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2:24

建设项目调研篇1

____棚改项目位于定远县城北部,占地面积655亩,涉及房屋征收1057户、人口3475人,建筑面积约75万m2,总投资21亿元,是安徽省861重点项目工程。该项目由铜陵市圣宇投资集团投资兴建,是县委办公室____9年招商引过来。该项目建设主要包括综合大市场、商业开发和安置房三大功能区,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方式,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成一座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先进、宜商宜居的综合性大市场和园林式居住区。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定远县城北部的城市面貌,极大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构造全新的北部新城。(1)综合大市场。位于鲁肃广场以北、鲁肃大道西侧,占地231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以三层园林式建筑为主。市场分为农副农资农机、城北菜市场、购物休闲娱乐风情街和办公服务等区域,另建设一座28层的星级酒店。(2)商业开发。位于鲁肃大道东侧,永康路以北,占地321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以现代化建筑为主,有别墅、多层和高层建筑,配套建设园林式景观和会所、幼儿园、商业街等。(3)安置区。位于鲁肃大道东侧,能仁路北侧,占地130亩,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以多层建筑为主,建设部分小高层,配套建设居民休闲会所、幼儿园等,主要用于被拆迁居民的回迁安置。

该项目已建设近三年。工作进展较快,20个工作组也非常努力,不论白天黑夜,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排除一切困难,见缝插针,推动工作开展。

1、房屋征收协议签订情况。项目拆迁涉及房屋征收1057户,分二期实施,目前累计完成房屋征收协议签订727户、占任务的70%。其中:一期鲁肃大道以东涉及房屋征收395户、完成协议签订304户、占任务的77%;二期鲁肃大道以西共涉及房屋征收662户,完成协议签订422户、占任务的64%。

2、三项资金发放、搬家及房屋拆除进度。截止目前共发放三项资金637户,搬家525户,拆迁房屋447户。

3、土地出让工作。安置地块:取得1个批次25亩的安置用地。该宗地涉及房屋征收39户,目前已全部完成协议签订、搬家和房屋拆除工作。商业开发地块:共取得2个批资的商业用地,第一批资45.9亩,涉及房屋征收41户,房屋已全部拆除;第二批次35亩,涉及房屋征收157户,截止目前完成房屋征收协议签订94户、占任务的60%。

4、首期安置房建设。首期安置房计划建设11栋、约5万m2。现9#、13#、14#、17#等4栋安置楼和幼儿园、地下车库已全面开工,其中:14#三层主体正在建设,9#、17#、幼儿园、地下车库基础开挖已基本结束,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5、首期商业开发。首期商业开发建设7栋、约3.6万m2。现3#、9#基础施工已结束,4#、10#正在进行基础施工,18#正在进行基础开挖。

6、东扩征地。项目东扩共涉及征收西周和小陈2村民组66户、379亩土地,现丈量、公示已结束,土地补偿款正在发放中。

尽管项目的各级领导和同志进行了很大努力,付出艰辛劳动。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阻碍了工作开展。

1、工作进展不平衡。目前,各包保责任单位均高度重视,深入一线,强化举措,强力推进,房屋征收取得一定成效,但进展不平衡。一期进度快的农机局工作队已完成任务的91%,慢的队才完成任务的49%;二期进度快的工商联工作队已完成任务的77%,慢的工作队才完成任务的43%。

2、群众补偿愿望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群众提出不合理要求,漫天要价,得不到目的故意阻挠,导致征地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如:鲁肃大道以西被征户要求就地安置;定斋路临路房要求置换商业用房;老户人家要求分配宅基地;部分老户人家要求土地、房屋捆绑洽谈等。

3、房屋征收补偿政策收紧。合蚌路一、二期改造时房屋征收补偿政策标准高于____棚改项目补偿标准,群众存在攀比现象,难以接受目前____棚改安置补偿政策,抵触情绪大,房屋征收协议难以签订。

4、执行政策标准不一致。该项目房屋丈量登记由20支工作队完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补偿标准把握不一,造成群众相互攀比。

5、项目正式投资协议未签订、资金拨付不到位。该项目正式投资协议至今没有签订,资金管理办法也没有出台,造成资金流转不畅,影响项目建设进展。给群众补偿款县财政未拨到位,群众不能及时领到补偿款,综合办已

报告上级,但资金还未到位,是导致进度慢的主要原因。6、综合大市场进度缓慢。该项目环评至今没有通过,项目建设前期各项手续难以办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给人印象是房地产开发,没看到建大市场,必须同步建设,以市场为主,商品房为辅。

7、部分安置房建设受阻。一是安置区部分房屋征收协议没有签订,房屋不能及时拆除,影响工程施工。二是安置区少数群众不愿领土地补偿款,钉子户、难缠户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阻挠工程开工。

根据调研实际情况,面对现实,分析剖析,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工作入手: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督查调度力度,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重要性,是省861重点工程。同时,加大督查的力度和调度的频率,增强工作队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进一步摸排重点房屋征收户的社会关系,实行单位对口包保责任制。对下剩的房屋征收户倒排序时、紧逼重压,强力推进房屋、土地征收协议签订工作,确保各工作队均按序时进度完成目标任务,把土地整平交给开发公司。

2、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群众合法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保证群众利益是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的根本。征地拆迁过程说到底是利益调整和分配的过程,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征收、按政策办事,也要把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以达到人性化征收。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一套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制度,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

3、实行阳光操作,确保标准一致。启动房屋征收时,抽调专业人员,组成专业队伍,专门负责项目区所在房屋的登记、丈量和拆情户卡的建立,做到“三统、三公”,即:统一人员丈量、统一执行政策、统一尺度把关,确保拆情户卡的建立公平、公正、公开,张榜公布。另外,要严格遵守政策,始终坚持一个标准,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减少或避免因执行标准不一而引发矛盾,阻碍进度。

4、加强过程监管,确保稳定有序。要把监管工作贯彻到房屋征收的全过程。首先,对入户调查的情况进行随机调查,实行监督审核,强化调查人员的责任心,提高调查工作的质量,确保调查的情况与事实相符,得到群众认可。其次,对洽谈、协议签订情况进行监督,把握政策执行在面上的相对平衡性和合法公平性,避免干部腐败,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5、加大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违建和非法阻工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坚决按政策办事,宣传政策,使群众了解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成人皆知,对不讲道理难缠户,要严厉打击,严厉打击违法建设和非法阻工行为,实施保护性施工,全面保障安置房和商业开发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按序时进度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6、优化组合队伍,提供坚强保障。征收拆迁队伍的优化组合是征地拆迁工作快速推进的保证,所以在抽调人员组合上,要充分考虑工作扎实、不怕吃苦、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人,也要考虑业务熟悉、素质较高的人,单位一把手要负总责。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队伍作风建设,实行严格的调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确保拆迁工作的稳定有序推进。

建设项目调研篇2

SunYuchao;ZhangDong

(世源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855)

(ShiyuantechnologyengineeringandConstructionCo.,Ltd.,Beijing100855,China)

摘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内涵、特征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进行介绍,并从目标协调、管理协调、技术协调、组织行为协调以及文化协调等五个方面出发,建构了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abstract:Basedontheresearchresultsathomeandabroad,thepaperdefinesanddemonstrates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ofdynamic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onthebasis,itpresentscoordinationtechnologyofdynamicmanage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andestablishescoordinationmechanismfromthecoordinationoftarget,management,technology,organizationbehaviorandculture.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技术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dynamicmanagement;coordination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82-02

0引言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也是人的劳动和工程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施工技术和工程项目的环境条件等有机结合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实施过程复杂化、快速化和精密化的特点,而且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实现项目相关单位相互之间的动态有效协调,这是我国目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方式和技术上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1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技术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建设工程项目从筹备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内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项目协调是指以一定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进行疏通,对产生的干扰和障碍予以排除的过程。建设工程项目协调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度。协调可以促使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个人与组织目标趋于一致,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组织内所有力量都集中到实现组织目标上来,和谐、紧密地进行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从而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具体而言,建设工程项目的协调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沟通沟通是项目管理系统所进行的信息、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的传递和交换,并借以取得系统内部组织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较大的凝聚力,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的活动。

1.2协商协商是为了解决某些事情或问题而与他人进行商量、商议。协商的基础是项目计划和有关文件。协商的过程包括确定协商的时间、地点以及进度。为了使协商结果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协商的双方应当确定何时进行协商,并且选择协商的地点,把握好协商的速度。

1.3谈判谈判是为了达到双方均可以接受的局面而采取的行动,意在就彼此都认为很重要的问题、可能引发冲突的问题、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等达成协议。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谈判一般涵盖了设计深度、交图时间、监理期与范围、人工成本方面、新技术、进度报告、工程设计调整以及价格变动等方面的内容。

