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47:07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1

邹伯奇——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他是大沥黄岐泌冲人,清代末期著名科学家。对光学、天文学、乐律学、数学、力学、地图绘制和各种天文器械制造都很有研究,他发明了中国第一部照相机,一百多年前的玻璃底板至今仍然能清晰冲洗。对于多年来钻研摄影技术的人们来说,邹伯奇就是他们的鼻祖,是值得他们所钦佩的。

邹伯奇发明了中国第一部照相机。即使光学知识现在已经成为初中课本上的科普常识,可是在150年前却是尖端科学。面对清代末期,中国落后的科学技术下,邹伯奇却能仔细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证实了一个又一个科普原理,为中国的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邹伯奇并没有停在钻研科学原理下,而是努力攻破接二连三的难点,甚至尝试“变而更之”,见科学转化为生产力,于1844年制造出“摄影器”。而他不仅仅在科学界上作出种种贡献,就连在文坛也有属于他的巨著《摄影之器记》……虽然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与世界同步,但是摄影术上,中国和西方几乎是同步发明的。最使人惊奇的,莫过于是邹伯奇遗留下来的五张玻璃底片,即使经历过一百多年的沧桑,但仍然能洗出清晰无比的照片,绝对不逊色于现在的相机。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如今社会上的“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现在的人缺乏与邹伯奇一样的细心观察身边一切事物的习惯,才会令更多的人蒙受经济以及生命的损失。其实,我们身为南海区的中小学生,应该以我们家乡的名人为榜样,从现在开始,留意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也许能象邹伯奇一样,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弄清楚每一个科学原理!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封建迷信为耻!”其实这句话从清代就已经开始实行,只是人们始终不相信科学,总认为那些荒唐的封建思想才是真理。邹伯奇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坚持无神论自然观。他从不迷信,以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帮助人们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有一次,他就用科学知识来破除了借迷信来反对禁烟的谬说。封建思想留在人们的脑中“只有害而无一利”。我曾经看过一个事例:在非典大流行的时候,竟然有一些人说了几句荒唐的话:“只要每天上三支香,在神明下叩三个响头,那么亲人们就会痊愈,不再受病痛的折磨。”结果可想而知,患者家属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使患者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设想一下,封建迷信真是害人害己!只有,邹伯奇那种“坚持科学,破除迷信”的精神,才能使中国有真进步!我们应以邹伯奇为榜样,为我们的自豪。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2

长城脚下,黄河之滨的府谷,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我最崇拜的就是有“西部歌王”称号的王向荣。

王向荣出生在蒙、晋交界的陕北绥德,后来移居府谷。父母都是著名的二人台、山曲艺人,他从小就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不得不很早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干农活、打小工、挖煤碳、当瓦工、跑口外……用他的话说是:“三百六十行,我做了一半。”正是这艰难的生活,让他的歌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沧桑感,而在苍凉中又能给人奋起拼搏的力量。

1978年,他以一曲《五哥放羊》代表府谷县参加榆林地区的文艺调演,一举获得一等奖。1979年,以地方戏《姑嫂挑菜》、二人台《打金钱》参加陕西省文艺汇演,再获两个一等奖。1980年,他和神木一个小伙子进中南海演出,王向荣让邓小平等中央首长观看了自己的才艺。之后,他多次随代表团去法国、英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演出,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中国名间音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年,他出了中国首张完全清唱的民歌专辑《“陕北歌王”——王向荣》,专辑中收录了35首在原生态下录制完成的民歌。

“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领导咱们打江山……”粗狂、豪放、嘹亮的歌声又一次在耳畔回荡。他的歌声就像养育他的黄土高原一样朴实厚重。但愿他的歌声传的更远更久。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3

松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肖闲

无需人大做更名决定

笔者认为,撤乡设镇后其国家机关名称应随着行政区划名称的法定更名决定而自然冠用,无需人大再做更名决定。

从法律上说,现行我国行政区划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根据该规定,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这说明,撤乡设镇、更名的法定职权即审批决定权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并非属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从理论上说,撤乡设镇后国家机关名称并未发生实质上的变动,变动的仅仅是行政区划名称的更名。这种行政区划名称的更名,其审批决定权属于省级人民政府,其国家机关名称因行政区划名称的更名而发生的行政区划冠名上的变动,应属于自然更名范畴,只要在行政区划名称更名的法定职权机关审批决定后,其国家机关名称即可自然冠之使用,无需另行再作什么审批决定。这也符合国家机关办事讲求高效原则。

由此可见,撤乡设镇后其国家机关名称应随着省级人民政府审批的行政区划名称更名决定而自然冠用,那种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决定或由县级人大常委会决定或有由原来的乡人大会议决定,甚至由新的镇人大会议做出更名决定的做法,既缺乏现行法律依据,也是多此一举的。

舟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冯国海

做更名决定属多此一举

宪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民族乡、镇的建置和区域划分。”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第五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设立、撤销、更名和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这些规定明确告知:省级人民政府一旦批准撤乡设镇,就意味着该乡级国家机关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权力的交接棒自然必须交到新一届镇级国家机关手里,此时不管再由谁做出乡级国家机关更名的决定,实属多此一举。

问题是,乡改镇后,有一点是需要及早明确的,即是否需要尽快选举产生新一届镇人大代表和召开新一届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镇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或是继续延用原班人马。考虑到乡改镇后,其行政区划并未发生变化,代表名额不需要重新确定,我认为镇人大代表和镇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可以不必重新选举,由原来的乡人大代表和乡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自行更替,对此应由相应一级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做出一个决定。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由县级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昭告当地百姓。

