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4:49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1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水利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县安民之大事。建省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已经凸显。突出表现在:工程性、区域性缺水严重,特别是沿海地区缺水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面临较大压力;灌区工程薄弱,渠道渗漏严重,末级渠系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艰巨,水利工程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小型病险水库众多,抗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除险加固工作繁重;水资源节约、保护以及水土流失、水污染防治的压力越来越大,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任务艰巨。这些突出问题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二)水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乐东长远可持续发展大计;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因此,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把水利工作摆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牢牢把握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省委五届六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把水利作为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全力推动水利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今后3至5年,要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民生优先、促进发展的总原则,以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为核心,着力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减灾、水环境与生态保护三大体系。规划建设一批防洪工程,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基本解决工程性、区域性缺水问题;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提高用水效益;规划建设一批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小型病除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提高水利设施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三)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区域性缺水问题。充分利用我县水系分布特点,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布局,续建、新建一批中小型水源工程,基本解决我县工程性缺水和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用水需求。跟踪推进大隆水库灌区乐东支渠、大广坝二期工程(陀兴引水渠)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我县水利灌溉和农村饮水安全条件。今年重点跟踪推进大广坝二期工程(陀兴引水渠)工程建设。

(二)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着力提高江河、水库、堤防防洪标准。巩固中、小㈠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2012年底前全部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14座小㈠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启动53座小㈡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争取2015年底前全部完成;同步完成长茅水库(大型)的除险加固任务。加强昌化江、大安河等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的中小河流及河段治理,基本完成望楼河下游河口段防洪工程和乐中河、白沙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建设任务。今年重点建设抱套、南万、三益、蚂蝗塘等4宗小㈠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大安河防洪整治工程。

(三)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防汛防风抗旱应急能力。继续建设和完善“三防”指挥系统,争取3至5年基本建成包括3D综合防洪电子沙盘、水库和主要江河水雨情监测、“三防”数据中心、防汛防台风预警、视频会商系统延伸到镇、水库和重点江河防洪防风部位视频监控及防汛决策支持等系统,使我县“三防”指挥系统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推进全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继续完善“三防”各类预案,建立健全和规范镇、行政村“三防”组织体系,提高基层“三防”工作管理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

(四)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提高全县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国家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渠道防渗硬化、田洋综合整治、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长茅灌区等25宗大中小型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积极推进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5年新增和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4万亩,新增防渗渠道278.5公里,年新增节水能力0.96亿立方米,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以上。今年重点建设长茅西干渠防渗加固工程和千家镇、长茅灌区2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

(五)加快城乡供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持“统筹城乡、区域供水”,采取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以中心水厂辐射农村,让农民群众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十二五时期,要实施完成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九所新区自来水配套管网工程和31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全面解决1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达85%,实现全县农村饮水基本安全。今年重点建设县城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九所新区自来水配套管网工程和9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六)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政策措施,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入河污染物总量。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保护。强化水资源论证,加强取水许可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用水量5年降低30%,昌化江乐东县城段、石门水库、望楼河利国段、三曲沟水库(地表水源)和莺歌海镇(地下水源)5个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制,继续实行重点工程、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行政领导任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责任管理;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水利项目规划立项、资金安排、土地征用、建设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计划落实机制,明确年度建设任务,严格按照水利项目建设规划、计划和时限要求,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水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改、财政等部门要合理安排水利建设计划和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土地确权、办证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水污染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水环境安全。要加大力度宣传县情水情,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二)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力争今后5年全社会年平均投入比去年高出一倍。要增加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下决心改变水利前期工作滞后状况。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增加县财政专项水利资金,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落实水利普查工作经费。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采用专用帐户管理,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按照国家规定,足额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严格按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加强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

加大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据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对准公益性的水利建设项目,可采取项目法人承贷、财政贴息的办法筹集建设资金,合理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筹资筹劳限定标准内,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全面推行“一事一议”,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2

第二条水利建设基金是用于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由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组成。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大江大河重点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城市防洪及中小河流、湖泊的治理、维护和建设。跨流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水利建设工程和跨国河流、国界河流我方重点防护工程的治理费用由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

第三条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中央有关部门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提取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车辆购置附加费、港口建设费、铁路建设基金、市话初装费、邮电附加、中央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

(二)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基金的资金。

第四条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来源:

(一)从地方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中取提3%。应提取水利建设基金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费、附加)项目包括:养路费、公路建设基金、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地方交通及公安部门的驾驶员培训费、地方分成的电力建设基金、市场管理费、个体工商业管理费、征地管理费、市政设施配套费。

(二)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要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划出不少于15%的资金,用于城市防洪建设。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包括:北京、天津、沈阳、盘锦、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郑州、开封、济南、合肥、芜湖、安庆、淮南、蚌埠、上海、南京、武汉、黄石、荆州、南昌、九江、长沙、岳阳、成都、广州、南宁、梧州、柳州市,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有重点防洪任务的城市。

(三)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的用于水利工程和防洪设施建设的各项基金(资金、附加、收费),统一纳入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第五条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划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计委、水利部另行制定。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的划转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中央水利建设基金划转办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六条水利建设基金首先要用于现有的水利工程建设,具体使用范围:

(一)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大江大河重点治理工程维护和建设;大江大河防汛抗洪设施维护和水毁工程修复;大江大河的清淤除障及流域内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全国性防汛抗旱通讯和信息系统维护和建设;其他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局性水利工程。

(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专项用于:地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地方中小河流、湖泊的合理;地方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建设;重点防洪城市的防洪设施建设;地方水利工程维护;其他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水利工程项目。

第七条水利建设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列收列支。每年年初分别由中央和省级水利部门根据水利建设规划,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年度基金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资金。其中,用于现有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的水利建设基金,要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水利建设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可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第八条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水利建设基金的收支核算和日常管理制度;计划部门要对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年终,中央和地方水利部门应按财政隶属关系,分别编制水利建设基金收支决算报表;属于基本建设的支出,还应按规定编制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九条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任意提高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标准,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各级财政、计划、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建设基金的监督检查,违者要严肃处理。

第十条本办法自1997年1月1日起实行到2010年12月31日止。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3

