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线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4:11

市政管线规划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规划;管线布设;设计布置;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对城市设施的基础建设进行提高,城市道路管线的施工设计也逐渐复杂化。为了能够使道路空间被合理利用,防止城市道路管线在空间建设上发生冲突,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发展的前提下,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进行整体布置设计,对管线的具置进行确定,结合有关施工人员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对城市道路的管线布设规划工程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是城市道路建设平稳、快速的发展。

1城市道路工程规划中市政管线整体设计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大踏步发展,为城市的崛起带来巨大空间,城市中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使各种管线需求量加大,其要求也更加严格,这对城市道路管线的整体设计规划产生困难。在城市道路管线布设的规划过程中,经常出现二次挖掘现象,为城市道路交通以及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麻烦,怎样对城市道路的管线进行有效规划布设,成为有关政府和广大民众重点关注的话题。在城市道路管线布置规划设计中,有关政府部门对其规划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布设规划时要遵守的原则。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布置设计时要有原则性,确保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可以平稳快速的进行。①对城市道路的路上管线进行布置设计,然后在对道路下的管线进行布置设计;⑦在对道路管线进行布置设计时要由深处向上逐步建设;③在管线设计中,压力管线要避让自流管线;④小口径管线要避让大口径管线;⑤可以弯曲的管线要避让不可以弯曲的管线;⑥临时搭建的管线要避让永久安置的管线;⑦还没有竣工的管线要避让已经完工的管线。

(2)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布设中的重点内容。城市管线的中了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包含:燃气管线、供热管线、污水管线、电力管道、有线通信管道、给水管线以及其它多种特殊管线。政府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的重点规划布设内容主要涵盖:①对城市道路工程施工管线的位置进行确定,对道路管线工程在城市道路下的具体空间分布以及管线与管线之间的水平最小距离以及垂直时的最小距离进行确定;②对城市道路中管线规划工程的具体深度进行确定,确保管道施工现场的安全;③对城市道路管线建设时架空铺设的管线以及管线平面问的位置、管线周围的道路、建筑物、相邻管线问的水平最小距离以及垂直时的最小距离进行确定;④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的布设以及它与路面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明确,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进行建设时要确保城市环境在受到其影响的基础上开展;⑤对城市道路管线工程进行建设时要确保城市道路和环境绿化的协调性。

(3)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布设规划的终极目标。政府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指的是对城市规划中道路下的有限空间中的各种类型管线进行整体设计安排,防止各类管线工程(给水工程、城市整体环境、电力工程、电信工程、人防工程、防洪工程、排水工程、城市交通、供热工程、燃气工程等)在垂直与平行的空间位置上产生干扰以及冲突,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布设规划是现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经过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合理安排、规划,确保各种管线在城市道路地下空间中占据的位置合理,以便对下个阶段的管线工程施工设计进行指导,使城市道路管线在规划、布设中更加合理、科学,为城市道路管线工程的规划、布设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城市道路工程规划设计中政府有关部门对管线整体布设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布设是一项政府城市规划工作中的整体工程,在整体划分和分区划分的前提下,对各个区域中的联系规划进详细密切的控制,对城市整体环境、电力工程、给水工程、电信工程、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燃气工程、排水工程、城市交通、供热工程等项目间的管道工程进行相互协调,更深层的研究与细致的对城市道路管线由政府部门进行整体规划,只有将城市道路管线的整体规划和管线工程的施工现状相互协调。才能在规划布设时编制出具有可行性的施工方案。

有关政府部门对城市道路管线进行整体规划与布设时需要对以下几点问题进行注意:

(1)首先要注意加强与有关管线规划设计人员间的交流,确保城市道理管线工程的交底工作顺利开展。对上一阶段管线的规划内容进行剖析是政府对管线整体规划安排的基础。对管线问的衔接工作进行加强,政府部门在对城市道路的管线进行编制规划时,注意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划并整理,对产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应加强与管线管理单位的沟通和交流。

(2)在城市道路管线的实际安装过程中,根据规划严格进行,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在对管线进行安装时,注意对每项安装工作是怎样实际操作的,制定出细致的工作内容安排表,在对管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失误,否则可能会影响整个管线工程的正常工作。

市政管线规划篇2

【关键词】市政管线;管线综合;规划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建成,促使孝感城市发展迅速,如何科学的规划各种市政管线更是困扰设计单位的难题。管线综合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为各工程管线合理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孝感市城区现有市政管线综合情况及存在问题

孝感市城站路始建于九十年代初期,最初为孝感城关与孝感火车站的联络线,以交通为主,后发展为32米宽城市主干道路,各种管线也陆续配套建设,以下几方面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1.1城市道路横断面布局不合理,人行道偏窄。

1.2市政管线比较杂,相应业主也比较多。

1.3管线施工时缺乏监督,致使管径及高程纵横交错。

1.4管线业主单位资金实力不一致,使管线施工时间难以统一,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1.5架空弱电及强电线路错综复杂,严重影响城市景观。

1.6管线之间安全距离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地下管线存在安全隐患。

以孝感市城站路为例,下图为城站路道路横断面及现状管线综合横断面:

西侧行道树、弱电架空线及路灯架空线位于同一横断面上,东侧行道树,10kv架空线及路灯也位于同一横断面上,以上布置均存在安全隐患。西侧弱电架空线受控于行道树的高度,造成行道树须年年修剪,否则风吹树摇,架空电缆容易拉断。东侧受10kv线路的影响,道路均不能采用路灯照明,只能安装低杆庭院灯,灯杆高度及照度均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要求,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由于城站路是一条改造拓宽道路,两侧建筑物根本没有后退红线,有的建筑物甚至占用了道路红线,致使人行道偏窄。管线敷设时,管道与管道之间以及管道与行道树、建筑物之间安全距离不能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的要求。

