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8:20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1

【关键词】教师;初中语文;角色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认识与处理教师这一角色,毫无疑问将有助于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明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如何通过具体行为来落实相应的角色任务的。

一、教师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者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学科的总目标概括起来可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中,教师应该围绕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目标,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语言积累等,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以其感情真挚自然见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所以《背影》一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蕴涵的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我通过抓住背影,分析流泪,对比服装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文章。这样目标的设计不但注重课内知识的传授,而且联系了课外知识,既立足学生当时的课堂学习,又有利于学生将来学习的迁移和深化。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协调者或参与者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一贯坚持教师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或权威领导的观念,学生必须对教师服从,不允许学生出任何的差错,这样的管理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很难有效开展。因此,教师转变观念,扮演好教学活动中协调者的角色,对有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在新理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控制者和指挥者,而是与学生平等的协调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情况出现,因此,教师除了要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做到胸有成竹之外,还要随时进行现场观察与协调,才能确保语文课堂教学顺利、持续的开展。

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中的参与者。在初中语文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居于平等地位,教师不再是领导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等。有效的课堂,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简而言之,有效的大课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回归生活,凸显体验,传递知识,增进交往,纯化情感,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我在教学《雷电颂》时就以学生为主体,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于课前即对课文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是教学成效的评估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了教学成效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五大领域。同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还列举了多元的评价方式,如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定量和定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是要由“单一”走向“多元”、“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教学《雷电颂》过程中,注重学生互评,再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该注意采用开放性较强的主观试题,多维度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及生活的感悟,有益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中设计比较有特色的开放性试题;中外名著中有许多章节值得我们反复探究、琢磨、品味,可以让学生简要写出对其中最爱阅读部分的读后感受;也可以在一向是记忆背诵的古诗文默写中设计有层次、有特色的开发性试题,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要求学生写出其中两句。这种涉及教材内外多篇诗文的开放性考查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又有利于拓宽古诗文教学的范围。

四、结语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2

那么,教师该怎样导?又怎样引呢?在这一渐进的过程中,担当一种怎样的角色呢?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其中的得与失,我认为教师应当担当以下几个角色作用。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

初中学生还比较天真、活泼、爱玩闹、自控能力还不强,没有教师的组织、督导,任其随心所欲,可能会出现诸如打大诳说闲话和“热烈讨论”的场面,这样学生尽是浪费时间,毫无收获。另外,由于学生的知识、体验有限,对学习些什么,自主学些什么,又选择些什么内容,运用些什么方式等等,他们头脑中都很模糊,一片空白,自主学习时对着书本发呆,出现冷场,取不到实质性的效果。这说明,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组织,尤其是伊始阶段,教师更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控。

例如学习《定义与命题》时,列出学习题纲:

1.什么是定义?

2.什么是命题?一个命题由哪几部分组成?

3.分别指出定义与命题的关键语句。

4.指出定义与命题的区别与联系。

5.你会改写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吗?

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以上题纲,然后让学生一一展示学习成果,老师再加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

二、学生合作学习的激发者。

新的教材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呢?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自然会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激发不起兴趣,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在学习《勾股定理》时,事先让每个同学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要求直角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长分别等于小正方形的边长和大正方形边长)。在上课时我这样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图1与图2,用你手上的图片拼拼看,你发现了什么?

很简单的两个正方形和四个全等三角形得到了重要结论!我又提出:你还能拼不同的图形证明这个结果吗?请同学们继续探究。结果又出现了下面三种证法,但证法3很独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候学生的兴趣来了,教师就因势利导,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探讨《勾股定理》。

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主动积极参与学习了,又该如何促使他们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呢?“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要使学生明白个人的理解体会往往是不够全面的,对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事物,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看,理解和体会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必须博取众家之长,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分析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活跃我们的思维。只有进行合作、交流,才能有所补益,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从而使学生合作学习的自觉性增强了。

三、学生探究学习的引路者。

承前所述,初中学生在各个方面还不大成熟,如不引导探究,只会流于形式,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探讨学习。在《勾股定理》一课中,我介绍了证法2是刘徽证法后,我要求学生尝试不同图形,自主、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只利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证明勾股定理吗?要求探究时,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交流,深入理解达到自主与合作综合探讨的目的。这样引导学生就有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经过思考同学们给出了如下精彩证法。

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引伸者。

我再提出:直角三角形有,那么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又有怎样的结论呢?这样给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3

一、语文教师应调动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就像一台戏。在这台戏中,老师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同时也是演员。因为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将丰富的、美好的知识用丰富得语言表达出来,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譬如,当讲课的内容很愉悦时,教师的声音、面部表情就一定要欢快;如哀怨悱恻,那么就要以沉郁凄凉的心情去讲授,去感染学生。而学生则是一群群众演员,当教师的情绪深深感染他们的时候,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这才是理想课堂中“情”与“理”的交融。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古语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没有激情不可能尽尝游历之乐。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根据学生的喜欢探究新异事物的特点来求新,教师如果动了“情”,学生才能有“趣”。如我在上完《变色龙》这堂课后,把课堂变舞台,让几位同学上台来伴演不同的角色,特别是伴演“奥楚蔑洛夫”角色的学生活龙活现的表演,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从表演中获得对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理解,学习不在枯燥,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使我想起一位学者的妙语:“呼唤有特色的教学和有独特风格的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二、语文教师应是“教”与“学”的链接体