   《规划》描绘了水利发展的蓝图,提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推进大江大河治理基础上,积极开展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增强城乡供水和防洪能力。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为了使读者了解《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对《规划》出台的意义、落实重点和水利建设发展带来的影响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本刊将对《规划》亮点进行梳理,全面深入地进行解读。

   一、水利建设四大任务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四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发展战略处处长张旺介绍,这四项任务是针对几个水利发展较为滞后的领域而制定的。一是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二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三是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四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

   近期,江南、华南强降水造成42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凸显我国防洪减灾工程体系仍较为薄弱。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大力加强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基本消除现有病险水库隐患,建立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县级及以下基层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难度比较大。重点和难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我国将在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建成2058个县级及以下基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对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防洪任务较重、洪灾损失较大、保护对象比较重要的173条大江大河主要支流进行集中治理,这些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第二,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短期内难以彻底扭转农田水利落后的局面。第三,我国经济社会仍在快速发展时期,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恶化趋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尽管以上任务的难度较大,但我国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把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的情况下,完成水利建设的四项任务仍是有充分保障的。

   农田水利建设将提速

   针对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灌排方式较为落后、农田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历史欠账多的现状,《规划》提出,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强化农业节水。

   《规划》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一系列发展目标及重点工程。据统计,在6000多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中,2011年我国农业用水达到3790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62%,农业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用水大户。今年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规模,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比重,加强大中型灌区和末级渠系改造升级。重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等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南水北调等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治淮骨干等重要防洪工程以及其他关系全局的重要水利工程,并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

   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提高水利保障能力

   当前,我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滞后,洪水易发地区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等领域基础都非常薄弱,防洪减灾工程体系难度大、任务重。为此,《规划》提出,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治理,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强化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洪非工程措施。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段红东认为,《规划》中“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章的重点,就是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力争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尽快形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水利支撑与保障体系。

   在保障防洪安全方面,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薄弱环节建设。针对近年来严重洪涝灾害暴露的突出问题,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蓄滞洪区建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不断完善我国防洪减灾体系。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对流域和区域防洪影响较大,应进行系统治理,提高整体防洪能力。流域面积在20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流数量众多,系统治理投资巨大。“十二五”时期,选择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河流的重点河段进行治理。

   二是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在继续巩固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面广量大的41118座小(Ⅱ)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三是搞好重点蓄滞洪区建设。近期重点是加快淮河行蓄洪区、长江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建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引导和鼓励居民外迁。

   四是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尽快在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建成2058个县级行政区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

   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大力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鉴于我国城乡供水保障能力不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情况,《规划》提出,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增强城镇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含国有农场、林场)和11.4万所农村学校的饮水安全问题。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水源可靠性论证和工程卫生学评价,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强化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严格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农民喝上洁净水、放心水。

   “要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就必须加强水源工程和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度的科学的水网连通体系。”段红东强调,在保障供水安全方面,应针对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通过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配能力。抓紧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对于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积极推进水库建设。对于西北等资源性缺水地区,合理建设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不断完善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着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依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一重大水利问题。到2015年,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旱灾易发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有效缓解,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

   目前,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城乡水源工程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水资源配置体系还不健全,不能满足水资源统筹调配需求,水安全保障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城乡供水应急备用水源严重缺乏、保障程度不高,特别是应对连续干旱和特重干旱的能力很低。

   段红东表示,提高供水保障能力,要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的前提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完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尽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国家水资源调配格局。二是建设一批重点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抓好江河湖库连通,支撑国家重点区域发展,统筹解决区域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保障城乡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推进重点水源和中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提高西南等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和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调蓄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四是加快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提高应对特大干旱、连续干旱和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快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严重,部分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规划》提出,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保护与河湖生态修复,优化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加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有序发展小水电,加快水利血防工程建设。

   二、水利改革和管理

   《规划》指出,水利改革管理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创新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强依法治水管水,三是推进水利科技创新。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4

一)基本原则。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根据县、乡政府财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

二)建设目标。基本建成县级综合性救援队伍,全面加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不断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使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全面建设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公安、财政、水务、农业、民政、卫生、教育、国土、建设、林业、交通、安监、环保等部门单位配合,建立一专多能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负责承担综合性应急救援任务,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的互动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应急能力。确保在年12月底前完成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任务。

二)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组建以机关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保安员、医务人员和退伍军人等为主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各乡镇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公安及消防部门要加强对乡镇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有关部门、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基层抗旱防汛队伍建设。水务局要进一步组建完善县抗旱防汛队伍体系。各乡镇要组建由基层水管单位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的乡抗旱防汛队伍,村委会要组建由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的村抗旱防汛队伍。县、乡、村各级抗旱防汛队伍要在当地抗旱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特别是重点区域和库区的乡、村抗旱防汛队伍,要做好汛期的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并加强平时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努力把隐患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积极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合理储备抗旱防汛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水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抗旱防汛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二)加强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各乡镇、村委会,国有林牧(农)场(站)自然保护区和森林、草原风景区等,要组织本行政区域、本单位职工和社会相关人员,建立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主要任务是开展森林、草原火灾的隐患排查、先期处置、信息报告工作,配合公安消防、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扑灭火和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等工作,要建立基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与公安消防。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森林消防力量的联动机制,满足防火扑火技能培训和实战演练。县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三)加强突发农业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县农牧部门、气象部门及各乡镇要做好突发性重大低温冻害、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组建专业防治队伍,做好防治药械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县农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突发农业灾害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四)加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县气象局牵头,各乡镇密切配合,组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建成气象灾害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接收和传达预警信息,收集并向政府及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参与本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预防方案的制订以及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工作。县国土资源局牵头,各乡镇及相关单位配合,组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队伍,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容易受气象、地质灾害影响的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单位,要在气象、国土资源部门的指导、组织下,明确参与应急队伍的人员及其职责,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县级气象、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五)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涉及煤矿和非煤矿山,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要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小型企业,除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外,要与邻近建有专业救援队伍的企业签订救援协议,或者联合建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在发生事故时要及时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平时开展或协助开展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工作。矿山及生产、存储和运输危险化学品单位所在地乡政府要建立队伍调运机制,组织队伍参加社会化应急救援。县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六)加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县电力、供排水、供热、交通、通讯、广电、环保、水务、燃气等主管部门和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织本单位本企业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干部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专业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同时,要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设备、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县发改、城建、交通、水务、质监、电力等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七)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卫生部门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完善专家库,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配合相关部门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核与辐射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县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八)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畜牧局牵头,各乡镇政府和林业、卫生、公安、工商、质检等单位配合,建立由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专业队伍,具体负责畜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县畜牧等部门要加强对基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的指导和督促落实。