道路配套时,除给水排水可以由政府统一组织施工外,其它管线业主必须首先征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拨款施工,造成道路路面刚改造完毕,管线施工又开始开挖,老百姓戏称为“拉链式”道路,既增加工程造价,又影响城市景观。

2孝感市新建道路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城市道路管线包括:给水管道、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电力管道、弱电管道、热力管道、燃气管道等、其中弱电管道包括电信管道、联通管道、网通管道、铁通管道,有线电视管道及交通信号灯、监控系统等管道。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及最小垂直净距;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地下敷设时的最小覆土深度和在架空敷设时管线及杆线的平面位置及周围建(构)筑物、道路、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

编制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当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以下规定处理:压力管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工程管线在道路下敷设时,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设深度等确定。布置次序为:电力管道、电信管道、燃气配气管道、给水配水管道、热力干管、燃气输气管、给水输水管、雨水排水管、污水排水管。

管线综合规划实例:孝感市东城区纵2#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5米,其中间为15米宽车行道,两侧各为5米宽人行道,各种管线布置如下图所示:

2.1管线从东至西排列顺序为:电力管道、给水管道、路灯(行道树)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路灯(行道树)管道、燃气管道及电信管道。

2.2强电、弱电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原则上电力线路布置在道路的东(南)侧,弱电线路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

2.3东侧电力管线布置在道路外侧,给水管线布置在道路内侧。因为给水管管径较小(Dn300),相应的检查井占用空间小,又便于消火栓支管接出至东侧行道树旁。电力管线尽管管径不大(Dn100~Dn200),但埋设电力管线较多,电缆井内电缆往往还留有一定的裕量,要求电缆井空间较大,大型电缆井宽度通常达到3.0米左右,规划将电力电缆管放在外侧可充分利用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保证电力管道与其它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

2.4西侧燃气管道布置在道路内侧,通信管道布置在道路外侧。因为燃气管道管径较小(Dn100~Dn200),管道闸阀占用空间较小,配气支管更容易横穿电信管道。弱电管道较多,单位之间又不同意共用人孔或手孔,造成在同一断面上人孔较多,占用较大的城市道路空间,将通信管道放在外侧,可使通信管道人孔或手孔充分利用建筑物后退红线。

3综合管沟的规划设计

3.1综合管沟的定义

所谓“综合管沟”即是在城市地下建一隧道空间,将各种能够集中放在一起的管线敷设于隧道中间。

3.2宜建造综合管沟的地段

3.2.1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及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

3.2.2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

3.2.3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

3.2.4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

3.2.5道路与铁路或河流的交叉处。

3.2.6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3.3国外、国内综合管沟建设情况:

综合管沟于十九世纪发源于欧洲,最早是在圆形排水管内装设自来水、通信等管道。早期的综合管沟由于多种管线共处一室,且缺乏安全检测设备,容易发生意外,因此综合管沟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

日本最早于1926年开始了千代田综合管沟的建设。日本东京的新宿淀桥采用了净空宽9.5米,高5.8米的综合管沟,并将管沟分成3个小室:电力、电信分为一室;煤气及配气管道为一室;上水及配水管道为一室。

英国伦敦建造了2.26米×2.29米的马鞍形管沟,并将电力、路灯、电信、给水及煤气管全部敷设于管沟内,排水管道单独敷设。法国巴黎建造了圆形综合管沟,并在圆形管沟周边敷设各种支架,分别将不同管线敷设于支架上。

国内的综合管沟一般均采用矩形。各种管径较小的管线如电力、通信等均采用支架敷设。各种大管径如给水、排水管均采用混凝土支墩敷设。

综合管沟可以节约城市地下空间;便于管道增容、更换或维修,避免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可以减少土壤和地下水对直埋管线的腐蚀;减少了道路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优美了城市景观。

综合管沟的缺点为:工程投资较大;如果检测设备不到位,容易发生危险;各类管线主管单位不同,统一管理难度较大。

综合管沟在我国的建设也有一些成功的范例,技术上已成熟,运行十分可靠,这些均为建设综合管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孝感市作为中等城市,受经济条件制约,综合管沟建设也相对滞后,建议孝感市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适当建设综合管沟。

4结语

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命脉的生命保障。管线综合设计仅仅是基础和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规范管理。只有准确地掌握地下管线资料,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线,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宝贵的地下空间。

市政管线规划篇3

关键词:建筑;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线综合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管线综合在工程实践中的意义风管、水管、电缆桥架是我院几个专业分别设计的,由于设计周期的紧迫,院内各专业之间只能通过协调进行大体的空间分配,来不及对每一处集中多种管线的空间进行详细地划分。管线综合图涉及了建筑结构设备电气各个专业,不是某一个专业可以独立完成的,它不属于设计院施工图的设计范围。但是作为建设单位,往往关心下列问题:如果层高不变,吊顶下的净空能否再提高一些?在满足某一净空要求的条件下,可否把层高降低一些以节省投资?作为施工总包单位,常常关心如何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程序,谁先干,谁后干,各种管线的空间位置怎样予以合理分配?以往,有的工程由于未做管线综合布置,工地上出现了个别分包抢先施工,使后施工的工种无法进行施工的被动现象,以至于不得不进行重复劳动:装上去再拆下来,拆下来再装上去。结果浪费了材料,拖延了工期,影响了质量。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要靠管线综合。有了管线综合图,建设单位更利于正确决策,施工单位更方便组织施工,监理单位更易于三大控制,使用单位更便于维修管理。因此,管线综合在通信和智能建筑工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工程管线综合的目的就是在充分搜集各项资料后,在满足各类管线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统一安排、相互协调、合理解决工程管线各建设阶段中的矛盾,使各管线规划、设计、施工和建成后的管理、维护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线分类市政工程管线按功能可分为:给水管道:包括生活给水、消防给水、饮用给水等管道。排水管渠:包括生活污水、废水管道、雨水、小区周边的排洪、截洪等管渠。中水管道:包括中水原水及中水供水管道。电力线路:包括高压输电、生活用电等线路。弱电线路:包括电话、报警、广播、闭路电视等线路。热力管道:包括热水、蒸汽等管道,又称供热管道。燃气管道: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等管道。其他管道:网线等。

