国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从事专业训练的时间、学籍管理与学习要求、赛季训练与参赛等事宜都规定得非常严格和详细,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负责进行监督和管理。例如,在校学习的大学生运动员每天参加训练的时间最多4个小时,每周的训练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若违反了这些规定,该校的运动员就会被取消赛季的参赛资格。⑤在这样的规定下,美国大学的学生运动员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其运动员身份而降低学习的要求和标准。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美国学生运动员在校学习的时间会高于普通学生完成学业所需要的年限,一般为5~6年,有的甚至长达8年之久。为了能够确保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业不受影响,美国高校一般都会为这些优秀的学生运动员配备专门的文化课教师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学业指导老师会依据学生运动员专业特点、所选修的课程、入学时的文化水平以及训练比赛的时间,协助指导学生运动员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量身制定培养计划,保证这些大学生运动员能够不受运动训练的影响而顺利完成学业,获得相应的学位。大学毕业后这些特别优秀的学生运动员还可以参加选拔赛,获得机会进入国家代表队,或者加入职业体育俱乐部成为职业运动员,也有一些优秀运动员在大型比赛前进行赛前的短期集训,然后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大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美国完全可以被认为是“竞技体育走学院化之路”的典范。⑥整体上美国大学竞技体育呈现出法制化、专业化、个性化和商业化的基本特征。对大学生运动员的管理行为受到严厉的法律约束,训练竞赛上具有专业的培养方案,管理上进行专业化的分工。大学生运动员按照个体目标追求和自我需要满足参与训练和竞赛,运动队采用商业化运作实现学校和竞技体育在功能上的优势互补。

3以大学生运动员为核心的美国竞技体育竞赛机制

美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业联赛体制的关键作用。美国的职业联赛完全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持续发展的同时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使各方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联赛的基础作用。美国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所主导的校际间的各类竞赛组织体系,为美国竞技体育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运动员专业人才,保障了美国美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美国竞技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撑。美国在派队参加重大比赛特别是奥运会前,都会采用客观的相对固定和公开公正的选拔模式,即各级各类的选拔赛,依据比赛成绩挑选出优秀运动员组成奥运代表团参加世界比赛。

美国共有45个单项体育协会(nationalGorerningBody,简称nGB),其会员身份由美国奥委会确认。各单项协会负责美国各个运动项目在美国的开展,与美国奥委会一起组织参加奥运会、泛美运动会以及各类国际体育竞赛,在整个美国竞技体育系统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为鼓励大学生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美国采取奖励手段来激发参赛者的斗志。美国政府奖励优秀运动员的范围比较广泛,有奖励为本国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的“沙利文体育奖”、⑦1968年设立的体育精神奖、1974年实施的评选最佳男女运动员奖、1996年开始实施的团队奖、最佳教练员奖等各种形式的奖项。1979年,美国又设立了“杰出贡献奖”,表彰为体育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除此之外,为了对更多的优秀运动员进行资助和奖励,美国奥委会开始实施了五种形式的奖励计划。对符合美国奥委会代表队条件的高水平运动员和泛美运动会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等实施一级补助金计划;对具有特殊需要的优秀运动员给予二级补助金;对参加国际比赛进入前6名,或在淘汰赛中进入1/4决赛的个人或集体实施金牌奖励计划;对那些没有获得大学体育奖学金的学生运动员额外给予奖学金资助;对那些在队或已经退役的优秀运动员实行奥林匹克就业机会计划。⑧美国奥委会针对优秀运动员的奖励和资助行动,有力地解决了各类优秀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保障了美国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美国竞技体育称霸全世界的重要力量之源。

4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转型

美国的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是学院化和职业化培养相结合,国家宏观指导、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训练和竞赛的运作模式。美国优秀运动员培养过程中依托的培养机构是大学和俱乐部,以体育市场、体育产业保持其生存的活力,根据非常完善和健全的体育法律进行指导和监督。美国非常重视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需求的适用人才。美国学生运动员虽然在训练时间和精力上不具有优势,但其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其它各方面的巨大优势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美国的运动员保障法规,不仅使竞技体育训练体制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也使运动员较少受到退役后职业角色转换的困扰。

分析美国大学生运动员职业转换顺畅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以下三点。首先,职业体育发展比较成熟。美国的竞技体育体系分为中学、大学体育和职业体育,优秀运动员通过大学阶段的培养,毕业后可以成为职业运动员,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赚取高额的报酬,完全足以维持其后职业生涯期间的生活。其次,美国依托教育体系培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运动员的全部不是竞技体育,而是个人的兴趣或爱好。运动员有着各自的专业,运动训练过程始终贯彻执行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原则,毕业后完全可以选择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最后,大学对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依法管理,严格执行学位教育的规定。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对优秀运动员各项具体事务的管理都有相应的明确条款,为确保优秀运动员学习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法律依据。

5结束语

美国的竞技体育体制是把体育和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法律手段制定规章制度并依法进行管理和运作。这种体育和教育的高度融合,保证了大学生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可见,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人力资本积累不仅仅是在专项能力和竞技水平的积累,而是综合素质方面的全面积累,运动员退役后职业转型与发展良好。借鉴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的成功经验,我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育人理念。我们要借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良好契机,紧密结合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特点,全面梳理和重新制定包括招生机制、训练竞赛机制、文化教育机制、监督管理以及激励机制等在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现代大学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只有这样,目前我国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下所存在的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职业转型困难、就业率低、培养规模萎缩以及选材面过窄等一系列问题才能有效得以解决。

注释

①张晓琳.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44-45.