四、有关要求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乡政府要对乡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明确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公安、国土、交通、水务、林业、气象、安监、环保、电力、电信、城建、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切实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二)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发挥基层应急队伍的整体作用。各基层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发生突发事件后,要立即集结到位,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安排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县、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相关应急预案,完善工作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队伍与其他各类应急队伍的联动机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联合培训和演练,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发挥基层应急队伍的整体作用。

三)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是专业救援的重要辅助力量,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的社会化程度的要求,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有关专业应急管理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纳入应急救援队伍。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的作用,建立青年志愿者和红十字志愿者应落救援队伍,开展科普宣教和辅助救援工作。应急志愿者组建单位要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并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各级政府要根据情况,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5

这次人防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前,市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人防办关于全省人防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及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市委、市政府对今天会议非常重视,书记、市长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将今天的会议组织好,把省人防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伯权主任的讲话要求贯彻好,把全年各项任务落实好。刚才,国动委表彰了一批全市人防工作先进县市、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全市人防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慰问和感谢。长期以来,省人防办始终对关心重视有加,为我市人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今天伯权主任、光宇纪检组长又在百忙中亲自莅临指导会议,让我们倍加感动,倍受鼓舞。伯权主任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我市“十一五”人防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并围绕今后一段时期人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任务,为我们做好人防工作指明了方向。宽兴司令员的讲话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市人防工作,从加强新时期国防建设、维护人民安全的角度,就支持、推进全市人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完全赞同。各县市区和市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伯权主任和宽兴司令员的讲话要求,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我相信,在省人防办的关心指导下,在军分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人防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新成绩、再上新台阶。下面,我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看待近年来人防工作成绩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和上级人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抢抓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主动把人防建设融入全市经济建设、城镇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之中,人防工作成效显著:一是人防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人防工程是最基础、也是最艰难的一项工作,在各级各有关部门长期不懈努力下,人防工程建设面积逐年翻番,仅去年一年就新增人防工程面积6.56万平方米,主城区人防工程人均防护面积达到了0.4平方米。秦都、兴平等8个县市区建立了早期人口疏散基地和临战人口疏散基地。二是基层人防建设稳步发展。10个县市成立了人防工作机构,其中3个县是独立的机构。三是指挥通信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在全省人防系统率先完成了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并建成了人防机动指挥所,全市防空警报器总数达到110台以上,是“十五”期间的3倍,增幅率位居全省第一。四是人防执法工作走向规范化。认真落实、坚持了“以建为主、以收促建”的方针,严格人防执法。去年一年,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收缴4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倍,执法收费位居全省前列。五是人防民防结合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两防一体化”试点任务,成功开展了警报试鸣和学生疏散演练活动,率先制作了人防民防知识动漫宣传片,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人防意识,重视人防、加强人防的氛围正在形成。去年我市荣获全省人民防空先进城市,这是我市人防工作开展61年来首次获得的最高荣誉。同时,市人防办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人民防空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2011年度全省人民防空综合考评优秀单位”、“2011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11年度市级文明单位”。说明了全市人防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此,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高度满意的。

对照中、省对人防工作的新要求、新需要和人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市人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与城市发展建设不同步、区域发展不平衡、人防知识仍需进一步普及、人防建设任务仍很艰巨等。对这些问题,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科学制定解决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真正以为人民群众负责、为国防安全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标准地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工作。

二、突出抓好人防重点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军民融合、与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相融合的战略思路,积极探索研究,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建设重点,搞好平战结合,全面提高我市人防预警报警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综合防护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十二五”人防事业新跨越。

一要加强人防指挥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军地联合、平战结合、运行通畅的要求,全力构建功能齐全、灵敏高效的人防指挥体系。今年,市本级要全面完成人防基本指挥所、机动指挥所、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和地面卫星接收站机房建设任务;各县市要全面完成人防地面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同时,要确保各个系统能互连互通,全面提高人防应急指挥能力。

二要继续加强人防工程建设。要紧紧把握主城区开发建设“3+5”工程实施和全市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快人防工程建设步伐,做到应建尽建,力争多建快建。要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确保人防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要求,使人防工程成为人民群众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安全屏障。今年,市本级要完成3.5万平方米的“结建”工程建设任务,防空地下室结建率达到60%,启动渭河人防隧道工程。兴平、彬县、三原、武功、泾阳要加大单体工程建设力度,其余各县各建一处“结建”工程。到2015年,主城区人防工程总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各县市区建成一处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人口疏散基地。

三要加强预警报警能力建设。今年,市本级要完成6台警报器安装和人防警报中转站备份系统建设任务,城区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8%。各县市要完成14台警报器建设任务,县城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成短波电台建设任务。力争到2015年全市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9%。

四要依法征管和使用人防易地建设费。市人防办、市住建局和各县市政府及人防部门要依法抓好人防易地建设费的征收工作,确保应收尽收,不得“乱开口子”减免,特别是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中,绝不能以减免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为优惠政策。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切实管好用好资金,确保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今年,市本级要完成3300万元收缴任务,县级人防部门要完成2500万元收缴任务,收缴率要达到90%以上,逃费追缴要达到100%。

五要大力促进人防事业的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力争在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重要目标毗邻区、县域经济发展核心区,建设一批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大中型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一批具有战备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疏散基地;建设具有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培训中心和具有一定资金回笼能力的人防产业,平战结合利用面积力争突破15万平方米,工事开发收益达到200万元以上。要坚持人防工作与应急管理、防灾救灾相结合,努力为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好务。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要夯实责任。各县市政府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为人防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切实按照各级财政收入1-3‰的比例,将人防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人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将人防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硬指标,抓紧制定考核办法,跟踪检查督导,年终根据各项任务落实情况,严格兑现奖惩措施。要加强基层人防机构建设,正在筹备设立人防办的县年内要完成设立,已经设立的要配齐配强领导力量、工作力量。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使防空防灾知识深入人心。

