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篇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篇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6:56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以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指导,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核心,紧紧围绕落实《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维吾尔自治区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着力推动我县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数量、质量和服务管理能力,努力提升农村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在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充分发挥体育独特的社会价值和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标:申请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资金,从2014年9月到2015年10月,完成我县104个行政村,9个社区“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都有标准完善的篮球场地,并可以进行正常的使用,具备各族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

(一)实施方法

1、先由县文体广影局依据近年来我县各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配备的实际情况,向各乡(镇)印发资金分配额度通知以及“农牧民健身工程”分配指标。

2、各乡(镇)为责任单位,在资金额度内,对所属受援行政村(社区)篮球场地建设、完善或维修制定具体方案。(方案包括每个行政村(社区)建设完善什么场地设施、具置、设置什么体育健身项目、启动时间、完成时间、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等),方案确定报送县文体广影局审核。

3、经县文体广影局审核通过后,按方案将资金直接拨付各乡(镇)财务账户中,用于标准化篮球场地建设,做到专款专用。

4、资金到位后,由各乡(镇)根据方案,按照相关采购程序和规定认真组织实施。

5、由县文体广影局牵头,不定期组织抽检和抽验各乡(镇)行政村(社区)篮球场地设施建设情况,加强过程监督检查。

(二)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调查摸底、制定《县各乡(镇)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印发资金分配通知,各乡(镇)按照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乡(镇)《行政村(社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于2014年10月20日前报县文体广影局审核。

2、启动阶段。2014年10月20日至10月31日,完成各乡(镇)《行政村(社区)农牧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审核,筹备召开各乡(镇)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部署会议。

3、实施阶段。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向各乡(镇)分批拔付建设资金,由各乡(镇)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工作。

4、验收阶段。2015年10月至11月,由县文体广影局组织抽查验收各乡(镇)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成情况。

三、保证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保证措施:

1、签订责任书。由县文体广影局主要负责人、乡(镇)分管体育工作领导共同签订各乡(镇)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任务。

2、不定期抽检。县文体广影局进行业务指导、不定期抽查,抽查率不低于10%;各乡(镇)文化站进行业务指导、不定期抽查,抽查率不低于50%。

3、纳入当地审计。与审计部门协调,将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纳入当地审计内容。

4、与评先选优挂钩。作为评选全民健身活动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不能按期完成任务、达不到项目要求的所属乡(镇),不予评选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

5、在全县进行通报。对各乡(镇)所属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进展情况和结果将适时在全县进行通报,同时抄送县政府分管和各乡(镇)党政领导。

(二)工作要求

1、各乡(镇)要加强督查和指导工作,督促负责体育管理工作人员,摸清各受援行政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拟设项目规划、工期和完成时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实施方案。

2、各乡(镇)要摸清本行政区域内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情况,杜绝虚报冒领、套取资金不建的问题发生。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新农村;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优化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基层群众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乡镇面貌的改变日新月异,乡镇规划建设资料的数量及种类也随之大幅增加,乡镇管理对规划建设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因此,怎样收集和管理好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直接形成的对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字、图纸、声像等文件材料是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

乡镇规划建设档案源自乡镇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参与单位,直接形成于规划和建设乡镇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乡镇规划中产生的大量规划建设文件,即为编修对乡镇建设独具指导性作用的具体控制性规划与总体规划,需广泛开展必要的调查与勘测工作,并申请、审批,以此所形成的反映乡镇地名、经济、水文、人口、气象、资源、测绘、地质勘测等情况的乡镇基本资料;利用乡镇土地的总体规划以及控制性规划、整治土地的文本及图表等档案。二是乡镇设计与建设中产生的工程项目档案,主要有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任务书、乡镇规划选址、用地及规划许可、设计勘测、征地动迁、申请审批等各种各样的前期材料;定位测量资料、鉴定、验收隐蔽工程的材料、复验试验报告、变更设计的通知、验收现场质量的记录、竣工图及验收资料、结算审计报告等乡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施工、竣工档案。三是形成于市政管理的大量档案材料,涵盖乡镇排水、供电、供气、有线电视、电讯等地上与地下管线工程的材料;道路、桥梁、防洪设施、涵闸、相关配套工程等档案;小型车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档案;公共厕所、广场、环卫设施等乡镇公共建筑物档案。

二、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一)优化乡镇档案管理体现时展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业大国推动农业甚至广泛涉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意义之深、规模之大、道路之艰难让人无法想象,这就对如何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承文明、记录历史、造福人民、服务社会等特殊作用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每一位建设者都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喜迎挑战的乡镇规划建设意识,跟随时展步伐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档案管理更适应社会全面进步及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适应时展需要。

(二)更好地满足乡镇规划建设提出的高要求。乡镇规划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在乡镇的规划与建设中务必要真实记录实践活动的点点滴滴,它是纵深推进乡镇规划建设的主要参数和参考依据,对创新、传承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乡镇规划建设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通过档案的形式把一些工作经验及成就永久保存下来,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务必要把践行乡镇规划建设的瞬间变成永恒,以便为后人观察、研究乡镇规划建设的历史、探索规划和建设乡镇的规律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实现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为综合改革农村提供真实的记录及参考。乡镇规划建设不仅能推进对农村的综合改革,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还能促进发展农业农村的档案事业,使档案管理变成乡镇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综合改革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基层政权建设、组织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山林土地经营、社会保障等真实的历史记录。这些全面的、活生生的第一手资料对综合改革农村具有很大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所以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不但能促使农村综合改革沿着科学发展的方向迈进,还能使后人充分享受发展农业农村档案事业的成果,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三、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发展规划。乡镇规划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主要的工作任务,而作为乡镇规划建设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在编制乡镇发展规划时就应占据一席之地,做到档案管理工作与乡镇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的协调同步发展。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应成为乡镇整体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整体要求及建设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档案干部队伍等作出明确部署,从而为推动实施乡镇规划建设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促使每一项工作、每一阶段任务、每一个具体措施都紧跟乡镇规划建设步伐,使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乡镇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和乡镇规划建设的同步发展。

