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防方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7:08

安全预防方针篇1

荀子曰: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其意思是说,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未雨稠缪是为预防,事情或其征兆刚出现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防止事态扩大是为补救,事情发生后再行责罚教育称为惩戒,预防为上策、补救次之、惩戒为下策。本人认为,这段话用在安全管理上也非常恰当,即安全工作的重心应放在预防事故发生上,大力推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才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上策。

2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剖析

安全第一,保护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不仅是企业的责任和任务,也是保障生产顺利进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基本条件。企业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才能减少发生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只有实现安全生产,广大员工才有安全感,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的信誉,也才可以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产活动中又客观上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既有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只有设法预先加以消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生产,相应地,预防事故发生应该是安全工作的主要着眼点。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已列为安全工作方针,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真正贯彻执行到位,值得每一位安全生产工作者思索。笔者现结合几年来的工作体会,从人员、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一些贯彻安全生产方针的措施,概述如下。

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的主要措施

3.1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

员工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是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只有全体员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自觉遵循生产安全规程,自觉维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强化,可以从正面培育和侧面引导两个角度进行。

首先,企业员工只有真正了解所在工作环境的危险因素,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做到“三不伤害”。安全工作者应定期将危险源点、作业规程及可能出现的伤害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应根据企业实际,考虑到大多数职工(特别是应考虑到部分高年龄、低文化层次职工),的实际接受和理解情况,不厌其烦地反复宣讲,必须使人人掌握。培训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安全活动月、班前班后会、安全例会、案例分析会、安全墙报等。

其次,安全工作者还应从侧面进行引导,将安全生产与员工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将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与家庭、父母、妻子、儿女的生活联系起来,大力宣传“一人安全,全家幸福”观念,使员工发自内心的重视人身安全,重视安全生产,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从而让员工自主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2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

落实“预防为主”方针,要求全体员工必须较好地掌握安全生产技能。加强技能培训,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岗前、岗中及年度安全培训必须纳入工作计划,企业应配套建立与安全生产技术相关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安全生产工作者应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就生产技术教育、安全应知应会等通用知识编写教材,组织学习、考评,务必使人人过关。对不同岗位所涉及的专项安全知识培训,应以实操培训为主。对重大危险源,安全工作者还应组织开展事故预防及应急演练,并将以往或类似岗位发生的具体案例作为关键内容进行经常性培训。

车间(班组)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岗位劳动安全竞赛活动,这也是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的有效途径。笔者所在的分厂就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这方面活动(消防演练、安全合格班组考评竞赛等),并先后编撰了三套安全应知应会图册下发给各班组,有效地提高了员工安全生产技能。

3.3发动全员广泛参与

企业生产活动讲求团队协作,安全工作只有发动全员参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首先,保障全员参与,企业管理者应当真正参与进来,由他们自上而下推动,安全工作才能彻底深入。公司内部自上而下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企业应成立由主管领导挂帅的安全委员会,形成公司、分厂、车间、班组等多级安全网络,下属各层级的安全工作应统一纳入监管,形成全员广泛参与,安全工作应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其次,管理者在执行强制性的安全措施的同时,应把员工的自主管理引入到安全工作中来。具体方式可以结合生产实际状况定期举行改善议案活动,由员工们把存在的安全问题写成提案(安全建议书),提交给安全职能部门加以解决。

管理者以消灭现场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问题点为安全工作主要着眼点,调动全员自觉主动参与,对现存和潜在安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最终达到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

3.4主抓生产一线现场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基础层次,现场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是各种专项管理综合作用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因素,生产现场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场所和主要场所,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工作方针,最终也必须归结于班组和生产现场这个层面。

对生产一线现场管理,应进行工作细分,实现交叉立体监管,除班组自身安全管理人员(正副班长、班组安全员、机台长等)现场把关外,还应加强上一管理层级的安全督导力度。本人建议采取专职督导和兼职巡检相结合的方法,即:专职管理人员每天定时进行现场巡视,并做好检查日记;生产一线兼职安全员负责汇总出所在责任区域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进行处理,并记录在案供今后借鉴和归纳总结。

抓好生产现场安全管理,除细化基层作业外,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尝试实施公司级的安全督导制度。具体操作方式为:由公司安全主管部门委派代表定时抽检一线员工对安全生产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将结果纳入考核,每个班次安排督导员巡岗,督促员工遵照规程操作,及时纠偏,对重点安全防范岗位还应加大巡查力度,预先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可望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5量化并加大安全考核力度

在班组月度考核中,应引入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且这些内容必须是可以量化考核的,具体操作时按项目计分,月度汇总,当月兑现考核结果,年终再进行总评比。笔者所在的车间按照这种模式,从2001年度起,拟定了详细的班组安全考核细则,其内容细分为:安全教育、例会制度、安全检查、防护装置、防护用品、安全卫生要求、电器安全、土建类安全、安全警示、安置管理及专项民工管理等十一大项。实施上述量化细则并在班组之间评比,加大考核力度后,安全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几年来未出现任何轻伤以上事故,公司及分厂安全大检查中反馈的隐患也逐年降低。“”版权所有

安全管理实现计分制,预先拟定奖罚标准(如出现一次“三违”现象扣减若干分、消除一次隐患奖励若干分等),量化考核并加大力度,既解决了生产现场的实际问题,更强化了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可以有效地落实“预防为主”方针。

安全预防方针篇2

关键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贯彻;作用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引言:由于坚持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法规、政策和具体措施,所以劳动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劳动保护工作又进一步得到加强,各地区、各行业都涌现出一批先进企业和个人。但是也应当指出,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并不稳定,近年来在劳动保护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重大恶性事故仍然比较多,直接地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必须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方针,使之在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思想上真正地扎下根来。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是安全与生产两者关系认识的统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人们在生产斗争、科学试验等社会实践中,经过千百次血的教训,对生产与安全关系的规律性的认识与总结。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和执行,可以给我们以新的提示,那就是:当宣传、贯彻这一方针的同时,必须结合本行业和所从事具体工作的特点,让员工充分认识所从事工作的内在规律性。因为,只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只是个有否安全意识的问题,只有使员工掌握了解所从事工作或劳动对象的内在规律性,才能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中。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企业舍得智力投资,多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和安全技术等自然科学知识,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全员安全素质,从而达到真正落实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目的。所以,努力学习好科学技术、安全技术知识,也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十分重要的内容。

2.解析职工的不安全心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据资料统计表明,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明确认定:引发事故的根源,96%来自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综观我们石油企业,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占相当的比例。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又是人的心理反应。因此,事故与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都会在行动中体现。