所谓“链接体”就是“桥”。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教师这座桥就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教师如何扮演好桥的角色呢?首先,提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我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首先把鲁迅的家乡绍兴“百草园”的图片出示出来,然后根据我了解到的关于鲁迅与百草园的故事及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经历讲给学生听,开讲激趣后很快的就将学生带进了课文,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课文。当然,我们不能把我们对课文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差异性,尊重并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就是教师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设计主问题让学生充分与教教材交流,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思想艺术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再去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三、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开拓阅读视野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4

关键词:生本教育;师生角色互换;前置作业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欢天喜地庆贺高考制度的恢复,而今,我们却因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讨论着如何改革高考制度。三十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就如摸着石头过河,学生许多素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滑。长期被教育界奉为金科玉律的传统教育――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严重限制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扼制了学生潜力的挖掘与拓展。因此,新课标教育理念要求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教育”便应运而生。

一、生本教育的定义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一种生本式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依靠学生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提出

山区县各种资源有限,人们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不多,所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广大学生都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高考分数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课堂就很难脱离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而且,笔者从十年教学生涯中深刻感到,要改革不理想的考试制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教育方法入手,尽量让教育往培养素质方向靠拢。比如,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非应试能力。然而,“师生角色互换”式的课堂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自然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师生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课前自学,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归纳和重组整合,然后在课堂上充当教师角色,将自身对知识的领悟传达给其他同学,亲身体会老师对信息的加工方法,教师只需在适当时候参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在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作好引导,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双重教育的目的。

三、“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运用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关键是要设计好前置作业。前置作业是指在老师开展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完成的“作业”。前置作业的设置要相对开放、低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有几种比较典型的课型,下面谈谈常见课型中前置作业的设计以及“师生角色互换”课堂的开展实例。

1.常识课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常识介绍的课型,对于这种课型我一般会将前置作业设计成三部曲――浏览课本内容归纳知识要点提出你的疑问。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其他植物激素一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归纳本节内容知识要点,课堂上请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对这节内容的理解,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请班上的同学回答。以下是我校高二某学生的课堂实例。

这位学生首先向同学介绍了本节知识结构,然后呈现教材p54图,让同学们针对图解中的事实进行图表转换,列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表。同学们根据课本回答完上表内容后,此学生再简单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利用教材信息让其他同学讨论并回答教材p55讨论题。

最后,他提出了个人疑问:“植物激素也有专门的分泌器官吗?与动物激素相比有何不同?”希望班上同学或者老师能够帮他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学生的表现,回答他的疑问,并扼要总结以及对本节知识作必要补充。

2.习题课

每个学生对相同知识点具有不同的视野,导致学生答题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习题课前置作业时,可要求学生课前整理好错题,在错题旁边注明出错的原因;或者让学生收集认为最容易错的题目和推荐认为最好的题目,在收集试题时必须说明自己选择或推荐的理由。

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和自我剖析作出及时的表扬,随后邀请答对的同学讲述如何思考这些题目,最后再作必要的解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将原先所做的试题重新复习了一次,最重要的是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和题目的价值。

3.探究课

我们的课堂教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探究,其实是对前人认识的重认识、重验证。因此,让学生事先通过预习做好知识的准备或充分的感知,即使学生自学后知道结论,他也必定心存种种疑问,依然保持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探究课的前置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弄清楚以下五个问题:(1)探究目的;(2)原理;(3)实验设计;(4)预期结果;(5)你的疑问。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节中,高二某学生课堂上首先向大家介绍此活动目的及原理,然后着重介绍并投影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这是最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最后提出如何确定浓度梯度范围的疑问。教师应即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并补充“预实验”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预实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从“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既有“学习身份”,又有“指导身份”,这里面的“学”体现在课前的主动自学,课上共同分享,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知识体系。我们亦可从中摒弃拘谨被动的师本课堂,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疏远氛围,实现自由、平等、积极的交流式生本课堂。通过前置作业,还可纠正学生学习依赖性心理和做事眼高手低的浮躁现象,培养学生做事积极主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解除对学生智力发挥的限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力。

教育的现实决定了家长十分注重分数,而忽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轻视的态度也会导致学生对前置作业敷衍的结果。以上这些困难,需要我们教师在“师生角色互换”式课堂的实践中研究对策,不断完善这种具有尝试性的新型教法。

参考文献: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5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师角色教学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SGH13319);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JK1784);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5Y010)。

目前,在音乐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很少会有学生花费时间做课前预习。因此在课堂授课时,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跟不上课堂节奏。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从而使其流于形式。在笔者看来,归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音乐理论知识。而“翻转课堂”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翻转课堂概述

1.翻转课堂的内涵

对于翻转课堂,许多教育者和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如南京大学的张金磊教授对翻转课堂的含义作了解释,其观点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传授在课前完成,而学生的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指导帮助、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协作完成。[1]还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是教师首先制作教学知识点的微视频,然后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知识点的讲解微视频,最后再回到课堂中师生及生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从而实现教学目标。”[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数字教学视频、阅读学习教师提供的其他学习资源和完成学习任务清单,自主学习概念性或操作性知识,课堂上则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讨论,或通过其他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并将新发现的问题解决,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内化和提升。

