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数字化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5:36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1

一、数字化建设与维护

(一)、战略目标

1、数字化覆盖率、数据采集率稳步提升。

2、同步实施年度产建数字化配套,不欠账。

3、三年完成全厂10个采油作业区SCaDa建设。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1、2019年工作规划

(1)、清理遗留工作量,提高数字化覆盖率。以偏远单井、纯水井井场注水井、水源井为重点,清理近年来数字化遗留工作量,作为2015年数字化管理提升重点内容,按照公司相关建设标准实施,提升全厂油水井数字化覆盖率。2019年主要完成392口油井、129口纯水井、14口水源井数字化配套。

(2)、强化数字化系统维护,提高各项数据采集率。建立“厂部协调、作业区主导、维护队伍参与”的数字化运维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运维管理,提高数字化系统采采集率,准确率和稳定性。重点围绕井场压力、油井远程启停、井场闯入报警等薄弱环节,开展故障大排查、大整改集中治理活动。系统辨识,分类治理,加强日常管理和技术改进,确保数字化各项功能正常运行。

(3)、同步实施2019年产建数字化。按照“钻井立杆、试油配套视频、投产上线”的建设方式,紧跟产建步伐,全面实施2015年产建数字化配套。

(4)、2019年完成黄泉、地府等作业区SCaDa系统建设。

2、2020年工作规划

(1)、强化数字化系统维护,确保数字化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升。

(2)、同步实施2020年产建数字化配套。

(3)、2020年完成一区、二区作业区SCaDa系统建设。

3、2021年工作规划

(1)、强化数字化系统维护,确保数字化系统各项指标逐步提升。

(2)、同步实施2021年产建数字化配套。

(3)、2021年完成四区、五区SCaDa系统建设。

二、基础网络建设与管理

(一)、战略目标

1、通过2015-2017年自建光缆,逐步搭建我厂主干环网系统,取代长庆通信处及各运行商链路,节省租用费,优化全厂网络运行架构和稳定性。

2、内部局域网千兆升级,实现各作业区至厂部传输带宽升级为1000m,确保全厂各类生产指挥、经营管理系统信息渠道畅通,有效提升应用效果。

3、加强各级人员网络应用与安全意识,丰富网络数据监测手段,完善网络应急保障体系,提升日常网络运维效率。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1、2019年工作规划

(1)、加强人员业务能力提升,建立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缩短网络故障的发现与处理时间,提升全厂网络运行畅通率。

(2)、产建区块网络配套及主干环网建设。主要建设一号站至四增等光缆线路,替换租用网络链路,初步完善主干环网主干链路的建设。

(3)、对集中机房等19个网络核心机房进行机房配电、防雷接地、空调新风等7项工程子系统建设,满足SCaDa系统在全厂推广需要,保障全厂信息网络平稳运行。

2、2020年工作规划

(1)、产建区块网络配套及主干环网建设。主要建设一号站、二号站等光缆线路,基本完成主干环网链路的建设。

(2)、升级目前网络审计系统,实现网络接入、用户行为审计和访问控制。同时引进网络病毒监控系统(VDS),实现病毒过滤、行为检测、可以文本样本的缓存和可疑源捕获、鉴别和授权等功能,建立全网统一的自动更新机制,及时下载最新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修复漏洞,加固网络安全。

3、2021年工作规划

(1)、主干环网线路资源整合。针对已建网络链路,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安装环网运行设备,完成全厂三个自建环网及主干线路的调试开通:

(2)、在作业区主干网络链路自建的基础上,将各作业区网络出口带宽由100m升级为1000m,消除网络瓶颈,提升全厂内网的运行效果。

三、信息系统推广与应用

(一)、战略目标

1、虚拟服务器、虚拟桌面这些目前较先进的技术实践运用于我厂的建设中,保证我厂数据及各个系统的安全运行。

2、根据各个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应用系统调研方案,配套系统满足各部门的使用需求。

3、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在服务器虚拟化完成以后,建立异地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安全。

4、全面改善和提高应用系统的维护手段,确保应用系统软件及硬件出现状况时及时维护。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1、2019年工作规划

(1)、完成服务器虚拟化的部署。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完成我厂应用系统的迁移及部署,保证我厂40多台服务器的正常运行,以及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系统的安全。服务器虚拟化的实施旨在提高我厂硬件和应用程序的可用性,进而提高业务连续性,当需要备份和迁移数据时不会出现服务中断,并且可以通过缩减物理基础架构降低数据中心成本。

(2)、根据科室提供上来的需求,认真调研出具可行性方案,实施软件部署,找出部门的关键业务点,并准备一些问题以深挖真实需求,减少系统开发周期,保证科室内部使用需求。

2、2020年工作规划

(1)、桌面虚拟化部署。建设完成桌面虚拟化的服务器的部署和应用安装,将软件数据与终端进行分离,通过任意一台终端都可以进入个性化的私有桌面,访问程序和数据,继续原先的工作。该项目的实施使得操作系统与软件的安装与配置通过简单的点击鼠标来实现批量处理,硬件故障与遗失不再对业务造成影响,更换一个终端就可以继续工作,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安全和可控的桌面计算。

(2)、联系软、硬件厂家,储备常用设备及配件,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确保故障出现能及时处理。

3、2021年工作规划

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在大庆和哈尔滨两地,建立两套功能相同的it系统,互相之间进行健康状态监视和功能切换,当一处系统因意外停止工作时,整个应用系统切换到另一处,使得该系统功能可以继续正常工作。该项目的实施将为目前集中存储系统保存的核心应用数据提供了真正意义的在线实时备份,同时也为部分分散存储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备份服务,全面提升数据保护级别和数据备份/恢复能力,保护核心应用系统的连续运行。

四、科技术管理工作

(一)、战略目标

按照公司整体发展要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总结、完善、优化、提升”的工作方针,紧密围绕“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夯实资源基础、开发稳产基础、工艺装备基础,实现致密油气关键技术的突破,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致密油气藏经济有效开发提提供技术保障。

(二)、年度工作方向和重点

油田开发:

1、油田稳产

近几年以来,油田开发阶段持续开展稳产对策、井网适应及配套技术三方面技术研究13项,为提高开发效果提供技术依据。

2019-2021年计划在两个水平井开发区块加大科研攻关,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针对*区裂缝发育、含水上升快,常规注采调整存在见水与补充能量的矛盾。*水平井区油层厚度大,平均单井控制地质储量60万吨,单井采出量2000吨,含水上升易造成储量损失严重,目前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大,挖潜空间大。计划后期经过2-3年裂缝规律研究、技术政策研究及科技攻关,力争年递减幅度控制7.5%以内,含水上升率控制在1.0%以内。

2、区域研究

在厂部高度重视下,近几年全面系统开展了区域地质、富集规律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形成了从三叠系到侏罗系油藏的系统认识,2010年以来,我厂通过开展**等30个科研项目,为规模建产提供理论依据,有力支撑了全厂原油产量快速攀升。

2015-2017年计划从储层微观特征到开发井动态生产情况,对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以及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等方面深入研究,为积极争取在我厂的评价井位部署及产建部署提供科研基础。

3、精细油藏描述

以预测油藏剩余油富集区、实现油藏数字化管理、提高采收率为目标,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从而指导油田开发技术调整。目前开发区块67个,已完成28个区块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以“立足自身、综合研究、改善效果、效果跟踪”为工作要求,结合油藏开发矛盾和开发需要,制定2015-2017年精细油藏描述规划。计划三年内重点对新开发的油藏进行描述,尽快摸清油藏地质条件,掌控开发规律,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

采油工艺:

1、2019年工作规划

(1)、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完善

2018年开发了油田地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2019年需增加除**以外的其余9个作业区单井集油、注水管线坐标测量并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并在应用过程中,对平台系统进行完善,切实发挥地面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实现油田地面系统三维网络平台可视化监控,提高地面系统精细化管理水平。

(2)、低产井小参数采油合理技术政策研究

针对单井产量逐年降低的现状,工艺措施主要采取降低泵径和小参数生产,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泵效和效益是必须考虑的事情,选择低产井进行试验,按长期间开试验和短期间开试验等两个方向进行,得出低产井合理生产制度,提高泵效及系统效率,生产产能最优,降低生产成本。

(3)化学清防蜡技术研究

针对*等区块清蜡剂投加量大、溶蜡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原油物性分析,研发针对性强的清防蜡剂:溶蜡速率≥0.016g/min,防蜡率≥90%,。

2、2020年工作规划

(1)、数字化分注工艺技术完善与推广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进一步精细,面对分注井逐年递增、以及数字化工艺的普及,为进一步提高多级细分层注水工艺,满足油田开发需求,并提高测试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完善与推广数字化分注工艺,实现分层注水量的自动调配和控制,以适应油田不断发展需求。

(2)、井站伴生气测定及评价

伴生气资源较为丰富,但在伴生气回收过程中,计量工艺和方式成为瓶颈问题。因此,开展井站伴生气测定及评价,优选伴生气计量工艺,掌握伴生气生产情况,为后期伴生气配套治理、提高伴生气利用率提供重要依据。

3、2021年工作规划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2

清晨,你照例打开客户端了解时事,看到移民危机,瞬间进入了一个移民男孩儿的故事,你就站在他家的一片废墟之前,看着他无奈的离开,你听见窗外爆炸的声音、呼喊的声音和这男孩儿离开时候的脚步声.....