(二)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完善化。乡镇政府要建立科学的经费保障制度,为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用于建设档案室、购置档案管理装备、落实奖励措施等,其中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至关重要,以此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设施,成功调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具体可按照乡镇实际建立档案基地,包括集中统一管理各种载体的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保管中心、收集档案和提供服务的档案利用中心等,并加快建设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及时配备高性能计算机硬件设施、实用性软件、安全防护措施等,通过完善和升级档案管理系统来提高软件兼容性、系统安全性以及数据共享性,优化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如某村就成立了档案室,并成立村档案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用铁皮档案柜、温度湿度测定仪等设施,完善村档案室基础设施,落实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防盗、防火、防潮等工作,提高村档案管理水平。乡镇政府可建设包括保管室、展览区、查阅区以及开放区在内的档案中心,并配备大批刻录机、复印机、密集架、计算机等基础设施,把建设乡镇档案馆变成现实。

(三)加强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加强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是当下优化档案管理的重要一环,它是开展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建馆档案质量。在指导业务的过程中要将传统业务指导模式打破,确保业务指导更主动、更超前、更灵活。一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时间,按照乡镇规划建设工程的特点主动上门了解各规划建设单位每一年的规划建设计划,提前上门服务,及时指导和纠正档案收集环节存在的问题,保证竣工档案的质量。二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内容,及时把档案案卷内容、排列顺序、编制要求以及整理组卷要求等告知建设部门,使施工单位在开工后及时收到相关资料,落实收集和整理档案资料的工作。三是前移开展业务指导工作的地点,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业务指导工作从办公室向工地现场前移,主动深入施工现场进行一对一指导,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

(四)促进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规范化。促进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把控材料形成关。乡镇规划建设工作相当繁杂,不能开展了很多工作却没有形成材料、文件,所以要将用脑子想、用嘴说、用本子记录的工作思路、办法等变成会议记录、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并做好归档保存工作。二是严格把控材料收集大关。在收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据有关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落实档案归集管理工作,保证乡镇规划建设档案完整、齐全。三是严格把控档案立卷大关。如某村档案室在成立之后及时健全村档案管理制度及安全防护措施,制定规划建设档案分类大纲,编制档案室简介、档案数量统计台账、档案检索工具、档案利用以及档案安全及温湿度登记表册,为规范管理规划建设档案奠定基础。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收集齐全与否、案卷规范与否都会对档案的利用产生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及立卷要求全面落实乡镇规划建设项目各阶段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保证档案立卷准确、系统。

(五)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一方面,乡镇档案部门要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平台,坚持进行乡镇档案员的集中培训,要求参训人员带上档案资料,通过倾听理论讲解、观看实战演示、亲自动手操作等培训方式切实提高参训档案员的业务工作水平,培训出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能手。对于新的档案员应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一对一培训手段,让业务人员下到基层单位或新档案员带着资料到档案局培训,使大多数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得到轮训,基本掌握收集、整理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确保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做到科学分类、合理组卷、整齐装订、准确编目、规范排列,让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优化。另一方面,要按照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实际确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把部分乡镇列为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示范乡镇,有针对性地指导示范乡镇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培植示范典型,并组织档案员到示范乡镇参观学习,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结语

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重新定位,明确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的内容及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乡镇规划建设档案管理水平,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孔冰冰.做好乡镇档案工作应采取的几项措施[J].档案天地,2016(06):48-49+42.

[2]吴宝龙.对乡镇基本建设档案规范管理的思考[J].上海农村经济,2014(11):34-36.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乡镇档案部门新农村建设

目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档案法》明确规定了乡镇政府对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档案工作具有监督指导的职责,从法律上明确了其主体地位。为此,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各行政村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档案,实现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标。

一、乡镇档案部门具有监督和指导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职责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档案法》规定:“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明确规定了乡镇档案机构在农村档案工作中的领导和管理地位。如今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农民在生产、生活及自治管理中建立和提供档案服务,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的要求和提升农民素质的手段,也是构建法制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和完善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是历史的必然,是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那么,乡镇政府如何履行职责,最大限度发挥其主导作用呢?

第一,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要实行“双纳入”制度,即将档案工作小组纳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档案工作纳入镇(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范围,以统领本乡镇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纳入机关档案工作小组职责范围,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全面负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乡镇机关档案员要履行其监督指导职责,尤其要加强对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业务科室的监督,确保各类业务档案齐全完整。

第二,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对档案的收集、立卷、归档、整理、保管、鉴定、销毁、利用以及移交等工作,都要制订规章制度并坚持执行,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对不易操作的规章制度要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档案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定期培训村级档案人员。定期对村级专(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或通过以会代训形式进行指导,使他们了解新农村建设进程和档案工作发展动态,掌握必要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四,对乡镇档案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指导和管理。有针对性的业务监督和工作指导,加上乡镇档案人员的自身努力,可以使一个乡镇的档案工作得到快速提高。监督、指导可以通过培训形式,也可以通过上门方式。平谷区马昌营镇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包村干部职责范围,通过对包村干部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在掌握了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后,再协助和督促所包村镇做好新农村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另外,他们还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五个好”党支部的评比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既检查了争创“五好支部”的工作情况,也促进了村级档案管理工作。该做法实行两年来,有效地解决了村级档案归档难、归档不齐全的现象,在规范农村政务和村级档案齐全完整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乡镇档案部门的组织协调是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齐全完整的保障