二要加强协调。要建立健全军政联席会议和军地联合办公制度,充分发挥军政双重领导体制的优势,增强人防工作的整体合力。市发改、住建、财政、国土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从政策、资金、项目、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人防部门要当好同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参谋助手,积极主动地与军地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支持配合,推动工作落实。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各级人防部门要按照“准军事化”要求,不断提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深入开展安全形势、使命任务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筑牢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根据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防空袭的要求,从严从难组织模拟实战的演练,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不断增强人防系统和人防专业队伍执行任务的能力。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6

【关键词】爱民固边公安边防理论基础

自2006年全面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在全国150余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域内,创建爱民固边模范村1549个,救助困难儿童5308名,并派驻7123名边防民警在辖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任职,实行爱民固边战略这四年给部队建设和辖区稳定带来的变化凸显。进一步探索爱民固边战略的思想基础,深刻理解和把握爱民固边战略的重大意义,对爱民固边战略的深入推进至关重要。

1爱民固边战略是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内容的核心和基础,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就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一场最完全最彻底的人民战争。首先,公安边防部队性质和职能特点决定了公安边防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公安边防部队是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武装力量,是国家在边防、海防地区的一支执法队伍,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武装性、执法性、涉外性、公安性于一身。孟宏伟副部长指出,边防海防地区是政治上的敏感地带、经济上的困难地带、治安上的复杂地带、环境上的恶劣地带,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担负的职能任务日益重要和复杂,担负着繁重的反恐怖、反分裂、反偷渡、缉毒缉私和边境治安管理等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当前形势复杂、任务繁重、警力短缺的情况下,公安边防部队顺利完成这些任务职责,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他们依然是公安边防部队人力、物力、财力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依然要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必须要全民参与才行。其次,公安边防爱民固边战略需要借鉴人民战争“三结合”的方式。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了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群众武装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三结合”的人民战争方式。新时期,“三结合”思想对公安边防部队履行职责使命,积极推进爱民固边战略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公安边防部队完成新形势下各项工作任务也需要采取公安边防机关与地方公安机关相结合、公安边防部队与治安联防组织相结合、治安联防组织与自发的群治群防组织相结合,积极构建治安防范、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和铜墙铁壁。所以说,爱民固边战略无论是对保持公安边防部队人民军队的性质,加强部队自身建设,还是对履行职责使命而言,都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坚持以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理论为指导。

2爱民固边战略体现了邓小平建军思想

邓小平科学的把握时代特征,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和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的大局的思想,对军队和国防建设重新定位,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把军队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这一指导思想作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加速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爱民固边战略是公安边防部队贯彻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重大举措。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邓小平指出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人民的幸福,军队和国防建设在一定时期要“忍耐”,为整个国家建设大局“让路”,军队要积极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保卫国家边海防地区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保证边海防地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积极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为边海防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保驾护航,这是当前新形势下公安边防部队爱民固边战略的主要职能和根本任务,公安边防部队深入推进这一战略,继承和发扬了邓小平提出的军队和国防建设要服务和服从于国家建设大局这一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战略思想。

3爱民固边战略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具体体现

3.1爱民固边战略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结合边防工作实际而提出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在军事领域的展开,是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新世纪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爱民固边战略就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二十公提出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要求,在深入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奔小康,公安边防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和开展“三访四见”活动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3.2爱民固边战略的直接反应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要求

“爱民”,就是边防官兵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履行保护群众、打击犯罪的职责的过程中积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思想在公安边防工作的具体体现;“固边”,就是公安边防部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构建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治安屏障,是贯彻我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公安边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同时爱民固边战略需要依靠先进的文化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更需要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爱民固边战略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边防工作的重大成果。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7

关键词:农村;公共消防;安全体系;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039-04

中国城乡差别一向很大,这种差别不仅表现为私人品的多寡,而且公共品的供应差异更大。虽然近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农村形势有所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是农村公共品的提供,仍存在许多问题[1]。现在,一些农民家里的内部设施水平与城里人的差距在缩小,但院门之外,环境脏乱,道路简陋,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农村公共品数量不足,质量很差,缺项很多,公共消防就是其中之一。农村公共品与私人品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公共品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是导致三农问题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因此,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全面认识和解决公共品严重短缺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消防安全问题

按照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是人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而安全需求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公共品的性质。公共消防安全作为一种公共品,需要由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这样的法定公共权威组织供给,公共消防安全是政府最基本的公共职能之一,公共消防安全的缺乏是社会运行的重大不稳定因素。

随着生活的改善,农村居民对公共消防安全的需求增加,但多年来,农村消防工作一直被忽视,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直缺乏必要的保护,农村消防工作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来,农民增收和减负问题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农民的安全也很重要。就像人们普遍了解的“因病返贫”、“因教返贫”一样,“因火返贫”也较为常见[2]。

由于农村消防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在农村经济逐渐繁荣的背后,农村的火灾起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额正在逐年上升,农村火灾局势严峻。据统计,从1999―2003年五年间,全国农村共发生火灾37.6万余起,造成8539人死亡,1211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5.3亿元,分别占同期全国火灾总数的61.2%、65.7%、62.9%和64.6%[3]。2006―2008年三年间虽然有所下降,但除个别指标外,仍在60%左右。

中国农村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是全方位的,在火灾预防、火灾扑救和事故分析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归纳起来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村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极不健全,即使有也得不到有效执行。二是村镇建设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基础性火灾隐患多,主要是村镇建筑布局不合理,缺乏消防通道和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低等,截至2006年底全国95%的乡镇未编制消防规划。三是村民消防意识差,易导致火灾的高危行为多,如乡镇企业因陋就简违规生产、盲目蛮干;村民乱拉乱接电线,使用劣质电器超载运行,柴草等可燃物品随意堆放而疏于防范;儿童玩火、宗教迷信活动用火、纵火报复等都多于城市[4]。四是90%以上农村没有什么消防设施,消防水源不足,灭火设施奇缺。五是农村缺乏消防组织,目前,全国尚有204个县(市、旗)未建立公安消防队站,在全国3.7万个乡镇中,有80%以上基本没有消防保卫力量[5]。更谈不上乡村,一些镇的消防组织即使一时建立起来却难以持续运行。