河南省汝州市人大常委会闫旭辉

应由县级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

笔者认为,撤乡设镇后乡级地方国家机关更名由县级人大常委会做出决定,既符合法律规定,又有利于简化程序,在实践中也具有可操作性。

首先,撤乡设镇是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涉及政治、经济、民政等工作的重大事项,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的职权。可以说,撤乡设镇经批复同意后,乡级地方国家机关更名理所当然应由县级人大常委会决定。其次,县级人大常委会作出撤乡设镇有关问题的决定更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当前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有些地方一次撤乡设镇数量甚至多达五六个,这时由县级人大常委会统筹做出决定,有利于简化程序,实践中切实可行。如2011年8月云南省师宗县人大常委会做出关于竹基撤乡设镇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撤乡设镇后的人大代表任期,规范了撤乡设镇后人大、政府机构及其领导人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的称谓,很具有可操作性。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人大常委会滕修福

乡镇国家机关更名应视情而定

笔者认为,乡镇撤并等区划调整造成乡镇国家机关名称变更的,应根据所涉范围不同,由其中一级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全省性的乡镇撤并,应由省级人大常委会统一作出决定。如2000年前后的全国性撤乡并镇,涉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更名,依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应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与此同时,涉及乡镇撤并后关于乡镇国家机关更名应由省级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如青海省就全省性的乡镇撤并统一作出了《关于撤乡设镇、乡镇合并中有关问题的决定》,对原乡人大改为镇人大,原乡人大代表改为镇人大代表,镇人大的届次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

如果属于全市性的撤乡设镇,应由市级人大常委会依据省级政府关于撤乡设镇的决定,对所涉镇机关名称变更等相关问题作出决定,并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如果属于个别的撤乡设镇,可由县级人大常委会决定,报上一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安徽省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崔厚元

县级政府更名公告即可

笔者以为,根据现有法律规定,撤乡设镇后乡级国家机关更名,由县级人民政府依据省级人民政府文件批复直接更名公告即可,无需再经过其他国家机关批准或决定。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4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创意项目;明月村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23903

1引言

乡村是我国传统农耕社会的延续,是人与地关系的展示,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最和谐的结合,代表了人与自然共同的作品。随着城市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厌倦拥挤喧嚣的城市节奏,青睐能够回归自然,体验“桃源生活”的乡村,由此,一种以欣赏田野风光和追求纯朴民风为对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热悄然兴起,并日益走俏。如何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以吸引游客前往成为其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因此,以成都浦江县甘溪镇明月村为例,从其文创项目进行了分析,探求了传统乡村与文创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发展。

2背景介绍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其概念是英国于1997年首先提出的。而中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是通过创造性的想法把文化转化为更高生产力的行业集群。随着中国飞速发展,文创项目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因此,寻找到一种适合文创项目推广和发展的方式是目前文创项目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甘溪镇明月村位于大五面山浅丘地带,地处浦江、邛崃、名山三(市)县交汇处,属浅丘地区。该村幅员面积6.78km2,森林覆盖率46.2%,村有723户,2218人。明月村自古就采用邛窑的工艺烧制陶瓷,至今仍保留着4口老窑。其中,有300多年历史的明月老窑一直到2008年才停产。2012年随着政府对邛窑文化的支持和推广,明月窑紧紧结合浦江甘溪镇明月村茶山、竹海的特色,让文化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2013年浦江打造明月国际陶艺村,希望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新打造的明月国际陶艺村以吸引陶艺家、知名传统手工艺专家、文化创意项目工作者(新村民)入驻为抓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全新的发展理念给明月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生。

3明月村文创项目的打造

明月村内文创项目的成功打造实现了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项目的互利共赢,明月村与文创项目是一个相互吸引、相互受益的过程。明月村特有的乡村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文化(邛窑文化)与文创项目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相发展。明月村带给文创项目者的是一个带有乡野气息的“乡村乌托邦”,同时文创项目者也给明月村带来了新的生活模式和旅游资源,以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3.1明月村对文化项目的影响

3.1.1自然环境的影响

明月村拥有良好的自然风光,“人―村落―环境”所构成的和谐有机体处于一种生态上的平衡。极具特色的川西农舍(大部分拥有“三间两头转”的合院布局,本土泥砖(陶的母体)的建筑材料)显现出浓郁的乡土风格,茶山、竹海、松林等乡野景观带来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这些自然环境既有独特的景观意象,同时也是乡村历史的展现。这样贴近自然的景观意象展现了一种很多人所追求的能够回归自然的乡村乌托邦的形态,而这也是文创工作者所追求的,同时这也给了文创工作者一个能真正激发自己灵感、且富有创作空间的环境。

3.1.2人文环境的影响

明月村本身拥有比较丰富的乡村文化意象,这种乡村文化意象也是乡村的一种“氛围”。包括其本身的乡村建筑群落、传统的乡村劳作模式(传统农耕文化所展现出的浓郁文化气息,这些文化独特而鲜明,因此也成为吸引大家的一种文化载体)和其长期的乡风民俗(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村民精神凝聚力的一种体现);以及明月村对其历史文脉的保留和发展(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邛窑文化)。这样的乡土文化意象的保留和延续有利于塑造明月村的整体场所感,强化了其明月村的价值,给文创工作者以不一样的灵感和创作氛围。