乡镇政府作为行政村的领导机关,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直接或间接负责新农村的组织、规划、设计、实施等工作,掌握着新农村建设中形成的大量文件材料。以平谷区为例,在2006年新农村建设中,全区42个部门共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69项,涉及产业培育、村庄布局、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农民培训、社会事业、基层民主和政治建设等十个方面,其中90%以上是政府主导的项目,其余部分也是由政府组织协调的项目。因此,乡镇政府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直接生成者,也是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上传下达的中转站,在确保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发挥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工作中的协调作用。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众多单位,且相互间存在诸多联系,要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的齐全与完整,必然需要乡镇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协调各部门间的档案工作。以镇罗营镇玻璃台村新民居建设为例,由于该村建设涉及的部门多,在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后,村里保存的相关文件并不齐全,特别是规划审批的材料、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项目设计文件、工程管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文件等,都保存在相关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手中,而且大部分材料由他们负责归档保存,致使村里没有完整的新农村建设档案,不利于今后的档案利用工作。为此,镇政府先后与10多个单位和个人进行协调,对与该村建设有关的重要文件进行收集或复制,共充实文件材料100余件,这才保证了新农村建设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对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的收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由乡镇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办法和收集范围,并依据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周期实行定时更新,保证文件材料收集方法的适用性和收集范围的全面系统性,为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三、乡镇档案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软硬件优势

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乡镇政府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切实为新农村档案工作服务。

(一)建立现行文件阅览中心

作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外延,开展现行文件阅览服务,可以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党和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惠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便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乡镇政府可以将“一站式”服务大厅作为服务平台,借助其人员和设备条件,有的放矢地开展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要从“三农”工作实际需要出发,理顺现行文件送交渠道,确保信息公开的时效性,以方便的利用形式为农民提供满意的服务。这种服务内容应包括各级政府印发的占地补偿、税费改革、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非涉密性文件,以及与种植、养殖有关的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方面的科技信息。

(二)实行“村档镇管”

“村档镇管”,是指在不改变其档案所属权的前提下,将村级档案集中到所属镇(乡)档案室进行综合管理的方法。实施“村档镇管”,一方面可利用档案推动村级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另一方面,也能在镇村有效贯彻执行《档案法》及《北京市实施办法》,做到依法治档。平谷区档案局在刘店镇和镇罗营镇分别进行“村档镇管”试点,利用乡镇联合档案室的软硬件管理条件优势,对7个村的档案进行了托管,有效避免了因管理条件落后带来的档案损失,提高了村级档案管理质量。在此基础上,又对马昌营镇提出了“村重要档案镇管”的管理思路,在每年六月份将归档完毕的重要档案移交镇档案室,并做好托管移交手续,托管内容包括“两册”(党支部手册、村务公开手册)、换届选举材料、村民代表大会材料、土地承包租赁合同以及其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材料等。通过实践,“村档镇管”的档案管理形式在规范基层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村务工作衔接、约束村干部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和谐的发展环境。

四、乡镇档案部门在综合开发利用新农村建设档案方面条件优越

利用档案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是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乡镇档案室的室藏档案,加上“村档镇管”的村级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出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做好新农村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宣传推广新农村的建设成果,有利于提升新农村的文化内涵。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档案利用服务

通过协助和引导新农村开展档案的利用、编研、展览等多种方式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例如可以利用新农村的新旧村貌、民俗旅游、风土人情、文化成果、土特产品等声像档案,举办新农村建设图片展、民俗旅游档案展、新农村文化成果展等多种展览来真实地反映新农村建设成果,扩大档案工作知名度。黄松峪乡在为民俗旅游接待户建立家庭档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平谷区最早开展民俗旅游的乡,目前已有民俗旅游接待户109户,其中雕窝村是全区第一个民俗户建档村,全村45户居民有24户建立起了家庭档案,在此基础上,镇村档案机构深挖民俗村的文化内涵,将民间工艺、艺术文件材料、知名人士来访材料等充实到家庭档案中来,利用民俗旅游网进行广泛的宣传,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提升了民俗旅游的文化品味,实现了“旅游富民”的目的。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4

一、目标任务

年扶持民族乡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完善民族乡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年-2012年,每年安排资金对民族乡开展转移劳动力千人劳动技能培训。

二、明确责任、安排计划

省厅商省财政厅负责安排专项就业资金用于扶持少数民族乡平台建设和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省厅就业局和各设区市就业局负责少数民族乡平台建设和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少数民族乡所在县就业局负责帮助、督促、指导少数民族乡作好平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工作;少数民族乡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培训计划,并进行具体的组织和实施,此外应安排专人负责,及时向省厅上报工作进展情况、提出资金援助申请等。

三、组织实施

少数民族乡要按照上报省厅的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案迅速组织实施。要保障平台建设配套资金、人员、场地、设施到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农民实用技术为目标,结合工业园区开展用工对接培训,结合一村一品开展技术培训,做好做实培训工作,让少数民族乡的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少数民族乡所在县就业局要帮助少数民族乡开展组织实施工作,为平台建设提供建设标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教师、教材和必要的教学设备等。

四、监督管理

省厅将对全省少数民族乡平台建设情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督促检查的主要形式有:现场抽查、听取汇报、书面报告。定期督促检查为每3个月一次,不定期督促检查将根据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而展开。督促检查应有记录,并作为扶持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少数民族乡所在县就业局应督促少数民族乡工作落实到位、人员责任到位、平台项目建设到位、转移培训成效到位。少数民族乡应保存好各项原始资料,特别是要按相关要求留存培训记录、学员档案、就业记录等,主动接受督促检查。今年月日前各少数民族乡要会同所在县就业局将今年平台建设和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报省就业局。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5

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具有时代紧迫性,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主题。农村档案工作是农业系统行政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我们从事农村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基层政府制定农村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凭证,要遵循“对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为现实服务”的原则,逐步建立起资源丰富,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的农村档案管理体系,使档案科学规范管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档案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创新,档案建设深入到农村社区的时机已经成熟,档案工作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乃至未来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基层政府则扮演着农业农村档案建设责任者、受益者和推手的代表性角色。

农业农村档案概念的外延甚广,一般认为包括四个方面:即乡镇及其机关档案工作,县、乡(镇)、村农科档案信息网络工作,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和村级建档工作。在此仅就乡村档案管理予以重点讨论。