1.4通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单位之间、参与单位与其组织之间、组织与项目相关组织之间都要不断地通知、汇报、请示并报告项目的进展情况,这些活动可以统称为通报。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之间必须形成定期报告制度,及时通报工程进展状况。

2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建设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人与事、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繁冗复杂,工程项目建设成功与否、成功度有多大,与工程项目协调的成效有很大的关系。基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本文主要从目标协调、技术协调、管理协调、组织行为协调、文化协调等五个个维度对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建构了一般化的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的协调机制。

2.1目标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目标方面协调的主要内容在于协调诸多目标因素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充分认识项目目标和组织的管理目标,形成关于项目目标协作机制。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项目目标确定后,要分解并确定各下属任务组的分项目标,同时在项目任务组与职能部门之间建立沟通渠道,进行经常性的协调。具体而言,目标协调应把握以下三点内容:一是强制性目标和期望目标发生争执时,必须首先满足强制性目标的要求;二是如果强制性目标之间存在争执,则表明施工方案或措施本身存在矛盾,需重新制定方案或消除某一个强制性目标,将其变成期望目标;三是把握好期望目标之间的争执。如果存在争执的期望目标是定量的,则可采用优化办法,追求技术经济指标最有利的解决方案,如果存在争执的期望目标是定性的,则可通过确定优先级或权重,寻求它们之间的妥协和平衡。

2.2技术协调施工活动关键是技术性活动,工程项目技术系统、施工技术的实施对项目的协调有重要的影响。技术活动过程的中枢神经是控制与反馈,协调系统又是人与整个技术系统联系的中介,离开了协调系统,就无法实现对生产和施工过程的有效管理。工程项目实施的核心力量来自施工技术、管理技术和项目团队。施工技术通常部分根植于机器和机械设备,同时囊括了项目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工程项目技术越复杂,则技术不确定性越大,技术的互倚性也就越大,此时必须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技术方面的协调。具体而言,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协调应该把握以下两点:其一,技术协调主要反映在组织、项目管理者、项目参与者的技术思路、原理和方法等方面;其二,从技术层面来说,项目管理者运用文化的力量、管理的职能,规范参与者行为,将项目组织建设成一个协作的体系。从而,通过技术协调,可以保证项目技术系统按照规范、标准的要求来实施,更好的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目标。

2.3管理协调管理协调包括计划、组织、决策等方面的协调。计划是在目标实施之前,对决策目标迸一步展开和落实。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投资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财务计划、采购计划、施工计划、供应计划等本身既是协调的重要手段,又是被协调的对象。计划是项目相关方汇报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和协商各项工作的渠道。良好的计划协调能有效增进项目参与者相互之间的理解,更好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目标,正确地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此外,建设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组织系统,项目中组织利益的冲突十分激烈且难以调和。组织是工程项目协调的载体,组织协调是项目协调最为重要的方面和形式。只有通过积极的组织协调才能实现项目各个系统全面协调的目的。再者,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是一个不断决策的过程,无论是项目负责人还是项目管理者都要进行各种决策活动。决策是工程项目协调最重要的工作,项目负责人必须不断地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因此,决策的质量高低以及实行的可能性,往往关系到项目组织的协调成果。

2.4组织行为协调建设工程项目中的组织行为复杂多样,我们可从四个建设阶段分别进行分析:其一,决策阶段的组织行为协调。项目要经过的初步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评估等复杂过程。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也没有专职人员,可行性论证的人员一般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完成。在经济全球化、科学化发展的环境下,应多采用灵活、敏捷、精简、高效的组织模式进行决策,使之能够适应环境超系统的快速影响;其二,准备阶段的组织行为协调。一般按照项目的规模和重要性来确定、分配角色、任务、职责和报告关系。应针对不同项目干系人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以尽量满足他们将来在项目实旋过程中的行为需要;其三,实施阶段的项目协调。项目的目标定义明确,项目组织应按照计划去开展工作,一般需要战术型或战略型的组织来完成这些工作。不同特征的项目组织需要不同类型的成员及其行为;其四,终结阶段的项目协调。项目组织即将解散,组织成员要寻求耨的工作岗位。这时项目组织的摩擦大,行为更为离散,协调和沟通更加困难。要求项目组织加强管理,项目成员服从组织安排,做到撤而不慌、散而不乱。

2.5文化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项目管理中,文化对项目执行方式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的影响越来越大。文化协调的目标是实现和谐的项目或团队文化。项目团队中成员们的情感方式,包括感觉、态度、偏好和价值观,都深刻影响着项目组织的文化氛围。这种氛围影响人们如何思考和感受,如何反应和行动,所有的这些最终决定什么是组织中可被接受的行为。在进行项目组织的文化协调时,应该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于加强组织的文化,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参与者在他们的责任领域中树立组织文化的理念并从中得到鼓励;第二,发展项目组织文化,改变部门工作的文化观念;第三,塑造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明确认识到所有的组织成员必须重新培训和重新学习新的技术;第四,整合项目组织的各种资源,把项目组织的重心转移到能够更好的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目标上,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来积极的发展团队文化。

3总结

我国每年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上十万个,既包括各类工厂、矿井、桥梁、公路、铁路、港口、机场、金融设施等具有生产经营功能的项目,又包括办公楼、医院、图书馆、居民住宅等具有社会或个人消费使用功能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方法中存在太多的问题,给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步伐设曼了各种阻碍。除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以及外界环境诸多因素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弊病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项目管理技术的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项目管理未达到应有的先进水平和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尤其是在项目管理的协调等这些关键方面还没有真正解决好。

现今,大量的建设工程项目正在实施或即将实施,迫切需要应用科学、有效、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来实现各自的目标。本文在介绍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技术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般化的建设工程项目动态管理协调机制。从而为介绍和推广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在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提供良好的理论知识,为保证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节约投资、缩短工期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吴涛.工程项目管理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陈宗光,何伟荣.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m].建筑管理现代化,2002.

[4]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建设项目调研篇3

思考之一:主攻重大项目是实现全市赶超发展的关键

(一)重大项目建设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解决全部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解决经济发展全部问题的根本在于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大,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作用。目前,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排名还较靠后,要赶上全省的发展速度,提高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改善自身的形象,必须以重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取得较大突破。20xx年以来,我市坚持选商择资、跑项争资、激活民资并重,通过开展“重大项目招商年”活动,共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96个,目前这些项目已实现产值43.1亿元,上缴税收2.2亿元,安排就业5.5万人,出口创汇1.1亿美元。

(二)我市发展的瓶颈是缺乏大项目支撑。大项目少,项目带动能力弱,经济发展缺乏“引擎”,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大大制约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我市占领赣西区域发展制高点的战略要求不匹配。东边的新余“国家队”有新钢,“地方队”有赛维,西边的萍乡也有冶金、机械电子、建材等优势产业。我们要正视发展短板,开展大项目建设,知“短”然后奋起,找到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咬定大项目不放松,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在扩大“增量”、改善“存量”上下功夫。扩大“增量”,重点是解决好“招商引资规模”问题,坚持“好”字当头,下大气力招大商、引大资,努力在“招大”上实现新突破;改善“存量”,重点是加快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在“扶强”上实现新突破。

(三)主攻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我市现实条件,依靠资源做大做强企业的可能性有限,实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招引和培育一个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与本地实际的大项目,可以对一个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引发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产生裂变式的扩容。新中源集团落户高安,对该市建筑陶瓷产业的迅速壮大,产生了颠覆性的战略效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对调整发展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却带来了机遇。我市要在困境中牢牢把握机遇,千方百计“招大扶强”,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力争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热潮中抢占制高点。中心城区钽铌、医药、服务业、建材、机电、油茶六大产业要按照“一年一变样、三年翻一番、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力争将钽铌产业发展成“中国钽铌产品生产基地”、“亚洲锂都”;医药产业发展成“全省一流、全国具有影响的医药产业园”;服务业发展成“赣西服务业高地”;建材产业发展成“江西建材之乡”;机电产业发展成“全国机械工业城”;油茶产业发展成“中国最大的油茶产业基地”。

思考之二:我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项目立项程序和管理工作不尽规范。由于区位、历史等原因,我市项目的来源不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个别项目没有进行深入论证,或不按立项批复要求,在建设要素尚不齐全时就盲目“上马”,开工后遇到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短缺的问题,推进速度较慢,甚至形成“半截子工程”。还有一些项目单位对项目前期工作认识不足,不符合项目审批要求,给项目的争取造成了一定困难。就项目工作而言,不少同志有抓项目的热情,但缺少抓项目的手段和办法。