2.1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

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原因,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的高低,大多数是“明知故犯”。麻痹大意,盲目自信。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这种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觉的无所谓。'隋性心理。一些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而忽视了安全。对现场操作中的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巡回检查中走过场。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常表现为,“你要我这样做,我偏要哪样做”,你说主要危险,我就不信,逆风而行。

2.2影响人的心理行为因素

受企业管理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管理水平高、劳动组织和环境舒适、员工待遇好,就会激发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对事业的信心,工作起来就舒心,从而增加安全责任感,这对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受企业效益的影响。一个企的效益好,职工的效益和生活得到提高和改善,就能促使职工自觉珍惜本岗位的工作,增加了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可信度和使命感。受习'度因素的影响。工作中的传统习'度,集体内工作气氛对职工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个小的集体内往往容易形成一些不成文的固有习惯,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从众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不安全行为极易被效仿。

2.3控制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

及时对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能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三违”。从安全意识上加强心理诱导。坚持不懈的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从职业道德事业心上进行心理诱导。对职工要求做到四懂三会,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作到安全操作。用企业良好的前景鼓舞职工,用良好的道德培养职工,用先进的机制激发职工,用安全生产、高效奖励嘉奖员工,促使员工自觉的遵守纪律,爱岗敬业。在行为准则上加以规范,在健全的制度下进行约束。要求管理者组织员工学习法律法规,落实技术标准、岗位操作规程,签订安全生产承包合同和承诺书,并组织反事故演练和应急预演等。

3.坚持以人为本,刚柔并济抓安全

安全管理是一项事关企业全局的大事.安全管理不能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严厉考核,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情感关怀进行各种思想和心理教育。

3.1安全刚性管理的“四个过硬”

安全意识要“过硬”。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执行制度要“过硬”。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抓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不讲私情。考核制度要“过硬”。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工作方法要“过硬”。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上下齐动员,形式多样,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演习以及对比教育和启发教育的方法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2“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

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要及时的进行情感投资,让员工从心里感受到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正确的安全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从正面激活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做好安全。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的作用。在企业中,要强化安全意识,克服“安全疲劳”,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共同行动。企业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将给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良好安全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跳而就,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

4.从生产设计的源头入手,做好“五个在先”的预防工作

4.1安全意识在先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全生产已不再是企业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个别问题,而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4.2安全投入在先

企业要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必须有相应的资金保障,安全投入是企业的“救命钱”,是必备的安全保障条件之一。

4.3安全责任在先

针对当前存在的安全责任不明确、权责分离的问题,《安全生产法》明确了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同时设定其安全职责,是实现预防为主的必要措施。

4.4建章立制在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工艺、设施设备、材料和环节错综复杂,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安全,预防为主需要通过企业制定并落实各种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来实现。

4.5隐患预防在先

预防为主,防患未然。事故预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三“e”原则),无数案例证明,绝大多数生产安全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如果消除事故隐患,做到全面治理,就能够避免和减少事故。我们的企业,如果能够将防范意识、规章制度、“三同时”贯穿始终,落到实处,持之以恒的话,我们就不会用亡羊再去补牢这样沉痛的代价来吸取教。

安全预防方针篇3

1原油储罐常见安全问题

起火问题。通常情况下当原油储罐发生大碰撞时会出现储罐压力变化情况,容易出现爆炸,或当外界温度升高时也会造成储罐起火。原油本身属于易燃液体,当遇到外来火星时极容易引发火灾。例如雷电起火,在受到冲击电压后,造成油罐爆炸,使原油成分暴露,出现火灾。静电问题。一般情况下产生静电的原因分为几种:①储罐液体沉降带来静电;②原油与管道之间摩擦产生电子,不均匀情况下出现电荷;③流动的原油与管道接触引发静电。腐蚀问题。在原油储存过程中会接触到空气、土壤,以及一些有害气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雨水或其他污染物会对储罐外壁造成腐蚀。除此之外,其储罐地板在储油过程中也易出现腐蚀。

2加强原油储罐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2.1针对油罐起火的预防管理

应加强警告标志张贴提醒,并根据实际需求构建HSe制度,严格制定用火规定,通过有效的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另外,要严格管理外来人员,严禁任何容易引起火灾的物品带入库区。针对内部较容易发生火灾位置要加强预防及管理,安装自动报警装置,提高预防管理效率。例如,针对雷电起火的防护,可以制止防雷措施,如避雷针等,全面保护原油罐区范围内安全。

2.2针对静电的预防管理

针对防静电管理应加强静电检测并及时消除静电。在对原油进行操作前进行检验,在装卸过程中要强调流速的控制,减少静电的产生。另外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穿戴专业防静电工作服,避免出现静电。

2.3针对储罐腐蚀的预防管理

原油储罐防腐蚀管理,要能够在一定周期范围内正常运行,且保证不影响防静电及防雷击的前提下,制定不影响原油安全的有效防腐蚀策略。具体防腐蚀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对材料的选择,保证其耐腐蚀性复合材料应用;其次,在实践经验总结中了解到储罐地板是腐蚀事故发生的主要位置,因此要应用合适材质与涂料进行防腐设计;再次,除了储罐地板还应加强其内壁以及储罐顶部的防腐,应用有机涂料进行涂抹防腐;最后,要针对原油储罐排水进行安全管理与优化设计,在防火堤外设计阻火隔油排水装置,减少人工操作,并使火灾发生时能够进一步挽救原油。通过定期的防腐测试,对原油储罐进行针对性的防腐措施应用,提高其整体防腐蚀作用,避免原油储罐安全事故发生。针对原油储罐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从全面出发,注重原油储罐易发生问题的预防管理,并制定针对性的防火、防静电、防腐蚀措施,全面提高储罐安全性。另外,针对原油储罐的安全管理,还应注重一般管理,即在管理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数据库,将原油储罐安全管理进行记录与档案备份,并对原始资料及监测数据等进行完整保存,为今后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除此之外,还应从人员管理角度出发,注重原油储罐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构建专业化管理队伍,强化规章制度作用,实现按制度进行原油储罐安全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有效保障原油储罐安全,应从多角度加强对储罐的安全管理。基于拱顶储罐制造工艺相对简单,造价成本较低,因此在国内外储罐制造中应用范围较广。但不同类型的原油对存储条件要求不同,进而对储罐的要求也不同。为避免原油受到杂质污染,可选择浮顶储罐,提高原油储存质量,减少蒸发耗损,提高原油储罐安全性,避免原油安全事故发生。

作者:孙克瑞单位:冀东油田集输公司原油储备库

参考文献

[1]刘烨明,孙舒,赵俊丹,等.原油储罐典型泄漏场景定量风险分析及模拟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6,(1):47-49;57;7.