3.1.3旅游契机

明月村所打造的自然风光以及其所具有的文化景观其本身就是一张名片,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到来。目前,文化创意类项目缺乏一个很好的、跟公众一起互动交流的平台,而传统的互动交流方式(如展览等)很难拉近文创者跟普通人的距离,文创者迫切的想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架起与大众沟通的桥梁,让艺术更加亲近民众。而明月村自身就完成了这样的作用,为文创工作者提供了客户源。以明月村为依托发展自己的客户群,明月村的名气也给这些文创工作者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及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3.1.4相应的配套设施

为大力引进文创工作者入驻,明月村发展和打造自身相应配套设施,以一种方便的,舒适的设施环境吸引文创工作者。同时明月村提倡“名人驻村”项目,通过文化创意工作者入驻到村民的家中,与原有的村民一起生活,感受彼此的生活方式。让文创工作者以最近距离的体验感受最真实的乡野气息。

3.2文创项目对明月村的影响

3.2.1文化影响

通过文创工作者驻村的活动,村民、文创工作者能够更好地有机融合在一起,而这样一种“新村民”与“原住民”的融合也激发了乡村的活力。文创工作者为明月村带去了丰厚的“嫁妆”,这些“嫁妆”为明月村村民生活带来很多改变:村民的猪圈被改造成草木染工坊,孩子们能上免费的绘画课,明月书馆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图书,还定期举办讲座。通过文创工作者的文化传播,教育和培训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性,增强村民的文化意识。这对于整个明月村村民的整体文化教育和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2.2经济影响

文创工作者将民间艺术工艺带向农村,带动当地村民寻找到一种新的经济手段:作为一处遗址景点,明月老窑被保护起来,老窑旁边的空地上,一座陶艺体验馆开始营业。明月村81岁的民间陶艺家张崇明领起了固定工资,现场为体验陶艺的游客进行指导。在村子的一片空地上,新村民赵洪和李南书的“篆刻传习所”正在建设,老村民吴大爷的餐馆“谌家院子”正在升级改造。明月村以文化创意项目为先导,以此为契机带动自身产业的大力发展。

3.2.3名人效应

文创工作者能够通过其自身的人脉效应和乡野情怀形成产业聚集形态。2014年12月,身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陶艺专委会副主任的李清来到明月村,看过“明月国际陶艺村”的发展规划后,就决定留下来。2015年1月,李清的“蜀山窑”工坊签约入驻,他也成为明月村的第一批两名“新村民”之一。另一个是知名前媒体人、作家宁远。宁远说,她爱上了这里的松林、竹海、茶园,还有质朴的村民。此后通过“名人传播”和“文艺圈的人脉效应和乡野情怀”,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明月村就吸引了25个文创项目入驻。宁远要做一个草木染工作室,请来画家、染布人寒山开了一个染布坊;李清的学弟、青年陶艺家李清泉来明月村喝了一次茶,就决定留下来开个“清泉烧”工坊;艺术展厅、餐厅“樱园”的创始人熊英,也跟随好友宁远、寒山的步伐,把新的“樱园”落到了明月村……根据远景规划,成型后的“明月国际陶艺村”,进入散居院落的项目数要达到35~40个,进入核心区的项目数为17个。而截止到2015年底,进入散居院落的项目数已有15个,核心区10个,在谈项目6个,文创产业聚集已初具雏形。而这样的一种文创产业聚集形态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整体的影响力,形成名人效应。

3.2.4旅游契机

利用所形成的文化景观环境和名人效应吸引游客,聚集和提高当地的人气,以此来进行明月村的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产品的推广,村民的收益和创收,巩固和加强明月村的品牌效应。为明月村的整体旅游发展和影响力的扩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明月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利用名人驻村的形式达到“雅”与“俗”的交融统一。而这种“雅”与“俗”融合的关键又在于它的生活化、自然性、真实性、和谐性。其“雅”主要是指明月村所含有的一些文创项目(引入的陶艺家、知名传统手工艺专家、文化创意项目工作者等所带来的文化展现)的打造,以及明月村自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邛窑文化)。“俗”主要是指明月村自身乡土文化(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

相较于以往艺术都是高高在上,是普通人不可企及的,这里将其融合在了一起,是艺术的乡土化,是艺术的最高展现形式,它不是受人瞻仰的,而是要更多地融进到生活,落到实处,跟人更好的互动,给人更好的体验感,这才是鲜活的。这样也使其具有更好的文化符号及吸引力。同时,借由名人驻村的形式,乡村自身具有更好的特色和辨识度,利于从其他同类型旅游的乡村中脱颖而出,使其更好的发展。

4文创项目与乡村旅游的互利

乡村的发展不能违背其可持续性,而文创项目中的名人驻村给了这个很好的定义。通过对整个明月村有一个可持续的循环健康发展链条:首先,利用自己原生态的传统乡土景观以及其历史文化积淀形成自身的文化符号,吸引陶艺家、知名传统手工艺专家、文化创意项目工作者的入驻,形成一大特色―艺术家利用民居,改造民居,形成与居民共同生活居住的模式,改造和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这样子的模式既可以让高雅的艺术更加亲民,同时民居的环境和古朴的民风民俗也能带给艺术家不一样的体验和灵感来源。其次,利用所形成的文化景观环境和名人效应吸引游客,聚集和提高当地的人气,以此来进行明月村的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产品的推广,村民的收益和创收,打出明月村的品牌,同时,明月村的名气也给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及自己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起推广作用。

文创项目与乡村旅游的相互影响发展,村民、艺术家、乡野环境、生活方式的有机融合,新村民与原住民的融合,不仅文创项目激发了乡村活力,同时乡野环境也促进了文创项目更好地发展,使文创项目与乡村旅游互利共赢。

5结语

每个地域、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点,在乡村旅游热兴起的背景之下,如何打造有特色的、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以明月村为切入点,研究了乡村与文创项目的互相融合发展,这种既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又能够保持自己原有文化特色的适度融合做法正是乡村旅游发展所应该体现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3):70~73.