市政的管道一般采用地下埋设,地下埋设又可分为沟内埋设和地下直埋等。市政管道按埋设深度分为浅埋和深埋。覆土厚度小于1.5m的管道称为浅埋。我国南方土壤的冰冻线浅,对给水、排水、燃气等管道没有影响,而热力管,电力电缆等也不受冰冻的影响,均可浅埋。若管道覆土厚度超过1.5m则为深埋。我国北方的土壤冰冻线较深,为避免土壤冰冻对水管和含有水分的其他管道形成冰冻威胁,必须深埋。市政管道按管内压力情况分为压力管道和重力管道2类。给水管、燃气管、热力管等一般为压力输送,属于压力管道;排水管道大都利用重力自流方式,属于重力管道。

2管线综合布置

2.1布置原则和规定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工程管线应充分利用现状,当现状工程管线不能满足需要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可废弃或更换。在平原地区布置工程管线,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在起伏较大的山区布置工程管线,应结合地形特点合理定线,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山洪峰口。

当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原则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新建管线让原有管线;临时性管道让永久性管道。管道排列时,应注意其用途、相互关系及彼此间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污水管应远离生活饮用水管;直流电缆不应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以免增加后者的腐蚀。

2.2管线地下直接埋设

寒冷地区给水、排水、燃气等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厚度;热力、电信、电力等管线,以及除寒冷地区外的其他地区的工程管线应根据土壤性质、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管道接人要求确定管线的覆土厚度。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厚度应符合规定。工程管线宜沿道路中心线平行敷设,主干管线靠近分支管线多

的一侧。工程管线应尽量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或非机动车道下。电信电缆、给水、燃气、污水、雨水等工程管线可布置在非机动或机动车道下。工程管线在道路上的平面位置宜相对固定,各种工程管线不应在平面位置上重叠埋设。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顺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埋深等确定。分支管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及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会造成不利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其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污水管线。工程管线之间,工程管线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规定。当受某些因素限制难以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后减少其最小水平净距。

3综合管沟敷设

在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较多的机动车道、主干道,以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宜开挖路面的路段,广场或主干道的交叉处,同时敷设2种以上工程管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道路宽度难以满足直埋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可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综合管沟内宜敷设电信电缆、低压配电电缆、给水、热力、污水及雨水排水管线。对于相互无干扰的工程管线可设在管沟的同一小室;相互有干扰的工程管线应分别设置在管沟的不同小室。电信电缆与高压输电电缆必须分开设置;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可在综合管沟的同侧设置,排水管线应布置在综合管沟的底部。我国规范规定:燃气管线不能置于综合管沟内,必须另行直埋。

综合管沟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可布置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下,覆土厚度根据道路施工、行车荷载、管沟结构强度及当地冰冻深度等因素综合确定。管沟内应有足够的空间供通行,检修,并有通风、照明及积水排泄等措施。采用综合管沟可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的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的翻修和工程管线的维护费用,增加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工程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工程管线的敷设、增设、维修和管理。由于综合管沟内工程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工程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保证了城市的景观。但综合管沟不便分期修建,一次投资较昂贵。由于各工程管线的主管单位不同,也不便管理。同时正确预测管线容量往往比较困难,易出现容量不足或过大,造成浪费或需在综合管沟附近再敷设地下管线的现象。在现有道路下建设时,将增加施工的难度和费用,各工程管线组合在一起也容易发生干扰事故。

参考文献

市政管线规划篇4

关键词:市政;综合;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引言:市政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是市政工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线越来越拥挤,道路下面敷设的管线越来越多。我经常遇到很多问题:正在施工的某种管线与其他管线相互阻碍,挤压。工程的变更、工期拖后并且费工费料,造成浪费。也有些市政改扩建工程或续建工程.由于缺乏市政管线综合设计资料,盲目施工,损坏了其他管线,造成了设备或人身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线综合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项好的市政工管线综合设计,可以使地下管线更加合理,有效利用路面以下空间,缩短工期,节省工程投资,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进行工程管线综合设计以前,必需首先具有完整的各个专业系统规划及现状资料。

各类城市管线包括:电力管、有线通讯管、给水管、燃气管、供热管、雨水管、污水管和其他特殊管线(如轨道交通的电网、输油管、输气管、化工物料等)。

1.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原则

市政管线综合规划设计内容,就是规划各种管线在各道路红线内的平面布置及在各个路段的规定埋深,在交叉处要作专门设计,以避免碰撞,合理穿越;在各路段留有支管或分支电缆穿越空间.为了方便交叉口设计,把道路断面归纳为几种标准断面,作出道路标准断面管线布置图,图上清楚显示了该道路一般情况下各种管线、电缆的平面及空间位置,从而为交叉口设计做好了准备.市政管线的综合规划设计,应将道路绿化、停车场、广场、消防、交通信号等一并考虑.