这种感觉可能是人们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普遍认识,就是能够将人们带入到一种近乎现实的虚拟环境当中。殊不知,虚拟现实技术也在另一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引发了行业变革。

当前,随着计算机、传感、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逐渐向工业领域渗透应用,为制造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环节带来了深刻变革,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工厂的发展。日前,西门子在英国一处工厂里安装了Virtalis虚拟现实(VR)软件和系统,用于实现装配工艺的模拟和优化、提高概念设计的效率、精简设计单位和更加有效地进行工厂规划,通过VR技术对产品进行制造前的虚拟评估,解决其在制造过程早期阶段出现的问题。

虚拟制造技术是以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为基础,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统一建模,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设计、加工、装配、检验等全部流程的模拟和仿真。通过虚拟制造技术,企业能够在设计阶段就对产品制造的全过程进行虚拟集成,预测、检测、评价产品性能和制造可行性,达到产品的开发周期和成本最小化、产品设计质量的最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奔驰、宝马、大众等公司利用虚拟制造技术建立“数字汽车”模型,设计发动机、车体、电气线路等,并进行碰撞分析和运动分析、模拟数控加工和质量检验等,可将新车型的研发生产周期从一年以上缩短至2个月左右,开发成本最多可降到原先的1/10。

基于虚拟现实打造的数字化模拟工厂能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并进一步扩展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虚拟现实是数字化模拟工厂的核心技术,数字化模拟工厂是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制造环节从工厂规划、建设到运行等不同环节进行模拟、分析、评估、验证和优化,指导工厂的规划和现场改善。数字化模拟工厂的典型应用包括:加工仿真,如加工路径规划和验证、工艺规划分析等;装配仿真,如装配设计、装配过程运动学分析等;物流仿真,如物流效率分析、物流设施容量、生产区物流路径规划等;工厂布局仿真,如新建厂房规划、生产线规划等。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3

中国海油在“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分3个阶段推进实现“数字海油”的建设:第1阶段深化eRp应用,启动数字油田、数字工厂的试点工作;第2阶段拓展并全面建设中国海油商业智能和集成协同平台,同时在试点数字工厂的基础上开始数字管网、数字金融等的建设;第3阶段要基本实现数字海油的建设愿景。为响应中国海油建设数字工厂、数字管网的规划设想,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同步以数字工厂、数字管网应用技术研究为起点,开展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场站数字化试点工作。试点完成后,拓展并深化应用,全面开展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数字化工作,包括液化天然气发电厂、液化厂、加气加注站点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

1.1数字化管道技术建设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的“数字气电”从研究数字化管道技术开始,自2007年起开展了中国海油液化天然气管网及接收场站的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了数字站线的建设原则与实施策略、总体框架、功能需求与数据需求、应用系统建设、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等(图1)。其中,数据采集内容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道专业数据及管道周边环境数据的采集,涵盖天然气管道从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到停役的全生命周期;应用系统的建设包括管道数据库管理系统、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巡线与线路管理系统、第三方施工管理系统、隐患管理系统、阴保与腐蚀监测系统、地质灾害管理系统、缺陷管理系统、维修维护管理系统、应急信息管理系统、接口集成等。

1.2数字化管网与场站可视化管理   

油气管道大多位于地下,被地面与建构筑物所覆盖,二位图形无法表现管道之间的空间关系。数字化管网、场站的可视化系统是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可视化开发语言进行的集成式二次开发,合理建立有效的三维管道数据库是可视化系统高效、稳定运行的保障。   

在中国海油大力推动中下游企业三维应急信息展示平台建设的要求下,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开展了两期数字化管网与场站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建设,主要涵盖天然气液化、LnG接收站、管道运输、发电、LnG液态分销、加气加注等板块。该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包括三维数字场站信息平台、气象预报系统、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生产人员动态管理系统、槽车动态监控系统、LnG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的建设。该系统可以实现管道管理的查询与分析,如实现从图形到属性或从属性到图形的查询。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4

   原告:广东省肇庆化工厂。

   法定代表人:潘伟彬,厂长。

   被告:肇庆市环境保护局。

   法定代表人:王子蔡,局长。

   广东省肇庆化工厂座落在肇庆市端州区西郊龟顶山脚。1992年6月29日,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下称监测站)对该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监测位置在该厂硫酸车间北侧,与肇庆钢铁厂交界的铁栏栅以北(钢铁厂内)约二米处,高度为1.2米,北边为肇庆钢铁厂的烧结车间,监测采用仪器为nD2型精密声级计。经测定,原告的厂界噪声,昼间为75分贝,夜间为72分贝。监测站于1992年8月17日发出检验报告。肇庆市环境保护局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八条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91)环监字第262号文的规定,以肇庆环字(1993)3号文向肇庆化工厂发出了《关于限期办理噪声超标准排污费手续的通知》,要求原告办理有关噪声超标准排污费的手续,若对监测结果有意见,可以书面形式提出重测。此后,原告于1993年2月25日以对原监测结果有异议,书面向被告提出要求对其厂界的噪声进行重测。监测站经被告同意,于1993年4月15日再次对原告的厂界噪声进行监测。监测地点及采用仪器都与第一次监测的相同,日间监测时间为上午9时10分,天气为晴天,风速一级,符合监测条件。经测定,其厂界噪声为78分贝,由于监测时肇庆钢铁厂亦有噪声发出,按照国家有关计算规范,按“GB12348??90”标准进行修正,实际日间厂界噪声为75分贝,夜间监测时间为23时,测得厂界噪声为72分贝。监测站依据测定的数据,确认肇庆化工厂厂界噪音昼间超工业区标准10分贝,夜间超工业区标准17分贝,于1993年5月11日发出检验报告。被告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以肇环字(1993)17号文向原告发出《关于限期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通知》,要求原告在1993年5月30日前缴交10个月(即92年7月至93年4月)的超标准噪声排污费人民币24000元。原告接到通知后,于1993年5月28日缴交了人民币12000元,余下的12000元没有缴交。被告多次向原告催交未果,遂于1993年6月30日对原告作出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必须在1993年7月8日前如数交清所欠噪声超标准排污费人民币12000元,滞纳金人民币360元,并处以罚款人民币3000元;二、如在期限内尚未缴清上述款项,除继续累计滞纳金外,依法给予警告,并将其违法行为通报。

   原告不服该处罚决定,于1993年7月15日向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要理由是:(1)划分功能区的标准不实事求是。我厂位于城区西郊,远离城区几公里,不存在“厂界噪声”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问题,因此,被告对我厂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测定的前提是不存在的。(2)监测站选择的测点位置是在我厂界内,不符合国家规定。监测站采样的地点是在硫酸车间围墙外1米处,我厂地法定厂界在硫酸车间围墙外1.5米的铁丝网处,且测点附近还有肇庆钢铁厂的噪声,其检验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噪声标准应按照《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执行,被告引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来衡量是错误的。所以被告适用法律法规不当。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作出的处罚,没有法律依据,证据不足,行政处罚不当。请求法院依法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被告答辩称:我局依据监测站测定的原告厂界噪声数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定原告厂界噪声超出标准,要求原告缴交超标准噪声排污费,程序是合法的,手续是完备的。我局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所作出的肇环罚字(1993)第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法院依法判决,予以维持。

   「审判

   广东省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厂区座落在本市端州区西郊龟顶山脚,在城区功能区的划分上,属工业区范围。环保局对城区功能区域的划分,经报市政府同意批准,是合理合法有效的。监测站对原告的厂界噪声进行监测,其选择的测点是在原告的厂界外,具体测点位置的选定,属监测站的职权范围,其监测操作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所测定的结果是合法有效的。被告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核定征收原告10个月噪声超标准排污费人民币24000元,是正确的,原告只缴交12000元,对余下的12000元不肯缴交。被告多次催交未果。为此,被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三十七条及粤府(90)74号文《广东省征收超标准排污费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原告作出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原告起诉认为监测站选择测点是在其厂界内,被告依据该监测结果征收其噪声超标准排污费有错误,经审查缺乏依据,不予采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该院于1993年9月14日作出判决:维持肇庆环境保护局作出的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决定。