二、农村公共消防问题的成因分析

社会问题的形成必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与城市相比,农村居住密度比较低,公共事业缺少规模效应,公共消防建设的经济性动力不足,这是造成农村公共消防安全落后局面的基础性原因,这也正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另外,社会成员自身的因素主要是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居民收入低,温饱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消防意识淡薄,用火用电不规范,而且,大多平房居住,易于逃生,普遍存在侥幸心理,防范不足。但总的来说,农村公共消防安全落后不能完全归咎于农民,更主要的是农村公共管理的问题和农村公共安全政策问题。

直观上看,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缓慢主要是资金短缺问题,但实际上是公共管理的观念、体制和机制问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任何生产活动都外部化了,造成普遍的产品供给不足,形成严重的短缺经济。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看,1978年开始实行的承包制以及后来的产权制度改革,可以看做是一种内部化的回归过程,它激活了私人品生产的积极性,供应迅速增加,但公共产品却被分离出来了。私人品的增加主要靠个体奋斗,而公共品的增加是个体所不能解决的,因为公共品由其自身特性所决定无法内部化,无法有效地由私人提供,只能由公共组织供给。如果政府和基层组织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缺位或不作为,那么,社会公共品就会产生严重短缺。

第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消防问题提不到议事日程。现实中,乡村政府普遍认为乡村工作的中心是发展经济,特别是招商引资,只有经济增长才是政绩。消防管理工作在农村各项工作中根本挂不上号,无法占据应有的位置。在这样的公共管理观念支配下,乡村公共管理组织即使有了钱,也很少会用在消防上。

第二,计划经济体制破坏了乡村公共事务的自组织机能。在广大农村要像城市那样,按五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这一原则建立公安消防队(站)是不可能的。而离城市较远的乡村,依靠城市消防队灭火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乡村必须建立自己的消防体系,实现自防、自救。古今中外,农村消防基本上都是靠内生的公共管理机制在小范围内解决,也就是要有乡村公共问题自己的解决机制。中国古代社会本来有基层自治的传统,最低的政权级别就是县衙门,在广大村镇,一般是富裕的群体拿出财富和组织管理能力,以自治的方式发展包括消防在内的社区公共事业,并在获得必要的权威性之后,建立起内在的可持续的经费收支模式。但无所不在的强制性计划经济将管制的触角深入到每一个山村,将社会自组织的优良传统给彻底瓦解了,包括义举在内的社会自发性受到严格限制,社会自组织的机制几乎已经被破坏殆尽,而政府又不能像对待城里那样包办公共消防事务,于是就出现了农村消防的真空状态。

第三,农村公共消防的资金来源始终没有一个内生的长效机制。这些年,农村的公共事业主要靠一些富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捐助,在消防经费来源上,主要是由当地大户捐献,或者是处于村镇的少数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出于自身生产经营的需要或者在政府的倡导下建立了自己企业内部的消防队,或者相互联合组建当地的专职消防队,建设必要的消防设施,同时也为周围群众提供一定程度的志愿服务。发达地区的专职消防队伍建设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如浙江海宁市专职消防队主要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镇政府驻地,由企业相互联合建立的。但总的来说,这种奉献式的服务队与地方需求来说是不够的。而且,乡镇企业本来就普遍存在重经济效益,轻消防安全的思想,加上近些年来效益下降,尤其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存都存在问题,更是无力顾及消防工作。近几年各地建立的自办、合办、志愿、合同制等专(兼)职消防队,解决了相当大的问题,但这部分队伍的持续发展面临困难,经费保障存在很大缺口,办公、训练、防火检查、器材装备损耗添置费等都严重不足,甚至队员们超长时间和法定节假日加班都没有法律规定的补贴和补助[6]。各别消防队的生存面临困境。这就是说,农村公共消防的资金来源始终没有普遍建立一个内在的长效机制。

第四,上级政府缺乏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公共品的成本分摊应该由受益人群为主,但很多农村很穷困,缺乏资金,不能全部负担本地所需的公共服务的成本,而中国政府过去长期实行二元化的城乡管理体制,不仅不能做到城乡一视同仁,而且是在城乡隔离基础上的偏向城市,在财政体制上,政府不断把从广大农村获得的资金集中用于城市。这种“抽瘦补肥”的逆向调节政策不断加大城乡差别,使农村公共品的缺乏越来越严重,农户不仅要自己承担乡村的公共品成本,还要承担城市公共品供给的一部分成本,根本不胜负担。所以,由乡镇政府和村集体供给的公共产品极其有限,满足不了起码的需求,造成了严重的历史欠账。多少年来,上级政府一再要求乡村干部高标准做好包括消防安全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但却没有资金支持,逼得乡村干部只能从农民身上想办法。这种大量的无资助指令性支出实际上与“剪刀差”政策一样,都是对农民的制度害。当然,乡镇政府总还是能够得到上级财政的一些转移支付,即便如此,由于缺少监督,有限的资金也往往会被腐败吞噬,不会用到消防建设上。

第五,农村缺乏基层民主建设,公众需求不能转化为政府的行为。硬的公共品不足反映的是软的公共品的不合理。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强调基层政府应该切实转变职能,为本地民众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但问题是他不服务民众拿他也没办法。一个县级专职消防队的运行费用一年需要十几万,财政没有这个钱,但贪官一贪污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且,腐败也是相互攀比,胃口越来越大,不仅对内生的资金横征暴敛,对外来的资金更是如此。现在,上级政府常有各种转移支付的支农资金,但任何渠道下来的资金都会在相当程度上迅速被县乡村各级官员的腐败所吞噬,没有多少用于为村民办实事,农民受益很少。所以,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中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严重滞后,造成严重的政府失灵,农村公共事业很难发展。