2.管线综合规划的设计内容

①城市综合管线一定要确定在地下敷设时工程管线和排列顺序的最小垂直净距、小水平净距。

②地下敷设城市工程管线确定最小的覆土深度

③在架空敷设杆线的平面位置及架空敷设时管线和周围建(构)筑物、道路、时相邻工程管线间的最小垂直净距及最小水平净距。

④在架空敷设时管线行道树与绿化的关系确定城市工程管线。

⑤在地下敷设时确定城市工程管线与市容景观的关系。

3.管线综合规划的目的

在城市道路有限断面上管线综合规划就是对各类管线统筹规划和综合安排,避免各种工程管线(城市道路交通、给水工程、城市环境、排水工程、燃气工程、防洪工程、电力工程、电信工程、人防工程、供热工程等)在竖向空间和平面位置上的干扰和互相冲突,维持城市功能的正常运作。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就是发现和解决各项工程管线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综合安排用地空间上占有合理位置及下阶段单项工程设计。使得规划在科学合理的安排下为工程管线施工及规划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4.管线规划设计同和规划衔接问题

4.1市政综合管线规划是在总规、分规的基础上编制的同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衔接上,对上一层次规划的分析解读和研究。作为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编制的前提是对规划区的发展目标、人口、用地、路网、市政设施等要充分了解并根据需要做以下几点的分析研究:①要想合理地安排市政综合管线就必须通过深入的分析了解规划区的发展目标、人口、用地等。充分了解规划区的发展对市政综合管线的各种需求分析。

②市政综合管线发展潜力的分析研究。可以说是市政综合管线一种资源,但任何一种资源都不可能无限量地发展。市政综合管线也不例外因此,为了使其对规划区的发展起到一个反馈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分析和研究市政综合管线的发展潜力达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③市政综合管线的片区协调发展和潜力的研究。为了市政综合管线规划编制合理化,避免市政综合管线的发展潜力对规划区的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所以对市政综合管线的片区协调发展和潜力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调查结果将两者有序的结合,市政综合管理规划编制才会趋于合理化。

4.2市政综合管线及详细规划的衔接

市政综合管线各组团详细规划在编制时间与编制单位上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对市政综合管线及详细规划的衔接在不同程度上会产生不同影响。如市政设施重复安排及不足;道路路网及管线衔接不上;竖向标高不统一等等。例如以上这些市政道路管线与详细规划之间的衔接可能会出现问题。城市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在编制各个详细规划过程中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以适应城市市政综合管线规划。

4.3市政综合管线与各个市政专项规划的衔接

在市政专项规划的框架基础上进行编制应对各个市政的专项的研究与规划进行解读并合理的判断。并且要对管线综合方面进行考虑,合理安排各类管线的位置。市政专项规划有道路、竖向、防洪、给水、排水、电力和燃气等专项规划。

5.专业规划设计

道路网络规划设计是各市政专业系统规划设计的基础.道路规划是在交通量调查资料和该区域发展规划的前提下进行的.

5.1雨、污水规划设计

5.1.1汇水面积的划分

根据道路两侧区域地面高程和设计需要,可以划分若干自然汇水区域.根据各区域地面排水的自然流向,确定最终排水流向.一般来讲,应尽量避免兴建泵站,以节约建设和运行费用.

5.1.2管网规划

根据道路两侧区域的具体情况,划分几个排放区域,确定排放点.进一步调查排放点水文资料如河底高程及最高水位等.以排放点高程为基准点,反向推算至规划区域,可以确定干管,支管的管径、流量、坡度等.当然管径和坡度确定时,必须考虑能够满足相应排水设计规范要求.

5.2供水管网

树枝状管网投资少,构造简单,易造成“死水”.环状管网投资较大,供水可靠.实际给水规划中,主要供水区或主干管采用环状网,其他区域采用枝状网.个别重要用户也要环网供水.平行干管间宜设联络管.

5.3供热、燃气、电力管网规划

由各专业设计单位确定管网负荷及各参数;确定管网敷设主线及支线的规划。

5.4路灯规划

路灯规划包括路灯高压规划和路灯低压规划

5.5有线电视、电信规划

做好有线电视、电信规划,首先要清楚现状.了解本地区或本市发展规划.本规划区是否设电信分站,及电信分站的规模、位置,与市站及邻近分站的联络方式、光缆的走向等,并根据本区域人口发展规划,确定光缆的敷设范围。

6.结语

市政综合管线规划是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基础上的一个综合性的市政工程规划,市政综合管线规划应该在各个控制性区域内进行进一步的结合与详细规划,对道路工程、电力工程、给水工程、电力工程、信息工程、排水工程、燃气工程等专项进行协调,整理和深化,对市政综合管线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细规划,包括管线的平面综合与竖向综合。只有与相关规划以及现状实施协调,规划编制才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GB5028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S]

[2]邓竞成,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编制办法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3.

市政管线规划篇5

郑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的控制线和规划预留绿地的控制线。

第三条 本市市区规划区范围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市区规划区范围内城市绿线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市政、国土资源、林业、房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财政等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的行为有劝阻和举报的权利。

第六条 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城市规划等有关部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公布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明确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合理布局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并确定绿线。

第七条 下列区域应当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风景林地;

(二)河流、湖泊、山体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三)风景名胜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保护范围等。

第八条 城市绿线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绿化的现状、风景名胜、自然地貌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予以划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城市绿线确定后,应当严格实施。确需变更的,应按前款规定的程序办理批准手续。

第九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已建成的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的周围醒目位置设立标示牌,如实标明该绿地的绿线示意图,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十条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现有城市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数据库,实施绿地数据的动态管理。

第十一条 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

禁止占用公园、动物园、游园、绿化广场等公共绿地绿线内的用地。其他已建成绿地绿线内的用地确需占用的,应当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有关规定补偿后方可占用。

第十二条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或挂牌出让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确定并公布绿地率指标。

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必须按照确定的绿地率指标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划定的城市绿线,确定绿地范围,配套建设绿地。配套建设绿地的绿线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为准。

第十三条 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林地、风景林地等绿化工程和各类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方案应报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各类建设工程的配套绿化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竣工备案手续时,应当提交城市规划和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配套绿化工程认可文件。

第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外销售商品房时,必须如实告知消费者本居住区的绿地率、绿地面积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图载明的绿线位置,不得将绿线以外的临时性绿地作为规划配套绿地对外宣传。

居住区规划配套建设的绿地不得擅自改作他用。确需改作他用的,应经小区业主大会或四分之三以上业主同意,并依法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按照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化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绿线以外的临时性绿地作为规划配套绿地对外宣传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县(市)、上街区城市绿线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xx年9月10日起施行。