②凌平.中美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竞赛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与科学,2001.5:6.

③王波.中美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外部领导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7:26.

④潘前.美国奥运优势项目青少年竞赛体制主要特点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10:40-41.

⑤张晓琳.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86-87.

⑥贾佩丰.世界体育强国优秀运动员培养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文,2009.5:16.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全面贯彻实施“健康重庆”体育行动计划,促进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我区竞技体育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优秀运动员升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的制定是为了鼓励社会、学校及个人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培养青少年儿童的体育爱好和系统掌握体育竞技技能。

第三条本《办法》由区教委、区体育局共同管理和实施。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日常训练管理和运动成绩认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优秀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管理和运动成绩审核。

第二章区优秀运动员的界定

第四条区优秀运动员是指代表区参加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全国、重庆市青少年体育锦标赛和市运会(青少年组)获得录取名次并成绩突出的运动员。

第五条区优秀运动员参赛项目认定范围: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棋类九个项目。

第三章区优秀运动员的升学管理

第六条在小学阶段毕业近三年内获重庆市青少年儿童体育锦标赛第一名(指全运会项目)或市运会第一名或达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的优秀运动员,为了方便训练和学习,根据运动员的要求,安排对应的就读学校。

第七条在初中阶段三年内获得全国青少年体育锦标赛前八名或重庆市运会第一名的优秀运动员,参加中考,直接就读我区市级重点中学。

第八条在初中阶段三年内(含区级重点项目举重、柔道、拳击、跆拳道)获得市运会二、三名或获得市年度锦标赛第一名或者达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的优秀运动员,参加中考,直接就读城区普通中学。若运动员填报我区市级重点中学,加100分参加我区市级重点中学录取。

第四章区优秀运动员成绩的认定程序

第九条符合升学管理条件的运动员须在参加全国、市级体育锦标赛结束后30日以内填写《区优秀运动员参加上级体育竞赛获录取名次申报表》(附后)一式两份,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由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后上报区体育局竞训科。

第十条在报送材料中,应付上运动员获录取名次奖牌、奖状原件及复印件和运动员个人身份证或户籍原件及复印件。

第十一条区体育局在收到优秀运动员获录取名次享受升学优惠政策相关材料的15个工作日内进行认定,认定属实后将相关材料报送区教委核准、备案。

第五章公示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5

关键词: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无氧代谢能力

柔道运动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传统优势项目,但是随着我国对体育项目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许多学者对体育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同时认同“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这一观点。但是对于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关系的相关研究还不充分,因此本文想通过对中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进行探讨,并对其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展开研究,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内容,从而为运动员的挑选工作作出贡献。

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

1.不同成绩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

运动项目的过程是激烈的,运动成绩却是运动过程的最后体现。通过柔道运动员的成绩,我们可以推断出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成绩的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进行分析。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成绩优秀的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属于瘦体重、肌肉重量与体重比值大,也就是说,瘦体重与柔道运动的成绩是正相关的关系。通过对不同成绩的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研究,我们可以将瘦体重与运动员自身体重的比值以及肌肉重量与运动员自身体重的比值作为甄选优秀运动员的重要指标,而且也可以作为检验训练进度、成果的重要参考条件。

2.不同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

柔道运动考验的是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灵活性等多种身体特征,运动员的体重、身体协调性对柔道运动的成绩有最直接的影响。运动员在参加柔道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有爆发力、有速度、灵活性的特点,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柔道运动员,就需要有健壮的肌肉,满足低脂肪的要求。过多的身体脂肪对运动员的运动速度有制约作用,还会加剧运动员的体能消耗,不利于提升柔道运动成绩。此外,柔道运动员的身高与柔道运动的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中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与无氧代谢能力关系的研究

1.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柔道运动在竞技过程中对运动员的耐力有较高的要求,运动员一旦开始运动,其体内预存的热能物质三磷酸腺苷,即atp在十几秒内就会被用完。这十几秒对于柔道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是极为短暂的。在这种需要耐力的运动中,当氧气无法供应肌肉剧烈运动的需求时,肌肉会利用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无氧分解和糖的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能量,合成三磷酸腺苷供给肌肉,使柔道运动能够在相对持久的时间内分出胜负。这一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氧代谢能力,柔道运动通过这种无氧代谢能力给人体提供继续运动的能力。

通过对不同项目的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柔道运动健将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运动后的血乳酸峰值等都要高于一级柔道运动员,健将运动员的功率下降速率却低于一级运动员。另外,通过对比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与其他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我们可以发现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最大功率及相对功率高于体操、举重、摔跤等项目的优秀男子运动员,从而我们可以得出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