(二)企业做大做强受资金制约突出。一是缺乏国家财政投资计划导向的超前判断能力。对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国家投资计划导向信息的嗅觉不灵敏,对一些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及建设程序不熟悉。二是缺乏对金融机构投资意向与企业贷款需求之间的供需对接能力。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条件苛刻,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少,银行贷款难问题突出。20xx年,我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3.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仅为29亿元。三是融资渠道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完善,企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渠道逐渐增多。我市企业融资的主渠道是银行贷款,部分企业不愿意走合资合作道路,上市融资等资本运作手段用得不多。

(三)项目人力资源比较匮乏。人是项目中最重要的因素,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一环。人才在大项目建设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人才问题也会越来越紧迫。打造优秀人才聚集洼地,优化人才聚集环境,将是一条增强大项目发展后劲,实现竞争制胜和推动大项目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市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结构单一,结构支撑性差,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人才,缺少出色的项目运作者和管理者,导致项目用人选择的余地非常小,项目运作和管理水平下降。

(四)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机关及其公务员中仍存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改革创新意识不足、为民服务观念不牢、工作作风不实、执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一些部门谋划工作不从全市大局出发,履行职能围绕部门利益进行,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用权、轻服务”的问题,部门利益至上,大局意识不强。在审批方面主要表现在审批手续繁琐、缺少范本指导、审批流程不清晰和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在效能方面,部分服务窗口对审批事项受理后既不能“现场办理”,也无法“网上操作”,一些即刻就能办结完毕的事项,也要等到承诺时限期满;在执法方面,部分部门执法简单粗暴,收费标准不透明,为了个人私利或小团体利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着法子以岗谋私、索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损害企业利益和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主要领导重招商环境,具体办事人员轻招商环境的“小鬼难缠”现象。

思考之三:主攻重大项目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市经济增长仍属投资主导型,重大项目在整个投资规模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实施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市近期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优化产业结构、集聚生产要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坚持选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促进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提质升级。中心城区根据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确定钽铌、医药、服务业、建材、机电、油茶为六大产业,总体上看,产业优势仍不突出,产业定位尚不清晰,缺少目标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指导目录。要立足矿产特别是钽铌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建设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市场的矿业企业,做强产业群,延长产业链,特别是其中的锂电产业,把打造成为“亚洲锂都”和“中国锂电产业基地”。

(二)培养、引进高水平的项目运作和管理人才。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和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种紧缺人才,加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重点培养、引进高层次项目管理人才,引导广大干部潜心钻研项目知识,熟悉项目建设程序,拓宽项目建设思路,切实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建设项目的能力和治理项目的能力,使之成为策划项目的高手,跑项目和争项目的能手,为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支链条、一个基地”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和专题招商,不断增强招商工作实效。同时,按照产业分工,组织专门的招商队伍。加大通过市场配置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力度,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采取创新机制激活一批、公开招聘引进一批、政策激励留住一批、加强培养造就一批、搭建平台用好一批等“五个一批”的办法,着力解决项目策划、资本运作、营销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人才短缺问题。

(三)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一是加强银企交流与合作。通过政府、商会等为中介召开银企融资会,扩大企业贷款规模。金融部门要灵活运用信贷政策,把投资重点向产业项目和重点企业倾斜。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强化信用约束管理,收集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建立信贷诚信系统,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金融健康发展营造浓厚的诚信环境。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资本运作,扶持企业上市融资,引导企业家摒弃排外思想,培养战略思维和眼光,强化与国际国内大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借助外力、谋求合作中化解资金瓶颈,实现做大做强。

建设项目调研篇4

【关键词】项目主体;协调;管理

1关键词解释

1.1项目主体:本文讨论的项目特指建设项目,是指建设项目的参建各方。狭义的项目主体是指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合同主体,有: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总(分)承包单位、劳务单位、物资供应单位以及试验检验、监测单位。广义的项目主体还包括实施政府行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包括质量、安全、环保、卫生等)以及相关的市政部门(如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消防等),甚至是工程所在地民众。所有这些单位或个人都是围绕着建设项目的相关利益者,称为广义的建设项目主体。

1.2协调:就是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就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部各种关系,为组织能够正常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实现组织的即定目标。

1.3协调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含义是主动调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信息交换,以确保管理的效率。其目的是协调管理人员通过对项目各主体之间以及项目主体内部进行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均衡资源,使建设项目主体能够安全、有序、受控的为建设项目服务。

2建设项目各主体协调管理现状

在把建设项目按照建设单位意图和设计图纸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参与项目管理的项目主体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以下主要针对这三个项目主体进行阐述,说明协调管理的现状。

2.1建设单位项目协调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协调管理职责认识不足。有的建设单位就没有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协调各建设项目主体之间关系的管理人员。有的建设单位虽然设立了专门的负责协调管理的人员,但是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协调管理人员对自己在项目协调管理中的强势地位认识不足,有的项目管理人员只有等待上级领导安排才会去实施管理工作,有的项目协调管理人员把属于自己份内的工作一部分交给监理单位,一部分交给施工单位代办,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职能。

2.2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数单位存在人员投入不足、年龄偏大的现象,虽然有丰富的经验,但知识结构偏于老化,对新型建设项目的认识不足。对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研究不透,不全面。由于人员少,有的监理单位项目管理人员只注重形式,不注重结果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3施工单位(包括分包单位)的项目协调管理存在自身的劣势,在我国目前的建设大环境下,已经造就了施工单位在建设项目各主体中的劣势地位,依靠施工单位的协调管理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再者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协调管理人员的协调对象。而且各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着想,缺少大局意识。

2.4对建设项目各主体而言,整体的协调管理的经验缺乏和水平不够,没有寻求到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3协调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建设项目各主体对协调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建设工程项目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当今的建设工程使用功能越来越强,设计材料越来越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工序繁多,它牵涉的建设项目主体越来越多,所以,协调建设主体各方有序的为项目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建设项目中,建设项目主体之间沟通很少甚至缺失,建设项目主体现场管理人员只为自身利益考虑,缺乏大局观念。

3.2建设项目主体内部职能关系理顺不清:在建设项目主体的内部,项目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有的事情要么大家都管,要么都不管,存在推诿扯皮现象,造成一些事情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不同的人说法不同,没有形成统一意见,造成执行难的情况发生。

3.3人力、物力的投入不足:有些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主体为了节省成本,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没有设置专门的协调管理人员,或者虽然有设置,但赋予其管理职权不明确,或身兼数职,导致协调管理人员穷于应付,丢三落四,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4协调管理不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4.1对施工人员安全没有保证

由于没有得到建设单位协调管理人员的合理安排,而建设项目主体之间又缺少必要的沟通,在建设项目各主体(尤指施工单位)之间存在交叉作业混乱情况,施工单位之间各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也不尽相同,容易造成“被人伤害”的安全隐患。

4.2对工程施工工期的影响

建设项目主体内部各专业之间、各工种之间没有得到项目内部协调管理人员的合理协调,造成后续工作的延误,致使建设项目工期拖后。例如:设计单位由于分了很多专业,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只注重自己设计的专业,在施工图设计出来以后,各专业设计图纸之间存在矛盾,虽然各专业之间也进行了图纸会签,但有的建设项目由于时间紧迫,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等到施工过程中发现,影响到工程的整体工期。又如:建设项目施工单位之间由于存在交叉作业,施工工序虽然合理,但是前面工序在施工时应该给后续作业的施工单位预留施工空间和作业面等的情况经常发生,而由于协调不到位,导致后续工作进行时,前面的局部工作必须拆除,致使工期延误。

4.3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

各施工单位没有得到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的合理协调,不顾整体工序的安排,在自己施工完后,影响到其他施工单位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后续施工时,会将前面的工作成果破坏,做不好成品保护工作。

4.4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影响

在岗位设置时,管理职能重叠,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计问题造成的返工;在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时,发生的不必要的返工等等。可以说,在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协调管理不当,建设项目各主体没有按照预期、合理的目标运行,而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结果都是对项目资金使用的一种浪费。

5协调管理的原则

5.1目标一致原则:既然建设项目各主体能够走到一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确保安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建设项目。各主体都要以建设项目为中心。

5.2双赢原则:建设项目各主体都是一个个的公司或经营者,谁都不是慈善家,谁也不会做没有回报的投资,所以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的时候,应做到双赢。

5.3公平、公正原则:协调管理人员需要站在中立的角度,站在顾全大局的角度来处理在各项目主体之间产生的问题。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保证各建设主体项目管理人员心服口服,顺利地完成各自的工作。

