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的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1:09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1

根据高血压指南(基层版),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或长期治疗。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单药无法达标,有>2/3患者需要联合用药。对于血压水平较高,目标血压较低的中、高危患者,均可首选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比等效剂量的单药加量,降压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

联合治疗的分类联合治疗包括非固定剂量的联合及固定剂量的联合(固定复方制剂)。非固定剂量联合用药,其优点是调整剂量时较为灵活,但联合用药的种类、剂量是否合理,取决于医生的经验;而固定复方制剂,药物配伍及剂量选择均是经过科学设计而成。固定复方制剂对治疗的依从性好,但缺点是不能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剂量。

联合治疗的基本原则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仍是单药联合,因此,基层医生在优化降压方案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要达到协同或相加的降压目的一般要达到此目的,尽可能选用不同机制的药物联合。如aCei与噻嗪类利尿药、aRB与CCB的联合,而不要用长效与短效CCB、二氢吡啶类与非二氢吡啶类CCB的联合;而且,aCei与aRB的联合也不推荐,尽管无绝对配伍禁忌,但无协同降压作用。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或联合方案的降压疗效低于预期时,要积极联合噻嗪类利尿药,以对抗可能存在的钠水潴留,使血压达标。因此,利尿药是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

最大程度抵消药物各自的不良反应,以提高安全性及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降压药物本身或降压后的机体代偿机制,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理想的联合方案应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抗降压后的代偿作用。如联合aCei(或aRB),能减轻二氢吡啶类CCB所引起的踝部水肿;联合β受体阻滞剂,能减轻CCB引起的反射感神经兴奋。

相反,无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而彼此不良反应叠加的联合,属不合理的治疗方案。如β受体阻滞剂与aCei或aRB的联合、aCei与aRB的联合,无协同降压作用,因此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而aRB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联合,因前者含排钾利尿药、后者均具有保钾作用,可致血钾异常,故为不合理的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杜绝。但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目的不同,选择必需应用的药物联合,如在高血压伴心衰或高血压伴交感神经兴奋时,可选用aCei(或aRB)与β受体拮抗剂、或β受体拮抗剂与利尿药的联合;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时,可以优选aCei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

联合治疗方案的两种常见基础药物

以二氢吡啶类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二氢吡啶类CCB降压作用强,联合治疗时兼容性好,对代谢无不良影响,亦无绝对禁忌证,因此具有最大的患者群。心血管获益主要缘于降压本身,临床试验的结果(aCCmpLiSH、VaLUe研究)均显示CCB具有降压作用强的优势。而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时,血压水平高,难治性高血压多见,血压靶目标低,达标难度大。因此,以CCB作为联合方案的基础,更加显示出CCB较强的降压作用、中性的代谢影响、无绝对禁忌证的优势。同时,在非达标人群中,以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老年性高血压最为多见;在亚洲人群中,以脑卒中为最主要的并发症,因此,二氢吡啶类CCB成为药物联合治疗的基础。

以噻嗪类利尿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容量增加是高血压主要形成机制;多种降压药均可因长期治疗导致钠水潴留,而削弱其降压作用;因此,利尿药具有良好降压疗效,并通过消除其他降压药可能存在的钠水潴留,以增强其他降压药的疗效;这种作用是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尤其利尿药又是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必不可少的药物;同时,利尿药具有价格优势,尽管其有某些不良反应,但仍是抗高血压治疗中的主角,因此,aLLHat结果及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进一步强调利尿药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当然,不可否认利尿药具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利尿药对糖代谢的影响,主要与低钾有关,采用摄入富钾饮食或联合保钾利尿药,可避免之;痛风是噻嗪类利尿药的绝对禁忌证;为避免对血尿酸的影响,应嘱患者加强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碱化尿液,必要时服促尿酸排泄的药物。

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否用噻嗪类利尿药,主要取决于血压。如血压中重度升高,非利尿药不能控制达标者,可以采用小剂量利尿药治疗,然后注意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血肌酐、血尿酸)。

几种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的评价

以二氢吡啶类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二氢吡啶类CCB与aCei(或aRB)联合这是目前最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从药理机制上,二氢吡啶类CCB直接扩张动脉,降压作用强,但反射性引起交感兴奋,轻度地激活RaaS,而aCei(或aRB)其主要通过阻断RaS,轻度地抑制交感作用,可同时扩张动脉与静脉。因此,二氢吡啶类CCB与aCei合用,具有协同的降压作用。二者联合有良好的糖脂代谢影响。二氢吡啶类CCB扩张动脉强于静脉,使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易引起踝部水肿(10%左右);而aCei或aRB扩张静脉强于动脉,故可平衡毛细血管内压,有助于消降CCB的不良反应。亦有研究证明,二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的抗细胞增殖、抗蛋白尿作用,从而能逆转器官损害,保护心肾。而近年不断有临床试验结果证明CCB、aCei(或aRB)联合治疗方案优于单药治疗或其他活性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aSCot、aCCompLiSH)。因此,目前,CCB与aCei(或aRB)固定复方制剂也在不断地开发中。