2.中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与无氧代谢能力的关系

中国优秀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身体成分特征具有瘦体重、肌肉重量占运动员体重比例大的特点。无氧代谢能力与肌肉量有关,柔道运动员的这种身体成分特征能够使运动员在较长时间内做无氧代谢。肌肉活动的时候,在三磷酸腺苷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够使储存在肌纤维中的三磷酸腺苷(atp)迅速分解出二磷腺苷和无机磷,从而释放出能量,牵动肌丝滑动,并使肌纤维缩短,从而完成做功,瘦体重与肌肉重量占体重比重越大越能提升运动员的做功率。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柔道运动员身体的瘦体重和肌肉重量占运动员体重的比重越大时,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也会增强,做功能力和运动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6

关键词:高山滑雪;优秀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2-0085-04

高山滑雪是冬季雪上项目中的传统项目,具有快速、壮观、惊险、多变的特点,已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与象征。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中共设置男女速降、超级大回转、大回转、回转和全能(速降/回转)5大项10个小项,是体现一个国家雪上项目竞技能力的重要比赛之一。

目前全世界约有95个国家的2565名现役高山滑雪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1634人,女运动员931人。高山滑雪项目历来是欧洲运动员的强项,近几年日本队异军突起,充当了高山滑雪的世界格局的搅局者。相对日本、韩国高山滑雪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高山滑雪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情况。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这个项目,已经经过了几代高山滑雪运动员的更替,在对我国黑龙江省雪上训练中心高山滑雪领队的访谈中得知,我国现役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仅在东北三省其中男运动员30~40人,女运动员十几人,而且高山滑雪项目的后备梯队的建设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项目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了提高我国的高山滑雪水平,我们不但要从技术方面找到不足之处,还应该观察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身体条件是否比我们更适宜高山滑雪项目。对国内外优秀的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来指数进行对比分析,这是因为在选材领域,年龄反映运动员的参赛经验与心理素质的基本指标;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是反映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素质最重要的基本形态指标。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针对国内外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特征进行研究。选取近三届冬奥会(2002-2010年冬奥会)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项目前6名运动员。在对黑龙江省雪上训练中心科研人员的访谈中了解,我国高山滑雪的国内比赛主要是回转、大回转和全能(回转和大回转),并没有开设速降,与国际比赛中的全能(速降/回转)项目也不同,因此对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就不进行研究。

运动员共72人,男运动员36人,女运动员36人(由于比赛前6名的运动员有重复出现的)(见表1)。2002年至2010年冬奥会前六名运动员中奥地利占有明显的优势,男运动员11人,女运动员8人,奥利达也是冬奥会中高山滑雪项目奖牌获得最多的国家,共获得105枚奖牌。高山滑雪的强国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不占优势,亚洲仅有1名日本男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国际滑雪联合会官方网站(http:///)获取冬奥会运动员的注册信息,通过http:///olympics/获取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3项基本参数为原始数据,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高山滑雪相关论文,完成本研究结构框架和知识体系设计。

1.2.2专家访谈法对黑龙江省雪上训练基地科研人员以及高山滑雪领队、高山滑雪教练员进行访谈,掌握我国高山滑雪目前运动员的基本信息,以及国内外高山滑雪项目的发展概况。

1.2.3对比研究法对2002~2010年三届冬奥会中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男女前6名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克托来指数进行对比研究。

1.2.4数理统计法利用microsoftexcel2003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中的卡方检验,均值比较中的(inde-pendent-samplet-test)p

2结果与分析

2.1运动员的年龄变化趋势

在国外高山滑雪是没有具体年龄限制的,运动员的年龄跨度也非常大,最年轻的冬奥会男运动员是14岁的列支敦士登公国augustwolfinger,他参加的是1964年冬奥会。年龄最大的运动员是墨西哥HubertusvonFurstenberg-vonHohenlohe,他参加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时已经51岁。

图1可以发现,无论是回转(SL),大回转(GS),超级大回转(SG)运动员的年龄基本上在20~30岁之间,主要在25岁上下浮动较大。从表2中也可以发现女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在25~27岁之间,男运动员平均年龄在27~28岁之间。马特维耶夫总结出高山滑雪运动员获得最好成绩的年龄:男运动员19~25岁,女运动员18~25岁。

高山滑雪项目本身就是竞速类项目,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的要求比较高,针对力量素质的发展来看,大强度的力量训练的身体敏感期是在17~18岁。因此,高山滑雪属于“成人”运动项目。在历届的冬奥会高山滑雪比赛中,最年轻的回转运动员19岁,最年轻的大回转运动员17岁,最年轻的超级大回转运动员20岁。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在历届冬奥会的比赛中,年龄最大的回转运动员29岁,大回转32岁,超级大回转34岁。在专家访谈中得知,我国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5~27岁之间,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高山滑雪后备人才培养脱节,年轻运动员中优秀运动员的产出率比较低。因此我国优秀运动员在与国外运动员同场竞技中成绩差距非常大。

2.2运动员的身高变化趋势

身高是研究运动员身体形态的基本指标之一。身高能够反映人体骨骼纵向发育的水平,同时身高与身体其它肢体的长度、围度、宽度的比例也是研究运动员体格、身体素质和运动员选材方面的重要指标。