6建设项目主体内、外部的协调管理措施

结合上述协调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项目主体之间以及主体内部关系的协调,为了更好的做好协调管理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点:

6.1协调组织

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目主体均应设置协调管理人员,建立一个以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协调人员管理组织,做到项目各主体之间有沟通渠道。

6.2培训教育,提高整体意识

目前,随着建设项目的日益复杂,协调管理人员的协调意识和能力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接受专门的培训教育,提高对协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协调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协调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

6.3注重协调管理的方法

6.3.1定期协调例会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项目各主体定期的开展协调会,会上能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会上明确责任、落实到人,督促会后积极解决,并做好会议记录。

6.3.2信息化网络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项目管理带来了新的方法,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网络普及的信息化社会,建设项目各主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便捷的网络沟通渠道是是非常有必要的,确保信息交流及时、高效。

6.3.3制度管理式协调:在协调管理过程中,需强调制度的落实,严格按制度办事,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工程实际的制度,做到协调管理人员做协调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理有据”。

6.3.4流程式协调:建立一个完善的协调管理流程,逐级的汇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相应级别的协调人员进行协调,不能解决的及时汇报给上一级解决。

6.3.5管理职责协调:在项目主体内部,对项目建设活动所有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及相应的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服从协调管理人员的统一部署。

6.3.6分阶段协调:一是按施工控制节点划分,每次工程项目进行到一个新的分部或质量控制难点(重点)部位,就要对前一阶段进行总结、奖惩,查找协调工作的不足,并对下一阶段协调工作的难点或重点做出预期,事先提出具体建议或方案。二是按时间来划分阶段:具体时间跨度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定,对前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要做详细总结,具体部署下一时间段的工作计划。

6.3.7施工现场协调: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问题或目的,在施工现场举行一个固定式现场会或流动式现场会。在现场,就把责任划分清楚,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个人,有时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建设项目调研篇5

__县妇联转变传统工作理念,紧跟形势,结合实际,树立了项目化建设的工作思路,按照“积极向上争取、适应形势自产、专业精准实施”的要求,将妇联业务工作逐步推进形成项目。2014年以来,县妇联向上争取和承接了全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计划”工程、“伴随成长”、农村妇女“乳腺癌”免费普查、“微善风”助学、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6个项目,项目资金以及带来的效益300多万元,项目覆盖全县34个乡镇(街道),项目受益28000多人。

1.筑牢阵地,从源头上注入维权动力。全面实施“一点二中心一庭两站”项目建设,加强妇女维权服务阵地建设,形成覆盖城乡妇女,上下联动的县、乡、村三级维权网络。一点二中心即与公安部门联合挂牌成立家庭暴力报警点和暴力鉴定中心,与民政部门联合挂牌成立家暴庇护中心;一庭即与县法院合作加强维权合议庭建设,不断壮大了女人民陪审员队伍,2014年参与案件审理23场次;两站即维权咨询站和法律援助站。与司法部门联合建立健全妇女法律维权咨询站,以及各乡镇妇联、村(居)妇代会依托“妇女之家”建立妇女援助站。

2.畅通渠道,在中强化维权能力。积极实施“免费法律援助”项目。开通12338妇女维权热线,并聘请专业律师常年坐班接访,2014年县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38例,办结率达100%,并为2名妇女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完成2件法律援助案件。

3.延伸触角,在活动中展示维权效力。全面实施“妇女之家”项目,全县34个乡镇(街道)的村(居)实现了“妇女之家”全覆盖,并实行标识化管理。张公庙镇高路铺村被授予第一批省级“示范妇女之家”和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__县__乡牌楼村、__西街道办事处小西门社区2014年被确定为县级“妇女之家”示范点,小西门社区还被推荐成为市级“妇女之家”示范点,分别开展了“美丽乡村美在农家—巾帼在行动”和“建设文明家庭推动完美社区创建”活动。

4.拓宽领域,在帮扶中扩大维权影响力。__县妇联从2009年起启动了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免费普查项目,在全县开展了农村妇女病的普查普治工作。2014年完成宫颈癌免费检查3126人,乳腺癌免费检查2570人,11位特困的“两癌”患者获得了1万元“贫困母亲两癌救助专项基金”。

1.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基础建设项目。建立了34个留守儿童工作站,6个心里援助站,目前全县共有2698名干部参与“一对一”活动,共结对帮扶留守儿童2698人,发放帮扶款物共计110万元。2014年耗资15万元,在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起了一个高标准的儿童心理行为校正中心,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铮传教授担纲,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校正工作。

2.实施“伴随成长”公益项目。由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北京市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的“伴随成长”大型公益项目,__县成为首批项目试点执行单位之一,是常德市目前唯一的项目县。目前,我县有2万多名0—6岁农村家长免费接收了“每周一信”的手机彩信,收到了护理保健、营养饮食、智力体能、合格家长等科学育儿理念彩信,为教育欠发达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0-6岁的家庭免费发送教育指导信息,让家长陪伴孩子走好成长中的第一步。

3.实施“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__县__乡中学、__中学被确定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学校,目前__乡中学已经全部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孩子们喝上了放心水。

4.实施“微善风”助学项目。与各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积极配合协调常德市爱心慈善组织“微善风”调查走访活动,目前已经和156位儿童结对帮扶,每人每期1200元,帮扶三年。

1.因人制宜,促进妇女实现技能就业。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免费职业培训”项目。2014年以来,围绕失业人员培训、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syb创业培训等四大类培训项目,先后举办了电动缝纫、手工编织、纺织挡车工、月嫂和家禽养殖、果蔬栽培等13个专业的技能培训17期,培训妇女843人,全县各类技能培训班中累计培训妇女3126人,占全县技能培训总人数的44.2%。培训合格率和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其中,举办的3期“巾帼创业syb培训班”,培训妇女小老板102人,在全县各类创业培训班中累计培训妇女237人,占全县创业培训总人数的47.4%。特别是2015年,面向全县城镇大龄女性、进城务工妇女实施“__县2015年民生升温‘八项行动’贫困对象技能培训”项目。截止目前,共举办了二期3个班次的培训,培训妇女195人,已结业的学员中有33人已经走上了月嫂岗位。政府在上述培训项目中累计支付职业培训补贴资金278万余元。

2.搭建平台,帮助妇女实现自主就业。为妇女搭建就业信息对接平台,多渠道实施“免费职业中介”项目。2014年以来,先后组织妇女参加“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关注社区妇女就业专场招聘会、

民营企业招聘周、人才供需现场洽谈会等各类招聘活动14场,已帮助239名妇女成功推介就业岗位。3.创新方式,扶持妇女实现稳定就业。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激发用工方拓展就业岗位。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中,优先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妇女,2014年以来,已累计购买公益性岗位613个,其中安置妇女上岗203个,公益性岗位就业安置率达33.1%,落实岗位补贴资金24万余元;加大对“4050”妇女对象的就业援助力度,以落实就业援助为手段,促进城镇失业妇女就业再就业。2014年至2015年一季度,已对473名40-53周岁的城镇失业妇女实施了就业岗位援助,落实补贴资金142万余元,为她们提供了充分稳定的就业岗位。

4.创业扶持,助推妇女实现成功创业。实施“信贷扶持”项目,积极缓解我县妇女就业创业难题。县委、县政府将扶持妇女创业列入《__县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试行)》。2014年,县妇联联合人社局组织对农村妇女从事养殖、种植业无营业执照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象,按照“村居妇代会出证明、乡镇妇联机构报材料、县级妇联组织拿意见”的业务流程,办理发放贷款230万元,直接扶持27名农村妇女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43人。这一做法在全市就业服务系统作为“__县经验”得以推广。

1.政策保障不到位。目前,妇联组织实施的政府转移或部分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大多是通过与党政领导的沟通获得支持,关于工作立项、项目化管理、项目验收等过程没有一套完备的项目建设保障体系,缺乏有效的、与妇儿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政策调控和保障手段体制。例如,农村妇女“两癌”救助途径来源只有新农合、“两癌”贫困母亲救助中央公益金、女性安康保险等保障政策,但新农合政策中有部分患病妇女医药费报销比例偏低,贫困母亲救助中央公益金救助对象名额有限,对于那些病情很严重、家境很困难的患者,缺乏完备的保障服务体系,解决不了看不起病的问题。

2.工作机制不健全。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尚未形成包括策划、论证、实施、评估、监督在内的机制。往往是项目在程序上实施完毕即宣告该项目的结束,缺乏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开发实施新一轮项目,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等均不到位,未能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妇女之家、维权咨询站、法律援助站、留守儿童工作站等项目,建设时间稍长,但站点建设机制仍不健全,发挥的作用受限。