已有借鉴。2007年以来,国家档案局等职能机构开始着力于新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并取得系列典型性效果。甘肃省徽县创新提出按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建设、制度化管理,人性化关怀”的思路建设“三农”档案,湖南省双峰县普遍建立乡级档案馆、山东省胶州市建立乡镇“档案信息中心”、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把乡级档案馆建成市档案馆的分馆、湖南省怀化市实施“村档乡管”农村建档模式等;江苏省张家港市推进“文明农村、和谐农村、实力农村和魅力农村”的农村建档

“四部曲”。甘肃省华亭县注重农村档案开发利用,在“提供各级依据和指导、传播农科知识和技术、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安定、编史修志、招商引资服务、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以及治安案件侦破等方面取得成效。

前述经验为开展新农村建档实践提供了可鉴之处。

创新实践。由于现行相关制度对农村档案机构建立与运转、档案人员配备、村委会职责以及档案利用服务等方面尚无明确要求,调研与创新成为新农村建档的基要条件。2011年年初,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在全面调研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建档“1+n”模式,取得有效效果。

1 调研

设计与数据综合。2011年4月河北省将衡水市桃城区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县)”,新农村档案管理从调研开始。调研围绕农村基本概况、村委班子情况、办公信息化情况、档案室情况等相关问题设计;范围涉及全区现有7个乡(镇)、办事处所辖350个村;方式采用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内容包括乡村档案人员、档案存量、档案保管、档案利用等数量型指标与基本资源状况、村“两委”构成及运行、文化建设等质量性状指标,共5类22项,收发问卷7x350份。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有:农村档案管理机制缺失,制度虚设,档案管理无人员、无责任、无接续等。进一步分析得出,78.8%的农村居民有查阅档案意愿;99.2%的村干部有记载和澄清经济社会活动事实的档案需求;71%的农村纠纷与档案无查相关,但88.6%的村此类档案缺失或极不完备,经济热点问题村上述情况更加明显。

问题归类。归为三类:一是责任者重视不足,这是一种带有长期性和普遍性的制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档案在基层的“弱势地位”和被“漠视”程度;二是缺乏有效管理,机制问题制约着农村档案工作持续稳定开展,在乡镇及以下,没有确定岗位制度、学习渠道和考核约束等,三是经费严重不足,基层缺乏对档案设施、用品的基本投入,建档不及时,不规范、不完整,农村社区无档案室、无安全保管、无设备用具、无投入等成为制度。一些档案专业人士曾把农村档案管理问题归为“六个不到位”,即认识、宣点资金投入、机构人员、收集整理、服务指导,认为其缘于“认识不清,意识淡泊;管理分散,节奏散漫;流于形式,徒于应付”。类似观点在此亦可得到进一步解释与补充。

2 衡水市桃城区探索实践

衡水市桃城区为典型“一市一区”建制,桃城区作为主城区引领着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全区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20万人,区内工业发达、第三产业兴旺、农业结构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活跃,带有明显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也成为衡水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带头兵”,新农村档案管理颇具代表意义。

新农村建档“1+n”模型解释。2009年,河北省档案局把“一镇加—村”(简称为“1+1”模式)作为实践起点,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进行试点,衡水市桃城区作为试点区之一,在郑家河沿镇及其种(音:虫chong)高村取得成功并向省、市推广“1+1”农村档案管理模式在当地政府议程、机制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档案规范化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经验。在此基础上,2011年衡水市桃城区作为全省示范县(区),确立了“行政主导、点面结合、建管并重、有序推进”的思路,并完成向“一镇加多村”的“1+n”模式过渡。即:确立一个乡(邓家庄乡)及其全部村,其他乡镇及其2-3个村。以乡镇档案室核心功能建设(资源整合、基础设施配套、人员素质提高)为中心,以n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书屋或展室为依托,建成相对独立的村级档案室,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其实质是:乡镇档案管理在机制上由单一档案员充实为机构-档案管理由随机性提高为制度化;档案功能由保存提升为应用服务;档案工作运行管理由阶段性转变为持续性。有效避免了一些地方“建档一阵风、过后一场空”等重建轻管倾向。

实践效果。衡水市桃城区新农村建档试点遵循“试点创优、点面结合”原则,实现乡、村两级档案资源整合,达到规范化统一管理。第一,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区级作保障,乡镇是动力,农村为基础;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档案部门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乡镇统筹上下联系,理顺工作体制,同步提升乡、村两级建档水平,村级负责资料收集、整理,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第二,财政补贴。区级财政补贴试点乡村配置档案装具;区、乡两级各补贴50%资金用于购置村级档案橱柜;村级负责整修档案室,前提是,乡级档案体系与设施设备得到规范。第三,整合资源。按照“应归尽归”原则,把档案资料收集齐全,确保价值资源尽数归档。村级档案材料最早为1954年,归档材料至2010年,并将乡村两级目录录入微机管理。第四,农村家庭建档一体进行。结合村级建档,在邓家庄乡北苏闸、

留种等6个村、郑家河沿镇的种高村等率先开展农村社区家庭建档,使农民档案保存与利用意识提高,与村级建档工作相辅相成。这一阶段,衡水市桃城区完成建档村36个,其中示范乡邓家庄乡已完成建档村25个,其他5个乡镇办事处完成试点村11个。共整理各类档案4809卷88件,其中文书档案1268卷、会计档案3334卷、实物档案88件、户籍档案119卷。通过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修订实施方案,为来年全面推进积累经验、夯实基础。

3 创新点

衡水市桃城区新农村建档特点归纳为:政府支持、广收集、重管理、促利用。

政府督促落实。衡水市桃城区政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立新农村建档试点(县)工作,并下发《衡水市桃城区新农村建档工作实施方案》,主管领导亲自动员并指导方案落实,重点是基层行政力量和资金的落实方面。