   一审宣判后,肇庆化工厂不服,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认为钢铁厂和化工厂之间的铁栏栅是两厂的分界线,是法定厂界。环保监测站的监测结果报告写明“采样地点是:硫酸车间围墙外一米处”,围墙到铁栏栅的距离还有1.5米至1.8米,可见测点在其厂界内。被告适用《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处以罚款并警告,是适用法律不当。肇庆市环保局答辩认为,原判正确,请求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判。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认为,经核实,监测站对肇庆化工厂噪声测定所选测点,在化工厂厂界外,选测地点符合法律规定,从该测点测出的监测结果数据是合法有效的。肇庆市环境保护局根据监测站的监测结果,认定肇庆化工厂的噪声超过工业企业噪声标准,决定由肇庆化工厂缴交超标准排污费,在肇庆化工厂没有如期缴交全部超标准排污费的情况下,依法作出罚款和继续交纳滞纳金的处理决定并无不当,原审判决予以维持是正确的。肇庆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第(二)项中的设定可以继续处以警告和通报的内容,因没有法律根据,依法应予撤销。原判对此维持不当,予以纠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三)项、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二目的规定,该院于1994年4月26日作出判决:

   一、维持原判关于维持肇庆市环境保护局肇环罚书字(1993)第1号环境保护处罚决定书第(一)项和第(二)项中的“如在期限内尚未缴清上述款项,继续累计滞纳金”的判决;

   二、撤销肇庆市环境保护局处罚决定第(二)项中“依法给予警告,并将你厂的违法行为通报”的决定内容。

   「评析

   本案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如何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对功能区划分标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1.2.5)的规定,各类标准适用范围由地方人民政府划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各类适用区域,具体划定本行政区域中的各类生活环境区域。因此,功能区划分权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肇庆市环保局经报市政府批准,对城区功能区的划分是合法有效的,亦即肇环字(1992)22号文对肇庆市城区各功能区域的划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二、对监测点的认定问题。首先要对原告肇庆化工厂厂界进行认定。由于该厂与相邻的肇庆钢铁厂之间的厂界尚有争议,国土部门尚未发证,所以没有法定的厂界,因此,只能依照双方的现状来确定。根据现状,两厂之间各自的围墙在客观上应视为两厂的各自厂界。而监测站对原告厂界噪声监测时的测点,从两次的监测报告上看,测点是同一地,为该厂硫酸车间东围墙外1米。从现场看,化工厂硫酸车间东测有两道围墙,一道是砖筑成的化工厂方的围墙,另一道是铁栅栏围成的钢铁厂方的围墙。两者之间不足1.5米,根本不能在化工厂的硫酸车间东围墙外1米处操纵仪器进行监测。所以,监测站两次的检验报告的文字上有缺陷,不够完善,根据召集原、被告双方到现场调查取证,监测站两次的测点实际在钢铁厂的栅栏靠钢铁厂方向1?2米处,高度为1.2米,这有监测站写的《肇庆化工厂厂界处噪声监测情况及意见》和现场勘验图证实。且在第二次勘测时,原告肇庆化工厂的一位生产科科长梁锦贤在场可作证证实当时的测点位置。即使按原告提出的铁栏栅为其厂界,测点仍在其厂界外1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2.6.1)规定,测点应在法定厂界外1米,高度1.2米以上的噪声敏感处,如厂界有围墙,测点应高于围墙。因此,监测站选择的测点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是合法有效的。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5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虚拟现实;三维虚拟场景;地面激光扫描;车载激光扫描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许多城市已经逐渐向后工业时代转变,一些原有的重工业已逐渐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总体需求,停产搬迁后的厂区内,原有厂房与工业设备被逐步废弃使用,形成了新时代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是社会快速城市化的必然产物,是标志工业时代文明的特殊烙印和标记。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是近些年来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1]。

传统的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是利用数字线划图将工业厂区的各类要素表现在平面图上,然而这种方法很难完整呈现空间的信息,并且识别数字线划图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直观体现各类要素。本课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工业遗产三维重建,完整再现了厂区的真实原貌,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虚拟现实技术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一体化的特定范围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亲临等同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2]。虚拟现实技术的核心是模拟和仿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规划、文物保护、应急保障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在首钢厂区及首钢二通厂工业遗产保护的应用,并对两处虚拟场景建设中使用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具体描述,为其它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项目介绍

首钢厂区虚拟场景建设了北京首钢厂区约7.8平方公里的三维场景。随着北京市城市的发展,首钢重工业厂区同城市规划设计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如何科学规划、合理保护、适度改造这些工业遗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慎重对待首钢工业遗产,维护整体工业风貌,对首钢工业遗产及周边文物进行保护性建设,不仅能够完整保护首钢工业厂区、使厂区能够见证工业历史,并且能够使厂区成为具有活力的独特文化区域。在此次建设中,对厂区和周边文物进行了测量,并建立了整个厂区的三维虚拟场景,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道路、地面、管道、树木、灌木丛、铁轨、雕塑、路灯、围墙、亭子和山体等,使改造前整个厂区的原貌能够完整保存下来,并且为厂区改造提供数据支撑,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出一条科学创新的道路。

首钢二通厂虚拟场景建设了北京首钢二通厂改造核心区约0.18平方公里的三维场景。首钢二通厂自1958年建厂后一直生产钢铁,随着当今社会发展,原有厂区的功能定位逐渐不能适应北京市发展的总体需求,许多厂房与工业设备已逐步废弃使用。为了对厂区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首钢成立了二通实验区管委会,并启动了对整个厂区的三维虚拟化建设。首钢二通厂三维虚拟场景建设了整个改造核心区的三维模型,包括厂房、道路、地面、绿地植被、铁轨和天车等设施。其中6栋主要厂房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数据,对其中5栋进行内外部精细建模;其余建筑物参照二通厂现况地形图,实测建筑物高度进行三维建模。虚拟场景的建设为二通厂的保护、开发、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置身于三维虚拟场景中,如同身处真实的厂区。

三、技术路线

由于首钢厂区和首钢二通厂厂区的各类要素较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要素,本课题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三维建模。

对于一般的厂房、居住用房,使用基于数字线划图的方法进行三维建模;对于重点厂房、复杂工业设备,使用地面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建模;对于错综复杂的工业管道,使用车载激光扫描仪进行三维建模。

(1)基于数字线划图的建模技术路线

对于一般的厂房、居住用房等建筑物、道路、地面等地物,本课题使用传统的建模方法,使用数字线划图获取地物平面位置,基于正射影像获取顶部结构,采用外业现场拍照的方法采集地物纹理照片,通过外业测量获取建筑物主体顶部高程数据。内业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纹理照片的处理,使用3Dsmax软件进行模型制作、模型格式转化,最终导入三维虚拟平台中进行场景整合。三维建模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使用此种方法建设的三维模型如图2所示,左图为虚拟场景中首钢厂东门,右图为场景中首钢厂内石景山功勋阁。

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进行三维建模,技术较为成熟,构建的三维模型数据量较小。缺点在于对内部结构和一些复杂的结构不易把握,缺少空间位置信息,无法确定复杂工业管道的连接关系。

(2)基于地面激光扫描仪的建模技术路线

对于首钢和首钢二通厂厂区需重点保护的厂房,制作时需要较高的空间精度及纹理精细度,本课题使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后制作。首先使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各站进行扫描,获取各站的三维激光点数据,使用三维处理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拼接,形成完整的厂房点云数据。对拼接后的点云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获取厂房的网格数据。采用外业的方法采集地物的影像数据,处理后对厂房进行纹理贴图,从而获取厂房的精细三维模型数据。最后,将三维模型进行格式转化,导入到三维虚拟场景平台中进行整合。三维建模流程图如图3所示。

使用地面激光扫描仪建设的三维模型效果如图4所示。其中图(a)为首钢厂三号高炉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图(b)为三号高炉三维模型,图(c)为首钢二通厂厂房三维模型。

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完全获取地物的内部结构和一些复杂的结构,空间精度和纹理精细度较高,能够对细节进行良好的表现。缺点在于地面激光扫描获取的点云数据量大,后期处理较为复杂,需要的工作量较大。