二氢吡啶类CCB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这种联合用药亦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心脏的β1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并引起外周阻力降低而降压;同时,还能轻度地抑制RaS活性。二氢吡啶类CCB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心悸、心动过速),轻度激活RaaS系统,可被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所抵消。而二氢吡啶类CCB亦可通过直接扩张外周动脉,改善β受体阻滞剂对外周血管β2受体的部分阻滞所引起不良反应。但非二氢吡啶类CCB与β受体阻滞剂,因具有相同的负性肌力及负性传导作用,不良反应叠加,一般不予联合;尤其对结缔组织抑制较强的维拉帕米禁忌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

CCB与利尿药联合临床研究(FeVeR、SYS-eUR研究)表明,两大类药合用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并能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因此,2003及2007欧洲高血压指南均将其列入可以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主要用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或老年性高血压。

以RaS抑制剂为基础治疗方案

aCei(或aRB)与利尿药联合是一种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的两种常用基础药物,二者具有协同的降压作用。aCei(或aRB)对代谢具有潜在益处,且可轻度保钾,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噻嗪类利尿剂对电解质及代谢的不良影响。目前已有较多的以利尿药为基础的复方降压制剂,如氯沙坦、厄贝沙坦、缬沙坦等分别与氢氯噻嗪的联合等。这种联合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者。但是,在初始治疗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并需排除双侧肾动脉狭窄和禁用于高血压合并妊娠者。

aCei(aRB)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就其降压而言,不具有协同作用,故不是一个推荐的联合方案。两类药物是通过不同机制降压,但β受体阻滞剂因具有抑制RaS的作用,而影响aCei(或aRB)的降压作用。但这种联合具有双重神经内分泌抑制作用,因此,用于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或伴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或糖尿病伴交感兴奋者。

当采用这种联合,而血压控制不达标时,应注意到这种联合方案的降压缺陷。

aCei与aRB联合虽降压机制有所不同,但均属RaS系统抑制剂。因此,无协同降压效果,尤其是ontaRGet研究结果提示,此联合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多数高血压防治指南也不推荐这两类药物的联合。但目前已有研究证明,这种联合具有协同的降蛋白尿、延缓肾脏功能不全的进展,优于与其他药物联合或单药加量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心衰、心肌梗死时,虽有循证(有限证据)表明其有益,但亦显露出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因此,仅限于糖尿病肾病或非糖尿病肾病合并蛋白尿时。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2

高血压患者要想预防左心室肥厚,首先要控制好血压,将血压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这样才能避免心脏压力负荷的加重而引起左心室肥厚。高血压患者一旦患了左心室肥厚,就要在控制高血压的基础上设法改善左心室肥厚的症状,以预防心功能不全、心衰等情况的发生。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这些当前最为常用的降压药,都具有抑制和逆转左心室肥厚的功效。因此,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应选用上述降压药进行治疗。

在上述具有抑制和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的降压药中,疗效最好的药物当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临床研究发现,这两类药物都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来起到降低血压、降低心脏负荷、减低心肌能量代谢等作用的。这些作用可以阻止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与发展,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的功能,预防心衰的发生。另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单独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是单独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都不能完全阻断其体内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而若将这两类药物联合起来使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有效地减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干咳的副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上将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作为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首选治疗方案。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有苯那普利、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等。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有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等。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3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缬沙坦;硝苯地平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7)03(b)-0189-02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二者在致病因素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危害等方面,存在诸多共通点[1]。而两种疾病相伴发生会加速患者的病情发展,同时还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状。此外,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同时发病,还提升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2]。因此,必须加强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疾病的重视,在在进行对症治疗时,首先要对血糖值进行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降压治疗。该种治疗理念在降低疾病的致死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该研究就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的治疗治疗方式进行分析,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2017年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42~86岁,平均年龄为(52.4±7.4)岁,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病程(6.7±2.1)年,高血压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9±1.7)年。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患者年龄为39~88岁,平均年龄为(54.6±3.7)岁,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1±3.4)年,高血压病程2~9年,平均病程(6.3±1.4)年。该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进行比较的两组患者其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并对血糖以及血脂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期间应当提前1周停止使用其他降压药物。

1.2.1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国药准字H53022058规格:10mg)进行治疗,清晨空腹口服治疗。1次/d,30mg/次。连续给药2周,如果患者的血压情况未降至正常水平,则应将给药量调整至60mg/d。

