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知识课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09:58

会计知识课堂篇1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进方法

当前专业教学中的热门学科,但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提高基础会计教学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会计已经成为要注重基础会计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基础会计在实际的工作中实践能力更强,符合当前企业对基础会计人才能力的需求,提高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

1基础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基础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会计教学中,会计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中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在当前中职也已经成为会计学的基础必修课。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依然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低,对复杂的会计学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影响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掌握,难以进行相应的实践练习。

1.2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齐

在中职院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的素质不同,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在中职院校中的教师很多都不具专业教学能力,对基础会计教学知识掌握不扎实,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能按照基础会计教材照本宣科的给学生讲解,对于实际基础会计中相关的知识拓展或会计工作经验都没有深入的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教学中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使用生疏,难以用基础会计教工作中的实际经验给学生做相应实践培训[1]。

1.3课堂教学方法陈旧

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依然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对基础会计的理论理解能力有限,教师课堂教学中没有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自身对课堂教学认识不足,很容易在课堂教学时出现学生睡觉的情况。大学教学又不像初高中课堂教学中还有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纪律,教师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课堂教学,学生课堂教学中没有相应的实践练习,所以在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不能够结合使用,影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际操作。

2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进

2.1以培养基础会计职业能力为宗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将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教学改为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将基础会计教学培养最终目标变成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培养、基础会计技能培养、基础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合理的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将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基础会计的理论知识,减少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础会计技能的练习。同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及时的对自己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有不会的知识点能够及时的请教老师,增加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有效互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中能够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为当前企业市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2]。

2.2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在基础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学生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对基础会计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探索,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针对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课堂教学中节省出的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实践是认识真理的条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实践练习中出现问题就是对相应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可以重点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讲解,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进行知识点指导,减少课堂教学中没有必要的时间浪费,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进行改变[3]。有条理的将知识建立成相应的知识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记忆,培养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效率,减少课堂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基础会计知识是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基础,只有对基础部分的理论掌握扎实,才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

3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了解传统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和原因,将会课堂教学改进方法中有效规避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增加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能力型的人才,提高基础会计教学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郝晨君.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6):71-72.

会计知识课堂篇2

我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和大部分中国其他高职院校一样,适度介绍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本着理论够用原则,重点讲解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注重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衔接;注重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老师启发学生灵活变通,通过掌握一种财务软件的操作,提高应用其他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该课程的这种教学设计,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方式。

目前,我校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一样,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上做到了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理论指导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部分内容的讲解采用接受学习模式,部分内容的学习采用探究学习模式,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进行有机融合。整个教学设计按照探究活动进行,其中的某些环节由教师通过现场演示或讲解来完成,另外还有一些环节则由学生通过主动讨论或动手实践等自我探究活动来实现。比如说在讲解会计电算化各个模块的操作流程时,教师首先对整个流程的重难点进简单讲解,同时对于操作要点进行演示,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操作要点并参考财务软件中的帮助功能,独立完成对财务软件操作流程的学习。

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组织和设计上,做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小课堂教学上,实施起来却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现在各高职学校大部分教学机房是50-60个机位的机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取一个老师在整个班级一起上课,整个教学过程全部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师一边讲授理论知识一边操作,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操作,做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这种教学方式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各个操作步骤,但大部分情况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接受教学,造成学生只顾记操作步骤,没时间思考下一步怎么做,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而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和案例教学法等等,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情况决定了应该使用何种方法。尽管教学方法比较多样,但因本课程是一门既会操作又懂维护的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以上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仍显不足,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会计电算化的跨学科复合型决定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一方面要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要有融会贯通的计算机知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精通掌握这两门学科的老师少之又少。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多由从事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承担,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所以无法把会计软件在企业财务预算和决策中的作用讲深、讲透,尤其是涉及软件开发的知识点也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他们可以很清楚讲解怎么运用,但是会计方面的知识欠缺,致使不能使学生真正地学会。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具有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方面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这份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和国内大部分其他高职院校一样,复合型的该课程教师稀缺,所以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想

大课堂教学,是指对原有的课堂教学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宽的一种教学形式。从纵向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具体为:课前尝试探索学习、课中交流互动学习和课后实践应用学习。从横向看,将具体一节课中的课前、课后两环节延伸到课外,使课堂更加丰富和饱满,更具探索实践的时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