精选试点乡、村。试点必须经过合理选择。邓家庄乡的乡、村班子健全、资金保障有力、交通便利、人文历史厚重、档案资源丰富,首批6个试点村具有代表性。

突出“以利用为目标、以资料为基础、以管理为保证”。在广收集上,把失散零乱、具保存价值的文件寻找、集中起来,形成“材料库”,并通过“密收集、勤指导、同步分类”保证质量与效率,以专业规范分类为文书、会计、户籍、产权合同、个人家庭、声像、实物档案等。在重管理上,使乡级档案管理由档案员上升为领导小组,并向档案管理站过渡,以实现乡级基层的档案系统管理;建立健全基层《档案人员管理网络体制》、《立卷归档制度》、《档案收集整理制度》、《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档案利用制度》、《安全保管制度》、《定期检查考核》等制度。在促利用上,利用档案特点,结合多部门开展的“送知识下乡”,政务、村务公开栏、科技广播宣传等方式唤起农民对档案的了解与兴趣,相得益彰。

农村档案规范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农村“新文化运动”,是档案事业向纵深发展的标志与必然趋势。农村建档“1+n”管理模式反映出农村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缩影,体现出科学发展观对满足民生需求、改善政府管理的思想。通过创新实践可以看出:

欲善于村,首善于乡。即,实现村级社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着力点与关键在于乡级。乡级是新农村档案管理的动力所在、是制度建设的着力点、是农村社区档案体系建设的“总纲”。村级建档从乡做起,从制度化人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环境;问题;建议

农村水利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全面践行综合发展方针和要求,要结合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基本标准,整合具体管控方案,打造多元科学的管理方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发展环境

1.1政策元素

为了进一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要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更加合理的融资平台。相关规划指出,到2022年,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要基本完成改善目标,要在关注公益属性的同时,解决政府融资难的问题。也正是基于政策方面的倾斜,农村各级政府单位要积极响应水利部门乡村振兴规划水利工作要求,秉持因地制宜的管理原则,从而提高农村水利建设的整体效果[1]。

1.2经济元素

对于农村水利建设发展工作而言,要想积极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效率,不仅要对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予以关注,也要从融资平台和渠道等方面予以分析,相较于2018年,2019年我国水利建设投资完成率提高了0.3%,另外,地方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投入见表2。结合表2可知,2018年和2019年的地方水利建设投资总额差距不大,略有下降,然而对应的投资完成率却有一定上升,这不仅证明了当地政府对于水利建设投资项目的重视度提高,也说明相应的政策落实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地方水利建设工作逐渐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1.3社会需求因素

对农民而言,农村水利建设工作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是众望所归。因此,政府要积极完善信息收集和汇总工作机制,充分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能真正落实到位,为农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值得一提的是,农村水利建设项目也是重要的农村公共产品,需要贴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相关数据(见表3)可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在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步变好,推动了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打造更加科学规范的农业发展平台,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在农村水利建设工作中,要将农村地区的实际发展诉求作为根本,顺应乡村振兴战略[2]。

1.4技术因素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落实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推动水利项目向着智慧水利建设方向发展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根本。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在融资方面也在积极升级,旨在实现“互联网+”应用模式,真正意义上维护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价值[3]。

2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政府在水利建设工作方面开展的资金融资方案实效性不足,只有维持资金链的稳定,才能打造稳定的发展平台,但是相关部门的管理机制不足、人员配置不到位、技术水平更新速度慢等问题造成资金融资效率较低,对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作用。而资金不到位,对应的工作就无法得到全面优化升级,基层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就会陷入恶性循环[4]。2)基础设施质量不高,特别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区域,由于地理环境及发展水平的限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水平一般,对应的水利建设工作受到制约,配套设施无法发挥作用,甚至存在配套设施安装和应用不到位的问题,制约了整体水利发展水平。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不足是制约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全面升级转型的重要因素,会导致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无法满足实际发展需求,严重制约后续水利建设水平的提升。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水利建设建议

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水利建设水平,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整合管理控制方案,践行管理方针,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等落实积极有效的升级机制,为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1转变融资思路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落实农村水利建设工作方案,要综合管控,提高资金融资水平,确保能合理规避融资短板问题,维护资金链的稳定性。1)要建立多样化的升级模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基础水利设施建设工作中,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财政压力。特别是近几年,民营经济呈现出全面升级转型的趋势,配合政策扶持方案,积极打造更加合理化的民营资本吸纳框架,就能提升项目运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降低投资风险[5]。例如,2015年,我国提出专项过桥贷款项目的建设意见,利用信用方式完成贷款发放,且无需担保,以3年为贷款周期进行滚动发放。2)积极优化ppp模式,配合合同内容、特许权协议内容及所有权归属内容等落实相应的模式处理工作,并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完成ppp基金的设置工作。

3.2创新发展思路

一方面,要平衡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需求,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真正打造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趋势的管控和治理模式,维持综合应用效果的同时,夯实管理基础,并着重关注发展动态要求,提高水利工作的综合水平。另一方面,在建立发展机制的过程中,要将水资源节约发展作为核心,活水、优水作为根本,响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满足新时代新思路的具体要求,从而维持水利建设项目的平稳运行。

3.3发动群众的力量

为了提高农村水利建设工作的综合水平,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提高水利建设工作的实际水平,切实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业水利事业和谐发展,推动水利建设工作全面发展。例如,利用技术团队对农民予以指导,确保其能积极参与到水利事业建设工作中。另外,要积极落实技术指导方案,将技术体系和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结合在一起,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从而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

4结语

农村水利建设工作要将时展要求作为关键,积极整合具体管控方案,秉持多元发展原则,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建设和管理工作并行,建构更加和谐的循环系统及配套设施建设体系,为地区水利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华林.农村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及管理探究[J].城镇建设,2021(02):51.

[2]付吉孝.新农村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1):69.

[3]孔祥锋.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完善策略[J].科技风,2020(18):204.