[2]叶鹏.特大型原油储罐t35102清罐检修作业活动安全管理问题总结[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17:37-38.

安全预防方针篇4

关键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干预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10-0034-02

艾滋病(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又译:后天性免疫缺陷证候群)。

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1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的常见原因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艾滋病职业暴露常常在以下情况下发生。

1.1医务人员缺乏艾滋病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知识和技能艾滋病职业暴露关键在于预防,而目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认知方面存在着知识缺乏的缺陷,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0.0%[1],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存在否认、怀疑、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务人员防护意识不强,没有养成标准预防的防护习惯[2]。

1.2艾滋病职业暴露多在诊疗操作中意外发生如医务人员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进行注射、手术等医疗护理和实验室工作过程中,不慎被针刺或其它锐器损伤皮肤或破坏黏膜完整性;感染者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工作人员的眼、鼻、口中等情况。有研究资料表明,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48人,占84.2%[3];中国医务人员工作相关性损伤前10位的分别是针刺伤(49.4%)[3],医务人员中发生过针刺伤的占26.7%,平均针刺伤发生率为2.2次/年/人;医务人员工作中有皮肤利器损伤史占86.9%[5]。

1.3医务人员不清楚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正确处理方法有研究资料表明,一旦患者的分泌物或血液意外溅入眼、鼻、口后,只有38.2%的医务人员知道正确的处理方式。在针刺伤发生后只有67.1%的医务人员能采取正确处理的方法[6]。

1.4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标准防护制订了安全操作规程及标准防护指南,但在诊疗艾滋病患者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不强、或者工作量大,简化操作流程等增加了艾滋病职业暴露意外发生率。

1.5安全防护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防护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制度落实不到位。

2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管理

针对上述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易发因素,笔者采取了以下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发生的管理措施。(1)制订及完善医疗、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及标准防护指南,并严格管理、监督执行。(2)对医务人员及卫生保洁人员等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重点人群,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防护技能培训,达到让重点人群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为什么要防护、怎样防护、防护监督及管理的培训目标,提高其艾滋病知识水平及防护能力,引导其采取正确的心理态度诊疗艾滋病患者,避免过度恐惧或持无所谓的心理状态来处理艾滋病职业暴露。(3)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负责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和督查。保证落实艾滋病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医疗实验室的合理布局、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置、防护用品的保障及健全、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护等。

3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首先要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以下防护措施[7]:(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要戴手套及有防渗透性能口罩、戴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要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光线充足,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

4艾滋病职业暴露应急处理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按照《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如有伤口,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包扎;被暴露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及时向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请艾滋病诊疗部门对其暴露级别和暴露病毒载量水平进行及时评估、确定,并进行相应的抗病毒预防性治疗。

5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预防用药

(1)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性用药治疗,根据暴露情况选择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2)在被HiV感染血液渗入(针刺)或黏膜(口腔或眼睛)严重污染时立即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作暴露后预防治疗,降低HiV传播率。对高度危险意外暴露,目前常用两个逆转录酶抑制剂加一个蛋白酶抑制剂联合治疗,降低针刺后的传播危险性。(3)预防用药注意事项:预防用药的时间,原则上越早越好。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要尽早开始治疗,最好在4h内实施预防性用药治疗。

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随访、咨询

要及时在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立即、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进行HiV病毒载量、相关抗体及相关辅助检测;及时发现及处理预防性用药后的毒性反应及HiV感染的早期症状。

参考文献:

[1]彭凌,郑永海,郭艳雪,等.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防护知识调查与防护模式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9):1279~1280.

[2]李莉.医务人员未知职业暴露于HiV患者的心理分析及防护[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57~58.

[3]刘君,朱林,韩丽凤,等.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护现况调查[J].中国医院管理,2010,(2):25~27.

[4]蔡文智.医务人员职业伤害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4):32~34.

[5]姜祥坤.医务人员aiDS/HiV防治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知晓现状及商业性工作者KaBp调查[D].山东大学,2006,(7):710~713.

[6]张小容.医务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10~11.

安全预防方针篇5

为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办发〔2007〕160号),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切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汛期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

我县自然条件复杂,干旱、滑坡和雷击等自然灾害频发。进入汛期雨季,极易出现河水陡涨,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毁损道路,淹没矿井,雷击现象也多发,给道路运输、水上运输、煤矿、危化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确保安全生产的任务异常艰巨。各街镇乡、有关部门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汛期安全生产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针对薄弱环节,严密制定防范措施,狠抓工作责任和措施落实,全面加强督促检查,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汛期安全事故防范工作

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各街镇乡、有关部门要针对汛期对安全生产工作可能带来的威胁、危害和汛期安全工作的特点,制定防范措施,强化防范手段,搞好汛前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加大防汛安全投入,牢牢把握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各街镇乡及交通、公安交警部门要根据汛期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强日常检查和路面管控,将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违法行为作为重点整治内容。加强险路、险段的整治,密切注意道路水毁隐患等情况,重点加强对漫水路(桥)及安全隐患路段的巡查,严禁车辆冒险通行。交警、交通部门要认真履行交通安全监管职责,完善道路交通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对重点路段实施严防死守。

1.认真排查隐患。县交通、气象、水利、公安交警、街镇乡、路权单位和道路管养单位等对境内的国省道、县道、乡道、村道要联合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地质灾害排查,重点排查县、乡道路,将塌方、水毁隐患和多雾路段登记造册,制订相应的防治方案。对于排查出的隐患,根据危险性程度,实行分级监控和预警。各街镇乡和交通部门要按照道路管养职责,全面落实路权单位和道路管养单位的整治和监控责任,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并落实“一对一”监管责任,制作相应的警示标志。

2.落实防范措施。国土、交通、路权单位和道路管养单位要将道路灾害及时通报给运输企业,运输企业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行车操作规范,组织驾驶人员进行有关培训,提高对恶劣气象的防范意识。交通部门和路权单位在道路设计施工中,要高度重视边坡的地质勘查,做好道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订有效的治理塌方和滑坡的方案。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责成建设或项目法人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详细查明公路沿线的危岩、不稳定斜坡等灾害隐患点,制定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预加固、截排水等辅助施工措施和监测预警工作。