2.翻转课堂的优势

翻转课堂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颠覆性革命,其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着教师能否开展翻转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参与翻转教学,学习效果不佳,更甚者会对新知识混淆,影响继续学习。当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获得好评时,学生就会有继续学习的兴趣,成功完成任务时,就会有兴趣继续深入探究,这样可锻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可以提高教的教学能力

翻转课堂对学生能力提出新要求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无论是信息技术能力,还是组织教学活动等能力,都需要教师先对自己目前的能力进行分析、评估,并与新要求相比较,发现需要培养和进一步加强的教学能力,并通过各种方式为之努力奋斗。

(3)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习者

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课堂传授知识与课后知识内化两个环节,学生在课堂与教师交流讨论,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联系教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与家长相互交流,加深双方对学习者的了解,并交流提高学习者能力的策略方法,互相配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翻转课堂中音乐理论课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中音乐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定位并有效地转换新角色,成为翻转课堂能否翻转成功的关键。

1.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音乐教师角色的转换

近年来微课学习、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教学,掀起了研究者对其过程中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而笔者通过期刊文献调查,在对翻转课堂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比较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如下表所示:

可见,教师角色由传统课堂知识传播者、知识权威者、课堂的掌控者和教学评价的主导者,变为教学视频的设计制作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任务清单的制作者、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并给予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

2.翻转课堂中的音乐教师角色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翻转教学逐渐被学习者、教育者和家长接受。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中教师应成为使用技术的先行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3]。为此,笔者通过文献研究与网上翻转课堂教学调查数据研究、分析,认为翻转教学过程中课前与课堂音乐教师角色应重新定位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视频的制作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课前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观看教学视频是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这关系着学生是否有兴趣继续学习、能否养成探索和思考的习惯。如若教师未准备教学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自学时就会盲目的寻找资源,这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影响他们自主学习的效果。而音乐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很清楚哪些知识需要学生深入了解、哪些内容仅需简单知道,因此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准备的学习资源,学生更容易准确、方便地学习。

(2)学习任务清单的制作者

学生在自主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常常很盲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是学不到所要掌握的内容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给他们制作明晰的学习任务清单。制作学习任务清单时,音乐教师应把任务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太浅,学生可能不会学到应该学到的内容,而太深学生则无法真正理解,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自学效果,

(3)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课堂教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环节,换句话就是教师通过某种方式帮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知识,而在这一过程中所用的方式就是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在课堂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设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临阵磨刀或想到什么就用。在课余时间,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与同行交流或运用网络了解和学习他人的一些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活动多样化。

(4)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学到“能”学到的深度,而不是“一定要”学到某一深度。在引导过程中,音乐教师不能不分情况地引导,只有当学生无法或没方向继续学习时,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其余时间音乐教师与学生是合作的关系,从而达到让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目的。

(5)教学评价的组织者

公正公平的教学评价是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一种方式。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因为这种来自师生的认可往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容易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我学不学、学没学到知识都没人知道,我为什么还要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不爱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而这个过程中没有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他们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音乐教师要尽量给每一名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机会,并对其进行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从而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音乐理论课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的实践过程

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作为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其中如何让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对能否顺利实施翻转课堂很关键。笔者认为音乐教师角色定位的实践过程有如下几点。

1.体验新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便是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想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变化,必须需要教师亲自体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首先,音乐教师可以用学生的身份去感受、体验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角色的变化,从而和传统授课中学生角色进行比较并找出具体变化之处,并发现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以后实施过程中处理学生遇到的突况作好准备。其次,音乐教师可以用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从而发现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初步认清自身角色的变化。最后,音乐教师可以着自己实施翻转课堂,深刻体会与传统课堂的差别,进而真正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变化。

2.改变教学理念

当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角色变化之后,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随之改变。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完美转变,首先要时常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吸取他人经验教训;其次在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社会,时间就是生命的年代,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会有好的生活。若他人已经在开展翻转课堂,而你还未改变教学理念或仍然沉浸在传统教学中,那么你将会被淘汰,所以教师要经常关注网络上的一些相关内容,及时发现研究者的观点,与自己的进行比较,看是否需要改变或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3.厘清并重新定位角色

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前首先要厘清自身的所有角色。要了解目前自身需承担的基础角色或能力所在的其他角色,不要盲目追求适应所有的角色,否则适得其反。而在厘清自身角色后,教师还应对翻转课堂中自身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只有定位了,才会逐渐适应自己新的角色,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角色之内的事情。教师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是指教师要明确在什么情况或条件下,自己要用哪种角色,并做好该角色分内之事,而不是单纯地明白自己的角色,胡乱使用自己的角色,最后甚至混淆所有角色,影响教学效果。当然,由于音乐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他们对于具体在翻转教学中定位自身角色的开端可能不同,但结果和目的都是认识并定位自身角色,开展翻转教学。

结束语

音乐理论课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对音乐教师来说它的难不在于知识内容复杂,难以教会学生,而在于学生缺乏想要学好的愿望。而翻转课堂以其显著的优势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质量。通过对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与课堂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分析与研究,发现翻转课堂中对于音乐教师已不再是简单传授者的角色,而成为了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不仅更好地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将沉闷的理论课学习学得有声有色,而且也让音乐教师找到了教学的乐趣,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金、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2年第4期,第46页。

[2]张文杰:《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定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1卷第2期,第101页。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6