[4]贺剑峰,沈刚,龚懿.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洪泽区农村水利发展若干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3(14):24.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7

为贯彻落实市档案局《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和规范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和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利用2年半左右的时间,全面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扎实推进村级标准化档案室建设,做到“有制度、有人员、有装具、有目录”,实现“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手段先进、服务高效”的规范化建设目标;建立与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相适应、覆盖新农村建设各个方面和全体农民的农村档案工作体系。二、组织领导为确保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档案、财政、民政、新农办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档案局),由区档案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三、工作步骤第一阶段(年10月至年5月)确定镇、乡为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管理试点乡镇,试点乡镇档案室须达到省级以上标准;各乡镇应确定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档案规范管理试点村(即15个村),试点村(居)档案室须达到规范化建档合格标准。第二阶段(年7月至年12月)充分发挥试点乡镇、村(居)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其他乡镇、村(居)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档案资源丰富、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利用高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系。四、职责分工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乡镇政府和区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职,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乡镇档案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村(居)档案室不少于10平方米”和“八防”(即防火、防盗、防潮、防高温、防鼠、防虫、防光、防尘)要求建立综合档案室,配齐工作用品;应将镇、村(居)级档案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体系,认真履行乡镇档案工作职能,努力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配备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村(居)档案工作的指导培训和帮扶,使村(居)级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各村(居)应将档案工作列入公共事务管理范围,建立档案收集和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工作。村(居)委会应建立规范的档案室为村(居)级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安全保管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区档案局:应协助区民政局和新农办将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新农村档案建设任务量化标准;加强对乡镇、试点村(居)档案业务指导,按照国家档案局及省、市档案局关于新农村档案建设规范化要求,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重点督促乡镇、村(居)级做好档案收集、安全保管和利用工作;指导乡镇、村(居)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区档案局每年要定期对乡镇、村(居)档案员开展一次业务培训,进而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村(居)档案工作队伍。区民政局:统一部署,统一督查;加大村(居)级组织建设投入,对村(居)级档案工作建设方面予以一定的经费支持。区新农办:应将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服务等档案工作纳入对乡镇、村(居)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在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时,应统筹兼顾,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档案试点村(居)给予支持。五、有关要求一要提高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意识,将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工作计划与建设内容,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认真抓实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二要突出重点。要重点抓好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林权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特色产业、农业科技服务、劳动力培训、农村社会救助与保障、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进一步健全基层档案机构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档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三要形成合力。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统筹安排,把握进度;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乡镇、村(居)档案规范化管理;区直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指导、帮助试点乡镇、村(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规范化管理新模式,务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取得实效。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8

(一)镇区房地产开发项目

1.项目立项。

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土地挂牌出让,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应聘请相关资质单位编制拟开发项目申请报告,进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可向发改部门申请项目核准,由发改部门出具项目核准文件。

2.项目前期准备。

开发企业在取得项目核准文件后,应及时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全部缴纳到位,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并向住建部门申请施工图审查,审查合格后到规划部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发企业选定工程监理单位,并到住建部门备案后,可向住建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取得《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后方可进场施工。

3.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由开发企业按照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施工合同要求实施。项目单体工程建到地面一层可由项目开发企业向县住建部门申请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办理入网销售手续。项目竣工验收需完成建设工程全部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达到使用要求,即可向县住建部门申请验收。

4.房屋销售及售后服务。

项目竣工验收3个月内,开发企业应向县住建部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登记完成后可申请办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同时,项目开发企业应积极做好项目物业管理服务的合同签订工作,督促物管企业做好项目日常维护、修缮与整治等服务。

(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应按照全县规划布点村庄布局,坚持“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保障权益、稳妥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原则上,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用地需为集体建设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须履行农用地转用手续。非规划布点村庄一律不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项目。

1.规划审查。

由各乡镇(街道)按照镇村布局规划确定的规划布点村庄,组织进行初选,确定规划布点村庄建设范围和项目建设地点,并征求农民群众意见,初选后由县国土部门对其地类、权属、面积等进行核定,核定后报县规划部门进行技术审查。通过技术审查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项目,由乡镇(街道)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纳入村庄规划统一编制,规划报经县小城镇规划方案审查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应向规划部门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启动建设。

2.项目建设。

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建设由乡镇(街道)按照县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布点村庄房屋建设图集》或经规划部门审核认定的设计方案,牵头组织实施,并做好房屋建筑质量检测把关工作,县住建部门予以配合。农民房屋建设应以“自建、代建”的形式开展,不得进行变相开发和销售。同时,各乡镇(街道)应按照“八位一体”(“一个村民服务中心、一个卫生室、一家超市、一个幼儿园、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个“三来一加”创业点、一个公交站台、一个银村通服务网点”)的要求,全面做好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项目配套建设。

3.项目验收。

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型农村社区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全部内容、“八位一体”配套到位后,可由乡镇(街道)牵头会同县规划、住建等部门共同组织竣工验收,项目建设档案资料同时在县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备案。

二、进一步降低镇村住房建设成本

对经县规划部门批准的镇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县权范围内实行规费、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缓、减、免等鼓励措施,并将部分费用下放或委托乡镇(街道)收取;经县规划部门批准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中农民自建房屋免收所有规费、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农民代建房屋涉及规费、基金、行政事业型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给予缓、减、免等鼓励措施。

三、进一步优化镇区住房建设模式

按照“统一规划,规模适度、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要求,乡镇(街道)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乡镇(街道)总体规划,选择居民房屋质量较好、居住较为集中的保留街道,进行改造建设,采取片区开发与居民自建相结合的模式打造乡镇镇区。由各乡镇(街道)委托相关资质单位编制片区与居民自建改造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规划方案报经县小城镇规划方案审查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由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对项目片区开发部分参照镇区房地产项目相关流程和政策执行;对农民自建部分参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相关流程和政策执行。

四、进一步强化镇村住房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推进全县镇村住房建设工作。各乡镇(街道)是各自辖区内镇村住房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根据本乡镇(街道)的发展及居民需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建设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更加具有吸引力的高品位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