3.加强路面监管。公安交警和交通行政执法部门要针对恶劣气象制订相应的交通管制方案。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漫水桥和塌方道路,要及时实施交通管制,限制车辆通行。实施巡逻与定点执勤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重要路段、重点路口、危险区域的巡逻和控制。

气象部门和国土部门要在公众信息网上开通恶劣气象和地质灾害信息通报平台,将恶劣天气信息和地质灾害信息(包括具体方位、严重程度、变化情况和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等)及时上网。气象、国土、交通、水利、公安交警、街镇乡、路产路权单位、道路管养单位、运输企业等要建立定期上网查询制度,确保恶劣气象信息及时通报到位。

4.制订工作预案。县政府将组织国土、交通、气象、水利、公安交警、街镇乡、路权单位和道路管养单位等制订和完善恶劣气象下道路交通安全防控工作预案。预案要针对行政区域气象和地质特点,制定分级响应措施,从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实施程序、安全措施和具体要求等多方面严格规定,重点落实国土、交通、气象、水利、公安交警、街镇乡、路权单位和道路管养单位的工作职责。路权单位要根据道路灾害隐患的具体情况,加强重点路段的巡查和监管,制订工作方案和应急措施,提高恶劣天气下的交通处置能力。

(二)水上交通安全方面。街镇乡及交通部门要以提高船员整体素质为重点,开展汛期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完善汛期水上交通安全工作预案,落实针对性措施,明确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做到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进一步健全防洪抢险应急措施,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救助成功率。

(三)煤矿安全方面。汛期是煤矿事故多发季节,矿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煤矿企业要严格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严防淹井、垮塌、滑坡、雷击事故发生。大到暴雨天气,井工开采矿山企业必须撤出井下人员,严防淹井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1.强化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各煤矿企业要成立雨季“三防”领导机构,配备专人,落实责任制,完善水文资料档案,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预案,落实防汛物资,进行矿井联合排水试验和汛期方案应急演练。

2.严防煤矿透水事故。各产煤乡镇和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加大水害隐患排查力度,发现隐患及排除,对拒不整改或不及时整改的煤矿企业实施严管重罚。要建立预警强制撤退机制。县气象局要及时暴雨、雷电预警信息,煤管部门、乡镇收到气象部门的暴雨、雷电气象信息,要迅速通过电传、电话、短信等形式传达到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水害严重矿井、下山开采矿井,必须立即撤出井下全部人员。

3.各煤矿企业和当地政府要加强对煤矸石山的安全监管。必须做到专人值守,严密监控,严防垮塌导致伤亡事故。

4.严禁煤矿违法越层越界开采。各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摸清矿井周边小煤矿(包括已关闭矿井)及本矿井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情况,必须在依法批准的开采范围内从事采掘活动,按规定留足煤柱,禁止违法越层越界开采,禁止开采和破坏保安煤柱,特别是防水煤柱。各煤矿企业要立即开展水害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汛期地表水涌入、临近矿井水害隐患和溶洞水、老塘水威胁灾害,制定严密的防汛、防水、防灾措施。各产煤乡镇要组织煤矿汛期安全专项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责令企业按照定整改时间、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资金和物资、定整改安全措施的“四定”要求组织整改,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5.加强应急救援。各产煤乡镇和煤矿企业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水害防治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县煤矿救援队要对救护车辆、开关、电缆、排水管道、水泵等抢排水装备进行检查,确保备足各类零配件和易耗品,装备器材保持战备状态。

(四)抓好建筑防汛安全。各街镇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及企业要重点加强对施工工地的现场监管,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临边洞口防护、施工用电、塔吊和施工电梯、施工机械的监督检查。对人口密集地及灾害多发区段建筑工程、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涉及高切坡、深开挖建设项目,要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整治事故隐患。对现场管理秩序混乱、问题突出,隐患严重的施工工地要停工整顿。

(五)抓好危险化学品防汛安全。针对汛期温度高、雷电多的特点,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运输许可制度,严防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丢失、流散或泄漏。落实雨季防雷击等措施,督促危化品从业单位做好防洪防汛、防雷电、防垮塌、防爆炸、防中毒工作。搞好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做好防雷设施的检测、检验工作。特别要搞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爆炸、泄漏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非煤矿山、学校、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建材、电力等行业和领域要按照县政府有关部署要求,有针对性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措施,对重点隐患和高危部位实施24小时严防死守,确保汛期安全。

三、加强协作配合,搞好值守应急,形成联动机制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街镇乡、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切实把汛期安全生产摆在突出位置。要严格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街镇乡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亲自部署,亲自带队深入一线检查汛期安全。各街镇乡和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制要求,靠前指挥,分兵把口管好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要层层建立“一对一”的安全监管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社和学校、企业、社区等基层单位,落实到隐患排查整改、现场监督管控和应急抢险救援的全过程,要认真分析查找确保汛期安全的薄弱环节,完善应急预案,狠抓工作落实。对于,疏于管理,责任不落实,人员、防汛设备、材料不到位而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分工负责,严格检查。各地区、各部门、有关单位要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汛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街镇乡政府(办事处)对本地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县级有关行业、企业主管部门对本系统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县安监局、县监察局、县政府督查室负责对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综合监管、监察和督查。

各街镇乡和有关部门要制订检查督查方案,将汛期领导带队检查安排情况登记列表,于6月22日前报县政府办公室,抄送县安监局。

安全预防方针篇6

[关键词]针刺伤;职业暴露;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171-01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而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2]。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抽血等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最常见,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范成了我们急诊科急需解决的问题。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21名急诊科护士做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防范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现报告如下。

1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1.1护士防范意识薄弱本组调查中4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其中3名是毕业1年内的新护士,1名为毕业4年的护士;4名均是聘用护士,与新护士的一些不安全操作密切相关。与许爱萍研究结果相近:21~30岁年龄段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临时聘用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于正式护士[3]。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的教育,对针刺伤的危害性及防护措施了解不够。另外年轻护士及聘用护士上班时有时存在不专心的现象,觉得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

1.2缺乏标准预防知识乙肝、丙肝、艾滋病等20多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急诊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抢救有时往往来不及戴上手套就开始进行注射、吸痰等等。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