对国外优秀的男女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运动员的身高进行了对比研究(见表3、表4)。尽管高山滑雪中回转、大回转和超级大回转项目的技术要求是不同的,但运动员身高的方差检验并未见显著性差异,而且国外的优秀运动员在冬奥会比赛中,既能在回转项目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也能在大回转中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优秀的高山滑雪男运动员身高最大值为189cm,最小值170cm,平均值主要在179-181cm浮动,而我国优秀男运动员的身高177.11±3.86cm。女运动员身高最大值182cm,最小值161cm,平均值主要在168~172cm浮动,而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身高166.45±4.27cm。我国男女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均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这其中不排除人种之间的差异性。

王明仁对女子少年高山滑雪运动员选材进行了探讨,指出:身高中等,体重略重,上肢长而直,两臂侧平举的长度与身高等长为好等。张军厚指出滑雪运动员身材匀称,上下肢及躯干围度大。对比国外优秀运动员的身高和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优秀的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的身材高大,这一方面是由于运动员在训练中更多地运用下肢力量,所以运动员的下肢骨发育的更好,这种高大的身材并不会影响运动员的回转和滑雪的技术,对滑行过程中控制整个身体平衡不成反比。

2.3运动员的体重变化趋势

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体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体重能够反映出人体横向发育水平,同时也是评价运动员充实度、营养水平和力量素质潜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从运动生理学的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与体重关系紧密,如果体重中肌肉含量越大,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运动员的绝对力量也越大。因此体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状况。体重还可以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有效的评价,如果运动员的体重出现明显的变化,教练员就有必要了解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状况,讨论是否需要修改训练计划。

优秀的高山滑雪男运动员体重最大值竟达到100kg,最小值70kg,平均值主要在82-89kg浮动,而我国优秀男运动员的体重73.83±8.61kg。女运动员体重最大值79kg,最小值59kg,平均值主要在67-68kg浮动,而我国优秀女运动员的体重62.28±5.62kg。

从国内外运动员的对比分析中发现,国外运动员的体重明显高于国内运动员。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体重过大,会影响回转技术,影响运动员身体的灵敏性以及关节的运动幅度,对动作的完成也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们同时也应该考虑到高山滑雪运动员从长度近千米、落差数百米、以时速百公里下滑,要克服自身重力以及摩擦力、离心力等外力完成回转的动作,因此运动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灵敏性、平衡协调能力,而在这些身体素质中力量素质尤为重要。如果运动员的肌肉力量过低,尤其是下肢力量不足,就不易控制身体平衡,势必会影响回转动作及滑行的速度,而且由于受到身高的影响,身材高大的运动员自身骨重量就会增加,因此许多国外优秀运动员都显现出身体强壮,肌肉发达。

2.4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变化趋势

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对于高山滑雪来说,并非身高越高越好,也不是体重越轻越好,它们应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

从表7、8中发现,国外优秀男女运动员克托莱指数非常高,这也显示出运动员身体的充实度很高,而我国优秀男、女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分别为421.02±34.90、376.29±30.1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骨骼、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还存在一定差距。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对国外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以及克托莱指数的分析发现: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运动巅峰状态一般为25岁左右。国外优秀男子回转运动员的身高为179.71±4.34cm,体重82.68±6.62kg,男子大回转运动员的身高为181.20±4.54cm,体重84.87±7.76kg,男子超级大回转运动员的身高为181.35±5.34cm,体重89.23±5.63kg。国外优秀女子回转运动员的身高为172.57±5.20cm,体重68.89±6.02kg,女子大回转运动员的身高为168.47±3.50cm,体重67.32±5.11kg,超级大回转运动员的身高为169.53±4.70cm,体重67.47±5.63kg。国内运动员在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均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

(2)国外优秀的高山滑雪回转、大回转、超级大回转男女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国外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年龄、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为我国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提供指标参数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7

中图分类号:G886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世界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的双飞踢技术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国内外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双飞踢技术,总结出值得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比赛的打法经验。

关键词跆拳道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68公斤级双飞踢技术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1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以及2012伦敦奥运会跆拳道男子68公斤级比赛录像:塔泽居尔(土耳其)、尼帕伊(阿富汗)。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双飞踢技术在大型跆拳道比赛中的重要性

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如何在实战和比赛中更充分地运用双飞踢技术,这就是涉及到进攻和防守使用频率和在比赛中技术特点的问题。一个训练有素的跆拳道运动员,应该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合理的技术使用次数能在比赛中给予对手出奇不意的重击,使自己进攻更为主动。跆拳道双飞踢是一项速度较快的腿法,也是以横踢作为基本技术的一种腿法。在运用第二或第三腿时可直接击打对方头部得分,是一般动作所不能相比的,从而被运动员广泛采用,因此在大型比赛中双飞踢技术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2011年跆拳道世锦赛和2012伦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录像为依据针对世界优秀男子68公斤级运动员双飞踢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统计。主要研究和统计的对象为塔泽居尔(土耳其)和尼帕伊(阿富汗),这两名选手均为现役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其中塔泽居尔为2011年世锦赛和2012奥运会冠军,尼帕伊则是2012年奥运会季军选手,两者共同点都是中位技术出众,尤其是双飞踢技术在比赛中使用率和得分率比较高。