关键词:大学外语课堂角色分析探讨

一、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课堂角色的分析与讨论

1.西方教育的教师角色探讨着重于在实际课堂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分析教师角色。行为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课堂活动,为可塑的学习者创建学习路径和成长轨道,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习效果的“设计者”。

人为主义反对行为主义的传统教师角色观。人为教学是启发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因此教师是“激励者”、“启发者”和“促进者”。

建筑主义则不像人为主义的那样强调“人”的生成,而是关注“知识”的生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者的角色,即组织、引导、指导、合作、咨询等角色。

2.在新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及相应教学改革开展的大背景下,国内教育学者的教师角色探讨在结合西方教学理论和中国教育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教师角色定位问题。

余文森教授经过教改实验,在《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这一文章中,倡导教师角色要实现“由控制者到促进者”、“由讲授者到引导者”、“由主角到配角”的转变。

崔允t教授在《有效教学》一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课堂程序的设计者,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激发者”(学生学习动机、意愿和热情的催化剂);“组织者”(导演角色,组织学生学习、活动、展示);“疏导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提升者”(通过点拨,提高学生认识的层面);“评价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评判指导)。

具体到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问题的探讨,周燕和张洁(2013,2014)指出,在外语学习环境中,外语教师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形成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他者”、“对话者”。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外语教师课堂角色研究的基本理论,从以新的大学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实践出发,探讨教师在新型大学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及角色转换等问题。

二、大学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

在新的大学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大学外语教学一直不断地进行改革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跟着不断调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同样在调整中摸索、摸索中调整,有困惑,有挫败;也有清晰,有惊喜,但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学实践。因此,教师的课堂角色问题的探讨一定不能离开教学实践,教师角色的规约不应该以俯视的姿态对教师身份作出期待和限定。另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三个关系主体,即教学环境、学生和教师。教师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中心,教师角色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互动中体现并实现的。

通过大学外语教学实践的经验和反思,笔者认为大学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以“教”为中心逐渐转向“导”为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外语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具备驾驭整个课堂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权威者,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把课堂变成按照统一标准的“生产车间”,学生则成了教师主观意识的“标准产品”。教师从头至尾逐一讲解单词语法,学生早已了解课堂模式,在对课堂完全没有任何期待的状态下被动地做听众,兴趣逐渐减弱。

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舞台”,站在“舞台”中心绘声绘色表演的演员不应该是教师,而是学生,而教师则是这个舞台的“导演”。在大学外语课堂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应该只参照“教参”,而应该有更明确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即“舞台”所要最终呈现的“舞台效果”,在此基础上,驾驭课堂去接近并实现预期目标。具体来说,首先,大学外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和乐于并易于参与的语言氛围,即具备组织课堂的能力。比如利用情景教学法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和材料,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新的知识点。其次,作为“导演”,教师要会“分配角色”。“角色扮演”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分配角色,甚至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为某些学生量身打造更适合的角色,外语水平稍差的学生可以扮演主要运用基础知识的角色,而外语水平好的学生则可扮演有更好发挥空间的角色,从而“因材施教”。最后,“导演”要进行好“成本计算”。前两点主要强调大学外语课堂要“放得开”,但同时也要“收得住”。大学外语课堂必须是“高效”的课堂,把“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发挥,但“导演”必须是舞台真正的驾驭者、把控者,不能“大撒手”,比如课堂进行的步骤、方法、时间的分配等。对“生进师退”应该辩证看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发出有效的“指令”,和学生一起催生出高效课堂。

2.大学外语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向导”。

“向导”并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当学生有疑问时进行启发,同时引导学生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大学外语教师要在理解最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每个学期、每个阶段、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而不是把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实现这些目标。因此,大学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向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定学生每堂课具体学习目标及尊重学生独立性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两个方面。大学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是一个讲授者的角色,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尤其大学外语教学更应该是一种间接教学,教方法,讲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学外语教师通过课堂为学生树立一种“导向”。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充灌”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上,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老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惫,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出现了“亚健康”状态。最新的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再次提醒我们,大学外语教学不应该仅从教授的单词和语法上去量化,更应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及对学习方法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的。教师良好的个性素质能为学生树立一种“导向”,能极大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尤其是对于大学外语教师而言。因为语言是音、形、义的结合,其中“音”居首位。大学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外语运用及表现能力会为学生树立一种“导向”,成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此外,教师的性格和授课方法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主要影响因素。语言教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大学外语教师的“导向”角色就体现了这一点。

4.大学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指导”和“督导”工作。

“指导”即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给予启发、指导、解答,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评判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学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新的问题。“督导”即通过批改作业、定期测评或其他可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确认和监督,并做好“课后反思”工作,以帮助教师自身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思考。

大学外语教师如何实现角色转换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如何做好课堂效果评价;大学外语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等,笔者将作为今后课题,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一步进行细致的调查和研究,以完善大学外语教师角色转换这一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允t.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余文森.教师角色在课堂上如何转型.中国教育报,2012.11.