第六,乡村干部的管理机制造成公共服务不足。现行政府管理体制下,乡镇政府和村集体组织缺乏做好农村公共服务的动力,原因在于乡村干部的权力来源主要在上级,乡镇政府干部都是上级选聘、任命的,村集体组织的干部选举和任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乡镇政府的控制,所以,乡村干部习惯于贯彻上级政府的任务,只对上服务,不为下服务,不会认真考虑和解决农民的需求。现在农村公共服务如此欠缺,但在乡村干部眼里面还觉得没有事情可做,做好农村公共服务对乡村干部来说没有什么用,收入不会增加,职位不会提升,他干吗要服务?据赵树凯大范围的实地调查[7],发现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的许多方面并不是钱的问题,或者说主要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干部们没有动力去做公共服务的事情。即使遇到火灾责任事故,乡村干部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人去真正追究。

三、农村消防工作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

农村消防工作的相对落后有着长期的历史背景,基本原因是城乡差别,因此,推进城市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但城市化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我们不能消极地依靠城市化的客观进程,必须寻求农村公共消防事业的发展之路。

首先要解决发展观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农村消防工作的状况,最重要的不是投入问题,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消除抑制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思想障碍,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设施建设。科学发展观就是追求全面均衡的发展,讲求经济增长于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干部层面上,需要全面考核评价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将公共消防安全状况列入干部考核指标。在村民层面上,要提高农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常识,解决基本的知识性和技能性问题,特别要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指导农民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改变村民不合理的习惯,进行防火、灭火和安全疏散、逃生的演练,使农民切实掌握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最基本的技能。

第二,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消防职责。公共品应该主要受益范围确定其各级政府的职责,公共消防是地方性公共品,应该由地方政府或组织负责供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32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指导、支持和帮助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制定防火安全公约,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第36条第2款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承担火灾扑救工作。”因此,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必须担负起农村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的责任。目前的情况是,由于消防法和一些省市执行消防法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罚则,导致责任制最终落实不了。因此,需要进一步细化,制定更加具体的规定。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消防执法监督,严格管理,特别是要落实各项消防措施,不能把管理变成单纯罚款和惩罚。

第三,建立农村基层经常性的消防预算。公共品的受益者应该担负公共品的供给成本,这是一个基本的财政原则。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鼓励和动员社会资本投入,办好乡村公共事业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不能豁免政府的责任[8]。实际上,治安、消防都是最基本的地方公共品,是关系当地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其经费必须作为乡镇和村委会预算正常开支的项目,向当地居民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是基层公共财政体制的体现,是合情合理的。农村税费改革并不是一切税费都不收,把合理和不合理的收费都取消了。那样的话只能使农村公共品的提供成为无源之水,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农村税费体系重构的关键是把收费与服务结合起来,确定合理水平,建立起与农村公共品需求相适应的、内生的筹资制度,建立公共事务经费的常态化来源。

第四,上级政府应该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农村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必须改变不合理的剥夺农民的财政分配制度,政府要反过来实行“抽肥补瘦”的政策,通过转移支付补贴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不足,至少要弥补历史欠账。这些年,上级政府出了一些资金直接补给农户,但对农村公共事业的资助不够,而农村对公共品的需求是逐渐增长的,是不可逆转的,甚至已经成为农民的急需,农民负担重主要是农村公共品的负担重。要帮助农民就要帮在根本上,否则,农民负担一时被强令减下来了,最终还是会上去。

乡村消防安全规划是改善乡村消防状况的基础,一切建设都要根据规划展开,但目前,全国多数乡镇还没有乡镇消防规划,因此,当前要借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机遇,上级政府利用转移支付这一根本措施,设立一个财政专项,资助贫困地区的乡村做好消防规划,促使农村抓住各项建设(如农村集中住宅区建设、道路建设、电网改造、自来水建设、沼气建设、环境整治等)的机会,解决公共消防安全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全国共有乡镇3.7万个,处于592个部级贫困县的乡镇有6000多个,中央政府应当通过转移支付支持这些贫困乡镇制定消防规划,其费用不过6000多万元。①这在近几年中央财政3000多亿支农支出中是一个很小的数字。村庄的消防规划更简单,费用更为低廉。地方县级以上政府就能承担。这笔投入是值得的,能够大大减少农村火灾损失。并且为乡镇、农村的公共消防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农村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立起来,还要维持得住。从现实来看,专职消防队建立容易维护难。由于城乡差别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将会持续存在,政府自上而下的规范的转移支付不是一次性,而应该是常备不懈的。

第五,农村消防工作必须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高标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要达到与城市一样的服务水平是不现实的,农村的公共消防体系必然是初级的。因此,农村公共消防体系建设必须低起步,本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适宜的标准。如果强行要求农村消防达到什么统一的高标准,势必会造成农民负担反弹而受到抵制,或者上下互相欺骗,更延缓必要的消防体系建设的进程。乡村消防工作的实体和程序都要简明,切实可行。①在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坑塘、水池、水井等天然水源和简易水罐,利用农业灌溉机械等农机具,再配置少量必要的简易设施、器材即可。农村消防工作也不可能做到像城市那样专管专责,比如消防监管职能可以由派出所承担;乡镇专兼职消防队在完成好执勤灭火任务的同时,要承担起消防宣传、培训、检查以及治安巡逻等多种经常性任务,一专多能,一队多用,降低运行成本,这样才能持续存在和发展。避免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可以有效避免执行者的选择性执法,不给借消防监督之名的敲诈勒索创造机会。

第六,必须真正进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减少腐败因素对公共事务的侵害。消防安全符合村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具有充分的群众基础,完全应该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筹资、建设和运行都要实行民主决策、责任执行、民主监督,建立消防安全的自发性基础。否则,公共品供给就难以符合农民的需要,极为有限的资金就会被浪费掉、贪污掉,农民的对抗情绪就会强化,最终也搞不好。所以,基层民主建设是根本,要改变自上而下的干部考核机制,包括什么上级考核的“一票否决制”,而是实行民主考评和否决机制,保证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始终关注当地居民的需求,增强做好农村消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和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关键是责任到人,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公开化,消防工作考核结果要在村、镇公开栏张榜公布。发生火灾,政府对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主要教训、改进措施、责任追究等情况不仅要报告上级人民政府,更要向社会公布。否则,暗箱操作,什么问题也发现不了、解决不了。

四、结论

中国农村公共消防体系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危害日益增加。这个问题的形成有着农村本身的主客观条件缺陷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农村的公共管理问题,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公共管理上入手,这与以往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私人品生产问题是很不一样的。

要建设新农村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平衡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在农村建立起合理的公共治理结构。为此,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农村社会自组织机构的关系,确立农村集体解决乡村公共问题的机制,建立起与农村公共品需求相适应的、内生的、常态化的筹资制度,同时,政府必须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农村公共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弥补历史欠账。当前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借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机遇,资助乡村消防安全规划,解决基础性问题,花钱不多,作用很大。

农村公共消防安全工作是一个公共治理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公共决策和监督约束机制,将公众需求转化为政府的行为,管住干部,遏制腐败因素对公共事务的侵害,有效使用有限的资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各项公共事业,必须改革农村公共治理结构,使农村具备公共事业发展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满霖.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民负担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中央综治委办公室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R].公通字[2007]34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通知[R].公通字[2004]57号.