3.经费支持不到位。现阶段,各级妇联组织的经费相对较紧,绝大部分乡镇、村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开展活动都是靠临时打报告,请领导批示,所以用于项目投入、管理方面的费用基本没有,往往只有等待上面的经费划拨,而上面又是对所实施的项目进行阶段总结评比后才划拨,这样对项目实施所需经费得不到保证,尤其是中长期项目,若实施过程中遇到分管领导变动等情况就有可能中断。这导致了一些项目管理的意图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以致项目化管理存在无序、低效、不可持续等不足和偏差。

1.人才保障不到位。目前,我县乡镇、村两级妇联干部兼职比例高,100%的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兼职、100%的村妇代会主任兼职,由于身兼数职,使她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和从事妇联项目建设相关工作,每一个项目也没有专人专职负责。

2.管理专业化不足。对于妇女工作项目化建设而言,目前还只是在进行项目的初步实施,而精准的项目化管理是复合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多种综合管理能力,现在的妇联工作人员因观念、经验、知识结构所限,缺乏项目设立的深度以及项目建设及管理等专业知识,成了妇女组织项目化管理水平的瓶颈问题。

3.工作方法传统单一。妇联组织以往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搞活动,达到团结、发动妇女群众投身于某项活动之中,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例如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禁毒宣传周等等,所有活动的运作方式基本上都是运动式的,层层发动、典型开路的群众运动,有时候各类活动经常来不及检验,又匆匆忙忙地被下一个活动赶向前方。项目化管理的工作方式尚未成为妇联工作方法的主流。

1.项目覆盖面小。从项目的落户上看,一般先选点示范,全面推进项目的实施进度慢、难度大。例如“母亲水窖;校园安全饮水”项目,目前,在__县只有大坪乡、__乡和王家长镇三所学校得到此项目,大坪乡、__乡已经完成建设,__2015年才申报成功,乡镇覆盖率仅占全县的9%。再如“两癌”普查,省里只配套乳腺癌普查资金,每人79元(其中省里配套60%,县里配套40%),而实际每人需要100元,靠配套资金远远不够。由于资金有限,我县每年享受“两癌”免费普查的人员仅2000多人,免费普查尚不能全部覆盖。

2.项目影响力小。从现有妇女儿童项目来看,仍然是政府主导、组织引导为主,前瞻性、发展型的自设项目少,部分项目实施中由于多方因素制约,其效果也大打折扣。例如,我县目前支持妇女创业所出台的政策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但这项政策仍有它的局限性,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切实体现对妇女的政策倾斜,我们需要经常与财政等部门协调、做工作,效果还不好,机制不顺、合力不大。

3.项目帮扶力度小。例如,在就业方面,近年,县妇联尽管在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岗位援助、小额贷款等促进妇女创业就业项目建设方面进行了多方努力,但是从__县职介中心提供的全县近3年的职介业务数据来看,大龄劳动妇女群体就业质量仍然不高,超过45岁的妇女就业难度较大,尤其是制造类企业,基本上都以该年龄段作为招聘红线。现行的大龄妇女就业多以服务类的小微企业和灵活型的就业岗位为主。他们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多半落实不到位。就业质量偏低。

1.立足业务,确定常规项目。根据妇联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对常规工作和特色工作等进行认真梳理和汇总,组织开展针对性调

研,对确实适于项目化管理的工作进行立项,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妇联的有关业务工作和主题活动,都用“项目”固定下来,分解确定为一个个具体项目。例如,设立“免费法律援助”项目、“关爱留守儿童心里健康”项目等,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带动人、财、物和信息、智力资源的整合,引导妇联基础工作由“活动型”向“项目型”转变,进一步推动妇联工作抓细、抓实、抓出特色,让妇联工作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2.立足服务,主动争取项目。在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下,妇联组织应根据“政府买单、妇联承办、妇女受益”的工作理念,积极承接政府授权的一些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项目。一是积极争取上级组织转移的与妇女儿童有关的实事项目。例如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项目、“母亲水窖__;校园安全饮水计划”工程项目、“伴随成长”项目、“两癌”免费普查项目、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等实事项目,扩大项目覆盖面,用上层项目推进本级妇联事业的逐步发展;二是承接政府转移的与妇女儿童有关的公共服务项目。在当前,各地纷纷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专项经费”,将转移出来的有关妇女儿童的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项目,通过招标竞争或委托等形式,交给妇联组织,用于购买与妇女、儿童等有关的公共服务项目。例如,“农村女童的入学项目”、“农村贫困妇女的生育保健项目”等。妇联组织可以主动申报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承接政府项目实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或者是在政府购买社会其他方面的公共服务中,如“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服刑人员子女帮扶志愿服务”,妇联组织可以利用妇女的优势,将社区妇女组织起来,在社区为老人和孩子提供服务,也为这些妇女寻找到工作机会;三是积极争取国际项目和社会化项目。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社会项目、国际项目,如“救灾慈善”、“农村妇女扶贫”等项目,争取新的资源。

3.立足需求,积极自产项目。根据妇联工作实际,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体的实际需求去设计项目计划。相比以前妇联组织为妇女提供的服务来看,除了为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教育、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这些基础的工作和促进妇女发展、维护权益、扶贫济困这些传统工作外,当前的公共服务应开拓新的思路,创设新的服务空间,开拓新的服务渠道,只有我们的项目计划真正体现了服务群体的需求和意愿,才有立项的价值。

1.强化政策保障,扎实推进项目持续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增强政策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使项目化管理走上有章可循,可持续发展轨道。另一方面要保证妇联项目建设的经费,项目资金专款专用,承接项目的各级党委政府要将配套的资金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2.强化机制保障,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机制。一方面建立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是管理项目化的核心,在组织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充当项目管理的支持者、项目的控制者、战略的管理者。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将其合理地融入到妇女组织的组织结构中来,更加有效地支持妇女组织的管理项目化。另一方面明确项目责任主体。明确每一个项目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同时明确项目承担者在实施中的职责分工和具体要求,从而实现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空隙,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实现责任的无缝隙传递。同时,明确各项目分管领导,负责分类指导,重点推进。

3.强化人才保障,培养壮大项目管理人才。一是选拔一批项目管理人才。妇女组织设定系统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用人标准,努力营造识才、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妇女组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项目需求,根据项目实际,直接选聘符合项目实施的管理人才,做到能立马上岗,精准实施。二是加强项目专业人才培养。培养项目化管理人才,要不断丰富项目化管理的专业知识,要“走出去”学,将员工送到标杆组织进行观摩取经,或者分送团队骨干到学校院所或专业培训机构参加专题培训;“引进来”学,外聘专家前来授课,或者由妇女组织内部具备一定妇女工作项目化管理经验的资深妇女工作者授课,师傅带徒弟,组织现场教学等;“探索性”学,针对一些新开发的项目,没有可参照的管理经验,要边干边学,探索出能有效管理项目的办法,妇女组织只有加大了培训力度,才能增加妇女干部的知识技能,从而提升妇女工作项目化的水平。三是吸收项目工作志愿者。妇联可吸纳一大批不同知识结构、各学科的专家、社会学、社会工作人员,组建多技能的团队和广阔的有志于妇女工作的志愿者网络,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技能培训、家庭维权的等多方位的服务。

4.强化监督保障,稳步推进项目取得实效。一是通过专项调查做好前期监测评估。服务群体需求状况是项目申请的前提条件,立项前应首先调查了解服务群体的具体状况,根据她们的实际需求确定项目目标、拟定项目计划、制定策略措施、设计活动内容。二是有计划地推进阶段监测评估。阶段评估即包括项目的半年评估和年度评估,要评估已完成的活动、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评估的目的是总结反思已执行项目,调整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三是认真搞好终期监测评估。终期评估是在项目执行终结后,由妇联或资助方参与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项目成果、经验教训、可持续性、后续计划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估,着力点在于项目成果的转化运用,后续计划的制定,为新项目的申请、今后工作的持续推进奠定基础。无论是前期评估、阶段评估,还是终期评估,都要写出评估报告存档。