市政管线规划篇6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

本规定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第三条市建设委员会是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市绿化委员会的监督和指导。

各区人民政府,规划、国土、林业、水利、环保、房地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城市绿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市规划、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合作,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各类绿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地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地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五条城市绿线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已批准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本市绿化的现状、风景名胜、自然地貌等予以划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下列区域依法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的和规划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

(二)城市规划区内的河流、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

(三)城市规划区内的风景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等。

第七条批准的城市绿线应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举报投诉城市绿线管理违法行为的权利。

第八条城市绿线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得违法审批建设项目。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确需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绿化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或拆除。

第九条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用地选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规划部门在审批绿线内用地选址时,应征求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条城市规划区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参加审查。

第十一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要按照划定的绿线和绿化设计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不得擅自变更绿化设计,减少绿化面积。

第十二条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面积,因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按所缺面积在指定的地点异地补绿。

第十三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临时建设活动,应依法严格控制。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责令改正,并按有关规定予以罚款。

第十七条在已经划定的城市绿线范围内违反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违反林业管理法律法规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外的防护绿地、绿化隔离带的绿线划定、监督和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市政管线规划篇7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本办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第三条城市绿线的划定和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绿线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绿线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城市绿线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织部分,应当确定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

第六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提出不同类型用地的界线、规定绿化率控制指标和绿化用地界线的具体坐标。

第七条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配置的原则或者方案,划定绿地界线。

第八条城市绿线的审批、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进行。

第九条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市绿地、服从城市绿线管理的义务,有监督城市绿线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的权利。

第十条城市绿线范围内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等,必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等标准,进行绿地建设。

第十一条城市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以及批准的规划进行开发建设。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线内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城市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第十三条居住区绿化、单位绿化及各类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都要达到《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的标准。各类建设工程要与其配套的绿化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城市绿线的控制和实施情况进行

检查,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绿线的管理情况进行监

督检查,对违法行为,及时纠正。

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改变城市绿线内土地用途、占用或者破坏城市绿地的,由城市规划、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城市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活动的,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已经划定的城市绿线范围内违反规定审批建设项目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有关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市政管线规划篇8

第一条为加强规划控制线管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规划控制线的划定、审批、实施和修改等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规划控制线,是指城乡规划中确定的,具有特定用途的需要保护和控制范围的界线,分为红线(道路用地)、绿线(绿化用地)、蓝线(水源地和水系)、黄线(基础设施用地)、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黑线(轨道交通用地)。

规划控制线是城乡规划的组成部分。依法确定的规划控制线,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第四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本市规划控制线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规划控制线管理工作。

各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划管理分工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规划控制线管理工作。

建设、绿化、水利、文物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规划控制线的相关监督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服从规划控制线管理的义务,有权监督规划控制线管理,并对违反规划控制线管理行为进行检举。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规划控制线是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其范围应当在编制城乡规划时确定。

第七条对规划控制线公开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及论证、报批和公布等工作,应当与城乡规划同时进行,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公开的除外。

第八条划定规划控制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应当以上一级城乡规划为依据,与同阶段城乡规划的深度保持一致;

(二)科学合理,集约、节约用地,发挥城乡规划对资源的保护控制作用;

(三)与有关规划相协调,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四)统筹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

(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九条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应当明确规划控制线控制和保护的原则与要求。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应当根据总体规划要求,确定规划控制线范围内的控制指标和保护要求等内容,并标明规划控制线的示意位置。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应当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按照不同项目具体落实用地界线,提出用地配置原则或者方案,并在核定用地时标明规划控制线的坐标或者位置。

第十条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明确重要的规划控制线实施时序,以及规划控制线内建设项目的规模和选址。

第十一条规划控制线内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城乡规划许可手续。涉及建设、绿化、水利、文物保护等其他行政审批事项的,还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应审批手续。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规划条件,审查总平面设计方案,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必须符合规划控制线要求。

第十二条进行各类建设,应当符合规划控制线要求和有关规划技术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规划控制线内的用地,不得改变规划控制线内用地性质。

第十三条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规划控制线内用地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并限期恢复。

第三章红线管理

第十四条本规定所称红线,是指通过城乡规划或者道路系统专项规划确定的各类道路的路幅边界控制界线。

第十五条划定红线,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一)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确定城市交通系统布局并确定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系统的走向、道路等级,明确主要交叉口形式的制定原则;

(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确定规划次干道以上等级道路红线示意位置、宽度、主要交叉口控制范围,并确定规划支路的走向及宽度;

(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确定所涉及规划道路的道路等级、宽度、转弯半径、中心桩点及坐标、扩大路口尺寸。

第十六条在红线范围内,可以依据城乡规划的要求,根据城市发展建设需要,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批准适当设置市政基础设施。

第四章绿线管理

第十七条本规定所称绿线,是指城乡规划确定的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界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划定绿线,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一)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确定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规定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新城、建制镇等层次确定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面积和指标,确定大型公共绿地和风景区的绿地范围,明确附属绿地控制指标,并对难以确定绿线位置的防护绿地明确控制宽度等控制指标;

(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应当分解落实城市绿化目标,确定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的范围和规模,明确控制要求,确定各类建设用地的绿地率;

(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应当明确城市各类绿地范围和规模,确定绿化布局或规划方案,提出绿地边界和规模,处理好建设地块与相邻的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之间的关系。

第十九条禁止在绿线范围内进行取土、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五章蓝线管理

第二十条本规定所称蓝线,是指城乡规划确定的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界线。

第二十一条划定蓝线应当统筹考虑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保障水系安全。

第二十二条划定蓝线,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一)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明确蓝线的总体布局,确定保护和控制的要求和蓝线的保护范围;

(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明确蓝线的功能、等级、断面、宽度等控制指标;