[3]周燕,张洁.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重要他者.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3.6;外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7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对象差异性

1.研究的背景和互动的定义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教师与学生个人的互动几乎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而这并不是一种公平的活动。为了打造成功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需要识别并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实际学习中的个体差异,从而采取灵活的互动形式帮助所有学生发展。分析研究英语课堂互动的多样性的原因具有正面意义,不仅能缩短学生间的差距,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发展。

ClaireJ.kramsch指出学习是在双重语境中产生的,一方面,学生习得另一个文化和外部语言环境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另一方面,学生使用词汇和句子结构来与教室中的其他人交流。互动是学生课上学习英语最高效的学习方法。研究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角色的差异性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正确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2.英语课堂互动角色的差异性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创造性。在高中,课堂互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角色差异方面。教室是个微型社会,课堂指导的过程是各个角色相互影响的过程。因为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主要就是师生互动。所以,由于英语教师主观意愿的差异,教师与不同的学生互动会产生不同的表现,这会使英语课堂产生互动角色的差异。

2.1英语教学中的选择性互动

从目前的课堂互动形式来看,师生互动最主要的是选择性互动。就性别而言,女生更有优势。但是,当他们进入高中,大多数老师会给予男同学更多的机会,这种情况在理科班中出现得较多。因为在老师眼中,理科班里的男同学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在性格方面,教师更乐于跟活泼、热情的学生互动,跟内向的学生互动较少。此外,教师对活泼外向的学生评价也更高,认为他们比内向的学生能力强。这就是内向的学生在英语课上总是很沉默的原因。

2.2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互动方式

当教师和高水平的学生互动时,他们趋向于选择较为民主和积极的方式。与此同时,他们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对待学生也更有耐心。但是,当他们与较低水平的学生互动时,则倾向于采取消极或者直接的方式。教师通常会直接给他们正确答案或者直接请另一位同学回答问题,而不是通过启发、重复、变换问题提问的方式来完善学生的答案。

2.3不同的互动角色选用不同的互动内容

教师通常会向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同的互动内容。例如,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他们倾向于让成绩落后的学生回答一些只需判断和描述的简单问题,而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给予不同水准的学生不同的互动时间。教师与优秀学生的互动时间较后进学生更长。教师给予后进生充分思考和完善答案的时间较短。

3.英语课堂互动角色差异带来的影响

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是师生互动的领导者,这引起了负面作用。不同的互动方式完全由教师决定。然而,教师趋向于给予学业优异的学生更多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享有更多互动机会,而其他学生得到的互动机会则比较少。这一行为使其他学生参与英语课堂互动的热情大幅降低。

3.1影响课堂的心理氛围

英语课堂互动角色的差异会导致一些学生的不满,甚至引发负面情绪,例如,沉默、表现不满或者拒绝参与,不配合等。由于互动角色中的差异性,学生中会产生对立,甚至孤立的情绪。这些因素影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热情,同时还会影响课堂氛围。

3.2产生并且加剧两极分化

英语课堂互动中角色的差异有可能加剧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产生这样一种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好,学习成绩差的依旧差甚至更差。在互动时,出色的学生较落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这激励着好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他们对学习的心理期望远高于那些学业较差的学生。由于存在被动的心理,他们在语言学习中不可能高质高效。转而,教师的交流受到学生消极反馈的影响,进而产生课堂互动的客体差异性,这导致落后学生恶性循环,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艰难。

4.英语课堂互动角色多样性的原因

4.1客观原因

4.1.1课堂的时空组成

李红(2003)说,由于互动时间有限、课堂上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和学生个人的互动机会总量有限。此外,thetime-spaceconstitutionofclassinstruction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师生互动的角色。一般来讲,坐在教室中间的学生在课堂中能获得最多的互动机会,其次是前排学生,最后是后排学生。

4.1.2学生的学习表现

学生成绩会随着英语课堂的互动而呈现两极化发展的趋势。因而,学生的表现也会影响课堂互动角色的差异。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相比,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更多,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并且更乐于与教师互动,因此他们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正因为如此,教师会给予学习出色的学生更多互动机会,更加频繁地提问他们,与他们互动。程晓樵(2005.2)

4.2主观因素

以上提到的客观因素对英语课堂互动角色的差异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课堂互动的角色差异受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教师角色,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4.2.1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教室里的角色决定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和表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是主导者角色,他们就会重视对班级的控制而忽视学生个体,此时,课堂互动角色的差异会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仍然以“班级主导者”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压制。

4.2.2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教师如何对待和评价学生对学生行为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当,他们就会命令学生或者降低对学生的要求,甚至会漠视学生。教师应当科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个性,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也应当尽量避免课堂互动角色差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4.2.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能够促进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激情。对于班级干部或者班里的佼佼者,教师通常会给予更高的期望。于是,他们在互动中得到更多的机会。当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时,他们会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反之,学生对师生互动的态度会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教师会给予期望高的学生更多机会。而给予其他同学的互动机会就会更少。

5.对英语课堂互动的角色多样性的建议

英语课堂互动的角色多样性的存在显然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并且无益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事实上,教师与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是一个教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教育公平性的问题。根据教育公平性,教师应该首先处理好与学生的互动问题。以下是针对改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削弱英语课堂互动的角色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的一些建议。

5.1对学生要有爱心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努力克服偏见,不要把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树立平等观念。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性格差异。一些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不应该影响到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互动的规则时,不应该只把互动机会给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应该看到学生发展的无限潜力,用爱心,友善、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2在课堂上正确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

一方面,教师通过专业训练在知识和能力上拥有优势,因此他们应该发挥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在课堂互动方面,老师应该分析课堂上发生的偶然现象,并且看它是否可以形成新的教育资源或者有助于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只有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概念,他们才可以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而不是凭主观臆断。只有这样的教师才会完善自己的品格,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变得更加民主和谐。