大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是由课前的尝试探索学习、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和课后的实践应用学习三个环节构成的。传统课堂的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复习一般仅停留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大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探究方法、锻炼思维、形成能力、获得经验、体悟思想,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意识、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具体指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发挥师生教和学的双主体作用,并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活动,配合相应的实践、体验活动,更加有效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高校教师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提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从内涵上是指立足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学入手,积极探索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自觉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目标。从具体教和学的方式上,课堂教学由传统单一的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堂讲堂、学堂实践、体验大课堂的模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课内课外结合,课堂教学从学生原来的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转入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从学生独自学习转变成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提出和讨论学习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形式。从评价方式方面,由原来的期末考试单一评价方式改为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受过程结合起来,使评价内容更加丰富,方式更加多样化,标准更加富有弹性,通过评价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期待,唤起让学生愿意学并且能够学的愿望和积极行为。大课堂环境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就在于学生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转变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为将来从事会计相关工作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我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大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通常由150个同学一起上课,一个主讲老师和两个辅导老师同时上课,既有老师的讲解演示又有学生的参与,在满足知识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探寻知识的能力,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来指导其言行举止。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

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立足点在课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学则是必要条件,目标是增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增进学生对该类课程的体验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形成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本技能。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学生必要的参与则难以产生发自内心的体验;离开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则难以培养好该课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大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把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教结合起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学和教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我校在2013年末完成了mCpC(现代实战中心实训室)的建设,可同时容纳超过200个学生上机操作学习。mCpC建成后,会计电算化专业就积极建议在mCpC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的探索,以提高学生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并获得了相关领导的支持,在2014年3月份开始,顺利地在mCpC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大课堂教学。

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课程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师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环境下,经过不断探索,我们主要从课前的尝试探索学习、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和课后的实践应用学习三个环节来构建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

1.进行课前尝试探索学习时,要求教师先给学生确定好方向和目标,即根据知识的认知结构、重难点,形成一节课的要点。要点是知识的生成点和突破点。通过要点,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进行尝试性、探索性的自主学习。

如系统管理,本课的操作技能点主要有建账套、增加操作员、设置操作员权限、启动子模块等,重难点是建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根据这个单元课程的认知结构和重难点,我们把本单元的要点定为建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本和操作,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学生预习后,在掌握了这单元的建账套和操作员权限要点后,同时就带动了学生增加操作员、启动子模块等的学习,达到全面了解该单元的目的。

当然要点也不一定要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发现并确定。通过要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去探索,才不会使探索没有了方向和目标。

2.课中交流互动学习即交流课前尝试探索学习中探索得出的知识方法、思维方式、活动经验。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应包括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如说明与阐述、讨论与辩论、现场操作与演示等。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协作者、指导者,情感的共同发展者。

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时,一般是三个班的学生同时上课,一个主讲老师,两个辅讲老师,主讲老师负责课程的讲解和操作演示,辅讲老师负责学生的疑难答疑。这种做法可以做到讲授、演示、实训操作指导同一时间进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接上例:学生在课前尝试探索学习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做法。这时,课中的交流互动学习就可先请学生交流尝试探索的过程及想法,接着交流汇报是如何做好建账套和设置操作员权限操作的。最后再总结反馈这些问题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3.课后实践应用学习,我们学校通常是布置相关的课后操作练习题目,让学生能灵活掌握和应用课前、课中学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做好课后操作练习,加深和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技能。

四、进一步优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采取大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优点:一是能做到课堂上老师讲解、老师操作演示、学生操作、老师辅导答疑四者同时进行,有力地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二是为了弥补师资水平不足的缺点。我校既熟悉会计专业知识和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又有融会贯通的计算机知识的老师只有两个,每学年都需要5-6个老师同时教会计电算化课程,通过大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可以一起协作,发挥各自的优点;课后也很容易集合在一起商量教学的各种新想法和解决新问题,这样就弥补了师资水平不足的缺点。

会计知识课堂篇3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要想理解翻转课堂的概念,首先要理解传统课堂的教学概念。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备课,然后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然后进行知识反复练习,最后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国外提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对知识进行自我学习,并且将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记录。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讨论,以此解决问题。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来进行深入讲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欧式也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讨论能力、总结能力等。并且还能够使课堂的氛围活跃,使老师的教学压力下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教学状况并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与老师无法达成配合学习等。这些情况都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影响了对知识的掌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出现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在中职会计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只是对书本知识的“宣读”,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使课堂气氛僵化,影响了知识的传递。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采取新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期解决中职会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三、如何推进翻转课堂与中职会计相融合