1.2.2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缬沙坦联合的治疗方式。硝苯地平缓释片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口服缬沙坦胶囊(国药准字H20000622,规格:80mg)进行联合治疗。采用口服的形式,每天清晨空腹服1次,80mg/次。两组患者分别连续给药3个月,再进行治疗效果的比较。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以及尿素氮指标的变化情况。血压值的确定应以3日测得值的平均值为准。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显效:患者舒张压的降低幅度在10mmHg以上[3],且血压情况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患者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但是其血压值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者的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mmHg以下,且血压未达到正常水平。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将数据录入之后,进行整理、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s)来表示计量资料,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判断标准则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检测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检测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检测指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与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且两者互为病因,又相互影响,二者同时发病不仅加速患者的病情发展,还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脑梗死、脑栓塞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4]。提升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诊疗效果,对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就当前的医学研究结果来看,在进行该病的治疗时,不仅要降低血糖值,还应尽量降低疾病本身对于主要脏器的伤害,以此达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的目的。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进行血压调节时,最为适宜的血压值水平为130/80mmHg[5],当患者血压值水平达到这一标准时,以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被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由此看来,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时,调整以及控制血糖值以及血压水平是对于该病的治疗的关键。缬沙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转换酶拮抗剂[6]。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降压药物,用药过程中,除了能够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还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导致的不良心血管症状,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在用药时甚至可以逆转此类不良心血管疾病的重塑,对于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医学研究的结果显示缬沙坦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影响其体内胰岛素的正常代谢作用,且能有效缓解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肾脏器官的损害,药物本身对于患者的不良影响也较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降压药物[7]。硝苯地平是长效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血管壁细胞质中游离的钙离子浓度,并能对冠状动脉以及外周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产生影响,进而起到舒张血管、调节血压以及降低尿蛋白排泄量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硝苯地平的降压效果较为稳定,且起效时间较长,同时,该药剂在用药过程中,也不会对胰岛β细胞的正常分泌以及糖代谢产生影响,所以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8]。该研究对两种药剂联合治疗的优势进行研究,相较于单一的给药方法,采用联合用药的给药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还能尽可能减少单一给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因此能够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取得广泛的应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指标下降幅度要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下降幅度,且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指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检查指标。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其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的预后效果,且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值水平,对于改善患者的肾功能也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崔秀玲,奚悦,马跃,等.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1):2439-2441.

[2]肖丽霞.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7(10):67-69.

[3]周航表,胡美芬.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93-2195.

[4]但睿,张元涛.高血压伴糖尿病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2016,11(6下旬版):166-167.

[5]陈传靖,李生国.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20(6):665-666.

[6]石建霞.硝苯地平缓释片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24(17):2590-2591.

[7]刘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5,34(6):711-712.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4

关键词:高血压;氨氯地平;阿米洛利;替米沙坦;外周肱动脉压

中图分类号:R544.1R25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6-0672-0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有研究提示尽早控制高血压,联合用药是降压达标的有效措施。在中国老年高血压人群中,钙通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联用的疗效是否优于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的组合尚不清楚【sup】[1]【/sup】。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初始用两种联合降压治疗方案(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对伴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选取太原市义井周边地区两个社区高血压患者,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者,经过洗脱期后血压达到入选标准,包括未正规治疗的确诊高血压,随访门诊2次平均血压≥160mmHg(1mmHg0.133kpa)或/和100mmHg;或正在联合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或单药治疗血压控制不满意者(血压140mmHg或/和90mmHg以上者)。年龄50岁~79岁,伴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作3个月内,严重的肝或肾脏疾病,恶性肿瘤,痛风,妊娠,对研究药物过敏及有明确禁忌症者。本次研究正式通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65±4)岁;B组(氨氯地平+替米沙坦)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3±4)岁。两组患者服药方式均为清晨一次服药,在给予降压方案1两周后血压未达标者给予方案2,之后2周血压仍未达标者给予方案3,之后1个月仍未达标者加其他降压药。氨氯地平、复方阿米洛利、替米沙坦由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详见表1。表1不同降压方案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36周、48周、96周的血压变化、达标率、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变化。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sup】2【/sup】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降压治疗第4周开始,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

2.2两组患者降压达标率比较两组的降压达标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两组患者达标率比较%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比较治疗12周后,a组、B组患者心率分别为(75±8)/min和(78±9)/min,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见表4)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无明显改变。

2.5两组心电图比较阿米洛利组有1例出现新发房颤,经治疗后转复,余未出现新发临床意义的异常或原有的异常加重。表4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x±s)mmoL/L

2.6不良反应a组出现新发房颤1例,经治疗后转复,踝部水肿1例;B组头晕1例,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无因不良反应停药者,未影响继续治疗。

3讨论

VaLUe研究显示,尽早和有效的控制血压,可以增加患者的获益【sup】[2]【/sup】,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下降本身,而降压以外的获益仅占5%~10%,因此为使血压尽快达标,大部分患者必须使用2种或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才能达到目的,联合降压治疗是降压治疗的根本【sup】[3]【/sup】。目前在降压策略的改变中,临床更注重优化联合治疗,小剂量联合降压,有协同或相加作用,可以减少各单一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大程度降低血压,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的总危险【sup】[4]【/sup】。本研究比较了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及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在经过联合治疗用药12周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达标率逐渐增加,目前观察时间已长达2年,比较降压有效率及达标率,不同组别间无明显差异。

氨氯地平是长效钙拮抗剂,半衰期长达35h,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平滑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对平滑肌的作用大于心肌,是外周动脉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还可通过降低外周阻力(后负荷)减少心脏做功和速率血压乘积,减少心肌耗氧。FeVeR等多个大型临床试验提示长期应用能明显降压及减少脑卒中、冠心病,中国高血压患者对钙拮抗剂的反应较好。替米沙坦为新型强效at1受体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已知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位点)呈高亲和性结合,该结合作用持久,但无任何部分激动剂效应,从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醛固酮分泌增多等作用,降压效果显著平稳,在降压治疗同时对糖尿病无影响。复方阿米洛利为阿米洛利、氢氯噻嗪的复合制剂,二者合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降压疗效,而小剂量利尿剂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和逆转左室肥厚,它能干扰糖脂代谢的不利影响可被其积极作用所抵消【sup】[5]【/sup】。

本研究结果再次证实了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由于它们的各自作用机制不同,从不同的环节上使外周阻力下降,协同降压,使血压更易达到目标值,且不良反应少,与国内一些研究结果一致【sup】[4]【/sup】。因此,将其按优化方案进行降压治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降压治疗方案。但研究未能从降压疗效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上分析出氨氯地平与复方阿米洛利或替米沙坦联合应用这两种方案的差异,可能与病例数偏少有关。

参考文献:

[1]王文.以钙拮抗剂为基础的联合方案适用于中国高血压治疗《中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的设计背景和依据[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1059-1061.