(二)强化服务保障。

县国土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村建设规划,把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用于小城镇和规划布点村庄建设。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做到有机衔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与镇村建设工作要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工作互相促进;县规划部门要制定全县镇村住房建设的详细办理流程和相关证件的办理要求,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设置要件办理程序,不得搭车审批、搭车收费。

(三)提高监管水平。

县规划部门要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定期检查项目是否按照已批准的规划方案进行建设,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告知乡镇(街道)进行整改,加大对无规划方案擅自开工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提高小城镇建设品位。同时,要加大项目规划公示力度,项目规划方案审查通过后,必须在项目现场树立规划公示牌,公示内容主要包括总平面图、鸟瞰图、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项目规模等;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工作,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管,要重点加大对规划布点村庄建设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生产、规划放线、施工指导和实体质量等管理工作。县住建部门要会同规划部门加大小城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力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及时告知乡镇(街道)并责令其整改,保障建设项目的质量。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9

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活动富有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狠抓落实,按阶段、分步骤调度各项活动落实情况,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促进了城乡环境的迅速变化。

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统一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确定了整治要求、目标、步骤、考评办法和时间安排,健全完善了领导和工作班子,落实了人员、车辆和办公地点,明确了各单位职责,部门联动,城乡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展开。

市区实施了十项工程,深化城市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了城市“净化年”、“绿化年”活动,规范了马路市场,整治了户外广告牌匾,做好了汛前防汛备战工作,市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进一步优化,品味进一步提升。市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部署各项工作。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区绿化工作,城区绿化总量、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幅提升,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夏津县开展了“城市管理示范街”工作,对市区主干道实行无缝隙清扫,做到“五净”、“六无”、“三有序”。庆云县保洁制度创新机制,把市区保洁延伸到城中村、市郊村,一把扫帚扫到底,实现了城乡保洁一体化。平原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环保先行,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

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成效显著

全市上下突出抓好旧城区整治改造、村镇环境整治和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力求在城乡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交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明显变化,齐心协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一)城乡规划超前实施,城市发展实现新跨越。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列第二位。成功举办了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展,展示了全市各县(市、区)在建设新居、改善村貌等方面的典型,以此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乡镇驻地规划编制完成50%,村庄规划编制完成30%,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的有多个村,计划全市所有村镇规划编制全部完成。村庄整治率达到70%,培训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余人次,编制完成《农村优秀住宅图集》一部,为农村建设提供各类图案30余套。

(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发展基础。各县(市、区)都加大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道路、绿化、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工程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搭建起城市骨架,拓宽城市发展区域,为城市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平台。继续大力实施防汛工程,建设改造泵站,新建、改建排水干沟,城市防汛能力有了大的提高。大力实施便民工程,对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实施了路灯安装和绿化工程,真正实现了市区背街小巷路平、灯亮、树绿,方便了群众出行。市区投资一亿元的垃圾处理厂工程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平原、夏津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紧张建设。

(三)严查违法建设,维护了城市良好的规划建设秩序。突出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新修道路两侧三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巡查密度和查处力度,对各类违法建设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加大了对新修道路两侧的巡查力度,遏制住了城市道路修到哪里,违法建设就建到哪里的歪风,目前,新修道路两侧没有一处违法建设。在执法巡查过程中,对于简易违法构筑物,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对于未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建设的永久性违章建筑,严格按程序依法拆除。执法过程中,执法队员不畏、盯靠一线,文明执法,冷静处理。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案件355件,涉案面积11.5万余平方米,其中,依法拆除8.6万余平方米,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建设环境。

加大市区环境整治,全市共清理乱贴乱画9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2千多块,清运垃圾12万余吨,新增绿地面积480公顷,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平原县大力实施城区旱厕改造,城区11座旱厕已经全部改造成水冲式。

(四)村庄改造向纵深推进。河东新城陆续启动了岳庄、杨庄、小温庄和赵辛庄4个安置小区建设,开工面积16万平方米。岳庄、杨庄、小温庄安置楼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赵辛庄安置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齐河县共改造“空心村”个,节约土地余万平方米。庆云县加大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范庵村的改造规划已报请县政府批准,新村全部建成五层住宅楼,并按规定搞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新村建成后,旧村全部拆迁建成一个大型商贸市场。

(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治道路路域环境,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共检查车辆14993辆、处罚5973辆、查扣62辆、销毁7辆,市区基本杜绝了非法运营的“黑出租”、“黑摩的”,客运出租车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明显提高。确立了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缓解道路堵塞压力。加强了对机动车的管理,严禁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意掉头;禁止超载超限车辆及畜力车进入市区;采取措施实施禁鸣;严禁机动三轮载客。加强了对客运车辆的管理,全面规范客运秩序,规范停车地点,禁止乱停乱放、随意上下旅客、装卸货物。加强了对公共场所车辆停放秩序的管理,加大了对主次干道人行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治理力度,做到无乱停乱放,确保人行道、广场等整治美观、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我市首条“拥军专线”(百货大楼到故城机场)6月1日正式开通。增加了运营车辆,缩短了运行间隔时间,新增公交车辆30部,更换更新部分公交车辆,确保行政中心东移后,解决干部职工上、下班乘车问题。市采取五项措施治理县乡村公路路域环境,确保道路通畅。

(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开展了营造碧水蓝天活动,加大了对噪声、大气污染的重点整治。取缔了一批露天烧烤摊点,规范了一批早点市场,部分马路市场实现了退路进厅。实施了市区水环境治理,将水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年依次推进,先后实施新湖风景区、长河公园、新城绿地、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等改造工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老城区逐年投入,新城区所有道路排水设施实现了雨污分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全面落实城市污水处理企业改革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收费的有关政策,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上,市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成为全国35个获奖城市之一。大力发展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部分县(市、区)通上了天然气,市区1000辆车改装了天然气作燃料,争取到年底市区出租车、公交车全部改装天然气。临邑县建立沼气池4800多个,发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村39个、示范户600多户。