(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明确蓝线用地范围和控制坐标。

第二十三条进行水体整治、修建控制引导水体流向的保护堤岸等工程,应当符合蓝线要求。

第二十四条蓝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违反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进行建设;

(二)擅自填埋、占用蓝线内水域;

(三)影响水系安全的挖沙、取土;

(四)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

(五)其他对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六章黄线管理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所称黄线,是指对城乡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乡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基础设施用地控制界线。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所称城乡基础设施包括下列设施:

(一)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出租汽车停车场、大型公共停车场、城市水运码头、机场、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城市交通广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

(二)取水点、取水构筑物以及一级泵站等取水工程设施和水处理工程设施等城市供水设施;

(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设施,垃圾转运、堆肥、焚烧、填埋场所,环境卫生车辆停车场和修造厂,环境质量监测站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

(四)气源和燃气储配、调压站等城市供、燃气设施;

(五)热源、热力站、热力线走廊等城市供热设施;

(六)发电厂、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

(七)邮政、电信设施,卫星接收站、微波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城市通信设施;

(八)消防指挥调度中心、消防站等城市消防设施;

(九)防洪堤墙、排洪沟与截洪沟、防洪闸等城市防洪设施;

(十)避震疏散场地、地震观测场所、气象预警中心等城市抗震防灾设施;

(十一)其他对城乡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乡基础设施。

第二十七条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建设活动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

第七章紫线管理

第二十八条本规定所称紫线,是指本市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以外的区、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第二十九条划定紫线,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区域;

(二)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文物、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控制区;

(三)控制范围清晰,附有明确的地理坐标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第三十条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范要求,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和各等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第三十一条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中心城区以外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由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报区、县人民政府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批准。

第三十二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修改。因改善和加强保护工作确需修改的,中心城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修改方案;中心城区以外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由所在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专家进行论证,区、县人民政府向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专题报告,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审查、论证同意后,由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依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的程序审批。

第三十三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已经损坏,不再具有保护价值的,位于中心城区以内的,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位于中心城区以外的,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向市人民政府提出专题报告,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修改相应规划,撤销相应的紫线。

第三十四条在紫线范围内从事各类建设和活动的,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护真实的历史文化遗存,维护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

第三十五条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违反规划进行大面积的拆除、开发;

(二)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三)损坏或者拆毁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四)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五)占用或者破坏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和古树名木等;

(六)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第八章黑线管理

第三十六条本规定所称黑线,是指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用地控制界线。

铁路包括高速铁路、一级铁路、二级铁路、三级铁路、四级铁路,高速铁路现指城际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型轨道等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十七条划定黑线,应当明确下列内容:

(一)在总体规划编制阶段,应当合理布置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别、走向及控制原则;

(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应当确定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位置示意,明确黑线范围内的控制指标和要求;

(三)在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阶段,应当确定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并确定黑线坐标、宽度及相关规范要求。

第三十八条黑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市政管线规划篇9

第一条为加强**中心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市人大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和有权机关批准的区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

第五条**市城乡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六条城市规划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简称“一书两证”)制度。

第七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一书两证”及配套的文件、图纸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第八条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互为依据。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含技改项目)的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大、中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报计划部门批准之前,必须持有关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选址定点,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属上级有权机关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项目,须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上报。选址意见书或选址意见是报批项目建设书或可研报告的必备文件。

第九条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建设用地或在已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上扩建改建的,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点,填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现场勘探,初步拟定建设项目的用地位置和范围;

(三)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规划设计条件,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依据。

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征询和综合协调有关部门意见后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应包括初步确定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红线图应标明:范围界线、城市道路边线、建筑退让线、高层建筑线及规定设计通知书的文字注明。

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内容包括:使用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地坪标高、建筑限高、进出口位置、体量和管线的走向和配套设施要求。

(四)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建设项目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规划设计;

(五)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详细规划或总平面图会审。城市重要地段应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共它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六)建设单位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并按规定交纳城市规划管理有关费用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制规划用地红线图和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图或总平面图。加盖城市规划专用章的红线图和规划图,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必备附件。

第十条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规划用地红线图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用地,经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手续。土地管理部门如对规划用地红线有异议,须书面反馈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复核或调整。

第十一条在城市规划区内变更(招标、拍卖、协议出让或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总门参与编制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计划,组织编制变更地块的详细规划,提出变更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包括:变更地位位置范围、地坪标高、用地面积、使用属于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停车场泊位、主要出入口、绿地率、须经过的城市管线、须配套的公共设施、建筑界线以及其它要求,作为土地变更合同的必备条款。拟定变更地块,按第九、第十条规定,以土地管理部门的名义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转移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注明地块编号,交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其它有关费用,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变更的依据。已经确定规划设计条件的变更地块,需分块招标、拍卖、出让的,应重新办理分块的规划设计条件。

第十二条用地单位征用城市规划道路两侧的土地,须同时征用道路宽度一半范围的土地和拆迁安置地,作为开拓城市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不得它用。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按规划道路红线外征地面积计算。在已有道路两旁征地的,应负担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的决定。

第十四条在城市规划区内不准办理村(居)民零星批地建房,新村建设和拆迁安置用地要纳入城市规划,统一安排,并按上述规定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不得侵占道路广场、公共绿地、测量标志、水文观测点、电力、电讯走廊或压占地下管线涵沟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第十六条在城市规划区内确需临时建设用地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市土地管理部门申请临时用地。

第三章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十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它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必须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如下:

(一)建设单位书面申请报告,并提供建设用地许可证和建设项目的可研批复;

(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单位填写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审批表和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规划用地红线内,提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使用功能、室内标高、建筑密度、高度、容积率、配套设施、停车场地比例、绿地率、管线敷设和衔接要求、房屋间距、四周退让距离、防灾、防空、防洪和空间环境要求。

(三)建设单位持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委托资质等级与建设规模相适应的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的临街建筑、重点地段的各类建筑,均应提供两个以上设计方案,并附有建筑方案电脑透视效果图;