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就是“新”,它新在能够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所以会计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中职会计课堂相融合。

首先对会计教师来说,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积极接纳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分析翻转课堂的特点,针对翻转课堂的特点进行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前自我学习进行任务解决。这些任务并不是起到一个预习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学生对知识“通学”的作用。学生将任务解决的同时能够将所有的知识点学会,如果解决不了就证明这个知识点存在问题,学生也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当然翻转课堂并不是说将课堂完全的给学生,教师就没有其他的工作。教师承担着总结和点拨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对疑惑点进行讨论时,教师要进行点拨。在学生完成章节学习时,教师要进行总结。这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

会计知识课堂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知识,对物理课堂的学习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式和思维。在此基础上的高中物理知识的讲授,需要高中物理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期提升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做好教学设计的各个部分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引导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课堂上布置的活动和作业任务,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偏向于对物理理论的浅层应用,而较少表现为对物理问题上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内容的重难点、板书的详尽度以及教学活动的难易度。根据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班级教学案例,笔者认为,针对高中生进行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板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正式的课堂讲授之前,需要做好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设计和完善,尽量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掌握到专业的物理原理和知识,从而为今后的物理理论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考虑到物理教学内容的种类和难易度,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根据课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继而保证课堂物理理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一般情况下,根据人教版的高中物理课本,物理教师需要由易及难地安排课堂内容的编排,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逐步形成对高中物理整个内容的系统掌握。例如,物理教师会在高一阶段教授学生们相关的机械运动定律、能量运动定律以及电能运动定律,学生们通过对上述内容的逐步学习和练习,才会不断提高对多类运动形式的认识,继而提升学生对课本教材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中,还应当包括对教学大纲内容和新媒体教学内容的考虑,从而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学生们在物理教师的教学指导下,往往会逐渐形成对物理内容理解的基本模式,从而为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中,往往会从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出发,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原理和理论中的重难点知识。针对机械运动的内容教学,物理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以及加速度等的计算形式,高中生们也会在不断的练习中提升对物理知识和原理的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教学内容从教材、教学大纲、新媒体层面进行设计,还需要注重对课堂板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为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做好板书的设计,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在内容层面,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物理新课程和练习课程的特点,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板书的设计。例如,针对物理新课程知识的教学设计,物理教师需要做好物理原理关键词、原理公式、原理运行的图形等的板书,让学生们在进行新课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继而保证和提高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和听课效率;针对练习形式的物理课程,物理教师需要在讲解各类物理题型的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面对复杂难讲的物理题型时,物理教师可以进行黑板板书的演算,引导学生们学习和掌握每个具体步骤中的物理原理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在课堂板书的讲解中,牢固把握其中所蕴含的物理原理或理论。

其次,在形式层面,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做好板书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板书形式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课堂板书的整洁性。这样,高中生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丰富的原理知识,同时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如果物理教师的板书只是注重完整性忽略了整洁性,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不够简洁的印象,继而可能影响他们对物理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只是注重整洁性忽略完整性,也会影响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整个后续的物理学习和应用。

三、物理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生在完成了相关的物理原理和公式的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和拓展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中物理教师还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考察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物理活动的能力,从而提升物理学科的整体修养。具体来说,物理课堂活动的教学,主要从活动丰富性和活动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设计。

首先,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活动的丰富性,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专业知识,在课堂时间和课下时间及时进行理论的应用,从而保证对物理原理的深度把握,提高物理成绩。例如,在教授电能等物理知识时,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安排实验或比赛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电学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从而引导他们在活动准备中不断充实电学知识,在活动中实现物理活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

会计知识课堂篇5

会计实务虚拟课堂是一个虚拟的学习系统,它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学习功能。会计实务虚拟课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直接经验中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传统课堂与虚拟课堂的区别

传统的课堂有课程表和教科书,各个课程的体系不同,根据课程的不同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接受程度来组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协调。而虚拟课堂可能面对更广泛的学习对象,学习的随意性比较大,因此在时间上要求更具有灵活性。

传统课堂拥有固定的学校和教室,学生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上课,这种方式适合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而虚拟课堂没有这种限制,不可能有固定的学校和课堂。