[2]JuliusS,KjeldsenSe,weberm,etal.outcomesinhypertensivepatientsathighcardiovascularrisktreatedwithregimensbasedonvalsartanoramlodipine:theVaLUerandomizedtrial[J].Lancet,2004,363:2022-2031.

[3]马长生,乔岩.解读2007年eSH/eSC高血压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9):798-800.

[4]崔嵘,袁洪,黄志军,等.小剂量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4):1021-1024.

[5]齐国先,李学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9):795-797.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5

关键词:高血压;临床防治;问题;对策

高血压是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对高血压的系统预防与规范治疗是控制高血压发病率与致死率、减轻医疗机构压力、避免并发症的关键[1]。本文针对50高血压患者与30例血压偏高患者防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高血压患者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5.6±13.7)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病程(6.1±3.7)年。血压偏高者共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58.9±16.4)岁。高血压患者及血压偏高者均在我院就诊、体检时发现血压异常,入院后建立个人档案。

1.2方法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及血压偏高者档案资料分析得出高血压预防及治疗工作现状,高血压患者就诊及治疗方案、治疗状况及时收录在案以便分析,血压偏高患者遵医嘱开展高血压预防工作(调整饮食、作息、运动习惯,科学用药)、定期复检,检查结果录入档案[2]。针对高血压患者及血压偏高者疾病防治现状对疾病防治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药物干预: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及并发症状况、年龄、相关病史制定相应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文化层次及治疗态度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鼓励患者配合医生规范用药预防和控制病情。老年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长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实际灵活选择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以维持正常的血糖、肝肾功能,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尿常规及血脂变化情况。对于血压偏高者,根据实际血压监测情况及糖尿病的相关疾病情况灵活药物预防。

非药物干预:指导患者控制饮食含盐量、注重营养均衡、少食多餐,遵医嘱积极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运动量,合理选择运动类型、控制运动时间[3]。指导患者及家属自行检测血压并规范记录;予以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2结果

2.1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日常生活控制效果不佳。高血压的发生本就因患者日常生活习惯不良、长期饮食不均衡、作息不规律、运动不足而引起,很多患者患病后并没有对高血压形成高度重视,仅仅认为吃药、治疗便可,尽管国内临床对高血压患者的生活问题高度重视,仅仅对患者提出简单的生活建议,并未追踪指导、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患者日常生活中饮食、睡眠、运动不达标,不按时测血压、不了解高血压基本知识,治疗效果事倍功半。

用药依从度不高。本组高血压患者50例,因惧怕药物毒副作用、对药物作用持怀疑态度不肯规范用药的患者有7例,4例患者听信广告、他人言论同时服用其他降压药物,此种现象与患者治疗态度、对高血压病机病理及治疗方案了解程度有关,同时也与医务人员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有关。

2.2高血压防治效果

针对性制定防治工作方案,予以全面防治工作干预后,50例高血压患者治疗态度得到纠正,用药依从度上升至90%以上,均未见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血压控制效果良好。30例血压偏高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良好,基本稳定。

3讨论

高血压发病影响因素多而复杂,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临床治疗工作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及文化程度、治疗态度科学制定治疗方案,积极实施药物联合治疗,强化追踪指导,开展疾病健康宣传教育,帮助患者更有目标、更有意识地配合疾病治疗工作。

体检发现血压偏高的人群,医院要建立预防工作档案,向患者讲明血压状况及诊断结果,鼓励患者遵医嘱调整生活习惯、均衡营养、控制盐分摄入量[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措并举,控制血压水平。

医院应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病痛、心理负担与经济问题,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防治服务,真正提升高血压防控质量[5-6]。

参考文献:

[1]李瑞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重点内容介绍[J].中国临床医生,2012,02:69-72.

[2]张廷杰,徐俊波.从几个更新指南特色看当代高血压防治基础与实践[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02:101-106.

[3]施仲伟.血压目标将有回调,综合干预必须加强:从指南更新看高血压防治新动向[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06:512-514.