(3)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的建模技术路线

首钢厂区管道错综复杂,在建设三维虚拟场景时,管道的建设是难点。利用数字线划图进行建模的方法很难获取管道的空间位置及相对关系,进行管道的制作时可能造成管道无法连接。利用照片进行推断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且容易造成数据误差。为此,本课题选取首钢厂区部分复杂管道,利用车载激光扫描获取数据的办法进行管道三维模型的制作,并形成了完整的工艺流程[3]。

管道建模中,首先使用车载激光扫描平台进行点云数据采集,车载平台搭载的数码相机可同时获取管道的纹理照片。将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转为交换格式,导入到Cyclone软件中进行管道模拟。从采集的纹理照片中获取管道纹理细节,在3DsmaX软件中进行后期处理及贴图。最后进行模型格式转换和场景合成,即可得到完整的管道模型。整个管道建模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

使用车载激光扫描建设的管道三维模型效果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图6为管道照片和三维场景中管道模型的对比,左图为实际拍摄的管道照片,右图为三维虚拟场景中管道三维模型。图7为管道点云数据和模型对比,左图为使用车载激光扫描的管道点云数据,右图为处理后的管道三维模型。

此种方法的优点在于采集效率较高,能够准确获取管道的连接关系。由于车载平台搭载数码相机,可以在点云获取的过程中同时得到纹理照片,大大缩短了人工拍摄纹理照片的工作量。缺点在于车辆只能扫描到道路两侧的地物,内部的地物信息无法获取。

本课题综合采用上述三类方法建设了首钢厂区和首钢二通厂厂区的三维虚拟场景,在后期处理中,利用三维虚拟现实平台对三维模型进行整合,使所有三维模型能够完整地融合在一起。整合完成的首钢厂三维虚拟场景如图8所示,首钢二通厂三维虚拟场景如图9所示。

四、总结与展望

三维虚拟场景建设为首钢厂区和首钢二通厂的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此课题中,综合运用了基于数字线划图、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和车载激光扫描的方法进行三维模型数据的建设。基于数字线划图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成熟技术,保证整个三维虚拟场景的数据量在可控的范围内;基于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方法能够对空间精度进行补充,完成基于数字线划图无法建设的复杂结构;基于车载激光扫描的方法能够对复杂的管道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由于车辆的可移动性,效率较地面激光扫描仪显著提高。

该成果的创新点在于:

(1)利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对两处工业遗产的原貌进行了保存,如此大范围的高质量三维模型在厂区进行改造升级的各个阶段过程中都能够发挥服务功能,大到对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方案的对比,小到一草一木的安插摆放。并且三维数字化的首钢厂也将作为历史资料留存,为工业遗址的保护再利用发挥作用。

(2)在虚拟场景的建设中采用了地面激光扫描仪对复杂厂房和工业结构进行三维模型建设,真实再现了首钢二通厂的厂房和首钢的复杂工业设备,为其它工业遗产保护类项目提供参考。

(3)三维虚拟场景建设中复杂的管道使用车载激光扫描仪进行数据获取,得到了管道的空间信息,生成了高精度的工业管道三维模型,为工业管道的三维建模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相信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佳.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28):34-35.

[2]陈晓勇,丁松庆.3维虚拟现实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29(5):94-96.

[3]张辉,刘增良.车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首钢工业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探讨[C].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6

一年来,在公司信息中心正确指导支持下,围绕公司年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工作要求,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进,努力开创企业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卓有成效地在主体责任落实、网络安全、项目管理、创新能力、队伍建设、数据中心与数据质量、数字化工厂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均取得了较优成绩。现将2019年来的主要工作自评总结汇报如下:

一、严格落实信息化工作主体责任

全年针对信息化工作点多面广,服务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特点,紧扣行业和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行业典范”、“窗口企业”的目标定位,在大局下思考和行动,切实担当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和新责任,在政治和业务领域活学活用实学精干中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召开厂党委会议,4月28日,利用会议和办公系统传达学习和部署落实了行业及公司2019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6月4日,厂党委会议上,研究部署和下发了本年度网络安全工作,明确了年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纳入2019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方案,细化分解到月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纳入季度和月度工作考核。全年从安全生产管理周例会督办项目完成情况和月(季)重点工作绩效督查情况来看,年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点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和落实。

二是5月上旬制定并经多次讨论后,批次下发了《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网络安全与系统运维考核实施细则》,并于6月份开始实施考核。结合公司对企业年度信息化工作考核要求,全面梳理差距并迎头整改弥补差额事项。突出it综合管理和治理方案,主要关注企业发展后劲、it工作绩效和基础夯实工作。由于与绩效挂勾,增强了全员it工作绩效意识,促进各项考核指标处于较好状态。从全年的生产管理周工作简报来看,全年meS系统、制丝管控系统、卷包数采系统、批次系统、能管系统、高架系统运行总体正常,实现了it网络信息系统生产保障。批次管理系统各项数据完整,卷包车间数据准确率为99.08%,制丝车间数据准确率为100%,成品数据准确率为100%。其它各系统数据完整率也均处优良。

三是全年严格执行行业和公司网络安全检查要求以及企业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组织开展了节假日期间和日常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排查与运维,全面推进了企业it基础“1+2+2+n”运维模式文件体系架构和日常运用实践,确保了系统稳定。全年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半年度、季度巡检、月度集中检查42次,营造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良好生态,保持了网络安全系统及其设备设施、作业活动和作业环境处于正常有效状态。全年累计处理各类问题或故障53次,整改完成率100%。另外,今年8月如期开展了企业信息安全及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自查。目前,制度对接和检查执行的效果显现。

四是按照《烟草行业应对网络安全攻击基本防护措施》通知要求对敏感信息、资产状况、安全加固、实时监测和应急处置共五点开展自查工作,并向信息中心提交自查报告。在对敏感信息方面,及时响应国家或行业通报的网络安全情况,在完善平台技术架构与安全防范网络策略上,针对所负责的网络和系统进行日常系统“查缺补漏”工作。在充分利用it资源方面,瞄准it资源清晰、流程顺畅和数据管理目标,合理做好it资源规划与利用,积极开展it资产、网络安全、各管控系统潜能作用等专项管理诊断活动,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满足岗位需求、奠定it资产管理规范基础,集成整合企业资源并形成合力,提升整体抗风险能力。年初、6月6日和9月,先后召开了各运维单位驻厂人员日常工作衔接专题会,日常衔接年度各外来运维单位工作。8月开展了it基础专项管理诊断活动。1月和6月的管理体系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活动,3月、9月和12月三度组织it资产(包括软件、文件)盘点清查整治和废旧利用和设备报废工作。在安全加固方面,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举一反三落实各项基础设施和管理工作,着重针对已定二级备案的《行业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江西中烟井冈山卷烟厂分支系统》专项申报公司进行等保测评工作。针对办公网与生产网安全,实施了逻辑隔离工作。日常管理上采取技术手段将工控主机上的不必要USB、光驱等接口已禁掉,并对工控主机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另外,加强了区域网络管理。在6月和12月先后检查拆除不合规的网络信息系统。对于生产区域无线网络,只允许pDa终端连接,手机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不得连接车间无线网络。各部门兼职网络安全信息员组织本部门检查排查是否存在私接无线路由器的情况。在实时监测方面,严格执行企业网络安全相关制度规范。实时监测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运行情况。每日对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对发现的疑似攻击地址立即在防火墙上进行封禁处理。发现异常须及时报告。按照“先封堵再研判”原则先阻断网络连接,再对攻击行为进行溯源,并及时向公司信息中心报告有关情况。