传统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许多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因此,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较差,采用的学习方式往往也是昀消极和昀传统的。在虚拟课堂中,教师的权威不复存在,学生的学习完全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的学习必须充分发挥白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虚拟课堂的构建中,应将体现教师教育思想的学习课件设计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将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使学生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传统教学的两大主题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责任在教学,而学生的责任在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的作用下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表达知识的载体一般是语言、动作、表情和情感等。而在虚拟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能通过面对面的自然交流,而是外在的不具情感的电子媒介,即这种交流只能是一种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方式。

二、明确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实现的目的

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会计实务教学方式仍然沿用工业化初期的形式,即教师主要以纸、笔以及简单的教学工具,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对于传统会计实务教学来说,会计知识在呈现上只能达到跑马观花的效果,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计实务虚拟课堂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将会计实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学校也进行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由于受到教学条件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更好地将会计实务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直是困扰职业技术学校财会专业的一个难题,利用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在会计实务虚拟课堂中,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整个学习过程生动、直观,犹如“身临其境”,实现学生与会计处理零距离接触,消除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恐惧,消除用人单位对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顾虑。

学生有可能受阅历影响,长期以来习惯于被动的学习,过度信赖教师的知识传递,缺乏主动参与的内在动力。会计实务虚拟课堂是一个教师、学生、情境的互动过程,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究者,是“意义建构”的主要参与者,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

三、会计实务虚拟课堂设计应注重把握的几个原则

选择典型事例制作教学虚拟环境。通过典型事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会计核算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人们的认识是从具体的、个别的事物开始的,但是,随着认识的向前推移,作为个别事物的“这一个”,也就发展成为作为“共相”的“这一个”。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就是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物。客观实际,知识呈现逼近于客观现实。虚拟不是虚构,会计实务虚拟课堂的构建必须尊重客观实际情况,遵循经济业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客观规律,它的构建也是由教学的目的性所规定的。

拟课堂的构建中必须遵循专业知识体系和教学媒体的完整性。一个专业、一门课程是由相关的知识群构成的,知识的结构应是科学的、合理的,知识的力量不仅通过具体的知识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整体结构体现出来。认真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会计实务虚拟课堂应根据教学要求,认真设计制作虚拟情景,使之与教学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

会计知识课堂篇6

【关键词】核心知识;高效课堂;减负增效

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以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都想尽一些办法,采用多种手段与措施实现“减负增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课堂“增效”的有利途径是教师能够重视核心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所谓核心知识,从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来说主要包括搭建小学数学课程和教材框架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基本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特征和计算公式等,以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它们是保持教学内容前后连贯和一致的纽带.那么一堂数学课的核心知识通常情况下包括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基本方法、基本问题等几个方面.这既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载体,也更加是一堂数学课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知识在一堂数学课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核心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处于主干地位.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却发现核心知识在教学中的把握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不住一节课的核心知识,不分主次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阶段的知识都是基础知识,没有主次之分,老师很容易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不抓要领,纠缠细枝末节,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抓不住主次的现象,走进“题海战术”的怪圈.这也显然是造成老师教得辛苦,但效果依然低下的原因之一.

其实把握一堂课的核心知识就像是盖房屋一样,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常识,修造房屋时,最重要的是加固支撑性结构.核心知识在一堂课中的地位就像是承重墙,只要承重墙修砌得牢固,房屋就会有一个牢固的基础,不会轻易倒塌.核心知识理解、掌握不到位,就会影响今后主动建构学习,影响问题顺利解决,降低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就应该做到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紧紧地围绕核心知识而进行.

二、有些教师只注重一堂课华丽的外表,而忽略了一堂课的核心――核心知识的讲授

由于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有一部分教学经验比较少的青年教师在上课时只是追求良好的课堂气氛,每一节课都会想尽办法,采用很多手段去调动所谓的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每一名同学都看似很积极地主动去学习,可是“热闹”之后,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作业根本不会做.这样的课就是“华而不实”的一堂课.很明显这就是因为老师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却忽略了一堂课中核心知识的传授.我就听过这样一节小学一年级的公开课,课堂上老师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制作了非常漂亮的课件,老师的语言也非常生动,并且在讲课过程中也穿插了一些小游戏.整堂课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积极,个个在玩游戏时都很投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可是当老师进行课堂练习时,孩子们对于本堂课的核心知识“前、后”的理解并没有到位,比如:谁的前面有谁?谁的前面是谁?这两个问题就混淆不清.由此看来,课堂上想办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是有必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只是追求一节课在形式上的“花”,而丢了一节课的“魂”――核心知识.