(四)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规划设计方案会审会议,形成方案会审会议纪要或修改设计方案通知书,设计方案经修改并经审定后,发给审定方案通知书,方可进行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五)初步设计按建设项目管理权限审批,建设单位在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前,应征求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六)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报送的施工图进行复核无误后,通知建设单位缴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

(七)由市测绘管理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建设工程规划放样(其中包括各个转折点坐标、标高、配套设施位置等),填发建筑放样核样单。建筑工程竣工时,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规划验收,换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原件和规划验收报告。

第十八条在城市规划区内修建道路、桥梁、公交车站、驳岸、码头、河闸、单位门口通道、围墙和给水、排水、电力、电讯、广播有限电视、燃气等工程管线,必须参照本规定第十七条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道路管线部分)。城市道路的标高、坐标及控制红线宽度,必须依据城市规划规定,不得随意变更。在城市道路上架(敷)设工程管线,应服从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管理。各种管线原则上应埋设地地下,城区现有电力、电讯、路灯等架空线应逐步改为地下埋设。

第十九条建设单位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六个月内,必须办理建设项目开工申请。建设单位确实不能按上述规定办理的,应当向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延期申请并经批准,逾期未提出延期申请或未经批准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吊销。

第二十条城市道路两侧建筑物从规划道路红线退让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低层和多层建筑物:支路不少于3米、次干道不少于5米,主干道不少于8米;

(二)高层建筑物:建筑高度小于50米的,退支路不少于8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0米;建筑高度50米以上,退支路不少于10米,退主次干道不少于15米;

(三)公共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的建筑、与规划道路标高有高差的建筑,应增大退让距离,具体要求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一条河流两岸防洪蓝线以外的绿化带用地宽度,旧区不少于15米,新区不少于30米。集中绿化地段应按详细规划要求严格控制,不得侵占。

第二十二条建设用地的总平面布局与建筑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总平面平局对停车场(库)、绿化、公厕、垃圾收集中转、污水处理、泵房、变配电、邮政信报、空调和消防等设施要统筹兼顾,配套布置;

(二)停车场(库)面积不少于地面以上总建筑面积10%,宾馆、饭店、写字楼、影剧院、商场、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应按规划要求增加停车场(库)面积;

(三)旧城改造必须降低建筑密度,绿地率不少于25%。新建区绿地率不少于30%,学校、医院等用地,应相应增大绿地率;

(四)总平面布局经批准后应进行竖向设计和各种工程管线设计。各种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设计,对户外给水排水、消防、电力、电讯、邮政信报箱、绿地、公用电视管线等设施应同步设计;

(五)城市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其锅炉、烟囱、泵房、配电房、厨房、污水处理设施等不得临街布置。临街面安装空调机的要进行立面设计处理。建筑物屋顶需要放置水箱、水塔时,应做隐蔽美观处理并与建筑立面相协调,不得直接外露;

(六)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其安全防护要求的间距,应按有关规定在本单位用地内解决;

(七)临街建筑和高层建筑应进行夜景工程设计和广告造型布置。

第二十三条建筑间距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低层或多层民用建筑(含住宅)的建筑南北向间距按建筑高度计算,在旧城区应不低于1:0.8,新区不应低于1:1.0。其东西向端墙间距,不少于4.0米;

(二)高层(建筑高度50米以内)民用建筑物(含住宅),其南北向间距应不少于25米;建筑高度超过50米,其南北间距应不少于30米;侧向间距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确定;

(三)非民用建筑之间的间距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消防、环保、卫生等规定要求确定,民用建筑与非民用建筑相邻或混合布置,建筑间距在两种要求中按间距大的确定;

(四)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间距(含东西向、南北向)在6米以下(含6米)的,此间距内不得外挑阳台、楼梯。建筑物外挑的走廊、阳台、楼梯等,当连续长度超过4米时,应以外挑部门的边缘计算建筑间距。

第二十四条建筑从本单位用地边界退让距离,南侧和北侧应不少于规定间距的0.5倍以上,旧城区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东西侧不少于2.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加大退让距离。

第二十五条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原则上采取方案设计招标(设计标书由建设单位和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拟定)。建设单位应报送二个以上符合规划要求的设计方案(方案应包括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方向的立面图、电脑透视图或鸟瞰图,有条件的应制作建筑模型,设计说明书捌份以上)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评选,择优录用。

第二十六条城市规划区内,应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片区、街坊、组团成片开发形式进行审批。除小区配套建设外,不予审批零星规划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区内,近期旧城改造范围以及经市政府批准的旧城改造区域和已经有权机关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确定的用地不予审批单位和个人房屋的改建、拆建、翻建。

城市核心区内,不予审批农民新村建设,经鉴定属危房,且不符合审批条件需要安置和城市建设需要拆迁的,可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优先在农民新村内安置。

第二十七条在城市规划区原则上不得进行临时建设。确需临时的,必须取得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含临时搭盖、破墙开店等)不得影响城市规划实施,不搞永久性或半永久性建设,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程序分别参照本规定第九条、第十七条执行。

第二十八条城市道路两侧、广场、公共绿地、建筑物和其它公共场所的雕塑,户外广告构架载体和其它构筑物、宣传牌等应统一布点,统一设计,符合城市规划。

第二十九条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和批准的设计图纸施工。为便于规划跟踪管理和社会监督,每项建设工程应在施工现场的显目位置悬挂标牌。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前,施工单位应拆除施工临时搭盖,清理场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后,有关部门应凭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文件方可给予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证》。

第四章罚则

第三十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的,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九条、《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提请市人民政府责令违法建设单位退回占用的土地,对该土地上已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

第三十一条未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城市规划区内挖取砂石、土方,堆放弃土、垃圾和废物,围填水面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责令其整理现场,赔偿损失,并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00~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线核样,擅自施工的建设项目,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五十九条第三博士学位的规定处以该项目整体工程造价的3%至5%罚款。