五是根据人事变动和企业状况,重新成立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红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分管网络安全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及其组织工作主体责任。实现了内部资源整合。年初信息部门恢复单列部门,又鉴于今年员工1人借调支援商业公司系统开发、2人生育轮休的实际,内部采取轮岗交流与职责整合轮换作业方式组织开展企业信息化工作,促进年轻员工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突出抓好网络安全杜绝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全年抓好做好梳理网络安全隐患、检查治理与落实整改三个环节的工作,做到两个全覆盖,即覆盖所有部门、覆盖所有系统,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由于采取“集中管控、分布防护”两手抓的方略,在信息系统整体防护的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年未发生一起网络信息安全事故。网络安全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进一步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工作。1月,开展了it资产及信息网络安全专项管理诊断,瞄准“两化融合”和现有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标管理体系目标要求,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每个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运行维护部门具体职责。进一步优化完善了企业信息化系统运维保障工作机制,深入构建企业网络信息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梳理建立和实施各管控系统底层操作应用标准文件,使之满足企业it运行的各项管理要求。9月通过了市公安部门等保工作检查与备案。6月6日和12月15日两度开展了系统账户和密码合规性、网络与信息系统漏洞自查整改活动。在开展排查“弱口令”和“扫漏洞”的网络安全问题整改活动中,全面针对弱口令、漏洞未修复等突出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对未按要求设置密码的网络和it服务器与终端机以及我厂自建信息系统的账号进行全面清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账户密码立即进行整改,将密码修改为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等3种以上组合且不少于8位,对存在漏洞的it系统及时进行了修复。另外,在今年6月行业和吉安市11月开展的两度网络安全应急演练中,均保持了网络安全和系统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是编制实施了网络安全及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按要求开展了季度演练与评价。全年按季开展了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应急演练6次,涵盖中心机房、oa、meS、批次管理和物流系统等运行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急状态处置,均达到预期效果。其中,先后完成了《meS系统制丝工单下发不到制丝管控系统应急演练》、《计算机房精密空调初期起火现场应急演练》、《批次管理系统辅料冻结应急演练方案》、《设备故障导致片烟高架库无法出库应急演练》,且各活动记录齐全。

三是我厂办公网与生产网设计实行了逻辑隔离,明确了工控机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时,以执行和监督执行各项制度规范进一步得到巩固,全年未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全年从月(季)绩效考核的结果来看,没有出现由于软硬件故障,计算机病毒,工作失误,遭受人为破坏等原因影响本单位信息系统正常运行,也从未造成由于系统数据丢失、泄露、被篡改,以及业务中断超过4小时,产生不良影响或一定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生产和工作的其他情况。

四是根据公司《网络安全责任书》,我厂编制并与各部门签订了《网络安全责任书》,并在管理制度文件体系中明确了信息系统业务主管部门和运行维护部门网络安全责任。同时,加强了与建设合作单位的协同管理,任何项目开工前,首先做到了开展安全告知培训,签订相关安全(施工)协议,并按保密要求与本单位信息系统派驻运维人员签订《数据保密承诺函》,严守保密规定,较好地履行保密责任。

五是严格执行《井冈山卷烟厂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等机房系列标准规范体系文件。每日对计算机机房进行日常巡检,每周对机房主要设备进行周检,并填写记录。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处理,将分析研判情况进行记录,并形成月度工作总结。在机房管理标准文件中,根据要求,明确网络与机房基础设施维保的通信联动应急保障制度。

六是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基本安全措施。按要求,监控网与生产网及办公网实施了逻辑隔离。日常根据各部门实际需求分配摄像头查看范围及权限,并且对分配账户均按要求设置了合规密码,合理发挥了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

三、严格推进项目管理各项工作

密切关注公司四大体系建设、数据中心系统建设和oa系统升级项目应用。以公司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开展企业项目年度需求调研、项目申报、方案论证,关键技术咨询等工作。在年度预算项目批复文件下达之后,分解落实实施计划。一方面,瞄准目标,做好公司各在建重点项目和系统的技术对接,按要求开展实施与优化工作。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信息技术消化,全面拓展工控安全分析预警、二维码识别物料、QCD、SpC等信息化技术在安全、质量、成本、考核,在过程控制与数据分析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夯实企业信息化技术基础,为生产制造过程大数据挖掘运用,精益生产和智能物联扩展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进一步促进企业在“两化融合”、“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架构与开发上继续发挥作用。通过上半年和下半年两度召开年度采购项目推进会,梳理了各项目采购流程规划和节点时间工作控制,有序推进了项目实施工作。截止11月,年度5个项目均按进度计划如期完成了实施任务。

2019年我厂立项申报的5个项目均符合公司申报项目要求,保留了申报项目论证记录。按要求每季度的下个月10日前,将项目实施进度上报了信息中心。各项报送资料完整。贯彻落实规划“回头看”要求,制定实施了具体工作计划和方案,对近几年来重要信息化项目进行梳理、评估,有部署、有落实,有记录,并形成规划“回头看”报告。所有信息化项目均按公司档案管理要求保存完整的过程档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启动、需求调研、上线运行、验收等关键环节)及电子档案资料,并设置兼职管理人员。各个信息化项目均符合公司规定的“一项一卷”要求,保存了信息化项目过程档案资料及电子档。信息化项目公开招标项目比例在80%以上。未出现按季度上报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漏报迟报现象。

四、积极营造氛围,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全年围绕积极利用信息系统资源,创新系统应用途径,有效支撑本单位生产组织、质量管控、库存管理、降本增效等重点工作,以课题、小改小革等实践活动和各种业务及学术交流形式带动创新活力,推进企业精益和创新管理。在各项创新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实践中,全年累计产生各项成果20余项。其中,5个课题成果正在等待公司和江西省各管理协会组织年终评比结果。

5个案例。梳理总结完成了《井冈山卷烟厂网络信息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实践》、《二维码技术应用推广》、《基于检维修体系的信息化应用》、《基于制丝管控系统的防错预警机制应用》等案例。其中,有2个于今年4月和10月在公司年度信息化工作会和“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信息化专题交流会上展开了交流研讨。

2018年底,上报省企协参评创新课题3个,其中,年初从与推广第二十届江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通报中获悉,《基于信息化项目管理的工具运用与实践》和《精益合作生产批次管理系统的风险分析与应对》均荣获一等奖,《构建网络安全信息系统““1+2+2+n”运维模式》获二等奖。本厂取得《精益合作生产批次管理系统的风险分析与应对》创新成果,在广丰卷烟厂实现部分推广。

2018年公司精益课题2个。其中,梳理总结完成了2018年公司立项的《二维码技术应用推广》精益管理课题成果,并以a3报告进行了验收申报。全面完成了2018年公司立项的《构建信息系统“1+2+2+n”运维模式》精益管理课题实践,该成果已经在2月18日公司《关于表彰2018年度精益管理优秀课题、管理诊断优秀案例和企业管理先进个人的决定》中荣获了公司当年评比二等奖。今年扩展产生了《it网络安全信息系统“1+2+2+n”运维模式》新成果。

今年注册QC课题2个。12月9日,召开部门QC活动小组专题会,全面总结了今年两个课题工作。另外,2018年注册QC课题4个,完成企业QC课题成果3个,其中,《提高批次管理系统卷包投料扫码率》QC活动成果荣获2018年度江西省第三十九次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三等奖,另外两个QC课题成果荣获厂优秀奖。

2篇。于2月27日和5月8日,我厂相继在《东方烟草报》管理前沿发表了论文《数字化工厂背景下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应用》和《浅谈企业信息化工作绩效的自主评估》。《数字化工厂背景下质量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应用》荣获江西烟草优秀论文。发表在《江西烟草》总第148期论文增刊p49-p51。《抓住机遇有的放矢推进数字化工厂“两化融合”实践》荣获公司产业系统特等奖。最近报送了论文《试论信息化支撑推行企业绩效管理的思维方法》参评。

五、培养信息化专业团队,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在企业内部,我厂积极营造了学习型团队良好氛围。突出实际需求,参与中国Cio高峰论坛,有选择性的把握学习内容和参与it企业组织的信息化网络在线研讨,日常内部各类it专业微信群的线上讨论。全年参与外派和开展了公司和企业13项调研活动,组织安排了南烟、广烟等兄弟单位9人来厂的it交流或跟班学习。接待了安徽阜阳烟厂和江苏中烟来厂2次针对it网络、批次管理系统建设和使用情况的经验交流。全年通过“学习强国”和“中国烟草网络学院”《网络安全培训》(专题版)两个网络平台487人达成和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培训指标任务。全年6名年轻员工参加了国家软考,通过率100%。全年组织国家网络安全法集中培训(85人)、公司数据中心(75人)、公司新版oa(85人)、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用户安全运维、操作应用、新增it类标准体系文件培训与系统演练413人,全员it培训率达80%以上,全面拓展信息技术在质量、安全、成本、考核等方面的深度应用和技能水平。

目前部门工作人员有高、中级职称及取得国家软考证书的人员比例为100%。在管控系统的维保工作,采取自主维保、外包人员驻场维保及远程维保相结合的方式。2019年我厂能源管控、物流高架系统基本为本厂人员自主维保,卷包数采(8月24日)、meS(11月23日)等系统在自主维保后继续采取驻厂运维方式进行系统维保。

通过组织各类内部培训、系统演练,公司和外部交流,从中亲身体验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融合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与优化改善不断充电。不仅促进了企业信息技术消化、信息技术和应用人才培养工作,而且增强了自身素养和企业形象,逐步实现提供队伍高质量、高水平的信息化服务。