[4]李瑾,唐海沁,李结华,周忠冉,宗晓娜.安徽基层医生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调查分析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2012,07:1119-1120+1122.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6

方法: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本次治疗按照高血压指数实施分期治疗,先对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详细分期,再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

结果: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结论:老年高血压分期治疗效果显著,应推广此方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血压分期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13-01

高血压是社会群体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在心血管内科治疗中是十分常见的病种。对于老年人来说,因心血管组织功能及生活习惯的影响,其面对高血压的抗病能力减弱,若不及时接受治疗将会造成突发性的死亡。现结合我院收录的60例老年患者资料,对其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共收录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者资料,对其临床分析治疗效果综合评估。60例年龄范围,65-80岁,平均年龄71±2.2岁,病程时间1-10年;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72±1.6岁,病程时间3-10年,平均病程7.5年;女20例,平均年龄70±1.9岁,病程时间1-8年,平均病程5.3年。所有老年患者症状表现: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因60例老年人的年龄、病程、症状等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效果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分期。鉴于早期统一治疗法存在的不足,对老年高血压者采取分期治疗措施,根据不同阶段的血压水平,拟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按照上述标准,对60例老年患者血压值逐一测量,记录血压后按期划分,为后期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

1.2.2评估。为了详细对比传统治疗与分期治疗的差别,此次对60例老年者治疗效果综合评估。治疗后2个月,对患者疗效实施综合评价,对比治疗前后血压值(p140mmHg、舒张压>90mmHg[1]。

2结果

2.1分期。根据表1的标准,60例分期情况,i期28例,年龄65-70岁;ii期22例,年龄70-75岁;iii期10例,年龄75-80岁。从分期结果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值也逐渐提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可能造成生命危险。

2.2疗效。经分期治疗,所有老年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控制有效率96%以上,疗效十分显著。

从表2看出,结合老年高血压临床治疗标准,本次60例总有效率为97.7%,经2个月治疗58例血压值稳定,恢复正常标准。仅2例,因年龄、病程、血压值等因素,治疗效果不理想,延长治疗周期后均可恢复正常值。高血压临床分期治疗只是暂时性恢复,患者出院后必须依靠药物维持血压,且注意饮食方面的控制。

3讨论

国际标准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国标准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两种年龄界定并无太大差异,但高血压却是所有老年人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对老年高血压主张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两种,需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3.1药物治疗。

(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降压药物治疗是通过降低血压,有效预防或延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疾病进程,预防高血压急症、亚急症等重症高血压发生。

(2)降压达标的方式:将血压降低到目标水平(140/90mmHg以下;高风险患者130/80mmHg;老年人收缩压150mmHg),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2]。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而非数天)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

(3)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很高危或3级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开始降压药物治疗。确诊的2级高血压患者,应考虑开始药物治疗;1级高血压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预数周后,血压仍≥140/90mmHg时,再开始降压药物治疗。

3.2非药物治疗。一般老年高血压病人每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的建议标准为:①主食(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绿豆、地瓜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应限制在200~300克为宜,不吃或少吃甜食。②瘦肉、蛋、禽类及豆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每日摄入量宜在50~100克,且可以豆腐等植物蛋白为主。③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每日蔬菜总量可在500克左右,可分散在4~5餐中吃完[3]。④可以长期饮用绿茶、聚良方中华舒压茶、杜仲茶、罗布麻茶等降压茶来加强免疫力。

4结论

当高血压进入“高危期”(iii期),老年患者易猝死,这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密切相关的。传统治疗方案对高血压坚持全程治疗,虽然这类方法疗效显著,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血压问题。新时期医疗方法改革更新,“分期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普及。

参考文献

[1]马艳芬.老年人高血压疾病成因及治疗方法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01期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7

【关键词】社区门诊卫生服务;老年高血压;诊断治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血管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而老年高血压占高血压人群的比例较大,对脏器的损害严重,而且存在相关并发疾病较多,病情大多危急凶险,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这些都是老年高血压病情变化的特点。所以,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治疗效果,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已经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1]。由于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所以,社区门诊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高血压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调查抽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档案,分析了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的诊治进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老年高血压病概念及其危险因素[2]老年高血压病(eH)是指年龄60岁以上,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其血压持续或非同日3次测定的血压140/90mmHg,或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指SBp140mmHg和DBp

1.2社区门诊的诊治特点由于由于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无重大并发症,所以大部分患者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社区门诊卫生服务中心对于老年高血压诊断、治疗和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每一位门诊患者均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时做实验室检查,同时要进行全面细致的病史回顾。仔细查找病因、治疗存在的合并症、调整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个别提高服药依从性、动态监测血压变化,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医护人员用恰当的方式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同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行为,重视患者的反馈。对复查的病人做到检查彻底仔细,调整旧的给药或者非药物治疗方案,积极治疗以消除病因。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病人的个体综合条件,因人而异选择药物治疗。

1.3老年高血压社区门诊诊治目标与原则

1.3.1老年高血压的诊治目标eH具有iSH多见,且血压的测值变异较大,脉压增大,易引起低血压,病程长而症状轻,并发症多,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所以,对于eH的治疗核心为积极长期地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总的降压目标是

1.3.2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4](1)非药物疗法是治疗eH的基本措施,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具体为:合理少钠的膳食;适当减轻体重;合理补钾补钙;减少膳食脂肪摄入;限制饮酒;适当运动;减轻精神压力。(2)合理选择降压药物有利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能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效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减少心血管事件。理想的降压药应满足: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药简单方便,易于提高依从性。