1.3操作中发生针刺伤本组调查中3名护士发生针刺伤是由于拔针后的输液针头刺伤引起,1名护士为肌肉注射拔针后的针头刺伤。

2针刺伤的危害

2.1心理伤害有文献报道,针刺伤后,52.4%的护士感到害怕[4],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可能是严重而持久的。我科有1名工作不到1年的新护士,拨针时不小心被1例患者的输液针头刺伤,很紧张,甚至失眠,担心病人有乙肝、丙肝、艾滋病会传染到自已。另外,有1名轮科护士出诊接诊1例艾滋病的病人,给病人输液未带手套,也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精神高度紧张,四处寻求帮助。被针刺伤的护士经护士长耐心解释,并与患者沟通抽血查乙肝、丙肝、艾滋病阴性后心理才恢复正常。另1名护士经护士长解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相关资料研究时才不紧张。临床研究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后艾滋病的感染几率为0.3%[5]。另外,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门人员负责指导血清学检查并进行全过程追踪,也很重要,使护士们多一重保障。

2.2传播疾病美国疾控中心报道:针刺伤可引发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快速增长期[6]。因此,要杜绝针刺伤导致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必须从预防针刺伤做起。

3针刺伤的防范措施

3.1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对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护理部有计划地重点行针刺伤防护知识的培训,下到科室后也要进行专科高发针刺伤的培训,使每位护士从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强调护士上班时要专心,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并适当提高年轻护士及聘用护士的待遇,避免导致工作中的心理不平衡。参照香港的做法,建议在职护士每年培训一次,引起护士对针刺伤的高度重视,提高防范意识。

3.2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护士长提醒每一位护士在临床操作中一定要牢记“风险无处不在,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一定要熟悉标准预防的知识,并要求每位护士随身携带乳胶手套,以备应急时使用;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创口时要戴双层乳胶手套,必要时戴眼罩、面罩及穿防护服。

3.3规范操作流程按《医疗废物的处理条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细节。例如重点强调使用后的注射器和拨下的输液器针头应直接放入锐器盒,严禁集中放置后再处理,放置到3/4满时应更换锐器盒,可大大减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机会,本组调查中4名被针刺伤的护士均未严格执行此操作规程导致;切勿套回已开封或使用后的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若不能及时放入锐器盒的污染针头时,注意针头部分向下方,并放置在弯盘里,以消除安全隐患;禁止将针头与其他垃圾混放等等。

3.4规范管理

3.4.1医院可采用分级控制:从医院管理层面出发,如减少使用带有针头的器械,减少注射操作等,同时应尽量使用口服药物代替注射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3.4.2合理配备护士:医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工作,通过弹性工作时间,使有限的人员得到合理安排,使护士不要疲劳应付工作,避免因工作忙乱而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3.5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提倡医院全面使用安全型注射器行肌肉注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注射,可有效避免针刺伤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时有发生,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规范操作流程、规范管理、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可提高急诊护士的防护意识,对减少或杜绝针刺伤发生导致的各种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张秀,李杨,张彬,等.某传染病医院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03,20(12):19-20.

[3]许爱萍.浅议护士针刺伤及其职业防护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9,6(2):209-210.

[4]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

安全预防方针篇7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总结提高接种对象对预防接种依从性的具体措施。结果:疫苗接种不良反应降低,预防接种率明显提高。结论: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切工作应围绕“服务于接种对象、方便于接种对象”开展。

[关键词]预防接种依从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b)-110-02

婴儿出生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抗体逐渐减弱或消失。为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增强儿童的防病能力,除了需要合理的喂养、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外,还要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也是增强儿童抵抗力、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一直把儿童预防接种作为预防工作的重点。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家长(监护人)缺乏预防免疫的信息和对预防免疫的错误理解,儿童有害怕打针的心理,以及部分接种人员服务差等原因,降低了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使儿童对可预防疾病的免疫性降低,增加了遭遇传染病的风险。为了提高预防接种率,减少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我院计免门诊从2008年开始采取以下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具体措施

1.1.1创造安全、舒适、充满童趣的候诊环境儿童大多有生病到医院打针的经历,他们对医院的白墙、医务人员的白大褂、拥挤、嘈杂、单调乏味的环境感到害怕和恐惧。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状态和需求,我院计免门诊的环境设计融入了人文气息:粉黄色的墙壁,通透的玻璃分隔墙上绘画着充满童趣的拟人化小动物:小白兔、狐狸、松鼠、狮子等在森林里快乐玩耍的图案。咨询登记台及低矮的壁柜外向面贴上以蔚蓝的海洋为主题的卡通画。候诊大厅宽敞、明亮,遮阳的窗帘采用活泼的色彩图案,地面整洁干净,摆放绿色植物及舒适的座椅。大厅的电视机播放卡通节目。儿童一进来就被明朗色调营造出的欢乐气氛感染了,焦虑、恐惧的心情随之缓解。咨询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等各功能室也是干净明亮、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色调和谐,使人有一种放松、舒适、安全的感觉。

1.1.2优化就诊流程,工作人员实行岗位弹性工作制,缩短就诊对象等候的时间长时间的等待使人增添焦虑的情绪,有时甚至因失去耐心而放弃接种。为尽量缩短家长、儿童的等候时间,我们从多方面着手:①优化就诊流程,将预防接种的流程图挂在醒目的位置,让家长一目了然,心里有数。②各区间的功能标示清晰,避免了家长排错队浪费时间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要求工作人员完成本岗位工作时,要清楚地指引服务对象下一步要进行的项目和具体位置。③以前Ⅱ类疫苗收费要到医院大堂,和其他科的门诊患者混在一起,排队时间长,有的家长抱着儿童觉得很累,就干脆不接种Ⅱ类疫苗了。为方便家长,我院预防保健科在咨询登记窗口旁增设了专门的疫苗收费处,明显缩短了缴费时间。有时碰到收费有疑问时转身就能解决问题,大大方便了家长。④为能尽快疏导人群,我院预防保健科医务人员全部经过培训、考核,熟练掌握计免门诊的各个工作岗位。在接种工作繁忙时实行弹性工作岗位制,适时增加繁忙岗位的人力,保证在短时间内完成登记、接种等工作。

1.1.3规范预防接种制度,做好计免登记相关告知,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近年来疫苗使用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公众的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但由于某些媒体和网站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aeFi)的失实和夸大的报道,使部分监护人对预防接种持怀疑态度,从而降低了疫苗的预防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我院接种门诊严格遵守疫苗流通、进货制度和严格的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接种时做好双人核对制度,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登记和接种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和业务培训,实行接种预检和疫苗告知制度。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告知受种者或其家长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做好预约下一针的接种时间及发放接种疫苗的告知书,做到尊重家长的知情同意权,提高家长对接种人员的信任度。