(七)村镇环境整治逐步推进。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要求,指导全市村镇开展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的编制。全面提高了重点镇、中心镇详细规划覆盖率。村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各县(市)把农村改造选址、编制规划等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区年度开发改造计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相结合。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对村庄道路、供排水、供暖、供气、照明、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或建设,并搞好环境绿化。同时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市场和文化、体育设施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设施。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和工作目标,按照房屋成排、道巷相连、人畜分开、排水畅通的要求,通过实施“三清”、“四改”、“五化”工程,突出抓好公共设施配套,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城驻地、中心镇以主要街道及居民小区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整治,基本消除了路面破损、排水不畅、垃圾乱堆乱放、设施残缺等现象。一般乡镇突出解决了路不平、灯不明、供水排水不畅问题。

结合省“百镇千村”示范活动,在全市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每个县抓好个示范镇、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规划建设部门坚持抓好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工作,在领导带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方面向示范镇、示范村方面倾斜,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其中,市的梁锥新村、平原县恩城镇铁匠村、龙门街道办事处西街村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镇,极大带动了其他县(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平原县共改造城中村20个,全部实行了“村改居”,并建立了2个街道办事处。

三、制度保障,落实责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各级各部门都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

一是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为适应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市政府加大了对整治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调度和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地原则,市建委统一调度、协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市区范围内的综合整治,各县(市、区)、管委会负责对本辖区内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各级各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三年的总体方案和今年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整治工作重点,增强了整治工作的针对性。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整合资源,坚持“依靠群众、实事求是、突出重点、逐步推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规范操作、高效运行的长效机制,把“七改五普及”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使农村成为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任务

“七改五普及”是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重要内容,开展“七改五普及”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卫生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措施,要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逐步使之实现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城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五新一好”的目标。试点村建设要切合本地实际,基本按照“一改水、二改厕、三改栏、四建沼气、五改房、六修路、七改环境、八完善”的步骤实施。

1、加快村庄建设规划步伐。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各试点村要适度超前,做好详细规划,尽量一步到位,避免以后走“回头路”。规划工作由乡政府请县建设局具体负责落实。费用由乡政府负责。村庄规划要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乡政府批准,报县新村办备案。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村民自治、规范有序、科学管理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未经规划乱批乱建的现象。

2、因地制宜推进“七改”。(1)改水:大力推行科学改水方法,采取引用山泉水、分户供水、户用无塔式自动供水净水装置等模式进行改水。改水工作由县水务局根据试点村实际情况,制定改水方案加以落实。(2)改厕:有条件的农户均要推广三格式水冲厕、沼气式无害化厕所,兴建时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施工图纸、统一组织验收、统一实物补助,确保工程质量。(3)改栏:对影响村容村貌的猪(牛)栏、厕所等进行拆除,要做到人畜分离。(4)改房:各乡(镇、场)要加强“空心房”、附属建筑物的改造工作,要结合实际建立和执行老宅基地的有序流转和拆旧建新机制,清理和杜绝“一户多宅”的现象。(5)改路: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自愿,对通组的组道和村庄的主干道以及到户的支路,全面进行硬化,本着实用、经济的原则、不超过标准建设。(6)改环境:大力开展清淤泥、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活动,各试点自然村要组建并运作好理事会,发挥理事会自主管理的作用,制定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如村规民约、卫生评比制度、卫生工作制度等,使各村庄卫生天天有人扫,垃圾有人清,并能定期开展群众性的“四清”活动。(7)改线:为了安全,由乡政府牵头,供电、网络、电信部门密切配合对试点村的用电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进行整理,达到安全、美观、有序。

3、逐步推进“五普及”。年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项目,试点自然村内有条件的都要普及。积极创造条件普及有线电视、电话。鼓励农户应用太阳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以柑桔、早熟梨等果树为主,绿化苗栽植为辅,鼓励和组织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在村庄、庭院四旁种树种果,美化绿化环境。

三、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思路

一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各村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制定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乡直单位特别是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主动将工作职能和工作任务融入到新农村建设,想方设法出台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政策和措施,想方设法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支持新农村建设。二要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工作职能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乡村干部要深入农村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广泛动员,发挥农民的村民自治的主体作用

一要广泛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把宣传新农村试点工作的政策贯穿新农村建设全过程。乡村干部要带头深入农村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当好“四员”即宣传员、示范员、向导员和服务员。二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建立以“五老”为骨干的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三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窗、宣传车等各载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活动。帮助农民克服落后的小农经济思想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他们树立开明、诚信、开放和现代观念,强化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四要做好各级各类典型的宣传推广工作,组织报道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推出一批“五新一好”的典型,全面深度报道我乡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经验。

(三)整合资金,千方百计增加投入

一是实行多元筹资,多元投资。采取政府投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市场运作筹一点的办法妥善解决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县新村办实行以奖代补、以奖代扶,调动基层和农民的积极性。1、改路补助:(1)穿村主干道水泥路(宽约3.0—3.5米左右,厚18公分),按每平方米补10元。(2)主干道到农户水泥路(宽约1米,厚10公分),按每平方米补助5元。2、改水补助:改水资金主要用于集中供水的水井、水泵、主管道,分户供水的水泵、水塔等方面,由水务局负责组织解决,到农户的水管、水表等费用由农户自己解决。3、新建沼气每户补助800元。4、改厕补助:对按要求进行三格式和无害化改厕的农户,每户补助蹲缸1个、水泥2包、塑钢门1个。5、改建猪栏每间补助40元,改建牛栏每间补助50元。6、建垃圾池,原则上每30户左右建二口,每口容积4立方米左右,按每立方米补助30元。7、新安装太阳能的农户,每台补助200元。试点村整治要本着实用、实效、节约的原则,尽可能不增加自然村的债务,原则上不兴建活动场所。在方案补助资金以外、超过1万元的工程项目,要由试点村申请,由乡政府审批,报新村办审核方可兴建。同时,要加大配套补助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