2结果

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200例中160患者的血压得到稳定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82%;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低,询问结果显示有104位患者对不知晓相关危险因素,认知率不足50%;191例患者采用药物疗法控制血压(95.5%),仅有9例患者摆脱药物治疗,采用非药物疗法控制血压;90%患者能够定期到医院复诊。

3讨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仅靠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预防,社区服务中心能在老年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和防范起到重要作用。本调查结果显示社区门诊治老年高血压有良好的效果,大部分患者能够得到稳定有效的血压控制。但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大多数患者对于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认识不够,不利于控制血压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非药物治疗方式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许多患者仍依赖药物控制血压,因此社区门诊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社区门诊诊治老年高血压对于控制社区群体内的高血压发病率有重大意义,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赵连友.个体化治疗是控制老年高血压的重要对策[J].心脏杂志,2008,20(1):1

[2]徐庭山.浅谈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诊治原则[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2(1):35-36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8

关键词:中医护理指导;原发性高血压;护理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慢性疾病,是导致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相应改变,高血压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增对的发展趋势,且患者年龄也在不断年轻化,但患者遵医行为及血压水平控制情况均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1,2]。本次研究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指导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1.3±1.4)岁;高血压病史1~16年,平均病史(7.2±0.5)年;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1.2±1.5)岁;高血压病史1~14年,平均病史(7.3±0.6)年。两组患者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常规西医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中医护理指导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中医穴位治疗;②中医运动疗法;③针对性心理调节;④中医药膳饮食护理[3]。

1.3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的对高血压护理模式满意度、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原发性高血压病情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4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显效:舒张压水平经治疗后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程度超过20mmHg;有效:舒张压水平经治疗后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程度超过10mmHg,但没有达到20mmHg,或收缩压下降程度超过30mmHg;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没有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4]。

1.5数据处理所得全部研究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剂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比较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常规西医高血压护理期间对照组中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达到24.3%;中医护理指导期间观察组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达到2.7%。对照组中有28例患者对高血压护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75.7%;观察组中有36例患者对高血压护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为97.3%。两组患者高血压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2原发性高血压病情治疗效果对照组经常规西医护理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0.2%;观察组经中医护理指导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2.3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护理后(8.14±1.52)d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临床高血压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3.28±1.86)d;观察组应用中医护理指导后(5.09±1.23)d血压水平恢复正常,临床高血压治疗方案共计实施(9.72±1.51)d。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

3讨论

高血压疾病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头痛"和"眩晕"的疾病范畴。在防治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中中医通常提倡以预防为主、有病早治、防微杜渐。中医辨证可以说在理论、临床、教育、科研上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具体时间、地点、患者机体反应方面存在差异,或病情发展阶段不同,所表现出的证候特点也不尽相同,因而在治疗及护理方法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因此中医护理服务更应该强调辨证施护,讲究同病异护,其针对性更强[5]。

参考文献:

[1]郭雪玲.现代中医临床护理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640-642.

[2]杨小芬,杨意双.中医食疗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9):115-116.

[3]项颖,白桂春,吴黎明.社区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情志护理[J].河北中医,2012,34(5):766-767.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9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血压;效果;观察

基于我国民众在现阶段饮食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现状,我国高血压患病者比例之高和患病者群体数量之多均令人担忧,做为严重威胁我国民众整体健康水准的重大公共卫生难题,有必要探索针对该病种行之有效的科学护理干预方式[1]。循证护理是建立于可信的具实践应用价值的科学研究结果基础之上的先进护理模式,该模式通过确定护理问题、寻找和运用研究实证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优质护理产品的实践模式,已在多个病种的护理实践中均获得了良好效果。我们尝试性地对高血压病例施以循证护理干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于我院的高血压病例154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77例)和对照组(77例),试验组中男女高血压病例数分别为40例和37例,平均年龄为39.48±19.42岁;对照组中男女高血压病例数分别为41例和36例,平均年龄为40.33±18.26岁。两组高血压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方案、年龄、男女数量比例、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例接受一般高血压护理常规内容。试验组高血压研究对象接受循证护理服务。

具体实施步骤为:①成立高血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为科室护士长,副组长为科室资深护士,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完成对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循证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②确定需解决的高血压循证护理问题为:饮食干预方式、情绪干预方式、运动干预方式、合理用药干预方式、正确实施血压和并发症监测干预方式等。③通过两种循证查询方式(阅读纸质文献和查询网络资源),广泛寻找并科学评价上述循证护理问题的实证解决方式,并进一步确定出适用于高血压护理对象的最佳护理方案。④按照既定的护理方案,结合高血压护理对象实时现状,对患者全面展开包括饮食与情绪、运动与合理用药、血压与并发症监测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和护理服务,并于循证实践过程中,随时依据护理对象动态情况做出灵活调整。