1.1.4争取家长的配合,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当疫苗质量良好、保存和管理适当且注射安全时,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为了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我院接种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到安全注射。另外,告知家长配合做到以下几点:①正确认识预防接种在疾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安全性,克服恐惧心理。清楚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要让儿童吃好、休息好。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半小时不能进食牛奶和热的食物。家长带较大的儿童来接种疫苗前要告诉儿童本次活动的目的,让其明白要干什么,使儿童有安全感。②如实向接种人员告知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患发热、急性传染病、重症慢性疾病时应暂缓接种,待身体恢复或稳定时再决定是否接种。接种时应配合接种人员暴露儿童接种部位并固定好,适时和儿童说话沟通,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消除恐惧,减轻疼痛感。③接种后在留观室观察15~30min,无异常方可离开,出现不适时应立刻报告接种人员。接种后让儿童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硬结时,接种24h内用冷敷,24h后用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min。如出现发热超过38.5℃、全身皮疹或其他不良反应需及时到医院处理。

1.1.5实施无痛性注射,提高儿童接受注射的依从性注射疼痛的体验使儿童产生烦躁、恐惧心理,表现为哭闹不安、拒绝合作等。如果任其发展,必然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会使儿童谈“接种”色变,家长也失去耐心,从而导致接种及时率、接种率大大降低。为了使儿童乐意接受预防接种,计免门诊的接种人员应做到:①态度亲切、和蔼、动作轻柔,能用各种巧妙的方法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如让其摆弄玩具,引导观看室内色彩鲜艳、有趣的图画等,对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愉快、轻松的交流,给予鼓励、安慰,对表现好的给予语言的表扬和红花贴纸等奖励。另外,适当地与儿童进行身体接触,如摸摸儿童的头、握握他的小手,能让其感受到医护人员的亲切和关怀,使儿童能配合注射,并为下次的接种做了良好的铺垫。②疫苗大多要在2~8℃保存,低温刺激性强,注射时引起疼痛较大。为减轻疼痛,冬天接种前可将疫苗在手心里温热一下再给予注射。③掌握注射速度,在保证儿童注射部位固定良好的情况下做到“两快一慢”(进针快、拔针快、注药慢),避免快速注药引起剧痛,使儿童产生恐惧心理。④有时儿童在进针和注药时不感到疼痛,反而在拔针后大声啼哭,大部分是由于家长害怕注射部位出血而用力按压针口所致。所以拔针前嘱咐家长用消毒棉轻轻按压针口。⑤我院计免人员定时开会总结经验,力求在预防接种的每个环节做到人文关怀,使儿童更乐于接受预防接种。

1.1.6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依从性有关调查报道,人们认识预防接种很多仅限于接种人员一对一的宣传,虽然有效但不广泛。所以,我们在医院内和接种门诊利用电子显示屏、挂图、宣传栏及展板进行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的宣传。咨询登记室里有相关疫苗的种类、作用、免疫程序、接种的注意事项、Ⅱ类疫苗的收费等内容的上墙资料和印刷资料,家长在等候和接种后留观的时间里可咨询和查看。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到辖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和咨询活动,发放有关防病治病及计划免疫知识宣传手册。开通健康教育及计划免疫知识咨询热线,随时解答问题。认真做好辖区内新生儿的家庭访视工作,传授育儿知识,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进行大型疫苗强化免疫时利用本地电视台做广告宣传等。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使家长重新正确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预防接种工作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使他们能在预防接种的各个环节中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

1.2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分析,经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计免门诊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之后,疫苗预防接种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果见图1、2。

由图1可见,2009年Ⅰ类疫苗全程接种率与2008年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2009年接种水平高于2008年,同时,随着月份的增加,接种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p<0.01)。

由图2可知,在Ⅱ类疫苗中,水痘、HiB、23价肺炎、甲肝及口服轮状病毒2009年接种率高于2008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现代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完善,其安全性、有效性更高,但疫苗毕竟是外来物,个别人接种疫苗后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也会发生正常反应以外的接种异常反应,甚至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虽然异常反应发生率非常低,但在数以亿计的接种人群中,免疫接种出现异常反应也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预防接种门诊的一切工作围绕“服务于接种对象、方便于接种对象”而开展,为接种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让接种对象感受到安全、温馨和舒适。这样,当出现不可避免的疫苗异常反应时接种对象是会理解的。预防接种是长期性的工作,它关系到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基层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计划免疫宣传工作,改变人们的健康消费观念及对接种疫苗的态度,普及防胜于治的理念,使接种对象或家长不仅把接种疫苗当作是保护健康的手段,而且看作是对健康的远期投资,预防接种工作才能按预期的目标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黄金凤.预防接种门诊医务人员与接种对象沟通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1):104-107.

[3]夏宪照,罗会明.实用预防接种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郜爱莲,王方,李军霞,等.规范预防接种提高接种率[J].护理研究,2006,7(20):1948-1949.

[5]范燕明.儿童预防接种人性化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24-125.

[6]邓艳萍,姚爱民,叶桂生.2008年电自县城区幼儿园查验预防接种证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60-61.

[7]王兰芳.安全注射是预防接种发展的硬道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52-153.

安全预防方针篇8

【关键词】灭火 应急疏散 预案 要素

1、前言

20__年8月1日,巴拉圭亚松森市一超市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504人死亡。悲剧的造成,“护财害命”的超市老板难辞其咎。火灾发生后,管理人员首先想到的不是组织顾客逃生,而是防止商品被哄抢,所有6处进出口大门一度被全部关闭,导致超市内的上千名顾客无法及时逃生,不少人活活被烟熏倒而死或被熊熊大火吞噬。如果超市及时进行应急疏散,也不会有这么多无辜的人丧命。城市是人口、财富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火灾风险日益增大。如何进行有效的灭火及安全疏散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则是灭火及安全疏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

2、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事业单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事业单位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事业单位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1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2.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2.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核心要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火灾发生过程中的救援措施,还应该包括火灾发生前的各种准备和火灾发生后的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3.1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3.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3.2.1火灾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对象(即存在哪些火灾危险)、火灾性质极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响应和降低火灾损失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a.建筑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

b.重大或较大火灾危险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理化性质等;

c.可能的火灾事故及其后果影响分析;

d.特定的时段(例如,人群高峰时段);

e.可能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不利因素

3.2.2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分析

针对火灾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应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所需的各种资源,分析已有的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和能力,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设施、救援物资中的不足,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和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

3.2.3法律法规要求

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法律法规是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灭火和应急疏散各企事业单位的职责要求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消防条例》等。

3.3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

灭火[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的充分与否。

3.3.1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相关机构等,对承担任务的部门或个人应有明确规定。