六、持续保持数据中心与数据质量,上报数据及时准确真实规范

根据行业和公司关于加强行业数据安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有关工作,围绕落实《2019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点》要求,严防发生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六月,我厂根据《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全面排查法律风险和信息系统数据风险工作,通过翻阅我厂信息化项目合同和现场应用,未发现存在违反《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数据安全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问题隐患;未使用移动app等互联网应用系统;不存在对外托管信息系统和承载数据。同时,对驻厂运维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了检查和风险评估,经过排查,未发现存在擅自读取、存储、缓存、和使用数据(包括数据泄露)的问题隐患。对于存在it与数据安全等3项主要风险隐患采取了管控措施和问题整改,加大了高风险漏洞和弱密码专项治理情况监管力度,增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网络安全设备设施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能实现部署该设备设施的设计要求,确保各项管理措施有效落实,促进数据中心日常运维数据高质量保障。全年上报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数据差错率为0,上报公司数据中心的数据做到了及时、准确、真实、规范,未出现上报数据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七、推进项目管理与数字化工厂建设

为促进一体协同重点工作成效,今年3至4月,根据《井冈山卷烟厂信息化规划“回头看”工作计划及方案》,采取各系统自查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系统发挥的成效入手,着眼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等方面对异地技改新厂实施的项目,包括后来实施的批次管理项目,对数字化工厂建设建管用方面所做工作进行回顾和自查及全面梳理、评估。4月10日向公司提交了《井冈山卷烟厂数字化工厂建设和运行情况汇报》。在4月的年度公司信息化工作会、8月的管理诊断、9月的信息化专题调研和11月的公司信息化现场交流会上,均针对SpC管理平台建设、商业营销移动应用、质检离线数据采集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善、meS智能生产制造、pBmS批次管理两个系统的二期建设和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等保测评等及其相关的技术与方案优化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和设想。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7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数字化;生产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

1.1公司简介

保定维尔铸造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5年,是专业从事铸造机械生产的机械制造公司。公司经营的产品种类多,产品构成复杂,属于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1.2信息化建设阶段

i2007年公司组建了局域网,引进了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oa系统主要使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短信、邮件、公告通知等。促进了内部交流,弥补了电话沟通的不足。(2)工作流。工作流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流程的处理效率,不必各个部门拿着单子签字,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成本。(3)公共事务。用于一些简单的计划事件和计划提醒,方便各部门了解计划事件的进度;资源、会议、车辆管理等;(4)人力资源。包括个人考勤和一些考核功能。(5)信息交流。包括讨论区、网络会议、聊天室、公共文件柜等。oa系统让企业的各部门深刻体会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3信息化建设阶段

iioa系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多方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的不足。例如,不能用来解决生产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产品数据、生产进度、库存等等;各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交流不顺畅;oa系统虽然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但是其数据处理能力却很弱。为此,2009年公司尝试建立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用来处理和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公司要求在生产管理系统中,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生产计划管理。用于管理企业的生产计划及调整。(2)生产进度管理。用于车间台账的数据管理、生产进度的显示。(3)Bom(Billofmaterial,物料清单)管理。用于产品数据管理,包括产品组成,即Bom、自制件(包括工艺路线)、外购件、外协件的信息管理。(4)生产线基本信息管理。用于管理与订单有关的数据,包括交货期、项目经理等等。(5)库存管理。用于库存数据的管理,包括毛坯库、半成品库、五金库、辅料库、钢材库等等。(6)物流管理。对与企业生产有关的物流进行管理,包括原材料、外购件等的购买和领取信息;车间毛坯、半成品的入库、出库信息。(7)提供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包括产品的采购数据、工时统计等等。

2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

2.1公司组织结构和设备情况

我公司组织结构包括总经理部、研究所、销售处、生产处、供应处、服务处、运输处、公司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和八个生产分厂,组织结构图如图1。设备情况:目前有加工设备200多台加工设备,从七八十年代的普通设备到近期的各类数控加工中心,均为独立运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各部门及车间均有局域网覆盖。

2.2设计目标

生产管理系统从生产上最实际、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解决生产中的各部门信息不通的问题。解决生产进度共享问题;解决与生产有关的产品信息问题;解决库存、物流信息共享问题。

2.3实施过程

(1)网络构建。将各分厂未联网的节点和各个库房都连接到局域网下,实现企业局域网络全覆盖。(2)数据流。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如图2。(3)实施步骤。系统实施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首先是产品信息转换即Bom管理先行;其次是生产计划管理、进度管理、生产线基本信息管理,方便车间做账及取消手抄作业票,减少车间工作量;再次是物流和库存管理实施。

2.4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Bom建立由于我公司是典型的铸造机械制造企业,产品种类繁多。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和多种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产品数据量大,管理复杂,产品数据信息一度成为了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众所周知,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信息便是产品信息,即Bom和物料编码。之前的产品信息由设计部门下发到生产部门是用晒图纸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适用于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因此,将图纸类Bom转换成电子版Bom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也是相当可观的。但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公司决定由生产部门负责并由专人管理Bom的转换问题,新产品研发后,产品Bom便与图纸同时下发到生产部门,电子版Bom给车间的生产管理带来了方便,不必利用手抄领料单,作业票等单据,大大减少了车间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2)物料编码有了Bom,就必须有物料编码,才能更好的体现产品的组成。我公司的Bom分为自制件、外购件和外协件。对于自制件,一直延续着图号的编码方式,但是近年来,由于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新产品研发速度不断加快,原有的编码规则会产生物料编码重复的现象;对于外购件,包括标准件、机械、电气、辅料等等,如果使用物料自带的编码,既没有规则,也不符合物料编码的唯一性要求。对于物料编码,我们最初是希望通过一些规则来编码,使得通过编码即可轻松辨别物料。在我们咨询了编码领域的专家后,决定将自然数作为物料编码的编码,将物料编码定义为9位自然数,用首位数字区分自制件和外购件,在外购件中用第二位数字区分类别,其余部分按顺序编码,成功解决了物料编码的难题。

2.5经验和体会

(1)通过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们认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急于求成。(2)企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信息化建设,并预留出未来的发展空间。(3)企业信息化需要多个软件才能处理好企业的各种数据,各个软件之间要留有数据库接口,可以互通互联,避免信息的重复、互相不通和信息孤岛的形成。(4)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绝不是单纯的购买各种各样的软件,软件只是工具,要想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必须从自身下手,在规范管理流程的基础上使用软件才能使管理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6目前还需要解决的问题(1)从设计、工艺、制造、检测、物流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智能化。(2)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对出厂的主要设备进行全过程跟踪,达到事前预防。(3)通过改造车间现有设备和购买先进的数控中心,利用网络技术采集设备信息,实现设备管理的目的。

3未来数字化工厂规划

2017年,保定维尔铸机公司将实施“脱市进郊”整体搬迁,届时将在新厂区规划建立数字化工厂。实现“离散型智能制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敏,崔剑,叶范波.数字化工厂建模、实施与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31-36.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8

0引言

为了提升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大唐集团)“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工作管理水平,实现“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根据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建设特点和业务特点,湖南大唐先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先一)成立“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中心,设计适用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运维运维体系,从而实现运维管理目标,并有效支撑“数字燃料”管控平台长期稳定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快、更优质的运维技术服务。

1“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建设特点

大唐集团“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实现了燃料收、耗、存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并且把燃料的量、质、价等数据及时、动态、准确地传递到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软硬设备,使燃料管理过程科学规范,堵塞了管理漏洞,减少人为干扰,降低劳动强度,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保障企业效益快速增长。

大唐集团“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考虑了燃煤从入厂煤场化验室的总体框架和内容,同时对燃料管理从燃煤计划、入厂、堆取、掺配、制样、化验、统计等进行了全过程管理,对影响燃料数据的人员、设备、环境等因素等进行了过程控制,并且依据大唐集团下发的燃料管理制度和办法,对燃料的过程管理和标准化流程管理进行了精心设计,每个操作环节和流程都保留了操作痕迹。

2“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管理体系

基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建设特点和业务功能特点,本文从运维的作用、运维组织架构、运维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运维事件和故障处理工作流程、业务变更及流程和运维监测体系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管理体系。