[2]张杰,叶春阳.古村落文化景观特色的演绎与解析:以闽南福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5

关键词:综合实践语文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89-02

一、设计理念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每个单元练习中第一项的设计,从低年级的“学用字词句”,到中年级的“处处留心”,再到高年级的“语文与生活”,无不体现出语文教学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生活语文”的转向。这一改变旨在将传统语文变革为整合、运用、实践相结合,听、说、读、写一体化的新语文。如何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呢?这已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思考的现实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就应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地方文化资源中提炼,引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校地处有着“苏北名镇”美誉的海州板浦古镇,这里地灵人杰,名人荟萃:古代出了一位酿醋大师、一位经学大师、一位武状元和一位古典名著作者;近代又出了三位中科院资深院士、三位少将、一百八十多位科教文卫界名人……在这弹丸之地出现如此众多的人才,这种人才群生,人才辈出的现象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如此独有的地域文化,如此深厚的人文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

我利用《走近板浦名人》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名人的成长历程,感受他们高尚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培养学生的组织交往、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教学实践

(一)情境与导入:家乡名人的文化诉说

1.课件展示板浦文化名人李汝珍及其名著《镜花缘》的资料,播放我校发展纪录片中有关苏光烈士事迹的片段。

2.同学们,你还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历史名人呢?

(二)实践与探索:依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

1.确立课题,策划方案。

(1)你想通过哪些方式去了解、认识家乡历史文化名人的成长历程呢?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3)学生依据上面确定的子课题,进行分组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分配各人的活动任务。

(可分为:故事组、足迹寻访组、绘报组、小话剧组等。)

2.实践活动,主动探究。

(1)教师引领学生去参观李汝珍纪念馆和苏光烈士故居。

要求学生认真参观李汝珍纪念馆和苏光烈士的故居的内部设施;根据需要记录文字资料或图像资料。

(2)采访了解李汝珍与苏光烈士事迹,谈参观后的感想。

(分别采访李汝珍纪念馆的负责人与了解苏光烈士生前事迹的地方人士。)

李汝珍的主要著作是什么?他能写成《镜花缘》的原因有哪些?

苏光烈士是怎么牺牲的?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观了家乡历史名人的遗迹,你有哪些感受?

(3)收集有关赞颂家乡名人的文章或诗篇,在小组内交流,收集或画出家乡名人的人物画像,小组合作完成一张以“家乡名人知多少”为主题的手抄报。

(4)了解家乡名人主要事迹,排演家乡名人事迹小话剧,表达对家乡名人文化的敬仰之情。

3.分组汇报,展示成果。

(1)李汝珍、苏光烈士等之所以成为我们心中的楷模,他们一定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迹,请故事组同学为我们讲讲家乡历史名人曾经做过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好吗?

(2)多么动人的故事,那么是什么信念支持他们做出那些令人敬佩的事迹。英雄人物曾经说过什么豪言壮语?请寻访组同学为我们解开家乡名人成功的密码。

(3)家乡名人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你收集了哪些有关赞颂家乡名人的篇章,请绘报组同学为我们带来反映家乡历史名人的手抄报。

(4)成长在我们家乡这片热土上的历史名人不计其数,每一位名人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这些事迹连起来就是一首百听不厌的家乡赞歌,你还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对家乡历史名人的敬仰之情?

(三)评价与延伸:家乡名人文化开启“生活化语文”的窗口

1.学生互评。

各小组同学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自己需要的资料,比如:在本次活动中,学生进行实地参观或现场采访,查阅图书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分别通过讲故事、诗朗诵、绘制手抄报、排演名人事迹小话剧,学唱歌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综合展示了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学会的组织规划、观察搜集、沟通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2.教师总结。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语文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着。”我们的家乡板浦镇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文明古镇。我校将语文教学内容和乡土文化进行整合利用,适时、适度地把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让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这样的课程我们将不断开发,为同学们打开一扇“生活化语文”的窗口。

三、利用地域资源开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走近板浦名人》这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索:长期以来,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虽然在课堂上学得热热闹闹,但在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中能力不足。造成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教师固守教材,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分离。我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探索式学习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一)以乡土资源为载体,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于一体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必须把“知”与“行”有效结合起来。为了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每次综合实践课,我们都引导学生分专题设计,围绕家乡文化的一个侧面进行专题性研究学习。例如《板浦美食》《板浦民俗知多少》《走近板浦名人》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乡土文化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亲近乡土文化,领略乡土文化特有的质朴和芬芳,感受到生活化语文的乐趣。

(二)活力社团活动,在自主选择中合作探究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学生社团的多样性符合了学生个性的丰富性、多样化这一客观事实,能从多角度满足学生个性心理不同方面发展的需要。融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于社团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社团活动健全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笔者作为校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把采访当地文化名人、收集、整理乡土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组稿来源,使校刊具有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而又宽松自由的社团活动,既培养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开发校本课程,敞开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的大门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学生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乡土文化资源是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资源,我们将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板浦乡土文化漫谈》系列,内容包括板浦的地方名人、地方小吃、民间传说、民风民俗、板浦方言、旅游资源、丰富物产等,这必将极大地丰富语文课程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给近乎单调的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李卫华,是赞皇镇南关村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家乡唱响‘两个为了’,建家乡奉献火红青春”。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亮未来,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我们龟城青年人的神圣使命。省委确定“建设沿海经济发展强省”,市委确定了建设“繁荣、文明和谐新石家庄”的新目标,特别是县委“为了赞皇人民更幸福,为了赞皇明天更美好”的号召,是为我们吹响的冲锋号角。爱家乡、唱响“两个为了”,建家乡、奉献火红青春这个坚定信念在我们脑海中回荡。