3.3.2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的火灾危险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力量,配备所需仪器设备(如灭火器、自动灭火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始终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3.3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培训

针对潜在的火灾危险,对所有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

3.3.4预案演习

预案演习是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能使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整个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同时,应对演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3.3.5消防知识教育

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是火灾中减少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平时就应注重对员工的日常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潜在火灾危险,掌握必要的消防逃生自救知识,了解常用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疏散线路及集合点。

3.4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3.4.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3.4.2指挥与控制

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3.4.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作出自我防护。

3.4.4通讯

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

3.4.5火灾监测与评估

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3.4.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3.4.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3.4.8公共关系

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3.4.9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

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3.5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如1994年珠海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就是在火灾现场恢复过程中,厂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3.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4、结束语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涉及面多,操作难度和实际阻力有时还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出版社,20__年

2、《灭火基础》,公安部消防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__年

安全预防方针篇9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

关于犯罪预防概念目前有代表意义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称犯罪预防是“割断或者削弱犯罪及其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行为体系”①,从系统论出发,认为犯罪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②从社会大视野出发,认为犯罪预防是防止、减少和根除犯罪的社会活动“③,从操作性出发,认为犯罪预防是”治本的办法“④。

而我认为所谓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的一切积极因素,采取社会性和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消除犯罪产生的原因与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目的。具体言之即:

1.犯罪预防是以对犯罪原因的研究为前提的,如果犯罪原因不清楚的话,就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的措施。因为犯罪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原因引起的,因此,要预防犯罪的发生,就要设法限制、消除引起犯罪产生的原因与条件。

2.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原因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所谓“一系列”是说它是建立在犯罪原因的错综复杂性的基础上而采取的相应措施。犯罪原因是一个多质、多层次、多系统的综合体,其对策必须也是综合治理的方针及一系列的措施。

3.犯罪预防的目的是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我们根治犯罪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方针的目的在于割断犯罪与其产生原因之间的因果联系,这样犯罪必然会被防止、遏制和减少。这就是犯罪预防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与可能性

1.犯罪预防的重要性。犯罪预防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犯罪预防是治理犯罪的最根本途径。治理犯罪的对策很多,但最根本的是预防犯罪。在犯罪预防的实践中,我国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完整系统和内在联系的综合治理方针。

(2)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需要有一个安宁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搞好犯罪预防,从而加快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光靠做思想工作不行,必要时也要使用一些法律手段。犯罪预防就是我们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综合手段之一。

(3)搞好犯罪预防能够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危害。犯罪是破坏人类生产、生活与安全的严重社会问题,它对人类的威胁,特别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所造成损害,已大大的超过了战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4)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犯罪不仅会破坏社会生活,使社会成员没有安全感,而且还会严重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犯罪预防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2.犯罪预防的可能性。

国内外众多的犯罪学者一致认为,犯罪是可以预防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犯罪规律的可知性。

犯罪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着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任何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为我们认识犯罪的发生提供了线索,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那么偶然性的犯罪是否也有规律呢?偶然性犯罪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给人以难以捉摸的感觉。但是偶然性犯罪的规律仍然是有迹可寻,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偶然性是和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相联系的,也有一个发为犯罪预展的过程,只不过短暂而已。只要我们运用量变引起质变这一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就能从偶然性中找到必然性。

(2)国际犯罪预防的合作与交流。联合国每5年召开一次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交流预防犯罪的经验和策略。国际刑警组织在预防和制止犯罪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各国司法部门、学术团体为预防犯罪更是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合作与交流。

三、犯罪预防体系

1.犯罪预防体系的概念与特征。

所谓的犯罪预防体系,是指参与预防犯罪的各种力量和手段以犯罪预防为共同目标而有机联系、协调运作的体系。

犯罪预防体系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性。即把各个组成部分加以系统化,形成一个整体运用于实践;二是层次性。体系的层次反映出体系内的主从关系和协作配合关系;三是综合性。体系是各种力量和手段的综合体;四是动态性。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因此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总之,犯罪预防体系实质上就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体系,以群众预防、专业预防和技术预防相结合为主要内容,溶打、防、教、管、建、改为一体,实行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领导制,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等各种手段,进行一般预防、重点预防和特殊预防等活动,在打击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犯罪预防体系。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构建不同的犯罪预防体系。本文拟从两个方面即宏观犯罪预防和微观犯罪预防入手将两者结合,以探讨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

第一,宏观犯罪预防。宏观犯罪预防,包括有社会预防、心理预防、治安预防、刑罚预防。它可以针对违法犯罪的不同情况,给以切实有效的处置,以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

社会预防。社会预防是指通过调整与完善社会结构,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从而达到预防、遏制和减少犯罪发生的目的的社会活动。犯罪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社会自身的矛盾与弊端造成的,这就需要社会自我调整与完善,不断完善的社会加上不断完善的人便是犯罪预防最为理想的条件。社会预防犯罪必须在各级党、政领导的统一指挥与协调下有序地进行,方能收到实效。紧紧围绕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所要求“打、防、教、管、建、改”的工作范围,将各级领导的责任与其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挂钩,明确责任,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态势。

心理预防。心理预防是指对健全人格的社会培养和自我修养活动并抑制和消除正在形成过程中的犯罪动机。犯罪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为犯罪行为,也可以在良好的教育下导向正确的道路,而决定犯罪心理发展变化方向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进行犯罪心理预防,就必须首先从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入手。

治安预防。治安预防是指公安机关对于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所采取的防范措施。这是第三道防线。对于那些实施违法行为但还不构成犯罪的人,给予一定的治安处罚,可以有效地制止和预防犯罪。总之,筑起治安预防这道防线,对于稳定社会秩序,预防和减少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刑罚预防。它是指国家通过各级司法机关,对刑事犯罪分子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刑罚的惩罚、威慑和改造教育功能,从而遏制犯罪的专门性活动。刑罚预防包括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个方面。一般预防表现为,通过惩罚罪犯,威慑社会上不稳定分子,使其不敢以身试法;通过刑法公布、法制宣传、公开判决等形式,教育公民自觉守法并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通过对犯罪分子的惩罚来抚慰被害人及其亲属。特殊预防表现为,通过刑罚惩罚,使罪犯不敢重新犯罪,通过剥夺其人身自由或生命权利使之不能犯罪,通过改造教育使其不重新犯罪。刑罚预防是典型的事后预防,这种事后预防又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宏观犯罪预防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构成犯罪的四道防线,前三道防线为防患于未然,第四道防线则为惩治于已然;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是社会与个人的积极的自我完善,即不断完善的社会加上不断完善的个人,是犯罪预防的充分条件,而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则是在不充分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而进行的外在强制与控制。社会预防、治安预防和刑罚预防相对于心理预防来说,其基本方向是指向个人的,而心理预防则是通过内在交流,使个体主动去接受来自于外部的上述制约。这样,通过以上四道防线的协同运作,社会便形成了一种良性运行和动态平衡,从而从总体上降低犯罪行为发生的频率和行为强度,实现犯罪预防的终极目标。