(二)世界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双飞踢技术分析

跆拳道运动是以攻防转换中动作衔接来完成的,尤其是双飞踢技术,运动员在比赛中往往是双飞踢技术和其他技术相结合来完成一次进攻或者反击,世界优秀运动员更是如此,无论是技术的使用还是在比赛中技术分配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塔泽居尔和尼帕依作为世界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双飞踢的使用和技术分配都有各自的特点。

(三)国内外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双飞踢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通过观察,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4场比赛中的双飞踢技术统计。在使用次数方面,场均4.75次的使用可以说是中规中矩,而场均双飞踢得分0.75分,以及场均双飞踢得分15.8%的得分效率,说明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使用双飞踢技术方面存在欠缺,得分很低,效率不高。相比于国外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国内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场均双飞踢使用次数、场均双飞踢得分、场均双飞踢得分效率三方面,均占下风,而且在使用次数和得分方面,差距很大。这说明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双飞踢技术的运用及得分方面还存在欠缺,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技术和技能方面与国外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有一定差距。

(四)值得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借鉴的打法经验

在跆拳道训练中,一贯强调腿法动作应达到“快”“准”“狠”的特点。因此国内运动员在训练中就特别喜欢横踢技术,这是因为横踢的速度、力量、准确性相比其他技术要高,这就导致国内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使用很单一,缺乏连续性、高效率的得分手段。所以,国内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中加强连续技术的速度、力量、准确性练习,并且在比赛中应该增加连续技术的使用,以求增加运动员的技术多样性,增加得分的几率。

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尤其是优秀选手林立的国际跆拳道大赛事中,运动员技术水平差距不大,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中的双飞踢技术运用的时机是转瞬即逝的,要想在短暂的瞬间探寻与决定“最具成效的得分方法”,确实是件比较困难的问题。在机会的把握程度上,国内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有机会把握不住是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训练中加强机会的把握与出腿时机的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双飞踢技术是世界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最常用技术之一,在比赛中使用比例为30.45%;和其他技术相比,双飞踢技术在比赛中得分率最高,得分率为16.7%。世界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塔泽居尔和尼帕依在比赛中的双飞踢技术运用特点为:和中位技术的组合使用率为56.0%,多于和其他技术的组合使用率;进攻型双飞踢明显多于反击型双飞踢。世界优秀男子68公斤级跆拳道运动员塔泽居尔和尼帕依双飞踢的使用在区域分配上表现为:边角区域的使用率明显多于中心区域的使用率;在时间分配上表现为:第一节和第二节比赛中的使用明显多于第三节的使用。

(二)建议

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应善于使用双飞踢技术,以提高得分率。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应该加强连续技术使用的能力,尤其是双飞踢技术和中位技术的结合使用。中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要善于运用战术,包括边角战术,技术的时间分配。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不仅要加强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更要增加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训练。

参考文献: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8

关键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

G804.2;G822.1

一个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主要是其身w各种机能活动的集中表现,各组织器官机能活动的基础就是物质和能量。而运动过程中的供能有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形式,代谢的能力决定着运动能力的大小。而短距离的自行车运动员的肌肉活动是以最大负荷形式进行的,以无氧供能为主的。因而无氧代谢的供能可以决定着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本文探讨了短距离自行车男女运动员的供能特征。

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的特征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的项目。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比较高,而且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非常快,运动强度大。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强,因此抗缺氧能力较强,同时机体进行无氧代谢的水平高。对于场地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来说无氧代谢能力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作为客观分析和评价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检测标准。并且也可以用来检查运动训练的以及探讨无氧代谢对运动规律的适应程度。通过研究和评价运动员的无氧代谢特征可以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及科学选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研究发现,在运动实践中,无氧功可以作为评定运动员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主要指标。

1.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的特征

通过研究发现,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无氧代谢的过程中,磷酸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在运动的过程中,磷酸原提供人能量速度非常快,不需要消耗氧气。而且也不会有乳酸产生。同时它输出的功率较大,但是维持的时间很短。它可以维持运动员最大强度运动的时间大约是6-8秒左右。运动员爆发力的基础就是磷酸原代谢能力。因为运动员在进行比赛的过程,原地起动、加速、变速以及冲刺的过程都需要用到磷酸原代谢来提供能量。因此对于短距离运动员来说发展爆发力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磷酸原代谢能力的实验一般是通过10-15秒的最大能力的持续运动来完成的。在运动过程中,无氧输出功率越高,血乳酸上升的越少,就说明磷酸原代谢能力越强。可以对男运动员进行15秒女运动员进行10秒的无氧功的测试,通过实验来对男女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中的差异进行了解。而男子在测试时乳酸参于供能的比例明显增加,运动的强度也增大。可以说明磷酸原供能所能维持的最大强度的时间为6-8秒。因此男女运动员在进行无氧功测试时选用的时间应该是10秒比较好。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时也要控制好训练的时间。

2.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糖酵解代谢能力的特征

通过对糖酵解代谢能力的测定发现做功的功率越大,运动后生成的乳酸越多,糖酵解的代谢得供能量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可以发现在所有运动员中短距离运动员在最大做功能力和速度耐力上都要比其他的运动员要强。同时还发现在30秒和60秒的无氧代谢能力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相同,但是糖酵解代谢持续提供能量的能力却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在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安排训练时要对时间进行控制。