我爱家乡,家乡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闻名,早在新时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隋朝时始设县邑,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是“五相故里”,千百年来家乡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许多历史名人留下赞美家乡的翰墨。

我爱家乡,家乡以丰富的文化自然遗产而名扬全国,有历史悠久的“万坡遗址”,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有部级风景名胜区“万丈红堎嶂石岩”等众多名胜古迹,五马山、石柱山、棋盘山风景区镶嵌在槐河西岸。

我爱家乡,家乡是革命老区。邓小平、刘伯承、秦基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在家乡的山山水水,“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家乡人民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爱家乡,这里物阜民丰,苍苍茫茫的太行山造就了丰富的矿藏,连绵起伏的片麻岩山丘为我们孕育了名扬天下的赞皇金丝大枣。

勤劳纯朴的家乡人民创造着亘古未有的现代文明,家乡正在日新月异,我们热爱美好的家乡,更要为建设家乡增砖添瓦奋斗不息。不管是馨苑小区建设、赞中异地搬迁、县城供水的东水西调、东高工业区、赵赞公路拓宽、高砂公司扩建、县城东扩等全县重点工程,还是胡家庄矿区矿山整治等急、难、险、重任务,都留下我们忙碌的身影。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7

加大涉农专业高层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百名硕士进奇台”引才规划,深入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涉农类硕士研究生人才18名;推行“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先后邀请50名专家学者为我县重点产业把脉会诊。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能力提升计划。组织全体村党组织书记,推荐选拔一批村级后备人才,采取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和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集中开展党性修养、社会稳定、“访惠聚”工作、乡村振兴等10个专题方面的培训。每年全覆盖培训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人才各2次。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职业农民认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以各类农业科教项目为依托,组织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和培训学校等专业人员,开展农作物病虫防控、农机技术、动物疾病防治、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每个行政村培训4名左右新型职业农民。

引导教育人才服务基层。成立“教育专家人才服务队”,开展了“联盟捆绑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以城带乡捆绑式发展,捆绑联盟校共同开展教研活动,每年全覆盖开展教研活动5次;引导城乡教师的交流,确保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乡村学校一线教师的10%,双向交流教师人数不低于60人。

激励基层卫生人才提升水平。选拔优秀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在上级医院开展1-3个月的跟班培训,每年培训人员比例不低于所有乡村医生的40%;鼓励乡、村卫生人才参加进修学习,在岗的乡村医生取得乡村医生证书每月补助800元、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每月补助1000元。

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以产业为主体,职业院校培养为基础、技能大师工作室“传帮带”为重点的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对有一定基础的农村富裕劳动力开展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培训3期,每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精湛技艺和掌握先进工艺的高技能人才。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8

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亦作“大馄饨”。我们那里没有用荠菜包馄饨的。我们那里的面店中所卖的馄饨都是纯肉馅的馄饨,即江南所说的“小馄饨”。没有“大馄饨”。我在北京的一家有名的家庭餐馆吃过这一家的一道名菜:翡翠蛋羹。一个汤碗里一边是蛋羹,一边是荠菜,一边嫩黄,一边碧绿,绝不混淆,吃时搅在一起。这种讲究的吃法,我们家乡没有。

枸杞头。春天的早晨,尤其是下了一场小雨之后,就可听到叫卖枸杞头的声音。卖枸杞头的多是附近村的女孩子,声音很脆,“卖枸杞头来!”枸杞头放在一个竹篮子里,一种长圆形的竹篮,叫做元宝蓝子,枸杞头带着雨水,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从不用秤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做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自己去摘,也不费事。一会儿工夫,就能摘一堆。枸杞到处都是。我的小学的操场原是祭天地的空地,叫做“天地坛”。天地坛的四边围墙的墙根,长的都是这东西。枸杞夏天开小白花,秋天结很多小红果子,即枸杞子,我们小时候叫它“狗”,因为很像狗的。

枸杞头也都是凉拌,清香似尤甚于荠菜。

蒌蒿。小说《大淖记事》:“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我在书页下面加了一条注:“蒌蒿是生于水边的野草,粗如笔管,有节,生狭长的小叶,初生二寸来高,叫做‘蒌蒿薹子’,加肉炒食极清香。……”蒌蒿,字典上都注“蒌”音楼,蒿之一种,即白蒿,我以为蒌蒿不是蒿之一种,蒌蒿掐断,没有那种蒿子气,倒是有一种水草气。坡诗:“蒌蒿满地芦芽短”,以蒌蒿与芦芽并举,证明是水边的植物,就是我家乡所说“蒌蒿薹子”。“蒌”字我的家乡不读楼,读“吕”。蒌蒿好像都是和瘦猪肉同炒,素炒好像没有。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炒蒌蒿薹子。桌上有一盘炒蒌蒿薹子,我就非常兴奋,胃口大开。蒌蒿薹子除了清香,还有就是很脆,嚼之有声。

荠菜、枸杞我在外地偶尔吃过,蒌蒿薹子自十九岁离乡后从未吃过,非常想念。去年我的家乡有人开了汽车到北京来办事,我的弟妹托他们带了一塑料袋蒌蒿薹子来,因为路上耽搁,到北京时已经焐坏了。我挑了一些还不太烂的,炒一盘,还有那么一点意思。