1.3评价指标

选择对高血压治疗方案依从性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两个指标做为干预后效果的评价指标。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病例数/全部入选高血压病例数,血压控制达标率=血压控制达标病例数/全部入选高血压病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两组高血压研究对象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比较均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研究对象干预的对高血压治疗方案依从性和血压控制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入选高血压病例,(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接受终身治疗的慢性病种,该病种的治疗干预目标除了帮助治疗对象维持血压至其最大耐受的理想水平之外,还需要帮助治疗对象有效规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诸多其他危险因素,并有效降低治疗对象因高血压并发症所导致的致残致死率[2]。在实现上述高血压防控目标的过程中,科学适宜的护理干预模式发挥着不容小视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高血压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者实施的高血压干预措施多数建立于个人临床经验和未获及时更新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导致护理干预措施的盲目性和低效性[3]。本研究将循证护理模式引入至高血压患者群体的护理实践之中,护理工作者所实施的干预措施是基于科学原则和实证依据所产生的,能够为高血压护理对象提供科学高效、个性化和整体化兼具的护理服务,从情绪控制、节制饮食、劳逸适宜、安全正确用药、自我血压监测、并发症防控等多方面施以综合指导和干预,从而促使高血压护理对象主动依从高血压治疗方案,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血压控制达标率[4]。本研究结果提示,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在提高高血压病例对高血压治疗方案依从性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中极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萍,李薇.循证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宜春学院学报,2012,34(8):84-85.

[2]姜丽君,宋小宇,王晓华,等.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20):116.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篇10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病因;药物治疗;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

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又被称为抵抗性高血压或抗高血压治疗抵抗。高血压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比例为15%~20%。一般高血压经药物治疗后,能将患者的血压能控制在一个满意的水平,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改变生活规律和方式的基础上,服用不同机制的3种降压药物(包含利尿剂)后,血压仍高于目标水平≥140/90mmHg(1mmHg=0.133kpa),或者至少需服用4种降压药物才能使患者的血压达标[1]。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包括脑卒中、慢性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瘤、心房颤动、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猝死。

1难治性高血压病

1.1继发性高血压,常继发于以下疾病肾实质病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肾动脉狭窄、库欣综合征、主动脉瓣返流等。

1.2家族性遗传有研究显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部分有家族史,研究者发现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典型的母系遗传特点[2]。

1.3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长期大量饮酒、吸烟、摄入高盐和高脂肪的饮食,过度肥胖高脂血症或工作或心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过度紧张或失眠、不良的精神刺激、肾功能异常、长期慢性疼痛;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等,都可能使大脑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失去平衡而使血压升高[3-4]。

1.4医源性如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水钠潴留,导致循环血量增加,而导致高血压;含钠盐较多的药物、口服避孕药、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类固醇激素等药物都会导致血压不正常。或降压药物选择不合适如剂量偏低、或者联合用药方案不合理或服药不规律,没有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次数服药。

1.5其他未知性病因可能的原因包括未查出的继发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难治性高血压治疗方案

2.1干预生活方式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除遗传因素外,肥胖、过量饮酒、高钠、低钙饮食等都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部分高血压患者存在口味偏重、经常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采取非药物治疗如戒烟限酒、高纤维低脂肪饮食、适量运动、减重,减少钠盐的摄入,改善其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升高有所控制。高血压患者需要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用少于5g盐,减少味精酱油等含钠的调味品用量,少吃或不食含钠盐较高的咸菜、火腿、香肠等,钠盐的摄入会直接升高血压,同时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5]。另外要控制体重,增强体力活动,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用量,合理膳食,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多吃蔬菜,戒烟限酒,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的膳食营养干预相当重要。临床实验分析发现,钠摄入是难治性高血压的一项主要原因,轻度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每天摄入约1.7g钠后的血压会下降5/3mmHg。钠摄入减至1.1g后可使未控制血压患者(服用含利尿剂的3种降压药)的24h动态血压降低23/9mmHg。另外劳逸结合,建议患者每日执行低到中等强度的锻炼计划。适当运动戒烟限酒,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的心理干预对血压改善帮助很大可以降低血压,防止左心室肥厚的发展。在整个高血压人群中,即使轻微降低收缩压,也能有效减少脑卒中、冠心病和各种原因病死率。对于确认为高血压的患者,坚持规律运动或辅以药物治疗,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所以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对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尤为关键,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2.2药物联合治疗难治性高血压

2.2.1目前降压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血管紧张素ii、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素α受体阻滞剂、中枢降压药等。对难治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一般推荐合理的联合使用药物治疗方案,联合使用药物间作用能够互补、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各不良反应[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拮抗剂)、钙拮抗剂和利尿剂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降压药物组合方案,联合用药通常由不同作用机制的两种小剂量降压药组成,主要有aCei+噻嗪类利尿剂;aRB+噻嗪类利尿剂,如缬沙坦+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aRB,如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如果控制不佳,可以采用三种药物联合:如钙拮抗剂+aCei或aRB+利尿剂。

2.2.2联合降压有以下几个原则①用药剂量最低绝大多数患者须终身服用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有助于观察治疗效并及时减少不良反应。若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可逐步加大剂量。在达到血压合理水平后,尽能用相对小、而有效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②降压效果最好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量使用1次/d服用而具有24h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制剂;③利尿剂不可少;④不良反应少;临床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若患者需要停用影响血压控制的药物,在停用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减少用药剂量,同时应遵医嘱,予以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有研究结果表明多药联合治疗方案有显著疗效[7-8]。有必要建议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依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来合理调整用药时间以便能更好地控制血压,研究显示患者若在睡前服用降压药,24h血压便可更好的控制,尤其是降低夜间血压;夜间血压比日间血压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