[4]国华.要重视农村消防安全工作[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5).

[5]关于印发郭铁男局长在全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R].公消[2007]367号.

[6]对海宁市专职消防队现状的调查与思考[eB/oL].专职消防网,省略,2005-04-09.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8

关键词 消防社会管理 创新难点 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消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当前消防社会管理现状。

2011年12月3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号,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总结了“十一五”期间消防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用“三个不适应”概括了当前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共消防安全基础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同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不相适应;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同现代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消防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总体上仍处于火灾易发、多发期”。豍

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向多样化转变,但现行消防社会管理体制已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反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重特大火灾事故时常发生,火灾形势严峻及火灾事故损失居高不下。因此,创新消防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做好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0年6月底,在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上,孟建柱部长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任务繁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事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信力的提升,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公安消防部门的消防社会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消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推进社会消防管理创新,其目的就要以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消防社会管理体系,以有效解决影响全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的消防安全问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消防安全环境。

二、消防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难点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矛盾凸显期,各类新的社会消防矛盾在不断显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及群死群伤火灾的任务日趋艰巨,全社会消防管理工作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现役消防警力不足与多样化的消防任务之间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广泛进步,一些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城市化步伐加快,各类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繁华商圈大量涌现,以餐饮、娱乐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得到空前发展;社会的深化转型与发展,使得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管理的对象、内容、范围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消防安全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逐年上升,形成了“消防警力基本不变”而“消防任务成倍递增”的失调局面。豎目前,我国现役和公安消防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不到万分之零点九,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的五分之一。而随着新《消防法》的实施,消防部门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警力不足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

(二)传统消防社会管理体制与与客体多元化之间的矛盾仍然很突出。

当前,公安消防部门不仅承担着防火、灭火的任务,而且还承担重着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这种大包大揽的消防社会管理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是完全匹配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城市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元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随着政企分开、企业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原有的一些行业、系统管理部门被撤销,无主管部门的企业和无固定单位的人员与城市流动人口都大量增加,社会消防管理的范围、复杂性、难度都增大了。然而,公安消防部门并没有从大包大揽的角色中完全解脱出来,对社会消防行为进行直接监督、服务与管理,承担了过多的社会管理职能,导致社会单位和个人对消防部门产生严重的依赖,消防管理主体混淆,责任倒置,消防部门在消防社会管理中扮演着“保姆”的角色,以有限的警力、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责任”。

(三)滞后的消防服务管理水平与公众较高期望值的矛盾没有有效缓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利益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结构和阶层划分发生了新调整。新时期,我国阶级、阶层、群体都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人民生活水平和维权观念、消防素质明显提升,对其生产、生活及消费环境的消防安全保障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政府加强消防服务管理的愿望更加强烈、期望值更高。以往仅仅依靠单一部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群众参与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的热情逐渐降低,对消防执法监督工作的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日渐降低,消防工作社会化的压力增大。近年来,尽管消防部门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大力推行消防工作社会化,但是多年来“运动式”消防社会管理方式仍然存在,管理方法简单陈旧,管理过程不够透明,管理程序繁琐等情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四)基层消防社会管理弱化与社会消防安全需求不适应的状况没有改变。

市级、区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抓消防工作能够建章立制,有规定、有文件、有会议、有部署、有检查,但是具体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往往逐级衰减呈弱化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消防工作组织部健全,专兼职消防力量不足;二是一些乡镇政府、公安派出所、村(居)民委员会在消防安全工作上履职不到位,消防监督管理存在盲点,用火用电用气管理制度不落实,火灾防控体系脆弱;三是一些地区的乡镇、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大部分乡镇、农村消防建设规划因缺乏资金仅停留在文本上,或根本没有消防建设规划,一些乡镇、农村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停留在会议,停留在文件、停留在口头,使得基层整体抗御火灾能力较低,农村消防安全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创新消防社会管理的建议

(一)加快实施消防人才战略,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

事业振兴,关键在人。人才问题是关系消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社会管理创新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新时期消防事业创新需要一大批模范践行“三句话”总要求、勇于开拓创新的管理型、专家型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大胆的解放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建立起适应现代人才成长的机制,才能搭建起人才发展的平台。我们要认真分析现有队伍的现状、发展需求和瓶颈,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分步实施,从总量和结构上提升消防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实践需要的杰出人才。要切实优化选人用人办法,从标准和程序入手,严把领导干部选拔、地方大学生入警、士官选晋等关口,增进公平,提升公信,优中选优。要逐步完善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因素的绩效考核奖励办法,激励官兵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同时,要出台从优待警的具体措施,解决好官兵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用人文的关怀激励官兵为消防事业献身奋斗。

(二)创新消防社会管理思路,加快社会化消防进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做好一项工作,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是前提,是关键,是保证。近年来发生的数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告诉我们,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需要加强改革创新,创新改革已迫在眉睫。多年来的消防工作实践证明,社会化是消防工作的本质属性,是消防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改变消防工作仅靠消防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能,充分运用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充分调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火灾作斗争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防社会管理从过去多以城市建成区、合法建筑(场所)规模实体为主,转为将城乡结合部、城市老街区、出租房屋、“城中村”、“棚户区”、连片村寨等薄弱区域一并纳入消防管理范畴,加强这些薄弱区域的基础建设、监督管理、宣传教育、综合治理,以消除“短板”,夯实社会消防工作基础。