马齿苋。中国古代吃马齿苋是很普遍的,马苋与人苋(即红白苋菜)并提。后来不知怎么吃的人少了。我的祖母每年夏天都要摘一些马齿苋,晾干了,过年包包子。我的家乡普通人家平常是不包包子的。只有过年才包,自己家里人吃,有客人来蒸一盘待客。不是家里人包的,一般的家庭妇女不会包,都是备了面、馅,请包子店里的师傅到家里做,做一上午,就够正月里吃了。我的祖母吃长斋,她的马齿苋包子只有她自己吃。我尝过一个,马齿苋有点酸酸的味道,不难吃,也不好吃。

马齿苋南北皆有。我在北京的甘家口住过,离玉渊潭很近,玉渊潭马齿苋极多,北京人叫做马苋儿菜,吃的人很少。养鸟的拔了喂画眉。据说画眉吃了能清火。画眉还会有“火”么?

莼菜。第一次喝莼菜汤是在杭州的楼外楼,一九四八年四月。这以前我没有吃过莼菜,也没有见过。我的家乡人大都不知莼菜为何物。但是秦少游有《以莼姜法鱼糟蟹寄子瞻》诗,则高邮原来是有莼菜的。诗最后一句是“泽居备礼无麋鹿”,秦少游当时在高邮居住,送给坡的是高邮的土产。高邮现在还有没有莼菜,什么时候回高邮,我得调查调查。

明朝的时候,我的家乡出过一个散曲作家王磐。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散曲作品有《西楼乐府》。王磐当时名声很大,与散曲大家陈大声并称为“南曲之冠”。王西楼还是画家。高邮现在还有一句歇后语:“王西楼嫁女儿――画(话)多银子少”。王西楼有一本有点特别的著作:《野菜谱》。《野菜谱》收野菜五十二种。五十二种中有些我是认识的,如白鼓钉(蒲公英)、蒲儿根、马栏头、青蒿儿(即茵陈蒿)、枸杞头、野豆、蒌蒿、荠菜儿,马齿苋、灰条。江南人重马栏头。小时读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提到儿歌:“荠菜马栏头,姐姐嫁在后门头”,很是向往,但是我的家乡是不大有人吃的。灰条的“条”字,正字应是“”,通称灰菜。这东西我的家乡不吃。我第一次吃灰菜是在一个山东的同学的家里,蘸了稀面,蒸熟,就烂蒜,别具滋味。后来在昆明黄土坡一中学教书,学校发不出薪水,我们时常断炊,就掳了灰菜来炒了吃。在北京我也摘过灰菜炒食。有一次发现钓鱼台国宾馆的墙壁外长了很多灰菜,极肥嫩,就弯下腰来摘了好些,装在书包里。门卫发现,走过来问:“你干什么?”他大概以为我在埋定时炸弹。我把书包里的灰菜抓出来给他看,他没有再说什么,走开了。灰菜有点碱味,我很喜欢这种味道。王西楼《野菜谱》中有一些,我不但没有吃过,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过,如:“燕子不来香”“油灼灼”……

《野菜谱》上图下文。图画的是这种野菜的样子,文则简单地说这种野菜的生长季节,吃法。文后皆系以一诗,一首近似谣曲的小乐府,都是借题发挥。以野菜名起兴,写人民疾苦。如:

眼子菜

眼子菜,如张目,

年年盼春怀布谷,

犹向秋来望时熟。

何事频年倦不开,

愁看四野波漂屋。

猫耳朵

猫耳朵,听我歌,

今年水患伤田禾,

仓廪空虚鼠弃窝,

猫兮猫兮将奈何!

江荠

江荠青青江水绿,

江边挑菜女儿哭。

爷娘新死兄趁熟,

止存我与妹看屋。

抱娘蒿

抱娘蒿,结根牢,

解不散,如漆胶。

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

儿抱娘哭不肯放。

这些诗的感情都很真挚,读之令人酸鼻。我的家乡本是个穷地方,灾荒很多,主要是水灾,家破人亡,卖儿卖女的事是常有的。我小时候就见过。现在水利大有改进,去年那样的特大洪水,也没死一个人,王西楼所写的悲惨景象不复存在了。想到这一点,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欣慰。过去,我的家乡人吃野菜主要是为了度荒,现在吃野菜则是为了尝新了。喔,我的家乡的野菜!

(选自《故乡的食物》,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

【背景链接】

莼鲈之思:莼鲈之思是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张翰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这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张翰,字季鹰,吴江人。《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此事被世人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对张翰因思家乡美食而辞官返乡的举动,人们不仅理解,而且多加褒扬,历代文人以莼菜鲈鱼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很多,如白居易的《偶吟》:“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元稹的《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云:“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辛弃疾的《水龙吟》中亦有云:“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坡对此也有妙句:“季鹰真得水中仙,直为鲈鱼也自贤。”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有《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汪曾祺(1920~1997),江苏扬州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京剧《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所写小说多次提及记忆中故乡的一些人、事和物,表现出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作品有《受戒》《大淖记事》《故乡的食物》等。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散文风格独具,既继承了古代公安派、名士派性灵小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特点,又吸取了外国散文“漂亮”和“缜密”的写法。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知堂文集》等,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孤儿记》,论文集《艺术与生活》《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论著《欧洲文学史》,文学史料集《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等,回忆录《知堂回想录》,另有多种译作。