三、有些教师把握核心知识有所偏差

小学数学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计算课的教学.有些教师在计算课的教学中只注重计算方法的教学,而忽略算理的教学.我认为这就是把握小学数学计算课核心知识有所偏差.因为小学阶段的计算课最主要的是教给孩子们“为什么”这么算,就是我们所说的算理,学生只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才会理解地记忆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很多学生只是记住了当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所得到的积要与十位对齐,但是对其中的道理根本不明白.于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节课的核心放在了讲解“为什么”上,使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这样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作业中出错的现象也非常少.相反的,如果这节课只教给孩子计算方法而忽视算理或是对算理的理解不到位,那学生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能进行机械的计算.我想这不应该是一堂数学计算课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所以,老师就像是无际大海中航行船只的舵手,只有老师准确把握一堂课中的核心知识,才能使船只不会偏离航线,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会计知识课堂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策略

一、前言

生物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自然的重要学科[1],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初中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生物知识,同时也要注重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能力[2]。因此,切实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设计有效练习,不仅可以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对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过于依赖考试大纲,对生物教学不够重视。

新课程改革将生物列入了会考的范围科目,从而使得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全被考试大纲牵着鼻子走,考纲要求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这种被动的教学,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初中生物还没有纳入中考的范围,在教学课程安排上也只是初一初二要开设生物课,而且每周也只安排两节课,这样,就使得很多老师和学生对于生物学习不够重视,单纯地认为生物学习只要应付会考就可以了,而且会考相对于中考要简单得多,所以把学习的重心都往其他中考科目的学习上倾斜,从而影响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2、习题设计缺乏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有效课堂练习的设计还缺乏一些正确认识,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将习题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所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生物有效课堂练习的探讨

初中生物教学对于整个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课堂练习对于增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实际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却又是如此严峻,让人忧心。因此,如何采取措施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1、初中生物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上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课堂练习也是有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因此,老师在提高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特点,把握好课堂内容中教学的重难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练习的设计需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必须高效利用课堂,从而最大限度上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在课堂练习设计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拿来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思考,对于基础的问题或学生一讲就明白的知识点,就没有多大意义拿来设计练习,而是要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或者是难点单独抽出来,设计一些有效的练习,启发学生思考,这样不仅可以突出重点,让学生意识到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也能够充分高效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提高。此外,课堂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老师必须结合课堂安排的需要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的特点,设计适量的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在课堂上让学生练习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且适量的练习不至于让学生反感和疲惫,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2、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形式多样化。

由于初中生的心智各方面还不够成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厌学的情绪。丰富多样的课堂练习,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枯燥和厌学的情绪,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增强教学有效性。因此,老师在课堂练习的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的特点,创新练习的形式,使得联系形式实现多样化。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完成练习,既收获知识又体验学习的乐趣。如在讲完一个单元的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展开课堂练习,如抢答,知识竞赛等,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相关知识时,针对细胞的作用,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选择、判断、填空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完成,或者是综合细胞的相关知识,设计一道具有一定探究意义的习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等。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将原本枯燥的练习变成富有趣味的探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会计知识课堂篇8

传统教学模式是课上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听讲、记笔记,课下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课堂则是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在课堂外观看教学讲解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作业”带入课堂,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课下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课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得到帮助。

2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但那种上课就是教师一味讲,学生忙着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缺少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政部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对会计人才的要求重点强调了要“富于创新”。强烈的求知欲望、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实践能力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毅力等则是创新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课下自己看视频,自己发现问题,课上想办法解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去是老师喂什么吃什么,现在可以自己选择,课堂上,从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2.2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解决会计课程群内容多、课时有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普遍问题

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群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税务会计、预算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相关法规、会计电算化等。目前这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是: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主要精力用于记笔记、应付考试。学生在课下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如果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翻转课堂将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可节省大量时间,课上用于教师组织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2.3互联网和各种电子产品及软件的普及使翻转课堂教学更易于实施

如今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在线观看视频非常方便,教师制作视频可以通过录像机、屏幕录屏软件轻而易举完成,这些都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3基于翻转课堂创新会计课程群教学模式研究

3.1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3.1.1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理论基础是掌握学习法。掌握学习法由本杰明?布鲁姆首先提出,他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将不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采用掌握学习法,能够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会课程内容。