(三)积极探索,促进项目由“常规型”向“品牌型”转变。一在传统工作上造品牌。妇联多年来己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精品工作,在与基层妇联或其他组织的合作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些项目化管理的探索,但是没有严格规范,今后可以优先进行尝试在传统工作品牌基础上的深化型、提升型创新项目。通过项目化,达到工作重点突出,影响广泛,亮点精品纷呈,最大化实现工作目标的效果。二是在个性化产品上造品牌。妇联组织应将不同经历、阅历、不同需求视角的妇女融入到自己的视野中来,为之打造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公共产品。积极打造直接关乎妇女生存的产品,如针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建立妇女儿童庇护中心、举办家庭暴力干预培训班等有针对性地对准不同群体妇女的需要,力图改善她们的生存境遇。三是在热点问题中造品牌。例如,目前我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妇女”,2005年的调查表明,全国有4700万年轻留守妇女,且呈缓慢增长的势头。留守的年轻妇女,面临着心理、身体和社会等多重压力,与非留守妇女相比,农村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如何稳步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心理援助”项目服务,打造“关爱留守妇女”项目品牌需要积极探索实施。

建设项目调研篇6

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基层环保工作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行适当修改也很有必要。笔者作为基层环保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事环保工作已经十余年,先后从事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污染控制等工作。根据我的实践,下面将就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建项目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新建项目均应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局“三同时”验收。但现在的情况是,区县一级的小企业,保守估计也有50%以上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当然也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但工商和税务登记却是齐备的,在“合法”地进行生产。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应该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对于这样大量的企业进行查处,一方面环保局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查处大量的企业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社会影响,查处难度相当大。

大批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原因,企业人士讲不知道要办理环保手续,以为只要办了工商税务手续就可以了。他们在工商税务办理手续时也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手续,更不用说要把环保手续作为工商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认为做“环评”收费太高,小企业创业之初,经费困难,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故不愿办理环保手续。还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办不了“环评”手续的,当然也没有办理环保手续。

对于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严格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那么大批的企业将迈过“环评”这一关而直接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审批,不配套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直接投入生产,环保局对这批企业的管理将失控,新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个审批单位都应该要求企业把“环评”作为前置条件,如果没有通过“环评”则不予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问题。当然,“环评”收费也应该让企业能够接受。

事实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条、第6条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条例第9条进一步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根据前述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企业登记注册和申领《营业执照》程序的前置审批内容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其主要适用范围应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如果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并将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作为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性审批事项,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的城乡环境质量。

二、老污染源限期治理的问题

对于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的企业,我们把他称之为老污染企业。在环境监察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这些企业除了应该按照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外,还应该由环保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限期治理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责令停产治理,停产治理还不能达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其关闭。现在基层的做法大都是发现企业有违法行为,立案进行查处,给予相应的罚款,至于罚款以后违法行为是否还在继续,一般无暇过问。一旦再有投诉,又对其进行查处,如此循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限期治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除了执法部门的原因以外,客观因素还是主要的,因为基层一般面对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其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利润相对不高,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经营粗放,管理混乱,以家族企业为主。要想其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投入污染治理,企业大多没有这个实力。即使有资金,他也不愿意投入,因为这对他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现在基层小企业的环保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才行。

三、排污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20*年7月1日起执行,*年2月5日国务院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比以前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环境经济学的资源价值理论、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等。对于废水、废气的核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严格按照当量来征收。但对于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核定,笔者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规定噪声超标就收费,这是非常明确的。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按照噪声的超标分贝数计征噪声超标排污费”。怎么样认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什么样的噪声才叫“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噪声,立法者没有明确的行政解释。一个单位噪声超标,是否扰民,依据是什么,执法人员认为是扰民的,企业可能认为不扰民,双方各持己见,容易让执法人员和企业造成误解,争议在所难免,给噪声排污费征收工作带来难度,增加噪声排污费征收的不确定性。

对于部分行业和散排的单位,其排污当量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如果按照监测数据来计算的话,基本上核定下来的费用相当低,而目前对这部分单位的物料衡算办法又没有出台,对这部分单位排污费基本无法准确确定。比如喷漆行业、油漆配制行业等,其污染经常有群众投诉,但根据监测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又不高,核定的排污费就很低。对于这样一些不便通过监测认定其排污当量值的单位,急需出台相应的物料衡算办法,才能准确认定其排污当量。

四、环境监察行政执法中的问题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打大法,是环境法的立法依据,宪法中有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规定有四条,分别是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截至*年底,我国先后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法律有25部,其中基本法律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污染和公害的单行法律5部,保护自然资源的单行法12部,相关法律14部。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截至*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有关防治污染和公害的行政法规40多部,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有90多部。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在本辖区内有效使用。

环境保护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局制定,其中包括国家环境标准。政府规章又叫地方性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包括地方性环境标准。

从法律效力方面看,国家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的效力,上一层次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效力;我国参加和缔结的国际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国内环境法的效力;特别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的效力;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的效力。其例外是,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在环境现场执法中具体适用环保法时,应当遵循层次由高到低,效力由大到小的原则,首先适用层次较高效力较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管理本部门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工作。基层环保部门由于人员限制,多数没有法制工作部门,对于这种情况,至少应该成立一个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来集体讨论决定处罚结果,这样的处罚结果会更公正、合理。

五、污染减排中的问题

污染减排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刚性任务。我们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巩固减排成果,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政策减排,着力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力度,以此带动全社会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同时,不断完善减排体制机制制度,形成全社会都来抓减排的格局,打破环保局孤军作战的局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积极推动用“绿色GDp”考核地方政府,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建设项目调研篇7

(中华女子学院北京100101)

摘要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文化建设实际情况的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从规范项目文化建设、注重精神文化建设、锻造团队精神、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倡导廉洁文化、塑造项目形象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对策和措施,对进一步推进特色项目文化建设,锻造团队精神,打造优秀团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特色项目文化建设调研与思考

本人通过走访一些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深入了解工程项目部文化建设情况,结合其上级部门对项目文化建设的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分析项目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措施,对推进建筑企业特色项目文化建设提出了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项目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人对一些建筑企业项目部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部分项目文化特色不够鲜明,作用不够明显。有不少项目在项目文化建设上也做了不少工作,但结果是特色不鲜明,作用不明显,一整套文化理念、团队精神不管放在任何一个项目都能用,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握项目的特点、队伍传统等关键因素,真正提炼出既能体现项目特点、传统,又能塑形育人、提升管理水平的符合本项目管理实际的项目文化。

2.只重外在表现形式,不重内在建设。一些项目按照总公司视觉识别系统的要求,驻地环境、办公生活场所都建得非常好,该上墙的规章制度也都上墙了,但不注重内在建设,在项目部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明确责任、强化执行,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绩效优先、能力至上的文化氛围,文化建设成了有形无实、应景文章。

3.锻造团队精神,打造优秀团队不够。有不少项目在提炼总结具有本项目特色鲜明团队精神上还存在不足,没有把团队精神与项目管理目标、项目文化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锻造出能够鼓舞士气、凝聚队伍、提升战斗力和管理水平的团队精神,导致队伍士气不高、战斗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对项目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项目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认识不清,认为抓项目文化建设就是立几块牌子、喊几句口号、抓抓宣传、组织文体活动、美化环境等,忽略了项目文化在塑造精神、凝聚队伍、提升管理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2.狭隘的文化理念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在一部分项目管理人员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单纯经济效益的观念,觉得只要经济效益好了,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忽视了人是有精神需求的,效益是要人去创造的,人的责任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怎么来,是要靠文化去熏陶教育,很难想象一支没有责任意识的队伍能完成项目的各项经营指标。

3.项目管理者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制约。一些项目管理者由于受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的制约,原本想抓好项目文化建设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即使上级主管部门有好的指导思路,也制定不出切合实际的措施办法,项目文化似是而非,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改进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工程项目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人通过现场调研,结合企业上级单位提出的项目文化建设有关要求,提出以下对策和措施:

1.规范项目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质。根据总公司关于项目文化建设的要求,要求工程项目部要严格执行《企业识别系统规范及现场文明施工标志》,做到项目部驻地、工地建设符合规范化要求,各类标识标牌设置达到文明施工要求,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视觉识别和行为理念识别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以达到规范统一标准,不断提升项目文化品质的目标。

2.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建设精神家园。要求工程项目部要通过播放企业文化建设专题片、制作展板、专栏、参观学习等形式,继承弘扬老一代工程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宣传新一代工程人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企业精神,推进精神文化的相互融合,为项目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增添新的精神动力。项目部还可以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激扬员工风采,共建和谐项目”文化艺术周、明星员工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广大员工在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修身养性,生发活力,在潜移默化中使企业精神、价值观深深地植入广大员工的心里。

3.锻造团队精神,打造优秀团队。上级部门要结合每个项目的工程情况、管理特点、队伍传统等情况,有针对性做好项目文化的规划、指导、提炼、总结工作,提炼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实现外在形式和文化内涵的统一,锻造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促进施工能力的持续提升。选树项目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辐射效应,为施工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4.加强执行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要求项目部要加强执行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全员中树立服从管理、不讲借口、忠于职守的执行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上级的制度文件和规定,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按规章制度办事,在抓落实和盯控上落实责任,努力形成一个下级服从上级、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良好工作风气,不断提升项目的执行落实能力和管理水平。

5.倡导廉洁文化,营造良好环境。项目部各级组织要结合廉政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重点加强项目部班子和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教育,组织学习有关文件材料,观看警示教育电教片,进行警示教育,从思想上打好“预防针”。签订廉洁从业责任书,从思想、行为、制度上进行约束。建立预防谈话制度,对在项目管理中发现的轻微违规行为,及时指出,进行批评教育,前移廉洁从业防范关口,防微杜渐,筑牢防线。

6.塑造项目形象,构建和谐项目。工程项目部要从改善施工环境着眼,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目标,下大力气进行项目部环境建设,修建整齐划一的办公区、生活区等,对驻地环境进行绿化,生活区设置篮球场、乒乓球室、电视房、阅览室、卫生所、浴池、健身活动设施场地等,做到工地军营化、食堂餐厅化、宿舍公寓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员工创造安定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以树立项目的良好外部形象。

参考文献

[1]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作者魏杰.