限期拆除的违法建设不得继续施工。限期采取改正措施的,必须均作出处罚决定机关检查认可并重新发给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继续进行建设。

第三十三条违法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接到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停止建设通知书或者处罚决定后,继续进行违法建设的,由城建监察队伍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予以查封,直至拆除继续违法建设部门。

临时建设使用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第六十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城建监察队伍强制拆除。

拆除违法建设的费用由违法建设者直接支付或在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预交的抵押金中扣除。

第三十四条未办理征地手续的违法建设,以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在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上进行违法建设,以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负责处理,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配合。主要负责处理的部门应视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或处罚决定。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规划行政执法人员应依法持证进行规划监督、检查。阻碍规划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理,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规划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报告,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市人民政府每两年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并报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机关备案。

第三十九条市属各县(市)的城市规划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市政管线规划篇10

关键词:地下工程管线;开发区;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

abstract:inviewofthedevelopmentzoneofanyangcityundergroundpipelinemanagementproblems,putforwardtheopinionofplanningandconstructionmanagement.

Keywords:undergroundengineeringpipeline;developmentzone;municipalpipelinecomprehensiveconstructionmanagement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tV5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配套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地下工程管线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愈来愈呈蛛网般密布蔓延之势……

一、地下工程管线在城建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安阳市常规的地下工程管线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热力、石油、天然气、工业、路灯、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十余种管线。

地下工程管线是维系地下地上空间、保证城市整体运行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血脉,承载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重要基础信息。地下工程管线就像人体内的“血管”与“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物资、能量和传递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面对城市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动态性、信息量大等特点,地下管线的管理远非地上工程可比,要繁琐和困难得多。因此,做好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而加强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使之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越发显得迫切和重要。

二、开发区管网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现状

目前,安阳市开发区主要道路已基本敷设了给水、雨水、污水、供电、供热、天然气、电信、移动、联通、有线电视、军用通讯等管道。其中:给水由水务公司管理;排水(雨水、污水)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电力由开发区市政部门、供电局管理;路灯由开发区市政部门管理;热力由益和热力公司管理;燃气由华润燃气公司管理;弱电通讯则分属各个权属单位管理。

地下工程管线基本格局已具备,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因地块建设的时序性,已建多种管道连通性差,系统性差;因河道下游年久失修,雨水排泄不畅,逢汛必涝;因北小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日,期间雨污继续混流,环境污染加剧;因供电、供热、供气工程长期滞后于城市的发展,供需矛盾日益加大,等等。种种问题均需依靠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管网来解决。

2、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目前,地下管线管理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乱,管线权属单位多且杂,直接造成管理工作的行政主体不明确,集中反映在对地下管线的权属主体方面,缺乏统筹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管线权属单位也是由于多头领导,缺乏统一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只顾本部门利益,忽视全局利益;只考虑眼前建设,忽视长远发展,道路反复开挖,管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和不可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

以开发区范围内的军用光缆为例,横亘开发区多条道路的国防光缆,因其特殊性,一度成为“烫手的山芋”,与之搭界的多项工程因迟迟协调不成而搁浅或延误,造成大量宝贵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的浪费。

(2)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规划

在城市建设中,科学规划意识淡漠的现象一直存在,重地上建设、轻地下设施,对于隐蔽的市政工程管线的规划,上述意识犹为突出,各类管线专项规划的编制严重滞后。因缺乏科学有效的统筹规划相支撑,已建多种管道随意性大、可持续性差。市政管线工程亟待在科学缜密、合理适用的总体规划的引导下,逐步完善。

(3)缺乏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因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和时效性,常常是监管缺乏应有的力度。在现行的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对地下管线规划管理的有关条文少之又少,对新建、改建、扩建地下管线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造成政府部门对地下管线管理方面的职责不明,没有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

如某些地下管线建设不按规定办理规划审批程序,地下管线施工建设屡屡违背规划,不按规定进行竣工测量,或竣工测量的图纸资料不按规定报交档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又缺乏有效手段要求各施工单位按规定移交相关资料,最终无法形成全面、准确的城市地下管线信息档案系统。种种的不知情、不掌控,极大影响了以后市政工程规划的批复管理。

(4)缺乏基础资料

城市地下管线近年来建设速度快,规模大。我市曾在2006年进行过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工作,建立了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由于缺乏一套有效的动态监管制度,地下管线数据库存在资料不全、质量不高的现象。各管线专业部门为方便工作,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系统,但是各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标准、信息平台等各行其是,信息无法共享。

由于缺乏全面准确、不断更新的管线综合图或数据库,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多次发生地下管线在施工中遭到破坏的现象,对企业生产、市民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外地市值得借鉴的经验

1、统一规划和建设地下管线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每个城市都以立法的方式对地下管道建设问题进行了明文规定。根据有关地下管道建设的法规,德国各城市都成立了由城市规划专家、政府官员、执法人员及市民等组成的公共工程部,统一负责地下管道系统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与安全监管等。所有工程的规划方案,必须包括给排水、电力、有线电视、煤气和电话等地下管道的已有分布情况和拟建管道的情况。这些设施的分布必须与周边既有的管道一致。对于较大的地下管道工程,还必须经议会审议。

2、建设综合管沟

综合管沟是城市地下管线的共同隧道,又称综合管廊、共同沟,是解决诸多地下工程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

早在1833年,巴黎创造性地在地下大型排水管道中布置了煤气、电力等管线,形成了早期的共同沟。随后一些发达国家也相继建设了共同沟。1958年,北京在天安门广场的地下敷设了一条长1076m的共同沟。1994年底,上海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国内第一条规模较大、距离较长的共同沟——张杨路综合管沟。近几年,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开始着手综合管沟建设的试验。

四、关于开发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

1、成立市政管线综合建设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