图1 掌握学习法教学模式

在传统课堂中,掌握学习法应用效果不尽人意,群体教学使学生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学习,且传统课堂缺少个性化的辅导矫正,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翻转课堂的出现使掌握学习得以真正实现,甚至利用科技可以实现一对一学习。翻转课堂为学生首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此外,翻转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所需的频繁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

3.1.2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财务会计》现金流量表一节为例

3.1.2.1教师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首先制作教案:要分析学习者的情况,如哪个年级、对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属于哪种类型,是主要依赖老师还是对学习本课程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学习等,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制作出用于指导学生课前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是ppt也可以是微视频。最后将自主学习任务单和配备的教学资源打包提交给学生。

①教师制作教案(表1)。

②教师编制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表2)。

③制作课件及录制微视频:教师制作ppt内容:a直接法的编制原理。b直接法的具体编制方法。(根据账户记录直接编制;工作底稿法;“t”账户法)。

教师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视频:视频1直接法的编制原理,时间5分钟;视频2根据账户记录直接编制,时间15分钟;视频3工作底稿法,时间10分钟;视频4“t”账户法,时间10分钟;要求通过案例讲解编制步骤,语言简洁。

④将自主学习包提交给学生。

3.1.2.2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测试,提出存在的疑问,结果反馈给教师。

3.1.2.3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设计可包括以下环节:答疑解惑;练习巩固;合作探究;总结展示等。

①答疑解惑:教师解答学生问题。

②练习巩固:做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③合作探究:学生分组,用教师给的资料采用根据账户记录直接编制、工作底稿法、“t”账户法,依次编制现金流量表。可小组讨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其他组别或请教师帮助。

④总结展示:每种方法编制完成后,各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汇报呈现,其他组指出问题并打分。之后教师总结,并打分。

3.1.2.4反馈与评价

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表3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

3.2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知识课堂篇9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课改在我国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改革,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既然改革,就不能光改变教科书,需要从数学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实施改革。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和资源的开发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健康的教学模式和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所以师生之间需要多沟通,了解教学过程中的症结,使教师能够对症下药,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探索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现阶段高中数学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不足

大部分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是充满期待的,但是经过高一一年的接触,到高二阶段,对数学没有那种新鲜感,甚至到高三以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存在着厌倦感.这种现状的出现,说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

数学科目的特点是题目难、作业量大,学生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完成数学作业上,而收获却不大.大多数学生在付出努力没有得到回报的时候就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对数学存在敌视态度。目前的文理分科制度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数学放弃者的产生。

(二)不够重视教学方式的更新

许多教师的上课方式还是旧时代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不够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大部分的学校,数学教师还兼顾着班主任的工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关注与管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时,往往不问原因体罚该学生,更有甚者不让其听课,这样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

(四)不够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工具是粉笔、书、圆规、直尺,填鸭式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课堂上除了线条就是数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后,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为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教学的出发点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就促进了数学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改变.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育应该围绕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四个方面来组织开展学习.学会认知强调的是学习知识的手段,学会做事强调的是对周围的环境必须具备影响的作用,学会共同生活强调的是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共同成长,生存是在认知、做事和共同生活之上的.

(一)教学设计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学习的知识只有经过自己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通常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失去了主动探索的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教师的观点,运用新的理念去展开教学.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开展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课堂氛围既要紧张严肃,又要和谐;课堂上既要有大量的知识传递,又要有感情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才能更好地获得知识。

2.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4.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课堂是师生交流与互动的地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设计必须让学生学会做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某种程度上,学会认知和学会做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何将我们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非常的重要。新课程实施后,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把握这一原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将数学知识与其他科目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三)教学设计必须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当今教育甚至今后的教育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转变授课方式,将单一的班级教学转变为小组教学,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明确各自的任务,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知识、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四)教学设计必须让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宗旨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自主的意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学方式不应该只是单一的问答式教学,还应该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中的探索教学,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规定,也就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界定,通常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注意考虑问题的全面性,比如说知识与技能目标就包括数学事实、数学定理公式等等.教学目标的出发点还应该立足于学生,制定的目标任务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1.课程目标的设计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等基本能力;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2.单元目标的设计

在制定好课程目标后,教师要将课程目标分解化,制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从单元目标出发,分析每一单元的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