第二,微观犯罪预防。微观犯罪预防,包括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区预防。这是对违法犯罪的横向预防和事前的预防。搞好对于犯罪的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区预防,筑起犯罪预防的三道防线,是一种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体系,它对于一般犯罪的预防同样也有借鉴意义。

家庭预防。家庭预防是通过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抑制和减少犯罪的一种方法。在家庭预防犯罪中的核心内容,是家长预防子女违法犯罪。家长应充分运用自己的影响力,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同时,家长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以影响子女,又要防止自己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学校预防。学校预防是继家庭预防之后的犯罪预防又一道重要防线。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减少教育措施的失误,是学校预防犯罪的重要方面。其中,尤其应强调如下问题:一是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我国社会治安当前不好的症结所在,主要是人口素质不高,在违法犯罪人员中主要是“文盲、法盲加流氓”。教育问题不解决,“严打”成果不能巩固,社会治安也很难做到根本好转。二是学校和教育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进行活泼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免疫力”。三是提高教师的思想品质和业务素质,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热爱学校,忠诚教育事业。四是学校应当配合家长和社会组织做好社会帮助工作,就地转化顽劣学生。

社区预防。社区预防,就是以社区为基点,根据犯罪违法行为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从时空等多维度对犯罪违法行为进行预防、制止和处理相配合的犯罪预防模式。社区预防是预防、遏制和减少犯罪的重要手段和复杂的系统工程。社区是社会的元素,它具有不可忽视的特点:一是作为社会元素的社区,它是各种社会对策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因此,社区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一系统工程的终端。二是社区的健康和谐是社会健康和谐的基础。如果社区都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那么这个城市或地区就会有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三是社区的普遍性,赋予了小区治安的全局意义即“以小治安带动大治安”。这种起步于微观,成功于宏观,才是综合治理系统工程的正确思路。

注释

①康树华主编:《犯罪学通论》,第59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②赵可著:《预防犯罪及其措施体系》,载《犯罪与对策》1993(3)。

安全预防方针篇10

目前已进入汛期,为了扎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抓好汛前汛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吸取以往的惨痛教训,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认识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扎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因洪水、泥石流等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立即组织开展汛前及汛期易由各类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全面、深入、细致地开展排查,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搞好除险加固和治理消除工作。对于证照不全、非法违规建设、生产、经营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经营点,要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关闭。要全面落实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根据各企业实际,逐项排查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各类隐患,并落实整改责任、时间、措施、资金,确保用最短的时间做好各类隐患的治理消除工作。对重大隐患,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挂牌督办,确保整改到位;对一时不能治理消除的,要切实加强防控工作,针对情况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二、切实加强矿山(隧道)防洪和防治水工作

要严防汛期因暴雨、洪水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当地气象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天气趋势变化的信息,做出灵敏反应,加大防汛工作力度。要针对受水库、水电站、河流等威胁的情况,督促矿山企业加强对矿井、采空区上方的防排洪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填实废弃井口及采空区上方的坍塌坑。对于井口(洞口)标高在最高洪水位以下或露天矿封闭圈不符合规范要求,防排洪设施不完善,存在淹井危险的工矿矿井和露天采场矿坑等,要责令企业立即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淹井(矿)事故的发生。各类矿山和隧道施工企业要加强矿井(隧道)水文地质基础工作,加强矿井(隧道)水害预测预报工作,采用适合本矿井(隧道)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的综合探测技术,查明矿井(隧道)或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周边采空区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对策。要按规定留设各类防水岩(煤)柱,定期对井上下供电设备、排水设备等进行维护检修。要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落实好“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并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矿及相邻矿的废弃老窑情况,编制《矿井(隧道)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隧道)充水性图》等基础图纸,为水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技术依据。要认真落实老空(窑)水探放的责任和措施,坚持先探后掘,严格掌握钻孔的超前距离;探放水时,要撤出受水害威胁区域的所有人员,监视放水全过程;矿井、隧(巷)道有突水预兆时,要立即撤出所有人员。

三、切实加强防溃坝、坍塌(滑坡)及泥石流工作

汛期也是各类坍塌、山体(边坡、排土场等)滑坡、泥石流引发事故的季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做好防范工作。对周围存在山体滑坡、垮塌和泥石流威胁的建筑施工企业工地、企业生产厂房、人员居所及设备、物资存放场地等,要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加强巡视检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生产作业和居住、使用;对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病险水库大坝、水电站大坝、病险河堤和尾矿库等,要重点对坝体及周边山体的稳定性和防洪能力、排洪设施、安全观测设施的可靠性进行详细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合实际按照“一库一策”的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性的生产安全“防、抢、撤”工作预案,确保不发生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尤其是要采用先进的手段,加强监测监控工作,做到严防死守万无一失;对于曾经发生过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灾害的地区,要全面检查整改、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大力度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对存在被冲毁危险的路桥、涵洞,有人作业、有车通过、有人行走的公路上部和侧边存在易垮落、坍塌山体等地段,要加强观测,发现险情要立即停止通行;对受洪水、泥石流、滑坡威胁的供电、通信线路等要加强安全检查,搞好防控工作,确保安全运行。

四、切实加强雷电、大风、高温等灾害防范工作

针对汛期可能出现的雷电、大风及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各项防范应对工作。危险化学品生产储运企业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工艺纪律,加强防雷电设施检查,雷雨天气情况下,油、气储罐要停止装卸,并要维护好生产区的排水系统和其他安全设施。要加强高温天气下生产储运设施温度、压力的监控,防止超温并做好降温工作。民爆物品生产企业要特别做好防雷电工作,加强对防雷电设施的检测维护和对生产线的监控,防止因雷电引起爆炸事故。建筑施工企业要全面掌握深基坑、管沟(槽)和地下作业的排水、放坡和支护情况,塔吊、物料提升机、落地式脚手架等垂直运输支撑设施的基础稳固和拉结及防风装置情况,遇雷雨、大风天气要停止塔吊等室外高空作业。其他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都要结合自身实际,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