5.3对学生应有正确的期望

教师应该认识到在课堂互动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水平,并且满足所有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期望程度,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该有相应的期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期望程度。教师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成功经历,因此由对学生的表面期待转变成学生的内在动力对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5.4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

学生越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机会越少。因此,教师应该缩小课堂规模,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和师生互动机会。教师要合理安排座位,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家庭背景来安排有利的座位。另外,教师应该合理和适时地更换学生的座位。总的来说,目前在高中,那些成绩优异学生的座位更加接近老师。相反,那些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座位通常离老师很远。因此教师应该关心和注意后排的学生,多与他们进行互动。

6.结语

教师必须对所有的学生表现出关心,特别要对后进生表现出耐心。师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和不安,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另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指导和启发,创造一个互动的环境来激励学生互动。对一个出色的教师来说,优秀的学生和后进生是没有区别的,唯一不同的是学习经历。教师不应该以学习成绩来区分学生,对他们区别对待。我希望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建立真正的和谐互动,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和个性都能够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Sheering,S.Self-access[m].oxfordUniversitypress,1991.

[2]Claire,J.Kramsch.interactivediscourseinsmallandlargegroups[m].people'seducationpress,2000.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99.

[4]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教育出版社,2003,417.

[5]王芳.课堂师生互动差异的理性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3,(1).

[6]刑琴琴,孙德玉.课堂互动中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19(4).

[7]程晓樵等.教师课堂交往行为的对象差异研究[J].教育评论,2005,2.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角色

“角色”是戏剧或电影中对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的称谓。其实,教师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角色。“角色”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何?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心得:

1.教师要充当一名演员和解说员的角色。

教师要充分当好组织者的角色,要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要充当讲解员的角色,我以视听为突破口,全方位、多角度的变化,充分利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展示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培养了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掌握知识的能力,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果教师仅在课堂上讲解故事的大意和知识点,课堂气氛就会显得呆板、单调、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充当既是编剧又是导演的角色

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课堂操练。首先,我让学生明确要求,然后按要求准确的进行。在practise中,我们经常做这样的对话:“Readandact”.一般我先和某一位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做好组织和指导工作,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表情自然、动作大方、声音洪亮。完成后及时进行鼓励,然后分组上台表演使学生自觉地、愉悦地进入角色。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生活用语,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分组练习完成后,再进行集体合练,这样不仅扩大了知识覆盖面,调动了所有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学效果。

3.教师要充当一名检测员和督察员的角色。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能力的一种途径。教师应取消以往传统的教学心态,英语是课堂上讲会的,防止教师唱“独角戏”,要加大练习的密度,课堂上不断地让“小演员”出场演出,以便随时获取信息,调整教学方案,保证教学质量。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示范角色,扮演角色入场,做游戏等活动。在检测和督促的作用下,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都有在课堂上说英语的机会。

4.教师要充当领航员的角色。

课堂45分钟教学,教师要充当学生在学海中的领航员的角色。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归纳新旧知识,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不断调整航向,正确导航。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困难要耐心、细心地讲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总而言之,课堂犹如一部精彩的电影拍摄现场,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兼“制片人”、“编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小演员”,要演好这部电影,“导演”与“演员”要墨契配合。“演员”与“导演”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师既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又要态度和蔼可亲,学生就会积极配合课堂45分钟,戏就能演好,受到观众好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嘉慧,浅析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新课标理念的运用策略[J],科教文汇,2008(10)。

[2]陈丽萍.牛津初中英语教学教案探索[J],读与写杂志.2009(07)。

[3]张剑秋.基于牛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9

【关键词】交际法;角色定位;外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14-02

1引言

在外语教学中使用何种教学法是教学法专家和外语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由于社会和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教学法也随之不断更新。外语交际法引入我国以后,迅速应用到了外语教学实践当中,它正逐步取代了我国原有的一些外语教学模式,成为外语教学的新宠。交际法已经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外语教学法之一,交际法的核心是认为掌握一门外语就是掌握该语言的“交际能力”,而在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就很关键。究竟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什么样的角色?作为一名教师,他首先是教书育人者、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等等。

2交际法的背景和渊源

交际法(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метод),亦称功能法(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метод)。它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交际法的雏形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功能-意念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共同体国家,其中心是英国。当时欧洲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西欧各国为了适应国际社会的快速发展,加强各方面的合作,欧洲共同体应运而生,自欧共体成立以来,共同体各国之间的直接人际交往更趋频繁,语言不通成了直接交往的重大障碍,甚至影响了欧洲共同体机构的正常工作和各国的交流。这种形势迫使西欧各国要求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外语交际能力的人才。以往的各种外语教学法虽教会学生一定的语言技能,却没有教给学生实际交际的语言本领。这就不能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和族际日常交际和业务交往的实际需要。另外,许多国家还面临大量移民入境后长期居留的新问题,这些移民得尽快学会和掌握所在国的语言,以便有效地用当地语言同当地人交往。新的社会需要客观上要求对原有的语言教学法作进一步的反思和改革。交际法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