[2]管理方与圆-企业文化.作者丁远峙.

建设项目调研篇8

一、实施纳税评估的动因

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评估对象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情况进行审核、分析、评价和处理的管理活动。纳税评估作为重大建设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税源监控能力、降低异常申报率、堵塞管理漏洞、提升控管质效起着积极的作用。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纳税评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强化税基管理的需要。重大建设项目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从去年底开始,各级党委、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借助管理软件支撑,采取人机结合方式进行专业化评估,可进一步改进管理手段、拓展控管范围、提高监控效果,切实把经济增长点转化为税收增长点。二是盘活数据资源的需要。日常控管中,税收管理员重征收管理、轻评估分析,对大集中系统、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软件中现有的数据信息以及相关合同资料,未能有效整合运用,建立经常性评估分析制度,造成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直接影响到数据变税源、税源变税收。三是凝聚控管合力的需要。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征管基础和人员素质的差异,不同重大建设项目管理力度和控管质效不均衡。在“大集中”系统管理框架下,只有按照新的税源控管模式的要求有效整合数据资源,深入开展案头分析评估,分析查找征管中的薄弱环节,加强部门岗位间的配合联动,才能形成评估、征管、稽查等环节的良性互动,构筑起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高效运转机制,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二、主要作法

(一)项目周期评控法。以工业建设类、商业建设类、企业办公用房建设类、技术改造类以及其他建设类重大项目为评估重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和财务管理特点,将重大建设项目划分为投产期、试产期和达产期三个周期,不同生产周期确定不同评估重点。重大项目从立项开始到投产期,重点对取得土地方式与土地交易税收清算以及取得发票的真实性、代扣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等税款进度与投资方拨款进度以及工程形象进度的同步性、“甲方供料”申报缴纳税款的完整性、境外提供境内设备安装、技术改造、转让无形资产等营业税与预提所得税扣缴的及时性、各类应税合同印花税申报的准确性等情况评估监控;从投产期到试产期,重点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与实际使用时间是否一致、在建工程是否延期结转固定资产和人为拖延房产税应税时间以及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的准确性评估监控;从试产期到达产期,重点对应税房产、土地以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销售收入等实现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城建税等税源转化情况与项目规划立项文书的差异性评估监控。比如,在对一热电公司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私自征用建设项目所在地村委集体土地一宗,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28万元。在对一风电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支付工程款项环节未按照规定扣缴税款,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146万元。在对一金业化工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该单位在建工程延期结转固定资产、未按照规定及时申报城镇土地使用税,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44万元。

(二)关联钩稽评控法。以居住建筑建设类重大项目为评估切入点,根据已有的房地产行业数学模型和评估指标体系,以行业总体税负率为评估标准,以此来衡量和判断企业税负是否合理、纳税是否正常,对纳税异常企业,依据营业税征收率与所得税核定征收率以及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三者计税依据的内在关系,对税负偏低、指标异常、申报异常、营业税、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不匹配、税款与建筑规模不符等情况重点评估、筛选疑点。比如,在对一房地产开发项目评估过程中,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申报入库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倒算,发现该单位申报三税的计税依据不一致,差异很大,经过评估核实,应补征入库营业税309万元、企业所得税158万元以及其他各项税费40万元。在对一商住综合开发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项目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项进度与代扣代缴建筑业营业税等税款进度以及工程形象进度不同步,自取得预售许可证以来,商住房销售收入长期挂“预收账款”未结转收入,经过评估核实,分别补征入库扣缴营业税和销售不动产营业税等各项地方税收22万元。

(三)辐射延伸评控法。以工业建设类、

农业建设类、基础设施类、公共建筑建设类等九类不同类型的重大建设项目为圆心向外辐射、延伸评估,做到“四个延伸”,即:一是由单纯项目评估延伸到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的双向评估;二是对跨年度的重大项目评估当年的同时对其以往关联年度追溯评估;三是由对重大项目营业税、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的重点评估向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以及其他地方税费的同步评估;四是由发票、税款的比对分析向“甲方供料”、工程转分包等征管难点的延伸评估。比如,在对一中学办公楼建设项目评估过程中,经过比对建筑安装合同、开具发票以及扣缴税款等资料,发现办公楼外墙装饰用大理石为“甲方供料”,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税款26万元。在对艺苑小区、教育路小区十区等重大项目评估过程中,发现相关项目均由一个房地产企业开发,且多个项目均属跨年度开发,为此,采取对所有项目“一揽子”评估思路,并将评估时限追溯到项目开工年度,对所有项目涉及到的建设单位代扣代缴、承建单位自行申报情况逐年、逐项评估核实,并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以及其他地方税费的申报缴纳情况同步评估,经过评估核实,补征入库各项地方税款320万元。三、取得的成效

(一)增加了税收收入。本次评估共选取重大建设项目25个,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13个。通过比对分析,发现有纳税疑点的项目19个,其中房地产开发类11个,经过案头分析评估和实地交叉派工核实,目前共补征入库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各项地方税收916万元,有效巩固扩大了税基管理,缓解了当前组织收入工作的压力,为局党组掌控情况、科学决策、部署落实、全面完成一季度收入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规范了项目管理。通过进一步派工核实,用数据反映工作,用数据发现问题,用数据分析原因,用数据考核工作,找出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问题,责令征收管理单位限期整改,并对相关重大项目补充完善档案资料,修订完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考核办法,按月落实重大建设项目管理运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税源控管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减少了税收管理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加大了税源监控力度,提升了项目控管质效,使重大项目管理纳入了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建设项目调研篇9

关键词: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对象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发现,目前国内研究大学竞技体育的主要集中在发展对策、可行性分析、影响因素、管理问题等等。专门对运动项目布局研究的并不多,主要有刘海元对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宏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改革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考虑的三个方面:从我国大学的分布和实力情况来考虑,借鉴我国奥运项目布局的经验,有利于大学竞技体育的整体发展;其他研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有翟继勇对山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与功能的调查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等。但这些研究都并未具体说明哪些运动项目适合放在大学去办,哪些交给社会,哪些国家来办。本课题主要通过走访调查和电话调查两种形式对河北省高等院校和体育局主管部门领导进行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分析,为河北省高校“体教结合”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对河北省现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6所院校和12所以前招收和未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院校的管理人员、教练员以及河北省体育局政策法规处、竞训处、教育厅体卫处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本研究课题所需资料。根据研究需要和不同的调查对象,设计了3份问卷: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体育部门管理人员的问卷,未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体育部门管理人员的问卷,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体育局、教育厅体卫处)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现状分析

(1)河北省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表1),河北省现有6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大多有近20年的历史,历史比较长,但运动成绩提高幅度一般,基本没培养出高水平运动员,最好成绩也是全国大运会纪录,参加奥运会的没有。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招生过程中偶尔发生运动员使用兴奋剂问题,弄虚作假过于严重的问题,这些人为的因素造成所招收运动员水平低下,运动成绩不真实,导致最后训练成绩无法提高。从校领导重视程度来看,仅有河北工程大学领导重视,其他高校都不重视。校领导不重视,很难获得一个好的训练环境,因此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可见目前的这种招生模式问题不少。

说明:以上数据由调查问卷整理,数据截止2014年。

(2)河北省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院校体育资源情况

说明:以上数据由调查问卷整理,数据截止2014年。

表2表明,这些高校的教练员来源较单一,57名教练当中体育院校本科毕业生43人占75.4%,硕士13人占22.8%,退役运动员1人占1%,没有博士,职业队退役教练没有。因此,整体表现教练员学历较低,教练员来源途径过于单一,有专业运动经历的教练员少。从场馆建设情况来看(表3),室内场馆太少,仅河北工程大学有3个室内馆,这在气候变化的情况下对训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河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现状分析