二、不同水平的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之间的无氧代谢能力的差别

1.不同水平的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磷酸原代谢能力的差别

通过测试发现男子优秀组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都比普通组的要高。说明男子优秀组运动员的磷酸原的代谢能力要比普通组的运动员强。但是普通的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功率却比优秀组的运动员要强,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普通运动员的体重比优秀运动员的体重轻。同时还发现优秀优秀运动员在进行15秒测试时功率下降的速度比普通运动员功率下降的速度慢,说明优秀运动员的耐力好。而女子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功率以及平均功率也比普通组运动员高,说明女子优秀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比普通运动员的磷酸原的代谢能力虽然优,但是却没有明显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抽测的人数较少。而男子优秀组及普通组的运动员在磷酸原的代谢能力方面都比女子运动员要强,分析原因可能是与运动员的肌肉类型和能源物质的含量有关。此外通过对男女运动员进行10-15秒测试表明男女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功率和最大圈数都比普通运动员要大。但是达到最大圈数所用的时间却比普通组要小或者等于。这说明优秀运动员的快速起动和加速能力要比普通运动员强。同时蹬踏的力量和效果也比普通运动员要强。这也是磷酸原代谢提供能量的能力的良好表现。但是有些资料表明我国的运动员在机能上与国外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不同水平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糖酵解能力的差异

通过测试表明,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无氧测试的平均功率要比普通运动员要高,而且差异比较明显。说明优秀运动员在磷酸原的供能能力达不到运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运用无氧糖酵解系统来提供能量。而且他的糖酵解提供能量的能力也比普通运动员要强。同时也发现女子优秀运动员的最大功率也比普通运动员的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说明优秀运动员的血乳酸的值比普通运动员的要高。说明优秀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提供能量的能力和耐受乳酸的能力都比普通运动员强,而且肌肉和心肺系统的承受能力也要强于普通运动员。

三、结束语:

通过测试发现,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磷酸原的代谢能力都比较强,而且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之间的差别比较明显。同时男子运动员比女子运动员要强。但是和国外的优秀运动员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在糖酵解代谢能力方面而言,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在做功和速度耐力方面比其他项的运动员要强,这可能是由于测试的方法造成的。同时在测定磷酸原代谢能力时都选用10秒测试较好,而且不同水平之间的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有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要比普通运动员要强。

参考文献:

[1]刘洋波.不同项目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10):32-34.

[2]刘洋波.不同等级男子短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4):119-122.

[3]白志坚,宋加华,任井伦等.套路与散打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30(5):16-17.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9

格雷欣法则是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这条法则又叫劣币驱逐良币法则。这条法则运用在企业中,就可以在多方面体现出来,劣质的产品使优质的产品抹黑。劣质的人才排挤优秀的人才。懒惰狡猾的员工总是受上司喜欢,而勤奋的员工总受上司批评。上司或者同事盗用或者窃取员工们的创新成果与创意成果。企业中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总有发生。我现在以人才为例,来论述一下,企业中劣币人才驱逐良币人才的现象。

人才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企业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人才的积极作为。企业的日常运作与业绩的取得,都是人才勤奋工作的结果。企业的生产运营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研究开发人才,营销与服务人才,公共关系人才,财务管理人才,人力资源人才等等集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能力,才构建起企业运作的人才系统。人才是什么?人才是运用知识、技能、经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人,或者是能运用知识、技能、经验创造出高业绩的人。而优秀的人才,是能处理各种非常复杂与困难的工作,并且能带来高业绩,或者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力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能顶得上50个平庸的员工。所以,企业人才众多,特别是优秀的人才很多,重用得好的话,那将是企业之福。企业的业绩是20%的优秀的人才,创造出80%的业绩。而80%的平庸人才,创造出20%的业绩。也可以这样说,企业无不可用之人才,关键是要放对位置。放对位置,庸才变良才。放错位置,优才变庸才。企业要牢牢把20%的优秀人才掌握在企业中,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干。对那些80%的庸才,要开动培训机器,把他们进一步培育成优秀人才。劣币比喻成平庸的人才。良币比喻成优秀的人才。劣币人才驱逐良币人才有这几个问题存在。第一个问题是企业中的劣币人才众多,而良币人才处于少数。这种人才数量上的对比,是劣币驱逐良币人才的人才环境。力量的对比,让劣币处于上风。第二个问题是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良币人才,或者不重用良币人才,因此企业中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人才的制度环境。第三个问题是在企业中嫉贤妒能风气比较旺盛,高管嫉贤妒能,对优秀的人才很感冒。同事们嫉贤妒能,对优秀的人才很排斥。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文化环境。对于第一个人才环境,这需要企业高管们有火眼金睛,善于从企业员工们中发现与识别出优秀的人才出来。善于从外部招聘中,发现与识别出优秀的人才。善于从其它企业挖墙角把优秀的人才引进自己企业中来。善于培养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善于激励与重用优秀的人才。留人容易留心难。留优秀的人才的心是难上加难。因此,企业要关注与重视优秀人才的需求,要发现与挖掘他们的需求,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与满意,就能提高他们的忠诚度,把他们的心留住。留人要留心,留住心了,就难以飞走了。不然,优秀的人才频繁跳槽,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对于第二个制度环境,这需要企业高管们,用制度的形式,来保护企业优秀人才的才能得到发挥,待遇得到保障,生活无后顾之忧,工作无人际关系之烦。同时,用制度来保证,他们的工作越出色,贡献越大,所获得晋升机会与奖赏与奖励更多。用制度来保护优秀人才不受打击报复,不受排挤,不受打压,不受冷遇。好的制度是保障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有了好的制度,劣币想要驱逐良币,就非常困难。对于第三个文化环境,企业高管们要把优秀人才当成众星捧月似的人物。为他们编写故事,为他们献上荣誉的花环,礼敬有加。只有这样,才会使得员工们觉得成为优秀人才,才是出头之日,于是人人努力工作,争当优秀人才。开动舆论机器与表彰机器,为优秀人才们,创造良好的尊才、爱才、护才、用才的文化环境。这样人才们,才会有知遇之感,或者有种驱动力去拼命工作。而那些劣币们,看到优秀人才如此受欢迎,也就没有加害之心,或者没有机会打击优秀人才。或者对优秀人才的压制无能为力。劣币驱逐良币的企图就难以得逞。