2.1运维的作用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作为大型的软硬件系统平台完成部署后进入系统运行阶段,为了保障“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能够运行稳定,系统业务逻辑正确,各种业务数据和错误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在“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进入运行阶段后还有大量的维护工作需要完成。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运维工作主要包括对硬件设备部分和软件集成部分的运维。其中硬件设备维护包括生产类设备和信息类设备的维护,生产类设备指用于实现燃料采制化流程的运行设备,包括采样机、汽车衡、轨道衡、衡器附属设备、斗轮机识址设备、皮带秤、制样设备、化验设备、测高装置、防作弊设备、视频设备、门禁设备和存样柜等,需要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信息类设备主要用于实现燃料数据信息化所需的相关辅助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无线ap、台式电脑、隔离网闸、数采通、打印机、扫描枪、存储设备、短信猫和读卡器等,需要定期进行巡检,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维护设备故障和缺陷。软件集成维护包括生产类设备上位机控制软件集成维护、接口软件的维护、“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集成维护和量质价数据校验维护。

2.2运维组织架构

大唐先一依据“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建设要求,“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体系以“两级两线”为基础,设置相应的“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岗位和运维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和运维服务内容。

其中,“两级”是指建设大唐先一燃料运维服务监控与管理中心和五个区域级技术服务团队的两级运维服务组织机构,“两线”是指搭建“一线负责系统运行维护、二线负责技术支持”的双层稳固的运维技术服务体系。

为了集中优势技术服务力量,体现专业化服务原则,在大唐先一本部设立的一级“燃料运维服务监控与管理中心”为运维管控层,全面负责整体运维管理工作,包含运维体系的建立,运维事件调度、协调、评审,运维问题处置等运维管理工作;“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的第二级为运维执行层,具体工作由五个区域级技术服务团队承担,区域运维团队负责收集和整理电厂层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根据职能划分反馈至公司相应的组织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并解决问题,最后由公司质量组和回访组落实问题的处理结果和客户满意度回访。

根据对“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运维需求,一线运维主要由运行组负责,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进行技术支持和运维;二线运维主要由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有关的其他软硬件平台厂商提供技术支持,如采样机、汽车衡、轨道衡、皮带秤、识址计量等采制化设备硬件运维和上位机控制软件平台的技术运维支持。

2.3运维管理制度

根据大唐集团有关规定,制定出标准统一、逻辑有序、执行力强的“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流程,通过创新管理制度和优化工作流程,使得运维服务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服务工作主要分为系统业务运维和系统运行运维。其中系统业务运维主要通过电话、e-mail、传真或者其他远程支持方式解答平台业务类问题,指导基层电厂用户快速定位问题并使之获得有效解决;系统运行运维主要是监控系统平台日常运行情况,以及处理日常巡检中出现的运行异常情况,记录巡检日志,使得“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可靠稳定运行、硬件设备的缺陷和故障处理跟踪都得到可控在控。

大唐先一燃料运维服务监控和管理中心建立了一套规范化、流程化和标准化的运维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了包括系统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存储备份管理、网络管理、故障管理、培训管理和应急管理等运行维护工作制度。运维工作按照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实现各基层电厂“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工作标准规范、运维质量可靠稳定。

2.4运维事件和故障处理工作流程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运维事件和故障处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4.1事件、问题或故障接收

在“数字燃料”管控平台日常巡检和运行监控过程中,由系统运行组把发现的系统缺陷、故障/问题,在公司pmS录入并分类划分为一般事件、问题或故障,根据处理级别配置对应的优先级,再根据流程将故障流转到对应的人员。

2.4.2事件处理

一般事件由系统运行组负责处理,处置过程中发现不能解决时可向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申请提供技术支持,并可由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协调二线软硬件平台厂商和区域运维服务团队提供远程或者现场技术支持,要求系统运行组在事件处理完成后编制或者更新技术文档,并对事件处理相关细节进行。事件如果演变成问题或故障,该事件处理则按照问题或者故障处置办法进行处理。

2.4.3问题或故障处理

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故障需要上报至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启动应急预案流程,并对应急人员和物资进行统一调度安排,投入相关资源进行进行应急处理,现场技术支持由二线软硬件平台厂商和区域服务团队组织并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应急处理完成后,问题或故障处理的技术文档和应急处置报告由区域服务团队负责编制提交。一线运行组成员和区域运维服务团队应结合故障现象、处置过程、故障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报告的方式向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进行汇报,区域运维服务团队同时更新应急处置预案并处置结果。

2.5业务变更及流程

“数字燃料”管控平台业务变更及流程如图3所示。

2.5.1接收业务变更

电厂关键用户向分公司分管部门提交业务变更申请,分公司审核通过后提交给大唐集团公司分管部门完成审批,系统运行组或者区域运维服务团队接收电厂的业务变更申请单和批复内容,并在pmS中记录业务变更内容。

2.5.2实施业务变更

业务组从pmS中读取业务变更内容,编制计划并提交审核,燃料运维服务监控管理中心审核通过后,由业务组和研发组根据业务变更内容分别编写业务设计和功能设计,并且要与电厂方关键用户在业务需求理解上达成一致,防止需求分析和业务设计偏离实际,研发组在公司进行研发和单元测试,业务组进行系统功能验证。

2.5.3业务变更

系统运行人员取得通过测试的程序版本后更新至现场测试环境,电厂关键用户按照业务组编写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验证,系统运行人员更新用户使用手册并提交燃料运维服务监控和管理中心完成审核,电厂关键用户测试验证通过后,由系统运行人员在电厂的生产系统中完成程序版本的更新和配置,并对更新配置信息进行记录归档。

2.5.4结束业务变更

文档资料统一由质量组进行整理并归档。最后,系统运行组反馈基层电厂用户并关闭该变更事件,同时,系统运行组要对关键用户和最终用户进行系统操作培训。客户回访组确定完成情况并完成客户满意度调查。

2.6运维监测体系

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运维监测体系并有效运转,保证“数字燃料”管控平台在基层电厂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业务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故障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减少运行维护人员从事简单重复的周期性工作。通过建立定时检查和日巡查机制,对所有需要检查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采制化设备、系统平台等,明确检查方法、内容、标准、周期以及责任人,在日常巡检过程中,要求运维服务人员主动分析各类设备和系统平台是否存在管理和技术问题,并分类整理上报pmiS,保证对事件和问题快速跟踪和消除隐患。

依据运维监测体系建设要求,还进一步制定了运维指标考核标准。主要分为了业务和运行两大类。其中业务类考核指标主要从“数字燃料”管控平台的事件处理的及时率、规范率、解决率三方面进行考核监测;运行类考核指标主要进行量化考核监测,包括非法启停系统次数、安全事故发生次数、未处理系统问题故障次数和不规范进行系统更新操作次数。通过建立指标量化、考评合理的运维监测体系,保障了大唐集团“数字燃料”运维服务管理工作的可视可控和在控。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9

但是,北京市朝阳区的“规划展览馆”却十分不同,这个由旧厂房改建的、名为“t-space”的“朝阳规划艺术馆”,不仅名字“艺术”,也处处显示出独特的“艺术范儿”。

旧厂房里的规划馆

朝阳规划艺术馆的主体建筑其实是原北京市燕山燃气用具厂的三座旧厂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这里又被用作沙滩排球主赛场的附属用房。作为工业遗产和奥运遗产,在奥运之后,为了实现奥运资产的再利用,朝阳区委在经过多方考察和商讨之后,决定将这里改造为一座“让公众更直观地了解老朝阳、新朝阳和未来朝阳”的规划展览馆。

但是,国内的很多规划展览馆都面临着活力不足、人气不足的问题,参观的人越来越少,难以进入公众视线,显得十分孤独。“这主要是因为大多数规划展览馆功能单一,只进行单纯的规划展示。所以,我们在建馆时就考虑有没有更好、更创新的发展思路。”朝阳规划艺术馆馆长杨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于是,我们成为了全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规划艺术馆。”

“朝阳区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大区,798开了以老旧厂房打造艺术场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河,所以也启发了我们这样的思路。”杨军说,“从‘展览’到‘艺术’,名称上的改变,体现出从单一展示功能到多元创新发展的思路调整,也为规划馆今后的发展之路带来了多重的可能性。”

2009年4月14日,朝阳规划艺术馆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3月16日,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展馆的设计摒弃了过去规划展览馆中规矩但刻板的思路,而是充满“艺术范儿”。祥云造型的屋顶、旧厂房的红砖墙、著名当代艺术家设计的前卫雕塑、延展的巨型t台……交错的时空感碰撞在一起,使得本来严肃的规划馆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和设计感。