2.2.3临床医师必须根据患者的血压波动范以及临床症状表现及是否合并靶器官损害和其他相关疾病合理的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治疗方案[9]。老年(65岁以上)降压目标:收缩压

2.3介入方法治疗难治性高血压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renalarterysympatheticablation,RnD)肾脏是调节人体血压的重要器官,肾交感神经在血压的调节特别是长期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肾脏的交感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分布在肾动脉壁下方的浅表部位,肾交感传入神经将肾脏感受器的反射信号传导至中枢,再由肾交感传出神经调节血压变化,其活性与高血压的发生和维持密切相关[10-12]。肾交感神经的活动能够影响肾小管钠水重吸收和肾素的释放。近几年,高血压的经导管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这一新技术逐渐在许多国家的临床应用中被接受[13],其降压机制为对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在维持血压升高中的作用。一系列临床试验旨在观察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有效性,RnD技术引起了国内各地心血管介入医师们的热捧和追随,不少三级甲等医院已初步开展了此项技术。肾交感神经消融是选择性的去交感神经化治疗,损毁肾脏交感神经而不累及其他腹部、盆腔或下肢的神经组织。通过股动脉径路对双侧肾动脉行螺旋形的消融治疗,射频能量透过肾动脉内、中膜到达外膜并损毁外膜神经纤维,从而达到微创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目的[14]。临床观察也证实,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双侧肾脏、整个机体的肾上腺素分泌和肌肉交感神经活性均显著降低,提示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通过降低肾脏及全身的交感神经活性发挥降压作用[15]。已证明该方法对改善临床血压和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指数及各种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安全有效。研究报道中,该方法也有相关的并发症,如葡萄糖代谢、肾损伤、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16]。但也有学者质疑肾交感神经去神经治疗的安全性。

2.4手术治疗以及器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呼吸机及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引l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17]。oSaHS患者常以心血管系统异常表现为首发症状和体征,特征是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和或不完全梗阻,伴有间断的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等,研究表明oSaHS患者高血压的发病率为45%,且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一般采取无创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配合自动调压智能)呼吸机治疗或口腔矫治器,通过有效消除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上升,可明显缓解或消除高血压[18]。研究表明,多平面手术后患者血压明显降低,血压昼夜节律得以改善。其他原因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如肾上腺腺瘤及增生均可通过手术治疗根治,肾动脉狭窄通过肾动脉支架植入可明显降低血压水平或根治高血压[19]。

3结论

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明确,但似乎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究,改善患者的预后。难治性高血压病因复杂。目前,临床上仍以传统药物治疗为基础,在合理饮食、适度锻炼的同时,还应坚持个体化原则,长期应用联合药物治疗,当然也需要患者长期良好的依从性。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对药物治疗不能达标的顽固性高血压,开展了新型的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手术和高血压疫苗治疗。但这些新技术还需要更多临床实践去证明其远期效果。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不推荐这些新技术作为难治性高血压的常规治疗方案,但仍支持这一领域的研究。相信通过对难治性高血压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不久将在治疗方面会有更大的进展和突破。有效的诊断以及合理的药物治疗是控制难治性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最近几年介入性治疗方法的引进,也为该病提供了治疗机遇,但是由于缺少研究,仍未大量用于临床研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试验,今后高血压的防治态势仍然应该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前提,降压药物治疗为主体,相信未来治疗技术的丰富会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陈红.线粒体遗传与人类系统性高血压[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12,29(3):293-29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3):212-219.

[4]唐发宽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01):2-4.

[5]郭晓雷,马吉祥.山东省居民食盐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02):119-123.

[6]BrownmJ,mcinnesGt,papstCC,etal.aliskirenandthecalciumchannelblockeramlodipinecombinationasaninitialtreatmentstrategyforhypertensioncontrol(aCCeLeRate):arandomized,parallel-grouptrial[J].Lancet,2011,377(9762):312-320.

[7]王倩.英氯沙坦钾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难治性高血压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07):62-63.

[8]李可.螺内酯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2):44-45.

[9]张春华.螺内酯配伍卡维地洛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8:130-131.

[10]刘勇.难治性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性介入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8:8422-8424.

[11]李浪,黄江南,霍勇,等.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治疗顽固性高血压――附两例报告[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2,20(2):63-66.

[12]KrumH,Schlaichmp,Bhmm.percutaneousrenaldenervationinpatientswithtreatment-resistanthypertension:final3-yearreportoftheSymplicityHtn-1study[J].LanCet,2014,383(9917):622-629.

[13]S建忠,张奇,丁风华,等.经桡动脉肾动脉消融去神经术一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04):364-366.

[14]陈鹏,杨成明,曾春雨,等.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附2例报告[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20(1):57-60.

[15]adamw,aleksanderp,elzbietaF,etal.effectsofrenalsympatheticdenervationonbloodpressure,sleepapneacourse,andglycemiccontrolinpatientswithresistanthypertensionandsleepapnea[J].Hypertension,2011,58(4):559-565.

[16]UkenaC,Bauera,mahfoudF,etal.Renalsympatheticdenervationfortreatmentofelectricalstrom:first-in-manexperience[J].ClinResCardiol,2012,101(1):63-67.

[17]何权瀛.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特点及危害[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3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