【比较异同】

《故乡的野菜》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名篇之一,作为周作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它和《乌篷船》等描写浙东风物的文章,集中体现出一个学者的“家园情结”。第一段先用淡淡的笔墨掩盖起浓浓的乡情。表面看,作者对故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其实,“故乡”“家乡”的界定,已经撩起故乡之思。第二段由妻子说西单有荠菜,引起对故乡的追忆。小儿关于荠菜的歌谣,极富地域特点。吴地与浙东风俗不同,凸现了“故乡”的与众不同。第三段介绍黄花麦果时,既写了黄花麦果糕的制作过程和浙东用茧果作贡的独特风俗,又写出了多年不见黄花麦果的惆怅,表达出一种追怀过往的故园深情。第四段写紫云英的白花可治痢疾的传说,这种知识得之于乡间,“故乡”二字隐含其间。调皮小孩听到上坟船鼓吹声或发现棚窗下的紫云英,就带着好奇和新鲜的冲动去追看,生活情趣非常浓郁,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的眷念可见一斑。全文淡笔浓情,意味深长,表现了对故乡的草木、风土熟悉至入微的怀恋,凸显着感情的丰腴沉着,显示出对故乡的一腔深情。知识性和趣味性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不仅介绍了故乡三种野菜,更介绍了与之相关的风俗民情,所以文中表达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吃了,而是一种吃的文化,是“吃文化”背后的故乡的风俗和内在的文化含义。本文将民谣童谚、中外典故不露痕迹地点缀在短小的篇幅中,语言简洁,联想丰富,选材从平凡琐碎处着手,使本文显出周作人小品文一贯的平和冲淡的风格。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9

关键词:郫县;乡村旅游;营销

一、郫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郫县地处成都平原腹心,位于成都西大门,城市建设逐步和成都融为一体。郫县最早以古蜀都闻名于世。距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幅员面积432.31平方公里,总人口455688人,辖13镇3乡,261个村、21个居委会。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旱从人,物产富饶,素有“银郫县”的美称。郫县农家旅游经济迅猛发展,培育出农科村、金沙村、筒春村等四季鲜花盛开、游客不断的旅游基地;建成了风格独特、新颖别致的农家旅游接待点405家;发展成为适应市民休闲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全县呈现出农家民俗、休闲娱乐、世界风情、古蜀文化于一体,点、线、片结合的城郊旅游发展格局。

二、郫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单一,郫县乡村旅游的项目与成都周边其他旅游地极为相似,春季赏花、秋季摘果,而且建筑的风格也与其他景区的相似,这给旅客留下了乡村旅游千村一面的印象,郫县、龙泉和都江堰,感觉都在同一个地方旅游,导致游客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特殊的旅游体验。

营销观念落后。郫县乡村旅游的开发者没有形成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并且过于依赖政府,没有自己的营销手段与措施,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景区的推广宣传,导致一些游客不能及时的获取旅游活动信息,阻碍旅游的顺利进行;郫县很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并且缺乏先进的营销知识,也缺少一定的培训,这就导致乡村旅游营销缺乏系统性。各自为营,不能与景点、旅行社共赢,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弊端。

促销手段单一。郫县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多依靠传统方式来吸引游客,口口相传的方式较多,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人脉和广告进行宣传,是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原因。很少有经营者会在网络上进行自我宣传,最多也就是在58同城这些平台上一些消息,不能充分的描述和展现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的特色,让游客对景区的了解相对较少。

三、郫县乡村旅游的营销对策建议

利用网络进行宣传与展示并加大网络环境的建设。互联网的发展迅速而飞跃,那么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离不开网络营销。首先,郫县乡村旅游的开发者首先就要在网络上打造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向游客展示自己的特色活动、项目与特别服务,让游客在没到达乡村前能够有充分的了解与准备。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一下虚拟的活动项目与旅游路线,另外,及时更新网站上的信息,关注网络上的相关新闻,一些对游客而言有意义的公告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景区加大wiFi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景区,开发郫县旅游app应用程序,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让游客能随时随地的掌握郫县旅游的最新动态,并方便游客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在微信朋友圈自己的旅游体验,从而进行口碑营销。

充分发挥名人效应,打造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乡村。可以通过乡镇的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来吸引游客。通过挖掘乡村的名人轶事来发扬乡村文化,现在的游客不仅会对景区的风景和美式感兴趣,还会注重自身修养,自我提高,有质量的乡村可以让游客陶冶情操,有名人、有文化的乡村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随。郫县古今名人众多,如汉代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西汉道家学者、思想家严君平,西汉大司空何武,北宋著名诗人张俞,中国减笔人物画始祖石恪,著名道士萨守坚,一代高僧圆悟克勤禅师,清代名将罗应旒,清末成都五老七贤之一的尹昌龄,辛亥革命同志军杰出将领杨靖中、张达三,抗战中保卫上海和武汉的英雄团长解固基、梁静珊,全国著名铁道工程师蓝田,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伦,以及近代中国佛教会副会长释昌圆法师,当代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80后实力作家颜歌等。但实际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却很少。

与历史事件结合打造旅游活动。郫县除历史名人众多外,还有很多重大事件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例如曾经到郫县红光进行视察,这为红光镇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历史,但到目前为止,与这一历史视察相关的题材仍然没有与郫县的旅游有任何关联,而红光也仍然只是一个小镇,与旅游没有半点联系。因此,郫县应该加大力度挖掘郫县历史上的重大事情,为旅游发展添加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加强当地旅游经营者营销知识的培养。落后的营销观念只会输在起跑线上。很多乡村旅游的开发者是当地的农民,知识与经验的缺乏是最大的弱点。因此,学习营销知识很重要,位于郫县的高校较多,相关部门可与高校合作,针对当地的旅游产品经营者开设一些课程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旅游以及营销相关的知识,改善目前的现状。

四、结论

郫县乡村旅游的营销策略应结合当下的网络营销、体验营销,名人效应,影视营销以及对工作人员的内部营销等。创新营销手段、丰富营销理念,与时俱进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方面。郫县的乡村旅游更需要打造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自己乡村文化品牌,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源来完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宵.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特征与趋势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0(2):99-100.