而“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戴尔o海姆斯(DellHymes)提出的,并于1972年将其归结为语法能力、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和语言策略能力四个方面。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语言教学研究的影响尤为重大,许多语言学家、语言教师纷纷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角度开始重新考虑语言教学,从而出现了为“在所学语言国家学习该种语言来进行真正交际”而设计的意念教学大纲和功能教学大纲,交际法便是“功能教学大纲”的产物。交际法自产生以来,就具有了世界性的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交际法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成为国际外语教学的一个新焦点。

3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

交际法把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注重语言的社会功能,把语言看作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以交际为目的,而不是从语言的结构出发进行教学。运用交际法教学理论进行外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从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学观念正发生着根本的改变,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方向转变,尤其强调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所以很多人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很多知识,把语言点讲解得清晰明了,课就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结果虽然课堂上教师讲授了很多知识,而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交际中能不能运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采用交际法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垄断整个课堂,教师利用较短的时间把知识教授清楚,而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练习,讨论,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师生之间处于一个民主,平等的地位。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学生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自主学习者和研究者,教与学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二)交际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就根本谈不上做好一件事情。因此,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一味地塞给学生语法、词汇的知识,而不顾学生是否感兴趣,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了很多,学生真正掌握的少。而交际法的大纲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交际需要而制定的,因此它的教学内容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根据需要一内驱力理论,需要得到满足后,将化为内驱力,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另外学生在课堂交际过程中,迅速组织语言和内容,做即席讲话,这是有相当难度的交际活动。如果他们通过交际说服了他人,或是大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就会体验到一种由衷的喜悦。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说法,这种成就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它将驱动学习者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和交际热情。再次,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制造了一种竞争气氛,他们有机会,有可能修正语言,改进交际策略,使下一次活动做得更好,这种竞争意识无疑也是一种推动力。

(三)交际法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往的教学法强调的是向学生输入语言知识,而不注重实际的语言运用,以至于学生考试成绩很高,到了实际交际中却张不开嘴。交际法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贯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运用交际法教学,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明显提高,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说外语的自信心,同时交际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交际法教学的学生对自己有自信,能抓住课堂上说话锻炼的机会,因为交际法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允许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犯一些不影响交际活动的错误,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说话,这对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的运用是非常有利的。

(四)交际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增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己成为人们的共识。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等等方面。在课堂上根据语言材料逐渐地向学生渗透,使学生不会在未来的交际中感到尴尬和无所适从。

四、交际法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语法教学

传统教学法是过度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而交际教学法的引入,使一些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将语法教学和交际能力教学完全分割开来,认为传统的以教授语法知识为中心的进行方式会阻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恰恰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懂语法,那么他在交际过程中也只能说一些不完整、语法不正确的句子,造成交际的对方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现象。贯彻交际法的教学理念,不是不学语法,光练口语,这是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交际法的原则是在精讲语法和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培养交际能力的各项训练。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教师需要要转变观念,需要把语法教学和交际法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次要因材施教,根据授课对象的年龄,学习目的和授课内容,使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和灵活性。比如在我们的听力和口语课上,简明扼要的讲解语法和词汇知识是必要的,而大篇幅教授语法和词汇是不合时宜的。相反,完全不讲语法和词汇知识也会妨碍听力理解和口语交际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讲练的度,达到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又培养训练了的交际能力。

(二)忽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由于对交际法的片面理解,一些教师把“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理解成是“重听说,轻读写”,甚至有些教师完全忽视了读写,在课堂上只重视听说。把重听说理解成是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是阅读理解能力下降,书面表达时语法错误百出,甚至写不出完整准确的句子。学生的综合外语能力和水平有所降低。

(三)忽视教师的角色作用

传统教学法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交际法的教学理念正相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应服从“学”的需要,把过去的教师的“满堂灌”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把交际教学法所提倡的“精讲”改成了“少讲”甚至“不讲”,导致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交际背景和交际原则的具体介绍缺乏,把“多练”简单理解成练习数量和时间的增加,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练习内容的丰富性。在这种课堂形式中,教师较少或不提供指导和评价,使得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不仅降低了教师应有的角色作用,也挫伤了学生参与交际活动的积极性。

有学者认为:“语言运用是个整体概念,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语言学习是一个从语言输入到语言加工再到语言产出的过程。”所以,一种好的外语教学法就是要在这四者间寻求完美的平衡。

五、在交际法原则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交际法也不例外。但总体说来,交际法的优点多于不足,是一种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推崇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法,但同时需要教师能够更多发扬其优点,摒弃其缺点,使其在外语教学中真正发挥其作用。要想使交际法发挥其优势,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当几种角色:讲授的角色、控制的角色、组织的角色、参与的角色、裁判的角色等等。

(一)讲授的角色

作为教师,其首要的角色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这就是讲授的角色。应与传统的教授不

同,教师不应是满堂灌,课堂成为教师的一个人的独角戏。交际法的原则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把本课中的知识简明扼要地向学生交待清楚,然后围绕这一知识点展开练习,可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达到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讲授的角色变成配角,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真正的主角。