劣币有劣币的生存空间,良币有良币的生存空间。劣币能否有力量驱逐良币,不但要看人才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还要看企业高管们的态度与偏好。裴矩在隋炀帝时是个奸佞,但投降唐朝后,却是大大的忠臣。这道理是一样的,高管们喜欢劣币人才,这企业的劣币人才就很多,有些人还居于显要的职位。但高管们喜欢优秀的人才,那么劣币人才就难以驱逐良币人才。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高管们是决定企业兴衰的核心力量。如果想要企业兴旺发达,那么高管们,就要亲近优秀人才,重用优秀人才。以自己的态度与偏好来影响全体员工们对优秀人才的态度与偏好。这样才不会让劣币人才驱逐良币人才有可乘之机。

运动会优秀作文篇10

关键词:女子摔跤;优秀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G886.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4-0068-03

morphologicalprofileofChineseeliteFemalewrestlers

HeQiang1,HeGang2,SHiLin3

(1.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jing210046,JiangsuChina;2.publicSecurityDepartment,nanjingForestpoliceCollege,nanjing210046,JiangsuChina;3.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taizhouCollege,Linhai317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tostudythemorphologicalprofileofChineseelitefemalewrestlers,thispapertestedandanalyzedthemorphologicalindexesof87femalewrestlers.theresultshowsthatcomparedwiththecommonfemalewrestlers,theelitefemalewrestlershavelongarms,highfatfreemass,lowbodyfatpercentandlowwHR.theelitefemalewrestlersofdifferentgradehavethesimilarproportionofstatureandbodyfatpercentbuttheelitefemalewrestlersismorestrongerwiththehighergrade.elitefemalewrestlersincludefactorsofbodyplumpness,bodylengthandbodycomponent.theyhavestrongbody,longarmandlowbodyfat.theKtLindex,thearmlengthandthebodyfatpercentcanbethetypicalindexesoffemalewrestlers’bodycharacter.

Keywords:femalewrestling;eliteathlete;morphologicalprofile;characteristics

身体形态作为体能重要组成部分,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女子摔跤这类分体重级别参赛的项目而言,良好的身体形态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目前国内、外有关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对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全面揭示运动员的形态特征,从而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训练监控以及比赛提供客观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备战2009年世锦赛的中国女子摔跤集训队一组以及部分省市自治区在北京体育大学备战第11届全运会的女子摔跤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计87人。按照技术等级,将国家一级(包括一级)以上的运动员列为优秀组,共53人,二级运动员列为一般组,共34人(表1)。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在专家访谈基础上,设计“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复选指标”问卷;问卷效度经6名具有高级以上职称的摔跤教练员进行评估,满意率0.87;间隔2周的重测偏相关系数0.86,重测信度较高。问卷发放于2008年12月26日-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摔跤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大会期间,调查对象为国内资深女子摔跤教练员,问卷的发放形式为当面呈送,共发放问卷26份,回收26份,其中有效问卷2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2.3%。

1.2.2测试法请国家队和部分省市摔跤队教练员运用特尔菲法对初选指标进行赋值,每项指标的选项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列。分析时按“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比较重要”=3分,“一般”=2分,“不重要”=1分,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数。结合专家建议,将数值不小于4.00的指标筛选出来,最终确定了身高、坐高和上肢长等18项测试指标。

2009年1月17日―21日对87名女子摔跤运动员进行复选指标的测试,测试方法严格按照《运动员科学选材》[1]测试细则规定,由专人利用标准器械完成。

1.2.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和因子分析等处理。

2结果

2.1不同运动等级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测试结果在去脂体重指标上优秀组与一般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不同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女子摔跤分体重级别进行参赛,为了适应专项竞技需要,不同级别间运动员外部形态具有较大差异。从表3亦可以看出,不同级别运动员在身高和体重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通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抽取出三类公共因子:第1因子包括身体充实度和围度指标;第2因子包括身体长度指标;第3因子包括身体成分和宽度指标(表5)。