[2]韩冉冉.基于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4):35-36.

[3]邵林涛.无锡乡村旅游营销策略[J]南方农业,2014(9):134-137.

[4]杜婉音.乡村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模式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1):81-83.

[5]易磊.浅论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J].内江科技,2012(6):31-32.

[6]袁芳,史文国.村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21):158-159.

[7]胡柳,李海礁.武汉市远城区乡村旅游营销策略[J].当代经济,2014(2):92-94.

家乡的名人作文篇10

根据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关于做好2006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5]113号)文件精神,3月底前要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第二季度要完成乡镇人大、政府换届工作。做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是各乡镇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县委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经县委研究决定,今天举行新老班子交接会,下面首先宣布县委对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

(请组织部的同志宣读人事安排相关文件)

同志们,从今天开始,新的领导班子正式到位了,其他的领导同志也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大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切实加强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不断提高自身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真正做到服务一方群众,发展一方经济,确保一方平安。在此,我代表县委常委会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对人事安排的部署上来

根据全区的部署,这次对乡镇领导班子的配置要求非常严格,主要有以下几个新要求:一是领导班子职数减少。具体设置为:乡镇党委委员为9名,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其中1名副书记由乡镇长兼任,1名由乡镇人大主席兼任;其余6名委员,1名分管纪检工作,1名分管组织、统战和群团工作,1名分管宣传、政法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名分管武装工作,另2名委员与政府交叉任职。乡镇人大设主席1名(由党委副书记兼任),配专职副主席1名。乡镇政府设正副职4名。政府班子中除党外干部外,都与党委交叉任职。总的领导职数为11名。二是知识和专业结构要求比较严格。党委班子既要注意配备熟悉意识形态和政法工作的干部,又要多选配一些熟悉经济管理和科技工作的干部;政府班子要重点配备熟悉农业科技、工业、经济管理、城市建设、法律等方面的干部。担任党政正职的,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总数的80%以上。党政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要占90%以上。三是注重选拔年轻干部。党政班子中至少配备2名3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30岁左右的党政正职一般占乡镇党政正职总数的20%左右,要配备2名左右30岁以下的乡镇党委书记。这些都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大家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对人事安排的部署上来,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切实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要建立起职责分明的乡镇换届工作领导机制,实行换届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制,形成乡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精心组织实施,一级管一级,一级指导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工作责任制。对换届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对换届中出现的有关重大情况,要由乡镇党委集体研究处理,乡镇党委定不了的事情,要及时请示县委。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刚刚到位,工作千头万绪,要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各项工作都要及时到位,不能留空档,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做到两不误、双促进。

二、认真执行上级政策,圆满完成乡镇撤并工作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市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政函[2005]190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市政函[2005]75号)文件要求,我县将撤销××乡,整建制并入××镇,撤消××乡,整建制并入××镇。乡镇撤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优化乡镇布局、减少行政管理成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撤并任务的乡镇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要加强与部门的配合和协调,要加强宣传教育,要妥善做好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与此同时要严肃各项纪律。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一切借撤并乡镇之机浪费、私分、侵吞、损坏国家、集体和公民财产,扰乱正常工作秩序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主动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因乡镇撤并产生矛盾不能及时解决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将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撤并工作顺利进行。

三、坚决服从大局,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

换届工作必然会涉及到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事关领导干部的进退留转,关系着领导班子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换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换届工作的全过程。要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教育干部增强党性和宗旨观念。县委对每个干部都会积极、慎重、妥善安置好,希望大家都要从大局出发,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正确对待班子配备,正确对待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要对退下领导岗位或转换岗位的领导同志,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通过教育引导,使每一位干部都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待换届工作,确保领导班子换届期间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四、精心周密部署,认真抓好近期各项工作

换届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程序性都很强的工作,各乡镇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细致地做好换届中的各项工作,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狠抓落实。当前要认真做好近期的几项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好换届的培训。明天上午,县委将召开乡镇换届选举动员暨培训会,各乡镇具体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要尽快熟悉政策和工作要求、工作程序。二是认真做好乡镇换届选举各项筹备工作,各乡镇要加紧筹备召开党委书记会议和党委会,做好党代表的选举工作,研究确定“两委”委员名额、组成原则、委员候选人产生办法、换届请示等有关事项,立即成立党员代表大会筹备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筹备召开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及培训会,起草好“两委”工作报告,组织新班子成员集体走访调研、慰问基层党员干部。新的乡镇领导班子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增强时间观念,增强纪律观念,增强程序意识,严格依照《》和有关文件规定办事,以崭新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保证选举工作合法、规范、顺利。

五、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坚决防止换届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要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依法处理选举中各种违法行为。在换届选举中,要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正气,严肃党的纪律,严格按照《》和有关规定办事,坚决制止和严肃查处跑风漏气、请客送礼、拉帮结派、、跑官要官、拉票贿选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非组织活动的违法违纪行为。对搞贿选或利用宗族派性、恶势力操纵选举的,对以暴力、威胁、欺骗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的,一经发现,坚持查处,以保证换届选举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