3.课时目标的设计

在制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课时目标的时候,要注意教学目标中的课时目标的具体化和明确化,每一个知识点的课时目标都是由具体的行为目标构成的.比如在制定空间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课时目标时,就可以设计为:(1)理解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和距离的定义;(2)能够在简单的空间图形中寻找到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初步掌握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和距离的计算方法.课时目标设计的难易程度要适中.目标过高,学生无法达到;目标过低,学生就认识不到知识的深度.比如在设计函数单调性的课时目标时,如果将其定义为能灵活运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目标就太高了;如果定义为能利用函数的图像确定函数的单调性,这一目标就太低了。

(二)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入设计

古语云: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上要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创设问题情境或是设计一个比较好的新课引入.在设计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引入时,要注意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密不可分的。比如说,在讲解对数计算时,教师用一张厚度仅0。01毫米的薄纸对折,然后在课堂上提问:如果对折三十二次后,将有多厚?学生立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有的学生说有讲台高;有的学生说有教学楼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当教师指出它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的时候,学生会非常地惊讶,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三)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教学情境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教学中,创设与现实相关并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比如在讲解指数函数时,教师如果按照课本,给学生讲解国王和象棋的故事,这样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情境生活化,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问学生是否愿意签订这样的一份合同: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天给你十万元,但是你从第一天只需要给他一分钱,之后的每天是第一天的两倍,这样连续进行一个月,是否愿意?学生刚开始凭借直觉,很容易说愿意,但经过教师的再次确认,学生就开始动脑经想这个问题,此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指数爆炸的现象。

(四)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例题与习题设计

不少教师会省略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这就是教师对课程挖掘不深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本上的例题,因为这是解题规范参照的最佳样本,这是针对性强、基础性强的题目.教师应通过对新旧教材的对比,对例题进行深深的挖掘,横向、纵向地进行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泛性。

习题是为巩固所学知识而适当地安排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高中数学习题存在的状态是题目多、创新少、计算多、应用表达少,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列举创新性试题,让学生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题”的目的。

(五)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提问设计

会计知识课堂篇10

【关键词】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

小学英语教育可以为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英语有效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则显得意义重大。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总目标是:通过教育培养,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语言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技巧。通过对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活动中,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习惯和使用技巧。

一、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活动组织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品质

对学生认真专注品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上,当孩子处于小学阶段时,是培养其注意力的重要时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有效课堂活动的组织设计,使学生认真专注地完成自己的课堂任务,使学生可以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长此以往,逐渐使学生形成认真专注的品质。通过有效课堂活动的组织设计,使英语课堂活动丰富多样,这样可以使学生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课堂活动的多样性是学生保持专注和兴趣的根本,所以,小学英语教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准,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真专注的品质。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

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通过对英语课堂的有效设计,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加之教师的引导,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当学生处于五、六年级的阶段时,他们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那么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个人竞争意识有效地转化为集体荣誉意识。在英语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每个学生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就使其个人荣誉感在无形中化为了集体荣誉感,而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4.有利于打造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有效课堂活动组织设计这一过程,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大幅提升,因为小学英语有效课堂的组织设计工作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首先,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学理论知识,其次,其必须掌握丰富的教学手段,这些专业技能是教师进行课堂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前提。当然,要想进行有效课堂活动组织设计,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必须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手段,通过有效课堂活动的组织设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二、有效课堂活动的组织设计策略

1.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设计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可以使学生摆脱学习的枯燥,带着乐趣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要教授的英语知识编入简短的歌曲之中,也可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英语动画,因为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卡通动画,通过播放动画,让学生自己按照动画中的情景进行对白,然后再对相关的英语语法进行讲解,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当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也可以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例如,在讲授“shopping”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情节,这些情节包括购买衣服、购买水果、购买零食等,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反复运用学到的语言,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英语语言的使用技巧和使用习惯。通过利用情景教学模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充满乐趣,这样也可以有效缓和严肃的课堂氛围。

2.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育应以活动为主,通过唱歌、表演、竞赛、游戏、画面和猜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灵活地运用这些标准,进而不断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动作的记忆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比起死记硬背要好得多。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进行创造性学习,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动脑、动口、动手。通过手、脑、口的并用,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读、多练,通过多种学习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进而不断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直观的绘画使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形象地记忆课堂所学,促进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进行英语歌曲的学唱,将英语口语训练转变为艺术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的场景中变化一种语言形式,用英文对话来还原生活,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让语言紧贴生活,让生活跟随语言,使学生认识到英语离我们并不遥远。小学生喜欢游戏,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组织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不知不觉中学生完成了教学预设的目标。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喜欢与人一争高下,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来组织教学活动,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3.利用生活环境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