(三)转变消防社会管理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结合。

总书记指出:“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而做好消防社会管理工作正是推进消防安全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是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由单纯监督向服务管理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实现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降低行政审批门坎,畅通“绿色”通道,在实际中按照过程体现服务、结果体现把关的理念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冲破阻力障碍,做到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不降低法规标准。三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措施。通过细化管理、防范、服务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消防业务服务体系,适时固化,形成机制。四是实行社会全程监督,把规定的标准、程序、内容等公之于众,用更加规范的消防执法、更加有效的灭火救援、更加完善的管理服务顺应时展,全面接受公众监督,树立消防部队良好形象。

(四)强化基层消防社会管理,建立完善各类消防工作组织。

农村、社区是国家结构中的基础单元,既是各种矛盾集聚点、民生需求汇集点,也是消防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所在。农村、社区隐患多、火灾多反映出基层消防社会管理薄弱,改革基层消防社会管理势在必行。《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基层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大力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以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逐一明确网格化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全面提升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水平”。因此,基层消防社会管理要依托各类组织和社会力量建立起群防群治工作机制,一是强化基层消防安全组织建设,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工作,要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齐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相关办公设施,合理投入经费保障日常工作;二是加强乡镇专职、志愿消防队建设,落实运行经费、消防装备器材、消防服装,开展好日常训练和实战演习;三是规范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加强农村、社区以及连片村寨、小单位、小场所消防管理;四是要继续推进消防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一步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注重对老人、妇女、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

(作者单位:慈利县公安消防大队)

注释: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2012.2.13.日.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日益加大,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促进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武装工作协调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同县国教办、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负责同志深入实际就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进行调研,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县驻军及民兵的基本情况

全县驻军有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和276武警中队共4个单位。其中,人武部下设19个普通民兵营、121个民兵连,共有民兵7384人。每个驻军单位担负的职能和任务有所侧重,从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有其共同特点:

(一)驻县驻军共同接受部队和地方双重领导。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直接受部队上级部门和受县委政府的双重领导。如:县人武部直接上级是都匀军分区,县消防大队的直接上是州消防支队,县武警中队直接上级是州武警支队,然这3个单位同时受**县委政府的领导。

(二)驻县驻军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其职责之一。部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部队提出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其中: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是部队重要任务之一。和平时期,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是部队联系地方的基层单位,责无旁贷应当走在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前列。

(三)驻县驻军应积极参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是抗御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可靠保证。同时,坚持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军政军民关系的本质决定的,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必然要求。所以驻县驻军要始终坚持“实实在在拥军优属,面对面拥政爱民”,以抓双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发展地方生产力为根本。

二、影响武装工作发展的因素

(一)干部群众对武装工作建设认识不足,国防法制意识不强是影响武装工作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处于和平年代,人们对国防建设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普遍淡化,尤其是对加强武装工作的认识不深,少数干部和群众存在着“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自觉性不高,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认为“抓经济是本行,抓武装是帮忙”。特别是,少数干部和群众对民兵组织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适龄人员参加民兵组织,参与国防建设的意识淡薄,缺少热情和信心。在抓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国防建设,这些不利因素和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国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制约着民兵后备力量建设。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法律法规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比如,过去规定民兵工作经费主要靠乡镇和企业统筹,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民兵工作经费实行了以政府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轨道。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人员流动性的加大,如何用法规来解决对国防后备力量不够重视、不按法规办事的问题,在法规制度上显得软弱。例如: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完备的《民兵法》,这是当前民兵组织建设中最大的困惑和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现役人员少,受职责所限,驻县部队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有劲难使,难起到立杆见影作用。人武部干部职工16人,消防大队5人,武警中队38人,各单位除日常站岗执勤外,机动人员不多。再加上,条令条例要求,不能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所以难以结成统一的合力来集中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四)武装工作的发展受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大。从人武部看,部队只保障人武部干部工资和每年10万元左右的办公经费,人武部的全面建设主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解决。从消防大队看,部队只保障官兵的工资、津贴和每年几千元的包干办公经费,大队配备的消防器材、装备的日常维修、动用车辆的用油等经费,均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来保障。从县武警中队看,稍好一些,但营区的建设及维修,仍需要地方划拨经费保障。总体来说,受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大。

三、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的思考

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应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必需坚持的原则。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发展武装工作的角度,我有如下思考。

(一)提高认识,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意识。加强人民武装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保障能力,是打赢未来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统一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意义。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人员)亦兵亦民、寓军于民,肩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双重任务。加强人民武装建设,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在促进“四个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国家战略全局上看问题、思责任,切实以实际行动履行党管武装的义务和责任。要把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一道部署,同步推进,要坚持把《国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国防教育法》等法规制度纳入各级人大检查工作内容,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把党管武装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人”意识,充分认清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自觉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问题,要参与决策,重大活动要积极参加,有难题要帮助解决,做到为官一任,强武一方。同时要利用领导班子过“军事日”、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双拥共建”、“全民国防教育日”等各种重大活动之机,大力宣传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宣传人民武装的职能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政领导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自觉性,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奠定基础。

(二)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提供机制保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党建立了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地方党委议军等一整套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实践证明,落实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确保人民武装力量正确而有效履行职能,保卫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扬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增强依法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的自觉性,确保人民武装工作逐步走上法规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要自觉把人民武装工作纳入依法行政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研究部署,加强检查督促,依法确保经济建设与武装工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国防建设的基本任务篇10

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一系列精神。深刻认识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国防动员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清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基层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基层建设是贯彻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基层政权的客观要求,也是密切新时期军政军民关系的内在需求。要加强军地统筹,不断提升基层建设质量水平。坚持把国防后备力量基层建设纳入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科学统筹国防后备力量基层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地方资源作用,大力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基层建设科技实力,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在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坚持党管武装

坚持党管武装,是党和军队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加强党管武装,是坚持党绝对领导,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要求;是应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局势,加速各项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粮食局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在领导武装工作中学军事、懂武装、强素质、求作为,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党管武装的质量和水平。正确处理好抓好武装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不断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努力掌握做好武装工作的过硬本领。

三、加强储备粮管理,保障军需民食

认真执行《××彝族自治县储备粮管理意见》,严格制度、明确责任,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和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并节约成本、费用。为调节全县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军需民食,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