(二)组织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一堂课的好坏,成功与否,与教师的组织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的组织指挥这一角色是相当关键的。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一名指挥官,仗打得好与坏与指挥官是密不可分的。贯彻交际法的原则,需要教师在课前周密地设计要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各个环节,比如说:教师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创设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活动、解决学习问题、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学习的过程等。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多练,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任务变轻了,反而是更加重了,教师需要在课前做精心的准备,设计。预想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任何状况。教师随时应对课堂上所出现的任何情况,并妥善处理。因此一名组织者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三)裁判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当好讲授的角色,组织的角色外,还有一个角色需要老师去承担,这就是裁判的角色。教师为什么在课堂上要当一名裁判员呢?因为在贯彻交际法原则的外语课堂上应注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在学生的大量操练中,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在某些问题的争执中都需要一名裁判来裁决谁对谁错。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使课堂气氛活跃,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发言权。这样要求教师的备课量是极大的,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充足的。

(四)参与的角色

教师由过去的整堂教授的主角变成参与课堂的配色,尤其在口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教师也可以像学生一样,在对话,角色表演中充当一个角色学生会觉得更有意思,同时教师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毕竟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经验是有限的,教师的参与会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

(五)资源提供者的角色

外语课堂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围绕本课的主题需要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如:游戏、角色扮演、活动卡、音频和视频资料、交际练习的材料、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要利用一切现代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有趣的原文资料,让学生在外语课堂上既掌握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习的渠道,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六、结语

交际法的出发点是把外语看作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法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师生角色的转变。由原来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的方式,再到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交际法原则下,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组织者、课堂的裁判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和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在课堂上位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际的条件和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铭玉新编外语教学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6

[2]朱晓申邓天中交互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篇10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师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06-0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传统课堂已经显得老套而沉重,完全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但在高效课堂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我想应该要一系列地转变。由原先的“消费者”转变到“生产者”,从“教书匠”转变到“研究员”,从“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这就说明自古教师即被誉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今天这教书匠又不得不由传统的教书、教学生、教知识转变为新的角色。传统课堂中,只要教师教,学生学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前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准备教案作业。课堂上,老师把教学案充分传授给学生,学生目标就很明确,记笔记,完成作业。长期以来,造成学生学得死,学习过程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早已在单调填压式教学中磨灭了,学得麻木,记得机械,遇到就记,见题就做,整天忙着昏天黑地,但几乎没有意识问自己:“我今天的任务是什么?我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因为他们已适应老师给学生记的模式,一点自己的主动思考质疑的习惯都没有。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培育了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人才的增加势必给行业带来巨大竞争,教育行为也不例外,教育的资源的有限性,教育的改革的开放性,决定了未来的人才的竞争,竞争需要的是实力,实力靠的是知识和能力。这不但要求老师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应将来教育改革大风大浪的搏击,而且还要求教师需要在新课堂下进行角色转变,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下教师首先要给自己思想进行彻底的洗涤: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高效课堂的实施是我国教育的一件大事,将对各级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课改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可能会有些不适应,甚至会有抵触情绪;或者是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在教学中仍然使用旧的方法和课程。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高效课堂的实行最终要靠教师的工作来体现;我们是与学生最接近的人,虽然我们不能替学生学习,但是我们可以把最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那种老师高高在上,张口金科玉律,学生正襟危坐,仰脸洗耳恭听,惟师是道,惟师是尊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了。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是把学生教会即可,而是要教会学生会学。教师从传统意义上讲被称为“园丁”,我认为在当今教学改革中教师更应该被叫做“导游”,从传统意义上“园丁”对学生的修剪变成“导游”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如果教师从“园丁”真正转变成了“导游”,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了起来,更会主动学!

虽然许多教育专家已经将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长时间形成的教学观念,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如何进行角色转变,转变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仍是模糊不清的,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很多教师往往关注这节课讲的是否清晰,有条理,学生活动是否充分,是否调动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情境的创设是否新颖等等,很少老师会在评课中谈到这位教师的“导”是否到位,教师是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得到了什么样的能力培养和训练等等,真正做到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虽然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仍然是导演,学生的演员角色做得好不好,教师在其中的导演角色很关键。

其次,高效课堂中教师应适时介入讨论或点评,充当“决定者”的角色,学生的讨论如无方向,无原则,点评如果不到位,不准确,那就很难达到知识掌握的深度,更不用说高效了,这就要求教师从课前设计导学案时,合理设疑,该自学的地方自学,该合作探究的地方合作探究。学生展示时,老师需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果学生有困难,当然有了老师的介入,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一堂课,应该如何上,上到哪种程度,仍然离不开教师这个幕后主使,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只有教师的精心准备设计导学案,高效课堂才会成为可能。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参与各组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观点;学生展示时,教师作为听众,与学生共同学习,师生共同参与点评,教师作为课堂参与者,更应注意学生观点不明确的地方,及时点评,将知识提高到应有的层次,教师在高效课堂中是一个特殊的学习者。教师要不拘泥与过往的经验,敢于挑战新的课题,打破英语题海战术,抓源头,促发展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真正的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在学习中感受着快乐,在成长中收获着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能力发挥的极致。学生由后台走上前台,变听为讲,由传统“要我学”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我要学”的主动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标志着学生学习观的彻底转变。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多向、立体的课堂互动,使得师生不再是对立的矛盾体,而是和谐促进的合作者,是平等相待的朋友。

高效课堂的命门,在学生,更在教师。如何达到真正的高效,学生得建立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但教师需要把握其中的幕后导演角色,该放手时就放手,该介入时就介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潜力,时时充当教学的“内驱力”。高效课堂作为新生事物的幼儿期,需要改变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化茧成蝶,凤凰涅,前面的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初名,周保国.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概念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