通过对6所大学开展的项目统计(表4),在河北省高校开展的竞技体育项目仅6个,这远远不能满足全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奥运会开展的项目需要。在这些项目中有3所学校开展田径,3所学校开展排球,3所学校开展篮球,1所学校开展足球,1所学校开展健美操,1所学校开展攀岩。这样的一种布局是不是符合每个学校的情况有待考证。因为每个学校的教练员水平、场馆资源、经济实力等情况不一致,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应该有所侧重;在发展重点项目的同时,一些小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等)没有兼顾,河北省目前没有一所学校开展这些项目,不便于这些运动项目的发展;同一项目开展的院校太少,比如,健美操、攀岩项目各有一所学校开展,开展学校少就形不成一种良好的竞争态势,这不利于这一项目运动水平的提高;从地域布局情况来看,这6所学校有2所在保定,2所在石家庄,1所在邯郸,1所在秦皇岛,其他地区没有。这样的布局很难形成一种局域性的竞争态势,竞技体育必须通过比赛才能提高水平,因此,这样的布局不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比如,省会石家庄有十几所高校,然而仅仅有2所开展,这很难形成一种局域性竞赛体系,也就很难扩大竞技体育在大学的影响。河北大学从1984年开始招生高水平运动员,不知何原因在2011年停止招生。这样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管理经验的学校不应该退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够合理。从生源情况来看,这些运动员都是来自体校学生和高中生的国家一、二级运动员,但为何到了大学他们的运动水平不会提高呢?调查中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基层教练员训练水平不科学,招生过程中弄虚作假严重。

表4河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布局和生源情况

[\&在训运动员(人)\&招收项目\&生源情况\&招收运动员等级\&河北农大\&60\&田径、排球\&体校学生、高中生\&国家一、二级\&河北师大\&54\&男、女篮和男、女排球\&体校学生、高中生\&国家一、二级\&燕山大学\&26\&男、女排球\&体校学生、高中生\&国家一、二级\&石家庄

经济学院\&86\&足球、攀岩\&体工队现役、退役运动员体校学生、高中生\&国家一、二级\&华北电力\&16\&田径、篮球\&体校学生、高中生\&国家一、二级\&河北

工程大学\&110\&男子篮球、田径、健美操\&体校学生、高中生\&国家一、二级\&]

说明:以上数据由调查问卷整理,数据截止2014年。

2.河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建设优势、潜优势项目调查分析

表5河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发展潜力较大的运动项目(n=12)

[\&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游泳\&健美操\&定向运动\&攀岩\&其他\&选择院校(所)\&10\&10\&1\&2\&1\&0\&0\&3\&\&4\&2\&1\&\&各项目排位\&1\&1\&5\&4\&5\&\&\&3\&\&2\&4\&5\&\&]

说明:以上数据由调查问卷整理,数据截止2014年。

表5是对无特招和以前有特招资格院校的调查统计结果,群众基础好的项目容易开展。在我们调查的12所学校中有10所学校都认为篮球、田径有发展潜力,排在第一位;4所学校认为健美操有发展潜力,排在第2位,有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也比较容易发展;相反小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不好发展,主要原因是缺乏优秀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竞技体育的强项,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在专业队。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这些学校的教师和体育管理人员都希望发展一些竞技体育项目,但存在许多障碍。

3.河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布局发展思路

在对部分专家、教育厅和体育局的调查当中,大家一致认为重点发展河北省奥运优势项目,因为有优秀的教练员,有多年传统的优势,曾经取得过优异的成绩,可以获得领导的支持。这些专家和领导认为河北的优势项目是:射击、女子乒乓球、跳水、女足、田径、男篮、女排、武术。然而这些项目在河北的高校中恰恰很少开展,甚至没有。再一次表明目前的项目布局不够合理。

重点发展各高校的传统优势和本校的特色项目。比如:石家庄经济学院的足球、定向越野、攀岩,河北工程大学的田径、篮球等项目,这些项目都取得过好的成绩,有多年的传统,重点发展这些项目在人力、物力资源方面不需要太多的投入。重点扶持各高校认为有潜在发展优势的竞技项目(表5),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优秀的教练员、好的管理经验和多年形成的传统。

四、小结

目前我国采取的管理体制是竞技体育和教育体制两条线,这就造成了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不了高校,进了高校面临的问题是参加不了高水平比赛,清华大学跳水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没有好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不会成为现实。因此探寻出一条有利于竞技体育和教育体制和谐发展的道路是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一矛盾是制约体教结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改变过去不合理的布局,从全省出发,把以前开展过多、成绩提高不大的高校停止招生,项目发展好的高校重点支持,重点发展我国奥运优势项目、群众基础好、观赏价值高、有市场的项目。

参考文献:

[1]刘海元.我国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

[2]翟继勇.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与功能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3]张鹏.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项目设置的反思与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5).

[4]华洪兴.“超越路径”,谋求全面发展:“体教结合”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6(6).

建设项目调研篇10

一、项目概况

两轮电动车智能共享换电项目是基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技术打造的,通过智能换电柜定点投放搭建的换电网络,为两轮电动车用户提供绿色、智能、安全的换电服务。

“共享换电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共享换电项目”统一布局、统一规划,提升了城市形象,消除了不规范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可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大数据支撑。

随着《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我国两轮电动车生产行业加速整合,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在电池生产领域,年月日,国家电网了《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2019-2020年行动计划》,特别提出构建开放、共赢、合作的新能源服务平台,引领能源新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城市出行服务,因地制宜开展分布式清洁能源服务等,锂电池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内将逐步取代铅酸电池,这些都为:“共享换电项目”提供了无限未来。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消费需求的变化倒逼产业升级换代

自1995年中国第一辆电动自行车诞生以来,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逐步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根据ZDC(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的2019年中国电动车产业白皮书数据,2018年度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接近2.97亿辆,全年电动车产量2800万辆,销售量  ,全国各城市两轮电动车的日均骑行需求合计在7亿次左右,电动自行车成为短途出行的主流方式。

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通过百度提供的消费者搜索大数据分析,在影响消费者购车的诸多因素中,续航里程及骑行的舒适度超过了价格、质量、品牌、外观等因素,成为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指标,特别是续航里程这一因素,占比达到64%,成为影响用户购车决策的首要因素。企业只有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创新独特的产品,才能发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共享换电项目”恰恰契合了电动车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及骑行舒适度的需求,该项目通过智能换电柜定点投放搭建全域覆盖的换电网络,用户只需在智能换电柜前“扫码、开柜、换电、完成”,最快6秒钟即可完成换电。项目实施后单日可以  用户提供超过    次换电服务,有效解决电动自行车用户续航里程短、充电难的问题,提高日常通行舒适度。

(二)、“共享换电项目”实施可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

电动自行车的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痛点,不规范的充电模式安全隐患巨大,事故频发。在一些老旧小区,公共充电设施不健全,居民为了充电方便,私拉电线,乱停乱放,极易引发火灾。根据消防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全国共接报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1万3千余起,全国因电动自行车火灾死亡233人。“

1、共享换电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电池统一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不规范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定位防盗系统可以为公安机关破获电动车电池盗窃案件提供线索,有力打击电池盗窃犯罪,为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创造有益经验。

2、“共享换电项目”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形象标准,在方便用户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

(三)、“共享换电项目”实施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利支撑。

“共享换电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服务用户的同时可以有效收集用户习惯、行车路线等大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可以更好的感知城市运行过程,进而为整合城市资源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

1、实施条件成熟。

企业自身技术条件成熟:专业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已经按照新国标更新生产标准,在锂电生产、电池运营管理以及售后生命周期等方面有非常强的经验和技术。

作为换电终端的换电柜,其大小与400升冰箱的体积相当,占地面积小,易于安放,利用率高,一台柜可同时提供…;换电柜施工对电网线路要求小…;安全性高,符合消防标准…;后期维护成本低。

合作方哈啰方面,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i哈啰芯技术,可以实现标准化锂电池的智能互联,另外,哈啰出行在在前期共享单车项目中建成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运维网络,拥有成熟且高效的运营体系。经过共享单车的深耕,哈啰出行已形成一整套行业领先的应用于海量互联共享出行设备的智慧运营系统。这一套系统能力也将运用于换电服务,实现从换电柜、车辆、电池到客户端的全链路智能化,并且通过技术,为骑行资源的最优配置提供判断和决策依据,实现不同地区间的资源精准调配。

2、政策层面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