“我们在开馆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接待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逾五万人,团体513个,其中贵宾团体218个。”杨军说,“目前,朝阳规划艺术馆已经涵盖了规划展示、区情教育、干部培训、政府活动、群众文化、艺术交流、时尚庆典、新品、剧场演出等九个板块的功能,从而孕育出一个全新的京城文化创意复合体。”

现在,朝阳规划艺术馆已经是北京重要的艺术活动举办地之一,“t-Space”也已经成为北京一个重要的艺术品牌。

全国首创数字沙盘

朝阳规划艺术馆的建馆初衷是传承历史,展示现代建设成就,实现城市与公众的零距离对话。但与其他展馆的最大不同是,朝阳规划艺术馆是以高技术手段呈现城市规划,同时又让艺术凸显规划之美。

“我们在国内首创了3D数字沙盘,以尖端科技的方式展现城市图景,这是我国规划展览领域对传统展陈模式的一次创新。”杨军表示,“数字沙盘用于城市规划展示并不是技术成功,而是文化创意理念的成功。在此之前国内并没有数字沙盘,是我们创造了这种体验型的展示方式,并且带动数字沙盘成为一个产业,现在国内很多规划展览馆也开始引入数字沙盘了。”

所谓数字沙盘,就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制作了一个可交互操作的三维实时虚拟现实环境。与传统沙盘相比,依靠高科技的数字沙盘给观众带来的是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成为普通百姓与所处城市之间零距离对话的新途径。

朝阳规划艺术馆的数字沙盘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数字沙盘。通过这个巨型的沙盘,观者犹如乘坐直升机俯瞰整个朝阳区,楼宇、街道、绿地、河流……尽收眼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可交互系统,而且可以实时更新。

“比如朝阳区的CBD东扩规划方案通过后,我们只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数据更新。”杨军说,“未来,我们希望把城市地下空间也融合进来。”

3D推手

除了数字沙盘,朝阳规划艺术馆还拥有3D大剧场、4D影院以及国内首家3D体验中心,观众不仅可以在这里观看3D影视作品,参与3D互动摄影和超大屏3D游戏,还可以体验3D影视的制作过程以及了解3D发展的最新资讯。

实际上,除了把3D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展示,朝阳规划艺术馆还在推动整个3D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朝阳规划艺术馆规模虽小,但一直致力于为国内外3D电影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杨军说。

2010年7月,3D大片《阿凡达》已经席卷全球,朝阳规划艺术馆联合国内外重量级合作伙伴举办了“3D高峰会展”,在这次活动中,《阿凡达》的核心制作团队首次在国内亮相。该片的3D技术总监恰克・科米斯(ChuckComisky)就《阿凡达》中的3D技术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现场演示了《阿凡达》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的先进技术手段。

“国内著名导演张纪中,以及徐克的制作团队都在这次活动上与《阿凡达》的核心制作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推动了国内3D电影的发展。”杨军说。

此后,朝阳规划艺术馆又举办或参与举办了众多3D方面的活动,比如作为北京第五届文博会的分会场,朝阳规划艺术馆又举办了“2011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以3D为题材的政府活动。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VillageRoadshow娱乐集团CeoGregBasser、华纳兄弟原大中华区总裁ellenR.eliasoph、Caa中国区总经理罗异、中国著名导演陆川等文化艺术界名人共同畅谈如何促进中国3D电影的发展。

同时,朝阳规划艺术馆也自主策划了不少群众文化活动,如“朝阳大学生艺术节”、“第六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电影展映周”、“2011北京中老年模特大赛”、“首届朝阳中老年舞蹈大赛”、“北京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等。

另外,朝阳规划艺术馆也有选择地举办了一些高端商业活动。奔驰、宝马、现代、aLeXwanG、SteLLaLUna都在此举办过新品会,电影《武林外传》、《金陵十三钗》的电影新闻会也是在这里举办的。

工厂数字化规划篇10

提起管理,人们自然就联想到这是涉及到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一门学问。所谓管理,就是既要管又要理,理是为了管,管是为了更有效地理。笔者试图从部门的变迁看it管理的变化,这就是阐述管和理的关系。

it管理是什么?it管理其实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它所关注的是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各种资源的科学配置、整合和充分有效地利用,达到各种资源互补和互促、从而实现人们预期的目的。

it管理在不同的行业其模式又各不相同。纯it企业与传统企业因主导产品和实现手段不同,因而在it管理上方法各异。但所涉及的资源不外乎包括这么几类: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和权力资源。在一个确定了设备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的条件下,其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权力资源的配置优劣,对企业it事业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于纯it企业的管理,学者、专家和产业界有很多成熟和成功的理论和实践案例,不再罗列。笔者在此想对传统制造产业的it管理谈点认识。

初建部门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国家审时度势,为改变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烟熏火燎、高耗低效、环境恶化的工艺模式,确定“六五”期间高起点地从国外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铜冶炼工艺和装备,以促进对传统工艺的改造和更新,最终实现高效低耗,环境宜人的目标。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应运而生。随着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工艺的装备安装到位,系统配套引进的计算机闪速炉自动控制系统也在同仁的参与下安装调试完毕。

1985年12月30日上午10点,我国铜冶炼行业第一座闪速熔炼炉投料开始,配套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一次成功投入实时在线控制。此事件标志着我国千百年来铜冶炼工艺凭人们的眼睛和经验,手工操作,粗放、随意控制生产的历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采用现代科技的计算机数字化精细控制模式,也标志着江铜厂开始步入数字化生产和接受数字化观念的进程。

数字化的意义就是精细、准确、可精确重复。由于集团公司和工厂的高度重视,这套引进的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为主工艺车间的生产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支撑,使投产后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保证,为日后的闪速炉富氧“1542”扩产技改工程实施提供了基础,也为工厂的it应用和管理拉开了帷幕。

1984年,工厂根据生产和工作需要,组建了it部门,即计算机中心,中心拥有12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全厂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由于当时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还未进入到系统数字化,所以工厂过程基础信息管理还是空白,因此工厂的基础自动化由仪表车间负责管理。这期间,工厂的信息化管理还是粗放型的。限于当时的技术和认识水平,it部门主要工作是为各生产和职能部门开发简单的部门信息管理应用,维护闪速炉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还没有上升到it管理。

由于工厂一期建设中计算机控制的高起点成功应用,使工厂的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看到了高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效果。在公司和工厂高层管理者的不懈推动下,全厂由最初的对闪速炉和制酸工艺进行在线监控扩展到熔炼的转炉和阳极炉、倾动炉、电解、制氧、动力、供水、备料、一车间、亚砷酸、选矿等各生产工艺车间的过程生产监控,逐步实现了基于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化自动控制,并通过工厂局域网络而连成一体,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这些系统的建成和使用,为工厂产量从一期的7.5万吨到二期的20万吨、三期的42万吨乃至四期的扩建产能达到70万吨以上规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工厂进行精细管理提供了有效、快捷、准确的数字资源。

重组

随着国家对企业信息需求的增大和工厂生产过程监控信息数字化的推进和完善,利用生产信息和管理信息又成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思考重点,有效整合利用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在1988年开始。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工厂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立项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厂领导的指导下,经过各级相关单位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协同工作,艰苦拼搏努力,到1991年完成了该系统的多个子项,使工厂的劳动工资、财务数据、组织人事、计划统计、生产调度、实时数据传送、供销物资、备品备件、车间信息管理等都实现了信息数字化和资源统合管理使用。

这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厂的基础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企业管理科学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为了更广泛有效地利用管理信息资源,在二期建设中,工厂又安排资金对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升级优化,使系统更加可靠。在1999年初,工厂又对生产局域网络进行了改造和扩展。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支撑,公司和工厂下发的所有公文都实现了网上传递。这既节约时间也节约了纸张的使用,为绿色环保作出了贡献。工厂利用局域网络平台,适时开通了互联网,为工厂相关人员快捷获取互联网上的管理、经济、技术、资源等资讯提供了手段。

时间走到了2000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在工厂应用的日益普及深入,工厂管理者感到生产过程信息和企业管理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不可或缺。而目前管理信息和生产过程基础信息由两个部门提供,在业务和管理上难免发生冲突,因此,变革势在必行。工厂领导层根据工作生产需要,将计算机中心和仪表车间组织合并,组建成一个新的部门,实现it管理结构的再配置,业务重组。经过资源重组,剥离了管理信息的职能,加强了生产过程基础信息的采集整合,人员数量和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这次变革带来的效果是减少了冲突,优化了生产过程中基础信息采集整合的力量,为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生产过程信息的准确提供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但这次变革解决了表象问题,深层次的管理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作者为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计控车间党支部书记/教授级高工)

评论

it管理走向战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