3分析与讨论

3.1不同运动等级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

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较高的去脂体重和较低的体脂含量(表6)。同时在同项群不同项目优秀女子运动员体脂含量的比较中发现,摔跤运动员的去脂体重最高、体脂含量最低,与柔道、散打和跆拳道等项目运动员相比,统计结果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分析其中原因:1)女子摔跤是分体重级别参赛项目,运动员合理的体重是保证其参与正常训练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2)女子摔跤与柔道、拳击和散打等项目虽属同一项群,但因竞赛规则和项目特征不同,对运动员身体成分的要求也就有所区别。大量研究文献表明,去脂体重与机体力量及运动能力成正比关系,其成分越高,肌力越大,爆发力越强。从统计分析及女子摔跤项目特征分析中可以得出,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去脂体重较高、体脂含量较低的形态特点。

腰臀比是反映腹部脂肪堆积的指标,女性正常范围为0.70~0.80。本次测试中优秀组的腰臀比均值为0.75,显著低于一般运动员的0.78。这一测试结果与高红的研究结果相似,50~70kg优秀女子柔道、摔跤运动员的腰臀比均值为0.76[5]。测试中发现我国世界女子摔跤冠军的腰臀比一般都在0.74~0.76之间浮动。以上测试结果表明,与一般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具有腰臀比值较低的形态特点。

优秀运动员的上肢长显著大于普通运动员,从摔跤专项技术来看,比赛中双方运动员都是从站立摔开始对抗,而站立摔又都是通过各种手法的带动、抓握和抢夺来为进攻创造时机、控制对手。因此,摔跤运动员具有上肢长优势,有利于控制与对手的距离,处于较为有利的空间位置,进而有效控制比赛节奏。从力学角度分析,上肢较长有利于搂抱对方、加大力臂、增大跪撑摔的支撑面积,提高技战术运用效率。因此,与一般运动员相比,优秀运动员具有上肢较长的形态特点。

3.2不同级别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比较分析Yoon的研究表明,最佳身体成分是摔跤运动员追求的目标之一,因为摔跤运动员在每次比赛前都必须称重,只有体重小于其所报级别,才有参赛资格。因此,绝大多数摔跤选手都尽量使去脂体重最大化、体脂含量最小化和体重最小化[6]。运动训练学专家也指出,摔跤等格斗项群运动员要求有较高的身高与较长的四肢,身高和体重保持恰当的比例[7]。上述研究与本研究统计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在消除体重和身高等客观影响因素之后,不同级别优秀运动员的身体长度和宽度比例以及体脂含量较为一致,但体重级别越大的运动员,体型越粗壮。同时也说明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在经过选材、专项训练和比赛后,不同级别的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方面具有适应项目竞技需要的共同形态特征。

3.3因子分析的讨论根据各主成分中的高载荷指标及因子载荷及特征给予适当命名(表7)。第1主成分包含8个高载荷指标,所包含指标集中体现运动员身体充实度和粗壮程度,故命名为身体充实度因子。在我国摔跤界有句俗话,“一力降十会”,运动员在情况瞬息万变的比赛中,需要随时对抗来自对方的各种阻力,这就需要运动员的全身各肌群都要具备强大的力量。因此,体格粗壮,肌肉发达是摔跤运动员实施技战术的基础。第1主成分中,克托莱指数因子载荷最大,达到0.872,同时克托莱指数将身高和体重有机结合起来,是反映身体匀称程度和充实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实践测量中又易于操作。故第1因子选取克托莱指数为代表性指标。

第2主成分包含6个高载荷指标,反映运动员身体长度,命名为身体长度因子。从摔跤专项技术分析,运动员下肢较短,躯干和上肢较长,一方面利于降低身体重心,提高稳定性,另一方面在实战中利于搂抱发力,增加进攻距离和防守范围。上肢长因子的载荷为0.910,处于长度指标首位,故第2因子选取上肢长为代表性指标。

第3主成分指标中分别反映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宽度,命名为身体成分因子。这两类指标的聚类,可能与提取3个主因子有关,这四个指标中体脂百分比不仅因子载荷最大,达到0.943,而且对于分体重级别参赛的摔跤项目而言,对运动员力量和爆发力要求较高,体脂含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故第3因子选取体脂百分比为代表性指标。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本研究最后确定:克托莱指数为第1因子典型评价指标;上肢长为第2因子典型评价指标;体脂百分比为第3因子典型评价指标。

4结论

1)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相比具有上肢长、去脂体重相对较高、体脂含量较低和腰臀比值较低的典型身体形态特点。

2)不同级别优秀运动员在身材长度比例、宽度比例和体脂含量上较为一致,但级别越大的运动员,体型越粗壮。

3)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主要由身体充实度因子、身体长度因子和身体成分因子构成,具体表现为:体型粗壮、上肢较长和体脂含量较低的特征;克托莱指数、上肢长和体脂百分比3项指标,可作为评价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形态典型指标。

参考文献:

[1]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等.运动员科学选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2]张文彤.世界优秀统计工具SpSS11统计分析教程(高级篇)[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1992.

[3]任弘等.对女子柔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15-220.

[4李大新.应用monark测试系统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7(12):52-54.

[5]高红,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4):362-367.

[6]Yoon,J.physiologicalprofileofeliteseniorwrestlers.Jsportmed,2002,32:2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